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外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6:18

护理外科论文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1

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和剧烈疼痛,每组1分。

1.2数字疼痛评分法:用0-10这11个低点的数字描述疼痛强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1.3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采用1条10厘米长的直线或标尺,两端分别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2手术后疼痛的原因

2.1内脏受伤所致的疼痛:内脏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的内脏痛,开腹手术后,胃和胸管内气体扩张或引流不畅,刺激腹膜,引起的疼痛。

2.2手术中所致的疼痛:麻醉消失后来自皮肤缝合的疼痛,皮下血肿,创面有验证或面部缺血时疼痛加强。

3术后疼痛的控制

3.1评估疼痛程度护士术后安返病房的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正确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

3.2提供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措施

3.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陪伴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病人对疾病,对疼痛的压力与恐惧,分散病人注意力,如使交谈,听音乐等方法,让病人参与到护理计划当中,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

3.2.2一般护理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能缓解疼痛的肌肉阻力,知道病人在咳嗽,翻身时用手按扶切口部位,减少对切口的张力刺激,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咳嗽和咳痰所致的腹压的增加所引起的疼痛。对于肢体手术的病人,应太高患肢,减轻肿胀和疼痛,适当的冷敷或热敷,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出血及感染迹象。

3.2.3应用镇痛药的护理切口疼痛在术后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疼痛不太剧烈时,可服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根据疼痛程度分级,适当使用镇痛药,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由于个体差异,给予同等剂量的药物后有的病人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呕吐等反应。有的血药东渡过低,镇痛无效,病人自然躁动不安,吵闹不停,所以给药时应观察病人反应及动态变化。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定用药剂量。

3.3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镇痛药的不良反应,注意观察,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时可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滁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3.4病人自控镇痛(PCA)护理是指病人感觉疼痛时,主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给药途径以静脉硬腹膜最为常用,求治告知病人使用PCA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给药导告,保持给药途径的通畅,使用PCA,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舒适感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滁留,术后3-5小时石排尿最佳时期,是减少尿滁留的有效措施。因此,术后护士药告诉患者早期排尿,以免发生并发症。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2

[摘要]目的:纠正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失眠症状,减少安眠药的应用,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性对照法,将80例术前失眠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0例为对照组,综合性护理40例为实验组。结果:失眠改善率常规组为45%,实验组为93%,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组能明显改善失眠症状,减少安定片使用率,并提高病人对护士满意度。

[关键词]术前患者;失眠;护理

失眠是指睡眠时间不足,睡眠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证侯特征。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对于将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由于精神压力与疾病本身的不适,失眠症状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往往影响手术效果,甚至不能按期进行手术。为了更好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纠正了术前患者失眠的发生,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失眠患者共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41.5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癌3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肝外胆管结石37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患者。

1.2分组方法采用历史回顾性对照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为对照组40例,2004年7月至2004年12月为实验组,两组在年龄、疾病谱及例数等分布上基本相似,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护理

2.1对照组(常规护理组)通过护理巡视听取病人主诉,给予常规的心理护理仍不能入睡时告知医生,应用安定片口服。

2.2实验组(综合性护理组)

2.2.1收集患者与失眠有关的资料既往睡眠情况,每晚习惯睡多少小时,何时就寝;睡眠时对环境的要求:如灯光、声音;失眠的主要原因,如生理的不适、疼痛、焦虑、恐惧等;失眠的程度;通过以上资料分析病人引起失眠的有关因素,其中10例由于睡眠环境改变引起,20例由于压力及恐惧引起,10例由于疼痛及上述综合因素引起。

2.2.2护理措施

2.2.2.1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病人住院后,对新的房间、床铺、不熟悉的环境、扰人的噪声、不舒服的光线等均可延长入睡的时间,使有效的睡眠时间减少,因此,我们想尽办法满足了病人睡前的要求。环境保持安静,科室实行夜间护工值班制,协助护士完成部分病人的生活护理,减少陪护率及外在流动人员。温度适宜,保持室温20℃左右。灯光适宜,说服患者不开灯睡眠,或者开壁灯,护士查房时用手电筒。工作人员操作、走路、说话、开关门时要轻,护士上班一律改穿医院统一订做的胶底护士鞋,不能拖鞋走路,工作人员避免在办公室大声谈话。

2.2.2.2减轻压力和恐惧主管护士及值班护士耐心倾听患者有关害怕与不安的叙述,然后向患者介绍主刀及主管医生精湛的医术及先进的设备。准确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现象及有关注意事项,例举同种病友的成功事例,鼓励患者之间互相沟通,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医生术前谈话签字由术前一天晚上改为术前0.5h左右进行,患者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更有信心接受手术治疗。本组病人除1例因家里有突发事取消手术,其余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

2.2.2.3减轻生理不适10例病人由于疼痛或卧床不适影响入睡。解释疾病有关知识,放松情绪,必要的情况下及时告知医生应用止痛剂。满足舒适的卧位,提供隐蔽性,协助做好睡前的个人卫生。

2.2.2.4实施适当的松弛术以上40例病人在针对失眠原因的护理基础上,根据病人的需求,10例子按摩背部,涌泉穴按摩,20例予热水泡脚,7例饮少量热开水,3例看书调节。

2.2.2.5睡前要求对40例病人,均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及兴奋的谈论,避免看情节凶险离奇的电视节目,有10例患者因探视人次较多,患者情绪兴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取得了合作;减少探视时间及次数,让患者安下心来治疗。

2.2.2.6药物通过以上5项护理,病人有6例仍不能很好入睡,予珍珠末、琥珀粉、酸枣仁粉有养心安神作用,在术前禁食时间外服用后4例入睡,确实不能入睡2例,告知医生予安定片口服后入睡。

3结果

综合性护理前后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病人应用安定片百分率、睡眠改善率、满意度效果比较(略)

注:△P<0.05

从表1可见,对术前失眠患者通过综合性护理措施,病人应用安定片例数下降,睡眠改善率明显提高,病人对护士满意度有所提高,分别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4讨论

4.1病人的睡眠术前患者多因心神不宁、生理不适而失眠,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往往也是最早发现患者的不适,通过我们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关怀和重视,在我们这里治疗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期接受手术,促进康复。

4.2减少催眠药应用催眠药应用,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病人往往在服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拒服,整夜不能入睡,严重影响手术效果,故重视术前失眠患者的护理、减少安眠药的应用,仍能很好地促进患者睡眠,确实是我们护士一项义不容辞的护理内容。

4.3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认可塑造了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在综合性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既帮助患者解除了痛苦,又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普.中医内科护理学[M].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编印,1994:135136.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3

[摘要]目的:了解外科住院病人失眠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办法,从而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作者对3000例患者的观察结果,大部分病人存在严重的失眠,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疼痛、环境、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外科患者失眠是较为普遍的,在临床上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积极对症处理,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减少失眠率,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病房;失眠;护理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许多困扰,它使人们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严重下降。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3000例患者,其中2480例失眠。

1失眠的流动病学研究

据调查,全球范围内,失眠人群占总人群的40%~50%。失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型,前者占失眠的25%,是失眠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后者则继发于疾病,精神因素属于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

2失眠的原因

2.1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一个得了某种疾病的患者,突然从温暖舒适的家中被送到一个陌生、有与世隔绝感[1]的环境,特别是病房的噪声,据国际噪声协会规定,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而影响睡眠。还有病房的光线、设备的运转,同室病友的呻吟和鼾声,单调的生活,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医护人员频繁护理及治疗的干扰,都是患者抱怨的原因之一。

2.2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医护人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熟悉的休息环境,让病人生活得舒适些。比如刚入院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该让其充分熟悉病房环境、陪护、探视及作息制度,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提供柔软舒适、整洁的床铺,高度适中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夜间尽量使用柔和的壁灯,对一些同室使用的仪器声、谈话声尽量降至最低限度。尊重和照顾病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协助病人制定好作息时间,防止睡眠颠倒,协助病人饮用各种热饮,及各种有助于入睡的活动。比如晚上睡前给病人用温水洗脚。合理安排好护理程序,将治疗操作尽量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或者尽可能不在夜间进行,做到“四轻”(走路、关门窗、操作、说话),并去除各种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预。

3心理因素

3.1心理因素

引起失眠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角色的转换,大部份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尤其女性及中青年,都会担心疾病预后、牵挂家人、担心术后影响工作和学业,担心手术意外,害怕疼痛,担心不能忍受术后疼痛而产生害怕心理等等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曾经是工作岗位上的领导者,现在则是一个得了绝症的、受人管制的角色,心理很不平衡,而且他们中有不少人不了解自已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缺乏信息传递而深感不安、抑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3.2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应设法了解其心理状况,多与患者交谈,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与病人面对面的交谈。此时应注意交谈的技巧,考虑到病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知识层次,人际关系及信仰等情况,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健康教育内容传授予病人,针对性地将疾病的发展情况、可能产生的后果、手术大致过程及手术后情况对病人进行讲解,使病人对疾病、对手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做好应对疾病的充分思想准备,同时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手术,以减少手术后不适,预防并发症。建立朋友式关系,利于护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他们受疼痛与失眠的双重折磨,我们护士应抱同情心,让他们在病房如同在家一样,才能取得病人信任,有目的地引导病人,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不能言语者,应提供纸笔或手语等方法,让其充分表达内心愿望和要求,并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必要时可充分发动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感支持,利于睡眠。

4躯体因素

4.1疼痛

疼痛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因素。外科是手术科,术后切口疼痛、腹胀等不适是常见的症状。大部分病人都会因术后留置多条管道而引起牵拉痛,或者缺乏疾病的有关知识而对疼痛时采取不适当的体位,是造成非创伤部位的主要原因。

4.2护理措施

护士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教会患者如何正确采取舒适体位,妥置管道,避免管道过多引起的牵拉痛。同时避免过频的翻身拍背而引起不适。必要时正确服用止痛药或者麻醉药和催眠药物等。有些医护人员认为毒麻药会产生成瘾[2],尽量让患者忍受疼痛,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失眠。美国一项调查表明,在12000例用过麻醉药的患者中仅4例成瘾。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改变观念,用药的目的不是使睡眠依赖于药物,而是以药物为手段重建睡眠的正常规律。正确认识毒麻药的影响,加强对疾病认识,对毒麻药品知识的宣教,正确对待疼痛的控制。在使用毒麻药的同时,必须对使用麻醉药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其副作用,注意利用一切可能的有利因素与这些药相配合。

5小结

外科病人失眠是常见的,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因素、躯体创伤、医护人员等有关。所以,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管道的妥善固定、增进舒适是预防和改善失眠的关键。

参考文献: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实施住院治疗的骨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个病区,即甲区与乙区。每区选取患者48例作为护理对象,并交由24名护士开展护理工作。甲区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8.32±4.38)岁,在院治疗平均时间为(24.4±4.2)天,对应护士平均年龄为(24.43±2.19)岁,护理年资平均为(6.43±2.83)年;乙区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9.73±4.39)岁,在院治疗平均时间为(27.3±5.5)天,对应护士平均年龄为(25.17±3.21)岁,护理年资平均为(6.47±2.16)年。1.2治疗方法。甲区运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乙区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措施,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主要包含创建分层管理模式、划分层级和任职资格、明确各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落实分层培训及考核四部分。首先确定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领导小组的组长及不同病区的相关负责人,依据护士的学历、工龄、职称及工作能力对其实施层级划分,共分为0-4级,不同层级的护士将承担不同的工作内容,并根据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规划对应的培训内容及目标[2]。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区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评分数值、不良护理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及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1.4统计学处理。对试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作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处理过程需借助于SPSS18.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方式,并运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使用χ2检验方式,并运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则可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区护理质量对应指标的评分数值对比。(见表1)2.2两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对比。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甲区药液外渗、给药错误、压疮、坠床、管道滑脱等情况对应病例数分别为4例、2例、2例、3例、2例,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为27.08%;乙区药液外渗、给药错误、坠床等情况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例、1例、1例,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为8.33%。由此可见,甲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相较于乙区,下降趋势显著(P<0.05)。

3讨论

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独特优越性,可以实现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实现护士的岗位、职责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化配置,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及滥用情形[3]。其次通过分层管理制度增强护理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准则,提供人性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及依赖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各层级护士依据年资、职称、能力分别管理不同类型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护理过程的安全性[4-6]。研究发现,甲区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数值显著优于乙区;甲区不良护理情况的发生率相较于乙区,下降趋势显著;甲区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相较于乙区,提升趋势显著。

综上所述,在骨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护理模式满意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不良护理情况发生率的下降。

参考文献

[1]宋嘉琳,房旦.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65-167.

[2]仲桂霞.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分层次护理管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377.

[3]田惠双.分层次护理在神经外科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2):97,80.

[4]吕灵芝,王晓鹏,王文惠等.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05-106.

[5]李明秀.层级护理管理在中医骨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0):64-65.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在对照组中,有52例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1岁之间,平均为(44.5±5.7)岁。在实验组患者中,有61例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69岁,平均为(44.0±6.2)岁。两组患者均是自愿参与该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管理方法

在对照组中,对11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征检测、血尿常规检测以及用药等方面的普通护理;在实验组中,对10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严格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应该能够与具体的治疗工作要求相符合,同时还能够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可以对手术室进行无菌区和非无菌区的划分,合理安排手术设备及其相关器械;

②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持,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定,重视手术室的清扫工作,注重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合理应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在术前能够保持一个绝对无菌的状态,现今医院最为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是高温压力灭菌消毒方法;

④对手术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对手术室内的菌种和菌落数进行有效的检查,并对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加强;

⑤合理处理手术室废弃物。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的相关性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2结果

在通过1个月时间的出院随访观察之后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1%和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6

1.1研究对象

我院外科护理科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以及外科护理科室中患者以及患者家属。

1.2考核方法

1.2.1考核内容

(1)在正常工作时间,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并积极参与到科室对于质量的控制工作中,禁止发生迟到或是早退的现象,穿戴按照医院的具体着装要求,积极参与各项业务培训;(2)用药安全,双人核对落实率;(3)严格做好消毒间的无菌操作工作,在每次护理以及治疗后,要及时洗手并更换手套,做到无菌以及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及时记录好无菌包开启的时间;(4)在手术完成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5)技术质量(即有无护理差错、事故);(6)服务质量(即有无投诉、纠纷等);(7)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如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等多方面的因素。

1.2.2考核方式

根据本院目标管理考评规定,结合护士长、医生、病人或家属综合评价制定护士考核细则,确立了护理质控及奖惩与激励的标准。考评细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在岗年限、学历、技术职称、技术质量、服务质量、出勤等多方面因素,列出相应的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奖惩分值进行量化评分。

1.2.3工作量统计

采取护师以及护士自查为主,主管护师不定期抽查为辅的方式,记录每次互查以及抽查的结果,并按月进行统计,将分数加、减以及原因统计好后,制成相应表格的形式,让参与考核的人员经确认无误后签字,将此结果记录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表中,并与当月奖金挂钩。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绩效考核后,我院的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均明显优于绩效考核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我院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后,对考核标准、具体程序以及相关责任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向每个护理人员进行公开,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在考核工作完成后,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个人,做好奖罚分明,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经绩效考核后,我院的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均明显优于绩效考核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的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效果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5月1日-2014年4月1日急诊科收治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急诊外科护理中采取危急管理的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2.4岁;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管理方式,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分布范围在1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显著性小,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经该院临床试验机构及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护理方式,而对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危机管理方式,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护士的危机风险意识;(2)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3)建立风险防范小组,确保护理人员各司其职;(4)改善科室护理体制,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体制;(5)树立榜样,维护医院及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1.3观察指标

1.3.1病情控制情况

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可将患者病情是否得到控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已消失;有效:病情明显有所改善,体征也有所改善,未出现较大波动;无效:病情无变化或恶化,生命体征持续异常。有效率=显效+有效。

1.3.2患者满意度调查

治疗结束或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护理是否专业、服务是否到位、知识宣讲是否到位等方面内容,调查结果可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来评定,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情况

由数据可明显看出,实验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危机管理临床疗效高,值得推广和使用。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满意率仅为76.7%;而观察组总满意率则达96.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舒适护理更受患者青睐,容易接收且口碑好。

3讨论

危机管理是指对于还未发生的、无法预知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突发事件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的一个处理。对于急诊这样一个科室来说,危机处理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急诊病人通常都是突发的、情节严重的患者,它需要良好的危机管理护理系统,这样才能做到及时抢救,万无一失。作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外,还应该具有防范风险及提高危机感的强烈意识,这也是护理人员的责任所在。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居安思危,将伤亡和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

4结束语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本科室中,固定病床共计60张,而重症病床以及新生儿病床分别为15张和10张,病房均实施封闭管理,且不设置陪护人员。本科室中共有16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1.3±0.5)岁;学历情况: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2名、9名和5名;职称情况: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4名和9名。

2.方法

(1)合理地进行分工

依据小儿外科手术病房的特点,本研究中将病区工作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前线工作。包括手术患儿的生活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该工作可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目的在于为患儿实施直接性的临床护理服务。从事这一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要较强,且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牢固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临床护理技术水平。第二,医疗和基础文书工作。此部分工作内容包括对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和日常药物管理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无需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其主要是与内部顾客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药房药师等进行沟通。对于组织管理能力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如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护理人员等可予以适当安排,既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又可以适当地照顾特殊时期的护理人员。第三,封闭病房的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针对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需将资深的护师安排在此部分工作中,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围手术期的患儿经常出现哭闹等现象,家长普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躁等心理状态,若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其在手术后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家长的焦躁、沮丧等心理障碍便会进一步严重,因此容易将怨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为了能够使负责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本科室定期举办各种民主生活会,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发泄怨气、提出问题的平台,然后借助于相应的心理调节对策使各种矛盾及时地得到化解。针对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时,要坚持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要坚持对事不对人,并且需要明确惩罚只是一种激励护理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的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积极组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经验和教训的共享,以加深当事人的印象,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

(3)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

患儿实施外科手术前后可能会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按时下班,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护理人员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工作偏差而导致患儿在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医疗事故。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弹性排班制度,以有力地保证护理人员正常的作息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4)不断地完善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围手术期的患儿可出现各种紧急突发情况,需要加强临床全面监测工作,并且要保证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和疏漏,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以,要健全科室内的激励机制,针对工作尽心尽力、零偏差的护理人员,科室和院级领导要注重适当地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既可以勉励当事人继续认真工作,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针对围手术期患儿的临床护理水平。

3.判定标准

使用自制问卷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本问卷中共计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得分为60~89分;不满意:得分<59分。

二、结果

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之后,本科室内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由原先的2名增加为12名;本科室内共计3名护士先后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以及院级优秀护士的光荣称号;同时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2011年的73%(73/100)上升至2013年的96%(96/100);且不存在护患纠纷。

三、讨论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9

1方案设计

《护理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课程内容应合理整合,达到课程体系优化;应注重实践教学,早期、持续接触临床;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运用标准案例考核,积极反馈考核结果。为此,外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了系列的改革。①教育计划修改:将课时从160学时精简为145学时,预留自主学习时间;其中突出实践教学30学时、PBL教学15学时。②PBL教学:根据疾病特点,PBL教学合理整合相关章节。③理论课教学:根据章节特色,各论主要采用案例教学。④开展课间见习,早期、持续接触临床。⑤考核改革:建立标准考核题库,突出形成性评价。每个环节的设计与衔接需要整合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因此,在首要教学理论指导下,外科护理学教学从课前的呈现案例、课中的协作探究、课后的教学评价、反思等环节进行优化。

2方案实施

2.1聚焦解决问题。首要教学理论注重将教学内容置于问题情境中供学生学习[1],教学内容以案例呈现,以Blackboard平台为载体,提前1周对学生,并明确学习目标。以泌尿系统肿瘤章节前列腺癌为例。患者,张某,男,65岁,以“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为主诉来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迟缓、尿流细、终末滴沥),有尿不尽感;尿频,伴夜尿次数增多,每晚5~6次,时有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当地医院彩超示:前列腺增生;予以“多沙唑嗪、坦索罗辛”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肿大,质地韧,表面光滑,未触及明显结节,无触痛,中央沟存在。学习目标为:理解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2.2激活原有知识。课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通过研读案例、小组讨论,进一步激活前列腺解剖生理、下尿路症状、血尿的鉴别、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常规、应用α1受体阻滞剂的护理、健康教育等知识,理清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概念图,明晰新知识、旧知识之间的脉络和关系。为了促进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教师以Blackboard等平台为载体,开辟讨论版块,线上交流,课前反馈,将形成性评价贯穿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网上学习资源,包括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拓展资源等。2.3展示论证新知。2.3.1指导应用新知首要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问题求解,基于首要教学理论下的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也始终围绕解决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环节中,采用协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类比推理,对学生的信息予以积极反馈。如引导学生类比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肿瘤的临床表现、两者直肠指诊的异同点,提出下一步的解决方案,呈现辅助检查。泌尿系彩超示:前列腺增大,考虑前列腺增生;肿瘤标志物结果: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28.6ng/ml,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2.01ng/ml;前列腺MRI平扫+增强:前列腺右侧周围带异常信号,考虑前列腺癌可能性大。进一步讨论影像学诊断前列腺癌的优缺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注意事项,明确诊断需要的检查,采用表面麻醉在B超引导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为:前列腺腺癌。明确诊断后,进一步讨论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尿失禁、出血等,并提出护理措施;如患者采用的是去势治疗或抗雄治疗,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课堂的类比推理,逐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2.3.2变式问题操练所谓变式问题,就是变化问题情境,在不超出问题空间的前提下进一步呈现和凸显问题的本质要素[4]。学生通过变式案例讨论,从各个视角认识与领会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外科护理学教学主要通过PBL教学形式进行变式问题操练。通过修改教育计划,预留总学时的10%用于PBL教学。以肝胆外科系统PBL教学为例,共分为5个情景。①患者,王某,女,49岁,以“咳嗽、右背部闷痛4d”为主诉来院就诊。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右背部闷痛,伴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有慢性胃炎病史20余年,发现“乙肝小三阳”1年。查体:体温37.5℃,脉搏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70mmHg(1mmHg=0.133kPa);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70分,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ratingscale,NRS)2分;意识清楚,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肋下3cm可触及,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该部分内容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②呈现传染病筛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进一步讨论。③着重呈现肝胆外科特有检查,如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确诊肝胆系统结石。④呈现术后护理评估内容。⑤着重展现讨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健康教育内容。2.4尝试应用练习。考核的过程,亦是尝试应用练习的过程。外科护理学对学生实际业绩的考核,全程贯穿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35%,包括PBL教学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单元小测验成绩、课堂综合表现等;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65%,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习得与同化程度,教考分离,采用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题库考核,题型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A2、A3型题为主,A1型题为辅,辅以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同时,将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持续反馈。2.5融会贯通掌握。2.5.1临床见习运用首要教学理论主张将具体的教学任务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完成。外科护理学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见习教学改革”[5],实现早临床、持续临床;见习前组长与临床教师沟通,明确见习任务、病例选择。通过这些举措,为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创造最佳的实践环境,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2.5.2反思完善提高课程结束后,学生与教师均要对学习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学生需要重温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书写反思日记提交。反思日记形式不限、字数不限,重在所思所获。教师查阅学生反思日记,总结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中的经验与存在问题,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提出,为后续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3教学成效

基于首要教学理论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经过一届218名护理本科生的实施,取得较好成效。①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登录教务处网上评教系统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匿名评价。评价指标涵盖教师重视度、教学清晰度、师生互动度、教师帮助度、教学满意度5个指标,每个指标设立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4个等级。学生只有完成课程评价,才能进一步选课,确保了学生评教的参与性。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学评价均处于满意以上程度。②第三方麦克思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报告: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授课满意度均在80%以上。③主要用人单位调研报告:该问卷涵盖思想道德、人道主义观念行为、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基础理论等11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立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39所主要用人单位对护理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实际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均在满意以上程度。

4讨论

4.1以协作探究为基础,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首要教学原理强调同伴之间的协作和互相讨论,让学生处于学习共同体中解决问题[6]。课前的小组讨论、课中的协作探究、课后的临床见习,均以团队为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共同体中,彼此进行思想碰撞,从不同视角审核问题、集思广益、互帮互助,寻找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与职责,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参与协作解决问题。随着小组活动的持续和深入,个人的学习与团队智慧的启发,逐渐形成组内的共同文化、归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7]。第三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满意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4.2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岗位胜任力培养。护理教育是提升岗位胜任力的重要途径[8]。外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总结思考、临床实践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岗位胜任力培养。目前,护理院校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了系列改革,以期促进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但是学生自学能力差,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不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9]。首要教学理论在指导应用新知环节通过研习案例、共同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运用新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融会贯通掌握环节中,学生在各科室临床见习时观察患者病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典型临床案例。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总结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岗位胜任力的提升。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工作满意度均处优秀以上水平,是学生岗位胜任的有力佐证。4.3以聚焦问题为导向,提高教学效能。首要教学理论以聚焦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通过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等环节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获取专业知识。聚焦问题环节中,问题或根据临床真实案例改编,或临床见习中亲临感受,当意识到所学内容与人的健康、职业生涯息息相关时,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其求知欲、促进其自主学习,这样就为教学高效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促进良性循环;激活原有知识环节中,因为外科护理学是继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后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课前的案例研讨激活和唤醒已经学过的基础医学知识,在遇到新知识时精准的知识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论证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融会贯通环节中,通过课堂协作探究、PBL教学、临床见习教学、反思等环节,进一步理解运用新知识,用以解决临床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三方评价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授课满意度均在80%以上;对教师重视度、教学清晰度、师生互动度、教师帮助度、教学满意度处于满意以上程度;说明该教学模式亦符合建构主义“教学先扶后放,渐进去除支架”的原则[10],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并能够有效指导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11],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4.4首要教学理论在外科护理学应用注意事项。首要教学理论强调在协同合作和多项互动的环境中实施[4]。课前,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同时将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选为组长,以便组织好每一次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临床案例为基础研制案例,进行教学设计。研制的案例必须实用、准确、严密、完整,具有一定代表性。问题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分析。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12]。首要教学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将课堂教学、见习教学、知识考核等纳入反馈体系,形成正反馈系统,“诊断—反馈—修正”三位一体,以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5小结

护理外科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网络资源;教学改革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公共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给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资源,帮助其改进课程内容,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外科护理学是高职院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学知识,而且越来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医学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的开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大的交互性,通过实时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应用于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护理学慕课的时间跨度为6个月,内容包括阅读材料、视频讲座和多种选择问题,其特点是由教师指导的课程与考试、作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较低的成本缩小师资力量不足带来的差距,如果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确定,鼓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在线讨论,以反馈和分享他们学习的知识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护生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够严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训。2.研究方法(1)教学改革方法。参与了此次学习,当他们登录“在线课堂”,并且至少访问了一个学习模块(视频课程或作业)时,参与者均完成了我们的在线课程调查。平均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有回答“我学到了一些在我的课程中使用的东西”。我们继续评估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的影响,并给以更细节的网络问卷调查。这次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流行病学、预防医学、诊断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6级护理专业2006名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共发放问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分3个部分,分别为学生一般资料、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教学改革的看法、对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关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学很喜欢这种学习方法,80%的同学获得了该学科的知识,75%的同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87%的同学拓展了专业网络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讨论

在为期6个月的在线课程之后,参加实验的同学们都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知识,并且提高了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在2006名学生中,有超过90%的同学表示,他们改善了对外科护理学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认识,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提高了他们对相关基础课程的联系。完成这门课程的学生中,大多数人(89%)表示,他们获得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这表明,以适当的教学基础设计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而从中受益。通过增加与网参与者的互动,充分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知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她们的实践或行为。不过,当前研究尚存一个局限,由于我们的数据是基于自我评估而非客观测量的,因此,无法准确地调查课程参与者的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对结果的客观评估,比如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对护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和临床医院,仍然是护理学的支柱。外科护理学是相互关联的学科,影响了很多的护生的职业定位。过去十年技术的进步,为医学专业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在线教育,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力,也作为学生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并让学生们认识和掌握了相关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和指导方针,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个在线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论位置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参加课程。然而,这些在线资源和课程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调查。为了提高我们的调查的价值,在学生完成整个课程的过程中及结束之后,我们将所有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参与的学生。基于目前的研究设计,抽样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正如之前所解释的那样,但是,回忆偏差,尤其是在理论上,反应偏差可能会对我们调查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设计中,我们无法控制调查的数据受选择偏差的影响,然而,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并没有显著差异。鉴于调查参与者和课程参与者在年龄、性别和完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对得出的结论是能够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