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0:17:23

制范文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绩效考评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各职能处(室)及工作人员当前的工作状态,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提供帮助。

第二条绩效考评的结果主要用于评先选优、津贴挂钩、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

第三条绩效考评要坚持一致性、客观性、公开性和公平性原则,各处(室)每半年考评一次,工作人员每季度考评一次,全年进行总体考评。

第二章考评内容及标准

第四条根据州党委、政府和XXXX的要求,并结合实际,特制定以下对各处(室)的考核内容:

一、处(室)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

二、处(室)领导干部责任分工及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

三、处(室)各项制度分解、落实的情况;

四、参与机关各项创建活动的情况;

五、完成领导交办其它工作的情况。

第五条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

对单位工作人员考评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考核。

第六条考评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

第七条处(室)的绩效考评标准:

优秀: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并且有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解决工作难题。达到不仅能提前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对工作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使工作走在全疆的前列的目标。(100分—95分)

良好:工作积极主动,能提前按标准完成任务。(94分—85分)

一般:工作处于一般状态,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84分—75分)

较差:工作处于落后状态,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影响了单位整体工作进程。(74分—60分)

第八条机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

优秀:工作积极主动,并且乐于协助他人解决工作问题。不仅能提前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对工作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100分—95分)

良好:工作积极主动、勤于思考,能够提前完成任务。(94分—85分)

一般:没有工作热情,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84分—75分)

较差:工作态度恶劣,并影响他人,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74分—65分)

第九条处(室)的“总体要求”由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任务”由处(室)根据全年工作任务制定,经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

第十条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评的“工作任务”由各职能室制定,经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

第三章考评步骤

第十一条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每半年向各职能室发放《半年工作考评表》,处(室)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向每个工作人员发放《月度工作考评表》。

第十二条各处(室)领导填写《半年工作考评表》的“半年工作总结”和“半年工作自我评价”部分,工作人员填写《季度工作考评表》“本季工作总结”和“本月工作自我评价”部分,处(室)的《半年工作考评表》交分管领导填写初步考评意见,工作人员的《季度工作考评表》处(室)领导填写初步考评意见。

第十三条分管领导填写考评意见后要与处(室)领导进行沟通,反馈考评意见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处)室领导填写考评意见后要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反馈考评意见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

第十四条各处(室)及工作人员的《半年工作考评表》《季度工作考评表》初步考评意见反馈后,交至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

第十五条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要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考勤、上级反映、群众投诉、处(室)的互评意见等各方面的情况)审查各处(室)交报的《半年工作考评表》《季度考评表》,及时纠正错误,并确定最终的考评意见。

第四章考评结果处理

第十六条对半年考评不合格的处(室),由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对该处(室)领导进行诫勉教育;年终考评不合格的处(室),机关效能建设小组对该处(室)领导进行效能告诫一次,该处(室)领导及全休工作人员不能评优;连续二年不合格的处(室),该处(室)领导当年考核为不称职,并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结果的运用执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对当月考评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对由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向该工作人员提出诫勉教育。连续二次考评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由机关效能建设小组提出效能告诫。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年月日起实施。

服务承诺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提高办事效率。对办理的事项要设定办理时限,单位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办理时限,对申请人手续不全的要做一次讲明、两次办完,杜绝三次。

二、改善服务态度。认真做到着装整齐、举止端庄、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的挂牌服务。

三、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窗口单位一律做到本机关职责范围内各管理服务事项的法律依据、办事条件、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限、承办部门、承办人员、违诺责任、监督方式、投诉电话十公开。

四、保持廉洁从政。严禁吃、拿、卡、要、报和以权谋私、索贿受贿行为。

五、各机关承诺的内容,应采取印发办事指南、服务手册或设置告示栏、触摸屏、显示屏、网上等方式,向社会予以公开。

六、违反承诺处理办法:

(一)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要求,实行服务承诺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办理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各种证照,超过承诺时限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属单位领导造成的,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两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属处(室)领导造成的,该处(室)主要领导,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两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属工作人员造成的,该工作人员,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两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三)服务时不按规定着装、挂牌、语言不文明的,一经发现或被投诉,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该当事人,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二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服务态度蛮横、语言粗俗,甚至发生争吵,造成不良影响的,一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四)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十项内容未对外公开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要求,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乱收费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处(室)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经查确属工作人员个人行为,给予该工作人员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工作人员有吃、拿、卡、要、报、以权谋私行为的,经查实,情节轻微的给该工作人员效能告诫一次,该工作人员所在处(室)领导诫勉教育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或者屡教不改的,移交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同岗替代制(AB岗位工作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同岗替代制的设置原则

同岗替代制也称AB岗制,岗位工作人员A岗不在位时,要落实B岗承办人,由B岗承办人自动顶替。

二、同岗替代制的要求

(一)机关应对各工作岗位A、B岗的设立及A、B角的职责、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机关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因故离岗时,应指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工作人员代行其职责,避免造成工作延误。

(三)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短时间离开岗位的,须事先报直接领导同意。属“窗口”单位的,直接领导应指定人员代办其业务。

(四)机关工作人员因开会、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需离岗一天以上的,应在离岗前向直接领导汇报正在办理和待办的事项,并与直接领导指定的代岗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五)机关主要领导不在岗时,应指定一名副职代行其职责。

(六)代岗人员应认真履行所代岗位职责,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业务,不得借故推诿、留置、拖延。

(七)岗位A、B人员要互相学习,了解掌握对方的业务工作;

(八)顶岗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一旦出现问题,一律由顶岗人员负责承担。

三、处理办法

(一)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要求,实行同岗替代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属“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因特殊情况确需短时间离开的,其直接领导未指定人员代办其业务,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该直接领导诫勉教育一次。

(三)机关工作人员因开会、出差、请假或其他原因需离岗一天以上的,直接领导未指定代岗人员与离开人员办理交接手续,而耽误工作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直接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四)代岗人员未能认真履行所代岗位职责,耽误工作进程或造成损失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代岗人员诫勉教育一次,造成较严重后果的,给予代岗人员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首问责任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首问责任制是指办事单位、个人及群众来信来访,办事或电话咨询,第一个接受询问的人负有首次接待的责任,即为首问责任人。

二、首问责任人不论询问的内容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接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脱。要向来访者告知自己的姓名、职责和联系电话,认真听取来人(来电)的意见、要求和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并认真做好登记和记录。

三、首问责任制按“首问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进行。

(1)属首问责任人所在室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向当事人一次性解释清楚如何办理;不属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不得简单回答“我不管”,应主动引领到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处,若负责该工作的工作人员不在,应做好解释工作,向当事人指明办事人的位置及联系电话、联系人,并进行记录。

(2)属于业务不明确或涉及交叉业务的,首问责任人要及时请示领导,转交有关处(室)协调其它部门一同解决。

(3)属于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不能办理的,首问责任人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

(4)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责任人要予以说明。

四、首问责任人必须做到:使用文明、规范用语,热情接待,耐心听讲,认真受理,服务周到;严禁使用“不知道”、“不归我管”等语言敷衍塞责以及简单生硬地对管理和服务相对人所办之事以及询问予以回绝。

五、处理办法

(一)单位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首问责任制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首问责任人未按要求向来访者告知自己的姓名、职责和联系电话,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责任人诫勉教育一次;首问责任人未能认真听取来人(来电)的意见、要求和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并认真做好登记和记录,给该责任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三)属首问责任人所在处(室)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规定,给予该责任人效能告诫一次;

不能当场办理的,但未向当事人一次性解释清楚如何办理的给予诫勉教育一次;

不属该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但未将当事人指引到负责该工作的同志处,或因负责该工作的工作人员不在,而未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向当事人指明办事人的位置及联系电话、联系人,并进行记录的给予诫勉教育一次。

(四)首问责任人未能按要求做到: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耐心听讲,认真受理,服务周到,而是使用了“不知道”、“不归我管”等语言敷衍塞责以及简单生硬的语言,给予诫勉教育一次。

限时办结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对所承办的各项具体管理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及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对承办的各项具体管理服务事项的时限要分解到各处(室)和具体岗位上,对每一个处(室)的办理时限,每一个岗位的办理时限都做出具体规定。

三、对管理服务对象要求办理的事项,在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机关及其经办人员应当即予以办理,并出具收件回执单,写明所收材料名称、页数、办结取件时间及经办人。

四、对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无正当理由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和刁难。如确需延时办理,经办人应报领导审批,并告知诉求人延时办理的理由。

五、对机关向下级部署工作,征求意见或会签文件等事宜,也应提出时限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对领导交办的工作,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保证办理质量。

六、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尽快办结。

七、处理办法

(一)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限时办结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对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超出规定时限,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属单位领导造成的,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两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属处(室)领导造成的,该处(室)主要领导,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两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属工作人员造成的,该工作人员,一次给予诫勉教育,两次给予效能告诫,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三)未给诉求人出具收件回执单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给具体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

(四)机关工作人员对领导交办的工作,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

(五)单位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未能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尽快办结的,给予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

否定报备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单位应对本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否定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的条件、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经办人对管理服务对象的诉求事项,应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认真核对,对确实需要否定并属职权范围内的,才能予以否定,并进行登记备案。

三、属于超越经办人权限的事项,经办人员没有否定权,不得擅自否定,应及时请示分管或主管领导。分管或主管领导接到否定的请示后,应在规定时限内,提出是否予以否定的意见。

四、对经核实符合否定条件的事项,由经办人员填写《否定报备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诉求单位或诉求人员姓名、联系电话、诉求事项、否定的理由及依据,领导审批意见等,与诉求材料一并存档备查。

五、否定报备必须按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办结,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管理服务对象。

六、管理服务对象要求退还被否定的诉求材料的,应当退还。退还材料时,经办人员应核对管理服务对象身份证明材料,并请其签收备查。

七、处理办法

(一)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限时办结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未对否定事项进行登记备案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诫勉教育一次。

(三)属越权否定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分管领导接到否定请示后,未在规定时间提出意见的,给予诫勉教育一次,两次未按规定时间提出意见的,给予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四)经办人员未填写《否定报备登记表》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否定报备未能按规定或承诺的时限办结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责任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未以书面形式告知管理服务对象的,给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六)未按管理服务对象要求退还被否定的诉求材料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诫勉教育一次。

一次性告知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应对来本机关办事(电话咨询)的管理服务对象实行一次性告知,并对一次性告知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对管理服务对象诉求的办理事项,经办人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能够即时办理的应即时办理;必须当场为服务对象开据《受理单》,明确办结时限、告知取件时间和地点。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为服务对象开据《缺件告知单》,做到一次性告知,防止多次退件。

三、对需一次性告知的事项,除电话咨询可用口头形式告知外,其他一律以书面形式告知,并存档备查。

四、如遇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不了解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材料,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及时告之、解答或帮助咨询,使其知悉有关情况,不能一推了之。

五、处理办法

(一)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一次性告知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未按要求为服务对象开据《受理单》或是《缺件告知单》,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三)未按要求以书面形式(除电话咨询外)对服务对象进行告知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效能告诫一次。

(四)管理服务对象诉求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或不了解需要办理哪些手续、材料,或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未及时告之、解答或帮助咨询,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经办人诫勉教育一次。

失职追究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应对机关工作人员失职行为(主要不做为、慢做为、乱做为)的种类及责任追究办法作出明确规定,以严肃法纪,确保各类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失职的种类

(一)不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造成影响或损失的;

(二)对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人员管理不力,对违纪违规问题长期失察或放任不管的;

(三)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事故或国家、集体财物被盗窃、诈骗、浪费等损失的。

(四)作风拖拉、推诿扯皮、办事不办、效率低下,造成国家、集体和个人经济损失的。

(五)擅离岗、脱岗,耽误工作并产生不良后果的。

(六)其他失职行为。

三、对失职行为的追究及处理

(一)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失职追究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机关工作人员失职行为,但未造成损失或情节轻微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分别给予诫勉教育或效能告诫。

(三)机关工作人员不做为、慢做为、乱做为造成损失的,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暂行规定》和《国家公务员奖惩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四)机关工作人员因失职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五)在追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行为的同时,必须依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有关规定追究分管领导或主管领导的责任。

公示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公示内容

(一)将执行公务人员身份;

(二)领导及公务人员的岗位职责;

(三)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承诺、办事结果;

(四)审批内容、程序、时限、所需的申报材料、办理结果、收费标准;

二、公示办法

(一)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

(二)公示内容上墙;

(三)印制公示材料;

(四)设置触摸式电脑屏幕等。

三、处理办法

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公示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岗位责任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机关应按“三定”方案确定的本机关及其各处室的职能、职责和职位说明书,对各处室、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二、机关岗位责任制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事设岗,职责相称;

2、权责一致,责任分明;

3、任务清楚,要求明确;

4、责任到人,便于考核。

三、机关岗位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1、本机关的总体职能;

2、内设各处室的主要职责;

3、各岗位的主要职责;

4、各岗位的“B”角责任人。

领导岗位责任制应明确“一岗双责”的要求,既要抓好分管处(室)的业务工作,也要抓好分管处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

上述内容如按年度制定,应把年度工作任务,目标纳入其中。

四、岗位责任人因出差、开会、培训、请假等原因离岗,其职责必须有人代替履行(即设立“AB”岗),避免因责任人离岗而耽误工作。

五、建立对岗位责任制的检查考评制度。各机关应将岗位责任制列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机关工作人员应将履行岗位责任的情况纳入本人年度总结和述职内容。各机关应加强对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责任制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六、处理办法

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检查考评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首席代表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提高审批的效率和质量,要求进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部门委派首席代表,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履行行政审批权。

二、各部门要设立首席代表3名,分别为A、B、C角。A角由该部门分管领导(副局长或副主任)担任,B角或C角要派驻到行政服务中心,在A角出差或其他事由离岗时,B角或C角履行首席代表A角的职责。

三、首席代表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首席代表按照本部门的委托权限,负责行政审批事项的日常管理和审批业务。还要组织、督促本部门驻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和业务处室,开展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承办、督办、审批、反馈、执法检查等日常工作。

四、属首席代表无权审批(办理)的事项,应由受理该事项的首席代表负责报有关审批人办理,并将办理结果转申请人。

五、处理办法

(一)进驻州行政服务中心的单位,未按《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实行首席代表制的单位,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教育一次,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二)派驻到行政服务中心的首席代表,不能履行其职责的,根据《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该首席代表效能告诫一次,累计两次被效能告诫,当年考核定为不称职。

并联审批制

根据州党委、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的要求和《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勉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联合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流程操作,将以往的多个部门逐个串联式审批转变为现在的多个部门集中并联式审批,一次完成相关的审批程序。

二、实行并联审批的项目(二例)

(一)企业注册登记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由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局窗口统一受理企业注册登记及前置并联审批申请,并将有关事项抄告给相关前置审批部门,实行同步审批。具体办法由州工商部门汇同相关部门制定,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

制范文篇2

一、开展深入调研,认真启动票决制改革试点工作

中组部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要有法规性成果、理论性成果和经验性成果,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加强了组织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保证这项工作取得成效。区委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任组长,抽调人员组成一个专门的班子,抓好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我们根据票决制改革试点探索深化的需要,切实加大了调研工作力度,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一是专题汇报,听取指导性意见。在启动过程中,我们向市委党群书记、组织部长等市委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专程到省委组织部听取调研室、干部监督室等领导的指导性意见,在省、市有关领导的指导下,确定了深化内涵、规范程序、综合配套、改进方法、扩大成果的改革思路及探索深化的内容。二是组织专家审议,进行法理规范。邀请市委党校从事理论研究以及熟悉法律、法规的有关专家对票决制改革试点方案进行审议,对一些具体探索内容逐条推敲修改,从法规化的角度规范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开展深入调研,加强理论研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请《时代先锋》杂志社来椒就票决制作专题调研,组织有关同志到四川眉山考察学习,并以参加中组部在深圳和绵阳召开的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借鉴其它试点单位的好的做法。此外,还深入到乡镇专题调研,为在乡镇施行票决制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的前提下,对票决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理性思考,对一些探索内容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抓住关键环节,着力完善以票决制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任免决策机制

我区坚持13年施行票决制,其基本做法符合了《条例》等有关规定,但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的要求来看,这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我区根据改革试点的目标要求,从发展党内民主、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入手,继续坚持原来一些好的做法,在酝酿、讨论、表决等关键环节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使这项制度在推进干部任免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上发挥更加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从规范工作制度入手,完善票决制的运行机制。为增强票决制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我区制订出台了《关于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实行票决制的规定(试行)》,对这项制度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基本要求等都作了新的明确。一是在适用范围上。明确区委会讨论决定本级党委管理的干部任免事项,包括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推荐市管后备干部的建议人选,以及需提请依法选举或任命的人选,均须实行集体投票表决。二是在基本程序上。明确须按照推荐、考察、酝酿的工作程序,确定提交讨论表决的拟任免人选。在讨论决定的程序上,必须坚持“议决分离、先议后决”的原则,区委会对干部任免方案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基本形成共识后再进行表决。明确规定讨论干部任免只能缓议,不能临时变换职位或临时提出人选。缓议对象不列入投票表决方案。三是在表决方式上。安装一套电子表决系统,对拟任免人选逐个实行电子表决,每位委员只需按一下同意、不同意、弃权的相关按钮,就在显示屏上当场显示表决结果,以得票超过应到会委员数的1/2为获得通过。四是在纪律要求上。明确规定酝酿、讨论干部的有关情况不得泄露,违者将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二)从发扬党内民主入手,提高讨论决策质量。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票决任免干部对组织部门如何改进介绍干部情况的方法,在酝酿、讨论中如何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拟采取以下四项新的措施完善干部任免的讨论环节。一是实行区委会预告,扩大知情面。在区委会讨论任免干部之前,将拟提拔任用对象的考察材料送达每个委员,使区委委员有充分的时间来了解干部的有关情况。二是实行声像化介绍情况,增强感性认识。制作拟提拔对象的多媒体信息,在区委会介绍情况时同步播放,以增进区委委员对拟提拔对象的直观了解。今年7月份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制作区管后备干部的多媒体信息光盘,同时还结合今年乡镇领导班子届末考核,着手制作乡镇领导干部的多媒体信息光盘。三是开展充分讨论,慎重确定投票表决方案。讨论酝酿过程中,与会成员逐个对干部任免方案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的明确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的拟任免人选,经提议得到与会多数委员同意后形成缓议决定。重视干部任免讨论中少数人、知情人的意见,反映拟任免人选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时,应当暂缓表决。四是规定讨论人数,提高决策质量。明确规定除领导班子换届调整等特殊情况外,区委会每次研究新提拔干部的人数,一般不应超过50人,从而保证讨论酝酿的效果。

(三)从扩大运用范围入手,提高实施效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针对一些乡镇存在以党政联席会议、书记会代替党委会研究干部工作及讨论干部任免征求意见欠广泛等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指导乡镇试行了票决制,在东山、洪家两个镇开展了试点工作,讨论股级干部、村(居)党支部成员任免及后备干部人选推荐等有关事项时采用了票决制,促进了乡镇干部人事工作规范化建设。东山镇党委在讨论决定区管后备干部推荐人选工作中,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实行了党委差额票决,这种选人方式比较准确,较好地综合了群众和组织的意图,达到了好中选优的目的。我区在乡镇试行票决制,充分发挥了其积极的导向作用,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以党内民主推进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

任何一项干部制度改革都不能孤立的进行,需要与其它工作制度相衔接、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我们以票决制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党内民主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进一步规范了推荐、考察考核等工作,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提高了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从而也保证了票决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完善了推荐和考察工作,把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落到实处。票决任免干部,对干部任免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干部调整选配中较好地贯彻群众公认原则,把自上而下的选拔主导机制与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了推荐和考察工作,为科学拟定干部任免方案创造条件。一是将民主推荐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必经程序。开展拟任职位定向民主推荐活动,并充分运用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及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民主测评的推荐结果,把群众信任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今年以来,我们在海门街道、供电局等单位开展了拟任职位定向民主推荐活动,并在乡镇届末考核中进行了领导班子适宜岗位的全额民主推荐,不断扩大了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二是推行了考察预告制和8小时外考察制。在考核考察之前,将有关安排情况采用网上预告和公告相结合的办法告知有关单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我们对领导班子考核实行了考核预告,考核组共接受来电、来信、来访反映105人次,为有针对性的考核谈话提供了信息,拓宽了考核考察的视野。实行了8小时之外考察制,试行考核考察进社区,延伸考察范围,在注重考察干部“工作圈”的同时,加大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力度。三是实行了差额考察制。对一些推荐票数分散、缺乏一致意见的人选或两个人选基本条件大体相当的情况下,确定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考察人选,择优确定任职人选。通过在选人环节扩大民主,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做好选人识人的各项基础工作,为票决制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把群众的参与权落到实处。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区出台了《关于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实施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待岗制度的意见》,加快了干部任用方式的改革,营造了“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我们积极探索竞争上岗的新举措,总结形成了全员竞争、缺位竞争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对区人民医院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原班子成员与其他参与者一起进行“零起点”竞争,1名原班子成员因相形见拙而落岗。今年以来,我区共有62名一般干部通过竞争而上岗,28名干部在竞争中落岗,有271名干部通过双向选择而交流轮岗,对3名干部实施了待岗,辞退了10名干部。此外,我区在今年4月份对部分区管领导干部实行了公开选拔,有目的地加大了对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公开选拔优胜者平均年龄29岁,妇女和党外干部各有3名。同时,我们还结合公开选拔,组织对经民主推荐产生的330名后备干部人选进行了基本理论测试,为后备干部好中选优创造了条件。

(三)规范了公示制、试用期制和征询意见制,把群众的监督权落到实处。通过拓宽民主的沟通渠道,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监督,使干部任免决策及时得到检验、纠正。一是实行任前公示制。票决之后,对拟提拔对象实行社会公示,由群众来监督干部的任免决策。我区已公示干部106名,有1名干部被取消了任职资格。二是实行了试用期制。对新提拔干部实行一年试用期制,依靠实践来检验干部的岗位胜任度。我区共对43名干部实行了上岗试用,其中1名在试用期内被免职。三是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征询意见制。按照定期征询、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的程序,每年2次向党代表发放“征询意见书”,由党代表在各自范围内征集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及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建议,使区委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民意动向,以便有针对性作好处理。如一次征询意见反映1名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经核实后,区委对这名干部予以了免职处理。

四、注重实效,充分发挥票决制的积极作用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发展党内民主摆到了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要“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十五届六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我区在13年坚持无记名投票决定干部任免的基础上,对这项制度进行探索完善,贯彻落实了中央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规范党委议事决策机制,推进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落实“五个坚持、五个不准”的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以好的作风选人用人,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着比较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较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票决任免干部,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党委重要问题的决策上实现制度性民主,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特别在当前一些地方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有流于形式的倾向,有的主要领导权力过分集中,把民主与集中变成依附和顺从,造成领导成员即使有意见也不愿或不敢公开发表,使集体研究徒有形式。而票决制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较好地保障了领导成员的民主权利,实现了党委集体决策的实质性民主,较好地解决了干部任免决策工作中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不力的问题。

(二)有利于健全议事决策机制,推进干部任免决策的科学化。票决任免干部,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十六”字方针,按照议事规则,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的前提下进行民主讨论、集体表决,杜绝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方式代替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现象。在讨论决策中,按规定理清了议和决的关系,坚持了议决分离、先议后决的原则,从不同层次充分发挥了讨论和表决的作用,使干部的任免讨论更加集思广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三)有利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使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从选拔阶段向任用决策阶段迈进。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考察预告等工作制度还局限于选拔阶段的民主化上,而实行票决制,实质上已把民主化从选拔阶段递进到任用决策阶段,这样就有效地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机制。

(四)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健全对干部任免决策的自我约束机制。实行票决制,形成任免决定须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征得多数委员的同意,不存在了少数委员的拍板权,有效防止产生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客观上加强了对少数领导成员在干部任免决策权力上的监督制约。一般而言,干部任免监督是由外对内的监督、群众对组织的监督,而票决制的实质性意义是探索了干部选拔任用上的党内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

(五)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实行票决任免干部,客观上要求有一套好的选人制度和好的选人作风,要求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这样有利于形成一种作风优良的干部能够得到提拔任用,搞不正之风的人没有市场的良好局面,从而促使广大干部把心思花在为民办实事上、花在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上。

制范文篇3

一、建立党员旁听制必须达成四点共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对建立党员旁听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党组织认为存在“三难”,即实施难、制定难、见效难,党员则体现出“三不”,即不想参与、不敢参与、不会参与。因此,建立党员旁听制,必须从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认识的入手,并在以下四个方面达成共识。

1.建立党员旁听制,有利于提高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党员旁听制的建立,为党员了解、监督、参与党内事务提供了平台,使广大党员能够了解本单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自身建设等重大事项,能够对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策进行及时、有效监督,能较好地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党员权利的保障,一方面促使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履行自身义务更加自觉;另一方面,促使党员主动关心党内事务,自觉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2.建立党员旁听制,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判断决策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决策的是否正确。党员具备深入群众一线、了解基层实情的优势,在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组织决策的过程中,能够把群众的呼声、期盼及时反映出来,使决策能够集广大群众的智慧、体现大多数人意志,确保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顺应民心、切合实际的决策,是取得良好执行力的关键。党员的参与,保证了自身能够理解决策,带头执行决策,同时主动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确保决策能够深入民心,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目标、共同方向。

3.建立党员旁听制,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沟通是关键。党员旁听制,为党组织与党员和广大群众之间架设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参与旁听的党员,可以定期联系,直面交谈,直言不讳,并就热点、焦点、重点问题,谈各自看法与想法,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在交流、交锋中增进感情、相互理解、达成共识,使党员群众能够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当好“传声筒”和“扩音器”;使党组织在决策时能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群众的安危、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保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4.建立党员旁听制,有利于全面营造党内民主氛围。党员旁听制,是当前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一个有效载体,通过这一形式,从制度上保证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有效地调动和发挥了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社会责任感,党员的主动参与、认真监督、积极献计献策,也使决策成为全体党员与群众的共同决策。同时党员旁听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和扩大党内民主的一个探索,必将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推动和带动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努力营造新的民主氛围。

二、建立党员旁听制必须正视两个方面

建立党员旁听制,顺民心、顺民意,但这是当前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在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等方面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我们感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必须高度重视、充分正视,归纳起来为“三大难点、三大利好”。

“三大难点”:

1、旁听内容的界定难。党员期望旁听当前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但党组织根据相关规定或考虑一方稳定,有时难以满足党员要求。如涉及干部人事、案件审理等内容,有的尚可酌情公开,有的原则上不宜公开。因此,在旁听内容上,要使党员满意、党组织认同,需要双方共同理解、共同协商。

2、旁听对象的选择难。一方面,是广大党员与仅能参加旁听的极少数党员之间的矛盾,即“量”的确定难。每次参加旁听的党员,数量少了,影响力不大、效果不会明显;数量较多,牵涉面较大,党组织活动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是主动要求参加的党员与能够履行旁听职责的党员之间的矛盾,即“质”的保证难。选择参加旁听的党员,既要能正常履行党员义务,作风正派,无违法违纪现象,又要具备一定的参政议事能力,但要求参加的党员,可能参政意识比较强、积极性比较好,能否满足条件有待按照程序和要求确认,因此要在兼顾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有一定难度。

3、旁听人员的管理难。加强旁听人员的管理,是保证旁听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党组织要通过建章立制,明责授权,明确规定旁听人员在会前、会中、会后应履行的职责,使其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加强教育和培训,使其明白参加旁听活动是一种民主权利,更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促使其自觉、正确履行职责,敢于提出建议、提出批评。但由于旁听人员自身素质、工作岗位、工作性质等情况不同,且缺乏相对制约措施,因此,加强旁听人员管理,有待在活动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三大利好”:

1、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期盼,为建立党员旁听制营造了良好氛围。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广大党员群众一直关注的话题,更是今后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方向和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党内民主,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都为建立党员旁听制创造了良好氛围。

2、过去的探索实践和已经建立的相关制度,为建立党员旁听制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来,我们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主线,紧紧围绕“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相继实施了“失业党员再就业工程”、“党员专线”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建立党员旁听制提供了实践依据。《党章》明确了党员具有“参加党的有关会议”等权利,《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民主执政”的新要求,这些都为建立党员旁听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

3、党员日益增强的民主、监督和参与意识,为建立和推行党员旁听制提供了重要保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民主、监督和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坚持“阳光操作”、架设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赋予群众实实在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党组织重大决策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论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是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要求。建立党员旁听制,是在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方面的一项具体举措,顺民声、顺民心、顺民意,一定能够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三、建立党员旁听制必须把握三个重点

建立党员旁听制,涉及面广,程序性强,政策性强。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牢牢把握主要环节,始终坚持操作原则,加快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党员旁听制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为我区加快“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应牢牢把握的三个主要环节:

1、要兼顾广泛性和针对性,把好旁听人员的产生关。旁听人员的选择要考虑阶层结构、职业状况、地域分布、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体现一定地域、不同类别党员的代表性及其不同要求;同时旁听人员选择要有针对性,而非随意性,特别是要选择一定比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律师和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党员,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要立足到位不错位,把好旁听人员的管理关。主要是要处理好旁听人员充分发挥作用与自身职责相适应的关系。旁听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监督,保证常委会或党的委员会的质量,而不是直接参与的主体,故旁听人员说话办事要适时适度,做到参与而不干预,监督而不监管,该发言时发言,不该发言时不发言,不可大包大揽,也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作为。

3、要着眼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把好旁听质量关。主要是要处理好旁听人员现场监督与督促落实的关系。对于常委会或党的委员会的程序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决策过程中,做到适时适度提意见和建议,进行现场监督。对于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旁听人员可以通过质询会等形式,督促决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应建立健全的四项保障机制:

1、议题调研机制。应就旁听的议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党员中广泛进行问卷调查,尽量使党员群众普遍关注、涉及工作全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旁听议题,确保议题选择的科学性和普通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2、报名程序简化机制。要以“方便、简化”为原则,建立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自由报名方式。产生的具体方式可为:由抽签产生大部分旁听人员,同时邀请与议题相关系统的在职党员、专家参加。

3、意见畅通机制。要建立党员提建议、意见的“绿色通道”。具体可以让党员在会前提交书面意见,会议正式讨论前限时发言或在决策中参与讨论,会后就决策贯彻落实情况提建议和意见。

4、决策落实监督机制。对于党员所提意见和建议,要专门落实责任部门,在一周内向提出者予以书面答复;对决策的执行情况,常委会或党的委员会要举行质询会,接受旁听党员的质询和评议。

(三)应始终坚持的五个操作原则:

1、扩大民主原则。党员旁听制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扩大化,实质上是民主扩大的一个过程。《党章》中规定:“凡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因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尽量扩大党员在集体决策前、中、后的参与。

2、权利保障原则。《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等基本权利。因此,我们要充分保障党员基本权利的行使,只要确认了党员的身份,就应该允许其有报名旁听权、意见建议权和参与部分讨论权,而不能故意设置重重“关卡”。

3、权益监督原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党员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因此,在具体操作环节的设置上,要有利于党员或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对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权力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

制范文篇4

先行试点,夯实工作基础。**年初,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试行了发展党员票决制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试行票决制的意义、范围、程序等具体内容。按照“先行试点、全面铺开”的原则,分别在机关、农村、企事业等单位选择1-2个支部作为试点进行全程指导。举办了各基层党(工)委分管副书记、组织委员参加的骨干培训班,印发了票样和工作指导资料,为推行票决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基层党(工)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并对试点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提高了基层支部抓好此项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结完善,全面进行推广。在总结和完善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认真慎重、大胆创新”的原则,于**年开始在全市全面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工作,确保了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明确票决范围。票决范围为,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通过政审、公示后,拟提交党支部大会讨论,表决能否接收为预备党员的发展对象;预备期或延长预备期已满,拟提交党支部大会讨论、表决能否转正的预备党员。票决由支部委员会召开支部大会组织实施,采取逐人逐一票决的方式进行。二是明确表决程序。主要包括:发展对象或预备党员汇报思想,介绍人或培养人介绍培养教育情况、支委会介绍培养考察情况、党员讨论、无记名投票表决。接收预备党员表决票和预备党员转正表决票设“赞成”、“不赞成”和“弃权”三个表决意见栏,表决票填写完毕后,由监、计票人当场对表决票进行汇总。三是当场公布结果。对投票表决结果当场公布,形成票决报告,支部书记、监票人、计票人分别在票决报告上签字。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党员的半数,即为通过,反之则为未通过。四是党(工)委成员列席监督指导。规定党(工)委至少有一名成员列席支部大会,对所属支部的票决制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并在会后的票决结果报告上签字,此外,在召开党委会审批时还要向党委会汇报当时会议情况。

扎实推进,注重工作实效。通过在全市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进一步健全了党员发展的民主程序,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避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暗箱操作、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等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约束性和透明度。自实施发展党员票决制以来,全市共发展党员171人。票决制工作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进一步把好“关口”,有效解决了新发展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票决制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化、公开化,使基层党组织普遍感到了压力,促使他们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思想更加重视,操作更加规范,工作更加认真,把关更加严格。近两年来,共有14名发展对象和3名预备党员因自身原因被否决。二是进一步畅通了“入口”,有效解决了优秀分子“入党难”的问题。实行票决制后,党员在表决时不易为他人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畅通了入党渠道,使一些素质高、条件好的优秀分子能顺利加入党组织。三是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有效解决了少数党员因顾及面子或怕报复而违心举手的问题。票决制实际上是一种程序民主,使党员能充分表达真实意愿。过去是举手表决,谁同意谁不同意,一目了然。只要支部书记带头举了手,其他人都纷纷跟上,一般都不愿“得罪”人。就算对发展对象有不同意见,也是以提“几点希望”的方式婉转提出,大多数人很难克服“人情”、“利害”等种种干扰。实行票决制,党员普遍感到“自在多了”、“不受干扰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存在的问题

票决制是新生事物,是一种好方式,但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无记名的投票方式滋生了随意性,给人为操作带来可乘之机。由于票决制采取的无记名方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表决者潜在随意心理。票决时是否认真负责,只能靠个人党性来支配,缺乏强制性保证,表决者在投票过程中容易受个人情绪影响。同时,也会给少数觉悟不高,家族利益作怪的人拉帮结派、搞势力平衡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过分看重票决结果,存在“以票取人”倾向。票决制规定赞成票过半即可通过支部大会决议。但超过半数并不能说明就一定符合入党条件。青山街党工委有1名票决对象获得55%左右的赞成票,街工委针对其反对票较多的实际,从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出发,经认真调查、核实,最终认定他确实不符合党员标准。由于票决对象的个人活动具有较大的私密性,有时少数反对票可能反映了大问题,如果将赞成票是否过半作为表决的惟一依据,就会有失客观,不能真正保证新党员的质量。

孤立看待票决制,忽视了发展党员工作的其他环节。个别基层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市委一些创新举措盲目应付,简单“跟风”,以至于出现以简单票决代替讨论酝酿、实施“票决”丢掉“公示”等种种不良现象。据有的党员反映,实施票决制以后,以往至少40多分钟的表决大会现在缩短到几分钟,仅仅只是发几张表决票一填了事,缺乏对发展对象的充分评价,不利于发展对象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影响了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少数农村支部落实票决制难度较大。由于农村外出务工党员较多,一些地方甚至高达50%以上,集中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比较困难,实行票决制难度很大。几点思考

为全面推进发展党员票决制工作,发挥其在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应有作用,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着力提高票决制工作质量和效果,切实提高全市党员发展工作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表决票的设计上,增设“原因说明”栏,体现票决的严肃性。在表决票原有“赞成”、“不赞成”、“弃权”三个填写栏的基础上,增加“原因说明”栏,要求投“不赞成”票必须填写“原因说明”,否则视为无效。这样既能对随意投票进行控制,又能为走访调查提供依据。在运用结果、强化教育方面,还可以根据原因说明形成书面材料反馈到本人,帮助他们找准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在票决结果的运用上,对反对票较多的对象进行走访调查,体现票决的客观性。将票决结果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不作为惟一依据。在计票时,凡反对、弃权票较多,或在“原因说明”中反映出明显问题的,必须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将调查结果通报。如果其本人具备党员资格,由于人为操纵被否决的,本次票决视为无效,应择日再次进行票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情况,为做出正确决定提供客观依据。

制范文篇5

为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使党员牢固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各项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委(总支)及党支部每年初要根据县委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及党员队伍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参加人员及学习要求等。党员个人要相应地制定自学计划,自学内容可根据本人实际,自行安排。

二、党委(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坚持固定学习日,集中开展学习。每季度至少学习一次,学习不少于十六学时。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四学时,党员个人每周自学不少于三学时。

三、学习可采取集中学习、交流、座谈、参观、走访、考察、聘请专家讲学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

四、学习内容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为主,还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

五、党委(总支)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年阅读的书籍和资料不少于五十万字,读书笔记不少于两万字,至少撰写七篇以上学习体会或理论文章;科级干部每人每年阅读的书籍和资料不少于四十万字,读书笔记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至少撰写五篇以上学习体会或理论文章;普通党员每人每年阅读的书籍和资料不少于十万字,读书笔记不少于一万字,至少撰写两篇以上学习体会或理论文章。

六、各党委(总支)的主要领导要率先参加党委(总支)及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每年至少为全体党员或所在支部的党员上一次党课。

七、对读写能力较差的党员,党支部要安排专人对他们进行定期辅导;对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要落实专人,通过电话联系、邮寄学习资料和寄回心得体会文章等形式督促学习。

八、实行“考学”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集中考试。科级干部及科级后备干部的考试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进行,普通党员的考试由各党委(总支)自行组织。现职科级干部连续两次考试不及格的,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科级后备干部考试不及格的,要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对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及普通党员的考试,整体及格率达不到百分之八十的单位或部门,取消先进单位评选资格。同时,县委每年要选树一批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典型,重视学习、学习效果明显、整体工作有突破的集体典型,对其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奖励。

制范文篇6

1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定制旅游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旅游学相关知识系统对目前研究中的空白领域进行了说明。2文献分析

2.1文献综合时空分析

2.1.1定制旅游研究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定制旅游大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定制旅游研究是随着定制研究的深入以及旅游业的繁荣融合而成的新领域。定制研究起于产品生产、市场营销领域,后逐步拓展到供应链、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等更细化的领域。其研究趋势及领域详见(表1、2)。

2.1.2中外定制旅游研究比较在定制旅游研究领域,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管理、模型构建等基础理论研究;国内则更侧重于实践生产,在旅游业生产,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电子商务等领域中的应用。

2.2文献具体分析

2.2.1定制与大规模定制及定制旅游的引入定制的思想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AlvinToffler于1970年提出;1987年,StanleyDavis首次将大规模(mass)和定制(customization)概念合成;1993年,美国大规模定制专家JosephPine首次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定制是指按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别的服务,大规模定制是一个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影响和产品的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现代化大批量制造模式(Peters,Saidin)[1],认为服务任务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组合。国内李靖华(2005)、冯根尧(2006)[2]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大批量定制化服务的二维生成机理。Gunn在1972年提出了旅游系统的概念后,Mill和Morrison(1985)、Gunn(2002)[3]等认为让旅客参与到产品设计过程(即实现定制),才能够实现旅游消费的总效用最大的目标。

2.2.2定制旅游相关概念与定制旅游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三类:自助游、半自助游、旅游超市、主题游、包价游等旅游模式;高端定制旅游、大规模定制旅游的分类;以及旅游定制营销、一对一营销、旅行社旅游线路定制、个性化定制旅游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定制旅游的发展历程(图1)。定制旅游是在精准的目标人群细分、兴趣细分、需求细分的基础上,整合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旅行供应商与跨行业资源的合作伙伴,遵循以客户体验价值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原则,按需定制。

2.2.3定制旅游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定制旅游有高利润、高增长率、高市场需求的优势。利润较普通产品高10%—15%;每年约有20%至30%的增幅;据网络调查,有近93%的网友表示期待并愿意尝试定制旅游。而定制旅游的主要劣势在于对于信息的强依赖性及获取难度较大、开发成本高、耗时较长等。纵观全局,可以预测定制旅游将成为未来主流旅游模式。

2.2.4定制旅游市场营销分析是目前,定制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次:盛琦(1999)[4]从旅游市场需求及市场细分规模的变化入手,阐述了“一对一”营销战略;此外袁亚忠(2003)、胡旺盛(2003)、邹敏(2004)等对营销步骤、难点及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2.5旅游行业定制旅游研究目前对宏观定制旅游业,微观旅游电子商务、旅行社和酒店等方面研究较多,其他领域,如旅游者、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政府机构组织、旅游企业员工等鲜有涉及。柳玉清(2006)提出主题化定制、合作制定制、适应制定制、形式化定制及弹性价格定制等旅游发展模式。定制旅游对旅行社的供应系统、采购系统、接待人员、导游人员、历史沉淀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旅行社旅游线路定制问题(孙艳红,2006)[5]。饭店业尤其是大型酒店集团的定制理念及具体措施是突破行业竞争的关键(张建业,李勇平,2003)。定制旅游将是旅游景区和目的地重组和建设当地资源的重要突破口,应实施UPS(UniqueSellingProposition)理念(苗红,2006),建设旅游区信息服务大规模定制系统(ISMCS)模型(张艳,2010)。

制范文篇7

**市**乡党委自开展“共产党员承诺制”活动以来,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党员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级党组织的“三力”得到提高。

一、做法。**年以来,乡党委积极开展了农村“共产党员承诺制”和争创“十星级”党员评比活动,根据党员能力和特长进行定岗定责,让党员在争“星”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帮带作用。一是选岗定责。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政策信息服务岗、科技致富示范岗等28个不同岗位,选择“双带”能力较强的党员上岗,让党员在岗位上通过承诺和践诺发挥作用。主要采取党员民主推荐的方式确定“双带型”党员;党员自报为村集体、群众办1-2件实事的方式确定“服务型”党员;支部委员会提名,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的方式确定“自律型”党员,实行上岗定责。二是公示明责。通过公开栏和召开村民会议等形式向村民公示党员岗位职责和承诺内容,设立“共产党员户”标志牌,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督促履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入户检查等形式,督促党员履责履诺,让每一位党员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四是考核评责。建立了考核评议制度,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评定和公开述职。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党员督促限期整改。

二、成效。通过推行“共产党员承诺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效的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见效。一是增强了服务意识。承诺制的深入开展,激励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由“无责”变“有责”,“无为”变“有为”,发挥出了内在的潜能和作用。今年58岁的巨丰村党员李兆顺,自从被推为“双带型”党员后,处处认真履行职责,在村里自来水管道维修过程中,主动协调各方关系,认真解决问题,保证了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哈市经销商到村里收葵花籽,他又主动承担起经济人的作用,在村民和经销商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避免了买卖中各种矛盾的发生;村里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他主动申请担任组长,并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定期公开帐目干部群众对他十分敬佩,亲切地称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二是增强了责任意识。党员承诺制改变了“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党员意识淡薄等不利局面,促进了党员履行职责,争当表率。成德村64岁的老党员李德,过去因为帮儿子竞选村委会主任没选上,常到村里闹。通过承诺制开展,他明确了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不仅不再到村里闹了,还主动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努力工作。三是增强了团结意识。建立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盼、怨的问题。巨丰村在修村路时,党员们积极带头,主动让出自己的田间地角,自愿投工投劳,带动一大批群众,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支部书记张文阳颇有感触地说:“开展共产党员承诺制活动,使党员和支部的心贴得更近了,党员和群众的心连得更紧了,党支部的战斗力更强了。”

三、思考。承诺制活动的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村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比如,党员队伍整体发挥作用不够全面,党员长期发挥作用的自觉性不强,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办法不多,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推行党员承诺制,要把与党员个人能力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到党员个体的差异性,让农村党员能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改变过去党员不愿理事、不会做事的现状。二是推行党员承诺制,要与有效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所急,把有效服务群众、解决突出问题与履行岗位职责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推行党员承诺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活动中,乡村党组织起着组织、实施、监督的重要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履行管党责任,切实担负起组织者的重要职能,不断提升管理党员的水平。四是推行党员承诺制,要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要保证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就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评机制,实现党员责、权、利三者相统一,实行重奖重罚,从而增强农村党员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村整体工作上新台阶。

制范文篇8

一、加强宣传引导,“三个抓手”营造党员旁听良好氛围

一是抓学习联动,增强实行党员旁听制的紧迫性。市委召开常委会对开展党员旁听县区常委会和乡镇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为提高县区和乡镇主要领导对实行党员旁听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先后组织各县区、乡镇党委领导举行了专题辅导班和研讨班,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关于党员旁听的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精神。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学习有关党员旁听常会委(党委)会的领导讲话和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形成了上下合力推进党员旁听常委会(党委会)工作的共识。

二是抓辐射带动,增强实行党员旁听制的示范性。**年6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决定在**市柳北区试行党员旁听常委会制度。该市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部署和要求,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认真制定《实行党员旁听柳北区委常委会议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实行党员旁听柳北区委常委会议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年8-10月,我市先后组织县区、乡镇党委书记和组织部等同志学习观摩了柳北区党员旁听区委常委会议第一、二、三次会议,还编制党员旁听流程图,制作党员旁听专题片,汇编党员旁听全套资料,供各县区学习借鉴。各县区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要求,学习借鉴柳北区试点经验,结合地方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议事范围、旁听对象、会议议程、操作程序、注意事项,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党员旁听工作。

三是抓平台互动,增强党员参与旁听的积极性。由于党员旁听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很多党员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顾虑:一些党员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达不到旁听的要求;一些党员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意义;一些党员半信半疑,徘徊观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该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平台,在《**日报》、**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大量刊登和播放党员旁听的有关新闻;充分利用局域网和移动通讯平台,通过局域网设计网页和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加大对党员旁听的宣传;充分利用政务平台,通过采取召开动员会、座谈会,下发文件、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员旁听的宣传。这些平台的搭建和互动,使广大党员对党员旁听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旁听的积极性。如柳南区第一次党员旁听区委常委会就有170多人前来报名,他们当中有县区直部门、乡镇党组织的代表,也有农村、街道、社区、学校等单位党组织的代表。

二、广泛调查研究,“两个明白”定好党员旁听议题

一是明白党员急需了解的问题,确定议题范围。选准选好党员旁听的议题,是实行党员旁听制的关键。党员旁听的议题选择过大,不切合实际,党员就失去参与的积极性;议题选择过小,讨论的价值不高,也不能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为此,该市围绕党员急需了解的各种问题展开大调研,精心筛选议题,除了研究干部人事和听取案件审理等不宜公开的议题外,凡是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以及专项工作汇报和重要问题的决策等,需要党员了解和监督的重大事项,都列入了党员旁听常委会(党委会)的议事范围。

二是明白党员急需解决的问题,选好旁听议题。为保证旁听议题对广大党员具有吸引力,并取得实际效果,各县区党委常委会(乡镇党委会)议题普遍采用民主征求意见和科学论证议题的形式确定,即通过召开各方面党员代表的动员大会,发放征求议题意见表,对回收议题进行归纳整理,选择党员群众最关心的课题作为旁听常委会(党委会)的议题。同时,要求各位常委(到会委员)及列席的人大、政协领导要围绕议题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更有效地参与常委会(党委会)讨论决策。如**县通过调研和收集意见等形式,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提交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确定党员旁听县委常委会议的议题。柳城县委一开始就向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群众关心的旁听议题,使旁听议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鹿寨县采取会前论证的做法来确定党员旁听常委会议题,由旁听制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专家对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交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三、围绕破解难题,“三种方式”确定旁听会议对象

党员旁听对象的选择有两道难题。一是“量”的确定难,每次参加旁听的党员,数量少了,影响力不大、效果不会明显;反之,数量太多,牵涉面过大,组织旁听工作难度增大。二是“质”的保证难,选择参加旁听的党员,既要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和积极性,又要具备一定的参政议事能力,能围绕议题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这两道难题,该市从兼顾旁听人员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入手,切实把好旁听对象的产生关。各试点单位每次旁听人数一般在10-15人之间,通常采用三种方式确定:一是随机抽签产生。党员旁听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每次参加旁听的名额,通过组织抽签的形式来确定实际参加旁听的对象。二是组织推荐产生。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就旁听人选进行提议,形成讨论结果后,由党组织推荐一名代表参加旁听。三是县区委(乡镇党委)特邀产生。县区委(乡镇党委)经过研究以后,邀请与议题有关的专业人员、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离退休党员代表参加。如城中区按照街道社区、学校、企业、乡镇、区直部门等系统划分单位抽取名单,同时,邀请各系统工委负责人、普通党员代表参与抽签和现场监督,确保了旁听党员公平产生。融安县在公开抽签时,请纪委的同志监督,事先公开抽签时间、地点、名额,整个抽签过程邀请媒体全程报道,并在电视台播放,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

四、规范旁听程序,“四个环节”确保会议顺利进行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党员旁听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该市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不断规范党员旁听的程序,严格按照四个环节来组织实施,确保旁听会议顺利进行。一是做好通知与会工作。常委(党委)会召开时间确定后,由县区(乡镇)党委办公室通知旁听党员届时持旁听会议通知、旁听证和身份证按时到会旁听。之前组织参加旁听的党员,就相关议题进行考察调研。二是做好会务准备工作。县区(乡镇)党委办公室负责会务准备等各项工作,包括材料准备、会场准备,以及其他后勤准备。三是做好旁听会议工作。在常委(党委)会即将召开之前,由主持人介绍议题的收集情况和议题的内容,并给予旁听党员一定时间简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会议召开时,常委(党委)会成员对议题发表个人意见,然后集体讨论研究后做出决策。四是做好党员评议工作。常委会议程结束以后,由县区(乡镇)党委办公室组织旁听会议党员,对参加旁听的常委会的满意程度进行民主评议。由于措施到位,旁听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讨论发言的质量也比较高。

五、加大跟踪督查,“三项制度”确保会议决策得到落实

一是建立旁听议题反馈制度。组织旁听会议的单位对旁听党员提出的建议,能答复或采用要当场答复或采用,不能一时答复的要在会后一定的时间内给予回复,对暂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出具体解释,以工作督查表的形式明确工作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出解决途径和期限,并要求将督办解决的情况向提出议题的党员反馈,做到条条有答复,件件有回音。如柳南区在每次党员旁听常委会结束后,区委办都召集参加旁听的党员进行座谈,对常委会已决策的内容贯彻落实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区委决策的高效执行。

制范文篇9

这种新的工作方法,就叫做"课题制"。

"课题制",是哈尔滨市政府借鉴科技领域搞科研攻关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施行的,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它把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诸如城市供热、清扫冰雪、道路畅通等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日前,中央领导同志到哈尔滨视察,对哈尔滨市政府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既认真调查研究,又解决实际问题--"课题制"成为破解各种难题的"金钥匙"

近两年来,哈尔滨谋发展、解民忧新"招数"层出不穷,一个个困扰人们多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迎刃而解。这些都无不得益于"课题制"。

--冰城冬季多降雪,百姓苦于出行难。过去街道、单位等义务"各扫门前雪",效率不高;锹铲斧砸,还破坏路面。市政府清冰雪指挥部把清冰雪列入课题,通过市场化运作方法,促使全市组建了39家规范化清冰雪公司,采用专业机械,把握清扫时机,不仅及时清除冰雪,而且不伤路面,不碍交通。下雪成了下"资源",冰雪不再是负担。

--哈尔滨是老城,道路交通欠账多。市交通局把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问题纳入"课题制"范畴,考察学习上海、青岛等城市的经验并经过专家论证,采用公交线路经营权有偿使用等办法,改善了公共交通条件,又减轻了财政负担。

--城市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却是事关百姓生存环境的大事。南岗区用"课题制"研究出"城管的士"的独特办法。他们利用出租车走街串巷、耳目灵通的特点,让他们监督城市管理,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者给予奖励……一项项工作的新突破,使人们看到了"课题制"的威力。

"实行课题制,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客观需要。

最早提出并实施"课题制"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石忠信,对"课题制"颇有心得,"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但是也要看到,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情况不断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我们常说要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在实践中,我们借鉴科研攻关的思路,形成了课题制这样一个基本工作方法。

把难点变成要点,把问题变成课题--"课题制"找到政府工作和群众利益"结合点"

今年4月,市政府在各项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召开了一次专项课题推进会议。农民增收、解决"烂尾楼"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等11个百姓关心、事关全局的问题,被确定为今年全市的重点课题。

两年多来,"课题制"已成为哈尔滨市政府工作中的一种基本工作制度,市政府每年都集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课题。而确定这些重点课题的过程,也是把工作难点变成工作要点、把实际问题变成工作课题的过程。

首先,市政府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先摸清问题底数,找症结,加以梳理,分门别类地作成一个一个的课题,定出任务,初步确定责任和分工,为开展课题攻关做准备。用市政府有关部门同志的话说:研究确定课题时,不怕矛盾大、困难多,就怕抓不住重点、难点、热点。

其次,作为一种工作制度,重点课题一经确定并分解到各部门,就具有很强的约束力。确定的重点课题,就是当年的重点工作,要作为考核部门和于部业绩的内容之一。一些重大课题还要公开向群众作出承诺。

重点课题,等于明确了政府的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制"的设计和安排,层层有课题、层层抓课题,人人都在想问题、思对策、出主意。"人想不想事情,结果是不一样的。"市长石忠信再引申一步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是否琢磨事情;一个部门有没有作为,就看它是否研究问题;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就看它是否使每个人都了解和关注城市的重大问题。""课题制"把每个政府部门于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如此一来,不管那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多么突出、难啃,只要被当作课题来攻关,就离解决的目标不远了。

近年来,哈尔滨市许多这类"硬骨头"都是用这种方法"啃"下来的。在解决城市居民十分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城乡绿化、轨道交通、垃圾处理、沿江截污等7件大事,都分别成立专题推进组,请专家、搞调研、外出考察,群策群力抓落实,使哈尔滨重现"天鹅项下珍珠城"的熠熠风采。

形成调查研究风气,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课题制"搭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平台"

哈尔滨被称为"冰城"名不虚传,每年供暖期长达半年之久。"暖屋子"和"米袋子"、"菜篮子"一样,是关系百姓生活的大事,前些年一度成为群众犯难、供热部门叫苦、政府头疼的事。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市政府专门成立供热办,集中实行城市供热体制改革这个重大课题的攻关。一次次的调查摸底,一次次的专家"会诊";一次次的外出考察学习,仅委托市社科院进行的专项调查就进行了两次,终于找出了"症结"。一是过去职工用热、单位交费的福利"包烧制",使交费责任模糊,热费收不上来;二是"热"这种商品在单管串联式这种旧的供热系统中运行,难以一家一户进入市场;三是部门多头管理,小锅炉遍地,停转现象极易发生,一个小锅炉停转,就会造成几栋楼的居民受冻……

"症结"找准了,对策也一一出"炉"。从采取多种手段追缴欠费开始,一直到推进分户循环供热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期间,各种争议也纷纷攘攘。市政府一直按照"课题制"的规则,听取不同意见,反复进行论证,有的专家在论证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结果是改造计划一步一步走向科学,施工方案越来越细致、文明,逐步被市民所接受和欢迎。仅2002年就完成分户供热改造面积50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9万户。屋子暖了,百姓心里热了。

解决"供暖包烧"问题,不仅反映出"课题制"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绩,更反映出它带来的政府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课题制"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促使各级干部更加自觉地结合课题中的实际问题,寻求理论上的指导,吸取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思考筹谋自身发展的答案。一位政府机关干部深有感触:"没有?课题制,不少人可能也在忙碌,但是早上到机关大门口逐个问一问他准备干什么,他肯定说不出个重点。但是一旦承担了课题,他的答案就会很清楚,明白自己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因为他天天都要围绕这个课题进行思考。

变化之二:"课题制"构建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有了"课题制",政府部门不能不真心诚意地请专家、学者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外出"借脑"。一些课题把专家、学者吸纳进课题组,直接参与课题攻关。一些重大课题还面向社会招标,广泛吸纳省内外、国内外咨询机构和有识之士的智谋。石忠信的观点是:"不一定政府里这些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全社会都解决不了。集中群众的智慧,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一切难题都会得到破解。

制范文篇10

公司制改革,就是在企业主体不变的条件下,转换企业机制,发挥产品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

现在大部份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今天,国有企业要再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再不进行机制转换、管理创新、再不讲成本、不注重经济效益,还是靠国家政策、吃大锅饭,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那面临着的结局就会严重亏损、企业倒闭、职工下岗。那么如何进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呢?我想,应该走出企业改革的“怪圈”,不能流于形式,以市场为基准,扎扎实实地改。

目前,煤炭系统从上到下都在讲“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但究竟何为“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却未见有人深究。笔者以为,这正是国有煤炭企业公司制改造问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正确阐释、准确理解“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范的公司改革,应是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严格按照《公司法》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企业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过程。

从企业角度,笔者把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具体化为四条要求:

第一,改革动机规范化

论及国企公司制改造规范化,一位经济专家提出:首先必须动机规范。这点非常重要。

改制动机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改制的目的,二是改制时机的选择。

改制的目的,即为什么要改制。据了解,时下国企改制,目的不外种:(1)迎合上级,跟风撵潮;(2)利用政策,暂度难关;(3)集资贷款,让利职工;(4)卸掉包袱,轻装上阵;(5)筹集资金,开发改造;(6)政企分开,转换机制。前三种属于改制目的不正确,后三种则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改制的目的不明确、不正确,就是动机不规范,它必然导致改制的行动和结果不规范。

改制时机选择,即选择什么时候改制。改制时机选择,必须充分考虑4个因素:(1)企业条件;(2)政策环境;(3)实际需要;()利弊得失。不能撇开这些制约因素,片面认为晚改不如早改好,小改不如大改好。如果企业条件不备,政策环境不宽松,企业改制的内在需要并不十分强烈,改制后弊大于利,失大于得,不能御掉历史包袱,又不能获得多元投资的改革效应,却反而要损失一些利益,改制的时机就不成熟,条件不成熟而硬行改制,就是时机选择不当。尤其要清醒认识的是,公司制并非万灵药,包医百病。按企业博弈论的观点,决定企业盈利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的因素不是企业制度,而是产业供求结构。撇开企业生成发展的多重因素而过分夸大企业制度改革的作用,有害无益。

概言之,改制的目的和时机选择这两层关联,及递进的含义,构成改制的动机,改制的目的明确、正确,时机选择恰当,是改制动机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第二,股权结构多元化

股权结构多元化,也即投资主体多元化、出资人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其实质就是企业产权的分散化、法人化、社会化。

一些全国著名的专家不约而同地宣称,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就是股权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公司制改革规范化的核心。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司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核心就是产权结构多元化、责权有效性和法理的法人性,而三者之中,产权结构多元化又是前提;没有产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就不可能分离,就谈不上有限责任,也就谈不上产权明晰;没有产权结构多元化政企就不可能分开,公司内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不可能形成,即使形式上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有效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多元化是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核心,因而是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首先就要要求股权多元化。

股权结构多元化,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股权分散化。股权越分散,企业的隶属关系就越模糊,产权的社会特征也才越明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股份有限公司比有限责任公司更具有现代公司制的特点。其次是股权配置优化。就国企公司制改革而言,关键就是改变企业财产所有结构单一状况,改变国有控股比重过高的状况,我倾向于主张,国有煤炭企业公司制改革要尽可能减少国有股所占比重,国有股比重少一些,政企分开才有可能法人治理的有效性才会更高。

第三:资产评估规范化

资产评估规范化,即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评估的法规和政策规定,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

资产评估规范化,必须把握好三条原则,四个环节。三条原则是:严格执行法规政策规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实是求事地核销不良资产;有利股权结构优化配置。四个环节是: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清产核资;选好资产评估机构;协商确定评估范围;处理各类资产流失。

有的煤炭企业不重视资产评估,怕工作量大,怕麻烦,敷衍了事,这极不利于企业。要十分注意研究法规政策,研究资产的处置办法和策略,在评估机构进场后要主动介入和配合,力求既不违法违规,又有利于企业长远生成和发展。

第四,改制模式的规范化

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其改制模式的选定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制约,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只有当企业选择确定的模式是法定的公司制形式,而企业又具备改制为这种公司制形式的法定条件,才称得上是改制的模式规范。

我国《公司法》明确公司制有三种形式,即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国企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否定条件,《公司法》没作明确规定,但国家和地方政府皆已通过领导讲话和文件形式明确提出,今后一般不再批准建立国有独资公司。因此,法定的公司制形式实际只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国企进行公司制改革,只能根据自身条件在这两种形式中作出选择,而且无论选择哪种形式进行公司制改造,都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定条件。否则,就属于改制形式不规范,要么不会获得法定机关的批准,要么勉强改了也不能获得预期改制效应。

在公司设立条件中,尤其是对股东人数的限制性规定(如有限任公司股东人数规定上限50人,下限2人的规定),对股权配置的限制性规定(如对最大股东持股比重的限定),以及对公司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的限制的规定,就是对改制模式规范化的刚性要求。企业改制,只能努力创造条件达到这些要求,而不能理想主义主观选择改制形式,随心所欲硬闯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