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金融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2:22:22

产业链金融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1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

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2、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1.既然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的是对产业链整体的信用捆绑,银行就必须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刘士宁(2007)认为,要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等方法,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同时,产业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的共赢。

2.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确定实施产业链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良好的银行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云.产业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月报.

[2]刘士宁.供应连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防范[J],中国物资与采购,2007,(7).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摘要】产业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产物,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提高银行盈利水平的新途径。本文结合产业链金融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产业链金融“M+1+N”运行模式,最后探讨了银行施行产业链金融需要防范的风险。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链;养老金融服务;投入产出分析

一、养老产业链的结构及特点

养老产业链是一个新兴概念,起始于养老服务需求,全面覆盖养老地产及养老用品产业,涉及众多养老支持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是一个具有较高复杂度、集成度的养老产业体系。养老产业链具有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和经济贡献率高三大重要特点。1.养老产业链的结构及基本框架。养老产业链的核心是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是以服务形态为老年人提供能够满足其养老需求的动态产品总称;养老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产品,不包括一般性公共服务。由养老服务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居家养老体系、社区养老体系和机构养老体系。养老服务从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日常生活服务、经济理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服务、旅游交往服务、精神文化服务、法律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党俊武,2014)。养老地产和养老用品产业在养老产业链中处于主体地位。养老地产属性特殊,既涉及金融和虚拟经济,又具有居住功能,并且需要土地、建筑、装修、维修及其他配套服务。从养老地产供给方来看,养老地产可分为居家养老地产、机构养老地产和社区养老地产,这与养老服务体系相互对应。养老用品就是目标客户定位为老年人,主要用于满足由于衰老、疾病等导致身体机能受损或日常生活技能减弱的老年人的需要的产品。养老用品包括老年日用品、老年服饰、辅助生活器具、助行器材、老年电子电器、老年保健用品、老年医疗器械、老年医药用品、老年康复器材、老年护理用品、老年文化用品及殡葬用品。养老支持产业位于养老产业链的末端,为养老地产、养老用品和服务提供有效支持,包括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等。除此之外,养老产业链上主体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也属于养老支持产业的一部分,例如,养老地产上游的建筑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养老服务产业上下游的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养老用品产业上下游的农林牧副渔业和批发零售业。养老产业对各个行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拉动作用,覆盖多数部门产业,创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银发经济”时代。养老产业链长,涉及多数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决定着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对养老产业链的划分,可以更好的认识发展我国养老事业。养老产业链主要由八大模块构成,分别为:养老地产、日常护理、养老金融、医疗保健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家政服务、日常消费以及文化生活。养老金融为采取各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其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出现使其与养老地产联系更加紧密。医疗保健模块在养老产业链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私人医疗保健用品,如老年医药、保健品及护理用品,一般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所消费,公共医疗保健器材及服务一般需要配合日常护理,共同为各种养老模式的选择者所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智能养老的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模块在养老产业链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有效提升了养老产业的科技含量。家政服务模块、日常消费模块和文化生活模块同时为各种模式的养老服务选择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养老产业链的基本框架和板块划分仅是出于理论上的需要,养老产业之间尤其是养老金融服务于其他养老产业在现实中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养老金融对养老用品及服务产业提供不可取代的融资支持,可以采取混业运作方式进行发展;养老地产的开发同样需要金融支持;养老金融资产服务于实体经济,进而持续助力养老用品、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的发展。2.养老产业链的特点。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金融服务在需求端拥有旺盛的社会需求及巨大的潜在市场。国家统计局的抽样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2.80亿人,占总人口的16.14%,但30岁~59岁的养老金融服务对象在7.84亿人左右(45.20%),40岁~59岁的养老金融服务对象也达到了5.33亿人(30.75%),远远超过了老年人口总量。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要为现阶段的老龄人口服务,也要为非老龄人口提供未来养老准备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由于计划生育时期的滞后人口结构影响,随着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龄,小型化、高龄化的家庭结构普遍存在,这带来了养老模式及养老消费方式的逐渐转变,养老产业将进入全面发展的鼎盛时期。第二,养老产业辐射面广且具有传递性。养老产业链按模块可划分为养老服务产业、养老用品产业、养老地产、养老金融服务业等,同时对养老产业链主要模块产业的上下游行业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按照国家统计局20个主要部门的行业分类,养老产业链涉及到除国际组织和采矿业以外的其余18个产业,养老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运行具有重大的辐射作用。同时,养老产业链各产业之间联系紧密且普遍联系,某一产业的需求可以很快传递到其他产业,以满足快节奏的现代化养老需求。第三,养老产业经济贡献率高。从空间角度来看,养老产业链涉及众多行业,跨越各个行业部门,能够产生极大的经济带动效应。从商务部公布的养老看护数据来看,2016年养老看护营业收入为570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在家政服务业中占比16.3%。这一数字将随着老龄人口的持续增加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远高于GDP的增长率。从时间角度来看,养老产业不仅服务于老龄人口,还需要满足中青年人口的未来养老需求,具有极大的行业增长潜力。根据全国老龄委的数据,2010年中国老年人年需求为1万亿元,这一数字在2050年将达到5万亿元。

二、养老产业链带动效应研究

1.养老产业链感应度及影响力分析。感应度系数超过产业链平均水平的有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影响力系数超过产业链平均水平的有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业在整个养老产业链中具有最大的感应力系数。由此可见,养老金融服务在养老产业链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保持养老产业链中感应度系数较大部门尤其是金融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于养老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养老服务经济贡献度的投入产出分析。养老服务业对房地产的直接消耗量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由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过程当中,养老地产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大范围、高适用性的养老地产项目如雨后春笋,配合以养老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人们对养老地产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生存需要转变为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候鸟式养老以及旅游交往的需求与日俱增,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养老地产与金融业的紧密联系,金融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老金融服务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养老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养老服务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总产出,将会带来597个单位的GDP增量,其贡献不容小觑。养老服务业自身的经济创造能力并不强大,但对其他行业却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这表现为其巨大的向前乘数效益和诱发贡献,而其直接贡献率和向后乘数效益却微乎其微。这是由于养老服务业为新兴产业,规模尚小,投资收益不足,但与其他行业关联密切,服务群体日益壮大,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贡献。

三、养老产业链新型金融服务研究

1.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Tax-deferredPension),或称税延养老保险,通常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一种允许个人将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养老保险的支出在一定标准内予以税前扣除的商业养老保险。最为典型的税延养老保险为美国的IRA计划,德国的李斯特、吕库普计划以及加拿大的RRSPs计划等(张明明,2017)。作为准公共产品,税延养老产品具有明确的正外部性,对整个社会福利有较大影响。中国的税延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提供养老年金给付、全残保障和身故保障三项保险责任,但已体现出定价上让利于民并兼顾商业可持续性的特点,产品整体风格偏于稳健,并为服务竞争留下空间。2.房地产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按照美国《银行法》中的规定,房地产反向抵押贷款指的是以自有的独立产权房地产作为抵押物而获得的贷款,当合同终止之时,抵押物归银行所有。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项包含住房财产保险、贷款人履约保证保险、抵押贷款、养老年金等多种金融产品,涉及银行、寿险、产险、券商、担保等多种金融机构以及衔接发行市场、交易市场、国家政策的复杂产品组合(王伟,2014)。简单的说,房地产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相结合的创新性商业保险,即拥有独立产权房地产的老年人将其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并继续拥有房屋居住权和终身养老金领取权,保险公司在其过世后,获得抵押房地产的处置权及优先受偿权的保险安排。从中国传统养老文化以及国际房地产反向抵押养老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发展房地产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更加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保障。政府部门的担保将大大提高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抗风险性,增强需求者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意愿,从而有效提高房地产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运行效率,以便产生该项业务的规模经济,更好的增加社会福利。3.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Securities,ABS)是指以融资为目的,将未来具有稳定现金流且目前流动性较差的同类信贷产品进行组合,依托未来现金流形成证券并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出售和流通。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则是依托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未来售出后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来保证对前期发行债券的本息偿付,该种资产证券化模式需要建立一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SpecialPurposeVehicle,SPV)作为实施主体,该主体受让老年人的房屋所有权之后,向上游房屋提供者支付养老费用,同时向下游资金提供者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詹绚伟、柴效武,2005)。住房反向抵押贷款ABS的核心是成立一个独立于政府机构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实施主体。在实际运行中,符合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条件的老人将住房所有权转移给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按月获得约定额度的养老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向特定投资人发放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债券进行融资。在资金运用的过程中:设立并管理此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寿险公司将部分资金用来支付房屋提供者的养老金,剩余资金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由于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尚未起步,该种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可行性及收益性尚有待研究。4.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简称REITs)是拥有或投资房地产的公司(或信托基金的组织形式)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收益凭证,并由专门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使投资者取得一定比例收益的基金(王凤荣,耿艳辉,2012)。REITs是实现房地产证券化的重要手段。REITs起源于美国,截至2017年6月,全球市值已达1.8万亿美元。REITs根据资金募集与流通方式不同,可以分为私募和公募两种类型。对于中国来说,REITs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公募REITs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丁建臣,徐捷,张维,2013)。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为投资拉动型,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导致房地产库存积压,形成大量过剩产能,金融风险积聚;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盘活存量资产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课题,REITs有利于化解信贷市场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风险,有助于化解金融及非金融不良资产,从而减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报告明确了“房住不炒”的房地产市场原则,规划了租售并举的房地产发展路径。在党中央的最高指示下,住房租赁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REITs作为租赁住房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方式也势必迎来新的契机。伴随着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出及完善,我国将REITs应用于养老地产领域,解决养老地产融资问题,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探索。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说,养老地产REITs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其发展壮大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从可行性上来说,养老地产REITs并没有显著的收益率优势,必须寻求税收、融资渠道等政策层面的支持。5.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LTCI)是指被保险人因某些原因导致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入住长期护理机构或者接受长期护理服务时,保险公司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荆涛,2010)。长期护理保险是养老保险的重要衍生品,出现时间尚短。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仅有十多年的历史。2006年,人保健康推出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2007年,国泰人寿推出国泰康顺长期护理保险。目前,中国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形式比较单一,产品定价过高,保障程度较低,整体发展较为落后。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确定了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等15个地级市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并对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范围、参保范围、资金筹集、待遇支付以及管理服务等进行了规定,使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摆脱了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为长期护理保险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养老产业链涵盖养老地产及养老用品产业,是涉及到众多养老支持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复杂产业体系,具有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和经济贡献率高的特点。其中,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正向影响。从养老产业链金融服务来看,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目前养老金融领域较为新颖且独具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产品,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国家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点布局之一,其在养老领域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在养老地产金融服务方面,房地产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两个典型的金融产品,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可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不断完善提供金融支持。在日常护理方面,商业长期护理保险逐步进入养老领域。养老金融服务对整个养老产业链来说具有支撑作用,提供全养老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是养老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玉韶,党俊武,刘芳,奥彤,王莉莉,著.吴玉韶,党俊武,编.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61.

[2]丁建臣,徐捷,张维.中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3,(54):36-42.

[3]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4):77-82.

[4]王凤荣,耿艳.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金融功能观分析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12,(5):151-154.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3

电影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等剧组人员扎实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等做支撑,还需要强大的经济资本为其实现资金支持。经济资本主要是指电影制作方获取投资人对电影制作提供经济支持的能力[2]。从金融视角出发,随着电影产业化的发展,丰富的投融资渠道对电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开拓电影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电影投资人进行投资的关键在于要有包括合理可量化的投融资回报体系在内且能降低不确定性风险的完整产业链。投资回报方面,电影具有极强的后续价值,好莱坞许多电影后续产业链带来的收入远超票房收入,而我国电影投融资回报主要以票房为主,而票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方面,大型电影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实现产业链一体化有利于实现经济资本积累、降低投资风险。比如华谊、光线等上市民营企业已形成了包括电影策划、制作、投融资、发行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而普通影视公司也可以通过与产业链中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投资回报、开拓投融资渠道,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史开始,构建了金融视角下具有丰富投融资回报渠道的完整电影产业链路径体系。

二、新时期电影产业金融化发展阶段

我国电影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阶段:19世纪末至建国前、建国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至今。[3]第一阶段1895年12月28日,法国出现电影。1896年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中国第一场短片电影“西洋影戏”。1903年,中国商人林祝三在北京放映了从欧美携带回来的影片。这是第一场中国人自己放映的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戏曲纪录片《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抗日战争时期,电影发展被政治势力主导,娱乐性被弱化。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以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事业化发展为主导。所有拍摄、发行、预算等流程都由国家电影管理部门统一计划、审核、分配。其核心功能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国家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市场经济。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电影管理条例》。此后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层级发行、垄断经营的发行体制瓦解,多种机制、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我国电影产业市场化经营体制逐渐建立。我国电影产业诸多限定逐渐放开。新时期的电影产业逐渐走向金融化发展阶段。十八大以后,电影融资可进行版权质押操作。“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大批国际金融资本进入中国电影产业,更深化了中外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2015年是近几年来票房增长幅度最大的电影“大年”。但因接连曝出“阴阳合同”“天价偷逃税”“明星高片酬”等负面消息,2018年广电总局等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工作,再加上整体经济环境不太景气,如今影视公司正经历“资本寒冬期”。电影行业急需规范发展,更新换代。而在有优质内容为核心的基础上依托资本,制定全面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计划,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将企业发展与金融运作有机结合,链接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将有力促进电影产业化发展。[4]

三、我国电影产业链路径优化概述

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制作、宣发、上映、院线后价值开发等环节。相比好莱坞电影产业成熟、理性以“制片人为中心制”的标准“流水线”式工业体系,我国电影产业更像是带有丝丝情怀以“导演为中心制”的手工作坊。具有极致精湛、高超工艺的“手工作坊”也能战胜“流水线生产”的一般产品,但好莱坞出品的普遍是在先进技术加持下具有优质内容的商业大片。我国近年来尽管影片质量不断提高,但商业爆款仍属“偶然现象”。即便具有同样优质的内容,电影生产缺乏标准的产业化流程,相比之下也将难具竞争力。基于传统电影产业化流程提出的电影产业链路径优化模型就像一套工具,使我国电影生产更具效率。如图一所示,电影产业链路径优化模型包括了从上游的制片环节:先进行题材选定,开拍前讨论,意见收集并进行投融资可行性评估。之后在进行剧本确定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制片预算以及投融资计划。中游的融资环节:在有良好政策和市场环境的环境下,完片保险、真实可靠的投融资计划和清晰的财务核查体系让电影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下游的宣发与院线后价值开发环节:电影摄制结束,拿到公映许可证后进行宣传与发行,上映后仍进行衍生品开发实现价值增值。同时尽管电影作为一种具有版权价值的文化商品具有极大的产业联动效应,通过版权授权,可延长产业价值链。但如果割裂了各个环节容易导致价值开发失败,因此为规避风险,在摄制初期,电影公司就应当进行产业链整体布局,加强合作,争取效益最大化。

四、我国电影产业链路径优化分析

(一)电影开拍前讨论+意见收集+投融资可行性评估。在资深电影人的带领下进行专业的市场调研并获悉相关数据是制片前的重要步骤。当创意出现时,可通过微博讨论、微信投票、线下影视沙龙活动、大数据算法分析等渠道有针对性的了解观众想法与偏好。如美国著名视频提供商Netflix擅长用大数据算法分析为观众提高更精准的信息推送。通过与观众互动确定满足人民大众心声的电影主题和类型。2018年11月,10天不到,微博话题#仙剑奇侠传一翻拍#引起了12.5万的讨论,4.1亿的阅读量。其中包括角色提名等问题都抛给了观众。虽然评论是一边倒的反对声,但通过此举,电影制作方能更好地获取观众的意见。剧本题材、类型的最终确定还需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以避免后续问题的出现,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关于电影题材,观众偏向于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类型。好故事不仅能提高观众对电影的兴趣,甚至会对下一部电影产生期待。2018年12月中国大陆上映的《绿毛怪格林奇》票房收入明显逊色于同期上映的《龙猫》。《龙猫》早年就传入中国,具有较高的IP好感度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反观“因喜欢圣诞树而偷圣诞”的格林奇,尽管在欧美妇孺皆知,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却比较陌生,在IP认知上存在降级,因此票房市场上的表现差异也就不足为奇。可见要重新塑造一个经典形象具有较大风险,所以保险起见,许多影视公司会购买大量IP储备。购买的IP通常只有5-8年的授权期,期间可进行IP孵化、改编、创作来讲好故事。2017年与IP相关的电影表现出超强的竞争力。2017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电影中,除了《功夫瑜伽》、《追龙》,剩下八部全部为IP孵化电影且总票房高达137.6亿元,占到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总额301.04亿元的近45.71%,可见IP电影的市场份额巨大[5]。但尽管知名IP影视化可能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这也并非万能牌。在近期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8年3季报显示中国影视公司超过50%净利润下滑。IP授权期间,若没有进行二次创作,相当于浪费了版权费。但IP质量不佳、影视化成本高、无资本投入、缺乏好的创作等都使得许多影视公司的储备IP成为鸡肋。此外还存在实际并没有太多粉丝基础的人造伪IP。总而言之,制片方若决定购买IP进行孵化,前期需结合多方面因素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做好投融资可行性分析,避免盲目购买,造成浪费。(二)剧本编写+回报预测+投融资计划。在确定电影制片预算和投融资额度之前需要先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回报预测,所以剧本的编写需要考虑投融资计划。制定投融资计划时需明确资金流向比例,将演员、制片、宣发等各方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比如若演员片酬在总制片费中占比过高,将严重削减其他板块资金,不利于制片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作品内容制作上,这也是2018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明星“限薪令”的一大原因。现阶段我国电影投融资回报渠道主要在于电影上映前,因此进行包括票房预测在内的版权评估至关重要。现行的版权评估主要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6]。而合理的电影回报预测、清晰的财务核查体系以及详细的制片全流程预算有利于保证财务透明、加强监管、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便于投融资计划的执行,增加电影产业资金流。企业投资电影不仅为电影收益,有的还为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关于广告的植入,导演与投资人需充分沟通,电影与产品之间具有相互关系。好电影能带来流量、提升品牌价值,产品也可以作为吸引点提高票房收入。比如一些美国好莱坞大片、韩国偶像剧一经开播甚至预播期间,各大时尚博主、媒体纷纷趁着热度介绍影片中时尚元素等细节。许多影片被评为时尚大片,甚至被称“仅看主演时髦的着装就值回票价,简直是一场时装秀”。可见前期的装备如服饰、美妆、豪车,甚至是旅游景点的拍摄场地都可以通过合作,由赞助商提供。但这些广告不能降低影片原本质量或生硬说教,以免受到观众反感。因此制作方在寻找金主时,需配合剧本的编写以自然流露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比如2018年的《神奇动物:格林沃德之罪》将英伦风大衣优雅、绅士的气质与其极致剪裁的美淋漓尽致展现,配合以媒体的大量品牌宣传,效果极佳。再比如《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极其适合豪车的品牌宣传。电影中让人肾上腺飙升的赛车情节无疑呈现了豪华跑车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三)完片保险+投融资计划执行。完片保险是源自美国好莱坞的舶来品。其意义在于保证电影能够在预期按预算完成。否则超出部分由担保公司负责。因此,完片担保公司必须高度专业化,对电影产业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对计划投保的制片方也必须做足调查。犯罪动作大片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男主角保罗.沃克在《速7》摄制期间因车祸意外去世。这原本对于已投资过亿的制作方而言本该造成巨大损失,但在好莱坞电影成熟的工业体系中,其完善的完片担保机制让这部大片得以完成,结尾以极具情感的画面缅怀逝去的保罗.沃克,让影迷内心得到一丝安慰。这是美国电影工业完片担保机制中的重要一例。在美国,很多电影投资人投资的前提是电影需购买完片保险。小成本电影或许对高成本的完片保险需求不高,但若是大制作、高成本、长周期的电影则购买完片保险会更合适。比如原定于2018年开播的《巴清传》,因先有高云翔“性丑闻”风波,后有范冰冰“阴阳合同”,这部由唐德影视、优酷、恒大影视、爱美神影业联合出品的古装传奇大片能否播出已成未知数。若最终无法播出,唐德影视此前确认的将近7亿元的收入和4000多万元的存货将成为坏账或者减值。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因此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完片保险机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之后制片方可进行投融资推介活动吸纳电影制作资金。美国好莱坞具有丰富的投融资渠道。比如电影基金、版权预售、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商业银行贷款、广告融资等。同时美国电影注重投融资的匹配。比如“资金+资源”的投资组合。当优质项目不缺资金支持时,这样的投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比如联合出品投资。若一方是项目制作型公司,联合出品方可向宣发方公司倾斜[7]。近年来,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博纳影业、华策影业等都通过联合出品整合产业链上各项资源,分散投资保证投资效,降低独家投资的风险。(四)制片+清晰的财务核查体系。制片过程中,中国电影存在极大的不透明性,财务难以核查,这无疑是令投资人犹豫的一大原因。而制定清晰的财务核查体系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制片流程。标准化的制片流程能使制片进度、成本、预算变得可控。比如美国电影在教学期间就对电影制作制定明确的标准。学生统一用相同的软件进行剧本编写。一页剧本意味着一分钟的荧幕时间。这一分钟内的所有特效、演员戏份、场景等都将牢牢控制好,因此财务预算也变得更加可控[1]。除了制定制片成本,制片外的相关活动也需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影视公司是为实现价值最大化,而非成本最低化,所以严格控制并非紧缩的控制,而是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银行在监督控制剧组的贷款用途时,除了不动产等做抵押还有相关业务负责人进行贷款跟进。剧组开设资金监管账户,每月进行预算,每一笔资金用途都会进行核查,并且以发票形式报账。正如上市公司每季度都会制定财报公开财务信息。通过融资活动来进行影片制作的制作方也应当为各方投资人提供清晰的财务核查体系来明确资金的投入、支出使用情况。比如交通、饮食、住宿等支出需要提前给出大致预算,报销需要发票,严格遵循支出有据可循的宗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制作方与其他投资方多方监制,减少财务灰色地带,保证投资人利益,另一方面较为完善的投融资环境也将给予潜在投资人更多信心,增加投资兴趣。2018年12月初,阿里文娱轮值总裁兼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因涉嫌经济腐败被调查。涉案金额可能逾亿,主要集中在2018年推出的“这就是”系列综艺的收支项目上。据当期财报显示,阿里文娱在阿里内部亏损最大。不同于竞争对手爱奇艺、腾讯视频财报会公开付费会员收入,优酷具体会员数和会员收入并未披露。尽管BAT三巨头的“爱优腾”因高昂的版权或自制的优质内容持续上演着“烧钱大战”,但在会员付费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为实现内容和用户的积淀这不失为一有效手段。但该案的爆发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天价的版权费或节目自制费用中究竟存在多少财务灰色地带?清晰的财务核查体系对于投资人与被投资人的重要性展现无遗。(五)完片送审+宣发+院线后衍生品开发。制片、宣发、院线、衍生品开发是电影产业链的四大核心环节。电影完片后需先送审并取得电影审查机构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才可公映。获得公映资格后即可开始宣发工作。尽管有大型电影公司制作、宣发全流程一体化,但我国现阶段宣发更多的是外包给专业发行机构。发行机构通过专业的策划、营销等手段对影片进行包装、宣传。发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票房收入。在我国具有强大背景的院线可以为影片争取更长更优质的档期,这里面隐藏着诸多利益交锋。因此为顺利上映,随着放映端市场势力的不断增强,制片公司需要与院线建立长期良好而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保底发行与传统的巨额对赌都是抢夺优质电影资源的重要方式[8]。保底发行近年来在国内兴起。在保底发行中,若票房成功,保底方获得更高分成,若失败则为制作方提供保底票房收益。2017年7月中国大陆上映的《战狼2》是保底发行成功的一例。该片保底发行8亿元,而在中国大陆实际累计票房在56亿以上,保底方无疑是赢家。而2019年以28亿元天价保底发行的《疯狂的外星人》是自《战狼》以来再次出现的高额保底发行案例。欢喜传媒独家投资制作,其全资子公司投资4亿,霍尔果斯乐开花(王宝强经纪人公司)作为保底方承担宣发费用2亿元。欢喜集团收取7亿元以上发行收入,若票房收入超过28亿,超出部分投资方与保底方三七分成[9]。但保底发行风险大,有人赚钱有人亏。华谊兄弟3亿元和20亿元分别保底发行《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电影票房最终达12.48亿元和34亿元。但《梦想合伙人》3亿元保底,最终票房8000万;和和影业10亿元保底《绝地逃亡》,票房8.83亿元;影时代4亿元保底《致青春2》,票房3亿多元……因此尽管电影保底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并非万能,尤其是处于影视寒冬的现阶段,保底发行需理性分析。在我国很多电影价值止步于院线,部分会通过视频APP、电视台等渠道的上架再次获得收入。票房收入占比70%以上,其他渠道收入占比不超过30%,总体而言电影投资回报渠道狭窄,产业链价值开发不够。部分电影以高片酬引入流量“鲜肉”博眼球,以明星估值电影的不良风气蔓延与此不无关系。同时假若流量演员缺乏演技,仅靠颜值占领市场,而缺乏流量却资深有实力的演员得不到发挥,长久以来这可能导致“劣币逐良币”的负外部效应,不利于电影的发展。而美国好莱坞则恰恰相反,电影创收渠道还包括以衍生品开发为主的一系列路径。主题公园、玩偶、书籍、时尚、动漫、影游……相比这种有组织、成熟的产业链模式,我国衍生品开发还处于偶然的初创阶段。衍生品更多沦为公司宣传素材。此外盗版猖獗,版权维护不够也导致衍生品开发困难。在有法律法规保证良好市场环境的情况下,衍生品开发是深挖电影投资回报的重要渠道。如何进行衍生品开发?消费者需要对电影文化产生认同才会进行消费。因此电影公司需要有专业的衍生品开发部门进行价值挖掘,从宣传、推广、品牌塑造等各方面共同发力培养消费市场。合适的IP可以相互衍生、促进。动漫、游戏、文学与电影具有相互作用,儿童图书、玩具、服饰、美妆等都可以通过IP授权进行价值升值。主题乐园是一个消化衍生品的好地方,一方面可以重现电影场景,通过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对消费者进行电影文化熏染。另一方面可以将电影中相关元素商业化,比如电影公仔玩偶,纪念产品的售卖等。还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进行新电影宣传,并获取观众意见反馈更好地了解市场……多种组合盈利方式不仅有利于电影价值的深挖和品牌塑造,也有利于降低电影对票房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五、结束语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4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

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二、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1.既然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的是对产业链整体的信用捆绑,银行就必须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刘士宁(2007)认为,要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等方法,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同时,产业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的共赢。

2.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确定实施产业链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良好的银行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云.产业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月报.

[2]刘士宁.供应连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风险防范[J],中国物资与采购,2007,(7).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5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关键因素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解决“三农”难题,资金支持尤为重要。通过搭建农村融资平台、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了农村建设,农业供应链金融也应运而生,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农”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涉农贷款市场庞大,大量的资金需求使其有条件成为金融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运作中产生的风险,阻碍了供应链金融在“三农”中的快速推进。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在一些地方成功的因素,对进一步推广农村供应链金融市场无疑有重要意义。

1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农业产业链不仅仅是农产品链的集合,还包括农产品生产前端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销售。农产品链本身包括了农业生产,农产品收储与加工、销售等四个环节。农业产业链参与主体有农资公司、农户、农产品收储与加工企业、农产品商贸企业等,参与主体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这一过程伴随着物流和资金流的双向循环并形成了农业供应链。这种循环式农业供应链是农业产业链的基础,在其运作过程,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资金需求推动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授信过程的单户考察、单笔直接监管模式,从农业供应链的整体出发,针对当地优势农业与特色农产品,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捆绑上下游的小微农企、农户,制定农业供应链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供应链上的信用转移来提升供应链上弱小成员的信用水平,既解决了处于相对弱势的小微农企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也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运行效率与竞争能力,同时,也落实了信贷管理模式的关键变革要求,实现了“实贷实付”。

2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因素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核心企业起着关键作用,中间也需要构建有效的农业风险综合保障机制及科研机构的科学指导,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因素如图1所示。2.1与核心企业合作,解决融资机构与农户贷款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小微农企、农户直接合作,比融资机构更了解这些资金需求者,融资机构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核心企业合作,依据订单完成情况对小微农企、农户进行甄别,实现了资金需求者信用信息的过滤与处理,进而能够降低贷款客户选择中的偏差,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降低贷款违约风险,改善贷款回款情况。2.2核心企业的增信功能,实现信用的“外溢”效应。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主体融资能力有较大差别。如,在农业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养殖环节,参与主体多为分散的小微农企和农户,市场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并且其自身资本实力往往较弱,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处于下游环节的企业直接面对着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市场参与程度较高,这些企业的资产往往规模相对较大,资本实力也相对较强。但是,在传统信贷模式的单一独立环节或特定对象下,农业供应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即使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和资本实力,也难以完成对上游资金需求方的信用延伸,农业产业链内部不同环节之间难以实现信用的“外溢”效应,从而弱化了农业产业链整体的融资能力。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下,依托核心企业的增信功能,拓展授信对象,解决小微农企与农户的融资问题,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整体融资能力。一方面,改进传统的针对单个组织或个人的信贷评估模式,实现对农业产业链的整体信用水平的评估;另一方面,对产业链中不同参与主体及关联交易主体实施征信,并对整条产业链上的信用评估进行信息整合,消除产业链内部不同参与主体信用分割的情况,提高产业链内部的融资均衡性,进而实现农业产业链内部各环节之间的信用“外溢”。2.3减少融资机构业务成本,降低操作难度农业生产过程的核心是自然再生产,这是农业生产有别于其他产业生产的特征所在,农业对自然环境具有强烈依赖性和敏感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化性、难预测性与难控制性增加了融资机构获取“三农”信息的成本与难度,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周期性、地域分散且较广等因素,融资机构的操作更加困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信用担保与资金流监控,一方面,缓解了小微农企、农户提供质押担保的困难;另一方面,由核心企业帮助催收贷款,有效缓解融资机构物理网点不足、专业人士少、贷款资金监管困难等问题,缓解了信贷部门的工作压力,节省了融资机构的人力、时间等放贷成本及贷后管理成本,从整体上降低了“三农”融资操作难度。2.4多途径降低融资风险。(1)建立农业风险综合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涉农保险产品,增强涉农保险业务覆盖范围,将农业保险组织纳入农业产业链融资支持体系,解决农户、核心企业和融资机构的后顾之忧。二是引进财政支持,建立信贷保险风险补偿机制,用于分担补偿保险机构经营风险,提高保险机构参与农业融资的积极性。(2)引入研究机构,指导科学作业,从供应链源头降低农业贷款风险。将研究机构引入业务模式,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组织农业领域专家为农户、农业承包经营者开展科学农种讲座、进行实践指导,改变传统的、靠经验的农业种植习惯,推进农业先进技术的实践应用,提高农作物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丰富农产品品种。最终使借贷人的收入增加,偿还贷款能力有了更充足的保障,贷款业务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可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和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涉农培训以降低贷款风险。(3)自偿性贷款下的专款专用与回款监管。供应链金融本身是一种自偿性贸易贷款。借贷方获得的资金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并以未来交易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可通过运作模式的设计,来避免借贷方改变贷款用途,进而有效控制了融资机构的信贷风险。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中,通常,通过资金管理的主体(核心企业),对资金使用的主体(农户、小微农企)进行监督控制,双方既有相互合作,又能相互制约,以保证农业信贷的专款专用与按时还款。(4)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业链,减少信息不对称。融资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农业供应链金融下,把农户、小微农企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金融、供销、技术指导、保险等服务并搭建合作组织,在这一过程引入核心企业的反向担保机制,农户、小微农企进行借贷而又违约不还时,核心企业则采取“触发策略”,即一旦借贷方违约,核心企业将停止以后的合作以做惩罚,这种后果将迫使农户、小微农企等借贷方慎重考量自己的选择,在得到贷款时选择还款为上策。通过合作组织的建立与核心企业的参与,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金融的角度讲,降低了农业金融风险,减少了不良贷款的产生。

3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领域,为供应链上的相对弱势资金需求者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服务,使供应链循环运作中的未来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总结供应链金融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因素,也将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推广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嫚.供应链金融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06):127.

[2]关喜华.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龙江银行农业产业金融创新的调研分析[J].银行家,2011,(11):110-113.

[3]赵方忠.密云告别“三农”融资难[J].投资北京,2012,(04):64-68.

[4]罗元辉.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J].中国农村金融,2011,(09):74-75.

[5]钱枫林,曹灿,浦徐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融资博弈分析———一个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2,(3):52-55.

[6]周晓强.以供应链金融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J].中国金融,2012,(15):36-37.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6

关键词:文娱产业;金融现状;趋势

1金融逐渐成为文娱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当今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资本正加快对文娱行业各业态内容的渗透,以期在文娱产业爆发增长中获取溢价增值。文娱产业以IP内容为核心辐射多个行业,金融+文娱的新兴业态为文娱产业提供内容新保障、战略布局新信息,正逐渐成为文娱产业发展新动能。1.1金融为文娱产业内容创新提供新保障。资本的涌入将减轻文娱产业的资金链压力,使更多优质作品能够制作投产,新的文创概念能够进入市场试水。促使文娱企业转变以广告收入提升企业利润的传统思想,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位,立足于用户不同娱乐需求和偏好,生产多样化优质内容,促进口碑佳品的不断产出,实现文娱产业升级发展。金融的加入为企业布局产业链提供资本支持,促进文娱产业各业态联动,不断产出优质内容,为消费者打造完整体验体系。1.2金融为文娱企业品牌形象提供新高度。金融机构在文娱领域整合资源现进入了资本投资+品牌植入+娱乐营销新阶段。为文娱作品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连接IP粉丝和金融用户,使得金融与文娱资源联动,最终实现品牌互助和共赢。在植入方面,金融产品植入方式不局限于品牌商标名称的展示,而是充分结合考虑产品的特点和文娱作品的共同之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营销效果。以影视作品为例,将金融产品和机构名称巧妙的通过任务对话或是背景画面展示给观众,甚至可以与情节内容深度融合,将金融产品的办理等细节内容传递给观众。这种植入方式在提高金融产品在电影观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的同时,没有破坏文艺作品的娱乐性、连贯性和艺术性,且充沛的资金是制作精良、深度还原创作设计者构想的有力支持。金融与文娱产业的融合,实现IP粉丝与金融用户的交互渗透,联合推动文娱产业繁荣发展。1.3金融为文娱产业战略布局提供新信息。金融资本的注入,推动文娱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掘消费者内在需求,为其打造全方位娱乐体验,实现资源变现价值最大化。文娱产业通过金融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需求,总结细分用户类型,设计研发相应产品,并进行有针对的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力求产品与多类型用户配适或精准定位某一细分群体,实现文娱产业的经济增长。同时,在参与形式上,金融资本灵活运用创新,带动制作方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内容制作,创造产品新玩法。

2文娱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1年以来,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互联网+文化娱乐”业态广泛互联深度融合,并逐渐成为文娱行业关注的热点。这样的模式通过内容产品连接、受众关联和市场共振,有效地降低了文化行业的前期开发风险,深入挖掘产品的内涵价值,有效实现经济的规模效应,同时扩大了受众范围,明显提高产业回报率。文娱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成熟,主要呈现了以下三点特质。2.1文化娱乐产业链上的多层级融合。新型的文娱产业是多元文化娱乐业态的广泛互联与深度融合,业态之间自由连接,共融共生,形成网状价值链生态圈。由于文娱产业“内容至上”的产业特质,加上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使得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倍增,也使得内容产业的产业链出现新的变化。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文学和动漫为文娱产业链的培养和孵化层,影视和音乐为文娱产业链的影响力放大、运营和辅助变现层,游戏、演出和衍生品为文娱产业链的主要变现层,三大产业链层次和谐衔接,并逐步实现优化升级。2.2IP的核心地位显著增强。新型的文娱产业,以IP为核心,它作为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商业符号存在,意味着会带来基于内容的高度群体认同。传统模式下,文化娱乐公司大多选择专攻细分领域。但是在如今推广成本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传统做法面临了受众增长的瓶颈,而实现IP可以挖掘客户价值、系统性满足客户需求、增加ARPU,增强不同板块之间的流转性和互动性。从产业链的运作来看,超级IP更是打通上下游的关键要素,影视、文学、游戏等细分行业的超级IP都影响力巨大。随着市场成熟,IP也逐步呈现出精品化、细分化的趋势。用户对文娱产品将愈加挑剔,这意味着IP精品化时代已经来临。精品化的IP资源也要求文娱企业具有精品化的研发和运营能力,进而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2.3二次元文化被主流群体接受。“二次元”文化从日本引进,在年轻人群体中逐渐风靡。随着国产动漫游戏的快速发展,“二次元”文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粉丝群体规模更是迅速增长,且其受众群体的消费能力显著上升。显然,二次元文化正在逐步主流化。与此同时,随着二次元的逐步主流化,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也逐步摆脱传统固有模式,而是将打通多元化文化娱乐业态,向大众化市场进行扩展。

3文娱产业的演化趋势

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提升,使得文娱产业与各行业的互动更加频繁多样。同时多业态内容也让金融资本越来越多地投入该行业,期望在消费升级时代的文娱产业爆发增长中,获得溢价的收益。随着信息技术、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文娱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纵观未来,未来文娱产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演化趋势。3.1文娱产业链条与金融产业链条适配,助推文娱产业高效发展文娱行业的投资存在回报短、退出较容易等特点,同时行业政策对文化传媒并购、IPO等退出渠道的紧缩,使专项文化基金很有可能成为竞争投资的主要对象。此外,完片担保在国际上有相应的完片担保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已经达到成熟运作的水平。而国内目前只是一种产品或运营思路,适用范围较为狭窄。未来预计随着完片担保业务的不断完善,助推中国影视管理产业化的发展。3.2文娱产业资源与金融产业技术配合,实现产业协同的互惠共赢企业跨界将深度融合,同时“大金融+大娱乐”模式将全面展开。金融牵头打造高效率的用户服务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同时实现同业协作和异业联盟。“大娱乐”保证资源导入,实现产业间的互惠共赢。3.3文娱产业产品与金融产业产品融合,促进文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根据需求理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终将会被市场所认可。未来的金融娱乐产品将从娱乐用户出发,深度探索用户的消费需求。改善用户获取渠道,数据化用户信息,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并融合多种娱乐方式,促进文娱产业向多元化迈进。

参考文献

[1]黄宇翔,梁志宏,王跃华,等.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18,8(1):78-88.

[2]蔡文军,朱艳.应用于能源系统的区块链技术研究进展[J].智能电网,2018,8(3):205-212.

[3]彭晓英,孙珍珍.区块链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探索[J].当代经济,2017,(26):130-131.

[4]胡予晓.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探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6):73-77.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资源整合;农业产业链;组织政策与建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以小龙虾产业为例,目前,随着经济和夜间餐饮消费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小龙虾的需求迅速攀升,近年来,随着大批小龙虾养殖户和养殖田的快速增加,小龙虾价格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同时,一些地区也推出了他们自己的如盱眙的稻虾共生模式和虾蟹共生模式、兴化的藕虾共生模式等特色养殖模式并打造地区品牌和深化产业链发展,以盱眙龙虾为例,目前,小龙虾的产业化发展是由龙虾养殖的第一产业,到龙虾精加工、中药药材种植和调料加工、稻虾模式的稻米加工等多环节的第二产业,再到互联网+餐饮+物流的第三产业的三产联动发展,当地稻虾混养新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是在这一小龙虾规模高速扩张,效益快速增长的好时机。但是,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还指出了:“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成为必然之势。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出现为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提供了新视角(刘西川、程恩江,2013)。发展农业产业链组织、创立合作平台或可降低交易成本、集中资源促进产业链发展。

1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小龙虾养殖户2019年人数增长较快,养殖方式上以与其他农作物混养较多,养殖户认为养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市场行情不好的比例最高,达到71.43%,另缺乏资金和病害问题并列第二,多是用自有资金进行养殖,借款贷款少;销售对象以市场批发为主,运输方式多为农村经纪人上门收购;养殖户大多没有和其他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不愿加入合作社;养殖户对于休药期等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组织的培训,参加过并认为效果良好的和认为效果一般的各占35.71%,没参加过的占28.57%。养殖成本方面,虾苗来源为市场购买和自繁的各占一半而市场购买略大,饲料来源则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地方市场购买为主,有些地方养小龙虾并不是主要经济产品,不怎么喂饲料;市场价格方面,对比发现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在20%~50%;融资需求方面,各地差别较大,但可以看出目前小龙虾养殖还是传统模式和意识,基本自给自足,很少涉及金融。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兴化市沙沟镇、高邮市临泽镇等地的小龙虾产业链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一是小龙虾苗种多为自繁自育,品质规格不稳定;二是养殖技术培训较少,标准化生产未建立。据问卷调查,一些地方小龙虾协会每年只进行2~3次的集中培训,而多地并无小龙虾协会或是养殖户不知道有小龙虾协会;三是龙虾发病风险需加强控制。据调查,龙虾发病死亡率高达70%,而三至五年有一次高发病期,当地虽已起步建立防疫室但基础较弱,仍易出现病害情况;四是市场、加工、物流、品牌仍需发展。以兴化为例,目前只是销售给当地水产网、批发市场和周边饭店,缺乏深化加工和远途运输,品牌知名度不高;五是应对市场冲击能力弱。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和5、6月份龙虾大量上市,价格受冲击大,而大部分养殖户无应对能力,有时甚至造成亏本。

2融资问题分析

现有文献认为阻碍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致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朱喜、李子奈,2006;李庆海等,2016),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使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把这部分提高的成本转嫁给贷款者,使信贷更难以达成。目前,部分金融机构也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了改革,以盱眙为例,当地农行设计的“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服务方案和同行相比降低了利率,但整个贷款的申请流程和手续比较复杂。通过实践调研,本文总结了几个目前金融机构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是整个贷款的申请流程和手续比较复杂,可能导致农户怕麻烦不愿贷款,这一点可以将贷款的金额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小额的贷款金额可以视情况处理,从而提高办理的灵活性;二是掌握的养殖户数据是自己上门获得,效率低下,这里可以建设一个针对小龙虾的信息服务平台,使养殖户可以自行在上面申请优惠贷款等,达到互通有无和产生集聚效应;三是贷款对象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主要还是养殖户和餐饮企业,其他贷款主体占比很小且抵押担保存在问题,这一点银行可以扩展贷款对象,例如可以与向大量养殖户提供饲料的饲料商合作等;四是优惠政策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模式,仍是传统业务模式观念;五是金融机构应消除养殖户对银行的不信任,消除养殖户对银行的顾虑;六是当地保险机构还没有针对小龙虾病害设计的产品或是尚不成熟。

3政府与龙头企业作用分析

3.1政府方面。根据调查,当地政府目前采取了一系列较有力的措施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如给予创新养殖方式的“稻田虾”补贴、促进小龙虾协会发展等,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本地创收,政府也应更加大力着手推动产业链发展。政府应出面组织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协调各方作用,除了资金外还应促进平台与技术人员合作,达到疫情控制和技术推广、政策推广效果。目前,小龙虾产业的组织化、标准化有待跟进,政府可以进行支持,促进标准化的品质规格的制定,引导机构发展并重视引进技术和吸引技术人员,帮助农户联合,促进小龙虾协会的发展。除此之外,促进区域性品牌建设,吸引游客兴趣和对小龙虾品牌宣传有利的“小龙虾主题+”等投资也是政府可以着力的宣传方向。3.2龙头企业方面。目前,龙头企业作用发挥尚不充分,品牌建设方面,中心品牌产业不够突出,还需打造大品牌,协同合作,相关产业间的协同效应不能充分实现。同时,合作程度不够,没有联合地区小龙虾资源形成联盟,龙头企业应加强合作,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联

4解决措施及整合产业链资源的设想

建立一个以目标为促进行业发展,参与人员为行业内人员的合作平台。农业产业链具有品种众多、生产和需求数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而对于其中的小龙虾产业链来说,龙头产业协同作用未全面发挥,各类资源不集中,信息封闭不对称;金融机构信贷交易成本高,不信任程度深,传统业务模式和观念;养殖户收益深受市价和产品病害问题影响;产业链资源和信息共享不畅问题亟待解决。由此可见建立一个产业链资源合作平台或组织有其建立的必要性。平台作用:通过采用中介服务和在线交易相结合的形式,为养殖户与加工,运输企业及饲料供应商供需对接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协同金融机构创建金融产品分散市场风险,与防疫站等机构合作降低产品疫害率,同时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环保局入驻提供政策指导,为养殖户提供销售链接,制定并公示产品质量标准,取得补助标准;通过本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包括检疫、保险、法务等服务。实现新材料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优化和产业间合作。平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持行业生存需要。检疫,避免小龙虾死亡,寻求技术支持,与科研院和各大院校联系合作,怎样防疫、怎样下药,什么时间做,怎么检查疫情情况,出现疫情应怎样控制等进行,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做到标准化和模式化,专人对点指导、卖出,为小龙虾寻找市场,扩展销售渠道和扩展运输,做到统购统销,并通过与科研机构和加工企业的合作推动深加工和技术升级;与水产站,研究所合作进行选种育种工作,建立育种基地,并鼓励养殖户购买良种以取代不确定质量和数量的自繁;同时联系相关服务部门如生产所需的电力水利等做对接沟通工作。第二阶段,扩大生产阶段,此时金融资本能够大量进入。向有需要的养殖户统一收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与保险公司合作,做到风险分担;集中有意扩大生产的养殖户的需求向银行取得优惠贷款;与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寻找模式,按一定的模式进行专业化生产,使得每亩产量达到最优,损失最小;与法律人员合作,在成员产生法律纠纷时为其提供帮助,并在平时向使用者科普相关法律知识;与政府取得联系,获取政府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并在平台上公布;与产品质量监督等部门取得联系,共同制定一套产品质量标准、质量和出产地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月书,王雨露,彭媛媛.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J].中国农村经济,2019(4).

[2]朱喜,李子奈.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一个联立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

[3]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J].财贸经济,2013(8).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8

关键词:京津冀;高等教育;产业链

产业链指各产业之间在一定技术经济关联的基础上,依据各自特定的发展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客观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龚勤林,2004)。城市群产业链实质上就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产业生态图谱,是将不同城市的战略产业有机链接在一起的产业链。城市群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和支撑。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职能与定位在逐步变化。各区域与各高校间的协同发展也因此表现出了强烈需求与明显特征,各区域与各高校的关系逐步向共生关系方向过渡(倪好,2014)。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创意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更是与提供人才和技术的高等教育密不可分(S.J.Herstad&B.Ebersberger,2014)。京津冀教育资源丰富,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上各个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形成了特定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布局。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新的调整,三地的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而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转型升级则对高等教育在科研、人才培养乃至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了较大挑战。如何结合部分北京地区的医院、科研所、高等院校等场所的对外疏解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在产业链分工中充分发挥高校作用,提高高校的专业群和产业链之间匹配优化,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变革及各大中小企业升级改造提供前沿的科学技术、专业的高端人才和全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输送,值得深入研究。

一、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1.区域产业链重构对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新挑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北京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中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城市的新定位。天津市是全国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及改革开放先行区。其中,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一政策定位与北京市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遥相呼应。对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示范区及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伴随着京津冀功能定位的调整,三地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有了方向,北京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结构,天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河北则是金属加工、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区域产业链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各产业间的特定经济关系。这其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研究,是各产业链以及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关系问题。京津冀同为京畿重地,长期以来产业结构雷同,产业链不完善,配套衔接不到位,集聚集约不够,特色不鲜明,一些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竞争异常激烈,而使上中下游的配套出现薄弱环节或缺失。

京津冀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的新时期,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势必会带来区域产业链的调整与变革,如何推进各产业链以及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的调整升级,需要区域空间载体的支撑,势必涉及各个区域的产业链的重新构建。区域性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重构都离不开高新技术支持与专业知识支撑。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这一标准化范式不仅仅主张各创新主体的呼应关系,高等教育要嵌入京津冀产业链,将推动若干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围绕产业链目标进行合作、调整、优化,形成利益共同体。各高等学府应增强在京津冀协同战略的中的角色意识,力争成为区域产业链整合与发展的推动要素。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功能定位的调整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人才培养功能等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亟待京津冀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新的动能。

2.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衔接机制。京津冀根据自身的优劣势条件来进行产业链深层次的定位合作势在必行。目前的研究要么是只针对教育本身的协同,要么是只注重产业之间的协同。需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结合京津冀产业链发展和高校专业特色优势,构建基于产业链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通过产业链协作促进高等院校协同发展,使得高校协同发展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有了可靠的抓手,使得教育区域协同发展有据可依,有了丰富的协同发展内容。通过高校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产业链分工协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促进各个高校凝聚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为高校更好的融入区域产业聚集发展寻找出路和途径。目前来看,北京需要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物联网、新金融、终端销售、品牌等高精尖产业方面,支持高等院校学科布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天津则主要围绕先进制造业、经济、管理等方面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和对接北京高等教育。河北则应该注重农业、加工业、高技能人才、物流等方面的高校发展和承接北京、天津的高等教育。本文选择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链、第二产业的汽车产业链和制药产业链、第三产业的物流产业链作为代表性产业链来论证高校如何根据产业链来布局。

(1)京津冀农业产业链与高等教育链重构发展机制。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北京的优势环节在于种子等新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终端零售等环节,天津的优势环节在于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海洋水产业等,河北的优势在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环节。北京围绕这些优势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发挥财经类院校在金融、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产业链的技术研发、品牌营销服务。天津则充分依托天津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加强设施农业、水产方面的学科布局。着力推广并发展特色海洋农业、特色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观光农业,以促进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区域整体生产能力和全面竞争优势的提升。河北既有前向拓宽农业产业链条、接受北京与天津地区前沿核心技术辐射的需要,也具有后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吸纳北京与天津地区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服务转型的需求,可以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食品加工、物流技术方面的学科布局,培养高校农林类职业技能人才。推动形成京津冀三地从高等院校科技研究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的跨京津冀农业产业增值链。

(2)京津冀汽车产业链与高等教育链重构发展机制。京津冀地区的汽车产业既是本地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同时在全国也占据重要位置。但包括整车和零部件相互对接、产学企研协作的京津冀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因此,重新构造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和高等教育协同创新链发展机制,从而提高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北京地区主要以科研技术创新、新材料研发为主,依托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重点发展汽车高级金融服务中心、汽车产业共性科技研发中心、汽车设计与展览中心。天津主要以加工制造为主,可定位为整车整合与关键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中心,汽车物流中心。围绕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发展汽车测试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环节。河北则为原材料的供应中心,可定位为汽车零部件研发及制造中心,汽车原材料配套基地。依托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建立汽车科技创新园区和先进制造基地,开展基础材料和工艺性汽车制造技术的研究。从而形成相互合作,互相促进的汽车产业链条。

(3)完整的医药产业链主要包括药物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药品的流通、药品的消费与医药服务4个重要环节,各环节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京津冀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优势,众多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制药企业云集、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人才高度聚集。但是,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普遍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能力弱等问题。三地应根据自身条件明确加强产业链中对应环节的竞争力,京津两地雄厚的资源优势、及高度的人才聚集、巨大的国际产业影响力,成为了药品研发与销售服务环节的必要选择。北京可以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而河北地域优势明显、优质药材种类多、产业规模大,有效的带动了京津冀地区中草药的加工和销售环节。河北可依托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大学、承德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北方医学院等高校集中在医药加工制造、技术推广、医药管理等方面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强化京津冀都市圈意识,快速形成三地医药产业链。

(4)京津冀物流产业链与高等教育链重构发展机制。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故构建京津冀物流产业链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三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物流类特色高校可与北京其他财经类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携手联合,努力成为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的发起人与先行者,大力研发并革新物流产业链中使用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引领行业发展。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可基于天津市在物流行业发展中的定位,联合北京的物流类特色研究院校,以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为标准,发挥天津港口物流运输的优势。河北省因短板过多,所以必须全方位发展,可与北京、天津的物流类与财经类特色院校联合,结合河北经贸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推行智能物流技术,大力发展与物流配套的其他基础服务产业,培养大量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总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加快了区域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组合重构。京津冀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产业链分工进行区位调整、学科改进和专业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模式

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布局和调整。根据调研,提出京津冀高等教育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校地合作模式。目前,京津冀正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发展新科技创新型产业亟需高等人才和专业技术支持。京津冀尤其是北京和天津,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可以通过校地合作使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与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发展。解决区域高等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协调问题,形成新的格局。通过校地合作打造成为以产业链为主的学历教育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集聚基地,发展产业链相关专业,培养产业链相关专业人才。二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从产业链视角来分析,北京定位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创新优势明显,天津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河北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属制造业等,实际上可以形成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线条。因此,根据不同的产业链,发挥高等教育技术创新功能,为此要整合北京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天津研发转化优势和河北产业集聚化优势,促进科技创新技术与区域资源优势有效对接,实现区域新兴产业发展与优势产业转型与升级。即北京的科技成果在天津、河北进行中试、孵化和产业化,构建了闭合式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三是大学+产业园区模式。在产业园区内,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林立,众多专业型高等人才聚集使得科技与产业链相结合成为可能,在产业链中大学、产业园区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大学是一个十分开放、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因此往往成为产业链的中心与发源地。

因此,依托大学+产业园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四是产业链联盟合作模式。以产学研合作为主导贯通区域创新链,过产业链上高等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京津冀重点领域的产业协同创新,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各方共赢。北京以产业链为纽带向区域延伸产业创新能力,带动天津、河北以产业链环节为切入点联动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主导产业集群。通过京津冀产业链联盟合作模式,整合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从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五是虚拟产业链大学。目前,京津冀高等院校之间的区位布局已经形成,短期内很难调整。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围绕产业链建设虚拟大学。在虚拟大学园区探索出一条逆向产学研的合作途径,即以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出发点,由虚拟大学园上源到高校,从而解决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难题,做到科技与现实结合。同时,企业与虚拟大学园区间展开合作,进行人才订单式培养。

三、对策建议

1.推动产业链+教育链布局整合,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制定京津冀产学研合作规划,根据京津冀各自的特点,制订引导和鼓励高校和地方合作,建立优势学科和优势产业群对接机制。结合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协调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集群、不同高校的行业分布,形成优势鲜明的产业集群经济。2.成立产业链+教育合作基金。发挥政府的宏观统筹作用,通过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产业链+教育合作基金。鼓励银行、保险、创业投资、融资租赁、担保公司等机构合作,推动股权众筹、网络信贷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扩展延伸风险补偿金、贴息、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新兴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激励机制。要做到立足当前和长远展望互相兼顾,集中发展重点产业、扶持国家支持型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群,要作好长期抓的思想准备。要组织一个有效能的领导小组,专门关注产业链发展的理论动态,调查研究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谋划产业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3):121-123.

[2]倪好.美国高校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探析———亚利桑那州南部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5,(1):72-77.

[3]薛二勇,刘爱玲.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6,37(11):33-38.

[4]胡赤弟.论区域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产业链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9,30(6):83-88.

[5]乔毅.产业链视角下的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8):24-29.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9

关键词:金融科技;石化行业;供应链

一、金融科技

当下,金融科技(Fintech,FinancialTechnology)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着涉足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家机构。按照国际权威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维基百科将金融科技定义为由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的企业构成的一个经济产业。Fintech公司通常是那些尝试绕过现存金融体系而直接接触用户的初创企业。简而言之,金融科技可以理解为: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服务于金融效率提升的产业。它们挑战着那些较少依赖于软件的传统机构。总之,金融科技是一种金融创新,它重塑着金融产品、服务与机构组织,从而达到效率提升。

二、金融科技的内涵

(一)金融科技不同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不是同一个概念。互联网金融侧重于金融,本质上是将传统的金融业态互联网化,是传统金融业基础上衍生的业态,并没有改变金融业的生产方式。而金融科技更侧重于科技,是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的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科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金融业务创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步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业态。从理论层面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可以截然分开,但在业务层面却缺乏明确的界定。作为底层驱动力的金融科技,不仅服务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可以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二)金融科技不同于科技金融。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也是有所区别的。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科技金融的性质和作用,就是要“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多元化和差异性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金融着眼于金融,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金融科技主要借用前沿颠覆性技术处理金融领域的问题。科技金融则是通过政府扶持、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租赁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扶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三、金融科技推动吉林省石化行业供应链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是吉林省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石油化工产业是吉林省仅次于汽车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作为典型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吉林省石化行业主要产值来自于中油吉化和中油吉林油田集团,两大企业占全省石化企业总产值的89%。众多上下游化工企业对两大核心企业依赖性明显,生存空间较小,受核心企业发展牵制,吉林省石化行业整体上来看改革升级的灵活性较差、行业发展不均衡。同时,吉林省金融发展相对滞后,间接融资占比高,石化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明显。基于上述问题,吉林省政府相继出台文件,积极推进石化行业转型发展。(二)吉林省石化行业发展特点有利于金融科技的推广运用。吉林省石化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围绕吉林市、松原市两大化工园区的完整产业链条。以吉林市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例,区内现有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各类化工企业240余家,可生产包括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化工等产品,其中丙烯腈、乙醇、腈纶、ABS、苯乙烯等60余种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化工产业体系。围绕中油吉化核心企业形成了炼油乙烯产业链、乙烯下游产业链、芳烃下游产业链、乙烯副产利用产业链、化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生物化工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激发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潜能提供了保障。

四、金融科技服务吉林省石化行业的模式

(一)建立智慧物流体系,激活动产质押融资。长期以来,吉林省中小石化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由于石化行业产品的特点,使得动产往往占企业资产的一大部分。但相对于不动产而言,动产的物权及价值的不确定性,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加之化工专业知识的限制,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化工企业贸易中的货物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另外,由于化工物流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产品种类复杂多样,在仓储及运输方面管理难度较大。上述原因导致金融机构对化工品的动产质押缺乏信心,导致中小石化企业难以进行动产质押融资。利用金融科技,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金融进行创新融合,为化解上述难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首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企业,借助物联网技术,在货物运输中实现实时感知和节点追踪;通过导航系统对在途货物进行实时跟踪;在仓储管理上利用计量传感器物联网化实现化工品的存量监控。化工仓储物流全过程信息采集及可视化监控的实现,可以将动态数据实时传送给金融机构,增加了动产的有效监控,进而增加金融机构对动产质押的信心。(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为中小企业增信。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而言,企业的资信情况是金融机构考察的重点。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拓展风险数据的获取渠道,从而更全面地掌握企业运营情况,有助于风控体系的完善。利用企业内外部海量数据构建风险控制模型,建立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价机制,已经成为供应链金融智慧化发展的趋势。通过建立大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借助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的ERP系统,获取系统内部产业链上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使企业与金融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变得透明。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智能化分析,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进而为金融机构提供授信的判定依据,提高了金融机构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资信优质企业的效率。(三)借助区块链技术,盘活应收账款。化工贸易的特点是货物数量大、交易额度大,企业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应收/应付账款难以及时变现或支付,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一旦需要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金融机构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交易真实性及企业资信的调查,融资效率的低下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基于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均可以溯源且不可篡改。通过对化工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各个交易节点之间的数据及凭证的交叉互验,可以及时获取每笔交易的真实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历史交易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增信,针对每笔真实交易订单产生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进行保兑、支付、质押、转让等金融业务支持,保证了资金流的全程可控。

五、吉林省推动金融科技服务石化行业的建议

(一)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是平台的搭建。推进吉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目前,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了《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已经于2019年初在全省正式下发并组织实施。令人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与华为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业务发展。(二)加强产融合作,探索金融创新手段,推动金融科技服务吉林省石化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银企互信,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合作试点为吉林省石化行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模式和机制。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助推吉林省石化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三)建立现代供应链体系,以供应链金融作为突破口,加大吉林省石化行业供应链整合力度。我国石化企业普遍缺少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许多企业忽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仅仅是简单的合同关系,并没有结成战略伙伴。可以说,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建设,增强对供应链的分析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切实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许令仪.吉林省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南方企业家,2018(09):232.

产业链金融范文篇10

关键词:轿车产业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

汽车国际市场的趋同,国内市场的需求高涨,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有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轿车产业如能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和延伸自身的产业链,发展成具有高度升级能力的产业集群,才能嵌入全球汽车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

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现状

轿车产业价值链是将轿车产品从提出概念到设计、研究、开发,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制成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不断提供服务的一个动态过程。

(一)轿车零部件产业

关键零部件生产是轿车产业价值链中极具价值的环节,已成为跨国整车制造企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一个实力深厚的汽车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做支撑,如通用与德尔福。我国的零部件产业是轿车产业价值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表现为:零部件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国内定点零部件生产厂家为2000多家,而实际上进行生产的企业却超过了5000多家,企业数目多,规模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效应的形成和释放。此外由于长期以来的地区条块分割使得大部分整车生产企业都有各自完整的配套体系,相互交叉的甚少,又进一步导致了零部件工业散、乱、低、差。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我国销售额居前五位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均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相对较低,自主研发能力弱。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因而缺少自主品牌,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领域,所配套的车型也主要是中低档次商用车和经济型乘用车领域。

(二)轿车电子产业

轿车电子产业也是轿车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轿车电子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载电子产品,另一类是电子控制系统。其中车载电子产品与整车性能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附加值较低;电子控制系统则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当高的设备。我国轿车电子产业的现状是:产品低端,附加值小。现有的轿车电子设备制造商基本上都集中在车载电子产品市场,有限的生产规模和低附加值导致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价格战。技术缺失,竞争乏力。中国轿车电子企业长期得不到核心技术,研发规模又跟不上,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国际品牌制定的准入式技术游戏规则,形成很难在同一个技术平台上与国际品牌抗衡的局面。

(三)轿车金融业

轿车金融可以说是轿车产业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节,以轿车金融为主的轿车服务业所创造的利润在轿车业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是国外轿车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福特公司20%的利润来自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贡献更是达到了36%。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缺少严格意义的“汽车金融”子环节,即不存在由“专业汽车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增值服务。尽管自1998年以来相关部门颁发了一系列条例,但迄今为止,只有4家机构获得批准成立汽车金融公司,而其中除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与上汽财务公司合资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外,其他3家均为外国独资公司。国内企业真正把汽车金融纳入自己的产业价值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轿车租赁业

轿车租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形式,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轿车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瓶颈”,而且对轿车消费市场的拓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功效。资料显示,德国奔驰公司平均每4辆汽车就有一辆是用来租赁的;美国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中有30%以上的定单是来自租赁市场。我国轿车租赁业存在以下不足:发展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弱。目前国内个人信用体制不完善,又缺乏专业性的权威中介信用评估机构,租赁车被诈骗、被典当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租赁风险。产业关联性差,自主扩张能力弱。由于汽车经销商与租赁公司之间没有建立起关联关系,租赁公司又大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车,经销商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以批量方式向租赁公司售车,无形之中限制了租赁公司的规模。无秩序竞争,恶性竞争。目前轿车租赁企业各自为战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与当前国际上轿车租赁跨地域、网络化、集团化的规模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设置地区集中,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只有较大的城市设有轿车租赁公司,这些租赁公司大多没有在旅游热点城市设置营业部,降低了轿车的使用效率和流动性,增加了经营成本。

(五)轿车保险业

近年来我国轿车保险业呈现出市场主体增多,竞争加剧,并伴随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从规模向效益转型等良好态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汽车保险业还很不成熟,主要问题表现在:险种少。现阶段的汽车保险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险和附加险。其中主险包括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包括全车盗抢险等八个险种。实际上这些险种只有少数几个实行,其余形同虚设。操作不规范。最为典型的即为强行搭售险种。目前我国的车险种类中,只有“第三者责任险”是每位车主必须要买的,而其它险种都是可供选择的。但很多汽车交易市场是把责任险、防盗险和车损险捆绑起来作为基本险来销售的。理赔繁琐。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轿车保险理赔服务模式是自主理赔模式。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从展业到承保,从定损到核赔,每个环节都抓在手里,导致其内部管理和经营核算的经济效益差。

促进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强化轿车零部件产业

我国轿车零部件产业应向通用化、模块化、产品电子化、产品环保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包括:转变竞争策略,形成比较优势。依托有潜力的轿车零部件产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尽快组成一批具有系统开发、生产、配套能力,面向两个市场的轿车零部件企业集团,早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零部件供应商。区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策略。对已经具备竞争力的产品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形成规模经济;对缺乏竞争力的零部件,要加大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现与整车同步开发。转变组织形式,进行模式重新。从改变轿车行业纵向一体化高的局面入手,打破整车企业之间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相互独立与剥离,实现零部件企业模块供应。

(二)加快发展轿车电子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轿车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应加快发展轿车电子产业,包括:强化战略联盟,促进产业整合。轿车电子企业应该积极从产业整合的高度与轿车制造商形成稳定和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轿车制造商也应该利用其更加强大的技术与资本能力建立自己的轿车电子技术研发平台。加快轿车电子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在技术上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进行联合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轿车电子产品的产业化。

(三)积极发展轿车金融业

积极发展轿车金融业,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包括:将轿车金融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分离。这样既可以促进轿车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将这个产业做大,也符合银行正在进行的集团化改造方向。加强银行与专业轿车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银行有资金,有支付结算,有信用卡,有网点,但是专业化明显不足;专业机构有营销经验,有和制造商利益关联紧密的优势,但缺乏资金;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各取所需,实现共赢。

(四)努力规范轿车租赁服务业

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形成高效率,跨地区的服务网络集群,尽快改变我国轿车租赁服务业无序化发展现状,包括:异地还车,网络经营。异地还车使租赁公司跳出小市场的争夺,做大业务,也降低消费者支出费用。统一标准,规范管理。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联合会,统一行业标准,改善市场环境,规范竞争行为,减少社会资源浪费。注重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假日租车一族日益庞大,这无疑给轿车租赁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完善汽车保险业

汽车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完善轿车产业链的重要条件。为此,建立“车险风险信息系统”,实现保险、交管两部门对车辆信息、事故信息及保险理赔信息等数据的共享,既可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尽快制定并实施“汽车保险基金制度”,在轿车保险业引进竞争机制,实施费率自由化,让我国的轿车保险业真正成长壮大。

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分析

除了通过强化和完善全国轿车产业价值链各个相关环节,促进我国轿车产业价值链发展外,还应该在我国轿车产业总体发展上,采取独特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一)积极构建我国轿车产业生态价值链

形成我国轿车产业特有的价值链体系,拉动产业和企业的互动,促进轿车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内向延伸。运用增值技术,加强现有的服务方式,提高竞争能力。纵向延伸。即轿车销售后的服务价值链的延伸。据专家计算,到2010年我国轿车保有量在6650-8431万辆之间,轿车产业的强势增长,给轿车后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交叉延伸。把轿车服务和其他服务进行系统整合、打包,提供给客户一个完整的服务包,进而增强综合消费的功能。波及延伸。从轿车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一种文化出发,强化相关服务领域的开拓与开发。

(二)加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盟

轿车产业与其相关产业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产品与服务的相互依赖,这势必为轿车企业战略联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战略联盟追求的是竞争中的合作,联合各方不是收购或是兼并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既可以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也可以建立采购战略联盟,还可以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双赢”“多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轿车产业结构整体上的升级,大幅度的提升产业链上各个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在国际上,轿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这种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群效应,获得外部经济的优势,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轿车产业集群,只是一些生产上的地域集中。鉴于此,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加快促成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包括:通过轿车企业的地域集中,不断提高聚集效应;促进轿车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行动效应;加强必要的制度建设,形成与释放制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