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消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2:16:54

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范文篇1

生态消费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后为人们广泛关注的消费观念,它对物种、环境等生态安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实践中,它并没有走出可持续消费的实践范围,与绿色消费也非常接近,但在理论形态上,“生态消费含义的确定和蕴涵的内核是建立在生态主义道德基础上的”[1]。生态主义把万物的自我生存价值提高到与人等同的高度,从根本上摧毁了人高于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执拗。生态消费主张反映了现代人对流行了几千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省,是把生态主义的理念转化为人的现实行为的一种尝试。因此,生态消费在理论上更具彻底性。不过,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界限也日益模糊,其价值目标、理论形态及实践行为也基本趋于一致。低碳消费目前尚无标准的定义。从各国的具体做法看,低碳消费着力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环境危机问题的解决,它融合了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的价值理念,强调人的消费活动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人的健康的统一。低碳消费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直接目标,旨在化解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保障人的健康的消费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低碳。即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不用或少用高碳材料和高碳产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低碳消费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2)环保。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低碳消费的一个基本目标。低碳消费的这一价值目标必然要求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自觉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3)节约。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消费主义主导下对物质消费的偏好,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是当今消费领域的一大痼疾。它不仅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制过多的物质欲望,减少对物质资料的过度消费,尤其是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避免浪费,尽可能对消费品进行循环利用就成了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的一致要求。(4)健康。有益于人的健康,这是对消费的最基本要求。低碳消费要求人们改变对物质消费的过分偏好,强调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全面均衡发展,更加重视人的身心协调健康发展。(5)公正。“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是低碳消费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一要求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自然资源和环境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具有最大公共性,以及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的有限性。因此,在低碳消费语境下,人的消费应当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每个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有平等消费资源、享受环境的权利和不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义务,个人的消费自由不应当损害他人的消费权利。

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的现状分析

1.在政策制度方面。福建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低碳消费的发展,但相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自2002年国家批准福建省作为生态省试点以来,福建省政府就一直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出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福建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等生态环境建设专门规划、制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福建省政府又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活方式的主张。政府对发展低碳消费的重视将是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不过,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还处在规划、宣传、试点阶段,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的制定、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2.在居民消费观念方面。一方面,福建省居民具有良好的亲环境消费教育宣传基础;另一方面,居民低碳消费观念仍没建立起来,高碳消费积习难改。2002年以来,围绕生态省建设,福建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文明的教育宣传活动,建立了较好的亲环境消费教育宣传基础。随着低碳消费理念的提出,福建省又进行了广泛的低碳消费教育宣传。如把低碳经济知识、理论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2010年,开展了“与‘6•18’一起低碳”的大型系列宣传活动;2011年,开展了“低碳照明八闽行”活动,大力推行“低碳办公”、“低碳机关”等低碳实践活动。这些都对提高福建省居民低碳消费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低碳消费提出的时间不长,人们的低碳消费观念尚未建立起来,加之当前缺乏完善的低碳消费的引导、监管政策制度,低碳消费市场处于无序发展中,低碳消费环境较差,低碳消费的成本、风险都较高。因此,在现实消费实践中,低碳消费雷声大雨点小,“过度消费”、“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等高碳消费行为仍然非常普遍。3.在居民低碳消费能力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整体上福建省居民低碳消费能力仍比较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2.7%[2],“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3.8%,地区总产值、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翻[3]。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和8.3%。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10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750元,比2005年增长了67.72%;2010年,福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5498.33元,比2005年增长了67%[3]。但是,低碳消费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消费:一方面,由于低碳产品大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制成,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创新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相对高昂,其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都远远高于普通产品;另一方面,在消费结构上更加重视文化、旅游休闲等精神性、享受性消费。这种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消费方式需要消费者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而福建省居民总体上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住房消费压力较大等,其消费能力还明显达不到低碳消费的要求。4.在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方面。福建省在生态建设、资源禀赋、能源特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优势,但总体上其基础还比较薄弱,优势也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低碳产品供给能力明显不足。在低碳产业方面,自“十一五”以来,福建省抓实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这为福建省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其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没有完整的产业链、缺乏核心技术等。在软件方面,尚存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系统性缺陷。在能源方面,一方面,传统化石能源匮乏,“三无”(无油、无气、无优质煤)是福建省传统能源的特点;另一方面,低碳能源蕴藏丰富,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森林生物质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福建具备发展低碳能源的强大动力与巨大潜能。但目前福建省低碳能源的利用明显不足:2010年,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1.4%,水能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4.2%,天然气能和风能合计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4%,尚不足5%[3],潮汐能、森林生物质能尚未有效利用。毫无疑问,这些都将制约福建省低碳经济、低碳产业的发展,影响福建省低碳产品的供给能力。此外,福建是个多山地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森林覆盖率高达63.10%[4],居全国之首,自然保护区多达92个[5],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同时,福建历史文化悠久,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其“妈祖文化”、“客家祖地文化”、“闽南茶文化”、“南音”、“船政文化”等极具地方特点。但福建省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低碳旅游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整体上开发利用不足,配套设施(如交通、景区服务、安保设施及商业服务设施)不完整,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消费者的旅游费用较高、旅游风险较大。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福建省低碳旅游成为大众消费对象。

福建省发展低碳消费的实现路径

低碳消费范文篇2

16世纪,西欧各国的市场经济开始发展,促使整个社会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至19世纪中期工业化完成。近代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主导方式,工业文明消费模式也随之而产生。工业文明消费模式是一种“线性”消费,经济系统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随之就将用过的物品当作废物而抛弃,其基本特征是: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从而给自然界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史无前例的污染,使地球的支撑生命的能力严重削弱。

出于对人口持续增长、能源供给危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关注,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对人类低碳消费研究的兴趣。特别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促使国外学者们对能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如何鼓励人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果早期的低碳消费研究大部分受高油价和对能源安全的关心驱动,那么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相关研究则更多地受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暖的影响。纵览国外学者关于低碳消费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如下主题。

二、对低碳消费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

英国经济学家BarbaraWard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eneDubos的《只有一个地球》(1972),从评述传统工业文明消费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出发,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美国环保主义理论家BillMckiben的《自然的终结》(1989),介绍了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而产生的诸多后果,并进一步指出:“环境问题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物理的或者化学的问题,而是人口和经济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消费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主要聚焦于食品消费、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多数的环境破坏包括气候变暖都可以追溯到消费者的直接行为,如垃圾处理和汽车的使用;或他们的间接行为,如生产的产品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esWE.,1995;DalyH.,1996;DuchinF.,1998)。2000年以后,对人们消费与温室效应关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Weber(2000)用评估模型分别分析了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家消费者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Kim(2002)对1985-1995年韩国居民消费模式的变化对CO2与SO2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居民生活的直接能源消费和居民对强排放消费品的需求程度的影响。以上的文献一方面反映出人类消费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资源环境对人类消费的约束和反馈作用。2003年,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忧虑,英国政府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为人类消费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考量角度,使“碳排放量”与所有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开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利用“碳足迹”来研究某一产品或服务系统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DruckmanandJackson,2009)。事实上,经济发展是人类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对消费品需求的迅速扩大是加重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原因。因此,低碳消费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更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意义。

三、对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

随着自然资源大量耗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势头不断蔓延,国外学者开始提出要在自然资源约束下谋求新的消费模式的设想。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首次定义可持续消费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显然,可持续消费模式正是一种低碳消费模式。2000年以后,对于“可持续消费”的进一步研究,引出“弱可持续消费”和“强可持续消费”两种消费模式。消费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消费的资源消耗量降低,即碳排放量的下降,国际上许多学者将这种单纯的效率改进称为“弱可持续消费”(Spangenberg,2002;Princen,2003;Fuchs,2005)。然而,消费效率的提高以及表面上的绿色消费偏好仍会助长消费量的反弹。因此,仅仅提高消费效率还远不够,改变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模式,降低消费的总物质规模和碳排放才是实现可持续消费充要条件。兼顾效率提高,但以消费模式生态化转型为重心的消费则被称为“强可持续消费”。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也从其他角度展开有关低碳消费模式的研究。对于反映消费模式重要特征和内容的消费结构,Mikael和Hmo(2000)研究认为,环境的长期预防法则包括生产和消费模式的长期结构变动。Gert(2000)认为在生产和消费的生态现代化中要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导向型结构。Carmen(2003)从消费者个人因素和关联因素两方面分析,认为过度消费是工业化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必须转向生态化的消费结构。还有学者研究了消费者具体的低碳消费方式,如循环利用、购买高能效电器、废弃物处理和绿色交通运输方式(Geller,2002)。此外,就可持续和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而言,Hensen和Schrader(1997)、Heiskanen和Pantzer(1997)、Burgess(2003)分别从消费伦理、进化论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角度定性的研究了传统消费模式转型的主要障碍因素。

四、对低碳消费行为的研究

如何减少人们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消费模式一直以来是低碳消费研究的重点。虽然人们对低碳消费重视的原因从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供应安全逐渐转移到如今的气候环境影响,但所有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如何使人们从高碳消费行为转变为低碳消费行为。

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20世纪20年代。Ramsey(1928)首先提出了家庭最优消费选择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现,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着名的家庭最优消费选择模型(Foster,1973;Becker,1982;SeldenandSong,1994;Stokey,1998),即把污染存量或流量作为自变量进入代表性消费者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由于人们的低碳消费行为除经济因素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作用过程也非常复杂。因此,关于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分析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这股热潮在西方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成果。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学者们主要研究了内部(态度、价值、习惯和个人规范)和外部(经济和规则激励,制度限制和社会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如Stern(2000)认为个人价值、生态世界观、对价值对象的负面后果、对减少威胁的感知能力和亲环境的个人规范等五种因素决定人们的亲环境行为。由于个体处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因此外部因素对人们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获得的信息表明他是低碳消费者,他将会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来继续他的行为方式(Katzevetal.,1981)。在对118名意识到节约用电是公民责任的高用电群体的研究中,那些知道他们的态度与实际用电量之间差距的消费者比控制组更多地减少用电(Kantolaetal.,1984)。Synodinos等(1990)分析表明,通过增加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会促使消费者对亲环境行为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低碳消费范文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山东省;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问题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共识。低碳经济是指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低碳化,其中低碳消费是重要的环节。消费是生产的出发点,也是生产的最终目标。低碳消费,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也能保持低碳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只靠技术是不够的,低碳消费也是必要的。山东省能源资源丰富,也是能源消耗大省,高碳结构明显。据统计,2014年山东省能源消耗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约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8.3%。同时山东省的市场消费平稳增长,消费需求比较旺盛。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调查,2016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07.1亿元,增长9.8%。居民收入平稳增加,2016年第一季度,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918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6%,人们的购买力增强。山东省要发展低碳经济,决不能忽视平稳增长的消费市场,它是我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低碳消费的背景和内涵

1、低碳消费的背景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初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个概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低碳经济模式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观念也日趋受到关注。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生活排放的CO2越来越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家庭年碳排放量达到平均2.7吨/人,其中仅日常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就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21%。在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明确提出:“我国要努力建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强调发展低碳经济要“两条腿走路”,强调了低碳消费的重要性。

2、低碳消费的内涵

目前,对低碳消费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陈晓春等学者认为,低碳消费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结合起来,秉着对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实施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行为。李国强则认为,低碳消费的重点应该由高能耗、高污染的高碳产品转向绿色环保型产品,并且消费者的偏好也应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环保型产品转移。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低碳消费指人们在消费产品或服务时,尽最大努力降低能耗、减少浪费,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的文明、健康、科学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二、构建低碳消费方式迫在眉睫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而低碳经济发展也必须依托低碳消费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山东省高碳消费现象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消费”、“面子消费”仍然存在

我国居民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低碳消费观念淡泊,消费追求排场,穿名牌、开高档车、住豪宅现象比比皆是。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104人进行了调查,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的“面子消费”现象普遍。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面子消费现象层出不穷。虽然低碳经济发展对传统消费观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大多数人虚荣心在作怪,仍旧避免不了攀比消费、面子消费的现象。

2、一次性便利消费随处可见

如今,一次性用品已经随处可见。餐馆里的一次性餐具、筷子、水杯;商场里的塑料袋;酒店里的一次性牙膏、牙刷、梳子等都非常普遍。一次性用品满足了消费者对方便、快捷等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污染却日益严重。根据财政部的消息,我国每年平均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用于国内消耗和出口。而数据显示,一棵成年树只能造出11250双一次性筷子,500亿双就需要消耗两百万棵,占我国全年树木消耗量的10%以上。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必然会给自然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一次性便利消费违背了低碳消费的理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餐桌浪费严重

如今,餐馆用餐越来越普遍。而中国人的用餐观念就是宁剩勿缺,尤其是在请人吃饭时,饭菜有所剩余才会感觉有面子、隆重,不然就会感觉招待不周,而剩余的饭菜很少有人会打包。政务宴请、商务宴请、举办婚庆等场合餐桌浪费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2013年,山东省政协委员意识到餐桌浪费的严重性,支招治理餐桌浪费。孙建国建议:“舌尖上的浪费”之风要想刹住,首先要管好公款消费。虽然近几年“光盘行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这些高碳消费现象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阻碍了低碳消费方式在我省的推广。

三、构建山东省低碳消费方式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人们要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为此,需要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四个层面入手,探索构建低碳消费方式的对策。

1、政府引导低碳消费,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

山东省要实现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需先从政府抓起。首先,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应树立低碳消费的榜样。因此,政府部门应从自身做起,带头优先购买低碳产品,出行选择节能交通工具,制定实施政府机构耗能定额标准,制定实施内部节能管理细则等。其次,山东省政府部门应广泛宣传低碳理念,进行消费引导,培养公众的低碳消费意识。可举行公众研讨会,鼓励公众对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监督。还可通过网络、电视、微博、广播等多种形式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使广大消费者参与到低碳消费中来,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低碳消费氛围。最后,山东省政府部门可以把低碳消费上升到法律高度,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消费方式的快速实现。比如,对使用太阳能、以及购买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

2、社会组织积极推进低碳消费

推行低碳消费,社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和企业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全省各部门、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应该广泛的开展宣传活动,推进低碳意识。比如,消费者协会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或者街头宣传、举办展览等形式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使消费者接受低碳消费理念,从而在消费过程中真正实现低碳消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民间社会组织也要为环保、低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目前,山东省主要有山东空气观察团(微博体系)、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临澜环保公社、点点环保等民间环保组织,其数量不多,政府应该对这些民间环保组织给予补贴等便利条件,加大对环保活动的宣传和支持力度。

3、企业应加大低碳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低碳创新能力

企业对低碳消费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企业是产品的提供者,低碳生产可以有效的引导低碳消费。但是,企业要想提供高质量、低碳的产品或服务,就必须加大其产品研发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努力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目前,山东省市场上低碳产品有限,而且价格都偏高,极大地阻碍了低碳消费的发展,低碳消费是以低碳产品的问世为基础的,所以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可供市民选择的价格合适的低碳产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低碳产品的消费。

4、公众应树立低碳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消费者是低碳消费的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山东省尤其是济南和青烟威沿海城市,有着强劲的消费动力,但消费过程缺乏合理引导,形成了不良习惯,带来了污染和浪费。倡导低碳消费,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与义务。首先,消费者要改变不良习惯,减少每个人的碳足迹。在日常生活中,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餐桌浪费;出行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等。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其次,选择低碳产品,尽可能的减少碳排放量。购买产品时先对产品做一番了解,尽可能选择购买碳排放量最少的。以家居产品为例,应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作为原则,减少空调、暖气、电灯的使用次数,节约用水等。最后,增加废物利用率从而减少碳排放量。比如,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做不同处理;将喝过的茶叶晒干做枕芯,舒适还减少浪费等。

作者:张玉秀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郑玉香,郭林.我国推进低碳消费的障碍与实现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4(11):62~64.

[3]冯登艳,构建低碳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J].消费经济,2012(4):88~91.

[4]陈晓春,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09(2):71~74.

[5]田晖.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低碳消费探析[J].林业经济,2013(6):103~117.

[6]黄冲.84.2%的人确认身边年轻人“面子消费”普遍[N].中国青年报,2011-11-12.

[7]齐鲁网.餐桌浪费聚焦一次性筷子,专家建议考虑回收利用[EB/OL].

[8]朱彩玲,张雯雯.山东政协委员支招治理餐桌浪费:从一把手限吃喝[N].山东商报,2013-1-25.

低碳消费范文篇4

社会消费文化在本研究中,社会消费文化指的是消费者生活环境周围对某种消费行为的主流意见和看法。而当消费者在接触到这种主流意见和看法后,对态度和自我行为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产生影响,并且对态度与实际消费行为产生调节作用。

实际消费行为按照消费目的为前提,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得个体利益为前提,以个人价值观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即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另一类以社会、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为前提,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社会知觉消费行为。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态度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会产生影响作用,社会消费文化作为态度和行为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会出现偏差。现有文献大多认为消费文化影响消费价值观取向,而忽略了消费文化本身对消费者直接产生的影响。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过程、实际行为之间产生调节效应。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图1),并提出研究假设。假设1.低碳消费态度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a.低碳消费认知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b.低碳消费情感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c.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2.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形成和实际消费行为选择有调节作用。假设2a.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过程的调节作用显著;假设2b.社会消费文化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低碳消费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在进行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进而确定正式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方法上,主要运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

(一)问卷设计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对个体消费价值观结构,低碳消费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及其关系,以及影响实际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问卷设计经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开放式调查等阶段,收集相关建议,对问卷的内容、表述清晰性与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多轮修改,于是形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个量表:个体消费价值观测量量表,认知过程量表,情感过程量表,行为倾向过程量表,实际消费行为量表,社会消费文化量表。其中,认知过程量表、情感过程量表、行为倾向过程量表主要借鉴参考文献[17][18][19]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低碳消费情境进行本土化设计。其余量表为自开发量表。个体消费价值观量表包括15个题项,用以区分不同的消费价值倾向。认知过程量表有环境问题认知和低碳消费意义认知2个维度、8个题项,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了解程度。情感过程量表有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和视他低碳消费偏好2个维度、7个题项,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偏好以及对他人低碳消费行为的看法。行为倾向过程量表有自我低碳行为倾向和视他低碳行为倾向2个维度、8个题项,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行为倾向及对他人低碳消费行为的反应。实际消费行为量表有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2个维度、10个题项,反映了消费者在实际消费时的行为选择。社会消费文化量表有1个维度、4个题项,反映了消费者在社会消费文化的压力下所做出的行为反应。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进行测量。

(二)问卷调查组织与实施本研究预试问卷调查共回收88份有效问卷,正式调查于2011年5—8月间进行,共发放5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56份。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首先对预试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以SPS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CronbachAlpha系数大于0.6作为问卷整体信度的评判标准,并以删除某题项后信度系数是否变大作为题项取舍依据。以KMO测度大于7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作为样本相关性检验评判标准,并以提取的公因子是否符合设计预期作为问卷结构效度的评价依据。预调查后,共删除8个题项,信度、效度通过检验。

数据分析

(一)低碳消费态度与实际消费行为相关关系分析为初步判断低碳消费态度对实际消费行为是否有显著性影响作用,需要运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可见,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和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相关性不显著,与环境问题认知、自我低碳消费偏好显著负相关;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和环境问题认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相关,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不相关。

(二)态度形成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1.认知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影响预测分析1)环境问题认知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由表1的相关分析得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与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取环境问题认知为自变量,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环境问题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整理显示了部分表格。从表2可以看出,回归分析结果F检验显著(Sig.F<0.05),非标准系数为-0.257,表明环境问题认知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对环境问题认识越深刻,做出个体知觉消费行为概率越小。2)环境问题认知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取环境问题认知为自变量,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分析环境问题认知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回归分析结果F检验显著(Sig.F<0.05),非标准系数为0.214,表明环境问题认知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环境问题认识越深刻,做出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概率越大。3)低碳消费意义认知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取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为自变量,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分析低碳消费意义认知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回归分析结果F检验显著(Sig.F<0.05),非标准系数为0.338,表明低碳消费意义认知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低碳消费意义认识越深刻,做出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概率越大。2.情感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影响预测分析1)情感过程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从相关分析中得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和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取自我低碳消费偏好为自变量,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分析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相关分析结果F检验显著(Sig.F<0.05),非标准系数为-0.396,表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越是对低碳消费喜好程度高的消费者,做出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概率越小。2)情感过程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从相关分析中得知,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取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为自变量,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分析视他低碳消费偏好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表6可以看出,相关分析结果F检验显著(Sig.F<0.05),能够解释因变量的37.8%,非标准系数为0.359,表明视他低碳消费偏好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对他人低碳消费喜好程度高的消费者,做出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概率越大。3.行为倾向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影响预测分析从相关分析中得知,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取低碳消费行为倾向为自变量,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分析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表7可以看出,相关分析结果F检验显著(Sig.F<0.05),非标准系数为0.345,表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越高的消费者,做出社会知觉消费行为概率越大。

(三)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形成和实际消费行为选择的调节作用1.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形成的调节作用经过三层回归分析,社会消费文化对环境问题认知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与视他低碳消费偏好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社会消费文化对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自我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具有调节效应,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的正向作用随着社会消费文化强度的增大而减小。2.社会消费文化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低碳消费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包括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因子,实际低碳消费行为包括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因子,使用层次回归法研究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低碳消费行为的调节效应。1)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调节效应经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三层回归分析,因变量个体知觉消费行为、自变量低碳消费行为倾向,调节变量社会消费文化进入回归方程。第一层回归分析、第二层回归分析通过t检验,说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加入社会消费文化变量使得增加解释变异量ΔR2为10.4%,社会消费文化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主效应显著。加入交叉项后,增量ΔR2为1.4%,F更改检验显著(Sig.F更改<0.05),同时回归方程系数t检验显著(Sig<0.05),且第一层回归分析中低碳消费行为倾向非标准系数为-0.025,第三层回归分析中交叉项非标准系数为0.038,说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负向影响作用随着社会消费文化强度的减小而增大。2)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的调节效应经过三层回归分析,因变量社会知觉消费行为、自变量低碳消费行为倾向、调节变量社会消费文化进入回归方程。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回归分析都没有通过t检验,F更改检验不显著(Sig.F更改>0.05)。说明社会消费文化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

结果与讨论

低碳消费范文篇5

关键词:低碳旅游;消费方式;认知程度;国内游客

低碳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以获取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发展低碳旅游不仅对旅游规划开发和产业发展提出了规范标准,而且对旅游者消费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其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通过对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和消费现状,分析国内游客的低碳旅游消费的不足与缺陷,进而提出如何提高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及完善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旅游消费模式朝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为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低碳旅游政策、开发低碳旅游产品提供启示和借鉴。此外,以大连市为例来研究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行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低碳旅游消费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行为分析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的来连国内游客非常了解低碳旅游,74%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略知一二,21%的游客没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名词,这说明大连国内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不太了解。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影响旅游质量的态度

当被问及“您认为低碳旅游会影响您的正常旅途生活吗?或者说降低您的旅游体验质量吗?”52%的来连国内游客认为,低碳旅游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旅途生活或旅游体验的质量,有37%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不确定”,只有11%的回答的是“会”,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低碳旅游的,可以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

(三)游客对低碳旅游必要性的态度

在对“您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旅游是否有必要时”问题的回答中,有8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必要的,有15%的认为“无所谓”,只有4%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和上述的低碳旅游能否降低旅游质量的问题形成了呼应。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低碳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的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

(四)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推荐程度

在被调查的大连市国内游客中,约有52%是很愿意向周围的人推荐低碳旅游的,只有16%的人是不愿意的。由此可见,人们不管有没有进行过低碳旅游,大家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在低碳旅游的起步阶段人们可以有这样的认识,这对于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仍有32%的被调查者持不确定态度,证明低碳旅游的内涵、理念以及相关益处还应广泛传播。

(五)游客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3.4%的被调查者出行会选择火车,其次是公共汽车,约占22.3%,选择飞机和私家车的次之,选择徒步的约占8.9%,选择自行车者占4%。据有关资料显示,自行车和徒步应该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首选,如果是本地游最好选择这两种。公共汽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选择的旅行方式,这相对于私家车和飞机,由于其乘坐的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相对是比较小的。

(六)游客入住酒店时对于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关于“在旅游入住酒店时是否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问题的回答,选择“会使用”的游客占64%,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另有13%的人会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由此可见,人们出行入住酒店大多情况下还是会选择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这可能是因为方便,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层次。而有些人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可能是考虑到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更少数的人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人自己不但了解和支持低碳,而且还能够建议酒店服务低碳化,他们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七)游客出游最喜欢的烹调方式

众所周知,煎炸烧烤食品都是用食用油制成的,而食用油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排放,污染环境,必然不是低碳的烹调方式,而比较环保低碳的烹调方式就是蒸煮和涮汤类的了,这样既能保证营养,也是支持低碳的一种表现。3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出游时喜欢蒸煮的烹调方式,选择煎炒和烧烤的人也分别占28%和20%,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涮汤。可见多数游客比较热衷于蒸煮、涮汤一类的烹调方式,这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而选择煎炒、烧烤的人所占比例也不小,这可以说是最高碳的一种饮食方式了,是不应该提倡的,尽管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八)游客旅游购物时购物袋的选择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出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这部分人群所占比重是74%,而自备购物袋的人只占26%。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追求方便。但是,众所周知,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塑料袋被使用后,当做垃圾回收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材料,更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利于低碳环保。

二、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

在被调查的游客中,大多是中青年,而且总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低,但在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多游客并不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的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旅游“非常了解”的人仅占5%,“略知一二”的人占74%,其中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概念的国内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只有13%。由此可见,不管是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或者政府对于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偏差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会不会影响旅游质量”的回答,多数人认为低碳不会降低旅游质量,有些游客甚至会倡导并且向周围人推荐低碳旅游。但是,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看,真正能践行低碳的人仅占少数。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传统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大多不会考虑低碳;在住宿方面,多数人还是会考虑自己的方便而选择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多数人会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

(三)游客比较偏好传统的旅游方式

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游客虽然很希望发展低碳旅游,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低碳旅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体验的质量,这说明游客还是相当注重旅途过程中的舒适程度,选择自己熟悉并习惯了的旅游方式。比如,多数游客在旅途中喜欢吃烧烤、喜欢开私家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的旅游方式。

三、针对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旅游行政管理层面——宣传鼓励,监督指导

政府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在旅游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制定低碳标准,鼓励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消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化旅游方式,促使每一个旅者从自身做起,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与意义。例如,每年5月20日是“全球低碳日”,可以组织大型活动开展低碳旅游宣传,通过举办徒步大会、低碳旅游博览会,扩大低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旅游企业层面——科学规划,节能减排

首先,旅游开发商应当加快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品由大尺度线状的传统观光型向小尺度点状的休闲度假型转变,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旅行社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旅游线路,在让游客安全达到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下,开发碳排放量最低的旅游线路。此外,旅行社还应当把环保节能型酒店作为游客住宿的首选,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点)优先纳入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中。第三,旅游景区应当严格控制或禁止环保不达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景区,提供环保型内部交通工具。同时,景区还应控制好环境承载量,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应当预约和限制客流。第四,旅游酒店应当积极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扭转奢华之风,突出酒店方便、舒适的低碳环保主题。

(三)旅游者层面——理性消费,健康环保

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远,旅游者应尽量选择火车、公共汽车、轮船等比较低碳的交通工具,倘若必须选择飞机,尽量选择直达的航班,这样可以减少换乘航班造成的过多气体的排放;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近,比如本地游,尽量选择自行车或者徒步这样零排放的交通方式。出游时,旅游者应带好牙刷、拖鞋、毛巾,以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这不仅能减少碳排放量,而且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在饮食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素食为主,少吃烧烤等。

总之,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载体、介体,构成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应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2-01.

[3]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低碳消费范文篇6

我国金融机构开展低碳消费信贷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居民传统意识制约了低碳消费信贷的发展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倡导“量入为出”,居民贷款消费意识薄弱。这样的消费观念的形成与我国过去的社会形式不无关系。其次,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观念还很淡泊,加上对重碳产品的消费习惯和便利,使得人们对低碳消费品的认知和需求不足,这使得商业银行现实的低碳消费信贷市场还较小,现实业务空间不大。(二)低碳消费品界定不清及供给规模小抑制低碳消费信贷的发展低碳消费信贷的支持对象是低碳产品,因此低碳产品的界定就成为低碳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核心问题。但何为低碳产品,国家仍缺乏具体权威的衡量标准。这造成很多非低碳企业借助“低碳”口号来吸引眼球,也给金融机构低碳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不便。此外,低碳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对企业来说转变原有的生产模式需要一段时间,不仅牵涉技术上的障碍,而且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现今市场上供给的真正的低碳产品比较少,而且相对普通产品,低碳产品价格高出许多。这些因素无疑限制了低碳消费信贷的需求。(三)低碳产品的消费群体偏窄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高收入人群因为有较强的支付能力对低碳信贷消费的要求并不高;低收入人群有强大的消费需求但是由于其购买力很低,还款能力低;中等收入阶层虽然既有一定的购买力也会遇到现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而且拥有比较超前的环保意识,最能形成低碳信贷消费,但是其比例相对较低。因此低碳消费信贷的真正需求群体很小。(四)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完善限制了低碳消费信贷的供给完善的征信系统是信贷发展的保障。现今我国央行虽然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但还处于运行初期,征信渠道过窄,信息也不全面。不全面的数据记录不仅会造成信贷提供机构在评估个人信用风险时出现错误进而造成损失,而且会将一部分具备还款能力且有低碳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拒之门外。(五)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弱减少了低碳消费信贷的供给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贷款公司等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金融机构在进行借款者信用风险评估时缺乏合理的风险评级支撑。当面临分散而又风险状况各异的低碳消费信贷借款人时,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和贷款定价能力显得更为薄弱。本着风险、成本控制原则,金融机构对低碳消费信贷的提供趋于谨慎。(六)相关法律缺乏阻碍低碳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由于缺乏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借贷双方的权益都容易受到损害。作为资金借入方的消费者,在低碳消费信贷合约签订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部分商业银行存在垄断经营,致使消费者议价能力较低,选择范围很小,合约要求的解释方面也处于弱势地位。作为资金借出方的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承担了很大的违约风险,而当违约发生时,更无法对违约者进行惩处,获取赔偿。虽然在近些年涉及到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但是针对低碳消费信贷,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开展的全国性法律,难以有效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支持低碳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目前国内外应对全球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发展我国的低碳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则是支持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消费信贷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需要我们多管齐下,首先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尽快明确低碳产品的标准,银行主管机构应制定支持低碳消费的消费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也应给予低碳消费信贷机构财税方面的支持。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讲,则应主动调整消费信贷结构,为低碳消费提供更多的贷款优惠和便利,同时利用其广泛的网点优势积极宣传低碳消费,提高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此外,良好的征信系统是低碳消费信贷发展的保障,加快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实现同业间的数据共享,信息互通,通过各方途径充实系统内信用内容记录,使之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个人资信状况十分必要。

本文作者:王璐刘真汝工作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低碳消费范文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

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先进理念及文化的传播者,其观念与行为直接影响群众的表现。经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并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其消费行为尚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对此,应结合实际,挖掘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中的不足,加强绿色消费观的构建,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政已经成为当前低碳经济时代的一项必然性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关注度处于逐渐上升状态。从政策变化来看,2007年6月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法案》,将可再生能源及低碳能源纳入重点发展范畴,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出了初步分析[1];短短3个月后,我国再次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了发展低碳经济这一目标,并从技术角度入手提出可行的发展方法。而从国际层面来讲,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各国经济增长模式、重点经济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遵循低碳经济要求发展经济势在必行。

二、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关系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对绿色消费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细化分析。(一)低碳经济是构建绿色消费观的基本要求。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目标,将节能减排作为基本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给予上述要求,传统的铺张浪费、炫耀型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消费观念逐渐被低碳经济排斥,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的环保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政府通过出台经济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人们逐渐形成绿色消费观。以环保消费为例,企业所提供给的产品包装是否拥有环保标示已经成为人们选购产品的一项重要标准。(二)绿色消费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低碳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绿色消费观的形成能够起到良好的节约能源作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作用。从本质角度来讲,绿色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另一种体现。当人们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时,其消费行为的产生也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中,促进大学生构建绿色消费观已经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当前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

低碳消费范文篇8

对于低碳消费实现的阶段,消费主体也是处于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因此,本文结合消费者学习理论的相关学说来对低碳消费的实现进行研究。在消费者学习理论中有联结学说和认知学说两个重要派别。前者强调刺激和反应的结果,而后者则注重思想(脑力)的功能和作用。在低碳消费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消费受众而言,是联结学说和认知学说共同起效。在实行低碳消费初期,消费参与主体受到感应条件和操作条件的同时作用,进行着自愿与非自愿的消费学习,从客观上讲,存在着一定的强制、强迫性。而在实行低碳消费的中、后期,低碳消费的思想意识对行为的作用愈发明显,“大脑支配身体”的行为模式占据主导,低碳消费的实现只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与引导,即可发挥参与主体学习而解决问题的这一特征,自发促进并完善低碳消费的实现。这是一种递进的学习过程。在此期间,推行强制性学习时,是属于政府施加于其他消费参与主体,逼迫后者学习;而在沟通、引导阶段,消费参与主体具备了一定的低碳消费学习能力,可以对现有问题和状况进行自发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因而也成了该时期实行低碳消费的主要力量。但不论是何种思想或何种方式,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面对实现低碳消费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在实行过程中,不同的参与主体发挥主要作用的时期也各有侧重。根据这一特点,本文将我国低碳消费的实现分为三阶段:强制型阶段(CompellentStage)、引导型阶段(GuideStage)、习惯型阶段(CustomStage)。按照低碳消费“强制—引导—习惯”三阶段划分,每一阶段都包含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不同的主体,不同主体也呈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和阶段特征。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企业对象,还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团体,因为社会团体属于不以经济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它提供的低碳服务,也属于低碳消费产品一种。

在强制型阶段,实行低碳消费,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消费实施的刺激手段,促进消费者、企业等多方面的消费参与主体共同学习并遵守,营造一个理性、科学的低碳消费环境。此阶段,政府强制推行,企业积极接受,消费者了解认识。此阶段为实行低碳消费的最低级阶段,难度最大。到了引导型阶段,企业起主导作用,政府持续采取支持政策,消费者积极理解接受。企业按照政府的政策要求进行发展,以低碳产品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消费。此阶段是实现低碳消费的中级阶段,也是各类消费参与主体容易产生消费疲惫与反弹的阶段,因此必须持续贯彻低碳消费的思想,并提供良好的低碳产品以保证低碳消费的进行,避免前功尽弃。而进入习惯型阶段,实行低碳消费,政府将不再起重要作用,同时,政府也将获得更多精力与财力,去促进国家更长久发展。在此阶段,消费参与主体低碳消费行为已基本养成,低碳消费意识也牢固具备,消费者本身也将以其消费行为,持续影响并促进低碳消费经济循环发展,此时的低碳消费正式实现。除此之外,每一阶段,不存在明确的分界点,三个阶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与阶段类似,三类消费参与主体的作用主导也在随着实现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主要的变化规律就是:从强制型阶段依次发展到引导型阶段和习惯性阶段时,推进实现低碳消费的主导力量由政府逐渐变为企业和消费者,同时,低碳消费的水平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低碳消费的实现,是一定阶段多类主体的政策、经济、环境、意识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政策因素。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接受及发展规划等。政策因素,是最基本、最初步的低碳消费实现因素,为其他各因素继续发挥作用提供最本质的保证。第二,经济因素。主要涉及财政支持、生产水平、收入水平等,这是低碳消费实现的一项重要保证因素。第三,环境因素。该因素包括社会文化、产业行情、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第四,意识因素,包括环境保护意识、责任意识、低碳消费意识等,如表1。另外,每一类消费参与主体,在低碳消费的实现过程中,都要受到以上四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且随着实现阶段的推进,因素的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

二、低碳消费强制型阶段的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1.政府行为分析在强制型阶段,政府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工作最多。实行此阶段,代表消费模式的转变以及一个新的消费方式即将开始,它的切入点和主要推动力量,就是政府。首先,要建立并完善一套有关低碳消费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只有将对低碳消费的要求写入法律之中,才能最直接的利用国家强制力保证低碳消费的实施。有了法律保证,各个低碳消费参与主体也将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选择低碳消费,并据此更改、调整自身发展计划。制定《低碳消费法》,保证对低碳消费进行专项的法律政策支持。对不符合低碳消费的违法行为,严格取缔,规范低碳消费行为,坚决避免进入恶性消费循环。其次,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对于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低碳消费产品及服务的生产制造企业,予以资金、政策支持,并可为企业发展提供低利率的信贷支持;对于高耗能量、破坏环境的产品及时取缔,并责令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整改或强行关闭。制定低碳消费税,用税制的方式,重新分配能源消费利益,督促低碳消费的进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实行技术、工艺等多层面的资金补贴。与此同时,规范市场制度,营造低碳社会文化。建立低碳消费的市场运行机制,运用行政手段,保障市场正常运作。鼓励消费参与主体进行低碳消费交易。制定低碳消费的国家标准,对产品、技术、设备都实行低碳国家标准,保证从生产、选购、使用、处理各个环节都严格进行低碳消费。加强市场准入制度,坚决防止不合格的企业混入市场,对进入市场的合法企业,予以补贴支持。加强对低碳产品的市场监督,避免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确保流入市场的产品,就是可以长久使用的优等品。政府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低碳消费的社会风气建设。强化政府的模范带头作用,树立正确的表率,规范社会风气。严格杜绝“讲排场、讲面子”的不良消费方式,从衣、食、住、行、用多方面入手,提倡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2.企业行为分析作为低碳消费循环中,连接政府和消费者的重要参与主体,企业必须积极适应政府的政策环境,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企业的能源消耗极其严重,在加工转换工艺中,产品转换率多年没有明显提升,虽然企业经济效益在增多,但是生产所造成的能源浪费,也令人惊心。因此,积极遵守并配合政府要求,整改传统的高消耗技术设备,运用政府的支持,推广低碳消费模式。尝试进行低碳产品的开发,制造符合国家低碳标准的新型产品,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与生产方式。

3.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为消费者,在强制型阶段,虽然属于被强制接受低碳消费的参与主体之一,但是也需要采取适当并利于自身的行为进行低碳消费。起初,对消费需要进行合理分配。正确看待当前的消费需要,结合自身状况,优先选择紧急的、低碳的消费需要进行,对可能造成高能源消耗的消费需要,理性分析,尽量化解为低碳的消费需要。然后,尝试理解并接受低碳政策,对低碳消费的产品和行为不排斥、不抵触。同时,尽可能减少高耗能产品的购买与使用,接受并使用新型低碳产品,提高自身的低碳消费意识。

三、低碳消费引导阶段的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1.企业行为分析在本阶段,企业是实行低碳消费的主要引导者。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将是持续推行低碳消费的重要力量。企业的低碳产品与低碳服务,也直接影响政府与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态度。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提高企业自身的低碳理念必不可少。在企业内部,加强低碳知识的普及和低碳意识的培养,提倡低能耗、高能效的生产方式,优化企业文化氛围。保证员工在一个和谐、文明、低碳的工作范围中,进行生产工作,培育员工的低碳消费意识。在此基础上,生产多、全、优的低碳产品与服务。低碳消费,需要的就是低碳产品和服务。只有低碳产品充足、质优、品种全、价格低,才会引起消费者的足够注意与选购。因此,在此阶段,制造物美价廉的低碳产品和服务,成了企业追求目标的重中之重。企业的信誉与利益,也与产品的好坏直接挂钩。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产品的重要性,集中力量,研究创新,培养一种既能体现企业文化,又符合低碳消费的品牌产品。在企业满足自身生产要求之外,还要加强企业间的社会监督。企业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不能仅仅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在生产、制造之外,也要放眼于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关心整体的发展环境。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造福社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行同行业间的低碳监督、制定产业间低碳标准,严格执行,促进企业间共同发展。利用盈余利润,成立低碳消费基金会,提供监督低碳消费的社会团体途径。

2.政府行为分析政府在引导型阶段将不再起最主要作用。但是,政策与财政的支持仍然必不可少。这是保障低碳消费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相对强制型阶段而言,各种政策支持的重心应逐渐转移到激励性政策上来,这样才更能充分发挥政策支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鼓励,引导企业和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巩固低碳消费的成果。提供“以高能耗换低能耗”的产品补偿,鼓励消费者进行低碳产品选择,并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将低碳补贴并入收入之中,促进其进行低碳消费。同时,在人事选用或企业绩效考察时加入低碳消费项目,引起全社会重视。在政策支持之外,加强低碳消费的宣传也是影响实现低碳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积极宣传、正面宣传,通过全面而健康的宣传方式,如义务知识传授、低碳产品试用等,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从而养成低碳消费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并开展低碳教育。健全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低碳消费教育体制概念,从学生开始,培养理性低碳消费观念。成立低碳消费培训组织,对消费参与主体定期培训,增加低碳消费知识。

3.消费者行为分析在本阶段,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供选择的低碳产品与服务内容较多,因此要正确对待、使用低碳产品。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低碳产品,及时替换原有的高耗能产品。在使用之外,提高自身低碳觉悟。积极学习低碳知识,努力养成健康的低碳消费习惯。跟企业一样,消费者也具有监督、促进低碳消费实施的社会义务。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企业低碳生产进行监督,这样对于企业的反馈最为直接。消费者的意见与需求,是对企业进行产品调整与研发的关键信息,也可以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避免完全被利益驱动,走入恶性循环。

四、低碳消费习惯型阶段的参与主体行为分析

低碳消费范文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大学生;消费观念

一、低碳经济视域下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必要性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的提升,除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方面需求之外,个性化以及多元化消费需求也比较多。在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防止大学生出现盲目消费或者是非理性消费的现象,不单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我国低碳经济以及和谐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也有重要的意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更多存在非理性以及盲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正确消费观念,可以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将健康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理念融入到生活与学习当中,有效避免在错误消费理念下所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对大学生正确消费理念的积极引导,对于构建校园环境以及和谐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征

(一)消费感性化。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大学生本身带有较多的感性因素。由于他们不单单希望商品可以满足自身的使用要求,还希望在观赏以及使用商品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感以及精神上的愉悦感。(二)消费多元化。大学生群体更加容易接受各种新生事物,注重追求时髦以及新颖。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其消费构成当中的穿戴以及饮食等消费比重逐渐降低,表现出了多元化态势:比如学习、生活、人际、娱乐、运动以及休闲等方面的消费。(三)消费超前化。超前消费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很多大学生已经接受了信用、借贷以及透支等全新的消费模式,更多的大学生拥有了信用卡,刷卡消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现在在大学生中慢慢流行起来的针对大学生的一系列借贷平台,如果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都将会对个人和家庭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四)消费不平衡性。因为大学生家庭背景以及所处区域不同,各个行业以及地区发展不够均衡,造成了家庭收入存在差异性。差异化的家庭结构,使得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不平衡。相关资料表明:月消费水平高的那部分群体主要来源于大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其次是那些来自于地级城市的学生,消费层次最低的大学生群体则主要是农村贫困学生。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严重的人情消费。当前,大学生消费观念缺少有效的确立以及正确引导,使得其消费观念中存在诸多缺陷以及问题。首先,从消费观念上,大学生喜欢用消费维系同学之间以及师生间、朋友间的关系。借助物质消费体现出感情的深厚,同时也利用消费满足自身对人情的需求。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下,同学之间单纯的友谊会使用金钱以及物质来作为桥梁,最终导致情感的丧失,人情也停留于表层,对于学生树立三观以及其今后的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人情消费的问题也会从大学生群体当中不断向以后社会环境中蔓延,导致了传统社会问题被无限的放大,低碳经济追求下的绿色消费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不利于我国低碳社会的有序发展。(二)时尚消费占比较大。很多学生为了跟随潮流,追求自我与个性,用来满足自身虚荣心与自信需求,耗费大量金钱用来购买时尚物品,比如手机、衣服与电脑,追求知名度以及品牌效应,时尚消费逐渐占据了可支配资金的绝大部分。这对于那些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大学生来说,不单单会对其产生巨大的生活以及精神压力,同时也会为家庭带来资金上的压力。消费理念的偏移,对大学生以后的消费理念与消费习惯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三)攀比消费问题突出。大学生因为价值理念还在成型阶段,认知水平以及社会经验欠缺,消费上的问题以及缺陷也相对较多,攀比消费则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学生之间都存在消费需求,消费的时候因为品牌、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性,就可以彰显出学生的差异性。在大学生不够成熟的理念下,他们认为这种不同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之分。为了体现出自身的高层次,很多学生开始进行攀比消费,除了攀比产品的价格,还要攀比品牌以及功能,并将大量的金钱、精力都放在了攀比消费商,造成了金钱浪费,同时也使得时间资源持续流失。

四、基于低碳经济视觉下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类型

(一)新型节约观。新型节约观并非指关注与生活方面,而是贯穿于生活与生产等领域,降低生产中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有效缓解环境以及资源压力。培养新型的节约观念,能够让学生更加理性消费,使得学生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决策更加满足社会公德。只有确立了新型的消费观念,对个人消费消费行为进行理性安排,才能够推动学生不断成长,并且使其能够低碳社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节约、勤俭的示范作用。(二)绿色消费观。绿色消费观是低碳社会、经济的实践要求。当前,大学生要确立绿色消费的观念,有绿色消费的习惯与意识,不购买对环境以及自身产生危害性的商品,自觉维护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同时,尽量充分使用物质消费品,对消费品进行分类处理,有效降低消费品所产生的损耗,降低资源的浪费。(三)发展消费观。发展消费观作为一种将开发智力作为关键的理念,需要大学生确定物质消费虽然对人体的生命存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决定人体人格发展以及智力水平的却是精神消费。大学生作为低碳经济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以及现代化的建设者,需要将消费的核心放在提升精神素质层面,提升精神消费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精神品味。所以,大学生需要以个人长远发展作为着眼点,合理化的处理以及安排生活、学习、娱乐以及发展消费的比重。

五、基于低碳经济视觉下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策略

(一)强化低碳经济教育。作为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储备群体,大学生的行为以及观念将会直接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低碳经济以及消费理念之间的联系出发,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消费理念的进程中,要注重强化对学生低碳经济层面的教育工作。总体来看,强化低碳教育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将课时设置引入教材当中。为了充分发挥低碳经济教育作用,高校需要引入高质量的经济教材,将其作为低碳经济教育的关键材料。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邀请各所高校的经济学专家,构建编制低碳经济教材的小组,为低碳教育工作涉及教材。在课时安排上,为了防止课程过于频繁,造成学生出现逆反的心理,可以按照每周一节课程的形式,开展低碳经济教学工作。其次,设置教学内容。低碳经济教育需要将教材作为重要依据,引入目前温室效应以及雾霾天气等真实的案例,加强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关注力度,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绿色的消费观念,避免出现不恰当的行为,为后续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最后,实践教学。除了一些理论教学内容以外,高校教师还能够使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产生绿色的消费理念,并且将其拓展成绿色消费行为。学生亲身感受低碳经济的相关信息,更加容易深化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产生绿色的消费观念。(二)塑造良好消费风气。良好的消费风气不仅受到学生的消费理念、心理以及行为等内容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校园消费风气的影响。教师消费表现将会对学生产生引导作用,特别是随着年轻教师比重的增大,这种影响也更加的显著。所以,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结合教师道德建设,有助于校园文化、学风以及师德建设的协同发展。高校需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开展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的专题讲座,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实施低碳生活讨论会以及消费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使用微博、校刊等大众传播工具,开展形象而又直观的消费观教育,从而在校园内部产生良好消费氛围,有助于大学生消费理念的正确引导。

培养高校“和谐人”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高校培养人才以成人为起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对大学生正确消费理念的积极引导,对于构建校园环境以及和谐社会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甜甜.上海高校大学生低碳消费观调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2]王慧丽.基于强化管理消费能量下的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思路[J].管理观察,2014(10)

[3]解晓燕,段素革.低碳经济视域下新型消费伦理思考[J].齐鲁学刊,2013(5)

低碳消费范文篇10

【关键词】生态消费;低碳营销;策略

一、低碳营销与低碳经济的相关性

低碳营销也成绿色营销,是在关注生态环境背景下对企业营销提出的新的要求。全球气候变化形势日趋严峻,人们开始关注由于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了第四次报告,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脆弱性的角度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全球性问题。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由于经济发展人们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各国都在寻求一种“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随后在“巴厘岛路线图”和《京都协议书》等相关国际会议中得到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各国分别提出了“低碳”发展战略,中国也积极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条减少碳排放量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1]。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大,企业实施低碳营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实现其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与低碳经济的目标一致。企业营销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将节能、减排、环保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理念培育、发展战略制定以及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促销推广等各个环节。低碳营销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更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企业实施低碳营销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低碳营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面对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在发展经济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暖的政策及措施,为缓解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中国表示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10年,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目的在于倡导公众推行防污减排,践行绿色生活和低碳消费。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恶化问题,企业实施低碳营销,既要经济发展,也要实现其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二)实施低碳营销可以赢得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企业发展自身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营销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健康环保的形象使其在市场上赢得独特的竞争力。(三)实施低碳营销能够促进企业变革。企业开展低碳营销,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促使企业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型能源使用模式,通过企业变革获取发展动力。

三、企业实施低碳营销面对的挑战

(一)低碳理念宣传不到位,公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于生态价值认识模糊,公民环保意识薄弱,在企业实施低碳营销中成为一大阻碍。全面提高领导层、企业和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低碳意识,让顾客形成低碳消费认知,培育低碳消费市场,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不是免费的观念,从而为企业实施低碳营销奠定浓厚的舆论基础。(二)低碳营销相关制度缺失。企业实施低碳营销需要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的低碳营销体制。一方面没有建立起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和制约低碳环保措施的实行;另一方面没有一套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将低碳管理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激发人们对于日常工作中的环保节能办法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三)企业低碳技术和管理创新不够。目前很多企业还是采用原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全球化低碳背景下显然不能适应低碳营销的要求。生产低碳产品,开展低碳营销,需要企业增加对低碳营销的投入,进行低碳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低碳营销方式,拓宽低碳产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渠道,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

四、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策略

(一)企业树立低碳营销理念,实现企业向低碳转变。低碳营销理念的提出是企业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低碳理念是企业参与低碳经济的思想基础,只有具备了低碳理念,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参与和执行才具备根本保障。低碳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围绕碳减排和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以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企业,高碳营销向低碳营销转变也是大势所趋。传统营销更看重经济利益而轻社会责任,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无视能源耗量。转变传统营销观念,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和顺应国家“调结构、促低碳”发展思路,支持和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营销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走绿色环保之路,为满足顾客的低碳生活方式而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企业必须积极树立低碳意识,建立低碳思维。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低碳发展意识,将企业经营与节能减排联系起来,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及企业的战略转型。这要求企业一方面强化员工的低碳意识,通过制定员工低碳工作规范等方式,对员工在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切实保证员工的各项工作以低碳为目标。企业还必须做到从目标市场低碳需求现状出发,依靠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由企业决策层直接主导,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将其低碳发展理念渗透到其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利用财税方面的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低碳营销模式。转型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要树立低碳理念,引进节能环保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最终实现企业向低碳转变。(二)企业制定低碳营销战略,重构低碳营销策略。经营战略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指针,实施低碳营销,必须要有正确的低碳战略作指导。企业应明确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制定低碳营销战略,实施低碳管理。构建低碳经济环境下低碳经营模式,成立低碳管理机构和低碳营销机构,根据低碳要求制定节能减排规划,建立企业及员工低碳标准,建立健全相关企业制度,重塑和提升企业“低碳”形象。企业在作出战略层面调整的基础上,必须从低碳要求出发,重构低碳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企业实施低碳营销,需在这四个方面制定相应具体策略。如表1所示。(三)倡导低碳生活,培育生态市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倡导低碳消费的态度是积极,他们认为低碳消费可以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但还有很多消费者对低碳消费还缺乏了解,显然低碳消费宣传还存在不足。低碳消费理念正在融入日常生活,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仅有少数消费者在低碳消费理念的倡导下能够身体力行地贯彻低碳消费,大部分消费者知道低碳消费的重要性,但却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很难完全做到低碳消费。因此倡导低碳生活,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低碳消费观念,形成主动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低碳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消费。生态市场的成熟,可以使市场机制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充分展现其魅力,但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是有一定条件的,包括确定的产权、理性的人、完全的竞争、信息的完备、零交易的费用、不存在外部效应等等。科斯的市场产权交易必须与政府管制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生态市场的运行效率[3]。企业与社会的多元力量参与,充分利用包括市场机制在内的多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手段,才能更加有利于全面高效地应对自然生态危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必须政府与市场同向进取[4]。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出台政策,制定各项法律制度,为生态市场培育提供财力和政策支持。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只要生态市场能做到和做好的,就力求利用生态市场来提供生态产品,通过一对一交易,市场交易等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生态资源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强调公众的参与,民间组织与国际社会的参与也非常重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拓展目标消费空间及群体,促进低碳消费需求增长,提高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必须掌握消费者心理变化,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开发潜在低碳消费需求。企业应加大低碳产品的宣传力度,比如设立低碳专项基金,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公益活动,通过举办低碳产品销售活动、开展公共关系营销等方式营造低碳消费氛围,逐渐培养低碳消费者市场。(四)加强技术创新,建立低碳竞争优势。技术进步低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重要基础。企业要想真正实施低碳,要求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配送等整个过程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最终都涉及到筹集资金的问题。政府通常采用财税政策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企业应抓住契机,获得政府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低碳技术的专项资金、政府对节能减排的相应补贴、政府对消费者消费低碳产品的补贴,以及企业进行低碳生产的税收优惠等等,从而促进企业的低碳发展。此外筹集资金的渠道不仅仅依靠银行融资,还可以通过研究开发低碳技术的碳基金项目,或者通过风险投资和发放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聚集海内外科技人才,通过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团队。重视科技创新,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立低碳竞争优势,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要求企业响应国家低碳要求着眼全局,转变经营观念,开展低碳营销战略,加强技术创新,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经济,2010(34).

[2]朱元双.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低碳营销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3]王万山,廖卫东.生态市场何以失灵?[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

[4]夏光.运用市场机制落实环境保护“十五”计划[J].环境保护,2001(9).

[5]刘运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2(1).

[6]杨娟.企业低碳营销策略简析[J].中外企业文化,2011(3).

[7]孙锐敏,马晓旭.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