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预测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9:32:15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范文篇1

关键词:市场竞争;市场调查;成本预测;实现效益

施工企业没有持续中标项目的能力,就谈不上生存与发展、更谈不上效益,项目投标前成本前评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预想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水平预测。投标前成本前评,应建立项目前评估工作制度,成立经济标评估的专门组织机构,组织编标报价人员多方收集项目成本的数据资料,结合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为投标报价决策提供依据,对工程项目的经营风险实现预测、进一步完善投标项目的策划。投标前成本(经济标)评估主要从市场竞争与现场调查、成本预测、实现效益3方面进行浅析:

1市场竞争与市场调查

要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市场应变能力。近年来。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由于市场竞争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投标前进行现场调查、进行市场咨询是非常必要的。投标前的现场调查资料,主要包括:主要材料调查(地材、钢材、水泥木材及针对每个项目的特殊材料的产地、运距、价格运输方式、产地产量等)、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电、燃料的价格及来源;当地的气候、水文、交通、通信周围的环境情况等;对投标的兄弟单位’的调查了解也是重中之重。

本单位根据某些项目评估经验资料反映,前评的成本预测往往与“合同的后评估结果”以及项目上场之后的效益评估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其一,编标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地踏勘现场,编标过程中对一些问题没有经过“有组织”的认真分析和调查,而有时只能凭经验判断;其二,项目中标后由于资源配置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所致。再加之,投标往往项目较多,时间很仓促。

投标前进行市场调查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成本预测分析,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

2成本预测

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1工、料、机费用预测

(1)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我们在以往的投标中,往往对人工单价直接估个价,这是欠妥考虑,其实人工单价是由一定的工程,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施工方法形成的。在作报价时,首先形成的是人工工日,这个数量基本上是不作调整的,那么人工单价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了该工程的工期这个条件下,根据工程情况综合计算出该工程应投入的劳动力数,这样就得出总的人工费,再参考最近已完成的同类工程以及社会市场情况,确定出该工程所需的人工费,然后根据工期计算出比较真实合理的人工单价。

(2)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他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他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3)辅材费和机械使用费,对这两项费用不能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占的比重比较少。其实不然,正是认为这不起眼的部分影响我们的造价,因为人工费透明度比较高,可调空间比较窄,在控制成本时,如果对这两项控制较理性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来控制呢?

我们在套完了定额的基础上,让相关报价人员仔细进行核对,在确定无误时,汇总出所有专业的辅材和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及定额单价,即作出一份汇总表。将汇总表进行归类调整,这时你会发现,针对此工程,采用我们设计的施工方法,有许多辅材和机械我们根本用不上,这是因为定额是在一定的施工方法和社会平均技术水平以及一定的机械化程度的条件下形成的,而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机械设备等比定额有所提高,因此就形成了有许多辅材和机械我们根本不用,而我们所采用的却没有包含,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胆取舍,剔出我们不用的,增添我们新用的,同时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机械使用费,将所用的机械台班进行汇总,根据我们的总租赁费或我们自己设备的总摊入费进行价格调整。然后备专业人员根据调整好的汇总表来调整自己的报价书或确定投标前的成本。

2.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2.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2.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工作费的预测应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2.5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2.6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市场价格波动等。

(5)对气候的分析。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这样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

3实现效益

成本预测范文篇2

成本预测与控制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公路建设中,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从广义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但是,公路是一种特殊的产成品,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以及使用的完整性、同一性等,在建设过程中,成本预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仅就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的作用等内容作一论述。

一、公路建设的成本要素

公路建设的成本核算要素与其他机械加工企业的成本核算要素是不一样的,公路的成本要素,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不同,公路的级别不同、公路的长短不同、公路建筑材料不同等项内容与要求,其成本要素也是不同的,根据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路建设的土地费用

公路建设的土地费用,主要是指建路基用地,公路防护设置用地,公路养护管理班房用地,公路收费管理部门用地等项费用。

(二)公路建设的路面材料费用

公路建设路面的材料费用,主要的应当包括石料、石子、砂、沥青、水泥、钢材等项费用。

(三)公路建设的防护材料费用

公路建设的防护材料费用,主要是指排水系统用管道、护路基的草皮、树木等项费用。

(四)公路建设的人工费用

公路建设的人工费用,是指从开始设计、测量、施工等过程中的直接人员费用,或者是与此路建设能确定的间接建设人员的费用。

(五)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费用

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费用,是指公路建设用的压路机、运输机械及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用于排水的抽水机等项费用。

(六)公路建设的其他费用

公路建设的其他费用,主要是指临时通讯器材、防风、防雨用材料、路边标志牌用材费用以及其他临时用的费用。

二、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

(一)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意义

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指建设某条公路所需要的总投资的资金额。所谓预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测事务发展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的推测未知的。预测的理论根据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有指导意义。这种规律性,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并据此事先对它们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的估计。预测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各种预测都有不同程度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各种预测都涉及到未来;各种预测都存在不稳定性。

成本预测是经济预测的一种,这是根据成本核算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因果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计。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就是依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对计划建设而未建的公路,作出投资金额及其效果的客观论断。其目的就是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取得最有价值的经济建设效果。

(二)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作用

1.成本预测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系统的研究有关国内外公路建设的信息资料,并对所建公路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论断,提出修建公路的若干可行性方案,供领导决策。

2.成本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打下基础

成本预测是公路建设成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公路建设成本、建设计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阶段。在建设公路之前必须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建设完整公路所需要的总投资额,以此进行计划成本目标考核的依据。对每一条公路的建设,都应当有精心的预测,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3.成本预测可确定公路建设的最佳投资方案

成本预测对建设某条公路可以从资金投资的多少、施工建设的难易程度、建设公路的远近里程、未来完工后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测算,并以此为依据,提供若干套建设方案,根据多方面的综合平衡,选出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成本预测的方法(包括经济预测)多达数十种,其中最常用的也多达20种,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直观预测法、相关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三大类别。

1.直观预测法

又称判断分析法,它是由预测者在通过对市场及其它有关方面的调查而掌握比较全面的资料后,凭借其工作的经验和综合能力,预计未来产品成本的一种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多数是在缺乏准确数字资料的情况下应用的,常用的形式是访问、现场观测、召开座谈会等,此方法多用于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前阶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预测费用投资少,预测所需的时间短,其缺点是预测效果的客观性较差。

2.相关分析法

亦称因果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导致成本变化的原因的分析,揭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预测成本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的一种方法。例如投入产出法、回归分析法等,相关分析法预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都相对较强,但其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3.时间序列分析法

亦称为阶段序列分析法,这是以历史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数字方法使其向外延伸,借此预测成本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本量利分析法、加权平均法、平滑指数法等。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以已有的统计资料为基础来进行预测的,优点是其预测结果人为的主观因素较少,简便易行,费用不大;缺点是其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由于受历史时间的限制,可能与现在的成本发展趋势关系不够密切。

公路建设进行成本预测运用这些方法时,直接运用有时比较困难,但可把所计划建设的公路分成若干段进行预测。在进行具体的预测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建设路段标准与要求,分成平原路、丘陵路、山区路、桥梁、涵洞等建设情况来进行预测。然后把所有预测的结果相加,即是全路完整建设的预测结果。

三、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

(一)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意义

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是对已存在的活动施加影响,使其能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的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尽可能以较少的耗费,尽快把公路建设好,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为广义的成本控制和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来说,包括公路建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狭义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仅指事中控制,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从开始投入施工建设起,对整条公路建设的形成和偏离成本要素指标的差异所进行的日常控制。就目前来说,客观的实际情况要求公路建设不仅注重日常建设成本控制,还必须重视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新建公路的设计成本、施工建设的方案成本、所需建设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其他备品配件的储存成本的事前控制等。

(二)公路建设标准成本控制的确定

公路建设的标准成本是指在提高建路速度和杜绝浪费的前提下,建设一条标准公路所需的一切费用。所谓标准是指衡量公路建设的尺度,一般可分为四种尺度:

1.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

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通常以实际标准成本的一段或选择某一条公路建设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以此来衡量各段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低,确定成本差异及其发展趋势。这种做法,类似统计学上的基期分析法,以其数为底数,来确定某条路段的发展趋势。

2.公路建设的理想标准

公路建设的理想标准,是指符合成本控制需要的,在正常运行状况下所发生的最低成本。也就是说,建设某一条或某一段公路的投资建设成本额是最低的,这是成本控制的理想境界。如果以此作为公路建设的日常成本控制标准,往往会发生高不可攀、难以实施的情形,其结果,表面上是标准成本,实际上是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或者无法实现的标准,起不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也很难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3.公路建设的正常标准

公路建设的正常标准可以理解为平均成本,即是把以往建路整个投资的实际数额(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标准成本。这种平均化了的成本,是综合分析了成本控制的所有成绩与失误。如果是以往建设公路时,成本资料不全或者是成本控制较松,平均成本很容易达到,以此作为今后成本控制的尺度,显然要求过低,难以取得改善管理的效果。

4.公路建设的预期标准

公路建设的预期标准是指在具体实施的一个短期时间内,即在一个预算或会计期间内,努力提高公路建设的效率,避免浪费的前提下必须发生的成本,这是在预定条件下可能达到或者是应当达到目标。如此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期发生的成本相比较,能够表示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降低,即表示公路建设投资的节省或浪费。

通过以上分析,公路建设的标准成本宜采用预期标准,因为预期标准比理想标准来得宽,比正常标准来得严。从整体来看,预期标准有点折衷,有积极现实的意义。它既消除了以往存在的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又给成本控制比较合理的宽限,通过努力之后是可以争取达到的目标成本。

(三)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主要步骤

要投资建设一条公路,必须通过精细的预测等若干步骤,然后才能具体地实施,成本控制是公路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经济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建路成本费用计划指标,实施成本控制,是保证公路建设的投资费用计划实现的最有利的措施。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时,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制定公路建设标准

公路建设标准,即指整个建路的投资费用计划的总目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公路建设的各个路段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平原路段、丘陵路段、山区路段以及桥梁、涵洞等,实行定量化分工管理,达到控制的目的。

2.执行公路建设标准

执行公路建设标准就是运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例如根据公路建设的分段情况,实行投资限额制、费用包干制、责任成本控制等方法使公路建设的实际支出,控制在标准之内,既节省开支,而又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达到高标准、严要求的控制目的。

3.计算公路建设的差异

计算公路建设的差异就是详细记录公路建设指标的执行情况,对实际与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差异的程度与性质,对每个路段环节上的差异多少要按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记录,并要精确地计算,避免错误的发生。对于不同情况的路段要分别进行计算其细微的变化,要分别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情况分析有实际意义。

4.公路建设的差异分析

公路建设的差异分析就是深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造成差异的责任归属,如有可能,要尽快地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消除差异的蔓延与扩大,达到成本控制目的与要求。

(四)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作用

1.能够激发公路建设者对成本控制的责任感

建立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把建设公路的全部投资按相关标准划分成经济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建设路段、部门、班组以至个人,把公路建设的成本信息处理及工作考核,与各有关的成本控制指标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做可以增强各建设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在各自的责权范围内,对建路投资成本管理行使控制权,达到公路建设投资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建高质量的公路。

2.加强主管部门对施工建设情况的业绩考核监督

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能够使各分段施工的部门、单位明确责任权限之后,有了考核业绩的目标,是好是坏一目了然,能够有效地改变公路建设当中的职责不清、功过难分的"大锅饭"现象,由于功过分明便于奖惩,充分调动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目的。

3.促使节约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

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建设一条公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建设施工不当,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每建一条公路,都必须经过多次的论证,其目的是为了建设公路宏观上经济合理,利国利民,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成本控制的作用是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达到把钱真正用于"刀刃上"的目的。促使节约资金,合理使用资金,不是进行单纯的资金管理,而是要把资金管理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成本预测范文篇3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市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现就建立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必要性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的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各项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解聘费等。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是完善现代企业工资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自我约束机制,调节行业间、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基本内容

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必须做好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人工成本的预测和人工成本预警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

人工成本是衡量企业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当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日常管理。企业应建立比较规范的人工成本统计台帐制度,准确记录人工成本总量、构成及其变动情况,并定期进行分析,以反映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的强弱变化。发现企业在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对人工成本的管理。

人工成本现状分析可以从水平分析、结构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几方面进行。

1、水平分析

水平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均人工成本,反映的是企业使用一名从业人员所需负担的平均费用水平,从而可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基本状况。

人工成本人均水平=人工成本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2、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含量和某项人工成本在人工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以反映人工成本对企业总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各项组成部分对人工成本水平的影响程度。

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含量=人工成本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某项人工成本构成比重=某项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总额*100%

3、投入产出分析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是反映人工成本相对水平的重要方面,是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工成本的投入必须要有一定的效益产出,没有效益产出的人工成本投入,水平再低也是无效投入。

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分析指标主要是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营业)收入系数、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等,以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效益情况。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总额/人工成本总额

人工成本销售(营业)收入系数=销售(营业)收入总额/人工成本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总额*100%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营业)收入总额*100%

(二)对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在对企业人工成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发展目标,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员素质、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等,对人工成本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早作准备,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对人工成本进行预测时,应当考虑的相关因素主要有: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动情况与人工成本直接有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投入水平,提高人工成本产出效益。

2、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在人工成本的构成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最大,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影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劳动力供大于求,必然会抑制工资水平的增长,劳动力供不应求,则会推动工资水平的增长。

3、工资增长指导线

政府的工资增长指导线,是企业调整员工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工资的增长必然带来人工成本的增长。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直接影响员工的生活水平,企业在调整从业人员工资水平时应当考虑物价变动的因素。

5、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会影响员工工资水平,从而带来人工成本的变化。

6、社会保险缴费率的调整

社会保险费是人工成本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社会保险缴费率调高,则带动人工成本的上升;社会保险缴费率调低,则人工成本水平可相应下降。

(三)建立人工成本预警机制

人工成本预警是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对人工成本水平较高或产出效益较低的企业作出警戒,提示企业应当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从而实现对人工成本的监控。

人工成本预警共分两级,第一级为投入产出预警,即首先应当观察本企业人工成本利润率或人事费用率,如果偏离全市或同行业人均水平较多,则应引起警觉。第二级为水平预警,即在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水平较低时,如果同时本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超出全市或同行业人均水平较大,则说明企业投入人工成本水平过高,应当加以研究,制定对策,降低人工成本水平。

三、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工作职责

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应当由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市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对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进行人工成本抽样调查,并经过汇总、分析、整理后,定期全市及按行业和经济类型划分的人工成本统计资料,包括人工成本的人均水平、构成比重、产出效益等。企业应当参考人工成本的统计信息资料,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把人工成本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成本预测范文篇4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作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

为了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影响概预算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基础单价的计算、单价表的编制和单项工程的投资3个“管理点”。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因为概预算不像设计画图那样,局部修改不致影响全局。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一旦基础单价有误,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等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拖延设计成果的出案时间。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对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概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严格按编制规程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单价;(3)编制单项工程概预算并汇总总概预算三个步骤来完成。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量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筑工程设计行业被逐步推向竞争激烈的设计市场,设计单位要想占领市场、拓宽市场,就要求设计单位及时准确地提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提高自己的信誉,工程概预算作为设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尤为关键。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普遍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来辅助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深度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应按定额中的运距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算重。

4.编单价表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包不住。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程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中用量最大或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一部分材料作为主材,常见的有水泥、木材、钢材、汽油、柴油、火工产品、砂石料。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预算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建筑材料状况、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合理的运输方式等。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收集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正确可靠。

(二)费率取用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自有关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得张冠李戴。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设计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过渡系数。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劳动结合、施工措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时应选用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近的规定,不允许对定额水平作修改和变动。当定额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时,或定额缺项时,应参考按相近行业的有关定额进行补充,不能随意变更或增减。

在使用定额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几何轮廓尺寸及定额附录规定的阶段系数计算。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及施工条件,正确应用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准确,坚决制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及搞“钓鱼工程”概算。但又不能少算漏算,要打足投资、不留缺口。

成本预测范文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核算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内容主要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则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的成本目标实现,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计划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又对下一个施工项目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目标责任制的保证和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从上述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看,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是成本管理中应着重抓好的两个关键环节。

2、回归法在施工项目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2.1成本预测的概念及其作用

成本预测是指通过取得的历史数字资料,采用经验总结、统计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判断和推测。通过项目施工成本预测,可为施工企业经营决策和项目管理部编制成本计划等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是投标决策的依据:成本预测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成本预测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不常提到,而实际上人们往往不知不觉中会用到。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时或中标施工时都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对工程成本进行估计,这种估计实际上是一种预测,其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是,如果想要更加准确而有效的预测施工项目成本,仅靠经验的估计是很难做到,必须运用科学的系统的预测方法,才能使其在工程经营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项目成本预测中常用回归预测法、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预测,下面结合实例简述回归预测法的应用。

2.2一元线性回归法在项目成本预测中的应用。

对客观存在的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测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而进行推算和预测,称为回归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称之为回归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法适用于物价波动不大时期内的成本预测,对于价格波动大的,要进行价格口径换算。具体应用如下。

2.2.1案例

A公司在某市投标承建某开发区的一条新建道路(以下简称K工程),主体是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面积为26400平方米,工期为1999年2月至1999年7月。在投标之前,公司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该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成本的预测和分析。

2.2.2施工成本的预测和分析的步骤

(1)搜集近期的同类工程的成本资料。

A公司总结的近期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成本资料见表2-1。

(2)将各年度的工程成本换算到预测期的成本水平。

由于成本水平主要受到材料价格的影响,所以可按建材价格上涨系数来计算。A公司测算的1998年度的建材价格上涨系数为10%,估计1999年度建材价格上涨系数为5%,换算的结果见表2-2。

(3)建立回归预测模型

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a+bx

式中:Y—施工项目总成本;

X—施工项目建筑面积;

a,b—回归系数。

回归系数采用列表计算。下面是计算过程。

(4)确定投标工程的报价

由于投标工程的报价是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所以成本预测好后了,公司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实力及市场竞争情况确定利润率,然后确定投标报价。

3、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经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3.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和目的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通常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价值、功能和成本的关系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由上述公式可得到启示,产品的生产者和作业提供者,可从下列五条途径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5)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由上述途径可知,在项目施工时,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即施工预算。

3.3建设工程价值分析的具体应用

3.3.1分析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某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2)任务:从分析该工程项目的功能与成本之比着手,探讨施工方案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以达到提高该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目的。

3.3.2绘制功能系统图

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设计要求,确定功能目标,绘制功能系统图。。

3.3.3计算功能系数

(1)确定功能比重因子。即根据上述功能在分部工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确定各种功能在分部工程中的比重。具体的原始数据,由技术部门提供。。

(2)修正功能比重。即对功能进行一对一比较,以修正功能比重。

(3)计算功能系数。即根据分部工程功能作用分析表和功能比重修正表,提供的数据计算各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3.3.4计算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1)计算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即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某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总额和分部工程的预算成本,计算各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也就是分部工程的预算成本占预算成本总额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2)计算分部工程的价值系数。即根据分部工程的功能系数和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计算分部工程的价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3)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分部工程的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3.3.5对施工方案的分析、诊断和改进

成本预测范文篇6

[关键词]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思维,是企业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它使企业成本管理系统能够不断提供有助于企业保持和增强其竞争力的信息,鼓励革新和创造,使企业处于不断的改进之中,得到不断发展。目标成本法是技术、经济与市场导向的综合。目标成本法将“产品销售价格=产品成本+计划利润”转变为“目标成本=竞争性市场价格-目标利润”,体现了成本确定的市场化。

在目标成本制下,是先以竞争同行的售价作为其产品售价的上限,然后采用顾客导向以求取竞争优势,意味着成本管理的重点由传统观念下的生产制造过程移至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从业务下游转移到源头,成本标准通常是在研究开发部或技术部门内设计出来,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产品与工序设计,以最终使得产品的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这一工作需要由包括营销、开发与设计、采购、工程、财务与会计、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工作团队来进行。这样从一开始就实施充分透彻的分析,有助于避免后续制造过程的大量无效作业,耗费无谓的成本,使大幅度降低成本成为可能,也有助于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适时生产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

一、目标成本的预测方法

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预测是企业实行成本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目标成本法的精髓。在预测目标成本时应符合以下原则:①可行性原则。目标成本必须是企业经过主观努力可以达到的,应立足于企业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符合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②先进性原则。目标成本必须能够反映企业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企业管理,应该能够达到的成本水平。③群众性原则。目标成本要反映广大职工的意愿和信心。④科学性原则。目标成本必须广泛收集和整理一切必要的资料,以可靠的数据作为依据,运用科学方法加以测定。⑤适应性原则。目标成本要有一定的弹性,能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同时目标成本要便于分解,以利于开展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

目标成本的预测应该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企业历年成本资料和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和趋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预测方法,预测出企业成本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提出几种可行性的目标成本方案,经过对比和论证,最后确定出目标成本额、部门产品成本目标和成本降低目标。

目标成本的预测方法很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具体情况和掌握的实际资料,按照预测期限的长短和准确程度的要求以及费用的多少综合加以选择。

1.利润——成本预测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确定计划期的销售收入和目标利润,根据销售收入、目标利润和应交税金直接挤出目标成本参考值,其计算公式是:

目标总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预计销售收入,首先要制定目标售价,目标售价的制定,一般有二种方法:①消费者需求法。新产品推出前要先作市场研究,很多公司利用品质功能矩阵表收集分析一般消费者对新产品特性的需求与该产品可能提供的各项功能,以供设计改良之参考。②竞争者分析法。很多公司将主要竞争者产品的资料收集在品质功能矩阵表里,然后将本公司产品资料与竞争者比较。

2.量本利预测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产品销售数量、产品销售成本和产品销售利润三者的内在联系,在预测出产品销售数量、产品销售价格和产品目标利润的基础上,倒挤出产品销售成本,作为预测期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其步骤如下:

(1)预测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企业应先根据市场同类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情况,预测出产品的销售数量和市场价格。

(2)预测产品目标利润。产品目标利润的确定可以根据本企业上期实际的销售利润情况,分析可能变动的因素,确定预测期产品目标利润。

(3)倒挤出产品目标成本

目标总成本=(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价格)×(1-税率)-目标利润

例如:某企业销售某类空调,根据以前年度资料结合市场因素变动情况,预测出该类空调预测期销售量为25000台,销售价格为2500件,销售税率为10%,同行业该类空调的销售利润率为20%,则:目标利润=25000×2500×20%=1250万元。

目标总成本=(25000×2500)×(1-10%)-12500000=4375万元

3.变动趋势预测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运用一些一般的预测方法,揭示出未来一定时期成本变动的大致趋势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分析未来时期主客观情况引起的有关因素变动对成本变动的影响,并对揭示出的趋势和水平进行修正和补充,从而测出初步的目标成本参考值。预测方法主要有趋势预测法和回归预测法。前者根据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数据,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推算出成本变动的趋势值。具体有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后者以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为依据,抓住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线性方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成本变动的趋势。

下面分别以一次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预测法为例说明趋势预测法的具体运用。一次指数平滑法的公式为:

从资料可以看出,各月的产量虽然有上下波动,但波动幅度并不大,所以我们可以用平滑指数法来预测,而且α应定得小一些,可以定α=0.1,另外设第1个月的预测值等于实际值,就可对各月的产量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此法适用于短期预测,且动态数列不存在明显的上升和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否则预测误差将会较大;如果动态数列的数值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采用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对产量与成本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根据其关系形式,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经分析计算预测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回归预测法的步骤是:第一步:分析相关关系;第二步:建立回归方程。y=a+bx

其中:a:经济经过修匀的基础水平

b: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影响y平均变动的数量

x:为自变量

y:为因变量

例: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计划用目标成本法对企业产品成本进行管理,根据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到该企业2005年1—6月份产量和成本资料如下表:

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

若预测期产量为200件,则:

预测期产品目标总成本=y=a+bx=100+1×200=300万元

单位目标成本=3000000÷200=15000元

采用这种方法参考的数据比较全面,计算出来的结果比较精确。

以上三种方法虽然已经考虑分析了许多要素,但它不可能包括所有应考虑的因素,所以每个企业在实际的预测工作中,都要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具体情况和掌握的实际资料,按照预测期限的长短和准确程度的要求以及费用的多少综合加以选择,然后对各种方法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选择或权衡统一。目标成本的预测方法另外还有经验判断预测法、要素预测汇总法等,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二、目标成本的分解和落实

目标成本的分解是指设立的目标成本通过可行性分析后,将其自上而下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逐级分解,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中心。

目标成本分解的方法有:①按管理层次分解,将目标成本按总厂、分厂、车间、班组、个人进行分解。②按管理职能分解,将成本按职能部门进行分解。③按产品形成过程分解,按产品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过程分解成本,形成每一过程的目标成本。④按成本的经济内容分解,把产品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目标成本分解以后,就要对各部门和个人的成本指标加以责任化,并使这种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利益化,成为与各部门、个人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明确、定量化的责任,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而启动责任、行为、利益三者联动的机制,来促进各部门努力完成成本指标,最终达成企业成本总目标的实现。在落实目标成本责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责任归属。要把目标落实与责任落实统一起来。②划清责任界限。责任成本按可控性原则来划分,不可控成本在必要时按一定标准进行分摊。③明确责任大小与责任利益。根据实际目标,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对目标应负责任的大小及应承担的利益风险。使每个部门和个人都对自己责任轻重和应得利益的多少做到心中有数。④理清责任关系。监督、检查、考核和履行责任做到明确化、程序化、制度化,一般说来,下级要对上级负责。

三、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考核

实施目标成本法的实质就是根据制定先进、可行的成本指标来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控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按月考核,累计计算。为防止考核时间跨度过大,引起职工的放松,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前期放松,后期紧张的不均衡局面,应按月进行考核。但是成本指标一旦确定下来,一般在一定时期内不再轻易变动,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每个月的成本不可能是均等的,特别是遇到大的检修月份,必然会使产量降低,费用增加,成本指标难以完成。因此,如果采用按月考核、累计计算的方法,每个月该怎样考核还怎样考核,不讲客观因素的变动,而把累计的完成情况作为是否分配奖金的主要依据既便于操作又比较合理。而且还要根据每一部门所处不同的地位给予不同水平的成本奖励。

运用目标成本法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是否真正了解目标成本法的内容,是否有采用此种方法的强烈愿望。推行目标成本法,必须由最高领导亲自作出实行和如何实行的决策,并集中精力对成本管理作一次全面彻底的分析,而不能由其他负责人代替。目前,由于目标成本法主要是借助产品设计等来降低成本,通过价值工程分析确保产品的价格性能比足以吸引人。所以其主要适用于那些产品更新换代快,规格种类多的行业.如汽车、农机、家电、精密仪器等行业,而其他一些制造业则不太采用,如造纸业、食品业、纺织业。企业成本管理是否采用目标成本法,要考虑行业和企业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J.布洛切.成本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彭林君.财务管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3]陈炳辉.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成本预测范文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成本预测范文篇8

摘要:经营预测是人们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发展趋势,在事前给出的一种科学预见。一般认为,企业经营预测是以过去的历史数据和现在所能取得的经济信息、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人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以及管理人员多年的经验,来预计、推测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过程。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和技术条件的变化,通过一定变革,管理会计可以使预测效果更加精确。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1][2][][]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五、预测方法的集成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2、定性预测法是以人们对预测对象的认识,了解和熟悉程度为依据,推断其未来可能状况的一类方法。包括:调查法、S曲线法、关系树法、德尔斐法和交叉影响矩阵法。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处理能力的加强使各种预测技术和方法真正有了意义。基于数字化管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集成的预测方法是管理会计完善其规划功能的保障。集成预测方法的运用要依预测时间和预测对象而定。从预测时间上看,短期预测相对简单,应用较为简单的定量方法如,平均法、平滑法、季节变动法、移动平均法和简单的因果回归分析法即可;中长期预测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多等原因,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因果回归法、投入产出法和一些定性分析法。从预测对象上看,对战略性的外部环境分析可采用交叉影响法、时间序列分解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等;在涉及企业内部的资金、成本、销售、利润预测中采用定性分析法:德尔斐法、交叉影响矩阵法;定量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趋势预测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指数曲线法;因果预测法中的简单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经济计量法等。

成本预测范文篇9

摘要:针对传统挣值技术在进度预测方面存在根本的缺陷,运用时间单位而非成本单位对项目的进度绩效进行度量,提出一种基于时间的挣值技术,并根据项目的不同状态,分别给出完工时间的估算算式。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尤其在项目接近收尾阶段(后1/3阶段),较之计划价值率与挣得工期法方法,基于时间EVT更能准确反映项目未来的进度状态,取得良好的进度预测效果。

关键词:挣值技术;进度预测;成本;时间

1引言

挣值技术(EarnedValueTechnology,EV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进中间变量——挣值(EV)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度和成本进行统筹管理,并对它们各自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与判断[1]。在理论上,EVT主要使用三个关键值(BCWS、BCWP和ACWP)、二个差异分析指标(CV和SV)和二个指数变量指标(SPI和CPI)[2]。

由于挣值技术依据一定的计算规则将时间尺度转换成货币尺度,用同一套货币指标系统来同时衡量项目进度与成本的执行绩效,所以传统的EVT可以认为是基于成本的挣值技术(Cost-basedEVT)。尽管这种方法在完工估算(成本预测)方面非常合理和精确,但在进度预测方面却不尽如人意,预测的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3]。

Fleming指出能从挣值进度数据获知的唯一进度信息是:项目“现在”落后于或超前于进度计划表,而仅仅依靠挣值进度数据是不能用来独立预测项目的完工时间[4]。因此,为获得实际有效的项目进度预测值,需要转换进度衡量标准。本文对传统EVT的缺陷进行研究与改进,提出基于时间EVT的方法以解决项目进度预测问题。

2传统EVT进度预测的缺陷分析

传统EVT进度预测主要依据两个指标:进度偏差(SV)和进度继续指数(SPI),但SV与SPI在进度预测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5]:

①SV并不是以时间为度量单位,而是以成本单位度量了已完成工作价值与计划价值的差值,所以在进行进度预测时很不直观,不容易操作。

②由于EVT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关键路径,所以容易出现:当SV>0或SPI>1时,并不能说明项目整体进度超前,因为已完成的工作可能主要处在非关键路径上(具有总时差),但这些任务的执行并不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非关键路径);当SV<0或SPI<1时,也自然不能说明项目整体进度延误。

③基于定义,SV=EV-PV,SPI=EV/PV,因而如果项目在最迟完工(LF)时间或者更迟结束,则EV一定等于PV.这样,尽管SV在项目开始阶段和中间阶段可能如实反映项目的进度趋势,但在项目临近收尾时(即使项目在最迟完工时间结束),SV将不可避免地向“0”靠近(图1),同时SPI向“1”靠近(图2),似乎说明项目进度效率逐渐改善,并达到“完美”状态,然而事实有可能正好相反。如果据此预测项目将会按计划完成,则会产生很大的进度风险,错失项目调整良机。SV和SPI这一本质特征导致在项目接近收尾阶段进行的进度预测结果非常不可信,因此这一时段又被称为进度预测的“灰色区域”。

3项目进度预测问题描述

进度预测,又被称为“完工时间估算”(EstimatedDurationatCompletion,EDAC),即对项目完工时间进行预测。一般来说,EDAC由两部分构成——已完成的工作花费的时间和未完成工作将要花费的时间,由下式表示:EDAC(t)=AT+EDWR(1)式中,EDAC(t)表示t时刻对完工时间的估算;AT为实际花费的时间;EDWR为剩余工作的估计完成时间。根据项目监控数据,易获取AT和EV值,因此进行完工时间的估算重点在于对EDWR的估计。Anbrai[5]指出,EDWR主要依赖于项目的状态(项目环境是否改变、计划是否需要重新安排等),并分析了6种状态下EDWR的预测方法(见表1)。

显然,如果项目处于第1或3种状态,进度预测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进度需要重新安排;如果项目处于第2种状况,则不需要进行进度预测,因为项目将按计划执行,此时EDAC(t)=SAC。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项目的后三种状态。

4基于时间EVT的项目进度预测方法

针对传统EVT(基于成本的)在进度预测方面的缺陷,本文提出基于时间的挣值技术(Time-basedEVT),该方法尝试用时间单位去度量项目的进度绩效而不是成本单位。如同挣值是传统EVT的核心思想,基于时间EVT的核心概念是挣得进度(EarnedSchedule,ES),其根本特征在于认为:价值是附加在计划工期上而非预算成本上。

4.1基于时间EVT的参数定义

①ES传统EVT认为价值附加于预算,将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作为挣值。而基于时间EVT认为价值附加于计划工期上,将已完成工作对应的计划工期作为挣得进度。

由图3可知,ES实为EV在PV上的投影所对应的计划工期,也可理解为用时间单位度量的EV。在具体构成上,ES=N+I.下面解释N和I的含义:设i=1,2,…,N,N+1,…为测量时间点(周期:日、周、月),i对应的计划值为PV(i),已获取的挣值记为EV(AT),则N=max{iPV(i)≤EV(AT)}。

如图3,I为测量周期的一部分。PV曲线函数未知,但为了方便计算,I通常简化为线性表达式:I=EV(AT)-PV(N)PV(N+1)-PV(N)(2)图3挣得进度ES概念示图显然,如果PV(N)=EV(AT),则I=0。虽然线性拟合会产生误差,但随着项目的推进,N的值不断增大,因而I在ES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因此这种误差效应将逐渐弱化。这样,基于上述解释就得到ES的计算公式:ES=N+EV(AT)-PV(N)PV(N+1)-PV(N)(3)其中,N=max{iPV(i)≤EV(AT)}。

②SV和SPI基于ES的概念,分别给出进度偏差(SV)和进度绩效指标(SPI)的表达式为:SV(T)=ES-AT,SPI(T)=ESAT(4)式中,SV(T)表示基于时间的进度偏差,以区别于基于成本的进度偏差SV(C)。当SV(T)>0时,表示进度超前;当SV(T)<0时,表示进度延误。同理,当SPI(T)>1时,表示进度超前;当SPI(T)<1时,表示进度延误。

4.2运用基于时间EVT进行项目进度预测

运用ES对剩余工作的完工估计公式进行修正:EDAC(t)=AT+SAC-ESPF(5)式中,SAC为计划工期,PF为剩余工作的进度绩效指数。针对表1的后三种项目状态,基于时间EVT的EDAC预测方法分别为:

①状态S4:消除进度影响因素,项目的剩余工作将会按照原定进度计划执行,此时PF=1,则完工时间估算可表示为:EDACes1(t)=AT+(SAC-ES)(6)

②状态S5:进度绩效指标反映项目进度趋势,此时PF=SPI(T),则完工时间估算可表示为:EDACes2(t)=AT+SAC-ESSPI(T)(7)

③状态S6:成本和进度联合考虑,此时PF=SPI(T)×CPI(C),则完工时间估算可表示为:EDACes3(t)=AT+SAC-ESSPI(T)×CPI(C)(8)式中,CPI(C)为成本绩效指数。

另外,在挣值技术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度绩效指标——待完成进度绩效指数(TCSPI)。如果说累积SPI反映的是已完成的工作,那么TCSPI则是关注未完成的项目工作。

TCSPI的意义在于说明:为了在截至日完成项目,项目应该执行一个怎样的进度效率。对于待完成进度绩效指数,如果期望在计划工期内完成项目时,TCSPI为:TCSPI1=SAC-ESSAC-AT(9)

如果发现计划工期肯定无法实现,则需要对剩余工作进行重新进度、预算安排,再考虑实际花费的时间,从而得到重新估算的EDAC。则TCSPI为:TCSPI2=SAC-ESLRS-AT(10

5项目进度预测方法的比较

分析现以表2所示项目实例对进度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传统EVT进度预测的缺陷,以及基于时间EVT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进行进度预测的准确性。

5.1两种基于成本EVT的项目进度预测方法目前,基于成本EVT的项目进度预测方法主要有二种:计划价值率方法和挣得工期法(表3)。

计划价值率方法是由Anbari在2003年提出的[5],计划价值率(PVRate)为每个时间单位的计划价值。

5.2运算结果比较分别运用计划价值率方法、挣得工期法与基于时间EVT,针对表3后三肿项目状态对上述案例进行进度预测,计算结果列于表4。

对于挣得工期法,由于项目在第9周后就已经超过了计划工期(9周),所以此时需要对挣得工期公式(EDACed1,EDACed2,EDACed3)进行重新调整。上述方法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在项目执行的早期、中期(2/3阶段,1~7周)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并且三种方法预测的结果差异不大,而当项目接近收尾阶段(后1/3阶段),计划价值率方法变得不再可信,挣得工期法预测结果偏小,而只有基于时间EVT较之其它两种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项目未来的进度状态。

6结论

传统EVT的本质是将时间尺度转换成货币尺度,用同一套货币指标系统来同时衡量项目进度与成本的执行绩效,因此传统EVT的最大优势在于项目成本预测。在分析指标SV(C)和SPI(C)进度预测缺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时间的挣值方法。该方法尝试用时间单位去度量项目的进度绩效而非成本单位,并且认为价值是附加在计划工期上而非预算成本上。基于时间EVT克服了进度预测的“灰色区域”问题,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都能真实反映项目进度绩效,因此取得良好的进度预测效果。

成本预测范文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