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5:33:25

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范文篇1

1.城市开放空间概述

1.1城市开放空间在旅游学中的发展

世界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曾经这样界定城市开放空间,他认为,“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一类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向全体市民和外来游人开放的。提供给他们游憩、娱乐、交流、商务等多种活动需求的场所,包括公共广场、各级公园、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也包括未被封闭的空地。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开放空间又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可以看出,城市开放空间不仅仅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等功能,同时,随着城市旅游的不断发展,它也逐渐成为城市旅游规划中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规划中,多关注城市开放空间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全民身心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而旅游学方面,则更加关注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如何借助开放空间来提高城市旅游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完善旅游活动要素。

1.2城市开放空间的分类

1.2.1从城市规划设计角度看开放空间的分类

从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中,可以发觉其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机动性和功能性等特点,结合用地性质可以将城市开放空间分为以下几类:城市大型公园(森林公园、市级公园、郊区植物园等);各种普通公园(动物园、纪念性公园、游乐场等);街头游园与专用绿地;各种性质的广场;专用的步行街区;大型文化性建筑的附属室外休息场地;步行林荫路等。它的主要作用首先是构成城市下垫面、调节城市气候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开放空间的类型及合理布局可以改善城市内的局地气温和通风;第三,适当面积的开放空间可以有效净化城市中的空气和控制噪音;第四,合理设计的开放空间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1.2.2从城市旅游角度看开放空间的分类

城市旅游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很多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都存在着旅游形象不鲜明,千城一面的问题。经过对多个不同类型城市的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是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依据城市用地的空间类型并结合旅游发展要素将开放空间分为以下五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

1)城市中心休憩区。这种城市开放空间发展模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它将商业与休闲区域进行整合,能充分为发展城市旅游,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提供载体,现已成为旅游城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目前,比较成功的中心休憩区,如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什刹海、三里屯;上海的外滩、南京路、新天地;成都的春熙路、玉林生活广场等等,这些都已为其所在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效益。

2)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原本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的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游憩生活境域,也是城市的主要绿色基础设施之一。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公园的其它价值也日益突出,如对于本地居民和游人来讲,公园的休闲、保健、文化和娱乐等价值越来为人门所关注和强调。此外,城市公园发展旅游确实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即其本身的资源优势、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和大众消费的特点都是其吸引力所在。目前,主要可分为城市郊野公园和市内公园两大类。

3)城市广场。城市广场可称之为城市开放空间艺术处理中的精华,往往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它不仅满足广大市民日常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它的成功规划和使用对于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相当重要。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城市广场还包括有特色或有历史纪念价值的小型游园。

4)步行街。步行街这种活动空间,其规划和设计都十分人性化,本身已有系统的分类,但从城市旅游角度看,又可将其分为综合性商业步行街和特色休闲步行街两种类型。随着人们的休闲旅游意识逐渐增强,有一定文化底蕴、历史内涵或时代特点的步行街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功能也由单纯购物转向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等多方面综合发展。如中国的四大旅游街,还有成都的锦里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等都各具特色并亦名享海内外,成为城市旅游的名片,游人必游之地。

(5)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是一种具备较强自然特征的线性空间的连通体系,是城市规划中的设计要素,其中包括城市景观道路及景观节点。但随着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休闲、美学、文化、旅游等功能也日显突出。尤其是在旅游方面的功能也日益明显,如成都市改造后的沙河及两岸生态通径。

2.城市开放空间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自1995年3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旅管理发[1995]046号)以来,在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下,便开始了城市旅游热潮。近几年来,我国众多城市凭借其丰富而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和积极有效的市场开发,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城市旅游地。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8个,其中有119个属于地、县级的中小型旅游城市。例如以九寨沟、张家界为代表的自然型旅游目的地,以深圳华侨城系列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型旅游目的地,丰富了我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类型,但也构成了对传统老牌城市旅游目的地的挑战。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旅游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其设计和发展对于将城市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旅游来说有着诸多有利的影响,下面根据本人对城市旅游的认识归结为以下几点:

2.1城市开放空间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栽体,与城市旅游之间具有一定的“互构”关系

城市的开放空间单从城市角度看可以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容器”,社会生活又是它的内容,所以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依赖性。再从旅游角度看,一方面,城市开放空间为城市旅游提供场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规划设计对人们的旅游行为起到引导和促进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旅游之间有一种互构的关系:即特定的空间形式、场所会形成和展示特定的城市旅游特色,融合特定的旅游活动要素,吸引特定的客源市场;而游人的旅游行为和活动的倾向性,也会对城市开发空间的持续发展产生能动作用。

2.2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休闲要素有助于旅游产业系统升级与产品提升,成为都市休闲的特色抓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为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不仅丰富了旅游吸引物的构成,同时,它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依托之一。一座城市只有将旅游产业和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才能在区域旅游竞争中突出自己。而城市开放空间的整体环境、旅游要素市场的空间配置、旅游产品展示、特色文化体验等因素都是城市旅游业提升的重要考虑因素。此外,特定的城市开放空间形式有利于旅游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2.3城市开放空间的大众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为城市旅游发展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旅游现已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形式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以会展、休闲、商务、购物、生态等多种形式并存,追求更高境界的旅游经历的城市旅游则迎合了现代人的要求。

2.4城市开放空间功能的日益完善和旅游要素的丰富也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吸引力

旅游活动具有资源指向性,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泛指一切能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并构成旅游业的生产要素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客观事物与现象。城市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最重要空间场所,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方面的体验,RBD(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作为城市中一种新的功能区已逐渐成为城市中新的空间要素,同时吸引着旅游者与非旅游者。伴随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环境的改善及其各种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形成了丰富的吸引力要素,使城市具有了旅游管理、接待、集散和辐射中心的功能,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

城市旅游范文篇2

所谓旅游城市,指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比较发达、在国内或国际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依据不同旅游资源的类型,可将旅游城市大致分成以下几类:(1)自然资源型;(2)历史文化型;(3)政治经济中心;(4)交通区位优势。

众所周知,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风光名胜和人文景观。同时,城市所提供的各种完备的服务设施以及独特的旅游享受,使得城市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的中心。

二、城市旅游发展条件

1.城市旅游资源。除了以高质量、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传统旅游城市以外,现代城市也以其方便的交通、发达的城市经济、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先进的科技与信息、完善的设施与服务、丰富的文体活动、现代化的建设风貌、独特的地方文化等,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

2.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旅游载体的城市,无论是其外在的环境,还是内在的“素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或感受,而城市整体形象是城市自身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包括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与管理以及市民的文明素质等。

3.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固然需要经济实力来支撑,但城市给旅游者印象最深的常常是它的文化特色,如纽约、巴黎、北京等驰名世界的城市,它们对旅游者的魅力是文化,是文物古迹、博物馆、大剧院、社会的文明度,城市文化特征与文化设施。而这一切决定了城市旅游的特色。

三、城市旅游项目开发

(一)传统的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是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是满足广大旅游者对于不同于自己居住地的异国他乡及其自然、人文风貌的追求和兴趣并增加新的体验与经历而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设成就等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观光旅游将随着专题、专项旅游的发展而同时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二)城市文化旅游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因而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及要求越来越高,应开辟寓文化、知识和教育于游乐活动之中的特色项目,以满足各层次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求知识的需要。

(三)民俗旅游

这一旅游主要是利用各城市特有的民族风情、地方习俗和节庆采风而开发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这是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的最好形式,主要包括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庆旅游等。

(四)公务和商务旅游

公务、商务旅游是目前国际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类型,一般包括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和展览旅游三种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20年,公务旅游每年以10%~20%的速度迅速增长,亚太地区尤为显著

(五)休闲生态旅游

随着城市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通信的发展,城市郊区近郊和远郊旅游与城市周边旅游和短线旅游的重合,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旅游区不断扩大,各界人士外出休闲旅游日益增多。为适应这种需求态势,应在城市周边地区开发相应的康体休闲旅游,并建立相应的康体休闲产业。这种康体休闲旅游包括康复养生、水域游乐、亲近自然、生态回归等。此外,还可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城市本身的特点,开发购物美食旅游、冰雪旅游、新兴的工业旅游等其它项目。

参考文献:

[1]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

[2]彭华,钟韵.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2)

城市旅游范文篇3

所谓旅游城市,指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比较发达、在国内或国际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依据不同旅游资源的类型,可将旅游城市大致分成以下几类:(1)自然资源型;(2)历史文化型;(3)政治经济中心;(4)交通区位优势。

众所周知,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风光名胜和人文景观。同时,城市所提供的各种完备的服务设施以及独特的旅游享受,使得城市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的中心。

二、城市旅游发展条件

1.城市旅游资源。除了以高质量、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的传统旅游城市以外,现代城市也以其方便的交通、发达的城市经济、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先进的科技与信息、完善的设施与服务、丰富的文体活动、现代化的建设风貌、独特的地方文化等,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要素。

2.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旅游载体的城市,无论是其外在的环境,还是内在的“素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或感受,而城市整体形象是城市自身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包括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与管理以及市民的文明素质等。

3.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固然需要经济实力来支撑,但城市给旅游者印象最深的常常是它的文化特色,如纽约、巴黎、北京等驰名世界的城市,它们对旅游者的魅力是文化,是文物古迹、博物馆、大剧院、社会的文明度,城市文化特征与文化设施。而这一切决定了城市旅游的特色。

三、城市旅游项目开发

(一)传统的观光旅游

观光旅游是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是满足广大旅游者对于不同于自己居住地的异国他乡及其自然、人文风貌的追求和兴趣并增加新的体验与经历而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设成就等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观光旅游将随着专题、专项旅游的发展而同时发展,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二)城市文化旅游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因而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及要求越来越高,应开辟寓文化、知识和教育于游乐活动之中的特色项目,以满足各层次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求知识的需要。

(三)民俗旅游

这一旅游主要是利用各城市特有的民族风情、地方习俗和节庆采风而开发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这是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方式、文化差异的最好形式,主要包括民俗文化旅游、艺术节庆旅游等。

(四)公务和商务旅游

公务、商务旅游是目前国际旅游活动的一个重要类型,一般包括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和展览旅游三种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20年,公务旅游每年以10%~20%的速度迅速增长,亚太地区尤为显著。

(五)休闲生态旅游

随着城市居民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通信的发展,城市郊区近郊和远郊旅游与城市周边旅游和短线旅游的重合,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旅游区不断扩大,各界人士外出休闲旅游日益增多。为适应这种需求态势,应在城市周边地区开发相应的康体休闲旅游,并建立相应的康体休闲产业。这种康体休闲旅游包括康复养生、水域游乐、亲近自然、生态回归等。此外,还可根据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城市本身的特点,开发购物美食旅游、冰雪旅游、新兴的工业旅游等其它项目。

参考文献:

城市旅游范文篇4

关键词:新媒体;六盘水旅游营销;传播

从1964年到2004年的30年间,六盘水一直被定位为由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并不发达,直到2005年六盘水获得国家认证的“中国凉都”称号,旅游业才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六盘水市政府主导大力实施发展战略,“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提出把旅游业发展为六盘水第三产业。《六盘水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六盘水市应大力开发特色旅游资源、改变旅游页发展方式、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增加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质量,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以“中国凉都”为品牌,结合消夏避暑、休闲旅游、宜业宜居、高原运动城市的特点,实现“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为主题的全季性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避暑旅游和区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随着六盘水地区“清凉马拉松、幸福六盘水”“19度的夏天、360度的激情”等宣传标语的传播和推广,“凉都”品牌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较好地实现了从“煤都”“钢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依托“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的气候特点进行传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同时,以“凉爽气候、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夜郎文化、三线文化、山地运动”等形象为支撑,建立起了“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域”的形象,形成全季旅游发展模式。但由于六盘水市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地区还存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微信、微博、抖音、QQ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渠道的用户越来越多。新媒体逐渐在改变着公众的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改变公众的旅游习惯,从新媒体获取旅游信息的游客越来越多。要想使六盘水市旅游信息在众多的旅游信息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旅游营销过程中,让我们的旅游品牌形象获得公众的认可与接受。六盘水旅游资源丰富,合理构建好旅游品牌,开展好新媒体营销十分重要。

一、六盘水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品牌构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凉都”品牌的推广,结合全市山地大健康旅游市场发展实际,六盘水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数据(见表1)显示六盘水地区2013至2018年5年来旅游总人次逐年提升,2016年六盘水旅游总人次为1901.87万人次,相比较2015年1250.00万人次同比增幅52.10%;2017年来六盘水旅游总人数达到3000.87万人次,相较于2016年1901.41万人次同比增幅57.82%;2019年旅游总人数4231.53万人次,相较于2017年3000.87万人次同比增幅41.01%。在旅游人次逐年提升的同时,旅游总收入也逐年增加,2013年六盘水旅游总收入仅44.36亿元,到2018年旅游总收入301.06亿元,约是2013年的6.787倍。入境过夜人次从2015年开始统计并且在2017年,入境过夜人次达到了10683人次,为统计入境过夜人次数据以来的最高峰。在入境过夜人次增长的同时也显示来旅游的游客停时间增加,而不仅是一日游。旅游业逐年发展的同时,六盘水城市旅游品牌的构建逐步精准。2012年,“凉都六盘水”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建设已成为贵州“旅游强省”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抓住这一契机,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大力打造“乌蒙之巅”“夜郎故地”“大三线探秘”“亚高原运动”等特色旅游品牌,但这样的形象与其他喀斯特地貌的城市如贵阳、安顺、遵义等没有很大的区别,使得整体形象不鲜明。一个地方旅游的主体形象是长期形成的,是这个地方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这种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就越能够被人记住。因此,新的发展背景下,要求新媒体营销以更加精准的方式进行营销宣传,同时要注重创新,凝炼出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更好的发挥新媒体对旅游品牌的构建作用。

二、新媒体传播动力助推旅游行业发展

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先进性、信息传输的便捷性和内容多样性使得信息传播出现多样化,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大众媒体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从网络上查询资料、获取信息、进行社交的花费的时间逐渐增加。以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以及携程、去哪儿网、飞猪、途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嵌入大众日常生活及旅游空间。越来越多打算旅游的人,在旅游前利用新媒体“超链接”功能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对旅游目的地形成初步的认识,为旅游信息的有效传播奠定了基础。同时,老游客的点评、旅游攻略等为新游客的选择提供参考作用。许多旅游攻略在提供线路的安排、争取最短的时间游览更多的景点的同时,能增强游客旅游的体验和获得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节约费用的方法、降低旅游成本。对旅游景区来讲,不仅要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品牌规划和新媒体营销,通过新媒体推荐著名景区或景点、吸引游客;还要避免通过网站频繁向游客推荐旅游信息,以免引起游客的反感。六盘水市旅游资源丰富,如著名的乌蒙大草原、野玉海景区、玉舍森林公园等等。这些旅游资源在推动六盘水市旅游经济和产业发展、增加旅游产值的同时,旅游经济发展反作用于六盘水生态环境保护、带动产业融合和促进消费,助推六盘水市旅游发展的转型。基于这种情况,六盘水市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和经济的增长,应当合理运用好、开展好新媒体营销。

三、六盘水地区新媒体旅游营销策略

(一)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单一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有效地传达到所有受众。所以,要结合不同群体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营销。使用与满足论的代表人物鲍尔说:“不问讯息如何作用受众,而问受众如何处理信息。”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选择性的接收信息,通常接收对自己有用或者感兴趣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六盘水旅游营销要结合公众选择信息的方式,推出相对于游客来说最能接受的宣传营销方法。项目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游客选择旅游信息的相关问题,共回收有效文件414份,其中20岁以下47人,20~35岁310人,35~45岁45人,45岁以上12人。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对旅游营销形式的接收存在差异。35岁以下的游客中约有65%反感视频网站缓冲时加载的广告和网站弹窗的推荐,35~45岁的游客则更加反感微博、微信的推荐,而大于45岁的游客中,选择网站论坛推荐的人数比例达50%(详见图1)。性别不同对传播形式的选择也存在差异,相较而言,男性更加反感微博、微信的推荐,而女性则是网站弹窗的推荐。不同的旅游者对不同的营销手段有不同的接受习惯,对内容也有不同的偏好,所以在进行旅游营销时,可以根据媒体的定位和具体的受众对象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信息的传播方式。(二)有效运用旅游符号。旅游符号是一个城市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旅游符号这个重要的中介,拥有共同认可的旅游符号认知在旅游活动中尤为重要。例如,北京的故宫、鸟巢、黄山的迎客松、武汉的黄鹤楼等等,符号运用得当的话,旅游传播亦会顺畅。因此,六盘水旅游营销要想更有效的达到传播目的,在“旅游+新媒体”时代,必须要合理运用旅游符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如人民小酒、盘县火腿等为当地的旅游传播服务,使鲜明的旅游符号深入人心。(三)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应科学合理地整合旅游营销策略,利用大众传播与其他传播形式结合起来,整合各种因素,多策略、多方式、多渠道传播六盘水旅游信息,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图文结合、视听结合地传播六盘水旅游信息;另一方面继续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大众传播媒体,加强媒体传播的作用;此外,参加旅游博览会、论坛(如妥乐论坛),或者举办一些热点赛事活动(如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潜在者接触信息的频度和密度。同时,可以在媒体上适当设置旅游专版/栏,集中传播六盘水的旅游信息,起到构建六盘水旅游品牌的作用。

总的来说,新媒体是基于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事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在旅游营销中发展新媒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六盘水市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旅游营销,以游客为根本落脚点,为游客服务。同时,要注重有机结合,多元化的进行营销,推动六盘水市旅游形成品牌、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助推六盘水旅游产业转型和旅游产值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M].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页.

[2]六盘水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六盘水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S].贵州旅游文化研究传播中心,2015年12月.

城市旅游范文篇5

考察组一行经过的城市先后从*年─20*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些城市中特别是襄樊、南阳、平顶山市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通过“创优”城市面貌变化很大,政府“创优”的力度大,措施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一)政府主导抓“创优”。“创优”工作中,均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政委和指挥长或主任、相关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工作指挥部或“创优”工作委员会,并成立了相关办事机构。南阳市从全市各部门抽调了一批县级后备干部和骨干力量组成综合办公室、规划达标组、资料汇编组、环境治理督导组、重点项目建设组、宣传抽样组、行业建管组、奖惩任免组等8个工作组,负责“创优”工作中的具体事务。由于“创优”工作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创优”工作委员会或指挥部把“创优”工作始终抓在手中。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办整改,在“创优”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的方针,使“创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市人大、市政协密切关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河南南阳市“创优”工作只用了8个月,他们主要的硬措施就是“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一条街,全市共13条街,全部按“创优”的标准进行整治,包括环境整治、广告牌的整治等,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二)部门合力抓“创优”。考察组所到之处,部门合力抓“创优”是其“创优”工作的一大亮点。“创优”工作到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抽出精兵强将组建专班抓落实,“创优”验收应有的资料需要怎样制作就怎样制作,包括《统计年鉴》这样的资料,都按照验收要求变通整理,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创优”动员大会,襄樊市先后四次召开上至“四大家”领导、下至居委会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大规模会议,进行广泛发动和安排部署,提高各部门对“创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优”过程中,襄樊市广泛开展市民“创优”知识教育。市“四大家”领导分别深入至各社区居委会市民学校,围绕“创优”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创优”、怎样开展“创优”以及广大市民应该为“创优”做些什么等话题,向广大市民宣讲“创优”工作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征求市民对“创优”工作及城市建设管理的意见,向全市市民发出“严律自己人、善待外地客”的倡议。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居委会将“创优”工作与文明社区、创文明小区结合起来,提出了“人人都是襄樊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口号,开展了系列文明行为常识教育,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在全市主要街道和繁华地段、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创优”宣传广告牌,编印了《公民道德修养─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手册》,广泛开展“创优”宣传,使“创优”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在新闻媒体上开办“创优”专版、专栏,宣传“创优”,推动“创优”。荆门市投入巨额资金,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在公交车身上彩喷宣传广告,在出租车上张贴宣传口号,各单位悬挂横幅标语。各市在“创优”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创优”舆论氛围。

(四)注重“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在“创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各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各相关行业的附件资料就装满了几大铁柜。平顶山市迎检冲刺阶段,突击“创优”资料,由市委领导亲自挂帅,集中办公、封闭管理,收集汇编整理资料1000多万字,照片*多张,影像500多小时,编印了《创优资料汇编》、《宣传手册》、《旅游指南》等6种专业书籍。与此同时,各市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按“创优”要求20大项,单独成册,设计和制作十分精美、规范、完备详实的“创优”汇报资料,给予检查组良好的直观印象。

(五)以检查促“创优”。各市反复检查社会“创优”,成为他们推动全市“创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经验。平顶山市组织专班对责任单位工作的进展情况开展不间断地督察活动,组织“创优”责任单位一把手在媒体上向市民作出承诺,公布“创优”热线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部门、薄弱领域重点检查,现场督办整改。河南南阳安排纪委、监察局,组织部门领导到督办检查组,对各“创优”责任单位的“创优”工作进行督办检查,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办法,对不能及时完成“创优”任务的单位负责人,第一次在媒体上“出镜”作检查,第二次进行诫免谈话,第三次就地免职,并明确指出“谁丢分谁丢帽子”。这种领导亲自检查,现场督办整改,不间断、反复进行、直至达标为止的检查和严格的奖惩,确保了“创优”目标责任的彻底落实。

二、我市“创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综合环境需进一步整治。我市在市政建设、园林绿化、亮、洁、绿、美工程上实施了大手笔,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形象不断改善.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仍是当前的一大课题,乱搭乱盖,马路经济,出租车宰客等影响城市形象的现象仍有发生,需进一步进行根本治理,实施还路、还道、还绿措施。

(二)州城规划中还没有考虑旅游规划。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公共厕所的设置数量不够,按照我市现有的城市规模,应建105座公厕,目前只有43座,而实际属城建环卫部门管的只有36座。

(三)“创优”的氛围不浓。截至目前,城区“创优”广告宣传牌未到位,媒体宣传没有形成板块和阵势,市民对“创优”知之不多。

(四)历史街区的面貌难适应旅游城市的需要。根据恩市政办发*号文件确定的我市历史街区有和平街、西正街、城乡街、学田巷,这些街区的面貌已非常破烂、陈旧,无法应对“创优”的检查验收。

(五)“创优”工作督办检查力度不够。对旅游行业和市直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创优”责任制,没有具体的工作人员。

(六)“创优”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力度不够。一些单位存在“创优”资料、建档归档工作没有开展的问题。“创优”工作涉及文字方面的得分443分,因此,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十分关键,按照3月21日“创优”再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创优”文字资料收集工作应截止4月5日止,但目前仍有几个责任单位未提供相关资料。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创优”的宣传力度。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举办大型的“创优”与旅游相结合的宣传活动,在城市主要干道应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牌,并向各单位下达宣传任务,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等。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组织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进行“创优”培训,并在公交车及出租车上设置车身广告。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创优”、支持“创优”的良好局面。

(二)进一步强化“创优”督办检查工作。借鉴河南南阳的经验,增加市纪委、监察、市委组织部领导为“创优”指挥部领导,新设督办组(由纪委、监察局牵头),对“创优”重点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办,考核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对“创优”责任单位的领导进行考核。“创优”工作中因为工作落实不力丢了分的,取消年终考核的奖励工资,同时还采取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等多种形式,对“创优”重点责任单位、旅游服务行业的“创优”薄弱环节进行深入检查、督办。

(三)加大城市管理及综合整治力度。借鉴河南南阳和湖北赤壁的经验,建议市“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一条街道,对城市脏、乱、差死角进行重点整治,治理牛皮癣,规范市区广告设置等。

(四)安排“创优”汇报资料的搜集和制作。“创优”汇报资料涉及文字和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的内容主要是“创优”及恩施旅游发展的资料,建议马上抽调专业人员进行搜集和制作。

(五)要加强与州规划局的联系。今后的州城规划中,一定要融入旅游规划,内容包括旅游厕所建设,应保护的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等,在州城内划定旅游车停靠点等。

(六)要加强与省旅游局的联系。应经常向省旅游局汇报“创优”工作情况,“创优”资料汇编成册时,应邀请省旅游局专家给予指导。

城市旅游范文篇6

【关键词】优秀旅游城市;城市旅游;误区;建议

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由来与数量增长

1995年3月15日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和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通知》(旅管理发[1995]046号),决定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由此正式拉开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序幕,紧接着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998年,国家旅游局发出《关于印发〈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办法〉的通知》,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1999年1月,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诞生。其后,数量急剧增加,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截止2005年底,我国已有246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量已超过全国城市总数的1/3。具体数量增长与行政等级分布概况如表所示:

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整体发展简况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数量上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都有较大比例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可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已基本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

关于城市旅游,至今尚无一致的概念界定。但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进行的包括城市观光游憩、商务会展、度假娱乐等在内的一系列审美或愉悦活动。优秀旅游城市的评定要求城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服务、环境等旅游功能的完善。而且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入口和旅游线路以及旅游流的集散地,所以总体来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作为旅游目的地获得了发展,而且还作为各个旅游线路的枢纽促使其对区域旅游的支撑功能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现实的优秀旅游城市群体中确实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旅游发展不平衡现象。

如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基本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比较知名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如北京、西安、杭州等)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如青岛、大连、深圳等),其城市旅游发展较快,也相当成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另一种是一些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且处于经济落后区域的城市,其城市旅游在区域内某些知名景区的带动下获得了发展,但他们仍未成为旅游热点城市(如郑州、长沙等)。这些占数量多数的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其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常常走入一些发展误区,从而使其长期不能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他们空有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旅游吸引力。这些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体的总体水平,并且不利于更好地带动中国整体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现象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众多,其中副省级以上城市均已是优秀旅游城市,占城市数量主体的地级、县级城市通过评审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在这种快速发展势头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城市旅游发展误区与不和谐现象。

(一)城市旅游发展方向的目标错位现象

由于国家评定优秀旅游城市是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来打分并按其分值来确定结果的,许多城市特别是非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普通中小城市,为了争得和维持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不惜把自己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于这些死板的标准上。他们不顾自身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等客观状况,盲目按照《标准》进行大量的旅游投资与项目开发,试图得到高分值,偏离了城市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城市旅游发展动机的急功近利现象

由于人们习惯认为:城市的荣誉称号越多,就表示其进步;官员为官一任,如果能为该城市多争创一个荣誉称号,就能代表其政绩显赫。于是出现很多城市为了通过旅游城市评定,就不计较长远利益影响,功利性地盲目上一些缺乏科学论证的大项目。如,到处开发旅游资源,大肆创造人造旅游资源,建造主题公园,盲目投资增加酒店、娱乐中心等等。结果不但城市的实际旅游吸引力没有因此而增加,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浪费。

(三)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盲目模仿现象

国家旅游局的《标准》为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参照项目。各旅游城市在旅游发展中,其城市生态环境、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持系统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尚可理解,但现实中的旅游城市往往习惯于引用经验和盲目模仿。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成功创新很快就会被多个城市照搬或模仿,并且可能涉及到基础设施系统、旅游产品系统、营销系统等旅游系统的各个方面。结果造成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虽然数量上剧增,但除了少数特色旅游城市特别是副省级以上省会城市外,其他的似乎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这使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成为批量生产,多数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旅游缺乏特色。

(四)城市旅游功能主题的模糊化现象

由于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只能源于《标准》的评定,这致使许多旅游城市只是一味参照《标准》去发展城市旅游,结果搞成了无主题、无特色的多样化发展。很多城市本身旅游资源非优,而是借助于该区域内某些景点的拉动,使其旅游职能获得较大发展,于是通过了优秀旅游城市评审。但其决策者却把该城市当成极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来开发,集中全力开发城市旅游产品,而忽视其区域旅游媒介功能。结果是城市旅游吸引力没增加,城市对区域旅游的旅游功能也没突出出来,失去其自身特色,走向平庸化道路。相反的,有些有旅游开发潜力的优秀旅游城市,如历史文化名城,却不能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其优势不能突出,甚至出现“优秀旅游城市无旅游”的现象。旅游功能定位、发展主题的不明确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常出现的现象。

四、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一)评定政策的改进与完善

1.严把评审关,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根据验收得分高低并结合对海内外旅游者的抽样调查结果评定出来的,其中有些成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标准》中的“发展健康有序;有成果;效果明显”等字眼。当初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的初衷无疑是想通过城市旅游发展带动城市及其相关区域的总体发展。但是当其数量和比例达到了一定程度后,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使他们真正成为区域内的特色旅游城市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先锋和引导。从国家评选角度说,应严把评审关,杜绝滥竽充数。城市也应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避免盲目攀比,要创建真正的优秀旅游城市。

2.完善评定标准,实行旅游城市星级等级制度

社会在发展,旅游也在发展,《标准》也应与时俱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都参与评定,并且副省级以上城市已经100%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如今我们看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看其行政级别,然而行政级别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城市旅游发展的真正水平和旅游吸引力。现实中很多优秀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并不大,同时,也有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却并非优秀旅游城市。数量过多的优秀旅游城市使我们很难区分、识别其旅游吸引力大小,所以很有必要对优秀旅游城市群进行进一步的级别划分,就像星级酒店、星级景区一样,实施星级等级制度。对其城市旅游发展的品位、特色、吸引力等进行合理评价。

(二)城市旅游的特色化塑造

1.端正目标,特色发展

城市旅游发展更重要的是带动城市甚至区域旅游的真正发展,不能仅以创建和维持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为目标,而应以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成为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城市为目标。这样的目标才是理性的,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发展的意义。

2.目光长远,合理投资

在现实中,并不是说旅游投资越多,其旅游业就能发展得越好。毫无特色的一些项目投资,起不到吸引旅游者的作用时,它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设施,甚至可能被荒废。只为树立形象工程的投资,即便是开始风靡一时,也很难成为成功促进城市旅游长期发展的有效投资。所以,应在对旅游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上一些有市场和长久吸引力的旅游发展项目。

3.独辟蹊径,谨慎模仿

城市旅游发展成功的优秀旅游城市很多。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因为相互模仿,而是他们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吸引着旅游者。学习经验是件好事,但一味抄袭模仿却起不到预期效果。学习借鉴的应该是基本的发展思想和策略,而具体的措施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开展。例如城市景观的地方化,举办传统或现代地方特色的节事活动等。

4.主题明确,专而不泛

许多城市往往习惯于旅游全方面发展,结果功夫没少下,效果却不好。如今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数目剧增,除了少数大城市的旅游特色已经形成外,其余中小型城市多数尚未显示出自身的独特性。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城市要想获得城市旅游的突破性进展,就很有必要走旅游功能主题化的道路。城市旅游主题不仅可以体现在城市景观、旅游景区景点上,而且还可以体现在游憩娱乐、节事活动甚至是旅游媒介服务上。特色突出的一方面往往就可以带动整体发展。优秀旅游城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城市旅游的主题化发展,而不是喊着特色化发展的口号,走着大众化的道路。

结语

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旅游的发展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多数特别是地级、县级优秀旅游城市在走着大众化发展道路,这造成他们之间相互区别不大,各自特色极不明显。各个优秀旅游城市不应拘泥于一个空洞的称号,而应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秉赋数量、规模、级别、品味、旅游价值和自身在区域中的旅游职能等状况积极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化旅游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体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5,(5).

城市旅游范文篇7

关键词:烟台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形象设计

从历史上看,山东省烟台市是一座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名城,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烟台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资源优势,其城市旅游的影响力也不如周围几个旅游城市。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烟台城市旅游的发展定位不准、城市旅游缺少特有的形象概念。

烟台市旅游发展定位

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依据

确定一个城市地区的旅游发展定位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长期内旅客的旅游产品需求;二是本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关于旅游者对旅游的需求,许多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业层次。观光游览属于最基本的层次,提高层次是指娱乐和购物,而专业层次则包括疗养、会议、宗教、考察、商业等多种活动类型。对于特定城市来说,旅游活动类型可能是综合性的,但更有可能表现为:在城市不同时期的旅游发展空间上,某一种或几种旅游活动类型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居于次要地位。这些居于主导地位的旅游者需求行为演变决定了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的市场方向。

发展城市旅游不同于普通的景区旅游建设,除了要具备充分的景点资源外,还必需考虑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城市旅游的建设是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发展。一个城市发展城市旅游需要对照上述条件对自身进行权衡,根据自身条件设计符合自己的城市旅游发展道路。

烟台市城市旅游发展的考量因素

城市旅游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一型,也称资源型。这类城市往往是以某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如自然山水、人文遗迹昭著于世,并以此作为旅游吸引物。如广西桂林就是因其美丽如画的山水风光而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二是综合型,也称混合型。这类城市往往依靠自身的综合实力,如科技、教育、文化、金融、外贸和工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吸引八方来客。例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城市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又具备很高的的经济实力。这类城市旅游的活动形式比较丰富,呈观光购物、娱乐休闲、商务考察和会议展览等复合状态,并且不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

根据烟台市的城市条件,笔者认为,烟台市的城市旅游定位应致力于满足游客三个层次的旅游需求,成为以旅游业为标志产业的综合性旅游城市。上述定位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具备发展综合性旅游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一极,烟台市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同时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烟台具有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2003年烟台市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名列全国第二位,所有这些都为烟台成为综合性的旅游城市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具备发展综合性旅游城市的资源优势烟台市是著名的海滨城市,“山、海、城”一色和“岛、林、泉”相融构成了烟台独特的自然景观,烟台市已形成了以海、岛和山为主的几大自然景区。同时烟台又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纯朴的民风,近几年通过对历史古迹的开发,市内人文景观已成规模,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毓璜顶公园以及福建会馆等是其中的代表,最近以旧领事馆区为基础的海滨广场又成为烟台一亮丽景观。

具备特定的区位优势旅游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处于同一旅游带的区域或城市双赢效应大于竞争效应。旅游者出行一次,总是尽可能多游览各个景区,因此一个地区成为旅游胜地也推动邻近地区的旅游发展。烟台地处大连—青岛黄金旅游带上,同时又是东北进入山东的必经之地,向内可以幅射到整个山东内陆旅游区。另外,从西方国家发展旅游城市的经验看,海滨旅游区与其它旅游区有很大不同,这就是海滨旅游区很容易成为人们定期渡假休养的地方,这也为烟台成为综合性旅游城市提供了条件。

烟台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如果说旅游发展定位确定了方向,那形象设计就是具体的实施。通过具体的形象设计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即城市将在旅游者心目中树立并传播怎样一种形象,这种形象如何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原则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一是个性鲜明原则。这个原则体现了形象区分度的要求,必须首要满足。同样是海滨城市要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大家都围着“海”字转,所谓的个性反而变成了共性,是无法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独特地位的。可以说,没有了个性鲜明的特点,城市的旅游形象立与不立没什么区别。二是文化先行原则。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要素,也是构成旅游地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树立必然要注重文化内涵深层次的挖掘。烟台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标准

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海滨城市新形象在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点,烟台也不例外。烟台的海滨特点是城连海、海连岛,除广阔的海滨浴场外,在市区外不远海面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岛屿,这些岛屿至今也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开发出来。如果将这些海岛资源很好的开发利用,必将大大提升烟台的城市旅游形象。烟台另一个优越的旅游资源是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烟台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山体景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变。烟台又是有名的果蔬产地,渔产品异常丰富。在当今提倡环保的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也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很好切入点。如果把这些转化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那又是烟台城市旅游中个色鲜明的特色旅游。

倡导自然和谐和人文关怀,体现天、地、人、海和谐统一在崇尚自然的今天,城市旅游却被赋与更多的人文因素。城市旅游不同于野外探险,城市旅游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更是人与人的交流。旅客来到这个城市除了观赏优美的风景外,还要体味城市带来的精神体验。作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的城市魅力应更多的融入人文因素,提倡一种人在山水间,景美人更美的境界,在突出山水美景的同时,展示了烟台市民良好的精神面貌。烟台具有良好的文化历史底蕴,民风纯朴。烟台人沉稳好客,热情而宽容,如山如水般的品质都是烟台人文精神的体现,如果这一切能够发扬光大,烟台的城市形象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追求城市发展,做到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完美结合一个形象的创立和深入人心需要一系列的甚至是全方位的软硬件配套建设。由于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长远规划与建设的协调也是形象定位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关注一个旅游城市,首先第一印象应该是对城市的概念,其次才是对景区的感觉,旅游城市的形象设计应完全融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过程中。旅游因城市兴旺,城市因旅游而发展。烟台的一些新优势产业正在形成,现在烟台是果蔬之乡、葡萄酒名城。也正是有了这些产业优势,一些重要的产业发展会议在这里定期召开,商务会议成为了烟台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虽然商务旅游是烟台旅游产业的一部分,但与一些优秀旅游城市相比,这部分比重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需要城市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烟台是韩日重要的贸易城市,胶东贸易加工集散地的地位加强可以更进一步促进烟台的商务旅游发展。

进一步发展烟台城市旅游的策略

烟台的城市旅游发展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明确城市旅游发展定位,确定合理的旅游产业结构烟台有发展综合性城市旅游的能力,但目前烟台的旅游资源更多地用来满足旅客的第一层次需要。要想提升烟台旅游的服务水平,必须将烟台城市旅游的发展于综合性城市旅游的层次,大力开发第二、第三层次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娱乐休闲和商务考察等旅游需求。

加强城市形象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烟台市的城市形象建设过程中应突出本身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城市的管理和规划要合理设计旅游产品,建设和保护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还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努力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知名度,以城市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区,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烟台有极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但特色突出的景区或景点并不多。在今后的资源开发中,烟台在突出海域城市共性的同时,要着力建设几处国内闻名的旅游景点,充分体现烟台的旅游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游客吸引到烟台来。

参考文献:

1.熊元斌,黄浩.论城市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9)

2.赵伟兵.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桂海论丛,2003(6)

城市旅游范文篇8

一、旅游新闻的概念、产生背景和特征

1.旅游新闻的概念

有人说,旅游新闻无非是把新闻的概念引入到旅游行业的特性中。而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从事旅游记者多年的耿闻(2007)认为“旅游新闻就是与旅游业存在一定联系的新闻,并且是能引起广大旅游从业者、旅游者广泛兴趣的新闻。”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新闻的产生,旅游新闻又以旅游业为基础并围绕旅游行业展开新闻报道。因此,陈卓(2007)认为“报道旅游事件、旅游动态以及行业服务信息的新闻就是旅游新闻”。②此两者虽在外延上有所不同,但内涵却是一致的。本文更趋于认同前者的观点,旅游业是一个联动性很强的行业,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只要与旅游业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新闻都属于旅游新闻。

2.旅游新闻的产生背景

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信息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旅游所需社会环境的日趋完善以及个人物质条件的成熟又促使对旅游信息的需求增加,而且这种信息又需要迅速快捷的传播媒介将其及时地传播出去,旅游新闻便在社会及时代的要求下应运而生。

3.旅游新闻的特征

旅游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除了具备新闻的基本特点外,还有其独特之处。而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涉及到了城市旅游形象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旅游新闻在树立城市旅游形象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旅游新闻的拓展性旅游新闻报道具有拓展性,这是由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征决定的。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正处于一个不断开发、成熟、上升的过程。旅游新闻报道要不断关注这一产业的发展动态。对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行业来说,如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等,准确、及时、有效的旅游信息便于旅游企业早作预测和计划,积极主动地安排好接待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旅游企业之间相互沟通与协作,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取得整体行业的最佳效益。如果传播渠道不畅通,不及时,不仅会阻碍旅游信息的及时传播、影响旅游信息传达的效果,而且会破坏城市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旅游形象。(2)旅游新闻的边缘性旅游新闻的一大特点是题材广泛。旅游业涉及行业多,部门多,产业关联性、依附性、综合性较强,另外,旅游产业本身就有一定的媒介和载体的宣传功能。多年来,我们看到,旅游业的发展总需依附其他行业的资源来设计产品,旅游线路如此,旅游购物如此,旅游交通也是如此,因此,旅游业就具有一定的依附特性。当然,这也带出了旅游新闻报道自身的一大特点——边缘性。那么,作为旅游记者,若不了解这些行业的发展动态、专业知识,就搞不好旅游新闻的报道,显然就会从一个侧面影响城市的旅游形象。(3)旅游新闻的文化性在传统旅游新闻报道中,旅游文化性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学中对旅游的认识和分类上,例如,游记、散文、诗歌、书法、摄影、画刊以及旅游的奇闻轶事等等,都是作为当初旅游新闻报道的一大补充确立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旅游产业经济概念的提出,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旅游不仅是一种陶冶人们情操的文化活动,也是人们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消费行为。旅游文化催生旅游形象的塑造。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形象是旅游地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就是说,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越高,就越有旅游价值,就越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游览,随之而来的便是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因而,旅游新闻报道的文化性,在旅游产业经济背景下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二、旅游新闻与城市旅游形象的关系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城市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旅游产品竞争变为多元化的手段竞争、方式竞争、智力竞争和形象竞争。而新闻传播就是一个旅游城市向外推销自己、让游客了解和认识自己、建立良好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城市旅游形象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又是一种旅游者主观的社会评价。这种主观评价是通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以及个人亲身经历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在现代社会,公众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依赖于大众媒体这一中介。旅游新闻在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和接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传播学家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认为,大众媒介通过把握新闻报道的选择权、优先度以及表达形式对社会环境进行再构建,在公众周围创造一种舆论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观念。③在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介也是不可忽视的中介和参与者。对于旅游者来说,除了在现实中通过亲身参与城市生活来获得对城市的体验和感知外,接触最多的就是已经无所不在的大众传播媒介。媒体对城市的新闻报道直接地影响着旅游者对于城市面貌的判断——正面信息往往能给旅游者留下美好的印象,而负面的新闻则容易使城市旅游形象大打折扣,甚至给城市带来旅游形象危机。因此,在大众传播发达的今天,必须重视大众媒体在城市旅游形象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主流媒体对旅游者认知和观念的形成所起到的引导作用,要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预防旅游形象危机,为城市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舆论环境。

三、防范旅游形象危机,优化国际舆情环境

1.建立政府、媒体与旅游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参与全球旅游竞争的强大武器。而一个城市的旅游形象不是自生自长的,要靠当地政府、市民、媒体和旅游者共同塑造。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政府,既是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又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和维护的核心力量,应在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中,政府、媒体和旅游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三角关系。政府要通过媒体向旅游者表达其政治意图,实现政治沟通;而旅游者在接受各种信息之后所形成的公众情绪也反过来影响政府;作为中介的媒体,其环境建构和议程设置作用同时也会受到来自政府和旅游者双方面压力的影响。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者,政府不仅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实现与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言论,最终在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良性、有序的互动关系。

城市旅游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营销;文化休闲;城市旅游;长沙

Abstract:Atpresent,lowcultureoftourismproduct,uncleartargetandimageofmarketingleadstonot-strongkeycompetenceoftourismproductsandlaggeddevelopmentofurbantourism.Diggingintoculturalvalueoftourismproducts,improvingvisitors’demisabilityvalue,positioningculturalleisureandmarketingthewholeisthewaytoimprovethecompetenceofurbantourism.

Keywords:tourismmarketing,culturalleisure,urbantourism,Changsh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旅游的竞争势必会日趋激烈,城市旅游乃至整个旅游业都已进入买方市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若想保持已有的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符合目的地文化和资源特性的营销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1长沙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旅游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注意力经济。举办富有创意的大型旅游活动,是吸引人们眼球的最佳方法。近几年,长沙先后举办2004年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十万人同唱《浏阳河》”大型主题活动、第十一届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大赛世界总决赛、“亚欧美十国旅游部长论坛”等有规模、上档次的活动。这些大型旅游专题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长沙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2005年10月份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期间,仅当月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24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10.5%[1]。

同时,长沙还试图以崭新的形象、开放的姿态,通过一系列的对外促销,谋求大旅游之格局,寻求大发展之态势。2004年4月,长沙市旅游考察友好交流团赴韩日开展旅游促销活动,这是长沙市积极与世界对接的一个举措;2005年6月在香港举行了“2005中国长沙(香港)旅游推介会”,拉开了香港、长沙旅游联合互动的序幕。目的是借势湖南“港洽周”活动,大力宣传长沙的城市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着力营销长沙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长沙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对长沙旅游市场营销状况的评价

2.1活动频繁,效果一般

纵观近几年长沙的营销活动,总体看来,态势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活动很多,但由于缺乏总体的运作思路,产生的总体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活动大多得宜于策划者的灵光乍现,其中也确实不乏神来之笔,但总体上却欠缺全局设想,随机性甚强,且各个活动之间没有彼此的衔接和内在的互动,给人以应接不暇、零星杂乱的印象,难以取得满意的促销效果。

2.2形象混乱、主题模糊

长沙究竟要向国内外推介什么形象?这些形象要通过哪些配套旅游产品来实现?这或许是长沙城市旅游营销策划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诸如“伟人故里”、“山水洲城”、“璀璨星城”[2]等等此类大而不当的营销口号,缺乏鲜明的个性以及强有力的市场号召力,无法全面的涵盖长沙的总体旅游形象;即便如此,由于营销过程中的“游击战术”,更使长沙从来就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形象定位,使所有的对外推介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总揽,显得十分被动。

3长沙旅游形象认知分析

2005年,我们对马王堆、岳麓山风景区和刘少奇故居景区等多个长沙市主要景区进行了随机抽样的客源调查。调查有效样本量达3977份,其中团体游客1580人,散客2397人。

在问卷的分析过程中,一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旅游者在回答“提起长沙你会想到什么?”这一问题时,37%的游客对长沙的名人和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表示这是前来长沙的重要因素,而仅有5%的人想到了湘江风光。这说明:以往长沙城市旅游营销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旅游者对长沙市的本底感知,未能准确的将长沙城市旅游核心加以传播,使之深入旅游者心中。

4长沙城市旅游营销策略

基于对长沙旅游形象认知分析,笔者以为,要想突破现有的瓶颈状态,长沙的城市旅游营销迫切的需要营造新概念来进行诠释。

4.1三足鼎立——承前启后,引领潮流

(1)湖湘文化: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长沙素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的美誉,是湖湘文化之集大成者,“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名人文化是湖湘文化所特有的现象。湖湘文化最主要的物质载体便是遍布市内云燕星灿的文化景观,根据2005年长沙市旅游局提供的《湖南省会长沙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见表1)[3],可以看出长沙市的旅游资源中,人文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3.87倍,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

当然,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表现形式众多,它还反映在潇湘大地的民风、民俗、民食之中。因此,在长沙城市旅游营销策划中对于湖湘文化的发掘既要深入,更要全面。

(2)休闲文化:长沙市休闲娱乐产品的开发一直超前于其他省市。其中尤以歌厅休闲文化产品久负盛名。据市内随机抽样的6家歌厅统计,平均每晚接待观众达4500人次,总营业额约35万元;年接待观众170万次,营业收入逾亿元。在对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旅游者的兴趣相对比较集中,对“歌厅、酒吧的演艺表演”的兴趣度高达14.3%,仅次于兴趣度最高的“旅游景点游览”[4]。

长沙城市旅游的其余休闲产品也是五花八门星罗棋布,如酒吧、洗浴、酒店餐饮、高尔夫等,据2005年3月的调查,长沙现有类似足浴、餐饮等休闲服务行业数在1万家左右,从业人员约10万多人;此外“农家乐”几乎遍布每个乡镇。本次调查记录的长沙市五区三县一市中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良好的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有238处。另外,在建设工程与生产地中,也有将近65%的资源单体,适于开发“农家乐”、休闲度假项目,如花卉苗木基地、茶园、果园、农业精品园等。

(3)影视文化:依托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湖南广电传媒为代表,以新世纪文化城为视觉标志的蒸蒸日上的影视传媒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文学湘军誉满全国,特别是湖南的影视娱乐节目吸引了众多眼球,从《快乐大本营》到《谁是英雄》,从《音乐不断歌友会》到《超级女声》,形成了一系列知名的影视娱乐节目,长沙,正迅速成长为虽地处内地,却能引领中国广袤区域休闲文化潮流的“娱乐之都”。

随着长沙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新世纪文化城的扩大,野生动物园、影视拍摄基地、水上乐园等游乐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新一轮的城市旅游营销中可不断强化其现代化开放城市和中南地区现代化影视之都的旅游意象。

4.2一个中心——休闲长沙,文化之都

1998年韩国曾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旅游业持续低迷,近5年旅游服务收入不断下降,然而正是借助韩流文化,2004年才止跌回升。据韩国观光公社做的一份“韩流旅游营销效果分析及发展方向调查”,2004年,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的游客中,有27.1%(约71万人次)是直接或间接受到韩国文化(尤以影视剧、电影、网络游戏、漫画、音乐等文化信息为表现形式)影响来韩旅游的。这些“韩流游客”共为韩国带来了7.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5]。

湖湘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心怀家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匡济时艰、经世致用的人生哲学。“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此副对联或许狂妄,却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湖湘文化对诸如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同源感召性。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而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地区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将湖湘文化全面、深入的融入长沙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融入长沙城市旅游营销的运作,并使之薪火传源远流长烁古振今,是长沙旅游业,长沙旅游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公布的一项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报告的排名中,长沙的综合实力排名35位,文化实力为25位,而休闲娱乐类排名竟上升为第1位[6],这说明长沙未来的城市旅游发展应当充分重视现有的休闲娱乐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培植城市休闲娱乐旅游区,使城市休闲娱乐与旅游观光于一体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新空间。笔者大胆断言——长沙,完全具备成为21世纪中国休闲之都的先决条件。

长沙开展文化休闲旅游得天独厚,理当有更大的作为。长沙城市旅游必须因势利导,借助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强化娱乐意识和参与程度,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播和营销旅游品牌,凭湖湘文化厚积薄发之底蕴,借文化、影视湘军之势头,举全市旅游之力打造休闲长沙,文化之都的全新营销形象,再创旅游湘军之辉煌。

5结语

城市旅游营销是一个以创造出城市旅游独特形象、氛围与文化精神气质为核心的营销战略组合,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的工程。窃以为,在旅游营销涉及的纷繁芜杂环节与因素中,结合长沙自身的城市发展特点,大打“文化休闲”牌不失为增强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长沙市应依托颇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业基础,充分挖掘长沙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凸显城市文化个性魅力;

(2)现代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物质文明,但任何物质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只有文化才是城市的不灭灵魂。长沙的城市旅游必须以文化为灵魂,以营销为利器,依靠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形成文化输出基地,引领和提升城市的建设发展,将长沙打造成我国“休闲文化之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新一轮的旅游发展浪潮中,以文化为灵魂,以休闲为载体,以影视为旗舰,以快乐为包装,以营销为媒介,无疑是长沙发展城市旅游既重要又切合实际的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汉清林波,长沙实现旅游收入138亿元全年接待2300万人次[EB/OL]./news/chsh/chshjj/t20050107_284866.htm,2005-02-14.

[2]徐华锋,方世敏.从文化的视点看长沙城市旅游开发[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39~41.

[3]长沙市旅游局,湖南省会长沙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J],2005.

[4]长沙市文化局,长沙歌厅文化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长沙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05(10):1-36.

城市旅游范文篇10

1城市旅游地图的性质

城市旅游地图是旅游图的一种,是专为城市旅游而编制的专题地图。它以某城市为制图区域,采用以地图形式为主,并结合其他表现手段来表示与旅游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空间分布状态,具有定位正确、便于查找、导游直观、实用性强等特点,是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导游工具。城市旅游地图还具有图型丰富、主题明确、内容突出、图文并茂、结构灵活、装帧多样、色彩鲜明等特点,并且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2城市旅游地图的类型

城市旅游地图按其所表示的内容和开本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按内容进行分类

2.1.1导游图它往往是某一风景区、名胜古迹的扩大图。在简单轮廓的基础上,只表示旅游区内各景点或名胜的分布及相关之间的联系。

2.1.2交通游览图它是以突出旅游和交通要素为主,其他有关内容为辅的游览图。着重表示了城市交通线路、起止点及中途停靠站,还有主要建筑物和著名游览点及其周围的交通布局。

2.1.3游览图把交通降到一般内容的位置,重点突出并详细表示了各旅游要素。

2.1.4旅游图这类图具有综合性,旅游需要的要素基本并重,较为详细地表示了旅游生活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单位,如交通、食宿、各类商店及文化娱乐场所,可同时作为旅游、出差等向导。

2.1.5单要素旅行游览图以整个市区为幅面,将各要素按专业或行业分类分别用一幅图表示。如:“名胜古迹分布图”、“交通线路图”、“宾馆饭店分布图”及“文化娱乐场所分布图”等等。

2.2按开本进行分类

:可分为单张的和装订成册的。单张(双面)一般多为四开,也有八开、对开甚至更大的,大开本的往往被折叠成精美的袖珍小册子,便于珍藏和携带。装订成册的又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的,并可分为精装和平装,有的还可装订成手提包式或散装于盒内等多种形式。

3城市旅游地图内容要素的分类原则

城市旅游地图的内容随用途和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就共同点来说,可包括旅游要素、服务设施和必要的地理要素三个部分。

3.1旅游要素

包括参观点和游览点:如名胜古迹、著名景点、革命纪念地、风景名胜区、公园、动植物园、博物馆、宗教寺庙等。

3.2服务设施

3.2.1交通服务设施包括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轮船码头、渡口及各类售票处,公共交通线路及起止站、停靠站,各类停车场及加油站等。

3.2.2旅游食宿单位包括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和餐厅、酒楼、菜馆、风味小吃店等设施。

3.2.3旅游服务单位各类旅行社、旅游服务售票点等。

3.2.4文化娱乐设施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俱乐部、游乐场、剧场、电影院、体育场(馆)、游泳场(馆)等。

3.2.5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各大商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业市场、书店、画廊及其它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商店等。

3.2.6邮电通讯设施包括移动、电信营业厅、邮局等。

3.2.7医疗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急救中心、防疫站、疗养院等。3.2.8其它如国内外有名望的大专院校、外贸中心、银行及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3.3必要的地理要素

旅游图中必备的六大要素中的部分内容,包括水系、街道、建筑区和地貌等要素。

3.3.1水系海、湖、河、运河、渠、溪等城市中的水系,它们对人们的交通旅游和各种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方位意义的应详尽表示。

3.3.2街道街道是城市的骨架,人们的一切活动总是离不开街道,应尽可能详细表示,并注有名称。

3.3.3建筑区反映了城市的轮廓形状、布局和发展概况,表示时要注意反映这一特点。

3.3.4地貌对于山城或依山而建的城市,需采用一种适当的方法来体现这一特点,如晕渲、等高线、分层设色法或套印立体影像等等。

4城市旅游地图的表现形式

旅游地图的图面效果是通过表现形式来实现的。它包括内容的选取与表示和色彩设计两个方面。即通过符号、色彩和整饰手段来反映要素特征的。对上述丰富的地图内容,要保持清晰易读,则应根据内容的主次,分为三个层次的表示来实现:第一层平面:表示最主要的内容,如公共交通路线、用象形符号表示的主要参观游览点和突出建筑物等。第二层平面:表示第一层平面剩下的专题内容要素,用几何符号如单个图形或组合图形符号来表示其性质和位置的一般旅游要素和服务设施。第三层平面:表示普通地理要素和一些企事业单位。通常采用的表现方法有符号法、底色法两种,前者多用于线划要素,后者多用于面状普染,它们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象形符号和几何符号都可表示旅游要素的内容,是两层平面体现的一个方面,象形符号是重点,几何符号表示一般,前者有较强的艺术性,是旅游要素的突出标志,因此其数量不宜过多,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几何符号本身面积小,但由于置于第二平面位置,仍为使用者重视。线状符号要根据所表示的内容明显区别于各个平面。底色普染要根据地位差别分成若干个平面来表示,分别采用深浅不一和象征性的色块来体现,可分为主区与邻区,街区与空地,绿化及水域及符号底色等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