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39

初中美术论文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1

美术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实施高质量的美术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均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和文化涵养。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认真研究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偏见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在初中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占据重要的位置,而将美术作为边缘学科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学习美术,不仅浪费钱财,还会耽误孩子的前程,通常对孩子学习美术不会给予较大的支持。另外,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即便是考上大学后,也需要负担高额的学费,很多家庭无法承受,也打击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学校与教师不重视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和教师注重的是升学率。由于考试特别是重要的考试,不对学生的美术课程做考察,一些学校虽然开设美术课,却尽可能压缩美术课的课时,有些学校甚至根本不设置美术课,不重视美术课。同时,初中美术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一个学校可能仅有两三名美术教师,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间接导致美术课程质量下滑。

(三)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仍采用的是以绘画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击甚至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1]。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和目标相背离,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另外,当前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将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数理化、语数外等课程上,为考取好成绩,进入理想大学做准备。初中美术教育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仅仅以成绩高低来评判学生的优劣;二是升学机制不合理,未能将美术列入常规考试项目,导致社会、学校和教师均不重视美术课程。

二、初中美术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观念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将美术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转变学生培养观念,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社会、学校和教师均要重新认识美术课程的价值,重视美术课程,为学生学习美术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一个人仅仅拥有技能是不完整的,还要增强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和家长用审慎的眼光对待美术课程,转变观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美”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教学方法

目前出现的美术课程教学,是以绘画为目的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性特别强,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更好进行美术教育,应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绘画中关注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塑造力。模仿是一切创造的必经阶段,胡适说,创造其实是熟练模仿之后的一点新花样[3]。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规范绘画训练的作用,注重学生基本绘画技能、知识和审美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创造力的提升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消除学生的功利心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三)注重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尤其是农村地区初中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应加大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导高校美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偏远地区初中就业,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同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考核力度,提高准入门槛,确保初中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使一批具有理想信念、高素质的人才从事初中美术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学生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四)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

目前,一些学校美术课程课时比较少,且由于学生压力大,学生在美术课上的精力无法集中,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升美术教育成果,应调整初中课程结构,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时间保障。另外,当地政府和学校也要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购买和增加必要的美术器材与设施,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为美术课程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其中,美术教育在学生艺术素养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刘黎 单位:重庆鲁能巴蜀中学

第二篇

1当前美术教育现状概述

初中阶段的艺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出发点,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描述从整体上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指导。但是,实际的情况与规划的要求大相径庭。不可否认的是,根据我国人口多、学生群体庞大的现状,中考、高考必须共同尊崇一个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升学方式。目前,还很难有一个选拔制度能比考试更切合我们的实际。初中美术教育的现状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强压下,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看来,只有应试考试的科目才是重要的文化知识,而美术这些非考试科目,不过是初中教育阶段可有可无的摆设。所以,学校对美术课程另眼相看、学生对美术教育不感兴趣、教师对美术课堂放任自流、家长对美育培养漠不关心的状况产生,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2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1美术教育不受重视

由于受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对智育的教育高度重视,而对美育的培养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在大多数学生、教师眼里,所学的科目有明显的主副科之分。许多教育主管部门评定一个学校教学成绩好坏与否的尺度只有考试成绩。因此,升学率便成为教师和学校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一现状导致美术课经常受到其它所谓主课的严重挤压,即使有些学校安排了美术课,也往往被主课占用或有其名而无其实,在美术课上做数学作业、背英语单词的事情屡见不鲜。面对这种情况很难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美术知识的内核,导致很难通过美术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自然也很难完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另外,美术教育不受重视的情况还表现在,学校对美术教学的投入不足,一所学校往往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化学、物理实验用品,而挤不出一点资金购买一些美术课堂必须的教学设备。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还停留在几个石膏像上完所有课的阶段,这是美术教育的悲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从心底里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给美术教育足够的支持,保证充足的美术课堂教学时间,才能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真正走上正轨。

2.2美术教师严重不足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实际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的培养没有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了现在初中美术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长期以来,由于美术课程不受待见,美术教师的培养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术教师,因为不出成绩,在评定职称、评优选先等活动中不受重视等原因,纷纷改弦易辙,从事一些所谓主课的教学。如从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现有正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美术专业教师四名,但这四名教师目前没有一个人在带美术课程,两名教师通过进修在带英语课程,一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在带体育课程,而另一名在从事学校后勤工作,全部远离自己的所学。而反观学校美术课教学,则由部分带课较轻的教师负责。如此恶性循环,我们的美育工作实难开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学校必须保证专业的美术教师带美术课,并给予美术教师足够的待遇,使他们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活动中不至于吃亏。另外,对部分美术教师不足的学校,应该通过进修、外出培训等,从部分剩余专业中抽取教师,进行美术教学,这样,才能保证美术教育真正达到新课程要求的目标。

2.3美术教学设施落后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述,受应试教育思维模式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社会、学校各个层面对美术教育的关注、关心程度都不够,因此,学校对美术教学所需的设备的资金投入也相当有限。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被主课占用,美术教学很难插入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老师讲授、学生倾听的阶段。由于没有多媒体、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设备、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得教师满头大汗、听得学生囫囵吞枣,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的效果。因此,学校一定要加大对美术教学设备的投入,教师要面对现实,勤动脑经,主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想方设法充实美术教学设备,千方百计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王姝月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马力镇北顺九年制学校

第三篇

一、不断丰富美术教育资源

民间美术教育呈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增加中学美术教育的资源。在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展开的,通过基本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但推广,传统的美术教学已经被新的美术教学所取代,由单一的油画、山水画、手工艺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已经被现代社会多样化的美术资源所取代。现代美术教育资源中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拥有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育资源中,要充分的利用民间美术资源,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升对民间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借鉴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剪纸、雕刻、木版画、刺绣等众多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用文化意蕴浓厚的民间美术资源对学生的精神文化进行教育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认可,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民间美术蕴含着中国民间艺术的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精炼的道理阐释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心理进行引导,实现美术创造中文化精神的作用,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出路。

二、增加学生的审美感受

中学美术教育中,美术知识的学习是基础,美术的不断创造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任何一项艺术都是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民间美术也不例外,中学美术教育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和继承,增加学生美术创造的能力。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不同的审美感受是美术创造的源泉,民间美术资源的不断创造来自于民间的生活和文化发展,所以学生在进行美术创造的过程中要增加自己的审美理解,通过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增加审美的范围,就能够提升审美感受,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灵感来源。在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民间美术如何实现创造,如何体现生活的方面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对于提升审美理解能力有新的途径选择,这样就能够保证民间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通过民间艺术的传承精神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运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民间文化艺术继承和开发,挖掘当地的民间文化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提供帮助,通过促进当地资源的全面开发。

三、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中学美术的教育资源来自于民间美术资源,在民间美术资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固有的观点和理解,以书面化的形式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面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民间美术资源的形式多样,在教学中要运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育,比如说在进行剪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基本的剪纸用法的介绍,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的进行实践,学生在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创新,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在专业的剪纸艺术文化基地进行参观教学,用丰富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民间文化的不断创造。民间美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学生现有思维能力的不断突破,中学美术思维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知识文化和社会习惯的限制,没有完全的开发和利用,借助于民间美术教育的启示,学生能够以更加深刻和完善的理解对美术进行艺术创造。艺术创造依靠的是联想和想象,运用发散思维能力不断地进行联想与想象,实现对生活艺术原型的升级和再创造,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视觉艺术完美的呈现出来,这就是美术创造的真正意义。第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感情,将美术创造过程中当成一场情感的宣泄过程中,用真挚饱满的笔触不断地创造艺术,实现个人情感的不断实现。民间艺术之所以拥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就是因为民间艺术包含着民间艺术者对于民间生活的真挚情感,所以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形式和内容,在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用丰富的感情进行创作,这样美术作品就能够打动人心,或者丰富的审美感受。

四、结语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创造性教育;美术;初中课堂

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又要注重学生对美术意义和内涵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认知,培养学生多维角度去看待美术课程,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学习上发现独特的美,让学生在平凡事务当中体验艺术。美术课程启迪学生智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内涵气质,同时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其他课程学习,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

一、美术创造性教育意义

1.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审美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美术人才,不仅要将目光注重在学生绘画技能方面,更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打牢绘画基础同时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美术学科具有自身独特魅力,容易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古今优秀绘画作品熏陶下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内在气质,有利于帮助学生明辨真假善恶,学生在优秀作品熏陶之下,深入理解作品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鉴赏能力。2.促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美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宽阔的舞台展现自身能力,学生在这个广阔舞台上发挥主观能动力,形成自身完善人格,也有利于学生精准定位自身,帮助学生寻找到生活价值新方向。美术不仅注重学生绘画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格局面,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上都具有深远影响,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后遇到问题上能够依靠自身能力进行解决。

二、积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列举法。教师在挑选优秀学生作品展示过程当中,不能忽略了一些问题颇多弊端明显的作品,让学生在正面教材与反面教材激励之下寻找自身存在不足。情景创设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寻找自身以及同学之间的漏洞所在,有利于在班集体当中形成互利共赢良好学习氛围。集众人智慧发现优秀作品当中存在的瑕疵,有利于精英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质的飞跃。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列举一些绘画作品通病,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绘画误区,及时避免,例如绘画作品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构变形度不足、图案形状与排列对比存在差距等等,那句话有利于学生避免大众误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励法。教师要注重美术课堂气氛培养,积极与学生互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并且进行科学指引解决。在美术课程《桥梁设计》学习过程中,带动学生想象力展开联想,在学生想象定型之后进行制作桥梁,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制作过程指着学生存在的一些明显错误。同时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作品与教材范本内容进行鲜明对比,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认识到自身不足,并且学习优秀成果,留给学生思维创造新空间,学生在借鉴基础上融入自身想象,有利于丰富创新设计空间。激励法教学模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学习道路上是一个良性循环。3.竞赛法。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竞争合作氛围培养,建立起一定的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例如在学生学习“基本形体切挖”课程时,要注重用生动语言将抽象性知识点转化为具体性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提高学生对几何与机械图学习效果与质量,竞争机制从专业教学心理出发,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催使学生获取一个新成绩。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抽取每一组的一个成员进行黑板演示,教师通过小组成员演示,泛泛知道小组水平,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案,让学生在黑板演示过程中集众人智慧寻找自身绘画方面的缺陷。4.创新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美术课程培养美术素养高的综合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光教师要全面,不能单一注视学生基本绘画技能层次,要注重升华学生能力和思想。围绕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通过情景式教学方式展开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课堂提高自身抽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自身去认识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界存在的美以及人文社会存在的美。创新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界注入新活力,带领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泥潭,走向主动学习的阳光地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发现生活艺术当中内在规律。让课本成为学生走进美术世界的导师,又让学生引导教材去发现美术世界新大陆,培养出真正具有美术素养人才丰富美术世界,为世界美术做出新的贡献,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敏.论初中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J].西部皮革,2016(16).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研究

初中美术课程以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为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看到一幅作品时既能欣赏又能给出独到的评价和赞扬。美术鉴赏成为初中课业的重要形式,不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美术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1]

一、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艺术鉴赏中要慢慢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由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包含的要义。因而,这是非常缓慢的接受过程。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待事情往往缺乏耐心。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只会让学生丧失欣赏艺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作用。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园林时,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频素材进行播放,用不同形式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二)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初中是学生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美术教学既包含了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因素,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特点。这些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厌学,造成不良影响。这时,美术鉴赏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带来的愉悦。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因而,美术鉴赏能让学生放平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确保身心健康发展。[2](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艺术赏析能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在艺术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神态还是周围环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网,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美术鉴赏课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美术鉴赏的策略

(一)引入多媒体手段。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在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不单单局限于用眼睛看,更能听到声音等。例如,在欣赏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书中的“桑蚕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欣赏桑蚕成长的不同时期,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然后与“桑蚕图”进行比较,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鉴赏导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初中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也很强。教师如果采用“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就会使学生出现厌倦心理。美术鉴赏课不能成为教师的讲授课,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导者。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最后的晚餐”鉴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作品的构图以及画中人物的神态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3](三)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都是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但是,教师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自己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教学,为学生做出榜样。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到鉴赏作品的视频素材。例如,在讲授中国五大名窑时,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到关于五大名窑的历史资料、地址及风土人情。这样既使学生了解到作品背后的历史和大环境,又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艺术科技,2017(5):191.

[2]夏岩.新课改背景下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性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5(12):194-195.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4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首先,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术课程,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都应该有所收获。初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浅重、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美术教育过于抽象等。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蒋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实践教学探讨

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方面的能力

美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多鼓励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学习中要敢于求新,独树一帜;教师还要引寻学生把他们的奇思异想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想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组织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作品等。在开展赏析教学的时候,美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则是进行绘画对比,尤其是在绘画技巧和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在欣赏教学时,如果一味地对作品的内容、背景、构图和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则会让学生感觉学习美术是一件非常无聊且枯燥的。有时候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美术教材中的很多专业词汇都不理解,这也就导致了在接下来的美术鉴赏教学变得深奥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大打折扣了,久之,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就会降低。为了改变这一不好的现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作品摆在课堂上,边讲边欣赏,然后再进行比较,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有效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效果要好的多。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相关内容时,美术教师也可以把西方风景画和此进行对比欣赏,可以把《富春山居图》和印象派的《印象•日出》进行有效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解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与西方画的焦点透视,再将二者进行一定的对比,这样教授起来也会更加的直观,学生们也能够在比较的过程中真正地了解两个画种之间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时,结合比较教学法进行教学,既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出来,又能让他们在一个比较愉快的环境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二、注重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验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呈现出来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同学们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受到一定的触动,进而再获得对客体的整体认知。在探究美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感知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们也会通过自身的实践对生活中存在着的艺术有一个更为确切的体会,进而再获得审美感受和创作的冲动。例如,在欣赏《你、我、他》这节课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真正地接触过肖像画,对人体的比例与结构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都准备好一个小镜子,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镜子去观察和触摸,感受自己的面部轮廓与骨骼。然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五官部位进行必要的测量,并且记录下测量的结果,渐渐地,学生也会对人的面部比例以及特殊性等方面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体验。此外,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面部特征的轮廓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喜、怒、哀、乐、惊”等面部表情,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其他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并且进行讨论:人物的面部表情都是通过哪些五官表现出来的?通过观察和适时的引导,学生在后面的作画中也就自然而然地通过之前的实践,将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实践认知运用到绘画当中,这样的绘画也就不再会千篇一律或者是没有任何特色了。同学们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在画中将自己的独特感悟体现出来,而且还能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去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进行表达。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艺术产生于生活当中,同时也高于生活。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既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要领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去检验一些真理,在实践中去掌握一些美术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结合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够在美术的大乐园中尽情地去享受美术的美。

作者:张作学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桃林中学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要鲜活

就教育教学而言,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观念在指导着教学的行为习惯,教学行为反过来印证着教育观念。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理解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考虑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设置一些教学目标,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使他们在鲜活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一)多给学生一些提升学习兴趣的机会

学习兴趣是持久学习的基础。初中美术学习需要保持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与生活实际、自身经验、科技发展相结合,设置趣味性课程主题及其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参与欲。另外,教师要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静物等实物,实现趣味性教学。

(二)多给学生一些欣赏感悟评述的机会

书籍、网络、美术馆、社区等资源也是我们初中美术学习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去了解民间艺术以及美术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创意临摹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还能在观察、体验、鉴别中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多给学生一些探究技能创新的机会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初中生思维超越定势的羁绊,还能呈现灵活、主动、发散的状态,刺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欢走进自然,观察蕴含审美法则的物象并展开丰富联想,这样容易催生各种奇思妙想。所以我们需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让他们的观察、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最终促进其心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四)多给学生一些升华精神人格的机会

树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则。初中美术教学只有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审美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高洁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态延续、博大的胸怀追求,成长为具有文化意识、责任担当和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二、核心知识与价值取向要准确

时代的发展告诉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核心价值观,全民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具象的核心知识与准确的价值取向去填充。初中生与小学生不一样,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个时期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的核心知识与价值取向一定要足够准确,要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传播正能量。

(一)以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为目标

中外美术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美术家,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创新之举和艺术开拓精神,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欣赏、认识、分析、解读经典。这对初中学生学习美术有很大的好处,无论是从作品的表现语言,还是艺术家的感知角度、美术史的认知角度、艺术流派的演变以及美术文化现象等方面,都可以让学生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提升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

(二)以掌握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体验为目标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培养还是造型表现能力,我们通过美术活动、绘画示范等教学手段,能够迅速让学生掌握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最基本的造型表现方法。初中生在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中,很容易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他们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提升综合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连,了解并掌握美术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学习美术绘制草图时,不仅强调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体验,还促进了独立思考、探究精神的培育,至于制作中根据设计意图去选择媒材,选择合理的工具和制作方法及对各种材料的感受,则进一步提升了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以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联想能力为目标

美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音乐戏剧等知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打破学科知识壁垒,将美术与各学习领域知识进行糅合,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尊重个性发展,允许多尝试、多体验、多探究,打开想象的空间,开阔思维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升的同时,提高综合思维水平,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实现人的知识体系和情感道德系统的整体建构。

(五)以健全知觉经验和审美敏悟能力为目标

生活是人生的中心,学会审美就是学会生活。初中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开展室外写生、摄影等活动,对“唤醒”学生的眼睛与心灵,丰富视(知)觉,体悟平凡生活中的形式美感,充分调用美术技能学习和艺术化的表现能力有很强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还需要通过对中西美术文化的对比、乡土美术的寻觅、跨学科知识综合探索,获得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达成感性与理性的共融、审美与创新的共存。

三、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法要实在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课程价值的一个过程,对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学习目标达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初中美术教学评价中,我们应充分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诊断性、多元性和互动性,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的情况,又要重视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常规性教学评价

就初中美术学习而言,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并掌握了美术情感的表达方式,评价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提供修正意见,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1.完善课堂程序,重视美术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座谈交流,都是初中美术教学的常规评价模式。我们的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帮助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方向。

2.凸显整体综合,强化课堂教学评价。许多时候,美术评价不具备固定的标准。因此,在美术评价中我们应凸显整体性和综合性,以鼓励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发挥想象、实现创造为目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也要评价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评价对象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3.适时互动交流,实现课堂内外评价。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能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与主动评价的机会。通常,我们展示的内容、形式要追求灵活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美术、书法、工艺设计等实物展品,也可以是作品录音、录像等数字化展品;既可以是主题展览等实地展览,也可以是校园网、博客、QQ群等虚拟的展示。只有多渠道、多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才能实现初中美术教学的升华,完善学习的评价体系。

(二)综合性立体评价

在初中美术学习中,除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应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整体的美术评价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逐步使学生养成自我鉴赏和反思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

1.基于学习个性化,采取绿色评价。美术作为艺术创造的一种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所以学生的艺术创作更无对错可言。因此,对于他们最终的学业成绩评定应该根据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采取综合性的绿色评价,发扬审美表现,提升审美情趣。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否懂得欣赏生活,是否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应看学生是否热爱美术,能否掌握一项美术特长或积极参加美术活动;最后则要看其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和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的过程,如是否积极参加美术社团、兴趣小组和校内外各级各类美术活动。

2.建立学习档案袋,践行过程性评价。美术学习档案袋是建立全景性评价的关键,记录了学生美术成长的历程。档案袋汇集了学生初中美术学习的所有过程性资料,一般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完整收集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和发展过程,呈现了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多元评价状态。不过,在使用美术学习档案袋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将档案袋当作简单的容器,把所有的学习材料放在里面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最终使这一最科学、最实在的评价方式流于形式,那就没有意义了。

作者:施永红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彩铅在美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彩铅的特点

(一)经济实惠,易于携带。彩铅经济实惠,一盒24色的彩铅价格仅为油画棒的一半,且使用时间是油画棒的一倍;彩铅干净方便,而且易于携带,使用彩铅无需再带其它辅助工具;极易推广和普及。

(二)便于绘制,便于修改,可以随时捕捉灵感。彩铅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像普通铅笔一样运用自如,可画可擦;对于学生来说,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学生能毫无束缚的自由表达,随时写生,随时随地捕捉灵感。

(三)色彩丰富,表现力强。彩铅的色彩丰富,虽没有油画棒或其它绘画色彩鲜艳,但其表现力很强,学生除了用整张画面来表现,甚至在一封信、一张卡片、笔记本、书本、便条等中都可以自由表现;哪怕只是小小的边角装饰,甚至随手的涂鸦。

(四)可与多种技法结合,效果多样。

1.彩铅平涂和笔触表现可以很好的与卡通画、动漫画结合,是学生最为喜欢的表现内容。

2.水溶性彩铅与水彩技法结合可以表现出水彩画明快、晕染的效果。

3.彩铅与速写技法结合,可以丰富速写形式,随时随地记录风景,记录人物,记录色彩,丰富感觉且好修改。

4.彩铅与素描技法结合,可以在素描效果的基础上体现色彩,塑造质感、体积感、空间感、色彩都极为丰富的习作;为美术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5.彩铅与装饰画的结合,彩铅色彩纯度,明度都高,用彩铅绘制的装饰画内容丰富,画面干净、明朗,极富装饰效果。

(五)表现形式的多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彩铅多样的效果,且绘制不受技法限制,学习轻松,随心所欲,还易于深入,所以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面表现可粗可细,可收可放,画面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与认知。彩铅适合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学生使用,它可以不受技法限制涂鸦,同时也可以展现出卓越的技法。如,彩铅绘制彩色素描可以出现非常逼真非常细腻的效果,也是很多画家喜欢的表现方式。另外,彩铅也比较易于教师做示范。因此,在很多枯燥的技法训练课来说,彩铅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技法训练,还能很好的增加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

(七)是适合教师绘画方式。作为初中美术老师,我相信大家和我有一样的困惑,就是虽在教育岗位,其实却是等于丢了自己的专业,由于要搞教学搞研究,绘画时间得不到保证。尤其是作为大学期间学习油画的我,画国画不会;画油画太麻烦,往往才调好色又得去干其它的事情,一学期过去还没有能完成一幅作品,更谈不上灵感的体现;画速写又难成作品,对于各种美术展览中展出的优秀作品我只能望尘兴叹……自从开始研究彩铅素描,我的素描基础在一张张作品中得到了恢复,色彩知识也没有被荒废,虽说没有画油画那么畅快淋漓,但应用彩铅技法我也画出了想要的画面效果,最起码,不用太多的时间保障,我可以随手就画,哪怕是课间十分钟。因此,在教学的同时,我终于有了自己可以拿出去展览的作品。

二、彩铅作画的步骤

1.起稿:彩铅的起稿和其它绘画起稿方式一样,用简单的线条既可以。但是,由于彩铅色彩透明,淡雅,所以起稿最好不用铅笔,而是用彩铅的黑色或其它颜色起稿。

2.塑造:彩铅的塑造方式多样,平涂、线条、笔触、擦、磨、抹等都可以结合不同形式、不同内容来运用。

3.调整完成:彩铅调整起来较其它绘画方式更为方便,因为它具有铅笔用橡皮可擦出的特点。

三、彩铅作画的技法

1.平涂:由于彩铅的铅笔特点,可以通过削笔尖时候的形状、粗细,以及笔尖与纸面的角度、接触面多少平涂出硬度、粗细不同的线条。适合与大面积的色块。

2.晕染:笔尖蘸水涂抹或在湿纸上作画,也可画完之后在画面上喷水,颜色可以相互混合,可以出现梦幻诗意般晕染效果和水彩画透明、轻盈的效果。

3.线条:用概括、简练的线条勾勒、打形或画速写。

4.排线:不同的排线组合出的不同笔触可以很好的塑造任何形象,可以通过排线笔触表现强很细腻的质感,如果有很扎实的素描与色彩在知识,完全可以塑造出极为逼真的画面效果。

5.抹擦:彩铅和铅笔作画一样,在塑造的时候可巧妙的通过抹、擦的方式来进行色彩的过渡或虚实的处理,能使画面虚实结合,塑造空间感,体积感。

四、彩铅的缺点

1.彩铅颜色较为轻盈,缺乏厚重感,不易于塑造厚重质感的形象。

2.彩铅颜色固定,不能够直接调色,需要在作画过程中通过一定技法在纸面调和。

3.彩铅作画的原理是很细的铅芯颗粒挂在纸面上形成画面,因此不能够太厚的堆积,且完成的画作和铅笔画一样不能抹擦、碰触;也不能经受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会少色。介于彩铅的缺点,课堂实践教学可以以彩铅为主,其它绘画材料为辅;方便学生学习实践的同时丰富学生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五、彩铅在美术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彩铅只是美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较好的媒介,不能忽略其它媒介的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忽略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材料作画。

2.彩铅使用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鼓励学生随时去画,大胆去画,不受拘束;整体把握,局部精细;在充分发挥彩铅特点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笔能力,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为提高学生整体美术素质、审美素养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3.因为彩铅铅芯较软,易耗,易断,需要用随时用削笔刀,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安全,以防意外发生。选择一种合适的美术实践媒介能有效的强化美术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作者:王小洁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五篇:初中美术审美教学研究

一、理解审美素质与审美素质教育的关联

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其能够使得欣赏者超越现实世界而形成审美经验和态度,从而在真挚的情感状态中直观体验审美价值本身。这些特别的力量、特殊的质素是对于人类共同经验的感知。审美即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审美素质包括自然美知识、艺术美知识、社会美知识、审美观,在智能结构方面包括艺术情趣、创作欲、美感、审美理想,在自我表现意识方面包括自我体验、自尊感、自我意识。其中与美术教学中息息相关的有艺术美知识、审美观、艺术情趣、创作欲、美感及自我表现意识的各个方面,其具体表现为认识美、判断美、创造美的能力,包括了美术知识、形式美感、审美理想等几大板块。形式美是指美的内容显示为具体可感形象的内部结构外在形态,即美的内容存在方式,具体指构成美的内容的自然质料,如形体、色彩、线条、声音,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感则是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审美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价值的客体对象,根据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可在人们头脑中能动反映的产物,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构成因素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判断和感受力。审美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一定世界观的制约下,对美的境界的最高追求,是具有理想因素的构成部分,是审美经验和审美观念的升华,是审美创造力表现的具体因素。

二、初中审美素质教育给美术教学带来的几个新观念

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审美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自然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审美素质教育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观念。

1.角色的定位

应试教育使得少数“尖子生”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而大多数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往往产生失落感,失去学习动机。审美素质教育则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2.教学内容手段的多元化

审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体学生全面的素质,包括知识的掌握,人格、情感、意志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美术教学中,除注重对美术传统知识的传授外,更应强调对形式美感、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人格、情操、意志的培育。

3.审美教育成为创新教育的先驱

艺术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审美活动相对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养认识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过程就成为创造活动,因而比其他学科培养创新能力来得更直接,从而成为创新教育的先驱。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的培养

眼睛摄取信息的最大特点是以形象思维过程相伴,对输入形象的“知”与“美”从直觉上做出判断,本能地从心理和情感上作出反应,通过大脑思维反射,留下记忆。这一视觉审美过程是瞬间的,是健全人的本能行为。正如歌德所说,美具有“无须深思熟虑,直接引入愉快”的特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世人皆知的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审美学习与训练的目标是训练学生会用判断的眼光认识、感受对象,并把这种感受有力地表达出来。所以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观察,如何表达,有方法问题,但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此活动主要在于指导学生的视觉艺术实践活动,作为艺术实践的课堂教学,其中应渗透着传授艺术知识、培养形式美感、培育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同时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

1.教学中,执教者要更新观念,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首先,执教者要树立多元化的美术观,其中包括课题、课型的多元化,教学材料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化。美术教学法中,内容的多元化已被人们公认。但仍有一些美术教师单纯地认为美术就是欣赏、绘画、色彩三大类;至于材料,就是单纯的水彩、水粉、铅笔,学生不能获得各种材料的应用体验与感受,往往由于内容、材料的单调与乏味而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其次,在场地教学方面应有综合化的概念,不仅要有课室内的学习,更应有课室外的自然美景熏陶。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到郊外、野外写生观察,而且对大自然往往流连忘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的感觉特别直观,几乎是一种直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潜意识,是不具体的。在此理论基础上,教师应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敏感性。

2.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内外,加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审美兴趣

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尊重学生的创造过程固然重要,但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它通过视觉引发大脑的感觉、知觉,进而影响思维记忆。笔者每次与石滩一中学生外出写生、参观画展,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到现场,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哗!”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创造的角色。

3.欣赏创造相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形式美感,培育审美意识,激发审美理想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剖析、欣赏与创作美术作品。学生越是参与讨论和创造过程,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创造特征越发明显。在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塑造和促进相结合,既可以通过分析让学生分享教师自己的感受与激情,也可以通过问答,诱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反应。如,你从画上看到了什么;画中的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空间怎样;你认为画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画家在画此画时想到了什么;等等。这样通过欣赏和有创造性的问答,不仅有效地调动了课堂的动态教学,又为学生作业留出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同时,由于天赋的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教养不同,每个人的思维特征不同,所以对物象的审美判断、创造也就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抓住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索、勇于表现,培养其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力。

4.多种教学媒介的综合运用

美本教学是形象教学,特别应注意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故而,执教者应考虑如何采用这些辅助手段。当然,也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以使现代教学手段的媒体介入卓有成效。在美术课中,常用的教具有平面教具、实物、立体演示教具。在平面教具中,主要指教学挂图,它是美术课直观教学的主要教具,包括图片资料、教师范画和示意图三大类。图片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启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图片资料一方面源自美术教学,另一方面则为教师平时收集的学生作品、名作、复制品以及画报、画刊上的美术评论或介绍。教师范画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绘画,为学生绘画的范本,使其深入体会教材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立体演示教具,包括电脑、电影机、电视机、幻灯机和各种模型等,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提供多种美术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5.评价与展示是艺术活动的重要一环

展示评价可以让课堂内外氛围更显生动活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的教学展示与评价由课内外评价组成。课内可在学生作画过程中加以分析引导,或作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展示有班内作业展、校内作品展以及向报刊投寄稿件等,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收获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及互相学习的意识习惯。审美意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重要的视觉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以多种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未谙世事、天真纯朴,教学中有意识的审美导向可以使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总之,21世纪的美术教育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作后盾的造型艺术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初中艺术教育,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也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潜能。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好初中的审美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李跃 单位:广州增城市石滩一中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

一、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打破传统初中美术教学中弊端和不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就要敢于创新,更新思想,转变教师的角色,做好角色定位,创建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进步,转变教师在课堂上主宰一切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重拾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进行良好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构建师生关系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让美术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的和谐。

二、走进自然写生

初中美术课堂需要大量的静物或者实物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进行实地写生,寻找灵感,开阔思维,课本上的知识是生硬的,只有让学生投身于自然当中,才能更加真实地创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布置好任务,让学生自由绘画,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亮点,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反馈,去真实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足的信息资源、海量的影音教学、清晰的图片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明了地掌握美术技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节省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重结合实际生活,搜集学生熟知的素材和资料,比如,流行服饰、流行歌星、商业美术、民间剪纸等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将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思想之上,关注学生的精神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发现学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给予学生的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学,即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所以,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课堂,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作者:洪玫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绰河源镇绰河源中学

第七篇: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研究

一、情感教育渗透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初中美术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枯燥教学方式,很多教师都在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在促进师生情感培养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对美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利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美术艺术。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情感教育为师生之间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达自身的观点,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以及创新能力,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要想在教师中运用情感教育,那么必须要利用自身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利用自身和蔼的工作态度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来对学生产生影响。情感教育对学生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进行影响,最终能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以及幽默个性的语言等对学生教学,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并利用一种无形的情感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美术教材中挖掘情感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教材十分重要,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一些符合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材的阅读中感受生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另外,教师在进行教材的讲解时,要能够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美术属于一种艺术,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处于情感形成阶段,其情感十分地敏感,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元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一些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关注课堂所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行为元素来吸引学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使学生大胆地想象,摆脱课堂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实践是最好的教师,让美术走入生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对社会事物的感知,促进学生感悟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解有关民间美术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美术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来说,教师要想很好地应用情感元素,那么必须要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利用自身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黄奎志 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白庄矿学校

第八篇: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培养

一、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作画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现实生活同样为学生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所以,我鼓动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多画速写,多收集素材,从生活中捕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其实,通过学生观察生活,无形中让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步发展起来。学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在田野的道上,在城市的街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会不同的感受,在自己的观察感受和亲身经历中,开拓自己的形象思维,扩散出对眼前实物有关的、近似的不同新形象,这样打破了生活的限制,去自由地想象,去随意地构思创作,让学生从中得到心灵的乐趣和满足。

二、创设情境、实物写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堂优秀美术课的开始,所以,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就让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我通过音乐与视觉的艺术形式,指导绘画创作,在导入环节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创作绘画的热情。在美术课堂上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运用实物直接的视觉刺激也是很有必要的。我通常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使得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展现给学生,打开学生操作的思路,让他们画出更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发现。

三、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课改以来,美术教材与教学都加强了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也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拓展。尤其对创新精神的引导,更是潜移默化。我从不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从不以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我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保留他们的原始感知,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把构思、创意,转化为设计、创作,让他们自己在不同知识之间找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开始他们发现事物的关联,发现形体的特征,发现色彩的美,到他们自己思考怎样让画面饱满,怎么让色彩艳丽而不刺眼,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另辟蹊径,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眼睛去表达艺术情感。

总之,在现今空前活跃的艺术氛围中,我始终以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展开创作,以学生存同求异的创作理念,寻求创作精神,以学生主体意识的自然性,提高创作艺术,力图为建构新的初中美术教学创作之路迈出新的一步。我会不断反思、审视、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教学,诚心地期待专家和读者的指正。

作者:武治平 单位:山西省汾阳市海洪中学

第九篇: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文化渗透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可以运用视频资料及照片,给学生介绍广袤的黄土高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景观的乡土美术,同时播放陕西民歌,让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感受美术的魅力,鼓励学生创作家乡的美景。根据教材内容加入绘画、写生、雕刻、泥塑、设计等多种多样的美术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利用废弃布角、袜子等进行服装设计比赛,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终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乡土美术教育的学科跨度大、操作性强,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初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实现乡土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尤其是结合当下的多元文化环境的时代背景,娱乐性及刺激性的流行文化及大众文化泛滥,学生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淡漠,这就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误导,不利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如,炕围画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亦称“墙围画”,府谷的炕围子画可以说是黄土高坡土窑洞里的民间艺术,它是在炕周围的三面墙上贴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由画匠绘制的装饰彩绘,府谷人将其称为“腰墙子”。教师要善于发现,注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教学中嵌入本土文化资源,使学生通过对炕围画的了解,将乡土文化与美术欣赏的内容直接联系起来,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家乡丰富多彩的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积极开展课外美术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的每一个场面都可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启发,构成学生写生的素材。初中生的想象力很强,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美术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背起画夹走出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自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探索生活中的美术,使学生在取材的过程中,激发对家乡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学生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制作树叶粘贴画、花草粘贴画、泥人捏制等。通过不断的积累,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素材,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探究乡土美术的热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貌的同时,获得艺术的熏陶。

作者:李升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清水九年制学校

第十篇:初中美术教学体会

一、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鼓励同学们进行自由构思创造

警如在和学生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的同时,不断引导他们去尝试新的东两,鼓励同学们能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在表现作品时不拘泥于一种方式,鼓励其大职“试试看”,在充分唤醒了他们潜意识创造力的同时渗透理性的指导。只有允许同学们自由创作,开放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打开他们的想象大门,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则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亳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毎一个学生个性的表现及艺术创作,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激励,萌发创作动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造广阔的空间。激发学生学生的热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我的做法是,善于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挂历纸拼贴学生装》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时,我先让学生穿上自己的服装校仿时装衣演,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思维,接着我又播放时装农演的视频,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这样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音乐的美感特征与美术的审关情趣很好的结合起来了,活跃了课堂。接着我就讲解拼贴的方法,将色彩的格配以及设计思路大体跟同学们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学生掌握了剪贴的方法后,让同学们自己感知形象,发押自己的想象力.拼贴不同形态、色彩各异的学生装。如我在讲《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这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亨受音乐人餐的同时欣赏优美的自然界图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原来如此美丽多彩,从而导出课题。实践证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学生的学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创作热情提高了.

三、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自信心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创作;教学

一、引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无论多么优秀的艺术家离开生活这个环境,他们的艺术思路都打不开。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黄公望,他每天都在黄山草木杂乱之处驻足,人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在那片地方流连忘返。美国的杰克•伦敦年轻的时候当活水手、工人等等,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下文就结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美术教学做出了思考探究。

二、体验生活,走进生活

艺术家在创作优秀的作品的时候离不开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知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对于生活在创作中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视。歌德就是一位主张体验的艺术家,他认为生活比天才更加天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所写的作品虽然不必亲身经历过,但最好也是经历过的。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变幻无穷,但是想要让学生去真正地走进大自然,并且将他们充分地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无力感,因此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引导他们去体验和认识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动人的瞬间,学会在平淡的表象中发现不寻常的美感。让学生做到:①留意身边的人事物;②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挖掘出来;③发展生活中的奇趣。因此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走出教室,例如郊区田园,利用大自然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农忙的时候组织学生走进麦田,体会当时珂勒惠支在创作《拾穗者》时的内心情感,并且让学生也做一幅画,让学生在汗水中明白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勾勒一幅幅丰收景象图。

三、创设相关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而想象就是创作的基础,将艺术和自身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波德莱尔曾经也说过没有想象力其他一切的功能无论多么优秀都没用。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著名画家苏里科夫由于黑色乌鸦在雪地上形成《女贵族莫洛卓娃》这幅名画的意象图。再例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也是想象出来的,中国的白蛇美女也是想象出来的,因此牛鬼蛇神、天上人家都能够让艺术家充分地进行想象。进行具象、意象与抽象都需要有丰富的创造力。培养想象力就需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但是学生平时一般都不会训练美术创造力,因此老师在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将学生的创作灵感进行有效地激发。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创作关于母爱的作品,在上课初期就可以先给学生听《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个故事,老师自己给学生讲,让学生们在这个情境的中沉浸下去,接着再给学生放一段《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音乐结束以后老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开始进行创作。就像曾经有一位诗人说过美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在创造的时候要把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在作品中将理性感性的情感都融入进去。

四、在美术作品中发挥自身的特点

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不能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创作最忌讳的就是雷同,作品没有个性就像白开水索然无味。因此在创作的时候要将自身鲜明的特点展现出来,在这个领域中人们都喜欢独立创作,就像吴道子和李思训,虽然他们两个人都画嘉陵江山,但是他们二人作品风格迥异,一个奔放自由,一个严谨富丽。这说明在创作的时候需要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在创作的时候也必须要保持特色。因此初中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也要尝试将自己的特色在作品中进行体现,具有创作风格比较优秀,但是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我为校园添风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校服进行设计,为自己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将自己的品味充分展现出来,创造自己满意的作品。老师在辅导的时候要将个性进行强调,在色彩选用方面也要鲜亮明快,并且也要鼓励他们上网进行查阅,将别人的长处吸取过来,将自己的特色进行融入。当学生设计完成之后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方式多变,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生在创造的时候必须将美的规律与形式进行掌握,对于美的敏感性要加强。有美的鉴赏能力并不一定会有美的创造能力,但是具有美的创造能力一定具有美的鉴赏能力。想要将美的表现形式进行掌握就要将美的形式进行研究,而且美来源于对美的创造与实践,这是人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如果没有色彩学问,即使感情再强烈也没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灵感,例如在进行剪切画教学的时候要是要注意色彩与标图的结合,并且加强学生对于装饰美的体现,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在创作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寻找需要的材料,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充分的展现。

六、充分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求异能力

其实初中美术这门学科是比较轻松地,而且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阶段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一些新鲜的事情非常好奇。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合理的美术教学活动来将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激发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课堂中要让学生进行观赏、模仿,但是并不能一味地进行看、临摹,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考。由此及彼来产生另外一种想法,以此来进行全新的创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把学生平时的压力释放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大胆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求异的能力。

七、结束语

通过上文我们能够知道,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性,将生活与美术进行充分地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能够充分走到美术创作当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步瑛.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9):126-127.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6

1.1胡堆乱砌,信息轰炸

由于多媒体的信息容量和展现方式,部分老师却将多媒体运用到一个极端的位置。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工具和课堂内容的补充,却被本末倒置,灌输太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图片和视频的狂轰乱炸,反而导致学生应接不暇,对课堂和作品内容不深刻,压榨学生的思考空间,将整堂课变为一节“欣赏课”。

1.2课件花哨,背离初衷

初中美术老师都是具有深刻美术创作和鉴赏能力的艺术指导者。而部分艺术指导者因追求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感、呈现的多样性,反而忽视了课件内容的主体和教学板书的设计,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而非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以至于教学目的未达到。

1.3引导变讲解,学生麻木化

古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笔者认为“尽用多媒体不如无多媒体”。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忘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变成了一个“解说员”,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书本的生硬变成了多媒体的无趣,可能引起学生多多媒体的麻木,使得新教学方法适得其反。

2采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的原则

2.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切勿狂轰乱炸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切记不要堆砌过多的视频、图片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狂轰乱炸。不要因为新课标提倡的新式教学方法而滥用多媒体。教师需在课堂知识补充之余,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多媒体教学内容需要有重点性、针对性,一方面重视多媒体带来的教学容量的提升,另一方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之美。时刻记住,多媒体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方法而已,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2.2立足教学主题,合理运用多媒体

初中美术教学的主题是“教学”二字,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应紧贴“教学”而不是为了展示老师的艺术才能将多媒体课件的花哨发挥到极致。在课件设计中,应该松弛有度,紧抓当期教学主题,运用老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向学生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着重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感知能力。

2.3正视待教师主体地位,带动课堂效应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人物,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而部分教师自从运用多媒体,将自身退化为“解说员”。这好比导游带团,本来是让游客感受景物的人文与美,却变成了导游一个人在“背课文”。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引导学生的重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依赖多媒体,以为有了多媒体学生就会提高自身积极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拉”,教师作为火车头,更是要拉着学生向前跑,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带动课堂气氛,多与学生互动,将多媒体内容和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新式教学跟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传统的照书念的教学模式并不理想,多媒体教学打破时间、空间、容量、单一的方式,扩充教学手段,将初中美术课堂变得生动,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艺术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原本抽象的、生硬的美术知识,通过多媒体这个载体变得具体,生动和充满趣味性,初中学生将更能够接触这些浅显直观的知识,这为初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不同教学方面的应用

3.1多媒体教学在素描、色彩课上的应用

素描和水彩是初中美术课教学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构图、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敏感和把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基础美术素养。但是从小学到初中,并没有对素描和色彩课程的专业教学和引导,形成了该类课程的断层。教师在讲到“构图”、“透视”等专业名词的时候,需要学生由具像到形象的分析,抛开物体的固有邢台,分析整个画面的内部结构,从宏观着眼。而说到这些,学生往往一头雾水,而且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很难看出其中的妙处,素描课和色彩课最终只是一个表面形式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利用多媒体3D完美的展示物体的透视效果,使抽象事物具体化,使学生在观察物体透视的角度和方向时更加容易,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素描的理解。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课本,多样展示教材之外的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进步空间。在欣赏之余,更是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思考美术作品的构图以及对色彩的应用,极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2多媒体教学在手工制作课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手工制作课的效果并不如美术欣赏课的直观和明显,但是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的手工制作提供更多奇思妙想和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美术课的手工制作,老师需要亲自为学生做教学示范,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并未达到一个高效率的教学示范效果。而多媒体教学的提倡和使用很好的解决了初中美术教学的这个难题。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搜集或者录制手工教学视频,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观看清晰的多样化教学视频,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结合多种操作方式进行手工制作,而不是一味照搬老师的方法。课余时间,学生也可以自己寻找或者录制手工制作视频,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播放,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极大鼓励学生自己的创新、创作。

3.3多媒体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上的应用

美术世界广阔而渊博,就成年人而言都不敢妄下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之言,更何况要让初中的孩子去品味、鉴赏美术作品。而这又恰恰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初中的孩子才敢直言不讳的说出美术作品给自己的带来的感受。所以,为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我们打破美术课本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丰富的美术天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中美术老师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对其进行鉴赏。如在色彩鉴赏方面,老师可以搜集大量梵高的作品,让学生对其作品的早中晚期进行感受和点评,而后再对学生进行梵高的生活背景介绍,让他们体会作者带入自己绘画的感情,此后,再让学生对梵高的作品进行点评。透过这个案例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深入美术世界,在课本的有限内容下通过多媒体扩展到广阔的技术空间,培养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4结语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作训练;初中美术

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素质教育的重点就落实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要注重创新精神,即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作为站在基础教育前线的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又要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授之以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应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形式扎扎实实地贯穿于课程中,在创作能力训练中运用多元化创作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经过日积月累的创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大门,有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兴趣是培养创作能力训练的动力

兴趣是一切学习成功的原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课堂教学活动单一乏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有求知欲、探知欲,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能力,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和创作动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奇妙的墙》为例,在课前,我用吸铁石把9个一次性纸杯叠在讲台上,学生进入教室后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些杯子,有学生直接问:“老师,这是干嘛呀?”我说:“先保密”。上课后,我指着讲台上的杯子问有没有同学帮我换种造型摆法?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开始跃跃欲试了,2个同学摆完造型之后,我又把纸杯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想想看能否再摆其他造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争抢着做第二轮摆造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到起来了,学习热情高涨,思路被打开后,思维也活跃起来,再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二、生活经验是培养创作能力的切入点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美术创作训练内容的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他们的视角去发现、去挖掘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花的变化》对创作训练做铺垫,给自己的杯子设计花卉图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花卉图案知识展开讨论如何创作出有标新立异的设计图。学生们谈论的很激烈,有的说:“我在网上看见过把花卉概括成图案后再概括,让它简洁化,”有的说:“我看见家里有沙发靠垫的图案就是用点线面把花卉图案抽象化了。”他们把自己生活中见过的资源,在讨论中举例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我提醒他们不能照搬他人的创意,但我们可以采纳他人的表现手法加上自己的,这些资源都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因此学生容易迅速产生学习热情,加速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好奇心是培养创作能力的诱点

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燃烧学生的创意火花。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措施、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就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获取新知识的渴望,教学内容要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诱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达欲望和创作冲动,从而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教学导入片段,我知道同学们课余会比较关注明星,也有自己的偶像。下面我们先做个游戏。猜一猜,他是谁?1.出示图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2.加大难度,猜他(她)是谁?A.B.C.先出现A图片,让学生试着猜,再逐步出现B、C图片,公布答案后揭示本课课题,开始教授头像的基础知识,讨论:你们觉得画肖像该从哪儿入手呢?……第一轮预热游戏开始就点燃了他们的热情,第二轮、第三轮难度的加大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再加上后面欣赏大师的一些作品,感受不同画家所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感受他们除了塑造人物相貌以外,还要塑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有的学生展示了用色彩表现同学的头像,有的是学梵高用粗犷的线条表现自画像;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给予学生赞赏的手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满满的自信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奋发进取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丰富思维是培养创作能力的养料

我们不能在美术教学中单一的束缚学生的创意思维,扼杀学生的艺术灵性,压抑他们的个性潜能,而是要做一个艺术的引导者,让学生不断吸收新知识,推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向前进,让创新思维不断获取丰富的养料,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艺术的空间里尽情绽放。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仕女•簪花》第1课时临近尾声时让同学们商讨,下节课制作有个性的饰物,可以准备哪些材料,听着他们热烈讨论声中,教师可适当的点拨。有的说:“带根短点竹子和橡皮泥,橡皮泥做簪子上的装饰物。”有的说:“我家有粗毛线,可以先编织,再挂些纸折的花朵。”有的说:“可以用铁丝,再收集些彩色布条,我用来设计手镯。”有的说:“饮料瓶盖子或者直接饮料瓶剪切一下。”……听着他们五花八门的想法,我就建议还可以带些珠子串起来或者有同学会折五角星都可以做点缀,尽量把我们身边的物品利用起来,大家都很期待下节课的创意成品了。

五、营造氛围为培养创作能力壮胆

在创造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才能让学生大胆地释放创意思维。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在临摹中感受》的第2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分析和实践“变体画”,课前我搜集不少艺术家在卢浮宫现场临摹大师作品的场景,做成视频导入,看看游客们走进卢浮宫的艺术殿堂里欣赏作品的同时,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场景便是那些可以在现场临摹名画的画家们,虽然也有画家把名画彻底改的面目全非,但他自己还是画的津津有味,包括艺术大师也有临摹他人的作品,但是要让学生感悟到大师们在临摹作品时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一味的照搬照画的,他们的目的是“学”而不是“像”,然后让学生们选择一幅艺术大师的作品,体会变体画的实践过程。这同样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欣赏过后,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动手了,有的学生改变了背景,有的学生改变了整体色调,有的是加大笔触的线条,有的是更加夸张,有的是运用彩纸拼贴的形式,再加以细节描画,大家都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画出了有特色、有个性的变体画。这一课给同学们提供了体验改变艺术大师作品的机会,学生们既动脑构思,又有立意思考,使他们的创意思维在艺术空间里自由翱翔。哪怕学生的作业有点乱,也要尽量找出作业中的闪光点。

六、环保意识体现创作能力的另类美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前在设计•应用课……需要带材料进行动手创作时,总有许多学生不带,并推脱是忘记了。现在我鼓励他们尽量从废弃物品中去寻找可用资源,如纸张方面,可以是包装盒、香烟盒、杂志或彩色的广告纸、报纸等;瓶子方面可以是他们喜欢喝的各种饮料瓶;并根据具体课程安排恰当的收集废弃资源,长久后发现他们对于收集废弃物品比较感兴趣,上课也很少有忘带了,给他们展示自己收集的废弃物品,比一比在本节课中是否会起到标新立异的的创作效果。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装点生活》,让学生们准备一只单色的塑料瓶当成花瓶,其他材料自己准备。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集体商讨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在创作环节中有的学生用家里废旧衣服对塑料袋进行了拼贴;有的学生用树叶、花瓣等对瓶子进行装点;还有学生用彩色广告纸折成三棱体、旧毛线做成点线面的效果装点瓶子……这样既节约又环保,学生们也在创作中发现废旧的物品,也能展现美的存在。

七、个性发展成为创作能力的独特性

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创作的作品也要具有独特性与新颖性。在创作训练时我向学生提出作业不要有“雷同”,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作品大同小异成了普遍现象。有的学生是临摹惯了,懒于动脑创作作品,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不好,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不认可,而去模仿周边同学的作品。其实,我们只要对有创意的、有标新立异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而不是在一定的框架中进行评价,关键是谁的作品有独到之处,不跟随大流,那就是成功的作品。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有趣的夸张》,这课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为自己的好朋友画一幅夸张有趣的肖像漫画,在最终展示时,没有定性谁画的好或者像那位被画的同学,只以画中是否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完成这件作品。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去很衡量一件作品的好坏,而是要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创新。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方法;探讨

很多美术教师说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教学,因为美术不像其他主流学科那样有着系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一种自由的教学模式,所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反而找不到方向,往往美术教师也不引起重视,很多美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做自己的事,最后课堂上的收获可见一斑。本文就如何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简要的一个探讨。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认识能力

美术,本来就是艺术性很强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判断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其学习美术的首要条件,因此学会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是很重要的教学部分。比如:小学课本里有篇美术作品叫做《杨桃》里面就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的一件小事,故事里讲的是主人公因说杨桃像五角星而被周围的人嘲笑,但美术老师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而得到一种更好的教学体验。注重学生对新事物的观察引导,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首要教程。观察是指对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察看,进而得到一种表面上或内涵上的一种视觉体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于每一学科的教学,但不同的方面各有侧重。而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则显得由为重要。不管是对事物的构想还是表现,亦或者是美术绘画学习过程的本身,都应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且重视的地位。对于初中生来讲观察能力已经不仅仅是像小学生那样停留在物体的表象上,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审美的能力,在艺术上的看法更加明确。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美术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且从美术的教学活动上看,我们应该从理论知识、绘画练习、欣赏模仿和评论教学这四个方面进行开展教学。总的来讲在给学生讲述一个整体的观察方法及对比的观察方法时,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观察,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的同时要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具体的所要描绘的事物轮廓,这个事物的轮廓是能通过他们的脑中完整表达出来的所要描绘的物体。因为只有这样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绘画训练中准确地描绘各种物体,最终才能有所收获。当然还要在绘画训练的“取长补短”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进行临摹,进行练习,进行品味,增加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取长补短,最后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

教师应该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美术教学都停留在不重视的阶段,教师往往让学生自己画画,也不和学生讲讲画的内涵、画的由来等等。一方面教师可能觉得太繁琐不方便,另一方面又觉得讲起来无意义,学生的反应积极性不高,老师得不到一种有效的回应,所以长此以往就放弃了,使得这门学科变成了其他课任老师加课的一门学科,这对于学生真正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利的。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教具的一种进步与发展,因此多媒体教学也不失于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讲美术也是调剂初中学习的一种释放方式,能让学生得到一种放松,这样的课程的开设只会让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动力,那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教学不要辜负学生的上课热情,带他们参观更多的艺术作品,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带给他们更加丰富的艺术享受。而这些通过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能使更多的美术画作展示在黑板上,再者是可以利用视频影视资料,来介绍当时的绘画背景。一副作品的产生并不会是无缘之水,也不会是无本之木,它是在一中特定的条件心境中产生的。而这些介绍会让学生对艺术有一个更为明确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艺术世界会有一个新的天地。引人入胜,留下影像。另外,课堂也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比如当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一些知识时,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办法,用一些视频影像资料来补充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是很不错的一种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和学生都能站在一起交流互动,从而更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老师也能更好发现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错误的思想最终能及时得到解决,或是在日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更正,使得课堂更灵活,更丰富多彩,而不是机械死板的。其中有一种课堂教学办法不失为一种借鉴的方式,那就是情境模拟教学法。这个教学方法通过利用构建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当中来,学生身临其境,其理解力就会变得更为深刻。但这样的美术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角色的改变,要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也可以让学生以身代画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这样学生会明白当年为什么会产生这副图片,为什么要这样作画,这些颜色的搭配运用又是怎么用来的。让学生对画作理解之后,能表演出作品中表达的故事。如:中学课本里有篇文章是《少年闰土》开头便引人入胜,让人浮现连篇。虽然文字可能效果有限,故事再现会有些困难,但是学生通过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组织能力将润土编成故事,从而展现出这幅画的主题,让这堂课是难忘愉悦的。最后能通过画画展现出来,使其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当然,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还可以有通过相互问答方式、历史时间顺序代入方法,亦或者在课堂上确定主题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是活跃的,是有互动交流的,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自身画画的水平。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初中美术也能让学生像对待主科那样重视起来。

3做好课前准备,调动学生课堂体验

美术之所以被人看成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有误以及自己的不重视。在很多人的眼里美术教学其实是单调简单的,甚至不需要什么技术性,只要依照美术教材中的内容讲学即可,把背景和故事在教学中以重点的方式划出来就完事了。其实从长远来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状态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是一种接受死板的学习教学模式。学生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询问,思想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甚至与教师之间不会有相关教学之间的对话,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分散,无精打采,长此以往这门课只会被人所厌烦,而这主要是跟老师在教学上方式的不恰当所引起的。不管是哪门学科都要做好课前准备,美术教学也不例外,也是需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在课堂上进行一种有效的双向性互动。因此,课堂要活就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毕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个方面就是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可以针对性的讲解,如这节课上的是印象主义的画还是现实主义的画,他们有哪些特点,哪些是他们的代表作等等。针对如此可以就地展示几幅作者或者那一个时期的画作,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品味形成他们的一种艺术看法,找出共同点,从而能清楚明白本堂课上主要介绍的绘画内容及艺术情趣。第二个方面就是在不同作品里让学生学会辨别不同特点的画作,让他们在比较中,明白和发现画家在创作思维上的不同,他们的创作思维在不同背景下的变化发展。初中美术虽说不像系统的艺体学习那样,能培养优秀的绘画学生。但它无疑是一种启发的阶段,能让学生有一种艺术的审美能力,能有一定的艺术造诣,这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第三个方面就是一定的问题能刺激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上课前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某位作家的艺术作品风格,某个时期的艺术形式是什么样的。然后通过这些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艺术方向思考。甚至还可以用一些绘画故事来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样的模式下不仅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去在课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起来,为课堂的学习注入一种动力,一种求知的活力,这样的美术教学往往能更让人接受。

总的来说,初中的美术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更像一颗幼苗需要教师的用心呵护,用心培养。因为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所以教学起来学生的配合程度也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艺术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要学会有个明确的定位,我们能带给学生的不是让他们画画有多好,而是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学会一种艺术的审美能力,一种艺术的情趣和一种精神的享受,这些东西会影响到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能多样发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路还很漫长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才能让初中美术的教学如其他科目一样,贯穿在学生的生活中,才能使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姜旭晖.浅谈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7(15).

[2]赵慧.初中美术课堂情境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教育,2016(12):202.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9

1情感教育对初中美术的作用及意义

美术教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影响力不亚于其他科目。现在美术已经成为考取大学的一大途径,通过情感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情感教育相对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感染力极强,能更好的带动学生间的氛围,为学生打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懂得尊重艺术的同时,尊重和爱护学生,对学生多多关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美术的魅力需要学生用时间去发掘,教师要悉心教导,带领学生发现美术的美。艺术多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艺术就像没有了灵魂,在初中美术教育中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发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抓其灵魂,才能更好的理解它的美。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有爱。

2初中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2.1加强师生互动,注入教育情感。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多以带领学生认识名人名画为主,过多的用自己的语言为学生总结概括字画里的含义,忽略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很多美术作品因为本身比较抽象,在学生看来不仅平淡无奇,反而毫无美感,有的学生虽然很喜欢画画,却对课本上的艺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不理解书上的作品美在哪里。而老师说得自己不能全然理解,因此对美术课堂上老师的讲,不以为然,同时也失去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学生不理解通过美术考取大学的含义,把美术课堂当作其他课程的辅助学科,是为了让学生缓解平时的压力,因此愈发不注重美术课堂。在美术鉴赏课上,老师要多注重于学生的沟通,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若课上老师只顾自己讲述,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好的交流,教师就不可能明白,学生到底理解到那一步,不懂得学生的需求,就无法授予,因此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情感教育重在师生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增强师生的情感,还能带动课堂的学习态度,只有大家在相互探讨中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在师生沟通中,除了老师简单的提问还可以选择把提问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让学习氛围变得放松。在学习《点与线的魅力》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看这一课,让学生每人想一个对这节课的疑问,不记名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教师通过汇总学生的疑问,再进行提问,大家都不明白的教师再仔细讲解。老师在讲述基础知识,学生等待解惑的时候,一定集中注意力,先了解了课堂的基础,可能教师还没有讲到自己的问题,学生已经明白了。例如学生不明白:“点和点,线和线之间到底有没有规律?”“明明是平面图形为什么看出立体的感觉?”等等。在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学生可能自己就先明白了。然后学生有了自己的答案,等老师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回答,并得老师的认可。这样轻松地互动,不仅拉近师生关系,还提升了学生注意力,因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育中。2.2生活中发现艺术,提升鉴赏高度。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从来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不管是美丽的风景画、人物画、山水画还是雕刻等等无不起源于生活,因此美术课堂不能太脱离生活的轨迹。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老师不仅要讲述课堂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艺术与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影子,发展艺术的美。怎么说呢,学生眼中,课本上的知识与艺术的美总感觉遥不可及,因此在生活中发现课本中的艺术时,一定认为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反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发现与创造》这一单元,课本上的很多东西,看似常见,却又不曾见过,他们创造的东西看上去是那么的神奇,简单的报纸、扑克牌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东西我们在生活中都有,但却没有见谁把他们变成过了一件艺术品。因此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艺术脱离了实际,这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创造艺术。教师先在私下自己动手做好一个通过生活用品改造的艺术品,然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其他制作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自己动手坐一坐。放课本上的艺术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自然能更深入的理解艺术的情感,让学生拥有真确的生活态度。2.3通过“户外写生”,陶冶艺术情操。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外,在课本外,通过自己的观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去发现艺术的美。户外写生,并不是真的要学生初中阶段就去画山画水,而是通过野外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能释放心中的压力,在更开阔的环境中,思想情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美术课堂说严谨也很严谨,说随意也很随意,学生不用束缚在课堂中扒着窗户张望外面的世界,不用只拘束于课本和课堂。通过户外所见的美丽景色,所听的鱼虫鸟叫,所闻的花草的清香,所触的微风阵阵,通过自己的认知,去绘画自己认为的艺术作品。当然户外课程毕竟需要时间、精力,出行安全、时间都要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到了写生地点,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但有任何安全问题都要向老师汇报。都说高的地方可以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我们在去户外上课的时候,可以把两次的课程合为一节课,带学生去危险性比较小,且有一定高度的地方。学生置身于宜人的环境中,不受一切事物的束缚,自然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在情感上也会真情流露。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再与学生之间多多交流一定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指导学生,让师生关系也更进一步,也能更好的传输情感的表达。教师不限定学生绘画的参考是动物或者植物,其实一个简单的参照物有时候也正能表达学生的内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与自己的想象相结合,进行简单又不失认真的绘画。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中释放了压力,还找到了乐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既陶冶了情操,对美术的情感表达也得到了升华,情感教育也进一步渗透到美术课堂。现在美术课堂的情感的渗透是现在美术教育的关键,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更好投入生活及学习中。初中的美术教育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提升空间大,可塑性强,美术课堂的进步也在一步步不断发掘,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发挥情感因素在美术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张琳.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2]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陈伟利.美术教育研究.2018(02)

初中美术论文范文篇10

让学生喜爱美术,首先要让学生喜爱美术教师。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教师的喜爱密不可分。强大的人格魅力能够为教师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师在学识、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他人格魅力的高低。渊博的知识是教师过硬教育能力的体现,它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收发自如、寓教于乐,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渊博的知识往往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协调融洽处理师生关系的关键。美术教师应该有宽广的胸襟,要包容和理解学生,特别是对处于性格叛逆期初中生,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还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真诚来换取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在面对挫折时要时刻保持不气馁的状态,用自身的勤劳和勤奋带动学生,树立人格榜样。

二、建立学生美术冲动体系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知觉、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培养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进行强化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美术冲动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在表达感情、表达情绪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有画画的冲动。美术冲动体系本质上就是让学生建立对事物的美术思维方式。建立美术的思维方式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在基本技巧的教学范围内应给予学生创作的自由,给予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权利,给予学生用美术进行自由表达的机会。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他们的“不合理”要求实际就是一种绘画表达,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如我们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加以引导,建立并强化美术冲动体系,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稳定的美术学生兴趣。

三、融入农村美术元素

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上自习课了。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最大限度的运用多种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