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7:07:37

安全运行

安全运行范文篇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管理

500千伏**变电所是华东电网实现北电南送工程枢纽变电所,一期工程为500千伏徐沪线输送电工程,将强大电流输送到大都市上海,二期工程为扬州第二发电厂500千伏送出配套变电工程,承担着江苏及华东电网500千伏输电重任,目前输变电容量达到1250千伏安,变电所能否正常运行,对江苏及华东电网安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为抓好安全生产,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做好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变电所地处城郊,有的年轻同志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情况,变电所坚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讲清在变电所值班承担的重任,不让一个职工掉队。为此,变电所除采用职工大会、墙报、黑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定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外,还通过变电所自建网站,开展网上论坛,让职工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安全生产和学习、工作经验,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确保电网运行的良好氛围。到目前,无论是变电所初建时进所的老职工,还是新员工,都一丝不苟地工作在本职岗位上。

为调动员工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变电所大胆提拨安全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人才到生产管理和运行值长等岗位上来,制订并实施了《运行人员岗位动态管理制度》。由值班员相互测评、管理人员测评、考试成绩三个部分组成,使值班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方面有了量化的评分。变电所根据评分确定值长、副值长、正值、副值岗位人选。2003年一位毕业二年的新员工就定为正值值班员。在此基础上,变电所对安全运行管理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每项工作,每道程序都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中的安全系数。近年来,他们还针对运行管理特点,修订了《运行岗位保证书制度》、《运行人员安全自我评价》等,突出一个“严”字,即“严格培训、严格示范、严格执行、严格考核”,先后建立了《违章撕票制度》、《安全贡献奖励制度》,把安全效果与奖金分配紧密挂钩,以达到谁违章谁负责,一人违章大家纠正的目的,出现了自己违章主动要求撕票,别人违章监督撕票的良好局面。

在巩固安全生产成果过程中,他们在职工中淡化安全纪录,力求从零做起。2000年,变电所建立师徒帮教对子,由班长、老同志搞好传帮带,帮助新员工学安全规程、学规章制度、学运行管理、学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全所人员的业务水平。去年9月,**变电所仿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是以变电所现场运行状况为基础量身定制的专用仿真培训系统,能够实时仿真变电所一、二次设备运行状况,并能模拟变电所正常倒闸操作,反映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电网潮流改变等。这套仿真系统可根据培训需要设置不同类型故障,让学员了解开关跳闸情况及继电保护的动作状态,从而判断故障性质,有效提高值班员实际操作能力和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安全生产

18年来,500千伏**变电所逐步建立了“行政领导、专业监察、职工监督”的三位一体安全网络,通过多种活动促使职工时时刻刻讲安全。所里除有计划开展经常性安全活动外,每年积极投入全国、省市安全生产活动,尤其在季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中,他们把“查人员安全思想,查值班纪律,查制度落实,查设备运行情况,查习惯性违章”列为重点,及时整改查出的各类安全隐患。变电所安全活动,既有理论题,又有实际操作题,并利用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进行答题解惑。他们还制定师徒培训计划,开展安全互保,使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在华东、省电网组织的反事故演习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坚持搞好班组安全活动,是这个变电所的优良传统。活动中,他们要求在“四有”(有活动内容、有分析总结改进措施、有讨论发言记录)的基础上,做到“四保”(保证时间每周不少于2个小时、保证班组人员全部参加、保证活动内容全面、保证安全活动有所成效)。变电所在做到搞好反习惯性违章专项活动和例次安全性大检查活动的同时,还集合这些活动内容,争做“五无”安全标兵(无事故、无障碍、无异常、无未遂、无差错)。并配合工会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三多”活动,即多消除一项缺陷、多发现一个事故隐患、多为安全生产出个点子,有力地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安全活动中,该变电所力求坚持“四个不间断”,即检查不间断、评比不间断、考核不间断、整改不间断,使安全活动不流于形式。

同时安全活动是共享与互动的,值班员通过变电所网站,在相关栏目中发表自己的学术论文、学习心得、经验教训,同时还把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点提出,请求其它同志的帮助,也可以解答其他同志的疑惑。通过网站实现知识、信息、经验、教训的共享与互动。

在多年的安全工作中,变电所逐渐探索出了以“五卡一表”,为内容的安全活动新内容。“五卡一表”即“倒闸操作卡、巡视检查卡、设备验收卡、异常处理卡、光字信号卡、巡视检查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提高了运行值班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加强设备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变电所针对设备运行时间较长,有些部分出现老化的情况,精心维护,保证供电设备健康运行。该变电所设备大多来自国外,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他们从实际出发,把培训工作与生产需要紧密相连,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除自办多种培训班外,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方位加强技术培训。此外,每月坚持一次技术问答,一次技术考问,一次事故预想,一次反事故演习,有效地提高了职工技术业务水平,增强了管理设备的能力。

在加强设备修试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认真分析设备修试周期,检查修试情况,及时掌握设备修试状态。做到设备型号参数心中有底、设备修验周期心中有底、设备修试时间心中有底、设备修试内容心中有底、设备缺陷隐患心中有底。要求对变电所内设备了如指掌,设备修试到期后能够及时提醒、设备修试内容能够及时核对。加强资料管理也是设备管理的一个方面,多年来完成了所有电气部分图纸整理工作,方便了各种人员的使用。以变电所网站为依托,将2001年所有运行记录电子化,将设备修试报告、继电保护定值单、有关说明书等放在网站上,供值班员学习、查询,提高了资料管理水平。他们还细化了设备管理工作,除建立了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台帐,还建立了照明设施台帐、计算机台帐,对相关回路都绘图,保证了设备基础资料的齐全。

**变电所随着大量的保护装置等投入了运行,老的保护也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对于每一套新的装置运行,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安装过程中,收集有关资料,消化有关知识,每一次都做到了在投运前编写完成运行规程,运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装置原理,也使运行人员操作维护有章可循。对于新设备、新知识,**变电所克服保护资料缺、运行经验少等困难,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学习交流。还积极采用网站、计算机管理等现代化的手段对值班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值班员及时掌握了保护的原理、功能、运行操作与维护等各方面技术,在运行工作中从未发生过保护的误操作、误投切,保证了保护的可靠运行。

安全运行范文篇2

2016年5月,某110kV线路零序1段B相保护动作发生跳闸故障,造成瞬间甩负荷30.5MW,发生该故障时,风速为40.5m/s,动作跳闸在某线杆导线对杆塔横担放电时发生。1.1线路风偏计算。摆动会因悬锤绝缘子串及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如果带电导体及杆塔有着过小距离,比允许的电气间隙低,在摆动时将会出现线路导体对杆塔构件放电现象,电网中电压之所有出现异常,与这一问题存在密切相关性。1.2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通过一些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直线杆、耐张杆、转角杆带电体距离杆塔的最小L水平,分别为0.87m、0.76m、0.91m,L垂直分别为0.92m、0.51m、0.72m。可以看出,带电部分距离杆塔构件与最小安全间隙的要求满足,在正常工频运行下。但瞬时极大风速的天气,因一些地段有风口,此时间隙将难以满足要求。1.3线路抗风偏措施为使线路运行足够安全,加装重锤对局部大风地段的砼电杆绝缘子串,同时加设上下绝缘子拉线对钢管杆线路的B相,或采取新型的防风偏绝缘子,详见下图1。

235kV线路安全运行措施

该油田所处地理位置雷暴天气较多,极端雷雨天气下雷击线路跳闸的事故经常发生,对油田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同时也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由此,为了避免雷电引发的停电现象,保证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进行线路改造。2.1送电线路中的雷击过电压。雷击是造成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雷电高发区域,雷击现象可以比作电流行波沿空中通道注入雷击点的过程,电压行波也会随电流行波前进,满足欧姆定律,对于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来说,及Z=U/I。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生线路遭受雷击的情况,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下,原有电压开始升高,使绝缘状态发生改变,将这一过程称之为雷电过电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感应雷过电压,一种是直接雷过电压。鉴于雷电通道会出现电磁场变化,雷电流极性相反过电压会在导线上感应出来,而对于无地线的一般线路来说,导线上也会出现感应过电压,感应过电压系数通常取雷电流I/2.5(KA)。挂有地线的线路,感应过电压因为地线屏蔽作用的存在而会增大。2.2线路防雷击过电压措施。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措施进行线路防雷:一种是将线路避雷器安装在线路中,而另一种是将地线加装在线路中。下面以地线加装为例介绍防雷设计方法。气站变电源线路全部采用的是砼电杆,直线杆采用的是单杆的、而承力杆则采用的是双杆的,主要应用到了耐张杆与直线杆两种类型杆。依据相关要求,采用20%~30°的保护角,对于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保护角来说,雷暴较为频繁的地区,可以加装防雷装置,采用零保护角。同时,在改造线路过程中,设置好金具与绝缘子串的长度,要能够与相关要求满足,即1.2m的长度,边导线距杆塔杆段的距离则为1.6m,依据油田电网建设要求及相关规范,保护角设计为低于20°的。由此,可以最终将无地线线路中的导线横担及地线横担距离得到,此次,杆长度及保护角分别为3.2m及20°,与以上要求满足。采用无地线设计对于已经建成的全线,为了能够继续采用原有线路中的金具及杆段,对无地线杆型进行考虑,在其上面加装地线角钢横担。通过这些改造及设计方法,该油田电网运行故障及安全事故大大减少,有效保证各项生产的持续与稳定。

3结语

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是否顺畅、稳定,油田电网中保证电力线路安全运行是关键,而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因素较多,包括外界气候变化、机械碰撞、人为操作、超期服役等等,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将安全隐患及风险消除。此次本文以某油田的线路故障为例,探究了引发线路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改造及设计对策,从而有效保证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涛,马晓炜.油田电网中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措施的分析[J].仪器仪表用户,2017,24(06):93-96.

[2]刘海斌.线路故障在线定位系统在油田电网中的应用[J].电世界,2016,57(05):24-27.

安全运行范文篇3

党的以来,党中央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部坚持与时俱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作出了我国治水矛盾已从除水害、兴水利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明确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把强监管作为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解决新时代治水矛盾的有力抓手。

2深刻认识水利安全生产的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作出论述,为我们新时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工作指南。党的和三中全会,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机构作出了重大部署,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2018年11月,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水利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暨专题党课上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就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同时强调水利行业强监管一要搞清楚监管什么,二要搞清楚怎么监管。2019年1月,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主持召开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暨部直属单位安全生产视频会议,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就做好201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安全监督工作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

3实例分析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简称小浪底管理中心)作为水利部京外直属单位,肩负着管理好小浪底和西霞院水利枢纽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km、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km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下游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下游滩区190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小浪底管理中心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层层压实安全管理责任,推进全员安全责任制落实,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文化示范班组建设,强化经济辅助合同单位安全监管,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力措施,真抓实干;实现了小浪底、西霞院水利枢纽运行安全和度汛安全,多元发展业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为小浪底管理中心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安全基础。随着工程投入运行时间的累积,水工建筑物、发供电设备服役已达20a,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短板,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设备方面,设施设备老化现象逐渐凸显;表现在部分金属结构、电气设备设施不同程度存在老化现象。二是管理方面,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生产现场标志总体存在陈旧、破损、缺失、不完善等情况。三是管理方式方面,安全生产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尚不满足信息化、智能化要求。四是人员能力和理念方面,安全理念跟不上新的形式要求,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及培训内容还停留在中低水平层面;一些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应对复杂工况能力不足;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安全稳定运行,个别干部职工出现了麻痹大意的思想。

4强监管措施

安全运行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动汽车;运行安全;事故特征;信息安全

1前言

近期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然而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电动汽车作为智能网联化最佳载体,其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及其智能化的普及与推广。本文从运行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着手,分析了近年来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的起因、车型、电池类型等特征以及电池热失控的诱因,并阐述了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化带来的全新挑战,最后针对如何保障电动汽车运行及信息安全提出建议。

2电动汽车运行安全事故分析

2.1事故特征。对2015~2019年间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进行不完全统计,分析71起事故的成因、车型、动力类型、电池类型和时间分布得到以下特征:(1)事故成因:自燃导致的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比例最大,占比30%;其次是充电、零部件故障,分别占24%和16%;碰撞、浸水等原因引起的起火事故较少,如图1所示。(2)事故车型:主要为乘用车、客车、物流车。乘用车发生安全事故最多,占比为61%;客车和物流车分别占33%和6%。(3)动力类型:纯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占比高达90%,其次是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4)动力电池类型:事故车辆中三元锂动力电池占比最大,高达61%;其次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32%;其他类型动力电池占比7%。(5)事故发生时间:起火事故多发于气温较高的5~8月,占47.9%;1~4月、9~12月事故数分别占26.8%和25.3%。由此可见高温是电动汽车发生自燃的一个重要诱因,如图2所示。2.2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因分析。从以上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事故情形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充电引发的事故,主要由于电芯一致性差,充电控制策略设计不当,充电桩与电池系统不匹配等。第二类是碰撞造成车辆或电池包变形,严重时可致车辆起火。第三类是浸水起火事故,主要有IP防护设计不佳,密封件老化或箱体变形使液体进入电池包,导电介质引发外部短路和水电解产生高温电弧等原因。第四类是行驶或停放中由自燃导致的事故,主要是由于电池制造缺陷、材料缺陷、装配不良等导致的电池自燃。上述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的本质是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即电池单体放热连锁反应引起电池温度不可控上升的现象。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发生的诱因主要有动力电池的机械滥用、电气滥用和热滥用[1],如图3所示。机械滥用是在碰撞、挤压穿刺等外力作用下,锂电池单体、电池组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电气滥用有三种情形:外短路一般是由汽车碰撞引起的变形、浸水、维护期间的电击所引起。过放电主要在BMS监控故障时最低电压的电芯过度放电发生。过充电是由于充电机故障、或BMS未能监控到每单个电池的电压而造成的。由于过充时电池的能量高,因此是电气滥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热滥用现象很少独立存在,往往由机械滥用和电气滥用发展而来[2],或由电池连接接触松动引起。一旦温度在滥用条件下异常升高,化学副反应就会发生,最终形成链式反应直至发生热失控。

3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化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车辆拥有更多的对外接口和数据隐私,信息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2018年1月,澳大利亚汽车共享服务提供商GoGet的数据服务器遭黑客的攻击造成注册客户的个人资料及账户信息等隐私数据泄露。2018年3月,特斯拉被曝出其AmazonWebService(AWS)云端服务器账号遭黑客入侵,一系列敏感数据因此外泄。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汽车领域的重要议题和研究热点。目前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云平台、车辆终端、网络传输以及相关联的外部设备[2]。(1)智能网联汽车管控中心的云平台存储来自车企和车主的云端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黑客对数据恶意窃取和篡改、敏感数据被非法访问等。(2)车辆终端面临着三个风险,一是操作系统安全,车企大多采用开源方案,鲁棒性较差;二是车内网络传输安全,通信协议安全防护措施较弱,存在很多可被攻击的安全缺口;三是车载终端架构安全,车载软件通过云端下载接受数据,过程中可能接收到通过网络连接端口植入的恶意软件。(3)网络传输主要存在三大安全风险:认证风险,传输风险,协议风险。车载终端与网络中心通过WiFi、移动通信网络、专用短通信技术等无线通讯手段进行双向数据传输以实现V2X,传输过程中增加了车辆信息被劫持或接收错误信息的风险。(4)外部连接设备带来的安全威胁如智能手机、App、充电桩等外部生态组件频繁接入车辆,每个接入点都意味着新风险的引入。

4保障电动汽车安全的建议

(1)目前我国尚未有针对电动汽车的年检项目,而电动汽车具有电驱动系统,区别于传统机动车辆,二者应区别化检验。应在传统年检项目中增加适用于电动汽车的专项检验,如充电功能、防水性能检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等零部件检查。(2)企业应提升电动汽车质量安全水平,政府加强对企业及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地方以及国家监控平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3]。(3)传统汽车信息安全技术无法满足更高的防护要求,当前亟需结合智能网联汽车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开展信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如加强关键芯片、软件、通信协议和系统应用等创新。(4)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方面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但缺乏针对行业细分领域的细则制定。因此应借鉴国外汽车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经验,制定符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信息安全防护标准。

5结语

文章分析了电动汽车运行事故特征及热失控诱因,阐述了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化带来的全新挑战。基于以上研究建议企业在电动汽车运行安全方面要更加重视对产品安全的设计与管理,政府要进一步针对电动汽车制定合适的定期安全检查项目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平台。在其信息安全方面要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以及测评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敏,陈宾,张伟波,陈晓宇,蒋旭吟.电动汽车锂电池热失控发生诱因及抑制手段研究进展[J].时代汽车,2019(06):87-88.

[2]赵世佳,徐可,薛晓卿,乔英俊.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03):108-113.

安全运行范文篇5

一、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完成情况

全县煤矿无死亡事故发生,其它工矿商贸企业发生死亡事故一起,死亡1人,全县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远远低于控制指标。

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完成情况

(一)高度重视。我县县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度,职责明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思想上更加重视、工作上更加主动、责任上更加落实。一是深入学习。县委、政府领导带头,召开专题会议,人手一本学习国发23号《通知》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安委会主任由县长担任,安委会成员由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了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动员协调会等一系列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每次电视电话会议都有一名主要领导亲自到会,每次会议之后都针对性的提出要求,或亲自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安全生产督导检查调度会。三是财政支持到位。县财政设立50万元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四是机构队伍建设到位。我县安监局现有行政编制16人,17个乡镇全部设置了安监站;安监局持有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人员达到了87%,其他4人证照也正在办理之中。五是督导到位。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多次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到煤矿、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烟花爆竹零售网点检查督导,调研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二)落实责任。年初,在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县政府将管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与全县17个乡镇及15个县直相关部门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又相继与村街、企事业单位及所站签订责任书,各生产经营单位又进一步与车间班组签订责任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基层岗位,形成了县、乡、村、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网络体系。一是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对隐患发现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和领导不力、监管不严的政府或部门将进行严格责任追究。二是完善安全生产约见谈话制度和领导联系制度。三是建立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企业三项经济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四是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我县县委组织部与县安委办联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对在监管责任范围内因工作不到位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目标管理责任单位实行全年评优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做到安全工作延伸到哪里,安全责任就落实到哪里。全县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证两个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三)承诺建设。全县已有455家企事业单位向县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一是以承诺制为平台和载体,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安全生产“三项制度”。把国发23号、冀办发30号有关文件要求,增加法人代表承诺制度、隐患排查制度(7项内容);现场带班制度、现场紧急撤人避险制度、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长期投入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高危行业用工管理制度。二是以承诺制为抓手,把兑现承诺、落实承诺作为工作的重点,将创建安全标准化、样板化企业等活动与承诺制建设结合起来,在承诺制的大框架下开展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和落实。三是抓典型,重点完善和提高先进企业的承诺制建设水平,重点先行,典型带动,全面推进,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

(四)消除隐患。我县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报告、举报奖励等制度,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是县领导深入一线排查隐患。我县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先后深入到烟花爆竹临时销售点、241省道避险车道施工现场、煤矿、非煤矿山、重点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检查调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人代表承诺制度,逐步建立并落实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全体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机制,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转递抄告,彻查隐患。县安委会办公室协调各成员单位,建立安全隐患抄告和转递制度。如在排查整治学生上放学乘车问题时,及时将排查出学生乘坐问题车辆,抄告县交警大队;县交警大队对驾驶人员违法和事故信息,抄告县客运中心和出租车管理所,对违法人员进行停班或辞退处理。做到无缝隙管理,严防管控,让安全隐患、违法违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无可乘之机。

三是打非治违取得明显成效。非法违法生产是产生事故隐患的源头。我县坚持把专项行动作为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有力抓手,作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重要举措。全县共检查、复查企业669家次,特种设备300台件,取缔无证采矿、采砂点11处,暂扣铲车、钩机、汽车等13台,清理拆除相关生产设备10台;取缔各类经营户21户,补办证照23户。

四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成果显著。县安委办充分发挥协调、组织、监督职能,及时调度、重点突出,编制安全工作简报58期;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653起,行政拘留交通违法行为人119人,刑事拘留24人;检查企业643家次,排查整改隐患694条。有效地净化了安全发展环境,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四)全面加强暑期安全生产工作。我县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专门召开全县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会,对全县矿山、易发地质灾害、河道进行了全面排查,切实做到防汛队伍、物资、预案三落实。县水务局对河道采砂场的排洪能力、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查;县国土局对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详细掌握情况,加强对各隐患点的监控力度;县安监局加强了对井工开采企业防汛安全的检查,督促企业制定演练预案、实施演练,严格落实防洪和治水措施。县气象局专门开展了全县防雷工作大检查,确保全县暑期安全生产。

(五)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我县制定了安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狠抓全员培训不放松,严格标准不讲情,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全年累计培训6905人,其中:特种作业人员428名,从业人员6477名,为我县连续两年成为省级安全培训单位奠定了基础。安全生产月期间,针对建筑行业建设工地多、建筑队伍良莠不齐的现状,县安监局主要领导和主管安全生产培训领导深入建设集团公司和沙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亲自讲课20多场次,直接受教育人员2100多人。有效地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和素质。

(六)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定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防范自然灾害危及生产安全的预警、预报、预防机制。完善了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有关行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煤矿、非煤矿山也都与有资质的专业救援队伍签定了救援协议。成立了怀来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在应急演练周期间,组织实施了宏达矿业公司尾矿库管涌、京西建设集团高处坠落、交通局国省干线危桥险情、汽车站突发事件等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能力。

(七)行风评议力争提质进位。一是通过民主评议中层干部会议,与广大评议员进行沟通,实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综合监管责任“三个层次三个责任”的落实。二是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安全生产和安监局民主评议工作。三是安监局局长亲自挂帅,对服务对象、全县行风评议员进行走访、沟通,对行风评议提出的要重培训、少处罚的建议,结合县政府有关文件制定了直接有效的措施,力争实现提质进位。

(八)事故调查处理依法结案。5.23祥家园南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上报事故,成立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该起事故已经市局审核同意,县政府批复同意结案。县安监局还在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没有瞒报和事故举报核查久查事件发生。

三、重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煤矿:一是按照省政府[45号]文件规定,冀中能源张矿集团鸡鸣驿矿业有限公司已完成年产30万吨/年矿井设计能力批复,履行了相关手续,已进入矿井技改工作。其他4矿市政府首批已上报省政府15万吨/年矿井设计能力重组、整合方案,目前即将批复。二是完成了煤矿关闭任务。三是成立了监管机构,并且分别派驻了5个驻矿监管小组实施全天24小时驻矿监管,确保整合重组期间不发生事故。

非煤矿山: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组织开展了非煤地下矿山、露天矿山采场、高陡边坡、尾矿库和排土场专项整治,加快非煤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严格执行矿山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制度和领导下井带班制度。

危险化学品:认真做好了生产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严防发生泄漏、爆炸和中毒事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下大力气抓好危化品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严格规范和加强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抽堵盲板作业、设备检维修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管理。

职业健康:明确了职业健康责任科室,召开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会暨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县企业完成职业危害项目申报114家,在与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承诺书中增加、明确了职业健康内容。县安监局、卫生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四部门两年内完成了《全县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专项行动,成立了八部门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对企业进行了检查模底,完成企业职业健康录入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教育、引导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落实了主体责任,切实保护了劳动者健康权益。

建筑施工:对辖区内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全面审查、核查,共实施监督检查421次,开展专项检查7次,责令停工(或局部停工)整改项目4个。

爆炸物品:一是排查涉爆单位。二是排查涉爆人员。三是排查涉爆可疑场所。共排查废旧厂房7处、废旧仓库4个、出租房1569间。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召集涉爆、涉枪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利用电视台进行字幕宣传,涉枪、涉爆信息5500条,悬挂大幅标语48条。确保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规范化,不流失、不炸响。

道路交通:组织开展了“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行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宝平线北段,修建完成了1个冷却池和2个紧急避险带项目已投入使用并发挥显著作用。公路桥头的踏步平台设置,在省交通运输厅督导检查中受到了表扬。西洪站桥板维修项目也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农村道路中存在的所有不良行驶路段都已设置了必要的安全标志和标识。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运车辆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率达到100%。监控平台管理到位并已发挥作用。

特种设备:对全县在用特种设备重点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6家次,特种设备300台(部),责令整改单位11家,立案处理3家。

消防安全:县商务局、公安消防大队、文体办对大型流通企业、重点消防单位、网吧和歌厅进行了全面排查,全力开展“清剿火患”战役,深入推进“网格化”排查整治,共检查单位176家,“责令三停”9家,临时查封8家,对13个单位进行了处罚。目前正待公安部对两项行动的验收。

校车安全:全县有校车17辆,经常接送学生车122辆(包括周末学生班车)。一是以县政府办名义下发了《交通整治大会战行动方案》,政府县长任组长。二是县教科新局与县公安交警大队联合下发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办法》。三是各警种协调联动,在学生上下学时安排民警死看死守,从源头杜绝上“黑校车”,同时民警与学校、接送学生驾驶员签订责任状,民警包校、包车。四是加大路面管控,对接送学生车辆逢车必查、从严处罚。五是县政府已确定存瑞中学为试点,财政出资购置了2辆大客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

四、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机构健全。怀来县安全生产执法大队是2005年12月31日经县编委批准成立的(批准文号怀机编办[2005]221号),2011年1月经张家口人事局批准,执法大队改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大队先后配备了执法车辆一部,照相机两部,笔记本电脑3台等执法装备。二是制定了2011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并报请县安委会批复同意执行。并在每次专项行动中都专门部署执法行动等情况,共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6家,下达文书134份,查出隐患948条,落实整改资金60余万元,隐患现已全部整改完毕。行政处罚28家。经济处罚53.1万元,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2家,到位罚款53.1万元,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圆满完成执法工作任务,未出现一例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三是依法办案。严格执行大额处罚集体讨论制、首办负责制、以及案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每起处罚案件都召开队务会讨论,统一由队务会按照《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讨论决定,大大提高执法工作效能,切实做到依法监察、规范执法,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水平再上新的台阶。我县不是执法重点县,全年省市未交办行政执法案件。

四、2012年工作计划

安全运行范文篇6

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界定

商业银行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价值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款者挤提存款而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出现支付危机的风险:二是借款人到期不履行合同,无力或不愿偿还贷款,致使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信贷资金周转受阻的风险;三是银行自身资本金数量过小,不能抵补亏损以保证银行正常经营的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的典型特征是阶段性、趋势性和可控性。所谓阶段性是指银行体系内部各种矛盾的累积和加深的过程.部分银行活动的评价指标已经预示着银行危机的到来。所谓趋势性是指一段时间内虽未演化成银行危机,但发展趋势明显。危机性增大。所谓可控性是指人们能够对银行风险进行控制,有可能遏制甚至化解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化解途径

1.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逐步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决策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改革:一是尽快依照《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造和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尤其是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份制改造.使商业银行成为产权主体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行长经营责任的独立性,以及承担责任的胆略和管理现代金商业融企业的能力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组织结构改造有利于培养一批高层次的金融企业管理干部,同时能够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从过去的行政管理转变成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监管。二是真正恢复商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盈利最大化.并在法律和政策上予以明确的保护。三是使用先进的计算机及通讯手段等现代化工具.增加业务处理和经营过程的科技含量,提高业务国际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速度。四是在提高业务经营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经营。

2.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拓宽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新思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已成为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隐患。加强风险管理,减少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将成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新的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信贷资产保全机制。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基础和长期发展的保障,为了防止出现新增不良资产.部分银行开始组建专门的信贷资产保全机构,以信贷资产保全为核心建立新型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例如,统一客户信用评定标准:实行有效抵押和担保:贷款严格按照风险度确定投向、投量、期限;规范信贷评估行为,提高评估水准积极参与企业兼并、分立、破产,支持企业转制.依法处理银企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呆账;自觉地将信贷活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努力实现借贷合同担保合同、抵押合同及条款的合法合规性:健全信贷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明确信贷调查、审查、审批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贷款资产第一责任人制度。二是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发展后劲。借鉴国外处理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我国已成立了4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证券化来清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以预计,当已剥离的银行不良资产得到处置后。资产管理公司积累的丰富经验必然有利于其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将作为我国银行进行资产动态管理的一个有利工具,而其功能并非仅仅局限于不良资产的处理

3.强化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要明确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应确保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优先性。管理部门要协调所有资金使用部门的活动.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进行决策分析.避免决策失误导致流动性不足或剩余而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另外,流动性管理部门必须同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做到预知大客户何时提现或存款,以便提前安排资金计划。同时,商业银行要在供需的基础上做好未来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工作.编制流动性计划,减少融资成本,使银行需持有的准备金最小化。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借鉴西方银行成熟的经验.采取科学的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流动性管理预警监测指标体系,准确预测流动性风险。

4.大力拓宽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商业银行的客户不断流失.传统的存款业务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大力突破传统的存贷款及结算业务。例如,创新住房储蓄、外汇理财等业务,开展票据贴现、抵押贷款、个人消费信贷、贷款证券化、收费等中间业务,重视表外业务.并将其作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推出如担保、承兑等业务。同时进行表外业务创新,结合自身实际,在以下领域进行有益尝试:①保证业务:②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业务;③现金管理业务.包括协助企业减少闲置资金和进行短期投资、账户信息服务、电子转账服务、决策支援服务等:④互换业务.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⑤贷款的替代物,包括备用信用证、票据发行便利、循环便利、多种选择权便利等:⑥贷款出售,包括单笔贷款出售和多笔贷款出售,即贷款证券化;⑦自动化服务,包括电子银行和家庭银行服务。

5.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一是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商业银行资金渠道来源单一的问题。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结构看,负债的绝大部分是存款.所有者权益则全部来自国家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没有形成双向流动机制.主要是银行资金单方面流向资本市场。其实,在资本市场分流银行资金的时候.银行也可通过资本市场来筹资。如商业银行可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也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资,这样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增强资金的稳定性,又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解决资产质量单一问题提供了可能。商业银行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外,还可以通过购买资产和资产的流动性.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总资产比率已经从1997年的4.98%上升到2001年的12.5%,债券投资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条重要资金运用渠道.对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收益水平作用明显。可以预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结构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其次,通过资本市场.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比例相对较高的不良资产能否有效处置,关系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恰恰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市场空间和实现途径。再次,大力拓展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如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及基金的托管、清算、开办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交易结算等业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安全运行范文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的常见故障或隐患等,然后采取积极的预防机制,使这些故障得到有效排除和规避。变电运行中最容易发生变电设备故障或线路故障,管理人员要加强与维修人员的联系沟通,全面了解变电运行的安全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管理措施,并和各部门保持协作关系,使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一,故障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配置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关的管理措施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在实际中,电力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针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效率等方面,其对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效果有限,所以管理人员无法参照制度,有效执行管理措施。其二,人员素质不高。安全管理人员或变电运行操作人员无法意识到变电运行安全重要性,其便不会对设备安全管理持积极态度,在实际中,其很容易忽略一些安全隐患或事故征兆,这不利于设备的安全管理。[1]其三,设备本身质量和性能差,在一开始,如果电力企业无法为变电运行选择合适合格的设备,这些设备本身便存在安全隐患,其在应用中也无法保持安全可靠性。其很容易出现故障最终影响到电力系统整体的安全。此外安全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在采取管理措施时,电力企业还要从技术和管理方面入手,使变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二、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一)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变电安全零故障零事故目标,要达成此目标,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其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要以该制度作为行为准则,积极寻找变电运行操作中的危险点,及时控制这些危险点,重视其管理工作,减少其爆发为安全事故的机会。制度还会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行为形成约束作用,使其重视安全管理。在制度制定之初,电力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学习制度内容,了解制度规定要求,并在企业内部塑造安全管理氛围,深化全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对安全管理保持积极态度。[2]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与责任制度结合起来,使每个岗位上的人员知晓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并在实际安全管理中执行管理任务,保证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制度还要对安全操作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规定,使安全管理成为变电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制度执行中,全员还要相互监督,监督彼此的操作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要求。(二)提高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都要得到提升,变电运行中的人为隐患才能受控,多种安全管理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在此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并检查工作人员的业务开展情况,如检查管理人员的安全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还要将检查结果与工作人员的绩效结合起来,以此来警醒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另外还要提供培训机会,使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使操作人员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工作人员规范化、专业化程度越高,其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优势就越强。[3]这些工作人员在掌握安全理论同时,还要将其与实际生产操作结合起来,使变电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三)减少停电次数,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在此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变电运行设备或线路,使先进的设施设备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在代替落后、容易老化或故障的设施设备后,变电运行过程也会更加安全。在变电系统建设中,电力企业还要选择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这些产品在应用中不会出现停电问题。当停电次数减少后,变电运行可靠性会提升。另外电力企业还要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做好维护工作,使设备寿命得到保证。(四)做好定期检查工作。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电力企业还要制定检修计划,使变电运行设备得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日常巡查,多频率检查,可以发现设备隐患或设备故障预兆,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4]在此方面,电力企业可以借助相关的信息设备和传感设备,对变电设备进行监控检测,在实时了解变电运行情况同时,捕捉故障信息。(五)在日常巡检中做好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在变电运行中,有些设备可能存在缺陷,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缺陷管理工作,使其不会酿造成安全事故。管理人员要将这些设备的健康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在日常巡查中,需要做好运行点检、维护点检和专职点检工作。

三、结语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于变电设备安全运行及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大有裨益,电力企业全员都要重视该管理事项,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管理人员及变电操作人员都要遵守这种意识,并将相关的安全管理操作措施落实到位。在变电运行中,经常会引入新设备或新技术,相关管理人员还要不断优化安全管理方案,提升变电运行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吉雅嘎,孙肖祥.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科技风,2019(03):174.

[2]王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1):151-152.

[3]陈敏峰.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4):120-121.

安全运行范文篇8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故障处理;电力系统;电网运行;倒闸操作

在电网系统中,为了供电安全方便,变电运行属于基础保障部分,变电运行是整个电网运行安全的保障,也是进出电能的“关口”。基于此,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给予重视,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同时进行改进,无疑能够确保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使得社会正常生产得到保障。

1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变电运行中存在的操作隐患

变电运行中变电工进行操作,操作的规范性与变电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维护设备多、容易发生异常与故障等是变电运行的特征,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精神不集中等非常容易造成误操作的发生,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1.2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完善不科学造成的。(1)变电运行管理制度不科学;(2)变电运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安全培训,当发现安全隐患时,不能及时处理,从而造成了安全事故的扩大发生。

1.3变电运行设备存在故障隐患

电网的电气设备质量不能满足国家安全规范的要求,并且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老化问题,使得设备出现故障隐患,从而对于变电运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事实上,电网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与维护,然而变电工作人员对设备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换与维修,从而使得变电安全运行中设备不能满足需求,造成电网中安全隐患。

2加强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

2.1加强对变电操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变电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变电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等。提高变电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使得变电运行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预防。基于变电运行工作的实际,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依赖于个人主动提高,辅助单位的培训。(1)变电操作人员对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要认真执行,使得变电运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对变电事故能够灵活应对处理,对于变电运行中的危险点能够进行有效识别与控制,从而使得事故的发生得到避免;(2)对变电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安全行驶分析、安全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从而使得变电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提高,确保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3)对变电人员心理问题给予关注,重视变电操作人员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变电操作人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工作。

2.2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设备加强管理,从而使得设备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1)对电力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给予强化。对于设备的选型给予重视,确保选择的电气设备性能良好,对设备的出厂试验给予重视,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质量监督给予强化,从而使得因为施工质量、设备的接线错误等造成的事故得到有效的预防与避免。(2)对变电运行设备加强巡视、维护以及监测。监测设备运行情况,深入分析设备存在的异常现象,向上级及时报告。对于巡视检查过程中对于电气设备发生异常的问题,对设备的声音、震动、温度等进行辨识。对日常巡视、夜间巡视以及特殊巡视给予合理的安排;当设备存在缺陷时,应该对巡视的次数以及温度测试的次数给予增加;跟踪存在缺陷的设备,对于趋势进行把握。(3)基于变电运行管理中设备的运行情况,对检修计划进行制定,对设备隐患做到定期消除。对设备检修之后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检查造成机构、整定值、压板位置等,从而使得因为检修不当造成的设备事故得到预防。2.3加强技术管理为了使得变电运行的安全得到保障,对运行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基于实际需要,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与职工岗位特征相结合,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使得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现场的布置、系统联接、操作程序、设备维护与保养等,同时通过事故的演习,使得变电运行管理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以及自我预防的能力不断提升。

3排除变电运行中的故障隐患

3.1排除直流接地故障

在变电站中通过直流系统可以为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等提供直流电流,因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中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流系统可以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电站中的直流系统属于不接地系统,当出现了一点接地故障,其后果一般不严重,然而如果出现两点接地故障,就会使得断路器分闸回路发生短路、发生自动跳闸等,从而造成了误动或者拒动。基于此,为了避免直流系统两点接地故障的发生,当一点接地故障发生时,需要给予准确、及时排除。对直流接地故障通过节点选线装置进行查找。直流绝缘监测装置与接地选线装置目前在大部分变电站得到应用。基于上述设备对于故障的引导与选线信息对接地支路进行分析与判断。针对出现金属性接地的支路,接地选线的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选线的结果良好。在回路中存在着设计错误产生的交直流系统串接、设备厂家、施工单位造成的错误接线等缺陷,增加了接地故障中金属接地,所以基于接地选线装置对接地支路进行明确,从而使得故障得到排除。变电运行人员对直流接地可以利用“拉回路”的方式进行查找。变电站运行人员在查找拉回路之前,需要熟悉直流系统空气开关分级分层的配置情况,通常情况下直流空开由分路空开与总路空开串联构成,在直流母线上,引出线回路数量非常多,接线非常复杂,所以接地的可能性非常大。直流接地通常出现在直流母线上。基于此,为了能够对接地点空开尽快查找,需要熟悉母线回路的构成、作用以及现场具体位置。拉回路对故障进行排除,需要调度的同意,动作迅速,时间不能比3s多,从而使得失去保护电源以及带有重合闸点源时间过长的问题得到避免。另外,利用绝缘监测装置、信号等情况的综合,对接地故障进行准确的判断。选择拉路时,要尽可能使得高峰负荷时段避开,并且要尽可能地避开重要负荷设备。利用拉路寻找与分段处理的方式排除故障,需要先排除信号与照明部分,然后再排除操作部分,先对室外部分进行排除,再排除室内部分。另外,排除直流故障时,禁止造成另一点接地以及直流短路的问题。

3.2排除线路跳闸故障

如果线路发生跳闸故障时,要及时检查保护动作情况。线路CT到线路出口是进行检查的范围。当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问题,那么对跳闸开关进行重点的检查,对位置指示器、本体操作机构的状况等进行重点的检查。当开关采用弹簧机构,对弹簧是否正常储能进行检查;当开关是电磁机构,对开关动力保险接触的良好性进行检查;当开关是液压机构,对压力是否正常进行检查;当开关是气动机构,对操作气压进行检查。当全部项目检查之后都正常,在调度同意之后进行强送电。如果不能成功进行强送电或者出现了自动重合之后断路器复跳的问题,那么对继电保护动作情况以及一次设备进行检查,同时向值班调度员进行报告,基于命令进行处理。

3.3变电运行电容器故障的排除

通常情况下,变电运行过程中电容器故障包括:外壳出现漏油或者膨胀问题;内部出现异常声音、外壳的温度过高等。电容器故障排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当电容器存在着火问题时,供电电源应该立刻断开,为了使得着火范围不至于扩大,应该就近利用沙子、灭火器等对火进行扑灭。(2)当熔断电容器的保险丝时,经过调度的允许,断开电容器的断路器,从而使得电容器能够持续放电,对外部进行检查,重点对套管外部是否存在闪络进行检查,对外壳是否出现变形进行检查,对外壳是否存在漏油现象进行检查,对接地装置是否发生短路进行检查等。之后,基于摇表对两级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电极和大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试。当不存在异常问题时,对保险进行更换之后合闸,如果送电正常之后,再次熔断保险丝,应该将故障电容器取出,从而使得满意故障部分的正常送电得到保障,同时彻底检查与维护故障电容器。当保险熔断的同时,断路器出现了跳闸问题,此时不可以进行强制送电。(3)对电容器进行维修以前,需要对电容器进行反复的放电,当电容器不会对地面发生火花,并且没有放电声音时,才能停止放电。放电过程中,为了杜绝由于遗留电流造成的触电事故,需要戴好绝缘手套,做好保护措施。另外,如果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断电器的拒绝合闸,需要对电源电压值进行检查,当出现异常需要进行电压调整,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4结语

在供电企业中,变电运行作为电能进出的关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都需要可靠的变电运行与高质量的管理。在变电运行管理中,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运行人员操作不当产生的,因此变电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变电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变电站出现故障时,运行值班人员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基于调度的命令进行故障的排除。通过变电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电网的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作者:靳建东 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电业局

参考文献:

[1]许妹,汪建明.变电运行管理、监控与故障处理措施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

安全运行范文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成本要远远高于建设造价成本,而基本建设与后期维护工作也是相互衔接的。变电站工程项目本身的周期长、风险大,对于民生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显著,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管理,就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预期目标,甚至影响到电网的可靠运行。

1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

中国电力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运行管理模式,以机制、体系方面的约束来更好地开展技术保障与安全监督工作,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形成管理标准。从管理的理论依据来看,强调对人员、事件与事物的量化管理,突出对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工作的岗位职责与技术要求,以便于更好地规划经营管理程序与操作方法,实现对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管理。新时期的管理工作也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相互对应,更加重视程序化与标准化,紧紧围绕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的这一目标来进行制度保障。

2当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缺陷

2.1管理未深入细节。安全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也是企业创造效益的基础性条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仍有一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欠缺,虽然在一些重点问题上,能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某些管理措施避免问题的产生,但是对于某些细节性工作仍然缺乏认知,导致违章操作普遍存在,也是各类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生产责任事故与交通事故等事件的重复产生,就应该进行总结反思,并吸取教训,重点加强生产经营工作中的细节管理工作[1]。2.2安全管理重于形式。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重于形式的现状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因素,也导致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产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会相对较高,让安全管理的效率下降。按照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并执行安全法规是安全生产的前提性保障,尤其是基层班组应该重点强化自身的工作职责,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整改。2.3后台监控体系的缺失。电力系统的实际工作当中,后台监控疏于管理的现状多次产生,也多为人为因素所导致。一方面后台监控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尚未落实到位,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工作未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系统的保障能力与监控能力也有技术缺陷,某些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后台监控软件也不具备相应的功能。实际上,变电站的运行和操作是非常严谨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做好措施到项、责任到人,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2]。

3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方案

3.1注重岗位职责分配与细节把控。岗位职责分配应注重责任到人制度,以变电站为例,站长应该是第一安全责任人,对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全权负责,不仅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方面符合设备和生产管理的要求,组织所有人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质量考核工作。例如对设备的定期巡检、对生产状况的掌握、对设备缺陷的分析等都应该成为细节管理的核心。而副站长主要协助站长工作,在站长不在时履行职责,完成工作调配。技术人员则负责具体的制度落实情况与技术问题的处理,对设备技术资料、系统运行信息等进行收集整合,完成技术培训与考核工作。值长则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不仅包含工作审查与定期巡视,还应该有效掌握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掌握情况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尤其是当设备出现事故、故障、异常状态运行时,应重点监视运行状况,并结合培训计划,执行安全技术措施。3.2落到实处的风险控制。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尤其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一些风险事件的产生。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重视风险识别与评估判断工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与岗位标准,以标准化的流程制度建设来确保安全运行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做到持续性改进,发挥电力系统的中枢作用。例如,风险评估首要工作在于进行明确的风险识别与目标设定,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应该包括经营目标与管理目标两个部分。电力系统的工作重点在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如火灾、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人员伤亡等。从电力系统本身运行角度来看,线路停电危险点、送电危险点等都应该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风险防范点。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多半因为相关人员未按照国家标准与行业准则进行设备管理操作,忽视了安全运行工作的重要性,轻则出现设备损坏与人员受伤,重则导致人员伤亡,影响正常的电力系统运转[3]。因此,变电站应该基于风险识别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管控手段,制定适合电力系统的风险决策判断标准,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风险处理权限。3.3强化监督。监督是企业管理层对各项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一种持续性评估过程,内部监督也更加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对于电力系统,也应该强化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即设备的维电力讯息81护、变更活动,职能部门进行自我检查,而外部监督则是对安全管理活动与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并明确业务流程,更加针对性地构建监督体系,从体系中了解目前管理工作中的缺陷,明确不同单位与责任人之间的责任。

4结语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工作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理论融入了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在设备管理、风险管控、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明确了运行规范。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需要在现有的标准化基础上重视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符合国家标准,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与其他管理模式相结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改进,为电力系统未来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峰,李霞.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技术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27):120~121.

[2]贾宁,陈婧.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潜在问题及防范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1(31):41.

安全运行范文篇10

1.1水电站安全管理混乱

未建立安全机构,工作未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未严格执行二票、三制,各级人员未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生产现场管理混乱,人员思想安全意识薄弱。特别针对外来用工,未有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从而为事故埋下隐患。

1.2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

培训工作未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没有纵向到边,横向到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过去长期养成习惯性违章行为未得到根本性纠正。

1.3防范措施未到位

未贯彻落实防止误操作事故的措施,如解锁钥匙未按要求启用和解锁。在执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工作方面存在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如重大检修工作开工前,未提前编制作业指导书,完工后,未实行三级验收,从而未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1.4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由于运行人员没有严格贯彻现场规章制度,没有认真执行两票三制,没有进行定期加油、切换试验,对设备监视不力,操作调整不当,记录不实等,能采取应急措施和可以自行处理的异常情况而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扩大。

2保障水电站安全运行的措施

2.1正确认识电厂运行工作的特殊性

电厂运行人员的安全压力大,平时繁琐的工作,可能造成麻弊心理,在面对操作差错可能造成的事故,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电厂运行工作包括操作、运行参数的调整及管理等方面,所以管理制度中针对运行的管理也是最多的。

2.2培养安全意识

关键是提高运行值班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窂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两票三制,自觉遵守规程、制度,不违章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通过自身努力与参加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形成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自觉行动,做到四不伤害。为此,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运行人员应该认识到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使安全工作的重点更突出、更有效。可使运行人员在工作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和工作的盲目性,增加工作的安全性。(2)开展反事故演练,针对培训计划开展、实施,使运行人员学习、掌握电厂设备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化,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3)针对运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整休息时间,减轻运行工作中从复性的工作,从而从心理和身理上为运行人员减负,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4)每次大型的操作,提前进行操作前的预演,合理安排操作人员;检修工作确定具备相应工作能力的工作负责人,考虑好工作中存在的危险点,制定安全措施,做到多层次分级控制,才能抓住不同层面、不同时间期的安全工作重点,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

2.3必须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特点

根据电站运行工作的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依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结合单位现场实际,从运行角度出发,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制订防止电气设备重大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的重点运行技术措施。(1)按时间段来分析。如电厂一年中年检、预试时误操作的可能性就比平时大;高温、高负荷阶段就容易发生设备事故;针对以上的问题,操作就提前拟定操作票,用典型操作票,防止误操作;高温、高负荷阶段应加强大电流回路的测温,加强对设备的监视。(2)按电厂的具体设备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因为电厂的设备所选的型号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加强设备的巡视检查,重点设备重点检查,并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对存在薄弱环节的设备,加强巡视的力度,并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防止隐患扩大变成事故。(3)按工作内容分类分析。电站经常性工作有交接班、倒闸操作、设备验收、巡视检查、设备维护等。应加强人员的培训,掌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知识。(4)按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分析。要求电厂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在相关的设备上标示典型操作步骤,防止误操作的发生;设备的铭牌、参数、操作规程,保护的定值管理,应规范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清单,方便查找。(5)对人员身体状况、思想情绪、安全行为、技术水平、动手能力分析。作为管理人员应了解员工的情况,避免人的不安全因素。(6)对安全、生产工器具及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安全工器具应定期检验,使用环境是否合适,使用方法是否得当。(7)对本单位的厂、值、班进行比较,找出安全状况最薄弱的单位及薄弱点。针对薄弱点,采取应对的措施,加强培训,使单位的安全生产处于可控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