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0:06:31

工商监管

工商监管范文篇1

一、食品质量监管中面临的技术瓶颈的主要表现

(一)对食品标准不熟悉。当前食品安全标准的复杂性抑制了基层执法人员对标准的学习和掌握。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多。目前我国已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1800余项,食品行业标准2900余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34项。国家标准委计划到“十一五”末,把我国食品标准的标龄由现在的平均12年降低到4.5年,制修订周期控制在2年之内。标准的更新换代加速,使基层执法人员在食品标准方面的知识更新压力加大。二是标准乱。食品标准分散于质监、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形成冲突,由于制定标准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有些修订不及时,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食品安全标准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如酸牛乳的国家标准(GB2746-1999)规定,在酸牛乳中可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但在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的苯甲酸钠的使用范围没有酸牛乳,这就让企业、执法者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三是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的过程中,据商务部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食品质量标准近3000个,而与流通有关的标准仅有100余个,相对于生产与加工标准来说,数量差距很大。在流通相关标准不足的情况下,即使食品生产质量合格,也难保不在流通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QS”标志监管不到位。基层执法人员由于对“QS”认证食品具体产品的审查细则、更新修订熟悉程度不够,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越位、不到位等问题。一是检查范围扩大化。执法人员将未纳入“QS”认证范围的食品品种进行查扣。如根据2006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保健茶却还没有纳入发证范围,而目前基层执法人员在查扣茶类产品的同时往往忽视这点。二是审查细则不掌握。不断修订的“QS”认证食品审查细则使执法人员很难全部掌握清楚。在47个有审查细则的申证单元中,有20个重新进行了修订。在的无证查处日期后又进行修订的申证单元有17个,而且大部分都增加了认证范围。如2005年修订的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规定,芝麻油不在发证范围之内,2006年新版的审查细则又把芝麻油包括进去了。这些问题使我们工商基层执法人员感到非常被动。

(三)食品外观检查专业方法不足。外观检查主要针对感官、标签、包装质量、印刷质量等进行。多年来,工商执法人员在这方面曾经积累下很多的经验做法。但随着造假手段不断高科技化,近几年我们在食品外观检查手段方法上越来越匮乏,形成了不重视外观检查方法,认为外观检查方法没有技术含量、检查方法越发简单的局面。实际上食品外观检查是我们的基本功,是与抽样检测同等重要的技术手段,而且具有方便、实用等优点。忽视传统的外观检查方法和经验是错误的,我们真正缺乏的是面对新产品、新造假手段应具备的更加专业的检查知识和经验。

(四)快速检测箱利用有限。目前基层工商分局基本都配备了食品快速检测箱,但实际利用效果还很不理想。一是检测项目有限。快速检测箱所能检查的对象仅限于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的肉菜等食品,同时,对有限的食品进行的检查中,其检查项目也是有明显限制的,这种有限的检查范围与工商部门肩负的整个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明显不相匹配。而根据国务院部门职能分工的调整,正规检测机构分属质监、卫生、农业、检验检疫等不同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唯一没有检测机构的执法部门,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的检测亟待解决。二是利用不足。有的单位没有把检测试剂置于保鲜柜0°-4°C保存,放在常温状态已经失效。有的检测箱处于闲置状态,一年也用不上几回。同时食品检查箱的检测试剂有效期一般为两年,每种试剂使用次数最少的有25次,一般可使用50-100次,更新试剂费用一般为一两千元,有的分局试剂还没怎么利用就已过期,资源浪费严重。

二、形成技术瓶颈的成因分析

形成以上技术瓶颈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律法规的问题,也有职能分工上的问题,主要的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流通领域食品监管方向不明朗。我们工商有人员多、监管力量大的优势,但同时存在监管工作技术含量低的劣势。是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在浅层面上监管,还是弥补我们的缺点,向技术、标准说话。这个监管大方向的问题不确定、犹豫不决,我们很多的后续工作就会盲目发展。

(二)基层工商的监管重心发生偏移。目前基层工商分局把食品监管的主要力量放在建立长效机制和应付检查上。忙于督导经营者建立台账,索证索票,疲于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最急需管理的食品质量反而缺乏精力去监管。

(三)部门之间的技术壁垒尚未打破。质检、卫生、商务与工商在食品安全管辖上竞争多年。特别是农业、质检、卫生有制定标准权,许多标准上的制定、技术上的规范、行业上的管理等信息资源也不能有效共享,无形之中的壁垒阻碍了工商部门在食品质量监管上的有效突破。

三、克服技术瓶颈的应对策略

(一)培养专业化人才。全面树立专业化监管意识,在基层选拔一批相对素质较高的人员,邀请相关部门和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以涉及食品的法律法规、食品标准、检验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出一批专业化人才。通过这些业务骨干的传帮带,在基层工商机关就能影响和带动出一大批具有食品专业技术知识、训练有素的人员,为食品质量监管专业化建设打下最可靠的基础。

(二)优化检测设备配置。现代化的食品检测设备已经成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效开展食品市场监管不可或缺的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工商行管理机关凭肉眼、凭经验办事的思维习惯。但从目前基层分局的实际考虑,应为分局配备无需经过化验环节、直接使用、便携式的检测设备,如食品专用测温仪、笔试酸度计、蜂蜜比重计等。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检测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在县区局一级建立快速检测室,侧重于食品成分、食品卫生检测,配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集中资金为检测室购买组合试剂、辅助设备和检测仪器,增加检测项目,涉及需要化验检验的检测样品由分局带到县局检测,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快速检测箱资源浪费这个问题,也有效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化水平。

工商监管范文篇2

(一)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_.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工商系统的干部大都是在__、__年代进入的。目前的年龄结构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一是短期内退休人员比例不高,在编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新生力量难以进入,结构老化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二是__岁以上人员所占的比例很高,几年后系统内人员的平均年龄将达到峰值,由此将会产生退休的集中化以及集中退休所带来的人员断层问题。

_.干部素质有待加强。干部在工作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监管执法要求还有差距,复合人才不多。

_.监管力量配置失衡。局所之间、所与所之间、片区之间的监管力量配置,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不适应提高监管效能的要求。

(二)传统监管模式效率低下:

_.传统监管模式处于粗放型阶段。

“两费”停收后,工商所转型还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工商所虽然实行了片区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监管效能非常低;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监管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在监管范围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无照经营等案件为主,而对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_.职责不明确,考核缺乏科学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工商所长对干部的管理权限不大。特别是规范津补贴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职工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三)工商所工作环境相对欠缺:

_.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_.工商所干部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工商所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缺乏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个人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有限。加之现行的体制,工商系统干部交流提拔本身就非常困难,工商所干部个人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_.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工商所干部每天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工作任务相对机关来说,更重更具体,加上有时还会遇到执法阻力,轻则受到群众谩骂,重则遭受身体伤害,这些都给工商所干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提升工商所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兴,则全局兴。要推进工商监管到位,就必须突出工商所建设,着力提高工商所监管效能。

(一)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资源配置: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是建设一支“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适应性强”的人才队伍。要解决人员在“质”和“量”上双重不足问题,就必须内外兼修,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各方资源配置。

_.合理配置人员,全方位选拔人才。在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要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在选拔人才时,要放开视野、更新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全系统现有的在职人员中发现、选拔、培养人才,切实把那些自身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_.加大教育培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根据当前市场监管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标准,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部培训长期规划、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突出重点,有计划、按步骤、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的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鼓励干部自学成才,建设复合型的干部队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全体干部中长期不懈开展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办案、学文化、学管理、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自学成才活动,拓宽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_.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执法合力。首先是引导市场主体自律,利用公众制约机制,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_____申诉举报等途径,形成监管社会化的效应,促使市场主体的自律;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借力个私协会,营造有利于工商监管的环境。其次是利用好行政资源。要建立工商所、街镇、村社(区)联动机制,主动争取支持,把工商工作溶入地方工作之中。再次是要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充分利用好横向职能部门的监管力量,争取派出所、城管、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_.推行“小局大所”改革,最大化充实工商所力量。

(二)推进转型升级,提高监管效能:

_.转变内部职能分工,实现综合监管。工商所要围绕强化“片区综合监管”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每个监管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综合运用各类工商法律法规,不分条线,实行综合监管执法。

_.明确工作责任,规范监管流程。要着力实现责任单位最小化,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做到三个“到”:责任到人,每个人负责一个辖区的管理,承担一个辖区的监管责任,促使每个干部切实熟悉所辖区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规范到岗,按照监管到位、职能到位的要求,针对每一种岗位,制定监管规范,明确监管什么、怎么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要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为工商所干部提供有效的指导。

_.转变职能,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监管模式上要由运动式、突击性、阶段式的专项整治转变为以片区监管为基础的经常性的、长效的综合性监管。在具体监管方法上,由传统的劳力型、粗放型的监管转变为对市场经营主体实现分类监管。要强化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减少对运作规范、守法诚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干扰,积极促进企业自律,彻底改变工商所巡点不明确、重复检查、实际效果不明显的管理状态,实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管理好最多的企业。

_.严格考核,键全约束、激励机制。要细化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工商所目标考核、工商所内部片区考核与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强化行政效能考核与投诉处理力度,健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追究力度,避免或减少监管风险。

(三)融注人文关怀,落实强基措施:

_.优化办公环境,让工商所干部安心。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求,优先考虑改善工商所的办公条件,为工商所配置好各类办公生活设施和器材;要稳步提高工商所干部的福利,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必要的经费,让他们安心工商所工作。

工商监管范文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市工商系统市场监管重点工作培训会,其目的就是贯彻省局6月1日视频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取缔无照经营、查处黑网吧、加大夏季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限塑整治等工作,前不久,市局连续组织2次检查,就省局部署的八个方面存在问题逐项对照排查,并发了通报。我认为全系统基本上都动了起来,从检查统计数字分析:城区好于农村,乡镇所在地好于偏远地方,但不平衡。刚才,、分局介绍了经验,分局主要做法就是实,监管工作就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分局主要做法就是建立“四个机制”、突出“四个确定”、明确“四个标准”,抓好落实,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和推广。大通分局、凤台县局也做了表态性发言,他们也认识到工作上存在问题是在做检讨。我认为态度是端正的。检查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对先进经验要总结和推广,对不足之处要及时加以整改。我在贯彻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提高年活动动员讲话中讲到“我们干工作,就是三分布置、七分落实”,抓什么?怎么抓?抓到什么标准?达到什么程度?总之,就是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不允许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更不准“糊”,蒙混过关。随着我国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对公务员问责力度也不断加强,这是趋势,是不容回避的现实。这次我们要对凤台县局的一位所长进行处分,一是不请假擅自脱岗,二是在市局检查组现场检查时,工商所人员还通知经营户关门,搞弄虚作假。我常讲处理人不是目的,但处理一个人可以教育一批人,保护一批人。这位所长给我递了一份检查,态度也很诚恳,认识很深,我反问一句“认识这么深,你工作又是怎么抓的?”,潜台词就是有这么深的认识,工作应该都能做好。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关注民生,我们目前所做的食品安全监管、黑网吧查处、取缔无照经营、限塑等等都是关系到民生,比如讲黑网吧问题影响到多少孩子的成长。希望全系统的全体公务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关注民生,恪守工商职能,加大包保责任制和网格化监管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刚才刘剑锋同志就如何做好市场监管工作进行具体辅导,请大家回去以后结合检查组指出的存在问题再进行补缺补差,我要强调的是:只准做好,不准做不好;只准做到位,不准不到位。不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办案搞钱上,把我们最本职的工作丢掉,要做到市场监管、服务经济、执法办案的“三位一体”。下面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关注民生是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黑网吧、白色污染、劣质毒害食品对社会、对群众安全的危害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无旁贷,必须认真履职,构建责任工商;二是监管落实到位。要结合检查组指出的存在问题,局长对分管局长,分管局长对工商所长,工商所长对专管员,专管员对经营户,要层层签订责任书,限时整改,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和落实包保责任,凡未落实整改到位,一经发现逐级追究相关责任;三是巡查到位。工商执法人员按照网格化包片范围,坚持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管相结合,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并坚持巡查记录;四是督察到位。按照网格化监管的要求,加强市局、县区分局、工商所逐级督察到位。

二、提升监管效能,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工商所长巡查机制,要有文字记录(工作日志),每次检查都要有记录、有处理、有结果;二是建立区(县)局长抽查互查机制,也要有记录,要有通报,具体时间定在7月25日、9月25日、11月25日,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计分机制,各区(县)分局若少1次则在目标考核中扣1分;三是建立市局督察机制,科室按照分工,每季度进行一次包保责任督察,对市局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依照有关规定实行问责,6月28日、29日市局再次组织检查,问题得不到整改,又发现问题的,所长应引咎辞职,分管局长也要给予警告以上的处分,市局检查若没发现问题,却被省局或区(县)分局互查发现,也要对包保科室及责任人进行处分。

三、认真贯彻省局(2009)117号文件精神,力戒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搭车收费”。据我掌握的情况分析,个别单位、个别人,仍然我行我素,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搭车收费,还借年检、办案搞腐败,查办一个案件,开始就吓唬,要罚多少多少,被查对象如果送了礼,就立刻减轻处罚。这里我要警告这种胆大妄为之人,不管你收受人家多少款、多少物,一经查实,我们将一律予以开除公职,绝不姑息迁就这类有损全系统形象的害群之马。从企业科、个私科提供的年检进度看,离截止时间不到半月,可有些单位的年检率仍然很低,是什么原因?大家清楚。所以我宣布从今天起,各区(县)分局、工商所必须加快年检进度,6月底前年检率要达到70%,还没有达到这个指标的,分管局长带所长到市局做检查;7月15日18时前年检率要完成95%,凡未完成这一任务的,分管局长、工商所长一律免职并异地交流工作,当办事员。

工商监管范文篇4

一、提出“借力监管”的初衷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钱江新城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江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工商监管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对负责流通领域监管职能的工商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来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

(一)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之间的矛盾突出。据资料显示,20**年辖区个体工商户为23189家、企业6057家、专业市场89家。到20**年底,辖区经济户口总量达到29908家个体工商户、10147家企业和92家专业市场,分别比20**年增长了28.97%、67.52%和3.37%。经济总量集聚增加,但工商监管力量基本保持不变。江干分局现有在职干部117人。下设8个基层工商所73名干部。平均每个干部要监管409家个体工商户和139家企业,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必须寻求“社会化”监管的新途径,实现工商监管职能到位。

(二)监管要求与监管效能之间的差距加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市化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客观要求,政府对职能部门行政执法的效能要求越来越高。二是群众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消费维权工作量逐年递增。三是工商监管难题越来越多。一方面行政执法部门职能交叉,另一方面一些监管盲区却依然存在。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不够明确、破墙开店、违章建筑带来成片的无照经营现象等等,靠工商部门单枪匹马、单打独斗解决不了诸多难题。必须斗智斗勇,善于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来提高工商监管效能,确保工商监管职能到位。

二、实施“借力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江干分局在省市局提出“社会化”监管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借力监管”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认识有偏差。“社会化”监管的实质主要是“借力监管”。“借力监管”是一种提高工商效能的重要手段。而“借力”的方法主要是沟通和争取。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放不下“架子”。片面地认为沟通是求人的事,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的威信、损害工商的形象。二是丢不起“面子”。一旦沟通过程中遇到难题或碰到“钉子”就打退堂鼓,认为“借力监管”是软指标,不是硬任务,可干可不干。三是绕不开老“路子”。习惯于传统的监管模式,不愿创新工作方法,认为监管力量不足不是基层的问题。监管缺位光靠“借力”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等等。

(二)能力不平衡。从工作层面上讲,借力监管是工商整合社会资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借力的方式和技巧。现实工作中往往有的不够注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局限于应急式的沟通。一旦工作需要配合和支持时才想起沟通,不太注重平时的联系和交流,存在着“有事去找人、无事不认门”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局限于应付式的沟通。沟通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没有深层次地思考长效的“借力”机制,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借力”的目的。

(三)缺乏系统性。近年来,江干分局在专项整治执法联动和企业打假协作的“借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就整体而言,“借力监管”的目标不够明确,路径不够清晰,要求不够具体,评价缺乏标准,“借力监管”整个工作体系缺乏系统性,这些都影响了“借力监管”作用的发挥。

三、构建“借力监管”指导评价体系的基本做法

构建“借力监管”指导评价体系,是江干分局实施“社会化监管”的一项工作创新。包含诸多要素,其中确定目标是前提,畅通路径是关键,强化考核是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借力监管”的切入点,更需要把握“借力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明确目标,找准“借力监管”的切入点。

从工商监管的现状看,工商监管可借之“力”主要有政府的主导力、部门的协同力、企业的自律力和社会的支持力,通过借力建立工商部门与各层面的协作互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商推进、市场自律、社会支持”的社会化监管格局,真正实现延长工商“手臂”、扩大工商“触角”、开阔工商“视线”,加强工商监管力量,提升工商监管效能的目标。为此,找准“借力”的切入点非常重要,这个切入点必须是工商监管的重点、难点,同时,它也应该是政府把握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两点或多点合一,才能引起共鸣,才能形成互动,从而达到“借力监管”的目标。因此,从去年开始,江干分局着力调查研究,确定了“借力监管”的多个切入点。

一是以出租房综合整治为契机,建立无照整治“借力”机制。据初步统计,江干区出租房约有14万间,2005年出租房税收827.05万元,出租房屋已成为江干区城郊农村的一大产业,同时也出现了多种无照经营现象。分局以全国卫生城市复评迎检为契机,促成了政府牵头、职能部门齐抓的出租房综合整治局面。分局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落实“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整治方针,有效地提高了“借力”整治无照经营的工作效率。

二是以食品安全消费为重点,建立蔬菜批发市场监管联动机制。近年来,分局建立了以“分类分层”的商品准入监管制为核心,以流动检测车、工商所检测箱和市场检测点“三位一体”的检测体系为手段,以“工商所食品安全十项制度”为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但蔬菜批发市场的监管依然是个薄弱环节,而**市70%的蔬菜来自三里亭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现实中存在着工商缺乏力量管、市场缺少动力管、其他部门可管可不管的情况。这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分局考虑,只有从工商没有检测手段,需要政府牵头建立蔬菜检测管理中心为突破口,进行“借力监管”,建立政府投入、工商送检、质监监测、市场自律、各部门依职能监管的蔬菜安全监管联动机制。

三是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要求,建立江干区品牌推进机制。推进品牌发展,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就工商而言,这是企业欢迎、政府肯定、社会认可的一项出彩工作。因此,分局主动靠上去,出点子、出思路,形成多方合力、助推品牌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以商品市场建设为突破口,建立江干市场信用监管机制。江干是市场大区,市场是江干的支柱产业,提升市场信用是工商的职责所在。在这个汇集点上,分局以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市场信用建设”为抓手,依靠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和部门协同“三方联合”、开发“三套软件”、制定“三项机制”,合力推进具有江干特色的市场信用管理机制。

(二)畅通路径,把握“借力监管”的针对性。

“借力监管”的主要路径就是沟通。沟通的内容、对象、方式、频率等要素,将直接影响到“借力监管”的效果。因此,分局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访联互动”与“网上互动”这两大载体,有效整合了各项沟通要素。一是在总结前几年“工商进社区”、“周联月访”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江干工商分局20**年度“访联互动”活动计划》,明确了事前告知、征求意见等22项访联内容,规定了现场办公、互动座谈等18项访联形式。对访联责任人、访联对象也做出格式化的规定:分局领导主要向区四套班子领导汇报沟通,与综治委、食安办等工作牵头部门和信访、卫生、环保、公检法等部门联系;科室主要与横向业务部门和重点企业、市场联系互动;工商所重点与辖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和企业、经营户联系互动。从分局领导到部门负责人,每年以不同方式,接受人大、政协定向视察1-2次,每季召开1-2次专题联席会议,每周与1-2个企业或镇(街道)、社区(村)访联互动,为促进“借力监管”打好了“亲和”基础。二是在“阳光平台”操作中,各基层工商所通过“短信平台”向市场主体发送工商事务告知、温馨提示及警示信息实施网上服务;企业通过“网上办照”办理工商事务;市民可通过“**社区网”或登录“红盾信息网”查阅工商信息,还可进入“网上评议”,发表意见建议和评议,进行网上互动;分局通过“区政府网”与政府部门联系、互动。

(三)深化考核,注重“借力监管”的有效性。

近年来,分局在开发“目标考核管理系统”的基础上,20**年初又自行研发了“网上访联管理”系统模块,将30个访联互动的内容和形式建立电子台帐。各部门访联互动工作落实后,将相关内容自行录入管理系统,分局领导可直接查询相关内容和数据,随时掌握各部门访联工作的开展情况。职能科室通过网上操作系统,对各部门访联质量、访联频率、访联效果进行检查考评,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为促进“借力监管”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基础。

四、实施“借力监管”取得的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借力监管”已成为江干分局实施“社会化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缓解了工商部门的监管压力。由于分局主动沟通,使无照经营整治工作纳入了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的考核。无照经营整治工作由原来的工商部门牵头转变成政府牵头,由原来的工商部门要求其他部门配合,转变成政府要求工商部门配合的局面。同时,通过向区政府汇报,与公安部门沟通,区政府将落实专项经费,用于工商对流动人口协管员兼聘工商部门协管员的奖励经费,增加了工商部门的协管力量。另外,基层各工商所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开展执法联动等各种“借力监管”活动,有效地缓解了基层工商部门的监管压力。

工商监管范文篇5

在当前的改革中,工商工作应保持稳中求进,工商部门应做到有为有位,工商事业应实现持续发展,至为关键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理清思路,切实做到科学定位、科学谋划、科学管理。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这个中心应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自觉地融入大局、更加有力地服务大局,毫不懈怠地履行肩负的各项职责,在服务兰州率先转型跨越发展中体现新的作为。努力把群众所盼、政府所愿和工商所能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这个结合点,抓住维护竞争有序市场环境这个切入点,抓住保障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个着力点,全面提升工商工作成效。

(二)坚持“一个定位”,就是全省工商工作“五加二”的职能定位工商部门恢复建制三十多年来,历经六次机构改革,确立了现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甘肃省委省政府又赋予全省工商部门主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两项职责,形成了全省工商系统“五加二”的职责定位。坚持这个职责定位,就是坚持科学布局,统筹兼顾,找到齐抓共管的最佳结合点,强化市场监管的职能链,具体讲就是要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链,完善非公党建的作用链,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工作格局。

(三)贯彻“一个理念”,就是“大工商”的理念省局党组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对工商工作的总体部署,立足全省工商工作的发展实际,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了构建“大工商”的履职理念。在两年多来的监管服务实践中,“大工商”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商部门适应改革的要求,实现工商职能转变和到位,必须坚持构建“大工商”理念,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第一职责、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消费维权重要使命、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全力推进大服务、大监管和大维权建设,实现监管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四)强化“一个保障”,就是打造陇原工商“铁军”的队伍保障推动工商职能到位,实现工作方式转变,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同时也是体现工商工作地位和作为的需要。工商部门做到有为有位,就必须把任务理清,管理夯实,措施跟紧,按照“大工商”的理念,实现“强工商”的目标,具体讲就是工商职能工作要强化,促进发展的作用效果要强化,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的手段要强化,至为关键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要强化。应紧紧抓住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两项重点,切实强化改进培训和优化管理两个抓手,努力完善干部管理和绩效考核两个机制,突出提升依法监管和高效服务两个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靠得住、过得硬、能力强的陇原工商“铁军”,为推动工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努力探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途径,强化落实职能到位的新举措

职能的转变和到位,是一个适应改革要求和形势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推动职能转变,需要工商部门始终保持创新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一)突出深层转型,着力增强市场监管效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工商工作的根基所在、职责所系,应努力在深层转型上下功夫,在增强监管效能上见成效。一是推动监管理念的转变。坚持用科学的、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理念引导监管执法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什么执法、怎样执法的问题。多措并举推动监管理念的转变,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切实树立大监管和强监管的思想,努力营造尽职尽责加强监管、监管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从管理层面上,切实加强法制监督、执法监察、行政监察和纪律检查,促进执法规范,杜绝执法违法;从保障层面上,保证执法办案补助和专项经费供给到位,做到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坚决杜绝执法逐利;从执法方式的层面上,全面加强行政指导工作,制定落实细化的操作规则,把行政指导的开展纳入执法检查和考核,推行行政执法规范化,以行政指导水平的提升扩大监管执法的社会效果。二是推动监管重心的转变。朝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方向,努力把监管的领域从有形市场、传统市场向生产要素市场、网上交易延伸,扎实推进有序介入、有效监管。兰州市工商局设立了负责生产要素市场管理的专业分局,开展了比较广泛的探索。同时,尽快探索一条网络市场监管的新路子,力争年内形成一套实施网络市场监管的制度体系。对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监管,本着积极作为、稳妥介入的原则,加强研究、创造条件。以工商学会为平台,组织各方面力量,主动加强对新型业态、新型市场主体的研究,为市场监管重心转变提供理论支撑,努力保持市场监管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三是推动监管方式的转变。积极研究应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监管环境的变化,以推行监管工作规范化为抓手,重点推动工商所的日常监管方式转变,制定一套科学实用的工商所网格化监管和市场巡查工作规范,重点规范巡查主体、巡查内容、巡查程序、案件查办以及督查考核等环节,提升市场巡查工作质量,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四是推动监管手段的转变。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全面推广使用行政执法软件,创造条件改进监管执法信息化装备,提升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科学化水平,促进市场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突出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服务发展质量一是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增量提质。紧紧抓住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提高登记效率,营造宽松环境,促进投资创业,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释放改革“红利”。全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继续实行非公经济主体发展目标管理,大力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充分运用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创造性地开展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债权转股权、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工作,发挥银企合作平台作用,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和广告策略运用。把商标战略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加大商标梯次培育发展力度,确保今年内培育申报注册商标超千件,继续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执法行动,有效维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广告产业,同时加大打击虚假广告力度,有效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三是努力建设协会服务新平台。在现行体制下,消费者协会、广告协会、个私协会等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应更加重视加强协会建设,发挥协会作用,按照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努力把协会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工商部门服务发展的新平台。

(三)突出平台建设,着力拓展消费维权大格局消费维权是服务民生的重要社会化平台,应努力建立政府主导、工商牵头、企业为主、群众参与、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消费维权大格局,全面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水平。一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应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消费维权工作的重视程度,纳入社会管理工作体系,实施统一组织、推进、考核和保障。二是着力打造12315品牌。围绕提升消费环境的安全度、市场主体的诚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消费维权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夯实工商所和基层消协分会的工作基础,切实提升有效解决消费者申诉的水平,通过打击违法、保护合法、引导守法,充分彰显工商维权效能。三是努力完善社会化维权体系。着力强化市场主体在消费维权中的主体功能和地位,大力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增强企业维权的内生动力;不断扩大企业和参与消费维权的渠道,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关注、支持和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努力把消费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解在企业、解决在源头。特别是应发挥好消协组织的优质平台作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公共服务企业共同构筑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固大堤。四是提升消费教育引导水平。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升效果,及时有效开展消费引导,针对投诉热点消费警示,积极帮助引导消费者自觉有效维权。

(四)突出作用发挥,着力提升非公企业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开展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是甘肃省委赋予工商部门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工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抓扩大覆盖,努力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力度,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有机统一。二是抓作用发挥,以“立足岗位作贡献,同步小康当先锋”活动为主要载体,广泛设立“党员责任岗”和“党员责任区”,有效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三是抓机制建设。认真研究非公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紧紧抓住保障和引领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个结合点,拓宽工商所党建工作站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途径,打牢非公党建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彰显工商部门开展非公党建工作的优势和作用。

三、紧紧抓住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切实加快职能到位的新步伐

改革使工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应积极研究问题,开拓思想视野,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规体系。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更多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但作为基层工商部门,也应及时做好调查研究,积极应对改革发展。

(一)完善工商法律法规体系无论是职能的调整还是登记制度的改革,都直接牵涉法律法规的修改。特别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最为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修订。国家工商总局已就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向国务院提交了修订法律法规的建议,并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方案。工商部门应该抓住机遇,对市场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奠定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

(二)理顺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随着商事登记制度由“先照后证”改变为“先证后照”,工商部门在一些法律法规中的责任和地位将发生变化,在一些执法领域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也将发生变化,这也为工商部门破解一些长期困扰监管执法工作的难题创造了机遇。一是无照经营的综合治理格局将加快形成。长期以来,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一直困扰工商监管执法,特别是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由于综合治理机制建立不起来,彻底取缔不现实,造成法律责任的不落实、不明确。工商部门在这次改革后应积极推动许可审批与登记监管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努力通过法规和政府决定,明确许可审批部门的审批责任及监管责任,形成许可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及责任体系。二是新型传销的治理工作需要重新认定。“三定”方案明确了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但在近年来的执法实践中,由于传销活动的深刻变化,其组织主体不局限于公司等经济组织,传销介质也不一定是具体的商品,更多的是以社会团伙组织的、没有具体商品的传销形式,“人传人”、“老鼠会”性质的传销活动,除了其利益分成形式符合传销“金字塔”的结构特点外,其性质已突破了经济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界限,已经更多地显现出社会组织行为特质。这一类具体的传销活动应纳入社会治安管理的范围,由公安等部门担负主要监管责任。三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新定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后,工商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行业监管职责将发生改变,更多地履行食品经营主体的登记职责以及运用商标、广告和消费维权职能开展维护食品市场秩序的工作。

工商监管范文篇6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职责到位

切实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我市各级工商部门都高度重视,将肥料农药监管和农民群众利益摆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对不合格和劣质肥料农资产品的查处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格肥料农资和其它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完善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消费者参与相结合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清除出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纳溪区工商局结合法制宣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积极做好“红盾护农”的宣传工作,向农资经营户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印发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3900余份,对农民宣传了农资市场监管及农资打假专业知识,开展“送法下乡”、“送知识下乡”活动;各工商所利用乡镇文化大院,“零距离”宣传法律法规和农资使用知识。邀请有关农技专家和工商人员一道,向农民朋友讲解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知识,引导农民正确使施用农资,受到了农民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龙马潭区局还将23种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名单和19中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农药名单,制作成消费警示卡发放到每个农资经营者手中,随时提醒经营者。

二、完善肥料农药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措施

“五严”。一是严格农资经营户备案制。凡从事农资经营的,必须到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以便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留样备查制。解决时间跨度长,实物取证难、农民投诉难等问题,变事后查处为事先防范。三是严格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责任制。与经营户签订责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四是严格“四定”监管责任制(即定人、定岗、定片区、定责任)。五是严查八种违法行为。严查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定或批准生产、销售农资商品行为;严查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严查虚假标识、标识不清、商标侵权行为;严查利用对产地、质量、商标虚假标示等手段,冒充进口化肥行为;严查制作、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虚假农资广告行为;严查利用境外虚假登记的企业名称,以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行为;严查农资经营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我局深刻认识做好肥料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红盾护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充分发挥农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确保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二是保障农资质量,进一步完善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已形成了农资公司—农资连锁配送中心—农资连锁配送站—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服务体系。四是开展种子、化肥质量监测。1-10月我局抽检化肥、农药等农资186个批次,配合省局抽检肥料农资商品23个批次。通过检测,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市场。五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严厉查处不合格肥料农资产品,坚决把不合格肥料农资清除出农资市场。

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车辆645台次,执法人员3526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6205户次,检查农资市场915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12件,罚没54.72万元,没收查扣物质684121公斤/台、件,取缔无照农资经营户75户,受理农资投诉46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32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辨别真假难。一方面,农资品种花样繁多,伪劣农资从表面观测往往难以确定其真伪,执法检测手段的缺乏造成真伪难辨。另一方面,涉案农资鉴定费居高不下,一份化肥质量检验报告少则两三百元,多则上千元。质量检验报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观上造成农资市场打假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资真假的辨别。二是监督管理难。当前伪劣农资销售市场都在农村,并且越是偏远的山区和小村落越有市场。部分假劣农资还打着“送货田头,服务农民”的旗号,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且流动性强。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原因,执法部门对这些“上山下乡”的农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三是打假罚劣难。农资经营主体杂乱无序,多为个人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宗族观念浓厚,造成执法环境差,当事人自觉履行行政处罚率低,查办的案件常常出现“办而不结”、“处而无罚”现象。四是深挖根除难。农资产品流通范围广,环节多,伪劣农资产品往往要经过几个销售环节,要跨区甚至跨省才能追根溯源。而各地打假信息资源未能互通共享,各打各的假,难以从源头治理。五是少数农资者“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落实不够理想,流于形式。

五、下一步农资监管工作的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构建以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惩戒机制,积极探索农资市场监管办法。

工商监管范文篇7

(一)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存在问题:

_.年龄结构相对老化。工商系统的干部大都是在__、__年代进入的。目前的年龄结构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一是短期内退休人员比例不高,在编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新生力量难以进入,结构老化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二是__岁以上人员所占的比例很高,几年后系统内人员的平均年龄将达到峰值,由此将会产生退休的集中化以及集中退休所带来的人员断层问题。

_.干部素质有待加强。干部在工作观念、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监管执法要求还有差距,复合人才不多。

_.监管力量配置失衡。局所之间、所与所之间、片区之间的监管力量配置,有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不适应提高监管效能的要求。

(二)传统监管模式效率低下:

_.传统监管模式处于粗放型阶段。

“两费”停收后,工商所转型还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工商所虽然实行了片区巡查制,由于巡点不明确,程序不完善,监管效能非常低;大部分工商所干部对市场监管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更多的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科学、长效的监管方式还没有确立。在监管范围上,仍然停留在以有形市场和对一些小规模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为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上,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无照经营等案件为主,而对无形市场的监管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本领,监管领域狭小,科技含量很低。

_.职责不明确,考核缺乏科学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工商所长对干部的管理权限不大。特别是规范津补贴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部职工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三)工商所工作环境相对欠缺:

_.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_.工商所干部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工商所干部常年工作在基层,缺乏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个人提高的途径和方法比较有限。加之现行的体制,工商系统干部交流提拔本身就非常困难,工商所干部个人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_.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工商所干部每天直接和群众打交道,工作任务相对机关来说,更重更具体,加上有时还会遇到执法阻力,轻则受到群众谩骂,重则遭受身体伤害,这些都给工商所干部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提升工商所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

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兴,则全局兴。要推进工商监管到位,就必须突出工商所建设,着力提高工商所监管效能。

(一)提高人员素质,优化资源配置:

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是建设一支“总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适应性强”的人才队伍。要解决人员在“质”和“量”上双重不足问题,就必须内外兼修,进一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各方资源配置。

_.合理配置人员,全方位选拔人才。在工商所干部年龄结构方面,要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年龄偏大干部的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等方面的优势,又要适当配备部分年龄轻的、具有一定学历层次、富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在选拔人才时,要放开视野、更新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在全系统现有的在职人员中发现、选拔、培养人才,切实把那些自身素质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_.加大教育培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重点是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根据当前市场监管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标准,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部培训长期规划、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目标,突出重点,有计划、按步骤、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的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鼓励干部自学成才,建设复合型的干部队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全体干部中长期不懈开展以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办案、学文化、学管理、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自学成才活动,拓宽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_.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执法合力。首先是引导市场主体自律,利用公众制约机制,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_____申诉举报等途径,形成监管社会化的效应,促使市场主体的自律;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借力个私协会,营造有利于工商监管的环境。其次是利用好行政资源。要建立工商所、街镇、村社(区)联动机制,主动争取支持,把工商工作溶入地方工作之中。再次是要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充分利用好横向职能部门的监管力量,争取派出所、城管、卫生、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_.推行“小局大所”改革,最大化充实工商所力量。

(二)推进转型升级,提高监管效能:

_.转变内部职能分工,实现综合监管。工商所要围绕强化“片区综合监管”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每个监管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综合运用各类工商法律法规,不分条线,实行综合监管执法。

_.明确工作责任,规范监管流程。要着力实现责任单位最小化,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做到三个“到”:责任到人,每个人负责一个辖区的管理,承担一个辖区的监管责任,促使每个干部切实熟悉所辖区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规范到岗,按照监管到位、职能到位的要求,针对每一种岗位,制定监管规范,明确监管什么、怎么监管、监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要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以便为工商所干部提供有效的指导。

_.转变职能,推行精细化管理。在监管模式上要由运动式、突击性、阶段式的专项整治转变为以片区监管为基础的经常性的、长效的综合性监管。在具体监管方法上,由传统的劳力型、粗放型的监管转变为对市场经营主体实现分类监管。要强化对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减少对运作规范、守法诚信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干扰,积极促进企业自律,彻底改变工商所巡点不明确、重复检查、实际效果不明显的管理状态,实现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管理好最多的企业。

_.严格考核,键全约束、激励机制。要细化考核内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工商所目标考核、工商所内部片区考核与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奖惩分明。强化行政效能考核与投诉处理力度,健全监管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追究力度,避免或减少监管风险。

(三)融注人文关怀,落实强基措施:

_.优化办公环境,让工商所干部安心。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求,优先考虑改善工商所的办公条件,为工商所配置好各类办公生活设施和器材;要稳步提高工商所干部的福利,想方设法为他们争取必要的经费,让他们安心工商所工作。

工商监管范文篇8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切实推进基层工商所(分局)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和评议机制,根据温工商党[2007]30号《关于开展基层工商所(分局)面对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接受社会评议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和星级工商所的创建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开展面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接受社会评议工作,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接受监管服务对象对工商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保证职能到位,提高执法为民、服务经济、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水平,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开展述职述廉活动,使其既能加强群众对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又能切实保护工商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讲求实效原则。因地、因人、因事制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达到廉洁从政、规范执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执法能力的目的。

(三)内外互动原则。认真听取监管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批评,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执法水平;通过述职述廉活动,广泛宣传工商职能,使监管服务对象更加关心工商、理解工商、支持工商。

(四)注重整改原则。高度重视述职述廉中监管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合理运用述职述廉评议结果,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及激励机制。

三、述职述廉的人员范围

参加述职述廉接受评议的人员为工商所(分局)正、副所长(局长)。

四、监管服务对象代表的产生

参加述职述廉活动的监管服务对象代表,应从工商所(分局)辖区内的监管服务对象(市场主体、消费者)中产生。采取由**市纪委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会议代表的参加人数不少于60人,管理服务对象不少于参会代表的60%。

监管服务对象代表的产生要充分体现广泛性、客观性和自愿性,以保证述职述廉评议结果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聘请的评议员应由行风(效能)监督员、当地纪检监察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委会代表和政府工作人员、管理服务对象代表组成。

五、述职述廉的主要内容

述职述廉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履行工商职责,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

(二)关于加强市场监管,依法办案,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

(三)关于发挥工商职能,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情况;

(四)关于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改进服务态度的情况;

(五)关于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情况;

(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六、述职述廉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

确定监管服务对象代表的人员名单,并通知其做好评议准备。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向行风(效能)监督员、监管服务对象等广泛征求意见,对征集到的意见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以增强述职述廉报告的针对性。

述职述廉人员按照要求撰写述职述廉报告。述职述廉报告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本人的履职情况、服务群众、企业和消费者的情况以及廉政方面的情况。

(二)实施阶段

各基层工商所(分局)按要求召开面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会议,会议由局纪委书记主持,市纪委派员全程监督,由应述职述廉的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作述职述廉报告。

参会代表结合报告内容可向述职述廉人员当面问询了解情况,述职述廉人员应就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解答。

述职述廉完毕后,现场发放社会评议表,参会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现场进行测评。当场收回的评议表由市局监察室负责汇总统计;所长(分局局长)代表单位和应述职述廉的人员作表态发言。

(三)整改阶段

针对述职述廉活动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由市局监察室负责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限期整改;情况不实的予以澄清。对侵害群众利益、影响工商形象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处理。评议结果及时向被评议单位和个人反馈,述职述廉单位及个人要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切实整改,整改措施和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局纪委,并及时向评议代表反馈。

七、述职述廉的组织领导

述职述廉活动在局党委领导下,由监察室等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为确保面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市工商局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社会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王建伟为组长,叶昌隆为副组长,成员由徐建书、仇展炀、李建盛、马海陆、屠征宇、陈永正、蔡斌、周宏、蔡小荣、洪晓明、郑小琴、董斌宇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局监察室,徐建书兼任办公室主任。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面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是对基层工商执法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途径,述职述廉活动评议结果将与评先评优和干部使用挂钩。各工商所(分局)对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二)要相互融合、全面提高。开展面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工作是深化“红盾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所(分局)要把这项工作与“星级文明规范工商所”创建工作、“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评议活动结合开展,进一步推进全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要真抓实干、不走过场。必须遵循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内外互动、注重整改的原则进行;述职述廉报告必须实事求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不得放大成绩、缩小问题、欺骗代表,要使代表感到成绩真实、客观、可信。要严防形式主义,严防对提意见和建议的监管服务对象代表打击报复。

工商监管范文篇9

一、加强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我们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其主要的内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事制度的改革,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十三五”市场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局。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商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对“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企业年报”等概念、市场准入程序等内容了解的还不够全面,认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今天这样改明天那样改是瞎折腾,特别是对“找哪个部门办事”和“怎么办事”还很模糊,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因此,亟须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相关知识的覆盖面。(二)加强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是强化市场监管的迫切需要2016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我国市场监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用传统的审批模式,以各种行政审批代替监管;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大量重复检查,不计成本代价;用传统的监管规则,约束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用传统的行业监管,已经不适应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趋势,等等。”因此,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将党和国家的声音浅显易懂地进行广泛传播。让市场主体摒弃过去监管就是罚款和卡要的观念,把“放”和“管”有机融入到“服”中,使之清晰的明白为什么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型监管方式具体都有哪些?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和协同监管是怎么一回事?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应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与首位作用,通过加强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市场监管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实现全民监管。(三)加强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是回应群众现实期待的迫切需要作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无论是推动实现省级以下由垂直管理向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转变,还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和消费维权等,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响应度和满意度还不够高,亟须通过优先加强宣传工作,消除多年以来群众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认知藩篱,提升群众对改革的认识度、理解度和信任度。应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宣传工作,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通过精准服务,让其感到贴心和暖心。

二、科学谋划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

(一)切实增强党性,把握舆论导向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诚信体系建设、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消费维权渠道拓展等内容的宣传,集中反映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来开展工作的;如何在推动地方中心工作落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的,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发挥宣传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力量方面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二)切实加强高层倡导,筑牢思想基础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宣传工作的重视支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宣传工作措施,深化理论研究,发挥人才和部门优势,围绕重点问题提出选题、命题,探索理论新成果;通过采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微电视等线上宣传形式和开辟专栏、打造宣传精品、制作通俗折页等传统宣传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基层开展大众化和互动化的宣传普及活动;加强高层倡导、部门协调和社会动员,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加强全系统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建设,培育和践行本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及行业文化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三)切实强化重点突出,提升服务技能宣传工作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动向宣传,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提高新闻应对能力;关注商事制度等项改革,有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的重点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惠民利民政策。针对工商和市场监管新闻热点频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既应高度重视舆情监测引导,着力提高舆情处置和新闻应对能力,作好舆情收集与回应,又应处理好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关系,争取新闻媒体的理解和支持,最大程度防止工商和市场监管热点问题演变成舆情事件。同时,努力提升服务技能,重视全民社会主义大市场知识和宣传,加大基层宣传教育投入,助推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服务改革发展。主动融入机构改革与重组、诚信建设、商度制度、监管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之中,切实解读好改革前的方案、政策,宣传好改革中的典型及效果,提炼好改革后的巩固和升华。二是服务经济建设。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在搞好行业宣传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宣传。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热心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扎扎实实地给群众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实际问题,才能使自己成为群众的有心人、知心人、贴心人和信任人。四是服务社会发展。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宣传服务活动,纠正和消除干部群众中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错误认识。五是服务大局稳定。立足本职,放眼全局,与国内外形势相联系,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做好中短期与长远目标的定位,自觉为大局服务,切实维护大局稳定。(四)切实掌握发展规律,提高创新水平宣传工作的好与坏,关键是思路问题和方法问题,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才能将网络为我所用。做好网络媒体宣传必须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用现代的理念、科学灵活的措施去推进。在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中,负责宣传的干部务必做到嘴勤、眼勤、耳勤、腿勤、脑勤、手勤“六勤”,正确处理好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准确把握好网民的喜好和需求,结合地方特色,融入现实生活。内容符合民众口味,既有高雅,又有通俗。迎合群众审美观点,进行平等的、说理的、循循善诱的、生动活泼的宣传,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受众感到可亲可信、乐于接受。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引导网络舆情。(五)切实强化合作共赢,构建联合机制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宣传工作更是如此。宣传工作不能孤军奋战唱独角戏,必须强化合作共赢,增强协调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宣传资源,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参与到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的发展中,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格局;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同各级报刊网站等网络媒体的联系,向编辑记者学习,给报刊网站投稿,学好用好报刊网站稿件,全面提升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工作水平;不断与媒体网站达成共识,加强合作,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六)切实强化超前谋划,凝聚强大动力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谋划宣传工作,只有在准确做到前瞻性、预见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性,超前思考,深入调研,扎实推进,才能达到领导满意、干部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对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的报道、重大典型的新闻宣传、重大舆情的及时处置,只有做到思维超前、策划超前、工作超前,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促进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才能让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群众,才能让宣传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着力提升工商和市场监管宣传队伍的个人素养

工商监管范文篇10

树立以监管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理念,开拓创新,有效作为,2014年全市工商系统网络监管工作,目标是“以完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建设为基础、重点开展电子标识公开工作、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强化监管队伍建设、促进网络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健全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建设。一是对国家局、省局下发的经营性网站数据进行认真比对、完善,确保每一条网站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完成数据处理反馈工作,提高网络交易监管数据库质量。二是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技术查询本地经营性网站及网店数据,将相关数据录入至“工商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监管模块中,建立起全面动态的网站主体数据库。

2、推进经营性网站网上亮照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对照每一条经营性网站数据,严格把关每一条信息内容,做到不漏项、不缺项,确保网站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二是积极协调注册部门、信息中心等部门,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电子营业执照发放工作顺利实施推进。三是加强研究并适时出台网络经营者电子标识管理规定,推动形成规范、有效的网站亮照方式,明确对网站关闭、仿冒电子标识等情形,制定严格的规范措施。

3、强化基层指导。研究制订相应工作规范,对基层工商所网络监管达标工作在人员配备、硬件建设、操作规范、工作目标等进行要求,促进基层工商所在网络案件的办结数量、数据库的动态维护、日常的网络巡查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使我市工商系统经营性网站及网店经营分类监管工作逐步到位。

4、加强网络巡查,严厉打击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一是建立网络巡查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网络监管平台功能,探索查处新型网络商品交易违法案件。二是通过网上巡查、实地巡查及结合经营网站专项整治活动,重点监管辖区内影响较大的网络交易平台、网站。三是探索电子取证设备的应用。充分发挥便携式电子数据取证设备的功能,切实改进执法手段,确保把电子数据取证设备使用好、出成效,解决网络交易案件取证困难的问题。

5、全面推进基层网络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对直属局(分局)网络监管部门负责人、专管员及基层工商所(分局)网监人员的培训,使基层网络监管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网络监管模块及网络搜索引擎技术,从事对辖区内经营性网站和网店进行网络巡查及新增网络经营主体数据的录入工作。

(二)有形市场监管

2014年对有形市场将进一步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监管,寓服务于监管中,积极为市场出主意、想办法,提升市场整体水平。

1、强化责任意识。在强调工商人员履行职责的同时,通过座谈、走访、宣传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市场开办方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经营者的遵法守法意识,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开展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