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3:05:54

城市低收入家庭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1

近年来,我市房地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不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以调整住房结构为重点,采取限量开发、规范土地出让等措施,房地产业步入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不仅为改善百姓居住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改变城市面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市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57亿元,同比增长27.9%;商品房施工面积7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8%;商品房销售面积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1%;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45.5%。全年市区房地产业累计上缴税金6152万元,占市区税收总收入的36.3%。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虽然,我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政府、社会和群众对房地产业的要求和期望也很高。因此,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全局。

一、坚持发展和规范并行、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方针,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房地产市场运行更加复杂,我们要从政治上和全局上充分认识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影响,进入十月份后,我市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量呈下降态势,出现房屋销售价格增长放缓,百姓持币观望等现象。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9.17万平方米,与二季度相比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为此,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通过举办房地产论坛、召开开发企业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分析房地产发展形式,市政府出台了《××市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进一步稳定消费者的市场预期,增强开发商的信心。今年前三个月,特别是进入二月份以来,市区商品住房销售逐渐回暖,受居民自住性改善型用房需求影响,商品住房销售走入旺盛。一季度经房管局批准颁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23份,批准预售面积7.29万平方米,预售套数653套。一季度商品销售总面积达5.45万平方米,占预售房屋面积的7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5万平方米,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保持稳定,呈现上升态势。

面对良好的开局,我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认识解决房地产市场粗放型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居住质量、改善住房条件,是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二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房地产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住宅质量。三要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改善和优化供应结构,加大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的供应量,稳定房价。四要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机制,定期分析,适时向社会公布准确权威的市场信息,合理引导住房建设与消费。五要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行商品房销售网上备案和公示,进一步完善“网上房地产”,增强市场供求信息透明度,打造“阳光楼市”。六要以宽松的环境引进高水平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鼓励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提升我市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新建商品住宅小区按5%、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按10%比例配建廉租住房的规定。年内按期完成以租赁补贴方式将20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的工作目标。加强廉租住房建设监管,确保资金投入、土地供应等落实到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工程建设倒计时制,不断强化各种安全生产措施,保证工期和质量,确保今年新建的600套、30000平方米廉租住房按期交付使用。探索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严格监管的运作机制,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好城市中村改造拆迁居民的住房问题。

三、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发展的协调性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完成城市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逐步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三)基本原则。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相结合,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供应政策;住房保障既要尽可能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要,又要与财政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与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相协调;立足*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解决;严格把关,狠抓落实。

(四)注意事项。合理界定城市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以家庭作为住房保障对象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住房困难家庭只能享受一(次)种住房保障方式(包括配租廉租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发放购房补贴、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五)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将廉租住房制度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将保障对象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7年底前,对符合规定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8年底前,对符合规定、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10年底前,对符合规定、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城市低保无房困难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保障方式。一是逐步对低保无房家庭及其他特殊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实物配租;二是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三是对购买其它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购房补贴;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经济适用住房。

(七)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制度保障的对象为符合有关认定条件及标准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详见附件一)。实物配租的廉租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m2以内。租赁补贴保障面积标准暂定为人均建筑面积17平方米,不足部分按有关标准发放租赁补贴(详见附件二);对于自愿放弃实物配租而选择租赁补贴保障方式的,可再上浮20%计发补贴。对购买其他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原有住房和保障标准面积差额部分的购房补贴。

(八)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

(九)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区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设立区财政住房保障发展基金专户。一是区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进入财政专户,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五是鼓励社会捐赠。财政部门应每年向社会公布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

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每年应向政府提供下年度保障资金需求情况,经政府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负责筹集,并于下年度初将保障资金划转至区财政住房保障发展基金专户。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确定,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向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的可以转让,未满5年不得转让。确需转让的,由政府住房保障部门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符合上市条件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向符合申购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转让,转让价格不得高于届时全市经济适用住房政府指导价,受让的经济使用住房产权性质不变。经济适用住房上市,政府也可优先回购。集体土地上被拆迁户所取得的经济适用住房,在5年后上市时不受此限制。以上规定应在有关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区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房源。政府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全力推进和加快危旧房改造步伐。危旧房改造坚持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引领、节约用地、新老政策衔接、结合实际安置”的原则,明确规费减免、规划支持、市政配套、就近安置及资金平衡等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规划、政策扶持、强化保障、分类改造、依法征收、标准化建设,分步骤实施,分年度完成。2008年全面启动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力争“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全区重点危旧房片区改造任务。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对旧住宅区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开展综合整治的旧住宅区,所在街道、社区必须加强组织、强化协作,必须先行对整治范围内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并制定和落实好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十五)着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规划、土地、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开发园区、工业园区、大型企业等农民工集中的单位制定好农民工住房建设长远和中短期规划,统筹考虑并安排好本区域、本单位农民工居住问题,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条件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组织集中建设的农民工宿舍,应按照不高于廉租住房租金的标准收取房租。享受政府优惠政策集中建设的农民工租赁住房,只能面向农民工出租,不得向农民工以外对象出租和按商品房出售,不得改变使用用途。同时,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城市保洁员公寓,享受农民工住房有关优惠政策,并按照廉租住房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落实和完善住房保障规划及配套政策

(十六)编制并认真实施我区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设立城市住房保障发展基金。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区住房调查成果,会同区相关部门编制我区住房保障规划,向社会公布并报区政府备案。明确“十一五”后三年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方式、建设规模、项目布局、相关政策及实施步骤,于2007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抓紧设立并充实城市住房保障发展基金,此基金实行专户管理、财政监督,专项用于住房保障工作。

(十七)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优惠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享受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等有关优惠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六是按照“政府主导、社区牵头、政策扶持、综合治理”原则,加强制度化建设,对已建成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管理,探索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争创和谐共赢的文明小区。

六、切实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八)成立工作机构,建立住房保障工作网络。成立“*区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增挂“*区住房保障办公室”牌子,核定行政编制,其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中的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确保在2008年底前全面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建立全方位的住房保障工作网络,建立各街道、社区联络员制度;严格开展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确保住房保障准入审查公开、公平、诚信、透明。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者轮候制度,引入社区评议、媒体公示制度;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3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住房保障

(一)充分认识住房保障的重要意义。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搞好住房保障,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对切实改善广大群众的住房条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健全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坚持建立健全诚信、规范、透明、法治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和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从城市家庭住房消费能力的实际出发,实施多渠道的住房保障,努力使广大群众住有所居。今后5年,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健全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积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通过继续完善和实施公有住房租金减免政策、推进旧区和旧住房综合改造、研究实施“租房贴费”政策,多渠道地改善广大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条件。

二、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三)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要加快健全廉租住房的政策体系,将保障范围从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对象的家庭收入认定标准,根据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由市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要加快建立覆盖全市的廉租对象收入核对工作体系,健全收入核对新机制。

(四)完善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要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建立租赁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要按照逐步扩大实物配租比例的要求,加快完善实物配租机制。一是由区县住房保障管理机构采取统一轮候配租的办法,将实物配租房源供应给符合条件的对象租赁。二是将实物配租导入市场机制,参考市场租金水平收取住房租金,政府对承租对象按规定同步实行住房租赁补贴。三是对不再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采取停发租赁补贴、实行市场租金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办法,健全退出机制。同时,要调整和完善公有住房租金减免办法,逐步将承租公有住房的低收入和重点优抚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体系。

(五)加大廉租房源筹措力度。要通过新建、收购、改建和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增加廉租房源供应。根据大分散(全市面上分散布局)、小集中(点上相对集中到幢、到组团)的方式,新建廉租房源通过项目招标实施开发,由政府指定的专门机构回购,主要套型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要通过税费支持等优惠条件,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建设和供应廉租房源。廉租房源实行以区县自筹为主的筹措办法,市级统筹作适当补充。

(六)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根据国发〔20*〕24号文和财政部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统一管理办法》的规定,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筹措渠道,主要包括:

市、区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全部余额;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原则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专项用于廉租住房保障开支,包括多渠道筹措廉租房源和向廉租家庭发放租赁补贴的开支。

三、建立健全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七)明确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在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的同时,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市政府认定的特定对象供应。供应对象认定的具体标准,由市政府确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向社会公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查并公示;符合申请条件的,采取登记轮候方式购买。

经济适用住房的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后不满5年的,不得上市交易;购买满5年的,出售时应按规定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政府可优先回购,继续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购房人也可在补缴土地收益等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八)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区联手、定向供应”的原则,市政府负责统一规划、统筹协调、资金筹措等;区县政府承担具体组织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行管办分离,通过项目认定办法确定开发项目,并通过项目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或通过套建、配建的办法筹措房源,主要套型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四、加快健全住房租赁机制

(九)建立保障性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研究制订租房贴费政策。对暂无购房能力或购房意愿、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鼓励其通过租赁渠道改善居住条件。要加快建立全市统一、市区联动的保障性住房租赁服务平台,将政府、社会机构和私人提供的适用房源,在全市范围内供住房保障对象选择承租,并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对社会机构和私人提供的房源,政府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要加快研究制订租房贴费政策,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在本市租赁一定面积的普通商品住房用于自住的,可享受一次一定年限和一定标准的住房租赁补贴,并与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相衔接。

五、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继续推进旧区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推进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旧区改造,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市和区县财政、规划、房地等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要积极推动旧小区综合整治中配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有序开展,达到既改善市民住房条件、又增加廉租房源的目的。

(十一)改善来沪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要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单位负责、市场运作”的原则,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来沪务工人员集中区域,新建和改建一部分集体宿舍和集体公寓,定向出租给来沪务工人员。要研究完善相关办法,进一步明确用工单位对改善来沪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的责任。各区县政府要在房源供应和建设、劳动管理、住房租赁管理等方面,落实各项有利于改善来沪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的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实施长效管理。

六、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二)落实住房保障房源建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旧住房综合改造,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要根据市和区县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优先安排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单列。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各项税收支持政策,积极实行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

(十三)加快编制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充分利用房地产登记、公安户籍、社会劳动保险和所得税征收等政务信息库的数据,加快开展本市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状况调查,建立住房保障对象的基础档案。在此基础上,各区县政府要加快编制住房保障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报市房地资源局备案。

(十四)完善住房保障的组织管理体系。按照“决策、监管、运作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的职能。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作为市政府住房保障的决策协调机构,对本市住房保障资金和房源筹措、政策制订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房地资源局。各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强化住房保障管理职能,健全区县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住房保障实施机构,并在街道(乡镇)社区事务中心建立统一的住房保障受理窗口。

(十五)落实工作责任。市政府对本市住房保障工作负总责,通过制订政策、协调房源、分配资金等方式,推动和支持区县政府落实各项任务,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并加强对区县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市房地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具体管理办法,抓紧制订经济适用住房和改善来沪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的具体管理办法,编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市财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租房贴费的具体管理办法,以及住房租赁税收、旧区改造和旧住房综合改造的具体支持政策。市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核对办法。区(县)政府是本地区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编制本地区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住房保障资金,完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本地区人代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报告住房保障工作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十六)加强监督检查。市房地资源局要会同市监察委、市建设交通委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区县,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住房保障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和行政责任。

(十七)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的规定。在商品住房项目用地招拍挂出让时,房地部门要将相关要求在《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在实施行政许可审批时,凡不符合套型结构比例要求的,规划部门不得核发规划许可证,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部门不得核发预售许可证。二是加大住房需求的调节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住房消费贷款政策,在保障住房消费需求的同时,控制投资需求,抑制投机需求。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4

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实际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54号)精神,市政府决定建立我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项救助的对象、范围和原则

城市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虽略高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但面临各种临时困难,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对象,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市居民家庭。

凡居住在我市辖区内、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家庭月人均收入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长海县在280元至350元,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在200元至250元,大连开发区在290元至360元之间的居民,均可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资格并享受相应的救助政策。

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工作,要坚持针对突出困难、有效实施救助的原则;坚持实效性、公平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低标准起步、逐步完善的原则;坚持与低保救助政策合理衔接的原则。

二、专项救助的项目、标准和资金来源

经认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其成员,享受以下救助待遇:

1、就业救助。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救助,优先推荐就业,对参加职业培训后就业的低收入家庭成员,培训经费由政府全额承担。

2、就学救助。对就读公办学校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全额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按照低保家庭子女政策,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考入大专以上公办高等院校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按低保家庭子女“寒窗基金”标准的60%给予救助。在市属高校就读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享受国家助学金。

3、医疗救助。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成员,在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时,对未成年人按个人缴费额的50%给予补助,对老年居民、持《残疾人证》人员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集标准的60%给予补助,其他人员按筹集标准的40%给予补助。

4、住房救助。符合当地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按低保家庭补贴标准的70%给予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5、取暖救助。对城市低收入家庭集中供暖户和无集中供暖户,分别按低保家庭相应的冬季取暖补贴面积和补贴标准的70%给予补贴。其中,集中供暖户住房面积低于规定补贴面积的,按实际面积给予补贴。

6、重大节日生活救助。在实施重大节日临时救济时,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按低保家庭救济标准的70%给予救助。

7、突发性灾害救助。对城市低收入家庭遭受火灾、水灾、爆炸等突发性意外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参照《大连市市内四区特困居民突发性救助暂行办法》(大民发[2003]22号),按低保家庭救助标准的70%给予救助。

市、区市县政府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资金的分担比例,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办法。

三、专项救助制度管理和保障

1、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由各级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卫生、教育、建设、国土房屋等部门按职能和所承担的任务组织实施。民政部门负责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对象审批、动态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档案、实施重大节日生活救助和突发性灾害救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专项救助资金及工作经费的筹集和拨付,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劳动保障、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就业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就学救助工作。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取暖救助工作。国土房屋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住房救助工作。

为确保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管理,各地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所需人员原则上由各区市县民政部门从现有人员中调配解决。各街道(乡镇)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不低于当地社区居委会义务干部补贴标准,聘用2至3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和城市低保管理工作,所需资金由市、区市县政府共同承担。

2、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审批程序,参照《大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市政府令第39号)的规定,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社区调查核实、街道办事处审核、区市县民政局审批及张榜公示、公告等程序办理。

城市低收入家庭审批认定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每年6月和12月为个人申请期,由本人自愿向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各级调查核实后,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张榜公告。对批准的城市低收入家庭统一发给《大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城市低收入家庭凭证享受有关救助待遇。《大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有效期年,期满需重新认定。

各级认定审批机构应建立健全城市低收入家庭档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完善档案及证件管理。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5

第一条为做好和完善我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24号)、《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设房[20****]258号)和《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试行)》(甘民发[2006]9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民政局负责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工作,城区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的具体审核管理工作。

第三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财政、劳动保障、建设、金融管理、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以城市低保标准为基础,按40%的上浮比例为原则并适当考虑家庭住房等因素确定,随城市低保标准的调整而适时调整,由市民政局报请市政府公布执行。

第二章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

第五条凡持有我市三年以上常住户口城市居民家庭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且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少于15平方米的将被认定为城市低收入家庭。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认定为低收入家庭:

(一)有劳动能力而不按要求进行求职登记,或虽进行了登记,但无正当理由在半年内两次不接受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或家庭成员有出国经商、打工的;

(二)拥有机动车(残疾人专用车除外)的;

(三)三年内购买或使用高级音响、空调、钢琴等高档电器和非生活必需品的;

非拆迁原因购买商品房、自建住房人均超过15平方米的;

饲养高级观赏性宠物,或经常出入于高档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四)安排子女出国留学或选择高收费私立学校就读的;

(五)故意放弃法定赡养、抚(扶)养费和转移个人资产的;

(六)经市民政局认定的其他不符合低收入家庭条件的。

第三章家庭成员和家庭收入的核定

第七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的赡养和抚(扶)养关系、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具体包括:夫妻;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双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其他经市民政局依法认定的长期共同生活的成员。

第八条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是指家庭成员扣除交纳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和其他经常性的人均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实发,只要在调查期内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主要包括:

(一)工薪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范围确定)以及兼职、兼业收入和从事各种技艺、各项劳动服务所得的报酬;

(二)经营净收入。指个体、私营业主等在工商登记机关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合法经营取得的收入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等,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收入。

(三)其他收入

1、财产性收入

主要包括:

①投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有价证券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

②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将家庭拥有的产权房屋、车辆、土地等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③知识产权收入。自己创作、发明或者参与创作、发明、并归个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带来的收入,专利人将专利权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使用其专利所得的个人收入和非专利技术所有者将非专利技术有偿地提供、转让他人所取得的个人收入;

④除上述之外的财产产生的收入。

2、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费、赔偿收入、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安置费)、赡养费、抚(扶)养费、提取住房公积金、接受馈赠收入、继承收入以及经认定应计入收入的其他收入;

3、出售财物收入。主要包括出售住房收入、因建设征地农转非等原因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拆迁安置房屋货币补偿收入和出售其他物品收入;

4、借贷收入。主要包括提取储蓄存款、收回借出款、收回储蓄性保险本金、兑售有价证券、收回投资本金、其他借贷收入等;

5、经认定应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收入。

第九条以下项目不计入家庭收入:

1、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义务兵的退伍费;

2、政府颁发的对特别贡献人员的奖励金和荣誉津贴等;

3、因工(公)负伤人员的护理费,因工(公)牺牲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4、按规定由在职人员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5、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救助金、生活补贴和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贷款等;

6、人身伤害赔偿中除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7、政府和社会发给的临时性生活救助金;

8、国家和省上规定的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收入。

第十条对工薪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对在职职工收入的核定,由职工所在单位劳资部门出具职工收入情况证明,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经单位盖章认定。对连续6个月以上未领到或未足额领到工资的在职职工,按实际收入计算家庭收入。

对兼职性收入等其他劳动收入,由个人诚信申报。其中,属于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管理部门出具从事经营活动人员收入情况证明,证明其收入情况;市场部门不能证明其收入的,由个人诚信申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根据所从事的社会劳动情况评估确定。

第十一条对经营净收入,由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者诚信申报,由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通过各相关职能部门调查评估确定。

第十二条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

(二)知识产权收入、出租房屋等资产的收入,按照租赁等合同核定收入,合同价款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由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评估确定。

第十三条对转移性收入的调查评估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离退休金。凭本人离退休金领取存折予以认定;

(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凭本人《失业证》予以认定;

(三)遗属补助费。凭单位开具的遗属补助费证明等予以认定;

(四)赔偿收入。凭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书等证明文件予以认定;

(五)经济补偿金(安置费)。凭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文件以及发放证明资料等予以认定;

(六)赡养费和扶(抚)养费。按照有关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费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减去城市低保标准后的50%,再除以被赡养人数计算。扶(抚)养费按照给付方收入的25%计算,有多个被扶(抚)养人的,最高不超过给付方收入的50%。法定赡养、扶(抚)养义务人属低保对象的,不计算其应付赡养、扶(抚)养费。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和扶养或者抚养关系、应尽义务等,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原系我市非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的大中专学生视为家庭抚养人口;

(七)提取住房公积金。凭公积金查询存折予以认定;

(八)接受馈赠收入。由被调查人诚信申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进行评估认定;

(九)继承收入。继承房产不列入收入,除此外的其他继承收入由申请人诚信申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评估确定。

第十四条一个家庭占多项出售财产收入项目的,应合并计算;其支出项目不能重复扣减,并由申请家庭进行支出举证,不能举证的视同没有支出;其收入剩余部分应进行分摊。

第十五条对借贷收入,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

第十六条家庭成员拥有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

第四章低收入家庭的申报和认定

第十七条申报认定程序:

(一)由户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实际居住地的社区居委会申请,未设立社区居委会的地方,可直接向街道办事处申请。申请时应提供如下材料:书面申请报告、每个家庭成员的户口及身份类证件原件与复印件、收入类证明、婚姻状况类证明、家庭成员关系类属性材料证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社区居委会受街道办事处委托,对每个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不少于5日。无异议的,填写《****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审批表》,连同其他证明材料一并报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上报的证明材料应认真审核,并将申请名单再次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日。公示后群众无异议的,由街道办事处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审批表》上出具意见。群众有异议的,须及时通知申请人本人。

(四)市民政局对经街道办事处上报的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进行审批。

第十八条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成立低收入家庭调查评估小组,负责对申请家庭进行调查核实,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评估认定,调查群众反映的问题。调查评估小组由5-7人组成。

第十九条申请家庭的所有成员应主动配合民政、街道、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的调查,主动到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申请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及时送交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经办工作人员应逐项核对,根据需要留存复印件或原件。

第二十条对不按规定出具收入情况证明或者在出具证明时弄虚作假的单位及负责人,由有关部门给予批评教育,依法进行处罚。对申请家庭不按规定提供诚信申报或提供的诚信申报不真实,以及提供其他虚假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不予认定或取消其低收入家庭相关待遇。

第五章动态管理

第二十一条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状况发生变化时,街道办事处要及时进行相应登记,年度末上报市民政局审核。

第二十二条对低收入家庭每年审核一次,连续二次无审核记录的作自动放弃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处理。

第六章监督机制

第二十三条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的跟踪与监督,确保低收入家庭的认定过程公平、公正、有序。

第二十四条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应设立公开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凡举报查实不属于低收入家庭的,一律予以取消低收入家庭相关待遇。

第七章附则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6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20*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7

为切实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

居住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问题直接关系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各县(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加快建立层次合理、形式多样、标准适当的住房保障制度。以政府主导为重点,以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基本居住需要为目标,以廉租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式,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持房价基本稳定和住房供应结构基本合理。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住房困难的家庭,县(区)政府要提供多种形式的住房保障,不断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二、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一)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要求,2007年底,临翔区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云县、凤庆、永德、镇康、耿马、沧源、双江县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力争到2012年,使全市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二)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实物配租户数原则上控制在应保障户数的30%以内,主要解决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和其他急需救助家庭。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住房保障方式。

(三)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及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主要是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租赁补贴标准由各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城市住房市场平均租金及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实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确定租金标准收取租金。

(四)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房源。廉租住房房源主要采取政府新建、配建、收购、腾退的公有住房和社会捐赠的住房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廉租住房房源,必须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并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1.政府新建。新建廉租住房原则上要在城市中心区域内,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相对集中建设,并根据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及套型建筑面积。

2.配套建设。配建廉租住房主要在普通商品房项目中配套建设,配套建设的数量原则上控制在普通商品房项目住房套数的10%—15%,由政府与开发商协商采购〔具体办法由各县(区)确定〕,统一安排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并由小区物业统一管理。配套建设廉租住房的普通商品房项目,应当在用地规划、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或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配套建设的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套数、布局、套型及建成后的移交、管理或收购等相关事宜。今后,若不按此规定配建廉租住房的普通商品房项目,规划、发展和改革、国土、建设等部门,不得办理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用地、建筑工程许可等相关事宜。

3.收购房屋及腾退公有住房。各县(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屋资源,一是对房改时已全产权过渡给职工的住房,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由政府按市场价重新收购;二是对房改时未过渡给职工的公有住房,可根据目前房屋的现状及居住情况,由国资部门一次性收回。为便于今后的管理,无论是收购房屋还是腾退公有住房,原则上要集中收购或收回。

(五)多渠道解决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按照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各县(区)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年度计划,把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外,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l0%;四是在房地产开发税收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廉租住房建设;五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和补贴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六)建立健全廉租住房管理机制。建立廉租住房档案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严格廉租住房和租赁补贴申请、审核、公示、退出等管理,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切实落实到低保住房困难家庭。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

(一)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和标准。各县(区)要严格按照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住房水平等因素,制定落实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年度实施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增加面向社会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户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左右。

(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未享受过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包括按房改政策购买原公有住房、购买安居工程住房、解危解困住房、国家或单位给予了补贴的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等)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标准由各县(区)确定,原则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内、住房面积按当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60%以内确定。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实行家庭成员全名制,一个家庭只能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家庭成员资产收入和住房面积必须合并计算。

(三)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或承租实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县(区)制定,并报省建设厅备案。严格经济适用住房的转让管理,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真正用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的出售价格及租金标准,由各县(区)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审定。

(四)加强对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要纳入各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经济适用住房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集资合作建房实施单位限定在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各县(区)符合利用自有存量划拨土地集资建房的单位,经报请所属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县(区)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审核后,报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审核下达经济适用住房计划指标。市级符合条件的企业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报请所属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审核下达经济适用住房计划指标。

(五)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交易管理。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签订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按照规定办理房屋权属登记。《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上应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和“划拨土地”,并在产权人备注栏中填写申请家庭所有成员姓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的不得上市交易。

四、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大住房公积金缴存力度,使更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通过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其住房保障能力。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简化手续,提高效率,鼓励低收入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解决住房问题。要根据我市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和职工收入状况,适时调整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期限和首付比例,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加大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切实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条件下,优先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土地供应计划,并实行计划单列,年度供应计划,原则上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40%。

(二)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支持力度,在利率、期限、项目资本金等给予优惠,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保本微利的原则下,支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三)抓紧做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发展和改革、建设等部门要及时办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项目审批和核准手续,严格建设标准,落实建设条件,加强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的稽查监督,确保资金合理使用,保证工程质量。

六、加强对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围绕城市棚户区改造,着力住房制度改革,规范运行机制,扩大保障覆盖面,全面建立以廉租房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工作目标

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20*年底前,要对已经掌握的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县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县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加强协调的原则。

(二)坚持属地化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

(三)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集中建设与配建相结合的原则。

四、优惠政策

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半征收经营性收费。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六是住房保障项目建设,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七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放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个人住房贷款条件,以满足其合理的资金需求。

五、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一)保障对象和标准。县政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县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等情况,合理确定廉租住房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保障面积标准、租赁住房补贴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由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家庭收入标准分为最低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最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家庭,即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50%以下的城市家庭。

住房困难标准是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的城市家庭。

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根据当地家庭人均住房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住房状况,结合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不低于当地住房最低面积控制标准,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租赁住房补贴,原则上可按住房保障对象现住房与保障面积标准的差额、每平方米租赁住房补贴标准确定。每平方米租赁住房补贴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

(二)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户,可按本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三)住房房源。通过新建、收购旧住房、腾空、改建公有住房以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新建廉租住房要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主要在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配建,也可适当集中建设。享受廉租住房的城市家庭总户数的比例,原则上应与廉租住房的配建量占当地住房项目建设总量的比例相适应。配建廉租住房的项目,应当在用地规划、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明确约定廉租住房配建数量、布局、套型、建设标准等事项。

(四)资金渠道。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二是将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三是财政部门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对上述两项资金在提高比例后仍不足的予以安排;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以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五是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六是积极争取国家、省预算内投资补助和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

六、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一)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政府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符合供应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购买一套与其享受标准面积相对应的经济适用房。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收回或回购。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仍用于解决其他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二)建设标准。新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筑面积和套数等要求,要作为用地规划和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并在“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住房状况、家庭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住房的套型面积和各种套型比例,建筑面积要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可由相应资质和信誉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也可由政府确定的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直接组织建设。

(三)住房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房不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确需转让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否则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七、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一)认真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由用工单位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定,集中建设面向农民工出租的宿舍,但不得出售。同时,要积极培育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对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承租住房较多的区域,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及时租赁房源、租金价格信息,方便进城务工人员承租住房。

(二)继续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工作。

要继续把城市棚户区改造作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积极开展旧住宅区综合整治,要按照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在旧住宅区整治工作中,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力戒大拆大建。

八、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保障性住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建设局,负责制定住房保障政策、资金筹集、补贴分配和监管、组织实施、指导监督、考核和协调等具体工作。同时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齐配好人员,落实经费,以确保住房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建设部门负责综合协调、组织推进和指导工作。会同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制定全县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会同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监督工作;会同监察部门负责对违法违纪行为以及对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检查工作。

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并协助建设部门做好住房状况的调查、核实、认定等工作。

国土部门负责住房保障项目土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发改、财政部门负责住房保障的资金筹措工作。发改局会同建设部门抓紧做好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立项、审查、申报等项工作。

财政、地税等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

人民银行负责研究制定住房项目的相关金融信贷优惠政策支持的指导意见。

(二)落实工作责任。县政府对全县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三)搞好住房调查。在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提高住房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制定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合理确定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并上报市政府备案。要建立规范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请、审核、公示、轮侯、建档年度复核、退出等制度。

(六)加强监督检查。年底前,县政府要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和土地供应落实情况。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对完不成目标的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9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为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三)基本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四)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8年底前,东部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五)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水平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确定。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家庭平均住房水平及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研究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六)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每平方米租赁补贴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平均租金、保障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可按当地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

(七)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采取政府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小户型租赁住房短缺和住房租金较高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并在用地规划和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规定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回购;也可以考虑相对集中建设。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

(八)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计划,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一是地方财政要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二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三是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四是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护和管理。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中央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九)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十)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经济适用住房套型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建设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房价较高、住房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城市,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十一)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经济适用住房属于政策性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十二)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纳入当地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计划,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产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优先满足本单位住房困难职工购买基础上房源仍有多余的,由城市人民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作廉租住房。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不得向非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出售。

四、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十三)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对集中成片的棚户区,城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改造计划,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棚户区改造要符合以下要求:困难住户的住房得到妥善解决;住房质量、小区环境、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困难家庭的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十四)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力戒大拆大建。要以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宗旨,遵循政府组织、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

(十五)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用工单位要向农民工提供符合基本卫生和安全条件的居住场所。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城中村改造时,要考虑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十六)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十七)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区整治,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十八)健全工作机制。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于2007年底之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档案,制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并向社会公布。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落实到位,并合理确定区位布局。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并于2007年9月底之前向社会公布;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候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要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员,确保各项政策得以公开、公平、公正实施。

(十九)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要对所属城市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有关工作情况,纳入对城市人民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研究提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完善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的实施办法。发展改革委会同建设部抓紧制定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新建廉租住房项目的支持办法。财政部、税务总局抓紧研究制定廉租住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意见。

(二十)加强监督检查。2007年底前,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首府)城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建设部会同监察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对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的,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城市低收入家庭范文篇10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特别是2007年通过认真贯彻《陕西省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实施意见》,初步建立起了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包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其他多种方式的政策体系,在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讲,我省廉租住房保障的覆盖面仍然较低,面向社会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总量较少,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依然比较困难。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和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解决我省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原则和目标

各级政府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的原则,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加快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策并举,切实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2007年设区城市对符合住房困难规定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要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在所有县城实现应保尽保。“十一五”末,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同时,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一定改善。

二、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

1逐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从2009年起,我省廉租住房保障面由符合保障条件的低保家庭扩大到符合保障条件的最低收入家庭。各设区市应根据省政府保障规划的调整,及时调整各年度保障计划。

2完善廉租住房制度。2007年底前,各县必须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出台管理办法或根据城市管理办法出台实施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3组织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各地要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本行政区域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的普查摸底,建立低收入家庭住房档案,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台账。要通过已建立的廉租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即时掌握并向社会公布当地廉租住房的制度建设、实施计划、保障对象、项目运行等情况。

4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各地要将廉租住房资金列入本级财政支出范围,设立专门预算支出科目,安排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有条件的城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适当提高比例。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应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

5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各设区市要通过新建、改建、配建和收购等方式,加大房源筹集力度。可从一定规模的经济适用房及普通商品房项目中提出一定面积比例配建廉租住房,由政府收购向廉租家庭配租;也可把新建项目划出一定比例建设廉租住房作为该项目招标的条件。新建廉租住房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6加强廉租住房小区的物业服务。凡独立建设或廉租住房占较大比例的普通小区,基础设施完全由政府承担。水、电、燃气等服务企业必须服务到最终用户。同时政府要安排一定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廉租住房小区管理,以降低廉租户负担。

三、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1调整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调整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并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衔接。各城市人民政府应及时确定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由该家庭提出申请,有关单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对符合标准的,纳入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范围。过去享受过福利分房或购买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已经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又购买其他住房的,原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按规定回购。

2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每年下达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并负责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从2007年10月1日后新审批的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一般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3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5年后方可上市出售,政府可优先回购。出售时按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收益,具体交纳比例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出售后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可转让经济适用住房,但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购房人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后,也可以取得完全产权。上述规定应在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合同中予以明确。政府回购的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

4严格审批集资建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

四、努力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1积极推进老城区拆迁改造。各市、县要对旧的住宅区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基本情况档案。对年久失修、服务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但尚能居住的旧住宅区,进行综合整治。对不具有综合整治和保护、利用价值的老城区特别是棚户区应进行彻底拆迁改造。鉴于旧住宅小区所住居民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整治资金可通过“居民出一点、原开发建设单位拿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解决,政府补贴资金主要用于道路和各种管线的更新和维修。在改造过程中,对被拆迁人按照国家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拆迁居民因拆迁重新购置住房的,其购房成交价中相当于拆迁补偿价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拆迁补偿款的,超出部分征收契税。

2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用工单位利用自有存量土地为本企业服务的农民工修建经济公寓,实行免费租住或以农民工能够承受的低租金出租;鼓励社会单位和人员将闲置房改建为适合农民工租住的经济公寓。农民工集中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但不得按商品住房出售。有条件的地方,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其出租。

3进一步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加快既有房屋的权属登记,清理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的各种障碍,多渠道增加二手房房源,满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五、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

1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加大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切实保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的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六是金融机构贷款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在利率、期限、项目资本金等方面作出特殊规定。

2健全工作机制。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纳入省政府对各设区市政府的目标考核,各设区市也要对所辖县市区进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健全省廉租住房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建立完善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今年年底前,省财政厅会同省建设厅出台《陕西省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订《陕西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等部门要制定廉租住房建设和住房租赁等税收支持政策。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廉租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政策。省物价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租金监管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要做好中央专项保障资金支持中西部困难地区的争取工作。

3落实工作责任。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房地产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配备必要人员,核定必要的工作经费,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每年在向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4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强化对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督察力度,对进展缓慢的市、县进行督办,对工作不力的实行领导约谈、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行政责任。2007年底前,西安市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报省政府和建设部备案,其他城市报省建设厅备案。省建设厅要会同省监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物价局、省地税局等部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各地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