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28

护理风险论文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1

本文作者:覃华凤工作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电灼伤随着外科学科的发展,各种仪器的应用,如高频电刀、电钻、腔镜仪器等,低年资护士由于操作不娴熟或未遵守操作规程,未管理好台上电刀笔等用物,手术人员意外碰触按键,造成烧伤或灼伤。应急能力差护士的应急能力是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敏锐地发现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析、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的配合和抢救和护理,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手术室护理工作应急性极强,护士必须具备很好的应急能力。低年资的护士知识面相对较窄,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显得心理紧张,茫然失措,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培训及考核,全面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前培训结束,将低年资护士安排到各手术专科组,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参加手术配合工作,带教老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纠正错误。科室引进的新仪器设备,请工程师讲课,使每个护士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每月写工作笔记和心得体会。坚持每月一次手术护理查房及业务学习,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开展手术室专科技术竞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工作的应急性强,工作量大而繁重,手术室护士应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常规中明确规定手术物品的清点要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洗手护士必须提前洗手,与巡回护士、本院医生共同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缝线,并口头诵读数字,清点一项,记录一项,如有怀疑必须重复清点,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体腔前、关体腔后、缝皮后四次清点保证数目准确,核对无误方可关闭,严把查对关。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了区分灭菌与非灭菌物品,建立各种灭菌指示卡灭菌前后对照表,放于各手术间醒目位置便于对照。预防手术体位损伤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在摆体位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呼吸、循环功能为原则,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体位。束缚带不可固定过紧,肢体不可过度外展、屈曲防止神经损伤。术中注意观察患者体位有无改变,肢体末梢血运是否良好,或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一5而n。‘规范仪器设备操作使低年资护士了解电刀、电钻、腔镜等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电刀时正确放置负极板,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检查病人身上有无金属物。强化与病人沟通技巧的训练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病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手术,更需要沟通和理解,利用晨会、护理查房的机会就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等问题,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模拟病人的各种心理问题,让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现场示范,与大家分享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重视护士的应急能力的锻炼组织学习护理部、科室的各种应急预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方法,通过不定期的演练及考核提高护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2

1.1服务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就会被病人及其家属看作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例如未经病人同意带实习生进入产房等。

1.2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由于医疗事业的高科技、高风险,后果不可测等特性和医疗进展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病人家属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常常使危机事件在医护人员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一触即发。

1.3缺乏沟通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性障碍,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服务质量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技术质量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曹君君,于淑英,刘玉春.重视危机管理,减少医疗纠纷.护理管理杂志,2002,2(3):14-16.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6.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3

1.1护患关系的多重性

患儿入院后,由父母及亲属陪护,其护患关系不只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还有护士与其父母、亲属的关系。特别是患儿刚入院时往往有七八个亲属陪伴,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其严密监督下进行,这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影响技术发挥。父母及家属爱子心切,对医疗知识欠缺,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与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1],患儿家属往往不顾治疗所必须的操作,对其操作产生误解、挑剔,持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如小儿肺炎,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需要吸痰帮助其排痰,而吸痰操作患儿较痛苦,家属难以接受而不予配合,虽然有的父母没有拒绝但是看到患儿哭闹挣扎的场面难以接受而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怀疑,甚至认为是护士给患儿增加了痛苦,这样下去护士和患儿父母间就产生了矛盾。

1.2医疗服务与医疗期望脱节

输液是患儿住院必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小儿输液比成人难度要大的多,特别是高烧、腹泻、肥胖患儿。难度增加及其有可能没有一次穿刺成功,但是患儿父母及亲属却是认为来到了儿科这个专业的科室扎针是基本的操作必须一次成功,在患儿的哭闹妈妈的眼泪的促使下,家长会暴怒,否定了护士的一切甚至会对护士有不礼貌言语、行为;采血化验亦如此,儿科采血一般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父母对此操作恐惧紧张,会对护士施加言语压力,增加护士心理压力,若一针穿刺未成功,父母就会表现出不满意,甚至认为儿科护士的技术差患儿在儿科这个专业的科室无法得到专业的服务。

1.3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差错及护患沟通欠缺

1.3.1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儿科工作量大、繁忙,患儿输液时,由于不认真查对而出现张冠李戴,如更换液体时叫错名字,发口服药时剂量误差等。这些差错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最易导致护患纠纷。

1.3.2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

如为留置尿管的患儿更换尿袋,应该先把尿管接口消毒后再与新尿袋接口连接,有的护士因繁忙或是遗忘而没有消毒,家人以别的方式了解到操作过程,如果近几天发生尿路感染,那么家属就会把此事连接在一起,护患纠纷也就一触即发了。

1.3.3护患沟通欠缺

护患沟通是增强护患关系的桥梁,许多医疗纠纷都是医护人员耐心解释不够引起的[2]。如吸痰操作其实是个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式,父母对此操作不了解,但是护士如果耐心的解释操作目的及意义取得家属信任,让其参与共同完成此项操作就不会迁怒与护士了。再如采血时家属对采血方式觉得恐惧,采血量也不能接受,这时候护士要做好父母的工作了,提前通知家属让其有个接受过程,实在是不能看到患儿采血场面的家长建议其暂时离开一会儿,对于采血量多的问题护士更要从专业的角度去讲解血液循环再生的科学道理,沟通到位了,家属理解了,也满意了,更好的为患儿服务了,自然也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了。

1.4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亦是儿科护理工作潜在风险之一;现在大部分医院都采用电子病历文字书写很少,虽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但是问题不一定会减少。如临时医嘱处理不及时;出入水量记录与医嘱不符、不准确;护理记录重复,模板单一;只记录出现的护理问题而没有记录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护理记录大白话,没有专业性;间断记录,没有连续性等。

2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

2.1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培训

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方式。护理部应为儿科护理人员制定长期的培训计划,医院应予护士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竞赛等等以拓展知识面,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此外还要强化护士形象、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护士语言修养、护士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注重护士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

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查对制度贯穿了护理工作的每个流程,如医嘱查对、输液,注射,服药查对、输血查对、饮食查对等。要求护士工作时间保持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思维清晰,特别是在繁忙的时间段更要谨慎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在一个人当班时查对制度可以和医生共同完成,确保发生在患者身上的任何医疗护理活动是万无一失的。

2.3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化

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是护理文书书写的原则之一。要求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真实地,客观地反应患儿情况。医院或科室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护理记录规范化培训及指导加强护士自身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杜绝想当然、自以为是、脱离科学性、实用性的个人思维记录。

2.4加强护患沟通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70例妇产科患者,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180例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1±4.7)岁;其中妊娠综合征75例,生殖系统感染8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对照组180例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6.8±4.5)岁;其中妊娠综合征72例,生殖系统感染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和产科分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工作重心和风险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妇科患者着重患者的就诊情况,特别是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并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避免因治疗中断而影响治疗效果;产科应根据产妇的不同身体情况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并于产前消除危险因素。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和产科常见风险因素及护理内容等制定合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制度的学习,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水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妇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并对病情反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产科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确保产妇安全。③加强培训:以讲座、视频学习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护理工作重点的学习,避免因护理经验不足引发风险事件。④加强护理记录管理:不断规范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记录的文书格式,护理记录再护患纠纷中对维护护理人员权益起重要作用。

1.3观察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0~79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96例,满意72例,一般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0例,满意78例,一般38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5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实施风险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33~68岁,平均(36.42±5.12)岁;观察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37~70岁,平均(35.25±6.07)岁。

1.2方法

1.2.1加强护理人员躯体疾病的知识培训

精神患者多为老年人,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患者的主诉能力较差,增加了精神科护理的难度。因此,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躯体疾病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判别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处理低血糖方法等。

1.2.2提升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精神科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书写护理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及时、准确、具体”,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将病情及时告知其家属。注意护理记录的存档备案,提高证据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早、晚间护理人员都需要对病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禁品应立即收缴,贯彻一日一小检,一周一大检的工作制度。

1.2.3注重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中毒

对于精神患者,临床主要采用精神疏导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大,对于患有低血糖、心脏病、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患者尤为明显,最为普遍的就是锂盐中毒事件。在对精神患者实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合理用药与个性化用药,建立护理表格,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躯体反应。

1.2.4加强“三无”人员的护理

对于警察局与民政局送来的“三无”人员,按照诊疗制度,全部进行艾滋病与乙肝病毒检验,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毒瘾,避免发生科内感染。

1.2.5强化对重点患者的护理

部分精神病史长且病情严重的患者容易出现伤人、自残的冲动,因此要将此类患者安排在方便观察护理的床位,护理人员每隔15~20min巡房一次,做好巡房记录,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派发问卷的方法调查患者家属对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79~60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3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选取了本科室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年内的20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实行的是风险管理条件下的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而对于对照组则是实行的常规护理方法。本次实验的患者中,女性为112名,男性为88名,年龄集中在44岁~83岁之间,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次实验的分组采取的是完全随机的分组方式,所以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由于呼吸内科的病人并发症较多,无论是肺气肿、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甚至肺癌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病情较重的患者也比较多,综合年龄也偏大,更是进一步加剧了护理的难度以及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所以本次实验也是要检验有关护理工作者是否能够提高护理水平,特别是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真正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与满意程度。

1.2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

对于实验组所实施呼吸内科的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常规的护理管理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制度的区分如下。

1.2.1风险识别

对于风险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风险的识别环节,本科室经过医院的领导层的审批决定,将2014年~2015年间发生过的各种医疗护理风险的病理与资料分发给实验组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传阅与学习,并且对于基础的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对于各种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护理操作技能等部分都作出了批注与重点说明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实验组整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理水平。另外,对于护理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与责任明晰都做好了基础准备工作,对于坠床、跌倒等事故也作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的规定,对于患者与医生以及护理人员之间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工作同样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进行了讲解与培训工作。

1.2.2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

由于本次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分配任务主要是风险管理,而对于风险管理则要求每个人的护理经验以及对于风险的预见性要强。由于本科室的护理人员本身存在着年轻化的特点,大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最基本的护理风险意识,特别是很多护理人员本身工作压力就比较大,任务十分繁重,护理的专业知识更新不到位,缺乏基础的技术培训等等各种原因。所以对于本次实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为了尽量消除这方面影响,本次实验之前,医院对于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培训与开导工作,并且合理安排了班次,让每个护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风险护理的实施,以此来确保实验的真实有效性。

1.2.3强化风险管理制度

强化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与建设水平。一方面,要以科护士长为领导核心,成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并且要建立起至少三级甚至多级核心控制体系,对于各种风险的管理与预防工作都要做到层层把关。除了定期对于护理人员以及普通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等等,也要发展相应的考核机制,做好监管与控制工作。另一方面,还要让全科室的护理人员组织共同学习有关急救、卫生服务甚至心理服务等各种知识,不但要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更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确立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消除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3判定标准

实验结束后,要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对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测。本次的实验判定标准为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患者的满意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视为基本满意。而风险事件的种类前文已经进行了标定,发生的频率以百分制计算,符合统计学的普遍规律。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分析的计量资料采取的是平均数的方法,p小于0.05,其数值符合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故的频率(1)观察风险管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的管理中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通过实验的结果可以发现,经过风险管理的影响,实验组无论是在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方面还是在护理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由于风险管理的贯彻落实,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责任心,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提高了护理技能以及风险准备,还极大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状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客观的讲,病房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刻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落实好风险的识别与防控,特别是基层的护理人员,要做好风险事故的记录与报告,并且要积极学习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解决。同时,对于护理过程中表现比较出色的护理人员,要做好奖励与表彰工作,对于护理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要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批评甚至处罚,奖惩分明才能够做好护理管理工作。基于本实验,希望能够提高本科室的风险管理质量水平,促进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并且尽快在全院进行推广。

作者:陈凤莲 单位: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1:255-256.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7

1心内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心内科病房的护理不同于其他病房的护理,它自己本身有着独特的属性,比如: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患者的死亡率较高等,外加其它的(诸如护理人员的素质、医疗机构的软件设施、社会因素等)很多因素,都首先决定了心内科就是医疗中的高危科室。具体的风险因素分析如下:1.1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以及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医疗护理活动中的直接实施者是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高低的集中体现者也是护理人员。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护理人员,那么,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则会沦为空谈。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都会影响到护理责任风险的概率及大小。具体而言,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是否存在仓促问题、“三查七对”是否仔细认真、医嘱查对是否小心准确、级别护理是否按照规定巡视、夜班操作是否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白班基本不存在此问题)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差错类事件的发生概率。此外,如果护理人员已经习惯了遵照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表面上看,是可以完成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操作性工作的,但往往会忽视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监测的无形工作,少了对患者病情的预见性,从而导致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1.2临床护士大多存在年龄小、年资低、专业知识不够、工作经验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够及时掌握的缺陷,从而难以适应“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心内科病房护理工作的要求,不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也有的年轻护理人员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缺乏熟练的操作、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往往导致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1.3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够,没有法律意识(法律概念不强)是导致护患纠纷的很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护理人员不善于沟通,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不能够严格按照“病情、护理行为必须履行告知义务”,或履行了,但技巧不当、语言不合适,结果造成了简单问题复杂化、良性矛盾恶性化,“小事变大,大事变恶”,且又缺乏及时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最终导致护患纠纷甚至是严重的护患纠纷。有的护理人员法制意识薄弱(甚至严重缺乏法制观念),不能够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或者记录不准确、对记录进行随意涂改等,直到了护患纠纷发生时才后悔莫及,但悔之晚矣。1.4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很多,比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这就决定了心内科病房的治疗和护理的高风险性异于其他病房,再加上一些常规的治疗措施(比如溶栓),都是高风险的治疗措施,更加加大了心内科治疗护理风险的系数。

2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针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以及规章制度执行的问题采取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责任心培训和教育,力求解决因责任心问题而造成的护理风险。加强规章制度和工作原则的落实,讲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各负其责,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无论大小都要及时汇报处理,不可以有任何隐瞒或自作主张,避免错失补救的良机。科室的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检查、督促和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把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2]。2.2针对临床护理人员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及经验缺乏等问题采取对策,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培训计划严格进行培训,重点是对新来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不只是新入院护士,还包括新调入心内科病房的老护士,不仅要对其进行护理专业常识培训,而且还要根据心内科护理的特点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执行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逐项考核,过关达标后方可安排相应的护理工作任务。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应具备常规护理专业知识及心内科疾病护理专项知识,对相关的抢救仪器熟知并熟练操作应用,能够及时正确的识别各种心律失常情况,能够自觉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效监控和干预患者病情和心情的细小变化。2.3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以及法制意识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学会和掌握与患者及家属的良好沟通技巧[3]。严格杜绝护理记录不及时不清楚甚至涂改护理记录的现象,最大限度的预见和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2.4针对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特性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管理,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该具备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重大疾病的护理急救知识,努力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

3小结

毫不讳言,心内科病房的疾病护理是高风险的,护患纠纷也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只要管理者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分析风险原因及可能的因素,努力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4]大部分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还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祁艳玲,武晓星.心内科护理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月刊第8卷第22期.

[2]姜玲君.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4卷8期249-250.

[3]张小白.加强护患沟通避免护患纠纷[J].中国医药指南.2011(33):87-88.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8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实施手术的14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第1~2号手术室的74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男448例、女300例,年龄18~61(40.9±3.7)岁;护理时间5~29(14.3±2.9)d;其中普外科296例、骨科119例、泌尿外科85例、脑外科22例、胸外科122例、妇产科104例。将第3~4号手术室的7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男426例、女322例,年龄17~63(41.6±4.0)岁;护理时间5~31(16.0±2.7)d;其中普外科287例、骨科108例、泌尿外科88例、脑外科24例、胸外科125例、妇产科1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统一制作手术室使用的护理标识,种类主要包括标语、腕带、色牌、标牌、印章、标图等,类型主要是环境标识、患者标识、警示标识。①环境标识:手术室环境标识:由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标识要清楚,如污染区采用红色标识,无菌区采用绿色标识;手术室器械和设备放置也有要求,不同类型手术设备也要区别清楚;手术室内在患者醒目的位置放置手术进度标识,医护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②患者标识:腕带是临床常使用的身份标识,将患者的详细信息资料填写好,并选择不同颜色的腕带表示患者实际情况,如普通患者使用蓝色标识、重症患者使用红色标识、患儿使用粉蓝色标识。术前由护理人员给患者带上腕带,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人员核实患者信息;大部分手术患者需要多个输液通道,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在醒目的位置标识名称、放置时间等,避免出现差错;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应该对过敏药物做好标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将过敏标识悬挂在输液架上方便医务人员查看,对于有特殊情况如合并血液传染病、昏迷、病危的患者采用红色腕带进行标识。③警示标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容易取错包装类似的药物,当患者需要输注多种药物时要做好药物名称、用药时间、用途等警示标识,采用不同颜色标签区分内服或外用药物,如蓝色标签表示外用药品、红色标签表示内服药物等。对于要提前抽取到注射器中备用的药物在术前做好标识。使用核对卡进行标识来提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调查问卷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结合本院手术室情况制定,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用药差错)、患者满意度(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专业技术);采用中国护理人员压力源量表分析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源(包括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及工作、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共5个子条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3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所有患者均无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与非正常疾病的情况。观察组男85例,女105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36±2.6)岁;实验组男94例,女96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35±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手术方式、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护理路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风险管理护理。具体步骤如下:

①手术前,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核对患者的手术名称及科室、姓名、住院号、年龄等信息以及术中所用药物及仪器等,并对患者的皮肤与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有无过敏药物及病史,并了解其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及肢体功能等。所有查对内容都应反问式查对,对于无法回答或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可由家属或病区护理人员协助查对。

②手术中,依据患者手术类型,检查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齐全、正常,以及术中所使用药物的剂量、规格等;再次仔细查核患者手术体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压疮、坠床,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各种检验配血结果、麻醉方式等。术中用药一般都是口头医嘱,执行时一定要让医生重复药名反复核对,用药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检查药品及液体的质量、剂量、有效期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并严格查看实验结果,结果阴性才可以使用。如果患者需要输血,应严格查对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双人查对无误后进行输血,输血前20min低速宜慢,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两袋血液之间应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输液完毕后再次冲管,并将空血袋保留到术后24h,再由血液科统一处理。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

③术后,应仔细对切口进行包扎,并对药物、纱布、器械数目进行核实,防止在患者体内残留手术异物;病理标本的处理:将病理标本放入标本袋,标注患者住院号、姓名、标本名称、离体时间等,核对病理检查申请单,无误后及时送检。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存在很多的危险性因素,且具有未知性,所以护理人员应充分做好对于患者家属的风险告知工作,将术中情况及患者病情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必要有效的沟通,并尊重其意见。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应做到将各种高风险因素公开、透明,进而使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期望值的调整,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此外,应加强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法律法规的学习。

1.3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发生率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将满意度分为3种指标: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3.75%,60例非常满意,74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190例)的手术风险率为0.91%,99例非常满意,87例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7.9%。两组统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对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可能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识别、预防,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发展状态,避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可以维护医院的形象与利益。因手术室内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较重或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部分患者伴随意识障碍、呕吐、抽搐等特殊症状,其手术风险发生率较高,风险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因此,应该采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手术成功率。当前,该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般采取严格的查对制度,手术配合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院实行风险护理管理的体会为:

①提高护士自身技能与素质,加强手术室各级别护士的培训,尤其对新入职的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提高手术室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并加强风险法制意识及制度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中锐器、特殊感染病人的处置原则,重视有害的化学、物理因子与消毒剂的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手术室环境、手术设备的术前评估,根据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等因素熟练的配合手术,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②巩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手前、术中、术后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中用药及仪器使用情况,用药完毕保留空药瓶,术后与医生再次查对,对口头遗嘱应重复核对后执行。输血应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并严密监测输血反应的发生。抢救用药的空药瓶集中放置,术后仔细核对登记。术中留取的患者标本不可擅自丢弃,应应交给主治医生处理。毒麻药专柜上锁、专人登记。重要仪器应责任到人保管,及时、认真填写护理文书。

③将术中实情及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尊重其意见。做到将各种高风险因素公开、透明,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应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流程等。该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照组的手术风险率为3.75%,护理满意度为7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风险率为0.91%,护理满意度高达97.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且手术风险发生率降低,两组术后资料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风险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果风险隐患没有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本文浅析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进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服务。

1护理风险因素存在的原因分析[1]

1.1服务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就会被病人及其家属看作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例如未经病人同意带实习生进入产房等。

1.2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由于医疗事业的高科技、高风险,后果不可测等特性和医疗进展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病人家属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常常使危机事件在医护人员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一触即发。

1.3缺乏沟通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性障碍,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服务质量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技术质量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