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4:39:13

会计诚信论文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1

会计诚信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而完善会计立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明确会计法的立法思路,将会计诚信明确写入《会计法》,这不但能将会计诚信提升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其权威性。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会计诚信,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

《会计法》的立法思路

首先,在《会计法》修订中应明确以程序法为导向的立法思路。因为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综合反映的信息系统,《会计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会计法规必然包含经济、行政、民商和刑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试图将其简单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属性的法种范畴是不可能的。从程序为导向的立法思路来看,《会计法》不但要规范会计的总体概念和基本程序,而且还必须要起到规范其他会计立法的作用,也就是《会计法》应该成为其他会计立法的“立法法”。

其次,对于程序立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因为从《会计法》本身来看除了具有程序性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除了应关注和有效协调相关法律外,如审计法、公司法、税法和证券法等,还应更多地集中概括专门的会计法律规范,并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如会计核算、控制、披露和处理等会计特有的法律规范,对于类似会计工作的行政、社会监督,会计内控制度和违法检举等,都应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明文规定,真正使《会计法》成为会计工作最集中和最具有权威性的根本法。

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

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会计法》修订时应当将其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准则。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社会大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

其实,无论现行的《会计法》还是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也将客观性原则作为会计原则之首。但由于其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所以大部分人都将这些规定作为一种技术标准,而没有将其与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和道德标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一个重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信用品德问题,简化为是一种技术方法的运用问题,这不但对于强化会计诚信机制,甚至对提升我们全社会的诚信水准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诚信并非只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法》中应明确指明,会计诚信涉及所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人员,除了一般会计人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外,公司的高管层领导、注册会计师、社会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政府行政领导和国家监管部门等等,都会涉及会计诚信问题,不能让公司高管层、行政领导和监管部门等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而与他们无关。通过《会计法》会计诚信责任的明确,不但要建立一种全社会遵循诚信的风尚,更应明确无论是谁,违反了会计诚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明确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2

一、会计诚信为何会丧失的原因分析

1.会计诚信的内涵和作用

要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必须明确诚信的思想内涵及其本质作用。诚的本意是真实、真切,可通化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诚实、诚恳、真挚、真情实意等含义。信的本意是求真、守诚,通化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则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信守承诺、笃守约定等含义。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实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与意义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二)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3)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

二、当前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1)原始凭证失真。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再加上单位领导人的地位、权力的影响,一些自制原始凭证往往便成了单位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至于外来原始凭证,既有违法印制的逼真票据,又有公司、企业、商场为推销商品、迎合特殊报销需要而不得不开出的“头大尾小”、名为购办公用品实为购买家庭用品之类表里不一的发票。(2)会计凭证失真。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被动地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无意失真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利益驱动,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人员或会计人员自行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因素失真也较为普遍。(3)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一是不按规定进行收入确认,利润虚假。二是会计当期的成本、费用结转不真实。(4)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严重。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

三、导致会计行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太多,相比之下,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却大有人在,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委托方的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他们只关心“今天”的利益,因为“明天”他们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他们对会计诚信的履行持冷漠态度,有时甚至希望会计诚信丧失,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在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能够行使委托方权利的只能是其代表机构——股东大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一)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1.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

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

2.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股份制的出现,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三是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事实上,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

(二)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

(三)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

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3.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4.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定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股东到位。使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到位,真正使所有者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为此,需要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同时,要逐步减持竞争领域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2.强化董事会功能。为避免大股东任命的董事长在履行职责时忽视甚至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应引进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还可允许管理公司、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向上市公司委派阶段性的全职董事或兼职董事。减少董事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

3.落实监事会监督权。目前,公司中设立的监事会往往只有对经营者的监督之责,而缺乏监督之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二)加强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而社会监督、政府监督是为了督促企业内部监督到位。

(三)健全会计法规

会计行为的严肃性靠会计法规来保证。新的《会计法》就会计违法行为明确了应由单位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当然,还应在刑法、公司法、民法等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制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和对于利用职权强迫指使会计人员作假账的单位负责人要依法惩治。

(四)规范会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变动因素,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要求适当增加会计的附注说明,完善和规范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五)加大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信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对其处罚力度不够,与失信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处罚成本过低。

(六)实施诚信工程

(1)提高诚信教育。诚信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项基础性行为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2)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净化社会从业环境,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3)打造信用政府。政府诚信成为社会诚信的重要力量和楷模,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4)建立会计信用档案。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才能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后,建立一支适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从业队伍,保证中国会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芦振基,安晓飞.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12):4.

[2]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6.

[3]蒋玉娟,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2003,(3):12.

[4]张英明.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四川会计,2003,(8):16.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4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会计诚信,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

《会计法》的立法思路

首先,在《会计法》修订中应明确以程序法为导向的立法思路。因为从法律制度的整体来看,会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综合反映的信息系统,《会计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会计法规必然包含经济、行政、民商和刑事等多方面的内容,试图将其简单地归属于某一特定属性的法种范畴是不可能的。从程序为导向的立法思路来看,《会计法》不但要规范会计的总体概念和基本程序,而且还必须要起到规范其他会计立法的作用,也就是《会计法》应该成为其他会计立法的“立法法”。

其次,对于程序立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因为从《会计法》本身来看除了具有程序性特点外还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除了应关注和有效协调相关法律外,如审计法、公司法、税法和证券法等,还应更多地集中概括专门的会计法律规范,并保证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如会计核算、控制、披露和处理等会计特有的法律规范,对于类似会计工作的行政、社会监督,会计内控制度和违法检举等,都应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明文规定,真正使《会计法》成为会计工作最集中和最具有权威性的根本法。

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

会计诚信问题目前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会计法》修订时应当将其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最基本的准则。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社会大众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决心。

其实,无论现行的《会计法》还是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也将客观性原则作为会计原则之首。但由于其都没有明确和直接地提出“会计诚信”的概念,所以大部分人都将这些规定作为一种技术标准,而没有将其与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职业诚信和道德标准联系起来,这样就将一个重大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信用品德问题,简化为是一种技术方法的运用问题,这不但对于强化会计诚信机制,甚至对提升我们全社会的诚信水准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会计诚信并非只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在《会计法》中应明确指明,会计诚信涉及所有与会计信息相关的人员,除了一般会计人员、财务经理、总会计师外,公司的高管层领导、注册会计师、社会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证券分析师、政府行政领导和国家监管部门等等,都会涉及会计诚信问题,不能让公司高管层、行政领导和监管部门等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会计人员的事,而与他们无关。通过《会计法》会计诚信责任的明确,不但要建立一种全社会遵循诚信的风尚,更应明确无论是谁,违反了会计诚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戒,包括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

明确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会计教育体系诚信

朱镕基同志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演讲中郑重提到,“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会计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开展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普华永道的《2003年度经济犯罪调查报告》显示,高达39%的亚太地区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发现或举报过内部经济犯罪问题;在《2007年度全球经济犯罪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两年中,有43%的公司遭遇过经济犯罪,直接损失已经累计超过42亿美元。而包含在经济犯罪内的这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犯罪活动,几乎都与财会人员丧失诚信操守而做假账分不开。

除在经济领域外,不诚信现象还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造成危害。如生产领域的三鹿奶粉掺假事件引发的产品质量信任危机;政治领域中常被媒体曝光的个别地方政府公信危机等。作为象牙塔的大学内部的不诚信现象也此起彼伏,如某著名大学知名教授学术造假事件;某大学学生硕士学位论文“一字不改”抄袭事件;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的各类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作弊新闻事件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2005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会上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教育部的调查则显示,20%的贷款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还贷违约情形,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诚信记录破坏的严重性。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的高职院校在这样不利的内外教育环境中,要培养出具备诚信等职业道德素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为这些工作在财经一线的会计专业学生设计构建实效的诚信教育体系是当前紧迫的工作。

二、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之现状及成因分析

1、对建设诚信教育系统认识不足

教育界的共识是,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理想状态是一上岗就上手,于是大多数高职会计教育系统都理所当然地围绕做强会计岗位动手能力设计环节和内容。因此而形成的局面是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诚信等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大多数学校还未设计出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统,或在相关课程中没有考虑增加诚信教育环节和内容。专业教师一般认为诚信教育是政治辅导员的专属范围,与专业课程的授课无关。多数院校会计方面精品课程建设中鲜有跟职业道德相关课程,由此可见一二。

另外,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也缺乏设计和创新。说教式地传授、明知故问式地讨论和案例分析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他们置身于真实经济环境中,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事项和关系与道德冲突,需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职业判断时,很容易得出丧失原则的错误选择。学校对诚信等会计职业道德系统建设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导致了以上结果。

2、缺乏丰富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

多数专业教师少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时间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以这些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时自然也就忽略了诚信教育内容,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止于纸上谈兵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对诚信等职业道德学习积极主动性与能动性,教学质量效果难以保证。

3、组织(社会)的道德观环境影响个体道德观的发展

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发展和组织(社会)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社会)价值观、信仰和目标深刻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信仰。代表组织道德文化的高层管理者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随意调整会计账目、做假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偷逃骗税、侵吞国有资产等干预会计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而网络的发达使这些不诚信的案例迅速传播。接受速度快的个体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条捷径。

4、会计职业资格等证书考试中职业道德考核力度不够

目前,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会计职称考试还未增加测试职业道德水平的内容。而高职会计毕业生必备证书之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虽然有专门的职业道德考试科目,但由于其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形式,实际上是测试学生的强记能力,无法测试考生的职业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1、重视并完善会计诚信教育的课程体系

(1)开设更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现代会计高等教育应该推崇伦理道德,弘扬会计诚信,这也是行为科学和人本管理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趋势。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开设更多关于历史、社会人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能够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有充分、客观地了解。

(2)在相关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嵌入职业道德教育。如企业在处理税务问题时往往存在着道德冲突。即会计人员要选择通过逃税漏税来满足单位或个体的经济利益还是选择足额缴税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我们可以在原税务课程中增加案例,用来讨论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问题。以小组讨论、实况模拟等多种形式,结合道德观、价值判断、沟通技能等与会计问题进行探讨,让其在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否中做出职业道德判断,并由自己承担不同决策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促使其会计职业道德决策能力的提高,树立诚信纳税责任和意识。

(3)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渗入职业道德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上加以体验。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训实习两部分。校内的会计模拟训练不应只是会计技能的演练,应使其更具仿真性。要设计出错综复杂的虚拟经济环境和岗位,设计出可能产生道德冲突的会计事项,使学生不得不做出职业道德判断。

校外实训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实习指导师傅、学校指导老师、实习小组长等都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如实习态度、遵纪情况、实习表现、实际操作技能等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对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违纪行为、弄虚作假行为等要进行记录并严肃的批评教育。培养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诚实品质。

2、打造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团队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有计划地吸引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资深会计人员等工作经历丰富的人员到校兼职,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特别制定会计专业师资培训规划,除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外,还要注重诚信等职业道德教育能力方面的提高。

3、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信用氛围

组织(社会)的道德观环境影响个体道德观的发展,因此社会应该营造一种“要想提高业务水准,工作事业有成就,必须重视道德、诚实守信,对所有的人讲真话”(SuzyWatlaufer,2001)的氛围。我们可以制定政策和制度,使社会各管理部门在对每个人的档案管理中增设个人的信用档案,实行全程信息记录和奖惩与约束监督机制。开通社会查询个别资料热线,任何单位聘用人员,都可以从档案中查找其信用记录。“西方发达国家用了150多年的时间,才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建立社会信用之路任重而道远”(林毅夫,2002)。但我们可以先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建立大学生信用等级制度。如专业和学生、教务部门共同成立专门的内部职业道德评审机构,建立起一种支持监控的文化氛围和明确的职业道德准则。机构要与每一名新同学入学开始就签订诚信条约,条约中要量化职业道德考核点和标准。此外,机构可在每个班级都设有一名“诚信人”,任何同学如果觉得身边的同学有不诚信行为,都可以匿名方式向“诚信人”投诉,对发现的诚信问题及时计入诚信档案并教育处理,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

4、加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职业道德内容的考核力度

目前,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把职业道德课程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必考科目,将其列入职业准入的必备条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在2008年8月颁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为“两个层级的专业考试”。其中,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测试基本职业道德要求,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测试考生“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综合能力。会计职称考试应该参照注师考试增加能客观测试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内容。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把客观题形式考核方式改成综合案例形式,切实使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

四、结语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高职会计教育应当努力探索并最终构建完善有效的诚信教育体系,配合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批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能“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的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鲁美娟、刘高常: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的本科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5).

[2]张前、李洪光、姜文华:对会计学专业开展诚信教育的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5(1).

[3]赵红英: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6

近几年。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屡有发生。引起了全世界会计学界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本文也想就这一问题发表拙见。恳望批评指正。

一、会计诚信遇到了国际性的挑战

所谓的会计诚信实际上就是会计对其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及客观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整个社会所提出的一个基本承诺。

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千百年来,正是由于会计真实性的存在。才使会计得以存在和发展。

但是,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世界各国。

在我国,会计诚信缺失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且不说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轰动全国。就是财会和审计的检查结果也令人吃惊:1999年底。财政部抽查了100家国有企业的会计报表,发现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2000年抽查了159家企业,发现。资产不实的有147家,虚增资产180.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2001年,国家抽查了32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有14家审计报告严重失实。有人估计,在我国企业会计年报中,不实报告可能达到60%左右。由此可见。会计诚信遇到了极大地挑战。

在国外,会计诚信也遇到了强劲的挑战。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施乐和法国的威旺迪等国际大公司相继曝出假账的丑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安然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和安达信会计公司执业质量的低下。令世界对一向以世界经济领头羊和国际会计楷模自居的美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重新认识。

更为严重的是,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的假账丑闻并不是个别现象。有调查表明,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企业有捏造盈利报告的嫌疑。可见,会计诚信缺失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共性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

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事件也罢,美国的安然事件也罢。他们之所以发生。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是制度上的原因。而是经济利益上的原因。美国和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按理不应出现类似问题。但为什么会出现呢?答案只有一个。不是特性原因在起作用,而是共性原因在起作用。人类行为的共性原因很多,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利益原因。纵观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无不与利益有关。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所以能够发生。也是各种利益驱动的结果。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是利益驱动。可以试想。如果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还有谁愿意冒身败名裂之风险去干这种违法并遭人抨击的事呢?美国安然公司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假账,就是这些假账能够给他们带来莫大的经济利益,我国郑百文、银广夏等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之所以能够发生,也同样是经济利益在驱动。因此。会计诚信缺失最共同和最基本的原因是利益驱动的结果。

(二)产权关系的存在和契约关系的发展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催化剂”

随着公司制的不断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已成为世界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这种制度一方面将优秀的经营人才推上了企业高级经营管理岗位。另一方面又使经营者为了显示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业绩。获取股东或董事长的信任,巩固已得的地位,在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有些经营者利用经营者与所有者关系的分离,避开股东,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来谋取股东的信任。以便继续延长其经营者的任期,许多股份制公司会计诚信的缺失无不与此有紧密的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越是到了现代社会,契约就更成为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本质要求,契约关系几乎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而在契约关系中。委托方往往远离企业或根本找不到真正的代表。使委托方对受托方的监督有所弱化,会计诚信就失去了直接的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就会出

现并愈演愈烈。由于委托方监督缺位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比较普遍的现实。故会计诚信的缺失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分离的存在和契约关系的发展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催化剂”。

(三)物质生活的丰富化和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要求的高度化是诱发会计诚信走向缺失的社会原因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物质生活对相当多的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而高质量的生活的需求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为了追求这种生活。一些人甘愿冒一定的风险去践踏会计诚信。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屡屡出现虚假会计信息恐怕无不与此有着紧密关系。

(四)伦理道德的颓废是会计诚信缺失的道德原因

从会计诚信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来看,会计诚信似乎与社会伦理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会计诚信产生于社会伦理道德形成之后。并随其进步而发展。虽然我国和西方国家都有其较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并曾在一定时期内对人们的行为有较强的约束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伦理道德(包括西方伦理道德)均经受着剧烈的冲击,原因在于现代人受到各种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逐渐使传统的伦理道德失去其社会作用,出现了伦理道德颓废现象。因而使会计诚信失去了其得以存在的道德根基。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博弈论;根源;治理对策

1会计诚信缺失的内涵

在明确会计诚信缺失的内涵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会计诚信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会计信息与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本身相偏离,且这种偏离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公允性或者超过了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使其利益受到危害。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会计信息差错和会计诚信缺失两种。

会计信息差错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致使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事实之间有所出入,这种出入具有以下特点:①当事人无弄虚作假的主观愿望;②差错在会计核算资料中暴露得较明显;③差错责任人一般得不到经济利益或其它利益;④差错的纠正较顺利。就其后果来看,信息差错未必会达到影响使用者决策的程度。当信息差错使得会计信息有失公允性或超过审计的重要性水平时才算作会计信息失真,而当信息差错处于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之下、不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时只能算做一般的信息差错。

会计诚信缺失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获取一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现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备性及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操纵,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损。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当事人具有弄虚作假以谋取私利的主观愿望;二是被操纵、歪曲的会计信息一般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并使其利益受到危害。会计诚信缺失一般也被称为会计造假、会计舞弊或会计信息主观违法性失真。

由此可得到如下关系等式:

会计信息差错=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差错+一般差错

会计信息失真=信息差错中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差错+会计诚信缺失所造成的信息失真

2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

(1)博弈方。又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会计信息供求中的博弈方有多个,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当局、会计人员及其它职员,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以及咨询管理公司等。根据这些参与者在会计信息供求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大致上分为三组:信息提供者、信息需求者和信息监管者。会计信息提供者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会计信息监管者主要包括政府有关监管机构及民间审计机构;其它参与者都可视作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当然,这种划分并非绝对的,所以我们在此将企业管理当局视为会计信息提供者。

(2)策略集。即指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会计信息提供方的策略可分为如实反映和不如实反映这两类;会计信息需求方的策略也有两类,即相信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不相信他们提供的信息;会计信息监管者的策略可分为四类,即制定或修订会计信息提供及使用规范,奖励诚实守信的信息提供者及信息使用者,处罚弄虚作假的信息提供者及违规的信息使用者,以及奖惩结合的策略。实际上,博弈中任何一个参与者所采取的策略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地位及利益,另一方面取决于博弈规则及他所掌握的博弈信息。博弈方自身的地位及利益从根本上决定着博弈方的立场及采取策略的出发点;而博弈规则确定了博弈次序并对博弈方在不同次序中可以选择的策略及行为进行了约束。

(3)博弈信息。即指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有充分了解的博弈称为完全信息博弈;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显然,现实中的会计信息供求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

(4)博弈的次序。即博弈方作出策略选择的先后顺序,它是博弈规则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博弈方可能采取的策略及博弈方最终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会计信息提供者根据信息需求者及信息监管者的要求进行策略的选择与实施,而信息监管者又会根据信息提供者的策略选择与实施行为进行自己的策略调整。但信息监管者并非总能及时、准确地知道信息提供者及需求者的策略,所以这种策略调整的成效是有限的。这就说明,当博弈规则既定时,博弈方的博弈信息获取及策略选择余地都是有限的。也即是说,博弈规则制约着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及实施,并且制约着博弈方在特定策略或策略组合下的收益。也正由于这一点,我们可通过改变博弈规则(博弈的次序)来改变博弈的结果。博弈论中“智猪博弈”的经典案例已深入浅出地证明了这一点。

(5)博弈方的收益。又称为效用,是指博弈方做出策略选择后的所得所失,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收益是指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收益是指通过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会计信息监管者的收益是指通过对会计信息提供及使用(尤其是信息提供)的监管所得到的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

天才数学家纳什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证明了非合作博弈中“纳什均衡”的存在。纳什均衡是指如下一种博弈结果: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实际上,现实中的会计信息供求博弈结果也是一种“纳什均衡”。假设M、N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A是准备根据相关会计信息进行股票投资的信息需求者,X是会计信息监管者。那么,对于M而言,无论其它博弈方的策略是什么,于他最有利的策略都是不如实反映,也即会计造假。这是因为,会计造假行为所受到的查处、惩罚力度不够,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因造假所付出的代价;所以,在N不造假的情况下,若M造假,虽然其造假行为可能会被监管者X发现进而受到惩罚,但由于惩罚所带来的损失一般远不及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并且还有可能X没有得知M、N的真实策略甚至是在某些利益的驱动下与M合谋,所以M选择造假策略比较合算;而在N造假的情况下,若M不造假,则信息使用者A很有可能根据M、N提供的信息选择有利于N的策略,这样M显然会吃亏,所以M同样会选择造假策略。根据同样的推理,N也会选择造假策略。这样一来,必然是信息需求者A的利益受到最大的损害,而信息提供者M、N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信息监管者X的惩罚,信息监管者X的监管成本也增加了。也就是说,最终的结局对博弈各方都不利。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经典案例更是深刻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存在,个人若仅从利已的角度出发,结果将会是损人不利已;为避免这种结局,个人应采取合作的“利已策略”,也即是在考虑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从而达到共赢的结局。但现实中作为博弈方的人都有天生的自利性,若没有一定的制度或规则来约束他们,要求他们“在考虑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行事”的想法就很难实现。这就涉及到博弈规则的问题。

博弈规则本身存在问题正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会计信息供求博弈中的博弈规则有两类:一类是体现信息需求者与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关系的“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另一类是体现会计信息监管者的立场与要求及其与信息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包括《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除了这些“显规则”之外,在博弈过程中起作用的还有一些“隐规则”。隐规则的制约作用是辅助性的,在博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显规则。但是,这两类显规则本身都不完善:其一,规则的制定没有经过充分的博弈,现行会计规范及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都主要由会计信息监管方制订,尽管也有一定的试行期,但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参与的程度不大。这样制订出来的博弈规则必然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所有博弈方的支持;其二,规则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值得商榷。现行会计规范及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的不完善性无庸置疑。这种本身存在一定漏洞的博弈规则,要想在本来就不很支持它的博弈方中执行下去,其难度可想而知。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会计舞弊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会计诚信缺失的第二个根本原因是博弈信息的传递不通畅。表现在:一方面,会计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对博弈规则了解、掌握的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博弈各方对其它博弈方的策略选择及实施的了解程度是不对称的,一般而言,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容易得知信息监管方的策略,而信息监管方得知其它两方尤其是信息提供方的相应情况的难度则很大。此即通常所指的信息透明度不够。

3关于治理会计诚信缺失的建议

(1)提高会计信息提供者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博弈规则即“会计规范”和“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制订的参与程度。这是使规则受到信息提供者及需求者支持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重要途径。

(2)提高博弈信息的透明度。这是保证博弈规则真正贯彻实施的前提。

(3)加大会计信息监管方对信息提供及信息使用的监管力度。监管方要加强贯彻博弈规则尤其是“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的力度,首先是要在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的策略选择及实施的实际情况方面下大功夫,要突破种种信息透明度不够的约束,认清规则实施的真实情况;其次是要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且有力度,让采取不同策略的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得到其应有的效用,无论收益或处罚,都要有足够的分量。

(4)充分发挥博弈中“隐规则”的正面影响力。社会文化背景、行业风气与惯例、企业文化等隐规则虽然对博弈的过程及过程起不到硬性制约的作用,但其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提高信息的供求双方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这是杜绝信息提供者舞弊甚至与信息监管者共谋现象以及信息使用者违规使用会计信息(导致部分信息提供者不愿提供真实信息以免泄露商业机密)的根本途径,是根治会计诚信缺失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诚信危机成因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上不断有“问题”公司被曝光和查处,银广厦事件可谓是登峰造极,而2001年底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案更是令人震惊。为银广厦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人们在痛斥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同时,也对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表示怀疑。由于中天曾作为60多家上市公司的审计者,拥有近百名注册会计师,在国内堪称超大规模,而安达信国际公司则是全球五大会计公司之一,连这样在国内、国际会计职业界具有较高的地位事务所都难以洁身自好,人们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都不禁要问:诚信在哪里?据上海财经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美国一家媒体甚至认为“会计师行业面临危机”。我们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如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将危及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

二、会计师事务所诚信下降的原因分析

1、利益的趋势,使注册会计师往往迁就客户,影响了其应有的保持审计过程中的超然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所在,一旦失去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公允性必然大打折扣。独立性的丧失是中天和安达信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在案发前主要合伙人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业务上,而是放在拉项目、拉关系上。合伙人提出“业务量第一,客户至上,应该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对此,事务所的一位注册会计师认为,在拼命追求业务量的环境中,注册会计师要想保持超然独立的立场很难。安然公司破产前,安达信一直是它的报表审计机构,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得520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咨询收入2700万美元,审计收入2500万美元。英国金融时报认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与审计业务没有完全分开,这种关系缺乏独立性的结构,难免引起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相互勾结作假。2、激烈的竞争,使注册会计师简化甚至省略了应有的会计程序,弱化甚至放弃了谨慎性,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会计师的职业行为是一种商业行为,客户接受审要支付一定的审计费用。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讲审计成本一般与审计业务量的多少成正比,与审计失败的风险成反比,如果进行详细、全面的审计,则审计失败的风险很小,审计投入的成本很高;相反,如果审计程序过于简单,则审计成本很小,但审计失败的风险很大。通常,会计职业界会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由行业组织制定审计业务指导价。但是,由于现实中会计市场供求状况是僧多粥少,事务所为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争取或稳定已有客户,在竞争中必然相互压价。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事务所愿意支付的审计成本必然降低,这样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弱化甚至放弃谨慎性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实现会计诚信对策

0引言

会计信息是在一定的准则下,真实、公允地反映一个公司经营成果的资料。它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真实的参考数据,是为投资人提供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前提下,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通用商业语言,其诚信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制度。诚信既是会计行业生存的重要前提,又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诚信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1完善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的作用。没有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建立会计诚信问题才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严格贯彻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同时应将开展会计业务达标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得到有力的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实到实处,会计诚信才能成为有基之石。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是经济信息的加工者,其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影响到会计诚信的程度。因此,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符合经济发展形势的会计理论,并结合国家相关会计新准则、新规定的出台,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应把好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关,切实提高会计执业准入的门槛,使一批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较强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的年轻骨干充实到会计队伍中来,自觉抵制和监督会计不讲诚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完善法律制度

应该看到,现实中纯粹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原因和道德风险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人为的授意主动造假。希望通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办法就可以达到治理核算不规范、账外经营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目的往往是徒劳的。因此要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使会计人员能挺直腰干坚决抵制会计不讲诚信行为,坚持对做假账说“不”,从而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加强法制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

2.1从有关会计的法制建设来看,目前需要解决惩治造假的“精确制导”问题。所谓会计法治的“精确制导”是指:明确由什么人启动对会计欺骗的诉讼程序,改变“民不举、官不纠”的局面,使违法企业浮出水面;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降低名义上的要求,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最恶劣的行为;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瓦解两者的欺骗联盟。此外,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还需要研究司法会计,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2.2加大对会计不讲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因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决策失误等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相关责任人员要处以重罚,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使造假者无利可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发生。整治会计行业,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对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整治和规范。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出具不负责任的审计报告时,应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这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业务时,就会更加谨慎、负责,真正做到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监督、对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企业财务收支及有关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再监督。3加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3.1加强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是否遵守了道德标准,要靠社会舆论和公众的评价,而不仅仅是法院和政府认定。没有舆论支持的道德标准,只是纸面上的道德标准。目前对于造假账的舆论谴责已经给企业、会计师和审计师造成一定的压力,但这种谴责大多是针对整体而非具体企业,多数是学术性、政策性的而非实用性的。我们还缺乏评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环境、社会力量和动力机制。因此,要在法律上明确,根据公开的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所作的分析,属于言论自由,不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建立和培植揭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市场力量,以改变目前造假力量大于抑制力量的失衡状态。从有关会计诚信现状来看,加快建立社会信用监督体系,是我国目前迫切要完成的大事。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将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可以提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将受到制约。相反,为鼓励获得守信等级高的企业将可优先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或为其提供高额度的贷款。一些专家还建议,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本国现实情况,制订可实际操作的《信用法》。尽管这需要时间,但是势在必行。就现阶段而言,要很抓行业监管,查处虚假行为,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3.2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不诚信的人终究要倒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非诚信行为是占小便宜吃大亏,是饮鸩止渴,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我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教育要求以事实为基础。纠正人们的行为将有赖于有效的奖惩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即通过奖惩措施的实施使不诚实者付出巨大的成本,诚实者获得奖励,从而使得选择诚信成为一种理性行为。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当理性人衡量了诚信行为带来的收益——光明的职业前景、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社会信誉;与不诚实将付出的成本——晋升无望、时刻面临失去工作的威胁、受到同事的鄙视和冷淡;那么,理性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从而,诚信教育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它将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选择。

3.3加强政府监管。从有关会计的政府监管来看,需要解决监管的责任问题。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就是要解决防止造假,惩处造假,以及严格执法问题。企业监管的责任转移到综合部门。综合部门的管理范围仅只管“灭火”不管“防火”,只有假冒伪劣商品生产出来,已经上市,甚至死了人或媒体已经曝光,或者领导人有了批示,这些部门才开始行动。预防性的监管责任应当归属于谁?监管部门不作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不明确,就无法改变当前没有人承担责任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建立一支强有效的监管队伍,加强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监督管理,促使其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杨雄胜.2002.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3:6-12.

会计诚信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治理对策

一、引言

我国是礼仪之邦,人无信不立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诚信一直都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来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诚实,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守信,就是要诺而行之,不失信用。会计诚信就是指会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诚实、讲信用。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可见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行业承载着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坚持诚信原则,是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诚信落实到会计行业表现为真实、准确记录经济活动中的一切往来,不人为的隐瞒、虚构,不随意改变会计内容、流程而达到个体或私有目的。会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精髓,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二、会计诚信缺乏的成因

1、失信成本低。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担负着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他们极大的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企业内部成员,会计人员受聘于所服务的主体,会计人员的行为容易受到企业经营者的影响与控制。由于对会计造假处罚力度轻,造假成功的收益远大于造假失败的损失,我国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处理。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不诚信行为。

2、利益驱动。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目的是利益驱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当非诚信行为的收益超过成本时,非诚信行为就会增加,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由于企业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成员,接受企业经营者领导,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其工资、待遇、福利都由企业经营者决定,会计人员受聘于人,受制于人,其行为容易受到企业经营者的影响与控制,会计很难发挥其监督和约束作用。

3、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内部监督受“本位”思想的影响,缺乏足够的独立性而往往流于形式。当事者(包括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外部监督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对企业会计监督缺乏相关的制度和制约机制,往往监督不力。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且监管标准不统一,职能上交叉,各种监督措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我国现已颁布的税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不足以对其产生震慑。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是提高会计诚信力的关键。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职业人员缺乏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职业习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有的甚至不熟悉法律法规,不依法办事,经常在权势、金钱和人情前打败仗。在会计事务处理上,无视法纪,不顾国家的会计政策,在私利的驱动下,不顾一切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损毁会计资料,甚至利用职权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由职业道德缺失走上犯罪道路。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

1、提高会计失信成本。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失信成本,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以此消除因利益驱使而造假的可能。对于造假的会计不单要进行行政处罚,而且要给予经济惩罚,且惩罚的数目要远远超过他造假的所得;对于唆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经营者同样要进行处罚,严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民事赔偿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把一些违纪、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2、加强诚信教育,实施诚信工程。实施诚信工程,提高诚信意识,强化诚信教育,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创造诚信的氛围和价值观,保障会计市场的稳定发展。尽快制定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纲要和实施细则,明确会计的诚信执业承诺及诚信执业的自律公约,为会计的诚信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是会计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维护者,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会计人员应当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净化社会环境,使造假行为没有生存的土壤。

3、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及时防止经营决策失误和经济舞弊,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企业外部会计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加强对企业会计报表的检查与评估,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督促企业加强财务监督,保证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我国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发挥会计监督机制的威慑力,遏制会计信息失真,整顿会计秩序,净化会计环境。

4、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提高从业素质。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诚信力的关键,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主要依靠自我教育,会计人员要提高思想觉悟,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丝不苟地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还要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高执业能力,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会计信用危机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必须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实施诚信工程,提高会计失信成本,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以此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兰:会计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

[2]丁庭选:试论会计诚信建设[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蔡桂荣:会计诚信建设的理性思考[J].经济论坛,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