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1:31:08

城乡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第三条挂钩试点工作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规划统筹试点工作,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以挂钩周转指标安排项目区建新拆旧规模,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

(三)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实行行政辖区和项目区建新拆旧双层审批、考核和管理,确保项目区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原有规模;

(四)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五)尊重群众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权益;

(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通过挂钩试点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对全国挂钩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规模调控和监督检查;试点省(区、市)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辖区内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组织管理;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挂钩试点工作应当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

第五条挂钩试点工作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区应在试点市、县行政辖区内设置,优先考虑城乡结合部地区;项目区内建新和拆旧地块要相对接近,便于实施和管理,并避让基本农田;

项目区内建新地块总面积必须小于拆旧地块总面积,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比建新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项目区内拆旧地块整理的耕地面积,大于建新占用的耕地的,可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第六条挂钩试点通过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以下简称挂钩周转指标)进行。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控制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规模,同时作为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面积的标准。不得作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使用。

挂钩周转指标应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整理复垦的耕地面积归还,面积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

第七条挂钩试点市、县应当开展专项调查,查清试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等级,分析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建新拆旧意愿。

第八条挂钩试点市、县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调查,编制挂钩试点专项规划,统筹安排挂钩试点项目区规模布局,做好与城市、村镇规划等的衔接。

第九条挂钩试点县(区、市)应依据专项调查和挂钩试点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范围和布局,合理安排建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优先保证被拆迁农民安置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空间。

项目区实施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项目区规模与范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情况;项目区实施时序,周转指标规模及使用、归还计划;拆旧区整理复垦和安置补偿方案;资金预算与筹措等,以及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项目区实施规划图。

第十条挂钩试点工作必须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开展试点工作。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挂钩试点工作申请。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试点工作总体方案进行审查,并批准挂钩试点省份。

经批准的试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并进行审查,建立项目区备选库;根据项目区入库情况,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周转指标申请。

国土资源部在对项目区备选库进行核查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批准下达挂钩周转指标规模。

第十一条挂钩试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较大;

(二)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较高;

(三)经济发展较快,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能确保建新安置和拆旧整理所需资金;

(四)土地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基础业务扎实,具有较强制度创新和探索能力。

第十二条试点省(区、市)应根据国土资源部批准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在项目区备选库中择优确定试点项目区,对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建新拆旧进行整体审批,不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整体审批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项目区经整体审批后方可实施,未经整体审批的项目区,不得使用挂钩周转指标;未纳入项目区、无挂钩周转指标的地块,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涉及农用地改变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十三条项目区实施前,应当对建新拟占用的农用地和耕地,进行面积测量和等级评定,并登记入册。

第十四条挂钩试点实施过程中,项目区拆旧地块整理要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的有关规定,涉及工程建设的,应当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等制度。

第十五条挂钩周转指标分别以行政区域和项目区为考核单位,两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都不得突破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对各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要独立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试点市、县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要综合行政辖区内的所有项目区进行整体考核和管理。

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制定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台账,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进行全程监管。

挂钩周转指标从项目区整体审批实施至指标归还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项目区要制定分年度指标归还计划,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督促落实指标归还进度;试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依据指标归还计划,对各试点市、县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区建新地块要按照国家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供地和用地。确需征收的集体土地,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通过开展土地评估、界定土地权属,按照同类土地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进行土地调整、互换和补偿。根据“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要求,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机制,促进挂钩试点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区选点布局应当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吸收当地农民和公众意见,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项目区实施过程中,涉及农用地或建设用地调整、互换,要得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确认。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要实行告知、听证和确认,对集体和农民妥善给予补偿和安置。

建新地块实行有偿供地所得收益,要用于项目区内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优先用于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和农民改善生活条件。

第十八条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对挂钩试点工作要实行动态监管,每半年将试点进展情况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定期对本行政辖区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于每年年底组织开展年度考核,考核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九条项目区实施完成后,由试点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正式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部备案。

项目区验收时,需提供1:1万或更大比例尺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必要的遥感影像资料,与项目区实施前的图件资料进行比对和核查。

第二十条项目区竣工验收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明确地块界址,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试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运用计算机等手段,对建新拆旧面积、周转指标、土地权属等进行登记、汇总,建立项目区数据库,加强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部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计划及时归还指标的省(区、市),要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挂钩试点工作;对于擅自扩大试点范围,突破下达周转指标规模,停止该省(区、市)的挂钩试点工作,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第三条挂钩试点工作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规划统筹试点工作,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以挂钩周转指标安排项目区建新拆旧规模,调控实施进度,考核计划目标;

(三)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实行行政辖区和项目区建新拆旧双层审批、考核和管理,确保项目区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用地总量不突破原有规模;

(四)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零拆整建,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五)尊重群众意愿,维护集体和农户土地合法权益;

(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通过挂钩试点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对全国挂钩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规模调控和监督检查;试点省(区、市)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辖区内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组织管理;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试点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挂钩试点工作应当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

第五条挂钩试点工作实行行政区域和项目区双层管理,以项目区为主体组织实施。项目区应在试点市、县行政辖区内设置,优先考虑城乡结合部地区;项目区内建新和拆旧地块要相对接近,便于实施和管理,并避让基本农田;

项目区内建新地块总面积必须小于拆旧地块总面积,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的数量、质量,应比建新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项目区内拆旧地块整理的耕地面积,大于建新占用的耕地的,可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第六条挂钩试点通过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以下简称挂钩周转指标)进行。挂钩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控制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规模,同时作为拆旧地块整理复垦耕地面积的标准。不得作为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使用。

挂钩周转指标应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整理复垦的耕地面积归还,面积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

第七条挂钩试点市、县应当开展专项调查,查清试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等级,分析试点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建新拆旧意愿。

第八条挂钩试点市、县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调查,编制挂钩试点专项规划,统筹安排挂钩试点项目区规模布局,做好与城市、村镇规划等的衔接。

第九条挂钩试点县(区、市)应依据专项调查和挂钩试点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统筹确定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撤并的规模、范围和布局,合理安排建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比例,优先保证被拆迁农民安置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并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空间。

项目区实施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项目区规模与范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情况;项目区实施时序,周转指标规模及使用、归还计划;拆旧区整理复垦和安置补偿方案;资金预算与筹措等,以及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项目区实施规划图。

第十条挂钩试点工作必须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开展试点工作。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开展挂钩试点工作申请。国土资源部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上报的试点工作总体方案进行审查,并批准挂钩试点省份。

经批准的试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依据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编制项目区实施规划,并进行审查,建立项目区备选库;根据项目区入库情况,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周转指标申请。

国土资源部在对项目区备选库进行核查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批准下达挂钩周转指标规模。

第十一条挂钩试点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潜力较大;

(二)当地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较高;

(三)经济发展较快,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能确保建新安置和拆旧整理所需资金;

(四)土地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基础业务扎实,具有较强制度创新和探索能力。

第十二条试点省(区、市)应根据国土资源部批准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在项目区备选库中择优确定试点项目区,对项目区实施规划和建新拆旧进行整体审批,不再单独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整体审批结果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项目区经整体审批后方可实施,未经整体审批的项目区,不得使用挂钩周转指标;未纳入项目区、无挂钩周转指标的地块,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涉及农用地改变为新增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

第十三条项目区实施前,应当对建新拟占用的农用地和耕地,进行面积测量和等级评定,并登记入册。

第十四条挂钩试点实施过程中,项目区拆旧地块整理要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的有关规定,涉及工程建设的,应当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等制度。

第十五条挂钩周转指标分别以行政区域和项目区为考核单位,两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都不得突破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对各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要独立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试点市、县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情况,要综合行政辖区内的所有项目区进行整体考核和管理。

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制定建立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台账,对挂钩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进行全程监管。

挂钩周转指标从项目区整体审批实施至指标归还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项目区要制定分年度指标归还计划,试点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督促落实指标归还进度;试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应依据指标归还计划,对各试点市、县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第十六条项目区建新地块要按照国家供地政策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供地和用地。确需征收的集体土地,应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通过开展土地评估、界定土地权属,按照同类土地等价交换的原则,合理进行土地调整、互换和补偿。根据“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要求,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创新机制,促进挂钩试点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区选点布局应当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吸收当地农民和公众意见,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项目区实施过程中,涉及农用地或建设用地调整、互换,要得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确认。涉及集体土地征收的,要实行告知、听证和确认,对集体和农民妥善给予补偿和安置。

建新地块实行有偿供地所得收益,要用于项目区内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优先用于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和农民改善生活条件。

第十八条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对挂钩试点工作要实行动态监管,每半年将试点进展情况向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定期对本行政辖区试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于每年年底组织开展年度考核,考核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九条项目区实施完成后,由试点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向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申请,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正式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部备案。

项目区验收时,需提供1:1万或更大比例尺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必要的遥感影像资料,与项目区实施前的图件资料进行比对和核查。

第二十条项目区竣工验收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籍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明确地块界址,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试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运用计算机等手段,对建新拆旧面积、周转指标、土地权属等进行登记、汇总,建立项目区数据库,加强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部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对未能按计划及时归还指标的省(区、市),要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挂钩试点工作;对于擅自扩大试点范围,突破下达周转指标规模,停止该省(区、市)的挂钩试点工作,并相应扣减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的基础上,按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通过对废弃工矿企业及砖瓦厂等项目拆旧区进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试点工作原则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试点工作,通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挂钩周转指标合理安排项目区拆旧建新规模,调控实施进度;

(二)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拆旧区以行政辖区为主,实行县、乡双重审批、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确保拆旧区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三)采取“先垦后用”方式开展工作;

(四)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零拆整建,分步实施;

(五)尊重群众意愿,维护被拆人的合法权益;

(六)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挂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试点申报、项目区拆旧、建新安置方案的落实。

四、试点范围及时间安排

*县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区所涉及水泉乡、甘招乡、山咀子镇、南公营子镇、白塔子镇、老爷庙镇等六个乡镇及白塔子煤矿、道虎沟铁路、南汤火车小站、原沈空雷达站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0.2417公顷。

*县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实施期限为2年,周转指标安排为2009年20公顷,2010年20公顷。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一)2008年8月至12月完成拆旧地块摸底调查,制定方案。

(二)2009年1月至6月完成县冶金铸造工业园区挂钩拆旧地复垦工作,归还周转指标20公顷,拆旧地块面积21.5703公顷。验收按实际面积计算。

(三)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完成县利州工业园区挂钩拆旧地复垦工作,归还周转指标20公顷,拆旧地块面积28.7328公顷。验收时按实际面积计算。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4

一、加强领导

镇成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君任副组长;各村(社区)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各分工村(社区)镇干、村(社区)书记为本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每一责任人。自然资源管理所负责业务指导,镇党委、纪委负责人加强对项目实施进行督导。

二、目标任务

2021年全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最低规模为300亩,各村(社区)具体项目点以镇自然资源所确定为准。

三、时间安排及施工要求

项目的选点一经确定,立即启动拆迁工作,时间为6月2日——7月20日;项目复垦时间7月21日——8月20日。对无需拆迁的项目在7月20日前完成复垦。

各村(社区)在开展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招标采购手续。

四、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

1、补助标准:按照项目验收批文中的新增耕地每亩补助4万元,该补助款实行包干制。涉及到拆迁规模较大或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的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

2、支付方式:项目启动且在县级启动资金到位时每亩拨付2万元资金;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并下达批复且在县级资金到位后每亩拨付2万元。

五、奖惩措施

为调动各村(社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积极性,采取以下奖惩措施:

1、工作经费:按时按量完任务成的,另按每亩2000元予以工作经费补助,该补助主要用于村(社区)干部奖励(具体奖励方案由各村、社区自行制定)。

2、工作奖励: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评,实行加分制,总分值设置为10分。同时镇政府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进行单项考评,对考核评比中前三名的村(社区)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奖励。

3、工作惩处:未按规定时间节点(节点时间一项目一确定)完成任务,村(社区)书记当面向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陈述,同时扣减该项目2%补助经费。对镇工作线检查中每发现一处问题点不能按时整改的扣减500元工作奖励经费。

六、其他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保护耕地和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方针,以保障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改善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全面实现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的总体目标。

二、目标任务

1.依照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0*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成果,划定未来5~10年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整理重点区域范围,其中拟复垦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全市不少于40000亩,每个镇乡不少于4000亩;划定“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区,单块面积5000亩以上,每个镇乡不少于三个,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范围,为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打好基础。

2.通过各镇乡政府组织调查和可行性论证,确定废弃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拆旧复垦地块,报国土局审核并建立拆旧地块备选库,由镇乡政府实施拆旧复垦整理经南通市国土局、省国土厅验收确认后纳入挂钩拆旧储备库,每年入库总面积不少于1200亩(任务分解见附件)。

3.每年申请挂钩周转指标1200亩,由全市统筹使用。

三、资金管理

挂钩周转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统一扎口管理。拆旧复垦经费由市财政从土地出让金中划转筹集,并建立专门台帐。项目资金由市财政拨付到镇乡包干使用,总额为5万元/亩。根据市工作组核定的拆旧复垦入库面积,项目开工后预付1万元/亩。最终结算以省国土厅验收结果为准,结算标准在5万元/亩基础上根据省验收合格率同比例下浮。

四、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1.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领导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领导小组,指挥、组织、督促和考核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门工作小组,政府办分管主任为组长,国土、财政、监察、建设、审计及各镇乡政府领导为成员,具体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2.职责分工:政府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和镇乡政府积极开展新一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国土局负责项目编报、审核、技术指导、组织验收;各镇乡政府负责拆旧复垦范围、地块的调查、论证和实施;财政局负责资金筹集、审核、拨付;审计局负责项目资金监督审计,监察局负责资金使用监管和效能监察;建设局负责安置、留用方案的审核、确定。

五、工作要求

1.镇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要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的协调、统筹和督促考核,镇乡政府要建立专门工作班子,人员分工明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要科学合理地划定挂钩拆旧重点区域,准确落实挂钩拆旧复垦地块。要加强与城镇总体布局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的衔接,注重对相关产业未来发展布局及农民意愿的调查研究,结合鼓励农民弃宅进城、进镇等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划定挂钩拆旧重点区域和拆旧复垦地块。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6

一、我市土地资源和开发利用概况

(一)资源概况

20*年末,全市辖区土地总面积56.98万公顷。其中,农用地45.24万公顷,建设用地为7.96万公顷,未利用土地3.78万公顷。在农用地中,耕地19.20万公顷,园地5.97万公顷,林地11.14万公顷,其他农用地8.94万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5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354.8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8401.12公顷。

(二)建设用地情况

20*年,全年上报省政府批准各类建设用地20051亩,其中省政府下达给威海市年度用地指标6800亩,额外争取到国家、省预留用地指标3605亩,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解决指标7668亩,占年度用地的38.2%。

20*年,全年报批建设用地22264亩,其中,省下达给威海市的用地指标6700亩,额外争取指标7*1亩,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解决指标6740亩,占年度用地的30.3%。

(三)当前用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用地需求逐年增加。20*年,报批各类建设用地20051亩,20*年,报批建设用地22264亩,成明显递增趋势,今年,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全市用地需求预计超过40000亩,供地压力很大。

2.上级下达指标逐年减少。20*、20*年,省下达我市的用地指标均为6800亩;20*年,经多方争取,在各地市指标大幅削减的情况下,我市保持基本持平,为6700亩,但仍呈现减少趋势;2009年省里实行“点供”政策后,指标将大幅度减少,单纯依靠用地指标解决用地瓶颈问题的道路越来越窄。

3.未利用地少,后备开垦资源不足。我市耕地可开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未利用土地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15,可开垦的荒草地不到未利用土地的1/3,其中又有4/5以上的荒草地坡度超过25°,只适宜改造成林地,不能开发成耕地;剩余可用于开发成耕地的荒草地,仅占全市未利用土地的4.77%,占土地总面积的0.32%,且因分布较为零散,面积较小,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依靠开发未利用土地换取用地空间的潜力非常有限。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破解用地瓶颈的最佳出路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以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换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1.从当前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举足轻重。20*年,全市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解决用地指标7668亩,已经超过了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占当年用地指标的38%以上;20*年,解决用地指标6740亩,也超过了分配的用地指标,占年度用地指标的30%以上。

2.从长远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巨大。我市目前农村居民点总面积28138.82公顷(422*2.3亩,包括宅基地、其他集体建设用地和空闲地面积),人均面积213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15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土地的潜力巨大。

3.从政策导向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化,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改革与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政策转变成为推进农业改革、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20*年,国家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目前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市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推广。同时,面对保18亿亩耕地红线和促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双重挤压,推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开拓新的用地空间,成为国家提倡的、解决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4.从社会效益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举多得。一是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20*年,我市异地购买的占补平衡面积已经达到了占用耕地总数的44%,今后,在国家和省严格限制异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要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和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有较大的难度,而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以集中复垦出大量的耕地,大大缓解我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二是能够提供充足的用地指标。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指标,可由当地政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使用,虽然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置换的土地应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但考虑到我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巨大潜力和并不旺盛的集体建设用地需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仍然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用地指标。同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能够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提高农业、农村配套设施水平,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优良载体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当前,由于农村居住人口、农业从业人口的双向减少,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和空心村问题日益显现。我局在20*年对文登市5个乡镇的45个村庄进行了抽样调查,被调查的45个村中,有19个村的空置面积超过居民点面积的25%,空心村比例占被调查村的40%以上。人口和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逐渐失去生机,农村现有日益老龄化的居民对于村庄建设不再积极,单靠农村内部的发展与自我更新,很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实行农村拆村并点,集中建设农民住宅,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出路。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村并点建设农民住宅楼,可以有效解决农村空心现状,使分散的土地集中耕作,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进而吸引居住和就业人口,防止人口和劳动力流失。在重庆、天津等地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拆村并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往周边镇村居住和就业的“人口逆向流动”,实现了农村活力再造,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

四、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拆村并点的主要方式

一是实行“村并村”。即对地处偏僻、分布零散、规模较小的村庄进行合并组建大村或强村兼并弱村,集中建设中心村。重新规划布局土地资源,科学划分村庄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由镇政府或强村统一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并按成本价出售给合并后的村或被兼并村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合并或被兼并村原村庄土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经批准,归合并后的大村或实施兼并的强村所有,并根据规划合理利用。搬迁村民原有宅基地上的房屋,可由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适当补偿。

案例:文登市龙山办事处金岭屯村,地处城郊,交通不方便,经济发展滞后。全村共有81户250人,土地面积850亩,耕地面积556亩,人均耕地2亩。居民点面积51亩,其中宅基地103宗22.4亩,村内空闲地12.2亩,空置住宅1.3亩,闲置面积占居民点面积的26.5%,属空心村。村集体几乎无经济来源,村民生活水平不高,主要靠年轻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4000元。20*年9月经文登市政府批准,该村被其临近的经济发达的西楼村兼并。兼并后,西楼村本着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原则,对两村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以西楼村现村庄用地为基础,采取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将原金岭屯村村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西楼村原村庄边上,集中建设新型农民公寓,合理安置原金岭屯村村民。原有村庄建设用地被复垦成农用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原有的集体资产和户籍也全部转入西楼社区,村民住房、医疗、养老等逐步享受与西楼村同等待遇。20*年,合并后的村经济收入达到1.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5万元。

二是实行“镇并村”。即把镇驻地附近的村庄纳入中心镇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小区。打破村界,按规划将农民住宅小区需占用的村集体所有土地征为镇集体所有土地,由镇政府统一建设“一楼多户”的住宅楼,并按建设成本价出售给本镇需要建房且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分户、分摊面积的宅基地审批手续。对过去已经拥有住房现拟到集中区购买楼房的农民,允许其在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并拆除地上建筑物的前提下购买,其原宅基地上的房屋,仍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合理补偿,挂钩增减整理出的土地,仍分配给原村农民进行耕种。

三是实行“城并村”。即将原有的城郊村纳入城市规划,以单个或多个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改造和综合开发,统一建设住宅小区,逐步与城市融为一体,同时将原有建设用地视情况复垦为城市规划区内的耕地,如有需要可依法征为国有。新整理的耕地在随后的城市建设中被占用完毕后,再对新产生的城郊村开展新一轮的增减挂钩与拆村并点,以“村地统筹渐进”的模式,取代“征地弃村”的模式,避免产生新的“城中村”,避免给城市建设带来巨大阻力和高额拆迁负担。

四是实行“企并村”(好当家模式)。即一些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为拓宽发展空间的需要,兼并周边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村,重新规划整合土地资源,统一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小区,合理安排农民生产、生活,以强带弱,实现双赢。打破村界,由强企统一规划建设农民住宅小区,有计划地集中拆除原有宅基地,对农民实施拆迁安置,原有宅基地上的房屋,由强企给予合理补偿。被兼并村原有的土地产权仍为被兼并村所有,但使用权可交付村民继续耕种,亦可由强企根据规划和发展的需要,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利用。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配套措施

(一)必须由政府统一规划论证

首先,应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资源、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用地。其次,要本着量力而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扎实稳步地进行改造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杜绝急功近利、追求形式、盲目推行、大拆大建等现象。第三,对在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农民公寓式住宅和农民普通住宅,应严格控制户型和面积,可参照经济适用房的户型和面积,坚决制止建设大户型和豪华型公寓;同时还应严格控制供应条件和范围,严禁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完全市场化销售,以谋取不合法利益。第四,在实施过程中,应按照民主协商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特别是对村庄合并、兼并、拆迁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应及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在未通过前,不得强并强拆强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应立足现有法律框架,制定地方性政策和实施意见,逐步推行试点和创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种新的土地统筹利用和管理模式,其主要法律依据是20*年10月21日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天津等五省(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第一批试点的批复》。虽然目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法律空白。例如“镇并村”需将土地“村集体所有”变为“镇集体所有”,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妥当,目前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所建房屋对全镇范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民出售,是否完全按宅基地管理,对于张村、温泉等城市化程度很高的镇,其他无房人员是否亦可购买,也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强企、强村兼并弱村”,强企作为经济实体,是否能代表和行使被兼并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否需要新建村庄;已“转非”强村,土地为国家所有,被兼并的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转非村”是否能代表和行使被兼并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等,都是法律的空白,也是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在具体的推进工作中,我们应以现有法律法规为框架,以项目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优化农业布局、拓展建设空间为目标,小圈试点,大胆创新,争取走出一条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村庄改造的新路。

(三)程序公开,效果公平,分配公正

在增减挂钩工作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相对农民而言,又处于强势地位,因此“保证公权不被滥用,防止暴力拆迁,防止非法、过度汲取农民利益”,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天津等地的试点,虽然也是以此为宣传,但实际上仍然受到一些农民和媒体的质疑和反对,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做到其宣传的“政府不盈利”,使农民和媒体质疑其“为了新农村建设”只是一个幌子。按照天津华明镇的操作模式,置换土地的1/3用于安置农民,1/3出让给开发商,换取农民安置资金,其余1/3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这样一来,政府虽然没有资金入账,但实际上获得了土地,仍然相当于获得了相当多的利益。因此,“能否真正平衡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是能否破局的关键,这一点在具体操作中应尤为谨慎。同时,在农民分配内部,也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并要尽量遵从农民生产、生活意愿和习惯,既不搞“分配特殊化”,又不搞“上楼一刀切”,防止“上楼致贫”现象的发生。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土地利用

1城乡规划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城镇化用地扩张速度较快,大部分土地利用率不高。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参考国际城市化进程曲线发现,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为以原有城镇土地为基础,建设新城镇,城镇化面积逐渐增加,用地需求也持续增长。部分用地利用率不高,这部分土地大多指工况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用地,其中农村居民用地比较大。1.2人口城镇化水平不及土地城镇化水平。新增城镇化人口的比率不及新增城镇用地比例,导致人口城镇化水平不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国内某些地区对城镇化的理解有误,所谓人为城镇化其实就是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为了一味地追求政绩,盲目地扩张土地规模,新建小区追求大面积,在建设新小区的过程中,大量地圈占土地,盲目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初衷并不相符。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人均占用耕地数量减少,农民没有得到理想的经济收入,势必会给社会的安定和和谐带来隐患。不仅如此,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流向城镇化建设,严重的地区还产生了超标准建设,导致城镇化没有明显的意义[1]。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住房以及基础设施等因素,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很好地被吸收到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造成社会结构变化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不符。1.3不合理的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对城乡土地的经济性、社会性产生影响。(1)不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在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盲目地占用耕地面积,但建筑结构不够聚集,导致小城镇数量显著增加,但这些小城镇也脱离了相关的区域以及产业圈,城镇化发展较为片面。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城镇经济都不能维持城镇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使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农用地污染现象严重,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2)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但较为分散,存在一定的超占和空置现象。①农村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农村人均用地远远高于城镇人均用地。②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随着国内农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村建设数量和速度也逐渐提高,但建设的布局一般相对较为分散,农村建设用地较为分散,随意性较大,面积较广,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③大部分城乡建设过程中都会产生空心村或空置房问题,甚至一些地区还出现了超占现象。④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有越来越高的追求,大多农村人口进城生活,导致农村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最终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显著提高。(3)各类开发区、园区空间布局散乱,存在闲置土地。随着开发区数量、种类的增加,小区规模越来越小,而且小区布局相对散乱。部分地区一味地追求政绩,占用土地用来建设开发区,部分开发区的建设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就进行扩建,甚至产生了开发区空壳现象,造成土地资源严格浪费以及投资重复的现象,同时也对开发区的声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4)空心村现象及占用农村耕地。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发展,但很多宅基地却存在占用现象,造成农村产生数量较多的闲散地,严重的地区出现空心村。另外,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法占地现象,很多住户存在一户多宅的现象,导致宅基地数量严重超标。在进行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的过程中,城镇建设占用农村耕地,但没有更好地按照新增量对农村居民用地进行规划,造成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农村建设用地日渐减少。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过于关注面积的外部扩张,不在意内涵的挖潜,城乡土地总体利用效率和经济的发展步伐并不相符。

2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现行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完善。干部任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地区的干部考核体制为以GDP为中心考核体制,很多干部为了追求绩效,求之过切,工作不切实际,对用地的合理配置产生了影响,从而加剧了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就国内大多地区来说,土地的征用和出让的流程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诱惑。政府为了争取相关项目的建立,同时也是为了争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牺牲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规模上的壮大,过于追求结构上的全面,过于急切地追求结果,造成资金大量流入到低效益、低水平的建设项目中去。2.2规划管理方面的原因。很多地区的领导对城镇化的增长速度有着过高的追求。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地关注城镇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积极作用,忽略了城镇化过程给社会和资源带来的消极作用,过于片面地提出了快速增长城镇化速度的要求。很多地区农村规划资金不足。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政府认为农村的经济提高不会给社会带来显著的变化,投入农村、农民以及农业的发展资金都不够充足,农村在建设自身需要的建筑时,缺乏统一的引导以及规范,发展处在无序状态。在统筹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总体规划效率不足。因为不同的部分对项目规划的重点以及目标都不尽相同,导致城乡建设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在进行城镇化的过程中,只有政策没有工具。所谓规划,其实就是对城乡建设的过程进行管理,如果只有计划目标,却没有规划相应的方式和措施,肯定不能起到应用的作用,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各类标准定额制定,打破原有规律,和相关部门协同进行讨论和制定。2.3观念层面上的偏差。国内大多地区地方领导,为了使自己负责的城市表面处于繁荣发展的现象,滥用土地进行城镇扩建,面积追求大和广,建筑项目追求大面积,这就造成土地规划和实际产生了巨大的偏差。城镇消费过于超前,很多地区经济适用房还没有普遍使用,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大套面积的商品用房,导致土地资源产生了严重的浪费。另外,农民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3改善措施

3.1合理规划,提高规划作用,严格按规划执行。作为一项完整、长期的工程,土地利用的过程必须在规划过程中完成。土地利用体系通常由类型不同、时序不同以及层次不同的网络系统组成。要想建立分工明确、重点突出的规划体系,必须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策略性,不断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3]。土地建设的规划不管大小,都不能偏离相应的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必须有理、有效、有据。所谓有理,就是指规划理由必须充分、方向必须清晰、可操作性必须足够强。只有有理有据的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才能清晰地对相应的利弊进行分析,重视规划编制完成后的发展,结合定量数据,从战略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指导规划编制,进而实现规划的实用性。3.2规范土地管理工作,实现不断完善和健全土地管理体制。所谓城乡规划,其实就是合理地统称城乡建设的空间。城乡规划工作和居民居住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和土地开发利用率也有了不能分割的关系。在进行城乡建设的过程中,规范土地管理,特别是加强土地监督机制,严格控制土地总量,确实实现结构可以合理地进行优化,实现管理高效完成,不断提高服务主动能,使城乡规划更加符合科学发展机制。相关项目的开发必须最大的发挥土地的价值,遵纪守法建设的同时,还要防止土质品种发生下降。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违规操作,必须严格进行整治,责任到人,同时注意媒体宣传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性。3.3重视提升土地开发技术团体人员的整体素质。土地开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必须由专业的人士给与相关的技术支持,确保土地开发可以有序进行。所以,不管是土地开发的技术,还是土地开发的专业团队,都十分重要。定期对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团队进行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其技术水平,尤其重视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土地开发可以高水准地完成。3.4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工作。在城乡规划中,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事项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只有科学地规划,才能满足城市建设最为基本的需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最大的承载能力,做到环境保护的同时,社会和经济可以协调发展。部分地区在城市规划的同时,还要考虑自身优势,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4-5]。另外,在城市规划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监督生态环境的保护状态,不断地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单位给予一定的激励。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硬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建设打破了工商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界限,只有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另外,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只有保证农民权益,才能更好地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林.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6.

[2]唐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3]秦淑荣.基于“三规合一”的新乡村规划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4]王翔.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南方农机,2018(04):151-152.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8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5年来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会上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县、区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市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2007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精神,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耕地保护。全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以来,共组卷116个批次、982个地块,应复垦面积5.44万亩,位居全省第2位;已完成复垦5.25万亩,占全部任务的97%,实施及上报验收进度位居全省第2位;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5.04万亩,实现了占补平衡,对稳定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产能、保证粮食连续9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通过盘活农村闲置、空闲、低效用地,促进了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了用地节约、布局优化和要素集聚,遏制了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两头增加的状况,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据统计,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平均可节约土地50%以上。

三是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使项目区内全面实现了"田成方、路畅通、渠配套、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生产新格局,农田有效灌溉率达100%,高标准农田比重达80%以上,农业机械综合指标达90%以上,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全市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共拆旧村庄929个、拆迁户数近2.4万户、拆迁房屋近26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81个乡镇的村镇规划修编已全部完成,规划建设新村(中心村)1401个,已开工建设156个。通过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并为"人往哪里去"、"怎样能持续"找到了新的出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五是加快了"三化"进程。几年来,通过置换挂钩共为工业园区建设提供用地指标2.67万亩,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用地指标6103亩,为城市商业建设提供用地指标6958亩。在耕地不减少、建设用地不增加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工业化、城镇化面临的用地难题,夯实了发展载体,增强了发展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随意扩大范围,突破周转指标;二是有的地方群众工作做得不细,强拆强建,四项资金返还不到位;三是有的地方重申报、轻复垦、未批先建、违法用地比例增大,到了被国土部问责约谈的临界点;四是有的村庄规划标准不高,达不到应有效果;五是因深入调研不够,导致新村选址不够,存在"拆难建难、进退两难"现象;六是有的地方让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新村建设,留下后遗症。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继续扎实做好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工作

没有土地,发展就没有出路。当前,我市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用地缺口较往年更大。面对保发展、保红线的双重压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能够有效增加土地供给,缓解建设用地压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而且有利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抓好置换挂钩和土地整治工作,就是抓住了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抓住了关键。全市上下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做到认识再提高、措施再细化、任务再落实,为今后发展赢得空间。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完成2010年以前置换挂钩项目的实施验收工作。市土地整治办公室要继续发挥牵头抓总和协调督促作用,坚持"周汇报、月督查"制度,加强对省批项目剩余批次的调度,做好扫尾工作。各县区要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严把建新、拆旧、复垦、验收四个环节,力争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本级、区、涡阳县、利辛县(除3个采煤塌陷区和整村推进批次外)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挂钩项目,并通过省厅验收;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利辛县剩余的3个采煤塌陷区和整村推进批次的复垦验收工作。2009-2010年,市政府审批了28个批次、1.4万亩的置换挂钩项目,截至目前,仅有区完成50%,其他县区进展很不理想,有的基本没动。对此,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力争10月份完成拆迁复垦并通过市验收。

(二)加快推进2012年市本级19个批次、1.08万亩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该项目共涉及区18个乡镇、169个地块。截至目前,85个地块、4700.31亩完成拆迁,占项目总面积的43.48%;66个地块、5067.38亩正在实施拆迁,占总面积的46.78%;未启动实施有18个地块、901.4亩,占总面积的8.33%;已拨付资金10938万元,占所需资金总额的28.4%。市整治办要科学调度,区要全力支持,分三个阶段渐次推进:力争6月底完成8个批次、77个地块、4988亩的拆迁复垦;8月底完成6个批次、51个地块、2933亩的拆迁复垦;11月底完成5个批次、41个地块、2876亩的拆迁复垦。

(三)有序推进各县区2012年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市土地整治办公室要积极指导好各县区坚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以"四项组织、三项制度、一个方案"为抓手,坚持"四自"方针,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稳步推进、高效实施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涡阳县、利辛县、县政府要提前谋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学习借鉴区政府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组卷和项目实施工作经验,切实抓早、抓实、抓好,待2012增减挂钩指标下达之后,高质量、高效率完成2012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任务。

(四)加快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201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在我市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截至2012年5月3日,省政府共下达我市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20个子项目的实施计划,建设总规模35.76万亩(其中,农地整理总规模34.47万亩、村庄整理总规模1.29万亩),农地整理总投资5.5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79亿元、省级投入1.39亿元、县级投入1.39亿元),农地整理新增耕地1.16万亩。按照省政府要求,2012年年底要全面完成20个子项目实施工作。目前已完成9个子项目建设工作,剩余11个子项目正在实施。其中,县7个子项目,有5个子项目正在实施;涡阳县4个子项目,有2个子项目正在实施;利辛县6个子项目,有2个子项目正在实施;区3个子项目,有2个子项目正在实施。年底前完成剩余11个子项目示范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政府要设定时间表、倒排工期、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坚决打好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攻坚战。

(五)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一要拓宽筹资渠道。按照"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形成合力"的原则,着力整合涉农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千方百计筹集各类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需要。二要严格执行政策。坚持不少于20%置换挂钩项目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将增减挂钩工作免收的4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水利建设基金、耕地占用税)费用全额用于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城乡建设用地调整使用所获收益,必须按照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的原则,合理分配增值收益,增值收益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支持农村集体发展生产和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三要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严格执行《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皖国土资〔2009〕155号)、《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财建〔2006〕177号)和《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皖国土资〔2008〕152号)的规定,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封闭运行,严防挤占挪用。对建设用地置换挂钩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计划、项目专项资金收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及支出情况予以公示,确保项目公开、透明、依法、有序、规范。各县区要成立联合审计组,对新村规划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置换挂钩所有资金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要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在安置区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上,全面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除此之外,市里还要成立项目审计组,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对每个县区至少抽查2个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还要成立工程监管组,由市建委牵头,对每个县区至少抽查2个新农村建设点,进行工程质量、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度等监察。

(六)继续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一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始终。真正带着感情,深入细致地搞好宣传发动,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各项目点要成立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财务监督小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督小组、村民党员代表议事小组,完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督制度、村民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提前张榜公布,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按照"美好乡村"的建设要求,以土地规划和村镇规划为龙头,做好各项子规划的衔接。尤其是在旧房拆迁、新居建设、土地互换、利用方式等方面,要注重保持地方特色和风貌,尊重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为农民提供多种选择。三要切实维护项目区群众切身利益。要妥善安排好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凡涉及房屋拆迁安置、坟墓平迁、树木砍伐的,该补偿的要严格按标准补偿到位,切实做到项目实施前群众愿意、实施中群众乐意、实施后群众满意,确保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办实。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

一要健全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国土搭台、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土地整治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作用,指导好各县区政府、乡镇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好此项工作。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要亲自挂帅指挥,一线解决问题,尽快打开局面。各乡镇要把土地增减挂钩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项目包扶人员要真正深入项目现场,走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全程包扶。

二要形成合力。市财政局要协调好项目资金的运作,为项目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市住建委要做好安置区的规划指导工作,制定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细则,确保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继续做好2012年危房改造工作,把危房改造项目积极向2012年市本级19个批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卷点倾斜;市农委要做好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的管理,参与项目新增耕地的检查验收,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规划工作的指导,促进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市供电公司要继续做好新村安置点供电设施的建设,确保新村安置区群众用电;市环保局要抓好新村安置点饮水安全工程、生活垃圾处理、沼气工作建设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9

现将《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就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提高对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要性的认识。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政策要点,进一步提高对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按照国务院国发〔2011〕47号、赣府发〔2011〕10号文件精神,坚持正确导向和目标,突出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突出维护农民权益,严格规范管理,组织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动员,引导社会舆论,赢得群众支持,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和条件。切实防止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倾向,切实防止违法调整、变相收回农民承包地,确保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尊重民意,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依法推进、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必须听证、论证。拆旧区内有不愿拆迁的群众,要尊重群众意见给予保留,并要保障其生产生活便利。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土地所得收益,应主要用于被征地拆迁农民的安置补偿以及项目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补偿安置外,每亩还应返还农村集体组织不少于2万元,农村集体组织应根据土地使用权属把返还资金分给农民。挂钩周转指标应优先保证拆旧地块农民安置和小城镇建设需要,扣除农民安置用地以外,剩余的指标不得低于20%留给小城镇使用,有结余的可用于城市经营性土地开发。

三、加快进度,按期归还周转指标。各试点县(区)必须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时间要求完成项目区的验收,按期归还周转指标。要建立周转指标台帐管理制度,全程跟踪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核定归还情况。项目区完成后,试点县(区)应组织自验,自验合格后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验收申请。市国土资源局接到验收申请后,将按照《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验收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对每个项目区实施情况写出专项报告,上报省国土资源厅,迎接省国土资源厅抽查。

四、强化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一)进一步加强拆旧区复垦项目管理。各县(区)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科学编制拆旧区土地复垦实施规划,确定拆旧复垦的目标和任务。要强化拆旧区土地复垦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落实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审计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好增减挂钩试点工作。

城乡建设用地范文篇10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三)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切实保障农民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合法权益。

第四条交易品种

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品种包括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

(一)实物交易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交易;

(二)指标交易指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

第五条监管服务机构

(一)组建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国土房管局。

(二)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在市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农村土地(实物和指标)交易信息库,交易信息,提供交易场所,办理交易事务。

第二章实物交易

第六条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规划许可制度

(一)农村土地交易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二)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依法经过批准,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三)对违反规定改变交易土地用途的行为,由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七条交易内容

(一)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交易。耕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时,附着于该土地上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交易。林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交易时,生长在该土地上的林木所有权一并交易。

(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时,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交易。

(三)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未利用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交易。

(四)农村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后的股权或收益分配权交易。

第八条禁止交易的土地

(一)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权属不合法、不明晰或有争议的;

(二)重点生态防护林、特殊用途林、生态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地等承担重要生态功能的;

(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的;

(四)司法机关依法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权利的;

(五)以前签订的土地交易合同约定事项尚未完结的。

第九条交易方式

(一)农民家庭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交易,可以采取转让、转包、转租、入股、联营等方式;

(二)农村集体未发包的农用地使用权交易,可以采取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

(三)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使用权交易,可以采取出租、转让、转租、入股、联营等方式;

(四)除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以外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可以采取出让、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

(五)农村未利用地使用权交易,可以采取出让、出租、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

(六)农村土地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后的股权或收益分配权交易,可以采取转让等方式。

第十条申让资格

农村土地实物申让方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十一条申让条件

申让方必须提交申让地块土地权利证书或其他权属证明、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使用年限说明、价款构成及支付要求、交地承诺等有关材料。其中:

(一)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让,必须出具集体土地所有证或其他权属证明,以及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同意交易的书面材料;

(二)凡农户永久性申让,必须提供集体土地使用证或其他权属证明,以及拥有其他稳定居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书面材料;

(三)凡农户或法人申让,均必须提交该土地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交易的书面材料;

(四)凡委托申让,必须提交相应授权的法律文书。

第十二条申购资格

(一)农村土地实物申购方必须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申购方必须是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高山移民。

第十三条严格规范交易秩序

(一)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的农村土地交易,应按《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流程》的规定,在农村土地交易所内公开交易;

(二)鼓励其他主体申报的土地交易在农村土地交易所内进行,并参照《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流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必须在农村土地交易所公开规范交易;

(四)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加强交易资格审查和交易行为监管。

第十四条交易价格指导。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规划与建设、土地市场状况等情况,制定本区域农村土地交易的基准地价。

第十五条交易合同管理

(一)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标准合同文本;

(二)所有交易结果均须依法签订合同,并依法到国土资源、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第十六条交易年限管理

(一)农用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年限,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年限执行;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同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最高年限;

(三)农村未利用地交易年限,最长不得超过拟用途类型土地的承包年限。

第十七条交易后续管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连续撂荒两年以上的农村承包地,由拥有其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二)土地交易后,在合同约定时间内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地、集体建设用地等),由拥有其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三)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交易后,该申让主体不得再申请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第三章指标交易

第十八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定义

本办法所指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特指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后,可用于建设的用地指标。

第十九条指标产生程序

指标严格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一)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编制城乡建设用地挂钩专项规划,确定挂钩的规模和布局,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土地权利人(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家庭及拥有土地权属的其他组织)向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复垦立项申请,经批准后复垦所立项的土地;

(三)在土地复垦完毕后,复垦方向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农村土地复垦质量验收申请;

(四)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按照重庆市土地复垦有关规定,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认并核发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凭证。

第二十条农村土地复垦坚持的原则

(一)农村土地复垦必须坚持规划控制、政府指导、农民自愿、统一管理、统一验收;

(二)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复垦后,该农村家庭不得另行申请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第二十一条农村土地申请复垦的条件

(一)申请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提交该土地的权属证明、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

(二)凡农民家庭申请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复垦,必须提供集体土地使用证或其他权属证明,以及拥有其他稳定住所、稳定生活来源的证明和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

(三)凡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必须提交土地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

(四)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复垦,必须出具集体土地所有证或其他权属证明,以及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代表同意复垦的书面材料。

第二十二条禁止复垦以下土地用于指标交易: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内的;

(二)使用权或承包经营权权属不合法、不明晰或有争议的;

(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村镇规划的;

(四)司法机关依法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土地权利的;

(五)以前签订的土地交易合同约定事项尚未完结的。

第二十三条农村土地复垦主体

(一)农村土地复垦责任主体是拥有该土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拥有该土地使用权的自然人;

(二)农村土地复垦申请立项批准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自然人可以自行申请,也可以委托农村土地专业复垦机构复垦。

第二十四条指标交易规则

(一)凡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必须在农村土地交易所内进行;

(二)申让方持土地指标凭证,向农村土地交易所提出交易申请,也可以委托机构申请;

(三)机构申让指标时,在出具土地指标凭证的同时,必须提交委托书;

(四)农村土地交易所对申让方进行资格条件审查后,将审查合格的待交易土地指标纳入信息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一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具有独立民事能力的自然人,均可在农村土地交易所公开竞购指标。

第二十五条交易价格指导

市人民政府在综合考虑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全市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基准交易价格。

第二十六条交易调控管理

市人民政府对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总量实行计划调控,每年度交易指标量要根据年度用地计划、挂钩周转指标规模和经营性用地需求情况,合理确定。

第二十七条指标购买用途

(一)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

(二)指标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

第四章权益保障

第二十八条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

(一)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核发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承包经营权证和林权证;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登记、颁证的管理。

第二十九条土地权益保障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不得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二)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以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三)通过农村土地交易所以公开规范的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第三十条交易优先权保障

(一)农村土地交易价格低于基准价格时,土地所有者有优先回购权;

(二)农村土地折资入股后的权益或收益分配权交易,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优先购买权;

(三)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之前,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

第三十一条分配权益保障

(一)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交易收益,归农民家庭所有;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交易收益,原则上大部分归农民家庭所有,小部分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具体分配比例由农民家庭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确定;

(三)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交易收益,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四)农村土地交易所按农村土地实物和指标交易额1%的比例收取交易服务费;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土地交易收益,纳入农村集体财产统一管理,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和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具体管理办法,按相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