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单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9:30:32

公用事业单位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按照公开便民、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规范办事程序,强化办事监督,切实提高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公开。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都要向公众公开。

2.真实公开。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全面,公开的形式应当灵活适用,办事的结果应当公平公正。

3.注重实效。办事公开应当以便民、利民,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4.有利监督。办事公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范围、内容、形式和程序

(一)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范围

1.市政建设、物业、自来水、供电、燃气、供热、公路运输、客运、劳动就业、社保、医保、邮政、通讯、金融、保险、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类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行业和单位;

2.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

(二)公开的内容

l.单位的职责权限、服务范围及其工作人员职责、行为规范、廉洁自律规定;

2.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

3.工作制度、行为准则、服务标准、服务承诺、违诺责任追究及处理办法;

4.收费或处罚的依据、项目、标准及收缴办法;

5.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的处理规定,便民服务电话与投诉、举报监督电话;

6.与服务或执法对象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

7.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的出台与变更,如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等;

8.对服务或执法对象造成不利影响的补偿措施;

9.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依据、条件和期限;

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公开的及其他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

11.各类教育机构的招生计划、入学编班、收费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情况;

12.各类医疗机构的药品招标采购、诊疗科目、收费标准等情况。

(三)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主要形式

1.设立固定的办事公开栏、电子显示屏、计算机查询、电子触摸屏、声讯电话;

2.设立咨询服务台和监督台直接与群众交流;

3.印发文件,制作《办事公开指南》或便民卡;

4.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辟办事公开专栏或专题;

5.利用各类网站公开办事内容和便民服务的基本信息;

6.采取召开听证会、咨询会和新闻会等适合行业特点的形式推行办事公开;

7.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一窗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四)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程序

1.对公开的事项,根据管理权限,事前要经过上级主管单位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把握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时间;

2.应该公开的事项,必须及时公开;不能公开或暂时不能公开的事项,必须说明理由;

3.公开事项变更、撤销或终止,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告知公众;

4.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申请公开事项的,受理单位要进行登记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答复,不能公开的,要做好解释说明。

三、建立办事公开的制度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细化措施,规范运作,保障办事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一)实行办事承诺制。各公用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切实可行的承诺,并在履行过程中严格践诺。

(二)健全示证上岗制。在窗口单位摆放或由窗口工作人员佩带有工作人员照片、岗位名称、工作号等基本情况的岗位证,方便群众监督。

(三)推行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人必须能承担首问责任,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所办事项的咨询服务,并按有关规定全程。

(四)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工作人员受理申请事项时,要将必备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事时限等情况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

(五)实行依法申请公开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认真受理群众的申请,并及时公开群众申请公开的事项,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应。对确实不能公开的事项,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对需要调查核实的问题,有结果后要及时反馈。

(六)建立考核评议制。要按照行业特点建立评议制度,制定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内容,定期组织测评。要经常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社会和群众评议,建立内外双重监督机制。

(七)健全责任追究制。要明确办事公开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互联网举报信箱等途径受理群众举报。对已查实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八)实行听证论证制。在制定和调整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政策、规定前,要组织听证论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集中民智,防止发生损害群众利益、影响行业形象的行为,并杜绝暗箱操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是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作由各级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检查。各公用事业单位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精心部署,明确责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好办事公开制度的实施工作。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办事公开制度推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充实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办事公开重点要放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上,放在基层和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以及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事项上,放在权、钱、物、人的管理和使用等重要部位上,放在科学决策、规范执行、有效监督等关键环节上。教育系统要以治理乱收费、加强招生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卫生系统各医疗服务机构要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为重点,推行院(站)务公开,切实改善和维护好医疗市场秩序。其它行业和单位要结合各自的特点,把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作为重要切入点,认真加以解决,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2

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包括财政集中支付、财政预算体系等各个方面。这当中研究和探索公用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效益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财政收支管理效益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事实证明,当前我国很多公用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财务控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各级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因此,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详细阐述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二、当前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益是大多数公用事业单位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保证,也是评价各公用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重要关注点,所以,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运作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评价公用事业单位发展效益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主要包括:

1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比较粗放,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很多公用事业单位在编制资金使用的预算方案时,绝大多数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筹划。一方面,公用事业单位部门内部资金使用的预算申请不够严谨,有些部门为了向上争取多获得一些资金的使用额度,故弄玄虚地谎报一些资金项目,其实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是用来弥补单位日常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发现很多财政的资金项目分工管理比较难以平衡。例如,我们很多公用单位目前对农业、教育、卫生等项目都实行分科管理,难以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在上述分工项目之间进行论证和综合平衡。这就使得有些针对性较强的财政专项性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其结果必然导致在总额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些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预算的盈余。而相反,必然有一部分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不够使用,进而影响了整个财政资金的统筹规划,影响了公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

一般来说,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管理是由职工代表大会来监督的,然而类似于职工代表大会这种群众组织是在同一个级别的党政领导下的工作组织。不具有实质性的行政监督权力,可想而知,在具有同级行政权力的条件下,职工代表大会要对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可能性不太大。因此,如果要对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势必要通过上级财务部门或者审计部门这样的机构,然而,上级财政单位都有自身的工作职责,没有办法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所以,使得当前我国很多公用事业单位出现资金使用上的不当、盲目审批、资金浪费等现象。

3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出财务控制的意识薄弱,财务作用被淡化

由于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公用事业单位都是非营利性的组织。所以,有发现很多公用事业单位只是把平常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成形式上的服务工作,很多只是把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当成简单的程序性工作来完成,在平常财务工作中根本没有财务控制的意识。很多时候,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对资金的收入和支付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各项费用基本上是实报实销。甚至对于很多专项资金的申请要求是否满足财政的要求、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等财务管理问题,也只是把它当成财务的内部问题不加以重视,这种严重淡化的财务控制意识使得财务管理这项职能在公用事业单位中犹如形同虚设,起不了多大作用。

4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缺乏规范性和连续性,资金的管理风险较大

每年年初的时候,我国大部分公用事业单位都会到相关的上级财政机构申请项目资金,但是,单位申请到的这些项目资金下拨到单位以后,资金的使用进度和项目的推行进度经常是脱离的,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总体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连续性。尤其是在每年年末的时候,很多时候项目实施完成后,事业单位会节约下来一部分资金,这一部分资金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会导致挂在单位账上的结余越来越多。经常是结余的资金构成单位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单位却不能够使用这一部分资金,进而使得很多资金没有办法及时发挥作用,而事实上很多公用单位的资金使用数额总体上来说还是欠缺的。另外,目前我国很多公用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信息化不强,财务资金收支没有办法及时反馈和跟踪,财务资金使用的风险比较大。很多时候,下级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上一级财政监督机构没有办法起到财务监控的作用。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公用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财政政策体制方面、财务人员素质方面、财政资金使用评价体系方面等。这些原因的准确定位为我们提出完善和提高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效益的对策提供了思路。

三、完善和提高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效益的对策

1完善资金管理的控制机制

我国公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至今还没有一个操作实务性很强的控制机制,进而使得很多资金的使用缺乏具体管理办法,很多时候公用事业单位具体部门的单位职责和资金申请使用的权限没有办法得到有效规范。所以,要完善资金管理的控制机制,一方面,各公用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起优胜劣汰的资金导向机制。各公用事业单位在编制资金使用规划时应该充分地结合单位长远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计划,不仅要考虑使用资金项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结合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单位应该积极建立项目库管理,通过专门的项目跟踪来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资金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2建立确实可行的监督机构,确保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熟话说:“办多少事,用多少钱”,要加强目前我国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运作的效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争取建立确实可行的管理监督机构,确保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方面,制度设置上要赋予公用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拥有对资金使用的充分监督权力,相关公用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状况要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开披露,争取让最普通的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监督行列中来。另一方面,各个公用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领导人员等要共同组成各自单位的资金监督委员会,对于单位的每项资金支出都要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尤其对于大宗商品的采购更要进行公开招投标,争取把握住资金使用的各个链条,保证资金管理的高效性。

3强化财务管理在公用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公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公用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职能作用。因为资金流的运作实质上就是公用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展开轨迹,业务工作是否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在资金的支出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财务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是当前强化我国公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此外,公用事业单位也应该注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资金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对于专项财务资金的使用检查专题化、财务汇报制度化。总而言之,事业单位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监管,切实管理好单位的各项资金。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3

一、充分认识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重要意义

公用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深化政务公开、优化公共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不正之风的重要途径。实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用制度的形式将人民群众最关注、最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公布,让人民群众对公用事业单位进行直接监督,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公用事业单位管理活动过程,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有利于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提高办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公用事业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办事公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要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是:

(一)依法公开的原则。办事公开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进行。

(二)全面真实的原则。办事公开的内容应当按要求全面公开,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要求开展对内公开工作,按公正便民、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要求开展对外公开工作。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办事的结果应当公平公正。

(三)注重实效的原则。办事公开应当从实际出发,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重点,讲求时效和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四)有利监督的原则。要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丰富办事公开的形式,有利于人民群众行使参与权、监督权。

(五)统筹兼顾的原则。办事公开应当与相关部门、行业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校务公开、院务公开等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三、办事公开的范围

(一)全市各市属学校、医院。

(二)全市供水、供电、供气、公交、邮政、电信、报社、电视台、电台、有线电视、社保、医保等单位和行业。

(三)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

四、办事公开的主要内容

办事公开的核心是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予以公开。要根据各单位特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部门、单位和办事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不正之风的问题进行公开,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不是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都应当全面公开。主要涉及十个方面的内容:

(一)单位职能权限、办公地点、服务范围、工作标准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

(二)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

(三)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四)向社会承诺的服务事项、标准、违诺责任及处理办法;

(五)影响群众生活的有关变动事项、计划、方案和相关信息;

(六)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的答复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

(七)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的处理规定;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

(九)便民服务电话、监督部门电话;

(十)其它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事项。

各单位、各行业可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公开内容目录。

五、办事公开的形式

实行办事公开,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捷实用的原则,积极拓展公开的形式和途径,使办事公开更贴近群众,方便群众。

(一)在办公地点或服务大厅等显著位置设立便于群众观看的办事公开栏,放置办事须知、办事指南、宣传手册等资料,确定受理咨询人员,方便群众办事;

(二)在群众办事的集中地设置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方便群众查询;

(三)开通客户服务热线,解答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的问题;

(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公开;

(五)开辟群众信访“绿色通道”,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由各级领导值班接待群众,直接受理群众投诉、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

(六)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讨论等形式,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予以公开;

(七)结合电子政务,在政府网站上开辟“办事公开”专栏,把全市所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内容集中在一个网络专版上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同时,要围绕高效、优质服务的要求,在直接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办事大厅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以推进办事公开取得实效。

六、办事公开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要建立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纪检监察督促推动、条块结合、群众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办事公开纳入部门和行业管理之中。各单位、行业要建立办事公开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市监察局、廉政办负责督促检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将办事公开纳入工作的总体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定人定责,抓好办事公开各项工作的落实。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4

扬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我市开展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并将在我市召开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现场会。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扬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工作部署,对下一阶段全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的重要意义

公用事业的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市委、市政府对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十分重视,去年11月7日召开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对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及公用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去年12月14日“全国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了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成员,明确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是全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的领导机构,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办事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全市各有关部门把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的实施意见或规定,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工作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有些公用事业单位将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行风评议的范围;有些单位认真落实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要求,把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作为服务社会、提升形象、发展事业的大事来抓;不少单位在阳光政务、阳光事务工作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仅处于起步阶段,距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绝大部份公用事业单位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的意识不强,极少数部门和单位没有真正把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有的单位存在该公开的还没有全部公开或真正公开,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的单位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工作不规范,办事公开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特别是监督制约、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等机制不完善,暗箱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相适应,与打造阳光政府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深化政务公开、企务公开,优化公共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一)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邮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公用事业单位的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是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在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把公用事业单位办事的全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服务项目的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及收费标准,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开辟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便于及时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消除隔阂,增进理解,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二)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促进依法办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将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程序、结果及收费标准全部公开,有利于公用事业单位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事程序,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逐步使依法办事、规范服务成为公用事业单位的行为准则;有利于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成为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自觉行为;有利于公用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加强部门行业作风建设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有利于强化对权力和职能的监督和制约。腐败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有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因:一是权力高度集中、缺少制衡机制;二是权力的行使不透明、不公开,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公用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较为特殊的位置,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因素,不少行业还处于垄断地位,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就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增强公用事业单位工作的透明度,将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办事行为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进一步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以权谋私、以职谋私、以业谋私等不正之风。同时,也能够推动公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求真务实,进一步增强办事公开实效

坚持求真务实,推动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程序,丰富办事公开的形式,加强办事公开的制度建设,使办事公开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进一步规范办事公开的内容和程序,确保办事公开全面真实。总理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相关的公共服务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我们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办事公开的程序,努力实现全面、全程公开。一是各公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广泛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办事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做到公开的内容具体、细化,让群众看得明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二是公开的程序要便于操作,既符合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又方便群众办事、监督。三是既要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决策和办事过程,营造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

(二)不断丰富办事公开的形式,切实提高办事公开的效率。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丰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形式,使办事公开更贴近群众、方便群众。一要继续运用办事公开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开形式。针对公用事业单位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普遍建立和规范各类公开栏,并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办事指南、信息手册等形式,更加简便、灵活地向基层和群众公开办事信息。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公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单位、行业的信息网络及互联网,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电子触摸屏、电子屏等形式进行公开,有条件的应开通网上投诉渠道,实行网上公开办事。三要加快构筑综合性服务平台。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作用,对有关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有关公共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抓好“行风热线”直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方便群众投诉、建议、咨询和求助,各部门及公用事业单位一把手都要亲自上线,诚恳接受人民群众对政风、行风工作的监督与评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组织协调几个部门或公用事业单位的领导一起上线。要按规定办理办结人民群众涉及相关部门、公用事业单位的投诉与咨询。此外还要大力推行新闻、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进一步增强公开工作的实效。

(三)进一步加强办事公开的制度建设,保证办事公开规范运行。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形成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各部门、各单位在坚持已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使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关于制度建设问题,“实施意见”中已经讲得比较具体,这里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制度问题:一是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结合行业实际,建立健全办事公开目录,编制公开指南,规范公开内容;建立健全听证、咨询、公示、信息、投诉处理等制度,规范公开形式和程序。二是健全考核评议制度。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把实际效果作为考评的核心,合理确定考评内容,量化考评标准,改进考评方法;把办事公开纳入行风评议的范围,坚持全面评议与重点评议相结合,现场评议与网上调查、问卷测评相结合,接受群众监督,并根据群众评议的意见书和建议改进工作。三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从行业主管部门到办事公开主体,从各工作机构到各岗位,从领导干部到具体办事人员,责任明确、主体清晰的责任体系。

三、加强领导,确保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推行办事公开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务公开领导机构要把办事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搞好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充分调动公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积极性,自觉地把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纳入总体部署,与政风行风评议、“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等工作结合起来,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各公用事业单位要建立由党委、行政、纪委、工会负责人组成的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领导机构,设立和指定具体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二)狠抓队伍建设,推动工作开展。公用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如何,在办事公开工作中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如何,是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能否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应该看到,现在一些部门和行业所属单位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办事推诿拖沓,态度生硬;一些公用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还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吃、拿、卡、要”的问题时有发生。各部门和行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公用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加强对广大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要坚持制度创新,强化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起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在人民的监督下为民办事,在法纪的制约下廉洁办事。同时还要注意总结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5

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政务公开领导部门的部署,我街道自1999年开始在机关和公用事业单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现结合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将我街道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办事公开工作有利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做好公用事业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我街道主要做法是: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我们要求公用事业单位,提高对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意义的认识,自觉推行办事公开制度。

二是找准重点部门。在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环境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部门和单位,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这些单位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最容易引发矛盾或滋生腐败的热点难点问题,应当说,抓住了这些部门,也就抓住了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的关键和要害。

三是抓好部署,着重落实。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制度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确保办事公开全面真实;二是要不断丰富办事公开的形式,切实提高办事公开的效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办事公开的制度建设,保证办事公开规范运行;四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公用服务行业的发展活力。

二、创新制度,规范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

一是完善行政许可制度,保障“有章可循”。为规范办事公开制度,我们把办事公开制度与依法行政工作结合起来,把办事公开工作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内容,要求各部门根据职责的不同,设立了部门行政服务中心,公开办事项目、办事程序和办事指南。

二是加强评议考核,保障“有章必循”。通过年度考核,群众评议和内部评议等多种形式,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与全面考核相结合、内部自查与外部考核相结合,确保办事公开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全面化、规范化。

三是健全公开制度,强化信息公开。目前各公用事业单位都能按照公开内容要求,及时向群众经常性、阶段性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各种动态信息。

四是开设服务热线,接受社会监督。各公用事业单位不但设了办事公开服务中心,还开设了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处理和反馈群众的咨询和投诉。

五是抓好公用事业单位的内部公开。各单位开辟了服务监督热线,建立了领导和职工代表交流对话制度,设立了举报箱,规定了领导接待日,有效地落实了办事公开工作。

三、紧密结合实际,开创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这项工作,就是要按照公正便民、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内容,完善制度,创新形式,强化监督,最终达到发展民主、转变职能、增强活力、促进和谐的目的。联系我街道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全力抓好落实。要把推行政务公开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学校、医院和供水、供电等与是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部门和单位,也是公开的重点单位,对这些公用部门的办事公开工作,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抓得紧而又紧、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如教育要以治理教育乱收费为主线,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卫生要围绕解决看病难,以及开单提成、重复检查、收取红包、开高价药等问题,以药品价格和医疗检查价格为重点推行院务公开,切实改善和维护好医疗市场秩序。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公共服务行业发展活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此外,还要全力抓好行使执法职能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其行为,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是规范公开内容和程序,确保全面真实。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努力实现全面、全程公开。一是各公用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明确办事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做到公开的内容具体、细化,既能让群众看得明白,也能准确反映群众的实际需要。二是公开的程序要便于操作,既符合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又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疑虑。三是既要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决策和办事过程,营造公开透明的办事环境。

三是构筑公开平台,提高公开效率。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便民利民的原则,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使政务公开更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同时,要通过设立公开栏、新闻媒体宣传、构筑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及推行社会公证、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效率。

四、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为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政务公开和在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高度关注的工作。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强化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一,加强领导,纳入日程。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政府办公厅(室)组织协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将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集中力量加以推进。

第二,理顺机制,畅通渠道。各单位要建立政务公开领导(协调)小组,并建立工作制度,积极开展督察调研活动,认真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要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输和工作指导体系,确保渠道畅通。

第三,完善制度,务求规范。在坚持已建立制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使办事公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紧制定和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的规范运行。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办事透明度,促进我市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公开。办事公开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进行。

(二)真实公正。办事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办事的结果应当公平公正。

(三)注重实效。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四)方便监督。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利于人民群众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实施范围

(一)各级各类医院、学校。

(二)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市政、房管、公交、物业、劳动保障、社保、医保、邮政、通讯、金融、环保等单位和行业。

(三)其他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

四、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主要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收费和招生考试等有关事项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将学校重大决策、办学资格、学籍管理办法和入学条件,收费项目、依据及标准,学生评先选优,保送生、特长生选拨,奖学金发放,招生考试政策、招生资格、考生资格、招生计划以及新生录取涉及学生和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如实向社会公开。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把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按照方便患者就医、查询的原则,公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并将医生姓名照片、专业技术等有关情况进行公布,供就诊患者了解。另外还要为就诊患者提供可随时查询医疗过程情况、治疗和药费收取情况、医疗信息咨询、管理监督服务渠道。

劳动局和社保局要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办理对象、程序、条件、依据、时限、标准等办理事项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要遵循方便群众,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的原则,公布每年的收费标准、缴费办法、五个险种相关政策规定、办事流程、行为准则、工作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办事方便。

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市政、房管、公交、物业等部门要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事纪律和办事时限等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对计价方式、收费办法、减免政策进行准确公开;对可预见的有可能影响群众生活的停水、停电、停气、停热等事项,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提前告知义务,做好抢修工作,减轻和降低对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收费价格如有变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及时采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让广大群众知晓。

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把严格监督检查噪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工业三废物排放污染等问题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要将行政审批事项、办事程序、条件、标准、处罚情况、处罚依据、行为准则等及时公开。

通讯、邮政、金融各服务行业要把服务内容、业务窗口设置、人员职责、服务事项、服务承诺、收费标准、业务信息、利率信息、风险提示等作为办事公开重点内容。

(二)主要形式: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形式应遵循有利于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适时刊载、各类办事公开信息,通过举行新闻会、价格听证会、咨询会等形式及时公布有关信息,采取设置公告栏、汇编文本集册、印制服务指南、电脑触摸屏查询、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公开信息。同时,在直接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基层单位实行文件处理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领办代办制、责任追究制。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7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报告〉通知》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力度多元化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青岛按照“制销分开”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和服务效率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行业*、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报告〉通知》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分配制度还有进行了内部招标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们还对事业改企业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改革存在动力不足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压力;三改革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进程(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难点问题“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重点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7*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们本着积极稳妥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也很优惠政策具体要求: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后顾之忧人员安置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职工主要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以内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人员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对改制后新招收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改革成本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其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可将其原使用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过渡期对原国有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政策性亏损和必要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职工按规定计算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企业对给予职工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建立合理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市政府出台了《*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良好氛围山东7*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8

为进一步加强办事公开工作,促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全国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行业办事公开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06﹞34号)要求,现就我县在学校、医院以及水、电、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深入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行办事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办事行为,增强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切实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

(二)基本原则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全面公开,公开内容真实有效,办事过程和结果公正公平,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

(三)工作目标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要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办事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为民服务为切入点,经过努力,使办事公开制度成为公用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制度,形成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充分实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以权谋私、以职谋私、以业谋私等不正之风;提高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推行办事公开工作的基本要求

推动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办事公开的内容、程序,丰富办事公开的形式,注重办事公开的制度化建设,强化对办事公开的监督检查,使办事公开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切实规范办事公开的内容

公用事业单位公开的内容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与企业、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不属于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都要予以公开,特别要将企业及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最为关心、社会最敏感、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问题作为公开重点,及时、全面、有效地进行公开。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收费和招生考试等有关事项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将办学资格、学籍管理办法和入学条件,收费项目、依据及标准,学生评先选优,保送生、特长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生活补助、学生代管费的结算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各类学校招生考试的政策、招生资格、考生资格、招生计划以及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和申诉渠道,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收学杂费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以及对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情况如实向社会公开。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把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按照方便患者查询的原则公布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价格。将医生姓名、照片、专业特长等有关情况进行公布,供就诊患者了解。主动向就诊患者提供医疗收费查询和医疗信息咨询服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水、电、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要将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事纪律和办事时限等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对可预见的可能影响群众生活的有关事项,必须按有关规定履行提前告知义务,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和降低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制订、修改服务价格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二)不断创新办事公开的形式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形式要有利于群众知情、办事和监督,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实行办事公开,使办事公开更贴近群众,方便群众。一要继续运用好办事公开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开形式,普遍建立和规范各类公开栏,并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办事指南、信息手册等形式,更加简便、灵活地向基层和群众公开办事信息。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创造条件,依托单位、行业的信息网络和互联网,充分利用电视频道、政府门户网站、公共信息亭、电子触摸屏、电子屏幕等进行公开,有条件的应开通网上投诉渠道,实行网上公开办事。三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作用,对有关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有关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行政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办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四要建立服务热线和行风热线,方便群众投诉、建议、咨询和求助。五要大力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点题公开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开形式,及时公布有关信息。

(三)建立完善办事公开的程序

公用事业单位要按照提出、审核、公开、评议和反馈的程序规范工作,对公开的事项要预先经过单位办事公开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审核依法确定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时间。应该公开的事项,必须及时公开;不能公开或暂时不能公开的事项,必须说明理由,经单位办事公开领导小组审查后,报本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备案;公开事项变更、撤销或终止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及时告知公众;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重视企业及群众意见,注意从中发现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要求公开的事项,受理部门要进行登记并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公开的答复,不能公开的,要及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四)健全办事公开的制度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形成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一是健全示证上岗制。窗口单位应摆放或由窗口工作人员佩戴有工作人员照片、岗位名称、工作号等基本情况的岗位证,方便群众监督。二是推行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人必须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属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按有关规定受理或办理。三是实行办事承诺制。即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公开切实可行的承诺,并按照承诺的内容和标准履行责任和义务,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工作人员受理申请事项时,必须将必备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情况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五是实行反馈回应制。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受理要有问必答,有诉必应,根据不同情况按时限要求及时向群众反馈其所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六是建立考评制。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办事公开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按照行业特点制定考评标准,明确考评的具体办法,定期接受广大群众和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评议,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要把办事公开纳入质量控制考核体系进行测评,并与“四好班子”建设、目标管理、行风评议相结合。通过考核,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的目的。七是健全责任追究制。要明确办事公开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处理办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互联网举报信箱等受理群众举报。对一经查实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格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八是建立论证听证制。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政策、规定出台前,要科学论证,实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防止暗箱操作。

(五)强化对办事公开的监督检查

县政府每年将组织法制、监察、物价、财政、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对公用事业单位价格公示、公开办事和价格违法行为等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学校、医院以及水、电、气、公交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要积极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群众投诉意见。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办事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是否公开;办事公开的制度是否健全,程序是否合法公正;公开事项的执行情况及办事公开的效果;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调查处理情况等。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集中力量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限期进行整改;对在办事公开中工作不力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实行办事公开或在办事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愚弄群众的要严肃处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正确处理办事公开中的几个关系

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公用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并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提供服务与经营创收的关系

公用事业单位的根本属性是公益性,基本职能是服务公众。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为了维持自身正常运行和发展,公用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公用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公用事业单位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弱化自身的服务功能。在经营创收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必须按规定将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等公布于众,坚决防止暗箱操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公用事业单位服务价格的管理,针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水、电、气等公共产品的收费价格,制订科学合理的标准和调整机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推行办事公开与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的关系

随着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实现了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发展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关系,对于确保公用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带公开、以公开促改革。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切实改变公用事业单位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促使公用事业单位自觉适应群众的需求,把办事公开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要通过抓好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影响服务效能、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的公开,促进公用事业单位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管理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增强发展活力,更好地履行公益职能。

(三)对内公开与对外公开的关系

各类公用事业单位在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的同时,一定要按照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切实保障广大职工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努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要充分认识公用事业单位“对内公开”与“对外公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既要通过创新内部的民主管理方式促进对外办事公开,又要通过推行对外办事公开制度促进科学化、民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公用事业单位自身的生机与活力。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区委第十届一次全会精神,按照我区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以服务提优、效率提速、素质提高为目的,全面提高公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以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依法行政、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办事行为,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和营利的关系,全面提高公用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二、公开办事原则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应遵循以下原则:依法公开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行办事公开;全面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予以公开;及时便民原则,公开内容要及时,方便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便于监督原则,要畅通各种渠道,方便群众行使参与权、监督权。

三、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1、公开的范围:

局属公用事业单位。

(1)城建、建管、园林、环保、市政、交通、水利;

(2)其它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单位。

2、公开的内容:

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主要内容是指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以及最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

对外公开事项主要包括:

(1)公用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服务范围及其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2)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流程、办事结果;

(3)工作制度、行为准则、服务标准、服务承诺、违诺责任、投诉监督办法及处理结果;

(4)收费的依据、项目、标准及缴费办法;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的处理规定;

(5)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如新出台的政策、价格制定和调整;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公开的其他事项。

对内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公用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奖惩以及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其他重要事项等。

各单位对公开的事项,要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动态内容要及时更新。

四、公开的形式和时间

按照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有利群众监督的要求,不断拓展公开的平台,创新公开的形式,做到简便易行,务求实效。公布信息时间要与公布的内容相适应,经常性的工作要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要分段公开,临时性工作要随时公开。

1、设立固定办事公开栏或电子屏,定期或随时公开;

2、设立信息公开热线电话、咨询服务台和监督台,提供咨询服务;

3、印发文件、资料,制作《办事公开指南》或便民卡片等,以方便查询;

4、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建立信息公开网站,实现公开单位与办事群众网上沟通;

5、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办事窗口,方便群众查阅;

6、采用适合行业特点方便群众的其他方式。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各公用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办事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办事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办事公开的具体方案,编制办事公开目录,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载体,制定公开的程序和办法,公布办事公开的各项内容,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已经推行办事公开制和服务承诺制的单位,要全面总结近年来办事公开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认真排查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办事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开展“建设高效责任政府,塑造诚信创业西湖”活动为主题,促进行业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把实行办事公开制度作为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切实提高对推行办事公开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及时发现总结好的经验,树立宣传示范单位和典型个人,对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要给予曝光,努力创造办事公开的良好氛围。

3、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要建立政府主抓、部门组织协调、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公用事业单位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网络,有组织、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工作任务要分解到人,确保办事公开真正落实。要创新公开的形式,不断丰富和更新办事公开的内容。

六、建立监督机制,制定配套措施

公用事业单位范文篇10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城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总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底,全省市政公用事业从业人员达17.8万人,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03%,燃气普及率达60.88%,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7059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9.59标台,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91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0.22%,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7.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4平方米。

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推动,投资拉动,为山东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工作十分重视,1997年省政府就出台了《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鲁政办发[1997]99号),加快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随后,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关于搞好城市资产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都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省政府不还多次组织了全省性的市政公用项目招商引资活动,都为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收到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初步打下了基础。

1、以市政公用设施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为缓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全省各地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把政府投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运用BOT、TOT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加大了利用外资和各类社会资金的力度,多元化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五”以来,全省市政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投资接近600亿元,政府财政投入约为1/3左右。济南、青岛按照“制销分开”的思路,将制水厂存量资产盘活,融资外方资金3亿元;山大华特公司与潍坊市坊子区政府合作,由山大华特投入5000多万元现金,建设坊子区的一座自来水厂,一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许多城市出让、转让的城市道路、桥梁冠名权和广告经营权,收回资金用于市政设施投资;诸城市运用BOT方式与青岛银河集团合作,融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

2、逐步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和作业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各城市围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多种经济成分逐步介入市政公用市场,市场竞争态势开始形成,促进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营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有6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已引入非国有经济成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了国有公交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香港中华煤气先后与青岛即墨市和崂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淄博、龙口成立了燃气合资企业,正在与济南、潍坊、威海等城市进行洽谈合作;新奥燃气先后与青岛开发区、城阳区、烟台开发区、聊城、日照、诸城、莱阳、邹平等市地进行了燃气经营合作。在市政、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提供服务的行业,济南、青岛、淄博、东营、潍坊、济宁、威海、临沂、德州等城市,已开始推行道路保洁、绿地养护、公厕管理等作业权公开招标,转变了作业方式,提高了养护质量。

3、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设施管养行业的干管分离,市政公用行业基层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几年来,山东各地按照省政府《批转省建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的通知》的要求,加快了城市公用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部分公司还进行了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青岛市努力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经营责任期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也正逐步建立健全。针对市政、园林、环卫养管行业的实际,各地普遍开始了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干管分离改革,在一些环节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城市普遍开展了市政公用行业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有的推行了竞争上岗和“按绩定酬”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进行了内部招标的尝试。青岛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公用事业单位事改企,市辖四个区基本实现了市政、园林、环卫行业政事分开。济宁市去年对原独家承接市政道路设计施工的市政处进行改革,把管理养护和道路建设分开,除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城维费列支外,其余的一律推向市场,找米下锅,他们还对事业改企业的职工,采取了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的办法,有效地稳定了职工思想。

4、市政公用事业的价格改革有了一定的突破,投资补偿机制开始建立。近年来,为理顺和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山东省政府把价格管理权下放给了各城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机制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不少城市都在理顺水、气价格,垃圾、污水收费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价值倒挂的矛盾有一定缓解,城市公用设施无偿使用的观念逐步打破,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的意识逐步得以确立。各城市普遍开征了污水处理运行费,有的还进行了收取垃圾处理费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山东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的整体步伐仍然较慢,总体上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进程,而且省内各城市之间也很不平衡;二是改革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基层单位有畏难有发愁和等待观望的想法,一些主管部门求稳怕乱,城市政府也没有推进改革的压力;三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人员安置问题、资产处置,以及市场规范、行业监管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价费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直接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二)围绕难点、重点问题搞突破,为推动全省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去年初,山东省建设厅会同省直8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开展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调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建设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方面听取意见,通过认真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资产、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改革的难点问题是“人到那里去、钱从那里来”,改革的重点是为行业准确定位、为改革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代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省政府于8月25日以鲁政发[2003]74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共有八个部分,二十六条,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政策措施,总体上是要通过抓好管理体制、动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三项改革,建立三种机制,即:按市场化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监管机制;打破垄断,彻底放开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生产性、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在1年内完成改制,管理性、作业性事业单位要在2年内完成改革,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

在制定《意见》中,为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在确立改革总体框架的同时,在可操作性上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在事关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政府投入、价费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他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多方面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务实的、也很优惠的政策。具体要求是:

1、切实做好改制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安置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人员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政策必须有突破,否则改革会陷入僵局。《意见》中明确,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全部接收原单位职工。在此基础上,优惠安置老职工,合理补偿中间层次,重新对等新职工。妥善安置老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对工作年限已满25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本人提出订立至退休合同的,单位应与其签订至退休的合同;对改制前连续工龄满20年且5年内(含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可以实行内部离岗退养托管,并按事业单位退休的有关规定计发基本待遇;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执行,如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可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合理补偿中间层次的职工,主要的政策有:可根据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待遇差额情况,为原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经费可一次性从原事业经费支出或从国有净资产中扣除,改制后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鉴于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应享受遗属补助的人员的补助费,经省劳动保障部门确认人数和标准后,可在净资产中一次性扣除。重新对待新职工,就是对改制后新招收的职工按企业对待。

2、妥善处置改制单位资产,明确改制过渡期相关优惠政策。改革必须要支付相应的成本来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该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来源。山东《意见》明确,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国有净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欠缴的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费,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改制时职工的经济补偿,离岗退养人员的费用以及涉及职工个人的其他有关费用。剩余或不足部分,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行业内统一调剂使用。行业内统一调剂不能解决的,由本级财政解决。净资产中不够提留改制成本的,可将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出让,其收入按国家规定缴纳税金后,优先用于企事业单位支付改制费用。同时,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山东在《意见》中还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对原国有的改制单位适当扶持。在过渡期内,改制企业可优先获得特许经营权,;原财政补贴数额暂维持不变,用于支付改革成本,稳定人心;在同等条件下,改制单位在资质审批、工商注册时应有一定的优先权,并可适当放宽条件;由事业单位改制组建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3、保障政府投入,推动市政公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并不改变其社会公益事业的基本性质,政府决不能有“一改了之”、“甩包袱”的想法,对市政公用事业非经营性项目所需费用、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和必要的改革成本,政府应予以补偿,同时随着财力的增强,政府应仍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入。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城市道路桥梁、公共管网、广场、园林绿化等大型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也可采取市场运作、以综合开发带项目的办法建设大型市政公用设施;对尚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要进行政策扶持、投资引导、适度补贴;对可经营的市政公用设施,政府一般不再投资并逐步退出。要逐步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项目代建、改变政策性补贴方式,变“养人”为“养事”。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比如:改制前机关事业单位未启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资本的企业,对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原单位有支付能力的,由原单位支付,原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可从国有资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可由同级财政补贴。

4、建立合理的价费机制,促进市政公用事业良性循环发展。要改变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就必须改变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制订和调整机制,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关系。山东省《意见》中明确,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单位改制后,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由各市、县政府按照“生产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并根据社会平均成本和年度价格指数适时予以调整。按照“作业成本+税费+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市政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等作业定额标准,并根据和各地劳动力成本变化抢救无效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作为具体作业项目招投标评定依据。

(三)狠抓落实,搞好配套,努力构建新的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山东省74号文件出台后,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对全省市政公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震动更为突出。抓改革、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省市政公用行业的中心任务。各城市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抓住机遇,积极运作,大力推进改革,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烟台、潍坊、济宁等许多城市都出台了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济南市政府出台了《济南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试行办法》;烟台市将市政公司整体转让给中天集团,开创了山东事业单位一步转制为民营企业的先河。潍坊市完成了市属市政公用企业改制方案的批复,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1、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努力营造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良好氛围。山东74号文件出台后,山东省相继召开了不同层次的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去年,省委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评分领导对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省城市建设现场会,杨焕彩厅长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组织召开了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研讨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和专家就改革中具体操作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年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赵克志副省长和杨焕彩厅长进一步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城市3月底拿出改革实施方案,供水、热力、公交、燃气、市政施工等行业年内必须完成改制,市政养护、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事业单位,年内改企改制争取完成50%。

2、制定改革配套政策,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最近,山东省建设厅城建处会同省定额站赴上海就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定额编制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在济宁市召开了部分城市市政园林环卫定额编制座谈会,为下一步3个养护定额的修编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研究,探索建立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费调整机制和社会对公用事业价格的监督机制,为市政公用行业全面走向市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