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资产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20 16:45:50

公用资产管理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1

第二条办公用品、低耗物资集中采购配送是指学校委托国有资产管理处以招标采购方式确定供货商,集中配置货物、分别送达、统一结算支付的行为。

第三条校内各单位使用学校事业资金采购办公用品、低耗物资均适应本办法。校内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应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办法,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备案后,自行组织实施采购。

第四条办公用品、低耗物资集中采购配送管理坚持实事求是、满足需要、勤俭节约、提高效益的原则。

第五条集中采购配送物资范围:

(一)办公用品指办公文具、纸张、墨盒等办公所需物品。

(二)低值品指单价100-500元(不含500元)的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电子产品(U盘、移动硬盘、电话机、打印机、刻录机、收录机等)、电器产品(电风扇、电暖器等)等物品。

(三)易耗品指玻璃器皿(投影机灯泡、各种灯具等)、元件、零配件(用于升级和更换的CPU、主板、硬盘、内存条等计算机配件等)、窗帘、打印机硒鼓等物品。

第六条物资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校统一组织招标,确定物资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公告物资采购的具体名称、规格、型号和单价(以下简称“物资采购清单”,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统一编制)。

第七条物资采购实行计划管理,采取集中申购、分别送达、统一结算支付的方式进行。

(一)各单位按照学校年度物资设备购置计划编报要求,编制年度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购置计划,并按计划申购物资的品种、数量、规格、型号、金额等安排支付预算。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购置经费在各单位相关经费中列支。

(二)学校每年集中两次安排办公用品、低耗物资采购配送,具体申购期为每学期期末前三周。各单位应在每学期期末前三周内在公告的“物资采购清单”上选择并确定具体申购所需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汇总“物资采购清单”后向供货商下达“供货单”备货,供货商按照“供货单”分别在每学期开学三周内将物资送达各申购单位;各单位物资设备管理员验收所供物品的数量、规格、型号,审核付款金额,在“供货单”(一式四联)上签字后,开具“用款单”;国有资产管理处汇总审核签收的“供货单”和“用款单”后与财务处统一结算,付款给供货商。

(三)申购期以外由于工作特殊需要和物资存量不足需临时采购的物资,可按上述程序另行向国有资产管理处申请购置配送。

第八条加强物资供应使用管理,定期清查存量,做好相关帐务核算管理工作。

(一)国有资产管理处定期对供货商所供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等进行监督检查。各单位对商家供货中存在的问题有相应的记录,对不认真履行供货合同、服务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的供货商,国有资产管理处将按学校招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消其供货资格。

(二)各单位应加强对物资申购计划、验收结算及发放、库存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对在编制计划、申购物资中发生差错导致采购回的物资不能使用,未严格验收入库和发放手续以及库存物资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物资设备管理人员和单位分管负责人要承担管理责任。

(三)学校对办公用品和低耗物资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处对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设置总帐和分户帐,进行量价核算控制和管理。

各单位对办公用品设置收发登记薄,做好收发物品管理;对低耗物资应按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要求设立二级分类明细帐进行数量核算并依据有关凭证做好增减记录。

国有资产管理处定期与各单位对低耗物资进行帐、物核对,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对报损、报废的低耗物资各单位应及时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办理有关帐务核销、报废物品回收处置工作。

第九条由于工作需要,对于招标供货商不能供应、购置金额较小的物品,可以报经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同意后自行采购,财务处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同意的购置清单办理报销、支付手续。

第十条本办法试行期间,对个人科研项目和学院自行组织的其他办学所需的办公用品、低耗物资购置,暂按原采购方式进行。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2

1.固定资产管理概况

(1)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存在配置超编、超标,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级管理职能发挥不足,调济渠道不畅,配置不及时,固定资产闲置与紧缺并存,运行成本不明晰、资产流失等现象。

(2)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由于会计核算业务量大,很难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即时监督和控制。实际是管账不管物。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大部分缺乏财会知识,实际是管物不管账,形成账与物分离。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兼职居多,对日常固定资产变动缺乏控制,出借固定资产无手续、内部转移使用无记录、存放地点改变不登记、去向不明无人负责,使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形成固定资产家底不清。

(3)固定资产使用和维修养护不尽人意。固定资产外借、私用、闲置不用、人员调转带走等现象普遍存在;操作规范性强的专用设备没有严格执行专人操作,导致故障多发,影响正常工作;固定资产维修养护缺乏监督机制,维护费用超支,挤占其他公用经费和易滋生腐败。

(4)固定资产管理电子信息程度不高。很多单位仍然依赖手工记账、手工制卡、手工盘点,安装、移动、调剂、报废、维修等日常管理的记录手写纸质占多数;各项管理呈粗线条,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增减、不需用、未使用等信息不详实、不完整、可用性差。

(5)固定资产管理电子网络化程度不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级管理机构之间大部分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相关信息不畅通。固定资产配置、购置、调剂、处置决策缺少即时性网络信息支持。导致资产流失和重复购置,公务成本增加。

(6)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于2006年出台,对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促动作用。但是,由于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没有及时配套,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延缓。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真正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应该是中共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自2012年以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相继修正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建设上支持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予以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第三十二条三款规定根据其依法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打破了基数+增长的传统模式,把存量资产做为编制部门预算重要依据。固定资产是存量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从法律上将固定资产与预算紧密结合起来。

(2)一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兼顾了适应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在不影响准确反映预算支出的同时,能够体现资产的价值。二是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公共基础设施一级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核算制度上划清公务使用和公共使用的关系。明确了对两种资产的管理义务,使单位家底和责任两清晰。

(3)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强调本建设标准是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决策和建设的全国统一标准,是评估和审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为今后对占有固定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办公用房的配置有了制度基础。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文件。提高了固定资产中的车辆管理的效能,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二、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重点

1.对新《预算法》、《会计制度》中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贯彻落实情况审计

(1)对新《预算法》相关条款落实情况审计。审计部门预算草案编制是否将固定资产存量展示充分。有无故意少报、瞒报固定资产存量增加投资预算,或者虚增固定资产存量增加维护费用预算等到现象。

(2)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情况审计。一是对达不到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二是对于符合新的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三是对于原账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属于无形资产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无形资产科目;四是对于原账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中属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是否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2.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运行情况审计

(1)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存在状态信息数据库进行测试,审计其内容是否完整性、真实。

(2)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单位三级电子信息传输进行测试,审计其有效性、安全性、保密性。

(3)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动态进行测试,审计录入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

3.对办公用房和公务车辆新规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1)对《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发改投资[2014]2674号)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审计是否按规定标准执行,账面反映办公用房是否完整,正在使用、未使用、不需用办公用房信息反映的是否真实准确。

(2)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对取消的公务用车,是否统一规范处置、是否存在甩卖或贱卖现象。

三、审计建议

基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过去存在的不足、现在状态、未来趋势等因素,从人员要求、制度建设、动态调剂配置、精细管理、电子信息等方面提出如下审计建议:

(1)全员化管理。建立以法人代表为核心、以专职管理人员为依托、全员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清楚记载每笔固定资产从申购、采购、验收、付款、记账、制单、领用等环节的责任人。提高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制度化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即时控制和定期清查制度,以保证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购置、处置、增减等严格执行各项手续。加强日常验收、领用、使用制度建设。对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编号、购置时间、来源、金额、使用单位或人员、存放地点、附属设备情况进行记录,实行全程管理。特定的专用设备实行规范操作,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3)动态化管理。建立财政、主管部门、单位三级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闲置与紧缺并存现象。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工具,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状况信息,对利用效率不高、长期闲置、超标配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调剂。可以采用长期调剂、短期调剂、临时调剂,长期调济是指不规定使用时间限定,短期调剂是指做出时间限定;临时调济是指用完后及时归还原属部门单位。

(4)精细化管理。对固定资产管理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将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整合。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要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实现零死角。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固定资产存量和增量合理匹配,为保障行政事业工作高效运行需要。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3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根本指导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开展。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来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针对当前我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更应该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向迈进。

一、目前机关国有资产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使用谁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从20**年我们对市级机关在用的办公用房普查情况来看,在用办公用房的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由我们机关事务管理局集中管理的办公用房只有×××万平方米,只占总在用办公面积的×××,其他大部分自行管理或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的分散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和模式,使管理体系不健全,资产形成机制不完善,资产配置不合理,产权管理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健全,成为资产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分散管理从而造成了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成本高。各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后勤保障一家一户“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楼堂馆所你有、我有、全都有,资产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资产配置严重失衡。由于分散管理,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和相应的调控机制,政府难于对办公用房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调余补缺,致使各部门之间配置的办公用房数量、质量严重失衡,人均建筑面积高低相差太多,据20**年统计,高的部门人均建筑面积×××多平方米,低的人均建筑面积不足×××平方米,往往是权重部门办公用房多,条件好,设施配备齐全,在机关三大院外面部门有的处长办公室比我们的市领导的办公室面积还要大;权轻部门办公用房少,条件差,办公设施也只能一般般。

三是资产处置随意。由于分散管理,政府不能充分代表国家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各占有单位实际上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少单位随意将富余的房产进行出租或出让搞创收,用于单位的福利,我们平时说的就是单位的自留地,实际上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往往造成公务员待遇差距很大,这种“苦乐不均、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四是权属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原因,在权属管理上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产权不清,主要是主管单位与下属事业单位之间,往往是主管部门报建,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做产权,当下属单位改制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二是对产权产籍档案疏于管理,资料丢失严重,造成无法办证,很大一部分无法做产权,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二、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的设想

针对上述的种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所以,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机关国有资产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

一要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体制。由于多年来分散管理体制带来诸多问题和种种弊端,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权属管理、调配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把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职能定位,落实职能部门和监管部门,明确其主要职责。使职能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能够灵活运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授权管理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三是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严格执行资产处置制度,规范处置程序,明确处置标准,健全审批手续,防止和杜绝随意处置资产。建立部门之间资产调剂机制,对闲置资产和超标准超编制配置的资产,进行调剂或拍卖,促进部门之间资产的合理流动。加强处置收益管理,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专户管理。

四是加强存量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强化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把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和责任落实到资产管理者和使用者,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是健全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现在国家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我们宁波还没有自己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各项配套具体措施,所以有必要加以健全,好指导今后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够解决对国有资产占有和配置苦乐不均的状况,合理调剂资产,提高对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只有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做到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才能铲除隐酿腐败的土壤。

兄弟省市单位对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下一步努力方向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4

近几年,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包括乡镇政府)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

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但大多数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是有些单位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它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例如:2000年我们在对某乡政府的审计中,看到该乡政府使用的一辆吉普车未在账面上得到反映。盘点现金库存时,发现出纳库中有一张几年前用于购车的借款单在出纳库中顶库。时隔五年,当我们再次审计该乡政府时发现该车已报废并变卖,但在会计账面上一直未作反映,使该车从购买到报废完全成为账外资产。

(四)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趋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二、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5

从处的名称就可明了处的职责。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多种所有制的并存和竞争,国有资产的管理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贯彻执行上级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组织完善和实施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是自己工作的重点。由于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赋予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职责,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学校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二是学校公用房屋的调配和土地资产的管理,三是学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管理。不庸讳言,三大工作内容,没有太刚性的任务要求,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在于工作达到的期望的标准。

无论何故,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一岗位并得到群众的许可,就应该以最高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工作,在其位谋其政,干一行钻一行,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对得起群众对自己的期待。作为一处之长,做好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还是主席所倡导的,学会弹钢琴,出主意,用干部,群策群力。在一年新的工作岗位实践中,我本着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机制创新,制度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团结和组织全处同志,在完成学校资产清查、落实学校公车改革、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前提下,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设备采购招标方式。

我校批量物资和大型设备的招投标工作之前均由学校自行组织。实事求是地讲,学校自行组织招标,一是招标机构本身不具备招标的资质,难以做到规范操作,二是招标信息面窄,选择商家的余地有限,三是参加评标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不易保证欲购设备的性价比最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校内设备购置自行组织招标的方式进行了改革,试行委托社会上具有招标资质的公司学校进行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这一改革,进一步保证了设备采购过程的客观公正,避免了学校自行组织招标工作的各种风险。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这种形式,所购置的设备价格,除使用单位要求性能特定或单一生产厂家外,都远远低于设备购置部门既定的经费预算。更重要的是,这一机制上的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了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产生的条件。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学校设备购置管理办法。

二、开展公用房屋基本情况普查

学校公用房屋的使用管理是资产管理处的重要职责之一。由于学校房屋资源的有限性和使用者需求的无限性,保证学校的基本教学用房,有偿使用科研用房,标准配置行政用房,是学校用房管理的方向。做到这一点,全面详细掌握公用房屋的确切数据和使用情况是基本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各学院、各部门的办公用房,我们是只知个大概,没有详细准确的数据资料。国资处一成立,即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内容。在详细制订公用房屋基本情况普查方案后,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联系,以勤工俭学的名义,组织了近百名学生,以毎栋楼为基本单元,分工负责,进行入室测量和查对核实工作,并将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使学校办公用房的调整和制订公房使用管理制度有了准确的量化依据。

三、着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资产处的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由于学校学科的特点,实验室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复杂,头绪很多,责任很大,任务很重。北京市公安、环境管理机关对此十分重视,检查不断。之前,学校没有明确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最基本的情况资料,工作几乎是从头做起。新的实验室管理科一成立,马上安排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调查,在摸清各实验室各类危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对放射性危险品、和易制的购买、使用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等拟订了管理办法,完善了相应的程序,并集中处理了一批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管理工作基本上得以理顺。

我自认为,二十余年来,学校对自己的使用、培养,胜任本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面对新的工作领域,如何能有所进步,有些改革和创新,仍是需要自己不断学习、认真思索和努力实践的。

不断的读书学习,是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开拓工作思路的途经,也是陶冶性格性情,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少些烟酒味,多些书香气,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有益的。因此,在工作中,在闲暇时,自己总是不忘读书、看报,时刻关注国家改革发展的理论动态和大政方针政策,使自己思想上不至于落伍,在本职工作上能有所指导。

多年来在学校不同岗位上的履职经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深深感到,在高校这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里,官位是一时的,人品是一生的,“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在位处事,定要认真,出以公心,一碗水端平,可能伤害着个别自身利益的人会有意见,但相信多数人认为是公道的,经得住长久的检验,自己的良心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受到谴责。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6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法律上为国家所有,是由行政事业单位占用并可计量的经济资源的总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也有助于提升财政配置资源效率,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腐败问题。2006年底至2007年10月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8.01万亿元。在全部的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数为5.31万亿元,占国有净资产总额的35.14%;固定资产总额为4.18万亿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构筑物所占比重是66.4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量和质量也正在不断改善。从数量上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不断攀升,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已达4万亿元,目前已占到国有资产总量的35%[2]。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一是机关内各单位的管理模式。依照现行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机关内各单位无论什么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一般应由各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在机关之外办公部门、单位的管理模式。除机关内各单位外,在外办公并列入部门预算的单位,大都拥有各自的办公用房及其他国有资产,还自行使用并掌握资产方面的专项经费。三是临时或专项工作机构的资产管理模式。部分临时机构、各类指挥部的工作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这些资产由临时或专项工作机构负责管理使用,大都属于监管的空白区。此类管理模式所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比重较小。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构建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监管体系,同时明确了“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负责,各级财政部门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主管部门则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由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财产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不少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财产范畴虽未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完全对等,但在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类似和相通之处,可为借鉴。

(一)管理模式

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公共财产管理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模式。

1.日韩模式

日本对国有资产实施分类管理,有综合管理、行政资产管理等。该国行政资产由政府各行政部门最高层次官员管理,除法律规定以外,不允许随意处理或抵押给民间企业团体及个人。综合管理涵盖国有资产管理的综合协调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设计、制定等。日本财务省财务局是日本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全面综合管理,各省、厅为资产管理的执行单位。韩国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为“多级负责、分类管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级负责,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团体分管其所属部门和团体的国有财产,地方国有财产则受财政经济部委托,由直辖市、道、自治团体总管,并且经直辖市、道、自治政府将管理权责下放到各市、郡管理;统筹管理韩国国有财产的部门为该国财政经济部,该部长官(部长)负总责。

2.美加模式

“集中管理,分散使用”是美国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总体原则,主要开展动产与不动产的分类管理。美国的总统预算办公室和财政部负责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国会是预算审批机构,财政部负责管理投资于企业的非经营性公有资产;联邦行政服务总局于1949年成立,是联邦政府资产管理的最高执行机构,对使用政府财产的政府公司,设立了国会听证会、公民监督、政府审计的三方监督制度,该行政服务总局负责管理用于行政服务的公有资产,负责联邦行政资产及行政服务的采购供应、维修处置,对联邦政府资产实行集中管理。加拿大由为政府开展支持保障的共同服务部门牵头,对联邦政府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财政部和国库委员会为资产预算负责机构,公共工程和政府服务部为该国资产管理机构,肩负着为整个联邦政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责任,在联邦政府资产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3.德国和澳大利亚模式

德国联邦政府的资产主管部门是联邦财政部,联邦资产管理局隶属于财政部,负责对分布在全国的联邦资产实行管理。联邦财政部以五年财政计划为根据统筹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各部门依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上报预算草案,联邦财政部则会同联邦议院对预算草案予以审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财产的管理与运行,包括管理联邦政府物产以及制定政府物业管理、购置政策等,主要由机关事务部来负责。财政部和金融管理部下设的澳洲工程局主要负责联邦政府办公用房和设施设备等资产的管理,由联邦政府授权对政府财产实施完全商业化管理,州及地方政府资产则多由公共事务局管理。各资产使用部门在向该国财政部申报预算且由国会讨论通过后,将获得一定数目的财政资金,并向房产管理机构提出使用办公用房的申请,经由房产管理机构统一调配自有办公用房,或进行市场租赁,但须向房产管理机构支付使用租金。

(二)经验与启示

以上国家公共财产管理模式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在法治化进程、介入领域、管理体系及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均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1.政府资产管理法治化和专业化通过政府对资产的法治化管理,在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透明度及资产管理效率的同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普遍开展对部分政府财产的专业化管理。该类管理有利于避免财产的重复购置与闲置浪费,进一步提升政府财产的使用效率[3]。

2.政府资产很少直接介入市场竞争领域政府资产在市场经济较完善的国家,仅限在行政职能履行和公益公共服务提供等市场效用不够明显的领域。

3.有效推动社会事业产业化、政府用房市场化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除部分不盈利而社会又迫切需要的公益公共性领域由政府投资外,对文化等社会事业本身不参与投资运作,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周密完善的管理监督措施,按照市场化要求面向社会寻求对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同时着手探索内部结算、商品化供应的租赁制度,以市场化手段调节调整政府房产的结构和分配使用,鼓励使用单位节约空间,客观上也为节约并明晰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打下基础并创造条件。

4.政府资产管理体系较为完善在政府资产管理中,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履行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不断建立健全政府资产管理体系,并对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分工作出明确规定。

5.监督制度严格规范许多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着手建立了严格规范、相互制约的政府财产管理监督督查制度,以有效防范政府财产管理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与失范、腐败现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长期来看,受到计划经济下管理方式的影响,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重重,阻碍了公共财政体系的运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传统的政企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下,受利益驱动、责任意识缺失等因素影响,各单位缺乏明确的目标、责任和权利,对国有资产管理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不可计算效益,超预算或无预算购建国有资产不违反财经纪律,出现缺口还会由财政来承担,造成资产管理权责不清、人员素质不高、硬件不足、资产随意处置、忽视对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等,使得资产在使用、管理中漏洞频出。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资产形成与配置环节,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衔接不到位,由于缺乏合理统一配置标准,导致部门、单位间配置不公平。在资产使用机制上,存在资金投入与资产使用绩效考评的脱节、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在资产处置机制上,资产与收入管理脱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于低效、闲置甚至冬眠状态,对于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资产,不能及时调配,影响了资产的管理效能、使用效果和寿命,不能保值增值,也难以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在价值。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不到位

会计核算制度有漏洞,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其财务状况及运营效果,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耗费与效率水平。会计监督也缺乏力度,多数单位没有设置专职部门或人员具体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导致使用管理职责不清、出租及处置随意、资产流失等问题的产生,从而也造成底数不清、账目不明。一是存在虚账和账外资产现象,部分单位建设的办公用房、公益设施等资产,已经投入使用达数年,其工程支出始终未入固定资产账户;二是产权意识淡薄,有些单位资产的原始产权证件不完备,资产存在着潜在流失的危险;三是缺少上级部门划拨、调拨资产给下级单位时或接受捐赠部分资产的原始手续或票据,致使资产游离于账外;四是对固定资产已有的增减值变化,某些单位未及时予以财务处理,对部分长期挂账的资产未能及时进行清理;五是部分基层单位纳入统一集中核算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不到位,如有些单位财务交接时,未及时盘点固定资产、进行账实核对。

(四)管理体制不顺

问题症结的根源还在于体制方面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资产管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而且对违规违法现象也束手无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脱节于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体制,弱化了监督管理手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衔接不力,致使各单位不能服从于统一管理和协调,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政府所有、部门占有的无序状态,也导致了国有资产基础层面的管理尚不牢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服务决策等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资产管理手段不科学,有效资产管理缺失。二是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账目登记有待规范,有些单位不设固定资产明细账,更无法实现固定资产账实与账卡的相符,缺少对实物资产控制,部分单位固定资产支出方面无明细单,账实无从核对,固定资产也无法予以登记。三是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制度约束或有制度没有真正实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无账可查,没有完整的产权登记,家底不清,导致对这部分资产管理手段落后。四是内部财务控制与核算不完善。大多数单位账物都由同一人管理,监督制约机制缺乏,成批物品采购“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监督,购置或建成相关资产后缺少应有的验收手续。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是各单位资产的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价值管理衔接不力。行政部门负责实物管理,财务部门则负责账务管理,监管权责不清晰;会计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业务量大、人员少,难以盘点控制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而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则“无账可查”,极易造成账物管理的脱节。二是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加剧。资产更新与购置的预算安排不能严格依照工作需要予以科学合理安排,使得资产的预算安排常常出现供不应求局面,另一方面各单位因占有行政资源的无偿性,引发相互攀比、树立政绩等的内部扩张诉求,争项目、争资金比比皆是,无形中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资金供给的紧张。三是财政的分配和调控能力逐渐削弱。因为各单位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财政支出产生的失衡,加之产权混乱、分散,财政部门很难完全掌握现有资产底数、构成及现状,资产购置管理粗放,且时常出现随意、重复现象,进一步加速了资产闲置、流失,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有些单位甚至直接以行政命令代替增量调控,造成当年财政支出预算结构很难得到优化,在严重弱化资产财政预算分配能力的同时,无形中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四是缺乏规范的资产形成制度和确保资产配置科学合理的资产配备制度。各级立法机关与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仅仅是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办法,如建立了产权登记制度、统计制度、“非转经”评估处置办法等,不少管理办法流于形式,且部分法规、制度之间互有矛盾,使执行部门无所适从。而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乏力的主因之一。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

在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除了从理论层面重新审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与成功做法外,还需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摸清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整体改革思路,从体制、机制、制度完善等诸多方面探索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途径。

(一)理顺管理体制

在公共财政模式下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体系。第一层次为财政部门牵头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属于领导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国有资产管理行使领导权,依法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规定,决策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第二层次为主管部门,即资产管理机构或资产经营公司,内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使用成本中心,该成本中心主要负责:划分成本责任;加强成本管理;合理划分管理和使用权力及划分责任,加强与预算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第三层次为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二)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一是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其核心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性资产预算管理制度。要完善部门预算编制,统一预算内外资金。资产配置方面实行资金预算联合会审;资产使用方面实行资产和资金使用绩效考核;资产处置方面资产处置与收益统管相结合。二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国库集中收付中心)不能参与单位资产的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备查登记簿、固定资产卡片等,定期与核算中心的账务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的要及时查找原因;对未入账、报废报损资产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把资产管理纳入到日常工作考核中来。

三是要建立国有资产购置与政府采购相衔接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全部纳入政府采购,不仅能降低资产成本,提升公共支出和资产配置效率,还能实现资产源头控制。由国资监管部门编制并下达国有资产年度购置计划,并报政府采购部门备案;政府采购部门组织实施资产政府采购,并将相关结果随时反馈给国资监管部门;国资监管部门要密切联系政府采购部门,确保全面掌握资产采购信息,为资产全过程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要健全国有资产的处置机制。本着物尽其用原则开展调剂、处置,提倡占用单位积极运用拍卖、租赁等形式促进资产流动,及时清理闲置资产;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根据不同单位的资产状况和使用要求无偿调拨、重新配置,组织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申报、登记和评估定价,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处置和调剂,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新的有效资产,以最大限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节约财政支出。

五是创新并建立分类管理的运行机制。非经营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的方式。对纯粹行政办公用物业,授权各行政部门使用;对学校、文化场所、医院等公益性物业实行部门管理,明确管理单位及保值增值责任。经营性资产,积极探索创新市场化运作运营机制,以国资委授权经营方式统一经营,收益上缴财政,对未列入行政办公用途的事业单位公建物业和空置物业实行以社会化管理或多种形式营运的资本化管理,要发挥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用,对非行政用途资产和以往对外投资产生的债权,可经由评估及债务清理,分层次分阶段划转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并通过委托、置换、外租等方式开展运营,由经营公司负责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对国有股份予以优化并收缴收益。六是健全监督机制。以强化使用管理、加强处置管理完善收入管理、规范配置程序为重点,由财政部门具体担负资产监管,防止资产流失和腐败形成。

(三)强化基础管理,制定和完善监管方面的法规和制度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7

一、局所属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二、对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应本着鼓励所属各单位利用暂时闲置不用的资产为单位创收的原则,以弥补经费不足,但同时提出如下要求:

1、国有资产出租或出借,所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特殊情况也不得超过三年,并且需经本单位领导办公会议通过,办公会确定的内容要记录备存。

2、所属各单位必须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资产清

单、出租或出借合同(协议)以及合同(协议)签订的过程的有关资料,报局计财科备案一份。(包括本通知下发前所签订的合同及有关资料)

3、资产经营的收入,要按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入帐,不允许坐支,要按规定上缴资产占用费及各种税金,并且按季向主管领导及计划财务科报资产出租(出借)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三、对办公用品,要按财产的价值建立财产物资备查帐簿进行登记管理,其中够固定资产价值的还要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并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清理,每年至少一次;对应报废的资产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废手续。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8

多种所有制的并存和竞争,从处的名称就可明了处的职责。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贯彻执行上级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组织完善和实施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自己工作的重点。由于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赋予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职责,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学校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二是学校公用房屋的调配和土地资产的管理,三是学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管理。不庸讳言,三大工作内容,没有太刚性的任务要求,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关键在于工作达到期望的标准。

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一岗位并得到群众的许可,无论何故。就应该以最高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工作,其位谋其政,干一行钻一行,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对得起群众对自己的期待。作为一处之长,做好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还是主席所倡导的学会弹钢琴,出主意,用干部,群策群力。一年新的工作岗位实践中,本着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机制创新,制度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团结和组织全处同志,完成学校资产清查、落实学校公车改革、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前提下,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设备采购招标方式。

学校自行组织招标,校批量物资和大型设备的招投标工作之前均由学校自行组织。实事求是地讲。一是招标机构本身不具备招标的资质,难以做到规范操作,二是招标信息面窄,选择商家的余地有限,三是参加评标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不易保证欲购设备的性价比最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校内设备购置自行组织招标的方式进行了改革,试行委托社会上具有招标资质的公司学校进行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这一改革,进一步保证了设备采购过程的客观公正,避免了学校自行组织招标工作的各种风险。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过这种形式,所购置的设备价格,除使用单位要求性能特定或单一生产厂家外,都远远低于设备购置部门既定的经费预算。更重要的这一机制上的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了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产生的条件。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学校设备购置管理办法。

二、开展公用房屋基本情况普查

保证学校的基本教学用房,学校公用房屋的使用管理是资产管理处的重要职责之一。由于学校房屋资源的有限性和使用者需求的无限性。有偿使用科研用房,标准配置行政用房,学校用房管理的方向。做到这一点,全面详细掌握公用房屋的确切数据和使用情况是基本前提。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各学院、各部门的办公用房,只知个大概,没有详细准确的数据资料。国资处一成立,即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内容。详细制订公用房屋基本情况普查方案后,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联系,以勤工俭学的名义,组织了近百名学生,以毎栋楼为基本单元,分工负责,进行入室测量和查对核实工作,并将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使学校办公用房的调整和制订公房使用管理制度有了准确的量化依据。

三、着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实验室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复杂,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资产处的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由于学校学科的特点。头绪很多,责任很大,任务很重。北京市公安、环境管理机关对此十分重视,检查不断。之前,学校没有明确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最基本的情况资料,工作几乎是从头做起。新的实验室管理科一成立,马上安排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调查,摸清各实验室各类危险品的使用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对放射性危险品、和易制的购买、使用管理以及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等拟订了管理办法,完善了相应的程序,并集中处理了一批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管理工作基本上得以理顺。

二十余年来,自认为。学校对自己的使用、培养,胜任本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面对新的工作领域,如何能有所进步,有些改革和创新,仍是需要自己不断学习、认真思索和努力实践的

提高自己理论水平,不断的读书学习。开拓工作思路的途经,也是陶冶性格性情,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少些烟酒味,多些书香气,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有益的因此,工作中,闲暇时,自己总是不忘读书、看报,时刻关注国家改革发展的理论动态和大政方针政策,使自己思想上不至于落伍,本职工作上能有所指导。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9

2006年以来,恩施州立足州情,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建立起“产权清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创新管理体制,改各自为政为集中监管

恩施州现有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总量达80多亿元,我们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责任主体不明、产权关系不清、缺乏制度约束等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改体制,立法规,严管理,建网络”的目标,制定了分类实施、统一监管、规范处置、收益统筹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行政事业资产新型管理模式,实现行政事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的目标。

——分类实施。州直行政事业资产改革分两类实施,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兴办经济实体,闲置资产和需处置资产列入首批改革范围和对象;对学校、医院、具有社会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州政府直属驻外机构等单位列为第二批改革范围。

——统一监管。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的资产,由州政府授权委托新成立的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监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挂牌竞价租赁交易。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经济实体,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根据政策规定,结合部门和单位实际,分别采取脱钩转型、面向社会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

——规范处置。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以及需转让、调拨、捐赠、报废、核销和处置的其他资产,由州政府授权委托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集中统一调剂处置,采取整体转让、直接拍卖、挂牌竞价等方式盘活变现,按照可置换的不建设,要建设的需置换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调剂处置机制,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收益统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监管后,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出租出借收入和处置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属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创新管理制度,改缺乏约束为制度规范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恩施州委、州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恩施自治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恩施自治州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等。州财政局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开竞价报名规程”、“协议转让(出租)规则”、“公开竞价规则”、“国有资产处置工作流程”、“出租出借工作流程”、“公开竞价纪律”、“公开竞价监督人员职责”以及“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规定”等制度和办法,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创新管理方法,改随意处置为规范运作

——在资产配置环节,做好标准制定,促进合理配置。一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州直部门预算日常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有效地促进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配置标准”,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超配置标准的公用房屋和闲置公用房屋,由州人民政府授权州财政局集中统一配置。2007年,对5个州直单位的办公用房进行了调剂配置,共调剂办公用房2868.62m2,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部分州直单位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问题。三是测算制定了“恩施州党政机关汽车配置定编标准”,对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超标准配置的车辆,我们配合州纪委共同集中统一处置。2007年,共处置超标准配置车辆8辆,公开拍卖,实现处置收入133.8万元;对5个州直单位超配置定编标准的6台车辆进行了调剂配置。

——在资产使用环节,坚持公开竞价,实行阳光操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实行公开竞价。一是规范流程。对州直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与单位共同拟定方案,制订公开竞价文件,在恩施日报和有关网站公告,组织报名登记。改革以来,共制订公开竞价文件800多份,规范性合同文本800多个。二是坚持以州综合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为公开竞价操作平台,严格按照公开竞价规则组织公开竞价大会。改革以来,共召开了48次竞价大会;对经过规定程序不能形成有效竞价的,按规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竞争性谈判。新的操作方式不仅公开透明,且降低行政成本,得到各级领导、机关事业单位、承租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州民政局局长刘述宣在参加首次竞价大会后也表示,成交价比底价高出1.4倍,出乎意料。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价形式,既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又减少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值得在全州推广。

——在资产处置环节,科学制定流程,强化监督管理。改革启动后,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行为,严把资产评估、主管部门审核和财政审批、确定底价、公开竞价、收入进专户五道关口,资产出售一律到州综合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进场交易。改革以来,对州直单位申报的102个项目国有资产进行了规范处置,其中处置车辆29辆,实现收入346万元;处置土地、房屋建筑物实现收入1537万元;处置一般设备实现收入60万元;处置事业单位改制资产实现收入979万元。通过规范处置,加大了政策执行力度,有效遏止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随意性,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在收益管理环节,强化征收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采取直接收缴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直接收缴,是由财政部门按合同规定的期限,由州国资办开具“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缴款义务人凭“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到指定的银行缴款,缴款义务人凭银行盖章的“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收据联,到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手续。集中汇缴,是由受同级财政部门委托的单位履行委托征收职责,向缴款义务人出具“湖北省政府非税收入专用票据”,在收取款项后,开具“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书”,将所收款项通过银行集中汇款至财政专户。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收入实行比例调剂,对拨付给单位的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这样操作,不仅做到应收尽收,增加了财政收入,又调动了部门和单位有效利用资产的积极性。改革以来,州直共征收国有资产收益6388万元,其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466万元,比单位原合同年出租收入2446万元净增1020万元,增长42%;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入2922万元,比资产评估(鉴定价值)2320万元净增602万元,增长26%。

四、创新管理手段,改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摸清家底。我州共抽调6800多人,组成1600多个资产清查工作专班,采取“以物对账,以物查账,见物就点,见账就清”的方法,对全州1613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清查面达100%。清查结果,全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82.54亿元,比账面资产总额74.02亿元净增8.52亿元,增长11.5%,其中行政单位资产31.48亿元,净增4.84亿元,增长18.2%;事业单位资产51.06亿元,净增3.67亿元,增长7.8%。为保证资产清查不走过场,全州组织40个核查小组,对全州405个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查工作进行抽查,抽查面达到省规定的25%。同时委托中介机构对其中160多个单位进行重点核查。通过资产清查,为建立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提供了初始数据,为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创造了条件,为稳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动态管理。结合我州实际,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台账为突破口,组织专班深入单位帮助指导固定资产建账建制。2007年,州直各单位建账建制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免费为全州1613个行政事业单位安装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1669套(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安装使用面达100%。

五、创新工作措施,改监管缺位为齐抓共管

——加强政策宣传,优化服务。一是举办培训班。讲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改革以来,共培训资产管理人员7000多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0000多册。二是服务上门,宣传政策,收集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改革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州直有的单位领导原来对这项改革不理解,认为集中统一管理手续复杂,程序太多。经上门宣传解释,同时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得到了理解和支持,主动派员到财政部门办理房屋(门面)对外出租和资产处置手续。三是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资产清查和管理改革工作中的典型,在《恩施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

——搞好部门配合,形成合力。一是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相结合。凡州直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年度部门预算,一律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完成购置任务,杜绝了擅自购置现象。二是加强与部门的协调,凡涉及资产报废、损失的,单位要说明原由,对价值大的,须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凡资产调剂划转、交换、出售、转让等行为,须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对资产处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房产、国土和交警部门不得办理房产、土地和车辆过户手续;工商部门不得办理年检登记;财政国库收付中心不受理收支业务;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加强纪律监督,对造成资产损失和流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这些措施,增强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约束力和责任感。

六、创新绩效管理,改重投轻管为投管并重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工作组织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2007年4月,恩施州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为组长的“恩施州人民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财政局。重新调整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专家咨询组,并向新增加的49位专家颁发了聘书,健全和完善了州级财政支出专家人才库。为我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资源保证。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厅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了《2007年州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和《恩施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2个方案。同时,选择3个不同的财政项目,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家和省颁布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目标,参考项目的共性和个性,分别制定了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恩施州卫生事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鹤峰县万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咸丰县瘦肉型生猪重点产业化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有效地推进了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

公用资产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能力

公立医院作为国有事业单位,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特点,但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对外部越来越开放的资本运营市场,民营医院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类社会资本协同办医模式的兴起,已经对当前公立医院当前的生存发展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同时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与公立医院的整体规划部署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笔者通过对某公立医院进行调研走访,针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充分运用会计理论方法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以帮助公立医院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一、提升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发展必须立足当下,利用现有资源为基础转变经营模式,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国有资产作为能够给公立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保证公立医院持续经营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公立医院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公立医院必须通过盘活公立医院现有的国有资产,加强资产的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将提升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才能使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上海某区公立医院为代表,将其在国有资产管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描述如下:(一)资产未统一管理部门归口导致账实不符。公立医院的资产获取渠道多样性,除了自行购置以外,还有其他渠道获得资产的可能,资产下拨、调拨、捐赠都是公立医院常见的形式。作者调研中发现某公立医院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不够明确、统一,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较高。医院在接收物资的程序上出现明显漏洞,实际操作中资产管理部门未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验收信息,下拨、调拨、捐赠的物资实际是由相关科室完成验收,验收完成后也未通知财务部门依据相关单据入账,这部分资产就属于失控状态,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同时由于该公立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职能的缺失,导致医院资产账实不符,医院管理方不能准确了解医院的真实数据,在类似于是否需要添置资产的决策方面产生偏差,严重影响了决策者的判断。(二)库存物资消耗缺乏有效管控。医院因其特殊的医疗性质,导致了其日常医疗耗材品类较为丰富,大部分医用耗材的特点是金额较小、数量庞大,成为部分公立医院资产监管的难题。某公立医院资产内控管理极为松散,以领定耗,由于科室间信息沟通缺乏透明度,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每月消耗医用耗材合理性;此外,该医院对于各类办公用品的监管也同样缺失,领用随意性较大,经常存在重复领用,资产未报废就提前采购,物资闲置的现象,各类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浪费现象严重。(三)大型设备运营低效。落后的资产运营管理手段是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短板。该公立医院的资产采购缺乏长期规划性,片面的追求“高大全”,未经可行性论证,便急于申请采购各种大型医疗设备,由于医院的发展规划与实际采购资产的不相匹配,导致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造成短期内设备闲置,高昂的价格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立医院的有序发展;同时该医院的设备使用缺乏中后期的绩效评价,设备使用科室积极性不高,使用效率降低,存在高值仪器开机率较低的现象,使用科室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缺失,导致设备老化严重造成了极大的医疗资源浪费。

三、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建议

针对某公立医院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管理建议:(一)通过集权化财务管理方式确保资产账实相符。国有资产集权化财务管理是确保公立医院资产安全性、准确性的首要保障。下面笔者运用集权化财务管理模式作为案例分析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公立医院应根据资产性质分别指定独立且唯一的部门对资产进行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资产管理制度保障资产安全,资产管理权限的集中能够保证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对于新增资产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资产使用科室自行采购、接收物资的现象。对于上级、平级机构调拨的物资,接收的各类物品捐赠,资产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流程,对新增资产进行验收并确认,在确认物资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后,财务部门应及时根据调拨单或捐赠协议对资产新增进行账务处理并行使监督职责。资产管理部门在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实物管理部门对资产必须定期进行清查,财务部门作为资产的账务处理部门,两者应保持信息畅通,通力合作。对于盘盈、盘亏数额较大的现象及时向院部管理层进行汇报,查找原因,弥补资产内控管理中的漏洞;若存在闲置的固定资产,分析其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属于资产质量问题还是与科室运营模式不相符合,及时与相关部门调整运营方案;若出于政策原因产生的资产闲置,如不符合办医条件而关闭某一科室而闲置的资产,应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应报废的资产要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最大程度上保证医院的资产的真实完整性,对管理层负责。(二)利用成本预算法加强库存物资管控水平。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必须是建立在符合公立医院特点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实现的,笔者认为公立医院耗材的金额较低、品类繁多的特殊性,可以通过成本预算法减少医用耗材的浪费、约束各类办公用品的消耗,能够较好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医院资产管理水平。公立医院首先应建立医用耗材及办公用品消耗的标准成本(图1为标准成本对比流程),以医用耗材为例:统计各科室诊治病患的病种,通过抽取大量样本统计某一病患在治疗期间所需消耗医用材料的成本,或者某一病种每床日平均消耗医用材料的成本,充分考量病患数量、就诊频次、耗材采购成本、合理损耗等因素设置系数,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测算,将测算结果作为科室医疗耗材的标准成本,医院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打通科室间的信息沟通壁垒,财务部门通过平台就能够查询到各科室当月病患治疗人次,利用标准成本可对当月科室成本进行比较,判断是否与实际发生额有较大差异。通过将医用耗材的使用纳入绩效考核,督促科室减少浪费,同时以上数据还能为物资采购部门提供价低质优耗材的采购依据。图1:在建立标准成本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应将医用耗材耗用以及办公物资列入医院年度预算,根据每年物资的采购、领用水平,编制年度滚动预算,根据科室的撤并、业务的新增对预算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订,逐步将物资消耗水平降至合理区间。对于偏离合理区间的消耗量纳入绩效考核进行相应的惩罚,极大的降低重复领用,提前采购,物资闲置的可能性,由此加强各科室成本节约的思想意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将资产产生的效益放大到最大化,提高物资使用效率。(三)运用财务动态指标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笔者认为公立医院应从资产配置开始将财务动态指标运用到资产管理的过程中,以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在配置医疗设备前就应充分预估病患需求规模,通过需求总量和病患需求差异进行分析,借鉴同级同类医疗机构使用类似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充分考虑外部专家的客观评价,对设备未来有否被替代的可能性作出精准的判断,依据不同的风险系数测算公立医院设备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选择设备品牌、配置型号的决策依据。考虑到现金流量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选择净现金流量指标计算项目预期收益,帮助医院通过探索租赁、外包、共享等方式新增设备,从而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因采购不合理造成的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可能性,避免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将公立医院资产效益提升至最大化。为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升机器使用效率,还应对公立医院大型设备的日常运营进行成本效益评估。建立科学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科室在合理治疗的范围内提升机器使用效率,设备日常维护成本应纳入设备运营成本进行考核,促成设备使用者形成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规范使用器械的意识,减少设备维护频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升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经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运用一系列会计理论方法解决某公立医院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未统一导致的资产账实不符、库存物资消耗缺乏有效管控以及大型设备运营低效的资产管理相关问题,助力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研究确定,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能力是能够为提升公立医院市场竞争能力服务的,以上结论可供同行借鉴切磋。除了本文中所提出几种方法以外,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体系还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管理层的重视度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能力和效率,帮助公立医院抵御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公立医院和谐、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会茜.优化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7(09):160-166

[2]王艳美.新医改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分析[J].财经界,2018(05):97-98

[3]张海艳.试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4):120-121

[4]廖海林.基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17(1):177-179

[5]高金军.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资本运营,2017(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