广电信息十篇

时间:2023-03-21 10:05:27

广电信息

广电信息篇1

英文名称:Radio & Television Information

主管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主办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1997

国内刊号:11-3229/TN

邮发代号:82-4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广电信息篇2

1.1多种采集通道技术性能比较

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载波技术通信能力和通信可靠性已大幅提高,基本满足用电信息采集基本需求。但低压电力线通信环境的阻抗变化、噪声干扰、信号衰减等不可预测性,决定了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仍存在数据下发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低压居民用户组网方式对比表见表1。由表1可看出,从数据传输可靠性、通信实时性等主要指标来考虑,电力光纤与CATV广电网络通道以其高速高可靠的传输性能,是采集远程信道的首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结构的影响,好多楼宇内的无线信号很差或者没有,所以无线方式局限性较大。在智能化集中抄表系统建设中,利用现存的高质量、高带宽专用通信信道,在投资最省、效率最高的情况下,参考性能对比,选择CATV+RS485方式进行抄表。

1.2管理效益分析

通过建设智能用电系统,可改变传统的抄表模式,实现供、购、售电环节的电能信息实时采集,达到准确抄表、同时抄表、实时抄表的要求,实现从抄表、核算到电费发行全封闭管理模式的创新,为提高电费中心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CATV采集系统采用更加稳定、高效CATV专线网络,在网络稳定性、流畅性与带宽方面较传统GPRS集抄有了质的突破,实现稳定、高效的电价下发工作,成功率远远超过传统GPRS集抄。

1.3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建设CATV采集系统,将改变原有抄表模式,实现远程抄表及结算电费全封闭管理。一方面可准确记录用户某一时点的电量,灵活调整用户计价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分项采集设备的电量显示,让居民能明明白白消费,主动采取各种节电措施,为居民阶梯电价的全面实行提供技术支持。

1.4系统效益分析

1)投资少。通过多网融合技术整合已有广电CATV网络,免去铺设电力复合光纤的重复建设。

2)收益大。通过系统建设,可免去大量手工服务,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系统具备线损实时在线监测,线损率显著降低,收益巨大。

3)见效快。系统实施速度快,便于全面推广,同时利用现有CATV网络,不用重新布线。

4)企业形象全面提升。系统平台兼容多种传输手段,可解决平台建设网络通讯问题,使供电部门与用户之间实现零距离、无障碍、无缝隙沟通,进一步提升整体供电服务水平。

2基于广电网络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2.1系统功能智能用电信息采用CATV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由系统主站、智能管理终端和CATV网络组成。终端与电表通过RS485采集电表数据,通过电表箱附近的CATV网络传输到系统主站。系统具备传输稳定、准确等优点,且节省传输线路费用,同时既可弥补传统无线传输距离短的缺点,又可解决传统依靠电力载波传输数据丢包的缺点。基于广电网络用电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

2.1.1远程电价下发

1)主站在做电价调整时,将电价调整指令通过加密机进行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指令通过广电专属网络下发至指定的CATV用电采集终端;

2)CATV用电采集终端接到加密指令后,按照电能表规约,将电价调整指令通过485接口写入电能表中,从而实现远程电价下发。

2.1.2购电金额写入

1)购电金额写入原理与电价下发相同,用户购买电费之后,营销系统通过接口将居民购电金额与居民户号信息等通过相应接口发送至集抄主站;

2)集抄主站将加密后的购电信息通过广电专属网络下发至指定的CATV用电采集终端;

3)CATV用电采集终端接到加密指令后,将数据通过485接口写入电能表中,实现远程购电金额写入。

2.1.3OSD信息

在电力营销信息交互中,通过安装机顶盒,将用户号与机顶盒ID绑定,供电部门可将用电公告、缴费通知等用电信息显示在用户的电视屏幕中,及时提醒用户采取相应措施。

2.1.4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以广电双向机顶盒为基础,建立双向信息传输平台。功能如下:

1)信息点播。用户通过机顶盒方式订阅,信息交互平台负责将订阅内容发送给MIS系统进行处理,订阅内容包括电费通知、停电信息、电力常识、电力新闻等,订阅内容可维护;

2)信息回馈。对用户的信息请求进行回馈处理,如查询电价、电费政策等;

3)95598双向通信。95598客服人员可通过信息交互与客户进行双方通话,可对通话记录进行维护;

4)智能用电信息机可对家庭用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并可接收用户用电信息,提高用户节能用电意识,同时与一卡通交费平台互联,通过提示信息可实现一卡通户内交费。

2.1.5数字电视缴费平台

数字电视交费平台使用数字电视机顶盒,通过电视遥控器输入用户卡号交纳电费,从而实现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交纳电费,平台支持一卡通及其它银联卡交费模式,将卡号与机顶盒号以及用户号进行绑定,从而保障交易过程的安全。

2.2基于CATV用电采集系统在贵州电网中的应用

贵州广电网络公司自2008年完成省网合并后,积极展开网络双向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覆盖全省地市城区主要居民用户EPON+EOC双向网络互动改造,其改造覆盖范围与一户一表改造范围基本相当,具备良好的合作接入点。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用电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建设规划,贵州电力公司建成2000万用户的省级集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对关口、台区、电厂和各类用户用电信息全采集。贵州电网广电网络信息交互平台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以贵州省某小区CATV网络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例,居民电表485双绞接线已经完成,广电路由器安装到位,网线已从路由器接至智能采集终端。智能采集终端临时IP地址等参数设置和系统调试完成,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已搭建完成,并安装于中心机房。系统服务平台软件包括主站、前置机、数据库、广电接口软件、防火墙、交换机硬件已完成配置,数据待与广电网络联调。

3结束语

广电信息篇3

1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其网络技术功能趋同,业务范围趋同,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服务。实行三网融合是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国国际化信息水平必由之路。确保信息网络安全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新技术、新文化、新媒体的先决条件。广电网是三网融合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信息设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广电网的网络信息安全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信息安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开放的网络环境加大了信息暴露程度

三网融合使得网络环境更加开放,很多数据信息处于开放的环境之中,而相对较为保守的广电网在未做好充分准备,使得攻击者更容易找到切入口,将病毒、黑客等植入其中,给广电网带来巨大风险。另外,在三网未融合之前,各个网络相对处于较为独立、封闭的环境之中,这无形中给信息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不给攻击分子可乘之机。但融合后,之前单独置于某单一网络之中的木马、黑客等被转移进其他网络,快速传播,给广电网造成极大的危害。

1.2终端设备安全问题

三网融合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使其面临的风险在加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终端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其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使得病毒攻击广电网的渠道变得多样化,给广电网造成严重安全威胁,严重时将导致广电网瘫痪。比如现在很多种类繁杂的终端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便获取了客户的个人信息,而广电网的客户信息相对较为隐私,被不法分子盗取后容易给个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另外,广电网的很多客户的付费业务都有自己的账号密码,一旦密码被犯罪分子修改或盗用都将给用户带来严重财产损失。

1.3硬件和软件问题

信息干扰:三网融合后,必然使得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联系更加紧密,导致很多业务的相互交叉。很多数据信息传输受到相互干扰,造成彼此间信号交叉。病毒入侵:病毒的本质是一种程序,在用户下载被植入病毒的资料时,用户终端就容易被病毒入侵。很多在开放网络中传播的病毒在三网融合下,必然会加大对广电网的渗透力度,使得广电网更易受到木马、脚本等病毒攻击,这些病毒一旦入侵,就会导致广电网服务器瘫痪。

1.4信息安全性问题

三网融合后,很多之前只在广电网中相互传输的信息被置于三大网络中,处于开放网络中的很多数据安全性就会降低,并且广电网信息内容来源多样化,给不法分子入侵广电网提供了多种渠道。另外,终端的随意性弱化了信息安全的可控性,给网络信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三网融合实际上扩大了广电网的边界范围,使得广电网置于模糊的边界范围之中,给外部病毒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1.5资金投入不足

三网融合是当前信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具有历史必然性。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信息化迅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无论是广电网还是电信网都存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和需求,后期加大资金投入也是信息化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广电网、互联网、电信网每一种网络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从技术角度来讲,技术差别化率越来越低,正在逐步趋同。三网融合的网络是一个全方位统一完整的综合体,定位于全球一体化的通讯网,为智能终端客户提供综合的视频、语音、图像等多种技术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向外延伸出多种增值服务。如IP协议基础业务,IP协议业务是人们最易接触到的、容易理解的基础业务,它能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的互通,在整个通讯业务中占据重要位置。

2三网融合背景下加强广电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措施

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必然存在前所未有的信息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健全广电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信息安全分级保护,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确保广电网的安全性。

2.1网络基础设施

在信息技术安全方面,IP协议是未来使用的主要协议,因此其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具有安全隐患。网络黑客会利用IP协议自身缺陷进行恶意攻击。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外来接入口问题,防止黑客利用接入口控制进行攻击,降低网络风险,提高使用网络的安全性。三网融合给信息技术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视频、语音传输等多项业务可以以广电网为基础实现,但是视频业务相对语音业务的上下行要求不一样。如视频点播业务对网络下载功能要求比较高,而语音业务对网络上传功能要求比较高,因此针对网络上下行频率分配的优化变得非常重要。

2.2健全广电网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但是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面临着法阶不高的问题,尤其面临广电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系统完整、功能合理、责任明晰的法律制度具有必然性,使其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2.3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三网融合的发展给广电网的信息安全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广电网必须尽快跟上网络发展步伐,加强关键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对内容过滤和检测技术的研发,构建国产化的设备安全体系,形成高安全性的信息技术,最终提升国家对广电网信息安全的把控力度。

2.4信息安全分级保护

广电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系统的重要程度划分不同的保护等级,根据不同单元的重要程度、可能面临的风险、要求的安全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信息保护技术和措施。要想真正提高信息安全保护程度,必须要从明晰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开始,认真学习信息安全知识,进行风险识别认定分析,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预警体系,最终做到各级信息分级保护,出现问题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3结语

广电信息篇4

数量也日益增多。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广播电视台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优势及作用

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广播电视台档案资源为对象,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查询、借用等现代信息化管理过程,其优势及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广播电视台每天产生的影像、文字、图片、文书等信息资料,需要保存归档工作量大。以上海宝山电视台为例,收集、整编、管理资料档案,主要由档案管理员手工操作,效率低,费时费力。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后,管理员可轻点鼠标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操作,从繁杂的档案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提高存储完整性。广播电视台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其产生的档案涉及各部门,档案资料收集、保存环节多。例如,新闻部、专题部拍摄的影像资料移交总编室,由于部分采编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往往不按时移交或资料备注残缺,影响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只需将各类资料复制、复印,数据一次录入计算机储存、备份,可方便以后利用查找。

提高查借便捷性。传统的档案查阅、借阅很不便捷。比如调用广播电视档案时,档案管理员先要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编号,再到档案资料库房内去查找。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阅档案只要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可以方便地获取;还可根据设置用户开放权限,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上让用户看阅,十分简便。

提高档案的再利用价值。档案重要功能在于查阅利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档案,可利用价值较高。由于新闻影像、设备档案等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档案资料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将原文件复制转为电子文档,存入信息资料库,就可不必担忧,反复利用。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台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完善广播电视台档案存储、降低档案人员管理成本、提高查阅利用档案效能的必由之路。

需要突破的难题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正在广泛应用,不少地方广播电视台也在积极努力推广应用档案信息化,但在推进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

投入较少。地方广播电视台是传媒单位,大部分地方台对于广播电视的宣传设备、传播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视,投入较多。但是,部分地方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影像、文书等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落后,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低,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等安全防范设备不齐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地方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应用率不高。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虽然建设了办公业务网、新闻采编网络业务系统、档案管理平台,但是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现象,对应用信息化管理档案意识淡薄,网上档案管理平台较多用于登记、编撰档案文件目录等事务,网上查询、借阅等功能应用率不高,削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效能。

多头管理。广播电视台的档案种类很多,有新闻、专题片影像档案、文书档案、财会档案、人事档案、设备档案等,但各类档案分属各个业务部门管理。 由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统筹管理档案的体制,无法实现全台信息数据共享,台内形成诸多部门分头管理档案的格局,不利于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人员素质弱。由于部分编辑、记者对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熟悉度不够,操作应用技能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例如,在数据导入等应用过程中,部分编辑缺乏档案信息处理技能,对新闻影像资料有时忘记输入关键词,给信息资料的查询、检索、借阅、利用等带来困难。

思考与建议

加强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一项综合工程,如何实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增强责任意识。广播电视台拍摄的新闻、专题片,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明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广播电视台领导要树立“档案是信息资源”的理念,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责任意识,克服“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使用时重要、不用时次要”的观念,将广播电视档案保管保存转为主动开放服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配齐配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各类设备,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资金和物质的保障。

总体规划系统。地方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无序投资建设,应重视总体规划。在规划中一定要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兼容性、共享性、可扩性”等原则,将新闻片、专题片档案、文书档案、图片档案、设备档案等,整合于全台统一的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新闻采编业务系统应与本台办公业务网、地方档案局信息管理平台等互通互联,有利于档案管理员从中采集、移交、存储、查阅档案信息,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应达到“好用、实用、易用”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台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抓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广播电视台的档案门类多,涉及多个部门,为保证档案保管齐全完整、统一规范管理、查阅利用便捷,应建设覆盖全台各部门的信息化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全台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化。二要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如今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不能满足于收集、保管、保存,更重要的是用好已产生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应当重视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档案目录数据整理、录入,使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

创建管理运维机制。加强管理体系和运行维护工作机制是推进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档案、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广播电视台各部门共同协作,因此必须创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运维机制和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定档案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建立和完善档案收集整理制度,立卷归档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管、统计制度,档案保密、利用制度,通过档案工作制度化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应用,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顺畅。

广电信息篇5

广播电视节目通常由若干素材制作而成,这些素材中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杂技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等等。对于这些作品的著作权人而言,他们享有“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如果把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定性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那么,广播电视台不仅要得到前述著作权人有关“广播权”的授权,而且要得到其有关“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如果把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定性为“广播”行为,那么,广播电视台取得前述著作权人有关“广播权”的授权即可。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如何定性,不仅关系到节目素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且关系到广播电视对作品的传播。

1.能否定性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的本质就是将数字化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传播,毫无疑问是一种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播的行为,那么,我们能否据此把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定性为《著作权法》所规制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十条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了定义,“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从该定义中不难发现,版权法上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必须具备“交互性”的特征,公众对于获得作品的时间与地点必须具有可选择性。而在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过程中,公众不能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而是与收听收看传统广播电视一样,播什么就听什么、看什么,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具有典型的“非交互性”,因此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不能定性为版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2.能否定性为“广播”行为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十条对“广播权”进行了定义,“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由此可见,“广播”行为的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狭义的“广播”(即通过传统无线方式传播);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同步传播前述狭义的“广播”(不包括直接以有线方式传播作品的行为);通过扩音器等工具传播前述狭义的“广播”。我们能否将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归入上述第二种情况,从而将其定性为“广播”行为呢?我国《著作权法》对“广播权”的界定来源于《伯尔尼公约》第十一条之二第1款,《伯尔尼公约》相关条款制订时,有线传播与无线传播特指通过有线广播电视、无线广播电视的传播,其对“有线传播”“转播”的界定显然不涵盖互联网、电信网上的传播行为。如果仅从这种“历史解释”出发来理解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显然不能将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归入上述第二种“广播”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著作权法》在定义“信息网络传播权”时也使用了“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的表述,但却没有将“有线或者无线方式”限定于互联网或电信网,这里的“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甚至可以涵盖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只要具备“交互式”特点,就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由此看来,我国《著作权法》中“有线方式”“无线方式”的表述已经不仅涵盖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无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而且涵盖计算机互联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因此,我国《著作权法》中“有线传播”“转播”(无线同步传播)宜理解为可以涵盖各种网络上的有线、无线传播。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是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同步传播广播电视(即前述狭义的“广播”)的行为,符合我国《著作权法》对“广播”行为的界定,因此可以将其界定为“广播”行为。除此之外,“网络同步播放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两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最为明显的体现在它们是由同一信息源在同一时间向公众中的成员传送同一节目的行为。实际上,网络同步播放只不过是改变了广播信号的承载和传播形式,它所播送的内容仍然是广播组织以无线信号方式所播送的广播节目。”① 把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定性为“广播”行为,也更符合客观实际。从其他国家的立法来看,英国于2003年颁布的《版权及相关权法令》第4(1A)条款明确规定,广播不包括任何互联网传输情形,除非:(1)互联网传输和其他方式的传播行为同步进行;(2)对现场事件的实时传输;(3)传输已录制的图像或者声音构成了传输者所提供的某一节目的组成部分,而该节目是被该传输者在其确定的时间内进行传输。根据这一规定,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在英国应被视为“广播”,与无线广播享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对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做出这样的界定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值得我国在修订法律或解释法律时吸取借鉴。综上所述,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是一种“广播”行为,广播电台电视台在通过这种广播行为传播各种作品时,无需从作品的著作权人那里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只要享有“广播权”就可以合法地实施这种“广播”行为。

二、网络同步播放中广播组织作为邻接权人的权利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对“广播组织权”做出了如下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1)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转播;(2)将其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未经广播组织的许可,其他组织在信息网络上同步播放广播电视节目,是否可以定性为上述规定中的“转播”行为,是否构成对“广播组织权”的侵犯?根据《罗马公约》第三条的解释,转播是指一个广播组织的节目被另一个广播组织同时广播。根据这个定义,转播只能发生在不同的广播组织之间,不包含非广播组织转播广播组织播放的广播、电视的情况;转播只能通过无线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输,不包含信息网络传输的情况。《罗马公约》对“转播”(rebroadcast)做出的这个定义被国际版权界广泛接受。如果据此来解释我国《著作权法》中“转播”的概念,那么,其他组织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就通过信息网络同步播放广播电视的行为不构成对“广播组织权”的侵犯,广播电台电视台就此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随着三网融合的飞速发展,通过互联网、电信网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情况逐渐增多,在网络上盗播广播、电视信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对广播组织的危害非常大,因为信息网络的传播能力远胜于“转播”和“录制复制音视频载体”,如果不赋予广播组织许可或禁止网络传播其播放的广播、电视的邻接权,广播组织所拥有的权利便会成为一纸空文。如果说当初各国著作权立法纷纷创设“广播组织权”是为了保护广播组织以制止第三方对其节目信号的非法盗用,就有必要与时俱进,把对广播组织权的保护延伸到通过信息网络盗用广播电视信号的行为。近些年来,国际上一直在积极考虑将广播组织邻接权的保护延伸到信息网络,目前已形成《关于保护广播组织的草案》。该草案规定广播组织享有的权利包括:“授权以任何方式转播其广播节目的专有权;禁止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利用擅自制作的录制品向公众提供其广播节目,使公众中的成员可以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广播节目的行为。”②本文认为,我国《著作权法》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将“转播”做扩张解释,广播组织权的内涵应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做必要的延伸扩展。综上所述,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许可,其他组织在信息网络上同步播放广播电视节目,构成对“广播组织权”的侵犯,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制止这种侵权行为。

三、“准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的版权问题

1“.准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的界定

本文所称“准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是指与“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相类似但又有细微差别的行为,具体指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广播回听、电视回看(时移电视)功能的行为。例如央视网提供的对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的回看功能、央广网提供的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的回听功能。这种行为与“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首先,二者都是广播组织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为;其次,二者都是为了使公众能够更加便利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第三,二者都不直接以盈利为目的;第四,二者都是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直接上传网络,未改变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对各种素材作品的使用方式。这种行为与“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仅有一点差异:前者可以使公众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时间,而后者仅仅是增加了公众“非交互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渠道。鉴于二者的紧密关联,本文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探讨。

2.广电节目网络回放与一般音视频点播行为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来,广电节目网络回放与一般音视频点播行为都符合《著作权法》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界定:“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然而,二者却有本质上的差异:首先,前者在网络上传播的是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后者通常传播的并不是广播电视节目;其次,前者是为了使公众更加便利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后者是为了使公众更加便利地获取各种音视频素材;第三,前者未改变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中对各种素材作品的使用方式,后者直接通过网络交互的方式传播各种音视频素材。由此观之,广电节目网络回放不宜与一般的音视频点播行为相混淆,直接简单地将其界定为版权法上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并不符合客观实际。

3“.准广播电视网络同步播放行为”的法律适用

广电信息篇6

1 广电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毋庸讳言,广电档案作为广电系统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广电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随时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利用,广电系统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广电系统档案管理方式,效率低、保密性差,这对于随时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的档案部门,对于档案需要随时查找、更新和维护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远远不能满足广电事业发展的需求。作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广电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传统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众所周知,广电系统不同于其他行业,档案产生量大,形式多样化,不仅包括普通的文本文件,还包括大量的图表、声像等多媒体文件,载体存在寿命低、操作复杂。在此情形下,这就需要广电系统档案部门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存储技术与检索手段的多样化,实现有效保存和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信息的传承与查阅功能。

2 档案管理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为广电系统档案部门摒弃原有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技术提供了可行性:

1、原有方式效率低下 传统管理模式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大量档案信息零散,系统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导致档案整理、归档中产生一定差错,修正困难,造成档案管理低效率。

2、易损毁、遗失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档案多以纸质形式存在,而纸质文本存在缺陷,对保存温度、温度、空间大小要求高,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疏忽,有可能造成原始材料的损毁或遗失,损失无法挽回。

3、利用率不高 基于人工管理的传统档案管理即使是借助于计算机管理,也只是基于单机管理模式。用户即使想要查询使用信息,也必须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查阅,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极低,档案的循环利用低显而易见。

3 信息化视角下的广电档案管理

基于以上所述,广电系统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智能化管理模式,提升档案循环使用价值,助力广电事业快速发展。

1、管理理念变化 实现广电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的变革,不单单是管理手段、内容的信息革命,更重要的在于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的变革。传统管理观念认为,档案只是作为一种记录手段,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功能,不少档案产生部门对档案中的内容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档案对档案所涉及部门人员的发展和促进作用也就发挥有限。网络时代,可以让广电系统各个部门自已参与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充当守门人的角色,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效的发挥了其他部门的参与积极性,使得他们在管理自己档案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而广电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在实施守门人角色时,也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要对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建立档案的索引机制,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精通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数字信息技术。

2、管理内容变革 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下的档案管理内容形式单一,对真实性验证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可能存在造假行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责任心与专业能力,能够鉴别与剔除虚假信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档案管理采用数字化处理,数字存储技术,由纸质媒体为主向多媒体方向发展,促进了档案信息管理内容的丰富与完善,使档案内容更加能够全面的反映与展示被管理人员的信息,使得档案信息不光是被管理人工作过程的记录,也成为他们事业发展的有效的添加剂,使他们在阅读信息时不断促进自身的反思,更加全面的发展。

3、应用方式变革 原有的档案管理下的档案应用率低,这主要是由人工管理的特点决定的。人工管理下的档案查阅,用户需要直接接触有关的原始文件,一旦原始文件被恶意篡改,其损失无法挽回,为了保证档案文件的原始性,档案部门只能对档案信息的查阅进行严格的限制,使得普通用户无法接触,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大打折扣。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后,由于档案信息中存在的只是原始信息的数字化形式,对于计算机数据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保护,确保了信息的完整性、原始性与真实性;而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各类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查询权限,使得用户只能在自己规定的权限内查阅到相关档案信息,从而保护了档案信息的机密性。

广电信息篇7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就是运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相关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并对这些软件进行及时更新、及时修复与定期加密等。我国广电企业内先进的信息技术得以应用的同时,就意味着把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灌输到相关员工之中,技术的引入、软件系统的应用也迫使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提升操作水平,这就给全体员工增加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二、广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1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认识不到位。一说到财务管理信息化,一些广电企业的相关认为,增添几套硬件设备、购置相关软件就等同于信息化,只要用电脑代替传统手动操作就行,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是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误解,或者是理解不足、认识不到位,相关人员由此就对这种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就不够。其实,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整套系统化工程,不仅仅是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采用,更为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变革、管理模式的更新与管理方式的改革,最终带来的是资金运作方式、生产作业方式的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故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广电企业内应得到高度重视。2财务信息数据的利用程度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手机与整理各类财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甄别出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广电企业的开展的业务众多,除了公益性之外,还有一些经营些业务,每种业务都涉及到一定的资金往来,相应的就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中,由于不同的业务板块使用不同的财务软件,或者是出于部门之间各自利益的考虑,有些财务数据缺乏统一的编码标准,使得这些数据难以得到有效分析和传递,难以得到有效共享和迅速传递,这就使得部分数据的利用程度不高,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集团总部的科学决策。3缺乏相应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在于设备的引入和软件的使用,精通电脑技术、有熟悉财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这种核心人才可以加速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现实情况是,我国广电企业内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数量储备不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历史遗传的因素,也有现实原因。随着广电企业规模壮大、经营业务的不断增多,财务工作的压力与任务也会越来越多,对复合型人才数量的要求也会持续增加,故此,解决这个现实难题仍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努力。

三、广电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1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广电企业应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加速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引进相应的技术人才,加大对原有的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和相应的软件技术构建最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动态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反映,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通过资金预测来统筹调剂使用资金,活化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以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帮助广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发展壮大。2实施财务工作信息化。我国广电企业应合理规划和运用自身各项资源,将经营环境各方面的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生产经营的精细化、集约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财会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财务会计流程从整个业务流程中采集数据,其数据载体是原始凭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和网络数据的实时共享,保证了财务系统能够实时反映经济活动,故此,财务工作信息化就可以是广电企业的财务人员由原先的会计事后核算演变为事中控制,使整个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成,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3建立信息化成本控制系统。我国广电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预算体系,细化预算科目,科学选择预算计量指标。通过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编制并存储预算数据,实时地对企业的财务成本情况进行监控,将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使财务成本管理实时化,通过建立信息化成本控制系统,实行责任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广电信息篇8

一、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范围

(一)广播电视突发事件。主要包括:(1)与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覆盖和接入有关的各种恶意破坏、攻击(含未遂)的突发事件;(2)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上插播有害信息,或干扰广播电视正常播出的各种突发事件;(3)聚众围攻、围堵广播电视机构,蓄意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影响广播电视正常播出和运行的突发事件;(4)在重要保证期发生事故并造成节目停播(停传)的突发事件;(5)其他需要报送的广播电视突发事件。

(二)广播电视系统内部发生的其他涉及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1)自然灾害。包括涉及到干部职工安全、造成一定损失的水灾、旱灾、风灾、雪灾、雹灾、地震等。(2)各类重大事故。包括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各类事故。(3)社会安全事件。包括各种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非正常上访,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聚众闹事等,其它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等。(4)重要的社情民意。包括群众对广播电视工作有代表性的反映、批评与建议;一个时期干部群众最关心、议论最多、意见较大的有关广播电视工作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三)其它需要报送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和程序

(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局(台)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乡镇文广中心要在1小时内报局办公室。情况紧急的,要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可先电话报告,随后补书面报告。属于重大、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信息,必须在一小时内上报。对同一突发事件信息,上报时间不得滞后于新闻媒体。

(二)本局内发生的紧急重要情况,与事件直接相关的部门和个人应立即向该部门负责人报告,由部门负责人向局办公室、分管领导和局主要领导报告后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需要向县应急办报告的紧急信息,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由局办公室进行情况综合后以书面形式经局主要领导签发后报送,情况紧急的,要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可先电话报告,随后补书面报告。各乡镇文广中心对在本中心、本辖区内发生的紧急重要情况,应先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县局报告。

(二)重大情况可先报苗头性、预警性、初发性的信息,继而连续报送事态发展、处置和原因、后果以及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措施等情况。

(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播出突发性公共事件新闻时,应先向县委宣传部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播出。

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内容

突发事件发生后,上报信息要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所涉及的单位、人员和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及前期处置情况等基本要素表述齐全、准确。各乡镇文广中心向县局报送的信息,其主要内容应与报送到所属乡镇人民政府的信息内容保持一致,不得出现矛盾和冲突。重大突发事件及上级领导有批示的要实行续报,及时反映事态发展、处置状况以及请求事宜。在事件处置结束后,局办公室要将处置结果上报县政府。

广电信息篇9

一、企业公益电视广告的概念

企业公益电视广告,就是企业借助公益的形式来进行拍摄的电视广告,这类广告在传递公益信息的同时,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企业或产品的良好形象。如今,这种广告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运用。虽然结合了公益,但它本质是商业的,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而是商业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提升了部分社会效益的商业广告形式,它与公益广告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①通过公益的形式可以有效淡化广告的商业气息,同时又具有了社会效益,提升了电视广告的境界,但是由于它的出发点仍是为提高企业自身形象或产品的营销目的,因此仍属于商业广告。

二、企业公益电视广告存在的合理性

企业公益电视广告有其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经费支持与广告创意方面的提升。早期的公益广告主要由政府需求,而制作经费往往并不充足,加之对广告创意的不重视,导致出现了大量“空喊口号”的说教式公益广告,这些广告往往不能很好地被大众所接受。而企业参与后,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保证,且该广告关乎到企业自身形象,因此也会重视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效果,从而更能保证广告的整体质量。由此看来,企业公益电视广告不失为“双赢”之举。然而,在看似公益广告的片中出现商业化信息,有时难免让人对其产生抵触或反感,所以这种广告形式并非被所有观众所接受。原因在于,观众普遍对公益广告是接纳的,而在观看过程中受到不恰当的或者过度生硬的商业信息干扰,自然会导致对该广告不认同甚至抵触。于是广告中公益部分的效果明显被削弱,而商业信息也被抵触,本来是一举两得却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参与运作的公益广告、公益活动带有过分浓重的商业色彩,严重损害了公益广告的纯洁性,因而降低了其公信力。但从企业立场来看,在广告片中出现商业信息也无可厚非。只注重公益性,广告的社会效益有了,但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同样,只注重广告的商业性,把广告作为的叫卖宣传,将其中的公益性抛之云外,消费者们又不会认可。②当然,也有部分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会完全出于公益心而赞助或拍摄公益广告,但毕竟是少数。当前阶段,我国的企业电视公益广告更多是出于自身的营销目的。因此,企业公益广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把握好企业公益电视广告中商业信息的结合方式,使其尽可能自然地融入到公益主题中,使观众能够愉悦地接受广告中的公益及商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商业信息被良好传达的同时,又能将公益信息最大化传播,这也是本文对商业信息的“美化”所指。

三、企业公益电视广告中商业信息的“美化”

“润物细无声”应是企业公益广告融合商业信息的最高境界。因此可以尝试从广告设计、策划选题等方面将企业的商业信息进行“包装”和“美化”,使其自然地与公益主题融为一体。1.广告须制作精良、创意巧妙,让人印象深刻。这应是广告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是商业电视广告还是公益电视广告,精美的画面是吸引观众观赏的首要条件,优秀的创意是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必要因素。企业公益电视广告由于同时兼顾公益与商业价值,因此更加需要在广告创意和画面设计方面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赞同。2.根据企业背景或产品特点、卖点为线索,将公益主题联系起来。片中公益部分应占绝大部分篇幅,商业信息比如企业、品牌或者产品的篇幅应尽可能减少,自然地穿插在公益主题中,使其成为广告的一条隐藏线索。比如腾讯公司在“感恩QQ12年陪伴”、“感恩QQ14年陪伴”两则广告中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借助腾讯QQ这款产品,将片中的亲人、爱人、友人之间的情谊维系起来。然而片中涉及QQ产品的镜头极少,广告大篇幅地表现了公益主题,许多观众在看完广告后立刻会联想到自己的亲人、爱人、友人,该广告在加深了观众对QQ产品印象的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类广告能够给观众以心灵触动,又不会使他们对片中的商业信息产生抵触,从而可以强化大众对企业或产品的认可。如果产品特点与内容情节结合得不够紧密,则会影响广告效果。比如“雕牌”洗洁精广告的《中秋篇》中,描述了一位在外地工作而无法回家过节的女孩,劳累一天后回到宿舍,惊喜地发现父母已经到来并准备好了一桌饭菜,女孩顿时热泪盈眶。该广告运用中秋节家人期盼团圆的主题来打动观众,但缺点是广告中未能很好地将产品特点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特别是雕牌洗洁精产品出现在父亲做红烧肉的镜头中,难免显得有些牵强,且产品色调与父亲做菜时的温馨暖色也不协调,致使广告不够完美,因此难以被观众所接受。3.企业可以通过公益电视广告将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认识公之于众,力求唤起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和企业形象。③比如:别克汽车的一则企业公益电视广告《事关人命,遵守交规》,以遵守交通规则为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整个广告画面均为黑白效果,配上压抑的背景音乐,很好地烘托出主题。交通事故中被害者直接参与广告拍摄,不夸张、不忌讳、不说教、不劝导,广告无需旁白却又无声胜有声。该广告构思巧妙,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导大家投入到对广告内容的反思当中,对公益主题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片中最后一刻出现的“别克”标志,既表达了企业对该社会问题的看法,也让观众对企业有了认同感,使广告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又具备了商业价值。这种广告创意方式较能兼顾到各方面因素,因此能产生良好的效果。4.以真实的公益活动为基础,将其过程进行记录、提炼、艺术化处理,拍摄成为电视广告。以三星公司为例,该公司持续关注中国的贫困学生教育10余年,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50余所三星希望小学。在三星的电视广告设计中就围绕三星希望小学、贫困山区的教育,以及公司的公益活动为核心来进行摄制。画面制作精良,情节感人。虽然片中穿插了许多三星的商业标识,但因为三星确实做了这些公益事业,片中所拍摄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观众在观看广告时会为其所感动,也会对企业产生更多认同。5.除了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将企业商业信息进行“美化”外,还应避免与政治、灾难等敏感主题结合。比如。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在玉树地震时推出的一则公益广告,其广告语为:“中国平安,平安中国”。这样的公益广告在创意阶段就利用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双关”修辞,借公益之名行企业广告之实。④从文案创意来说,该广告语是较为成功的,但由于其借玉树地震灾难这一举国悲痛的事件来间接宣传企业信息,因此难以被观众所接受。

四、结语

广电信息篇10

关键词:电厂;信息;门户;解决方案

一、背景

广州蓄能水电厂(以下简称“广蓄”)是具有国内一流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经过多年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应用覆盖了电厂生产和办公的各个层面,为电厂安全高效的生产运行提供了信息化的保障。   

建设广蓄门户是为了从信息化手段上进一步实现企业部门班组建设、信息共享和企业形象建设的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信息资源综合分析处理中心、统一办公门户和外部宣传“窗口”,满足作为一流管理水平的优秀电厂的运营需求。更是为了努力适应企业改革的业务变化需求,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更好的沟通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为电网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目的。   

二、门户建设解决方案

广蓄信息门户体系的总体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 EIP整体体系架构

广蓄EIP的整体体系结构如上图所示。广蓄门户是电厂信息统一展现、和管理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员工获取、处理业务信息的统一入口和交互界面,主要包括单点登录、内容管理、协同工作、集成应用和信息共享查询等功能

从宏观上划分,EIP系统分成四层:最下层为应用系统层,包括OA、MAXIMO、EventLog、状态监测等;其上是系统支撑层,包括报表服务器、工作流引擎、接口适配器、搜索服务、短信接口、数据中心;再上一层是业务层,包括协同办公、部门工作、生产管理、状态监测等;最上层是表现层,包括业务门户、部门门户、企业门户、外网等。系统维护管理贯穿于各层,包括单点认证、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栏目管理等。

企业信息门户平台的建设规划,紧紧围绕“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循序渐进”的思想进行。

企业信息门户的实施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根据广蓄需求的迫切性、投资的低风险性,同时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再利用性及可扩展性,及兼顾到广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的需求,为保证实施效果最优化,我们将整体目标分成三个阶段来实现,这三个阶段满足的目标及涉及的技术如下:

1 第一阶段:集成应用的信息门户

1.1 实现目标

具备强大的信息/应用集成功能,有效地把分散在各个网站、网页、文件、应用系统里的信息有机整合在门户页面中。门户系统应提供现成的接口适配器连接Maximo和OA等应用系统,同时也应提供开发套件以整合EventLog、状态监测、水位监测等私有系统。

1.2 技术难点和亮点

广蓄门户涉及广蓄内部多部门内部系统的接口,软硬件基础设施复杂,因此在系统的实现上必须采用标准的技术,以求跨操作系统平台、跨数据库平台、跨中间件平台。因此,第一阶段在技术实现路线上采用基于J2EE和BEA WebLogic Server构建门户。

* J2EE体系结构

采用J2EE体系结构实现的BEA WebLogic Portal事实上是一个运行于BEA WebLogic Server环境的J2EE应用。由于WebLogic Portal是基于WebLogic Server的J2EE应用,它也就充分利用了由WevLogic Server所提供的基础服务,诸如安全性、连接池、高速缓存、提供故障迁移和负载均衡的集群、J2EE应用部署、网络服务支持以及系统级管理等。

* XML技术

采用XML文件进行应用部署的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采用这种模式,应用业务配置数据、如业务规则、活动定义、用户档案定义、导航和过程网流,以及门户和Portlet定义等以XML格式表达并存储在文件系统中。

* 采用LDAP协议

在进行系统权限设计时,采用LDAP协议进行权限设计,有助于各个系统对系统操作员信息的集中管理。本系统架构中提供的权限管理组件完全按照LDAP协议进行设计,并开放应用程序接口。

* 单点登录(Single Sign-On)

BEA WebLogic Portal使门户能够与具有单点登录结构的第三方安全产品共存。如果企业已选定标准化安全产品,并采用此标准部署门户,或者将安全产品与门户一起部署时,门户即可具单点登录优势。这得益于WebLogic安全域集成机制,从而在门户和第三方安全系统之间形成单一的用户概念,并能够实现网络应用登录集成,因此免除了不必要的认证提示。

   

2 第二阶段:企业级的信息门户

2.1 实现目标

第二阶段进一步完善第一阶段未实现的功能,提高信息和应用的集成度。同时,从业务体系和个人岗位/部门职能两个角度出发,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从业务体系规划出基于各个业务的专业门户,然后从个人岗位/部门职能出发整合厂部门户、部门门户、个人门户在内的多级门户体系的展现。

2.2 技术难点和亮点

* 文档管理

提供以文档为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各种采集创建、图文混合编辑、引用转发、检索查看、版本维护、删除恢复、附件与关联等等

* 栏目管理

支持多站点管理,提供树状的站点栏目结构管理,包括站点、栏目、子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导入、导出、移动、复制等操作,以及栏目的扩展字段管理。

* 个性化定制

提供系统功能及显示的一些设置,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常见的定制包括:登录页、文档编辑器、短消息等常规设置;站点、栏目等导航设置;列表页面、操作面板、底部标签的主工作界面定制等。

* 工作流管理

提供工作流相关的系列管理,包括可视化定制工作流,定义流转路径、各节点处理方式与流转规则,提供工作流监管,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可对工作流在各栏目上的配置关系进行管理。

* 自主建站管理

为用户提供快速、傻瓜式建站的功能。整个完整的建站流程如下所示:

1. 选择站点风格(清新、经典、冷金属……)

2. 系统根据选中的类型和风格默认建立站点结构、示例数据、配置好表现

3. 进入具体的页面修改按照上面描述的模式修改布局、拖动组合成自己想要的风格

* RSS咨询

每个人通过“订阅资讯”可以订阅自己的资讯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订阅的地址,设置为公共RSS地址,共享给企业内部所有员工使用。订阅地址没有任何限制,大家可以订阅任意网站上的RSS资讯。

3 第三阶段:基于商业智能的信息门户

3.1 实现目 标

提供决策支持的功能,使决策人随时掌握企业动态,并可以即时得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等。针对决策人对所需信息的随机性,提供随机数据查询的功能。

实现全文搜索功能,在基于文件的内容中建立大容量索引并且进行有效的关键字搜索。

3.2 技术难点和亮点

* 数据挖掘

通过数据抽取逐步积累原始数据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数据中心,采用商业智能技术,将用户所需的各类信息存贮起来,并提供给客户访问。它能够使未经培训的用户很快能获取到他做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包括结构化数据(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多维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非结构化数据(PDF、Word、Video、Audio等)。门户强大的内容管理功能,使用户只需通过层次性的目录架构及强大的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而不需要知道这些数据来自于什么系统,并存放在哪里。

* 全文搜索

提供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全文检索能力,支持布尔逻辑、全文检索、内容检索和二次检索等各种主流检索方式,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各种特定全文检索需求,帮助用户快速、轻松地访问所管理TB级的内容,并从中挖掘信息寻找商机。

三、广蓄门户建设成果

从2008~2010年期间,广蓄分别实施了一、二期门户系统的建设工程。通过两个阶段的建设,对内网、外网、OA等应用系统的界面重新设计,统一了页面风格;集成了生产管理系统(Maximo)、OA系统、邮件系统、安全信息网、机组运行日志查询系统(EventLog)、短信通知系统(DDA)、状态监测系统、水工观测系统、电子运行日志系统、主变检测、电子档案等系统的主要应用,对监测系统做了界面集成,如P4口、A3A4、主变在线、状态监测、水位监测、EventLog、调速器导叶开度、数据仓库系统、水工观测专业网,并实现了页面自适应;各个应用系统实现了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统一了各应用系统的单一入口。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业务和用户需求,第三阶段的技术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实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