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2:53:20

初中化学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呢?有的教师认为,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化学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学生可能仅从字面上的意义了解化学概念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化学概念的真正意思.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指导方向过于宽泛的问题.如果学生不了解如何探究化学概念,就可能找不到学习化学概念的方向.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事物的性状了解化学概念

在接触新事物后,如何理解它的化学概念呢?这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迷惑的地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探索一个化学概念,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现在要探索化学概念的范围.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空气的概念是什么?有的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回答: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及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在学生熟背化学概念,以为自己掌握了化学概念后,教师追问:固态的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液态的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这样的问题难住了学生.学生发现,虽然他们熟背了化学课本中的概念知识,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化学概念.因为学生只是从化学课本中理解了化学的概念知识,却没有从体验的角度全面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了解到:如果要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就要亲自去探究、去体验,全面了解化学概念知识.在理解化学概念知识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化学课本中的概念知识,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亲自去体验化学概念知识,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化学事物的形态、颜色、味道、单位质量等,从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二、引导学生通过做化学实验了解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概念.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读课本,做关于空气概念的化学实验(略).学生了解到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即红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原本无色无味的空气产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白烟.学生如果要了解空气的概念,就需要分析这一化学反应:红磷燃烧的过程中消耗的是哪种物质,生成的是哪种物质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嗅全面体验化学事物,获得化学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字生通过做化学实验来理解化学概念.比如,学生要了解空气的化学形态,就要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学生可以结合学习条件用拉瓦锡化学实验来证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优化拉瓦锡化学实验来证明.学生应用化学实验来全面了解化学事物的性质,是研究化学知识应当具备的科学态度.

三、引导学生通过抽象的思维了解化学概念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完全通过化学实验来了解化学事物的概念,还要通过应用其他的渠道来了解化学事物的概念.在研究化学事物概念时,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可能不够科学、不够完善,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整合化学知识,逐步完善化学概念知识.比如,学生经过分析认为,要了解事物的化学概念,就要了解它的形态、颜色、味道、单位质量,那么空气的形态有几种呢?学生受到学习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几种有限的化学实验了解空气的性质,其他的知识是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来完成的.此时,学生要通过分析、比较、提取,把现有的化学概念上升到抽象的角度来理解.通过阅读化学文献,学生了解到空气不是一种纯净的物质,它是由几种纯净的物质构成,从而空气没有固体的形态,但是存在液体的形态,而液体空气中每种纯净物质的液化条件不一样,于是人们可以通过液化空气来提取空气中的纯净物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取这段文本中的关键词.以这一段文本的描述为例,它的描述关键词为:空气为不纯净的物质,是由数种纯净的物质组合而成.那么,学生就要从纯净的物质和不纯净的物质来理解空气,即用一种抽象分类的角度来理解化学概念知识.为了避免出现知识结构的漏洞,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体验液态空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化学课本、化学文献资料、化学实验中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在体验和学习的过程中抽象出化学概念知识,并形成系统的、抽象的、完善的化学知识结构.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知识,鼓励学生做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化学知识,从而优化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吴金国 单位: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第二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化学概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举足轻重,学生只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才能学好化学.

关键词:化学概念;教学

一、注重直观导入,引导学生认知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故而是抽象的、概括的,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形象思维对学习的影响作用较大,那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概念时,就不能以单纯的语言直观方式进行讲解,相反概念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实物、实验、模像直观方式来引导学生感知概念,这样才能为概念的内涵探究奠定基础[1].在概念教学中以直观方式来引入概念,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而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来引入,二是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情境而引导学生复习引入.无论哪一种方式,不能只讲究情境的形式,更多要关注情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尤其是在导入环节,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表达,不能只从教师角度来考虑情境是否可推进新知,要充分关注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

二、加强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探究概念

在以往化学概念教学中,大多教师更习惯用“讲”的方式告诉学生概念的内涵,再让学生记,其实,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获得体验,虽然学生能记住概念,但对其内涵不理解,解题中自然会出错[2].在化学教学中提倡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多角度地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从而理解它.

三、注重对比辨析,促进学生掌握本质

概念和概念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联系,弄清概念间的关系(区别和联系)才能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概念,解题中正确应用.为此,在化学教学中还要注重采用对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辨析.概念学习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不仅要正确看待化学概念的作用,还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概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概念探究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应用问题来分析并解决化学问题.

作者:陈曙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镇方强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智全.打好基础,提高化学概念的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2016(7).

[2]米晓红.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际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3]王燕.初中化学概念的分解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5(65).

[4]蔺婵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上,2015(6).

第三篇:初中化学概念知识生成教学研究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是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有些教师表示,在化学课堂上采用很多教学方法,似乎都不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了漏洞,就不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概念知识上,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到引导学生掌握生成化学概念知识的方法上.

一、引导学生初步生成直观的知识

生成直观的知识,是指通过观察事物、触摸事物、品尝事物、嗅闻事物了解的知识.人们最初认知事物的方法有限,只能从这几种角度认知事物.这是人们了解一件事物的基本技能.学生要了解一件化学事物,就要从基本的技能做起,对事物产生一个初步的认知.例如,在讲“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铁的化学性质.如,铁的形貌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软硬度如何?它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有些初中学生刚开始觉得教师的提问很简单.他们说,铁是什么颜色?铁当然是———黄色的!等到所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后,发现班上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铁是红色的;有的学生说,铁是黄色的;有的学生说,铁是白色的.学生开始探讨铁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经过分析,学生发现他们了解到的铁都不是纯正的铁金属,而是合金.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铁金属的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此时教师拿出铁金属让学生研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直观的化学概念认知.这个直观的认知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探究实践的基础上的,而不能是道听途说的基础上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生成抽象的知识

在学生建立了化学事物的初步认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抽象的角度来认知化学事物.那么,什么是抽象的认知呢?抽象的认知是在系统的、分类的角度上产生的认知.例如,在讲“金属材料”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铁是一种金属,它通常以固态的形态出现,它的外观是白色的、它的坚硬度高过铜.

三、引导学生尝试完善系统的知识

当学生了解了一件化学事物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完善的化学知识结构,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纳入化学知识结构中.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纳入到知识结构中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理解化学知识,建立一套完善的化学知识系统.例如,在讲“金属材料”时,学生从铁的形貌、化学分类等角度理解了铁的化学概念后,等于已经建立了一套纵向的化学认知.那么,如何建立一套横向的化学认知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类的事物,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建立一套横向的化学认知.比如,下表为铝、铜、铁的化学性质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对铁的化学性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初中化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整理化学知识,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化学知识结构.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到引导学生学会直观地认知事物、抽象地认知事物、系统地认知事物上.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自主学习化学概念知识.

作者:花美华 单位:江苏东台市台东学校

第四篇:多媒体优化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现如今,多媒体已经被许多学校引进,已然成为了新时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们对多媒体的使用也越来越熟练。但是,教师应意识到,对多媒体使用功能的熟练与熟练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取得成效是两回事。教师要想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定要明确使用多媒体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并匹配这些教育目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再在教学设计中融合多媒体的教学。当然,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在整个课程流程中也要显得极为自然而不是刻意地去用多媒体生搬硬套一些概念的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一共分上下两册,上册化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化学的世界。编者这样做的意图是希望能够给从未上过化学课的学生一个起步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慢慢培养对化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配合教材去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入引言导论之前,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便向学生们表明这些是化学现象。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一些海水变红的“赤潮”现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探讨其中的原因。学生肯定会想到“潮汐”等物理原因。所以,当教师向学生揭示这是与氮、磷元素有关的化学现象时,学生一定会非常吃惊,从而引发对如何区分物理与化学现象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继续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水垢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选择相关视频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解析。学生在观看解析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碳酸氢钙、二氧化碳这些名词,但此时他们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化学,所以很容易会对这些物质产生好奇心,从而对化学知识概念产生兴趣。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入课程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通过相关实验,去解释分析物理变化概念和化学变化概念之间的不同。学生在经过教师之前的铺垫,已经对化学产生了兴趣,此时教师再引入概念,能够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中常见的枯燥性,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行后续的课程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所谓实验的基本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对实验步骤的了解程度以及实验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人教版教材一开始,学生就需要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走近化学实验室这样的基础课程,并通过一个个小实验来深入了解化学实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过程和安全规范。教师在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向学生展示标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规范,然后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在一旁指导。使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指导,不仅仅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实验步骤,还可以向学生展示错误实验步骤可能带来的后果,以直观的场景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这样学生才能在做实验时保持端正、认真的做事态度,谨慎避免错误出现,这也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考虑。例如在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时,如果教师想做出错误的示范来警示学生,就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火灾,在人流密集的教室里难以估量的情况也会发生。如果教师成功灭火或者善后,这会给学生错误的提示———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小。又如,教师给学生示范试管加热的实验时,教师若进行错误示范,那么试管可能会炸裂产生碎片,位置靠前的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危险。因此,教师要使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实验步骤更为规范不必说,错误示范对学生的警示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导入

多媒体是一个能够有效渲染氛围的工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气氛渲染,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接收和消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导入也能够顺利进行。在学习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欣赏地球这一蓝色星球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水与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密不可分,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欣赏自然界各种不同形态、状态的水。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从而引入分子、原子的概念。在通过酚酞等实验探究出水的组成之后,教师可以继续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水的照片,并询问学生,生活中最常用的水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自来水。教师继续询问学生知不知道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学生会答自来水厂生产的。教师继续引导自然水厂如何将不同来源的水变成统一的自来水呢?从而向学生引入“水的净化”这一概念。如上文所言,教师利用多媒体对课程进行引导,在每个环节都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课程的连贯性,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注意力的连贯性。

四、结束语

化学的学习,是对实验知识和化学基础概念知识的同步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妥善运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避免实验错误,或者能够帮助教师顺利导入课程,让课程变得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

作者:李富刚 单位:庄浪县卧龙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讨

学习是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化学概念的学习意义,并以此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初中化学概念.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意义

1.初中阶段的概念学习是化学启蒙教育.学生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虽说南通的中考化学与物理合卷只有60分的权重,但是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之旅而言,初中化学学习是启蒙阶段.注重初中化学概念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自然科学类学科,初中学生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阶段,对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师应从可视化、生活化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出发,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接近事物的化学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概念是学科学习的基础.化学学习不可缺失概念学习,概念是学科学习的基础,概念是学科学习的核心,是人们通过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抽象出来的变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本质的属性,基础性体现在是学生化学学习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正因为是基础,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化学概念学习的准确性、直观性和思辨性.

3.概念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化学学习离不开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而观察什么?分析的切入口在哪里?实验的设计方案如何?都需要一定的基础性知识作为支撑,这就是基本概念的作用.以概念为基础进行实验的设计与观察,在探究或验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4.促进化学的系统化建构.知识是系统化的.这种系统化在概念间的逻辑顺序和关系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初中化学概念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前后联系和迁移的作用.从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来看,概念繁多而且琐碎,学生只有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并以此为生长点找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借助于概念在大脑中形成有效的知识图式,才是有意义和长久的记忆.

二、基于意义学习理论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1.基于“图式标识”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化学概念的构成来看,其图式往往涉及几个相关的子图式.这些子图式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化学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单质”和“化合物”时,笔者引导学生抓子图式,从“单质”定义的图式上看涉及两个重要的子图式(即概念的关键词)有两个:“同种元素”和“纯净物”,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学生对“单质”概念的整体把握就到位了;“化合物”的概念,抓住定义中的“不同种元素”和“纯净物”这两个关键词,学生对“化合物”概念的整体把握就到位了,然后从两个概念的子图式出发,对比两者,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再用PPT展示例题,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检测.

2.基于“样例”的归纳式学习的策略.例题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具有效仿功能.通过例题,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其中的规则和经验,促使学生反思构建概念应用的图式.

3.注重“整体”性构建概念的学习策略.整体性建构,是从化学概念的整体图式出发,分析概念之间存在的逻辑上的简单与复杂、高级与低级等各种关系.具体的做法是,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将与之相似或逻辑上存在关联的概念组织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把握各个概念的内在联系.总之,在设计化学教学时,教师对抽象概念要创设情境,尤其是应该注重图式理论的应用,化虚为实,对难点更要层层铺垫,化难为易,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化学学习.实践表明,从化学概念的学习意义出发进行图式的建构,能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帮助他们融入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作者:朱丽梅 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四安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

对于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而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切忌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也不能让学生为了记住概念死记硬背,虽然这样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概念,但是却很难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授概念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要点分析

1.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概念较为抽象,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是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要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撑,因此教师应该将知识讲解和直观教学手段恰当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使用模型、实验、幻灯片、图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带给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和直观观察就能够形成概念,例如分解反应、结晶等。

1.2讲解清楚关键字词

概念是化学知识的基础,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必须严格注意自己的措辞,词语、句子陈述必须要具备准确性和严密性,对于学生对概念的错误认识和错误理解要及时纠正,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培养谨慎、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时,对于限定条件“纯净物”一定要加以强调,,不论是化合物还是单质,其本质之一就是一种纯净物,也就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在满足这个条件的基础上,再通过组成化学物质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化合物还是单质,否则学生会将一些混合物如石墨、金刚石等错误的认作单质,或者认识食盐水是一种化合物,而实际上食盐水也是混合物。

1.3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很多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很多概念也是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因此教师也要重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发生的具体现象,并进一步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那么对于学生深化理解化学概念将会是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分析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两个概念时,教材中给出的例子是生活实例,另两个例子是镁在空气中燃烧和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在反应中出现了新的物质,那么就是化学变化,否则就是物理变化,并且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出现沉淀物等。

1.4习题训练掌握概念

如果对概念的讲解仅仅是实验或者教师的分析,那么学生的理解只是暂时的,做不到长久记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概念并融会贯通,教师要在讲解完概念后,适当的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能够通过习题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如在学习完“酸碱盐”的概念后,教师可以举出大量酸碱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辨别,通过习题训练来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概念。

1.5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例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并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解释这些现象。例如在学习了不同种类的酸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性质上、组成上等不同的标准对酸进行分类,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不仅应用了概念,还让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

2几种教学方法分析

2.1实验教学法

在课堂上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中,始终都贯穿着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感悟。例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化学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和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呢?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教师进行如下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磷放在密封容器中燃烧,然后测量燃烧后物质的重量,发现前后质量相等,这个实验就充分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2.2比较教学法

化学中有很多概念意思相近,在学习化学的初期,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往往会混淆一些概念,导致做题时发生错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一些相近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讲解,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的不同。例如通过比较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概念,防止学生混淆两个不同的概念。

2.3及时巩固,总结归纳

在学习新知识后,如果不能及时巩固,那么将会在短时间内大量以往,在学习完化学概念后,教师要强化练习,在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讲解完及时布置习题让学生练习并当堂讲解,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强化。

3结束语

综上,化学基本概念是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纠正,才能真正做到对化学概念的深化理解和记忆。

作者:晏定慧 单位:贵州省瓮安草塘中学

参考文献:

[1]祝远梅.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J].神州,2013(11):32.

[2]苑向孔.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J].中学课程辅导,2014(22):69.

[3]代大德.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读写算,2015(09):73.

第七篇: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化学教学效率较低,那么初中化学教师要如何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率呢?本次研究建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认知同化理论,从而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率。

一、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学习的情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学习化学知识。但是,教师该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有些化学教师应用播放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的声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化学教师应用展示化学图片的方法,应用图片的直观性设置学习情境;有些化学教师应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找出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不得不说的是,以上教学方法都存在教学引导时间过长的问题。而认知同化理论实施的要点,就是教师要在教学前找到学生最熟悉的化学现象,应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创设学习情境,这是一种高效的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以初中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课为例,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教师只要直接让学生思考这类物质,学生就能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化学知识。比如,化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酸性物质?哪些碱性物质?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能思考到生活中遇到过硫酸、硝酸等物质,这类物质酸性极强,学生知道它们滴到衣服上能够烧坏衣服,滴在人体上可灼伤人体;学生还可以想到生活中常使用的碱为石灰水、碱性肥皂。此时,学生虽然可结合生活经验感性地认知化学物质,但是这种认知是模糊的、非理性的、抽象的,他们并不知道酸、碱的化学性质是什么,也不能从理性的角度理解为什么碱能中和酸。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呢?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便可了解该节课需要探索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应用认知同化论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而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这种化学课堂引导方法可以提高情境创设的效率。

二、通过化学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在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化学物质概念,也有部分化学教师会应用做化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这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第一种只能让学生初步认知化学概念,却不能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的意义;第二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为部分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形式化,这些教师只要求学生对照课本做实验,学生却不了解为什么要做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过程展现了哪些化学现象,以及做化学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如果应用认知同化论开展化学概念教学,化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以便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理解化学概念。仍以初中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课为例,有一名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设计化学实验,通过实验了解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名学生首先是结合以往学习过的化学知识来进行实验,其次是结合以往实验的经验设计出化学对比实验,最后通过化学实验了解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共性与不同。为了进一步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还需设计其他的化学实验。在应用认知同化理论开展化学概念教学时,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过的旧知识、旧经验来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化学知识,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整合学习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完善概念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抽象的化学概念。而认知同化论的教学理论认为:只要学生完成了化学实验,他们就已经对物质具有全方位的认知了,此时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抽象的化学实验,而应当在学生完成了化学实验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化学实验提炼化学概念知识,让学生能够应用高度抽象的方法认知化学概念。依然以初中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节课为例,当学生完成了一系列关于浓盐酸的化学实验以后,教师不应当让学生应用感性认知的方式来认知浓盐酸,而要从浓盐酸的外观、形态、气味、用途等方面来理解浓盐酸的概念。如果学生从高度抽象的角度来理解浓盐酸,便能抽象出以下的认知: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盛装浓盐酸的瓶口易出现白色气体,它有刺激性的气味,经常应用在(以下略)……化学教师开展概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高度抽象的角度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拟定抽象的关键词,抽象出化学物质的特点,并应用抽象的方法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所谓的化学认知同化论,就是把学生看作是有足够学习认知及经验的人,引导学生在旧有的经验上学习新知识,而学习过的新知识可成为继续探索的旧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旧知识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率。

作者:侍立新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

第八篇: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同化理论将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概括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确保学生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系统。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而初中化学则是化学专业的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初中化学教学历程发现,学生认为化学学科太难,教师找不到化学学科的切入点,使得化学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对化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新形势下重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合理应用认知同化论,打破传统化学概念教学存在的局限和弊端,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提供新的方法,可以为化学概念教学重要作用的发挥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者对认知结构已经形成几个概念,新的学习要在几个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设置概括水平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就产生“上位学习”。初中化学是学习研究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尤为重要,化学概念中包含非常多的上位概念,例如在初中化学中的化合价的相关概念,就属于上位概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化学概念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概念中的所有上位概念,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现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为例,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溶解度的知识,在讲述溶解度的相关概念时,教师采取了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剖析化学概念。在实际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取适量的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等,并放入到不同的水杯中,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反映,从透明的玻璃杯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放入水中的氯化钠、硝酸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溶解,但是氢氧化钙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没有溶解。通过实验的观察,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水中不同的溶解度,对溶解度的化学概念可以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由此可见,学生真正理解化学概念,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化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概念教学,合理运用认知同化论打破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局限,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真正理解化学概念,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二、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指的是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在概括水平上高于新观念时,新旧观念之间构成类属关系,或称为下位关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新旧知识碰撞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所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认知同化论,应该发挥下位概念学习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现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教师在讲述氧化物的概念时,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迷茫,主要是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相关概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简化教材内容的难度,让学生真正了解相关化学概念,教师从化合物出发,让学生意识到氧化物实际上属于化合物,而化合物有属于纯净物,引导学生从寻找上位概念中了解什么是氧化物。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化学概念,对重要化学概念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新旧知识的碰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的事情,这就需要学生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认知同化论,就应该充分发挥出下位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对下位概念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三、并列组合学习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尤其是在化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是学生以后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学好化学概念的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特征

1.抽象性.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是通过大量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践总结概括出来的,是对这些问题本质属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化学学科研究的是物质分子和原子结构的变化,这些事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教学中教师只能够通过其他的直观教具来表示相应的原子和分子.2.系统性.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相关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要帮助学生重点学习[1].

二、化学概念的作用

从化学学科特点来看,化学概念是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时,没有学习原子和分子的相关概念就难以对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形成具体的认知.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化学概念的学习,就难以从本质上认识事物,更不可能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能够开拓思维,提高对所学知识把握的准确度,帮助他们顺利解决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认识到化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2.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学生对化学概念掌握不清,就难以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更难以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离开了必要的化学知识背景后,学生就缺乏发现化学现象、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产生兴趣,更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不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化学概念都是从大量繁琐的化学材料中抽象和提取出来的,在利用化学概念解释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化学概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问题的本质,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从简单的化学现象描述到内在的物质变化上.并且,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预见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2].另外,通过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促进知识的迁移.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影响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物质变化”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这样明显比单纯教授课程内容要好得多.2.学生的认知策略.同一个化学概念利用不同的认知策略来学习,就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对于化学中的大量的感性材料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等环节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认知策略不正确就会导致总结出来的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3]还有些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学生需要先对这些概念做好分析和划分,如果没有正确的分析方法就难以准确掌握这些化学概念,更难以形成理性的认识.3.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采用的学习方法影响着化学概念的学习效果,利用有意义的记忆方式比机械记忆方式来学习化学概念要好得多,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掌握知识的牢固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

1.注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授课策略,对相关的化学概念建立完善的认知结构,对逻辑性较强的化学概念要做到精讲、细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课堂演示、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考、板书的设计和总结部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灵活安排课堂教学的顺序和教学方法的采用,讲授用于要做到尽可能的通俗易懂,降低学生学习的思维难度.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在化学概念的讲授课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讲授的内容要连贯,条理要清晰,且内容的前后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整个过程中要周期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其次,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尽量与后期知识应用的情景相似,这样学生就会将不易区分的化学概念借助应用场景来将它们分开,待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后再转化别的情境.在讲解新的化学概念的时候可以先列举以往熟悉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再通过列举一些复杂的例子做进一步拓展.最后,注重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只有将抓住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联系到一起学生才能够全面、牢固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围绕一个概念将这些概念联系到一起.2.提高学生认知策略.首先,通过设计问题清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教师可以围绕一个概念设计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认知: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一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概念的外延有哪些?这一概念与相似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产生以下问题:质量守恒的关键词是“质量”和“守恒”,本质在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前后不变,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不变,它与能量守恒的概念有一定的联系.其次,重视元认知反馈的评价,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元认知的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为自己的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并及时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我运用了怎么样的学习策略?我是如何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的?我学习的效果如何?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改进?3.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策略.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关于化学概念的学习方法较多,教师要将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自己选择合适学习方法,转变学习策略,达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在方法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如何分析问题,适合选择那种学习方式,还要注重新的学习策略的讲授.

作者:严玲玲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新店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磊,黄燕宁.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J].化学教育,2002(5).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夯实基础;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基础阶段,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化学知识的夯实,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化学道路上越走越远。为了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重视的就是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化学基础以及教材内容,合理选择概念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巩固概念基础。

一、以书面理解作为化学概念教学的出发点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接触和理解都是从书面开始的。如学生在了解“溶液”概念的时候,首先会做的事情就是查询书本,了解书本上对“溶液”会进行如何解释。学生在了解书本对“溶液”的解释以后,紧抓其中的关键词,就能够真正做到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再如,书本对“化合物”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对“单质”的解释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都是通过纯净物这一关键词进行展开解释,并做到相关联概念的显著区分。学生结合纯净物这一关键词,将不会把化合物和单质同其他概念诸如金刚石、石墨进行混合,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化学概念学习效率。

二、巧妙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展示化学概念

化学学科的概念不仅繁多,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候具备一定的记忆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进行化学概念的记忆,教师可以结合概念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相结合,具备其他教学辅助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对于化抽象为具体的进行教学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术,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结合具体的概念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效。当然,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要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这样只会给教学带来负面效果。例如,我在讲述和“分子、原子、离子”相关的概念的时候,由于学生在已有的实验条件下很难直接观察到这些粒子,所以在直接进行概念理解记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的记忆相关的概念内容,做到三者的准确区分,在进行概念讲解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在生物体内粒子的分布情况,以及三者是如何进行运动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展示,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理解三者的概念和区别,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身概念学习效率。

三、通过化学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学科具备强烈的实验属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帮助学生认知相应的化学概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进行化学概念学习,学生也能够理解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化学实验教学通常也具备浓厚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由此,学生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概念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概念的时候,学生首先查阅了书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参加反映前的各物质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综合。学生查阅之后并不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到准确的把握。此时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磷的燃烧实验。实验开始之前,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个密闭容器,酒精灯以及托盘天平。在实验开始之前测量密闭容易和磷的总质量。在酒精灯的作用下,磷逐渐分解消失,此时再测量密闭容器内的总质量发现质量和之前一样。由此,学生就能够理解何为“质量守恒定律”,从而真正做到借助实验对相应的化学概念准确理解。

四、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带领学生完成概念学习

化学知识都是前后联系的。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遗忘已学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概念学习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化学教师,要能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此类现象,及时进行教学手法的改进,避免此类教学现象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教学的新知识的概念,拿出学生已学的旧知识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概念对比,发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此类方法进行概念学习,就能够做到强化对相应的概念的理解,并且能够及时巩固已学的内容,真正的做到概念学习的一步一个脚印,并在化学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化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做好化学概念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化学最大程度夯实自身的化学基础。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就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由此,学生才能够借助夯实的化学基础在化学学习道路上走得扎实,走得远。

作者:孙加梅 单位:连云港市城头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4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其教学理应受到充分关注。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化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概括性、抽象性特征。概念能深刻地反映化学过程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们思维的结晶。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时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或不感兴趣。如何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是本文要解决的难题。

一、有效对比,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化学基本概念的系统服从于教学目标和意图,主要由教材的理论体系决定,其中部分概念是一个分段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在概念教学时,物质的分类一直是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应抓住基本概念的编排顺序逐步深化,各个突破,在有效推进的同时,应对比各概念间的异同,将其进行适当分类,并将同一类概念按其相互关系归纳在一起,加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原本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联成有序的网络,力求使概念系统化,便于学生牢固、准确、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在第二单元“空气”中学习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又学习了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这时很多学生分不清混合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概念既有自身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从属关系。在教学中既不能把它们绝对化,又不能将它们孤立分割对待,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对比画出关系图(如下图),以达到突出概念的本质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联系对比,构建概念体系时,教师应多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宜过早地列出全部结论,可在讲解分析的过程中随讲随列,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网络,不要一开始就向学生展出全图,以防止学生被动接受。

二、去伪存真,用好日常概念的“两极性”

化学基本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是指未经专门学习,而在正常学习、实践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形成化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常常受日常生活的一些概念影响,把自己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先入为主,往往会对一些概念深信不疑,根深蒂固地扎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不能正确反映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许多学生依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木柴燃烧事例,自认物质燃烧后质量都是变少了。此时,可通过实验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科学、全面地观察和分析,运用直观获得的新知识来排除日常思维的干扰,及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化学概念。若日常概念的含义与化学概念的内涵一致时,会促进化学概念的构建与掌握,对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如学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稀溶液、浓溶液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时,与常说的吃饱、没吃饱、吃少、吃多来举例说明,通过感性的认识思考,让学生易于接受、理解概念的内涵。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日常概念,及时纠正不科学的日常概念,有机地联系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作用的日常概念或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运用化学概念的两极性。将日常概念当成一种资源,作为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日常概念生长出新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依据认知,合理把握化学概念的深广度

概念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但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加强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掌握好知识处置的分寸,准确把握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在不同阶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循序渐进。例如,初中讲的“燃烧”是指在通常状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学生知道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与。还有氧化反应等概念,均属“过渡性”或“阶段性”概念,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过分追求科学性和完善性,将概念随意扩展或深化,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当然,注重概念的阶段性,并不能忽视其科学性。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师讲解应留有余地,避免绝对化,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概念科学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四、正反剖析,突出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概念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讲授化学概念时,教师要认真剖析,抓住概念的关键,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或反面去剖析,通过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进而能综合运用它们来灵活分析、解决问题。例如,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本质特征是酸与碱为反应物,而不是生成盐和水。讲授时不仅仅是只通过肯定的例子来例证,还要及时通过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与氧化铜等否定的例子来促使学生对概念的思考辨析,通过正反例证,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总之,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搞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选择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标、录像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化学概念,理解概念的实质,娴熟地将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扬义等.化学概念与化学“学科关键词”的学习与认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陆莹.庶谈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1).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图;复习方法;应用及反思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它是在Ausube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概念图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概念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概念网络,并在这个网络中添加相应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概念图。首先,概念图复习法在初中化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概念图,让学生认真理解概念图中每个节点的知识,加深记忆,巩固所学内容。其次,概念图复习法可以促进学生在复习中对知识内容进行转化和创新。概念图中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在平时的学习中,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但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概念图中看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就便于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但概念图可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对复习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后,概念图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概念图进行复习时,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一、运用概念图构建可视化思维,提升元认识水平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一些几何图形、图案、文字等图示来表示概念图的节点,以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复习知识,从而运用概念图构建可视化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初中化学复习中运用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关联起来,加深对复习内容的认识,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知识分为几大部分,再将每个部分的内容细化,使内容具有代表性和关联性,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时,教师在制作概念图时可以将空气的组成笼统地分为两大节点:第一,氧气和氮气;第二,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在空气中的含量(第二节点的内容可以细化)。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概念图对复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进一步细化复习内容。概念图的可视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画图一定要清晰明了,文字标注要简单易懂,要使学生在看到概念图时就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楚的认知,迅速回忆起所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构建概念图,充分发挥概念图的可视化效果,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图来设计节点、展示内容,能便于学生快速地回顾知识。整个单元的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创新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使用概念图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重难点

化学复习一般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对教材知识再复习一遍,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很多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往往没有方向,重难点问题不够明确,学生的复习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来备课,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复习中更加有条理地跟随教师进行复习。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概念图中的大知识点和小知识点,使重难点问题突出,提高备课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例如,在对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内容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图将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化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对于其他内容,教师可以继续细化内容。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概念图进行备课,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通过概念图的建构,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呈现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这样,教师既节省了备课时间,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三、绘制化学概念图,完善化学知识梳理

教师一般会根据教材上的知识体系来带领学生复习,但在复习过程中会遗漏一些重点内容,且单一、固化的教科书式复习不能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学生在复习过后,对复习内容还是模糊不清。教师可以绘制概念图,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绘制过程中要对知识点进行细化,将重点内容梳理出来,从而建构一个完整的化学概念图。教师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复习内容整理出来,再把需要学生强化的知识放在概念图的重要节点位置,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串联起来。在细化知识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简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概念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例如,在绘制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概念图时,教师可以先将物质的构成分为三大部分:分子、原子、离子,然后再细化知识点,注意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延伸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使化学知识更加完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在绘制概念图时要以简单易懂、节点清楚为原则,使概念图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的过程,能够使复习的内容更加完整。

四、利用概念图做好问题诊断,帮助学生自主纠错

在初中化学复习过程中,复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并没有达到复习的目的。概念图可以将各个知识点关联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概念图来纠正错误,达到自主纠错的效果。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内容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概念图中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显现出来。在本单元复习中,学生经常会对“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判断错误,教师可以将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在概念图中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两种指示剂,准确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另外,对于酸的化学性质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自主纠错。利用概念图纠错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的过程。教师利用概念图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自主纠错。概念图的构建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原则,要充分发挥概念图在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复习课的复习效果和复习效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概念图的运用能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邱艳.初中化学“构建概念图”复习法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9(11).

[2]谢龙英.初中化学复习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9).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7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8

一、化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概念本身内容。认为中考题不会直接考“死概念”,所以,对内容一带而过,只强调特点。如反应类型的教学,化合反应直接记成“多变一”,分解反应直接记成“一变多”,置换反应直接记成“换位置”,复分解反应直接记成“内项结合,外项结合”等。虽然学生能够很快掌握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也能依据这些特点判断反应类型,但是学生却容易养成在学习其他化学知识时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的习惯,最后导致语言不规范,不严谨,甚至是词不达意的现象。2.忽视概念深刻内涵。对概念的教学停留在记忆概念本身内容上,如元素、分子、原子、溶解度等概念,内容较抽象,不太好解释,与其讲不清,不如不讲,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背。最终,学生虽然会背概念,却不见得理解了概念本身的深刻涵义,也不一定会解决实际问题。3.忽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物质分类概念,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认知的需要,是安排在不同单元中先后出现的,酸、碱、盐的分类更是在下册第十、十一单元才出现的,由于时间进度关系,课堂上,教师容易就概念讲概念,而不注重概念之间的前后联系,容易使学生“前学后忘”。

二、有效解决对策

1.抽象概念具体化。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这一概念不仅需要原子和原子结构方面的知识基础,还需要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教材先从宏观层面,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上认识元素,认识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使学生从中体会元素概念的具体应用;接着,再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几种物质的组成,说明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了讲清元素概念中的关键词,教师可采用具体的例子来诠释概念。出示12C、13C、14C,16O、17O、18O,1H、2H、3H,这三组原子的内部构成表,让学生观察不同原子内部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及元素名称。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原子可以不同,但是只要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就统称为一种元素,也更加理解了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总称”的含义。在此之后,及时提问,能不能把概念中的“质子数”换成“电子数”呢?学生结合离子的形成知识,积极思考、讨论,得出核外电子是可以得失的,所以,也就不能把“质子数”换成“电子数”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概念中“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这几个字的深刻涵义了。2.微观概念形象化。从化学角度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讲分子、原子概念时,学生先自主学习,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情况,以及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课堂上,给学生出示分子结构模型,先由学生自己动手摆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两种情况,给学生以分子种类和结构的初步而直观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关系;紧接着,学生利用分子模型,展现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变化过程,以及氧化汞分解的微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因此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因此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样,就把微观概念形象化了,更加注重对概念含义的提示和理解,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3.零散概念系统化。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从上册的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到下册的酸、碱、盐等,涉及的单元多,内容联系紧密,但知识结构较松散,给学习、理解、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将零散的概念系统化是一种好方法。第二单元的学习,由于学生还没有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教材只是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教学时再通过生活当中的实例,分析巩固这两个概念即可,不宜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学习单质、化合物概念时,首先应当“温故”,使学生明确这两个概念是在纯净物概念基础上得出的,再从一些常见纯净物的符号入手,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而得出相应概念。最后,着重分析混合物与化合物,找出二者概念中“物质”与“元素”的差别,强调化合物首先是纯净物,学生也就“知新”了。在学习酸、碱、盐的概念时,更是要注重概念之间的前后联系。找到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概念的认知结构中,就能形成系统的、完善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时,首先复习物质分类的相关概念,找准相互之间的关系,再提示学生,按照组成上的差异,又对化合物进行了分类,让学生分析几类物质组成上的特点,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相应概念。在后期的学习当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系统分类法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弱化概念不强。初中化学是学生启蒙阶段学习的化学,能够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即可,有一些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材中已经弱化了相应的内容,对教学方面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对于这部分概念的教学,不宜强化。对氧化反应,目前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给出的概念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在教材没有修改之前,教材中的定义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氧”与“氧气”一字之差,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对于刚刚接触反应类型的学生来说,课堂上不宜进行拓展,否则,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是一脸蒙,对于“元素”和“物质”就更加迷惘了,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对于还原反应也是如此。教材给出的概念是“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学生能依此判断反应类型即可,不宜再做进一步强化。一种物质被还原,另一种物质被氧化,还原剂有还原性,还原产物如何判断,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产物如何判断等,不妨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以后,交由高中的老师帮助他们学习吧。酸和碱的概念,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在讲酸和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时,提到了“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所以,教学时,不宜强调“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否则,解释时还需引入酸式盐和碱式盐的内容,课堂容量大且深,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总之,根据概念的重要地位以及概念本身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怎样的教学方式,都应当讲清概念的关键字词,适当举例加强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引入恰当的活动探究,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温故而知新,达到熟能生巧、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9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范文篇10

一、认识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对概念不知道或者不理解,会对化学的学习产生误导,甚至引向错误的方向,这对以后化学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这种意识,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化学概念的重要性,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加以重视。

二、教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含义

化学概念有着极强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化学概念的特点,提醒学生对化学概念不要随意增减字词,要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第三章第二节“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如果没有“纯净物”作为前提,那么一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如氮气(N2),氢气(H2),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同样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来说,既可以是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也可以是混合物,如煤(主要组成元素是碳,还有氮,硫,氧,氢等元素)。所以要判断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必须是纯净物,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否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错误。化学概念中有些字词,既是理解概念的关键点,也是与易混概念的区别点。教师应找出这些关键字词,教会学生认真剖析。例如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同一类”学生不明白,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让学生自己发现:其实“同一类”只要求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中子数甚至电荷数可以不同。学生学会分析概念中的关键字词便抓住了概念的特征,理解了意义,并能加以记忆和运用,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会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概念

教科书中对概念的定义虽然经过专家、学者的高度概括,但对学生而言毕竟是陌生的。我们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从宏观(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微观(关于物质的微粒构成)两个角度去分析、理解一个概念,这样能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全面。比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教材中的定义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对定义中的“新物质”,难免有学生不理解,甚至会有少数学生理解成“新旧”的“新”。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新物质”是指跟原来的物质完全不同的,然后结合学生初二物理学过的分子和原子等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模型从微观角度理解这两个概念: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的是物理变化。

四、指导学生解剖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对教材中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如第六章第三节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这个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多,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将这句话一一解剖,让学生领会概念的真正内含:第一,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第二,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第三,溶液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第四,溶质所溶解的质量。其实这样将概念分解开来,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理解概念时容易出现的误解,又能抓住概念的特征,将易错概念严格区分开来,从而让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五、通过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强化巩固

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讲授每一个概念后,应该整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或问答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比如:学习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后,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让学生区分下列混合物:①澄清石灰水;②牛奶;③泥水;④汽水;⑤稀盐酸;⑥生理盐水;⑦食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有目的的讲评、分析、纠正错误。再比如:对于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也应当安排这样的巩固性习题,直接当堂训练,然后系统的将物质的分类依据教给学生,对学生掌握、深化概念是很有效的。毕竟,作为一门理科,光说不练肯定是不行的。在教学中对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做练习并不是要对学生搞题海战术,而是教师要跳进题海,对题目删选,选择有代表性的和有价值的典型题目,通过做和讲,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概念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清楚,讲透彻,理清概念的真正内含。现在化学的命题很重视信息题,而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需要的有用信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中,对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指导,也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这也正是教育的目的。

本文作者:张骏工作单位:丹阳市吕城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问题的提出

本部分的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的要求,为学生的深入发展提供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线化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资料卡片”栏目的教育价值,重视“资料卡片”栏目的有效教学。

二、现状分析

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和初三有限的教学时间,加之多数教师受“不能为应试教育提供有效服务的教育很难立足”这一现实思想的影响,化学教师很少关注作为选择性素材———“资料卡片”栏目的教学,思想上和行动上不够重视,更多关注的是中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忽视了“资料卡片”栏目的教育功能。

三、实施策略

1.作为引入新知识的背景素材,教师可以围绕“科学事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线索进行教学,让学生再现科学探究的历程。如“资料卡片”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向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历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实为学习情景,以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为学习的内驱力,以学习定量化学实验研究方法为过程性体验,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为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归纳、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达到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学习目的。2.作为拓展性阅读材料,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当堂阅读。如“资料卡片”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爆炸极限、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溶液乳浊液悬浊液、酶、纤维素等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呈现。一方面是对教材正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正文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如在学习制取氧气时,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后,教师让学生阅读“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液态空气的分馏属物理方法,全过程很少涉及化学变化。再如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可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体会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学科价值。又如在学习纯碱时让学生当堂阅读侯德榜的相关资料,加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意识。3.作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资料,可作为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向家长、亲友介绍。如“资料卡片”空气质量日报、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如何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氮肥的简易鉴别、鉴别服装的标签等内容,作为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介绍给家长、亲友。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营造了生动有趣和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和成就感。4.通过创设习题情境,进一步在习题中开发“资料卡片”内容的教育功能。运用资料栏目内容创设习题情境,也是将资料内容用于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习题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编制习题时应根据资料内容的教学需要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型,体现不同层次的教育功能。如为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在课后以练习题目的形式呈现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素材———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①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②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以上通过习题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的原因做出分析,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对科学故事的阅读上,而是基于问题情境产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但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为逐步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育价值分析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资料卡片栏目中许多素材融入化学史的内容。如:水的组成揭秘、酸碱的由来、原子的猜想与证实、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等,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科学故事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家的科学品质、人格魅力及其科学成就对学生学习化学起到榜样示范作用。2.再现了科学探究历程。资料卡片栏目中“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等内容以化学史料的形式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以历史上化学家的科学探究为榜样,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强化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资料卡片栏目中“吸烟的害处”、“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认识服装标签”、“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海水中所含主要化学元素”、“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一些措施”、“氮肥的简易鉴别”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使化学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得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化学对社会的重要价值。

本文作者:倪建林工作单位: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级中学

第三篇

1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从心灵层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更加放松,更加自主的进行化学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

2新时期化学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新时期,新发展,初中化学教育已经推向高潮,这就提高了我们教师的要求。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提高自身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学习观念。为适应新教材,使新理念的贯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当努力更新其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应当尽快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和对活动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逐渐培养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初中化学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涉及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系列化学实验的调整,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充分挖掘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征。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其进一步转化成学生的动力,从而获得显著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关注其表达的形式和方式。这同样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讲课而言,其语言风格及感染力,对生性敏感的初中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当然,教学方式也应该合理转变。过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求,对化学教师而言。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自觉地学习,促成学生的角色转变,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平台。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给予指导和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领会教科书上的知识点,亲身体验完整的学习经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与同伴实施团队协作,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经历和经验,同时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3加强动手操作,提高知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