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施工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19:05:22

河道施工总结

河道施工总结篇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改善我县城区河道行洪条件和人居环境,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组织全县县级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城区河道清淤活动,现就此项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协调发展的要求,以“河道清淤、河床整治、环境治理”为重点,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自然环境。

二、目标任务

根据沮河城区段张寨桥—暖泉沟桥河道堤防和堆积物现状的实际,需治理河道5200m,以河道清淤、环境治理、河床整治三种形式进行集中治理。其中:河道清淤1818m,环境治理845m,河床整治2537m。

1、河道清淤,确保行洪畅通。经勘测,沮河城区段,需进行河道清淤的划分为五段,总长1818米,占治理长度的40%,为碍洪滞洪河段,分别处在县城中心地带,总清淤工程量达46295m3,占到治理总量的84%。按照防洪规划,以清理碍洪堆积物为主,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洪安全。

2、整治河床,改善行洪条件。需进行河床整治的分为四段,总长2537米,占治理长度的48.8%,整治工程量为7566m3,占到治理总量的13.7%。以局部河床整治、改善水流条件、防止冲刷淤积为主,保障防洪设施安全。

3、治理河道卫生,改善河道环境。需重点环境治理的分为两段,总长845米,占治理长度的16.2%,治理工程量为1240m3,占治理总量的2.3%。以清理河道周边垃圾和沿岸环境为主,使城区河道成为防洪和县城环境的一道屏障。

三、实施步骤及方法

(一)实施步骤

按照清淤、环境治理和河床整治各阶段施工的不同要求,总体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为期20天,以环境治理及河床整治工程为主,重点是城区公路沿线段河道,。

第二阶段(4月10日至4月30日),为期20天,以清理河道淤积、碍洪物工程为主。

(二)实施方法

1、采取人机结合,以机为主。由水利部门实施,相关部门配合,以机械作业为主,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布设施工区段,优化施工方法,合理配备机械,把能够清理外运的淤积碍洪物,最大限度地清运出去,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2、采取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对沿河堤内堤外垃圾进行集中整治,铲除垃圾死角。以党委总支为单位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开展一次集中整治活动,使河道卫生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并通过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的河道环境意识和水患意识。

3、以机械为主,对河床内影响河势稳定的堆积物进行清理,恢复河道自然比降,避免冲淤失调,消除潜在隐患。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以政府副县长张拴林同志为总指挥,县委常委贺忠乾同志为政委,县水利局局长张永康同志为副总指挥的城区河道清淤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利局局长张永康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相关单位也要按照具体任务落实施工技术、组织协调、交通运输、检查验收等工作小组,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2、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清理的技术工作,并承担主要治理任务;城建、城管部门:要协调好外运垃圾的堆放处理,并给施工车辆城区行驶提供方便,合理增设沿河垃圾台、垃圾箱,加大污水口整治改造力度,尽量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严格控制建筑垃圾向河道倾倒,对在堤防上已建的建筑物,能拆除的尽量拆除,对沿河布设的天然气管道要坚决拆除;环保部门:做好沿河排污的监测治理工作;公安交警和交通部门:负责组织沿路巡查,到岗执勤,保障治理施工车辆的运输畅通和交通安全;机关工委:负责以党委、总支为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河道治理活动,并做好任务分配及检查验收工作;电力、电信部门:要配合施工对沿河管线进行改造和拆除防护;街道办:负责搞好施工期间沿河村组和居民的协调工作,保证正常施工,加强沿河居民的宣传教育,坚决杜绝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现象;广电部门:要随时搞好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气氛。

各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按照职责任务和要求,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城区河道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3、加大监督检查。城区河道清淤活动将按照划段包干责任到底的办法,对各实施单位和相关部门,落实相应任务,并实行严格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工作配合到位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诿扯皮,为治理活动设置障碍,影响治理进度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活动结束后,对治理工程进行全面验收,落实奖惩。

4、强化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在河道清淤期间,各施工单位要切实抓好施工安全工作。一是施工运输车辆要认真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严禁违章驾驶,超载运输;二是要确保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安全,不得违章违规操作。

河道施工总结篇2

【关键字】:高地下水位;渠道施工;降排水;

1.工程概述

某工程渠道桩号为24+600~36+813,长度12.213km,其中新开挖段长2.151km,老河道长10.062km。桩号25+327~36+813段渠道为全断面衬砌,渠坡衬砌厚度10cm,渠底衬砌厚度8cm,渠底宽为25m,渠道深5.5~6.3m,设计坡比为1:2.5,为半挖半填渠道。

根据输水河道施工图纸,施工时段分别按10月~次年5月和11月~次年4月两种情况进行施工期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施工期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赵王河姚屯节制闸施工期10年一遇洪水流量(10月~次年5月)为9.9 m3/s,(11月~次年4月)为4.1m3/s。

2.老河道施工现状

小运河老河道总长10km,其中小运河长8.7km,赵王河段长1.3km。是集行洪、排涝、灌溉功能为一体的河道,常年持续过流。老河道沿线有39条村间土渠始终源源不断向老河道排涝。小运河10km处地方水利部门修建橡胶坝一座,非汛期橡胶坝抬高,致使老河道水深达2.5m左右,以供当地村民灌溉之需。

3、工程特点、难点

(1)根据招标文件水文地质资料,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浅,地下水丰富,老河道为一河两用,雨季排涝,旱季灌溉,对施工影响特别大,上游不停水,老河道无法施工。

(2)由于10km老河道地势低洼,沿线范围内没有可以用来导流的河道、沟渠。河道中的明水及施工过程中的渗水排走没有出路。要完成该段范围内所有施工,必须采取开挖导流沟,分段导截流,分段降排水,才能保证河道干场施工。

4、施工降排水的必要性

本工程输水工程沿线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沿线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经实测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为0.9~1.5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由十数条沟渠与二干渠、徒骇河连通,谭庄段3km范围并受谭庄水库渗漏影响,降水难度大增。本段渠道原地面高程31.30~38.7m,设计渠底高程30.92~28.1m,地下水位平均高程为32m。根据规范要求,渠道施工时地下水必须低于建基面0.5m,才能确保渠道衬砌在干场条件下进行。

5、降排水总体思路

10km老河段明水抽排采取分段截流,分段抽排明水,分段井点降水,降排水沿老河道右侧开挖导流明渠流入下游河道或附近的二干渠或谭庄水库;新开挖河道段采取分段井点降水,沿渠道右岸导流沟排入附近赵王河、羊角河等河流。从崔庄倒虹吸处桩号24+814开始,至下游赵王河节制闸34+721下游围堰止,沿老河道右岸永久征地线外10m范围内,开挖一条排水渠,排水渠上口宽4m,底宽1m,深1.5m,开挖坡比1:1,设计流量3.75m3/s。排水渠过流面采用塑料膜防渗,比降1/5000,渠底高程为33.5~31.3m。

6、渠道降排水施工方案

6.1小运河段明水抽排(桩号24+600~33+237)

对于小运河段老河道明水抽排,需先在崔庄倒虹吸导流明渠上游24+500处,修筑一条挡水围堰,将小运河上游来水拦截,同时,赵王河下游南外环处橡胶坝要降至最低位置,使小运河、赵王河水位下降,以便河道明水尽量外排,减少排水量,降低排水费用。

之后,桩号24+600~33+237小运河段采取全断面分段截流、分段排水、分段开挖与衬砌的施工方案。即先在小运河施工段修筑上下游围堰,分段截断河道明水,进行河道初期排水,采用3~5台6寸离心泵抽排河道明水,沿右岸导流明渠分段排至下游段,李田路至苏里井段明渠接入赵王河明渠段,再由明渠排至下游河道。

(5)确定管井井间距

沿渠道一侧每隔40m布置1眼井,能满足降水需要。

(6)确定单井流量=总涌水量/井数= 4437.64/13=341m3/d

降水井间距受渗透系数、地质情况等多因素影响,理论计算40m布置一眼管井,老河道降水后形成干场条件周期较长,不能满足进度要求。因此,在原理论计算管井间距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论证对比优化,管井间距由40m优化为25m后可比原理论时间提前15天达到干场条件,推进了老河道土方开挖,缩短了降水周期,确保了老河道机械化衬砌进度。

6.4老河道井点降水同新开挖河道段井点降水方案。

7、实施效果评价

河道施工总结篇3

关键词 防洪堤;施工;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150-01

1 设计概况

对该工程进行了实地勘测和有关资料的收集,完成了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防洪堤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该工程新修河堤350 m,爬河桥一座,并对河道进行清淤。免遭10年一遇以下标准的洪水的威胁,解决群众雨季、汛期的过河难问题,同时河道两岸的环境也相应得到了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因此该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 水文分析

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保护人口、耕地较少的“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保护人口小于等于20万人,防护区耕地少于等于30万亩”防洪标准为20~10年遇的洪水。,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虑人口、经济、资金等因素,体现以人为本政策,设计防洪标准取10年一遇。

3 基本资料

从该工程所在地区的1:50000的地形图上量得:流域面积F=42.3 km2从流域最远点(分水岭处)沿流程至工程所在地的长度L=10.8 km工程位置以上的河道平均坡降J=0.038。

3.1 工程地质

该工程投资和规模较小,未作较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只作实地地质踏勘工作,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作描述。河道的河床为砂卵石层,其厚度在10 m以上,卵石含量在60%以上,中粗砂约占20%,细砂及泥土约占20%,其承载力值在16 T/m2~40 T/m2,承载能力较强,是较好的建筑基础,河床以上部分为沙壤土,其厚度在3 m左右,具有一定防渗效果,河岸台阶地分布有粉质沙壤土,土层较厚,承载力较小,抗冲刷能力较弱,所以临河而建的居民村需要建设防洪河堤。

3.2 天然建筑材料

工程区河段河床宽度在30 m~40 m左右,河床内砂卵石贮量丰富,筛选后级配较好,可作为建筑用砂石料使用,同时工程位置距河出口约4 m,河河床内砂及碎石贮量丰富,质量好,工程用砂可直接从拉运。块石可就近2 km内拉运;工程建设所需石块可就地取材;河道中砂卵石可做为堤后回填料。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可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4 工程设计

4.1 水力计算

设计预留河道宽30 m,参照《水力学》中河道糙率取值规定,河道糙率取0.026,治理后河道顺直,河床坡降保持原河道坡降,过流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

Q=AC

Q—流量(m3/s)

A—过水断面面积m2

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

i—河床坡降i=0.038

经计算,求得在下泄1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313 m3/s时,其过水深为1.3 m,考虑安全超高0.5 m,由于堤后保护的居民点人口和耕地面积较多,且为了与原有坝段和路面进行衔接,出河床水面以上堤高2.3 m。

4.2 河堤冲刷深度估算

查《水力计算手册》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河堤基础冲刷深度计算

hB=hp+[(Vcp/V允)n-1]

hB—局部冲刷深度(m),从水面起算;

hp—冲刷处的水深(m),以近似设计水位最大深度代替;

Vcp—平均流速(m/s)

V允—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查《水力学》取值5m/s

n—与防护岸坡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一般取n=1/4。经计算,冲刷深度为1.53 m,设计河堤基础埋深确定为2.0 m。

4.3 河堤设计

护岸河堤起着挡水和挡土的双重作用,根据稳定要求,选择浆砌石河堤,河堤断面设计为梯形,河床水面以上堤高为2.3 m,堤顶宽0.5 m,底宽1.35 m,背水面边坡为1:0.37,迎水面为直墙。河床水面以下基础设计为矩形齿墙,埋深2.0 m,宽0.8 m。河堤总高4.3 m。

4.4 爬河桥设计

爬河桥设计为漫水桥,在河道中间隔20 cm埋设四根直径1 m的水泥管,在水泥管上铺设C25的钢筋混凝土桥面,30 cm,厚水泥管下混凝土垫层厚40 cm,水泥管周围用C15混凝土填充。埋管部位长7 m,宽4 m,两侧铺设28 m引桥连接公路与桥面,在非汛期河水可通过水泥管流向下游,汛期时洪水可翻越桥面下泄,不会影响河道行洪。

4.5 河堤稳定分析计算

安全分析计算内容为:抗滑稳定计算,抗倾稳定计算,地基应力计算。

1)滑稳定计算。根据公式K滑=f∑W/∑P,经计算∑W=8.75(t/m),∑P=4.13(t/m),摩擦系数f取0.5,计算结果,抗滑稳定系数K滑=1.06>K规=1.05。

2)抗倾稳定计算。根据公式K抗倾=∑M抗倾/∑M倾,∑M抗倾=5.9(t.m),∑M倾=4.1(t.m),计算结果,K抗倾=1.4>K规=1.3。

3)地基应力计算。根据公式:δ=W/A计算,W=15.64 T,A=1.15 m2,经计算,地基应力δ=13.6 t/m2,小于地基承载力值

28 t/m2。

通过以上计算表明,河堤断面既能满足抗滑稳定要求,又能满足抗倾覆要求及地基承载力要求。因此,设计河堤是安全可靠的。

5 工程施工

5.1 施工条件与分析

该工程沿线有公路贯通工程首尾,同时许多由河床通向公路的便道,十分方便;工程沿岸有电力线路通过,电力供应有保证,工程河道内一般常年有水,水质符合工程用水标准,工程用水可不考虑,施工场地在河岸边,场地开阔,整平方便。总之,该工程施工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证,施工场地开阔,工程施工条件较好。

5.2 工程施工组织

该工程为主要为护岸河提,属堤防工程,投资较少,规模较小,施工工艺较单一。主要工程施工为堤基开挖,堤身砌筑,堤后回填及施工抽水和导流等。施工需主要机械设备:挖掘机1台、装载机1台、砂浆搅拌机1台。施工组织安排如下:

1)堤基开挖及砌筑。用挖掘机进行堤基开挖,底宽要求不小于1.5 m,两侧开挖边坡为1:1,开挖到高程后,人工进行基底整平,安排块石进行砌筑。基础砌筑完成后,用铲车或挖掘机进行分层回填,每层厚0.5 m左右,并碾压3遍以上,并用水进行灌实。

2)堤身砌筑基础回填完成后,对基础砌石顶面清理干净后,按设计尺寸放线,进行堤身砌筑。堤身砌筑每隔20 m设一伸缩缝,缝宽5 cm,缝内填三油四毡。总之,本工程要求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降低标准随意施工。

5.3 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报告,会同建设单位进行自验,自验中,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现场指出,并限期责令进行改正,改正后重新进行验收。自验合格后,报请财政、水电设计部门进行验收。

6 防洪影响评价

工程实施后,将对河道内的淤积物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淤积物可做为砂卵石堤后回填料使用,河道淤积减轻,河道畅通,这样就保证了河道汛期洪水畅泄和两岸的汛期安全。工程建成后,不会改变河道走势,不会抬高河床,不会影响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安全和汛期抢险,对第三者的水事不构成影响,总之,该工程不会对防洪构成影响,防洪影响评价可行。

7 结束语

本工程建成后,对维护两岸正常的生产秩序,促进农村稳定,有积极的社会效益。还可防止河岸农田耕地的水土流失,保持河道畅通,增加行洪、泄洪能力。还具有保持水土流失,美化和改善周边环境,生态效益非常明显。总之,该工程是一项较好的防汛减灾和综合治理工程。

参考文献

河道施工总结篇4

1深圳市河流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深圳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河道水环境距离生态文明城市及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有相当差距。(1)自然条件决定了河流的自然特性。深圳市河流普遍流域面积较小,径流短小,其雨源性河流的特点造成河道缺乏清洁水源的补给,水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先天不足,但受纳污水量大,污径比年平均达到3∶1,枯水期更甚,加之上游水库的截流和河流流域内地面的硬质化使河流基流不断减少,河流纳污和自净能力基本丧失。同时,感潮河段受潮水顶托,污水滞留河口产生厌氧反应。部分河道河床、河岸的硬质化,破坏了河岸植被和水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造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退化。(2)城市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低。全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骨架已基本形成,但污水收集率不高。原特区外污水管网覆盖率普遍偏低,污水收集系统极不完善,雨污混流现象严重。大量污水仍混接入雨水管网或直接排入河道内,污染河道水质。(3)排水设施维护建设、管理不到位。由于原特区外是从农村快速向城市化转变的地区,旧有排水系统简陋。同时,早期河流治理中,沿河两岸没有预留、控制出足够的河流综合治理用地,河道两岸建筑物侵占河道用地现象普遍,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用地难以落实。河流作为污水受纳体功能被过度利用,导致其供水、生态、景观、气候调节等功能的丧失。(4)面源污染对河道水质影响较大且难以控制。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减少,面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环卫设施不足及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大量垃圾随意堆放,经降雨冲刷汇入河流,垃圾堆渗出的废液也流入河道,造成污染。河道两岸菜地、果林、家畜、家禽等产生的污染物也会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河道,对河道产生污染。根据《广东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管理方案》和相关文件要求,2012年深圳市境内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交接断面水质除NH3-N外,其余指标达V类;2015年NH3-N达Ⅴ类,其余指标达Ⅳ类;2020年水质目标为Ⅲ类。而依据目前三条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监测资料,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与交接断面水质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简介

观澜河是东江水源一级支流石马河的上游段,在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之前,干支流经过城区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河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虽然流域内也相继建成一些污水管网,但由于征地拆迁、资金和实施主体等原因,治理效果有限。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通过“截流治污、调蓄处理、引水补源、环保疏浚”等措施,确保近期观澜河干流深圳段和交接断面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旱季基本满接断面的水质要求,同时削减雨季污染负荷,为远期进一步提高河道水质标准奠定基础。工程治理范围为观澜河干流自起点~深圳、东莞交接企坪断面,总长14.18km;以及支流岗头河华为污水处理厂以下河道1.62km,总投资24.0亿元。工程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截污工程部分通过完工验收。工程对河道污染治理思路上,针对旱季和初(小)雨河流污染特点,采取“截-蓄-补”的技术路线。沿观澜河干流两岸(局部一岸)埋设截污箱涵(管),对旱季沿河漏排污水和支流总口截污后的混流污水进行全面截流,接入龙华和观澜两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分散建设雨水调蓄(处理)池,对沿线截流的干、支流污染严重的初雨和小雨径流,经调蓄并一级处理后排放。同时,把经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尾水经泵站和管道输送至河道上游,对河道进行补水。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截污工程,沿干流河道两侧(局部一侧)和岗头河华为污水处理厂以下段埋设截污箱涵(管)对旱季污水和设计标准下的初(小)雨进行截流输送,支流河口设橡胶坝或堰实施总口截污;二是调蓄工程,分别在干流起点、龙华河口、观澜河应急工程、深莞交界河口处设四座分散调蓄池,总调蓄容积48.0万m3;三是处理工程,扩建龙华、观澜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45万m3/d,河口调蓄池增设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四是补水及岸坡恢复工程,把龙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提升到上游对河道补水,补水规模13万m3/d。沿河生态修复面积38.8万m2。

3工程借鉴

3.1治理思路的借鉴

截污治污是一个系统工程,耗时长、难度大、花钱多、见效慢,影响的因素很多,必须坚持流域治理的思路,科学决策,制定合理可行的目标。面对目前分流制管网建设和改造中面临的征地、拆迁、资金、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制约,应重新审视原特区外分流制改造的适用性和时效性。本工程在施工和建成运行中新增排放口的不断出现,再次验证了实现雨污分流的难度。目前深圳市在河道水质改善思路上,是采取“末端先治理,再逐步源头推进”,还是“源头治理入手,推进雨污分流”,在工程界和学术界仍有争论意见。其归根结底源自实现雨污分流的时间矛盾,即根据原特区外河道及其污染状况进行分流制改造,与市民和相关部门对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存在一个期望值和时效性的矛盾。本工程设计贯彻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在观澜河流域综合整治方案的总体框架下,将干流污染治理作为首要任务,集防洪、水质改善、生态修复于一体,实现河流的多功能用途。在雨污分流尚需时日和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工程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深圳市首次尝试在河道内设置大型截污箱涵实现旱季污水全面截流和初期雨水的截排。在治理思路上,其创新之处在于坚持了“两个结合”,即“近远期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近远期结合,即以规划“雨污分流”的城市排水体制为前提,在正本清源、雨污分流近期难以见效的现状情况下,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认识到合流制改造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事求是,承认雨污混流的现状,采取近期截流雨污水进行调蓄处理的措施,达到“近期见效、远期有用”的目的。分散与集中结合,即一方面继续推进市政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管网收集的污水,另一方面以分散式雨水调蓄处理设施处理污染的初期雨水,以确保河流水质的有效改善,提高水质保证率。已建截污箱涵的运行,极大地改善了观澜河干流的水质,表明截流雨污混流水进行调蓄处理的措施是可行有效的。

3.2治理手段的借鉴

本工程采用河道内设截污箱涵,对沿河旱季漏排污水和初(小)雨进行截流。治理方案的制订,是基于对观澜河水体污染成因的分析、污染特点及工程方案的可实施性等分析结论。从工程前期论证、设计到施工中,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再次验证了治理手段的合理性。如在前期论证中部分专家提出完善截污方案,即利用现有沿河的截污干管,采取点截污方式解决排污口问题。本工程提出,由于原特区外城市管理水平的有待提高,面源污染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新增排污口短期内难以遏制,因此采取强化截污方案。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沿线陆续出现新增排污口,据不完全统计,新增排污口约8~10个;还有沿河新建洗车场的坡面污水进入河道;也出现原来不排污水的雨水管在无雨期也排污水的现象,若采取完善截污方式,无法做到彻底截污。又如采取完善截污方式埋设的截污管,采用堰式截流井,超半数出现截流井淤堵、污水溢流的情况,失去工程效果。同时,大量原特区外河道如茅洲河、龙岗河、坪山河,所处的城市环境状况与观澜河类似,河道污染成因、污染特点和在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等与观澜河类似,又都属跨界河流,对交接断面的水质要求高,相关部门的关注度高,市民的期望值和时间迫切程度高,因此治理的分析方法和治理手段上可以观澜河为借鉴。

3.3规模确定的借鉴

当前深圳市正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治理。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争论中逐渐形成共识,近期要解决河道水环境问题,提高水质保证率,必须进行初期雨水截流。布吉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等河流根据流域集雨面积、地面下垫面情况及污染状况不同,普遍采用一定降雨深度的标准进行初期雨水的截流设计。在截流标准选取上,本工程思路是根据实测水量和水质数据确定,即分析小强度降雨径流主要污染物随降雨变化的过程,分析雨水水质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变化的规律,以径流污染物浓度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径流量作为设计截流标准。同时,分析统计降雨代表站的长系列和典型年情况下,降雨量与降雨历时、降雨场次、降雨天数的关系,寻找规律,分析选取不同截流标准的水质保证天数和截流工程投资,以确定经济合理的截流标准。截污箱涵投入运行后,从旱季运行情况看,解决旱季污染问题是有保障的。根据2009年7月10日对箱涵内和河道内流量的实际测量结果,与原设计时测量值基本接近,且无雨期箱涵内流速大于1m/s,除下游因闸门关闭回水段淤积外,其他部位基本无淤积。雨季,受降雨不均匀性的影响,在测流过程中难以捕捉到对应设计标准雨强的降雨。观测的几次降雨过程,其降雨强度都超过了箱涵设计截流标准。截污箱涵规模的复核工作将继续跟进。从降雨期箱涵运行情况初步判断,在小雨(不超过10mm)情况下,箱涵不会出现溢流现象。由于其他河流在截流标准的选取上,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统一方法。本工程截流箱涵已建成,其标准的选取合理与否,通过工程运行效果的检验,可为其他河流在截流标准制定上提供借鉴。

河道施工总结篇5

关键词: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技术方法

Abstract: In Hebei Province the small rivers are multitudinous, the recent several years the small rivers pollution are serious along with in the economical fast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method effect are best in the small river course government process, already have chemistry middle th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o govern the method, but also have the ecology to govern the method and so on.Unifies in Dongguang County the small rivers government experience, in the discussion the small river cours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echnology method recent several years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through research detailed summary in small river cours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technical background, the small river course comprehensive program of public order question provides the experience for the thorough settlement in.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河北省东光县是河北省水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区域内河流众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最近几年污染越来越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恢复中小河道原来的生态系统,开展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随着河道治理科研的深入,新的河道治理方法不断推出,一些河道治理的技术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到中小河道治理当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东光县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当中,坚持从生态角度出发制定详细的综合治理规划,并采取制度保障措施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在中小河道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东光县宣惠河治理工程位于东光县境内,工程总长度约为14km,主要工作包括河道加宽、河道清淤、两岸衬砌、河道截留等。其中河道清淤工程总量为135750m³。建成后将成为东光县周边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到涵养水源、破除污染、美化环境、和谐生态的目的。该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对河道进行全面的清理疏浚,彻底清除河道内的淤泥以及周围影响防洪的建筑、树木、礁石,在此基础上科学改进河道的走向,重新设计河床比降和河床宽度。其次,对河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投资规模进行河岸护砌,条件不具备的进行河堤整理,在河岸两侧修建防汛道。经过综合治理以后使流域成为东光县郊区的另一种生态休闲场所。

1.2工程面临的问题

由于长时间没有经过彻底治理,该河流的治理难度很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河道淤积非常严重,在调查中发现该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沙丘遍布,呈现出逐渐向上游发展的趋势,淤泥厚度在0.5m到1.5m之间。第二,由于地势变化较大,该河流的弯道多,且很多弯道是90°的急弯不仅容易形成淤积,还增加了工程综合治理的难度。第三、中下游桥梁下的河道存在严重的淤积和杂草丛生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河道变窄,还使桥长小于河道宽度,导致中下游水流不畅。

2东光县宣惠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2.1河道清淤施工

在河道清淤施工中,施工人员主要做了以下措施:首先,沿着河道淤泥外侧挖一条排水沟使水归槽,并使用铲车将土方堆在槽边,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少量河水能够通过排水沟排水,再进行河道疏掏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依次疏掏。其次,该河流周边道路比较通畅,白天、夜晚都可安排施工,为此施工人员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制定了详细的疏掏计划。由于淤泥量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施工车辆,另一方面增加了夜间施工的次数。再次,具体的清淤工作由挖掘机械和人工挖淤共同进行,对于淤泥较深,不方便挖掘机械进入的采用人工挖淤方法,对于适合挖掘机械的尽量使用挖掘机械,以便于保证施工进度。最后,在泥沙倾倒中,适合建筑作业使用的砂石料,由市政部门或建设单位拉走,用于工程建设。对于淤泥较多的主要采用各种坑道填实,部分堆在倒土场。

2.2护坡设置

最近几年受到自然环境破坏、洪水冲刷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洪水期对河岸两侧的冲刷非常严重,这是导致河底淤积较厚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给周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河道与支流交汇处的水流紊乱,淤积严重威胁到了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为了保证宣惠河流域径流的畅通,确保岸堤的防洪安全,护岸工程是综合治理当中必不可少的。由于该河流原有一些护坡,因此新护坡是在原有护坡基础上进行的,护坡工程从上游到下游附近共计2500m。

2.3绿化种植措施

绿化措施是施工以后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也是保土固堤的重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地被栽植与栽植其它植物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施工结束以后地形和土壤条件很难再改变,因此在草皮种植的时候应该在乔、灌木种植结束以后先对地被进行整平处理、土壤改良,并做好相应的排灌系统设计工作,然后再移植草坪。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保证水分能够湿透根系层,浸湿土层不能低于10cm,但是也应避免地面长时间积水,这样就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2.4水环境的生态修复

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中,本工程主要是从污染源治理与截污入手,加强各类截污工程建设力度。同时,加强该流域周边各类企业清洁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各类污水的达标排放与处理,使该河流的水质能够达到一般质量要求。为了保证水环境的修复效果,施工人员还运用了土壤渗滤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等先进技术。所谓的土壤渗滤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河流周边的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微生物和植物过滤作用,大量固定和降解水中的各类污染源的目的,改善周边环境中的水质。而人工湿地技术则是利用了基质、植物、微生物与多湿环境的优化组合来实现对河流中的废水进行处理。稳定塘技术则是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技术强化合理的自然净化能力,达到处理水中各类污染物的目的。

河道施工总结篇6

xx河长制办公室

关于印发《xx打赢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河长办成员单位:

《xx县打赢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10月 日

xx县打赢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xx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抓好我县河湖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根据《xx市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xx号)、《xx市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xx号)、《xx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xx号)等文件精神和县总河长指示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行动范围

此次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主要范围为我县境内的“5条河流”“10座水库”“8条沟渠”。其他沟、渠、库、塘,由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照本方案组织实施。

5条河流分别是:x河、x河、x河、xx河、xx河。

10座水库分别是:xx水库、xxx水库、xxx水库、xx水库、xx水库、xx水库、xx水库、xx水库、xx水库、xx西水库。

8条沟渠分别是:xx沟、xx沟、xx沟、xx沟、xx沟、xx沟、xx沟、xx沟。

二、实施目标

以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为基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自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20日,对我县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进行整治,坚决将河湖管理范围内的“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到位。通过开展河流四乱冬季战役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深入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整治成果,不断改善我县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新xx。

三、主要任务

全面清理整治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堆的各类垃圾、废弃物、污泥、水面漂浮物,封堵非法或不达标各类排污口,拆除违章建筑、畜禽养殖场、鱼塘和养鱼拦网,清除河道内影响行洪的树木及高杆作物等,发现一处、清理一处、销号一处。

四、组织实施及进度安排

各乡(镇)在乡级总河长组织下,负责本辖区内河流、库塘、沟渠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的具体实施。整体战役从2019年11月1日开始至2020年1月20日结束。

1、宣传发动,动员部署(2019年11月10日前)

各乡镇要认真学习理解省市河湖“清四乱”文件精神,部署安排本次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该项行动,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全面排查,建立台账(2019年11月20日前)

县级河长对口协助单位负责牵头组织各乡(镇)完成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的排查工作。主要任务:排查登记各类入河排污口(具体要求见附件2);确定底泥污染严重的河道数量、长度(具体要求见附件3);对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违章建筑、生活和建筑垃圾、废弃物等进行全面排查(具体要求见附件4、5);对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内鱼塘、畜禽养殖场全面排查(具体要求见附件6);对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内河道种树、河道种植高杆作物全面排查(具体要求见附件7、8)。各乡镇、各协助单位对各类问题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将问题台账分类汇总后于11月18日12:00前报县级河长办。

3、集中开展冬季战役行动(2019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

按照问题台账,由相关河长牵头负责,组织各乡(镇)、各责任单位集中开展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确保12月31日前完成本次行动目标任务。

4、总结整理归档(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

各乡(镇)、各责任单位要对本次冬季战役行动进行认真总结,总结报告于2020年1月10日前报县河长制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县河长制办公室负责本次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的责任主体,总河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级河长为相应河流(段)直接责任人。

2、加强资金筹措

资金是基础保障,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实施主体,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乡级、村级河长所负责的河流(渠、库)冬季战役行动的经费,由所在乡(镇)负责筹措。

3、强化督导检查

县河长制办公室会同县委县政府督察局等有关单位成立督导检查组,对各乡(镇)、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单位、县级河长对口协助单位进行督导检查。县级河长对口协助单位负责相应河流清河冬季战役行动的督导检查工作,并每周一将督导检查结果向县河长制办公室备案。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对工作推进不力、不能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严肃问责。同时,各乡(镇)要做好自查自排,主动整改工作。

4、加强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河长制工作和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的重要意义,全程跟踪报道进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确保本次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附件:1、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任务分解表

2、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河道排污口调查统计表

3、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河道清淤泥调查统计表

4、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河道垃圾堆放调查统计表

5、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违章建筑及设施情况调查统计表

6、河流清四乱冬季战役行动河道养鱼、畜禽养殖情况调查表

河道施工总结篇7

关键词: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设生态型城市河流,是我们实现“诗意的栖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篇章。是建设健康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深圳从当初追求速度、高度向质量、环境、生态转变,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然而我们还是未能统筹兼顾,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被严重干扰和破坏就是其中之一。回顾深圳的建设历史,造成今天深圳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充分认识河流作为不可再生的空间自然资源;

2.土地利用模式;

a高密度紧凑型的土地利用;

b模式挤占河流水系空间。

3.工程水利导致河流功能单一。

a城市河流成为排洪、纳污的渠道。

一、河流功能重新定位

“水得山而活、山得水而秀、城得山水而灵”。

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生态单元和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重新塑造城市河流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恢复河流自然和社会双重功能,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共识。

1.恢复河道生态、水文、环境功能,形成河流生态廊道,服务城市生态安全。

2.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城乡、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理念

深圳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遵循“流域规划、综合治水、生态治河”的设计理念,统筹考虑防洪治涝、水污染治理、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治河思路。其中水污染治理是重点:一方面,通过截污限排,截流沿河旱季漏排污水及面源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程度。另一方面推行资源利用,实现污水再生利用,用于河道生态补水。

“三位一体”河流治理理念

三、深圳市河流治理情况

深圳市河流有310条,流域面积大于100km2的河流有五条,即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属东江水系,下游分别流入东莞市、惠州市,为跨界河流;深圳河、茅洲河属海湾水系,分别为深港、深莞界河。全市河道总长999km,截至2012年底,经整治河道长583.27km,占总河长58.4%,经整治达标河道长285.85km占总河长28.6%,占整治河长49%。

深圳市河流特点:一方面河流雨源性特征明显,雨季河水陡涨陡落,旱季径流很少,基本没有水环境容量,稍有污水入河即会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没有大江大河,难以通过引、调水来大幅增加水环境纳污能力,只有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才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近年来,深圳市针对河流各自的特点开展河流综合整治。完成了深圳水库排洪河、福田河、新洲河、龙岗河一期、大沙河上游、盐田河、后海南河、观澜河干流等河流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伴随着综合治理工程的逐步实施,河流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福田河综合治理

福田河治理通过科学统筹"防洪排涝、截污治污、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绿道建设"五大任务,整治河长约3.9km,总投资约3.5亿元。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2012年4月25日通过竣工验收。

福田河治理前存在问题:一是易受涝。河流防洪标准低,只能满足10年一遇的过流能力,雨季时沿河社区水浸现象经常发生。二是河水臭。河流污染严重,水质发黑、发臭,河道自然净化能力丧失,流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虾灭绝,人迹稀少。三是景观差。滨水空间和亲水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市民亲水、赏水需求。

福田河治理措施及内容:

1.通过治涝,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改造干流驳岸3.1km,在红荔路河段增设19万m3滞洪库容作为滞洪区,在深南路段增设分洪压力箱涵,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2.通过治污,提高了中心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沿河敷设截污管涵6.78km,建设1座2万m3的调蓄池,拦截、收集入河初期雨水污染和旱季漏排污水,全流域每天13.5万m3污水实现旱季100%收集。

3.通过再生水利用,提高了河流水体质量。

敷设补水管道,从滨河污水处理厂引再生水回补河道,每天补水4万m3,河流水质显著改善,消除黑臭现象。利用湿地系统对补入滞洪景观湖的4千m3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要求。

4.通过绿化造景,提高了两大市政公园景观水平。

拓展滞洪库功能,蓄水形成景观湖3个,利用工程建设土方就地平衡形成4处小山丘,塑造山峦起伏、山水相依的立体质感地貌,公园整体景观水平大幅提升。

5.通过绿道建设,实现了河流、公园与人居环境的有机融合。

利用防洪堤岸建设6.8km的沿河绿道,下穿打通两大公园4处市政道路的隔离瓶颈,激活两大公园共18km的人行步道,使294万m2的市政公园融入城市绿道系统。增设跨河桥梁8座,打造亲水平台11个,便利市民戏水、赏水,增强了市民游公园、行绿道的亲水兴趣,显著提升了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二)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

龙岗河干流整治河长19.9km,起点为梧桐山河、大康河汇合口,终点为深惠吓陂交接断面,以南约河口为界分两期实施,工程总投资17.5亿元。一期工程治理河长10.9km,投资7亿元,已完成施工、验收、移交、结算工作;二期工程治理河长9km,投资10.5亿元,建设工期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

龙岗河治理措施及内容:

在已建、在建和待建截污工程的基础上沿干流新建强化截污系统,确保干流和交接断面水质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岸坡恢复、环保疏浚等措施修复河道生态。

截污工程

沿干流河道两侧局部一侧埋设截流箱涵(管),主箱涵总长19.2km,小涵管总长13km;对沿河排放口100%截流,沿河7条支流河口设橡胶坝进行总口截污;末端拟建40万m3调蓄处理设施。

河道及岸坡生态修复工程

新建、修复破损挡墙1.4km,修复巡河路5.6km,河道污染底泥清除65万m3,采用生物-生态措施,沿河岸坡生态修复面积280万m2。

工程建设创造了“深圳速度”

工程前期工作的“深圳速度”——7个月内完成了工程前期设计工作。

工程征地拆迁的“深圳速度”——8个月内完成了征地21.5万m2、拆迁建筑10.48万m2,补偿资金约3.5亿元。

工程建设的“深圳速度”——9个月内完成了7亿元的工程投资。

综合治理体现了“四个结合”

1.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

2.防洪与治污、岸坡修复相结合;

3.生态补水与景观治理相结合;

4.河道建设与绿道建设相结合。

(三)观澜河干流综合治理

观澜河通过“防洪护岸、清淤疏浚、截流治污、引水补源、绿化造景、重建生态”等项目建设,实现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

治理前主要问题:一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二是受污水管网缺失、管道接驳不顺等因素影响,现有污水处理厂未能全部满负荷运行。三是污水管网建设滞后,部分区域混流严重。

治理方案四大系统

收集系统:干流、支流截污工程

调蓄系统:调蓄池工程

处理系统:龙华、观澜污水厂二期工程

补水系统:河道补水管道工程

治理主要建设内容

沿干流河道两侧(局部一侧)和岗头河华为污水处理厂以下段埋设截污箱涵(管)总长22km,12条支流总口截污;新建3座分散调蓄(处理)池,总调蓄容积46.49万m3;2座污水处理厂扩建,扩建规模45万m3/d;新建1座补水泵站,3.7km补水管。

(四)深圳水库排洪河综合治理

深圳水库排洪河整治河道长度约2.5km,防洪标准由原有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通过截污治污、中水回用、堤岸绿化,成功探索了“三位一体”的治河理念,工程总投资约0.86亿元。

治理方案及内容

防洪排涝:拓宽河道,提高泄洪能力,满足多年平均流量259m3/s不出槽(100年一遇洪水不漫入市区);罗沙公路桥下游河道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相应河口处最大洪峰设计流量530m3/s。

水质改善:首先完善排洪河两岸现有截污管道系统,从而提高截污系统截污率,敷设截污管道总计1780m;其次在公园桥上游雨水涵出口、罗沙旧桥上游河道、罗沙人行桥上游三个位置雨水排放口分别设置沉砂池,集中拦截初期雨水携带的污泥垃圾,每年2次(3月中旬、9月下旬)定时清淤;最后在河道上游设置三处补水点,下游设置一处补水点,利用罗芳污水厂回用水对河道实施景观补水,使河道水质持续稳定达到景观用水标准,补水规模为5.0万m3/d。

生态修复:河道景观定位——自然生态空间与城市休闲场所完美契合,形成城市南北向的绿色走廊。总体构思——构筑完善的滨河步行系统;形成独特的滨河绿化景观;强调人与水体的对话设计。设计手法——改变河道三面光的浆砌石护岸,取消或降低防浪墙高度,堤顶布置缓坡状生态绿化过渡带,形成南北贯穿的绿色步行通道,构筑丰富的亲水空间。通过多层次的植物造景和改造河流形态,营造清闲趣味的生态河流环境。

河道施工总结篇8

1.1导流标准及导流流量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短,围堰高度较低,淹没基坑对总工期影响较小,经济损失较少,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将本工程施工导流建筑物的级别确定为5级。当导流建筑物采用土石结构时,其洪水重现期为5~10年,当导流建筑物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结构时,其洪水重现期为3~5年。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安排,围堰使用时间为一个枯水期,围堰高度相对较低,导流时段较短。本工程施工围堰选用土石结构,相应导流标准采用5年一遇重现期洪水。本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大陆性气候明显。工程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1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9.9%,最大年降水量为941.5mm(1977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99.9mm(1989年)。结合水文资料分析,确定导流时段为10月~次年5月。本工程施工导流涉及的河道有2条,分别为永定新河和新引河。根据河道水文资料和河道主要功能的不同,具体分析确定河道的导流流量。永定新河是天津市一级重要行洪河道,是人工开挖河道,沿河汇入的河流和排水河道都有闸门控制,本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与暴雨发生的时间相一致,大多在7、8两个月。按照屈家店闸下泄流量系列,据此分析计算确定永定新河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流量为117m3/s,施工洪水位为1.60m。新引河也是人工开挖河道,主要是一条输调水河道,每年春季均要承担引滦向海河补水的任务,输水流量20m3/s,每次补水时间20d左右。分析新引河屈家店(闸下)水文站2008~2010年的逐日水位观测数据,2008年最高水位1.502m,最低水位-0.058m,平均水位0.812m。2009年最高水位1.412m,最低水位-0.278m,平均水位0.702m。2010年最高水位1.762m,最低水位-0.148m,平均水位0.812m。因此,本次新引河施工导流流量采用新引河输水流量20m3/s。由2008~2010年逐日水位观测数据可知,3年期间河道相应的水位值变化较小(最高水位1.412~1.762m,最低水位-0.278~-0.058m,平均水位0.702~0.812m),由于新引河均在非汛期输水,最高水位发生在本工程施工期。因此施工期围堰挡水水位取1.762m较为安全,相应围堰工程量增加较少,既经济又安全。

1.2导流方式

桩号3+100处漫水桥所处位置永定新河侧河床宽约194m,新引河侧河床宽约124m,具备分期围堰施工导流条件,而滩地较窄,宽约8m,无法利用滩地布置导流明渠,若布置导流明渠,则需拆除和恢复现有河道堤防。

1.3导流建筑物设计

本工程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境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工程建设项目较多,且老旧建筑的拆除工程相对较多,因此区域内建筑渣土的产量比较大,渣料料源比较丰富,而土料相对比较缺乏。本次导流建筑物的设计应既考虑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及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周边现有资源条件。本工程施工围堰采用的是土石混合围堰型式,围堰填筑料利用区域内产生的建筑渣土。永定新河侧施工围堰采用土石混合围堰型式,纵向施工围堰为一、二期共用。围堰按枯水期5年一遇重现期洪水、导流流量117m3/s设计。根据水力计算,施工围堰挡水水位为1.6m,堰顶高程为2.2m,围堰最大堰高5.2m,围堰顶宽4.0m,边坡1∶3.0。一期上游围堰靠近双街泵站排水出口,为防止泵站排水对围堰堰体造成冲刷,采用编织袋土及彩条布对该区域围堰迎水侧进行防护。新引河侧施工围堰采用土石混合围堰型式,纵向施工围堰为一、二期共用。围堰按新引河输水期水位1.762m、导流流量20m3/s设计。根据水力计算,施工围堰挡水水位为1.762m,堰顶高程为2.3m。一期横向施工围堰最大堰高为4.8m,围堰顶宽4.0m,边坡1∶2.5。二期横向施工围堰最大堰高为3.5m,围堰顶宽均为4.0m,边坡1∶2.0。纵向施工围堰最大堰高为3.5m,围堰顶宽4.0m,边坡1∶2.0。本工程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根据工程结构要求及特点,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共分2期围堰。本工程纵向围堰位置的选择首先能保证在一期围堰束窄河床后,剩余河道过水断面能够满足导流流量的过流要求,并避免在导流期间对河道造成冲刷。其次,尽量增大一期围堰围护的宽度,以节省导流工程量,加快工程进度。第三,最好不占压联接墩位置,避免在施工联接墩时产生深基坑问题。经水力计算,确定了本工程纵向围堰的位置,分期围堰采用矩形方式布置,纵向围堰为一期围堰和二期围堰共用。

2总结

河道施工总结篇9

一、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1、强化组织领导。编制印发了《西团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西团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镇三套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水利站, 抽调相关人员集中驻点办公,承担全镇河长制日常事务工作。

2、明确主体责任。全镇10条区级河道、15条镇级河道、43条村级河道全面建成三级河长体系。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区级河道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段长,镇级河道由镇三套班子领导任河长,村级河道由村两委会组成人员担任河长,西团派出所长任河道警长。

3、加强巡查督办。明确了河长巡查制度,镇级河长每旬查、村级河长每周查,印制了《河长工作日志》并下发到各级河长手中,督促各级河长按时巡查河道,做好巡查记录,并将巡查结果及时上报镇河长制办公室,对巡查中发现以及群众举报的问题,通过“河长制工作联系单”,实行交办、督办、查办,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督查考核。

1、河道公示全面覆盖。全镇68条区、镇、村级河道在显著位置安装河长制公示牌,公示牌上标明河道长度,起止位置,河长、河段长、警长姓名,河长职责,管理目标,举报电话。

2、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完善了河长制各项配套制度及工作细则,印发了《西团镇河长制考核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搞好河长制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保证,促进了河长制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

3、考核奖惩动真碰硬。镇河长办坚持开展每旬一巡查、每月一考核、每季一汇总,对每季度考核考核前五名的村进行奖励,并将全年考核结果与年终村组干部工资报酬挂钩。

三、强势推进工作,确保水质达标。

1、推进农村河道生态治理,落实长效管护。2019年度我镇农村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共疏浚大沟1条,中沟3条,长11.92公里,总土方14.36万方,另提档升级河道4条。截止目前土方工程均已完工,植树、种草正在稳步推进。结合“森林村庄”建设要求,以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为目标,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众心北排碱河等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特色亮点工程。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继续加大组织力度,制定详细合理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落实各方责任,做到奖罚分明。

2、推进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十必接”到位。西团镇2020-2018年度新建、疏通主管网4.5公里(三号路与山海大道交叉处,向南至西团泵站,由西团泵站沿新建路向东,经过文化站、西团大桥等沿线);新建、疏通支管网约3.5公里(万家富小区,砖瓦厂,垃圾压缩站等沿线);共计约8公里。2018年新建三号路与山海大道交叉处,向西至高速服务区污水管网,共计3.35公里。镇区内描花村、西灵村、九一村建有村庄微动力设施,运行正常。2019年计划在工业园区新增4Km污水管网,改造原大龙集镇范围内0.8公里污水管网,新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污水管网1.2公里,截止目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污水管网已建成。

河道施工总结篇10

关键词: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措施

1前言

党的十报告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指出应将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生态文明是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响水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响水县实际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探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2响水县水系概况

响水是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位于长江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北枕灌河,与灌南东北二镇相依;西与灌南、涟水两县交界,南抵中山河,与滨海县相邻。县域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1461km2。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较大的过境河流有中山河、通榆河、灌河,另有民生河、南潮河等51条县级河道848.97km,乡级河道244条1094.77km,村级河道1446条4180km以及村庄沟塘。

3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难点

3.1河道水环境恶化

因受到垃圾倾倒、污水排放、农作物栽植等影响,有的河道水环境恶化。响水县7条河流、9处水质监测断面每月定期水质监测,控制河道总长261.9km。根据规范,对地表水体水质影响较大pH值、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氰化物和挥发酚等7项指标进行分析。按测次评价,2015年综合评价显示全县地表水体已无Ⅰ类的河段,Ⅳ类水及以下控制河长占控制总河长比例超过30%。

3.2违法占用河道

根据河道管理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包括河道、青坎、两岸堤防及堤外护堤地。在范围内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但是,境内一些河道管理范围被违法占用,如未批建设、未按照批复要求建设等,有的农村河道主河槽也被占用,对河道防洪排涝与水利规划的实施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防洪标准。

3.3农村河道权属不明

因历史等原因,有的河道河坡、青坎、河堤已被分到居民手中,用于种植麦子、玉米、青菜等植物。当遇到雨季耕作时,造成河坡塌方和水土流失。有的在河中打坝养殖、有的在河中设罾捕鱼,造成河道淤积加快,排灌能力下降。

3.4雨洪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项目区地处淮河入海尾闾,过境水量较多,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为显著,河网调蓄能力有限,无水源调蓄工程,过境水难以充分利用,且本地区干旱缺水年份与流域同步,需水时来水量小,加上区域内部联通性较差,一旦发生干旱,河流水源匮乏。

3.5节水技术和设施推广不够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层次不高,区域部分生产企业中,中水回用和节约用水技术推广不够,存在用水效率不高等现象。农业灌溉用水所占比重过大,在农业用水中,水稻的节水控制灌溉等节水技术尚未完全推广,防渗管道、管道灌溉、喷、微灌等节水工程推广不够。

4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4.1实施河道整治

(1)河道疏浚与水系畅通。河道整治着力在河道疏浚上为主,内部配套实施拆违、清障、水系沟通工程,确保水系相互联通,不同级别的河道区别实施。对于灌河等市级以上管理的河道,均应当按照《灌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等实施,配套改造沿线口门闸站,确保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得到提升。县乡以及村庄河塘主要以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为主,通过对县、乡、村三级河道的疏浚整治提高河网的调蓄能力,改善水环境,恢复河道的引排标准,达到“河畅、水洁、岸绿、堤固”的要求。(2)岸线利用与保护。根据河道水系和布局,合理确定防洪、排涝保留河道,划定河道蓝线范围,蓝线内区域不得随意开发、利用、侵占;对已被占用的河道管理范围,做好确权划界工作,拆除违法建筑,恢复河道功能;对因城市建设等确需占用河道的,按“占用补一”的原则,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责任单位负责恢复和调整水系,确保防洪、排涝能力不降低。(3)建设生态护岸(护坡)按照规划治导线实施,积极采用生物技术护岸护坡,防止过度“硬化、白化、渠化”。生态护(岸)坡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目前,周边地区工程上比较常见的有生态格宾护坡、绿化混凝土护坡、石笼、木桩等。

4.2加强水污染治理

(1)建设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充分发挥已建的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华清污水处理厂的功能,要求区域内的企业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尾水必须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对于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工业、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收集、处理、精化、处理;积极推广湿地系统,如潜流湿地系统,特点之一就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积、过滤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过程分解去除。该技术除了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外,还应用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垃圾渗出液暴雨径流等多种废水的处理,表现出良好的净化效果。(2)控源截污。结合水文机构的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关闭偷排、暗排排污口;对直接入河排污口进行封闭,采取措施接入污水处理厂;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排污口进行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搬迁或停产;加快推进固废填埋场建设,全面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任务;加大农村垃圾池建设力度和数量,确保农村垃圾不入河;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积极推广平衡施肥,合理使用氮、磷、钾肥,改进施肥技术,广泛使用复合肥、有机肥、农家肥,努力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3)加强水生态监测。水生态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其通常的监测技术主要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化技术、水文技术以及生态技术等等,对水环境中的生态环境主要因素、水体中的生物状况与环境的关联性、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功能采取监控以及测试的方式。在省级、市级水功能区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设立县级水功能区监测断面,实现水功能区监测全覆盖,及时掌握河道水环境状况。

4.3优化水资源配置

(1)建设平原水库,提高调蓄能力。响水县淡水资源缺乏,但因无水源调蓄工程,过境水难以充分利用。根据滨海闸水文站1980~2013年流量资料统计分析,中山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5.908亿m3,其中最大年入海水量19.69亿m3,最小年0.2810亿m3,极值比达70.1。从多年变化走势来看,2003年通榆河开通后废黄河入海水量年际起伏变化相对降小,水量稳定。因此,应当结合水利规划,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在陈家港滩涂区建设平原水库,提高对废黄河废弃水和当地排涝水调蓄利用能力,缓解沿海用水压力,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2)加强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的设施和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多途径推进中水回用系统的建设,可根据污水处理能力的大小和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回用方式,如:选择式回用方式、分区回用方式、全城回用方式,确保提高中水回用率、节约水资源;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企业(小区)建立集雨装置收集雨水,作为部分行业水源使用水源。(3)试点海水淡化技术。响水县濒临黄海,海水资源丰富,可积极试点海水淡化技术,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其具有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等特点,为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工业锅炉补水等提供水源。

4.4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加大中型灌区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响水县有黄响河灌区、双南干渠灌区等6个中型灌区,继续加大灌区改造力度,通过防渗渠道等工程节水措施提高输配水效率,推广旱作物微灌、滴灌、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2)推广工业新工艺和新技术。通过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综合节水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按照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加大对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逐步提高回水利用在企业中用水比重。(3)继续推进区域供水规划。通过供水管网、下水管道管网的改造,节水型器具的普及,公共用水设施的管理、建筑节水措施的实施,抑制生活用水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废污水排放量。

4.5建设水景观与水生态修复

以城市防洪河道为基础,兼顾城镇和开发区的建设,建设水景观、滨水绿化等。对于两岸房屋、厂房较为密集,征迁比较困难的河道,河道采用复合断面的形式,在常水位以下0.3m处设置1.0m左右宽的平台,上部种植亲水景观植物,下部平台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台阶与河道岸坡连接,形成通道,栏杆后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环保透水行人通道,种植景观植物,建设亲水廊道、观景亭等;对于现状尚未开发河道,要按照规划标准开挖,河道两侧可采用生态自然河坡、矮墙、木桩+自然河坡等防护,墙前设置不小于1.0m宽的平台并种植水生植物,墙后设置亲水步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效果。另外,还应根据实际选择生态修复技术。如在已建混凝土驳岸两侧种植爬藤植物、种植灌木和花草等;在河道水面设置生态浮床;放养鱼、虾等底栖生物修复水底生态系统。

4.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兼顾河道功能、河道水质及县区的生态环境,继续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对县有河道、沟道及坡地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同步进行河道整治与水土保持工程,以达到保水保土的效果;除采取灌区改造、骨干河道绿化护坡等水土保持措施外,位于废黄河高亢地区的强度侵蚀区需重点进行治理,采取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平交沟、渠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涵洞、跌水等;增加农田地面覆盖,增温保墒,采用乔—灌—草生物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益,采用农艺和生物措施对河坡、圩堤进行防护等。

5结语

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除上述主要工程措施外,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也对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响水县水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符合响水县县情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下阶段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卫华,汪升华,李玮,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9):4~6.

[2]高芳.建湖县打造水生态文明高新区对策与成效[J].治淮,2016(10):37~39.

[3]罗玉林,金福祥.加强水工程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文明发展——扬州市邗江区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J].水政水资源,2015(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