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3:58:12

产业提升

产业提升范文篇1

一、目标任务

以“主攻单产,提质增效”为核心,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示范服务,创建知名品牌,力争水稻单产较上年提高2%,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攻方向

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核心示范区建设

1、扩大核心示范区规模。依据布局合理、品种对路、连片推进和产业开发的原则,今年核心示范区建设面积扩大到25万亩。示范区实行滚动发展,力争5年内覆盖一遍。示范区内要强力推进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和统一订单销售“五统一”服务,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

2、创新核心示范区补贴机制。在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完善方案的基础上,今年水稻核心示范区全面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挂钩,并按照地方自愿原则,选择工作扎实、综合条件好的乡镇整建制开展挂钩试点,确保补贴资金与关键技术同时入户。财政部门要统筹落实试点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3、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按照“村有百亩示范点、乡有千亩示范方、县有万亩示范片”的要求,在找郢乡、兰桥乡、荆芡乡、古城乡、唐集镇建立5个面积10000亩的万亩示范片;在所有稻区乡镇建立14个面积1000亩的千亩示范方、100个面积100亩的村级百亩示范点。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创建一批万亩连片亩产700公斤的单季稻高产示范片。

4、突出大县和大户建设。积极争取和利用好对水稻生产大县的政策倾斜和以奖代补等综合支持,强化大片和水稻生产重点乡镇建设,建成一批大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加强对水稻大户扶持,建立农业专家对口联系和指导服务制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较大生产规模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观摩培训作用。今年,县重点扶持4个水稻生产乡镇、4个千亩以上种稻大户。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中切块安排部分资金,对核心示范区增加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投入。集约政策和项目资源,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科技入户、农机购置补贴等重大政策和科技项目要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紧密衔接,向核心示范区重点倾斜。

(二)加强基础性服务和生产指导

继续做好水稻苗情监测、品种展示推介、稻米品质鉴评、主推技术培训等基础服务工作。建立一个集水稻品种展示、3414施肥试验、轻简节本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开发与一体的县级水稻科技示范园。建立水稻重大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病虫害测报体系。加强对水稻市场信息的分析,及时水稻政策、技术、品种和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科学种稻水平和应对市场能力。加强水稻生产指导和服务,做好农业抗灾预案和技术、物资准备。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供种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创新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

加快培育稻米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提高水稻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引导稻农和龙头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销关系。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导,充分利用企业、科研教学部门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资源,加快发展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队,积极开展种子统供、病虫统防、肥料统配、农机统一作业等社会化服务。

产业提升范文篇2

关键词:养生旅游;巴马;养生产品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标志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对巴马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有助于依据其发展现状、发现其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这对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一、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总人口24.12万人[1]。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近年来,巴马养生旅游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走势,据有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县共接待旅客657.85万人次,同比增长24.17%;实现社会总消费64.92亿元,同比增长36.44%。通过问卷调研及星级评定的方式可获得游客对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的看法,问卷的一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结论的客观性及真实性。

(一)问卷设计

1.问卷内容方向设计。本文围绕“提升巴马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因而问卷设计也应当围绕通过游客提对养生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进行评价并提出自身合理意见,找出瓶颈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整改从而达到提升巴马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目的。2.问卷具体内容设计。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从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和环境资源三个方面考虑,每个方面均有若干下级指标,问卷涉及的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二)实施调查

2019年07月份,为得到一手样本信息,本文采取实地问卷调研的形式,地点主要在百魔洞、盘阳河等,采取无记名问卷形式,且调研相应涉及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游客。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48份,其中有效问卷43份,问卷收回比例达到96%,有效问卷达到86%。

(三)调研结果及存在问题剖析

将问卷进行综合整理,并将其星级评定进行统计并结合游客给出的建议,从而便于找出制约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1.旅游服务方面。根据所收集的统计信息做出平均满意度以便粗略得出游客的感知即满意度情况,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在旅游服务方面存在问题如下。交通便捷度不够。就目前而言,出行方式仍比较单一。周边市区通向巴马县内仍然只有汽车,高铁并未开通,火车、动车与飞机也只能到达百色境内。同时,共享单车以及共享汽车并未在巴马县内普及,从而为游客在县内游玩等短距离出行带来些许不便。住宿环境待完善对于短居的“候鸟人”而言,大部分游客通常选择当地居民自建房屋作为短期居住地。而当地居民与“候鸟人”之间的协议通常是口头协议,无书面约定,虽然政府曾大力倡导完善住宿登记,但囿于监管力度不足,都未曾实施。因而在租住时期一旦出现意外事故,将成为游客与租户间难以协商的纠纷。服务设施待加强景区服务设施方面。景区周围没有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影响部分游客及时分享图片、视频等到社交平台,影响游客游玩体验感的同时也降低了景区的宣传度;同时考虑到有观景需求却疲于出行奔波的群体,景区也缺少相应互联网技术设备的应用,如相应的虚拟观景等形式。生活服务设施方面。在养生度假区周围缺少大型的快递服务站点,旅客若想要寄送或接收快递并不便捷,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同时,缺乏相关的配套医疗服务设备与技术人才,无法及时有效地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未能响应配合养生主题。2.旅游产品方面。根据所得统计信息做出平均满意度以便粗略得出游客的感知即满意度情况,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在旅游产品方面存在问题如下。养生活动项目体验感有限。当游客在选购当地特色养生产品时,商家仅仅将产成品作为商品来售卖,并未将游客与产品制作生产过程相结合。在未实现养生产业价值链延伸的同时,也使得游客参与项目的体验参与感降低,从而对当地养生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旅游产品品牌效应不足。例如游客在购买当地特色商品时,从当地农户手中直接购买到的养生特色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以及低附加值产品,不利于整个销售品牌的形成和产品质量的保证。巴马众多特色产品除饮用水“巴马活泉”品牌知名度较高外,其他如火麻油、香猪、神酒等产品的品牌效应相对稍弱。养生项目类型有限。一方面,现有的养生项目类型有限,并未充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进行充分拓展,从而制约资源最大化其效用;另一方面,现有养生项目并未进行合理分类,从而现有游客不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养生项目。3.环境资源方面。根据以上统计信息做出平均满意度以便粗略得出游客的感知即满意度情况。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得到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问题如下。资源遭到破坏。伴随着巴马游客数量日益增长以及景区游客的不合理引入,百魔洞、水晶宫等景点日益增多的游客呼吸中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洞内的石柱氧化速度加快,部分洞口的风化现象严重,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稳定性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游客数量增加带来的河水污染、空气质量下跌等问题使得我们对它是否能够长久维持“长寿之乡”的称号而堪忧,而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必须将环境保护置于重要之席。

二、巴马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巴马当地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滞后,通行交通工具仅有汽车,可供选择的出行工具有限制约了游客的出行意愿;短期房屋租赁业务缺少相关监管人员与法规体制,租户与租客的权益均难得到保障;景区内生态资源与现代科技融合度不高,阻碍养生旅游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先进技术、医疗设备、高端人才的引入力度不足,未能.响应其养生主题。

(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有限

单个厂商占有要素禀赋与市场份额较低,同行业厂商间并未充分利用集聚效应带来的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等优势,从而不利于规模生产与品牌形成,降低产品竞争力。同时,当地养生旅游产业是依循传统模式发展,缺少个性化定制的养生项目类型与新型养生项目的开发,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与价值链的延伸。

(三)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政府并未对景区每日可接纳游客数进行科学核定,或是未按其规定严格执行;关于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并未借鉴采纳生态垃圾处理经验,仍按传统模式如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传统型汽车排放尾气也是也导致空气质量的下跌的原因。再者由于监管力度与惩罚措施不足,以及当地居民并未自觉形成主人翁意识,从而导致资源不合理使用与环境逐步恶化。

三、提升巴马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水平

1.丰富出行方式鉴于高铁的便捷度和准时性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游客将此选定为出行方式,同时“十三五”规划中将“东巴凤”纳入高铁网络,2020年建设从桂林至百色途径巴马的高速铁路,这一线路的建设便利了游客出行并丰富了出行途径。同时,对于短居在此地的“候鸟人”而言,共享单车或共享汽车将成为平日里出游的最佳选择。因而在短居游客集中住宿区域或是景点周围投放共享车辆,一方面使得游客体验感提升;另一方面也扩展了获利渠道。2.完善住宿环境应当实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形式即所谓PPP模式,扩大完善住宿设施项目的资金来源,在环境优越的位置统一构建养生公寓,加强住宿价格管理、登记管理、质量监管。养生公寓相比于自建房,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恶性竞价的可能;也更便于短期住户进行登记管理,从而保障住户的权益,避免在租赁期间时与租户方因无合同而产生纠纷;此外,建立以养生公寓为纽带的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也使得游客们在短期出行饱览美景之余得到心灵上的慰藉。3.提升服务质量(1)景区服务。应当将互联网与景区服务实现有机结合,实现智慧景区网络全覆盖。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VR观景、自动语音景点介绍与景点内区位导向等多种现代观景服务,同时也方便游客通过连接无线网络借助微博、朋友圈等平台及时信息或直播,进一步提高景区知名度及影响力。(2)生活服务。在货物寄送方面:在景区或住宿区附近定点设置大型快递点,当游客有不便携带的物品需要向外输送时或收取货物时,可以自行前往快递站点收寄或联系站点进行配送,便利了游客出行。在医疗设施方面:在集中住宿区附近构建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机构以及专业医疗服务人员,一旦产生医疗服务的需求时,服务站可以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更好响应其养生主题。

(二)丰富养生旅游产品

1.扩大产品品牌效应巴马养生特色产品如香猪、火麻油、龙骨花等都可以借鉴矿泉水产业“不整合、没出路;早整合、有活路;大整合、有前途”的发展方式。政府应对特色产品厂商给予政策性帮扶与支持,各类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以壮大企业实力来发挥集聚作用创造的优势[2]。同时,资源整合后的企业在进行生产时,为保障产品的一致性,均使用统一技术、logo、包装等、并在保持产品创新性同时充分彰显养生理念。2.体验式养生项目例如当地的特色食用产品及手工艺品,不仅可以通过售卖产成品的方式进行销售,也可以让游客直接参与制作过程,去体验巴马当地生活。可以制定一套“养生项目体验日”项目,早上召集游客下地种植特色粮食蔬菜类,通过辛勤劳动从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午师傅现场教学当地特色养生名菜五色糯米饭、火麻汤、香煎油鱼等特色养生菜肴,午休过后共同体验DIY亲自动手制作特色民族手工艺品巴马镇寨宝物--铜鼓,使用抛梭机制作绣花鞋围巾等,并可以将自己制成的手工艺品带走留念。3.丰富养生项目类型将养生项目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并合理开拓,不断完善养生项目框架:(1)疗养类项目:结合广西地区壮瑶药养生疗效开展壮瑶药浴,借助药浴的方式疏通经络从而实现疗养效用;巴马特色食疗养生,即为游客制定私人食谱,丰富营养来源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2)文化类项目:结合当地少数民族养生文化如“补粮延寿”等习俗而开展的养生文化体验[3];(3)体能类项目:适当开展如环盘阳河自行车骑行大赛等项目,号召游客积极参与强健体魄,响应养生主题[4];(4)休闲类项目:休闲方面适量开展如垂钓、游船活动等方式放松身心,借助森林氧吧及百魔洞等负氧离子含量较高的展开吐纳养生项目;利用充足阳光资源开展日光浴项目等。

(三)整治环境

纵观各地的养生旅游发展模式,特别是以其独特而丰沛的自然资源环境为宣传主力点的地域(如广西巴马),其生态环境对当地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秉持可持续观念,只有进行有效环保措施才能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长久不衰的动力[5]。1.政府层面首先,应当从源头抓起控制游客数量,请相关环保专家界定景区每日最大可接待游客数,按照其标准严格执行,实现高质量而非高数量的养生旅游。其次,对于垃圾及污水排放,政府应当在主要村落及景点附近安置污水与垃圾处理系统,在技术层面可以借鉴美国的高效藻类塘系统、法国的蚯蚓生态滤池等农村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再之,针对空气质量下跌的现象,可以参照凤凰古城的县城景区内车辆禁入的措施,改用出租电瓶车或是租借共享单车及步行的形式来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2.居民层面巴马当地居民作为发展养生旅游产业的最大受益者,应时常给他们提供生态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带来的不可逆的后果,让每位居民都从心底自觉形成主人翁意识,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对游客的不良现象给予及时制止,树立积极的正面形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游客层面对于游客而言,我们应当采取的是积极引导与惩罚措施并行的手段。一方面,在景区及主要景点村落位置安放保护环境相关的警示牌,并安排部分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环保宣传,通过介绍生态环境的特性呼吁主人翁携手游客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另一方面,应当成立环保条例,相应的环保宣传工作人员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就及时劝阻,若不听从意见可直接依据规章制度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波.广西巴马养生旅游研究[D].广西大学,2011.

[2]蒋立立,梁海东.广西巴马县旅游发展路径探究[J].经贸实践,2018(02):204+206.

[3]黄璐,漆亚莉,黄娟.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06):59-62+66.

[4]韦浩阳.乡村生态养生度假旅游模式的研究——巴马盘阳河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索[N].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06):25-26+29.

产业提升范文篇3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补贴,以主导品种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内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销售,从而达到单产、品质、品牌、效益四个提升,辐射带动我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种稻收入显著增加。

二、补贴对象、标准和补贴方式

(一)补贴对象。在选定的25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内(详见附表),对统一选用挂钩品种“皖稻68”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的农户进行补贴。

(二)补贴标准。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农户每亩补贴10元。

(三)补贴方式。根据农业部门验收后的补贴清册,由财政部门通过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水稻良种良法示范农户。

三、补贴工作重点和程序

严格按照“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组落实、户监督”的工作方法,执行“分户登记、乡镇初核、分村公示,县级复核”的工作程序,验收后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具体程序如下:

(一)全面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挂钩试点。在确保国家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和省财政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前提下,水稻核心示范区全面实行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挂钩,以乡镇为单位整建制开展挂钩试点工作。我县确定皖稻68为水稻良种补贴挂钩品种;核心示范区每亩10元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水稻穗颈瘟和稻曲病药剂防治直接挂钩,着重解决近年来水稻中后期的穗颈瘟和稻曲病因群众重视程度不高、防治不到位,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突出问题。对未选择主导挂钩品种皖稻68、未进行水稻穗颈瘟和稻曲病药剂防治的农户不予补贴。

(二)据实登记补贴面积。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水稻播(栽)后,按“皖稻68”实际种植面积,到村逐户登记良种良法示范面积,所属乡镇逐村逐户审查后,编制《怀远县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资金补贴清册》(一式三份,分别报县农委、县财政局各一份),并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经乡镇签字盖章后,于7月12日前连同电子表格一并上报县农委。

(三)“五统一”服务到户。农业部门要根据核心示范区具体情况,制定技术方案,创新服务机制,实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驻点指导责任制,积极推进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服务,实现每亩增产稻谷100斤和增收100元的“双百”目标。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稻米购销或加工龙头企业,参与水稻核心示范区建设,与农民签定订单,实行优质优价,力争订单签约率达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项目,在目标一致、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向水稻核心示范区倾斜,发挥项目的综合优势。

(四)验收后发放补贴资金。县农委对各乡镇上报的统计表进行认真审核,并组织力量进行抽查。每个乡镇抽查不少于3个村,每村不少于10户,并在相关媒体上对受补贴的乡、村进行公示。抽查核定后,由县财政按核实的示范区面积将每亩10元的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帐户发放到核心示范区农民手中。

四、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落实、拨付和监管工作,乡镇政府负责项目实施面积的具体落实、登记、初核和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二)加强政策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培训会议、明白纸等形式,加大对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推广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争取多方支持。

(三)加强项目督查。县政府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在供种、生产和资金发放等环节开展重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销售假冒质次种子,挤占、挪用、截留补贴资金,影响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工作和示范区建设正常开展,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四)实行阳光操作。按照县有区域图、分户电子档案,乡镇有供种清册的要求,制定电子档案报上级农业、财政部门备案。县农委及时在媒体上公布受补贴乡、村名单,乡镇将补贴农户名单、面积及金额在自然村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五)强化技术服务。建立县、乡农技人员联系种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制度,扎实做好水稻新品种展示,苗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突出抓好旱育秧、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专业化防治等技术集成与推广普及,推进“五统一”的实施,促进“双百”目标的实现。

产业提升范文篇4

一、基本要求

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要以优势区域和大县、大片、大户为重点,以主导品种和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为支撑,以财政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和高产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强化政策投入和“五统一”服务,推进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水稻优势产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单产、质量、品牌、效益全面提升,促进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和稻米市场竞争力增强。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全县建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250000亩,重点安排在找郢、兰桥、古城、荆芡4个乡镇及水稻生产种植大户和县直良种场实施,其中:找郢乡98300亩,兰桥乡53000亩,古城乡38500亩,荆芡乡49000亩,县直良种场及水稻生产种植大户11200亩。通过建立核心示范片,形成以户带村、以村促片、层层推进的示范格局。

(一)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合理、品种对路、连片推进、产业开发的原则,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地块,并建立登记备案制,实行档案管理和目标考核,切实做到集中连片、规模推进。

(二)主攻单产,提高质量。本着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原则,依托政策投入和科技支撑,努力实现核心示范区水稻单产较前三年平均提高5%以上,比非示范区亩增产100斤和增收100元的“双百”目标。核心示范区要全部实现良种化,优质专用品种比例达到90%以上。

(三)强化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大力推进以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和机械化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增四推”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力争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达到80%以上。

(四)大力推进稻米产业化开发。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构建龙头企业与稻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购销关系。加快培育稻米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推动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密切水稻产、加、销等环节的联系,力争稻谷订单收购率达到85%以上。

(五)着力提高示范区建设档次。示范区建设要做到“五有”,实行“五统一”服务,即: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真正发挥示范区宣传、辐射和培训农民的作用。

(六)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核心示范区内,按照“村有百亩示范点、乡有千亩示范方、县有万亩示范片”的要求,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创建一个县级万亩连片亩产700公斤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个乡级千亩示范方、100个村级百亩示范点。

三、补贴机制

在确保国家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和省财政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的前提下,水稻核心示范区全面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挂钩,以乡镇为单位整建制开展挂钩试点工作。

(一)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经省农委同意,我县确定皖稻68为水稻良种补贴挂钩品种,开展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工作,促进财政补贴资金与良种直接挂钩,加快优质高产水稻良种推广,实现水稻单产、质量、品牌和效益同步提升。

(二)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良法应用相挂钩。将核心示范区每亩10元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与水稻穗颈瘟和稻曲病药剂防治直接挂钩,确保补贴资金与关键技术同时入户,着重解决近年来水稻中后期的穗颈瘟和稻曲病因群众重视程度不高、防治不到位,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突出问题。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核心示范区建设是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主体和重点,是良种良法配套推广的有效平台,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强化组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核心示范区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要依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实施区域,细化和实化各项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政策支持。要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将示范区建设与相关项目实施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各项措施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要与核心示范区建设相衔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科技入户等项目,要在目标一致、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向水稻核心示范区倾斜,充分发挥项目的综合优势。要通过相关媒体,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发动,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三)加强系列化服务。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建立技术人员分片包干、驻点指导责任制,确保每个行政村有1名以上农技员进行全程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导,协同企业、科研教学和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五统一”专业化服务,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产业提升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增强粮食安全为出发点,以推广先进技术为手段,加快粮食优势区域生产基地建设,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不断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实施规模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7万亩左右,其中优质良种覆盖面积达55万亩以上,占水稻面积的95%以上,全县水稻平均单产增幅达2%左右,总产达30万吨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县、镇、村全面开展水稻“万、千、百”核心示范片竞赛活动,全县共建核心示范片面积10万亩。其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姥桥、沈巷镇各建一个万亩核心示范片,白桥、功桥、历阳、乌江、香泉、石杨、善厚、西埠八个镇各建一个千亩核心示范片。为此,县、镇两级农技人员要以示范片为平台,各建2个百亩高产攻关田,辐射带动全县20万亩,水稻单产增幅在5%以上。同时,示范片中的示范户将作为农技干部的帮扶重点。

三、示范内容

在“万、千、百”核心示范片上,要求各建立五种示范田,作为考评考核主要内容,即高产攻关田100亩,机械插秧示范田或轻型化示范田100亩,病虫统防统治示范田1000亩,主推品种展示田不少于20亩,水稻化肥“3414”试验田1项。

在建设好示范片的基础上,要加强苗情监测工作。县农技推广中心在沈巷、姥桥各建一个苗情监测点,有条件的镇也要开展苗情监测,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的办法,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技术应用状况、灾害发生情况生产成本、效益进行监测,为科学指导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产量目标

万亩核心示范片平均单产达550公斤,千亩核心示范片平均单产达600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达700公斤以上。通过核心技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单产在2007-2009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提高2%。

五、推广核心技术

重点解决好基本苗不足、水育秧比重大、粗放田管重虫轻病等突出问题,以良种推广“一增四推”关键技术为重点,在技术推广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扩大技术覆盖面。一是要加快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切实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要切实解决好水稻亩基本苗不足问题,增加栽插密度,提高栽插质量。积极推广旱育秧、抛秧、免耕栽培等轻简实用技术。三是科学防控病虫害。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控。四是加强肥水运筹管理。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氮肥后移增施穗粒肥技术,改变长期灌深水栽插秧苗的习惯,做到科学湿润灌溉,防止倒伏。五是推进水稻机械化作业。

六、推进“订单”收购

全县22个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品种,有14个品种被企业承诺确定为订单品种。全县“订单”收购面积50万亩,其中“订单”加价收购面积约35万亩。通过企业“订单”加价收购促进全县粮食稳定发展,提高种粮价格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七、落实惠农政策

我县今年是全省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县的第三年。要按省农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县2009年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方案办法》,认真把好挂钩品种筛选关、补贴政策宣传关、良种面积统计关补贴资金到户关。县农委财政部门已认真制定方案,贯彻落实。

八、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项目,是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已成立行政领导组,加强对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决策与指导。各镇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抓好落实工作,县农业主管部门成立了技术指导组,认真抓好技术指导培训工作。

2、发挥科技作用。各农技推广单位在进一步开展好农业科技减灾进村服务促春耕活动的同时,利用送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印发技术材料、田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把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宣传到农户,指导到田头。县、镇两级农技人员要分工包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

3、建立登记备案制度。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推进、产业开发滚动发展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到镇村,落实到农户田块。每个示范村民小组确定1名科技示范户,着力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努力形成以户带村、以村促片、层层推进的示范格局。核心示范区实施方案、建设地点规模、科技示范户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由各镇农技站汇总于6月20日前统一由网上报送县农技推广中心,作为今年工作督查考核验收备查的依据。

产业提升范文篇6

11.1桑园基础设施较差。喿园的排灌系统和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设施都比较落后,机械化设施配备水平也比较低。目前大多数地方通过截断水源来推动大田种桑,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对桑园排灌不利。除此之外,桑园的喿树病虫害防治难度由于缺乏联防联治设施而增大。而且,桑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劳动效率低下。1.2桑园缺乏正常管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报酬上涨,导致桑园里没有工人对桑园的土壤、杂草及排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桑园内出现积水现象,土壤板结和肥效流失现象也日益加重严重,桑树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同时抗病能力及抗逆性也在下降。桑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连年降低,导致经济效益下滑。1.3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不大。蚕桑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大蚕省力化饲育和方格蔟营茧等技术,但是像“十天养蚕法”饲育模式和6连片方格蔟上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范围小,覆盖面积窄。加上在政策上,上级部门政府对桑园联防联治和大蚕词育场地建设不够支持,也制约着蚕喿规模效益和蚕桑产业效益的提高。

2提离蚕桑产业质置效益的对策

2.1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治虫能力。蚕桑产业的基础在桑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好坏与桑园关系密切。虽然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最近几年有所加强,但是绝大多数的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应该加强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喿园的排灌系统,确保桑园在出现干旱或内涝的时候依然能够丰收。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帮助蚕农购买机械翻耕桑园或是给桑树治病,鼓励蚕农购买小型农机具,帮助推动桑园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2.2加强桑园曰常管理,提高桑园产质量。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在桑树的树型养成、修枝、封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培训班,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管理桑园。告诉农户如何合理搭配肥料,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广专门适合桑树使用的复合肥。在管理喿园的过程中,尽量较少使用除草剂,按时对喿园进行深耕翻耕,以防土壤板结,对桑树生长不利,降低产量。2.3推行“民办公助”式的蚕桑病虫害防治,提高蚕桑病。虫害虫防治效果蚕桑病虫害防治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模式,扩大消毒环境和联防联治范围,实行“政府负责药品、物质,养蚕农户投人劳动力”的形式,以切实推进蚕喿病虫害统治防治工作。实行联防联治工作应该统一时间、标准和农药,分户治虫。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定期组织农户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污水及时排除,杂草铲除干净,然后撒上新鲜的石灰粉,提髙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2.4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桑规模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推广简易蚕室大蚕地蚕育技术,这么做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政府要想办法解决养蚕大户资金紧缺的问题,播放一定的款项用来搭建简易蚕室用地,为大蚕地蚕育技术推广提供物质保障,使蚕桑规模效益最大化。2.5利用桑园多种经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蚕桑经济效益下滑,面对这种情况开展桑园多种经营。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益主要停留在“蚕苗”和“生丝”上,有许多产品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桑枝、喿叶、桑果、蚕沙等,实际开发利用不足30%。另据农业部门调査统计,2017年广西栽培桑枝食用菌超过三亿棒,产值约10亿元,综合效益很高。可以探索采用桑园间作蔬菜、桑园套作药材、桑园养殖,综合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前景非常广阔,桑枝粉可以用来繁育食用菌,桑叶也可以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走生态综合经营之路,不断提髙蚕桑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覃鲜花.充分利用优势积极稳步地发展蚕业[J].广西蚕业,2006,21(5):71-73.

产业提升范文篇7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1.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最有效的战略方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产业集聚的发展上。从国际上看,产业集群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强劲竞争力的象征。例如,美国微电子和生物技术集中的硅谷、汽车设备及零部件制造集中的底特律、新材料和能源工业集中的匹兹堡、飞机制造和金属加工业集中的西雅图,德国汽车工业集中的慕尼黑、化工业集中的法兰克福、光学仪器业集中的韦热拉,意大利金属阀门制造业集中的诺瓦拉、纺织业集中的科墨,都是经济实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从国内看,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其区域经济表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而在浙江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形成了“块状经济”,温州的皮鞋产业集群、诸暨的大唐袜业集群、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的皮革产业集群、永康的五金产业集群都是其中突出的代表。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在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地区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最紧迫任务

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继2003年呈现一些转折性变化之后,去年已显现一些阶段性特征。但应该看到,*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体现在工业发展上,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虽然明显加快,但企业规模小、布局相对分散、聚集度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方面还非常薄弱,这也是导致我省工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规模不大、产业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要实现省委十一届八次全议提出的“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必须顺势应时,抢抓机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集聚和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作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最紧迫的任务,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四个围绕”,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十一五”是*崛起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着力发展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使生产要素向六大支柱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要通过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实现增强“三个能力”的目标:即增强抢占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强抢占市场份额和与市场份额相对应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增强抢占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1.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聚。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骨架和脊梁。要围绕全省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裂变扩张,重点支持构成产业骨架和支撑的重大项目,支持延伸产业链、引发产业集聚的关键项目,做大做强一批六大支柱产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重点要加快建设铜产业、有机硅及新材料产业、离子型稀土产业、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产业、沿江重化产业、数字显示产业、特色陶瓷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八大产业基地。要重点支持我省的铜、汽车、现代家电这三大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式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抢占培植市场竞争力强的工业体系的制高点。铜工业要在稳步扩大铜冶炼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和金、银等稀贵金属的深加工,最好是能把江铜的电解铜“吃光用尽”,把*打造成全国具有绝对优势、在世界有重要地位的铜产业基地;汽车工业要坚持走开放与合作的道路,在新款车型、发动机及重要零部件的配套开发中拓展重大项目;现代家电产业要突出整机扩产、重要零部件配套,把握行业发展前沿和动态,积极发展技术先进的产品。

2.围绕中心城市加快产业集聚。中心城市具有产业集聚式发展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优势。围绕中心城市加快产业集聚,就是要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聚集和带动作用,构筑产业集聚。当前我省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产业培育,加大城市布局和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尽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重点是形成南昌现代制造业、九江港口产业、赣南轻工产业、赣东北有色冶金产业、赣西钢铁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

产业提升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理念,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推进规模基地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的2家,1000万元以上的5家,500万元以上的8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以上、绿色食品4个以上,创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由8%提高到20%以上;建立10个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九牛牧业、百世情缘、下大粮油、科建等规模企业,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

二、发展重点

(一)大力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

1.粮食加工。重点发展小麦、稻米等大宗农产品加工,到2012年,实现粮食加工产值6000万元。优先支持发展食品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重点开发绿色面粉、有机面粉。加强小麦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小麦深加工,鼓励发展小麦胚芽油、麸皮制品、戌聚糖等深加工产品。建立以杭岗、陈祠为中心的5000亩食品小麦原料生产基地和以古城、、陈圩、观美为中心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基地。重点扶持正大粮油、华跃米厂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延长产业链。争创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家,省级品牌农产品2个。

2.奶源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九牛牧业、百世情缘,到2012年,实现奶牛存栏6000头,年产鲜奶2亿吨,实现产值4亿元。

3.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果蔬生产,强化果蔬分级、清洗、整理、包装、储藏、保鲜为主的初加工,推广净菜上市。大力发展速冻菜、脱水菜、保健菜等深加工产品。以项目招商引资,引导蔬菜深加工。继续大力支持陶西蔬菜专业合作社、新丰经果林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办加工、保鲜企业。到2012年,力争实现果蔬加工产值1亿元。

4.棉花加工。我乡是棉花种植大乡,要积极开展棉花招商,重点解决长绒棉加工工艺与设备问题,缩短周期,提高长绒棉加工效率和棉花加工质量。加强对棉籽、棉秆等棉花副产品开发利用,提高棉产品综合利用率。到2012年,实现棉花加工产值1000万元,培育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龙头企业各1个。

(二)加快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

按照建设省会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中心的目标,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和形成一批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布局合理、优质专用、相对稳定的原料基地。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水果,以及名、特、优、新、稀果蔬品种。

大力开展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特色建基地、围绕市场建基地的思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创建一批部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养殖小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推广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对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实现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在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品牌保护等环节下大功夫,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实现品牌效益。

(三)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户”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模式,探索农民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或流转、“公司+中介组织+农民”的股份制合作组织等新型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户最大限度地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

乡成立阜阳市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的统筹规划、协调和指导。对全乡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实行定期调度制度。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本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要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

乡直各单位要根据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各项扶持政策,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措施。落实出口退税、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政策,给予相关的金融支持。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整合项目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用于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建及技改项目的贷款贴息,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人才培训、信息网络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论证等资助,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奖补等。

(三)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

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建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库,编制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加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的管理力度,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的实施。从2012年起,乡重点项目建设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要内容,把农产品加工项目纳入全乡重点项目管理,分工负责,定期调度,年终考核,整体推进。

(四)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

要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吸引外地投资者。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采取以节招商、企业招商、民间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把引资与引智结合,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发挥能人效应。进一步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政策,保持政策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真正体现优先发展的政策效应。

产业提升范文篇9

科技中小企业与协调创新的概念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从事有关高科技或相关产品的研发、应用、销售、服务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具备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别于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其在管理模式、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在技术人才管控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企业发展效果,在企业的建设管控层面上,可以具备良好的企业建设发展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活力,对我国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发展带来较高的引导优势。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整合和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充分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使得企业之间实现更加深入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保障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在资源管控中,能解决各种技术问题,有效实现在管理层面上,能发挥更加到位的技术应用效果,在企业管理中,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利用节约企业的发展成本,扩大经济效益,解决各种企业隐患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能做好技术控制,在技术应用管理层面上,解决各种资金问题,保障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升。

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资源协同资源协同主要是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考察评价中,整合所有的资源,有效实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上,将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而资源整合的深入程度,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需要做好必要的资源考察管控,具备资源利用优势,而资源整合度不足,不能实现协调发展,资源利用成本增加,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技术协同技术协同需要将各个企业的技术优势整合起来,消除各个企业的重复性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资本投入,主要是能建立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协调管理模式,深入解决技术发展隐患,保障在技术管理层面上,能获得良好的技术创新,保障技术管控优势突出,在技术应用中,能实现经济效益发展,解决技术创新问题。技术协同整合能力不足,不能解决技术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得企业之间的技术资源利用率不足,在技术管理上,也不能做到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调配合,企业在技术引入和利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成熟度、应用深入度限制,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受到制约。风险协同风险协同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打造坚实的风险管理壁垒,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在风险承担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协同管控机制,保障风险的协同管理水平提升,实现在企业发展层面上,能起到较高的风险控制效力,科技型企业要能稳定发展,需重视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做好风险管控,对市场、政策、环境等信息可靠收集,尤其做好资金管理。在风险铁通管理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不能做好风险信息共享管控,在市场变化中,存在很多的风险应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安全运行度不足。知识协同知识协同需做好知识技术共享,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作单元组织之间的交流能力,在知识协同中,需打通企业协作成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管理,解决知识管理问题,在企业的知识发展层面上,能做好必要的知识融合力,如不能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同步合租能力,在知识资源的利用中,不能建立知识优势,导致知识管理隐患增加,很多知识资源受到较大的利用限制。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建议

优化资源配置要能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作基础全面可靠,建立基础服务设置,识别企业资源协作的配置要求,做好资源管理,解决资源管控隐患,在基础资源管理层面上,能保障科研机构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基础设施作为资源利用的保障。对专业资源利用设备完善,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做好资金管理,在资源配置中,以充足资金作为协作发展的润滑剂,提升资金使用管理能力,完善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实现资金对协同创新实现良好的带动力。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保障实现人尽其才,收集人员档案资料信息,具备人力资源可靠调配能力,解决资源管理问题。优化技术协同效率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关键是能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技术互补,尤其是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研力量,做好科研任务划分,实现科研成果共享,实现科技成果最大化,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科技型企业管理需要做好必要的技术管理,把握基础创新方向,最大化利用技术资源,凸显技术创新红利。提高风险协同能力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协同管理工作,主要是能做好风险信息共享,使得在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中,能同步建立规范、标准、全面化风险应对机制,避免存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风险漏洞。做好风险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加强风险管理合作,从不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角度入手,做好风险控制工作。要能具备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转移能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中,能做好必要的风险应对措施建设,如引入第三方风险规避机制,进行风险担保,完善风险投保机制,提升风险承受力。划清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风险管理责任,使不同单元个体明确风险管理任务,积极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加快知识协同知识协同模式的探索和实施,需要提升知识的利用率,关键是通过建立信息化建立机制,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前的协作,使得知识资源被充分利用,实现知识成果的全面共享,为知识资源的协同提供有效环境,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上下对知识、创新人员的成果保护,尊重知识权利。要做好知识权益的分配,使得各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协作企业实现投入和汇报的正相关,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知识协同中的合作参与热情,消除各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隐患,激励各方深入参与协作。要减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资源的传递成本,不断创新知识资源的合作方式,提升知识传递、利用效率。发挥政府补贴正向作用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中,政府要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战略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利用好政策优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道路,做好必要的激励管控,合理利用补贴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补贴支持,向社会传递发展引导信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模式,使得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协作,充分利用技术、知识资源,提升绩效管理能力,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创新。政府补贴要对补贴项目、补贴方式、补贴等级做好划分,这能充分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展示政府的鼓励发展方向,以透明、公开的评价方式,如探索落实企业补贴评价积分制度,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政府补贴的热情,以提升企业的协作参与力度,形成积极地政府协作环境。结语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和落实协同发展创新机制,能整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源,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能实现运行成本控制,拓展科技创新领域范围,最大化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灵活、创新优势,改善我国的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参考文献:

[1]常洁,乔彬.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05):26-31.

[2]侯光文,薛惠锋.集群网络关系、知识获取与协同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2017,38(04):1-9.

[3]王海军,于兆吉,温馨,成佳.“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来自海尔的多案例验证[J].科研管理,2017,38(S1):633-640.

[4]谢龙,王雪原.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5):17-18.

[5]陈燕,王静坤.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现状分析[J].纳税,2018(3).

[6]曹爱春.秦皇岛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141-143.

产业提升范文篇10

上篇:来自知识界代表和委员的呼唤

今年呼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政协委员们大多数并不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其中不少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一般人看来,他们从事的领域和职业教育几乎毫无干系,堪称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

院士、教授不约而同“自揭家丑”,呼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方福康委员,中科院院士、新任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委员,中科院院士齐康委员,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代华委员等,此次都在不同场合极力呼吁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委员们先毫不留情揭自家的“丑”??用调查的事实提出:

同样的手表配件,在我们的工厂与在瑞士的工厂组装出来,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同样的轿车零件、同样的汽车品牌,设在的厂组装出来的整车,为什么和国外厂家的原装品质量相差很远?为什么成熟技术在生产中却得不到成熟?

他们用的是设问,自问自答:不是我们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赶不上人家,而是现成的技术在具体制造中走了样,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直接了一线产品的质量。

一些代表和委员忧心忡忡地指出,近年来,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和行业中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严重缺乏不无关系。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我国人才结构已经出现了高素质技术工人缺乏的情况,职业技术教育供应不足,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

自揭家丑,看到不足,使这些院士和专家们一致“盯”上了职业技术教育。

从身边事谈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需要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军事教育学院原院长王宪志委员,在小组讨论会上慷慨激昂地大声疾呼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他说,因为我感到生活真需要。

一些代表和委员通过身边事来说明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一些服务行业服务态度和水平差,因为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

没有电工资格证书的人在管电、在架设电线改造电网,没有焊接资格证书的工人在焊接,没有建筑常识的人在盖房子……

一场大火原本可以避免,如果当事人有基本的安全常识;

一场倒塌事故也可以避免,如果焊接工人是技术工人而不是门外汉。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但是,有了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如果没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没有职业技术工人增加带来的产品质量提高,如果人民仍然不得不使用低劣的产品,接受态度恶劣的服务,承受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生活质量怎么得到提高?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委员说,一个行当有一个行当的标准,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提高参与其中的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委员和张孝文委员,在会议一次午饭间耐心地给记者上了一“课”。两位教育界的老领导由国民生产说到人民生活,大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语重心长地叮嘱本报要为职业教育发展多做宣传。

下篇:来自产业和界的声音

专家学者们说职业技术真重要,业界是否真有需求?如果拥有用人需求的和行业的老总们并不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那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是否还得打点折扣?记者因此开始了对经济和产业界代表和委员的采访。

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职业教育

对来说,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职业技术教育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齐齐哈尔市副市长杨耀寰委员说,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而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是职业技术教育。

原机械工业部中工机电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兼西北公司总经理郑涛委员告诉记者,企业要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形成互补,才能有发展潜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仅需要博士、硕士,也需要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需要会操作、懂技术的生产队伍,这需要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支持。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中,同样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持。劳动和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委员说,近几年来,我们实现了2100万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平稳下岗,通过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其中1200多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经济界委员蔡继明说:前两年,深圳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给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在市场竞争面前,用人单位更务实了,专业技术人才有自己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他的竞争力不是别的学历层次的人才能比的。

在我国传统农业的改造中,推广和农业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著名家袁隆平委员在希望农业产量提高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人才缺乏,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受限制的现实。有的先进技术在农村得不到应用,往往是因为缺乏技术人员。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代表和委员们说,最广大的农村、最传统的农业产业要根本改变自己的面貌,需要职业技术教育输送大量人才。

新产业的发展呼唤职业技术教育

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将带来什么样的?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蔡来兴委员说,信息产业的出现使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成为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即使在高技术产业中,生产第一线仍然需要大批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具有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全国人大代表柴天佑指出,不是说如果大家都在高档写字楼里做白领,中国的信息化就可以实现了,实际上,中国最需要的是走进车间和工厂里面的人才。

现任中国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的郑涛委员说,风险投资这样的新行业也需要职业技术教育,项目经理人需要接受新的职业培训,职业风险投资家的产生必须经过再、再培训然后上岗的过程,希望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新的经济竞争已经将我们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的不足暴露得更加明显。武汉市副市长辜胜阻委员举了北京的例子:一线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缺乏,180万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70万,仅占38%,受过系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占15%,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以上仅占3.5%,按我国现阶段工业水平的要求,高级技工至少应占7%。这种人才上的劣势,将使中国企业在加入WTO后不得不面对自己在竞争中的弱势。

结束语:这篇大文章刚刚起了个头,大文章需要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