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将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2:16:25

计划将来

计划将来范文篇1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政府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突出发展主题,坚定“创争”信心,以“二十件大事”和“园区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县域经济总体上呈现“高位运行、领跑全省”的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全省第一,增长43.1%;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二,增长2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一,增长3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综合实力连续6年跻身全省十强,并荣获全省教育强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园林县城、全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称号。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2%;完成工业投资增长81%,成为全省首家规上工业产值超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元县。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新增规上企业63家,总数达200家。新增工业平台10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工业“12458”年度目标任务。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9%。年销售苗木5亿株、出栏家禽6500万只,均居全省第一。中国·中部花木城建成运营。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9个,培训农民8000人次。扎实开展“农业百日招商”活动,成功引进美国铭基公司和广东温氏畜禽深加工项目。

三产服务业快续增长。实现增加值增长13.5%。环巢湖旅游合作取得新进展,南聚路等重要旅游通道建成通车,笑翻天、家园二期、旧居等重要旅游景点建设扎实推进,三河水文化节、第四届紫蓬诗歌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新增国家A级以上景区4家、省级农家乐及旅游餐馆16家,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2亿元,荣获“全省县域旅游工作优秀单位”称号。“新农村商网”建成运营,实现网上交易2600多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累计建成连锁农家店280个;“家电下乡”工作有序开展。外派劳务基地县通过省级验收。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到位市外资金、境外资金分别增长58.3%、78.9%,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称号;实现进出口总额居三县第一,增长30.4%。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大会战,引进项目1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

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柏堰科技园实现工业产值54.2亿元,为我县增加税收2400多万元;新港工业园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已建成平台1平方公里。成功承办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国家8部委“三下乡”启动仪式、2008中国合肥苗交会、安徽首届登山节、安徽青年集体婚礼、安徽省花博会等重大活动。接待国家部委调研和省内外县区考察120多批次。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深化土地流转改革,出台“土地流转二十条”,流转土地已达17.5万亩,受到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全国关注。创新融资服务,举办银企对接会3次,促成企业贷款3.6亿元;扶持县融信担保公司增资扩股;组建小额贷款公司3家;完成政府性融资10亿元。强化科技创新,获授权专利128件,居全省第一,科技孵化器已入驻中小科技企业7家。深化管理创新,成功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集体林权、水管体制、义务教育管理、财政管理、为民服务全程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县道改造62公里,新建“村村通”水泥路160公里,98%的村通水泥路;开通农村客运班线70条,96.5%的村通班车。官亭、严店2个万亩土地整理整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2700套新房基本建成,面上9个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建自来水厂2座、单村集中供水工程4处、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5处,共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5万人。完成水库除险15座,改造农村危桥29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保持全省优秀。

城镇建设品位明显提升。县城“13459”工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投资近10亿元。幸福园、张郢、卫星安置楼投入使用,凉亭安置楼基本建成,李湾、南郢安置楼全面封顶;金寨南路肥西段绿化改造基本完工,潭冲河综合治理项目快速推进,丽景湖生态工程建成开放;老城区改造拆迁基本完成,公安指挥中心、肥西宾馆等一批地标性工程动工建设;青龙北路、翡翠路等城际通道竣工通车,人民东路、公园路等城关路网进一步完善。新桥机场启动建设。三河、花岗、小庙等区域中心镇建设加快,规模档次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关污水管网建设加速推进,派河南岸生活污水已进入龚响塘处理厂;三河污水处理厂建成试用,污水处理厂完成土建。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98.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新增全省环境优美乡镇1个、卫生镇1个、生态村3个。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成片造林5403亩,完成义务植树300万株。

——社会民生协调推进,发展局面更趋和谐

民生工程成效明显。25项民生工程总投资4.9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4亿元。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和城镇大集体未参保人员生活保障全面落实,直接受益达4.2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医保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5.5%;扶持救助各类困难群体1.1万人,发放补助资金近千万元;“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建成廉租房2500平方米;新建扩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85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新建中小学3所;改造乡村广播站室98个,城关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进展顺利;实施“515”敬老工程,新建乡镇敬老院7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4所、“农家书屋”35个,县电台荣获全省广播节目质量综合奖;刘铭传旧居维修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抢救发掘宋、汉、晋墓30处,出土文物100余件。县医院新区动工建设,“手足口病”疫情、“三鹿奶粉”事件得到有效处置。深入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人民调解百日会战”、“奥运安保”等系列维稳活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深入推进“村为主”工作机制,严厉查处“两非”案件,计生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备战市九运会,勇夺三县第一佳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人民武装、外事侨务、未成年人保护、工青妇、老龄、残联等事业都有新发展,人防应急、抗震减灾、物价、档案、宗教、地方志、消防、农机、气象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大审计监察力度,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46件、政协提案124件。

效能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大整改,政风行风评议延伸至县直机关近百个科室;建立工业项目集中审批、集中开工、集中服务工作机制,服务企业130多家,取消收费项目37个。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全县138家单位实现业务信息网上公开,荣获“数字安徽五年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各位代表,回顾我们凝心聚力谋发展,迎难而上求突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群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肥西发展的各界人士、广大投资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牵动性大项目仍然不够多,产业聚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城乡统筹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机关作风建设尚需加强,效能服务有待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年重点工作

年,是我县加快实现“创争”目标的关键之年。虽然面临着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30年改革开放奠定的良好基础,又逢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新政,拥有人心思进、奋力赶超的“创争”氛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化解矛盾、战胜困难。

根据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企业服务年”、“十件大事”为抓手,突出“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战略,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加速实现“创争”目标。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178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18.8亿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0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工业投资80亿元,分别增长27%和8%;引进市外资金84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增长13%;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推进产业调整升级

围绕“33588”工业目标,重点打造以桃花、紫蓬、小庙为节点的工业经济“金三角”和新港工业园、新型示范园3大工业板块,实现工业产值31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完成工业投资80亿元,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

优化产业布局。按照“融入发展、对接省城”的理念,完成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新桥航空港至派河出水港工业大走廊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制订区域产业规划,突出板块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成各类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善功能配套,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产业集聚。按照“集群发展、特色鲜明”的要求,突出大企业引领,培育骨干企业,集聚配套企业。壮大“百亿”级产业。围绕优势产业,引进核心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汽配、家电、装备制造3个百亿元产业,注重培育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出口加工等具有“百亿”潜能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园区产业定位,合理调配引进项目,推进乡镇、园区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对近郊乡镇,实施市县联动,块状推进,努力实现区域突破;对偏远乡镇,实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强镇强村。培育新兴骨干企业。重点扶持安利新材料、富光口杯等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上市,支持自主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品牌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0家、超10亿元企业达5家。

拓展园区平台。进一步加快拆迁安置、土地平整和路网建设,建成桃花工业园与桃花镇合作开发平台3平方公里,启动新型示范园起步区建设。对已建成的工业园区,完善基础建设,强化项目清理,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园区承载力。

(二)坚持加大有效投入,突出项目载体建设

牢固树立“发展为上,投资为本”思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推进措施,着力增强跨越发展后劲。

大力争取项目。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的利好时机,积极编报项目,以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支柱产业等项目为重点,整合项目包装,加大争取力度,努力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对去年已编报的280个项目,明确责任主体,加大跟踪力度,争取国家支持。进一步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加强项目库建设,充实项目储备,确保新增项目不断档、有效投入不减速。

强化招商引资。继续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思路不动摇,拓宽招商领域,提升引资实效。强化领导招商。坚持高位推动,建立“领导带头、口长单位牵头、部门和乡镇捆绑、专业小分队出击”的招商新机制,再掀招商新高潮。注重源头招商。坚持内、外资并举,更加注重引进外资及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源头项目,对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进行认真梳理,摸排投资意向,跟踪联络信息,力争在重大项目招商上取得更大突破。深化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加强汽配、家电、制造业项目包装,深化产业招商,推进配套集聚。进一步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高频度举办大型招商活动,扩大宣传面,增强影响力,努力吸引先发地区产业资本向我县加快转移。突出专业招商。继续坚持外出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多措并举,更加突出专业化招商,进一步调整充实专业招商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工作调度,扩大招商成果。

加快项目推进。对今年实施的75个亿元以上项目,由县领导负责联系,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家责任单位、一套工作方案、一竿子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对200家规上企业,实行副科级以上干部驻企帮扶的服务机制;对360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逐一排出进度明细表,实行定期调度、定期考核、定期通报的督查机制。

创新融资举措。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引进金融机构,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扶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发展壮大担保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继续深化银企合作,完善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银企对接,推进合作共赢。进一步整合国有资产,做好项目包装,加大土地储备,健全政府性投融资项目库,增强政府融资能力。

创新用地模式。针对土地指标少、项目落地难问题,强力推进建设用地置换,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整理,积极开展“拆旧建新”,挖掘存量土地,增加耕地面积,力争置换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严格项目把关,审查新建项目,督查在建项目,取缔圈地项目,鼓励建设标准化、多层厂房,确保投资强度,提高土地效益。

(三)坚持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西南副中心建设

围绕合肥“141”城市布局,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功能配套,继续推进大建设热潮。

加快县城建设。按照城市的理念、城市的标准、城市的品位,南拓北融,对接省城,拓展路网,拉大框架,努力使基础设施与市对接、功能定位与市配套、品位档次与市相融。重点实施“95655”工程,即实施南郢、李湾、芮祠、灯塔、张郢、古埂、四十埠、馆驿、幸福园9大安居工程;实施金寨南路拓宽、翡翠大道贯通、潭冲路衔接和巢湖路、派河大道改造等5条道路系统建设;建设公交客运车站、汽配市场、垃圾处理场、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肥西宾馆、装饰建材市场6大城关站场;启动建设老中街商住中心、城关粮站商住中心、李湾商住中心、人民西路政务服务中心、新城商贸服务中心5大商住服务中心;实施五十埠支渠、潭冲水库、潭冲河、卞小河、派河5大水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道路标识,加强交通管理,规范车辆运营,营造良好交通秩序。加强城管执法,实施综合整治,打击违法建设,提升县城品位。

加快集镇建设。强化经营城镇理念,以安居工程为载体,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等结合起来,依托集镇建新村,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小庙、官亭、铭传、高店等集镇自来水厂改造和管网铺设,新建桃花、花岗、山南、高刘等集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加强市容街貌整治,提升小城镇承载功能。

加快沿河滨湖开发规划。充分利用濒湖临河地理优势,加快规划沿河高档住宅、现代商贸、特色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加快巢湖沿岸规划开发,打造滨湖商贸节点,沿湖发展生态观光、商贸住宅、旅游餐饮、服务外包等产业。

(四)坚持围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着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重点实施官亭、严店2个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区和合铜路沿线15公里高效农业产业带“两点一带”规划建设,引进农业企业,实行规模生产。继续开展农业大招商,加大美国铭基、广东温氏等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创建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加快花木城二期建设,办好中国合肥苗交会,力争新增专业合作组织40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新建丰乐龙虾基地4000亩。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农机、农技服务网络,结合秸秆禁烧,大力推进省城周边6个乡镇20万亩秸秆还田工作。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结合市级万亩土地整理项目,着力打造新农村整村建设试验区2个以上;继续推进示范村建设,力争再建新农村示范点15个。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活动,巩固扩大整治成果,实施文明乡村规划建设,力争建成村庄环境整治示范乡镇1个、文明示范村100个。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

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重点落实《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二十条》,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程序,扩大信息,推进规模经营,力争新增流转面积5万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重点实施磨墩水库、潭冲河、卞小河、潜南干渠、大蜀山分干渠、小蜀山分干渠“一库、两河、三渠”除险加固及配套工程,推进临岗等11个排灌站技改工程,完成防虎大桥等33座危桥加固,全面实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及扶贫开发项目,再建“村村通”水泥路273公里、“村村通”延伸工程1000公里,解决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繁荣商贸旅游

以商贸活三产、旅游聚人气,加快构建与工业发展相配套、城市化进程相协调、农业生产相联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加快制订实施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及专业市场布局,积极发展大型超市、餐饮娱乐、商业街、专业批发市场,推动钱江国际大酒店对外营业,启动百大购物广场建设。加快花岗、山南2个机械化屠宰厂建设,力争年内投产,确保乡镇定点屠宰率达98%、县城定点屠宰率100%。扎实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村级农家店覆盖面达70%。完成工商系统市场管办脱钩。加快规划新桥机场临空产业园、肥西火车站、派河码头等物流园区。鼓励发展信息咨询、信用担保、资信评级、法律服务、会计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继续推进商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再建村级信息服务站60个。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市场监管,积极开发高层精品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加快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启动三河5A景区创建工作,力争4A景区创建圆满成功。着力打造“三岗苗木、三河古镇、肥西老母鸡、紫蓬名山、环巢湖、淮军文化”六大旅游品牌,积极推出三河—姥山、上派—巢湖—三河水上游;依托刘老圩、周老圩等圩堡资源,推出淮军文化游;深化环巢湖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景点及黄山、九华山合作联动,融入全省大旅游格局。充分发挥近城、生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业,推出特色美食,开发旅游商品。深挖历史文化底蕴,组织编创电视脚本、人物传奇、历史故事,丰富旅游内涵。继续办好三河水文化节、自行车赛、安徽登山节等节庆活动,提升旅游知名度。

(六)坚持社会和谐共进,优先实施民生工程

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强化民生工程落实。围绕省市民生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大配套资金落实力度,继续推行惠民政策“一线实”,核实基础数据,核准发放对象,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政策、项目、招投标、补助对象、资金使用、实施情况“六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全面落实工程建设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和竣工验收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失地农民、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覆盖面、报销比例,扎实推进“515”敬老工程,积极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阳光工程”、“春风行动”,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技能培训,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完善劳务市场,促进全民创业就业。

深入创建平安肥西。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防控体系,加大打击力度,加快推进公安指挥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平安县。进一步强化源头维稳,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探索建立纪检、信访、综治、司法“四位一体”信访工作新模式。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依法规范宗教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构建社会应急网络,提升保障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安全监管,强化责任追究,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查处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县乡共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高中教育管理,健全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启动“高中城”、县城“新二中”规划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巩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县医院新区和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改造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推进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广场文艺演出、“三下乡”等群众性活动,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刘铭传旧居保护维修,做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推进“村为主”工作机制,积极争创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七)坚持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效能政府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推进思想解放。在发展理念上,接轨先发地区,大手笔、大气魄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在发展氛围上,克服怕担责任、怕冒风险、怕出风头的消极心态,努力形成鼓励创新、激情干事、大气创业的浓厚氛围。在发展实践上,看准了的事,不犹豫、不折腾、不争论,坚决实施、强力推进。

致力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为民服务全程。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办事环节,探索推行网上审批。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性资金整合力度,组建县财政性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评价“三位一体”财政管理改革,建立县乡财税管理新机制,增强财政综合调控能力。

狠抓落实执行。强化抓落实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深化政风行风评议,确保政令畅通,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继续推行个性化考核,健全监督体系,加强督查调度。坚决减少一般性会议,大力压缩会议时间、会议规模,破除繁文缛节,腾出精力谋大事,省出时间抓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理顺行政职能,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防止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构建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完善重大事项专家论证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及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计划将来范文篇2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文化街高度重视,对2011年主要任务目标预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绩进行了详实的总结,同时立足发展,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规划制定了2011年的工作计划。下面,就2011年预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工作预总结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这一年,文化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以为辖区居民服务为己任,突出抓好了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民政、司法、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党建等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辖区第三产业,全面推进了街区建设,提高了街政管理水平,街道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文化街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放在第一位,认真执行宁江区实施的工业强区战略和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着重提高了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加大了项目开发力度,在XX年年-2011年的招商引资攻坚战中引进了嘉禾洗浴及宾馆一体综合楼3000万元的开发项目和庄园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商企住宅综合开发总计2个项目7000万元;意向性达成2011年第二轮项目攻坚战项目一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民营经济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11年辖区民营经济总户数981户,年总投资约17,266万元,营业总面积128,985.5平方米,年营业收入13,975万元,利税687万元,从业人员4177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辖区居民增收、财政增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建设不断完善

文化街在社区建设上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普遍建立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所”,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警务室、图书室,生活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党(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场所,配备了电教设备,实现了电脑办公,为拓展社区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强了基础建设,强化了领导管理功能;9月份,经街道和社区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周密部署,细致安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从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入手,建立了各项工作责任制,普遍建立两委班子工作守则、干部工作纪律、各项制度,干部有章可循,有效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决策能力,加强了制度建设,强化了社区规范化管理;街道成立服务中心,社区分设服务站,扩大服务覆盖面,最终形成街道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级网络,加强了长效管理,健全了社区服务体系;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文化街共育龄妇女11610人、已婚育龄妇女9067人。年内出生人口126人,死亡66人,人口出生率为98.4%,计划生育率为98.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66‰以内。几年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理念,以宣传教育为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坚持依法管理,搞好优质服务,组织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出发点,深入开展了“三结合”与“五关爱”活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继续加强了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搞好了计生系统信息录入工作,不断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管理工作。药具发放及时率要达到了100%,有效率要到达到了100%;全年开展大型宣传活动4次,出板报9期,发放宣传单1XX余份,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不断加强。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开展了“七清查、七落实”工作,加大了对各大商场、商厦、沿街门店、工地流动人口的清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到位。全年流入育龄妇女1244人,验证、持证1335人;流出88人中均持有《婚育证明》。多年来,文化街道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点面结合,全面提高”的方针,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探索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认真总结开展优质服务的新经验,切实抓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综合整治辖区环境卫生

文化街共有巷路119条,22.8万平方米,其中水泥路4条、板油路5条。保洁员42名(其中公益岗9名),垃圾台46个,中转站垃圾箱15个,渗水井34口。棚户区改造地段涉及拆迁处6处。所辖小区物业管理的公司有安居物业公司和文化佳苑物业公司,零散的楼宇物业管理15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思想高度统一,提高了认识,把卫生工作切实纳入街道工作的重要日程,全面落实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卫生工作任务,将巷路卫生工作作为实事工程来抓,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四到位;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每日早晨必检,每周必须抽检2次,街道卫生办和社区每天巡回检查,提高日常检查质量;从加强居民卫生意识、卫生知识教育入手,组织社区居委会干部发放宣传单、通告达,设立标志牌,逐户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不乱泼乱倒、干湿垃圾分倒、定点定时倾倒垃圾,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居民群众工作;根据辖区卫生工作状况的实际,实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三化”式管理机制。对各社区、卫生办、城管员和保洁员,严格按着《巷路卫生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落实奖惩,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辖区卫生综合整治,一年来共出动保洁员120余人次,清淤排水沟5条,1200延长米,给房

地产开发公司和物业公司发放通知5份,整修垃圾台点站50处,对巷路上的120棵花卉树进行了保护圈围,对拆迁处、城乡结合部以及巷路的死角死面存在白色垃圾和残存垃圾进行了自检和全面的清除。辖区巷路没有裸露垃圾和二次污染源的存在。通过卫生综合整治,街道辖区巷路卫生面貌一新,路面干净整洁有序,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民生工程,着重抓好民政工作

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社救优抚、救灾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辖区的贫困户、孤寡户、残疾人、贫困党员、退休老干部和军烈属,发放慰问金XX0元,切实保障了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共有低保户525户,享受人口为1312人,其中空挂户口的低保户280户,XX年年新增低保户64户,残疾人低保户30户。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对象却享受低保救助的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了低保对象积极就业,走出低保,努力实现]社区救助工作的规范化。规范管理良好的运作“阳光超市”,为把阳光超市做好、做实、做成民心工程,在3个社区建立了捐助接收点,所在社区登记所需物品(衣物、生活用品等)的品种和数量,享受低保的贫困家庭可根据家庭和个人的实际需求,凭《领取证》及代金券到超市领取捐赠物品。结合实际,适时开设就业指导等便民服务,为低保户提供再就业信息、进行职业指导培训,为辖区低保户提供就业岗位。狠抓居委会自身建设工作,对社区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了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思想认识以及为居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六)、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以社区为平台,依托社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各类综合性服务工作,竭力帮扶辖区失业人员以各种形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建立再就业的长效机制,搭建社区与企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平台。在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过程中,搭建了街道与企业的再就业平台建设。完善了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街道与企业的空岗信息报告制度以及日常联系制度。在再就业平台建设中坚持从情感维系、政策维系、服务维系入手,逐步形成我为企业服务,企业为再就业尽力”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的有效途径。为了探索就业困难群体安置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以“全面调研为基础、多渠道宣传为手段、针对性指导为重点、适宜推荐为核心、跟踪扶助为保障”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多渠道加强了政策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提高了服务对象就业意识;广泛开发岗位,落实适宜推荐,开创城镇就业岗位3200个,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980人,其中大零就业就有1200人,劳务输出960人,其中省外务工有420人;完善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台帐,对救助对象进行了科学化管理。按一居一册、一人一卡建立了1000人次台帐,对有求职意向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基础信息进行全面核实调查,“实行管理到户、服务到人”。细化了任务目标,落实了责任,并随时把握工作进度,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实施、协调、检查、督促、反馈“一条龙”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

(七)、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平安街道”创建的总体目标,突出矛盾纠纷排查、社会稳定、治安防范和人员教育转化等工作重点,认真搞好了不稳定定因素的排查和调节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个别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等重点信访、重点人员,严加关注,经常摸排,准确掌握情况,做好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调解率要求达到100%以上,调解成功率要求达到100%以上;开展了出租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法律四进活动和对刑释解教人员及轻微违法青少年教育活动,推广开展了“零犯罪”社区工作。实行对“”习练者的“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在各敏感期、特护期,对帮教对象开展了摸排,及时掌握不稳定人员动态,落实了监管措施;扎实开展了“双清”工作和启动敏感期紧急工作预案,努力把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落到了实处,取得实效;落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常规工作机制、稳妥推进了消防进社区工作,实现社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八)、深入开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街道党工委建立了“大工委”体制,大工委委员由辖区驻街单位的党委成员组成。下设6个基层党支部,即:机关党支部、派出所党支部、私营企业联合党支部、商贸社区党支部、建设社区党支部和实验社区党支部,共有党员581名,其中在职党员35名,油田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党员12名,居民党员534名。街道初步形成了以街工委为领导、社区党组织为主体、驻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3个社区党支部书记与主任"党政一肩挑"达到100%。社区内建立了"社区党员活动站"、"在职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管理站",坚持"把所属的党员管起来,所在党员统起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素质为重点,从新形势下街道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着眼全局,扎实努力,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了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侧重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自身建设等重点工作,精心组织设计开展了“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建党87周年、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另外做好了科普进社区、街道武装部标准化建设、市民家长学校以及宗教工作的三级网络建设等工作,使党建的全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1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宁江区实施“建设中心街区”战略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文化街道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以为辖区居民服务为己任,以依法治街、服务社区、高效务实、勤政为民为工作理念,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民政、司法、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党建等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辖区第三产业,全面推进街区建设,提高街政管理水平,促进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完成区政府赋予的经济工作任务

2011年文化街道将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和辖区第三产业工作,扶持好辖区内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和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我们把招商引资当作第一要务来抓,鼓励机关干部和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服务好落地的招商项目,与之建立长期友好的信任合作关系,牵引更多的客商来投资兴业,促进以商招商。充分发掘机关干部、广大居民的对外联系,动员广大干部群众采取走访亲友、书信电话联络等方式开展亲缘招商。改变过去坐地招商,向走出区域主动招商转变,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招商转变。突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提升四区建设水平,努力完成2011---2011年度招商引资第二轮项目攻坚战工作任务,将全额完成2011年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项目。使街道上上下下营造出招商的良好氛围,确保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紧,常抓常新。

二是扎扎实实开展第三产业工作。2011年街道把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放到社区服务业上,以服务业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形成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居保洁、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家庭特护、托幼托老、商品配送、室内装修、车辆维修、运送搬家、钟点保姆、日常洗礼、物业管理等全方位服务,从而改进街道社区第三产规模小,起点低且零散的现状;

三是积极扶持辖区个体私营企业。

2011年我们对辖区的个体私营企业实行领导干部和街社干部包保责任制,积极地扶持育仁医院、四川火锅城、建材厂、石材涂料厂、神龙雕刻厂等企业。大力支持和引导本区域民营企业与区外企业联合,投资我区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帮助他们用好用活有关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发展壮大、为全区财税增加做出我们的贡献。

三、全面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一是认真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广泛宣传《信访条例》,认真搞好不稳定定因素的排查和调节工作,着力化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避免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加强预警机制,树立防早防小,及时解决问题的思想。针对个别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等重点信访、重点人员,严加关注,经常摸排,准确掌握情况,制定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积极做好稳定说服工作。

二是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好对普法学习宣传培训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三防”和法律宣传进社区的“四个一”工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调解率要求达到100%以上,调解成功率要求达到100%以上;开展出租屋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法律四进活动,和对刑释解教人员及轻微违法青少年开展教育,配合公安派出所开展打击好“黄、赌、毒”活动,推广开展“零犯罪”社区工作。继续做好已转化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巩固工作,完善人员信息档案和数据库,转化率要达到100%;继续实行对“”习练者的“四位一体”包保责任制。在各敏感期、特护期,对帮教对象开展摸排,及时掌握不稳定人员动态,落实监管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双清”工作和启动敏感期紧急工作预案,努力把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安全消防工作。抓好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预防事故或减少火灾发生;2011年重点抓好辖区街面个体工商户安全整治工作、加强出租私房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常规工作机制、稳妥推进消防进社区工作,实现区消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综合整治巷路卫生,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继续抓好巷路的清扫和保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综合整治卫生,建立健全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层层签订卫生管理工作责任状。实行街道卫生办、社区居委会和保洁员三级动态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格局,使辖区卫生工作有制度、有管理、有成效。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按照区政府的要求,辖区内巷路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并且要向硬化、美化、绿化方向!发展。预计硬化路面5条,栽植花卉数300棵,栽植花草10000株,继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搞好样板路建设,以示范作用推动城区管理水平。

五、注重实际、立足本职,突出抓好街道的民政工作

积极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救优抚、救灾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辖区的贫困户、孤寡户、残疾人、贫困党员、退休老干部和军烈属,切实保障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对象却享受低保救助的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低保对象积极就业,走出低保,努力实现社区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狠抓居委会自身建设工作,对社区干部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思想认识以及为居民服务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六、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2011年要突出抓好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管理,强化婚育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人口控制能力,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履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一是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努力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二是杜绝新婚、怀孕、出生的漏统漏报,做到当月新婚、怀孕、出生当月上报,提高报表质量;三是落实计划生育“七清查、七落实”的具体要求,确保持证率达到95%以上;对居住本辖区一月以上流入人员及时建卡立档,做到人、表、册、证“四相符”;加大对各大商场、商厦、沿街门店、工地流动人口的清查,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到位;四是加大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信息录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严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管理工作。药具发放及时率要达到100%,有效率要到达达100%;利用人口学校、社区宣传栏宣传避孕节育知情权选择政策和有关避节育知识,落实避孕措施率要达到100%,知情权进居入户率达要到到100%,知情权选择率要达到100%。

七、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计划将来范文篇3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推进“一化三基”,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外影响力明显增强。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30.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实际增长2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实际分别增长9.5%和9.3%;新增城镇就业6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6.05‰;森林覆盖率56.43%。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新型工业化迈出重大步伐。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250.1亿元,增长20.5%,效益稳步提高,产品销售率98.4%;实现利润571.9亿元,增长46.1%。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7099.2亿元,增长15.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4.9%。结构调整亮点纷呈,长远竞争力显著提升,“9+3”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启动实施,“四千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加速发展;千亿产业新增轻工、旅游,达到7个;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长丰与广汽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广汽菲亚特轿车落户湖南,成为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后首个跨区域联合重组项目,比亚迪汽车落户长沙,陕汽重工长沙基地、北汽株洲基地建成投产,北汽福田、吉利汽车快速发展,长株潭有望成为全国又一个重要汽车产业基地;湖南有色控股与中国五矿集团战略重组,有望进入世界500强。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已探索形成多种循环发展模式。湘江重金属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75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小火电机组以及淘汰炼钢、炼铁、水泥落后产能力度加大,化学需氧量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计划。

(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农业生产补贴78.6亿元;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262.6亿元,增长23.6%。水利建设加快步伐,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75座,洞庭湖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环湖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启动实施,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粮食总产600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全年销售收入增长23.3%,其中31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取得新的成效。休闲农业成为农民致富新渠道,完成经营收入47亿元,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总数达9275个,加入农户140万户。县域经济发展加快,长沙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

(三)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连续两年新开工高速公路33条、3072公里,通车里程已达2227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4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达通畅率稳步提高;武广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新开工杭长客运专线等6个铁路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2万千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成效明显,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稳定发展,旅游、通信、文化等消费热点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5亿元,增长29.1%;商品房销售3513.7万平方米,增长32.3%;家电销售82.5亿元,增长30.3%;汽车保有量达178.2万辆,其中年新增36.8万辆。现代物流成为新的增长点,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10亿元,占GDP的7.04%。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增强,依法批准建设用地创历年新高。地质找矿取得重大成果。

(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的进展。顶层设计全面完成,总体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开始实施,12个专项改革方案和17个专项规划陆续出台。“3+5”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际轨道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城镇体系规划获原则性通过。长株潭三市通信实现并网升位、同城收费,首开国内先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十城千辆”公交混合动力节能环保车推广使用全国领先。十大改革全面启动。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四市加入联合国契约组织。实施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整治到位819家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批项目建成或投产。“两型”产业取得重大进展,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沙高新区进入部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湘潭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广泛争取国家及各部门、中央企业对长株潭试验区建设的支持,与30个部委开展共建、30多个部委达成合作意向。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突出,预计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3+5”地区增长14.1%。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增长12.7%;湘南地区增长14.6%,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及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新建3个部级、3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部级、17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5个部级、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科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启动运转。全年共取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0项,居全国第三位;完成省级及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2841项,增长116%;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6万件和8309件,增长13.8%和35.5%;成功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取得重大进展。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形成优势。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大功率机车、高压电抗器、220吨电动轮自卸车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一批酝酿多年的重要改革启动实施。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取消行政收费,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减轻负担160亿元;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州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完成过半;省属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对接央企成效明显,已与70户央企对接项目187个,投资总额累计3800余亿元,其中年新增10户、项目39个,涉及金额1808亿元。国内外客商看好湖南,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向湖南聚集,立体口岸体系初步形成。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28万人次。承接产业转移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增承接项目2054个,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3.3亿美元,增长近1.8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引进内资1443亿元,增长17.3%。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实际对外投资10.1亿美元。华菱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FMG股权,为高品质钢材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并购意大利CIFA整合效应显现,混凝土机械产量居全球第一;三一重工在德国建设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成功举办“粤港澳招商活动月”、湘商大会、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湘台经贸洽谈、“两型社会”国际高层论坛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

(七)金融支撑发展的能力增强。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全年新增贷款2527.6亿元,银行业利润207.8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企业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总额达442.2亿元,新增9家企业上市,其中爱尔眼科、中科电气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发行企业债券136.8亿元,超过历年企业债券融资总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2亿元。融资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有3家产业创投基金获批启动运行。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348.5亿元,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等取得积极成效。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村镇银行达到5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正式启动。北京银行、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湖南。

(八)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22.3%,达1212.9亿元,为民办实事34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学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对就业困难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援助;5600户渔民上岸定居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0亿元。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加快推进,参保参合人数达6415万人,覆盖率94%。城乡低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优抚对象、灾民等人员的生活扶助及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户数累计达到28.55万户。恢复重建灾民住房3.98万户,帮助2.33万户农村贫困居民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帮困,重点帮助特困群体解困,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定点帮扶。民生水务建设加强,解决31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教育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农村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成功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5%,建成730个乡镇文化站和4100个农家书屋;邮政普遍服务积极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民族、宗教、侨联、对台、引智、参事、文史、档案、保密、统计、移民、气象、测绘、地震、人防、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九)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大力推进。成功举办一系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湖南和平解放60周年等纪念活动以及群众性重大文艺活动。深入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果,出版物市场进一步净化。在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18块金牌的优异成绩。

(十)依法行政取得明显进步。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和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8件、政协委员提案826件,办复率100%。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听证会制度积极推行,法律援助网络不断健全。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完善,省应急救援总队完成组建。坚持突出抓信息、抓预警、抓苗头、抓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始终保持对各种违法犯罪的严打整治高压态势,社会治安秩序总体保持平稳。安全生产执法、隐患治理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总体形势保持稳定。深入推进廉政建设,严厉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下放审批权限74项;精减和取消省本级年检年审项目32项,精简41%。规范性文件管理更加严格,清理规范性文件7.7万件,废止1.1万件,宣布失效2.5万件,行政效能和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和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政府绩效评估逐步开展。

国防动员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整体提升。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我们面对的局面极其严峻,面临的形势极其困难,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在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着力为长远发展蓄能量、打基础,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坚持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有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坚持把握湖南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注重谋划关系全局的重大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坚持凝聚强大合力,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全省各级各部门、中央驻湘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湘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政法干警,向中央驻湘单位,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国家各部委、兄弟省市区,向广大企业家及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不活跃,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环境保护任务繁重,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财税减收增支因素增多,收支矛盾和压力加大;进出口下滑、外需萎缩;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有的公务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较为突出;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大解决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年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好转迹象,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但各国经济政策调整步伐不一,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所发展,全面复苏将是缓慢复杂的过程,我们有可能遇到外部市场难以预料的冲击,而且,国内经济回暖向好的基础还不巩固。国际金融危机昭示,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势在必行,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代,这场经济结构调整的考验,必将对我省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这是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支撑;全省人民心更齐、气更顺、劲更足,昂扬向上、充满信心,这是我们谋取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巨大动力;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正极大改善我省的发展条件,这是我们实现经济腾飞、加快富民强省的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面对新的形势、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特别是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要求是: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7%;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坚持把握全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真正把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必须坚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不断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坚持不断扩大内需

合理引导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完成投资9400亿元左右。坚持政府预算内基建投资重点向“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扫尾,力争尽早建成并发挥效益。坚持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规范发展各类资本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一批优势工业园区、骨干企业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生产线扩建、三一集团平地机及配套园、广汽菲亚特轿车、比亚迪汽车城、北汽现代、吉利汽车、华菱汽车板及电工钢、湖南中烟公司技改、岳阳炼化一体化等优势产业项目,中电软件、湘投金天钛业高性能钛板带、科霸动力电池组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突出抓好交通、能源、水利、城建和信息设施建设。交通:重点加快38条续建高速公路建设,确保长株、衡邵、潭衡西等建成通车,新开工益娄衡等高速公路;加快衡茶吉、湘桂复线、杭长客运、石长复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新开工长昆客运、黔张常、怀邵衡、荆岳等铁路;加快国省干线改造;抓紧包茂高速龙山至吉首段项目前期工作。能源:继续加强电网建设改造,争取试点建设智能电网,重点抓好华能岳阳三期、宝庆、株洲煤电一体化等电厂建设,加快建设益阳桃花江核电、南山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成铜湾等5个大中型水电站。城建:重点加强各市州城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建设,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信息:重点实施超级计算中心、数字电视平移及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农林水利:重点抓好油茶产业基地、洞庭湖综合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25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水”流域沿岸城市和35个山丘区市县城市防洪堤建设。加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建设;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民生工程,以教育、卫生、文化、安居、安全为重点,推进公共和基层医疗卫生预防体系、广电村村通、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超前谋划、储备、开发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发展后劲足的重大项目。坚决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尤其是中央投资项目的稽查,防止出现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确保资金安全。

扩大市场需求,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突出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认真落实收入分配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适当调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及抚恤标准,加大救济解困力度,让低收入家庭实实在在得到好处;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引导消费观念更新,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试点品种和范围;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展农村邮政物流,重点发展直营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煤矿棚户区以及国有林场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供应。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消费维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市场欺诈、欺行霸市行为,抓好涉农、涉企、能源、交通、教育、医药等领域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生活的各种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合理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大力发展汽车销售、租赁、维修、装饰美容等连锁服务;打造湘菜千亿工程,扩大和提升餐饮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会展等新型文化消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广成熟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培育一批网上零售企业;广泛推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支持张家界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邵阳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发展提升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加强凤凰古城、南岳衡山等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大力开发城郊乡村休闲旅游。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重点抓好长株潭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完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骨干企业生产配套服务体系和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物联网,全面推进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发展大型商贸流通集团,完善网点布局和业态结构,提升服务功能。依托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园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3+5”城市群为辐射区,重点培育湖南创意产业园、长沙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集聚效应,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市政公用、社会保障、娱乐休闲等面向群众生活的服务业,大力推进社区就业、社区卫生、计划生育、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

四、突出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际和沿海产业加速转移、资源重新配置的机遇,加大“9+3”产业调整和振兴方案实施力度,促进优势资本、战略资源、生产要素进一步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结构调整,尽快建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重点支持机械、有色、石化、食品等千亿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工程机械、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以及冶金、建材、纺织等产品产业上规模、强品牌、增效益。积极推动产业整合,支持华菱集团、五矿有色、、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湖南中烟、湖南烟草等优势企业以资本、技术、资源为纽带,加快兼并重组,迅速做大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强资源支撑能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继续抓好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关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使之尽快成为全省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立足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核能、再生能源,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等能源设备制造水平,形成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装备与材料配套的产业集群。扶持碳碳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产业。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集中力量扶持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化项目及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培育发展软件、消费类整机、新型显示器件和数字动漫等信息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提高电动汽车等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加大环保产业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洁净产品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环保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核能、航空航天、爆破器材、精细化工、船舶等军民两用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长沙航空工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益阳轻型特种装备产业园等10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以园区为平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突出抓好长株潭“3+5”城市群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积极支持长沙高新区向全国高新区十强迈进,发展提升长沙经开区、浏阳生物园、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支持岳阳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衡阳(深圳)工业园、永州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和湘西(广州)工业园建设。依托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大、抗风险能力强的骨干项目,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重点支持长沙工程机械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支持岳阳石油化工,长沙电子信息及新材料,娄底薄板、硅钢、汽车板,株洲电力机车、轨道车辆,湘潭宽厚板,中电48所太阳能和湘潭电机风力发电,衡阳特变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支持湘潭九华台湾工业园建设成为部级台商投资区。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园区,在项目审批、用地安排、产业扶持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重点扶持园区内能带动形成产业集聚的龙头企业,扶持能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配套项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抓住最有潜力的产业,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关键领域,突出核心技术原始创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坚持依托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支持组建国家轨道电力牵引等工程实验室,提升技术引领能力,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积极搭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或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着力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地位,推动形成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紧密协作的产学研体系,构建产业技术合作及创新联盟。支持长沙市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科研投入重点向企业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技术市场、风险投资等科技中介机构,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的支撑条件。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培养和引进一大批高技能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知识型企业家队伍,使湖南真正成为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之地。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60座。加快推进节能项目建设,切实抓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224个工业污染减排项目的实施。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积极促进建筑、交通、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推广,引导使用太阳能等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抓好6家部级循环经济试点和省内17家企业、7个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推进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再生资源、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利用,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完善推进节能减排的价格及补偿机制,对居民用电、用水实行阶梯价格,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使用环保产品。

五、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加大对基本农田尤其是中低产田的改造投入,集中抓好环洞庭湖千万亩基本农田整理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和超级稻,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稻占水稻面积60%以上、超级稻面积突破1300万亩。积极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丰产工程建设,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抓好52个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县的粮食基地建设,使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机制。培育发展大型粮食流通企业,鼓励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建立主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建设现代农业。以农业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构筑现代、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集中发展优势短缺农产品,提升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大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实施优质种苗、农产品加工主导以及品牌提升、质量安全等计划,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苎麻、棉花等优势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平稳发展,推动草食动物、名优水产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环洞庭湖生态渔业经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培育壮大唐人神、熙可、省茶业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突出抓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重点扶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今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继续抓好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积极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新农村办点示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以确保农民增收为主线,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组织培训农民工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进一步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并逐步扩大范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切实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

六、推进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步伐。围绕增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力,坚持先行先试培育改革创新优势,力争在构建“两型社会”体制机制框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突出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为重点,创新资源节约机制;以整治环境污染为重点,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重点,创新土地管理体制;以建立公共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为重点,探索完善区域财税体制;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探索城市群管理新模式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目标,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的国际国内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长株潭现代交通网络,加快“七纵七横”城际主干道、“3+5”城市群城际轨道以及长沙地铁、港口站场建设,加快黄花机场的提升改造,加快航道疏浚,推进长沙湘江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建设;率先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大力实施湘江综合治理,确保全面完成世行贷款项目湘江防洪景观道路建设任务,重点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流域截污治污、城市洁净和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在工程机械、电动汽车、轨道工程、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方面,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推进高新技术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梅溪湖高科技园区、岳麓山大学城等产业功能区,积极搭建“两型”专业化公共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平台,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设备、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使试验区成为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孵化地。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会展等服务业,重点规划建设长沙空港、株洲石峰、湘潭九华、岳阳城陵矶等一批省级物流园区。着力打造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区域消费中心。高起点推进示范区建设,大胆创新、大胆突破。

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城市群的培育和发展,着力拓展长株潭试验区的空间和外延,突出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不断完善以“3+5”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县城扩容提质和边界中心城镇上,科学整体规划全省县城、小城镇,创新城市发展思路,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商住区、产业区建设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积极探索以BT、BOT方式推进城市建设。着眼增加城乡就业、带动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城市产业,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发展优势互补、带动效应明显的城市产业格局。完善落实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协调区域发展。加强规划和引导,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联系紧密、互补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强力推进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与长三角联系、深化与东部沿海省市合作、加强与中原腹地经贸交流的重要基地。推进湘西地区大开发与开拓西部大市场紧密结合,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创新扶贫形式,加大对口扶贫力度;抓好第二轮省级规划产业项目扫尾,启动规划第三轮湘西大开发产业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专项规划,加大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力度,支持邵阳等地依托资源建设绿色经济产业带,加快建设怀化等面向西部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着力推进衡阳、郴州和永州等湘南三市的开放开发,支持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与粤港澳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解决融资难等问题,鼓励优势企业与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加强合作,促进老、少、边、穷、库区加快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继续简政放权,加快建立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机制。坚持培育和突出特色,选择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坚持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园区经济,打造县域产业板块,形成一批区域经济次中心。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推进新一轮省属国有资本布局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和领域集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改善以重大事项管理为主的宏观管理,扩大董事会建设试点范围。探索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开展全面预算和全面风险管理试点,强化业绩考核和债务风险监控,完善总会计师职责和外派监事职能,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逐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处置监督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财税方面,着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县市自主权,强化县市在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改革。健全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投资方面,规范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大力推行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完善项目审核备案制。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金融方面,加快“四行一社”改革重组区域性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搭建长株潭系统性融资平台,争取尽快设立长株潭场外交易市场(OTC);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支持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强稻谷、油菜籽和棉花期货交割库建设,积极争取设立钢铁、铅锌期货交割库;鼓励发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构建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保险改革创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保险试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农业方面,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贷款担保机构;继续开展水稻、棉花、森林等政策性保险试点;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任务,扩大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从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保障非公企业的平等参与权,切实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坚决清理和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和政策,促使非公企业平等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深入实施“一法一办法”,进一步完善财税、信贷、技改等政策,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扩大中小企业基金规模,加大信贷倾斜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直接债券融资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扶持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前景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鼓励全民创业,继续抓好30个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一切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人士自主创业、兴办企业。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与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对外贸易稳步回升。用好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等政策,重点优化进出口结构,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创新出口方式,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烟花爆竹、陶瓷等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发挥长沙金霞保税物流园、郴州出口加工贸易区的平台作用,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和贸易保障预警机制。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把招商引资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加强外资投向引导,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抓好重点承接地和重点承接县、试点县、示范园区建设。以湘南三市为重点,完善规划配套,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承接基地,促进加工贸易向高端环节集群、集约发展。充分发挥郴州供港澳农产品检验基地和国际物流园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服务业开放,积极承接和发展服务外包,引进国际服务业大公司和知名品牌,加快把长株潭打造成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群。坚持靠大联强,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港澳台大企业、央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对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制造、战略研发环节的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湘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充分发挥湘商和湖南异地商会以及中介组织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优化贸易投资环境。着力解决土地、融资、能源等瓶颈制约,改善物流、交通和口岸大通关条件,健全海关、检验检疫、电子口岸、电子商务、投资促进等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培育区域合作新的增长点,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交流。办好沪洽周、欧洽周、台湾湖南周等重大活动,推动国际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投资境外能源、资源开发,设立营运基地,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援外项目。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加强对外投资法律服务和风险防范。

八、加强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治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认真落实邀请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重要内外事活动和对口联系制度,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加强参事参政咨询工作,发挥院士专家等咨询研究机构和社会听证、网络民意在决策中的作用。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过错责任追究制、执法督察制和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严格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问责力度,切实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依法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进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加强社会闲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切实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矿山、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和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整治,推进道路、消防安全管理社会化,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坚决开展反分裂、反恐怖、反渗透、反颠覆斗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诚信湖南”、“诚信社会”、“诚信政府”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突出思想教育内涵,着眼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演艺惠民和高雅艺术鉴赏等活动,大力发展社区、广场、企业、机关、校园、节庆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护古城古寨,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和美好家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学习型湖南建设,提高全民素质。

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积极支持驻湘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不断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国防动员能力。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认真落实军人军属优待抚恤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安置等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九、注重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

坚持不懈为民办实事。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今年重点在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扶贫、移民、医疗、饮水、环保等方面继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严格目标考核,强化后续管理,真正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积极扩大就业。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点,强化就业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实现城乡就业统筹。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启动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力争今年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50万人。

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总体原则,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城乡统筹,逐步实现各类保险全覆盖。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今年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切实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实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抓好36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支持株洲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14个试点县(市、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促进新农保制度与现行各项保障政策相衔接。巩固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成果,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涨幅联动机制。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努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强福利公益设施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

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坚持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等专项重点计划。重点建设1000所以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步伐,提高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程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促进高校招生培养与产业发展联动。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加强教师培训,做好中小学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与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重视民族教育,努力保障与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保障师生安全。

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强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共同繁荣。积极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精心规划和建设省文化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任务。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切实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手机动漫、手机购物、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壮大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着力扶持湖南广电、中南传媒、华强集团等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文化产业旗舰企业和知名品牌。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水平举办省十一届运动会,积极备战广州亚运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等长效工作机制,有效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统计、老龄、地震、档案、文史、红十字会、残疾人等工作。认真组织和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十、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以依法行政为主线,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致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形成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权责脱节、政出多门等问题。逐一梳理政府行政职能,主要职能突出为市场主体服务和改善发展环境,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增强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探索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依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加强对行政审批各环节的监管,真正做到审批少、效率高、服务好。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拓展范围,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全过程,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岗位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将行政服务中心真正建设成为集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效能监督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源头规范,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作用,开展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建章立制,优化行政流程,强化职能监督,促进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有效克服和防止行政“不作为”、“缓作为”或“乱作为”。积极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完善限时办结、首问责任、部门协作、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加大行政效能监督检查力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及引咎辞职制度,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政府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决查处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坚决克服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的不良作风。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加强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少应酬、多学习,少开会、多干事,少办论坛、多办实事,真正形成支持干实事、重用干实事公务员的良好氛围。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反腐败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和思路,严厉惩治各种腐败行为。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加快发展上,用到民生项目上。

各位代表,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今后五年湖南发展全局。要广泛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加强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分析“十二五”发展所处的新背景、面临的新情况,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全球及全国发展大局中科学谋划湖南的发展,提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任务,使规划真正立足湖南实际,反映湖南特色和阶段性发展特征,符合全省人民的愿望。

计划将来范文篇4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区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按照“服务年”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和重点支柱产业倾斜,服务企业保增长,服务群众保民生,服务基层保稳定,放大“功能”价值,全面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虽有波动但逐渐向好,社会运行平稳有序,各项事业有新的进步,区被评为“5—年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城市经济逐步成熟

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保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中信证券等重点纳税大户先后外迁,税种结构失衡,致使全区经济在一季度跌入谷底,财税负增长为本世纪九年来之最,其中一月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度下降了42.88%。面对巨大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采取了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使我区经济从二季度开始企稳并逐月向好。

经济增长略超预期。预计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GDP)865亿元,同比增长7.5%,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5个百分点;人均GDP9.8万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08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32亿元,增长6.1%。外贸进出口总额209.65亿美元,下降9.95%,降幅与全市基本一致,出口总额148.5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06亿美元,增长17.71%。内资引进项目注册资本总额达136.75亿元,同比增长8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大关,达到30302元,增长9.8%。辖区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在消化外迁税源22.21亿元和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232.27亿元,增长2.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42亿元,增长1.31%;区级财政总收入(包括坪山工业园补偿款6.37亿元)达到55.17亿元,增长19.89%。去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坪山工业园补偿款问题,决定同意从市财政一次性拨付给我区6.37亿元。这笔补偿款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历届班子的心血。我们将把此款项作为产业发展资金统筹使用,为下一步发展集聚后劲。

经济质量继续提升。在保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实现高产低耗。预计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25.11亿元、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6.74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10.61亿元、税收2.24亿元)。预计万元GDP建设用地约为4.0平方米,同比下降5.9%;万元GDP水耗为15.2立方米,下降6.6%;万元GDP电耗为439.6千瓦时,下降3.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下降3.9%、6.5%和3.7%)。

产业转型升级有新成效。预计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0.0:8.8:91.2。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四大重点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增加值575.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6.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2.6%。其中,预计金融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8%,占本区GDP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1%;纳税总额83.32亿元,占辖区国地税收入(剔除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比重为35.9%,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珠宝、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和业态创新。黄金珠宝产业加工值和交易总额分别达到623.4亿元、809.5亿元,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继续增强,吸引国际珠宝商不断入驻。黄金珠宝“中国名牌”产品已有23个,占全国同业“中国名牌”产品的44%,“中国驰名商标”产品8个。第三方物流发展强劲,深圳货运业法人单位前十强中,占7家,全区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占全市的一半。网络信息、创意产业、专门专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得ICP证的互联网经营服务类企业247家,占全市比重达28%。改造莲塘国威电子旧工业厂房,建设深圳市第一家互联网产业园,有30家企业进驻。笋岗艺展中心通过升级换代,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工艺品销售基地。第五届“文博会”6个分会场总成交额达104.08亿元,零售额为20.1亿元,居全市各区第一。成功举办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评选活动。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来首次转负为正。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5个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7.4亿元,同比增长2.4倍。率先启动城市更新工作,完成第一批59个城市更新项目申报,总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6%。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初步策划了31个项目,计划投资达370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3个,正在建设项目3个,另有11个项目已立项。完成笋岗-清水河片区专项规划研究和清水河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初步完成笋岗国际物流总部基地更新规划研究;清水河二路、清水河三路、环仓北路改造项目施工取得较大进展。“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工程12个重点项目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规划和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研究项目已完成方案深化设计。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一期改造进入工程收尾,珠宝学校建设项目完成规划,正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二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工程主体楼建设项目完成过半,回迁及附属楼项目全部封顶并完成外墙装修;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建设项目完成地基工程;市政环境综合改造工程正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田贝村改造基本完成,黄贝岭旧村改造已完成评估工作,向西村局部改造正办理前期报建手续,西岭下南村改造已完成大部分拆迁谈判工作。梧桐山艺术小镇建设不断推进,梧桐山中心街、休闲广场和民间博物馆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万象城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水贝国际珠宝广场和特力—吉盟黄金首饰产业园2个旧工业区升级改造项目进入规划审批阶段。布心工业区和原莲塘富宝化纤厂改造项目列入市的第二批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轨道交通3号、5号线完成全部地下车站和近90%的区间土建工程,2号线东延段车站86%和区间40%的土建工程完成,我区承担的征地拆迁任务完成97%。丹平路一期工程、红桂路—晒布路拓宽改造工程拆迁任务基本完成。莲塘片区交通综合改善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市场发展环境得到提升。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完成130栋沿街建筑物外立面装修。启动10条特色商业街建设,基本完成两条商业街项目。东门步行街二期灯光工程已完工,宝安南路灯光工程正式动工。人民南—老东门—万象城“金三角”商圈日趋成熟,辐射全市及珠三角的能力增强。华润万象城二期和君悦酒店开张,有15家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已成为全市最大的都市综合体。东门商业步行街荣获“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制定《关于对组织144小时便利签外国游客入住辖区酒店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办法》,吸引外国游客来消费。推动酒店升级改造,举办珠宝节、购物节等节庆活动,促进了旅游观光消费和节假日消费。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在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深圳珠宝沈阳巡展、“兰洽会”和东盟博览会上,企业获得82.63亿元的订单与项目。

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制定《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修订《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370家企业和项目得到区政府扶持资金近10244万元。完善区领导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调研多家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设立行政服务大厅,集中12个部门的对外办事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抓住创业板开通机遇,积极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已有3家获证监会正式受理申报;新增2家中小板上市企业,9家企业进入市重点培育上市企业名单。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产品。银联宝珠宝企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累计为157家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年担保贷款总额达15.52亿元。组织42名纳税大户高管到上海交大学习,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其创新发展能力。

(二)尽心尽力保民生,民生净福利水平不断提升

就业工作上台阶。在全市就业工作年度考评中,名列总分第一。通过开发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形式,促进8046人就业,提前一个月实现100%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依托黄金珠宝产业开发了20个创业项目。依托人才市场和公益性人力资源网站,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免费举办100场外来劳务工专场招聘会。

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各险种参保人数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564户低保户实现应保尽保,1363户困难家庭得到临时救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累计达到1602人。福利中心二期完成前期工作,计划增加床位702个。区慈善会募得善款446万元,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大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帮扶404人。为276户无房户提供实物和货币化配租,帮助2158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安雅苑政策性住房工程主体已封顶,莲塘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法定图则修编。

残疾人事业取得进步。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精神康复日间照料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首创阳光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了残疾人“申请服务无障碍”。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模式,开展残疾人劳动能力评估,推荐205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居家养残41人。建立了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完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安排投入6.5亿元,对215个老旧住宅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包括“三线下地”、雨污分流、消防管道修缮等项目,惠及30多万人,第一批70个小区整治基本完工,第二批145个小区整治启动。全面实施以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的“城中村”综合整治,惠及50多万人,23个一般整治类项目已动工,17个综合整治类项目完成了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插花地”的消防设施整治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市政道路和片区微循环道路改造有序推进,以完善片区供电设施为重点的用电(同城不同价)问题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更新20条社区健康路径,总数达242条。新建、改造社区公园10个约2.8万平方米,目前完工3个,正在施工4个,正进行前期准备3个,全部完工后社区公园总数将达到76个。

社区建设深入展开。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社区室内服务设施面积达到11.88万平方米,100%的社区办公用房、95%的社区服务设施和98%的社区户外广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建成社区图书室98个、街道图书分馆3个,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全覆盖。为社区居民、企业员工提供免费体质测定服务。连续三年共投入500多万元,支持412个社区居民文体社团。广泛开展“邻里相亲”等社区文化活动。在东乐、马山、木棉岭等社区启动社区自治试点工作。社工服务岗位达到79个,增加46%。67%的社区获评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71%的社区达到市“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标准。

对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和原居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发挥扶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改善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作用,支持其健康发展,全年共帮扶71个项目2159万元。加强对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60多名董事长及总经理分别到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进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连续第六年举办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文化体育节,已把该平台打造成促进集体股份合作公司交流融合、丰富原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年度传统盛事。

公共服务能力有新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6.71%,高于预算收入增长幅度。获授“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称号。顺利通过广东省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提高临聘教师的福利待遇,80名临聘教师经招考转为正式教师。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积极有力有效,接种甲流疫苗85010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门诊。启动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改造和消防整治工程,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楼建设完成主体工程。区妇保院新大楼扩建、区中医院康复分院、慢病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建设工程、区卫生监督所新业务楼装修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购置社康中心业务用房7处,完成装修3处。由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公司开展的《年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社康中心病人满意度达83.59分,为全市最高。区财政出资1.5亿元补贴公交,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圆满完成。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的复评检查。获市级以上文艺奖项453个、体育奖项446个。新建33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总数达到83个,实现社区全覆盖。连续12年获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称号。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并连续27年获得深圳市“征兵工作全优单位”称号,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五五”普法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保密、区志、档案、人防、机关后勤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年、儿童、老年人、义工等工作获得好成绩,驻税务、市场监管、消防、交警、社保、金融、海关、边检、新闻、供水、供电、客运、邮政、通信、盐务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为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千方百计保稳定,社会和谐有序

平安建设上新台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接暴力性及“两抢两盗”重要警情4687宗,同比下降28.2%。命案、绑架案立案数同比下降27.8%、25%,是近年来同期立案最少的一年。命案、绑架案的破案率分别达到92.3%、100%。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487个,同比上升47.6%。东门步行街、人民南、万象城等重点区域刑事警情同比下降了2.5%、28.3%、21.6%。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严防和严打侵犯学生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年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全区28个“城中村”、近百个老旧住宅区实行了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城中村”全部安装了“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城中村”入室盗窃案同比下降42.6%,3个“城中村”实现了全年无发案。全区共建安全文明小区828个,覆盖率达99%。

信访维稳形势平稳。全区“大调解”格局日趋完善,90%以上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群体性事件总量连续三年下降,化解率为88.4%。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4.3%,疑难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劳动关系整体和谐,重大劳资纠纷、劳动信访、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分别同比下降23.44%、16.92%、19.77%和29.63%。建立区信访大厅、10个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区、街道和社区三级信访平台联调联动,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50宗,调解成功率为92.8%。全年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及恶性堵路事件,实现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零通报”,顺利完成了国庆60周年、全国“两会”等重大敏感期的维稳任务。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发生交通、火灾等各类安全事故186宗,同比下降32.36%,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14%。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制定《社区安全管理工作指引和奖励办法》和《区社区安全管理公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完成520套教师住房的安全检测。开展多次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检查场所41644个,发现隐患4599个,整改4378个,拆除221个。开展“清无”整治疏导,清理无证无照门店、摊档7157户。大力维护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开展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区45个危险性大的边坡治理全部完工,“插花地”112个边坡已治理16个,完成评估58个,其余的正在进行勘察设计。

(四)强化城市管理,城区环境竞争力有效提升

城区环境不断优化。安排投入8.57亿元,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城管执法,办理城管执法案件6991宗,结案率100%。保持查处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筑23538平方米。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信息普查,完成95%的工作量。全区市政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创建省、市级“卫生村”17个,新纳入市政清扫面积52.98万平方米,垃圾进站率达到70.85%。完成了深圳火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美化和西岭下南村等绿化美化工程。协调解决了4条非市政路无路灯问题。整顿交通秩序,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5730辆。

生态保护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考核。梧桐山风景区成为全市唯一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监测并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居全市第一。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功能区标准,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否决了227个污染项目。清理水源保护区违法企业55家。10所学校通过市级绿色学校考核验收,共有国家、省、市级绿色学校48所,占全区总学校的64%。生态街道9个,绿色社区64个,占社区总数的78%。投入6亿多元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勘察设计,创建159个排水达标小区,桂木园治涝工程基本完工,梧桐山河综合整治拆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梧桐山村污水截排工程进展顺利,深圳水库排洪河截污工程已完工。

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继续实施区属物业节能改造,引导带动100多家传统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节能改造。加大对珠宝废弃物、餐厨垃圾回收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协助推进罗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和下坪垃圾填埋气体综合回用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88%以上,固体废物收集处理率达到100%。近300家餐饮企业安装油烟治理设施,节电率和节气率在20%以上。督促115家洗车场进行节水改造。酒店商场节能改造、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业小区推广清洁生产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加强政府建设,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清理、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执法项目,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员,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抽查活动。制定《区政府法治员管理暂行规定》和《区街道办事处法律事项审查暂行办法》,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开展公务员普法测试活动,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认真落实《深圳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若干规定》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意见》,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强廉政监督。制定《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惩防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区政府投资小额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规范健全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155个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实现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其中,会议经费下降5%,办公经费下降23%,全区性会议比上年减少10%,区委区政府普发性文件减少27%。

行政执行力不断提高。华南理工大学等社会组织在《羊城晚报》公布的《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报告》中,区政府整体绩效位列广州萝岗区之后,排名全省第二。全区129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行政监察系统“自上而下”的监督与社区家园网“自下而上”的监督,强化了行政监督效果。审计效率有效提高,在全市率先开通“审计工作监察子系统”,工程结算审计平均用时比以前缩短7天,全力推进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区政协、派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协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传承发扬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建设者表示崇高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派、无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各单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完成,但如何按照城市经济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仍是我们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二是面对土地零增长的困境,如何抓住城市更新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三是城市管理比较粗放,必须要竖高标杆,加大市容环境提升行动的力度,促进城市管理向国际化、法制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四是利益群体多元化,民生问题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平衡好各种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稳定,如何有效满足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是对我们善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五是制定经济政策的创新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必须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和民生需求,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能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也是建区30周年。区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五抓五促”工作部署,紧紧扭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核心,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民计民生、基层基础和重点支柱产业倾斜,全力以赴推进城市更新和市容环境提升,力促城市经济发展,放大“功能”价值,努力建设深圳现代化核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和民生幸福城区。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本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4%;万元GDP水耗下降4.5%;万元GDP电耗下降1%。

今年的工作,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核心,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四城一镇”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城市经济

以四大重点支柱产业为基础,全力打造“四城一镇”(金融城、万象城、珠宝城、工艺城和艺术小镇)品牌。打造“四城一镇”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要以“四城一镇”为抓手,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实现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放大“功能”价值,为今后三十年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强化“金融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圳是全国的金融创新中心。年,伦敦金融城公布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城市名单中,深圳排在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之后,位列第五。而深圳金融业资产六成以上集中在。我们要发挥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加强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强化“金融城”地位。加快蔡屋围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区域内交通微循环、周边市政道路改造和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行库和金融中心大厦计划两年内建成使用。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的集聚效应。抓住深圳加快建设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机遇,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品种和经营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支持企业上市。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行业,促进专门专业做强做大。

2、繁荣“万象城”。加快建设人民南—老东门—万象城“金三角”商业区,打造人车分流、环境优美、万商云集、高中低档业态最全的商圈,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提升华润中心万象城周边商业业态,进一步整治、提升周边环境,放大都市综合体效应。支持商贸业创新业态,鼓励企业网上开拓业务。继续推进连锁商业进社区。积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办好“深圳珠宝节”、“深圳国际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区域消费持续增长。

3、提升“珠宝城”。在全市9个传统产业集聚基地中,的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率先建成,发展态势良好,获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好评。要加快水贝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二期建设,推进建筑外立面、道路、地下管网、人行天桥等改造项目立项。努力推进水贝珠宝学校拆迁工作。继续大力推动黄金珠宝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其向设计研发和展示交易高端发展。全力推广黄金珠宝区域品牌,促进黄金珠宝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黄金珠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黄金珠宝产业与文化创意、高端旅游等融合发展,让黄金珠宝走进寻常百姓家。

4、巩固“工艺城”。全市工艺品十大专业市场有七家在,其中,深圳古玩城被认定为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满京华艺展中心、深圳古玩城和航诚艺都先后成为“文博会”分会场。要充分发挥这一集聚优势,继续改造治理“工艺城”周边环境,提高“工艺城”的品味内涵,美化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引导工艺行业创新和业态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借助“文博会”的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国内工艺品市场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条最完整、服务水平最高的“工艺城”。

5、打造“艺术小镇”。依托梧桐山景观资源,改造大望、梧桐山村环境,吸引文化创意机构和个人集聚创业、发展。整合民间博物馆、文化高地、兰花基地、盆景园、景观河等资源,打造一个最具特色、最具品位的“艺术小镇”。第六届“文博会”开幕前完成梧桐山中心街、民间博物馆和休闲广场的改造工程。加快梧桐山景观河改造。

6、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市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推进虚拟经济发展,突破物理空间的制约,抢占虚拟空间的制高点和前端。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促进电子商务、互联网、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位于莲塘的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二期建设,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支持商业业态、现代科技与银行信用之间的融合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7、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努力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降到1800吨以下,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降到50吨以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节约能源产业等领域节能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鼓励企业加大低碳化技术改造,控制能耗、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推进垃圾分类收集、绿色处理与循环利用。引导居民低碳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绿色建筑。

(二)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激活发展潜能

城市更新是在土地零增长条件下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人口结构联动调整,不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8、全力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产业第一和功能提升原则,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通过更新改造,以容积率换空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强资源配置,成立城市更新项目专项小组,对第一批59个申报试点项目,专人跟进,全力推进。加大项目规划深度和协调力度,力争使条件成熟的改造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9、全力推进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改造。抓紧实施清水河新法定图则,加快笋岗片区法定图则修编工作,推动总部基地规划尽快纳入笋岗片区法定图则,推动园区6个重大建设项目尽快动工。引导园区符合城市更新政策的旧工业区、旧仓储区等进行更新改造,抓紧推进项目的策划和报批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市政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重点抓好综合物流、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项目。

10、加快实施“金三角”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完成12个专项规划的设计编制工作,启动人民南二层市政人行通道二期工程建设。实施口岸、文锦渡口岸环境改造。建设路火车站至嘉宾路段西侧景观整治以及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工程动工建设。完成《“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黄贝岭旧村改造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改造。西岭下南村、向西村局部改造要抓紧动工。协调开展田心村、英隆旧改项目的前期工作。对暂时未纳入推倒重建计划的其它“城中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中村”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着手筹备研究湖贝路周边旧城区改造的可行性。

(三)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和生态保护水平

要牢牢抓住深圳举办“大运会”和全面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的机遇,以新加坡、香港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功能化、精细化、净化、绿化、美化为目标,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12、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地铁建设,到2011年,辖区内地铁2、3、5号线新建18.1公里、车站11座;力争地铁一、二、三期工程建成后我区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45公里,成为全市轨道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大力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力争丹平快速路一期工程年底前通车,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年内动工;继续推进红桂—晒布路以及清水河、莲塘片区近20条道路新建、改造;抓紧推进布心—梅林路等6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至3年内新建、改造、修缮城市主次干道近50公里;强力推进拥堵片区的交通综合治理,改善凤凰、笋岗等片区的微循环道路;全面启动“插花地”二线路、东晓路等18条市政道路及微循环道路改善工程。按照人车分流的目标优化路面交通,建设二层步行连廊。按照《“金三角”片区近期交通综合改善规划》启动人民南二期连廊、口岸及文锦渡口岸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对口岸联检大楼等5栋建筑物、5座连廊、1座人行天桥及文锦渡口岸20多栋建筑物、17条出入境通道实施立面改造,完善灯光夜景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水平,让两大口岸面貌焕然一新,为口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一批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未来几年,电网规划总投资约19亿元,扩容1066MVA(兆伏安),切实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13、全力实施“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区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力争在两年内使城区环境有较大改观。围绕“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布吉路地铁3号线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建筑物外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分期分批对户外广告实施综合整治。着力提升“金三角”商圈周边市容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标准,抓紧实施滨河路、文锦路、雅园立交、人民桥景观照明工程。积极参与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精心组织绿道建设,以银湖山—布心山—梧桐山生态走廊为轴线,进一步完善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以及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逐步构建以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城市绿道。

14、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从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软实力出发,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执法监督考评制度,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违法抢、搭建和违法用地行为,保持违建“零增量”。扎实开展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工作。切实提高交通组织能力,加大对非法营运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制假售假、欺诈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15、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做好国家生态区创建考核迎检各项工作,力争通过国家考核组的验收。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精心保护好“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生态格局。加强保护梧桐山“部级风景名胜区”,加大对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的支持力度。立足源头管理,坚决否决非环保项目。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快实施水环境治理,力争辖区内所有河流早日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开展“正本清源”行动,强力推进“城中村”地下管网改造和排水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在布吉河、深圳河等主要河道沿线修建绿色长廊,计划建设4.39公里生态景观河。积极筹建布心山郊野公园和罗芳公园,改造一批市政公园。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增强发展动力

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自主创新主导战略,以自主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6、实施区级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启动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坚持“市场、服务、效率”三大改革取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政府管理机制。继续精简政府审批事项,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向市场和社会放权,凡是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事情,移交市场和社会。

17、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打造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政府的协调、引领作用,产业发展资金、科学技术经费和区长质量奖重点激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紧紧围绕四大重点支柱产业,大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品牌。贯彻落实市有关扶持本地产品的政策措施,政府采购优先向本地自主创新产品倾斜。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形成“以自主创新吸引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推动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18、全面开展社区自治。按照区委区政府1号文《中共深圳市区委深圳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区自治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全力推进社区自治,促进社会转型,优化基层治理,努力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为主,整合社区各种力量,自主管理社区事务。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加强社区各类自治平台建设,培养选拔社区自治带头人。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机构,拓展和强化社区服务。进一步畅通社区民意表达、诉求反馈、居民服务、矛盾调解等渠道,优化社区自治效果。加强公民意识和市民素质培养。引导集体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经营管理和科学发展,加强经营班子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

19、探索政府服务外包模式。扩大政府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继续购买社工服务,社工岗位计划由79个增加到100个。探索城市管理购买服务模式,继续扩大市政清扫保洁外包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推广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信息采集外包采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行“登记备案”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民生幸福城区

要把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水平,特别是要把满足困难居民、弱势群体的需求摆在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的发展与城市居民的利益更加贴近,使居民分享到更多发展的实惠。

20、全力促进就业。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和劳动关系信息系统,设立求职一体机(求职通),力争打造一个覆盖全区的公共就业自助服务平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4名户籍失业人员就业,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推广桂园街道、东晓街道马山社区促进就业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基地,努力实现“送岗位上门”、“在家门口就业”。加强公共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外来劳务工的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完善公共创业服务体系,营造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动集体协商制度。

21、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各险种的参保人数和覆盖面。推动跨地区就业参保人养老保险关系顺利接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和救助。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机制,实行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引导鼓励社会资源参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加快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活动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计划达到1800人。加快推进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和莲塘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安雅苑政策性住房建设。

22、重点关注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阳光服务系统,扩大购买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流程。创建残疾人托养中心,有计划接收无生活能力的残疾人,逐步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康复工作专业化。加强残疾人就业救助,推行残疾人分类就业。丰富残疾人的文体娱乐活动。

23、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全面启动第二批145个老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高标准,加快推进。启动老住宅区管道燃气建设,逐步提高燃气管道覆盖率。继续实施以消防安全隐患治理为重点的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完成23个一般整治类项目,实施17个综合整治类项目。深入实施固本强基项目,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建设,力争83个社区达到市政府规定的标准。支持社区居民性文体社团发展,丰富居民的文体生活。深化“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力争“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达到85%以上。

24、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创建“广东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在抓好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办精品教育,创建教育特色,巩固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阳光少年”工程,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继续实施“警校共建”,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解决部分优秀临聘教师入编问题。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改善校风教风学风。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行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制度,开展教育教学大比武活动。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两年内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常住居民。完成区疾控中心大楼功能升级改造工程和区人民医院住院部扩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区中医院莲塘新院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全力推进社康中心建设,计划投入2.3亿元,逐年规划改造43个区属社康中心。充实社康中心医技力量,建立公立医院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坐诊制度。巩固“健康城区”建设成果。推广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壮大。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动态,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26、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开展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总结、宣传30年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全区人民继续投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水平,巩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办好深圳()粤剧节、“邻里相亲”社区广场文化节、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文体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增强文化软实力。建立义工服务基地,擦亮义工文化品牌。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努力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改善人口管理和服务,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扎实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促进体育、普法、科普等事业发展,发挥好侨办、台办、民族宗教、侨联、海联、文联等组织的作用,抓好机关后勤、档案、保密和区志等工作。

(六)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全力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强化守土有责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健全机制体制,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确保一方平安稳定和谐,提高居民的安全感。

27、切实强化平安建设。巩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的成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一线巡逻民警力量,启动3000个二类电子探头建设,进一步发挥和完善电子监控系统功能,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管事率、控制率和防案率。保持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两盗”和“黄赌毒”的严打高压态势,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推行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和“门禁卡+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出租屋综合管理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与居住证推广三位一体,深入推进群防群治工作。加大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和巩固力度,重点抓好困难小区的创建工作。

28、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加强区信访大厅、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大社会稳定问题的源头防范力度,加强政策出台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家园网等平台,加强社情舆情收集分析,早发现、早解决。坚决打击恶意欠薪、欠薪逃匿行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管理机制,加大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力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切实做好重要敏感节点的矛盾稳控调处工作。

29、全面确保公共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巡查和奖惩制度。继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不断巩固安全隐患整治成果。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利用“12350”安全生产隐患信息举报平台,构建全民参与的隐患排查网络。全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坚持打疏结合、标本兼治,巩固扩大“清无”成果。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着力加强水务工程和“三防”应急能力建设,确保“三防”安全。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动工。对371个危险性中等以上的边坡分期分批进行整治。建设电子应急体系,提高处理突发公共性事件的能力。

(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力促政府工作提质提效

要做到勤政、善政、廉政和依法行政,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水平,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

30、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和《深圳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促进合法合理行政。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

31、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围绕打造“四城一镇”和解决民生需求,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政策效果,努力让企业和居民得到最大实惠。大力创新政府服务,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审批转向指导,努力做到“研究分析到产业、政策制定到行业、工作落实到企业”。加强行政服务大厅管理,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和通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阳光政府”,推进行政审批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区政府公共服务白皮书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

3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开展作风大整顿大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深入调查研究,腾出更多的时间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到困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对“直通车”、“民心桥”、“廉政直击”中市民反映问题整改落实的督查督办。完善明察暗访机制,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继续实行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实。进一步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到抓执行、抓落实上去,以实干之风实现实干之效。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一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

33、深入实施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和《深圳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健全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扩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积极探索反腐倡廉的新形式,促进公务员队伍廉洁自律、干净做事。

各位代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为科学发展和繁荣稳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附件

有关词语解释

1、坪山工业园补偿款(P2):坪山工业园是1998年我区为延续发展后劲,在龙岗区坪山镇坪葵公路南侧征用184.49万平方米土地规划而成。历届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坪山工业园的发展,专门成立区工业园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累计投入各项前期费用和利息达2.37亿元。6年,市政府从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出发,决定收回坪山工业园用地,并调整为比亚迪汽车项目和其他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我区服从全市发展大局,配合有关部门按时完成了全部用地的整体移交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年,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同意由市财政补偿我区对坪山工业园投入的前期费用2.37亿元,同时考虑我区为全市产业发展用地储备作出的贡献,由市财政转移支付4亿元,上述2笔款项共计6.37亿元通过市财政一次性拨付给我区,有关征地遗留问题处理费用则在市征地拆迁费用中列支。

2、ICP证(P3):全称是“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指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取得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3、“金三角”片区空间资源整合工程12个重点项目专项规划(P4):广深铁路沿线(“金三角”区段)景观整治规划,“金三角”片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深圳酒店及深房百货片区改造专项规划,湖贝旧村及老区委片区改造专项规划,东门三期商业街区改造专项规划,嘉宾桥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东门老街地铁枢纽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蔡屋围金融中心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建设路、人民南商业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全天候人行系统规划,“金三角”标识及雕塑系统设计和“金三角”品牌营销策划。

4、残疾人“申请服务无障碍”(P6):通过设立残疾人“网上办事大厅”,建立网络申报、服务查询系统,使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申请教育、就业、康复、助残等服务项目,并随时查询申报结果。

5、“六好”平安和谐社区(P7):指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和风尚好。

6、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P9):指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以迎接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2011年举办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契机,与创建文明城市、实施民生工程、推进城市更新相结合,利用两年时间,组织开展以“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为主题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使我市在市容环境管理方面在全国发挥排头兵作用。

7、功能区标准(P10):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功能区标准分为五类,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如下: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按环保模范城考核等相关考核要求,我区执行二类标准,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白天不超过70分贝、晚上不超过55分贝。

8、五抓五促(P12):指“抓增长、促发展,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稳定,抓改革、促创新,抓党建、促服务”。

9、绿道(P17):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省规划建设的2号绿道支线、5号绿道分别在仙湖植物园、银湖森林公园设点;深圳正在建设中的绿道有深圳湾滨海15公里休闲带和盐田19.5公里长的海滨栈道。

10、求职通(P20):指在各社区工作站安装触控查询一体机,与区人力资源网实现链接,通过大屏幕循环播放系统中的所有岗位信息,求职者可自主查询和打印相关信息,实现自助服务,并可在区、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窗口享受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

11、“40、50”(P20):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相对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

12、再就业基地(P20):是指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种投资形式创办的,以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其他下岗失业人员为辅的经济实体。

计划将来范文篇5

在此,我对2010年的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安排如下,请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2010年下半年工作回顾

2010年下半年是我工作开展最为困难的的一年。2010年7月,团购部重组,又处于整个酒类行业销售的低迷时期,团购部人员思想信心处于动员期,我部门销售额受到严重冲击,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信心倍受打击,整个阶段的工作陡然严峻。在这样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以及部门贺经理、张经理的坚强领导下,又得于各位同事的鼎力协助,我得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从容应对各方面的冲击,在工作中率先实现信心回升向好,工作思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10年12月26日,共帅选出客户79个,其中意向客户累计达30个,重点大客户12个。在此基础上,为明年完成销售任务打下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全力以赴为团队争荣誉、为事业拼搏的脚步。

过去的几个月,极不平凡,令人振奋。我们在贺经理的坚强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我为此由衷地开心。抚今追昔,贺经理顽强拼搏的辉煌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体部门人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广糖团购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团购部在广糖舆论地位和影响力,必将激励我在广糖共同发展的光辉道路上奋勇前进!

几个月来,我主要做了一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自我的职业素养,促进个人业务水平的平稳较快发展。我实行积极的工作思路政策和适度宽松的吸收他人思想实践经验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无客户、无资源、无社会关系、无经验”的“四无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细致的执行好领导的指示,认真落实好每个工作流程。二是积极寻找客户资源,广泛注意结识行业内的同仁以了解更多行业动态。三是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把学习到的销售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高出勤率的去扫楼,时刻保持着一颗高昂的斗志,提高吸收他人思想实践经验政策的可利用性,扩大个人谈资的范围,高效率地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需求,有效地赢得了客户的第一印象,很快扭转了自我“业务水平不及同事、专业知识程度是新手、陌拜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的劣势。

着力扩大客户群体的数量。部门领导关于开拓客户的政策力度之大、领域之宽、覆盖面之广且新颖独特、行之有效。部门严格的纪律守规全面而具体地指导着我的工作行动,小酒以及一些其他公关物料帮助使我在客户工作的开展上如虎添翼,每日的晨会更是使我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周团购出货量目标达成率一度达到100%,客户结构逐步优化。各个方面素质的快速加强有效弥补了我经验不足的缺口,加强了薄弱环节,为以后工作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重点加快推进遭遇挫折打击后的信心重塑。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社会实践经验的差异,工作上发生异议是必然的,只要本着“以工作为中心,考虑的问题是否有利于部门工作的开展,是否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利于客户潜在消费能力的深入挖掘”原则,考虑问题的时候才能求同存异,工作的时候才能实事求是。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部门同事的无私援助,挫折后自我的心态调整,时常能使遭受重大创伤的我呈现出崭新面貌。一缕缕的信心呼唤而出,一言言的激励使我奋勇直前。这充分体现了同事之间的无疆之爱,有利彰显了广糖平台的无比优越。

(二)大力优化客户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我至始至终在考虑如何把保证销量增长与调整客户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加快解决制约销量增长的客户结构性矛盾。

“四无危机”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每月用于客情维护的支出增加200元,对于我目前的情况来说属于大幅度提高客户维护成本。启动实施每月新增不低于5个客户开拓能力的建设规划。继续改善与客户面谈时的氛围,“改造谈话氛围”使我的大部分客户受益,使他们对于我初入行业不专业的印象得以稍微改造,与客户感情实现了基本稳定。加大自我社会实践力度,谈资方面的制约得到明显改善。个人整体综合能力协调发展迈入新步伐。深入实施综合能力发展总体战略,我自己制定并时刻牢记各条工作规划。

(三)坚持深化思想主观意识,不断完善有利于工作开展的科学方法。我把深化思想主观意识作为应对面临困难挑战的强大动力,努力消除观念障碍,不断提高吸收他人实践经验的能力水平。

对于他人成功经验,在工作中我主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往往别人的一句话就能使我茅塞顿开,面对困难的时候也时常能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我个人觉得每周一次的座谈会是对我的帮助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各个同事工作有序开展的时期,一个个成功经验被我消化吸收之后,我的工作开展也能稳步进行。

(四)着力改善客服,加快推进建立客服意见档案。在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我觉得应该注重加强保障和改善客户服务,切实解决客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施更加积极的客户维护政策。自我强化与客户的利益责任。为此,我建议公司能给我一些开放的开拓客户的资源,或者在小件提成上予以我谅解,我需要那些小件提成做维护资金,而不是某些人认为的贪小便宜。

加快完善客户维护制度。在小件提成得以谅解,客户维护资金较为得以保证的情况下,普遍建立每个客户感情定期升温接触,出台客户矛盾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在工作形式异常严峻、部门困难重重的背景下,我能在广糖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对广糖表示诚挚的感谢。这是以张总为核心的公司领导统揽全局、贺经理坚强领导所给予的,是公司全体同仁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所感染的。在这里,我向公司领导以及关心和支持我工作的同事朋友表示真挚地感谢!

二、2011年的工作安排

2011年是继续应对“四无危机”、保持并提高业绩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工作思路方法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百万销量”规划目标、为2012年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影响,工作开展中困难问题增多。从外在环境看,国内白酒经济发展趋势较强劲,国家经济发展稳定,白酒文化深入民心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国内前十名高端白酒格局似乎在微妙变革、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高端白酒价格体系基础仍然处于变化难测之中,假酒以及串货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商公司活动刺激政策层出不穷,加上政府单位部门公关门槛等一系列市场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自身内在看,我仍处在重要人生发展战略机遇期。信心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开拓能力的增强,扩展客户和改善客服条件的方法效应继续显现,个人素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但是,客户开拓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信心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开拓能力不强,部分大意疏忽决定矛盾突出,客户深度开发难度加大;业绩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客户结构性不科学的矛盾并存;保障每月出货量稳定的基础不稳固;客户被挖潜在风险增加;素质、应变能力、时间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所以,我必须全面、正确判断形势,决不能把信心回升向好的趋势等同于业绩大大提高时的根本好转。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做好今年的销售工作,我要认真贯彻张总的“成为一个学习型、战斗型销售人员”的精神,以贺经理“打造一支极度忠诚的、执行力强的、服从安排的队伍”的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个工作计划,着力搞好思想建设和提高业绩水平,着力改善客服和促进部门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素质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沟通能力建设以及应变能力建设,努力实现销售业绩又高又稳发展。

今年销售业绩的预期目标是:团购大客户新增50个以上;渠道客户新增10个以上;每月销售量递增28%左右;年中销量目标10万元左右;全年销量力争100万元左右;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每月销售量递增28%左右,主要是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工作重点放到转变工作思路方式、调整客户结构、提高销售业绩上来。提出年中销量目标10万元,综合考虑了去年业绩的翘尾因素、个人业务能力的承受能力、以及春节过后市场低迷的传导效应,并为个人工作思路改革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留一定空间。

今年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宏观销售战略水平,保持信心斗志平稳昂扬不泄

我会继续实行积极的工作思路政策和适度宽松的吸收他人思想实践经验政策,保持工作计划的连续性和可实施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工作计划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工作计划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业绩平稳较快发展和调整客户结构的关系。

(二)加快转变工作思路方式,调整优化客户结构

转变工作思路方式刻不容缓。我要大力推动我的工作进入创新驱动、信心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一是继续推进重点客户深度挖掘。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大客户的感情升华。三是加大发展渠道客户的力度。

(三)打好团购工作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一要我现有的几个大客户为重点,扎实推进有关他们各方面信息的采集,提高对他们的认识程度,形成对各个客户了如指掌的有利局面。

二要加强新的大客户开发力度。我只有开发出更多的客户才能在团购销售的道路上持续发展。

三要积极适应市场各方面信息变化。积极参与各个渠道的工作,推动知识面取得新的拓宽。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客服,促进自我与客户的感情得到时常的交流

改善客服是销售工作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客服,销售工作才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客我感情才有牢固的基础。

千方百计寻找与客户的接触条件。这是保障和改善客服的首要条件。今年的销售任务异常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工作情绪。我拟投入每月收入的10%用于与客户升华感情的需求上。

加快完善涉及所有客户的工作开展表。扎实推进新工作思路的试点,试点时间范围持续3个月。加强对各个客户的信息了解程度,逐步提高客服水平,切实做到动态监控、应服尽服。努力把自己培育成为客户满意型的销售员。

(五)坚定不移地对全体客户实施“721法则”,进一步细分工作主次

今年要继续深化重点工作领域和关键思路环节改革,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我要继续推进客户结构科学性布局和不同客户层次时间分配管理的战略性调整。在科学分配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的推进工作思路方法的创新。对10%的重点客户力争达到双边战略性合作,因为10%的重点客户占到销量的70%左右。同时对占销量20%左右的那20%的客户有条件地进行资源分配,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对占总销售量10%左右的那70%客户群落进行引导性的公关思路,目的是推动他们早日进入前梁总客户层次。

我所要做的一切都是要让客户对我们的工作更满意、更享受、更认同,让公司的业绩更上一层楼,以尽我的微薄之力。

计划将来范文篇6

尊敬的党组织:

曾经,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入党动机是什么。当时只是想着既然别人这样做,那自己也去试试吧,这种试一试似乎只是一种形式,似乎只是一种娱乐。然而现在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和以前相比也经截然不同了,现在自己的入党动机非常明确,并且自己的入党动机是符合入党要求的——为党的事业发展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为党和人民的一切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事事多为别人着想,事事起到带头模范作用,事事冲在人民的前面;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在我看来,一个人想要入党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很高兴自己现在明确和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当然,作为一名党员或者是预备党员,单知道这些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行动,是实践。我们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之后,我们更需要把这一切付诸行动。就像现在咱们国家西南地区面临大旱和玉树遭受地震,我们不能只是口上说说我们要帮助西南人民和玉树人民,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虽然我们处于学校不能到灾区去帮助他们,但我们在物质上是能够给他们一些帮助的。我们可以省下一些零用钱来捐给他们,我们还可以面向社会组织一些募捐活动,为灾区凑集一些资金。

当然作为党员或预备党员的我们也要设计好自己未来。我们在学校除了学习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党员外,我们更主要的、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把自己的未来计划好。在我看来,一个不会计划自己的未来,在学校不能好好学习的预备党员将来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所以我现在唯一能为党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自己,使自己将来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为党和人民服务。

计划将来范文篇7

在成教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职学习,他们学习日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直接从高中考试进来的,这部分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如为了准备将来参加研究生考试,为了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为了将来就业做准备等。日本是我国邻邦,两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于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因对日本文化艺术,对日本动漫,日剧,日语歌曲等感兴趣,也选择了学习日语。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在实施教学计划时,要照顾到同学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探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顺利进行日语教学的基本保证。另外,教材选择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当教学计划进行到某一进度时,有的学生突然提出要换一套新教材。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原因是教材内容枯燥,知识陈旧,信息量匮乏,学生感到没兴趣,不爱学。所以要想选择出适合学生的好外语教材,就要与学生经常进行信息沟通,与同行和教务处的教辅人员保持联系,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合理性。

2基础课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上,地理位置上,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很深的关系,所以日语中有许多日文汉字。当学生们看到日语中的汉字时都会感到十分亲切。因此可以在基础课上多讲解一些如日文汉字的起源等与日文汉字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日语的兴趣。首先让同学们了解到中日两种语言都使用汉字,在日语中有许多和中文一样的字是同义同词,这些词是日本人对中国汉字丝毫未加改动就直接吸收过来,作为日语汉字来使用的。如“天,人”等等。这些日语汉字的形态,字义完全等同于中文,只要中国人利用母语来对比学习,通过汉字本身的意思便可知道词义。让同学们了解这些日语的特点之后,接下来可再进一步适量地讲解一些日本人文现象,讲解一些社会现象,讲解一些日本历史知识和日本概况,使他们对日本及日语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纯讲解语法词汇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对接下来的教学会带来诸多益处。我认为兴趣是同学们学好日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兴趣开端,是今后学习日语的最佳保证。

3加强针对性教学

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中指出: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译和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为将来参加研究生考试做准备的学生和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的学生而言,参加统考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应试教育当然不可取,但是学习应试技巧,用来参加统考却十分必要。所谓应试技巧,主要是指给学生提供一个应考思路,使他们在考试的短暂时间内,能合理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性,来解决在考卷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试题。所以把应试技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其独到之处。例如运用在日语的选择判断题时,首先要知道的是在选择判断题的选择项中,除了一个正确的选项外,还有与其并存的干扰选项,这令考生一时难辨真伪。这些选项的表层结构往往与正确的选项十分相似,干扰考生理解,造成考生在慌乱中丢分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平日教学中有计划地让学生多做一些这类选择判断题试题,在测试后,对试题中的新旧语法现象,词汇,及超出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问题进行讲解。其目的在于解除学生紧张情绪,特别是当出现难题偏题时,也能保持稳定的心态,超常发挥应有的日语水平。掌握应试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获得好成绩。应试技巧特别适合将来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和为了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的学生。另一部分的在职学习的学生,他们学习日语的目的各不同,有人是因为工作需要,有人是为需要普升职称而参加职称日语考试,还有人是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历,等待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他们学习日语的目的明确,想达到目的的动机强烈,学习日语的主动性强,积极性高。他们在社会和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日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发挥判断能力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善于抓住难点,学习成效大。

计划将来范文篇8

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改变各自的经营结构,寻求新业务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认真地预测将来环境的变化,进行企业能力和业绩的分析,根据企业的基本方针设定长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地制订出对经营环境具有适应性的新业务计划。制订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简述如下。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现实的企业环境及环境的未来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企业来说,把握住环境的现状和将来的变化趋向,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威胁因素,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很多。它可由主体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构成。企业的主体环境因素是指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团,如股东、顾客、金融机构、交易关系单位、竞争企业、外部机关团体等。企业环境的一般因素是由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社会因素构成。而地域环境因素是指上述环境因素产生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它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

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从时间、费用和必要性看,它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因此,首要要确定特定企业的特定环境内容,然后集中人力和费用,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西方企业在分析时,十分重视对将来因素突变的时间和变化方向进行预测,这是环境分析的结论。环境分析最终必须回答:环境因素将在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多大?这种变化是企业的成长机会,还是威胁因素?对企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分析是制订出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另外,企业为了制订新的产品市场发展战略,应重点分析与本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群体,以便作为选择计划方案的依据。

2.企业能力分析和业绩分析

企业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认真做好能力分析,预知企业现有能力与将来环境的适应程度,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业务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否则企业会丧失竞争能力,而使新业务的开展也归失败。因此,企业能力分析是制订新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业务活动必需的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并制订提高企业能力的战略计划,使企业新业务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为此,企业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能力的结构,即明确反映企业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能力状况。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企业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业能力分析的关键。然后通过对企业能力评价,发现企业现有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关于企业能力的评价,目前西方国家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方法。总的评价思路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按某基准所要求的企业能力相对照。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基准的选定.目前采用的基准有两种:一是主观基准,即由评价者设定的企业理想能力;二是客观基准,即竞争企业中或其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的能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企业业绩分析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能力不变的状态下,预测其在将来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所能取得的经营成果。显然,这种经营成果预测值一般是达不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值的,这就对企业的经营者提出要求:必须改革企业的经营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否则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便难以实现,企业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使经营者增加危机感,主动地将注意力转向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研究,这是对企业业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战略目标的设定

任何计划的制订,都需要以一定目标为依据。企业新业务计划是一项战略性的发展计划,具有长远性,故企业必须确定长期战略目标以作为制订发展计划的依据。

战略目标的设定,原则上应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和企业能力为依据。但企业在确定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项目,因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项目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其基本项目的内容基本相同。例如,作为企业业务发展计划来说,反映计划将来经营成果的定量目标,一般包括收益性、成长性和安全性三项目标。

(1)收益性目标。最常用的目标项目是总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周转率等。

(2)成长性目标。主要项目有销售额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额增长率等。

(3)安全性目标。主要项目有自有资本比率、附加值增长率、盈亏平衡点等。

上述目标项目的目标值的设定,国外经常采用社会平均值、同行业优秀企业和国际类似的优秀企业为参照标准给予设定。一般来说,设定目标值要高于社会平均值,并尽可能向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基准挑战。这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判断经营者的经营是否成功。

4.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定

企业根本面临或预感到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入手,并依据企业能力和长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或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多个战略设想,再经过整理、归纳、分析和评价,最后形成和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但这时的战略还是概括性、方向性的基本框架。如“开发海外市场”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产品出口,但如何出口,向哪些国家、什么样的目标市场输出,输出数量和时间等问题,则应根据战略的目的、目标、所需资源的数量和企业的能力进行规划,最后确定实施方案。也就是把发展战略具体化。

西方企业新业务发展计划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必须研究和决策的重大课题。故企业一般都设置有专门职能机构和人选从事此项工作。发展战略正确与否,关键是对提出的发展战略的评价。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性。企业发展战略的提出,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发展新业务,其目的何在?这要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分析和评价。

(2)适应性。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战略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适应性评价是根据对环境分析的结果,评价战略实施后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对偶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3)收益性。收益问题是企业发展新业务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最常用的指标是预期资本利润率,即通过对发展战略中投入资本与预期获得利润之比,来评价战略的收益性。一般资本利润率平均要高于资本贷款的利率。但对发展战略来说,在评价时不能只追求一时的收益性,而要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性。

(4)风险性。一般来说,收益性愈高的发展战略,其风险性愈大。就战略决策的本质来说,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对风险的挑战。因此,评价时一般是将风险性极大或极小的方案筛选掉。风险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战略失败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冲击程度。然而,一个企业如何对待发展战略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这与该企业的基本经营方针、经营思想和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计划将来范文篇9

本文作者:王秀卿工作单位:重庆大学

从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统计情况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策略缺乏科学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是一个有机有序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获取帮助的能力,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面对困难手足无措,不能利用现有资源,更谈不上创造资源创造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长期以来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对学生工作过程的忽视,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和适时帮助,失去了在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机会。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策略和拓展迁移能力,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学生职业潜力的发挥和职业成长空间的拓展。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经验表明,大多数工作岗位并不要求从业者具有很高的智商或者卓越的能力,而诚实、细致、耐心、有好的良好品行反而是大多数工作岗位对从业者必然的要求。工作当中用到的具体知识和方法往往不能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储备来完成,实习和工作经验往往会很快地补充甚至更换从业者专业学习过程的储备。笔者认为,勿需过分挑剔学生智商或知识基础,而应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分数段的学生,根据学生个体智商及情商科学引导,注重学习过程体验,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不宜设立固执的学习评价硬性指标体系机械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培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鼓励创造的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学习工作主体意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所面对的几乎所有工作岗位都要求从业者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小组开拓的能力、自主获取商业信息的能力,可以说外贸行业对从业者的很多要求是基于内涵的,而非显而易见的。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注重学生内涵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工作主体意识的培养决定了教学效果,也决定了将来学生入职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1.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在专业学习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再度思考教学目标的设定,合理处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控制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创新、鼓励表现、鼓励新思路。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性格、能力等各方面的闪光点,优点是今后每一个学生立足工作岗位、立足社会的根本,教师的鼓励往往是学生自信心建立的起点或者支撑。笔者认为,盲目地甚至硬性地要求学生达到某一个标准,不仅可能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更严重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对其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形成阴影。2.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制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经验比较少,师生关系相对比较疏远,而当前学生人际交流范围比较狭窄,特别是很多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网络上,虚拟世界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往往与现实的差距比较大,而青年人自我认知大多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很多学生可能课下非常活跃,课上却是置身事外的状态,如此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认知不仅为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于当下改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有立竿见影的效果。3.培养学生设置目标、订立计划、有序执行。高职阶段很多学生缺乏目标意识,行事没有计划,或者有计划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很难持续贯彻执行。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目标设置、计划制订、执行分析,进而修正目标、修订计划、持续执行,周而复始,使得学生养成更为现实地考虑客观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习惯,养成有始有终不轻易放弃的习惯,对于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这是不可或缺的持续不断的内动力。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调查研究表明,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其第一年学习的知识已经有至少60%已经过时。因此,教会学生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无疑已是题中之义。

计划将来范文篇10

关键词:审计费用;审计风险;真实盈余管理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本文研究了真实盈余管理(REM)活动与审计费用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前的研究侧重于基于应计的盈余管理。管理者们在萨班斯法案之后更偏好于真实盈余管理而不是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改变了公司的正常运作,影响当前和未来的现金流,造成了额外的成本,牺牲了公司价值。此外,真实盈余管理更少被审计师审查。当客户通过真实盈余管理以达到财务报告的目标时,研究审计人员是否对那些不违背公认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行为收取较高的费用是重要的。本文预测并且研究,真实盈余管理(REM)与当前和未来的审计费用之间是正相关的。(二)假设提出。真实盈余管理(REM)是和将来公司绩效恶化相关的,它增加了与审计师审计失败无关的剩余诉讼和非诉讼风险。真实盈余管理(REM)是和将来公司绩效恶化相关的,它增加了与审计师审计失败无关的剩余诉讼和非诉讼风险。因此,我们假定审计师通过增加费用来补偿增加的成本,这种成本包括以减轻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而增加的额外审计程序,剩余诉讼费用的补偿,以及潜在与审计失败无关的非诉讼费用。因此,本文研究认为审计费用暗含着对审计师造成最大风险的真实盈余管理(REM)。这引出了本文的第一个假设:H1:在控制其他已知的费用决定因素后,真实盈余管理(REM)与现在的审计费用正相关。如果审计师在审计费用协商后发现真实盈余管理(REM)活动,那么客户就可能会抵制审计师试图因为增加的工作和签约风险而要求增加的审计费用。在审计计划阶段期间,发现了上一年的真实盈余管理(REM)会增加调整当前审计风险评估的可能性。客户可能更容易接受在随后一年中的由最初的审计计划分析所支持的费用的增加。这就引出了真实盈余管理(REM)对长期审计费用的影响的第二个假设:H2:在控制其他已知的费用决定因素后,真实盈余管理(REM)与将来的审计费用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选取了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在排除了金融行业,ST公司以及缺少或不完整数据的公司之后,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99%的缩尾处理。数据处理分析使用STATA12。最终,我们的样本减少到12700个公司。此外我们在回归过程中控制了行业和年份效应。(二)回归模型与变量。1.审计费用模型LNFEESi,t=β1+β2LNASSETSi,t+β3INVRECVi,t+β4LTDi,t+β5EBITi,t+β6GCi,t+β7LOSSi,t+β8BIG4i,t+β9ICi,t+β10DELAYi,t+β11NOAi,t+β12RESTATEi,t+β13DAi,t+β14REMi,t-1+β15REMi,t+εi,t(1)上述模型中,β是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i是企业个体;t是年度LNFEES=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LNASSETS=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NVRECV=应收账款和存货与总资产的比率;LTD=长期债务占总资产的比率;EBIT=息税前利润对总资产的比率(资产报酬率);GC=如果公司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取0,否则为1;LOSS=如果公司报告了本年度亏损则为1,否则为0;BIG4=如果公司审计师是四大审计师则为1,否则为0;IC=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则为1,否则为0;DELAY=从财政年终到审计报告日期间的天数的自然对数;NOA=净经营资产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其中净经营资产=股东权益-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长期债务;RESTATE=如果客户本年度报表重述则为1,否则为0;DA=根据修正Jones模型计算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REM=真实盈余管理。2.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我们依照国内学术界的一般做法,分析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期间费用操控这几种最常见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参考Roychowdhury(2006)的模型,算出异常现金流量(EM_CFOt),异常产品成本(EM_PRODt)和异常操作性费用(EM_DISEXPt):方程(1)中β15(当前阶段的真实盈余管理)和β14(先前阶段的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值是和我们的假设一致的,即审计师增加当前的费用(H1)和将来的费用(H2)予以回应观察到的真实盈余管理(REM)。这个假设就是审计师在观察到真实盈余管理(REM)的回应就是审计师会增加当前的费用(H1)和将来的费用(H2)。在相同的审计费用模型中包含当前和先前阶段的真实盈余管理(REM)的测度也允许对系数进行解释来区分短期和长期真实盈余管理(REM)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明,审计收费衡量指标lnfees的最小值为9.21,最大值为18.59,而平均值为13.511,这说明研究期间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整体并不高,但不同公司之间收费水平差异较大。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REM的最小值为-0.0021,最大值为0.1008,平均值是-0.0080。这说明研究期间我国上市公司既存在调增利润的真实盈余管理,标准偏差达到0.4140,说明我国不同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情况差异较大。(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模型的解释力为39.5%,我们的控制变量都是和基于先前研究的预测相一致。关于我们的预测变量,先前阶段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系数和当前阶段真实盈余管理的系数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是和现在及将来的审计费用正相关的(β14=0.0152,p-value=0.019;β14=0.0156,p-value=0.024),这支持我们的假设。真实盈余管理(REM)对审计费用长期的影响是和审计师定价中所包含的将来经营风险相一致,这种经营风险是和在审计工作中额外的投入有关的。

四、结论

本文的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REM)的附加成本是增加了现在和将来的审计费用。尽管真实盈余管理(REM)没有被会计准则所阻止,但是真实盈余管理(REM)活动的属性表明当决定审计费用时,审计师有理由观察真实盈余管理(REM)作为风险的一个指示。本文的结果也通过为审计师定价行为提供证据而补充了已有文献研究的空白,即当考虑到来源于真实盈余管理(REM)的审计风险时,审计师定价行为是客户保留决定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伍利娜.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3(00):113-128.

[2]张继勋,徐奕.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上市公司2001-2003年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评论,2005(1):99-116.

[3]宋衍蘅,殷德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来自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5(2):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