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4:52:48

产业信息化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具体的利害得失以及新的交易规则的制订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1997年7月1日,美国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认为在因特网上进行商业交易应遵循民间主导发展的原则,政府应尽可能鼓励民间企业自行建立交易规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因特网应宣布为免税区,凡经由网络进行的商品交易,无论是跨国还是跨州,均应一律免税,甚至在网上达成的有形商品交易也应按常规办理,不再另行课税。在美国的倡议和主导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8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因特网商务会议。经过一番酝酿和讨价还价之后,与会的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于1998年5月20日,在日内瓦达成一项至少在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由于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因而对全球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1996年,美国的软件销售额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在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都把有利可图的因特网看作新的潜在税源,因而,除欧盟最初表示有保留的支持美国提出的无限期对网络贸易免征关税的建议外,发展中国家在会议前夕则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公开抵制美国提出的关于对通过因特网订购和交易的货物永久性免征关税的建议。

在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最后协议期间和之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电信公司控股权等均是双方谈判争执的焦点问题,争执的实质,在美方来说,是想以给予中方经常贸易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条件,换取美方在国际上独占鳌头、同时又是中方拥有最大潜在市场的服务贸易、信息经济等领域全面的市场开放。而在中方看来,承诺开放相关市场,可以换来中国有比较成本优势的轻纺产品等顺利进入美国市场,谋取重大的国际贸易利益,同时也为引进外资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但是,同样明确的是:中国并不想放弃发展自己的信息产业乃至信息经济的自主权。

我国信息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一般地说,信息产业是指现代信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在1998年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上,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产销量达全部产销量的70%,中国仅占3.5%。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为2862,4亿元,仅为同年美国IBM公司785.1亿美元销售额的44%。199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GDP的1.41%,而欧美等国一般为其GDP的3%。除了上述市场地位及生产规模的差距而外,我国信息产业目前还存在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国产集成电路在国内市场仅占20%的份额;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1%都不到(发达国家一般为7—9%);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市场化率仅有15%(发达国家一般为75%)……。此外,尽管我国电话的普及率已由1995年的4.7%上升到了1999年的13%,但与发达国家50%的普及率相比,差距巨大;目前,发达国家的家用电脑普及率为20%,而我国仅为1%;我国政府拥有国民经济信息量近80%,但无法为社会分享和利用。据报道,我国虽已有74%国家重点企业建,立了互联网,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网站质量较好;在网络安全方面,没有防火墙设备的占55.5%,没有安全审计系统的占64.9%,没用入侵监测系统的占67,2%,没有网站自动恢复系统的占72.3%;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认为投资不足的占70%,认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占62%;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占资产比例为8-10%,而我国企业仅为0,3%,……。

当然,对待差距,我们应当客观地、辩证地看:一方面,我们要急起直追,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设想,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和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市场对各类信息产品的需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一句话,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另一方面,根据20余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客观分析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我们又不能孤立或片面地发展信息产业,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工业化对信息化的迫切要求,更不能幻想走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产业化的道路。

目前我国工业化只是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上半期,也就是说,继续完成工业化仍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另外,我国目前工业化的水平,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低、市场化相当落后并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等条件和特点下取得的;我国目前工业化的水平,又是在市场化推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等因素促进下实现的。因此,尽管我国工业化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大都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水平,55%—60%面临淘汰;创造工业产值1万美元平均消耗标准煤21吨,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5.6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工业的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尽管需求的差距意味着供给的潜量,但开放的市场不仅给中国企业以机会,也给中国企业以挑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先进高级、优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将大量涌入国内,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也将迅速流入国内,引起硬件生产、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部门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信息产业尚在幼稚时,就将遭遇严峻考验。固然,中国信息产业可以在政府政策适当保护和支持下,瞄准信息技术前沿,与对手奋力拼搏,抢占制高点,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但是,全新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既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更新换代快,又需要强劲市场-需求拉动、风险较大的系统工程。于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或者说,将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相结合,走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并举的道路,就成为我们别无选择的战略。

产业信息化不同于信息产业化,后者是让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等发展为与现有产业并存的独立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当说,在一定意义上,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是相互渗透的。产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前奏,信息产业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支撑。但是,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战略来说,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又是各有侧重点的。尽管信息产业就是在我国也已逐渐形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脱离工业化或传统产业改造“孤军深入”,仍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和开放市场中,我国的信息产业,还不可能具备与发达国家在同领域里“单打独斗”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现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又正面临提高技术、效益和竞争力的紧迫要求。因此,实事求是的发展观,决定我们必须走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并举的道路,通过以电子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产业,提升现有产业增加值中信息含量的比重,以求用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加快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

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创新性、渗透性、增殖性。推进产业信息化,可以实现技术扩散、成本下降、比例协调、结构优化、效益集聚等多重复合效应。具体地说,(1)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2)发挥信息技术高度创新的扩散与集群效应,如对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经营管理实施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在流通领域推广信息技术促进电子商务的形成等,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增长的集约化和现代化;(3)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如CAD,CAM,MIS,SIS,CIMS等,将大大改善产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4)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运行,如EDI、“三金工程”等,将极大改善信息流动的通畅度,促进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其改革和职能转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5)各类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科技和教育的产业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美国199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收益能增加40%-60%。其中,使用CAD的企业,收益至少能增加10%;应用物资管理计算机系统的企业,可以使销售额增加17%。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一般都有1:4以上的倍增,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从信息基础建设上看,国际电信联盟统计结果显示,一千国家对通信建设每增加1%,其人均国民收入就提高3%。据估计,我国在电信方面每投入1元,就会给其它行业带来18元的经济效益。据国家科委的一项报告称,1989年国家科委科技信息投入3.5亿元,产出约50亿元,其科技信息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为1:14.3。

不仅如此,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对各类信息装备和信息服务产生有效需求,为信息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规模,足以使我国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我国“三金工程”到1995年已投入资金1300亿元人民币,2000年需投入3500亿元人民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以电话为例,根据通信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电话普及率要达到40%左右才趋于饱和,而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仅有13%。另据估计,中国IT市场总规模2000年将达10000亿元人民币;2000年计算机市场容量已达650万台,未来5年超过2500万台;2000年我国对IT元器件需求约1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17%,国际市场8%。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将给信息产业化以空前未有的拉动。

再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一般认为,物流和支付问题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但实际上,这种“瓶颈”现象在电子商务的BtoC方式上最为突出,并且恰恰是传统产业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手段等发展滞后的表现。产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企业信息化。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商品生产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只有工商企业大量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才能避免电子商务“有场无市”或“有网无商”的尴尬局面。企业信息化,首先是实现内部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然后是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再实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最后自然扩大到对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先行信息化,可以为信息出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如材料器件、加工装备等,至少可使上述物流和支付问题不再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同时,应该说工商企业是最有必要和条件实现信息化的,它们进行“三改一加强”,有适量的资金要投入信息化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有限,并不是由于观念障碍,而是许多企业市场化主动性不足以及投资体制不顺的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当前正是一个外在压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我国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背景下,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可能发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由于一国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归根到底是有限的,因而,当一些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后,较低层次的产业就有可能发生“空洞化”或者说产能萎缩、供应不足的现象。于是,在世界经济中,通过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转移和调整,其它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国家有可能填补空白,顺势发展。比如说,先进国家的产业结构率先知识集约化或“软化”了,可能伴随发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洞化”,后进国家正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大转移,引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密集型乃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就我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来看,这应当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给我们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重要内涵;无论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一国形成和利用自己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合理的和切实可行的;甚至我们还可以适当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的产业信息化,也就是说,我国产业结构欲实现“技术集约化”应用的就是信息技术,而合理利用外资又是我国富有经验的一种积极的策略。

最后,产业信息化在我国不仅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还有其现实可能性。我国的信息产业,从“八五”计划到“九五”计划不懈努力,已具备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建设也已全面展开,一些地方与区域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据测算,我国信息化指数1993年比1985年增长了1.6倍;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7年增长2.8倍,而同期信息经济增长了4.2倍;1985年,我国信息装备率若为100,1993年则达到503。最近,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纲要)中,已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拟定为覆盖经济结构调整全过程的战略举措。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2

关键词:旅游产业;信息化产业;产业融合;动力;张家界

一、张家界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动力特征

1、政府引导作用不够。目前张家界旅游信息化存在政出多门,体制混乱,管理混乱等现象。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没有完善旅游相关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记录。二是没有在加强景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中,重点整治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文明出游、文明消费,以及对加强综合整治,重点打击“黑社”、“黑导”、“黑车”、“黑店”、“黑网站”及诱导、欺骗、强迫消费等行为,无法构建高效的旅游网络投诉平台,及时处理投诉,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消费者对旅游企业的整体形象,导致消费者对其旅游信息平台的不信任。三是未能完善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和督查督办制度、服务等级退出制度、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制度。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政府引导作用不够,从而造成旅游市场监管不到位,无法规范旅游信息市场行为,从而影响了张家界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2、旅游信息化人才缺乏。为了发展旅游,张家界市实施了“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通过制定张家界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规划,不断加强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完善信息化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做到专门的部门有专业的人才相对应。同时努力加快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的培训,建立健全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加快导游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张家界地区在信息技术领域培养了不少的适用型人才,但研究开发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方面还是相当薄弱,信息化专门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信息人才更是奇缺。

3、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不足。虽然张家界一些旅游企业都设有自己的信息化科室,拥有自己企业的内部网络,但是网络并没有被广泛使用,仅仅只是局限在介绍公司和旅游景点的位置、以及风景名胜区和其他简单图片的景观,缺乏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团队,各类信息服务普遍存在范围狭窄、方式单一、整体观念不足、规模经营无法实现的操作上,对旅游信息造成不真实感,杂乱无章,粗制乱造。特别是大多数的旅游企业在建设自己的网站时,严重缺乏创新性,从而造成相互之间的同质性程度相对较高。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张家界旅游信息化的长期发展,同时缺乏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和开发,从而造成对旅游信息资源的浪费。

二、张家界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模型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动力机制主要是指经济从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在经济中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以及由要素、结构、过程和机制等力量形成的统一。凭借系统学理论,可以知道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这一动态过程的外部表现就是系统结构。旅游产业和信息化产业的产业融合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说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其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系统模型是科学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动力模型中,各子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动力。在动力机制模型中,外部引力系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提供了市场需求,旅游信息资源市场化与规模化,为旅游市场提供了供给,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旅游信息市场需求与供给系统共同构成了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系统;外部支持力子系统中,政府的支持、公众信息化意识等为两个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让旅游产业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了互动性;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出台又会激励企业的行为;而两个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又可以大力促进张家界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会提升政府对产业融合的扶持力度,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有益循环动力系统。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张家界具有丰饶的旅游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特色资源,但同时张家界也是一个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信息化产业,加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努力促进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既是张家界市各级政府正确引导的结果,也是中央省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的结果。这种引导支持是多方面的,如2009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性文件,在开发旅游信息化产品、推广旅游信息化的市场,强化旅游和信息部门合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

2、积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张家界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企业政府要加强旅游信息化资金的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结合张家界市信息技术较为落后的实际情况抓好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网线的布控、网站的升级和网络数据库的建设等等。二是旅游企业要加强旅游信息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旅游信息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要通过拓展多样化的旅游经营业务,进行多种旅游经营,从而获得充足的资金以确保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3、加强旅游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调查发现,制约张家界市旅游信息化的瓶颈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因此,加强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建议张家界市人民政府采取外引内培的方法解决旅游信息化人才的短缺问题。所谓外引是指通过猎头公司等各种渠道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乃至国外的优秀尖端旅游信息化人才,张家界市各级政府能够为它们提供优厚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各种所需的条件。所谓内培是指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要充分依托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吉首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旅游学校乃至张家界市的各种培训机构联合培养旅游信息化所需要的各类、各层次人才。

4、创新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推动机制。要创新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推动机制,首先必须创新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组织机制。要创建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与旅游与外事委侨务委员会联系合作机制,要通过会议、讨论、联合行动等形式同研究拟定信息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计划。

其次要推动信息技术融合机制创新。从目前情况看,张家界市信息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均有自己的比较优势,要通过政策和市场两个维度增强两个产业技术融合创新,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使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与市场信息保持平衡;再次是交流推广机制创新。张家界市旅游景区众多,旅游经济发达,要通过已有的各种旅游平台,加强旅游信息交流。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要借助旅游信息市场加大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使广大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参考文献

[1]马健:产业融合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48-49.

[2]何建民: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旅游学刊,2011(4).

[3]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1.

[4]程锦、陆林、朱付彪: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1,26(4).

[5]师守祥:旅游产业高度化的本质特征:产业融合与信息化[J].旅游学刊,2012,27(7).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3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来抓,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已覆盖所有城乡,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产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年均增速30%以上,2007年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16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4%;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稳步推进,社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对照党的*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要求,*省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网络与信息开发利用和资源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社会化投入比例偏低,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发挥信息化对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规范繁荣网络文化,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科学谋划,率先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信息化强省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加强政府规划与政策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2.因地制宜,培植特色。结合“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思路,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既有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基础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培育信息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3.自主创新,扩大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掌握核心和关键信息技术,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

4.以用兴业,融合发展。坚持建设与应用相结合,以信息产业发展支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构建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5.突出重点,加大扶持。抓住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完善财税政策,健全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化投入,加快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信息产业年均增长25%,总体规模力争达到10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出口280亿美元;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出口与服务外包10亿美元;信息传输及其他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关键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基本建成,信息网络技术与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15年,*省信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5000亿元,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基本实现由信息化大省向信息化强省的转变。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1.加快发展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业。跟踪多核处理、虚拟化等技术发展趋势,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积极承接国际计算机整机和零部件加工产业转移,并加快扩大设备生产规模。抓住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机遇,推动新一代网络设备、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

2.巩固发展信息家电产业。以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融合为契机,加快提升传统家电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等消费类产品,加快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推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及PDP(等离子)显示面板及模组的自主生产,提高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

3.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争取在CPU(中央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MCU(微控制器)、移动通信芯片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建设大尺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逐步完善半导体材料、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基础环节。

4.完善发展RFID(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加快突破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读写器设计、软件设计、应用开发等关键技术,推动RFID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形成。鼓励RFID技术在公共安全、物品跟踪、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5.优化发展应用电子产业。立足*省制造业优势,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船舶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对重大装备的配套能力,拉长工业产品制造业产业链。

6.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光伏电池等新兴产业。发挥*省优势,加快推动碳化硅衬底材料、蓝绿光外延、大功率激光器与半导体白光照明、背光源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积极推动硅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蓄能电池发展,大力发展薄膜半导体电池制造,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7.积极发展新型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加大基础技术研究和产品工艺技术开发,加快在晶体材料、磁性材料、液晶材料、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纳米材料、集成电路及电路板应用材料等基础材料领域,在新型片式元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电声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

8.努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完善节能产品标准体系,加快研发动力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露天照明节能、计算机和通信机房节能等技术,加强电子信息产品生态用能设计。推动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建立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和污染防控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产业。

(二)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1.加快发展嵌入式软件。重点围绕信息家电、计算机设备、通信与网络产品、机械制造、工业控制等机电产品领域,研发推广基于不同操作系统、多处理器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将其培植成为*省软件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2.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展应用软件,鼓励集成创新和建立产业联盟,鼓励企业间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做大做强应用软件。

3.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着力推进软件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通过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认证。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或模块定制加工、数据和技术服务等,主动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重点提升日韩、突破欧美。加快软件服务外包绿色通道、综合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中外桥梁工程师人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齐鲁软件园、服务外包城市、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软件出口园区。

4.培育发展数字动漫、影视与游戏产业。支持民族原创、健康向上的动漫、影视、游戏产品的创作和研发,培育壮大一批数字娱乐企业,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支持鼓励济南、青岛、烟台及其他有条件的市发展数字动漫、影视与游戏产业,争取培育成为全国重要的产业集聚中心。

5.强化基础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重点突破基础软件,积极发展基于开源代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产品。加快建立集成电路设计法人资格和企业资格认证体系,推动科研、生产、应用、服务联合体建设,促进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加快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集成电路公共设计平台、人才交流与培训平台,构筑有利于发展的支撑体系和环境,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设计能力,壮大设计队伍。

(三)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1.优化提升信息传输服务业。继续发展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重点推进有线宽带网建设,加快普及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传输服务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带动通信设备、信息终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通过技术与业务创新,积极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

2.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公共文化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壮大网络文化产业。依托制造业优势,以数字化工业设计、数字化视觉设计等为重点,积极发展数字设计创意服务业。加强政务及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增值服务,推进商业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繁荣数字内容服务市场。

3.做大做强计算机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数据中心、信息系统运维外包服务中心、信息安全外包服务中心、服务呼叫中心等,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

4.大力发展服务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重点推广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整合交通、港口、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较完善的物流信息化体系。推进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促进电子支付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研究制订工作,完善数字证书安全认证体系,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积极推进企业、区域的电子商务应用。

5.积极培育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村务管理等领域,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落实国家有关面向农村的通信服务资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开发面向农村市场的质优价廉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品,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大力推进工业和企业信息化。

1.深入推进装备类制造业信息化。加强对装备类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的信息技术再造,扩展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性能,加快设备升级。立足*省优势,重点选择机械、汽车、船舶、医疗器械等企业,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精密医疗设备、高端电子设备仪器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赢利能力,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基础类制造业信息化。围绕建材、石化、冶金、造纸、煤炭、电力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广泛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DCS(集散控制系统)、变频控制及在线检测等技术,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提高产品生产的自动化和精密化,有效降低基础类制造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加快传统技术、设备、工艺、安全控制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的集成,提高生产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有效保证安全生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环保产业的应用,重点在水、空气等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环保监测仪器等方面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3.大力发展消费类制造业信息化。在食品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发酵罐计算机控制、生产工艺控制,全面提升食品卫生和药品安全的检测、控制水平。在服装纺织行业,加强对产品设计、加工和企业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改造,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高服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和纺织工艺的控制精度。在家电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变频节能技术,开发、生产智能化家电产品和家居集成高端产品。

(五)大力促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

1.加强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共参与功能。整合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务骨干传输网,实现对政务网络的集约化管理与利用。深化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逐步建设省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继续完善“十四金”工程,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环境污染监控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

2.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步伐,逐步推进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等服务。以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领域为突破,积极整合卫生医疗、民政事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城市“一卡通”平台,逐步完善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一卡通”服务体系。

3.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健全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推行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切实增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加强集中统一管理,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无线频率资源,提高无线电干扰查处能力,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健全国家安全和重大任务保障的应急预案与协调机制,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部署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外经贸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任务目标,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各级发展改革、经贸、科技、财政、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合理调配利用各项扶持资金,支持有关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大项目。各级政府要建立必要的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引导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完善落实奖励政策,对列入省级(含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软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的电子信息企业和软件企业,所在地政府或园区应给予适当的配套或奖励资金。对引进重大项目、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作出突出贡献的招商引资人员、社会人员和中介机构,实行奖励。实施政府采购与补贴政策,将*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名牌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推荐目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对*省自主开发的、经审定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具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电子信息系统、产品和技术,可由政府采购或补贴,逐步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加快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宽带多媒体以及融合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基础网络特别是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为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强化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重点扶持齐鲁软件园、中国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青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部级产业园区发展,鼓励计算机、通信、集成电路、光电子与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数字动漫、信息服务业等基地园区建设,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大对信息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建设,每年扶持一批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自主发展能力,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内、行业等各类标准制定,对于取得重大发明和加入国际化标准组织及承担国家标准化研究课题的给予奖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广软件正版化,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针对重点招商领域和方向,实施重点突破;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在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发展机构,进行国际间的联合、兼并和重组,提高*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4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信息化浪潮汹涌。据联合国最近报告表明,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3770亿美元,其后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到2003年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到25%。世界经济全球化真正扩张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表现出加速的趋势。其中,经济信息化功不可没。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具体的利害得失以及新的交易规则的制订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1997年7月1日,美国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认为在因特网上进行商业交易应遵循民间主导发展的原则,政府应尽可能鼓励民间企业自行建立交易规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因特网应宣布为免税区,凡经由网络进行的商品交易,无论是跨国还是跨州,均应一律免税,甚至在网上达成的有形商品交易也应按常规办理,不再另行课税。在美国的倡议和主导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8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因特网商务会议。经过一番酝酿和讨价还价之后,与会的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于1998年5月20日,在日内瓦达成一项至少在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由于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因而对全球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1996年,美国的软件销售额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在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都把有利可图的因特网看作新的潜在税源,因而,除欧盟最初表示有保留的支持美国提出的无限期对网络贸易免征关税的建议外,发展中国家在会议前夕则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公开抵制美国提出的关于对通过因特网订购和交易的货物永久性免征关税的建议。

在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最后协议期间和之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电信公司控股权等均是双方谈判争执的焦点问题,争执的实质,在美方来说,是想以给予中方经常贸易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条件,换取美方在国际上独占鳌头、同时又是中方拥有最大潜在市场的服务贸易、信息经济等领域全面的市场开放。而在中方看来,承诺开放相关市场,可以换来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信息产业将遭遇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民族信息产业不能在先行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增长。这就迫使我们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并举的退路。产业信息化不仅能为信息产业化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发挥后发优势乃至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信息化浪潮汹涌。据联合国最近报告表明,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3770亿美元,其后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到2003年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到25%。世界经济全球化真正扩张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表现出加速的趋势。其中,经济信息化功不可没。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具体的利害得失以及新的交易规则的制订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1997年7月1日,美国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认为在因特网上进行商业交易应遵循民间主导发展的原则,政府应尽可能鼓励民间企业自行建立交易规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因特网应宣布为免税区,凡经由网络进行的商品交易,无论是跨国还是跨州,均应一律免税,甚至在网上达成的有形商品交易也应按常规办理,不再另行课税。在美国的倡议和主导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8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因特网商务会议。经过一番酝酿和讨价还价之后,与会的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于1998年5月20日,在日内瓦达成一项至少在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由于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因而对全球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1996年,美国的软件销售额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在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都把有利可图的因特网看作新的潜在税源,因而,除欧盟最初表示有保留的支持美国提出的无限期对网络贸易免征关税的建议外,发展中国家在会议前夕则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公开抵制美国提出的关于对通过因特网订购和交易的货物永久性免征关税的建议。

在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最后协议期间和之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电信公司控股权等均是双方谈判争执的焦点问题,争执的实质,在美方来说,是想以给予中方经常贸易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条件,换取美方在国际上独占鳌头、同时又是中方拥有最大潜在市场的服务贸易、信息经济等领域全面的市场开放。而在中方看来,承诺开放相关市场,可以换来中国有比较成本优势的轻纺产品等顺利进入美国市场,谋取重大的国际贸易利益,同时也为引进外资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但是,同样明确的是:中国并不想放弃发展自己的信息产业乃至信息经济的自主权。

我国信息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一般地说,信息产业是指现代信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在1998年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上,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产销量达全部产销量的70%,中国仅占3.5%。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为2862,4亿元,仅为同年美国IBM公司785.1亿美元销售额的44%。199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GDP的1.41%,而欧美等国一般为其GDP的3%。除了上述市场地位及生产规模的差距而外,我国信息产业目前还存在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国产集成电路在国内市场仅占20%的份额;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1%都不到(发达国家一般为7—9%);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市场化率仅有15%(发达国家一般为75%)……。此外,尽管我国电话的普及率已由1995年的4.7%上升到了1999年的13%,但与发达国家50%的普及率相比,差距巨大;目前,发达国家的家用电脑普及率为20%,而我国仅为1%;我国政府拥有国民经济信息量近80%,但无法为社会分享和利用。据报道,我国虽已有74%国家重点企业建,立了互联网,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网站质量较好;在网络安全方面,没有防火墙设备的占55.5%,没有安全审计系统的占64.9%,没用入侵监测系统的占67,2%,没有网站自动恢复系统的占72.3%;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认为投资不足的占70%,认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占62%;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占资产比例为8-10%,而我国企业仅为0,3%,……。

当然,对待差距,我们应当客观地、辩证地看:一方面,我们要急起直追,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设想,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和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市场对各类信息产品的需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一句话,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另一方面,根据20余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客观分析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我们又不能孤立或片面地发展信息产业,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工业化对信息化的迫切要求,更不能幻想走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产业化的道路。

目前我国工业化只是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上半期,也就是说,继续完成工业化仍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另外,我国目前工业化的水平,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低、市场化相当落后并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等条件和特点下取得的;我国目前工业化的水平,又是在市场化推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等因素促进下实现的。因此,尽管我国工业化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大都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水平,55%—60%面临淘汰;创造工业产值1万美元平均消耗标准煤21吨,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5.6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工业的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尽管需求的差距意味着供给的潜量,但开放的市场不仅给中国企业以机会,也给中国企业以挑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先进高级、优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将大量涌入国内,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也将迅速流入国内,引起硬件生产、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部门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信息产业尚在幼稚时,就将遭遇严峻考验。固然,中国信息产业可以在政府政策适当保护和支持下,瞄准信息技术前沿,与对手奋力拼搏,抢占制高点,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但是,全新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既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更新换代快,又需要强劲市场-需求拉动、风险较大的系统工程。于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或者说,将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相结合,走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并举的道路,就成为我们别无选择的战略。

产业信息化不同于信息产业化,后者是让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等发展为与现有产业并存的独立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当说,在一定意义上,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是相互渗透的。产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前奏,信息产业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支撑。但是,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战略来说,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又是各有侧重点的。尽管信息产业就是在我国也已逐渐形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脱离工业化或传统产业改造“孤军深入”,仍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和开放市场中,我国的信息产业,还不可能具备与发达国家在同领域里“单打独斗”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现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又正面临提高技术、效益和竞争力的紧迫要求。因此,实事求是的发展观,决定我们必须走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并举的道路,通过以电子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产业,提升现有产业增加值中信息含量的比重,以求用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加快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

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创新性、渗透性、增殖性。推进产业信息化,可以实现技术扩散、成本下降、比例协调、结构优化、效益集聚等多重复合效应。具体地说,(1)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2)发挥信息技术高度创新的扩散与集群效应,如对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经营管理实施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在流通领域推广信息技术促进电子商务的形成等,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增长的集约化和现代化;(3)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如CAD,CAM,MIS,SIS,CIMS等,将大大改善产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4)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运行,如EDI、“三金工程”等,将极大改善信息流动的通畅度,促进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其改革和职能转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5)各类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科技和教育的产业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美国199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收益能增加40%-60%。其中,使用CAD的企业,收益至少能增加10%;应用物资管理计算机系统的企业,可以使销售额增加17%。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一般都有1:4以上的倍增,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从信息基础建设上看,国际电信联盟统计结果显示,一千国家对通信建设每增加1%,其人均国民收入就提高3%。据估计,我国在电信方面每投入1元,就会给其它行业带来18元的经济效益。据国家科委的一项报告称,1989年国家科委科技信息投入3.5亿元,产出约50亿元,其科技信息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为1:14.3。

不仅如此,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对各类信息装备和信息服务产生有效需求,为信息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规模,足以使我国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我国“三金工程”到1995年已投入资金1300亿元人民币,2000年需投入3500亿元人民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以电话为例,根据通信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电话普及率要达到40%左右才趋于饱和,而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仅有13%。另据估计,中国IT市场总规模2000年将达10000亿元人民币;2000年计算机市场容量已达650万台,未来5年超过2500万台;2000年我国对IT元器件需求约1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17%,国际市场8%。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将给信息产业化以空前未有的拉动。

再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一般认为,物流和支付问题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但实际上,这种“瓶颈”现象在电子商务的BtoC方式上最为突出,并且恰恰是传统产业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手段等发展滞后的表现。产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企业信息化。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商品生产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只有工商企业大量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才能避免电子商务“有场无市”或“有网无商”的尴尬局面。企业信息化,首先是实现内部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然后是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再实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最后自然扩大到对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先行信息化,可以为信息出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如材料器件、加工装备等,至少可使上述物流和支付问题不再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同时,应该说工商企业是最有必要和条件实现信息化的,它们进行“三改一加强”,有适量的资金要投入信息化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有限,并不是由于观念障碍,而是许多企业市场化主动性不足以及投资体制不顺的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当前正是一个外在压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我国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背景下,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可能发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由于一国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归根到底是有限的,因而,当一些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后,较低层次的产业就有可能发生“空洞化”或者说产能萎缩、供应不足的现象。于是,在世界经济中,通过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转移和调整,其它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国家有可能填补空白,顺势发展。比如说,先进国家的产业结构率先知识集约化或“软化”了,可能伴随发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洞化”,后进国家正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大转移,引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密集型乃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就我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来看,这应当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给我们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重要内涵;无论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一国形成和利用自己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合理的和切实可行的;甚至我们还可以适当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的产业信息化,也就是说,我国产业结构欲实现“技术集约化”应用的就是信息技术,而合理利用外资又是我国富有经验的一种积极的策略。

最后,产业信息化在我国不仅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还有其现实可能性。我国的信息产业,从“八五”计划到“九五”计划不懈努力,已具备信息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信息化建设也已全面展开,一些地方与区域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国家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据测算,我国信息化指数1993年比1985年增长了1.6倍;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7年增长2.8倍,而同期信息经济增长了4.2倍;1985年,我国信息装备率若为100,1993年则达到503。最近,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纲要)中,已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拟定为覆盖经济结构调整全过程的战略举措。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5

1宜宾市土特产业信息化现状

1.1缺乏整合规划是企业信息化中的绊脚石。企业未能站在宏观与微观上整体规划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优劣,立足于本企业自身优缺点,多方面规划,结合企业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计谋,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现有的或者伸手可得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因地制宜为本企业作出整合规划。1.2企业信息化尚处成长期,实力欠佳。四川省宜宾市土特产业的技术管理手段寻求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针对化是个相当大的困境;其次,最初的信息化技术管理经营大都需要昂贵的设备投入、雄厚的资金作支撑,这也是最初实力欠佳的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1.3盲目跟风的信息化建设。盲目跟风参考其他成功企业的案例,成功者寥寥无几。缺乏熟悉本企业特色、掌握自身的业务流程能力和经营管理风格的信息管理技术技巧,生搬套用致使所建造的信息技术系统缺乏实用性,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失败。1.4企业人才与电商经验匮乏。电商人才需要复合型人才,但当今这类人才在乡镇或者农村尤其缺乏,并且他们也不愿意往偏僻的地区转移,这也是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落后的原因之一。

2宜宾市土特产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2.1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重心。人是信息的主宰者和使用者。信息化建设要取得一个非常关键的结果是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促进人员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2.2宜宾市土特产信息化整体规划总体上对宜宾市土特产业信息化进行规划,宏观上遵循国家政策引导,根据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将其信息化结合宜宾市城市结构进行大致的规划。采用以点到面的同步带进方式促发展,提高特色典范的重视程度,以推动企业的发展。2.3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培训地。土特产企业经营水平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提升相得益彰。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ERP),指建立在数字信息化基础上,以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将企业内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整合(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料资源、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并进行有效的计划与管控,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各方面的集约化管理。2.4连锁超市经营。宜宾市潜力巨大的市场吸引着世界连锁零售巨头,2012年至今,外资连锁零售集团继续开足马力,积极抢占宜宾市场份额,Wal-MartStores、Euro-Fashion、RT-Mart、Car-refour和其他巨头不断拓展着他们的门面。面对强有力的对手,宜宾市土生土长的大型连锁超市深觉任重而道远。2.5充分重视国家政策和安全问题。本地土特产业需要充分重视国家政策和安全问题。企业自身要密切把握市场动向,掌握宏观经济形势动态,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的一系列政策,采取措施帮助企业降低能耗,提升效益,提升竞争力。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6

在社会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教育信息化除了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以及学生的素质水平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城市的产业发展相结合。

一、基础教育与产业发展

我们国内的教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一点是: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学了十多年的语文不会起草一份通知,看不懂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学了五六年的物理不会更换一只灯泡;学了七八年的英语不敢与老外套半句近乎……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常在思考,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难道以当前社会所期盼的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作为我们主要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高中是有限的,重点大学也是有限的,大部分挤不上这些独木桥的学生该怎么办?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应交给他们些什么东西?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在各大中城市热热闹闹地举办着,大学生们感到找工作越来越难,但是也有很多企业觉得很难找到所需的人才。作为挤上了独木桥的大学生也迷茫了——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多二十年书,出到社会上能干什么?社会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吗?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更是培养公民和劳动者的地方。通过学校的培养,应该使学生今后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学校中关于办学理念有很多新的提法:“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为了学生持续的发展”等等。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一句口号。不注重培养生活实践能力、不了解社会的产业需求、没有自己的职业兴趣、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倾向,进入社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这样的学生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吗?我们认为不易!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学生能有幸福和发展可言吗?

在基础教育中可能会有一种声音:职业规划、职业培养是职校或者高校的事,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时候,学生年龄还小,离就业还远着呢,无需那么着急谈论工作就业。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很局限的。首先,很多职业素养需要从小培养,例如:艺术、设计等需要“功底”的职业,不是上几年大学就能学会的;其次,做好一件事情,包括一个职业最好的动力就是兴趣,中小学阶段是对一个人兴趣的培养的最佳时段;其三,职业目标可以作为中小生学习的目标与方向,避免很多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的疑惑。

城市的产业发展是目前和今后该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它预示了今后城市的职业类型与就业数量。要让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好地找到工作融入城市,就要让学生从小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的产业结构,使学生对有关的职业感兴趣,并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使“教育了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这句话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上。

二、教育信息化与深圳的产业发展方向

深圳从改革开放之初“三来一补”、“来料加工”的低级加工型产业,发展为今天的以科技、金融、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的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随着循环经济、绿色GDP的提出,2002年深圳确立了文化立市的产业发展方略,文化产业成为今后重要发展方向。与此相关的艺术、设计、影视、广告、动漫、印刷等行业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也为深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当今的“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产业”最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支持。在文化产业群的各个行业中,大部分都不能脱离信息技术而单独存在。试想想,那家广告公司能不用电脑;那家影视制作中心能脱离数字视频设备;甚至在印刷厂里PhotoShop(一种图形处理软件)的颜色标示已经成为了这类企业的通用“语言”。

为此,教育信息化与深圳的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是负责任的基础教育的一种迫切需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最新的文化产品,激发学生的产业兴趣,了解行业需求。通过文学、艺术、信息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初步接触有关技术,了解大概的产业流程。特别是从信息技术教学入手,是引导学生了解和进入文化产业最佳的途径。

三、教育信息化如何与深圳的产业发展相结合

目前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令人很困惑的领域,无论是社会、家长还是行政主管部门,几乎都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老师以及学校的标准,这种状况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引领学生与深圳的城市产业发展相结合呢?我们认为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1、通过已有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宣传深圳的产业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转变学生、家长的“唯分数论”观念。根据学生个人实际,特别是一些学业成绩不是太优秀的“普通”学生,脱离各种“重点梦”,真正从学生今后的就业规划其职业发展,使学生和家长感到现在学习的不是虚的,而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甚至就是某种职业打基础的。

2、通过课堂教学、学校网站、班级网站等各种学生随手可得的信息化手段,展示最新的文化产品,促进学生对文化产品的喜爱以及自己设计、制作的强力欲望,从而激发产业兴趣。

3、针对深圳目前大力发展的动漫、设计等行业的要求——文化艺术素养是行业的灵魂,信息技术是行业的工具。加强信息技术和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并且通过课程整合,使两者有机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有计划地开设图形图像设计、网页设计、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等教学内容。培养有思想、会创造,能用信息工具表达自己思想的产业人才。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7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信息化浪潮汹涌。据联合国最近报告表明,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3770亿美元,其后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到2003年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到25%。世界经济全球化真正扩张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表现出加速的趋势。其中,经济信息化功不可没。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具体的利害得失以及新的交易规则的制订自然引起人们的关注。1997年7月1日,美国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认为在因特网上进行商业交易应遵循民间主导发展的原则,政府应尽可能鼓励民间企业自行建立交易规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因特网应宣布为免税区,凡经由网络进行的商品交易,无论是跨国还是跨州,均应一律免税,甚至在网上达成的有形商品交易也应按常规办理,不再另行课税。在美国的倡议和主导下,世界贸易组织于1998年5月19日至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因特网商务会议。经过一番酝酿和讨价还价之后,与会的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于1998年5月20日,在日内瓦达成一项至少在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由于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因而对全球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来说,好处是不言而喻的。1996年,美国的软件销售额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在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都把有利可图的因特网看作新的潜在税源,因而,除欧盟最?醣硎居斜A舻闹С置拦岢龅奈尴奁诙酝缑骋酌庹鞴厮暗慕ㄒ橥猓⒄怪泄以诨嵋榍跋υ蚝芸齑锍梢恢乱饧种泼拦岢龅墓赜诙酝ü蛱赝┕汉徒灰椎幕跷镉谰眯悦庹鞴厮暗慕ㄒ椤?BR>在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最后协议期间和之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电信公司控股权等均是双方谈判争执的焦点问题,争执的实质,在美方来说,是想以给予中方经常贸易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条件,换取美方在国际上独占鳌头、同时又是中方拥有最大潜在市场的服务贸易、信息经济等领域全面的市场开放。而在中方看来,承诺开放相关市场,可以换来中国有比较成本优势的轻纺产品等顺利进入美国市场,谋取重大的国际贸易利益,同时也为引进外资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但是,同样明确的是:中国并不想放弃发展自己的信息产业乃至信息经济的自主权。

我国信息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一般地说,信息产业是指现代信息设备的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与服务的部门的总和。在1998年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上,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产销量达全部产销量的70%,中国仅占3.5%。当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为2862,4亿元,仅为同年美国IBM公司785.1亿美元销售额的44%。199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GDP的1.41%,而欧美等国一般为其GDP的3%。除了上述市场地位及生产规模的差距而外,我国信息产业目前还存在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比如,国产集成电路在国内市场仅占20%的份额;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1%都不到(发达国家一般为7—9%);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市场化率仅有15%(发达国家一般为75%)……。此外,尽管我国电话的普及率已由1995年的4.7%上升到了1999年的13%,但与发达国家50%的普及率相比,差距巨大;目前,发达国家的家用电脑普及率为20%,而我国仅为1%;我国政府拥有国民经济信息量近80%,但无法为社会分享和利用。据报道,我国虽已有74%国家重点企业建,立了互联网,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网站质量较好;在网络安全方面,没有防火墙设备的占55.5%,没有安全审计系统的占64.9%,没用入侵监测系统的占67,2%,没有网站自动恢复系统的占72.3%;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认为投资不足的占70%,认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占62%;目前,发达国家企业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占资产比例为8-10%,而我国企业仅为0,3%,……。

当然,对待差距,我们应当客观地、辩证地看:一方面,我们要急起直追,加速发展信息产业。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设想,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和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市场对各类信息产品的需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一句话,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另一方面,根据20余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客观分析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我们又不能孤立或片面地发展信息产业,也就是说,不能脱离工业化对信息化的迫切要求,更不能幻想走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产业化的道路。

目前我国工业化只是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上半期,也就是说,继续完成工业化仍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另外,我国目前工业化的水平,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低、市场化相当落后并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等条件和特点下取得的;我国目前工业化的水平,又是在市场化推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等因素促进下实现的。因此,尽管我国工业化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大都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水平,55%—60%面临淘汰;创造工业产值1万美元平均消耗标准煤21吨,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5.6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工业的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尽管需求的差距意味着供给的潜量,但开放的市场不仅给中国企业以机会,也给中国企业以挑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先进高级、优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将大量涌入国内,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也将迅速流入国内,引起硬件生产、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部门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信息产业尚在幼稚时,就将遭遇严峻考验。固然,中国信息产业可以在政府政策适当保护和支持下,瞄准信息技术前沿,与对手奋力拼搏,抢占制高点,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但是,全新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既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更新换代快,又需要强劲市场-需求拉动、风险较大的系统工程。于是,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或者说,将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相结合,走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并举的道路,就成为我们别无选择的战略。

产业信息化不同于信息产业化,后者是让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等发展为与现有产业并存的独立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当说,在一定意义上,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是相互渗透的。产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前奏,信息产业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的支撑。但是,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战略来说,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又是各有侧重点的。尽管信息产业就是在我国也已逐渐形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脱离工业化或传统产业改造“孤军深入”,仍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和开放市场中,我国的信息产业,还不可能具备与发达国家在同领域里“单打独斗”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现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又正面临提高技术、效益和竞争力的紧迫要求。因此,实事求是的发展观,决定我们必须走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并举的道路,通过以电子信息技术改造现有产业,提升现有产业增加值中信息含量的比重,以求用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加快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

信息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创新性、渗透性、增殖性。推进产业信息化,可以实现技术扩散、成本下降、比例协调、结构优化、效益集聚等多重复合效应。具体地说,(1)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2)发挥信息技术高度创新的扩散与集群效应,如对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经营管理实施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在流通领域推广信息技术促进电子商务的形成等,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增长的集约化和现代化;(3)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如CAD,CAM,MIS,SIS,CIMS等,将大大改善产业的技术状态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4)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运行,如EDI、“三金工程”等,将极大改善信息流动的通畅度,促进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其改革和职能转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5)各类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科技和教育的产业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提供了物质基础据美国199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收益能增加40%-60%。其中,使用CAD的企业,收益至少能增加10%;应用物资管理计算机系统的企业,可以使销售额增加17%。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一般都有1:4以上的倍增,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从信息基础建设上看,国际电信联盟统计结果显示,一千国家对通信建设每增加1%,其人均国民收入就提高3%。据估计,我国在电信方面每投入1元,就会给其它行业带来18元的经济效益。据国家科委的一项报告称,1989年国家科委科技信息投入3.5亿元,产出约50亿元,其科技信息服务的投入产出比为1:14.3。

不仅如此,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将对各类信息装备和信息服务产生有效需求,为信息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规模,足以使我国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从资金投入的角度看,我国“三金工程”到1995年已投入资金1300亿元人民币,2000年需投入3500亿元人民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以电话为例,根据通信业成长的一般规律,电话普及率要达到40%左右才趋于饱和,而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仅有13%。另据估计,中国IT市场总规模2000年将达10000亿元人民币;2000年计算机市场容量已达650万台,未来5年超过2500万台;2000年我国对IT元器件需求约1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市场17%,国际市场8%。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将给信息产业化以空前未有的拉动。

再就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一般认为,物流和支付问题是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但实际上,这种“瓶颈”现象在电子商务的BtoC方式上最为突出,并且恰恰是传统产业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手段等发展滞后的表现。产业信息化,关键在于企业信息化。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商品生产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只有工商企业大量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才能避免电子商务“有场无市”或“有网无商”的尴尬局面。企业信息化,首先是实现内部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然后是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再实现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化,最后自然扩大到对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先行信息化,可以为信息出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如材料器件、加工装备等,至少可使上述物流和支付问题不再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同时,应该说工商企业是最有必要和条件实现信息化的,它们进行“三改一加强”,有适量的资金要投入信息化方面。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有限,并不是由于观念障碍,而是许多企业市场化主动性不足以及投资体制不顺的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当前正是一个外在压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当前我国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的背景下,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可能发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由于一国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归根到底是有限的,因而,当一些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后,较低层次的产业就有可能发生“空洞化”或者说产能萎缩、供应不足的现象。于是,在世界经济中,通过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转移和调整,其它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国家有可能填补空白,顺势发展。比如说,先进国家的产业结构率先知识集约化或“软化”了,可能伴随发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洞化”,后进国家正可以利用国际分工大转移,引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密集型乃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就我国的国内国际形势来看,这应当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给我们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重要内涵;无论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一国形成和利用自己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合理的和切实可行的;甚至我们还可以适当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的产业信息化,也就是说,我国产业结构欲实现“技术集约化”应用的就是信息技术,而合理利用外资又是我国富有经验的一种积极的策略。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8

关键词:数学文化;国家创新;产业信息化;科技革命

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航天、高铁、桥梁、深水潜水器、高速计算机、大飞机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些技术大多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升级的,我们需要的是原创性的技术革命,以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领导者。如何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让创新驱动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进而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确保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得以实现,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历史责任。

1国家产业信息化的能力要素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评论中国创新时指出:“中国大力驱动创新战略,但反观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瓶颈到底在哪里?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而创新文化形成的标志是:人们身体力行地践行创新、创新的实体组织遍布、以创新为荣耀。当人人内心都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创新成为人们的价值观的时候,创新文化就形成了。在人们为我国科技创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欢欣鼓舞之时,需要从历史的视角冷静地思考繁荣的背后,为什么一些曾经拥有创新资源较多的国家,经过了一段时期后,许多重要产业落后了;而另一些创新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却走到了前面?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各项创新能力指标都明显提升,但科技成果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比较美、英、印、日、韩等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历程,学者发现,“效率”是影响这一问题的核心。创新集群以新知识生产、新产品大量出现为本质涵义的创新型组织,其在地理空间上集中或在技术经济空间中集聚,并且与外界形成有效互动结构的产业组织形态。通过对欧盟、美日等国家创新集群的研究,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镜。美国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项目、欧盟知识与创新共同体(KICS)计划、中国2011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的研究,得出高校知识转移能力、企业吸收能力意义重大的结论。当技术演进为首要生产要素时。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度性的安排有效地把物质资源配置到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领域之内,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所有者通常通过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或者是将知识以企业的形式内部化这两种方式来寻求其应有的回报。延迟支付、风险投资这些配置手段的效率依赖于市场信用制度。500年前,中国在技术上领导着世界,但却未能延续到近代,17世纪之后,欧洲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古代的中国很早就有轮船、眼镜、火炮,而17世纪的欧洲拥有了潜水艇、显微镜和望远镜、枪。显然,这种原创性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们需要知道国力兴衰的历史逻辑,并且搞清楚现代国家的创新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完成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任务。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关内容: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拓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就是要实现新的科技革命。创新文化往往被视为实现创新的土壤,在目前的中国,培育创新文化需要正确的方向,尤其不能把创新文化归结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育,如此简单化的方式虽然便于操作,但无法酝酿出有营养的土壤。技术社会学研究试图揭示技术发展的社会原因,考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系统,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以及从社会学层面对文化与技术关系、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分析[1]。另外,对技术社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其实质是通过对技术的社会整合与对公众心理的社会调适,使技术被社会所接,被公众所认同,成为社会相容技术的过程[2]。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科技革命的动力机制提供了研究的手段,只是,目前技术社会学研究主要探讨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技术社会学的方法寻找科技革命发生的原因。数学文化是人类传播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高级形态,数学语言也是科学语言和世界语言,并已经成为衡量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资源的合理配置依赖数学文化的弘扬。数学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哲学、科学、艺术以及文化等一切领域,改变了数学以往纯粹的应用性,也更加丰富了数学自身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对整个民族严谨的科学态度、理性的思维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独特的人文价值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2数学文化与国家产业创新的联动

我国目前关于科技革命的研究有三个主要方向和内容:前3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回顾、新科技的革命性变革可能产生的领域、政策层面的方法建议。显然,如何催生新科技革命主要以类比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一些共性的东西得出某些行动纲领,然而,由于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之快超过了过去的总和。因此,需要找到适合当下状态的动力之源。数学文化不仅是人类的智力成果,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创新文化的核心[3]。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涉及数学思想、个体创新思维、数学历史问题欣赏等领域,缺乏社会创新机制的研究,而数学文化的社会学价值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学文化应当凝练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数学根源,有学者曾将文字符号与绘画语言进行类比,发现两者同为人类抽象思维的源头,数学的力量更为巨大。数学文化以社会学的视角,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审视和理解数学。数学文化的研究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来研究,数学被视为一种在一定文化氛围下的创造性活动。尽管现代数学各个领域越分越细,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数学只是脑子里想象出来的“自由创造物”,数学发展无须社会推动,数学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然而,无论从建制化的数学家群体,还是作为人类文化的子系统,数学文化都是身处社会之中,并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数学文化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进行逻辑重建,而是试图探寻知识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再看重关于科学知识的抽象的逻辑模式,而开始关注科学家创造科学知识的鲜活的文化过程。不再局限于科学研究的知识层面,而主张要在整个人类文化背景中来考察科学[4]。不再满足于自我封闭的学院式的逻辑体系,而强调面向社会现实。对于中国的数学文化研究,将不再沿袭西方的老路,致力于走中国自己的道路。1666年,法兰西科学院建立,这是最早的科学组织。在法国,科学的顶部是数学,巴黎学派的科学家大多有着良好的数学功底。由于数学文化的巨大作用,法国民众以请教科学问题而倍感荣幸,科学是一种时髦的追求,是上流社会的高级消遣。法国数学家习惯于把纯粹数学建立在量的抽象关系之上,解析几何、画法几何诞生在法国,为法国的创新驱动积累了巨大的社会动力。在17世纪的英国,牛顿由于在数学领域的伟大贡献,成为明星式的人物。英国的上流社会表现出对牛顿理论的追捧。牛顿的著作成为当时英国的畅销书,在一个贵妇人的肖像画中,正是以牛顿的《原理》为背景,这种社会状态使得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端国。作为反例,剖析一战时期德国数学家的民族主义行为。1914年4月,93位数学家及科学家联合签名发表《文明世界宣言》,宣称许多科学发现都是德国最先做出的,英国和法国剽窃了德国的成果。这提示我们,创新社会是由实力和实干推动的,花大力气证明气喘吁吁的自己曾经多么强壮,毫无价值。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应当挖掘其内核中的创新因子,以引领自主创新的方向,而不是炫耀过去的辉煌。吴文俊的数学成就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数学方法基础上的,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焕发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从数学文化史的意义上分析,西方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意义的运演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理性解释系统,或者称之为一种理性构造的规范模式。在西方文化中,任何学科都必须按照文化理性的要求丢模仿和运用数学的模式[5]。这种数学文化传统,使得西方国家创造了规模空前的生产力。数学文化构成我们的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数学化的科学所推动的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世界图景,四维世界和弯曲时空与人的直观所能把握的世界迥然不同。某些看似无实际应用的数学分支数论、拓扑学、微分几何等,这些深刻地反映了数与形内在规律的领域,现在也分别在信息安全、遗传密码与模式识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应用。在未来,数学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数学与能源、国防安全、高新技术、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的交叉渗透也会越来越多。数学是中国科学未来突飞猛进发展的突破口,数学强则科学强,科学强则国强。我们需要针对新的数学文化进行研究,以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挑战。

3我国建构新数学文化以驱动创新的路径

西方科学吸收的都是社会上层的精英人才,在数学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由此形成了文艺复兴、牛顿力学的数学理性基础。数学理性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这种理性精神源自对上帝的信仰,相信上帝按照数学原理设计了宇宙。然而,这种信仰在现代科学的实践中瓦解了。新的数学文化尚未建立,这给了我们机会,西方文明的优势已然渐渐消失,我们需要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会。我国高等院校重数学技能培养而轻数学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远不能适应提高人们数学素养乃至于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需要,在高等院校普及数学文化教育已经势在必行。需要说明的是,将数学文化视为把数学问题、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上升到观念、方法、思维的层面的研究,不是我们所说的数学文化研究。我们致力于从科学文化史和数学哲学的层面,对数学文化的存在形式、数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西数学传统对比等问题的研究。旨在寻找我国独有的数学文化,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解决好“为什么要研究数学”这个问题,为我国的自主创新创造社会氛围。建立新的数学文化,为我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领导者奠基。融合中国传统数学方法与现代数学方法,为我国的基础数学研究寻找创新之路。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数学,寻找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找到传统文化的创新因子,实现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孙启贵.国外新技术社会学的三条径路[J].国外社会科学,2010(3):77-79.

[2]李三虎.技术社会学的研究路径与中国建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2):89-91.

[3]邓波.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8):67-70.

[4]徐乃楠.试论数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2):85-87.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9

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社会经济信息化与信息产业作为推动“南融北接”战略实施的助推器,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优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电信光缆达到2.45万皮长公里,已覆盖所有乡镇,并延伸到80%的行政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分别达到131.16万户、250.4万户和19.87万户。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政务网站全部开通,全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稳步推进,已完成了网络铺设、政府门户网站改版等工作。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和服务业信息化快速推进,社会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信息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长,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77亿元、利润5.9亿元、利税9.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51%、60%。无线电管理工作领域不断扩展,技术手段逐步增强,空中电波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与我省其他市相比,仍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少、信息资源分散、传统产业比重大、信息产业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等问题,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有利于实现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促进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互联共享,鼓励创新、产用结合,深化应用、确保安全为原则,以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切实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新崛起、建设新*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信息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全面建成能够支撑多媒体综合业务的宽带信息传输网络,数字电视普及率明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应用取得明显进展,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电子制造业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总额达到135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1.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化工行业,重点推广集散控制(DCS)、安全连锁装置及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技术,应用计算机监测、监控,实现闭环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安全系数,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在纺织行业,加强产品设计、加工、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提高服装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的能力和纺织工艺的控制精度。在建材行业,把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点,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在机械行业,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抓好设计、生产等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优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控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食品医药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提升检测和生产控制水平。在造纸行业,强化解决企业的疑难参数在线测量问题,实现造纸自动控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自动化装置,减少环境污染。电子产品制造行业,注重通过网络、智能化信息系统和生产优化系统改造,提升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2.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在农业生产方面,加强信息技术在品种选育、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等方面的应用,逐步提升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建设一批县域经济特色网站,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积极推动订单农业。在农村管理方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切实开展“信息化下乡”活动,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3.积极实现信息化与服务业融合。推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特别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应用,促进物流企业、商贸企业资源共享,推进物流信息化,逐步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的自动化、网络化运作。重点培育发展新兴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服务。进一步健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电子商务认证服务系统,组建电子商务诚信联盟,抓好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建设。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1.强化政务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规范和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内网服务平台和政务外网服务网络,建设基于MPLSVPN(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网)等先进技术的政务网络示范应用,重点解决网络分离、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问题,推进各级政府的区域性横向互联和政府机关或行业管理部门的纵向虚拟网络互连。全面整合现有设备和网络资源,提升视频会议、IP电话、多媒体数据等电子政务多业务的融合能力,探索无线政务网络部署的安全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市级高速网络交换平台。2.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整合各县(市、区)、各部门网站信息和服务资源,形成市、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市直部门网站的政府网站群。建立信息报送、整理、、维护、考核制度,确保网站信息内容的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积极开展网上互动交流业务,促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便民服务,使政府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3.突出抓好政务管理及服务系统建设。围绕财政、税收、工商、质监、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等业务系统建设,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促进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气象、地震、安全生产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系统,促进工商、质监、税务、金融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改善市场信用环境。不断完善发展改革、经贸、统计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大厅“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在纳税、年检年审、资质认证、劳动保障、建设管理、破产登记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政务服务。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大宏观经济、企业信用、市情资源、政府公共信息资源、法规文件等数据库的建设,加强县(市、区)、市直部门节点数据库建设,明确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构建我市数字资源中心。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保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

1.加快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自来水、电、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服务的信息化程度。继续完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城市交通信息网络和公共交通管理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方便市民生活。2.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加强校园网建设,提高学校计算机拥有量,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各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网上学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3.强化推进医疗信息化。搞好各级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实现医院网络互联互通,发展规范化的医疗和药品网上咨询及服务,逐步推进远程医疗。4.大力发展文化信息化。积极开发适合于宽带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音视频内容等文化娱乐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资料馆、档案馆和音像馆等,发展网上新闻宣传和电子出版业。5.稳步推进社区信息化。逐步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居委会(村)三级信息网络,增强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劳动保障等管理的效能。改善社区的信息化服务设施和居民上网条件,大力推进和发展家庭上网,切实开展社区劳动就业、帮困扶贫、助残育幼、法律援助等信息服务,努力建成一批社区信息化示范小区。

(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和产品需求,重点在晶体材料、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等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产品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优先发展数字化仪表、家用中央空调变频系统、高性能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自主生产,提高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重点推动光电子、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太阳谷”。加大节能型电子技术研发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品生态用能设计。推动发展环保型电子材料和电子元器件,逐步建立电子电器回收利用和污染防控体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充分发挥天衢工业园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品牌效应,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和企业聚集,拉长产业链条。2.加快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开展“双软认定”,努力提升软件企业的档次和水平,做大做强我市软件业。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软件企业及已登记软件产品有关优惠政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传统产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等各个领域,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经济园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联合设立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大力开发应用软件,提高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外包服务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扶持软件企业转变业务模式,拓宽业务渠道和市场。以电子政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吸引和培育领军人物和实用人才,提升设计开发能力,提高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3.积极推动信息服务业。继续加快“村村通光纤”工程,切实提高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等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计算机服务业,努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政府服务的各类信息咨询、信息增值服务,电子信息产品销售、租赁和售后服务,为各类重要信息系统提供外包服务。抓住下一代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手机加快普及的机遇,加强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积极推动系统集成、工程监理、项目咨询、安全评测、专业培训、电子认证服务等行业发展,引导系统集成企业开展资质认证,努力培植信息服务企业。加大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信息服务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完善全市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五)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政务、重点行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加强和规范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并统筹规划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促进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取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2.加大无线电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有效发挥技术设施的作用,为无线电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撑。加大无线电管理的周边协调力度,加强我市频率资源的科学管理,严格技术审查,切实提高频谱利用率。提高对各种无线电波和频率使用状况的技术监测能力,加大无线电干扰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市信息产业局要加强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对从事信息工程设计、开发、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具有的资质证书进行严格审查,坚决杜绝未取得或超出资质证书许可范围承揽工程。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项目按照程序审批前须报市信息产业局审查,并由投资主管部门会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各县(市、区)也要加强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努力促进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要求,各县(市、区)应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市发改委、经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要合理调配市其他各项扶持资金,引导和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对有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省、市已批复项目、工程中心、产业园区进行扶持,对获得资质认证的企业、列入国家、省、市推荐目录的产品、示范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种优惠政策,并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扩大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投入。

(三)抓好示范引导。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部署、推进和实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工作,每年评选出部分示范工程,召开现场观模会,总结工作,推广经验。各级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先进市地和我市示范工程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有效组织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产业信息化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力l映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洲2020年人均GDP达到3仪美元,GDP总量达到如伽例乙美元的规模。要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是必要的保证。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建立节约型社会要紧密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笔者通过几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构建节约型企必二是积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让企业成为‘节约’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实践中,如何在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中协调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已成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然要通过推行信息化来达到为社会节约的手段,并且要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成本的瘦身以及利润的增长。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企业内部广大员工,从唤起节约意识入手

企业内部达到节约的目的,一靠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与规定并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员工节约意识的觉醒,把日常节约意识形成习惯嵌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节约的行为。其实,每个员工都有的自己负责的工作,在工作流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节约空间,比如纸张的使用、休息时电脑显示器的关闭、室内空调温度的控制等等。寻找这个空间就需要员工意识的觉醒,有了节约的意识,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节约的节点,散落的节点通过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就能形成一个节约网络。如果这个网络每年可以减少千分之一的非必要支出,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产生的效益就将是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数量级。

据《中国财富》介绍,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有关减少隐性成本案例进行介绍。思科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月初是都会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到:“您上个月电话费是xx、您目前在公司的排名是xx。”这样的邮件是在提示有关员工,应该节约电话费了,同时鼓励出色的员工。在这样的邮件里通常会有个链接,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减少电话费。

思科很注重对员工节省意识的挖掘,使用的方法也更为有效和人性化,成功实现了降低隐性成本的初衷,很值得我们借鉴。

2立足于内涵的提升,从优化服务流程着手

同样是思科,还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购买思科公司的一项产品,产品到家了,你可能连一个员工都没有看到。这是对高品质服务流程的一种夸张描述。尽管没有普遍的使用意义,但拥有一个高效高质的服务流程显然是一个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个成功服务型企业必备的素质。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服务流程是贯穿干整个企业运营的链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打造韦约型企业,也要从服务流程着手,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对于一线非循环性企业而言,有效实施“流程穿越”,其目的是通过“客户穿越、岗位穿越、公司穿越”的“流程贯穿”,对现有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全新设计和系统改造,以达到增强流程运行效率和提高流程结果品质的目的,随着“流程穿越”的落实与推进。

随着OA网上办公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优化服务流程,重点是抓住信息化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如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等,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让客户享受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大量减少了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和客户管理、维护成本的支出。

3立足于社会需求,做节约技术和服务的供货商

广东省张德江书记曾经说:“信息化好比新的海洋和天空,有无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可谓一语道出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