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0:3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工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士工作论文

护士工作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工作价值观护士综合医院

工作价值观是一般价值观在工作背景下的特定表达,指个体关于工作行为及在工作环境中获得的某种结果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体系一一。它代表的是一个人对工作的一般态度。护士工作价值观为正确选拔与合理培训护士提供心理学基础,同时,也为正确选择激励模式,建立良好组织文化,提高组织成员工作效率提供参考。通过判断护士的工作价值观是否与组织文化相一致,从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降低缺勤率和流动率,最终提高工作质量。为进一步了解哈尔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的现状,比较不同等级医院的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别,本研究对哈尔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77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哈尔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共45所,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按哈尔滨市各级医院总数的1/5,选取哈尔滨市9所医院的77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所,护士382名;三级乙等医院2所,护士215名;二级甲等医院4所,护士175名。要求护士符合以下入选标准:注册护士;愿意参加本课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5年以上。

1.2调查工具

采用工作价值观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包括3个维度:情感型价值观(5个条目)、认知型价值观(13个条目)、工具型价值观(6个条目),共2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6点记分法,“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不太重要、较重要、重要、非常重要”,分别计1,2,3,4,5,6分,总分为144分,得分越高说明员工对工作越满意,各条目得分平均值为总体价值观。内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a系数为0.92,重测信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95,平均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validityindex,CVI)为0.86,条目一致性平均数为0.87%。共发放问卷814份,剔除填写不全无效问卷42份,回收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4.84%。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均数与标准差描述护士工作价值观现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等级医院的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由表2可知,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得分排序为:情感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认知型价值观,总体价值观均值为5.17分。

2.3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见表3)

将认知型价值观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比较,P=0.000;B组与C组比较,P=0.009;将工具型价值观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P=0.003;B组与C组比较,P=0.000。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在认知型价值观、工具型价值观方面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三级乙等医院护士的价值观得分高于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1)。

3讨论

3.1护士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况

有研究报道,目前护士的年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本研究中,21一3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49.61%;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占34.72%,说明护理队伍正从年轻型向成熟型转变。25-40岁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的最佳年龄。所以,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呈梭形(即以25-40岁的中青年为主)最为理想。本调查显示,临床护士以21一30岁、护龄,5年的年轻护士居多,职称仍呈现扁平结构,9所医院中无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士)比例为9.31:43.56:100.00,与医生相比,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较小,说明护理人才队伍还未形成合理的梯队,这与以往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有关。近年来,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快速发展,一直占主体地位的中等护理教育规模开始缩减,护理教育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多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此次调查显示,大专学历护士占主导地位,达44.43%,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虽然护士的学历有所提高,但高学历的护士仍然缺乏,尤其是硕士、博士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出现空白,提示护理硕士、博士教育有待发展。

3.2护士工作价值观状况

认知型价值观表达了对工作本身的一些特征及员工自身的发展、成就的重视,包括工作兴趣、责任、成就等反映护士高层次需要的内容;工具型价值观也称物质型价值观,是指得到所希望的物质或实际结果的价值观,它包括薪酬、工作安全等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最为关注的是情感型价值观,其次是工具型价值观,重视程度最低的是认知型价值观。体现了护士群体的情感社会需要(例如:被尊重、工作被认可、公正的监督等方面)在现有的激励体制下满足程度不高,这将降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工作积极性。而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时,高层次需要不会发展为主导需要,因而对高层次需要如成就、工作兴趣等的追求也受到了抑制,这将进一步阻碍护士向更高层次和方向发展。按照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的抑制也会降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从赫茨伯格的因素理论分析,情感型价值观及认知型价值观的内容都属于激励因素,而工具型价值观的内容属于保健因素。因此,情感型价值观及认知型价值观对护士具有激励作用,在这些价值观的满足上存在不足也会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下降。提示管理者在设计激励模式时,应对护士的情感需要和成就发展需要进行投人,改进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护士设定工作目标并适当授权,提高其责任感和成就感,以期达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3.3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价值观的差异

护士工作论文篇2

1.1充分发挥36岁~40岁的护士长的中坚力量

表2结果显示:36岁~40岁的护士长占55.6%,但其中只有10人(28.6%)质控频率≤2次/周,比例最低,可见36岁~40岁的护士长很重视利用移动护士工作站进行质控,并且此年龄段的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作用重大。

1.2加大40岁以上的专科护士长的培训力度

表2结果显示:50.0%的专科学历的护士长质控频次≤2次/周,比例最高,并且专科学历护士长中有58.6%年龄超过40岁。分析原因可能为:年龄>40岁的专科学历护士长或许因年龄、受教育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新事物接受能力等个人因素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质控工作重视不够,故需要加大对40岁以上的专科护士长的培训力度。

1.3加强低职称护士长的培训力度

表2结果显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长中只有5人(21.7%)的护士长质控频率≤2次/周,比例最低,并且有10人(43.5%)的护士长质控频率>6次/周,比例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长的知识层面较广,对于护理发展新理念及新趋势了解较多也较深入,因此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等信息化护理工具的期望值及依赖性也较高。

2护理管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质控情况参差不齐,亟须实现标准化

卫生部及各专业学会对医疗护理操作技术有明确的要求,但对数字化条件下的医疗护理工作常规要求明显滞后,不能适应数字化医院管理的实际。有文献显示,在护理质量监控中,护理管理者应该利用移动护士工作站做管理系统界面,对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及时检查护理文书的录入、移动护士工作站执行扫描情况,抓好护理环节、终末的质控,及时发现护理事故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纠正并制定相应措施,使各项服务质量的技术、管理、过程和人的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12-19],从而提高护理管理的安全性,降低医疗风险,为护理病历质量控制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管理途径。另外,管理者还需要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实际执行过程中何时给病人吃药或打针,实际执行时间和医嘱要求的时间相差多少,如果该医嘱没被执行,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国内对于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质量控制很少有科学的研究。此次调查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质控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以期为护理同仁提供参考建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63名护理管理人员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质量控制,其中36.5%(23人)护理管理人员平均每周的质控频次>6次,66.7%的护理管理人员平均每周的质控频次≥3次,可见护理管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质控都比较重视。而质控内容显示,护理管理人员对工作量统计、跟踪控制及统计各项护理指标、进行绩效管理的质控人数比较多,均超过58%;而对于工作负荷加权及其他进行质控的人数较少,可见护理管理人员质控内容大同小异,而且还没有完全开发出规范标准的移动护士工作站质控内容。针对此次简单的调查研究,护理管理人员应积极开发研究适合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标准化质控频次及内容,使移动护士工作站的质控能够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3护理管理人员应规范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检查护理工作完成情况

护士工作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护士;工作;满意度

护士短缺、护士流失日益影响健康机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能力,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与护士流失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现状,探讨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寻求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减少护士流失,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工作满意度(iobsatisfaction)又称工作满足。因研究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理论架构,工作满意度的定义也不同。目前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工作满意度定义的是(cavanagh)提出的,即工作满意度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欢他的工作的程度。 2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很多,cambell(1970)将其分为两大类。

2.1过程理论(ProcessTheories)叙述如何激励,指挥、维持及停止行为的过程,主要是明确变量交互作用及影响他人产生某种行为的方法。本类理论的代表有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eoryofMotivation)、公平理论(EpuityTheory)。

2.2内容理论(ContentTheories)叙述关心激励人们的特定内容,主要是在于辨认及界定主要变量中的特定实物,如福利待遇、升职、工作安全性、认同、友善的同事与等为奖赏的东西。本类理论的代表有: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yr)、奥德佛的ERG理论等。

3工作满意度的常用测评工具

3.3工作满意度指数(Index of Work satisfaction.IWS)此问卷以马斯洛和黑兹伯格的工作满意度理论为基础,采用7分对称评分法,包括44个条目,6个维度。

3,4工作满足量表(JobSatisfactionInventoyr)本量表可测量受测者对自尊自重受重视程度、领导者态度、成长与发展、独立思考与行动、工作待遇、工作保障、工作贡献、升迁机会、自订工作目标与方式、友谊关系、顾客态度及工作权力等13项衡量满意度的因素。

3.5 Muller/McC|oskey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包括8个维度:与共事者的关系、相互作业、家庭工作的平衡性、称赞和认可、对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专业发展机会,控制或责任。

3.6护士满意度问卷(The NurseSatisfaction scaleNSS)问卷内容涉及7个工作因素:管理、同事、经历、与上级的关系,病人的照护,护理、交流。

[1]

4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动态

4.1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自1940年人们开始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评工具由借助于非专业群体的工作满意度工具如职业描述指数,工作满意度指数等,发展到针对护士自身特性的测评工具~HMMSS,护士满意度问卷等,使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测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从早期单一的发放护士问卷,变为调查护士长,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使满意度的研究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开始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测评内容越来越细化,尤其是对影响护士满意度因素研究越来越多,以往注重于因素对护士满意度的影响,现在开始更多关注护士自身特点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近年来,具体环境护士工作满意度~HICU护士、急诊护士、社区护士的研究也开始深入,拓宽了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范同,提高了其研究的深度。

4.4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策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因此,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Moirison研究指出以护士为中心的关心人的领导风格及参与式的领导方式能增加工作满意度。公平竞争,有效的奖励机制,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叶向红,胡雁认为“授权”是一种提高护士满意度有效的方法。这些领导方式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提供了护士上的情感需要。主要表现在领导对护士行为的认可和励,满足护士的需要,关心和帮助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楼建华等研究显示,采取提高护士专业地位、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增加护理,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等方法可以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葛向煜,李铮发现:通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培养使用高学历人才,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工作自主.陡等方法可提高护士满意度谷秉红,孙宏玉等指出合理编排护理人员,灵活公平的排班,建立奖励机制,改善工作环境也可使护士满意度提高。黎巧玲,李小妹等认为,大力开展护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提高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也可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此外,还应加强护士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培养,使护士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以最佳状态投入丁作。目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尚处于调查性阶段,干预性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希望更多的人从事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探索真正能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减少护士流失,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5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国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大多是采用同外量表的版本或信效度欠缺的自编调查问卷,国内尚无权威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或问卷。研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适用性强,信效度均好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十分必要。

我们建议护理管理者建立专门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价系统,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提高护士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工作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护士;工作;满意度

护士短缺、护士流失日益影响健康保健机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能力,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与护士流失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现状,探讨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寻求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减少护士流失,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工作满意度(iobsatisfaction)又称工作满足。因研究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理论架构,工作满意度的定义也不同。目前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工作满意度定义的是(cavanagh)提出的,即工作满意度是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喜欢他的工作的程度。

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很多,但至少包括3个基本方面:(1)患者护理中的有关因素(专业知识、技能和互动中的得益);(2)专业因素(自主性,组织策略和报酬);(3)工作环境内在因素(社会一体化沟通和管理方式)。

2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很多,cambell(1970)将其分为两大类。

2.1过程理论(ProcessTheories)叙述如何激励,指挥、维持及停止行为的过程,主要是明确变量交互作用及影响他人产生某种行为的方法。本类理论的代表有Vroom的期望理论(Expectancy T~eoryofMotivation)、公平理论(EpuityTheory)。

2.2内容理论(ContentTheories)叙述关心激励人们的特定内容,主要是在于辨认及界定主要变量中的特定实物,如福利待遇、升职、工作安全性、认同、友善的同事与等为奖赏的东西。本类理论的代表有: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yr)、奥德佛的ERG理论等。

3工作满意度的常用测评工具

3.1 Smith的职业描述指数(Job DescriptiveIndex,JDI)此量表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表。它有72个条目,可衡量工作者对工作本身、薪资、晋升、监督和同事等5个维度的满意度。1985年,Balzer和Smith对它重新修订,替换了只能用于生产环境的条款,加入一个测量整体工作满意度的亚量表,使这一量表更加完善。

3.2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innesota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它分为长式量表(21个分量表)和短式量表(3个分量表),短式量表包括20个题目,可测量工作者的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长式问卷有120个题目,可测量工作者对20个工作面向的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MSQ的特点在于完整的衡量工作满意度的整体性与构面。

3.3工作满意度指数(Index of Work satisfaction.IWS)此问卷以马斯洛和黑兹伯格的工作满意度理论为基础,采用7分对称评分法,包括44个条目,6个维度。

3,4工作满足量表(JobSatisfactionInventoyr)本量表可测量受测者对自尊自重受重视程度、领导者态度、成长与发展、独立思考与行动、工作待遇、工作保障、工作贡献、升迁机会、自订工作目标与方式、友谊关系、顾客态度及工作权力等13项衡量满意度的因素。

3.5 Muller/McC|oskey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包括8个维度:与共事者的关系、相互作业、家庭工作的平衡性、称赞和认可、对排班满意度、福利待遇、专业发展机会,控制或责任。

3.6护士满意度问卷(The NurseSatisfaction scaleNSS)问卷内容涉及7个工作因素:管理、同事、经历、与上级的关系,病人的照护,护理教育、交流。

4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动态

4.1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自1940年人们开始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测评工具由借助于非专业群体的工作满意度工具如职业描述指数,工作满意度指数等,发展到针对护士自身特性的测评工具~HMMSS,护士满意度问卷等,使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具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测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从早期单一的发放护士问卷调查,变为调查护士长,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使满意度的研究更全面、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开始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测评内容越来越细化,尤其是对影响护士满意度因素研究越来越多,以往注重于环境因素对护士满意度的影响,现在开始更多关注护士自身特点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近年来,具体环境护士工作满意度~HICU护士、急诊护士、社区护士的研究也开始深入,拓宽了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范同,提高了其研究的深度。

4.2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Aiken等人发现护士工作满意度最高是美国(41%),其次是苏格兰(38%),英格兰f36%),加拿大(33%)和德国(17%)。曹颖等调查显示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工作满意度为中度满意。孙月芬等对军队医院临床护士的调查发现21.2%满意,15.8%比较满意,19%一般满意,44%不满意。王群发现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较低,这与Pran—ulisRenwanz—Boylekontas和Hodson的研究结果一致。袁璐吗等的研究表明,特需医疗服务机构中护士工作满意度为中等水平。

4.3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Gruneberg将它们分为3大类,即护理工作本身的因素,护士的个体差异因素,与护士工作相关的环境因素。Mueller和McCloskey[将影响因素归成8类,包括(1)福利待遇;(2)对排班的满意度、对节假日工作的补偿等;(3)与同事或共事者(医生、护士)的关系;(4)家庭与工作的平衡;(5)专业发展的机会(参与护理科研及撰写护理文章);(6)社会或专业上交流、交往机会;(7)对工作进程及环境的控制、支配工作责任以及参与决策的机会;(8)工作被称赞和被认可。其中福利待遇被认为是工作中最不满意的因素,护士工资水平相对其他专业人员处于较低水平。王群研究发现护士工作不满意主要因素,由强到弱的排序为:福利待遇、专业发展机会、对排班满意度、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对丁作的支持及参与决策的机会,社会或专业上交流机会。调查显示工作自主性是影响工作满意中最重要的因素,然后依次为工作中的互动专业地位及领导政策。有研究表明,医院的方针政策,工作环境,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对护士满意度均有一定影响。chiok研究发现,“激励行为”和“授权行为”的管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最显着。近年来随着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深入,开展了同一环境下这一变量的变化。曹颖㈣等发现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工作满意度降低。而国外研究发现,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满意度越高,可能工作时间越长,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越多,从而满意度越高。Yamashitr1的研

究结果表明:受过更高护理教育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护士。这与曹颖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可能教育水平越高的护士,往往期望值越高,因而工作满意度越低。曹颖等人还发现不同科室、不同职位、不同班次和护士工作满意度不同,其中儿科护士满意度最高,其次为妇科,而内科最低。职位越高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越高,上常白班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三班倒的护士。对护士工作感兴趣的护士,其工作满意度高于其他护士可能是由于喜欢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产生满意感。近年来,有人口认为护士生活质量越好,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越高,工作满意度越好。王建荣等指出,护士性格中的情绪稳定,外向特质和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对工作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4.4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策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因此,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Moirison研究指出以护士为中心的关心人的领导风格及民主参与式的领导方式能增加工作满意度。公平竞争,有效的奖励机制,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叶向红,胡雁认为“授权”是一种提高护士满意度有效的方法。这些领导方式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提供了护士心理上的情感需要。主要表现在领导对护士行为的认可和励,满足护士的需要,关心和帮助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楼建华等研究显示,采取提高护士专业地位、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增加护理人力,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等方法可以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葛向煜,李铮发现:通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合理培养使用高学历人才,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工作自主.陡等方法可提高护士满意度谷秉红,孙宏玉等指出合理编排护理人员,灵活公平的排班,建立奖励机制,改善工作环境也可使护士满意度提高。黎巧玲,李小妹等认为,大力开展护理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使护士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提高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也可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此外,还应加强护士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培养,使护士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心态,以最佳状态投入丁作。目前,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尚处于调查性阶段,干预性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希望更多的人从事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探索真正能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减少护士流失,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5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国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大多是采用同外量表的翻译版本或信效度欠缺的自编调查问卷,国内尚无权威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或问卷。研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适用性强,信效度均好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十分必要。

护士工作论文篇5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

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

文章正文:-,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护士工作论文篇6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

,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

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护士工作论文篇7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五)、计划制作护理园地网,上传我院护理动态,及时传递护理学习资料,发挥局域网的空间优势,丰富护士的学习生活.

护士工作论文篇8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

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护士工作论文篇9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护士工作论文篇10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

,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

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四)、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引进或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

(五)、计划制作护理园地网,上传我院护理动态,及时传递护理学习资料,发挥局域网的空间优势,丰富护士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