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19:18:47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1

2018年,我院通过加强领导,部门协作,广泛宣传,强化措施,明确职责,严格督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就我院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得到了各位领导的重视,结合我镇实际,我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成员做了具体分工。 

二、强化培训、定期督导。今年以来,我院不定期的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培训,并多次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各项公共卫生工作按照计划完成。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1、居民健康档案与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建档总数为29327人份,真实率100%,整理原有档案,生补死撤,利用现有档案,为临床一线提供参考。制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全年进行健康教育讲座120次(其中卫生院12次,村卫生室108次),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132次(其中卫生院24次,村卫生室108次),开展12次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230次影音播放记录(其中卫生院154次,村卫生室176次),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2、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截止12月底为0—6岁儿童免费接种免疫规划疫苗6372余针次,接种率98%,建证率达到100%。全年传染病疫情报告6例,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无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对传染病患者及时登记,上传,追踪 。

3、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截止12月底共发放叶酸片 781瓶,产前健康管理孕妇322人次,孕产妇健康管理率80%,我镇辖区内0—6岁儿童总数为2393人次,全部纳入管理系统,新生儿访视322人,访视率90%。

4、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 35 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同时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随机血糖监测,并针对辖区慢性病人群开展连续科学的健康评估、干预措施等,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成立了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对我镇重性精神疾病进行排查、摸底,掌握重性精神疾病人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等情况,对辖区内确诊的148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

6、老年人健康管理。今年65岁体检,成立了公共卫生服务队,并配备了全自动尿分析仪、50mA X光机、三导联全自动心电图机、B超等设备,把65岁体检工作做到了实处,体检2472人,并及时把反馈卡发放到群众手中,所到之处,人人称颂党的政策好。

7、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在院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以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非法行医等工作出发点,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实施产品质量和食品放心工程,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对中心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医,排查公共场所单位和个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8、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服务: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一年来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院将在卫计局的正确领导下,依照县卫计局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百姓享受放心、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2019年度工作计划

1、加强健康扶贫的细化工作

党的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结合提出这一要求,我院健康扶贫更是要求精准、精细。首先,对贫困人员按照服务协议的要求,落实好相关服务政策;其次根据因病致贫人员病种、病情,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定期随诊,达到控制病情以及治愈的目标;再次加强常见病的预防控制,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有针对性的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减少因病致贫存量,控制好增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医疗环境

当前,在全省开展的“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专项行动中,我院始终树立“从细节上改进服务、从管理上提升质量”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改善医院环境上下功夫。公共卫生数字化接种门诊的建设,在原有的三室分诊基础上提升到四室分诊,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具备预检登记、候种室、接种室、留观室四大区域。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2

(一)医共体组织架构

阜南县县域医疗共同体是由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联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等单位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牵头,整合28家乡镇卫生院及对应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医共体管理中心领导小组设在县卫健委。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15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16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15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16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十二)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目前南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相对较多,数据不能共享互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卫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本次项目必须解决公卫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3

全面实施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主要做法汇报材料

            

宁强县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

 

近年来,宁强县积极探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模式,2018年,宁强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前期改革实践经验,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合理规划县域医共体建设,确定由2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与18个镇(办)卫生院组建2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形成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责任、利益、发展、服务、管理共同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四个到位,健全保障体系

(一)坚持高位推动,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深化医改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动作为、具体抓。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到位。修订完善《宁强县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及系列配套文件,形成政府主导、卫计局牵头、部门联合、县镇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按照“三不变、六统一、三加强”原则,2家医共体总院牵头分别制定了医共体内人员、财务、绩效考核、药品耗材及设备等管理办法,医共体建设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三)健全工作机制,运行监管到位。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督导组,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职工认可、费用控制、成本控制”等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技术带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健康改善等作为重要指标,严格考核奖惩。2家医共体总院分别成立了“一办两中心”(医共体建设办公室、医保结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加大对医共体分院人、财、物监管力度,确保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

(四)转变工作职能,职责夯实到位。印发了《县域医疗共同体中县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主要职责和任务》,县卫计局主要负责落实县医改领导小组决策、县域医共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宏观监管医共体;县合疗办由原来的经办向督办转变,重点开展“随机抽查医疗机构、随机抽查参合住院群众”检查,严肃查处新农合违规、违约行为。医共体总院管理职责加强,直接管理医共体分院所有工作,行使医共体内合疗经办权力,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服务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防病为中心转变,形成统筹兼顾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齐头并进发展格局。

二、深化两项改革,提升医共体建设水平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造管理共同体。深入推进医院人事、薪酬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医共体总院人事自主权。镇(办)卫生院成为医共体总院的分院,分院院长(卫生院院长)由医共体总院任免,鼓励总院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到分院担任主要负责人。医共体成员卫生院的人员统一归医共体总院管理,实行人员统一招录、培养、调配使用,人员双向流动不受限制,总院按照“强基层”的原则自主安排。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注册后,即可在医共体内任一医疗机构执业。二是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允许医共体的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将收支结余部分的70%用于绩效分配,30%留作卫生事业再发展基金。医共体分院的绩效考核由总院统一进行,薪酬由总院统一分配。总院院长纳入各分院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对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医共体团队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扣减当年一定比例的财政经费,并追究总院领导责任,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解聘总院院长职务。三是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医共体分院的财务、财产统一归入医共体总院,分开建账、独立核算;各分院设立备用金,用于日常业务支出,周转使用,大额资金支出按程序报批。

(二)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形成利益共同体。改革医保支付模式,实行医共体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激励约束机制。新农合按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10%提取风险基金和按人头提取门诊费用及大病保险基金后,剩余基金按不低于95%进行总额预算,交由医共体包干管理使用;医共体总院负责按现行医保政策对辖区参合群众(除普通门诊大病保险外)医疗费用进行结算报销,支付按规定产生的签约服务费用。合疗基金结余部分80%由医共体总院分院、村卫生室按9:1比例分配,主要用于绩效考核,20%用于医共体事业发展;合理超支部分(重大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由医共体与合疗经办中心按2:8比例分担;不合理超支由医共体总院承担。

三、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医共体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医共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宁强县积极推进“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提高医院收治能力,降低病人外转率;县域2家医共体总院分别与医共体内各分院建成了远程教学、会诊、会议系统,初步建成三、二、一级医院和村卫生室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受益的良好局面。县天津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结成互联网+紧密型医联体关系,聘请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担任县天津医院名誉院长,成立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专家工作站,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扶。建立互联网+医联体服务中心,实现两地医院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在县天津医院建立了患者数据集成共享平台、远程视频会诊平台、远程影像会诊平台、教学系统,通过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可将疑难患者MR、CT、DR影像数据传输至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影像中心,由专家阅片、影像报告,并自动回传县天津医院医生工作站,医师打印报告供临床使用,初步实现了远程学术交流、远程技术讲座、远程现场示教、远程病例讨论、疑难复杂病例远程医疗会诊,真正使“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变成了现实。

四、弘扬中医国粹,促进医改深入发展

在医共体建设中,加强中医药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与推广,积极发展中药生态种植和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治未病的作用,满足患者就近诊疗廉价就医的需求,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以中医药广泛应用推动医改的深入发展。

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医疗业务用房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复审,并成立了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宁强县分中心,有6个科室为省级重点专科。全县18所镇(办)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馆。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来宁授课,组织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本中医疗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得到普遍应用。积极开展中医学术交流,近3年连续承办了全国针灸康复埋线经验交流会,并在县中医医院设立了石学敏院士工作站。充分依托我县林地资源广阔的优势,大力发展银杏、天麻、华细辛等林下中药材生态化种植。2018年11月全国第六届天麻会议在我县召开,2019年4月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在我县召开中药生态农业秦巴论坛暨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并授牌建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材生态化种植实验基地。中医科学院适时将在我县设立黄璐琦院士工作站。规划建设占地100亩的老年医疗养老中心,发挥当地243种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中药材资源展示馆、观光园。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康疗、保健、休闲中心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努力打造以医、养、康、健、游为主线,构建能看、能康复、能养老、能保健、能旅游、能普及中医文化的“医疗+养老”健康养生综合体。

五、实现四个突破,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就医秩序日趋合理,分级诊疗成效初显。按人头总额预付制度下“超支不补,结余归己”的结算原则及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使医共体内三级医疗机构产生共同的目标激励及约束,消除以往医共体内部机构间的利益冲突,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医共体总院制定医共体内收治病种和上下转病种,明确功能定位,规范医生行为,提升自身能力,主动减少过度医疗,尽力保证覆盖范围内患者不外流,守住县域医疗大门。同时主动将患者分流到镇村两级,并不断提升两级机构能力,保证基层接得住。建立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医共体分院(镇办卫生院)确需向上转诊的患者,由总院(县级医院)为其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患者在总院已完成难度较大的诊治且病情平稳后,转回分院,由总院派原经治医生跟踪指导后续诊治工作。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严格外转审批,对不遵守基层首诊、逐级转诊的患者降低医保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最终实现“小病在镇村,大病在县医院,重病转县外”患者合理流动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患者无序就医”向“有序就医”转变的就医新秩序。从今年6-10月医共体运行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县域内住院病人增长4.55%,县域外住院人次下降5.6%,县、镇住院人数占比分别达90.6%、51.2%,分别提高3.5%和15%;药占比下降3.8%。

(二)优势资源合理流转,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按人头总额预付制下县医保经办中心按照医共体各自覆盖人群付费,同时不限制患者就医自由,无形中营造了医共体间、医共体与非医共体机构间的竞争氛围,从而激励县内医疗机构改变其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医共体内部,通过分配医保基金“蛋糕”,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并在内部形成良性资源流动机制,从以往的“要我帮”到“我要帮”,从而使基层分院获得发展,医共体整体实力增强。对医共体分院(镇办卫生院)实行“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医共体总院医师与镇(办)卫生院医师、村医结成“1+1+1”对子,进行“传帮带”,加强对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实时指导。医共体总院通过长期下派专家到分院坐诊、查房带教、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分院服务能力;同时,在有条件的分院新开设了皮肤、肛肠、妇儿专科、中医针灸理疗、口腔等专科。分院通过选派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落实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镇办卫生院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采取划片包村等形式,为村医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2家医共体总院共选派21名骨干医师到分院担任支部书记和业务副院长。今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新增疾病诊疗病种20余个;县医共体总院累计下派常驻专家医生65人次,建立名医工作室3个,指导基层查房260次,开展学术讲座及技术指导150余次,现场培训分院医护人员700余人次,开展远程会诊50余例、远程教学130余次,专家门诊、手术340余人次,组织大型义诊活动10场次。

(三)合理控费效果显著,患者就医负担减轻。按人头总额预付制赋予了医共体自主控费动机,医共体从医保获得的补偿费用由“医院收入”变成“医院成本”,迫使其主动开展精细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从“要我控费”到“我要控费”转变。医院成为“医保基金守门人”,让内行去监管,有的放矢,效果更明显,上下转诊制度、分级诊疗也能得到严格落实,让患者少得病、少得大病、人人健康,实现医、患、医保三方利益和目标趋同;二、三级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一些急、难症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三级医院坐诊专家的有效诊治和基层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及更高的农合报销比例。同时,从“医保”向“健保”转变,从而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提高了医保基金利用率,也保障了基金安全。今年6月份以来,对县内2家和县外3家医疗机构涉及52例参合住院患者违规报销案例进行严厉处罚。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4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是自治区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综合医改地区,也是第一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地区。市政府出台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8个,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卫生室占81.7%。准格尔旗提出了整合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思路,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做大医保基金总量,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乌审旗推行以“三制五统一”为核心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改革,既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弱、人才缺乏问题,也形成了卫生人力资源的上下流动机制,还推动了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多媒体触屏式费用查询机的应用,为患者就诊提供了便捷服务。鄂尔多斯把“健康前置管理”作为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启动健康城市创建活动。

巴彦淖尔市作为全区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地区,政府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五部门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2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绩效考核、绩效工资,28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人员聘用和绩效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8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乌拉特前旗医院也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由政府负责给予专项补贴,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与此同时,两地大力发展蒙中医药事业,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鄂尔多斯“数字卫生”工程也即将启动。

存在的问题

一是深化医改工作的进展不平衡。比较两市总体情况,鄂尔多斯市研究医改、推进医改的氛围基本形成;巴彦淖尔市虽然是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地区,但医改的氛围还不浓厚,除了农村牧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多数政策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新农合管理与保障水平迅速提高的形势不相适应。对于抓住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以上的机遇,推行支付方式改革的进展不大,门诊统筹推进尚显乏力,新农合与其他基本医疗保险一样,作为医患之间第三方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既缺乏引导合理就医、促进转诊会诊机制建立的作用,又缺失代表参保方面的集团购买医疗服务、规范诊疗行为的作用,与定点机构谈判工作没有普遍启动,控制费用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现有新农合信息系统在便民和为决策提供支撑远远不够。

三是基本药物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数只配备100多种基本药物,同时还在加成使用非基本药物。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多数基层单位通过网上采购药品,但是药品配送不够及时。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在自行采购药品。普遍反映自治区招标的部分药品价格比盟市自行招标的高。鄂尔多斯市在2009年曾搞过二次议价,药品价格总体下降了19.1%,在自治区通报批评后叫停。鄂尔多斯建议自治区允许盟市二次议价。巴彦淖尔市现在正准备开展二次议价工作。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低。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基本设备配备落后,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护理人员短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核编定岗缺乏自治区级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为农村牧区卫生院公开招聘执业医师工作开展了3年后,2011年国家停止了在我区继续开展这项工作,卫生院后续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五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不扎实。虽然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落实,并且鄂尔多斯的人均补助标准今年将达到31元,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未真正普惠城乡居民。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较低,还没有形成档案建立、居民使用、综合应用、补充完善的良性运转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较少。巴彦淖尔个别旗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还没有补贴给卫生院和卫生室。

六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工作尚未真正启动。对照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任务,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还没有真正启动。随着医保制度建设的快速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就医人数剧增,床位、人员缺乏等问题逐渐显现。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却在下降。

问题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卫生系统自身抓医改工作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查研究不深。一方面是对上情研究不足。国家医改政策目标、框架、理念均已确定。但在基层很少听到“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汇报和提法,致使基本药物配备不全,控制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的积极性不高,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体验不深。另一方面是对下情研究不深。国家医改政策是对全国提出的总体性的原则要求,而我区地广人稀,医药、医疗市场分散,需要我们审慎实施以省为单位的有关工作。比如,我区药品招标采购到底需不需要盟市二次议价,到底是否允许二次议价,亟待统一思想。此外,总结研究下级推进医改中出现的新情况还不够,试点的“试验”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乌审旗从2009年开始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建立以旗人民医院为龙头,以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为骨干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并实行“三制五统一”机制,盘活了全旗医疗卫生资源,但是并未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二,组织发动不足。一方面,领导层的开发动员工作仍显不足。有的盟市医改方案至今难以上会研究。政府医改相关部门之间的发动工作也还不协调。国家五部委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已经出台2年,但我区的具体办法至今未能出台,导致盟市、旗县市区的卫生投入政策缺失。另一方面,卫生系统内部的组织动员工作滞后。许多医疗卫生人员不清楚本职工作中哪些是医改的内容,基本药物的种类还说不齐全,基本药物的政策内涵不清楚。有的地区和领导干部对新农合推行盟市级统筹存有异议,这说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大数法则的知识还没有得到普及,致使一些医改的理念、政策在层层传递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不同的行动。

第三,指导督查不够。在工作的安排上,督促检查的多,政策指导的较少。许多医改政策在还没有完全理解和吃透的情况下,匆忙实施、盲目开展,应付督查。特别是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专题指导和督查工作基本缺失。在指导督查工作的执行主体上,行政部门的多、业务部门的少。在指导督查方式上,就事论事的多,整体分析的少。突出表现在对按季度、年度开展的190项医改监测指标的分析利用不够。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但政府补助尚未落实,运行机制不畅。

第四,规制手段不硬。一是医改政策是否执行缺少刚性管制手段。虽然层层签订了落实医改任务责任状,但是对任务完成的好坏没奖惩。执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成了限制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充分理由,但并非是优化调整公立医疗资源的必要条件。二是服务行为是否规范缺少有效的约束手段。三是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系统缺乏标准化的管制手段。基层卫生人才仍然匮乏,能力、水平仍然不高。

意见建议

为了如期完成医改近三年的重点任务,近期我区在抓医改工作中,应以“三跟进、三提速”为重点。“三跟进”是:

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及时跟进。一是进一步摸清底数。不但要全面调查掌握卫生资源状况,更要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核算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服务成本。特别是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成本。二是研究制定工作标准。使卫生管理、服务、建设、培训等工作在标准下推进,使医改任务在标准下规范地落实。三是开展专项改革试点研究。重点研究新农合对医疗服务的杠杆调解机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四是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对盟市和旗县市区的探索,本着少限制、多引导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的改革。同时,对符合医改目标要求和我区实际的改革举措,及时总结、升华、推广。

政策调整和宣传贯彻及时跟进。根据调研总结的情况,及时调整不符合我区实际的政策。尤其注重调整和明确政策的具体执行主体、实现目标、考核主体,建立责任明晰、奖惩有力的机制。重大医改政策出台,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医改办共同组建政策宣讲团,层层开展医改政策讲解,并将医改政策宣讲列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将医改政策知识作为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医改政策知识的全覆盖,营造全系统良好的医改氛围。

普遍指导和重点辅导及时跟进。对全区普遍执行的医改政策,加大具体指导力度。充分利用医改监测数据,进行普遍性的指导。对年度医改任务,倒排时间表,指导和督导双推进。在强化面上指导的同时,建立领导干部或团队联系试点工作制度,及时提供支持,辅助医改工作的开展和典型经验的升华。

“三提速”为:

一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应提速。通过顶层设计,分步实施3521工程,建立3级平台、5个应用系统、2个数据库和1个卫生专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提高总体管理和服务水平。整合所有卫生信息化项目资金,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为纽带,推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医药卫生服务信息公开、透明,规制各种服务行为。

二是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应提速。抓紧制定《自治区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帮扶式托管”为基础,探索建立“三带二、二带一、一带村”链条式对口帮扶机制,引导三级、二级、一级医院通过托管等不同形式,逐级对口帮扶下级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纵向紧密的协作与人才培养机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推行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促进卫生人才流动。实施医疗卫生领先技术跟踪计划和适宜技术推广普及计划,在三级医院强化临床技能培训基地的建设,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远程继续教育制度和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机制。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5

摘要:医疗卫生人才是决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和实地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得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参差不齐,数量缺乏、能力薄弱等多种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加快加大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几种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基层医疗机构;现状;人才建设策略

0引言

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2011年“两会”后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发展提供了契机。在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医疗须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快速提升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成败关键之所在。因而现阶段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指导思想下,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应抓住发展的机遇,深化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取得更高的绩效,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贡献一份力量。

1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0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全省80个县,918镇,655乡以及172个街道办事处。全省人口总数为38528156,其中乡镇人口24318767,占总人口数的63%。全省医疗机构8565个,其中乡镇医疗机构17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3个,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数占全省的24%;全省床位134464张,其中乡镇医疗机构床位283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2237个,乡镇和社区床位占全省23%。全省卫生技术人员16286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9745人,执业医师57244,注册护士405223;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730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3768,乡镇和社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占全省19%。把区域人口数和其对应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进行对应分析,得到:每千人口床位数乡镇0.93,低于每千城市人口医院床位数3.26;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乡镇3.14,远低于市6.74,全省4.4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乡镇1.36,远低于市2.59,全省1.8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乡镇0.79,远低于全省1.42,市2.5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基层医疗机构配置的卫生资源及其缺乏,承担着全省70%-80%的医疗任务,配置的卫生资源却只有总体卫生资源的30%左右,所承担的医疗任务和所享有的卫生资源及其不平衡,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高,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桎梏。并通过对陕西省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调查得到,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医疗服务不能满足老百姓对卫生服务需求、医疗设备相对较差、技术也较落后、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科研能力薄弱、医务人员缺乏、职称学历低、素质不高等。在新医改政策的主导下,基层医疗机构正处于转型期,要想改变其生存状况和解决当前凸显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这是关系到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核心问题。因而各基层医疗机构应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大加快人才建设,培育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人才队伍,促进整个陕西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

2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建设策略

2.1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人才建设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通过项目支撑,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资,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卫生人才资源开发,使卫生人才总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明显改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一支在本地区具有一定优势的高层次人才群体[1]。政府可通过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基层卫生人才的建设。如合理安排专项补助,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全科医生的培训和后期教育,并且可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定向生;减少户籍政策的限制、提供购房的优惠,为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引进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2.2 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步伐,培养适宜人才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今后10年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质量较高、结构合理、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陕西省应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结合《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的步伐,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缺医的情况。其一规范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2]。其二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2010年,针对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总体不高,由省卫生厅、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了“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万名医生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其重点以培训全科医生为重点,对陕西省在岗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社区医生进行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培训。此项目每年培训2000人、从2010年9月份开始,到2015年12月结束,共计划培训1万余名基层全科医生。

2.3 完善医学教育体系,为人才建设提供蓄水池目前陕西省的医学院校主要有:交大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医学院、陕西医科学院,延安大学医学院。每一个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根据现阶段医疗改革发展和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院校要拓宽专业领域,确定基层人才培养专业适应性,针对省内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在招生阶段设立面对基层招生类别,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全科医疗技术较差,缺乏实际能力的问题,与此同时适当降低录取分数段,减免学费,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并鼓励其他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由政府制定相关提升和经济补助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医疗技术人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在课程的设置上,医学本科教育内容中应增加预防、保健、康复等全科医学的课程,使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作为医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做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打下坚实基础[3]。

2.4 深化人事改革,为人才建设提供运行环境各医疗机构深化人事改革,参照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优化人才管理机制。其一医务人员招聘上,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开展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其二逐步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把医务人员工作绩效同其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结合起来,其考核的结果同医务人员的薪酬、晋升、后期培训相挂钩。其三在薪酬体系设置上,对卫生人员不同的补偿模式将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补偿模式对医护人员行为的影响,最理想的报酬体系能以合理的资源分析方式激励员工提供高质量、有效的医疗服务[4]。其四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在坚持按劳取酬、优绩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进一步鼓励优秀的医务人员。

2.5 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人才建设提供运行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对大医院和中心医院来说薄弱,因而对吸引、留住、培养人才不利。在新医改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专项补助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并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在一定基础上吸纳社会资本,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改变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硬件建设薄弱、信息化缺乏造成医疗条件差、医疗服务水平低、人才流失的现象。其配套的硬件设施能基本满足所在区域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利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对信息化的建设,合理安排好进度和具体工作,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化服务水平,促进人才的培养。

2.6 促进医疗人员流动制度,促进人才进一步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取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上一级医疗机构的联系,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如对于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应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技术,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辅导,从而提升医疗的卫生服务水平。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应通过选拨或定期轮换到高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学习,提高医疗水平和处理复杂病情的能力。在西安、榆林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从根本上建立医疗人员流动制度,其结果作为晋升和加薪的条件之一。结合国外的经验,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必须有相应的基层医疗工作经历,才能晋升职称;已晋升主任医师的医疗技术人员,每年必须有一定时间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才能调升工资。

3总结

从根本上说,基层医疗机构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改革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致力于全科医生培养和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充足的条件,为更好提供医疗服务打下夯实的基础,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蒋文华,孙晓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31(5):448-449.

[2]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6

1、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预示着临床医学的就业岗位上需要大批临床医学人才,而目前,我国医学卫生工作人员虽然总量在不断的增加,结构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很多的缺陷。一是,人力资源在总量上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任然是没有得到解决,并且现有的的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中,总体素质并不高;二是临床医学的从业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和小城镇的总体上没有任何优势,且素质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当前的临床医学基层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医疗队伍结构需要调整,素质需要提高,能力需要增强,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准的临床医学基层人才[1].

2、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的临床医学对基层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行为,态度和理论观以及结构专业合理的临床、预防、康复、保健等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临床医学基层人才的要求,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组织合作能力等,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临床诊断能力,还需要具备公共卫生。心理咨询和康复,等综合型的医疗服务能力等。

二、临床医学基层人才的培养的思路

1、医学高校对临床医学基层人才的培养

1.1各高校应构建适应社区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各校医学院应立足我省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应社区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培养专科层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确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适应基层,立志基层,服务基层”为办学思路,培养大批社会急需人才[2]。

1.2加强临床综合实验室和基层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开展模拟教学,促进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继续加强临床综合实验室建设,建立模拟教学仿真系统。(1)问诊训练,以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体格检查训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减轻社区居民不必要的仪器检查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浪费。(3)病例分析训练,对社区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社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实践进一步加大基层社区教学基地建设,根据教学实训基地各自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将来快速适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培养出有较高水平的新型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

1.3通过专题讲座向每年入学新生介绍国内外全科医学体系、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及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使新生对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保健战略、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以及医学生应具备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素质等有初步的了解,明确学习目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不要掌握医疗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会预防疾病和了解人群健康的知识。通过临床专业教师及班导师,在授课过程及专业思想教育中,全程进行就业指导。立足本专业层次特点,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服务[3].

2、政府在基层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党组织;战斗力;队伍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在医院发展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抓基层,打基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提升医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上到下,由内而外地加强党组织的建设。

一、党务干部的专业性

当今大多数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都已经逐步引入现代管理学理念,运用医院常用的管理工具,帮助医院步入科学、有序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发展模式。在医院管理当中,医院的党务工作、职工的思想政治管理以及党组织建设发展也应当纳入到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当中,这就要求医院的党务工作要规范化,对党务干部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

过去对党务工作的普遍认识是做思想工作,而思想工作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思想工作怎么做,怎么做好其实是一门学问,因此做这项工作的人就应当具备专业的水平。

在医院大多数党务干部是临床一线的同志兼职,很难做到专业性和专注力。党务干部是围绕党的建设,党的工作,对党内各项业务和事务性工作,进行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活动的工作人员。

作为党务干部首先应当具备的是高于一般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党员的表率,党务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时时处处做群众的表率,体现先锋模范的作用,树立基层党组织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人格的力量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作为党务干部还要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作为医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抓手,更要注重学习。该三甲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一期党支部书记培训,定期通过网络上传最新的党的理论方针,发放学习材料等各种形式来加强党务干部的理论水平。除次之外,党务干部及时学习研读上级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增强自身的理论功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作为医院的党务干部还应当成为临床、行政工作的助推者,党务干部既然是进行管理活动的工作人员,就应当行政管理的能力。医院党支部书记要在工作上积极配合科室主任,积极主动参与临床行政工作,献计献策,或者通过党组织的平台,将行政工作串接其中,保持党务工作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努力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同时要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事实上,党务工作是一门学问,医院党务干部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工作作风和形式,要把党务工作当作学科建设来抓,认真学习和钻研做好党务工作的业务知识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是否扎实,是否有能力团结和带领群众开展工作。该医院在职党员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40%,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对于促进医院建设发展及提升党组织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党员发展规范化

假设党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党员则是必不可少的细胞分子,党组织的战斗力完全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自身素质以及整体的凝聚力上,因此党员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党员发展的上升趋势过快,导致党员队伍当中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办公厅最新修订并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目的在于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江苏某三甲医院在职党员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40%,党员比重比较高。作为一个医疗机构,知识分子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根据对全院党员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职称高、学历高的群体所谓高级知识分子党员679人,占高知群体总数的70%,可以发展的空间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势必不能成为发展党员的主力对象,在过去,医院发展党员要求相对比较宽松,保证了一定数量,但在质量上面呈现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

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党组织根据新的党员发展《细则》,严格把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毋滥,要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努力争取学历较高、表现较好、思想觉悟较为突出的医务人员加入到党的队伍当中来。医院各党总支、党支部今后进一步细化发展党员的工作程序,严格预备党员审批权限,全面实行党员发展审查制、公示制和培训制,确保党员的发展质量。通过工作表现与自愿加入相结合,把党员发展工作重点放在响应党的号召上,为医院发展作出贡献的先进分子身上。在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上,要注重形式多样、思想深刻以及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式方法,在已经发展的党员中间,要注重及时观察党员个人情况动向,针对思想“落伍”和先锋模范作用不强的党员,通过组织活动、理论学习实行帮教责任制,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优良品质。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

1、制度建设

该院党委制定了《党总支(分院党委)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支部工作暂行规定》,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制度,加强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检查结果作为参评先进党支部的重要依据,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每季度对党总支(分院党委)书记履职情况进行测评考核,并与综合目标奖和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在落实现有制度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明确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职责,按照职责分工合作,干好本职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指定专人进行监督,让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决策科学化水平。

2、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根据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推进医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关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院各级党组织要求党员认真学习实施方案,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履行赋予的职责,并结合实际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部门本科室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3、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所凝聚、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气氛、精神力量和思想境界,是医院广大员工所认同并付诸实践的行为准则,并随医院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是先进的医院文化代表。要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优势,引领职工的政治思想融入医院文化中,以思想引领、理念先行的方法,着力去培育员工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力量,促进思想上达成广泛的统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领医院文化建设走上更广泛、更适用、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层次,对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也是一个强大的软实力保障。

参考文献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基层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手卫生是指医务人员洗手、对手进行消毒行为的总称。相关测试表明,医务人员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接触患者后未进行洗手的医务人员手带菌率100%,调查显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约在35-37%,远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相关要求。随着人们对医疗行业关注程度的增加,医源性的感染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相关统计显示,由于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尤其是基层医疗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洗手率较低,医护人员手的带菌率较高,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感染约占医源性感染的30%。因此,为减少基层医院医源性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从影响基层医院医疗工作者洗手的依从性分析入手,探讨具体的改善措施,具体内容论述如下:

1 影响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分析

1.1 基层医院洗手设施的不完善 基层医院由于医疗办公场所及经费的不足,总体而言基层医院的洗手设施数量较少且设备简陋,如:一个病区仅设置一个洗手池,水龙头的开关仍为手动式、缺乏相应的干手设施等,均可照成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甚至是再次污染。

1.2 医务人员未能充分重视手卫生的重要性 基层医院的办公经费相对较少,为减少经营成本,基层医院尽可能的减少手卫生设施的投入,且手卫生也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缺乏正确洗手操作的的培训、医务人员洗手频率低下。且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及人们对健康状况关注程度的提高,到基层医院就诊的患者与日俱增,医务人员与患者比例严重失调。繁琐的临床操作使得医疗工作者缺少做好手卫生的时间,特别是在诊疗高峰时期,医务人员往往是连续工作直到下班才能进行洗手,且洗手时也未能进行彻底清洁操作。

1.3 缺乏手卫生监管及反馈制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基层医院缺少完整有效的手卫生操作行为规范的监管制度,缺乏相关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医院的管理上缺少对医疗工作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非依从性的惩罚措施,缺乏因手卫生造成医院感染事件的相关统计及惩罚措施。

2 加强基层医院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

2.1 加强对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建设的重视 加强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建设首先要提供充足的手卫生用品,改善现有的手卫生设施建设,如:增加、改善洗手池,提供充足优质的清洁剂、将水龙头的开关有手控式改为感应式或脚踏式、增加干手设施,并在医院醒目位置张贴洗手操作要求以加大手卫生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同时医院领导也应高度重视基层医院手卫生设施的建设及管理工作,把手卫生的考核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衡量指标,制定完整有效可实际执行的手卫生监管的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对手卫生依从性较好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对手卫生依从性较差的科室给予批评或相应的惩罚。使全体医务人员重视并支持手卫生工作的开展,并在长期手卫生规范执行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炒作习惯。

2.2 对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 手卫生操作是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会面临的重要而细微的工作,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而且对自身感染的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定期对医疗工作者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培训非常重要,医院可采取不同科室、不同层面的医务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计划,分级分批次的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将洗手的正确操作、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牢牢印记在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脑海中,以便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强化手卫生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要求。

2.3 加强手卫生执行的监管 在加强全院工作人员对手卫生工作的基础上,医院要组建专人团队定期对其手卫生操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等,也可采集医务人员手部菌群作培养以判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结果通报全院,在监管过程中严格做到:管理规范、操作标准、结果评定合理科学等。

通过监管使全员的医务工作者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手卫生的意识,并在日常强化操作中养成良好的注意手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相关统计显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容忽视,基本洗手设备有待完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思想应加强,因此,加强对手卫生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水平,控制院内感染事件必要的途径。在加强基层医院手卫生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并定期对全院各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将相关的检测结果通报全院,并且实行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负责管理等,在不断的强化工作中使基层医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了解并执行手卫生的相关内容,而提高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林金香, 陈妙霞, 周小香.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02)

[2] 包金英, 李淑君, 陈立新, 范丹丹, 孟晓琳, 郝英杰. 加强手卫生管理降低医院感染[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21)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9

高校党建;示范党支部;理性思考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党保持战斗力和活力的基础。对于高校来说,基层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当前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党建工作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示范党支部建设工作,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与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力抓手,也是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坚实基础。

高校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重在“示范”二字,可引申为两层涵义:既要体现出展示的“示”字,即立足基层实际,加强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条线支部的分类指导,好中择优,强化舆论宣传,彰显高校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又要体现出模范的“范”字,即要树立典型,加强示范引领,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具体来讲,高校基层示范党支部建设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维度:

(一)“由上到下的指向”――高校党委(党总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高校党委要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和党建工作要求,加强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的统一领导。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学校二级院(系)、附属单位党委(党总支)要立足党建工作实际,结合参与创建工作党支部和党员具体特点,主动作为,强化对支部的分类指导,积极建立发现典型、先进典型的培育机制,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由下到上的指向”――支部和党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建议与反馈。高校党委及二级院(系)、附属单位党委(党总支)要坚持发扬民主原则,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维护党员的基本权益,多深入基层,积极听取参与创建工作党支部的意见和想法,以此激发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和活力,通过党内民主推进高校的民主管理;党支部要以解决关系党员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目的,积极听取党员和群众对支部创建工作的建议与思考,并及时反馈到具体的创建工作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双促进。

(三)“由内而外的指向”――示范党支部建设经验的推广。高校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要达到通过树立典型,强化引领的目的,就要加强创建工作成果和经验的宣传和推广。要使工作经验与成果制度化。支部要在学校党委“规定动作”基础上创新“自选工作”,并将“自选动作”规范为长期坚持的“规定动作”;要使工作经验与成果整体化。把握高校支部示范化建设经验的普遍性,对基层党组织都具有借鉴意义的,进行全面推广;要使工作经验与成果系统化。基层党支部工作贴近实际、内容生动鲜活。学校党委要及时总结归纳其中的好方法、好举措,并举一反三,扩展其内涵,延伸其外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由表及里的指向”――特色党建文化的培育与形成。高校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不仅要外化于行,多措并举地加强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更要内化于心,通过开展坚持长期性、连续性的创建工作,发挥示范支部典型引领的辐射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叠加效应,培育并内化为体现不同支部党建工作特色的党建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去熏陶、去影响、去带动每一位党员和群众。

2015年,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共有基层党支部306个。根据《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精神,医学院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是在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用1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党支部总数10%的比例,创建示范党支部31个(根据申报结果,附属医院支部23个,医学院本部教职工支部7个,学生支部案例1个)。此后每年的创建工作,将由医学院党委根据年度党建工作任务,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创建活动得到持续深入的开展。高等医学院校基层党支部涉及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多个条线,支部工作对象涵盖了一线教师、学生以及临床医务员工。医学院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实际定位、准确切入、把握重点、稳步推进。具体推进的工作重点主要是:

(一)抓好支部班子建设。党支部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基层党务干部“领头雁”作用的发挥情况。因此,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交大医学院党委强调,参与创建工作的支部班子成员努力做到三个“过得硬”:一是理想信念过得硬,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精神上不“缺钙”,不能得“软骨病”;二是工作能力过得硬,坚持通过学习和实践增长才干,始终跟上时代步伐,尽力避免“本领恐慌”;三是思想作风过得硬,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挑战和利益诱惑的考验。为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重点培育和分类指导,医学院党委还组织全体参与创建工作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举办创建示范支部工作专题研讨班,力求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并将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创建示范支部的工作中去。

(二)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是支部建设工作的主体。在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中,交大医学院院本部教工党支部注重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把“一线、一流”青年教职工作为发展重点,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综合素质。教工支部还根据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三个群体间以老带新,以正式带预备,以党员带非党员,使党员队伍建设连贯化、前置化,实现自我和群体双发展。为丰富与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医学生党支部以建立“多平台立体学习型党支部”为目标,一方面进行线下学习,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围绕党的历史、党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开展微党课、党务沙龙、辩论赛、知识竞赛、社会考察参观等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另一方面进行线上学习,依托医学院学生园区党员服务中心运行的微信公众号“党小服”等平台,通过移动通讯破除时间地点限制,定期围绕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开展线上讨论。

(三)健全和完善支部工作体制机制。交大医学院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中,强调制度建党的理念,通过健全与完善基层党支部各项制度,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确保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支部管理科学规范。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机关、口外、眼耳等党支部积极将近年来党建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党支部工作、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管理等制度建设,并深化支部民主化建设,定期听取支部党员和群众关于制度落实情况的意见,认真反馈,抓好落实。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肿瘤科等支部通过建设以“网络化”为特色的支部宣传学习阵地,建设“小组化”为特色的党员活动阵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员素质,通过党员个体影响力的普遍增强来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四)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交大医学院系统基层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体现支部特色的党建品牌活动,实现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党支部,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科室文化建设作为支部党建工作重要抓手,通过开展“科室文化讲台”主题活动,探索党支部在科室职工凝聚力、队伍稳定中的保障作用,以及在儿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仁济医院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集体政治生日会”。通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这一教育平台和长效机制,加强广大党员的党性锻炼,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单位支部积极开展“关心员工、关爱患者”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支部之间通过“一对一”、“手拉手”结对帮扶,辅导和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提升科学研究、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支部还定期组织党员医学专家开展科普宣传,“让科普知识下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进万家”等活动逐步构建服务为先、特色鲜明、群众认可的党员为先锋力量的医疗服务组织体系,进一步推进党员为群众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创建示范党支部过程中,明确上级党委责任,发挥上级党组织作用是基础。上级党组织不能只做组织者,要做引路人,不能只做“发令官”,还要做“指导老师”。交大医学院在创建过程中,院党委做好统一协调、整体推进;附属单位党委、总支根据医教研管等条线支部的具体实际和特色,加强支部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重点培养;参与创建支部负责具体推进和实施。上级党组织指派分管领导干部或有经验的党建工作者具体指导示范支部的创建工作,固本培元、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努力创新,使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真正落地;针对创建工作过程,逐步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了解基层创建动态;细化和完善问询、跟踪、沟通和检查督促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创建示范党支部过程中,强化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效融合是核心。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要根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实际情况,找准党建工作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发展的最佳切入点,推进支部工作与行政工作、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步发展,不能是彼此“两张皮”,而是拧成“一股绳”。在医学院本部、附属医院的支部中,通过推选一线党员骨干教师、临床科室主任担任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促使他们多思考如何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党支部作用,如何通过支部工作推进业务工作的开展;一些附属医院党委结合医院“服务持续改进”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政联动,发挥一线党员积极性,带动其他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根据临床一线的需求,提出多项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项目,大大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改善、流程的优化,真正将利民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总之,高校创建示范党支部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工作在部门、人员工作考核的比重,积极科学地设计支部工作量化指标,将党支部评估考核情况、党员业绩表现情况纳入全校分配和奖励体系改革之中,使支部工作实绩也成为一项岗位评定和考核的重要显性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调动基层支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三)高校基层党支部创建示范党支部过程中,经常性、常态化建设是关键。创建示范支部过程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不能是“水过地皮湿”,而是要成为“钙化池”。要通过坚持较长一段时间的创建工作,通过以先进带后进,以局部带整体,一波波地产生滚雪球式的溢出效应,全面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要将创建过程中的工作特色和亮点,例如交大医学院一些教职工支部组织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做好医学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医学、医药科研支部通过党员践行学科发展、科研管理制度,带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进步等,加以总结和凝练,通过树立一批党建品牌项目和活动,积极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终固化和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党建文化。

基层医院工作总结篇10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卫生系统立足关注民生、服务基层,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推进,凝心聚力打好卫生三年攻坚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医疗优质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卫生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老百姓的实惠得到进一步普及。

(一)卫生三年攻坚成效初显。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正在强力推进。目前,已经制定了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卫生计生健康服务室建设标准。其中,武陵区4家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规划选址、发改立项、项目环评、节能评估、用地测绘、确权、建设方案初设等工作。其中,长庚、启明和芷兰3家中心项目用地的土地预审,正在等待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回复。鼎城区改建的斗姆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于9月3日开工建设。郭家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进行地勘;玉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土地已按9月9日教育卫生三年攻坚项目现场会会议纪要的精神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面积为6.6亩),正在进行地勘作业。柳叶湖区七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施工图联合审图,实际审核工作已基本完成。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选址,目前正在办理用地测绘、确权、环评节能、医院编制测算、项目设计图的制定等手续。

2、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加快实施。全市300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任务中,新建任务172个,维修改造任务128个,目前总共已完工206个。其中完成新建任务97个,完成维修改造任务109个,其余的贫困村卫生室均已全部开工。预计所有项目11月底可全部完工。辖区建设项目全部已完工的有武陵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寿县、澧县。建设进度相对缓慢的有石门县、鼎城区、安乡县、桃源县、临澧县。

3、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定位准确。市城区医疗卫生区域规划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计划将请省里的专家再修改,提出意见,尽量完善。5家新建医院和6家改扩建医院形成了结构合理、均衡发展、功能齐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总体进展顺利。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鼎城区人民医院新建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常德西博图医院、常德湘雅医院正在积极施工中,常德市一中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医疗中心和门急诊综合大楼已开工建设,老年病医院拟于本月底前往北京签约,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等其他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前期工作。二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空前。各区县市重点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基本医疗的龙头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安乡县在完成县中医院迁址新建的基础上,对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也正在进行迁址新建。新建的澧县人民医院医院即将投入使用。石门县人民医院、桃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和临澧县人民医院迁址新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鼎城区立足实际,抱团发展,新组建了鼎城医疗集团。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所提高。截至11月底,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458.87万人,参合率达到98.91%。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进展顺利,全市已有5553人次获得补助,大病保险基金支付3387.97万元。新农合基金监管有所加强,严密防范和严肃查处各种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全市9个区县市219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647家村卫生室累计采购药品品规1421个,采购总金额达5.71亿元,入库总金额4.48亿元,药品配送率为96.75%。西药、中成药的降价幅度分别达55.3%和41.5%,平均降价幅度达52.3%,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同比增长了20%、住院人次同比增长了18.6%。

三是公立改革进一步深化。石门县的试点进一步深化,管理运行机制顺畅,技术价值凸显,医药费用下降明显。截止到目

前,该县三家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为192.33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92 %;住院次均费用为3463.23元,与去年相比也有下降。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与改革试点前有明显增长;业务总收入也呈环比增长态势,县级医院在县域内龙头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落实“无假日门诊”及预约诊疗等一系列便民利民优惠措施,其中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预约诊疗率达70%以上。四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上报和通报制度,强化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确保了认真履职、规范服务。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1—9月,累计居民健康档案502.5418万份。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2653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596场次。规范开展儿童和孕产妇保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达35万多人,健康服务规范率达43.46%。

(二)公共卫生水平大力提升

1、卫生应急指挥得当。积极推进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澧县成功通过了省级和部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的验收。开展全市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和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健全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衔接,做好了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2、传染病及慢病防控有力。1—11月,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12429例,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梅毒,共占病例总数的93.67%。截止9月,未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和创部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工作全面铺开。

3、妇幼健康管理颇有成效。前三季度,全市住院分娩产妇 55785人,外市、外省流动孕产妇838人,孕产妇建档率98.42%,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7.38%,剖宫产率为46.13%。免费婚检率达90.43%,疾病检出率达10.11%。进一步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及动态监管力度,健全了儿童三级转诊网络,有效的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开展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宫颈癌、乳腺癌等常见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三)医疗机构管理全面加强

1、严格医疗服务管理。按照国家相关病种临床路径及县医院版标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升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实施了“无假日门诊”及预约诊疗,一年来,群众、患者通过电话、__平台、现场初诊预约28230人次,复诊预约5000余人次。同时,积极探索“先诊疗、后结算”模式,让患者就医更方便。

三级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覆盖率达到100%以上,二级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覆盖率达到80%以上。60余种病种实行单病种付费试点探索,并在医院网站上对社会公示。

2、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三级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了全面清理,使用品种已控制在50个以内,二级医院使用品种已控制在35个以内,抗菌药物购用实行了“一品二规”。对不正常的抗菌药物使用现象采取专家现场点评,根据情节轻重,实行取消一定期限的处方权。

3、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各个医院组织医疗志愿者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到基层”活动达100多批次。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落实首诉负责制,构建医院、科室、个人三级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全员参与的医疗安全管理模式。及时在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公示药品价格、费用,门诊大厅出诊公示牌公布每天出诊医生。选派了100多名医务人员下基层开展为期半年时间的支援服务,并派出10多名医务人员到乡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市城区医院均落实了城市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工作,各医院长期派出专家到社区进行坐诊服务。

(四)卫生综合执法力度切实提升

围绕“法治常德”建设这一主题,切实履行卫生综合执法职能,切实增强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监督执法力度。前三季度,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传染病防治与职业病防治等专项整治行动28次,对____x3家公共场所、430家学校、1318家医疗卫生机构、104家二次供水及生活饮用水单位、195家职业放射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卫生监督检查。共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3612份,立案处罚329起,罚款85万元。受理投诉举报64件,办结63件。圆满完成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督保障任务,维护了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与各项公共卫生安全。

(五)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多途径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市形成以中医医院为龙头,预防保健为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乡镇和社区医疗机构中医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全市目前已有8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中医馆。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全市第二批名中医及首批名中药师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第二批名中医22人,首批名中药师8人。组织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暨中医药预防保健与康复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班,全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近300人参加。

(一)继续推进卫生三年攻坚

一是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1家新建和6家维修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投入使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体系和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

三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阵地建设达标、设备配置齐全、人才结构合理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和提升10个县级人民医院、8个县级中医院、8个县级妇幼保健院、207所乡镇卫生院、3667个村卫生室的服务体系和能力。

四是加快市城区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新建的5家医院和改扩建的6家医院逐步完成建设,投入运营。

(二)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卫计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人员增量按岗核定,向编制部门备案,实现编制内外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以岗定薪,同岗同酬。落实医院用人自,对医院紧缺的高层次和实用型人才,可按规定程序由医院采取专项招聘或直接考核的办法聘用

。放开工资总额,合理确定基本工资比例,使医务人员总体收入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医务人员夜班服务、上门服务、节假日服务、延时工作或从事其他超额劳动可获取额外合规报酬。二是全面推进医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努力提高大病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____x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

三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并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四是全面实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县妇幼、县疾控、县卫监为指导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妇保、儿保、防保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做好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强化妇幼健康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长效机制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支持农村急救体系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和饮用水监测工作。

五是全面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财务监管等领域重点业务系统以及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基础数据资源。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不断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统筹推进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中西结合的工作方针,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不出现二代病例,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以乡为单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推广慢病示范区建设,逐步普及慢病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