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3:09:48

会计专业教学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1

(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研究的结果,有事后的反映也不乏有未雨绸缪的规划。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近十年有关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从侧面了解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以非会计专业、会计、不包含高职作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检索,发现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3年,截止2012年11月2日查询当天,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185篇,具体情况见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左右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开始关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问题,认为有必要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进行差异化教学;2007年以后对于此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参与此项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学校不断增加,2009年发表研究论文数量最多达到35篇;近三年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定会促进大学本科教学研究的发展。

(二)学生需求逐年增加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2年增长到3167万人,跃居世界首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教学资源紧缺、师资不足、学生就业难等一些问题。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转变时期,这意味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单位用人条件不断提高。为了找到工作、找到适合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学好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之外,开始涉猎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会计学》在管理大类中很受学生的青睐,其他学科大类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逐年增加。以我校为例,按照教学计划,管理学院的所有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并且从2007年开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安排了实践学时;学校开设的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会选修《会计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实践有待提升

虽然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深入,但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跟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现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仍主要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学过程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无新鲜感,缺乏吸引力。教师以讲课为主,讲课以知识点为主;学生以听课为主,听课时以笔记为主。这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教学模式不光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扼杀了学生发散型、创造性的思维,阻碍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无所适从”。其结果是学生学完该课程,感觉只是知道了几个会计专业术语,至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与学生所学专业有什么联系就不得而知了。学生感觉好像会计学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学,但自己除了会做几笔简单的会计分录以外什么也不会,学完了、考完了,依然茫茫然然。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丧失学习会计的兴趣与信心,更是曲解了学校给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此课程的本意。而专题式教学模式强调主动学习,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最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题式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筛选和确定专题的原则

专题式教学,筛选和确定专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专题的确定,不是随心所欲的确定,必须把握相关的原则。首先,专题的筛选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教材体系。教师在设计专题时应避免忽视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专题而设计专题。专题的确定必须兼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不影响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筛选和确定专题,提升教学效果。其次,专题的确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为了便于理解,专题设计的没有难度,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为了加深难度,让学生感觉艰涩难懂,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设计专题时把握好难易尺度,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更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该门课的知识。

2.准确捕捉专题重点

专题式教学,要把握专题重点。在专题讲授过程中应凸显精讲原则,如果重点不够突出,专题讲授等于失去了灵魂,因此准确捕捉讲授重点十分重要。通过专题讲授摒弃了原有章节的划分,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学生围绕专题进行调研参与,从而使其重点更加突出,掌握更多知识信息。所以教师在筛选专题时,既不能偏离培养目标,也不能盲目追求新奇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在确定专题时,应该以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同时将教学内容及专题的新颖性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精心筛选专题、精确把握专题尺度、捕捉专题重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设计

1.指导思想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阶段上将本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培训;在教学内容上按专题进行;在教学形式上将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调研与讨论相结合;考核形式将笔试与能力测评相结合。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根据非会计专业的各专业特点,以改变和整合会计学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学习、认知和应用能力,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组织实施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将会计学教材中涉及的各自然章节根据专业特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进行整合和精选;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实践环节;在教学安排上将总课时数拆分为课堂教学、讲座与调研、小组讨论3个部分;在考核形式上增加应用性问题的比例。通过改革,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学全貌,了解会计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培养学生的经济思想,学会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和推进自己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各个任课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大讨论,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将会计学知识点进行整合确定讲授的专题,改变以往以《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二合一”的简单组合式教学或者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财务报表与分析为主的模块式教学。其次各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收集与各专业要求结合紧密的资料,通过在课堂上相关主题的介绍和讨论,让学生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和以往不同的是,参加本项教学改革的不但有任课教师还包括所有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在专题教学前或专题教学结束后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以文字或其他形式形成研究报告。在专题式教学组织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发自内心的愿意、真正全身心投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锻炼了他们相互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专题式教学方式避免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实践相脱节,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教学效果

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课题组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实施改革的对象。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技能和组织管理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课题组在分析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教学专题,首先将由若干个自然章节组成的现行教材整合为6个专题,具体包括: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工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会计循环、增值税等相关税种知识、财务报表与分析、管理与决策;其次,课题组在教学前进行广泛、深入的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编写专题讲义形成内部教参。再次,在学期开始时,将学生随机分组形成固定小组,需要分组讨论时,各小组根据任务、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搜集资料并形成文字或图片报告。具体实施过程,比如以财务报表与分析专题为例,要求各组分析某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交流。针对这个专题,首先教师讲解有关财务报告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财务报告形成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点选取分析对象,然后围绕分析对象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选取当地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不仅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而且抽出时间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形成文字报告并进行PPT在课堂上演示,最后授课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专题式教学,教会他们主动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强了,参与学习的活动增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跳跃性和理论深度,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会计循环时序性观念的基础上,必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归纳、总结经验。

四、总结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专业相关度;模块化;会计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会把会计学作为必修课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是比较完善系统的,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务、金融等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还仅仅是其本专业主干课程以外的辅助课程,往往采用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适当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开设的模式,并且开设的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与会计专业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或是适当简化,或是全盘照搬,不能有效适应不同专业对会计知识的不同需求,因而常常出现会计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脱离,会计教材的选择过深、缺乏专业针对性,会计理论和技能掌握片面,无法做到使非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本专业的学习起到的促进作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就需要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要求出发,突破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另辟蹊径,完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教材建设等问题。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会计学科体系对会计课程的分类,把会计学知识分成几大课程模块,之后再把每个模块分成不同难度等级的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每个专业与会计学知识的相关度评出得分并给出不同分数相对应的课程模块和难度层次,最后由每个专业按照评分建议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和难度层次,合理组合成一门或几门课程,安排授课。

二、基于相关度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进行模块化整合

(一)对会计学知识的重新整合要兼顾模块化和层次化,并通过相关度评分来实现。一直以来,会计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这种课程安排是适合的,能使学生在毕业时对整个会计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掌握。但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相关的课程只是为了拓展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学习本专业课程,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会计专业有很大区别,并且不同的专业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税务专业,就要求学生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会计学知识,而市场营销专业,则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会计学知识即可。因此,要想更好地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就应该突破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限制,把会计学系统知识做重新的整合。首先,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几大模块,如有必要还可以划分出若干子模块,比如会计业务处理与报表编制模块就可以划分为制造业企业模块、商业企业模块、金融企业模块、建筑业企业模块、行政事业单位模块等。其次,再按照难易程度把每个模块划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例如,会计业务处理与报表编制模块就可以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难度层次。最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选择,得出评分值,确定相关度,以达到学生在完成会计课程之后能了解会计学知识的全貌,而不是对会计一知半解。具体的模块选择和评分办法见表1,难度低分值较小,难度高则分值较大。(二)根据不同专业的相关度评分,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块组合为会计教学课程。1.评分值小于7分,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其相关度评分为5分,相关度较低,建议这些专业根据表2中选择的模块,安排一门会计课程,帮助学生“懂会计”,了解会计与其本专业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相关工作。相关度较低的各个专业,如人力资源、商务英语等,对会计知识的需求基本相似,因此在选择模块和难易程度也基本一致。2.评分值在7分至15分之间,相关度中等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其相关度评分为10分,相关度中等,建议该专业根据表3中选择的模块,安排一到两门会计课程,帮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懂会计”的基础上还能“运用会计信息为企业服务”。相关度中等的专业还有很多,不同专业对每个模块及难易程度的需求都不太一致,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定需求来进行,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可能侧重财务管理知识,国际贸易专业可能侧重会计业务处理,物流专业可能侧重物流企业会计处理等等。在设置课程时,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仅需简单了解的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程,而将需要侧重学习的知识作为另一门课程。3.评分值大于15分,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对于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来说,其设置的课程与会计专业基本一致,只是难度有所降低,另外这类专业一般都要开设特殊行业会计类的课程。比如金融专业,其相关度评分为16分,建议该专业根据表4中选择的模块,安排三门或以上的会计课程,此外再单独开设金融企业会计专业课程,使金融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会计”还要能“运用会计信息为金融企业服务”,了解金融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使其更好地从事今后的工作。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对每个模块及难易程度的需求都不太一致,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定需求来进行,比如金融专业可能侧重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专业可能侧重税务会计,财政专业可能侧重预算会计等等。

三、基于相关度的模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注意将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往往是就会计而学会计,而不是把会计当作本专业学习的辅助,这样就违背了许多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课程的初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担任非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注意将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首先,在制定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时,应该与其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在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上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同时还要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其次,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考虑非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根据相关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和难易程度来进行教学。最后,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全面掌握会计学科门类的各项内容,以适应模块化教学,又要注意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更好地帮助学生将会计课程的学习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二)突破传统的纸质教材,采用网络教材平台。要想实现非会计专业模块化的会计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使用适合的教材能使教学事半功倍。由于模块化教学突破了原有的会计学科体系,因而原有的教材也就不再适用,应该以模块为基础重新进行教材建设。传统的教材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一旦固定,很难随着需要及时变化,并且以模块化为基础重新编写教材的工作量也很大,因此要突破传统的纸质教材的束缚,建立网络化、无纸化的会计教材平台。先把每个模块不同难度的内容采用电子无纸化的模式安排讲义,上传至会计教材平台,然后在每个学期初把本学期需要使用的内容清单通知授课的学生,由学生自行下载,最后根据教学条件来决定是否需要打印出纸质教材。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非会计专业教材建设的工作量,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会计知识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如果每个专业都编写完全适应本专业需求的会计教材,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让类似的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又无法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而网络会计教材平台的建设可以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既减少了编写教材的工作量,又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三)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相长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的共识,但长期以来由于班额过大、设备限制,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可以模块化教学为契机,着力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首先,由于模块化的会计教材平台是为所有学习会计的学生服务的,那么不同专业的学生就需要于学期初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选择不同难度的模块,因此每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教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可以使学生及早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是零起点来学习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会计原理、技能的学习中去,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结合具体模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金融专业学生学习银行结算方式时就可以采用“分组自学—课堂演示—学生讨论”的方式。

最后,在期末考核时也要另辟蹊径,改变原有的“一张卷定成绩”的模式。会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期末考卷很难做到考核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另外非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主要是为本专业服务,而会计的期末试卷也很难体现这方面内容,因此笔者建议实行综合考评制度,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实务操作考核和研究报告三部分。

[参考文献]

[1]胡舟丽.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乡镇企业会计,2019,(2).

[2]刘勇强.本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6).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教学;人才培养

会计文化是历代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它的本质属于管理文化的一种。会计文化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会计文化,加强高职院校会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内涵。会计文化建设有物质层面,也有制度层面,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会计文化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计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因此打造会计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会计文化建设之中,弘扬正气、凝心聚力,使它们成为会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提升从业者的素质。(二)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是培养会计从业者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高地,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到高职会计教学中,发挥会计文化的导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会计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对会计的认知,使其参加工作后,不受利益驱使,保持初心,不违法乱纪,遵守会计职业操守,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于工匠精神的会计文化培养,是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二、会计专业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优化会计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者是会计行为的决策者,但其在作出重要决策时,必然会听取会计人员的意见,会计人员的文化素养影响着企业的文化与管理。为了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文化素质,也就有必要在会计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知识与视野,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融入企业,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收益,助力企业领导者做出对企业有利的经营决策。(二)会计文化学习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会计文化是会计教育的基石,只有明确了会计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才能为高职会计教学指明方向。例如诚信是每一名会计从业者的职业底线,也是会计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为了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者,在最初的会计教学中就要融入会计文化的学习,从人才培养的根源着眼,将诚信、守法、严谨、细致等工匠精神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社会、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

三、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会计文化建设现状

(一)重技能、轻文化。近几年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及时与行业、企业对接,根据社会要求与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加注重会计技能的传授,如《会计模拟实训》《金融财会基本技能》《纳税申报与筹划》等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操与仿真教学,大三还有深入企业的跟岗、顶岗实习,学生在三年高职会计学习中基本掌握了各项工作技能。但是在这些技能教学中,文化建设却很少被提及,呈现出重技能、轻文化的教学现状。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会计文化建设的短期效益不明显所造成。高职会计专科毕业生工作开始的几年,主要是完成专业知识份内的任务,很少涉及会计文化、职业素养等内涵精神。同时学校与学生都在追求就业率,提高学生在求职中的竞争力,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自然而然也就忽略了会计文化建设与培养,使其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欠缺文化素质的毕业生,明显影响了其职务的上升,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拖后腿。一名有巨大上升潜力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强大的沟通能力、领导的统筹能力、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主动学习的自控力以及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才是一名会计人职业发展上升期所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二)缺少会计文化的氛围。高职会计人才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然而,目前高职会计教学把更多的课时放在了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职业精神方面的培养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或者浅尝辄止。比如会计发展史的学习,只是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形式给学生展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发展,虽然内容丰富多彩,但缺少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结合。专业教学与文化教育两条线,没有将会计文化的变迁历程是如何推进会计方法、会计记账理念的进步体现出来。高职院校的会计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会计教学,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使其具有严谨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规范准则。学生不再是一台记账机器,而是有理想、有内涵、有潜力的企业经营者得力的决策助手。

四、会计教学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会计文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与起点,将会计文化与会计教学相融合,首先就要明确“融入会计文化建设”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会计文化是一个广义的范围,会计法律是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商业文化,也是会计文化的范畴。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现代会计职业人,将会计文化建设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根据会计人员经常与钱、财等打交道的特点,将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精神与规范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将会计文化与教学、管理、服务相融合,从而达到强化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包含知识、创新实践、品德三个方面内容。知识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税务、工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也要熟悉和掌握会计发展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会计文化等知识;创新实践方面,能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会计实际工作问题,具有竞争意识;会计品德方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二)重构融入会计文化精神的课程体系。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课程主要分为职业基础课、技术技能课和职业素质课,在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课程体系时,这三个模块都要考虑。在构建职业基础课程时,保留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新增《中国传统文化》《会计文化》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与行业文化有机结合,提升学生未来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具有良好的职业自豪感。在技术技能课程方面,除了对接会计专业标准中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课程外,还要开设《会计行业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让学生在技术技能和应对考试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背景下,也要知道会计行业发展的现状、会计行业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提前适应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与素养。在职业素质课程方面,新增《会计伦理》《终身学习技能》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事业精神。以上课程都属于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这些课程既有必修,也有选修,学校在课程重构中进行合理的筛选,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情操的陶冶,最终完成在专业技术学习过程中实现文化素质的培养,完成人文教育与会计文化的完美衔接。(三)将会计文化融入会计教学方法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特点后,因材施教,将会计文化知识,融入会计专业知识的授课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会计专业知识与会计文化两者得到合理充分的运用,让学生乐意学,增强他们自信心。比如讲授企业财务处理程序时,穿插会计专业文化教育,引入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明确企业财务工作的软环境,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价值观等,体会到“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深刻会计文化精神内涵。还可以拓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讲授银广夏、郑百川等经典财务案例,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让学生保持初心,坚守原则,做一名有职业操守的会计职业人。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方法,营造企业化的教学场景,依据会计岗位设置开展小组学习,一人一岗,彼此间有合作、有分工,在互相协作中完成工作任务,在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训练了技能,感受了企业文化,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未来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会计文化的熏陶。例如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作品展览、征文活动、会计讲座等形式,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热爱会计工作,形成职业归属感,培养会计精神。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与企业会计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亲身感受会计企业文化氛围,也可以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和开展讲座,让他们把企业的会计文化带进课程,实现校企融合,校企共建。

五、结语

会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会计文化建设与会计专业教学相融合,积极创造有意义的会计文化氛围。会计文化是会计技能教育的“推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者,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会计教学中,让学生的专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和巩固,为国家培养出拥有良好品质和综合素养的高素质会计职业人,将会计精神传承,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文伶.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育人文化建设思考[J].职业教育,2016,9:146~147

[2]王亚丽.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中的思考[J].财会研究,2018,7:168~169

[3]路春芬.论会计文化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财会研究,2017,12:67~68

[4]张艳洁.基于会计文化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9,18:214~215

[5]刘静.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的探索[J].中国外资,2014,1

[6]刘姣姣.网络内容建设工作浅析[J].科技风,2018,15

[7]刘瑞,赵文彦.沙盘模拟:会计文化融入职高会计教学的实践演练[J].成才之路,2018,8

[8]靳晓东.论体态语言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法学杂志,2010,11

[9]张雪峰,付秀荣.会计文化对会计人员职业化的作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路径

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创业是国家富强之路。对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如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问题。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广大职业院校要应当围绕创新创业做好关于专业育人体系、教育体系的改革工作。对此,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也要立足专业相关特点,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态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做好专业教育的改革工作,以此进一步提升专业育人实效,为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保驾护航。

一、把控关键节点,启蒙双创意识

客观地说,若想做好双创教育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落实工作,必须要重视一些关键节点的把控。这些关键节点包括有:入学阶段、实训中以及毕业前等,在这些节点做好关于双创方面的教育工作,往往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会计专业学生入校后,专业教师应当在此时做好双创教育的渗透工作。一方面可向学生做一下关于本专业教学内容、对接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介绍;另一方面也可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双创方面的理念,让学生能够明白提高自身双创能力的意义所在以及创新创业的要素与条件等。具体来说,教师可引入一些关于本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案例,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实现双创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优化理论教学,激发双创热情

如今,很多技工院校都在各专业育人体系中增添了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教育,但这些都属于通识性质的课程,主要讲述者也并非是专业教师。这也造成双创教育在会计等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佳。对此,会计专业教师有必要围绕双创教育来做好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化工作,从而在激起学生双创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专业育人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中“会计职业生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围绕“会计岗位群”这一主题,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对于会计行业的了解进行生涯规划。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渗入一些关于双创理念的教育,如可让学生定一个创业目标,分析一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的努力等,从而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又如在讲授“财务会计”时,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加以创新,如可为学生设置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出纳核算等多个岗位,然后为他们布置相应的“岗位实践任务”,创设一种职业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此举让学生能够“化身”为企业出纳、企业会计甚至企业老总等职位角色,进而让他们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实现其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业兴趣的调动。

三、创新综合实训,发展双创能力

实训教学作为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岗位技巧和职业素养。由于其是围绕学生会计技能实践、技能实训而展开的,故此是渗透双创教育的有力途径。通常来说,技工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大多以“单项-专项-综合”这一路线而展开,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专业综合以及双创能力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后期的综合实训教学大多是围绕前面的单项实训以及专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只是难度方面的提升,并无实践方面的增强,所以在发展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以及双创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此,专业教师有必要围绕双创教育理念,做好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工作。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创新综合实训课时。专业教师可将会计综合实训进行三份等分,使其能够指向传统业务核算、VBSE仿真实训以及专业创新创业实训三部分内容,以此来实现实训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衔接。第二,创新综合实训方法。专业教师可围绕双创教育要求,将“公司模拟经营”引入到综合实训当中,指引学生通过模拟公司运用来实现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控,为他们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的发展奠基。首先,教师可指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成立”新公司,并结合企业管理、创新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做好公司内部制度、财务管理规范以及人员招聘标准的确定工作。其次,引导学生开展会计ERP实践,让各组结合会计法、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以及基础会计等知识,开展关于资源采购、资源分配、生产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事项。再次,专业教师还可指引各组设计一些债务重组、外币业务以及企业兼并等方面的财务业务,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会计实训练习。最后,教师可围绕“会计实训”以及“双创实训”两个层面的教育要求,结合各组的企业经营实践成果,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和教育总结。通过以上举措,来深化学生的会计专业认知并且为他们自学、协作、双创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让专业实训育人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开辟多条渠道,促进双创教育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双创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与落实需要多方向的渠道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双创教育的闭环,实现专业教学效果和双创教育效果的双提升。对此,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可从以下三点着手,来开辟多条双创教育渗透渠道:第一,开展拓展班,满足会计专业生的双创学习需求。例如,学校可围绕双创教育需求,为会计专业生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专业化课程拓展班,使学生能够汲取更多与创新创业方面相关的专业化知识,弥补其双创认知不足,为他们进一步开展双创实践,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第二,组建兴趣社团,搭建学生双创实践平台。例如,会计专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双创需求、兴趣爱好等,组建“会计创客社团”,指引学生开展公司运营模拟、企业财务分析、企业市场调研以及企业纳税筹划等多方面的模拟创新策划活动,以此来为学生专业实践以及双创能力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又如,会计专业教师可积极牵线本专业一些优秀生,组建“会计协会”,然后,定期邀请在创业方面表现良好的毕业生、青年企业家以及相关领导等人士,围绕双创教育,开展“创新教育讲堂”“创业教育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对市场发展的新态势、新需求以及新行情等形成正确认知,激起学生的双创热情,实现其双创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第三,重视竞赛运用,促进双创成果产出。首先,广大技工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教师应当通过国家、省级、市级等各级学术竞赛,积极通过宣传引导、指引实践、作品培育、大赛展示等环节来引导会计专业生积极投身到技术创新、行业调研以及科技发明中来,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其次,技工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教师还可依托校企合作关系,积极牵线相关企业,与他们一同组织会计专业生开展一系列的专业竞赛,并将竞赛活动与学生的会计相关证书考核、评优以及岗位就业等方面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双创热情。最后,针对那些在竞赛中表现较优的作品项目,学校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孵化政策方面的支持,以此来提升双创教育产出。

五、组建专门队伍,保障双创落实

为了进一步保障双创教育的落实,技工院校有必要围绕会计专业教学之特点,加快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可积极牵线会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或职能部门,组建专业化的双创教育指导队伍,为学生提供双创实践方面的指引与帮助。其次,组织队伍还要加快制定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实施方案,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最后,组织队伍要积极牵线社会企业等力量,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双创教研室的建设事宜,为会计专业生的双创实践提供环境与条件方面的保障。通过以上举措,构建一个全员联动、部门统筹以及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助力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的发展。

结语

总之,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关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教育的改革工作有着诸多现实意义。广大技工院校以及教师还需正视双创教育的渗透意义,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打造会计专业双创教育新常态,从而在保证专业教学实效的同时,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以及更好地就业与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凯,李静.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8(22):268.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5

一、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教师关注的中心。会计专业是一门集理论性、业务性、方法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学科的自身特点就说明,它并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借助对本专业的准则和制度就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的会计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就业为教学导向,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让其有胜任岗位要求的社会生存能力。

一般而言,在学校的教学中,学生都能比较熟练的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但是具体到怎样用会计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工作、怎样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式各样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显得不知所措。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不但有利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会计教学的必然要求。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关于企业的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时,传统教学只能是教师来逐条讲解,学生学起来干涩无趣,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也不能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而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全班假设成一个企业,有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也有付款单位开户行和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学生模拟整个结算的过程。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利用理论知识来具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他们熟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不但生动有趣,让学生掌握了结算的各种方法和操作程序,而且能够在模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在课本中涉及不到的问题,培养其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

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优势及应用

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将会计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集体讨论、模拟操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点评等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良好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法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人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系列相关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识的源泉。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强调一切从感知开始,在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求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形成认识并对案例进行研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并在实践的运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辩证的由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运用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会计专业的基础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会计的相关处理技能,如会计结算、会计管理及其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把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融入到案例之中,学生在案例模拟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对专业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而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教学案例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讲授产品销售业务的财务知识时,主要反映的是产品销售收入、增值税的结算方法以及与购货单位结算货款等业务,如果与购货单位货款结算所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其财务处理也就不同。案例教学可以把这个业务所涉及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及银行结算凭证,把这些原始的凭证都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详细了解,企业销售产品与购货单位办理相关业务手续时,是由销售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在上面注明销售产品的种类、价格、销售数量、金额、税额等详则;在产品销售之后,企业收到货款,如银行汇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等,企业则需要填写“进账单”,并将款项存入银行。教学中,学生根据案例所提供的内容进行模拟操作,就能够更快的掌握该业务的处理方式和操作程序。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不同的结算凭证进行组合,就会构成不同情况的产品销售业务,从而决定了财务处理也应该不同。这样,由学生根据案例提出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不同情况的产品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接触到的,不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说明,而是既有实际操作,也有切身体会,加深了对该业务的理解,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生动形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都是来源于社会实际,比较真实,并有一定的情节性,对学生有很强大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培养其实际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学生学习会计循环的原理,并了解了会计循环中所应用到的一些会计基本方法之后,应该利用案例,让学生提高兴趣去掌握这些方法。可以以制造业为案例,让学生深入学习会计循环的应用。案例中可以提出,制造业应该如何核算不断流动的存货资本;应该怎样确定企业所制造产品的最终成本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了解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经济和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促使教师不断的搜集、整理、策划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要提前对案例所设计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时机把握和组织协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只有教师掌握了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并在案例讨论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在案例教学后有一个提纲挈领的点评和总结,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过程。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6

提要:本文在正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现实状况后,从不同方面论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并借鉴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包括加涅的教学方法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策略理论,奥苏伯尔的动机理论等,提出会计专业课教学方法。

近两年,国家不仅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而且加大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资,从2007年起,在校中职学生每年可以享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2008年教育部周济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2009年12月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那么,应该怎样教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呢?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要以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材施教。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是,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是中招考试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基本知识普遍较差,综合素质较低。如何处理好现行的中职教材和学生间的关系,就是要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要我学”的现状为“我要学”。国家提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获取各种资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探究、创新”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德育渗透点具体。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探究、主动学习,交流验证、质疑小结,拓展延伸、深化创新。教学目标包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学设计要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连串带有梯度的问题并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它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在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知识的正迁移,防止知识负迁移的产生。例如,笔者在教《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企业财务会计》中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式,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知识正迁移的产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笔者决定采用比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问法。首先采用复习导入法复习企业会计的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企业会计要素间的关系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明确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以及会计要素间的关系式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的异同点。然后,导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五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通过列举案例把本节内容讲授完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两者的异同点,要求同学主动回答问题,通过教学实施,同学们学习兴趣比较高,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使问题得到了圆满地解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会计专业课教学,既要注意知识、能力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又要注意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即情感价值目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提高技术、参与管理。针对目前会计信息质量较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养成遵纪守法、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使其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为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学生的组织引导者。提倡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质疑、追求、探索、创新,精练点拨讲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很多,诸如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等,其关键是设置适宜的情景(即情景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做中学,学中做”。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理学家朱熹解释为:“愤者,心求其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一词由此而来。战国后期的《学记》主张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主动发问质疑人次多,并善于吸收采纳他人的意见,体现出个人练习、小组研讨、全班交流、课后反思等自主学习的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游戏性于一体。

六、师生关系和谐,达到师生、生生进行平等、有效的双边、多边互动交流。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内容有层次性,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究性获取知识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充分利用学校微机房的优势,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会计专业的一名中职学生,应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知识。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微机房的优势,使学生掌握从制证、审核、记账、编制报表等一系列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应用程序以及会计实务中的电算化应用问题,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学有所用,能够适应会计电算化记账等会计工作的需要。

八、教师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室、幻灯、电脑、VCD、录像机等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制作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按照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融音响、动感、视觉、知识于一体,使学生通过感觉器官、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全方位地学习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并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九、为适应现化的教学方法,就需要“双师型”教师,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会计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学,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溪水,一桶长期不流动不更新的水,会变成死水;一个教师的知识不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他的知识就会变得陈旧、变得无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多钻研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幻灯等现代教学方法,而且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

十、加强教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应用。教学方法是一门教育艺术,怎样使这门教育艺术发挥更大的潜能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目的是深化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教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选择与指导。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十一、采用案例教学,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运用大量的传统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要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单据,到会计审核、领导审批、制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报送报表等一系列账务处理程序,有一个系统地学习、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

十二、使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接触实际,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完善和提高,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1]加涅.学习的条件(英文版).1977.

[2]奥苏伯尔.学校学习(英文版).1969.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7

一、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1.同步教学实训

同步教学实训指以理论内容为主或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如会计基础实务、会计核算岗位实务等。同步教学实训在完成日常教学时设置相关实训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入手,基于企业职业岗位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确定实训教学内容,同时要在过程管理、考核上科学设计。

2.短期独立实训

短期独立实训指独立安排以实训为主、内容主要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一岗位,时间相对集中、但通常较短的实践教学,如出纳岗位实训、财务分析实训。短期独立实训一般指4周以内的实训,一般安排在校内完成。少部分专业也可能统一安排到校外模拟实训,主要适用于行业背景较突出的部分专业和学校。校外模拟实训由学校与有关单位统一联系,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统一安排到实习单位,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校对实训内容可以借助企业真实的环境组织实施,但联系实习单位困难,实习组织难度大,实习费用高。

3.综合实训

毕业综合实训一般指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进行的时间较长、以校内模拟项目为主、内容综合、接近顶岗实习的综合实践环节,如代记账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从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看,经管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不仅要对物,更要对人;从教学组织看,这些工作又难以完全安排到企业真实环境中去完成,因而以校内为主的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指学生在毕业前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员工,独立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和学校实习相关任务的实践教学,如工商企业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真正实现“零适应期”的紧要训练时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是形成职业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的关键步骤。顶岗实习任务和要求具有双重性:学生既是员工又是学生;既要完成单位的实习任务,又要按学校要求完成学校的各项实习任务;既受单位管理,又要接受学校的管理。顶岗实习的经历将影响学生的一生,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到位、实施到位、总结到位,教师对学生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就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高,对于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会计专业职业实践教学实施的探讨

1.关于仿真项目的开设

模拟项目指为了满足特定课程内容学习的需要,模拟实际项目所设计的学习项目。真实项目指直接来源于消费对象的实际加工或服务项目。会计实践教学究竟是采用模拟项目还是真实项目更好呢?模拟项目虽然缺乏真实感,但它来源于真实项目却又高于真实限度,能充分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因而在项目课程设计中是非常必需的。

2.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会计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至少体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会计实践教学的部分工作,如通过各类实训软件完成各种课程、单项及综合实训;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会计数据的处理及信息传递,如运用电算化软件进行核算,运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通过税务软件进行税款申报处理。因此,在会计实训中,既要注重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整班实训还是分组实训

会计专业教学中,营造适当的职场氛围,将教学环境模拟“工作氛围”,将课程在会计仿真实训室进行,模拟若干个单位财务科,同时配有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满足项目化教学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职场氛围不仅是硬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营造,指导教师(或者师傅)自然是软环境的关键因素。从教学效果看,真实职场项目的训练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分组为宜,基本能力训练以整班制为宜,学校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均衡办学成本与效益,做到整班实训和分组实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会计的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力地改革创新高职类学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虽然部分高职类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我们只有彻底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进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三、结束语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正逐步增加,各个中职院校正不断扩大会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但是,当前各中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合班上课”和“大班实习”的教学现象,致使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会计专业本身也需要涉及到较为广泛的专业知识,因此培养会计人才的途径变得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会计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的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路径,为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会计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一)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学习两年会计专业基础课和实训课,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事实上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会计工作的局限性决定的,会计资料是企业的核心信息,不会轻易提供给他人查看,因此企业不可能安排实习生接触到核心的会计工作。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里面。在专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技能实践进行加强,将学生践行能力增强。以最有效的方式掌握专业技能,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为了能够和市场经济给出的考验和成长相符合,中等职业学院在进行会计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个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相互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在设置的时候将会计务实设为其中的一个重点,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结合对应的实践课程,循序渐进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教育需要跟着市场前进,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对践行方面的教学进行改善,才能有指向性和有效的加强专业培育,使得实践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关中等职业学院当前进行实践教学里面出现的教学设施滞后、教学内容不先进等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对会计专业的教学制度进行强化亦或是更加重视实践和技能培训这方面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尽快将模拟实验室构建出来,对实验室的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和完善,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所保障;而且在校外实训方面也要主动扩宽,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社会上训练,学校和企业之间要保持友好的合作,争取和企业之间达成长久平稳的合作。同时还要在学校和企业合作方面进行加强,使得理论能够和实际密切结合起来,真正是出于实际使用而学习。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东西,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三)学历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从事会计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这和行业前进的走势是相符合的,也是能够激励和指引学生取得初级会计职称和中级会计职称。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对这点一定要重点考虑,在教育上采取学历证书和会计职称证书有机结合的方式。因为职称证书比较偏向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结合使用。不但能够将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提升,还能够在就业竞争里面增加优势,在以后就业涉及到人才竞争的时候更具优势。所以,学历证书结合从会计职称证书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将学生从业渠道扩宽,对学校将符合社会需求的初级会计人才培养出来有很大的帮助。

三、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里的模拟会计实习培训基地只是不断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和社会服务没有联系起来。一般手工实验使用的实验室只是普通的老师使用,没有将企业里面真实的环节展现出来,例如银行部分、税务部分等。并且一般的教师不能顺应时展对财务流程进行更新。其次,没有充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虽然普通的会计实验室都有微机的存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数量很多的会计实验室进行实验没有结合会计软件。再次,会计实验室里面有非常明显的“重硬轻软”的情况。尽管说非常多高校已经百人规模的专业会计实验室构建出来,不过非常多实验室都比较关注硬件方面的构建,于软件和老师资质有所忽视,使得实验室的一些软件滞后老旧被废弃。肯定的是经费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非常多会计专业类的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没有得到充分的实习锻炼,实习培训课程不够充分,并且非常多学生都渴望能够在实训课程上多加添设,如此学生实际动手的经验才会不断丰富,使得学生步入社会任职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适应,而且将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实训课程涵盖的有票据业务、账簿的能级等,不过这些内容非常的书面化,和现实情况脱轨,中职教育是和就业市场对接,需要从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层面着手,对教学目标、方式、内容等进行优化,和企业职位需求密切结合,在教学质量理念上进行改进,更好的设计教学系统。

(三)教学实施过程

围绕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现如今中等职业学院进行会计授课的主要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还是占据主导位置。老师讲课学生记录还是课程的主要形式,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其自主能动性不能完全得到激发,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培育。教师还没有找到适合的过程性的评估方式,现如今老师大部分承认以往实施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不能清楚的呈现,终结性评价需要结合过程性评价。不过过程性评价好像只是使用到学生单元测评上的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不能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体现出来。此外教学的时候没有充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现如今中职教授会计知识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过几乎都是围绕PPT进行。屏幕将黑板取而代之。不过现如今中职老师对新时期比较繁荣的网络环境中出现的非常多新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工具诸如微课等只是听说过,看到其他人使用过,或者竞赛中用一下,并没有真正普及教学之中。

四、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路径

(一)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会计专业应从教师招聘、引进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三方面打造高素质创新型“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会计专任老师入驻企业,对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实时有所了解,从实际工作中积攒经验;老师加入到横向课题中,有助于企业将财务事务里面出现的问题解决,共同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共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站企业还能承担一定数量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在务实中,可以将进站教师分为脱产进站和不脱产进站两类,脱产进站教师脱产时间可定位半年,每次进站教师可为两人,由会计教研室专任教师轮换上岗。工作站还可以接受会计专业未进站教师到站实践锻炼,为他们完成实践锻炼任务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教学资源在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和建设

网络教学的优点是其形式各种各样,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等限制,更关键的是,依靠网络进行教学,能够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会计专业的老师通过网络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能够使得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更加牢固、对动手能力进行锻炼、使得专业思维能够更活泛。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存货清查实训软件”,克服学生不能到企业参加存货清查的难题。让每位学生都当会计,在软件中参与实训工作。在每个工作关键环节,让学生操作,选择判断。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到主动的“看”“思”“做”的转变。在每个关键节点,根据学生做的判断,系统里的“我”总会出现,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电子测试可以实现随机组卷,题目乱序,选项乱序。每位学生拿到的试卷都不一样且教师还能监管学生退出考试页面的情况。

(三)借助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方式

处于“互联网+”的环境中,丰富的信息和资源给教育行业教学思维带来了更多样的可能。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对有关行业工作方式以及以后前进走势相适应,职业学校的会计老师依靠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使得在教学活动里学生占据主导位置,并且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将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全方位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进行训练,使其达到社会需求高品质的专业人才。

五、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基于会计专业本身就具有专业知识涉及面广,能力培养途径复杂,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等特征,本文从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保障体系中的实训、课程与教材以及教学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借助网络建设丰富的教学方式。为建立有效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出谋划策,希望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早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付晓兰.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8):106-108.

[2]周满,吴鑫奇.浅议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1-73.

[3]林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的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4):92-93.

[4]张卫平.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8):79+81.

会计专业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会计专业;教学诊断

随着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逐步实施,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诊断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诊断和改进,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提高了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为培养专业化、综合性、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供了支撑。

1会计专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主要包括成立诊断与改进小组、设计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构建诊断与改进机制等。当前信息化手段在会计专业教学诊改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1)机制不完善。目前,很多院校已经建立了信息化诊改机制,但是由于是新生事物,很多院校的诊改机制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一些院校对于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于诊改机制的运行、完善等理解不透,导致部分院校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诊改流于形式,效果不佳。(2)信息平台不完善。会计专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诊改必然会涉及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但是,目前很多院校的会计专业进行的教学诊改并没有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也未能实现整个诊改的过程处于有效的监测,更不能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一些院校仅仅把会计专业的诊改工作用来应付上级或者教育部门的检查,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机制,影响了诊改工作的水平。(3)信息人才匮乏。信息人才的匮乏是影响会计专业诊改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一些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诊改工作比较突出,但是具体到会计专业,人才薄弱的弱势就显而易见了。一是缺乏人才。一些院校可能就只有几个信息化诊改工作人员,具体到会计专业可能就只有一人兼职,甚至无人承担。二是工作人员能力不足。信息化教学诊改需要大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然后根据信息的分析提出具体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但是一些工作人员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和任课教师的交流较少,导致任课教师对信息的掌握不足,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会计专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诊断和改进的建议

(1)面向教学目标,完善诊改机制。会计专业教学诊改的目的是发现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成因提出改善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诊改工作中一定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设计科学的诊改流程,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诊改教学的预定目标。因此,会计专业教学信息化诊改一定要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推动诊改工作的长期化、有效化,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收集和分析的信息,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以改进教学质量。同时,还应该将诊改的评价纳入个人考核、职称评定等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诊改的积极性。(2)强化平台建设,形成诊改体系。加强平台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学校现有的诊改平台为基础,构建能够利用外部资源的服务平台。同时还要根据学科实际,构建会计专业的诊改平台,收集第一手的信息资源,为诊改提供数据支持。另外,会计专业还应该应用云课程、智慧课堂等信息化课程平台,采集实时的数据信息,以便能够掌握教学动态以及师生对于教学的反映,比如满意度、希望改进的方向等,完善信息数据的收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诊改平台向学生推送信息,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及时安排相关强化指导。(3)建设诊改队伍,加强组织保障。有效解决诊改问题,必须加强人才建设,提高组织保障。①加强信息人才的招聘,学院应该向上级部门争取一定的名额,通过对外招聘来弥补人才的不足。②学院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思想,认识到信息化手段在会计专业教学诊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提高自己的信息思维,强化自身能力。③组织对外交流和培训。学校要加强对信息人才的培训,可以向做得好的兄弟院校请教,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内部交流。④鼓励学生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诊改工作中来,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更要将部分学生直接纳入信息化诊改工作中,使学生全程参与,以便及时掌握诊改情况。⑤加强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诊改小组,不断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小组中参与诊改工作。同时,要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学生等参与工作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会计专业的教学诊改工作提供新的手段和技术,对于促进会计专业教学,加快人才的培养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应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诊改工作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黄挺顺,朱毅芬.“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实践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