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5 18:04:04

护理知识

护理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护理知识和教育在网络传播中方兴未艾。以社会信息化为背景,网络护理信息检索、护理信息化管理、护理信息技术服务等应有尽有,涵盖了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医院护理的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动与管理、护理教育教学课程与培训、国际国内护理的政策法规、技术与应用以及学科和行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等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把世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人才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护理知识的网络传播,推动护理知识、护理专业教育和护理人才的国际化进程。

一、护理网络化管理和知识传播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国外对于社区护理管理和知识交流相对重视,其护理工作和管理有网络化的趋势。社会网络分析法虽然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不够广泛,但是,国外在护理知识信息管理的某些形式方面已经显现出社会网络化特征。例如,美国在护理人员配置和团队架构方面就表现出了联盟特色,通过论坛、沙龙、俱乐部等多种形式强化护患之间、医护之间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交流,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协作[1]。澳大利亚对护士的转岗培训方面都出台了完善的法规和制度,并形成制度化。例如,在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中,由护理学会统筹安排,包括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等。政府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力度也非常大,会出台各种政策以保障护理人员的培训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而且,高等教育中的医学院作为培训的第三方机构,会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分模块进行实施,而且培训的内容层次分明,涵盖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及应用的各个方面。此外,政府采取构建以州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护理论坛,提倡护理人员利用网络等形式进行信息流通、成效反馈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训,这些都是基于网络传播基础上的知识管理与应用的实践模式。又如,德国为促进社区护理从业者网络知识传播与的流动和共享,要求每个护士站的护士必须每周碰头2~3次,面对面讨论社区就医者的护理计划和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讨论,每7个护理站归属同一总部管理,其余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则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同时,各州护理技术监测协会还定期对各护士站进行考核和验收,形成一定的社会网络,通过面对面和网络双重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协会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管理受众面加大,而且护理人员的知识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2]。(二)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专科学历占7.2%~41.6%,无专业学历护理人员占3.0%~15.9%,本科及以上学历最高为15%[3]。社区护理人员现有学历和能力与实现新形势下社区卫生功能的要求不匹配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卫生服务体制下,护理人才分布总体呈现倒三角形,总体而言,医院越大,医疗、护理等人才越多,人员素质越高。而社区护理人员从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均与综合医院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目前社区医疗机构在护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例如:培训内容系统性欠缺,主要有如下原因:①各类培训、讲座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医院组织实施,培训内容缺乏统筹;②每次培训,参加的护理人员不一,造成信息传递不均、知识累积不足(无论是护士个体、还是社区服务中心的护理组织)。同时,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广,但是还存在有些地区较分散、机构相对小、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再者,一些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好,网络传播不畅,是导致边缘社区护理知识流动不畅的另一个原因。那么如何保证社区护士知识储备提升,培训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有一些培训也是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太多的实际问题,对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未起到多大作用,并未有效地解决这些地区护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问题。这种培训往往是投入大、收效小。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护理管理系统化,培训方便、快捷、省钱、省力,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有效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国外的经验,建立一个长效的、系统的网络网格管理机制,形成网络系统化管理,扫除护理人员交流屏障,打通学科知识渠道,不仅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加强网络知识交流、教育与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力争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全覆盖率,逐步完善社区护理队伍建设。

二、社会网络传播在社区护理知识流动中的应用

(一)社会网络知识传播与知识流动。美国科学基金会(NSF)于1999年将知识网络定义为一个社会网络,提供网络知识分享和信息利用等服务。目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网络知识传播已成为该机构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实践工具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平台。在此方面,还有一些相关研究就如何构建基于社会知识网络进行了诸多探讨,知识网络框架至少需三个要素组成:一是行为主体(个人、小组或组织);二是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三是各行为主体在关系中所运用的资源[4]。知识网络应包括网络核心组织、网络从属组织、知识管理活动、共享知识资源、信息网络平台。社会关系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实质上是建立核心组织与各个从属组织之间基于知识管理的合作关系,构建方案需聚焦网络具体目标、从属组织、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在构建这样的网络网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知识共享。这种给予网络的知识流动也称网络知识转移,是指组织通过网络渠道转移知识,实现组织知识共享,从而有效利用现有知识的过程。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知识流动研究是知识管理关注的焦点。可见,将知识流动与共享放在具体的社会网络中进行研究是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二)社会网络化管理在促进社区护理知识流动中的应用前景。人际交流对信息获取很重要,同时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知识的主体———人的相互交织促进知识的流动。既然在管理、经济等各领域都存在社会网络,同样,也能够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社区护理知识管理当中,必将有助于改善当前社区护士管理和培训现状。具体操作如下:1.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社区服务中心的调查和访问,构建出社区内部护士知识流动的网络;2.分析社区护理知识流动的社会网络现状特征,从而诊断社区护理知识流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3.比较不同地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护士知识流动网络的现状特征、知识流动网络的差别,探寻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内部阻碍知识流动的问题根源;4.通过分析进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知识流的优化,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知识流动的制度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网络的发展和利用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合理利用网络必将大大推进护理行业在教育、培训、管理、实践和知识流动方面的长足发展。

三、总结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结合,是护理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存在很多不足,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敢于尝试和创新,拓宽研究视角。建议如下:(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建立有效的护理网络管理组织模式,使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网格化,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创建5G网络体系,争取早日覆盖到较偏远地区,这个很关键,这是看不见的“公路”,只有“路”通了,组织管理效率提高和知识交流更便捷,计划才能有可操作性,加强网络护理人员的管理是第一步。(二)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除了上述提到的网络护理的管理和培训外,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有学者提到美国护理职业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具有特色,所设置的课程以人为中心。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护士执业考试体系也很完善。美国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无论从理论建设还是到实践建设相对比较完善,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5]。(三)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制定从业人员的标准,加快国际化进程。鉴于目前中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还不够理想,一方面要加强医疗机构的责任认定,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医疗机构护理人力配置标准,加强医护人员护理队伍的资质认定,促进护理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从而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教育的发展。再者,加强国际护理专业建设也非常关键,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促进我国护理人才的水平同时,向国外输送人才,促进国际互助、互联和互动。国际护理在我国发展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余云丽于2000年提出全新的医护教育理念,她将中西护理专业特点融合为一体,在全国高校积极开办国际护理专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护理人才。国际护理专业是培养国际护理人才重要保证,是国际化的窗口,使护士教育国际化、护士流动国际化、护士岗位竞争国际化,有利地促进知识水平提高和护理人才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网络传播和网络化管理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当地网络升级工作,使网络畅通,配套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然后学习美国和德国社区护理人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社区管理群,把面对面交流和网络交流、管理及培训工作做起来。因此,网络非常关键,通过网络交流,使护理人才和护理教育走向国际。在为各国和国内高档医院输送护理专业人才时,除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外语能力的培训,因为他们护理的对象多是外国人,因此,开设英语等语种的课程,加强从业人员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当重要,最好使用国外教材,聘请部分外籍教师,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6]。除外语课程外,还增设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的教育,以强化护理操作特色,使国际护理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又能适应在国内的大医院、外资医院工作,能与世界接轨,适应在国外工作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的现代护理竞争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门国际护理人才[7]。

社会护理网络管理与社区护理的结合是一次新鲜的理论创新,其中有很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待挖掘。进一步的研究能够拓宽社区护理人员知识获取渠道,使新知识、新进展系统、快速地向社区层面扩散,优化护理人员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为病人得到更加规范、专业和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薇.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与启迪[J].医学文选,2004(2):256-258.

[2]谭严、罗生全.德国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借鉴[J].职教论坛,2015(3):93-96.

[3]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

[4]彭文华译.网络构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0.

[5]李敏、徐慧兰.美国护理职业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8-19.

[6]刘杰,张立新.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1)19-20.

护理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消化内科;营养知识宣教;护理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已不再局限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是更加关注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疾病的发展模式与饮食习惯的相关,饮食的高度重视这一点在临床消化内科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1]。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是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平衡饮食,合理营养对治疗与预防消化内科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消化内科的饮食指导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强化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拓宽知识视野与加强针对性的营养护理[2],是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康复保障的重要手段与关键环节。为满足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患者的营养与康复得到保障,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2016年期间对我院消化内科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为胃肠疾病患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急性胃炎、肠预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31.3±5.7)岁,病程为1~40年,文化程度不等,主要有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患者意识、智力均正常,均为自愿参加调查活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的消化内科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观察组给予优先的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指导。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全面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健康知识需求,可通过调查问卷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了解患者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不满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针对患者的营养健康需求与建议,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营养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尽早恢复健康。(2)配备营养科室。有关调查研究表明[3],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建立营养科室,也没有配备营养师,而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饮食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合理、科学、全面的制定饮食计划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消化内科配备营养科室势在必行,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营养知识培训以达到全面了解营养健康知识,能独立为患者解决饮食健康问题,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同时,为拓展护理人员的视野与观念,主管部门还应定期组织营养知识培训,选派护理人员到有关机构进行营养知识学习等,以达到全面系统的掌握营养学的指导技能。日常查房中,负责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及时为患者制定或更改饮食计划,评价营养计划效果。(3)定制健康教育目标。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关键因素在于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不了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因此影响了日常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定期有计划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与指导,为患者讲授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授教形式进行专业的营养健康知识宣教,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与治疗[4]。当患者对疾病与形成正确认识后,其消积应对疾病的态度也会有很好转变。同时,还应为患者制定切合实际、可行的健康教育目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与调节疾病和饮食的水平。(4)指导营养及护理。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有专业营养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从而全面、系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与饮食需求,以进行科学、全面指导。工作中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传统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相处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状态评价与评估,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乐观的面对疾病。工作中应重视护理服务治疗,保障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1.3.1营养状态评估

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进行分级[5],MNA评分≥24分为营养良好;MNA评分17.0~23.5分者为营养不良;MNA评分<17.0分者为营养低下,其中又通过换算标准身高的百分比来确定营养低下的严重程度分级,而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轻度:85%~90%,中度:75%~85%,严重75%。

1.3.2满意度、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营养知识宣教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

经营养知识宣教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患者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营养相关行业越来越收到广大中国同胞的欢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也有了相应改善,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尤其是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其对营养健康知识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流质、软食、半流质的浅层知识面已不再能满足其对营养健康知识的需求[6]。因此,系统、全面、科学对患者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与指导,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营养健康知识需求,将营养计划渗透到患者的日常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贞萍 单位: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肖琼怡,郭致平,殷芳,等.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6(8):491-493.

[2]张凤霞.浅谈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4):75.

[3]刘湘华.消化内科营养知识宣教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22):67-68.

[4]刘敏.浅议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287-288.

护理知识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护士22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职工作在半年以上;(2)没有参加其他课题的研究;(3)无心理及精神疾病,身体各方面健康;(4)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休产假或者最近一个月不在工作岗位;(2)不符合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观察组给予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知识及手术配合能力培训。其中,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32±7.32)岁,工作年龄2~20年,平均年龄(12.78±8.09)年,文化水平:专科5人,本科4人,研究生2人;观察组年龄19~38岁,平均(28.02±7.98)岁,工作年龄1~21年,平均年龄(13.08±8.12)年,文化水平:专科6人,本科4人,研究生1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培训。观察组在给予常规的培训基础上再给予护理安全知识的培训,由护士长和研究者共同制定手术室常见的各类安全隐患,并且制定成手册供研究对象学习,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和反馈,一天培训一次,持续一周。除此之外,还应该为观察组护士培训手术室手术配合能力,可以采用视频教学,也可以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演练,给观察组护士更直观的学习机会,一天培训一次,持续一周。1.3观察指标。本研究采用安全知识认知度问卷和手术配合问卷。待两组护士填写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在培训一周后安全认知度的评分比较(见表1)2.2两组护士在培训一周后手术配合能力的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说明观察组的护士在给予相关培训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整体护理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手术护理的配合程度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想要手术室护理人员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健康和生命的希望[2],我们需要经常参加相关培训,以期更好的为广大患者带去生命的健康,手术过程的配合默契程度需要护士在熟知护理安全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去执行,更好的完成手术过程,为患者负责。本研究样本量少,为了更好的应用到手术室临床护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需要国内专家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庞慧燕,庞小群,罗慧.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及道德优化培训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8-9.

护理知识范文篇4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0年5月选择某地四所高校即将毕业的护理专业本、专科生24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由McCaffery和Ferrell设计的护士对疼痛的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urveyregardingpain,NKASRP)[2],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包括受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实习时间、实习医院、实习科室、是否接受过疼痛知识或培训等。第二部分为答题部分共有39题,包括疼痛知识(9题)、疼痛评估(8题)、疼痛药物(17题)和疼痛干预(5题)4个维度。每题1分,答对1题为1分,总分39分。原始问卷由主要研究者、1名内科教授、1名高校英语老师进行中英文翻译和反翻译,并请2名疼痛专家进行内容效度的测定。对50名护生进行预实验,该问卷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为0.81。

1.2.2调查方法

每所院校联系1名老师帮助实施,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返校时间,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进行调查前,由教师向学生说明研究的目的及填写的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后当场收回。发放调查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95.4%。

1.3统计学处理

全部有效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教育程度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疼痛经历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α=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男15人(6.6%),女214人(93.4%)。年龄20~23岁。实习医院均为三级医院,平均实习10个月。在校期间接受过疼痛知识的有79人(34.5%)。实习期间接受过疼痛知识培训的有52人(22.7%)。有189人(82.5%)认为自己在疼痛知识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其中三年制专科74人,五年制专科77人,四年制本科78人。

2.2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掌握情况(表1)

表1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掌握情况

2.3不同教育程度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比较(表2)

2.4不同疼痛经历护理专业大学生疼痛知识分类得分比较(表3)

3讨论

护理知识范文篇5

护士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组成局部。病人住院的全过程需要基础护理服务,一定意义上,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近年来,由于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要和期望值越来越高,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医院基础护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如何提高护士基础护理水平,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加强护理人员价值观的教育

使每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要做好新护士入科教育。树立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摒弃重治疗轻护理的思想,其次是通过高年资护士的现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三是护士长言传身教,对护理事业执着,对工作负责、热忱、树立良好的形象感染护士,通过以上方法,使护士认识到价值观不能以金钱来衡量,护理工作的目的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让病人感受到实惠,得到病人的认可,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干发生耐久的工作激情。

二、强化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感悟患者住院期间渴望满足的各种需求,护士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变主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要做”力争做到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属方便、放心、满意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协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头、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种功能锻炼,让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细致、周到关怀和照顾,感受到最温馨的护理服务。

三、加强护士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

使每个护士规范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学习的内容不只限于基础护理操作,还拓展到专科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等方面,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只有加强护理队伍人格素质的培养,才会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了优良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才干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对病人沟通的最好桥梁,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途径。护理服务精神的最直接体现。护理人员要站在满足病人健康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

五、重视培养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让护士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顺序及方法,认真学习应急风险预案。并通过不定期的演练、模拟及情形训练加深印象。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护士长每日应参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将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作为量化考核的内容之一,每周对护士进行提问,或定期进行书面考核。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皮肤、治疗、管道等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每个月坚持护理查房,提高护士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护士进行危重患者护理技能及抢救中使用cpr技术、呼吸机、监护仪等护理仪器的操作培训。

护理知识范文篇6

1.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树立专业理想。

专业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进展,了解本专业的未来前景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使他们把现实学习与专业理想结合起来,有效消除学习的盲目性,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1]在学生眼中,专业教师是对本专业有所造诣的人,是掌握和精通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与其他教育者不同,专业教师的权威并非行政的或者管理的权威,而是专业的权威,这种权威是比较客观的,容易为学生认可和接受。[2]所以,在这一方面,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具有普通的专职班主任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对专业的认知将直接影响本班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这种影响将进一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2.有助于学生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在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护士就是打个针、发个药那么简单”,导致有些学生以为会打针就行。专业教师有责任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可以在日常的授课中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比如,病人在静点青霉素的过程中出现了心慌、头晕等不适,护士应该立即作一个初步的判断,是过敏反应还是输液反应,还是其它原因等,若是过敏性休克可能根本没时间去请示医生,必须立即处理,否则病人会有生命危险。这个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护士并不是只打个针、发个药那么简单,专业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否则将无法胜任临床工作。

3.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护理专业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所教的学科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使他们的表达更清楚或者使用更有效的教的策略。[3]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医学护理专业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部分内容也比较枯燥,对于专业教师来讲,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认为这门课“简单”,就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专业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功底。同时,还应具有在授课中将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揉合在一起的能力。如在介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时,教师给学生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体操运动员桑兰不慎从平衡木上摔下,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引起了截瘫,虽然做了手术,也做了很多的康复治疗,双上肢功能恢复不错,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也注定了她终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而另一位明星张柏芝在为一次慈善活动捐款进行飚车表演时发生意外,导致腰椎骨折,由于只是单纯的脊柱骨折,没有脊髓损伤,所以她卧床一月后起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通过这两个事例,将医学理论与学生熟悉的明星事件结合起来,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脊柱骨折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是否伴有脊髓损伤。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常常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储备,专业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例子融入其中,便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4.有助于学生认识医学专业知识的有用性。

有些学生报考护理专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部分学生直言不讳地跟教师说明了毕业后不会从事护理工作。对于这样的学生,专业教师主要侧重于告知学生,即使不做护士,这些医学专业知识也十分有用。比如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及早做手术,不仅操作简单,并发症也少,康复很快。而手术延误则可导致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影响康复。以最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为例,若不出现并发症,住院7~10天可出院;若出现并发症,住院时间将延长到20~30天,切口感染会增加病人的痛苦,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阑尾炎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经常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和经验,让他们学到更多,懂得更多,让他们明白知识是有用的,能让他们的人生路更加顺畅,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来学习专业。

二、医学护理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

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大学时期是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时期,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单一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并不好,在这方面,医学专业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将这些理念融于专业教学中,易于为学生接受。比如,在介绍低钾血症时,笔者给学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20岁男性,因急性阑尾炎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正恰逢七天长假,管床医生想在家休个长假,就开了一个长期医嘱,术后病人每天腹泻多次,但管床医生一直没到医院看过病人,也没拜托其他医生帮他查房,到术后一周时病人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值班医生仔细了解了病情,术后一周没吃东西(钾摄入不足)、静脉输液中没有补钾,腹泻次数多(钾丢失过多),考虑是低钾,确诊后立即开始补钾。临床上轻度低钾病人很多,但发展到软瘫、发展到如此严重的低钾是很少见的,这个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床医生的责任心不够引起的。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对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来说,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重者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通过这个病例,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等专业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了医务工作者应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使得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

护理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护理学;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再构建

1引言

主要课程(核心课程)体现了课程计划的质量构成,是教育计划评价的关键指标[1],也是教育计划核心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赖以实现的重要依托,因此核心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至关重要.地方性本科院校是培养区域性高等护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质量关系重大.基于此,结合德州学院护理学专业建设实际,初步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模式.

2护理学核心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护理学核心课程间具备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条件.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专业课程(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主要人文课程(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故称之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间具有高度衔接性和系统性,这就对其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先决条件.有效构建护理学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对于学生跳出单科课程知识的局限,形成初步的护理学整体认识,具有重大意义.2.2实现护理学核心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高校教师在课程教授过程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缺乏所教课程同其他课程衔接和逻辑关系的认知,所授课程“孤岛”现象较为普遍,这在地方院校中更具代表性,尤其是近年来“重科研、轻教学”之风使之更为突出.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识不足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把所授课程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整体高度去认知和把握,导致护理学核心课程难以形成整体的、系统的、共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知识体系.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可打破课程孤岛化、加快课程间的融合,对于护理学核心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2.3学分制改革和新一轮教材修订的客观需要.学分制改革带来了护理学教学课程计划的重大调整,其学分总量明显减少,导致大部分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有所减少.新一轮护理学本科教材(2017版)的修订及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教材再认知的客观要求,同时强调从护理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整体性高度去认知教材、把握教材及整合教材.以上两方面的情况导致了一个显著的矛盾:护理学核心课程教材内容更丰富但课时被压缩.通过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的再构建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3护理学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途径

3.1构建知识体系的原则和理念.护理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基于两大原则和理念:一是基于护理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2].护理学专业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体系必须充分体现“护理岗位胜任力”这一要求,才能实现培养高质量护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3].二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则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4].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2调整和认知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原则.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以“护理职业胜任能力”为核心去规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于基础医学课程学时进行适当压缩,充分保证临床护理课程学时,重要人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以德州学院为例,2017年实施学分制改革后,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重大调整:一是结合学校总体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了“创新性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二是在培养总目标及护理学专业认证要求的基础上,对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重新设定,重新规定了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各课程同培养目标和要求间的对应关系;三是在总学分限定(170学分)的基础上,针对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中普遍存在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学时分配不合理现象(如基础课负担重,人文护理课程重视程度不足等),对课程教学学时和学分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总学时明显减少,临床护理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外妇儿护理学)总学时略有减少,护理伦理学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一方面提出了核心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其构建方向.2)强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认识.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核心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为课程授课内容的增益取舍、编排设计指出方向.教师不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便不能充分认识所授课程在整个培养要求中的地位以及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将导致课程讲授孤立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之外,不同课程之间难以形成充分的前导和后续关系,难以构建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服务的完整知识体系.必须反复对任课教师进行人才专业方案的强化解读,形成统一认识.3.3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核心是细化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体现了对教材的增益、取舍、整合,是实现培养要求的重要载体,也是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再构建的关键和体现.大纲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必须充分体现同其他课程的前导和后续、必须与其他核心课程大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来支撑专业人才核心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实现.其途径为:1)课程分析.在充分课程分析分析的基础上撰写教学大纲.课程分析包含以下要素:课程定位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应)、教材内容(教材选择和参考资料、教学内容分及学时分配)、重点难点把握(重点及解决方法、难点及解决方法)、同其他核心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基本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教学反馈与教学效果等十大部分.临床护理课程通过充分论证后先形成课程分析(注意课程间要充分论证,减少相同知识点雷同),医学基础课程本着为临床护理课程提供充分前导性支撑的原则上进行课程分析的修订,最后两大类课程间相互论证,以确保知识体系的“实用、够用”.2)集体备课.近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愈发突出,集体备课被淡化.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或教学组)为单位,共同研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情、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共同规划课程的系列教学活动[5].有效的集体备课也是实现核心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任课教师完成教学大纲初稿后,我们主要是通过专题集体备课的形式来进行修订和完善.专题集体备课具体操作为:各门护理学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初稿发给所有核心课程任课教师,每位教师主要站在三个角度去分析:一是自己的课程是否能为其他课程提供充分的后续学习基础;二是其他课程能否对自己的课程起到充分的前导性支撑作用;三是课程间的讲述部分是否有雷同和重叠部分,放在哪个课程讲述更合适,并考虑彼此的知识点增益、删减、合并.如通过集体备课,临床护理学老师会将临床上常见的、特别需要强调的药物护理向药理学老师介绍,药理学老师则会重点对这些药物进行讲述,从而解决药理学讲述内容的取舍增益问题,实现对教材的精简整合,解决课时量少而教材内容丰富的矛盾,从而使药理学的教学大纲更好地体现其作为临床护理学课程之“前导”的地位和作用.3)交叉听课.教学大纲的修订是不断调整的过程,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动态微调”是必要.对其他核心课程,尤其是自身课程的前导和后续课程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讲授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课程教学大纲的水平和质量.我们把核心课程分类四类:第一类是医学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第二类是临床护理课程桥梁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第三类是临床护理学课程,包括内、外、妇产、儿科护理学;第四类为护理人文课程(护理伦理学).交叉听课要求:第一类及第二类类课程老师必须听取所有第三类课程,以便于更好地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后续学习做好服务,发挥好前导课程的作用;第三类课程教师必须听取所有第二类课程,可有选择地听取第一类课程,以便于较为充分地把握或者了解相应前导性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更好地融入课程授课大纲和实际授课过程;前三类课程老师必须听取第四类课程,以便实现课程伦理融入各门核心课程中;第四类课程选择性听取前三类课程,深化护理伦理学在各课程,尤其是临床护理课程中的体现.通过交叉听课,老师的知识储备得到了拓宽和深化,为教学大纲的动态调整提供了知识储备和基础.3.4建设整合性课程.《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议,主要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应围绕“三个整合”,落实能力为本.“三个整合”即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专业课程整合、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的整合[1].通过对医学基础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通过获得有效教学时间来解决学分制改革后基础课程课时量明显减少的问题;通过专业课程整合,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临床问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核心课程知识体系进一步体系化.德州学院开发了一门护理基础学2.该课程授课内容分成三个顺次衔接阶段:临床案例分析训练;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培训;综合训练.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课程设计植入和改良了护理技能大赛的模式[6],学生3人一组,在涵盖内科主要病种的案例库中抽取案例,进行健康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导出、护理措施制定、根据病例设计执行3项常用护理技能(吸氧、吸痰、鼻饲、导尿、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肌肉注射、皮试、静脉注射、心肺复苏等十大基本操作技能之三),操作评价按照技术要求、礼仪沟通等要求进行评价.该课程有效整合了内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和护理沟通与礼仪4门课程,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4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教学实践表明该构建模式效果显著.一是教师层面:2017年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后,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学时有较大减少(25-50%),知识体系构建使得这些课程教学内容普遍压缩达1/4-1/3左右,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学时够用且对后续临床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性明显加强.同时,内外妇儿护理学任课教师也普遍感觉基础医学课程同临床课程的衔接更加紧密,学生对临床课程所需基础医学知识点掌握情况优于既往.二是学生层面:我们将课程体系改革后形成的教学大纲全部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各护理学核心课程的讲授要点,同时对各核心课程之间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形成脉络式认知.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前预习以及课堂讲授,学生能普遍感知到各门核心教材“由厚变薄”,同时减少了各课程存在的“孤立感”,初步具备了课程知识融合构建的意识,这对于实施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教育计划[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2-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7,24(1):1-5.

[3]张佩.王若维.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5):176-177.

[4]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5]宋辉,戎文慧,徐忠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1):66-68.

护理知识范文篇8

关键字:肝癌护理临床

一、心理护理

肝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有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就可能有奇迹出现。下面介绍对肝癌病人心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

1、怀疑心理: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医务人员应言行谨慎,要探明病人的询问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的问题,不可直言,减轻病人的受打击程度,以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2、恐惧心理:患者确切知道自己患有癌症,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护士应同情病人,给予安慰,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悲观心理:病人证实自己患癌症时,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抑郁不乐,落落寡欢。此时护士应给予关怀,说明疾病正在得到治疗,同时强调心情舒畅有利于疾病预后。

4、认可心理:病人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接受自己患有此病的事实,心情渐平稳,愿意接受治疗,并寄希望于治疗。护士应及时应用“暗示”疗法,宣传治疗的意义,排除对治疗的不利因素,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5、失望或乐观心理:因为个人的体质和适应程度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善于调适自己的心情,同时生活在和谐感情的环境中,病人长期处于一种乐观状态。有的逐渐恶化,治疗反应大,经济负担重,体力难支,精神委靡,消极地等待死亡。护士对消极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做好生活指导;对乐观的病人,要做好康复指导。留心观察心理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护士也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使病人感到心理满足,情绪愉快。护士要富有同情心,冷静热情,耐心和果断,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不同年龄、性格和地位的病人应一律平等,公平公正,取得病人的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善于谅解病人的过失,不与病人顶撞,宽宏大量。在语言上,应亲切耐心,关怀和体谅,语气温和,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并注意观察病情,了解思想,接受合理建议。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性语言,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要严谨,要有科学依据,切不可主观武断,胡乱猜想。

二、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是肝病护理中最重要的,护理措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恢复情况。

(一)一般护理

1、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宣教工作,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能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以减轻肝脏负荷。

3、保证蛋白质摄入,进食适量的脂肪和高维生素。

4、对有腹水者,要限制盐的摄入,每日3~5g;对有肝昏迷先兆和肝昏迷者,要暂时停止蛋白质的摄入,摄入以糖为主。

5、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定时翻身,消瘦者每日用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以防止褥疮。

6、对肝昏迷者和不能进食者做好口腔护理。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状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观察肝区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等。

3、肝介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伤口有无渗血,观察血压变化。

4、放化疗术后,应密切观察各种副作用的发生,做好对症处理。

(三)对症护理

1、肝区疼痛者,按三级止痛法给予镇痛剂,做好心理护理,做好缓解疼痛的心理宣教。

2、对食欲不振者应经常更换饮食花样,少食多餐。上消化道出血者活动期应禁食。

3、腹胀并伴有腹水者,应取半卧位,保持床位整洁,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4、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四)健康指导

1、积极戒烟、戒酒。烟草中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饮酒过度,加重肝脏负担,对疾病康复有害。

2、解除患者思想负担,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生活有规律。在病情得到缓解后,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消除“不治之症”的影响,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但在代偿功能减退并发感染的情况下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衣物,保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经常修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造成感染。避免碰撞和挤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公务员之家

4、积极预防褥疮,卧床病人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腹水合并肢体水肿者,应正确掌握记录出入量及测量腹围的方法。

5、饮食调护,特别是术后康复期和化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调护,以利康复。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水肿者不可食咸肉、泡菜,有肝硬化者禁食硬、热、刺激性食物。

6、对化疗患者应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如口腔溃疡可用盐水或硼酸水漱口,局部涂龙胆紫;脱发者戴假发;定期复查白细胞,如白细胞低于4*109/L,则应暂停化疗,因化疗药品容易抑制造血系统并发感染;注意病室空气流通,室内定期消毒,限制探视。

7、肝癌手术者,术前全面查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术前3天进行肠道准备,口服链霉素分2次吃,手术前晚再做清洁灌肠,术前3天肌注维生素K1。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应该灵活地应对病人出现的一切情况,所以针对病人的任何症状我们不能教条化地按部就班地处理,而应该灵活地应对,这样既会提高护理质量也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信心。所以,在具体的护理中,护士还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给病人带来最好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志国;牛久欣;肝癌疼痛的综合治疗.临床肿瘤学杂志,2000

护理知识范文篇9

农业知识产权目前主要包括植物品种权、农业专利权和农业科学成果及公共技术产权等方面:

1、农业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农业领域可以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成果包括农、牧、渔、机具的发明与改进,肥料和饲料配方、农药和兽药组合物,食品、饮料和调味品的酿造技术,新的生物菌种及产品,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等。

2、植物新品种。

指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赋予品种权人对其新品种所享有的生产、销售、转让、标记等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一般认为,农业专利系统不适于品种保护。除美国外,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未将植物品种纳入专利保护范畴。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3月)的颁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年7月)的出台,我国对植物新品种权已经开始实施全面的保护。

3、农业商标。

除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其所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外,对名、优、特、稀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权或原产地域名称权的保护一般也属于农业商标权保护的范畴。

4、农业商业秘密。

指农业科研单位对其繁殖材料、数据、栽培方法等技术信息,以及农产品经营对其决策、价格、客户名单等信息等所享有的经济利益权利。

5、农业著作权。

即农业科技人员对其科技活动中所产生的著作、论文、工程设计图纸及说明、农业科技、影音资料及软件等,享有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二、农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特征

受产业特征的影响,农业知识产权除具有排他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知识产权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易扩散性、权利主体的难以控制性、产权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等特征:

1、易扩散性。

指由于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大多在田间进行,所以较易被他人非法窃取或流失;

2、权利主体的难以控制性。

受生产分散性特点的影响,在农业的一些权利领域范围内,权利主体往往难以控制,如地理标志权、商业秘密权、发明权、植物新品种权等;

3、产权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

农业生产过程是一个自然和经济的交互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的农业知识产权难以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

4、侵权数额难以计算。

以小麦新品种为例,除非收割并根据市场价收购,难以估算其产量、价格。

三、农业知识产权侵权鉴定问题

1、鉴定单位的鉴定资质问题

目前对植物新品种的鉴定,尚无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和授权的鉴定资质单位。法院还是应当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审判宗旨出发,不能仅仅因为资质问题而不去委托鉴定。只要鉴定单位具备相应的技术检测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了科学先进的鉴定方法,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就可以采信.

2、鉴定方式和标准问题。

DNA指纹技术、醋酸同工酶电聚焦电泳和蛋白质电泳的方法,是目前我国通用的三种种子鉴定方法。但这三种方法除个别国家认可外,尚不是国际上公认的方法。相对于国际公认的种植方法(DUS方法),这三种方式有其快捷、方便,成本低的优势。鉴定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公正,又要考虑诉讼效率,兼顾诉讼成本。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鉴定是首选的鉴定方法,种植的方法可以作为最终的手段。若一方当事人对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且提出了充分的证据反驳,才可以采用种植的方法。即使采用种植的方法,也要对如何进行种植设定相应的标准,以保证从种到收这一长段时间内不出现差错。

四、关于证据保全的问题

在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的依据时,能否查证侵权人侵权销售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权利人赔偿请求的实现。

在采取保全措施时:

1、从仓库入手,直接到仓库清点库存被控侵权产品;

2、控制被告的财务帐册、入库单、销售发票,由于目前种业公司管理相对规范,财务帐册、入库单、销售发票等资料比较齐全,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其销售量;

3、通过铁路部门调取货运单据和附随的植物检疫证等证据,证实其调入的种子量。

目前,许多侵权者为了逃避责任,采用散装种子销售,销售凭证、账目、货运单据均不体现侵权品种名称,或者干脆变换名称出售,既使掌握了这些证据也无法确定是否为被控侵权品种时,可以考虑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即由被告举证证明其购进的或销售的品种名称。否则,法院可以调取的销售量作为全部侵权产品的销售量来计算损害赔偿额。、利害关系人诉权的确定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39条规定是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对侵犯植物新品种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具体法律依据,但是,利害关系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以什么形式参与诉讼,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一般来讲,法院应当允许利害关系人和品种权人共同提起侵权之诉。如果利害关系人符合相应的条件,也可以单独提起侵权之诉。因生产、销售同一新品种,侵权人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而被许可人必须支付使用费,那么被许可人的产品成本必然高于侵权者,侵权者的产品在市场上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侵权案件中经营者往往是更大更直接的受害者,所以必须赋予利害关系人以相应的诉权。

利害关系人应当是指品种权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根据实施许可合同的性质不同,利害关系人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独占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独占被许可人是当然的利害关系人,有权独立地对侵害品种权的行为提起诉讼。二是非独占被许可人。非独占被许可人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不得单独提起诉讼。但非独占许可人可以在许可合同中与许可人约定对侵权诉讼享有诉权。如果有合同约定,非独占许可人也可以享有单独提起诉讼的权利。

六、植物新品种权侵权的判定

(一)、品种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为是指在品种权的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生产、销售、使用其授权品种的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品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应当是:

1、有被侵犯的有效品种权的存在。

一项品种只有在其被授予品种权的有效期间内,才受法律保护,在授予品种权前、品种权期限届满后、品种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已经终止后,第三人的使用行为不构成侵权。在品种权有效地域范围内的行为才可能构成侵权。

2、有利用品种权的行为。

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3、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

许可应包括书面许可、口头许可以及默示许可等形式。

4、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经营。

即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一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侵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构成侵权。

(二)、不构成侵权的抗辩理由

根据《条例》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即不构成侵权的抗辩理由应当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1、品种权人的权利限制,即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合理使用包括科研特权和农民特权。2、品种权终止。

3、品种权被宣告无效。法院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被告可在答辩期间内向行政主管机关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该植物新品种权无效,因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是经过实质审查,法院一般不应中止诉讼。

4、诉讼时效。应适用《民法通则》关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最长时效期间的规定。对于连续实施的侵权行为可以依照最高法院法[1998]65号《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的规定执行,即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至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止已超过2年的,在该项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期间,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额应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计算,超过2年的侵权损害不予保护。

实践中当事人常以持有种子管理站颁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作为抗辩理由,对于此种抗辩,一般不予采纳。各级种子管理站如果没有审查申请人是否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而颁发了种子生产许可证,这种颁发证书的行为并不必然认可其生产授权品种行为的合法性。因为生产品种包括授权品种和非授权品种,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在申报生产许可证之前,申请人必须确认自己所申报的品种是否授权品种,这种确认行为是一种法定义务,违背了法定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销售方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在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中,销售方对产品的来源的合法性有严格审查的义务,销售方应当承担严格责任。这是由种子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国《种子法》对此有专门的规定,因此应当适用特别法。生产方必须严格按照许可证许可生产的品种进行生产,经营方从生产方处购买种子首先要审查生产方的生产许可证,看其生产的种子是否具备生产许可的条件,也就是说经营方必须对种子的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因侵权品种的生产方未经权利人许可,无法取得权利品种的生产许可,其对外销售侵权产品具有明显的违法性,经营方若再购买销售,就具有明显的主观过错,两者的行为已经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七、被告拒不提供有关侵权获利的证据,赔偿数额的计算

对于那些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又拒不提供其记载因侵权所获利润情况的会计账册或者提供虚假会计账册的人民法院除了可以查封其账册等资料。依法组织审计外,也可以综合全案的证据情况,推定原告的合理主张成立,不能使侵权行为人逃避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这完全符合《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75条的规定。在被告拒不提供有关侵权获利证据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推定原告主张的合理赔偿数额成立。如果被告的生产规模大,并以侵权产品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完全可以支持原告主张的全部赔偿数额。

故此,关于推定侵权证据有对方当事人掌握的问题,对当事人有证据可提供而不提供的,可以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75条的规定,推定其持有侵权证据。这样即可以加强对权利人的保护,减少保全的风险,有可以有效的遏止抗法行为,便于保全措施的顺利完成。八、植物新品种损害赔偿的原则、计算方法

l、品种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

在品种权侵权损害赔偿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确定全面赔偿原则为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但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对侵权直接造成的品种权使用费等收益减少或丧失的损失,因调查、制止和消除不法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间接损失是指品种权处于生产、销售、转让等增值状态过程中的预期可得利益的减少或丧失的损失。

2、损害赔偿额的具体计算方法

基于品种权与专利权的相似性,参照专利法的有关计算方法,确定品种权损害赔偿的具体计算方法:

(1)、以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的依据。根据品种权人的授权品种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授权品种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以权利人生产的平均利润与行为人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乘积作为损害事实。

(2)、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害赔偿额的依据,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总数乘以每单元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3)、参照许可使用费,根据品种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许可使用费的数额、该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4)、确定法定赔偿额。品种权的保护规定没有确定法定赔偿额,但是根据2001年6月12日在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酌定赔偿额问题,可以参照专利、著作权等有关司法解释的精神,由人民法院根据侵犯的知识产权的性质和侵权人的侵权情节公平合理地予以确定。专利权是与品种权最相近似的知识产权,在酌定赔偿额上参照专利权赔偿数额的规定。

九、侵权产品的处理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农民的利益。种子生产企业一般委托农民制种,并按照合同进行回收。若侵权产品仍在田间,按照品种权不延及收获物的原则,应允许种植农民收获。但不能按照种子进行收购,应作粮食收购并加工,以防止其作为种子再流入市场。由此给种田农民造成的差价损失应当由侵权人承担。为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品质权人同意,也可以由此根据制种的质量按照种子回购。若侵权人已经回收种子入库,应当依法收缴,并加工为成品粮出售,粮款收归国库。

对于被诉侵权人对侵权品种无异议,且处于生长期、铲除后尚来得及补种其他作物不至于造成更大损失的,可判决侵权行为人铲除侵权品种;对于侵权品种尚难以从外观性状准确判断或已作出准确判断,但如判决铲除再行补种已误农时难以补种其他作物的,可对被诉侵权品种的种植区域确定地址,在当地村民委员会、原被告双方共同参加的情况下,以现场勘验笔录、摄像、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待收获后再行收集证据或处理侵权产品;对于已收获的侵权产品可借鉴种子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些处理方法促成调解。由权利人以商品粮或略高于商品粮的价格回收。如调解不能促成权利人回收侵权产品的,可判决将侵权产品交由粮食收购部门收购,由侵权人赔偿损失。在粮食部门收购前,对侵权产品一定要采取保全措施.收购后要监督侵权产品混入商品粮,防上其流入种子市场。

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1、进一步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

建立统一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能够使公众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权利的范围及救济手段,避免法律规范之间的交叉冲突,是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应包括动、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及其配套法规,农产品、食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口技术标准,与地理标志和民间工艺等相关的规定,对动、植物新品种及新组合的保护,以及根据我国实际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的对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保护等。此外,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学习、教育工作,以努力提高国民的法律意识和遵守知识产权法的自觉性。

2、完善司法保护中的各项制度。

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心和关键环节,是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实施活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一些领域的过渡宽限已经逐渐到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农业将受到严峻挑战,因而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外,还要建立高水平的司法体系。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健全农业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组织。由于审理农业知识产权案件要求的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要根据需要设立农业知识产权审判庭或在有关审判庭里设立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合议庭,以保证执法的统一性,并积累经验、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司法水平;二是要完善各项责任制度。即对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不服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处理的知识产权纠纷决定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有责任依据行政诉讼法进行审理,并依法做出维持、撤销或变更行政决定的判决。

3、强化权利人自我救济意识。

自我救济包括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保护与知识产权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自我保护两种。集体管理组织是对知识产权创造者或其他权利人自身权利予以保护的社会组织。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等都十分重视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设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法律事物的部门,我国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教学单位、企业、农民要自觉学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及相关法律知识,深入了解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保护、商标以及著作权的条件、程序等,树立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积极依法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农业知识产权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护理知识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纳入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胃肠外科患者手术患者7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予以分组。参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4岁~76岁,平均年龄(57.16±3.79)岁,胃癌患者15例,肠癌患者14例,其他胃肠疾病患者8例;研究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34岁~75岁,平均年龄(57.07±3.85)岁,胃癌患者16例,肠癌患者14例,其他胃肠疾病患者7例。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1.2纳入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患有胃肠道疾病,符合相应疾病的手术指征;②患者意识清醒,体质状况尚可,能配合治疗和护理;③患者受教育水平均在初中以上,具备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1.2.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病变患者;②近1年内进行过重大手术患者;③有凝血障碍等手术禁忌证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1.3方法。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①保证病房及手术室的整洁卫生,提供舒适安全的手术和住院环境。②给予患者疾病及手术治疗相关知识教育,提升其知晓率,介绍围术期注意事项,进行自我护理指导。③给予围术期饮食护理,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给予营养支持,注意调整治疗和护理期间的饮食方案。④积极配合手术操作,术前做好手术室、手术用具的消毒和准备工作,手术全程给予良好的配合。⑤术后给予用药指导,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状况,做好相关导管等的清洁和维护工作。⑥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变化,及时予以调节和疏导。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①护理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给予全面检查,掌握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及疾病程度,询问患者的诊疗经历,研究患者病历,尤其注意以往治疗护理中出现的相关风险事件,评估治疗和护理的风险性。结合医院实际条件,分析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及相关因素,对本次护理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预案。②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分析胃肠外科以往护理实践,及以往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和处理方式,评价以往护理风险应对方案,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成效,分析其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定期组织针对性培训,总结和交流经验教训。③知识宣教:给予患者相关护理风险知识教育,结合具体病情状况,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影响因素,指导患者注意自身行为习惯。并针对各类风险事件,通过展示图片、列举实例等方式,向患者说明有效的预防或处理方法,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④严格按照护理风险预案实施护理,围术期注意控制相关风险,强化术前准备,尤其注意无菌操作,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术后,强化切口及导管管理,注意保持清洁,强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予以处理。1.4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知识测评及护理满意度评价,观察记录护理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风险知识测评表和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均为我院自制,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越高。1.5统计学方法。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风险知识测评得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所谓护理风险即隐藏在护理工作全程,在个别或多种临床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是影响护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护理风险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行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加强对相关风险因素的控制,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就是风险识别和评估[3],本研究中,通过整合以往护理经验,结合医院实际条件,在了解和询问患者既往诊疗经历,分析目前病情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加以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为护理风险预案设计以及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在护理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方案,从护理人员培训、护理风险知识宣教、护理风险因素控制以及强化围术期护理干预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确保了护理风险控制效果,提升了护理安全性。本文结果显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研究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得到大幅提升,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宣教,显著提升了患者对护理风险事件及相关因素的认知度,测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理人员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护理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加之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有所提升,护理效果提升显著,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手术相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升,护理配合度高,护理效果更优,护理满意度也随之提升,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胃肠外科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升患者护理风险知识掌握度,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翁文超,郑城英.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2):164-166.

[2]孙成.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