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5:05

护理实训总结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教学法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生通过实训项目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护生的动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目标[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护生掌握并运用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及规程,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文就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护理学基础的实训教学有所启示。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2](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论是: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如以静脉输液为例进行PBL教学问题设计,包括补液的原则、补钾的注意事项、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等。PBL教学法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而且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主动在课外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不断思考,在讨论中积极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归纳总结、主动学习能力等。

2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要求,依实训项目需要,设计临床情景,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模拟临床护理情景,并通过设定的角色体验如何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护理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的理解[3]。如在上静脉注射实训课时,可以模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场景,教师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护士等角色,逐步完成接诊、评估、用药、操作,具体操作在仿真模拟人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汇报本组的整体设计过程和结果,其他人可以作补充完善,教师只作适当补充、引导讨论。针对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教师予以点评并重点讲解、答疑。各组学生根据交流学习的经验及体验感受书写实训报告。

3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4]。如在上导尿术实训课前,首先,有目标得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可根据教学大纲,在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前提下,理清操作要点及知识网络,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全面、有层次性地安排到教学目标中去,让学生课前重点回顾无菌技术操作的程序,重点复习导尿的操作流程及相关知识点。其次,实训课开始前10分钟,由主讲教师向各个带教老师讲清楚本次实训课的目的,统一操作要点,明确目标。实训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老师的主导地位,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目标时面临的困难,如对尿道口的消毒方法、插入深度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最后,教师点评,强化目标。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应留下点评的时间,对学生完成目标各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归纳,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中掌握学法,使教学目标强化,使学生牢牢掌握。

4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法[5]。演示教学法能够将过去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训操作,清楚、清晰、直观的显示出来,让护理学生更容易懂,更容易学,更容易掌握。演示教学法有助于护生的学习,可有效提升护理学生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操作技术水平。过去的讲授法,在进行练习前,护生需要对教师的语意进行揣摩,对于一些理解能力不佳的学生,会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然而演示教学法实施中,教师能够依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实训操作进行相关演示,同时应用语言进行辅助讲解,能够将护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整个操作过程,加深护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6],使护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

5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指导教师提供以教学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而师生在课堂时间则是面对面完成答疑解惑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7]。如在心肺复苏实训中,实施翻转课堂,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课前阶段:1)教师准备:①教师全面了解护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于护生制定课前学习计划以及教师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②教师团队在实施翻转课堂前1个月组织集体备课,根据讲课内容,邀请多名护理教师及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和过程,并编写案例。③实施前1周将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嘱护生按要求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和梳理。④建立便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的微信群。2)护生准备:①护生分组,自愿原则,10人左右一个小组。②护生于课前1周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视频观看和案例分析,对于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点提出问题,然后由组长组织小组讨论解决,并做好学习计划和任务划分,责任到人,督促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③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微信群为护生进行课前辅导,注重引导护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护生之间则可通过交流与讨论分享信息资源。(2)课堂阶段1)回顾要点:教师以问题法带领护生回顾理论要点,如提问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目的等,为加深理解技能操作奠定基础。2)示教解惑:在授课前先由各小组长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汇总,然后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示教,示教过程中将护生课前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解答,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6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以控制论为基本原理,借助专门的程序教材来实现,使信息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流程化,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8]。教师根据教材围绕临床需要,设计和编制了护理学基础实训操作程序、评分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项实训操作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程序,编成流程,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每个程序上作出应答,然后由教师、学生自我进行评定,在掌握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如在试敏液配制实训课中,将整个操作过程编成一个流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程序,学生在掌握前一个动作之后,再进入下一步程序学习。这样学生能自主地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扎实掌握技术动作,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主提前进入下一个程序,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反复练习上一个程序,直至掌握后再自行进入下一个程序,相互没有影响,提高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

7结论

还有一些研究将微格教学法、思维导图等方法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护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另外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也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也会不断涌现,但各种教学方法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相互渗透性,在运用时必须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结合,综合应用,以促进护理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一琪.微格教学法在基础护理综合性实训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2]于波,王雅洁,李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61-63.

[3]崔宇红,许瑞.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27(5):57-58.

[4]宋晶.目标教学法在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20-121.

[5]赵真,陈艳蓉,李圣楠,等.病案教学法在老年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24(06):145-146.

[6]陈雪霞,任海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16):69-70.

[7]宋艳丽,刘晓亭,刘伟,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护理学报,2016,23(5):8-9.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

1项目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内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旨在使护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及内科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与人们的健康概念、卫生需求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们对卫生保健、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护理人才培养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与护理岗位要求相符合,护生毕业当年就考取护士执业证书,并凭证上岗。综上,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近几年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本教研室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设计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实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与护生在毕业当年考取护士执业证书的通过率,也得到用人单位认可。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改教案、教学课件、教材等,以使授课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更加衔接,为此提出了本教改项目。1.2项目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文献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完成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于2014年在原有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修订内科护理授课计划、学习情景方案,以使其更合理、更科学,配备与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材料、学习情景方案、课件、电子教案。同时,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践医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积极查找相关文献,学习优秀的、比较前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间交流、探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积极参加内科护理教学评比活动,落实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教学反馈,总结课程建设的优与劣,不断完善课程建设。1.3项目研究内容和目标。1.3.1研究内容。(1)教学内容。本课程共9个学习任务,所有学习任务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内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遵循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要求,融合专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1]。(2)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3)师资队伍。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4)教材与资源库。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修订教学大纲,开发一套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校本纸质教材,建设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护理技能竞赛内科护理案例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一流立体化教学资源库。(5)实训室。建好本课程校内实验实训室,使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增添内科护理实验仪器设备,使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校内进行内科护理常用技能训练。(6)网络资源。建立内科护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相关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3.2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建设内科护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实训室,建设内科护理教学资源库,创建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使全校护生受益,并向校外辐射。1.4项目研究的主要过程。1.4.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6—8月)(1)组建内科护理品牌课程项目组,确定项目组成员,加强管理,明确分工;(2)制订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与建设目的、目标和方法;(3)项目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更新观念,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打好基础。1.4.2项目实施阶段(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1)通过院校合作、聘请护理专家定期来校指导、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与自学研讨、师徒式教师培训等措施,逐步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2)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内科护理品牌课程教学内容;(3)根据职业情景和职业要求,加强现有的仿真实训室建设;(4)与医院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并制作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题库建设;(5)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实施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态度、技能的评价及内科护理能力的考核;(6)初步建立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平台。1.4.3结题、总结阶段(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1)对项目研究的各种材料、数据进行总结,评价项目实施情况;(2)形成项目成果,向学校汇报,上报项目成果,并接受专家评审,同时推广此品牌课程建设成果。

2项目研究过程

2.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2.1.1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品牌课程建设的根本与首要任务。[2]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9名教师及一名在临床工作的副主任护师,其中7人具有医师资格证和中职教师资格证书;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研究生学历7人,新老结合。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可采用导师制、师徒结对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指导教师,制订培养计划,在备课、授课、实训带教等环节给予其悉心指导。通过参加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邀请知名专家来校指导、集体备课等,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能力;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建成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1.2派遣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邀请行业能工巧匠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辅导工作[3]。项目组教师通过区内外各种培训和医院临床实践进行学习。结合学校现有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内科护理品牌课程建设,2015年我校成功申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制订了工作室工作计划并有序开展师资培养工作,建设了一支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满足教学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成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2.1.3优化校企合作方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业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专业教师与行业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护理专家定期对本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对课程开发工作进行指点。2.2重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涵盖职业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材,我校内科护理教研组教师在行业护理专家指导下编写了《内科护理》校本教材。在教材设计上,有情景导入与正文、课后练习。为了更适合中职生阅读,正文内容表述上要求简练、明了、透彻、难度适宜,同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涵盖职业标准,满足岗位工作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符合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课后练习题应注重重点、基本点,结合历年考题,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加深对课程的印象。2.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数字仿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同时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方法,另一部分内容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方法,引入内科护理教学中。例如,基于内科护理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引领,创设学习情景,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手机微视频、小组讨论法,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讨学习为主的有效教学。2.4优化教学评价。内科护理品牌课程体系的建立,对考核标准和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其考核应具有全面性、整体性,以学生学习新知识及拓展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4]。探索建立更科学的考核体系,就不能固守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更不能固守程式化的考核内容。考核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注重对学生护理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立体考核形式,使校内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2.5加强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保证。结合培养目标、本专业职业岗位需要与地方护理行业需要,以“十一五”规划教材体系为基础,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注重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教学适用性,树立品牌意识,开发有特色的、能体现教学改革成果的、按整体护理程序编写的案例版理实一体化《内科护理》校本纸质教材,建设以网络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网络教学平台是指用于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教学平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利用网络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有鲜明的特点[5]。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6加强实训室建设。加强实训室建设是中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实训室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2.6.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我校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约一千多万元,建立健全了多媒体示教室、内科护理技术实训室、急救技术实训室、助产技术实训室、儿科护理技术实训室、康复护理技术实训室、模拟手术实训室,购置了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全无线遥控高端临床护理模拟人、护理健康评估模拟人、全自动起立床、反复重训练系统、微电脑语言沟通版等大量先进的医疗、护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创造了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学生能在校内进行内科护理常用技能训练。内科护理校内实训室从无到有,目前能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内科护理实训操作。实训室管理科学、规范,每台重大设备都有使用记录及维护保养规定,责任具体到人,实验实训项目开展率达100%。2.6.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在南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疗单位是我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基地,有专门的教学组织和带教队伍,负责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工作。加强院校合作,统一管理,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课题研究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及就业机会,也为教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2.7建设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站。建立内科护理网络在线学习平台,上传相关教学大纲、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等,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8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秩序,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行品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带领教师做好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负责管理。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实施《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导师制度》《作业全批全改制度》等,要求每位教师上课前有教案、讲稿,期中有独立作业分析,期末有教学(课程)总结,年终有个人工作总结,等等。通过同行教师相互听课、教学观摩、学生评教、学期初与期中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收到良好效果。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列出详细可行的建设目标和完成时间,并按计划执行。

3创新点

教材的创新。2016年7月之前我校中职护理及助产专业使用的《内科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卫第二版,由金中杰主编。重新编写的校本教材与规划教材相比,它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课前有案例导入,课后有达标练习,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正文相对简洁明了,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采用学生喜爱的理实一体化学习模式,丰富学生自学的网络资源,开发集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于一体的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立体化教材,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内科护理网络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项目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1)制定了内科护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标准;(2)编写了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科护理》校本教材;(3)建成护理技能竞赛内科护理案例题库与内科护理课后练习题库;(4)创建了内科护理品牌课程网站;(5)创建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6)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及获得专利一项;(7)构建了与岗位能力标准一致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8)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毕业考通过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护理技能竞赛获奖人次增多,实习、用人单位的反馈较好;(9)师资力量得到增强。5开展本项目研究的几点体会(1)品牌课程能反映行业前沿,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转变教学理念,还能积极创新,提高自我认识,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2)在品牌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实现共同进步。(3)项目研究过程中,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可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个别谈心等方式,促进教师进步。同时,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4)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因此,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过程。(5)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压力、工作量大,但同时也能锻炼教师,促进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韦振飞.全口义齿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123-125.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3]严子良.如何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韦振飞.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7):130-131.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3

作为教师,为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建立实训操作考核制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老师在常用儿科护理操作实训课示范教学中讲解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平时实训课随机抽取学生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期末每个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占儿科期末总成绩的30%—40%。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实验课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动手又动脑。同时,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学,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对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2注重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在操作过程中,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护士应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专业技术操作时架起患儿及家长与护理人员的桥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护患沟通方式。为提高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我们将儿科护士的特殊素质要求教育作为实验课前的必修课,使学生明确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尊重儿童,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婴儿模型上操作时表现出高度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与时俱进,改进实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训课的质量。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理论教育与实训教学同等重要,两手要抓,两手要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易发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纠正。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的掌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丰富实践内容,更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往实训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单纯的看老师操作,而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空有一腔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谓的实训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她们的创新思维。所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训课时教师讲清每项操作要领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回示,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多应用不同的实训课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同事极大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实训课的强化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真正发挥了实训课的教学作用。

4结语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4

1实训前准备

1.1教师的护理礼仪榜样教师的榜样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实训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自己首先掌握《护理学基础》上的护士的基本仪容的要求,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把护士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个端庄、可亲、仁爱的临床护士形象。这是需要下功夫做得一件事情。同时,在护理技能课程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指导来时要认真地做好备课的工作,尽量详细的制定培训方案,将实际护理中可能和患者交流的情况都纳入教学的体系中去。促使学生能够自己有目的的和患者进行交流。

1.2帮助学生树立护理礼仪的理念在进行每一次的实训教学前教师都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制定好相关的礼仪规定,按照制定好的规定去严格的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明白树立护理礼仪理念的重要性,让他们逐渐形成护理礼仪的理念。还要结合目前临床操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自主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临床中获得患者的满意,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2实训教学实施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有关培养方案以及指导老师个人的拟定的授课安排,例如在《护理学基础》讲授肌内注射前两周,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课上给学生布置与肌内注射有关的礼仪作业。但是学生毕竟才刚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对有关的概念和经验还不是很明白,如果单独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有一点强人所难,所以教师应提供肌内注射的视频录像,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在实训教学中①统一实训操作程序。②分析各个步骤的礼仪要求。③情景模拟。依据实现制定好的一系列护理礼仪的规范,挑选出一组的学生根据上次的病例教学课程进行案例模拟活动。在这一组同学进行案例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演示这一小组在护理礼仪方面表现出的可取点和缺点。④总结的任务也十分重要,针对学生记录的各种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逐步改善存在的缺点。

3体会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任务驱动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外,护理技能实训对学生能否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护理技能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演示—练习—指导”程序开展教学,虽然对规范教学和临床护理操作起到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等[1]。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来面对的是广大患者,目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学生在见习、实习时最好能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选取了“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模式,旨在研究本方法的实训教学效果,为学生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学生为研究对象,12级护理1~6班,共246人,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人,各组学生学习成绩、年龄、性别搭配得当,在教材、课时、教师、授课计划、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都相同的前提下,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1.2实训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如肌肉注射、静脉点滴、导尿术等常用基础技术及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教师将以上技能结合临床典型案例编写成为情境模拟技能训练项目,如病人出入院护理、急危重症的救护、正常分娩的阴道助产等。

1.3实训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集中实训后使用同一考试标准进行考核.

1.4具体实施过程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先由教师操作示范并详细讲解操作细节,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最后总结;实验组采用“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为准备工作、角色分担、模拟操作三个步骤。首先,在实训课开始之前,教师将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相关知识的储备。课堂上,学生根据实训项目及护理操作的需要,进行相关物品的准备。其次,实验组学生根据实训项目给出的情境案例,分别担任医生、护士、助产士、患者、家属等角色,组中其他没有得到角色的同学可在旁边观摩指导整体操作过程。最后的模拟操作完全按照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实验组学生边模拟操作边讨论交流、遇到问题及时讨论,由于实训具有可重复性,学生可以互换角色后重复进行练习,教师总结并规范操作,直至将该操作掌握为止。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将来面对各种不同的病人,我们在实训中引入了人文素养教育,加强人性化服务意识,把与患者沟通交流技能同临床护理技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临床情境,使机械性、枯燥的训练变得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成为真实的职业化技能培训。经过实训后,教师按照本校自行编写的《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统一评分,每位教师负责固定项目的测评,各组学生考核相同项目,学生抽签后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模拟操作,每项得分按照百分制记录,各组学生的相应平均成绩即为所考核项目的成绩。

1.5统计学处理

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产科各选取3个项目进行考核,各组的成绩进行统计学软件包SPSS13.0进行比较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1)一般情况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27名,女生219名,年龄分布19~22岁,年龄中位数为22.35。(2)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实训成绩.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得成绩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徘徊在85~90分之间,而使用新的实训模式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平均可达95分以上。将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不同科目相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得出的成绩具有明显差异(p<0.01)。

3讨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训为主的、抽象、深奥、不断发展变化的课程,单纯利用课堂讲授很难将相关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必须经过实训才能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目前的各大院校培养方案中,均是设置一定的课内实训课,再结合最后一学年的医院顶岗实习完成学生的实训技能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实训课中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即“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且学生在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后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教师将相关实训项目交给实验组学生后,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去图书馆找资料,解决项目中提出的问题。在实训课中,实验组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的积极性,他们根据项目分角色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亲身体会患者及家属面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能更好地渗透人文关怀。经过学生多方面努力后依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指导教师解决,这样最终经过教师悉心指导后学生掌握相关护理技能。而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学生更多地是在模仿教师的技能操作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也比较少,局限于课本知识,由于传统实训模式没有给出学生典型的临床情境,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也不便于人文素养的渗透。要想让“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对指导教师、学生、学校实训基地及学习资源的设置均有一定的要求。安力彬指出,在教学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3]。我们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训动手能力,没有高素质的实训教学教师队伍,实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2]。我们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到医院进修,了解医学前沿动态,学习医院新的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和创新能力;或者聘请工作在医院一线护理岗位的护士到学校为学生指导实训操作。其次,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关怀的思想。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模拟病区,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医疗环境中,完全按照患者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流程进行实训,才能更好的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实训当中。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习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才能初步解决项目中给出的任务。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及便利的网络资源,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学习,及时拓展知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之,“人文素养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的实训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其语言沟通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该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学优越性。

作者:宋巧丽 郑晓春 苑建兵 单位: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经蕾.护理技术操作模式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10):2716~2717.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混合式模块化教学;基础护理;实训教学;基础护理

实训教学是学生学习临床护理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课程,是一个知识与能力交汇融合的阶段。本研究在模块化教学法的基础上,对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以案例为导入,开展实训教学,以达到“知识—能力”相结合,为高校护理实训教学提供参考。

一、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择2018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某大学护理学院大二年级护理专业160名护理本科学生,将1—2班80人设为试验组,3—4班80人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全日制统招护理专业本科学生;(2)了解本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3)自愿参与,能按要求完成考核;所有入选学生均为女性,对照组平均年龄19.56岁,试验组平均年龄19.55岁。(二)编写综合实训模块,构建多站式综合技能考核病例。根据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编写基础护理综合实训教案模块,设置各模块内容:1.核对—核对模块—(1)核对医嘱(2)核对操作;2.评估能力—评估模块—(1)现病史(2)既往史(3)操作项目的认知(4)操作禁忌评估(5)生长发育评估;3.沟通能力—护患沟通—(1)操作项目认知(2)配合要点;4.物品准备—准备模块—(1)环境准备(2)患者准备(3)护士准备(4)物品准备;5.分析能力—情境模块—(1)疾病案例(2)基础护理技术操作;6.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技术—(1)肌内直射(2)皮下注射(3)皮内注射(4)静脉输液(5)静脉采血(6)氧气吸入(7)吸痰法;7.解决能力—教师引导模块—(1)注意事项(2)不良事件的预防(3)意外事件的处理;8.反思能力—反思模块—(1)反思存在的问题(2)总结分析。构建教学案例:在遵循临床路径、护理工作需求基础上,编写教学案例。案例设置为疾病情况、医疗诊断、医生医嘱、护理实训等教学模块问题。(三)实施实训教学。1.教学的准备。实训教师准备:实训教师根据护理临床发展的前沿知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设计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模块;课前提前1天通知学生授课内容,发放课程案例。学生准备:学生收到授课内容及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在小组内分配任务;通过网络或教材等渠道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预习相关情境及疾病知识、护理技能;小组成员就查阅的各自负责的模块知识、技能进行组内交流,完成预习;将授课内容及案例中各模块存在的问题带入课堂,进行课堂学习。2.技能操作的讲解。(1)课前检查:于每次实验课上课前查看案例完成情况及本次课的预习情况。主要询问案例的准备情况及其中遇到的问题。(2)组织教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将本次课主要的学习内容及时间分配情况告知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课堂内容的进行顺序,做好心理准备。(3)导入案例:依据本次要讲授的操作情况,将含有该操作的案例导入课堂,该案例无须复杂,含有本操作即可。学生先对案例进行了解与分析,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前的评估,老师补充。(4)实验物品的熟悉:以病床为单位准备用物。3.教学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模式教学,每8人1组,分为10组,每2组为1个授课班,采取教师课上操作示范,教师示范后学生以4人为1组模仿教师操作进行练习。(2)试验组:采用模块化教学,每8人为1组,分为10组,每2组为1个授课班,授课前,教师将授课病例交由组长,由组长通知组内成员对病例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将相应授课案例进行分解模块,按照临床护理工作,逐层进行引导,讲解每一个模块遵循的要点,各小组按照课前预习进行实训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及讲解。(3)讨论评价:模拟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可提出疑问,小组学生给予解答。各组分别选派代表说出本组的评价和修改意见。最后是教师评价并总结本次情景模拟的成功及改进之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或质疑其他组员的想法。(四)评价指标。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采用张喜琰等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该量表包括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等4维度,共计30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强。(五)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百分比),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维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总分及学习动机、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表1显示,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较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质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模块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李璐寰等将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模块化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临床护理路径、案例式的障碍教学理念,学生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实践者,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制定教学模块,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前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课堂教师进行引导式讲解,学生结合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自身反思,促使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生以小组形式分配模块任务,各模块以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为基线,互相延伸,小组成员在思考完成模块任务时,需要密切配合,小组交流,互相提出建议,并补充完善,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惯例,而是学生主动探索,课前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确定各模块知识。因此,信息素质维度得分试验组护生高于对照组,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欢,于睿.中医护理学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医学信息,2019(2).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护理综合实训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交互式学习平台,不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还可对教学形态进行全面检测[1],备受教育者和学习者青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n-iation,OSCE)是目前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一种高效考核法[2-3],但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本研究将翻转课堂联合OSCE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探索其可行性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系2016级普大护理3班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人)和对照组(54人),观察组,男生3人,女生53人,年龄(20.45±0.36)岁;对照组,男生2人,女生52人,年龄(21.56±0.38)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招募、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标准化病人(SP)的表现直接影响OSCE结果。为此,课题组从观察组挑选8名成绩好、表演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OSCE和SP基础理论知识、剧本讲解、模拟训练,选拔4名学生作为SSP参与教学和考核。2.2教师培训。利用OSCE教学和考核都需要模拟真实临床护理情景,这就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本研究选取我校3名标准化病人培训师、2名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3名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担任考官,统一考核思想和评分标准,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2.3学生培训。本研究尝试将翻转课堂联合OSCE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训教学和考核,旨在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翻转课堂和OSCE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OSCE考核站点设置、考试流程、注意事项等,确保教学和考核顺利进行。2.4教学资料准备。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参照《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4]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与标准化病人[5]考核标准,设置5个考核站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技能操作、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根据各站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难点及技能操作等撰写脚本(内容涵盖人文关怀、基础技能、专科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健康教育理念、临床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设计学习任务单,制作PPT,录制相关微视频等。2.5教学方法。2.5.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发放案例+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自主学习—师生面对面剖析案例—教师演示—重难点操作分解演示、强化—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分析—评价、总结—OSCE。2.5.2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OSCE教学模式。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提前两周将自主学习任务单、护理情景模拟综合实训案例、PPT、操作视频、微课等学习资料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每个学习小组由7名学生组成,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和角色,学生观看视频、分析标准化病人教学案例等学习资料,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讨论区,师生互相讨论,完成各考核站点的学习任务。组织小组预演练,加强SSP训练,熟悉OSCE各站点考核任务、目的及方法。课中知识内化:包括4个环节:(1)课前点评:教师介绍本次实训内容、实训目的,针对各组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SP表现等进行点评。(2)分组练习:课中与课下相结合。课中各组在模拟病房训练,组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完成5个考核站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技能操作、健康教育、案例分析)模拟训练任务。课下开放实训室,小组自主练习,并及时将存在的问题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与教师及时沟通。(3)总结反馈:学生练习时,带教教师在控制室、其他学生在模拟病房观摩。模拟练习后,教师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对表演者进行点评,其余学生补充。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纠错。(4)考核评价:课上随机抽取学生演示,SSP和教师综合评估,指出学生在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技能操作、健康教育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课后知识迁移: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设置综合临床情景案例、布置作业,并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阐述自己的体会。师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深度交流,实现知识迁移和扩充。2.6评价方法。2.6.1评判性思维能力。采用彭美慈等[6]编制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CTDI-CV)进行评价。该量表共70个条目,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一级结构要素,总分420分。该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0,信效度好。总分<210分表示负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80分表示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350分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该问卷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统一发放,学生匿名填写并提交,提交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100%。2.6.2OSCE成绩。实训结束后,两组均利用OSCE评价教学效果。本次考核共设置5个站点,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技能操作、健康教育和案例分析。每个站点满分均为100分,考核时间为60min。2.6.3教学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从学习兴趣、沟通交流能力、理论联系实践、团队协作意识、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7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2.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结果

3.1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3.2两组OSCE成绩比较(见表2)3.3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3)

4讨论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课程思政;实训教学;高职;护理

实训教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操作、轻素质”的现象[1-3],这与人才培养方案不符合。课程思政是一种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4]。因此,课题组尝试以思政案例(思政元素+临床案例)为载体,将课程思政纳入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中,进行实证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江西卫生职业学院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4个班24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122人(男13人,女109人),对照组120人(男11人,女109人),年龄17~21岁(平均19.95岁),均为我院统招全日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两组护生性别、年龄、干预前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方面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干预组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操作的实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体研究过程:(1)优化实训目标,制定出涵盖德育的实训新目标。(2)教学设计:针对高职护生特点,选取适当实训内容,设计思政案例和教学方法。(3)实施干预: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展开实训教学。具体步骤:教师课前在网络思政案例→护生课前分组讨论案例中的思政问题→护生课中以思政案例为载体,表述自己的感受(如演讲、角色扮演等)→课中护生操作练习→教师课中把控全局,指导、点评、归纳护生的各种表现→护生课后自我反思、评价→教师课后分析总结,改进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即教师讲解示教,护生进行实训操作,也进行课后自我反思和评价。1.2.2评价工具(1)参考多位专家的相关量表及文献[5-7],根据高职护生的特点进行增删,编制“护理综合素质测评量表”,包括3个维度(职业素养、知识水平和能力情况),共20个条目。采取1~5级评分法,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越强。经本领域护理和教育专家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认为本量表适用于高职护生。使用前检测信度,所有条目关联均有差异性(P<0.05),内容效度良好。(2)培训标准化病人志愿者,用于实训考核,增强实训成绩的客观性。1.2.3评价方法(1)主观评价: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素质测评量表”的调查4次,收集资料,评分并记录。测评时间节点为:干预前、干预1次、干预5次和干预10次后。(2)客观评价:评价理论和实训成绩。干预实施前分析的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健康评估的理论及实训成绩,教学干预后评价的是专业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基础护理操作)干预项目的实训成绩。1.2.4统计方法收集的数据用Excel录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两组数据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处理,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综合素质情况的差异(见表1~22.2学习效果差异分析(见表3)

3讨论

3.1护理实训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8-12],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13-15]:(1)护生存在厌学情绪,职业意识淡薄模糊,学习兴趣不高。(2)实训教学情景和临床实际环境不匹配。(3)受课时限制,教师注重理论和经验的灌输,对护生职业素养培养不足。(4)实训考核指标不完善,重技能操作,轻综合能力(如职业情感、爱国情怀、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

3.2实训教学中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的[16-18]。课程思政有着尊重和发展生命的内涵,护理专业是研究和服务生命的学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用生命教育作为切入点,把思政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19]。课题组将课程思政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发现有以下几个优点:(1)能激发护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思政案例中的榜样事迹、优秀人物等内容,培养护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未来的向往,提高学习兴趣。(2)使实训教学情景更真实。在实训教学中,将职业情感赋予到临床案例中,既可以融合各个知识点,又能使案例贴近临床。(3)培养职业素养。以思政案例为载体,进行技能训练,有助于培养护生养成规范的职业操作,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实训教学中提高综合能力。表1和表3的结果提示干预后干预组护生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训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

3.3实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注意事项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时,应认识到目标是前提,设计是基础,思政是重点,教法是手段,评价是改进。具体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3.3.1优化课程目标改变重操作轻德育的实训教学,首要的就是制定涵盖德育目标的新实训课程目标。3.3.2合理设计案例选取适当实训内容,设计思政案例(思政元素+临床案例),其中的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历史背景、社会热点、名人事迹、典型案例等。3.3.3混合式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实训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如翻转课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头脑风暴、PBL教学法、情景模拟、心理剧等。3.3.4动态全面评价(1)动态评价。护生自我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发生的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反复多次的教学评价可以动态地反映出学习的效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而有效地改进教学工作。(2)全面评价。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将职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4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4.1开展课程思政对教师能力有较高要求

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把控全局,其传授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还需要对护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20]。

4.2开展课程思政需贯彻始终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课堂教学

中等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途径之一[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技能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2]。护理操作实训课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患者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内容。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实训的授课质量,实施实训课教学改革,是各中职卫校近年来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对护理学实训课进行了部分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浩东 李洋州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护理实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生;职业素养;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

1.理论教材的更新

近年来,教材采用的是我校同人卫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急救护理技术》教材,2016年12月,理论教材刚更新完。参考最新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急救护理学本科教材、危急重症护理学、灾难医学、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和学生调研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编写调整。新增了气道异物梗阻(成人和婴幼儿)、上消化道大出血、抽搐、急性疼痛、糖尿病急症、低血糖、血尿、风灾、踩踏等内容,修改了心肺脑复苏章节内容,与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接轨,内容更加丰富,更与临床护理贴近。

2.实训内容的增加

实训学时由原先的12学时增加到现在的20学时,采用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临床护理技能实训》。实训内容改革之前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包扎和实训考核。改革后新增了气道异物梗阻(成人和婴幼儿)、婴幼儿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止血、搬运、固定等更加实用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并把左前臂包扎和头部包扎这两项国赛项目穿插到实训课中,模拟真实场景,从操作、口述、动作的连贯性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提升所有学生整体护理操作技能水平,为他们找工作时技能操作和入职后的技能考核做好铺垫。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改进

1.网络教学

(1)蓝墨云班课的实训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中实施蓝墨云班课正符合时代的要求。蓝墨云班课是指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APP,以移动网络环境和云服务平台以依托,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来组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内外的即时反馈与互动。护理课教师可以借助云端创建班课空间,并进行如下操作:及时课程相关信息及学习要求、实时签到、上传课程视频、课程组老师制作的微课、课件、进行测试、投票/问卷、讨论/答疑、头脑风暴等内容,可提前相关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课程结束时公布护生的经验值,对于表现突出的护生进行加分奖励。(2)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急救护理技术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2016年建设为校级精品课程,建立校级精品网络资源,包括课程概要、教学团队、课程内容、电子教材、教学案例、实训资源、习题作业、试题库和拓展资源9个版块,涵盖了整个课程内容,让学生对急救护理技术这门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首页还有急救训练营、新知资讯、时事热点、“救”在身边、社会服务和友情链接(可链接到中国急救网、中华急救网等跟急救相关的网站),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急救护理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2.情景模拟教学

为了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接轨,进一步缩短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提高护生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能力,国内外护理教育者将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广泛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中,在模拟临床环境中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再现真实临床工作情景,在此课程护理实训中进一步深化应用情景模拟教学。传统实训课步骤为“视频播放-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抽考-教师总结”,在此基础上穿插情景(下转第148页)模拟教学。进行严格的合理的教学案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所提供教学信息的充分性、模拟场景和抢救过程的真实性、决策环境的复杂性、所获取支持/线索的有效性以及指导性反馈的受益性。现采用的急救教学案例有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头部包扎、左前臂骨折,提前一周发放案例,把护生提前均衡分好组,每组3~4人,让护生从整体操作流畅性、知识技能和沟通交流方面入手查阅相关资料,提前进行设计,提高护生参与度。实训课情景训练时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最后进行反馈,通过再现真实临床场景和抢救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形成一个“准备-模拟实践-讨论-反思”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3.参与式教学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把理论课班级护生随机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上课前随机抽取小组中1名护生讲解。教师选取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如院前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暑、淹溺、踩踏等,每组护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拟订教学计划、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讲解时间为5~10min,本组其他学生给以补充与说明,老师给予及时纠正或肯定,并在最后做点评总结。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学生思维能力及教学效果、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增强了护生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护理查房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了护生分析临床护理的问题,利于培养出临床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采用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直观演示法、微课教学、综合模拟实训演练等方法,重新构建了基于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急救护理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提高了高职高专护生核心素养中的职业素养,与新护士入职培训相接轨。

参考文献:

[1]祁爱萍.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6,(19):207-208.

[2]Jeffries PR.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M].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Nursing,2007.

[3]张迪,徐桂华,戎有和.本科护生对急救护理高仿真教学的评价[J].护理研究,2011,(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