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8:00:21

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范文篇1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县**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的有关决定决议,积极组织收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圆满完成财政收支预算和各项目标任务。

**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1002万元,比上年增加3217万元,增长18.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54万元,比上年增加2114万元,增长16.86%;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完成4488万元,比上年增加863万元,增长23.81%;上划所得税完成1860万元,比上年增加240万元,增长14.81%。国税完成7459万元,比上年增加1453万元,增长24.19%;地税完成4965万元,比上年增加895万元,增长21.99%;财政完成8578万元,比上年增加869万元,增长11.27%。

**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支出7368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17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9%,比上年增加18880万元,增长35.73%;上解支出1972万元。

预算收支执行结果,**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1465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0761万元,调入资金110万元,全年财政决算总收入75525万元;**年财政决算总支出73680万元(含专项上解支出1972万元);上年结转本年支出7609万元;本年结转下年支出9395万元;当年节余59万元,历年累计赤字1293万元,则**年底累计赤字1234万元。总的来讲,**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力基础不断夯实。**年,全县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培植财源,依法组织收入,财税收入再上新台阶,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5.44%,增长18.09%,保持了连续5年高幅度增长的速度。并且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年税收收入增长29.56%,其中增值税完成5980万元,增加1144万元,增长23.66%,营业税完成2994万元,增加692万元,增长30.06%,非税收入增幅比前几年平均增幅下降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长好于非税收入增长,说明我县财税收入质量在不断改善。与此同时,上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力补助资金大幅增加,经费保障能力提高。2004年以来,中央、省政府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步伐加快,我们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效果明显,**年,一般转移支付比上年增长40.3%,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比上年增长15.4%,上级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84.84%,增幅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较高水平。

(二)财税改革稳步推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一是不断创新税收征管办法,大力推行科技化管税、信息化管税、精细化管税,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一户式”存储,实行网上办税,提高办税效率,创新纳税服务。二是全面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制订改革文件、召开相关会议、建设信息网络、搞好财务清查。6月1日,“乡财县管乡用”新体制正式实行,有效的加强乡镇收入管理,规范乡镇支出行为。三是稳妥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年对林业局等6个单位实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财政部门精心组织,试点单位密切配合,部门预算改革顺利实施,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时,就部门预算改革情况在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做了专门汇报。四是进一步完善工资统发制度,扩大统发范围,**年又新增22个乡镇及农口、卫生系统8个单位纳入县财政工资统发范围。目前,全县除林业局、农机局外,财政全额单位都已纳入县财政工资统发。此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平稳实行,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准备就绪。

(三)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领域保障有力。在安排支出上,我们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突出重点,灵活调度资金,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较好地服务了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是确保人员经费到位,按规定落实工资改革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严格规范机关单位津贴补贴政策,津贴补贴改革稳妥推行。二是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支出19179万元,比上年增加8422万元,确保教育工资到位,加快教育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三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482万元,比上年增加3032万元,增长32.08%;医疗卫生支出4279万元,比上年增加2861万元,增长201.76%,主要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增加支出。四是加大“三农”投入,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年,全县“三农”投入乡村道路建设1470万元、粮食直补696万元、良种补贴2175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478万元、扶贫14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689万元、农民工就业培训14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97万元、农村救助302万元、退耕还林1199万元、村级补助690万元、以及农业、林业、水利、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奖扶等方面支出。五是消赤减债,清理教育“普九”债务和乡镇债务,偿还“两会一部”再贷款,消化历年赤字。

(四)财政管理不断加强,财税秩序得到规范。一是开展经常性的收入收缴情况检查和专项稽查,严格依法缴纳税费,防止收入“跑冒滴漏”。二是规范支出管理,核算中心严把支出关口,全年共拒报违纪开支153笔,金额140万元,退报手续不完善开支175余笔,金额165万元。三是严格基建项目验收审核,全年共验收审核基建项目119个,送审金额5491万元,审定金额4905万元,审减率11%。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单位235个,核实资产帐面值总额7.04亿元,同时,对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产权登记,登记单位38个,登记的实收资本总额8421万元。五是进一步完善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把全县22个乡镇和茶铺茶场的所有农户,共18.54万户67.8万农民的基本数据全部录入网络,确保涉农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连心桥”。

**年财税工作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财税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收入规模小,缺乏骨干税源点,财力不强,尚属省财政困难县;收支矛盾突出,工资和津贴补贴改革、确保各项重点支出等政策性增加的刚性支出大幅度增长;债务负担重,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艰巨;财政支出结构不够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收入征管仍然存在不少漏洞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年预算草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初步安排是:

收入预算安排:一是**年全县财政征收收入安排23522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加2520万元,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5920万元,比上年增加1266万元,增长8.64%;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安排5519万元,比上年增加1031万元,增长22.97%;上划所得税安排2083万元,比上年增加223万元,增长12%。分部门安排情况:国税安排9174万元,比上年增加1715万元,增长23%;地税安排6057万元,比上年增加1092万元,增长22%;财政块收入安排8291万元,比上年减少287万元,下降3%。以上是向人大报告的12%的增长,工作目标力争达到18%的增长。二是上级转移性收入(不含上级专项补助收入)按**年市与县的结算数安排。

支出预算安排:**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920万元,预计上级补助收入40605万元(不含上级专项补助收入),调入资金260万元,全年预计可安排财力56785万元。按照预算平衡的原则下,安排**年财政支出56785万元(不含上级下拨的专项支出),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4985万元,专项上解支出安排1800万元。**年财政支出预算总体上维持**年预算编制口径不变,在**年支出预算口径的基础上,安排增人增支及工资增支等正常增加的经费;落实公检法司公用经费保障要求,并核定公检法司非税收入体制;调整乡镇畜牧人员原基数包干的经费预算办法,把乡镇畜牧人员按统一标准预算经费;安排中型水利管理单位和乡镇水管站体制改革财政补助经费;实行乡镇第五轮财政体制,增加乡镇农民技术员和社区居委会补助经费;增加村级补助支出,落实村干部基本工资、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助,补助村级公用经费;安排机关单位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资金,严格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适当调整专项支出,专项支出增减按文件和有关会议确定的数安排预算;上解上级支出按**年市与县的结算数预算。

三、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年预算

为确保**年财政收支预算的圆满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组织收入,努力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一是加强财源建设。按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培植发展壮大财源,为财政增收提供可靠税收来源。二是强化收入征管。突出征管重点,全面分析监控重点税源企业、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加强发票管理,实行以票管税,以票控税。切实抓好家用车辆、摩托车的税收管理,落实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资源型企业的税收征管,着力监控资源型产业、新兴行业和新兴领域的税收入库情况。强化均衡入库,科学分析税源,研究征收措施,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建立责任制,严格按进度要求考核,确保收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优化财税环境,要利用各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把税法宣传到位,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纳税的主流意识。严格依法治税,依率计征,不收过头税,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收稽查,防止收入“跑冒滴漏”。三是继续努力做好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的各项工作。要了解信息,研究文件,吃透政策,科学编制报表数据,主动协调关系,积极反映我县财政困难的现状,力争得到上级更多的财力支持和项目支持。

(二)加强支出管理,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是严格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批复的预算,非特殊情况,不再追加新的支出,努力缩小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的差距。二是确保重点支出。保工资,落实好国家工资政策,严格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大支持“三农”力度,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城乡协调发展步伐。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健全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机制。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支持乡村卫生院建设。进一步保证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经费需要,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严格经费管理。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严格日常经费管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控制和规范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确保单位运转。四是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任何时候都不能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财政还很困难,急需花钱的地方很多,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很多,我们更要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

(三)严格财税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开展经常性的税收征管检查和收费收缴情况检查,整顿收入秩序,堵塞收入漏洞。推进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努力做到专项资金公开、透明、规范。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监督水平,对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支出,不仅要努力做到资金保障有力、管理严格规范,而且要更加注重增强政策执行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加大对重大财政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力度,着力监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以及社会团体和舆论的监督,牢固树立依法理财和为民理财的意识,预防各类违反财政法规问题的发生。积极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通过严格监管、追踪问效,把钱花在急需处,把钱用出效益来。

财政预算范文篇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公民对财政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结合财政预算管理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政府财政行为的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

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应当遵循的原则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真实准确,清晰易懂;统筹规划,分步骤、分层次、分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财政预算信息是财政政务信息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预算管理体制、预算分配政策、预算编制程序等预算管理制度,以及预算收支安排、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预算管理信息。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加大财政预算信息的主动公开力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公开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

(一)政府预算。要逐步细化、规范和完善报送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审批的政府预算体系。2009年,中央政府预算的重点支出要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的“款”级科目列示。地方财政也要争取在2009年将报送人大审批的政府预算主要收支按“款”级科目细化,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先对政府预算的重点支出按“款”级科目细化。在目前向人大报送审批一般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报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等。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收支和预算报告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部门预算。2009年,中央财政要继续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除个别涉密程度较高的部门外,最终实现将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全部报送人大审批。地方财政也要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和数量。省级和地市级财政2009年报送人大审查的部门预算要基本涵盖政府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并逐步扩大到一级预算单位。县级财政也要积极推进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工作。

各部门作为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责任主体,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08]36号)的要求,认真研究本部门预算公开的方式、范围、内容和形式,加强涉密信息的管理,积极稳妥做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申请公开部门预算信息的答复工作。

(三)预算执行。要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政府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财政部门要及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等月度(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公布内容包括月度数字、累计数字及简要分析和说明。年度终了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报告,并向政府门户网站、年鉴、杂志等有关方面提供年度决算的相关数据、文字和图表资料。

(四)财政转移支付。要不断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009年,中央财政在公开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的同时,要重点研究完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体系和支出成本差异体系,科学量化各地支出需求。并在进一步规范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测算内容、口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适时向社会公开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数据来源、测算办法和分配结果;研究出台《财政转移支付暂行条例》,建立健全转移支付规范化、透明化的法制框架。地方财政要提高转移支付预算编报的完整性,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财预[2005]454号)和《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预、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的补充通知》(财预[2006]457号)的要求,全面反映本级预算情况。要进一步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办法,探索建立向人大报送分地区、分项目的转移支付预算安排的新机制。

要进一步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预算安排、分配以及执行效果的透明度。2009年,中央财政要重点公开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农”、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重大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下一步,要适时主动向社会公开除涉密项目外的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管理办法和分配结果。要逐渐建立和完善对重点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考评制度。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要选择一些与人民群众有直接利益关系、社会公众能感受得到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救灾扶贫资金等作为重点内容向社会公开,向直接受益对象、受益群体公开。重点公开资金补助(或救助)标准、分配依据、分配结果以及考核反馈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结合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依托“金财工程”,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以及新闻会、政府公告等便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做到经常性工作长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财政预算信息披露制度。

三、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不断推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

财政预算范文篇3

我受森村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乡**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代表们予以审议,并请各位领导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上级的关心指导和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和部署,通过强化财税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各项改革,加强财政监督,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工作,努力克服政策性减收影响,齐心协力,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乡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任务,促进了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有节余的目标。

(一)收入方面情况:

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到户征收的农业两税,致使我乡财政税源严重短缺,我们在接到县下达全年财政任务55万元后,及时主动与国税、地税联系,深入企业、工地摸排税源,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国地财三家和有关企业,做到早谋划早准备。通过努力,全年共完成财政任务62万元。其中:国税完成增值税10.7万元;地税完成营业税、所得税等工商税37.5万元;财政完成契税、耕地占用税计划生育社会抚育费土地罚款等13.8万元。

(二)财政支出方面情况

全年我乡共计完成财政支出1615372元,其中:

1,农业支出79815元,

2,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75530元,(其中文化支出14365元,广播支出17439元,计划生育支出143726元);

3,医疗卫生支出34037元,

4,乡财政事业费支出66106元,

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187336元;

6,行政管理费支出500099元,

7,司法支出15784元,

8,离退休费294940元,

9,其它支出261725元。

以上支出保证了我乡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收支相抵,整个乡财政运转正常,并略有结余。

二、二00七年财政预算(草案)

**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积极把握加快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财源培植和项目建设,强化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结合我乡实际,现将**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

(一)、**年我乡安排财政收入63万元,比**年任务增长15%,比**年实绩增长2%;其中:

1、国税收入任务安排20万元。

2、地税收入任务安排36万元。

3、财政收入任务安排7万元。

(二)、**年我乡安排财政支出168万元,

1、支持农业生产支出9.8万元。

2、文体广播计划生育事业支出15.5万元。

3、卫生经费支出3万元。

4、财政事业费支出5.6万元。

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0万元。

6、行政事业单位离休退休费支出28万元。

7、行政管理费支出41.7万元。

8、公检法司支出0.8万元。

9、综合治理支出1.8万元。(法制宣传:3500元;反邪教2500元;安帮1200元;社会防控体系建设1200元;人民防线建设1200元;流动人口管理2500元)

10、农村党的建设支出0.7万元。

11、精神文明创建经费支出0.3万元。

12、安全生产支出1.5万元。

13、依法行政村级建设1万元。(其中:殡葬管理0.5万元)

14、动物防疫0.8万元。

15、护林防火0.8万元。

16、人大代表活动经费0.5万元。

17、民兵训练、征兵费用0.5万元。

18、统计事业经费支出0.5万元。

19、其它支出33万元。(其中:村级支出32万元)

20、预备费2.2万元。

三、为完成预算而努力奋斗!

**年财政总收入为63万元,财政支出安排168万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05万元,做到当年预算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在新的一年里,为圆满完成**年预算,努力做好以下的工作:

1、认真贯彻县委有关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财观念,拓宽理财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三农”投入,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植财源,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认真摸排税源,目标明确,做到应收尽收。完善税收征管手段,规范税收秩序。

3、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保工资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城镇低保金发放和落实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农业、科教文卫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4、继续执行党的惠农政策,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制”的管理,加强对扶贫、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的管理。

5、继续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财政所”活动,强化宣传工作,加强财政监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树立财政干部新形象。

财政预算范文篇4

我受森村乡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乡**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代表们予以审议,并请各位领导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乡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在上级财政税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乡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财经政策,积极开展”三大建设推进年”活动,通过强化财税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乡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任务,促进了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有节余的目标。

(一)收入方面情况:

**年县下达我乡全年财政任务65万元后,我们及时主动与国税、地税部门联系,深入企业、工地摸排税源,及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国地财三家和有关企业,做到早谋划早准备。通过努力,到年底国地财三家共完成财政任务65.5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财政任务。其中财政完成14万元,国税完成8万元,地税完成43.5万元。

(二)财政支出方面情况

全年我乡共计完成财政支出1874025元,

1,农业支出65448元,保证了我乡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的正常发展;2,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28954元,[其中文化支出12446元,广播支出16508元],我乡的文体广播支出有了充足的保障;

3,计划生育支出117702元,使得计划生育工作局面大为改观;

4,医疗卫生支出26000元,

5,财政支出72622元,

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223461元;

7,行政管理费支出564086元,

8,司法支出14159元,

9,离退休费337191元,

10,其他支出27152元。

以上支出基本保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收支相抵,整个乡财政运转正常.

二、二00八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更加突出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要求,全乡200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县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坚持好字优先,继续做大财政“蛋糕”,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财政基本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积极促进和谐森村建设,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财政预算编制原则:一是“积极稳妥,量力而行”,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并充分考虑税源增减因素;二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谐发展”,把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放在首位,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支持乡域经济发展。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考虑我乡各方面因素,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一)、2008年我乡安排财政收入75万元,比**年任务增加10万元,增长15%,略低于全县18%的增长幅度;其中:

1、国税收入任务安排20万元。

2、地税收入任务安排45万元。

3、财政收入任务安排10万元。

(二)、2008年我乡安排财政支出197.5万元,

1、支持农业生产支出11万元。

2、文体广播计划生育事业支出18万元。

3、卫生经费支出3万元。

4、财政事业费支出6.5万元。

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4.5万元。

6、行政事业单位离休退休费支出36万元。

7、行政管理费支出43.5万元。

8、公检法司支出1.1万元。

9、综合治理支出2.3万元。(其中:“五五”普法宣传经费3500元;反邪教经费2000元;安帮经费1200元;社会防控体系建设经费1200元;人民防线建设经费1200元;流动人口管理经费3000元;社区矫正经费5000元;调解中心工作经费4000元;其他经费1900)

10、农村党的建设支出1万元。

11、精神文明创建经费支出0.5万元。

12、安全生产支出2.3万元。

13、依法行政村级建设1.5万元。(其中:殡葬管理0.5万元)

14、动物防疫1.5万元。

15、护林防火1.5万元。

16、人大代表活动经费1.2万元。

17、民兵训练、征兵费用0.8万元。

18、统计事业经费支出0.8万元。

19、其它支出38万元。(其中:村级支出36万元)

20、预备费2.5万元。

三、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为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的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财观念,拓宽理财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三农”投入,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植财源,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收入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认真摸排税源,目标明确,做到应收尽收。完善税收征管手段,规范税收秩序。

3、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保工资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城镇低保金发放和落实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大对农业、科教文卫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

4、继续执行党的惠农政策,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制”的管理,加强对扶贫、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的管理。

5、强化宣传工作,加强财政监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树立财政新形象。

财政预算范文篇5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市各级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城三市”发展思路和“五大突破”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真抓实干,着力破解“三大难题”,全面实施“八大工程”,实现了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地方财政收入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各项财政预算指标顺利完成。

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完成调整后收入预算的%,较上年实绩增长%,增收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完成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烟叶税完成万元,较上年减少%;契税、耕地占用税完成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非税收入完成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各项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及调入资金,全市财政总收入为万元。

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完成调整后支出预算的%,较上年实绩增长%,增加支出万元。具体是:一般公共服务万元,较上年增长%;国防和公共安全万元,较上年增长%;教育万元,较上年增长%;科技万元,较上年增长%;文化体育与传媒万元,较上年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万元,较上年增长%;医疗卫生万元,较上年增长%;环境保护万元,较上年增长倍;城乡社区事务万元,较上年增长%;农林水事务万元,较上年增长%;交通运输万元,较上年增长%;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万元,较上年增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万元,较上年增长%;住房保障支出万元,较上年增长%;其他支出万元,较上年增长%。

分支出级次看,共完成市级支出万元,较上年增长%;完成乡镇级支出万元,较上年增长%。

地方财政支出加上各类上解支出,年全市财政总支出为万元。

由于上级补助收入和上解支出在全市决算编制汇总后可能会有小的调整,财政总收入、总支出也相应会发生一些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在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中,我们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着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一)抓收入力度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以强化征管和争取资金为抓手,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地方可用财力突破亿元。一是认真落实抓收入目标责任制,与各组织收入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召开财税库联席会议,解决存在问题。督促收入进度。二是加强税收组织协调,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税收情况的监控,重视做好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全年共完成各项税收收入万元,较上年增长%。同时,通过加强非税收入监管,挖掘增收潜力,共完成各项非常税收入万元。坚持抓好基金会借款和政府债务清收,共回收资金万元,缓解了财政运行的压力。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联系,多方了解项目申报信息,督促、帮助各业务部门做好项目申报、资金争取工作。尤其是把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全年共争取转移支付及专项补助资金万元,争取省市各类专款万元,大大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保证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项目建设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的需要。

(二)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市域经济发展取得实效。按照做大财政支出盘子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八大工程”、建设“一城三市”,发挥职能作用,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支持市域经济发展。一是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综合运用贴息、奖励、补贴等手段,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效用。二是认真落实对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协助企业争取、落实农业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中小企业发展、贷款贴息等扶持资金万元,支持骨干企业实施技改项目,调整生产结构,扩大生产规模。三是严格执行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共兑现补贴资金万元,拉动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四是认真执行上级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及时下拨专项资金万元,督促、加快廉租房建设、市医院住院楼建设、中医医院搬迁、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三)大力扶持“三农”,各项财政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预算安排交售鲜奶补贴、烤烟税收奖励、购买苗木补助、疫病防治、防雹减灾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万元,及时拨付上级安排的苹果、核桃产业化及畜牧养殖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万元,促进了烤烟、奶畜、果品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严格执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一卡通”方式,及时兑现退耕还林、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地膜玉米、良种补贴、奶牛补贴等资金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及时拨付专项资金万元,支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移民搬迁、小型农田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用水、防洪工程、乡村道路建设、沼气工程、测土配肥等项目实施,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四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突出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共完成项目投资万元,其中财政补助万元,初步建立了通过财政奖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新机制。

(四)民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建设规划、工作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级预算共安排配套资金1800万元,保证了民生工程“提标、扩面、新增”的需要。一是及时安排资金万元,大力支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困难救助等工作,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二是及时筹措、拨付资金万元,支持建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发放创业小额贷款,促进了充分就业。三是及时安排资金万元,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建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四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万元,拨付专项资金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设施配套工程,认真“蛋奶工程”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教育资助体系,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筹措资金万元,积极支持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支持公园、水面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保证了市上阶段性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基本支出管理,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八项规定”,严格控制车辆购置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支出,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二是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改进预算执行工作。加强资金调度,提高了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政府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四是搞好市、乡会计集中核算,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五是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组织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积极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搞好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加强财会人员后续教育,促进了各项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上是积极的、稳建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矛盾。一是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一次性因素较大,财政收入的增长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由于一些项目申报时缺乏科学论证,还有一些项目在上级审批后因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项目不能正常开工建设或保持必要的进度,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产生资金沉淀的现象;三是民生“八大工程”等政策性配套支出增长较快,特别是近几年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等各项改革都需要市级财政配套,财政保障的范围、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重点工程资金需求量较大,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骨干财源,狠抓地方财政增收,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强化财政监督,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不断增加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的投入,为加快构建富裕和谐新市提供资金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拟定年预算指标如下: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万元,较上年实绩增长%。其中:工商税收预算万元,烟叶税万元,契税、耕地占用税预算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万元,减去专项上解万元,预计年全市年初可安排财力为万元。

地方财政支出年初预算拟安排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万元,国防万元,公共安全万元,教育万元,科技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万元,医疗卫生万元,城乡社区事务万元,农林水事务万元,交通运输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万元,环保万元,住房保障万元,国土资源气象事务万元,其他支出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积极稳妥、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编制原则,由于年初预算财力有限,在支出安排中主要考虑了人员部分及公用经费。在后面的预算执行中,将视财力情况对一些必须的支出做出调整和安排。届时,我们将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报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三、突出重点,力求突破,确保年财政预算顺利完成

年,全市财政工作将以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城三市”发展思路和“五大突破”奋斗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创先争优为手段,确保各项财政预算的顺利完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具体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财政收入,增加可用财力。加强税收及各项非税收入征管,坚持依法征管,杜绝偷税漏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加大基金会借款及政府债务清收力度,尽力化解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紧紧抓住建立市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政策机遇,继续加大争、跑的力度,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二)服务全市大局,支持经济发展。继续采取收入返还、奖励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壮大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奶畜、烤烟、果品、矿产、旅游等主导产业,培育稳定增长的骨干财源。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商贸流通、旅游等基础设施,加快“一城三市”建设步伐,促进市域经济发展。

(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切实加强资金调度,确保工资津贴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加大对“三农”和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民生财政。加强对预算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强对财经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防止各种浪费现象和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预算范文篇6

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省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省经济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认真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地震灾害和经济下滑给财政工作带来的巨大困难,圆满完成了省人代会年初确定的收支预算任务,确保了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各项政策落实。

(一)全省财政预算变动及执行总体情况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954亿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根据快报统计,20**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41.76亿元,为预算的1**.2%,剔除入库捐赠资金46.5亿元后完成995.26亿元,同口径增长18.9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2.02亿元,为预算的101.95%,同口径增长18.46%;非税收入完成3**.74亿元,为预算的131.26%,同口径增长20.27%。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422.78亿元,为计划的100.**%,增长14.94%。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201.02亿元,为计划的1**.26%,增长24.26%。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665.56亿元,同口径增长18.49%。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3%。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1564.4亿元。执行中发生了三项变动:一是中央财政增加我省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及结算补助收入1314.23亿元;二是各级动用当年部分超收收入、上年净结余等增加支出预算92.02亿元;三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230.61亿元并入当年预算。以上三项共调增支出预算1636.86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3201.26亿元。根据快报统计,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65.18亿元,为预算的92.63%,增长68.56%。

全省基金收入完成715.48亿元,为预算的145.42%;基金支出完成721.56亿元,为预算的81.48%。基金预算结余164.02亿元。

(二)省级财政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省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277.8亿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根据快报统计,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2.56亿元,为预算的116.11%,剔除入库捐赠资金37.49亿元后完成285.**亿元,同口径增长17.4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8.82亿元,为预算的101.84%,同口径增长18.3%;非税收入完成73.74亿元,为预算的220.19%,同口径增长12.1%。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1.5%。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省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3**.9亿元。执行中发生了四项变动:一是中央财政增加我省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及结算补助收入1314.23亿元;二是安排捐赠收入及部分其他超收收入等增加支出预算45.79亿元;三是上年结转项目结余120.18亿元并入当年预算;四是按规定增加对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转移支付补助、专款补助及结算补助1312.69亿元。以上四项品迭后,调增支出预算167.51亿元,省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变动为477.41亿元。根据快报统计,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82.68亿元,为预算的80.16%,增长40.28%。

省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5亿元预备费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安排阿坝州、甘孜州藏区维稳经费1亿元;二是用于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支出3亿元;三是用于企业解困补助等1亿元。

省级基金收入完成88.77亿元,为预算的139.8%。省级基金支出完成64.**亿元,为预算的65.61%。基金预算结余33.59亿元。

(三)贯彻《监督法》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况

1、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1)全省一般预算平衡情况。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1.76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142.28亿元,专款补助收入734.18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结算补助等财力性补助578.26亿元,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478.9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48.49亿元,调入资金6.8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0.44亿元后,全年总收入为3231.14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2965.18亿元,上解中央支出9.02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0.44亿元,调出资金5.76亿元后,预计年终滚存结余为250.74亿元。其中,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250.56亿元,累计净结余0.18亿元,当年赤字17.7亿元。

(2)省级一般预算平衡情况。省级一般预算收入322.56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142.28亿元,专款补助收入734.18亿元,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结算补助等财力性补助收入578.26亿元,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478.9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20.24亿元,调入资金6.8亿元,市(州)上解收入7.86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上年结余0.04亿元后,全年总收入为2391.15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382.68亿元,返还性支出120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及结算补助支出538.95亿元,专款补助支出671.25亿元,上解中央支出9.02亿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564.02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0.04亿元,调出资金5.76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为99.43亿元。其中,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结余99.36亿元,累计净结余0.**亿元,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2、部分重点支出执行情况

20**年全省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41.58亿元,增长37.53%;教育支出完成374.21亿元,增长27.78%;科学技术支出完成25.39亿元,增长22.21%;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42.37亿元,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460.61亿元,增长69.2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34.57亿元,增长20.91%;环境保护支出完成78.71亿元,增长1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完成532.04亿元。

3、预算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

20**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超收87.76亿元,其中捐赠收入46.5亿元。主要安排用于抗震救灾和中央及省出台的政策性增支、增加政府性投资和止滑提速、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历史债务,以及补充预算稳定调节金。20**年,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超收44.75亿元,具体安排是:捐赠收入37.49亿元用于抗震救灾,向**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入资本金1.5亿元,调入省级预算稳定调节金5.76亿元。

4、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0**年省政府所属部门、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的部门预算继续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审查资金量占部门预算资金总量的92.17%,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提高。省人代会结束1个月内,按时批复了部门预算。严格预算执行,截至20**年12月31日,87个省级部门的一般预算支出进度达到89.55%,其中63个部门一般预算执行进度超过90%。

5、省对市(州)、县(市、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20**年,省财政对市(州)、县(市、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达198.79亿元,较上年增长27.41%。其中,对县级补助176.89亿元,增长25.76%。下达市(州)、县(市、区)一般预算专款补助1235.27亿元,较上年增长242.1%。主要用于:地震应急抢险、灾区群众安置抚慰、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灾后恢复重建;保障灾区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必要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城乡义务教育、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兑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其他涉农补贴政策等。

6、省人大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预、决算报告时提出的审议意见和决定,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整改落实,并及时将贯彻落实情况报告省人大。对代表、委员的意见及建议,进行认真研究与回复,并制定措施计划,认真落实,不断改进工作。

以上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均为20**年12月31日快报统计数据,在完成决算审查汇总并与中央财政办理结算后将会有一些变化,届时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集使用情况

20**年各级财政通过预算安排和资金调度,共筹集抗震救灾资金10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833.57亿元;省级财政筹集165.21亿元(含缴入省级金库的捐赠资金37.49亿元);市(州)、县(市、区)财政筹集49.22亿元。

全省财政共拨付抗震救灾资金1034.75亿元。其中,应急抢险支出219.12亿元;灾后恢复重建支出815.63亿元。

省财政已拨付的中央和省级抗震救灾资金985.53亿元,主要用于:救灾物资采购、储运5.84亿元;受灾群众安置、生活救助及住房建设567.03亿元;医疗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32.38亿元;校舍维修加固及学生资助116.02亿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55.02亿元;城乡建设73.82亿元;救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62.8亿元;生产领域救灾与重建30.72亿元;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26.5亿元;救灾综合财力补助10亿元;其他领域5.4亿元。

二、关于20**年的财政工作

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受汶川地震灾害和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全省财政收入一改近年持续快速增长势头,收入增幅自5月开始逐月回落,10月当月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1月当月负增长10.4%,全年财政减收达136亿元,地震重灾地区出现大额减收。与此同时,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民生保障和维护稳定等支出需求急剧扩大,全省减收增支压力空前,收支矛盾异常突出。面对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各级财政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狠抓增收节支,支持经济发展,强化公共保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严峻形势面前,各级财政经受了考验,取得了新的进步,积累了新的经验。

(一)全力保障救灾应急

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藏区维稳、汶川特大地震、攀枝花-会理地震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各级财政部门履职尽责、主动积极,全力以赴保障救灾应急资金需要。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财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不分昼夜地向灾区调拨应急抢险资金,为救灾物资供应和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自始至终,全省没有任何地方因为资金支付问题影响救灾应急工作。

(二)大力开展增收节支

面对地震灾害、宏观经济波动和执行各类财税优惠政策对财政收入的严重影响,各级财政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全省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一方面,切实加强收入管理。竭尽全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税,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支出。通过压缩机关公用经费、调整存量资金、集中增量资金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等重点支出需要。省级党政机关日常公用经费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压缩10%,各级各部门大力压缩公务用车、出国考察、会议培训、接待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完成了省人大年初确定的收支预算任务。

(三)努力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推进灾后重建,促进扩大内需。面对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资金需要,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加快资金拨付,确保项目实施。截止去年底,中央财政补助我省的灾后重建基金和扩大内需资金已全部分配下达市(州)、县(市、区);省级财政筹集的灾后重建基金,也已全部分配下达市(州)、县(市、区)。为确保今年首季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省财政提前安排一次性财政困难补助、预算内基本建设和企业加班补助等专项资金。圆满完成了省委关于20**年新增政府性投资800亿元的目标任务。

二是落实发展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省财政下达病险水库整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发展建设资金43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各级财政投入带动资金23亿元,全面实施现代农业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安排落实工业发展、技术改造、园区建设等产业发展资金27亿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取消14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66亿元。

三是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政策效能。整合财政发展资金,支持投融资体制改革,参与省级投融资平台“**发展”的融资运作。研究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分类考核办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了企业销售收入上台阶、外贸企业出口上台阶、企业创名牌等奖励政策。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制定金融机构贷款激励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机制建设。完善支农投入机制,推进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金、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担保风险补贴等试点工作。

(四)继续强化公共保障

20**年,全省民生支出继续增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救灾救济等各项民生政策全面落实。

一是保障基本运行。加大对下支持力度。20**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市(州)、县(市、区)的财力性补助资金达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特别是为切实解决重灾地区因灾减收带来的基本保障困难,省财政安排下达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资金26.5亿元,保障了灾区政权机构运转和公共事业发展。

二是落实民生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八项民生工程”实施规划,认真开展资金平衡工作,确保筹资任务落实。20**年全省累计安排拨付“民生工程”资金501.4亿元,为计划的116%;安排拨付“富民安康”工程资金约77亿元。全力确保“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按时启动。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财政认真落实灾区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和困难群众后续生活救助政策;及时安排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城乡居民永久性住房建设补助资金;紧急调拨灾区卫生防疫资金,确保伤员医疗救治和疫病防治需要;启动农业综合开发“安民增收”项目,帮助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增加收入。

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安排下达资金,维护藏区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军转干部困难补助政策,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切实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和省属企业遗留问题。

(五)积极创新财政管理

一是创新资金统筹模式。为支持灾后重建,省级财政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集中整合教育、卫生、农业、交通等专项资金10.5亿元,通过综合专项补助市(州)、县(市、区),统筹用于恢复重建。在“八项民生工程”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资金筹集中,通过区域性、板块类资金的集中打包,实现了项目的整合投入。

二是创新应急保障机制。针对地震灾害应急抢险阶段灾情不明、资金保障紧迫的实际,省级财政实行了“调度资金保急需、灾情稳定作分配”的应急保障模式,通过对市(州)和县(市、区)专调资金、对省级部门预拨资金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灾区和部门的燃眉之急,保证了资金安排科学合理。在藏区维稳、婴幼儿奶粉事件等突发事件资金保障中,全面启动应急保障机制,及时筹集拨付资金,确保了应急资金需要。

三是创新预算管理手段。省级财政探索建立部门预算编制联审制度,加强对待批复预算的审核管理。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基础信息库、工资直发系统与工资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针对预算编制粗、执行进度慢、资金结转大等问题,省政府批转出台了加强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若干规定。扩大支出绩效考评范围,建立绩效考评分类指标体系。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力度,积极推进公务卡改革。

四是创新财政监督管理。省财政从健全制度入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救灾资金、灾后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资金监管的制度规范,确保资金管理有章可循。积极完善监督机制,整合监管力量,会同审计、监察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对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核查。通过多种信息平台,及时公开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六)认真解决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普九”化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年12月底,全省共化解“普九”债务76.4亿元,占20**年锁定债务总额的94.4%,有135个县(市、区)“普九”债务已全部化解。基层财力薄弱、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20**年全省县级人均财力较上年提高15.8%,全省所有县(市、区)人均财力均超过了3万元。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财政政策和资金分配的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救灾资金、捐赠资金、重建资金安排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并将代表、委员们的建议贯彻在财政工作之中。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系,省财政通过建立人大代表约请制度、走访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主动接受代表监督,广泛听取代表的批评建议。

20**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改革开放相随相伴,**财政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三十年来,全省财政励精图治、开拓奋进,财政体制完成了由“包干制”向“分税制”改革,运行模式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财政”向现代“公共财政”转变,保障重点由“行政运转”向“民生、发展”转变。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基层财力逐步壮大,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法制建设全面推进。20**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1.76亿元,是1978年的40倍,年均增长13.1%。三十年来,**财政为全省改革开放“铺路搭桥”,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推动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为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财政改革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债务负担比较沉重,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二是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一些地方财政基础不强、财力储备不足的问题显现无遗,财政稳健运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三是面对与日俱增的庞大支出,监管责任不到位、监管力量有限、监管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关于20**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精神和省委关于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20**年全省财政预算编制将按照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妥善安排,收入预算与全省经济发展相协调,支出安排重点向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领域倾斜,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就业和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经济止滑提速和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省财政预算草案

在20**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41.76亿元的基础上,调减增值税转型改革、利息所得税暂停征收、燃油税改革、集贸市场管理费停征、捐赠收入及其他一次性非税收入缴库等因素后,20**年预算基数为955.1亿元,按10%的增幅计算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安排为1**0.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安排为801.9亿元,同口径增长11.73%;非税收入安排为248.7亿元,同口径增长4.76%。上划中央“两税”安排为423.93亿元,同口径增长6.28%;上划中央所得税安排为220.85亿元,同口径增长12.71%。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1695.38亿元,同口径增长9.38%。其中,按财政部规定口径计算的经常性收入增长8.1%。

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144.48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618.59亿元,扣除专项上解中央支出9.02亿元后,全省当年可用财力总额为1804.65亿元,比基数增加127.7亿元。根据《预算法》关于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规定,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相应安排为1804.65亿元,增长7.62%。加上中央预通知20**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12.03亿元,20**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总额将达到2116.68亿元。

20**年地方财力1804.65亿元安排的支出主要是: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327.75亿元,增长2.81%;公共安全131.84亿元,增长9.23%;教育322.97亿元,增长10.41%;科学技术25亿元,增长10.34%;文化体育与传媒30.82亿元,增长9.37%;社会保障和就业189.55亿元,增长9.**%;医疗卫生99.58亿元,增长9.23%;环境保护25.53亿元,增长9.12%;城乡社区事务110.17亿元,增长5.21%;农林水事务138.88亿元,增长10.5%;交通运输36.95亿元,增长8.39%;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56.4亿元,增长9%;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38.81亿元,增长8.03%;国债事务5.46亿元,增长5.32%。

全省基金预算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预算2**.1亿元。其中,地方农网还贷资金收入6.7亿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2.75亿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17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0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2.02亿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4.31亿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5.69亿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4.42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44.3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5亿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2亿元;公益金收入6.5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2**.1亿元。

以上全省20**年财政预算草案,是根据20**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和20**年收支政策代编的。待各级预算编制完成并经本级人代会批准之后,再将汇总情况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在20**年省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2.56亿元的基础上,调减增值税转型改革、利息所得税暂停征收、燃油税改革、集贸市场管理费停征、捐赠收入缴库及其他一次性非税收入缴库等因素后,预算基数为272.36亿元,按10%的增幅计算增长,省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为299.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72.**亿元,同口径增长11.57%;非税收入27.51亿元,同口径下降3.42%。按财政部规定口径计算的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8%。

省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299.6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性收入144.48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618.59亿元,市(州)专项上解收入7.59亿元,扣除专项上解中央支出9.02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47.54亿元,返还性支出121.8亿元后,省级可用财力总额为391.9亿元,比基数增加27.31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规定,省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为391.9亿元,增长7.49%。加上中央20**年可能给予我省的专款补助312.03亿元,扣除拟下达市(州)、县(市、区)的专款补助278.66亿元后,省级一般预算支出总额将达到425.26亿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围绕“两个加快”的决策部署,20**年省级财政通过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努力压缩行政成本性支出,集中整合财力增量,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和促进产业发展等新增重大项目资金需要,为止滑提速、加快发展提供了较强的财力保障。省级新增财力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20.51亿元,占新增财力的75.1%,安排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6.8亿元,占新增财力的24.9%。20**年,省级财政安排工业发展资金18.8亿元,加上预计恢复重建基金安排工业恢复重建资金71.8亿元,支持工业发展资金总额达到90.6亿元。一般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方面支出总额预计达到117.6亿元,较20**年年初预算96.8亿元增长21.4%;加上原有财力和基金预算中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省级财政安排“三农”方面的总投入预计达到133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7%。

具体安排情况是:

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50.24亿元,增加10亿元,增长24.85%。另外,还通过整合财力增量和调整支出结构筹集安排,确保20**年、20**年省级财政筹集重建基金达到170亿元。

2、农林水事务37.74亿元,增加5.39亿元,增长16.66%。增加部分主要用于现代农业推进工程1.5亿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配套资金0.5亿元,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业新品种(技术)推广、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及生猪(奶牛)贷款担保财政补助、扶贫配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林业发展等共0.6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4亿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0.5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0.7亿元。

3、教育44.23亿元,增加4.17亿元,增长10.4%。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增加安排支出1亿元、城市义务教育经费省级负担资金0.35亿元、职业教育攻坚经费2亿元、高等教育专项经费0.65亿元。

4、科学技术9.3亿元,增加0.78亿元,增长9.19%。增加部分主要用于科学事业专项经费0.25亿元,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0.4亿元。

5、社会保障和就业35.32亿元,增加3.63亿元,增长11.46%。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金0.2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费0.5亿元,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开展就业援助及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等促进就业资金1.1亿元,优抚对象提高补助标准等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等经费0.49亿元,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省级财政补助资金0.66亿元。

6、医疗卫生35.33亿元,增加7.99亿元,增长29.2%。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补助5.5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补助2.12亿元,公共医疗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0.1亿元,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0.2亿元。

7、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16.12亿元,增加2.1亿元,增长14.98%。其中,增加产业发展及重点产业园区建设资金2亿元,总额达到5亿元。

8、文化体育与传媒6.93亿元,增加0.42亿元;环境保护6.62亿元,增加0.28亿元;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9.94亿元,增加0.6亿元;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66.94亿元,增加0.6亿元;国防1.26亿元,增加0.1亿元;公共安全26.66亿元,增加1.62亿元;城乡社区事务1.79亿元;交通运输6.35亿元;其他支出37.15亿元,减少10.37亿元。

以上安排中,农业、教育、科技支出等法定支出增长均高于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省级基金预算的安排情况是:基金收入为26.9亿元。其中,地方农网还贷资金收入6.7亿元;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1.2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0亿元;森林植被恢复费1.94亿元;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2.5亿元;公益金收入3.3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基金支出预算26.9亿元。

以上省级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省级86个部门20**年的部门预算已报送大会,请一并审查。

四、关于20**年的财政工作

20**年是我省灾后重建、加快发展进入攻坚提速的关键一年。全省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财政工作,牢牢把握“两大机遇”,紧紧围绕“两个加快”,认真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灾后重建,促进扩大内需;努力提高保障能力,切实改善民生;坚持科学理财,强化监督管理,为实现全省经济“止滑提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财力保障。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和国外优惠贷款,克服减收增支困难,优化支出结构,整合政府资金,按照省委关于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力争达到1万亿以上的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力争筹集各类政府性资金1380亿元左右。积极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广泛吸收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确保项目资金需要。

严格把握投入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把握投入重点和环节。推进灾后重建,按照省委“四个优先”的要求,优先保证城乡住房重建、公共设施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和重大产业重建资金需要。促进扩大内需,管好用好工业发展、技术改造、园区建设等产业发展资金,大力支持缓解瓶颈制约、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避免将资金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行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注重政策机制创新。创新财政投融资体制,推动财政资金由直接投资向间接投资转变。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补贴、金融机构贷款激励等政策手段,增加信贷投入,改善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二)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增加公共保障投入。继续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救助、廉租住房等资金需要,确保不留“硬缺口”。针对特殊群体、特殊需要,适度扩面提标,提高保障水平。省、市财政继续加大对下支持力度,逐步把民生保障支出纳入财政转移支付标准支出范围,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保障能力。

确保各项政策落实。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执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实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标政策,扩大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促进就业再就业,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就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对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政策,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支持重点文化项目和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富民安康”工程、“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实施,支持棚户区改造,确保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廉租住房、“家电下乡”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惠民政策落实。

继续完善保障机制。研究常态与非常态政策的接续问题,逐步将灾害应急状态下的民生保障政策纳入正常保障体系,防止出现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和完善基础信息管理,防止因数据失真、更新不及时出现的经费缺口及损失浪费问题。探索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和各级政府之间的保障责任分担机制。

(三)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

针对今年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的情况,加大对收支形势的分析预测,密切关注预算执行动态,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税收减免,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压缩“人、车、话、会”等一般性支出,严控楼堂馆所、信息化建设,严禁超标建设。加强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坚决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扎实推进税制改革。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改革、资源税适当扩大征收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房产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一系列改革的准备工作,细化改革方案,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税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严格预算执行考核,加强部门结余管理。深化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公务卡改革范围,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试点。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科学合理设置转移支付因素和权重,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期间财政激励约束分类考核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强化机制效应。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建立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以及三江源保护的转移支付模式,实施对主体功能区的差别扶持。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改革。

(五)努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要严把资金投向。加强财政资金投向监管,确保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坚决防止“搭顺风车”、滥用“自由裁量权”和随意扩大建设范围的问题。

要确保运行安全。严把资金拨付审核关,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避免资金拨付过早、形成闲置。构建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事前核查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与事后及时检查,有效防范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财政预算范文篇7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制和预算决策机制,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实施方法〉通知》财预〔〕134号)精神,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探索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实现预算管理改革的新突破。

二、实施原则和评价范围

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为主,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重点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涉及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等6个以上重大项目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我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待条件幼稚时,再逐步推进单位财政支出整体绩效评价工作。

三、评价项目和组织方式

(一)评价项目的确定

下同)根据年度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年初由县财政部门会同县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含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评价范围内选定评价项目,并根据选定的评价项目特点选择评价组织方式,报县政府审定后,由县财政部门负责下达评价项目通知书,其中包括评价项目、组织方式、评价目的评价时间、评价方法及相关工作要求。对县政府确定的评价项目,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前,应明确项目的预期绩效目标及能体现绩效目标的具体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应尽量细化、量化,并报县财政部门备案。

(二)评价组织方式

项目评价的组织方式主要有: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组织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等。

1项目单位自行评价

由项目单位依照规定自行组织绩效评价,根据确定的评价项目。县主管部门要对自评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

主要偏重于对项目资金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项目单位的自行评价。自评演讲中应包括对基本指标内容的分析与评价,县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另有要求的从其规定。项目单位应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

县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可对项目单位的绩效自评情况进行抽查。自评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县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

2县财政部门和县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价

由县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依照绩效评价要求组织绩效评价,根据确定的评价项目。项目单位应积极提供反映项目绩效的相关资料,做好绩效评价的配合工作。

应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县主管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在组织实施项目评价时。设置、选择一定数量且能衡量项目绩效的具体指标和相应的分值(权重)具体指标由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研究确定。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信息独立地作出分析和计算分值后,撰写、上报评价演讲。

县财政部门可对县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检查。县主管部门的评价演讲应在县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内报县财政部门。

原则上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实施,具有代表性和一定影响力的重点项目评价由县财政部门组织。并可邀请县人大工作委员会和县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参与;一般性项目的绩效评价可由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相关专业人员实施。

对项目的评价可按项目的实施阶段实行事中和事后评价。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一)项目单位、县主管部门应将项目评价结果作为编报年度部门预算的依据。对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时提高管理水平。

(二)绩效评价结果是县政府对县主管部门实施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安排下年度部门预算时从紧考虑,并作为财政监督的重点对象。

条件幼稚后,重点绩效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应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阅示。绩效评价结果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对部门或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五、保证措施

(一)项目自评单位应按规定开展自评工作。项目单位逾期不报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该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二)县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组织实施评价工作。督促项目单位及时报送自评报告,并和县财政部门对项目单位报送的绩效自评演讲进行抽查。

(三)县财政部门应及时做好项目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根据《省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实施方法》和本实施方案,制定预算支出项目绩效考评操作细则。

形成年度绩效评价演讲报县政府和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县财政部门要对年度内开展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

(四)实施绩效考评所需经费。

(五)评价机构对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业务文件等负有失密义务。

(六)参与评价人员应严格依照要求进行评价。

六、时间方法

(一)年8月上旬:成立县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县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绩效考评工作的宣传。

(二)年8月中旬:选择确定并下达年度预算支出绩效考评项目。开展业务培训;

财政预算范文篇8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下面,将**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向大会作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年是我县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的关键之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财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和部署,积极开展“落实推进年”和“三大建设推进年”活动,严格依法理财,努力增收节支,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人代会通过的收支预算任务。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730万元(不含省级收入764万元,下同),占年预算25260万元的109.8%,同比增长23%,增收518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中,县本级收入完成18526万元,占年预算17413万元的106.4%,同比增长17.5%,增收2781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689万元,占年预算10550万元的196.1%,同比增长140.6%,增收12089万元。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5117万元,占年初预算37389万元的174.1%(超预算部分主要为省市专项补助指标支出),同比增支13490万元,增长26.1%。基金预算支出21875万元,占年初预算10550万元的207.2%,同比增支13658万元,增长166.6%。

全县一般预算执行结果: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852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6808万元(中央“两税”返还、所得税返还、省财政体制补助和专项补助),上年结转使用640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总财力为65974万元。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5117万元,专项上解支出112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745万元。基金预算执行结果:当年基金收入20689万元,省市补助3679万元、上年结转1387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合计为2575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1858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3897万元,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

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见附表。全县最终财政决算情况,待上级财政部门决算审查并经同级预算执行审计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各位代表,**年,全县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狠抓依法征管,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县财税部门从年初开始就将组织收入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明确各级各部门收入任务和责任,完善财税协调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收入进度考核,实现了收入均衡入库。积极开展税源摸排,加强行业税负分析和纳税评估,建立税负预警机制,大力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稳步推进非税收入征缴改革,做到应收尽收。积极开展行业整治,加强税务稽查,堵塞漏洞,挖潜增收,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总量增长较快,质量有所好转。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净增5180万元,税收收入达到20427万元,净增4051万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由上年的73%提高为今年的74%。二是主体税种全面增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比上年增长36.1%、17.5%和36.2%。三是国税局、地税局组织税收创历年最好水平。国、地税两局组织收入增幅分别达到34.7%和20.5%,全面超额完成预算任务。两局分别稽查入库税收595万元和378万元,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国税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四是三次产业提供的税收比例趋向合理。今年三次产业提供的税收比重由上年的3.9:48:48.1,调整为今年1.9:51.4:46.7,工业提供税收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坚持科学理财,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坚持开源节流,科学理财。在不断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准确把握上级财政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全年上级财政共计补助各类资金6.35亿元,比上年增加1.35亿元。坚持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主动将财力向基层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民生倾斜,积极调优支出结构,增强了财政保障能力。**年一般预算支出达到6.5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36亿元。一是人员工资大幅增长。在确保人员工资及时供给和正常晋升工资749万元兑现的同时,安排200万元用于解决义务教育教师午餐补贴,追加4100万元兑现了国家工改增资,全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达到28857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同时,提高和统一了城乡住房公积金供给标准,住房公积金支出由上年的21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680余万元。全部兑现了99年以来历欠退休人员住房补贴106万元。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一般预算社会保障支出12044万元,比上年增支1168万元;社保基金支出7115万元,比上年增支3332万元,其中:发放养老金和失业金5479万元,医疗保险金1421万元,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是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农林水事务、教育、科技、卫生、抚恤等支出也有了较大增长,同时,县乡公用经费标准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了社会事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大力培植财源,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围绕全县“三大建设推进年”活动,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服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培植税源、增加税收。一是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全年共计拨付县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13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449万元,县级财政资金8684万元),比去年增加1494万元。二是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兑现了2006年度招商引资奖励106万元,支持各部门和乡镇招商引资工作。三是支持工业发展。及时兑现县委、县政府各项财税优惠政策516万元;继续安排县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拨付企业技改和环保项目等资金380万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作用,为我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99笔担保额10800万元,有效缓解了我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四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筹集拨付各项城市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4851万元。五是积极实施省开发性金融贷款项目。**年到位开发银行贷款4500万元,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担保机构建设、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三期贷款项目先后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东路、**西路、练江大道、新安江大道)已基本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项目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落实惠民政策,民生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全面实施省、市推进的十八项民生工程,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强民生工程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督查,全县筹集到位资金14954万元,其中县级配套1610万元,至目前已拨付12745万元,12.6万人直接受益。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安排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经费1391.3万元,为7941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74.2万元,补助1649名农村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费47.4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开工项目59个,竣工项目31个,新建校舍33555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2731平方米,拨付工程款1400.6万元;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558.3万元,保障对象14695人;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拨付供养金467万元;发放577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121.9万元;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年参保农民36.5万人,享受医疗补助131898人,补助资金1795.5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全县享受人数900人,奖扶资金58.2万元;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年投资1124万元,解决2.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此外,城镇零就业家庭做到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廉租房建设、库区移民扶持等民生工程正强力推进,有效缓解了我县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促进了我县和谐社会的发展。

加大支农投入,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全年一般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6344万元,比上年增长51.5%。二是完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年通过“一卡制”形式直接发放的财政补贴农民资金6306万元,发放到户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446万元。三是扎实实施**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世行贷款农业科技有机茶基地建设、徽城镇范村和深渡镇土地治理、汪满田茶场食品茶加工和宏大生物科技茶油开发等国家项目,以及省级项目徽城镇、杞梓镇、王村镇道路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33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23万元,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四是积极争取支农项目资金支持农村改革和建设。全年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补助和离任村干补助资金940万元(**年新增173万元),拨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资金78万元,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拨付国有农场税费改革资金78.4万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费148万元,加快推进农村生产制度改革步伐;拨付县乡公路建设资金3318.7万元,扶贫、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287万元,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资金227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贯彻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农村政策,大部分民生工程主要惠及农村,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推进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以建立公共财政为主线,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照新的分类科目编制和执行**年县级部门预算,增加了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强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三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三项改革,建立四个机制”的总体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在徽城、富堨、霞坑、坑口、深渡、王村6个乡镇启动了第一批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便民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四是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不断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全县237户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清查资产达57196万元,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五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全年通过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金额31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5.6%,节约资金252.3万元,节约率7.4%。同时,加强财政监督,扎实开展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大检查和“小金库”清理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各部门的财务管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的财政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不大,支柱财源和骨干财源尚未形成;二是财政增收速度不够快,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全市位次靠后;三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偏弱,综合调控手段不强;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支出水平偏低,公用经费供给标准不高,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五是财政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和监督管理仍需加强,财政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财政政策,更加突出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要求,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县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坚持好字优先,继续做大财政“蛋糕”,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加强和改善财税调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财政改革,推进财政管理机制创新,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促进和谐歙县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财政预算编制原则:一是“积极稳妥,量力而行”,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并充分考虑税源增减因素;二是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谐发展”,把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放在首位,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8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一)财政收入安排情况。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2730万元,比**年实绩27730万元增加5000万元,增长18%。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1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上划中央税收9410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出口退税1700万元,比上年减少9%。基金收入安排21000万元,比**年完成实绩20689万元增加311万元,增长1.5%。

(二)财政支出安排情况。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安排48725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30.3%,增加支出预算11327万元。基金支出按照自求平衡原则安排。

(三)财政平衡情况。根据县级收入预算,按照现行财政体制,2008年一般预算预计财力为48725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2162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7105万元(省市体制补助23039万元和中央“两税”、所得税返还4066万元);一般预算支出48725万元,收支两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008年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项目具体分类安排情况详见附表。

三、完成2008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服务发展,培植壮大财源。围绕推进跨越式大发展主题,深入开展“工业发展效益年”活动,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做活财政引资、筹资、融资、投资文章,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一是大力支持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强经费保障,严格兑现奖惩,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耗污染少和税收贡献大的骨干工业企业入驻我县。二是加大对县经济开发区支持力度。除在税收政策、资金调度等方面继续支持外,还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加快开发区建设,使之尽早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和增长极。三是重点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经营好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作用,改善我县企业融资环境;在贷款贴息、财税政策、奖励机制和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上向对财政贡献大的民营企业倾斜。四是积极做好财政融资工作。继续实施好省开发性金融贷款项目,认真把握国家产业扶持方向和资金投放政策,多途径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城市建设、园区建设、旅游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筹措资金,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根据我县的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坚持把组织收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将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加强日常财税协调制度,及时分析研究财税形势,推进收入分析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开展税源摸排,加强行业税负分析和纳税评估,构建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的纳税评估体系。严格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注重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稳定增长。加强财政“两税”直征,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壮大财政收入规模。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严明部门和乡镇责任,狠抓收入均衡入库,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突出改善民生,提高保障能力。按照公共财政和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财理念,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向基层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教育、卫生和改善民生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增加群众收入。按照省市的规定,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加大支农投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创新各项支农补贴方式,推行“一线实”试点经验,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大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林场改革,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积极争取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构建和谐歙县。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既定民生工程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资金及时到位,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把好事办好,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突出沟通协调,争取上级支持。针对我县经济总量小,财力薄弱,收支矛盾突出的实际,把争取上级支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认真研究中央、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以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等政策导向,及时捕捉上级政策信息。二要准确把握省里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东向发展和12个扩权试点县改革的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精心编制和选报项目,争取更大的支持。三要加强各部门配合和对上沟通联系,做好申报项目、分配资金的跟踪问效工作。四要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通过更好的工作业绩来争取上级补助、奖励,实现争取资金办好事、办好事情促争取的良性循环局面。

财政预算范文篇9

通过深入研究我镇近几年的收入发展趋势,对全镇主要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建筑和房地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税源摸排调查,做到月月有安排,人人有担子、件件抓落实,大力协助、配合国税、地税、国土、房管等部门,依法强化征管,采取多种措施,严控细管,在抓好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加强零星税源控管,做到应收尽收。

二、积极稳妥推进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

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方式、统一渠道,以及公开补贴项目,数额及政策依据”的总体要求,将财政补贴给农民的资金全部采用“一卡制”直接发放给农民,构建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的“绿色通道”,确保国家给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安全、及时、高效地发放到户,全年共发放补贴农民资金364.9万元。

三、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按照合作医疗报销有关规定,全年共发放住院补偿963人次,补助金额987.1万元,门诊报销1521人次,2.8万元,为民提供优良服务。扎实做好**年筹资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耐心、细致地宣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全镇实际参保7250户,21839人,筹资入保金21.3万元,参保率达98.9%,名列全县前列。

四、规范预算管理、保障政府运转

财政担负着组织财政收入,调度资金、保障政府运转和资金使用管理的责任,为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根据我镇实际情况,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严格执行县财政局《进一步规范乡镇津补贴管理规定》的标准发放津补贴;规范村(街)级财务资金管理,实行村(街)财镇管;并专人规范管理村、街财务,积极稳妥地实施乡财县管改革,按规范操作。

二00八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编制和执行好2008年财政预算,促进我镇经济发展至关重要。200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县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坚持好字优先,继续做大财政“蛋糕”,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财政基本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财政管理机制创新,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财政总收入安排1.2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9.3%,具体任务待县下达后再分配到国、地、财三家。

2008年本级预算支出安排900万元,比上年实绩增长17.1%,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310万元含政府机关200万元、财政35万元、人口与计划生育7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5万元;公共安全1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20万元含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125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95万元;城乡社会事务15万元:农林水事务含村级组织支出补助110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80万元;其他支出83万元;总预备费55万元。为圆满完成2008年各项预算任务,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支农投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资金跟到项目走,确保财政资金运行高效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二、以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为重点,确保全镇经济持续增长

只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财政收入的增长才有后续财源。财政部门是镇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要以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及省政府提出的东扩战略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落脚点,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力争吸引众多外商,入驻我镇办企业,全力以赴支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对本地一些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自家”的本土企业,稳定阵脚,巩固镇域经济,以促其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做强做大财政经济,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步伐。

三、进一步强化支出管理,努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按照公共财政和建设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勤俭办事业,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遵循“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优先用于保工资和保机关运转,同时,严格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和公车支出,大力压缩弹性支出,根据“分配更科学、支出更高效、管理更严格、监督更有力、服务更规范”的总体要求,既要保重点,又要讲平衡,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使支出更加合理、高效率、低成本地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平衡运转。

财政预算范文篇10

受市政府的委托,现在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报告《关于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年初以来,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为已任,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赶超发展”和“升位发展”的要求,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稳步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大力积极组织财税收入,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保证了工资等重点支出的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良性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1—6月份财政收入情况

年初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全口径政收入计划为68,000万元,同比增长11.4%,增收6,934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35,000万元,同比增长16.7%,增收5,000万元,上划收入计划21,000万元,同比增长4.2%,增收878万元,基金收入计划12,000万元。

1—6月份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26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9.2%,同比增长32.3%,增收9,81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15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2%,同比增长23.6%,增收3,466万元。财税三部门收入完成情况:国税局完成7,757万元,为预算的32.7%,同比下降16.3%,减收1,515万元;地税局完成13,287万元,为预算的50.3%,同比下降5.6%,减收803万元;财政局完成19,217万元,同比增长157.2%,增收11,745万元。

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增值税完成7,376万元,同比下降17.3%,减收1,544万元。消费税完成235万元;营业税完成5,244万元,同比增长11.3%,增收531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3,708万元,同比下降23.9%,增收1,167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2,025万元,同比下降20.2%,减收515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840万元,同比下降3.2%,减收28万元;其他各项工商税收完成2,365万元,同比增长67.9%,增收957万元。专项收入完成449万元,同比下降1.1%,减收5万元;行政性收费完成981万元,同比增长125%,增收545万元;罚没收入完成1,394万元,同比下降12.9%,减收207万元;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2,749万元,增收2,736万元;基金收入完成12,895万元,比同期增收8,545万元。

二、1—6月份支出完成情况

1—6月份全口径财政支出82,37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3%,同比增长74.9%,增支35,28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0,81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3.1%,同比增长90.2%,增支38,325万元,基金支出1,56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减支3,043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01万元,同比下降12.9%,减支831万元;国防支出60万元,同比增长81%,增支2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093万元,同比增长45.1%;增支96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43万元,增支52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5,170万元,同比增长298.9%,增支18,86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63万元,同比增长7.2%,增支38万元;教育支出13,686万元,同比增长22.6%,增支2,52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05万元,同比增长44.3%,增支1,99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562万元,同比下降21%,减支421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349万元,同比增长370%,比上年增支6,576万元;环境保护支出997万元,同比下降66.6%,减支1,988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201万元,同比增长42.5%,增支95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7,834万元,比同期增支7,465万元;金融监督支出55万元;比同期增支1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769万元,同比增长40.4%,增支797万元;商业服务等事务支出185万元,比同期增支185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516万元,比同期增支51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24万元,比同期增支124万元。基金支出1,560万元。

三、上半年算预算执行特点

一是与上年同期相比,财税收入增幅较大;与计划相比,实现了财政收入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261万元,为年初预算68,000万元的55.4%,同比增长32.3%,增收9,818万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收入完成预算平均进度的状况,也能够反映出我市这一阶段经济建设的基本面貌,符合社会预期。

二是由于存在税种结构差异原因,财税三部门收入完成情况仍不平衡。上半年,国税局完成7,757万元,为预算的32.7%,同比下降16.3%,减收1,515万元;地税局完成13,287万元,为预算的50.3%,同比下降5.6%,减收803万元;财政局完成19,217万元,同比增长157.2%,增收11,745万元,体现出税收收入减收、非税收入增收的收入不均衡状况。

三是财政一般支出控制较好,重点事业支出保障有力。1—6月份全口径财政支出82,37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3%,同比增长74.9%,增支35,28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0,81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3.1%,同比增长90.2%,增支38,325万元。(增支主要原因是粮食风险基金比上年增支18,955万元,良种补贴比上年增支1,334万元,专项比上年增支2,500万元,比上年提前开一个月工资及事业费4,000万元、工资普调及抚恤金增支300万元、企业改制增支2,132万元,扶持企业增支4,491万元、乡镇村级补助支出增支978万元、其他保运转、保稳定及城镇建设增支3,635万元)

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下半年解决。

一是历史债务包袱沉重,且面临着偿债高峰期的压力。

年历史债务如:世行贷款、农业合作基金会欠款、贷款本息、结转以前年度资金、欠上级往来资金都仍是还债高峰期。

二是上半年收入形势可观,下半年完成收入任务压力加大。

原因主要是因为五常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县,工业基础薄弱,除葵花药业这一大的支柱企业外,其他企业后劲都不是很足,今年由于葵花药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企业所得税税率由上年的25%下降到15%,上半年葵花药业缴纳税金比上年同期减收3,445万元,影响了财政收入。另外,非税收入大部分在上半年缴库,下半年应缴数额很少。因此,要想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下半年压力很大。

三是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缓慢,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

截止到年6月末,五常全市纳税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仅5户,行办企业5户。工业企业中除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纳税超亿元外,其它4户企业的纳税超过400万元的1户,超200万元的1户,从企业缴税情况看,对财政贡献多的企业不仅少,而业税收比上年同期都有所减少,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同时在保证工资等刚性支出外,还要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的需求,因此支出压力过大,收支矛盾突出问题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强有利的措施,大力培植财源,狠抓财政收入,协调国、地两税,做好税源调查分析,挖掘收入潜力,做到税收收入应收尽收。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保证工资等重点支出的需求,确保全年收支平衡。

一是积极抓好财源建设工作,扶持骨干财源企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家、省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市的比较优势和发展重点,综合运用市政府设立的各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促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用好财源建设资金,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

二是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工作。

积极支持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非税收入征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加大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力度,密切关注重点税源企业缴税进度及其变化因素,提高预算执行分析质量,坚决堵塞各种漏洞,强力组织预算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实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安排优先保证职工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重点支出需要,切实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能力。严格控制会议费、车修车燃、招待费支出,要充分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最大作用。

四是继续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和完善财政管理水平

继续健全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划和改进零余额支付体系建设,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积极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及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工作,加强财政支出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积极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预算法》、《会计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全面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加大财政综合监督工作力度。重点围绕农业、社保、教育、卫生、扶贫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专项资金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开展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认真研究规避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六、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强化资金运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