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员转正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05:38:21

计划员转正总结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1

记得当初应聘时,公司和谐、团结向上的氛围深深打动了我,回顾这两个月来的工作,尽管为公司的贡献微薄,但总算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我认真学习了公司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基本完成了领导安排的招聘任务,这与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将会一如既往去工作,以诚实、认真、谦让的态度鞭策自己,把招聘工作做的更加完善、细致。以下是这两个月来工作内容及20xx年工作计划:

一、招聘工作

1、一线岗位招聘:

对日常招聘岗位进行分析,包括: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岗位梳理等方面。对以上这些入职条件进行分析后,根据岗位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人群,从而选择相应的招聘渠道,找到合适的人员。

由于地域的差异,一线员工招聘比我心里预期有很大落差。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摸底和走访,基本掌握开发区整体用工情况及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时间。11~12月份是外来务工人员返乡的高峰期,给我们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招聘时间、扩大招聘范围,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2、科员招聘:

通过对岗位说明书进行理解分析,明确了各岗位工作职责、胜任素质等基本要素。结合岗位说明书及实际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筛选简历,面试注意事项、问题维度的掌握,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同时更要做到"宁缺毋滥"。

11~12月份各部门科员缺岗较多,根据缺岗情况积极与用人部门沟通,及时补岗,满足各部门的用人需求。相对于一线岗位,科员招聘比较稳定,主要渠道仍是网络招聘。

3、校园招聘:

做好充分准备,注重每一个小细节。12月份共参加两次大型双选会,让我感触很深,招聘的效果体现在你的"功课"做得是否到位。做为招聘专员不仅是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的转播者,而且还要有对应聘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我所提倡的是专业、专注、专一,这也是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目标。

(1)12月3日参加XX大学双选会期间,大多数同学对我司比较熟悉且有很强的认同感,这无疑证明了我司的影响力。此次共收到应届本科生简历40份,会计26人,人力资源管理14人,经过简历筛选并通知5人(会计专业)至公司参加专业笔试,最终确定录用实习3人,2人已签就业协议。

(2)12月23日去XX学院参加双选会,原计划招聘人数8人,但实际情况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共招聘16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6人,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1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9人,已签协议16人/次,并通知于20xx年2月7日至公司报到实习。

二、部门常规性工作:

1、日常工作:部分企业薪资分析报告、每周/月招聘数据汇总、一线岗位缺岗情况明细表、2011年度(截止11月25日)用工情况分析、10~12月校园招聘人员名单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2、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三、需要改进和提高方面:

1、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我的执行力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危机感,做任何事情都给自己定一个时间段尽量往前赶,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及工作效率。

2、加强系统化、结构化意识。完善招聘流程,把每一个环节做"细"做"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业务水平。

3、增强与用人部门及员工的沟通工作,完善自己的服务质量。

4、深入学习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用扎实的理论基础武装自己,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更加专业化。

四、20xx年工作计划

1、一线岗位招聘:

20xx年生产一线岗位人员预计缺岗144—230人之间。结合今年劳动力市场情况分析,明年的招聘形势会更严峻。充分做年前的准备工作,为明年一线招聘工作争取时间。其中包括:横幅、看板、海报等宣传资料,与职业介绍商议20xx年合作事宜。

2月至4月初为春节过后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高峰期,此阶段将完成大部分年度招聘工作,因此这一阶段非常关键。每日通过各种渠道,信息,挑选人员,组织面试,积极主动招聘。并对汇总与分析一周招聘数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并更新招聘信息,保持工作的机动性灵活性。

2、校园招聘:

(1)4月中旬至9月,各院校在陆续开学后将积极筹备招聘会,以保证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对此要着重关注各大院校网站,掌握第一手信息,以解决公司各部门的人员需求。

(2)10月至12月,各院校大批应届毕业生实习找工作,可加大与各院校之间合作招聘事宜及宣传工作,此阶段将完成公司各岗位储备人才工作,建立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科员招聘:

科员招聘相对比较稳定,预计与2011年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招聘渠道还是网络招聘。可按用人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简历筛选并相邀面试。

4、后续工作:

(1)做好20xx年应届毕业生来我司报到实习的接待工作,提前安排并且由专人负责。充分体现主人翁精神,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

(2)跟踪一线员工工作情况,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尽的努力解决员工在工作或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2

我认为,市场部工作应该是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总结市场规律,具体进行市场开发工作。对市场工作则主要进行工作业绩的考核。医院市场部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企业的销售部。而作为营销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呢?形象要端正,市场意思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强,能够吃苦,有比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而从事医疗营销的市场人员,个人基本要求更高。

医院市场部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呢?发传单、挂户外牌、以及进行车套广告的维护等。挂多少牌?做多少车套广告?以及内容如何组织,设计等?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策划人员的宣传工作。而执行这些工作,更多的是要求体力活(很多单位是将类似工作直接交给广告公司来完成的)。本院的具体挂户外牌等工作,交给几个身手敏捷的人,应该可以搞定。

市场部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能开展有效的市场开发工作?决定于医院制定的市场思路、市场开发人员基本的素质高低和市场部管理水平等。如果说策划工作要求的是有创意,求新,侧重于文字表达能力、平面设计能力等方面,是点对面的宣传工作;那么市场工作则基本上是根据市场开发工作的需要,侧重于公关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是进行点对点的宣传工作;工作本身更多的要求市场人员较高的个人素质,以及较好的工作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如果市场人员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排其工作,同时其又不能很好的与人沟通,那么这样的市场人员原本就不合格。

一般单位用人,是因为“岗位”而选择“人”、用“人”;而我们现在的市场部工作是因“人”而设置“岗位”。如此,市场部工作怎么开展?市场部的业绩考核如何进行?

二、本院市场部的工作职能描述

1、调查市场、分析市场、总结市场规律,制定市场开发工作方向。

①、通过适当方式深入市场调查,分析、总结市场规律;

②、及时收集本医院病人信息,进行客观统计分析,找准市场方向。

上述工作,一是为了更好的明确市场工作方向,二是检验市场工作的业绩。当然,对医院策划部来说,也有必要进行市场分析工作。

2、适当的时候,进行医院全员营销培训,逐步提高医院整体营销水平。

医疗服务营销,不同于有形产品的营销。产品营销,可能是与生产者关系不大的工作;而医疗服务过程是病人来医院后的具体医疗行为,涉及到医疗服务的各环节,联系到提供医疗服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如何让病人来医院接受比较满意的医疗服务,自然就涉及到相关医务人员的营销观念,以及具体的营销行为。

提高我医院医务人员的营销意思、营销水平,进行医院内部的营销培训工作、营销工作,有时候更重要。

3、客服工作。

规范医疗服务,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客服工作,提高医院现有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促进医院的良好口碑,从而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客户服务工作也是销售工作配套的惯例。这同时也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的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能,有计划的有效率的进行市场开发工作

1、通过举办系列活动进行市场开发

①、策划、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如大学生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女大学生人流总是比较多),针对农村市场的大型免费体检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等;

策划、组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对市场人员要求的素质更多。工作本身涉及到市场人员对相关政府职能部的公关能力,以及有效举行活动的执行能力,活动效果的分析、统计能力。

年后计划在湛江各高校,以及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有目的开展青春期健康讲座活动。为此,市场部还需要配备一名健康讲座人员。活动能成功进行,既是医院形象、医院品牌的进一步推广,也可以直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

年后计划针对湛江农村市场,做进一步的市场开发活动。主要以乡镇、甚至有代表性的村为单位,组织一定规模的免费体检活动,或者专题讲座活动,进而发现病人,从而直接带来医院的经济效益。适时组织、安排周边社区相关工作。

②、活动类人员要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医学类、市场营销类相关专业毕业,25岁以上,性别不限,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团队意思强,从事市场开发工作一年以上,有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市场开发工作经验优先。

2、转诊类业务工作

①、工作性质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3

关键词: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激励

一、引言

在我国企业最近这些年的改革浪潮中,员工持股计划一直都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对于实行该计划,公司应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对此进行会计处理,然后就实行此计划而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便于公司、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后做出合理决策。本文通过对苏宁云商员工持股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准备实行该计划的公司提供意见。1.员工持股计划简介。员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其定义为:公司员工在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某些途径来购入本公司的股份,并授予一些机构长久拥有,并对其进行管理,员工根据自己持有的股份份额的多少享有有限的权利。2.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大约30年,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该计划开始在浙江等地的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出现,然后迅速变成了很多中小企业改革的首选。到了1991年底,在全国已经有了3220家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其中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企业占总数的85.4%。最近这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员工持股计划。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同时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2014年6月20日,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颁布以来,上市公司对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以及很高的关注度。

二、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的财务分析

1.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案简介。作为中国贸易企业的领军者,苏宁创办于1990年12月26日,经营的产品包括传统家电、消费电子、百货等等。2014年9月4日,苏宁云商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在本次计划中,有1,089人加入,此次购买资金总额为5.3万元,购买均价为8.63元/股,购买的股份占据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是0.83%。在实施之后公司的多项核心业务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季度环比的趋势不断的在上升,本次计划的成功实施极大的激励了员工的士气。2015年7月10日,苏宁云商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这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是由员工自己筹集的资金和公司股东给予的借款两部分组成,在该计划中借款所占比例是自筹资金的3倍,即员工持股杠杆达到了3倍,这一点吸引了市场的强烈关注。2.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分析。宏观方面的动因分析:2014年6月20日,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且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颁布之后在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应,在上市公司中吹起一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风潮。苏宁云商也采取实际行动响应该政策的号召。2014年国内零售行业景气度在低位徘徊,企业增长的外部能源缺乏,且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苏宁云商如果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员工持股计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苏宁云商坚守着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经营理念,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在2015年A股市场出现持续性的非理性下跌,苏宁本着对于我国资本市场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踊跃呼应证监会对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及保护资本市场稳固的号召,连续实施多项实际措施来帮助稳定股价。此次苏宁用两天时间就快速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首先是为了响应证监会的号召,其次是因为苏宁正在用新的人才激励方法全面推动互联网零售策略的实施。微观方面的动因分析:在2011年至2014年,苏宁云商的营业收入都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却在不断下滑,并且在2014年营业利润开始出现亏损的情形。2013年苏宁云商营业收入比2012年上升7.05%;利润总额1.44亿元,而2012年为32.41亿元,同比下降-95.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2亿元,2012年为盈利26.76亿元,同比下降-86.11%。到了2014年上半年,多项指标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各项毛利率也处于大幅下降趋势。流动比率以及速动比率都有所下降,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正在下降。从公司近几年财务数据的分析来看,公司整体状况都不容乐观,转型升级是苏宁云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员工持股计划对于苏宁云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分析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对苏宁云商的影响。3.1员工持股计划对苏宁云商公司的影响。苏宁云商2014年和2015年的营业收入与2013年相比都有所上升,而且2015年营业收入为1,355.48亿元,同比增长了24.44%。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15年仍处于增长状态,为8.73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0.64%。如果先不考虑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公司净利润与2014年相比较亏损减少,盈利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苏宁云商的各项财务指标均往好的趋势发展,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是处于增加状态,苏宁云商的此次改革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也表明公司正慢慢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坚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3.2员工持股计划对苏宁云商股东的影响。在苏宁云商实施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中,锁定起始日从2014年10月9日起至2015年5月20日止,从股价方面来看,盈利已高达121.78%,同期大盘涨幅为85.39%。2015年7月10日复牌的苏宁云商向市场带来了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而在7月9日苏宁云商的股价以涨停价开盘,在稍微调整之后,很快就冲到了涨停板。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盘的涨跌状况有着非常明显的积极影响:其一,员工变成了“主人+员工”的双重身份,工作上一定会更加努力,因此会推动公司业绩的提升,这对员工来说可以起到一种长期的激励作用,;其二,企业的业绩增加后,企业的投资价值也增加,相关投资者的关注度进而增加,所以股价就会随之而上涨。因此能够为公司的股东创造更多财富。从公司近3年的普通股股利分配方案以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也可以看出,公司为股东派发的现金红利也在不断增加。由此也可以看出,员工持股计划为公司的新老股东的投资都带来了回报。3.3员工持股计划对苏宁云商员工的影响。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具有劳动者和公司资本的所有者这两种身份,员工会对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更关心,也会使公司的经营结构更加稳固。苏宁云商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使员工可从企业的整体经营利润中得到红利,这可以帮助公司留住优秀人才,也有利于公司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使公司员工深入到本公司的经营决策过程中去,使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管力度更强,使经营决策也变得更加有效和透明,此举既改良了公司的管理结构,又增加了公司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案的总结

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陷入跌破持股成本的糟糕状况。在如此的状况下,苏宁云商连续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成功实施实属不易,总结苏宁云商实施成功的因素:其一,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一些相关政策,成为推动该计划成功的重要因素。《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使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苏宁云商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功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二,苏宁云商在提高企业硬件能力的过程中,也特别关注企业的软实力即企业文化能力,企业正在变成一个开放型的组织,在最近转型这几年苏宁招聘了很多中高层人才,其数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苏宁的团队在逐渐的向年轻化、专业化、互联网化方向转变。人才是非常宝贵的资本,他们为员工持股计划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借鉴和引用一些著名学者和权威期刊的观点,对苏宁云商员工持股计划案例进行分析,分析了我国国情下苏宁云商实施该计划的行业背景及动机,以及实施成功的因素。苏宁云商此次成功转型成为中国服务产业的标杆,为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次的改革浪潮中,当然也有部分公司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甚至有些处于跌破持股成本的尴尬境地,所以上市公司对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切不可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转型计划。

参考文献:

[1]StoyuI.Ivanov,JanisK.Zaima.AnalysisoftheeffectsofESOPadoptiononthecompanycostofcapital[J].ManagerialFinance,2011,372-392.

[2]张娜,涛,张晓珂.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04):7-8.

[3]王璇璇.员工持股计划及其激励效果分析——兼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J].中外企业家,2013,(18):181-182.

[4]裴亚洲,丁越.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中的利益冲突[J].社会科学论坛,2014,(06):243-247.

[5]刘军.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应及政策完善[J].财会月刊,2014,(02):33-36.

[6]古群芳,钟雯婧.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财务报告影响研究[J].财会研究,2014,(04):54-56+60.

[7]闫长乐,李季.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作用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03):22-24+28.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4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2月28日发表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2年的中国人口发展呈现以下5个特点。

(一)总人口继续增长,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

2002年中国出生人口1647万人,出生率为12.86‰,死亡率为6.41‰,全年净增人口82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45‰。到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128453万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统计,以下同)。从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变动趋势详见表1。表1中国人口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2年与2001年相比,出生率降低了0.52个千分点,死亡率降低了0.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低了0.5个千分点。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说明中国人口已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人口已进入平稳低水平发展阶段。

(二)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0年11月1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城镇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全国农村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2001年末全国城镇人口48064万人,占总人口的37.7%,全国农村人口79563万人,占总人口的62.3%。2002年末,全国城镇人口50212万人,占总人口的39.1%,全国农村人口78241万人,占总人口的60.9%。从2000年11月至2002年末短短的两年之中,城镇人口增加了4718万人,农村人口减少了2498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降低了3个百分点,说明农村人口继续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少儿人口比例继续下降,老年人口比例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继续加剧

2000年11月1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0~14岁人口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2001年末该年龄段人口28716万人,占总人口的22.5%,2002年末该年龄段人口28774万人,比2001年末略有增长,但是占总人口的比例继续下降,为总人口的22.4%。这说明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着应有的力度,出生率低水平控制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00年11月1日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69%,2001年末为9062万人,占总人口的7.1%,2002年末为9377万人,占总人口的7.3%,这个趋势表明人口老龄化在继续加剧。

(四)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岁至64岁之间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我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正进入青壮年,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仍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1年末劳动年龄人口85011万人,2002年末劳动年龄人口90302万人,2002年比2001年增长6.22%。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抚养比呈现重大变化,详见表2。变化最大的是少儿抚养比,从1953年的61.17%下降到2002年的31.86%,减少了近一半。老年抚养比自1964年以来一直在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这是因为老年人口规模相对于少儿人口还比较小,而同期总抚养比受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影响,下降的幅度也很大,由1953年的68.61%下降到2002年的42.25%。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少儿抚养比会进一步下降,但下降速度会有所减慢,老年抚养比会缓慢上升,二者相互作用,同时总抚养比的变化趋势仍继续下降。

表2中国人口抚养比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上述这一人口变动趋势,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就是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一个时期内都比较低的局面,并且在这个时期,即人口进入高龄社会之前,会持续较长的时间。总人口“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劳动力供给充足,人口总抚养比不高,社会负担较轻,这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对积累养老保险基金都十分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开启时期”。从中国人口动态分析,“中国人口机会窗口”大致从1990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到2010年前后,人口总负担系数将会降到最低点。2010年以后,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总负担系数将逐步停止下降而转为上升。所以我国必须紧紧抓住“人口机会窗口”开启的有利时机,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行,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走上法制轨道

中国第一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确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据政策和地方法规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它对保证公民生育和家计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彼此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该法分为七章四十七条,对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生育调节、奖励与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法律责任等有关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各个领域都做了周密的规定,从而使全国的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二、2002年我国就业状况的回顾

自从深化国企改革以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以解决。近年来,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国企下岗未实现就业人数有所减少,但由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失业率又有所上升。

(一)经济稳定增长,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就业问题,朱镕基总理、吴邦国副总理率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经贸委、财政部、总工会等领导同志分别就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明确指出,各级政府是促进再就业的主体,“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把促进再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了全国服务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表了《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讲话。他强调指出,要把服务业作为近期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6月国务院召开了11个省市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经济稳定增长,2002年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到200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2001年末增加了75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840万人。

(二)国企下岗未实现再就业人数有所减少,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召开

200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会议决定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这次会议明确了以下四个重大问题。

一是必须明确再就业的重点方向,增加劳动就业主要应是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二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就业方针。要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政策措施,严格按照规定的政策界限,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四是必须继续加强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的部署之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02年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就业人数由近年来一直居于五六百万人下降为410万人,比2001年末减少了105万人。

(三)政府颁布优惠政策,下岗再就业人员得到实惠

党中央、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经过充分的调研,审时度势,于2002年9月30日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指示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区就业工作负主要责任,要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确定建设项目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为了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监察部、中央编办、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下岗再就业人员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的8个配套办法,内容涉及享受优惠政策对象认定、收费减免、税收扶持、小额信贷、资金管理、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人员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等方面。截止2003年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8个配套文件全部出台下发。这标志着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在2002年已经完成,下岗人员在再就业中获得实惠。

(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失业率有所上升

2002年是全国下岗职工3年期满出再就业服务中心高峰期,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开始向失业保险并轨。企业在破产倒闭、转属转制后,新的下岗职工直接进入失业保险。一部分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满30年以上的下岗人员实行企业内部退养。这样过去企业包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人员一部分由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转化。因此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1年的3.6%增长为4%,失业人员增加。

(五)就业压力增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弱势群体扩大

2002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适应之间的矛盾。劳动力供求总量的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在;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2002年就业领域又出现了以下三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开始显现。1999年开始扩招的大专毕业生2002年进入就业期,一些地方的大专毕业生由于在就业地域选择上的错位和专业供求结构上不平衡导致一些大专毕业生就业困难。为此2002年3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取消不合理收费、放宽毕业生落户限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是在就业领域出现高级技师十分匮乏的现象。各种高级技师供不应求,中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缺少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就业弱势群体的队伍扩大。国企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协议3年期满,依然没有找到就业岗位的人员一般是低素质、低技能、高年龄的劳动者,他们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竞争环境中,就业的竞争力日益减弱,再就业难度加大,就业弱势群体出现扩大的趋势。

三、2003年人口、就业形势展望

(一)2003年人口状况展望

据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29275万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不高于6.40‰。中国将继续保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发展格局。农村人口将继续向城市转移,规模将接近1000万人,农村就业人口绝对值仍处于下降趋势,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少儿人口所占比例继续下降,少儿人口在28000万人以下,老年人口呈继续增长之势,总数在9500万左右,人口总抚养比仍呈下降趋势。

2003年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得到贯彻的一年。该法所规定的各项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将全面到位,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初见成效。在2003年进入育龄期的妇女都是在1971年全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之后出生的,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是在市场经济熏陶下成长的,这些进入或将要进入育龄期的妇女们思想开放,自主性强,对自身生活质量,包括生殖健康日益关注,维权理念和隐私意识不断增强。因此要求计划生育工作要从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抓超生向以服务为主导抓优生的方向转变;由过去一味重视控制人口数量向以重视优育和人口质量的方向转变;由过去依照地方法规甚至“土政策”向依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方向转变。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技术服务为重点,以全体育龄公民为工作对象。

(二)2003年就业形势展望

据专家预测,2003年全国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在800万以上,其依据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200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以上,按照目前的就业弹性系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提供70万至8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此仅此一项可提供500万至560万个就业岗位。

二是根据党的十六大和2003年两会精神,2003年将会继续加快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事人员的比重已经由1990年的18.5%上升到2001年的27.7%,预计2003年仍会提高。第三产业与非公有制经济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这样会使就业结构朝着有利于安置就业的方向发展。

三是2002年9月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下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和重大措施,2003年将是这些政策全面兑现的一年,相信这将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和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将在3年内新开辟1300万个就业岗位,2003年将创造30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样2003年可以提供给全社会的就业岗位将在800万至900万个之间。

2003年就业岗位需求规模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2002年企业下岗尚未得到就业的结存人员410万人;二是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2003年城镇首次进入就业队伍的人数达890万人;三是到200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大约有770万人,三者之和为2000多万人,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缺口大约在1200万个左右。因此预计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会上升,预计会在4.3~4.5%之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在800万以上,企业下岗人数有望回落,达到400万人以下。

四、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努力推行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方针

(一)全面宣传、认真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全国性专题单行法律。这部法律从有关部门开始起草经历了20多年,数十次易稿,总结了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吸取了国际上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想、新成果,体现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法律的可操作性,目标的现实性和国际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共识。使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新水平,体现了我国国策的地位,2003年的任务就是应当全面宣传、认真实施这部法律。

全面宣传认真实施这部法律,应尤其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以全面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为宗旨,把优生优育作为切入点,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从重数量转移到重质量上来,加强出生人口质量干预,实施出生婴儿缺陷干预工程,以及高危筛查、疾病监测和预防治疗等技术干预,解决育龄妇女少生的风险问题,从而通过提高出生儿质量减少出生儿数量。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法制机构。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责任制度,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公示制度,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

三是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坚持属地原则和流出地配合的原则。流入地计划生育部门要把流动人口纳入常住管理,推动公安、工商、卫生、房产管理等部门围绕办证、租房、用工等环节,在现居住地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

四是开展优质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确立计划生育服务是公共产品的观念,由计划生育及其相关部门代表政府向育龄公民无偿提供,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统筹解决。要普及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尊重公民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获得安全、有效、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

五是依靠政策推动,树立新型生育观念。要把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在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等方面向计生户倾斜,使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多方面的优惠、优待和照顾,使他们感到计划生育的家庭在道义上受尊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从而促使他们树立新型的生育观。

(二)把积极的就业方针视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是世界人口之冠,中国人口众多是基本的国情之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中将继续供过于求。因此积极的就业方针是使中国由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本大国的重要保证,是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本雄厚的优势、克服人力资源浪费的治本之策,是避免两极分化加剧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手段。因此积极的就业方针应当与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治理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一道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实现积极就业的基本国策,必须把控制失业率开辟新增就业岗位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出发点。适宜的失业率是公平和效率的结合点,失业率过高,会造成两极急剧分化,必然使社会公平失衡;失业率过低,冗员充斥,必然影响效率,使“大锅饭”死灰复燃。同时失业率又与经济增长速度、内需规模和进出口贸易额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失业率过高必然说明经济不景气,进出口贸易低迷,内需不足,长期存在必然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都应把积极的就业方针,控制过高的失业率作为优先目标加以考量,同时也应当是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基本指标。

(三)千方百计扶助就业弱势群体,使之重返职业生涯

微观经济是最讲效率优先的,因为资本的投入产出率决定企业必然注重降低劳力成本,尽量少用工。而宏观经济则不仅要考虑效率优先,还应考虑社会公平。因为任何社会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天然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市场机制不能全部解决就业问题,扶助就业的弱势群体,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就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对于弱势群体,不能一味认为,只要支付了“低保”资金,就万事大吉。就业的弱势群体并不以解决温饱为终极目标,他们也是社会的角色成员,长期失去工作岗位会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心理,有时会导致过激的反社会行为,甚至酿成巨大的社会灾难。因此各级政府对就业的弱势群体,除了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之外,还应千方百计扶助他们。例如通过定向培训,使之掌握市场需求的技术,通过政府购买就业岗位、通过政府为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等各项措施,使就业的弱势群体找到适宜的工作岗位,回归社会,重返职业生涯,让他们摆脱“社会弃儿”的心理障碍,重获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

(四)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到损害的趋向日益凸现,劳动关系紧张,劳动争议现象增多,甚至引起了突发的恶性案件。企业私招乱雇现象严重,不签劳动合同较为普遍,雇主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故意克扣农民工的工资,制定苛刻的“厂规厂纪”,侵犯人身自由,暴力侵权事件时有发生。相当数量的企业安全设备不足,劳动条件恶劣,甚至存在有毒有害的工作环境,致使工伤死亡事故频繁发生。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5

1.1质量监督员的职责和任职条件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活动是由质量监督员来实施完成的。质量监督人员的职责是对检测的现场和操作过程、某些重点环节和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以及新上岗及转岗人员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检测工作出现偏离,可能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质量监督员应中止正在进行的检测工作。只有熟悉检测目的、方法和程序,并能对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在职人员才能担任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员。

1.2质量监督员的权利

质量监督员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进行任命,应赋予其足够的监督权利: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当场予以制止和纠正,责令被监督人员改正;发现有问题的报告可以扣发;若出现不符合工作,对采取的纠正、纠正措施或结果不满意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整改建议等;还应保证监督员有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乃至最高管理者进行沟通的渠道。

1.3质量监督员的数量

为了满足监督工作的需要,实验室质量监督人员的数量应保持恰当的比例(一般为员工数量的10%左右),质量监督员的设置应覆盖本实验室所有的专业、所有的领域。

2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2.1做好质量监督计划

作为实验室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手段,质量监督工作必须提前策划,并形成计划,然后依据计划开展监督活动。一般建议归口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监督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督结果并形成监督报告。

2.2确定质量监督对象

从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相关条款可以看出,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实验室人员,包括检测人员、合同制人员、关键支持人员、被投诉人员,尤其要注意针对新进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的监督。

2.3选择质量监督时机

准确把握好质量监督时机是实验室做好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质量监督员应考虑及时介入开展监督工作:方法出现偏离时;开展首次分包时;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后)开始实施时;检测难度大的样品、参数时;新设备或修复后的设备初期投入使用时;新项目开展检测时;出现临界值时;质量仲裁或鉴定时;发生顾客申诉或投诉时。

2.4明确质量监督方式和内容

实验室质量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检查被监督人员的原始记录和结果报告,另一种是目击现场过程,即由质量监督员在检测工作现场看着被监督人员操作,相对而言,后一种方式更为重要。质量监督的内容主要有:人员持证资格及资格保持;作业指导书执行情况;检验规程或规范的符合性;设备操作情况;环境、设施的符合性;样品标识情况;样品制备及试剂和消耗性材料的配置情况;抽样计划及执行情况;原始记录及数据的核查情况;数据处理及判定;不确定度评审情况;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等。

2.5做好质量监督记录

和实验室其它工作的要求一样,质量监督也应做到当时予以记录。质量监督记录包括被监督人员、监督的内容或范围、相应的依据、发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结果评价等,其格式以固定表格与文字报告相结合的形式为宜,来源于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必须是受控的。监督过程中也可以出具不符合项报告或预防改进措施报告。若需要采取纠正,必须要求被监督人员现场纠正,并对纠正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若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必须出具不符合项报告,相关责任部门督促被监督人员分析不符合原因,制订纠正措施计划,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完成后由质量监督员实施跟踪验证,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若纠正措施得当,实施有效,则关闭不符合项,同时做好记录;若纠正措施不当,实施无效,则相关部门需要重新分析不符合原因,再次采取纠正措施,直至关闭不符合项。

2.6形成质量监督报告

实验室质量监督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⑴概述本年度监督工作实际完成的情况;⑵总结监督工作成效,如人员能力的提高,实验室数据和结果质量的提高等;⑶总结质量监督发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措施及整改的效果;⑷对下一年度质量监督工作提出建议,如人员培训计划的侧重点、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重点对象等。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质量监督工作无计划

质量监督计划是实验室年初需要制定的若干工作计划的其中之一,目前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往往忽视了质量监督计划,监督工作有应付检查之嫌疑,没有落到实处,这种情况下,想要切实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往往无从谈起,必须认识到质量监督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部门质量监督员应通过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来确定监督的频次,明确监督对象,于每年年初做好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3.2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能划分、质量监督员的选择不得当

有些环境监测实验室但凡看到“质量”两个字就认为该项工作应划入质量负责人的职责范围,事实上实验室的质量监督针对的是人员的能力,监督的对象是检测人员,应该属于技术负责人的职责之一,因此质量监督工作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开展更为合理。一般来说应由资深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来担任质量监督员,保证由高一层次的人员,至少是同一层次的人员来实施监督。部分实验室监督员数量不够,不能覆盖所有技术领域,个别实验室甚至任命了尚未转正的实习生、部分行政或财务管理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是非常不合适的,无法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3.3质量监督对象、监督时机概念模糊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为了保证实验室人员自始至终具备符合要求的能力,因此需要准确把握质量监督的时机,部分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监督工作概念不清、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建议每年年初根据监测工作要点,切实做好质量监督计划。

3.4质量监督记录、质量监督报告不规范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是《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于记录的基本要求,少数环境监测实验室存在着事后补记或检查前临时突击补记的现象,质量监督报告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建议各部门质量监督员应严格按照监督计划开展监督工作,同时做好相关记录。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汇总、分析所有监督记录,编制质量监督报告,作为实验室管理评审的输入和日常改进的重要手段。

4结语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材料核算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材料核算管理是施工生产管理的重要 要素之一。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材料消耗的过程。在施 工 过 程中,材料消耗量很大,其价值约占工程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一认真做好材料费用的核算,监督材料费用的支出,是搞好工程 实际成本核算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做好材料核算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l、建立健全材料管理职责和制度实行项目管理后,项目部材料员的管理职责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现场材料的收发、保管,而必须以材料核算为主。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材料核算的管理网络,使材料核算贯穿于材料供应和消耗的全过程,做到再个管理环节精打细算,人人讲求经济效果。这就要求把项目部所有材料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内部核算网络,为项目成本分析、控制和核算奠定了基础。其次,要建立健全核算管理制度,制定材料工作的计划、采购、收发、保管、使用等办法、规定核算程序。以管理制度督促每个人积极参加材料核算和分析活动:使材料核算有章可循,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2、加强材料的计划管理材料计划是材料核算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合理地利用人、财、物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的三大要素之一。

材料计划是根据施工生产对材料供应的要求及市场材料供应情况而编制的各类计划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建材市场供求信息,做好建材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掌握在一定时期内的供求变化和发展趋势,是编制材料计划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材料采购中的盲目性,有利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工程项目的材料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位工程材料总计划。

它是根据项目部预算员编制的工程预算书所提供的单位工程实物量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技术节约措施为依据。运用材料预算定额编制的单位工程施工预算材料分析。主要用来预测 材料需求总量和控制材料消耗。一般要求在项目开工前十日编制完毕。

(2) 材料季度计划。

它是根据计划期内的工程实物质量和施工预算定额编制的预控和实施计划。编制范围包括工程用主要材料、周转设备材料等。一般要求在该计划期的前五日编制完毕。

(3) 材料月度计划,一 周要料计划。这两个计划是编制领料计划和组织材料供应及控制用料的执行性计划。

3、做好材料采购管理工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和发展,流通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和逐步成熟,使材料采购渠道 日益增多。能否选择经济合理的采购对象、采购批量,并按质、按量、按时进人施工现场,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生产和经营。因此,材料采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 认真执行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是采购工作的依据。要加强计划观念,按计划办事。克服采购工作中的盲目性。

(2) 加强市场调查工作,收集并掌握材料市场价格和信息,并认真编制《主要材料合格供应商名册》。每批材料的采购,必须从合格的 材 料供应商中货比三家。对采购批量大,价格高的材料,可采用公开招标 的供应办法,做到按生产进度安排采购时间、品种、规格和数量,尽可能地减少资金占用、避免材料积压,发挥资金最大的效益。

4、做好大宗材料的验收管理大宗材料由于用量大,对材料核算 的影响较大,一定要加强 验 收工 作,防 止“以进代耗”、“以领代 耗”的现象发生,每月按实际调整,达到帐物、帐帐相符。

4.1 砂、石进场后必须把好质量、数量、规格验收关,做好收料日记,保存收料小票。

4.2 砖料进场后,分别采取上车清点或卸车验收。对砖类材料的 质量验收.分别用目测砖的几何尺寸、平整度、外观火候、实心密实度和敲击声,与质量保证书对照是否一致。

4.3 水泥进场人库时.对包装水泥要按包点数,核对来料单,并查 看水泥包装上标明的欠泥品种、厂名、出厂日期是否相符,是否有《准用 证》。对破包的水泥必须装袋过秤,及时收集质保书并作好记录。对散装水泥,要按随车凭证和泵车压力表指数核对,再上筒仓查看并核对标尺,用目测和 感验收水泥是否受潮、结硬和变质。

4.4 钢材进场,钢材进场应称重计量验收,如无条件,可丈量后按理论重量换算。

钢材的质量保证书应随车到达,卸车前核对单据并进行目测,主要看钢材外观的锈蚀程度和成型程度,同时取样做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4.5 木材进场,如果是定尺木材,点根即可。如果是非定尺木材,应逐根丈量。

5、材料消耗核算管理现场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主要是按单位工程定额供料和班组耗用材料限额领料。前者是按预算定额对在建工 程实行定额供应材料,后者是在分部分项工程中以施工定额对施工班组限额领料。施工班组实行限额领料,是材料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经 济核算、考核项目经营成果的依据。实行限额领料,有利于加强项目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合理地有计划地使用材料。实行 限额领料,就是要使现场操作人员在使用 材料时养成“先算后用”和“边用边算”的良好习惯。

限额领料就是根据计划期内施工生产任务和材料消耗定额及技术节约措施等因素而确定的供应材料数量标准。材料管理人员依此为依据作出材料供应的限制数量,施工班组在限额内使用材料。限额领料单是施工班组在使用材料过程中,对材料消耗、节超对比、实施承包奖罚的结算凭证。也是施工项目业务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竣工结算的凭证。因此,限额领料管理是施工项目材料核算的一个重 要内容。

5.1 限额领料的管理要求

5.1.1 凡是构成工程实体的主要材料和部分重要辅助材料,凡是有定额依据的各种材料都必须实行限额领料。

5.1.2 限额领料单由项目部施工员签发,必须按照限额领料单 上的规定栏目填写,不可缺项。同时分清工程分部分项的施工部位,实行一项一单,不能多项一单。

5.1.3 项目部材料员应根据预算人员提供的实物工程量与项目施工员提供的实物工程量进行对照复核。复核限额领料单上的工程 量,套用定额计算数量是否正确,如有差异,应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给施工员进行校正。

5.1.4对于超用和非直接用于工程及因质量问题进行返修而用 的材料,应在限额领料单上分别加盖“超耗材料”、“非上程用料”、 “质量返修用料”等专用章。

5.2 限额领料单的流转、结算

5.2.1 限额领料单的流转应符合规定要求。限额领料单共分四联:第一联由项目部施工员按预算工程量、实物工程量套用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并签发,签发后交项目部材料员复核签证,在下达任务单时,同任务单一起交施工班组。第二联在领发材料完毕后、由项目部材料员 作为班组结算节超 奖罚的依据。第三联(出帐联),领发料完毕后作为项目材料员制表、登记的依据。第四联在领发材料完毕后,由项目部材料员转给成本核算员记人总帐.作为核算依据,并纳人竣工资料存档。

5.2.2限额领料单在结算时要做好六复核,核对实物工程量、核对材料定额、核对材料节约配比、核对实发记录、核对单据签证等是否齐全,核对分项编号与材料分析的相应顺序编号是否一致。

6、周转材料与设备的管理

周转材料是指能够多次用丁施二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够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周转材料与设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用量 较大,一般占工程成本和流动资金的比例较高,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 和费用核算。

在工程项口施工前,项目材料员应根据施工员绘制的模板排列 图、模板规格、数量、配件汇总表编制周转材料与设备租赁计划.组织周转材料与设备分期分批进场,同时.必须保证周转材料与设备的主体和配件各种规格之间的配套和质量要求。

对于进人施工现场的周转材料,要求施工员对作业班组进行正确使用周转设备机具的技术交底,不允许丢失和损坏。对回型销、扣 件,实行侨业人员领用制,完工后如实退还如有丢失损坏,应按原值10% 赔偿。

现场材料索赔的管理

7.1现场材料进场时,要把好四验收 (品种、规格、数量、质量 )关,凡有不符合要求的都必须追索赔偿。

7,2 有质保书的材料.必须收取材料质保书、产品合格证书及产 品说明书。

必须送样检验试验的材料或验收时有疑问的材料,应及时送样 检验试验。在取得检验试验报告前,不得动用材料。对数量上的缺方少吨或品种、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也不得动用,待索赔处理后 方可 使用。

7,3 凡经验收、计量、检测存在问题的材料应及时约定供应商来人看货,进行交涉、商洽索赔或退货等事宜。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7

【关键词】物流 信息化 钢铁行业

【Abstract】Labor efficiency improvement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task for the information system,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establishing steel coils' stock transfer strategies,pooling and generating the plans,realizes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the plan ,reach the target of unobstructed logistics and freeing labour.

【Keywords】Logistics, Information Optimize,Iron and steel industry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地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方面作出了表率。 钢企在各单项业务环节中的应用基本实现信息化[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钢)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动下,在2004年基本实现公司级ERP系统,后续的冷轧产线、炼铁炼钢热轧产能的扩充,信息化建设也配套同步进行功能的扩充,信息系统的复杂度加大、涉猎范围更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劳动效能的提升也给信息系统提出了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讨论在成品下线堆放后转库计划自动编制的问题。

二、业务场景分析

在此首先介绍与本文讨论内容相关的梅钢ERP系统功能分担情况,产销系统(L4级)根据合同要求下发生产作业计划到各L3生产系统(炼钢、热轧、冷轧L3),L3接收L4的计划信息,提供生产作业计划的编排和管理,并下发至各个工序系统(L2);接收各L2的实绩信息,上传至L4,L4收集各L3上传的生产实绩和质量实绩;根据成品实绩,编制准发计划、转库计划、出厂计划,并下达给各作业仓库;收集仓库的转库实绩、准发确认及发货实绩。

本文要研究是从热轧钢卷和冷轧钢卷产出(成品钢卷)后入库到生产厂成品仓库后,营销管理部物流室如何组织有序的转库计划保证生产厂仓库高效使用问题。如何界定成品钢卷?一般是指钢卷已综合判定合格、已按合同要求包装完毕以及化学性能符合合同要求。对有合同的准发资源,可编制准发计划,再以准发单据形式将准发材料下达到生产厂,由仓库现场人员进行贴产品标签确认,确认后的准发材料则正式移交营销管理部物流室[2]。梅钢靠近长江,产品到客户手中大部分(80%~85%)以水路运输方式为主,辅助以铁路运输(

三、成品转库计划自动生成方案设计

根据提出的初步设想,结合信息系统已有的流程,将改造内容有机的与现有功能整合在一起,无缝对接,保证数据流的完整性以及业务人员操作的便捷性[3]。

本设计实现的目标是在产销系统建立移库建池策略,实现产成品准发后,按照移库策略自动编制转库计划,下发到源仓库和目标仓库,从而实现不需要采用人机交互而是由信息系统自动编制计划的功能。

转库计划的编制关键点是要知道准发资源要转到哪个目标库区,即建立池规则。首先从分析以往的历史转库计划数据以及业务人员经验总结出规则的关键要素,总结出转库策略,根据总结出的策略的分类,可区分为常规转库策略和特殊转库策略。

关键要素的确定:不同产品对产品堆放场地的要求也不同,同时考虑仓库行车的吊运能力限制,选取产品大类、合同运输方式、内外贸方式(出口或内销)、钢卷单件重量、钢卷宽度为关键要素,确定成品转库的目标仓库。

常规转库策略:热轧产品转库策略:内贸且水路运输转码头室外钢卷库F01,外贸且水路运输转码头室内钢卷库F02,单件重量超过25吨或钢卷宽度超过1.4米转成品码头酸洗产品库F07;内贸且铁路运输转陆运热轧产品库F11,单件重量超过15吨或宽度超过1.4米转陆运酸洗产品库F17;

冷轧产品(普冷、热镀锌、热镀铝锌、电镀锡)转库策略:内贸且水路运输转成品码头内贸冷卷库F05,外贸且水路运输转成品码头出口冷卷库F06;内贸且铁路运输转陆运酸洗产品库F17;

酸洗产品转库策略:水运转成品码头酸洗产品库F07;铁运转陆运酸洗产品库F17;

特殊转库策略: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少量特殊的转库要求,不需要转库的到港站或合同;特殊到港站或合同转入指定库区。

系统逻辑设计:确定了转库策略,结合转库计划人机交互操作的设计逻辑,设计出转库计划自动生成的系统处理,使自动处理过程、结果与人工处理有机结合,即可系统自动批量作业,也可人工干预。下面进行系统设计研究:

常规策略转库计划自动编制:以准发单据号为单位,过滤特殊转库条件的准发资源,根据常规转库策略将符合条件的资源进行计划收池,根据池中准发资源的产品大类(合同上获取)、贸易方式(合同上获取)、运输方式(合同上获取)、件重范围(钢卷上获取)、宽度范围(钢卷上获取),获得目的库区,再按照人工转库处理的逻辑生成转库计划,将计划下发到各L3系统。

特殊转库计划自动编制:按照特殊转库策略获得准发资源,将符合条件的资源进行计划收池,根据策略获得目的库区,再按照人工转库处理的逻辑生成转库计划。

将整个计划的自动编制处理拆分为计划资源收池、计划生成、计划释放相对独立的处理程序,即可组合成一个主逻辑,也可处理成分步逻辑,与系统现有的功能无缝对接,便于系统的前期调试和跟踪使用情况。

四、系统改造与实现

本次改造涉及到产销系统出厂子系统,各系统改造内容主要改造内容如下:

建立转库常规规则维护画面、转库特殊规则表-到港站维护画面、转库特殊规则表-合同维护画面、不转库特殊规则表-到港站维护画面、不转库特殊规则表-合同维护画面、转库计划-人工启动画面(见下图)。

实现系统转库计划自动生成后台处理,在系统自启动配置画面中,配置转库计划自动批作业,时间为30分钟启动一次,即每半小时自动启动一次转库计划自动编制功能,到达不需要人工介入的目的。

系统测试投运

系统在投入使用前,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上线后系统自启动配置未配置,而是在转库自动处理调试跟踪画面人工启动转库自动生成,人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进行计划的释放,经过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的检查确认后,确定系统生成的计划可靠后配置为自动生成、自动释放,到达了不需要人工干预的目标。

五、结束语

本次系统改造于2013年12月初上线,系统改造后实现了转库自动生成的功能,不需要物流调度人员介入编制转库计划,不需要进行再倒班工作,使其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部门科室安排做其它工作,达到了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欧浦钢网2011-11-21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8

采购部是公司业务的后勤保障,是关系到公司整个销售利益的最重要环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1不知不觉的试用期过去了,年-月份根据公司领导安排,我从-城采购调到--市采购主要原材料,负责采购订单完成以及采购制度制定主要工作,以及收集采购执行情况,组织签订采购合同,解决合同上的履行有关问题,虽然工作非常宽,工作内容非常杂,但是近几个月来一直紧紧围绕公司总部领导指定的工作思路,刻苦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科学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先将这几个月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完成工作方面

1、完善采购制度,降低成本。

把材料价格信息及时提供给技术工程部,为产品设计选材提供样品和成本估价。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保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购买原材料,减少工程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提高企业利润。

2、与各供应商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

年-月份采购部进一步加强了对供应商管理,对每一位来访的供应商进行分析了解,确保了每一个合适的供应商资料不会流失。同时也利于采供对供应商信息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信息空间。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录,对商家进行评价和分析,合格者才能进入合格供方名录、才具有供应资格。

根据公司经营理念,供应商也应建立为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因为公司的成本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最主要的来自于公司所有供应商的支持力度,供应商对每家客户不同的政策特别给予我司的竞争对手的政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司的成本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3、工作中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保持沟通,充分发挥岗位职能,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协助业务部的工作需要。

按照技术质检部质量标准,及时与各供应商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按照我司质量标准供应物料。

对采购工作的几点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1、公开透明的按采购制度程序办事。

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都主动接受财务及其他部门监督。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上级领导。

2、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等方面开展工作。

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询比价,注重沟通技巧和谈判策略。

3、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协调。

合作过程中,采购人员必须公正严明,杜绝徇私舞弊。最终为公司选择最优且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商。

4、逐步加强对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的管理。

保证公司ERP系统被采购信息资料的完整,以备随时查阅、对比。

5、提高部门工作员工的责任感。

年采购部将特别注重采购人员的责任感,保证采购材料信息的有效追踪。在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责任感很重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采购,把好原材料质量。

二、工作不足方面

由于目前公司以订单来安排生产,所以在订单的原材料采购交期方面仍旧做的不是很好,工作计划性不强,明年继续改善,目前公司有的供应商新建立,短期内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战略伙伴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特别是与生产部、技术部和品质部的沟通还不到位。

三、明年工作计划

1、完善供应商体系,开发新供方,特别是重要原材料的供方要达到3—6家。

确保原材料能够及时供应,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尽力利用多渠道来降低成本价格,控制质量。稳定现有供应商,开发培养有潜力的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商体系。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积累经验。

2、随着公司发展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以短期销售订单来安排采购,生产已经无法使流程正常运转。

2020年将把采购模式由零星订单采购往定量采购模式靠拢。以减缓采购周期压力,同时能应对2020年,由于供应商生产成本上涨提出的涨价要求。

3、配合技术部完成产品开发、送样过程。

4、配合质检部解决物料质量问题,与质检部讨论某些质量标准超过现有市场水平的解决方案。

5、采购物资进行分类,制定分类物资采购制度。

比如,设备和设备部件因制定采购计划,不能混同到生产原料采购模式,因为由于设备和备件的特殊性,无法短期内完成采购,势必会影响到生产的展开。

6、配合仓库,掌握仓库库存情况,使采购工作不处于被动状态。

7、采购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和相互学习,使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培养新员工,使之尽快熟悉业务。

在年的工作中,我仍会认真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完成工作的标准。同时我们会选择性得采纳公司其他部门提出关于下降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并不断的大胆尝试,取其精华、修改弊端。为公司在新年度的中更上一层楼贡献出力量。

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2本人---,毕业于---,---专业。于-年-月-号报到,经过公司为期两个月的卓越之旅训练,于同年9月1号顺利到采购部实习,担任职务为采购专员。制造供应部不仅能为公司节省成本,还能提高运营效率,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职能部门。它不仅为保证生产需要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为制定财务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作为一名采购员必须坚定的树立“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的观念,坚持“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最大限度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工作原则。在---的领导和--的直接培养及公司其他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较圆满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截至目前,两个月的试用期已经结束。现正式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给我继续锻炼自己、

实现理想的机会。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下面,我将两个月来的工作、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使我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进入了工作状态。在工作的两个月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到了很多;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为公司十二五规划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到采购部在--的安排下,于----有限公司实习了两个星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在彩印车间、纸箱车间、制盖车间、制瓶车间的亲手操作或现场观摩,在实践中查找不足,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同时也熟悉了印刷品、纸箱、盖、瓶的估价规则,可以进行简单的估价。两个星期的车间实习结束便回到办公室实习,正逢增加oracle办公系统,见识了同事们的忙碌与敬业,在同事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如何操纵oracle系统;熟悉了本公司采购流程:收集信息、询价、比价、议价、评估、索样、请购、订购、协调与沟通、催交、进货检收、入oracle系统、整理付款;了解公司采购员工作职责:采购计划、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通过经常在各分厂及各仓库的走动,基本熟悉了公司内所有包材的情况。

整理内部资料,积极与仓储库联络跟踪入库单以便与供应商沟通每个月的发票对账数目;在完善了“股份公司的采购物资价格数量表”后,需及时完善“台账”以便每个月25号前与财务部对账。通过整个流程基本掌握了包材的价格及所对应的供应商,并且熟悉了所需联络的部门。通过每半个月一次“价格信息”的总结,及时了解了各个物料的价格趋势,并及时反馈于姜主管,便于对现有包材价格的更新。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勤奋工作,获得了本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当然,在工作中我也有不足之处,部门领导也及时给我指出,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

综合来看,我认为自己还有以下的缺点和不足,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看问题不够透彻,容易把问题理想化;

二、有时办事不够干练,言行举止没注重约束自己,略显青涩;

三、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是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够,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对岗位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今后会多多学习采购方面的知识;

五、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与供应商的谈判经验还不够丰富等。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时刻注重自身的不足,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同事学习,遇到问题要做到全面分析,工作更积极主动一些,主动采取“阳光采购策略”。公开透明的按采购制度程序办事,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审计及其他部门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论是大宗材料还是小批材料的零星采购,都尽量多的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即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也始终坚持这个原则,邀请审计部相关人员一起询比价,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接受审计监督。最终在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采购任务。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以上的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的重要性,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公司和领导是员工前进的动力。--给了我一个发挥的舞台,我要珍惜这次机会,以--为家,为公司的十二五战略规划竭尽全力。

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3我于201-年12月27日正式开始到公司采购部上班。由于自己的学识、经验和阅历与采购工作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总不敢掉以轻心。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努力把自己融入到采购中心团队中,不知不觉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将这一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现在是我努力学习的阶段。

“三人行,必有我师”,公司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工作行为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总在经理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不断的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的速度熟悉着采购工作情况,较好的融入到我们采购团队中。

2.排版和学习采购制度汇编,了解采购流程、采购管理、采购结款方式。

3.年未统计电子版供货商信息---个。

4.接手日常采购费用工作。

掌握了公司采购费用报销流程。

5.协助经理完成市场调研、日常采购-次。

6.对文件档案在年底进一步完善整理、归类,统计份数---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7.通过协助做上半年采购物流中心经济分析报告及在经理虚心的指导下,让我重新认识了制作表格的要求和数据文字的严谨性,同时也增加自身ppt的制作能力,对各公司的采购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后期工作:

1、工作中采购方面缺少经验,因此在以后工作中,要多记录并理解领导、同事的谈话,要有不怕苦的精神,协助领导多办实事,从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采购能力。

2、办公室里的工作已开始接手,但在培训会议的整理、文档详细内容等方面要向同事学习,更快的介入到日常工作中。

3、工作要细心,善于思考,发现存在问题,首先与领导进行沟通,指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意见提供参考。

4、多学习同事的长处,严格按照领导的安排完成日常工作。

这一个月来,我能敬业爱岗,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配合公司的要求来完成工作,与同事能够很好的配合和协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虽然领导和同事都很热心的帮助我,但采购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岗位,许多工作我还是得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有些工作还不够细致,一些工作协调的不是十分到位;第三,自己的理论水平还不太适应公司工作的要求,第四,不擅言辞,文笔比较粗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改善存在的`不足,对人与人为善,对工作力求完美,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后期为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4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同事的配合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紧紧围绕厂内领导指定的工作思路扎实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部门员工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工作

1、完善采购制度,严格审核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

本年度对部门采购人员进行了采购流程及制度的相关培训,重点加强采购人员对采购业务工作流程的管理,提高采购业务质量和工作效益,降低采购成本;针对各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进行严格把关,无相关领导批示的采购计划一律不予采购。部门人员根据库存量和生产计划安排制定的生产采购计划严格审核,避免出现重复采购及采购量过大增加库存压力及降低库存周转率等情况。

2、培养部门人员加强完善采购合同执行力度。

日常工作中及时解决员工在采购合同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紧缺物料屡催不来的究其真正原因,亲自去供方实地考察沟通解决。

3、加强库房5S管理,确保库房物料帐卡物一致。

4、积极开发新的可替代的供应商并维护现有供应商,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

本年初针对有机玻璃出现的缺货问题,积极寻找供方,我部门人员屡次配合技术部和质检部去厂商实地考察,几近周折最终圆满确认了供货方;本年度部分注塑件产品期间出现过大规模不合格品现象,针对此种情况数次去供方生产基地查看并指导相应生产,顺利完成生产任务所需;2014年10月份供应部进一步加强了对供应商系统管理,重新更新了合格供方名录,对新供应商进行了供方调查分析和评价,确保每一个合格的供应商资料完整齐全。根据厂内经营理念,和供应商逐步建立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助于提高公司成本核心竞争力。

5、积极配合各部门相关工作业务,团结同事,实现积极有效沟通,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中团结同事,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岗位职能,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按照技术质检部质量标准要求,及时与相关供应商协调沟通,为我厂提供质量合格的物料。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采购订单执行力度欠佳,部分供方未能严格按照采购合同去执行,某些物料在交期方面存在不足,偶尔出现影响生产部门正常运作的情况。我部门在明年会着重加强供方在交期方面的处罚力度,不断完善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目前有部分供应商刚开始合作,短期内无法形成真正意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未能达到预计理想效果,未来一年中需加强各部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真正实现理想沟通效果。

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5我于20--年-月--日开始到公司上班,从来公司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把自己融入到我们的这个团队中,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多月了,现将这三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向同事学习。我非常注意的向周围的老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处处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的速度熟悉着公司的情况,较好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这个团队中。

二、帮助采购核对前期账款。帮助采购核对前期的应付账款余额,并对账袋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并协助采购带新员工,虽然我自己还是一个来公司不久的尚在试用期的新员工,但在-月份,还是积极主动的协助采购带新人,将自己知道的和在工作中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都教给---,教会她如何记账袋,如何查错,如何发传真等。

三、整理应付账款明细。根据核对后的应付账款余额重新建产新账,并及时的填制应付凭证、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除外协厂供应商的期初余额尚需核对外,大部分的应付账数据已经准确。

四、建立库存明细账。在三四月份,因为原来的成本会计突然离职,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要求自己尽快的熟悉公司情况,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进,以期更适合公司的现状。将库存明细账分为-库、公司流动库、公司原材料库、-库、-库、-库、-库和生产车间库,并对成品库进行了汇总,形成公司总的库存明细账。在建账的同时,将当期该处理的单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因期初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报表的可信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五、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发现有的单据在处理上存在问题,便首先同同事进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能解决的就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就提交上级经理,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提供参考。

六、接手公司库存明细。接手公司及分公司的手工库存明细账(外部)。

七、接手运费的登记工作。由于开始时未交待明白,所以前段时间一直延用前期的做法,对运费进行流水登记。运费管理修正后,根据应付报表及运费管理的要求,重新设计了一套运费统计的表格,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八、热心回答同事询问的问题。由于自己以前接触计算机应用多一点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同事询问,我总是会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

我认为大家的能力都提高了,我们的公司才会整体的提高。关于我们目前的状况,我提一点看法,就是关于月末结账的问题,应收、应付、采购、制单、库务等相关人员口径要一致,统一时间结账,便于账账之间进行核对。要强化月末盘点的概念,盘点就是要进行账实核对,目的是要达到账实相符。账面数和实数之间差了未达单据,所以盘点时一定要处理好未达单据,不仅是送货单,入库单、库与库之间的送货单等与库存相关的单据都存在着未达情况,都要列全。而且要注明单据的性质(是送货单还是入库单还是库与库之间的送货单,只列单据号不易区分),单据的情况(做废或改单)现在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未达单据提供不是很全,有些入库单未提供,未达单据如果不准确,库存核对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更谈不上账实相符了。

还有盘点日的单据一定要和库务确定好是盘点前还是盘点后,不能再出现同一天的单据,有的是盘点前,有的是盘后的情况,这样我们在处理单据是会出现混乱。

采购试用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采购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范文2019

采购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

采购员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采购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公司采购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采购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5篇

采购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四篇】

采购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采购人员试用期个人总结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9

2、各种簿都必须逐页、逐行顺序连续登记,不得隔页、跳行,若出现空行或隔页应用红线对角划掉,并由记账人员盖章。

3、出纳人员应每天逐笔登记己发生的经济业务,且按日记出余额。在“借或货”拦内写明“借”或“平”字。现金日记账余额每天还要与库存现全进行核对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据适当留空,不要写满格。书写文字应紧靠左线,书写数据应紧靠底线般应占格距的1/2。

5、登记日记咪要用蓝、黑墨水书写,红色墨水笔只能在结、划线和冲账时使用。同时为了使张簿记录保持清晰,字迹必须要工整。

6、每登记溝一张账页结转下页时,需要最后一行结出本页发生总额,然后,将总额和余额转抄下。

计划员转正总结篇10

关 键 词:体育管理;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退役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7)02-0068-05

An introduction to and inspirations from Hong Kong Athlet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Program

LIAO Ke-h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By referr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Athlet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Program in such aspects as service object, service content, service procedur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 etc,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athlete career transition service in mainland China can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in such aspects as optimizing the mai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focusing on service individualized customization, valu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ense of social belonging, strengthening fund assurance and supervision, etc.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Hong Kong Athlete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Program;retired athlete

S着我国内地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性就业安置与附带经济补偿的自主择业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模式取代了以往国家“统包统分”组织安置的单一模式。自21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内地陆续出台一系列关于运动员退役安置与相关保障工作的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如2007年颁布的《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和《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规定运动员实行职业转换过渡期制度,并明确了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政策。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仅国家体育总局就已举办或扶持了近40期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接受培训的运动员已逾2 000人次[1]。各省市体育局也纷纷定期举办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班。从实践效果看,参与职业转换培训的运动员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但从培训过程和就业情况看,面临重重困难[2],亟待解决。

国际奥委会于2005年开始实施“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目的在于鼓励各成员发展富有自身国家或地区特色的计划,协助运动员于运动生涯结束后顺利转型。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下称港协暨奥委会)于2006年随即展开筹备工作,并于2008年正式实施“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Hong Kong Athletes Care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HKACEP)[3],成为香港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的核心机制。本研究结合当前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的困境,通过对HKACEP的分析考察,认为优化组织主体架构、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重视培养社会归属感、加强经费保障与监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现阶段我国内地完善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HKACEP要点

HKACEP由港协暨奥委会主导建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资助,为计划退役或已退役的运动员提供就业、教育及生活技能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他们顺利转型。

1.1 服务对象

在服务对象上,HKACEP考虑不同专项运动员的差异,在设置相应申请条件的同时,采取了普适的范畴划分5类运动员:获港协暨奥委会辖下的体育总会提名的运动员;曾为香港代表队的成员;曾参与大型比赛的运动员;现役与计划退役的运动员;退役后6年内的运动员。在对象的资格筛选与具体确认上,HKACEP委员会充分尊重运动员所属体育总会的考察意见,除了给出全职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25 h)与业余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15 h)的参考标准,最终由其所属体育总会把关。HKACEP将根据当期可调配的计划资源确定各体育总会所属专项运动员的参与配额。

1.2 服务流程

HKACEP申请程序共分4步:(1)申请。符合条件的退役或计划退役的运动员可以前往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办公室填写申请表格。运动员需要如实上报个人的退役(或计划退役)时间安排、训练量与最佳比赛成绩等信息,并经本人所属的体育总会及教练审核确认。(2)面试。申请表格中会要求运动员对希望获得的支持项目进行选择,选择具有优先次序。根据申请人的运动项目、申请意愿等不同,申请人可能被邀请出席面试,以便进一步考核与筛选。(3)审批。由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委员会审批。(4)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办公室于14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结果。

申请者经HKACEP委员会的审批,可以获得相应的课程。HKACEP为香港运动员提供语文进修课程及不同的教育奖学金计划,运动员根据自身的教育背景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支持服务。除了优先与校园教职相嫁接,发挥运动专项优势,推广学校体育文化,HKACEP还与合作单位共同举办生活技能培训工作坊,联合开发系列课程,申请人只要通过前置的咨询服务,结合自身需求与未来发展,订立目标,完成5个课程单元,就可以获得培训证书。HKACEP通过持续的支援计划,注重将运动员的优秀品质运用到退役运动员转型服务机制中,帮助运动员拟定和逐步实现退役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1.3 服务内容

“香港运动员就业及教育计划”可分为“教育支持”“就业支持”“生活技能”“运动员社会责任培养”4个部分(见表1),为退役或计划退役运动员提供教育文化课程、专项奖学金、就业技能培训、就业规划等服务,旨在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文化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1.4 资源保障

由于民政事务局每年体育事业预算投入相对有限[4],香港对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更注重引入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建设。港协暨奥委会作为HKACEP的主导机构,利用社会影响力,整合资源,鼓励社会企业、高校等作为赞助或合作伙伴加入计划,提供计划所倡导的各项教育及奖学金、实习生计划、生活技能训练等各项赞助,使服务内容、就业方向多样化,为合作单位或企业联合培养后备人才。如知名学府香港中文大学等12所高等教育院校,为HKACEP下属的“教育及奖学金”计划提供教学资源;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为运动员提供丰富就业机会,开展实习生计划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5]。

1.5 运行成效

截至2015年3月,HKACEP已支持45个体育总会400多名运动员,成效显著。一是在教育支持方面,HKACEP总共向74位运动员批准颁发186万港币奖学金。2013―2014年,以颁发奖学金的形式鼓励退役运动员持续进修,共有8位运动员获得教育奖学金继续升学,11位退役运动员获得退役运动员持续进修证书与EMBA奖学金。在教育课程方面,HKACEP与英孚教育持续合作6年,为运动员提供免费的综合英语课程,提升英语水平,56位运动员报读该课程。二是在就业发展支持方面,HKACEP为更加有效地扩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与不同类型机构展开合作,并通过职业配对与实习机会提供就业支持。2008―2015年,共有66名退役运动员通过不同的支持机构获得就业,促成101个就业配对[3]。三是在生活技能与社会责任培养方面,首先HAKCEP为增强运动员职场竞争力,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办“生活技能培训”的系列课程,举办14个工作坊,已超过300(运动员)人次参加[3]。其次HKACEP创新性地设立了“运动员社会责任培养”板块,通过“体育大使计划”“奥梦成真计划”与“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增强运动员的社会参与,并从中重拾社会认同感。

2 HKACEP对完善内地机制的启示

2.1 优化组织主体架构

按《关于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的组织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运动员所在体育训练单位、单项运动项目f会等。由于尚未实现“管办分离”,内地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各体育训练单位仍具有体制内“官办”属性,因此体育行政部门成为主导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的组织主体。但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涉及体育、人事与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需要多方行政力量协同参与。同时各类企业、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拥有宝贵的资源和经验,可以为运动员职业转换所用,而且它们也可以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但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政策引导这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

借鉴HKACEP经验,结合内地实际,在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上,首先,重新厘定体育行政部门职责,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是体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协同人社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由于运动员人事关系主要在省市直属的体育训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可负责业务指导,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并予以监督;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并列为重要考核指标。三是内地体育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提升权威体育社会组织(如中国奥委会和各级体育总会)的作用,联合各单项体育协会与运动员所在的训练单位对接,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管,具体承担转换服务相关的执行性、事务性、操作性等方面工作。

其次,引导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运动员职业转换工作。HKACEP能吸引众多企业、高校、社团法人参与其中,主要由于该计划能为它们带来效益:一是社会公益性,通过相关工作的宣传,参与单位找到提升社会形象的平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二是参与单位能通过相关活动发掘出适合本单位发展需求的人才;三是运动员通过计划的资助购买参与单位提供的服务,如语文进修课程、大专及大学补习课程等。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服务亦可提供上述诱因吸纳高校、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除了帮助运动员退役后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学习,内地高校日渐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体系亦可为运动员职业转换所用[6]。而企业可以为运动员再就业提供技能指导、实习岗位以及推荐就业。高校、用人单位在参与职业转换服务工作过程中得到与运动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增强运动员再就业机制的实效性尤为重要。体育行政部门虽然也采取举办专场招聘会、设立退役运动员人才就业网等途径将运动员向社会推荐,但高校、用人单位与运动员之间缺乏足够了解而导致推荐上大学和自主择业这两条路径变得愈加困难。仿效HKACEP,吸引高校和用人单位参加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既能让高校、用人单位较深入了解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并予以一定时间的考察,也能让运动员获悉相关高校、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及其对人才需求目标,达到互相沟通、双向选择,各取所需、降低风险的目的,无疑有利于增加运动员顺利转型的机会。

2.2 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

职业转换培训是当前最主要的服务形式和手段,其直接目标是将运动员专项技能转化为体育岗位职业技能,体育岗位职业技能由“运动技能+职业综合知识”构成[7]。因此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两方面,前者主要包括英语、计算机、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求职礼仪、演讲技巧等通用基础知识,后者则主要指向具体体育岗位职业技能知识,如体育管理、体育经纪人实务、运动保健、运动训练指导、体育教学指导等,并辅之以相应的模拟实操训练和社会实践。当前的培训主要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依靠体育系统的力量来举办,往往采取“培训、考证、就业推荐”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培训所指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社会体育指导员、救生员、体育经纪人等,主要还是局限在体育类岗位。这种纯粹依靠体育系统力量来开展的内容和目标相对固定,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难以满足运动员不同的就业需求和不同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注重服务个性化定制,有利于运动员的退役调整质量,使退役运动员自我认知更好地适应退役后的生活[8]。因此,在服务内容上,可突出多样性与个性化。

首先,强化就业规划咨询的前置环节。HKACEP的前置咨询会及时有效地发现申请者的自身需求和待发掘或培养的内容,重视帮助运动员将自身优秀特质转化为就业竞争优势,接受职场的挑战。内地在设置前置咨询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高校就业辅导和职业培训机构丰富、成熟的职业规划服务,通过科学系统测试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身兴趣与条件,找到适合的再就业方向,同时提供相应教育及就业发展支持路线图。

其次,服务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教育支持与职业培训并重,细分多个项目,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内容。运动员受教育的不完整,是其再就业面临困难的最主要因素。针对这一明显的短板,HKACEP提供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教育课程以供选择,满足运动员的多样化需求。内地通过制定各项优待政策,推荐运动员退役后通过单招、特招、免试等途径上大学已实行多年,但因运动员自身文化基础较差,进入高校后文化学习依然面临巨大困难。内地体育行政部门可通过教育、劳动等行政部门的协助,积极与高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对接,根据实用性原则开设适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运动员自身提升所需要的各类课程,提供由基础科目进修课程、学历教育前的补习课程及正规学历教育构成的多层次的教育支持体系。又如正规的学历教育,除了现有的推荐获取资格这一传统做法外,还可以通过定期资助学费的方式予以支持,并要求每年达到一定的学业目标后,后续的资助才得以继续。同时,借鉴HKACEP的服务分类逻辑,内地应对现有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所设内容进行拓宽与细分,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分类提供“就业”“教育”“生活”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尤其在就业项目的选择上,通过加入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参与主体的支持,提供更多能满足运动员多元化就业兴趣和社会需求的不同专业培训课程。

最后,提升服务安排灵活性。内地提供的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大多以集中统一时间培训为主,培训周期较短,运动员难以消化培训内容,并未考虑到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HKACEP提供的服务项目,虽然也是固定时间开设,但允许运动员自由选择项目,不要求运动员短时间内全部完成所有服务项目。为了防止运动员退役之后才开始进行职业教育的现象,对现役运动员一定要适时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2]。通过远程化、学分制等形式,实现相同培训内容,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开设,让服务选择更具有灵活性。

2.3 重视培养社会归属感

我国独特的运动员培养体系,造就竞技领域的辉煌成绩,但是它破坏了运动员的社会化进程,运动员退役时的再就业困难就是问题的集中体现。职业转换服务不仅要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饭碗”问题,还需要重视他们的“心灵”问题。在帮助退役运动员及时获得文化深造与就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不应将其当作“被施与者”“被救助者”,而应当激励他们发挥优势,主动找寻社会归属感。HKACEP通过提前服务介入时间来解决社会化进程受阻问题,安排大量丰富的实践服务计划,运动员得到新的社会角色体验,强化退役后的社会归属感。因此,内地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不能忽视运动员高阶层需求的满足,须通过强化社会责任的培育使退役运动员收获更多的社会认同。内地科教文卫体行政部门应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运动员进校园、进新社区”等项目,向学生和其他群众宣传奥林匹克精神、运动健身等知识和技能,推动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运动员通过参加与体育职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发掘了自身价值,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更多的了解与认可,在“被需求”的情境中给予运动员社会归属感,为再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2.4 加强经费保障与监管

HKACEP开展以来,吸收社会资助效果良好。2008―2016年各财政年度,民政事务局对计划的财政预算平均拨款1 700万~2 500万港元,而仅HKACEP“奥梦成真2015―2018”计划一项,就得到“利希慎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运动燃希望基金”3个合作基金共超过1 600万港元的赞助[9],社会捐助资本幅度达到2014―2015财年度主管部门总体预算额度的63.24%。在积极吸收社会资金的同时,HKACEP对经费进行严格的监管。计划所涉收入开支,每年定期公布,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监督;而运动员所获资助须经严格审批,以大专及大学补习课程每项课程为例,每人最高资助金额为24 000港币,须提供有效的正式收据作为凭证,且规定每名运动员一生只能申请一次。

内地经费投入主要依靠政府,且实际投入的经费所占比例没有明确,经费能否得到落实,似乎还得看主管I导是否重视。而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目前也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服务对象的范围就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像当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人数需采取限定名额的报名推荐方式确定。随着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提升工作质量,工作经费保障应当实现“开源”与“节流”两手抓。开源,即通过政策引导和自身工作的成效,打造一个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优良平台,吸收社会捐助;节流,则是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细化经费使用规则,及时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政府加强监管,最终确保经费尽其所用。

\动员因从事的体育项目不同,加上在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在职业转换服务机制优化的过程中,参与各方应当重视如何更好地帮助退役或计划退役运动员提升就业竞争力。运动员职业转换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协调有序地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多方的努力和相互配合。借鉴HKACEP的成功经验,内地体育行政部门可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与社会力量的对接,有针对性地提前组织开展退役安置咨询与培训,重视运动员的心理需求,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的水平,才能切实增强运动员再就业时的社会竞争力,从而使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参考文献:

[1] 卢苇. 培训助力运动员职业转型[N]. 中国体育报,2013-06-19(6).

[2] 黄美好. 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J]. 体育学刊,2009,16(7):65.

[3] Hong Kong Athletes Career and Education Programme(HKACEP)[EB/OL]. (2014-09-10)[2016-01-10]. http://.

[4]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EB/OL]. (2014-09-10)[2016-01-10]. http://budget.gov.hk.

[5] Programme Achievement-Career Development. CHENG Ka-ho[EB/OL]. (2014-08-13) [2016-01-10]. http:///achie vement/detail/7.

[6] 赵冰,武胜军,杨雨凡,等. 我国优秀运动员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91.

[7] 李宝禄,肖建忠. 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课程模式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