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5 09:16:27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清查农村现有低保对象。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村低保评议小组,乡联村干部任组长,对原已享受农村低保的家庭开展年度清查工作。清查中要逐户调查,填写《城乡低保复查表》,认真记载家庭成员变动请况、经济收入变动情况等,并根据调查情况组织村民代表评议,决定是否续保、取消、调增或调减。

根据全县统一安排,本次清点:一是偏离低保“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功能定位,自行扩大政策范围,乱开政策口子,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突发性应急事件,放宽低保条件,将明显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特殊对象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的行为;二是针对申报审批程序执行不到位问题,全面清查“人情保、关系保”。按照入户核查、收入核对、民主评议(听证)、公开公示等方法准确核定低保对象,防止入户调查方法简单,评议、公示等关键环节没有真正做到位,流于形式,缺乏监督。

(二)全面清查农村低保现有五保对象。对现有在册五保对象逐户进行调查登记,及时取消已经死亡的五保对象,坚决消除不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在不变动保障总人数的情况下,按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把符合条件的对象补充进来。对于符合五保条件而因指标不够不能纳入的对象在农村低保A类中保障。

(三)全面清查农村孤儿。严格按照规定,将不符合条件的孤儿取消保障。不受指标限制,把符合条件的孤儿纳入保障。

(四)农村低保扩面新增。根据村群众评议小组推荐,按照新增名额,根据贫困程度新增保障对象。评定低保对象原则上将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纳入。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3月下旬-4月上旬)。

由乡政府组织、民政办牵头,学习相关政策、明确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工作专班,联村干部为农村低保清查扩面村级评议第一责任人。综合各村农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解扩面指标。

(二)实施阶段(4月中旬-5月上旬)。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2

领导重视 保障有力

商城县政府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的考核内容,与政府其他各项工作目标同部署、同考核,县民政局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纪检监察、民政、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分管民政的副乡镇长任组长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普遍召开了农村低保工作会议。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了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

深入调研 及时创新

农村低保制度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是一项新的救助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该县民政局采取试点探路、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自2006年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该县坚持以重点督查、深入调研、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等形式推动农村低保工作科学规范开展,为健全完善低保管理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低保审批工作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把这项工作做实,该县在两次低保扩面工作中都分别对农村低保审批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严格落实从严审批、规范运作的原则,确保社会稳定,确保特困家庭基本生活有保障。另外,该县还实行了低保政策公开、低保范围公开、保障对象公开、保障标准公开的“四公开”制度。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即本人申请、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评议张榜公布、乡镇政府审查公布、县民政局审批公布的“三级审核、三榜公布”的审批程序。在确定保障对象中,坚决防止只凭村上申报不入户调查,防止优亲厚友、防止凭印象或道听途说,做到家庭成员和关系搞准确、家庭人均收入算准确、申请保障原因查准确。同时,对无劳动能力户、重病户、天灾人祸户进行入户调查。为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该县县政府结合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为全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供了具体的政策依据。各乡镇都根据本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农村低保制度的框架基本形成。

规范管理 重点督查

该县政府充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草拟了《农村低保工作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规范操作。一是切实加强了农村低保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农村低保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原则性都非常强。该县在认真分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了《商城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低保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保障范围、保障标准、收入核算和审批程序。同时,结合实际,借鉴开展城镇低保工作的经验,在保障对象的确定、动态管理、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分类施保等环节上,制定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使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村低保这项惠民工程做到家喻户晓。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民政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结合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申请条件、保障范围、保障标准等,确保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争取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及时开展督查工作,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该县民政局每季度对全县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督查,主要督查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低保对象申请程序、乡村两级审核把关情况、张榜公示情况、群众反映意见和资金发放情况。同时对于经过努力已经脱贫的低保对象,取消农村低保待遇。对因病或上学等原因致贫的困难群众,依照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四是突出重点,集中督查。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相关部门,充实农村低保工作队伍,结合低保扩面工作的开展集中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情况

制度完善

一、调查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判断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样本。第一步,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从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抽取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一一郑州,经济条件中等地区一一周口、新乡、驻马店,经济条件较差地区一一济源。第二步,在上述五个地区分别抽取新农保试点地区荥阳(郑州)、扶沟(周口)、辉县(新乡)、平舆县(驻马店)和济源。第三步,在抽中的五个地市各自抽取两个村作为调查点,这样一一共抽取到10个村。最后,在捕中的10个村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村抽取25个家户开展调查,这样一共抽取剑250户农民进行调查。

在收集资料方法上,我主要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试点地区的农民,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50份,有效问巷2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从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看,年龄在20以下的占21.2%,20~29岁的占25.6%,30~39岁的占13.2%,40~49岁的占14.0%,50~59岁的占10.0%,60~64岁的占7.6%,65岁及以上的占8.4%。其中,男性140人,占56.0%,女性110人,占44.0%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及以下50人,占20.o%,初中104人,占41.6%,高中(职高、中专、技校)62人,占24.8%,大专15人,占6.0%,本科19人,占7.6%,研究生没有。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

1.政策宣传效果差。对广大农民来说,新农保是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事物,因此,在新农保推行之初,如何将这一制度宣传好,将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新农保政策宣传的效果如何?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得怎样?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49.5%的认为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得一般,20.6%的认为不太了解,4.2%的认为很不了解,25.2%的认为比较了解,认为十分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0.5%。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新农保政策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调查的结果显示,试点地区有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一般,有17.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很不满意,认为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被调查者仅占19.1%和0。5%。这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新衣保政策宣传效果比较差的现状。

2.强迫农民参保的情况依然存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实行农民自愿参保原则,试点时,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片面追求参保率。调查结果显示,有94.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乡(镇)政府不存在强迫农民缴费参保的情况,但是,也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乡(镇)政府存在强迫农民缴费参保的情况。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有9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存在村干部强迫农民参保的情况,但是也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村有村干部强迫农民参保的情况。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在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为了片面追求参保率而强迫农民参保缴费。

3.弄虚作假情况时有发生。根据调查员反馈的信息可知,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几乎都存在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概括来讲,主要有四类:一是农村中许多16~17岁甚至20几岁的年轻人(不是学生)假冒学生名义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与义务,一些村干部有意隐瞒事实真相,一些乡镇工作人员也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二是许多农民为了享受国家的基础养老金,常常会要求自己的儿子缴费参保,而自己符合参保条件的女儿缴费的却比较少,这一现象在农村试点地区表现得比较普遍。三是个别不满60周岁的农民为了提前领取基础养老金而虚报年龄,相关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杜绝此种行为而且还为其开启方便之门。四是个别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了享受基础养老金,而动用各种关系网络获取农村户口进而达到参保目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农民的参保能力弱。所谓参保能力就是指农民参加新农保,对所需要缴纳的保费能够承受的能力。一般来讲,农民参保能力的强弱跟他的家庭收入水平紧密相关。为了了解农民的收入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题项:“2009年您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是多少?”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数的61.2%,2009年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在10000~30000元之间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数的37.2%,2009年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数的1.6%。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民的年现金收入水平比较低,经济收入水平低决定了农民缴费参保的能力比较弱。

5.部分农民继续参保意愿弱。农民是否打算继续参保直接影响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底已经参保的农民打算到2010年底继续参保的人数占到88.4%,有11.6%的被调查者不想继续参保。这组数据说明,已经参保的农民中大多数人打算继续参保,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放弃参保。通过深入访谈,调查员了解到农民不愿意继续参保的原因很多,比如,没有钱、政府财政补贴少、养老金水平低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政策有变,基础养老金能不能及时足额发放。

6.养老金水平低。以河南省新农保试点之一的长葛市为例,根据长葛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办法,一位农民如果按照1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64.68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4.68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0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69.35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9.35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74.03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4.03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一位农民如果按照5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79.06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9.06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0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98.13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38.13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117.19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7.19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从上述数据可知,即使按照最高缴费标准500元,最长缴费年限15年计算,农民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比较少,很难满足其老年的基本生活开支,这与新农保“保基本”的政策目标相差甚远。

7.部分地区基础养老金未能及时足额发放。为了了解新农保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发放情况,我们专门设计了两个题项,第一个是:“您村∞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是否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被调查者中有128人回答了此问题,其中71.9%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也有4.7%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能每月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第二个是:“您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是否每月都能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被调查者中有127人回答了此问题,有66.1%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每月都能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但是,也有3.9%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能每月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

转贴于

三、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1.搞好政策宣传工作。在新农保试点初期,搞好政策宣传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新农保宣传的现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改进:首先,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当前许多新农保试点地区主要采用集中宣传方式,然而集中宣传时间非常短,一般在半个月左右,而且之后很少再组织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这就使广大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一知半解。因此,我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把祈农保宣传工作作为一种常态,常抓不懈,才能使这~政策深入民心。其次,要提供宣传工作所必需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的制约,许多地区在普及宣传手段的选择、活动的开展、普及宣传所必需的设备(车辆、计算机、电视、话简等)的调集方面都存在困难。资金不足还严重制约着从事普及宣传工作的人员的保障和扩充。”第三,提高宣传人员的专业素质。新农保普及宣传工作主要是由乡镇和村干部具体实施的,他们尽管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是在解释复杂的农保政策、进行有效的普及宣传时表现出专业素质的不足。最后,创新政策宣传的工作方法。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几乎成了所有试点地区惯用的宣传方式,这些宣传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宣传效果往往较差,很难使/~大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了提高工作成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对农民进行分类、细化,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使宣传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

2.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新农保缴费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与农民的实际参保能力相符合。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38.1%的认为个人缴纳保险费部分占年人均纯收入的5%比较合适,在所有选项中位居第一;14.6%的认为6%比较合适;11.7%的认为10%比较合适;11.2%的认为9%比较合适;10.7%的认为7%比较合适;5.4%的认为8%比较合适;3.9%的选择了“其他”;2.4%的认为11%比较合适:2.0%,的认为12%比较合适,所占比例最低。由此可见,多数农民希望缴纳的保险费不要超过其年人均纯收入的5%,这是政府在制定个人缴费标准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基本尺度。

3.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目前新农保推行中政府补贴的还比较少,距离广大农民期望的水平还相当远。那么,农民期待的政府补贴是多少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45.4%的认为政府补贴占总保险费的1/3比较合适;38.5%的认为l/2比较合适;11.2%的认为1/4比较合适;3.9%的认为1/5比较合适;1%的认为1/10比较合适。由此可见,政府在制定补贴政策时需要把握这样一个度,即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当占农民总保险费的1/3。

4.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当前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还比较低,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也无法实现“保基本”的政策目标,因此,必须强化政府主导意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那么,农民期望的养老金水平是多少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39.2%的认为新农保待遇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平均基本消费水平比较合适,34.8%的认为达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较合适,16.2%的认为达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较合适,8.8%的认为达到全省农村平均基本消费水平比较合适,1.0%的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农村平均基本消费水平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是多数民众期待的标准。

5.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我国新农保公共投入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投入效率低下。55元的基础养老金对富人来说是锦上添花,可对于穷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因此对于那些收入较高的农民不应该发放基础养老金。新农保政策关注的重点应当老年农民最基本生活的保障,对于富人而言,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相反,低收入群体和没有能力缴费的那部分群体更应该受到政策关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经验,只对那些低收入者给予最低保证养老金,有能力的人全部缴费,这样,才能集合有限的财政支出用在最需要的低收入人群身上,提高他们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进步。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4

一、农民就业主要在非农业

1.农民家庭人口相对较多,就业人数相对较少。农民家庭人口多在4人以上,但平均每户就业人数仅有1.4人。在230份有效问卷中,有194个家庭人口在4人以上,占问卷总量的84.3%,相对城市家庭3.74个的平均人口规模来说,农村家庭规模较大。但与城市居民就业相比,农村家庭的就业率还比较低。在230户被访者中,有就业者326人,平均每户就业仅有1.4人,而城市居民中有51.3%的人已就业。

2.已就业的多数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调查显示,超过90%的农村居民家庭有人外出务工,其中有2人以上外出打工的家庭占家庭总数的74%。在没有外出打工的人当中,也仅有78人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占在农村就业人员的33.8%,如果把所有农村就业人员计算在内,约有83.5%的人员是在非农产业就业。

3.农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主要来自农民的打工收入。农村家庭年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在229个农村家庭中,有150个家庭的年收入在万元以上,占总数的65.5%。在消费支出方面,有98个家庭的年支出在万元以上,占总数的42.8%。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收支相抵后略有盈余,生活质量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在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方面,收入主要来自外出打工者。外出就业者的年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最大,在229个受访家庭中,每年寄5000~10000元回家的占33.9%,寄10000元以上的占27%。

二、留在农村就业的人中只有33.8%从事农副业

调查结果显示,留在农村就业的人员中,有26%的人从事种植业,7.8%的人从事养殖业,16.5%的人从事副业;做小生意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较多,两者所占比例均为23.4%。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仅占留在农村就业人员的33.8%,数据表明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大大低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的空间。当前很多地方的企业出现用工难问题,其根源并不在劳动力不足,而在于打工的工资收入与种田的收入没有拉开到合理的差距,工资太低导致部分农民不愿外出务工。在本次调查中,有67位被访者不愿进城务工,占全部样本的29.1%,其中有54位表示打工收入太低是其不愿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

三、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低、待遇低尚未得到改善

1.农村外出打工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230个被访者家庭中,外出打工者有318人,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的有144人,占样本的45.3%;具有高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有59和58名;另还有17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外出打工者占219人,占样本总量的68.9%。从调查结果可以推断,*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应着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

2.农村外出打工者一般都是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如加工、轻纺和建筑等行业。所有被调查者中,从事加工行业有82人,轻纺行业有49人,建筑行业有37人,其他行业有54人,个体户有24人,运输行业有18人。各自所占样本的比例分别是31.1%、18.6%、14.0%、20.5%、9.1%、6.8%。

3.外出务工者的待遇尚未得到有效改善。调查显示,有35.2%和34.8%的外出务工人员认为工资太低和工作时间过长,大多数人需要经常加班。在劳动保障方面,办理了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的人员分别只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20.9%,21.3%和30.4%,有高达22.6%的人未办理任何保险。值得一提的是,在230份有效问卷当中,有35人并不清楚企业是否为其办理了保险,占到样本总量的15.2%,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保障意识仍然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

四、农民希望政府提供什么帮助?

1.多渠道、全方位为“打工经济”创造条件。外出务工者想得到政府帮助的方面有很多,依次是提供技能培训、保障合法权益、直接组织进厂、解决子女上学问题、提供就业信息,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5.7%、33.9%、30.9%、23.0%、21.3%。

2.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农村外出务工者基本上从事的都是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培训需求非常强。建议政府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适当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的项目。调查显示,有35.7%被的外出务工人员希望得到就业技能培训,其中希望得到制造业、服务业、建筑、针纺、维修方面培训的比例分别为25.9%、40.8%、21.9%、14.5%、28.5%。培训时间以15~30天最受欢迎,占样本的40.4%。

3.加强劳动保障的宣传教育,建立劳动者的维权机制。一是农村就业者办理保险的情况不容乐观。没有办理任何保险的人有52个,占样本的22.6%,再加上样本中15.2%不清楚是否办理的部分,估计没有办理任何保险的人数在三分之一以上。二是农民工工资的拖欠问题目前还较普遍。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被访人群中有142个就业者的工资是按时发放的,占样本总数的61.7%;但也有75人的工资不是按时发放的,占样本比例高达32.6%。三是工作时间长,加班已是家常便饭。在外出打工者人员当中,工作时间长是他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中,有70人偶尔加班,占样本的30.4%;还有一部分人自愿加班,占样本的66%;经常被强制加班的人数也不少,高达45人,占样本的19.6%。以上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意识较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劳动者维权缺乏合适和有效的途径,需要相关部门加紧研究措施。

4.资金、信息、减负是农民创业最关注的问题。创业是城乡居民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创业者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依次有提供贷款、提供致富或创业信息、降低税费负担、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提供相关培训,比例分别为53.9%、50.0%、46.5%、36.1%、23.0%。

5.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希望政府提供农业知识、优良品种、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帮助。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农民朋友普遍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些帮助,例如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引进优良品种、建一些小加工工厂等,以提高农副产品的产出利润,同时也可以缓解农村居民的就业压力。

五、本问卷所隐含的基本信息

1.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的措施在农业领域之外,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推动农民致富的最主要手段(一方面使农民获得更多打工收入,另一方面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

2.要关注“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警惕制造业低成本优势丧失造成沿海产业越过中部向西部转移。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5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试点工作。刚才,同志宣读了《县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志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讲解说明。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目标,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民生问题,总理强调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应保者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更好地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当前农村群众基本生活问题,是直接惠及农村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

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关于“五个统筹”的要求,首要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我省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虽然逐步建立,但从总体上看,城乡二元化问题仍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问题主要还是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受益面小,还不能完全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重大举措。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巩固政权基础的需要。党的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我们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农村低保制度建设,让老百姓住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感,维护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实际措施,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努力工作,尽快在全县建立起规范的农村低保制度,更好地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明确目标,创新思路,完善农村低保各项工作制度

为促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平、公正,省、市决定在各地开展制度建设试点,市人民政府将我县列为农村低保制度建设试点县,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县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肯定,也是对我县民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用一年的时间,通过7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机制。

要做好试点工作,必须坚持“点上出经验,面上出成果”的工作方法。充分借鉴外地先行试点的做法,总结我县低保工作取得的经验,结合实际,吸收运用,进一步完善保障对象确定、动态管理、民主评议、三榜公示、分类施保等方面的制度。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研究试点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对策加以解决。力求在探索中求完善,在操作上求科学,在管理上求规范,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完善”、“四个注重”。

“三个完善”:一是完善农村低保补助标准。要根据县情实际和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合理确定低保参数,坚持小范围、低标准、重建制的原则,确定低保补助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二是完善农村低保收入核定。收入的核定,涉及到对生活在低保线以下农村群众的享受金额。为确保核定更接近村民的收入,各职能部门要深入调研,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核定要规定统一的核算标准。要对种植业、养殖业纯收入、务工收入和赡养费、抚养费及其它收入进行合理核算,使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得到真正的体现。三是完善农村低保进出机制。要在巩固完善现行农村低保审核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定期审核制度,强化动态管理,细化分级审核办法。要按政策规定加强对保障对象的定期核查,及时按程序办理增发、停发、减发低保金,进一步完善“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运行机制,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同时,要统一全县农村低保档案,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完善机制。针对传统社会救济工作机制不健全、多头管理、救济对象遗漏等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重点对保障对象的认定、申报审批程序、三级张榜公示及设立农村低保评审小组等项工作做出详细规定。形成农村低保工作“集体审批、政务公开、三榜公示、规范作业、严格把关”的工作责任制度,规范和加强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的运作规程。二是注重强化责任。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内涵丰富的事业,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作,也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肩负着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任务艰巨,责任巨大。做好农村低保试点工作,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应对。必须结合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边学习、边研究、边推进工作。资金管理上要高度重视,一定要落实制度,堵塞漏洞,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绝不允许发生挤占、挪用、截留和虚报冒领等任何问题。对于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三是注重审批程序。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困——张榜公示——村(社区)委会入户调查和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张榜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发放低保证低保资金的工作程序,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审批过程中,要按照“四坚持”、“四不准”、“三不纳入”、“三调查”的原则,确保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四坚持”即坚持本人申请;坚持所在村委会初审;坚持乡镇审查把关;坚持县农村低保领导小组对各乡镇上报的低保对象进行集中研究、集体审批。“四不准”即不准暗箱操作,务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不准优亲厚友,务必要公开、公平、公正;不准平均分配,务必保证重点;不准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务必手续健全,照章办事。“三不纳入”即家庭居住条件较好、具有隐性收入的不纳入;没有经过村级低保评议小组评议的、没有乡镇集体研究记录的、没有张榜公布的不纳入;具有自救能力但好逸恶劳的不纳入。“三调查”即对低保对象有疑点的进行调查;对低保对象有分歧的进行调查;对低保对象有举报的进行调查。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无疑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具有做好这项工作的许多有利条件。县委、县政府对农村低保工作十分重视,低保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尽管我县的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但全县上下只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求县情民情之真,谋为民造福之实,想尽千方百计,我们就能以较少的成本,动员更多的资源,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为全体农村居民服务,为跨越发展的大局服务。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6

一、组建联合督查机构。从各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重点工作联合督查组,实行统一抽调人员、统一调配车辆、统一保障工作经费的“三统一”工作机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惠农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办。

(一)队伍层次“高”。成立了6个农业农村工作督察组,从县纪委、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组织部抽调一名正科级以上干部任组长,从农委、林业、水务、民政等涉农部门抽调了18名工作人员。抽凋参与督查的工作组成员,原单位分管工作必须调整,督查人员必须专司其职,服从统一安排

(二)督查作风“硬”。只有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工作实、作风硬的队伍,才能切实发挥督察作川在抽调人员时,奉节县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方式,特别注重将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任、敢于反映客观真实情况的同志充实到督队伍中来,并实行动态管理。

(三)工作纪律“严”。在督查工作中坚持“三不准”,即不准事先给乡镇和部门打招呼,不准事先向乡镇通报督查情况,不准接受乡镇和部门的吃请。如有违反,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通过实施“三不准”,既有效避免了各种因素对督查工作的影响,提高了督查效率,又严肃了干部纪律作风,增强了乡镇和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性。

二、创新督查工作方式。为确保督查实效,奉节县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探索出了一套多样、高效、有力的督查工作新方式。

(一)定期“换对象”。2011年,奉节县一改原有的定点督查方式,将全县31个乡镇分成六个片区,根据督查的重点和要求,每个督查小组每阶段分别督查一个片区的乡镇,并实行定期轮换机制。从去年3月至今,督查小组4次调整了督查对象,有效提高了督查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方法“反常规”。按照常规,督查工作的开展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但事实上越是深入基层,了解到的情况越真实。因此,督查组突破传统方法,采取入户调查、村社询查、乡镇检查、部门核查的方式,“自下而上”地逆向督查。各督查小组坚持每次督查一个乡镇的村不少于1/3,每月完成入户调查200户以上,同时请被调查农户在督查表册上签名,并留存电话号码。去年4月,督查组以安坪镇大保村、草堂镇天坪村等群众反映的水池问题为突破口,对2619口已建、在建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倒查,促使全县启动了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的清理和整改工作,县移民局、县国土房管局、县农委等部门对不能正常蓄水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609口水池进行了全面整改。

(三)勤“杀回马枪”。在实行督查交办制度的同时,督查组对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实行“一查二核三通报”的跟踪督查督办制度。奉节是脐橙种植大县,全县柑橘“一病一虫”防控工作涉及24个乡镇的162个村,防控面积达7.3万亩。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督查组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控责任体系,开展了四个月的反复督查,并以“高、边、偏”区位为重点,抽查农户1102户,果园1万余亩,促使7个乡镇调整了9名村技术员。通过跟踪督查,全县柑橘“一病一虫”防控政策知晓率由55%提高到95%,蛀果率由21.8%降低到1.7%。

三、提高督查工作实效。为了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奉节县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督查工作重点,定期调整督查内容,明确督查事项办理责任和办理时限,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突出督查工作重点。把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摆在督查工作的首位,重点围绕干部作风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农户万元增收、脐橙“一病一虫”防控、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农村人饮工程、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去年8月底,督查组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重点督查,排查梳理了征地补偿不到位、招投标不规范、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目前.投资总额达4.89亿元的城区道路“白改黑”二期、洋洋百货转盘人行天桥、香山公园、黑寒包公园、夔州路建筑立面风貌改造、移民新村三期等重点项目均已按要求开工建设。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建立健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转有序,为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对低收入以下符合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以下符合扶贫标准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扶贫项目带动,实现增收脱贫,做到应扶尽扶。通过建立扶贫统计监测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动态进退,进一步提高扶贫对象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全县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乡镇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地区各阶段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要把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结合起来,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真正的贫困户得到扶持。

(三)坚持符合条件、群众自愿原则。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识别出来,采取相应扶持措施,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四)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原则。坚持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帮扶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对农村贫困人口全面扶持。

四、扶持标准和对象

(一)低保和扶贫标准。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现行政策确定的标准进行。农村扶贫标准执行年自治区自行制定的扶贫标准,即农区年人均纯收入1560元以下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二)低保和扶贫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扶贫对象是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

五、工作容

(一)政策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产业开发、扶贫易地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教育免费及补助、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帮扶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及被拐卖后获解救的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帮扶。要坚持依据统计部门的监测数据确定扶贫对象,防止盲目扩大规模,确保政策兑现。

(二)程序的衔接。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要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申请享受“两项制度”的,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县扶贫部门审批,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报县民政部门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和扶贫、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民政部门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部门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三)管理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扶贫、民政部门及乡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会同统计、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均无意见,要停止有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在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五保、农村低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六、工作步骤和进度安排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由扶贫、民政部门牵头,财政、统计和残联等部门配合开展。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加强相互沟通与协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扶贫开发对象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认定和调整要同步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6月中旬—6月底)

1、测算对象规模。我县贫困人口规模由自治区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测量下达。我县低收入人口数量为22753人;扶贫开发扶持对象15207人;低保对象109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数量为3785人。

2、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要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实施方案主要容应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保障措施等。

3、做好宣传动员。县委、政府召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工作。各乡镇要分别召开行政村干部和村民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村务公开栏等媒介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

4、培训工作人员。对乡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乡镇负责对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一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识别规则和标准。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扶贫志愿者的作用。

(二)对象识别阶段(7月初—7月底)

1、户主申请。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

2、民主评议。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结果张榜公示,由乡镇统计员核算申请对象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后的申请对象,行政村干部签字把关后,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审核,并将结果张榜公示。

4、审批。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领导签字把关,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后报扶贫办、民政局和残联。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民政局在进行复核时,要会同扶贫办、残联按照新的量化识别指标,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同时确认为扶贫对象的,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张榜公示。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采集信息阶段(8月初—9月底)

1、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采取多种形式,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2、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做到户有卡、行政村有册、乡镇和县都有电子档案。

3、信息录入。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要组织人员,将登记的低保对象、扶贫对象信息分别录入各自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四)总结验收阶段(10月初—11月底)

1、检查验收。扶贫对象信息录入完成后,县里组织有关部门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要督促完善。

2、召开总结会议。工作完成后,县、乡两级要召开总结会议,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扎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成立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的宣传、识别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协助发放低保资金和实施扶贫项目等工作。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四个指导督查工作组。

(二)落实经费、工作人员。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和各乡镇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有关部门要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一支有创造力、能吃苦的队伍,为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8

一、工作方法

先扩面,后提标。这次提标扩面是低保标准从683元提高到860元之后产生出来的人员和补差额。人数是省民政厅根据省统计局农调队按照860元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测算出来。县局将省分配的新增指标按照原低保对象覆盖比率和各乡镇实际困难状况,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再根据上述方法分解到村。由村委会摸底调查、评议上报。原已审批享受的低保对象原则上不动,个别微调。A类标准按每人每年860元全额享受;B类标准按每人每年657元执行;C类标准按每人每年417元执行;D类标准按每人每年377元执行;新增低保对象一律纳为第5类,标准按每人每年177元执行。

保障范围,家庭收入核算项目,保障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申请审核审批程序,仍按照《固镇县农村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固民字[2007]18号文件执行。

二、时间步骤

1、2月13日至2月20日,为宣传动员、分解指标阶段;

2、2月20日至2月25日,为摸底调查阶段;

3、2月25日至3月20日,为个人申请、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批阶段。3月10日之前村级评议、公示结束,填表上报;3月15日之前,乡镇审核结束,打印花名册、制作光盘、汇总上报;3月20日之前,县民政局审批并公示结束。

4、3月20日至3月25日,为打卡发放阶段,资金落实到户;

5、3月15日至3月25日,各地对农村低保扩面工作进行总结,3月25日之前,以乡镇为单位将总结书面报送县低保局。3月30日之前,县低保局以书面形式报告我县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情况,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三、具体要求

此次农村低保扩面对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经各级民政部门多次调查摸底掌握到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60元的贫困家庭;二是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受灾家庭。要严格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坚持张榜公示,做到情况摸清、对象保准。根据实际,修订后即将公布的《安徽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规定,民主评议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两委扩大会议吸取不少于3至5名村民代表参加的方式进行。

1、高度重视。各乡镇要把提标扩面与当前除雪抗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保生活、保生产”的重要措施,抓紧抓好。要站在全局和讲政治的高度,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自觉性。

2、严格程序。按照个人申请、村民代表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申请审批程序,严格审核,逐级把关。重点把好村民代表评议关和乡镇政府审核关。村民代表评议不得流于形式,要广开言路,充分酝酿,评议结果要张榜公布。确保评议公平、公正,评议结果真实准确。乡镇政府审核要重质量、重效果,一审村级评议有没有落实、有没有进行张榜公布,二审是否确保重点,杜绝撒胡椒面。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9

一、核查目的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法》,开展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的核查工作,全面了解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检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肃工作纪律,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促进全县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达到制度健全,资金落实,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目标。

二、核查范围

2013年月份前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

三、核查时间

2013年3月25日——5月20日

四、工作重点

(一)对已享受城乡低保、五保对象进行清理核查。对已纳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范围的下列家庭予以清退和核销:

城市低保:

1、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人均收入超过现有低保标准的家庭;

2、征地、拆迁、安置等政策性安排不符合城市低保条件却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

3、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享受社保工资、养老退休待遇的家庭;

4、子女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家庭;

5、有劳动能力自谋职业的家庭;

6、家庭成员已死亡的家庭;

7、国家工作人员、村(居、社区)两委干部及其家属不符合低保条件却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

8、子女就学造成家庭困难纳入低保,现子女毕业已就业家庭;

9、家中拥有并使用小汽车和其它非经营性机动车辆的家庭;

10、拒绝配合核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的家庭;

11、一年内购买价值超过低保标准5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或家庭月通信费用总额超过低保标准20%的家庭。

农村低保:

1、实际生活水平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

2、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土地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务输出的;

3、拒绝配合家庭收入调查或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非稳定蔽收入),提供虚假证明的;

4、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或转移、放弃个人资产的;

5、家庭财产状况明显不符合低保条件,或拥有、使用机动车辆、大型农具、农机具的家庭;

6、一年内购买价值超过农村低保标准5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或家庭月通信费用总额超过当地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30%的;

7、因、吸毒等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农村五保:

1、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且法定抚养义务人具有抚养能力的;

2、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3、年满16周岁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已满16周岁,但仍在学校读书的,可继续享受五保供养);

4、已经死亡的。

(二)规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程序,建立低保调查、审核、审批问责制,做到对象确定准确,对象类别划分准确,对象补助标准核定准确。

(三)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完善分类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对象能进能出、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步骤

此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从2013年3月25日开始,到2013年5月20日结束。

(一)宣传发动(3月25日至3月31日)。各乡(镇)制订核查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召开专题会议,对核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培训核查工作人员,广泛宣传核查的意义、方法、享受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的条件、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自查自纠(4月1日至4月15日)。各乡(镇)要成立工作组,对村(居)委会实行包片负责制。自查自纠的工作重点:一是清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二是清理纠正“关系保”、“人情保”、“错保漏保”的对象;三是纠正不按户施保、不按标施保的不规范做法,四是扩大救助面,准确核定对象,做到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工作目标。严格按农村低保政策把对象核准。对象准确,是农村低保制度的生命力所在,比扩面、提标更重要,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基层社会公正和农村和谐稳定。今年各乡(镇)按农业人口的1%扩面。

(三)整顿规范(4月16日至4月30日)。

1、抓好整改落实。根据核查情况,对某些错误做法要加以纠正。坚持按户施保,调整保障人口和保障金额,取消“关系保”、“人情保”等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经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及时进行注销;对一些生活确实低于低保标准的贫困家庭还未纳入低保的,要及时填报低保申请审核审批表,并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县民政局进行审批(其中:城市低保对象的清理核查、审批工作必须在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

3、完善个户档案资料。对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档案资料做到齐全完整,网上录入做到准确无误;

4、乡(镇)、村(居)委会要建立永久固定的城乡低保对象公示栏,做到常年公开公示,打造阳光低保,接受社会监督。

(四)集中检查验收(5月1日至5月20日)。

县民政局组织专班对各乡(镇)核查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抽查部分村(居)委会,对符合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程序规定的,将进行联合审批,对达不到核查工作要求的,要在全县通报并责令乡(镇)重来。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确保稳定。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直接关系到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此项工作面宽量大,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明确专人负责。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坚持“谁核查、谁经办、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要对照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及时整改,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纳入低保和五保的,要坚决予以清退。同时要广泛宣传低保和五保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核查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农村低保调查工作总结篇10

在中国农业大国的现实国情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背景下,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做了大量研究。

1.对农民健康现状情况的研究

胡勇、张宜民、李云伟(2007)认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率低、可及性差,农民疾病经济负担重,医疗保障水平低。并认为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的恶化、农民卫生观念的滞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的制约,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是影响农民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陈在余、王洪亮(2010)发现收入与健康存在内生性,因此认为提高收入水平是提高农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对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研究。彭翔、徐爱军(2012)重视政府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指出推动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不足导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变迁的滞后。因此应重视制度变迁主体的力量,同时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林树兴(2006)认为应重点建设农村中心医院,限制城市大医院的规模,建立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

2.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效果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西部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组”(2007)对中国西部农村医疗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认为西部地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农民医药负担得到了减轻,但同时其中存在诸多问题———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资金筹集困难;部分地区农民积极性不高,持观望和怀疑态度;服务和支撑体系不健全。作者进一步研究认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体制性因素、现有合作医疗发展基础薄弱、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差、人才缺乏,以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是制约西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工作面临的制约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课题组(2005)认为,必须构筑“能力密集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动运行”机制,建设“广义”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认为广义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筑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确保各利益相关方相互制衡,从而保证制度的持续、自动、低成本运行。此外,齐良书(2011)指出新农合的减贫效果明显,并能显着降低村庄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封进、刘芳、陈沁(2010)认为当医疗供给方具有垄断定价能力,且以盈利为目标时,医疗保险的引入会导致医疗价格上涨,从而冲销医疗保险的效果,进而指出加强医疗供给方的竞争性是有效发挥新农合制度作用的必要条件。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笔者对亲身调研所得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期获得更直观确切的认识。

二、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沙河营镇的经济特征分析沙河营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西7公里,人口近2万人。有耕地1.88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供电、供水、排水、通讯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良好。镇区有行政事业单位20余家、工商企业300多个、个体商业门店300多个。2008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6586万元;农业总产值12749万元;招商引资达2593.4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1元,各项经济指标平稳发展。

2.调查方法简介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基于问卷的面访式调研手段,对农户进行调查。同时对政府公务人员以及养老医疗经办人员、相关学者进行访谈调查,并结合当地相关文献资料获取必要的信息。

3.问卷发放回收情况本次调研范围涉及沙河营镇全部行政村,对每个村以户为单位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在十天调研过程中共计发放260份问卷。

4.问卷数据分析①农民家庭健康状况及健康观念调查。调研队首先对长期生病及残障人数占家庭总人数的比值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比值为0(家庭成员中没有长期生病及残障人员)为172户,占比78.2%,比值为1(家庭成员均有长期生病及残障情况)有3户,数据主要在0和0.25处集中,平均比值为0.06,标准差为0.156,总体来看该地区长期生病及残障人员与家庭总人数的比值不大,对此类无劳动能力人员的供养压力并不大,极端情况(家庭成员均无劳动能力)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随后,队伍又对农民医疗健康观念进行了相关了解。数据显示,当身体不适时,71.36%的村民持无所谓态度,待身体自行恢复;25%的受访者选择直接就医;3.64%的受访者选择自己买药医治。由此可见,受访者就医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出于节约考虑,往往不愿在医疗上花费过多金钱,倾向待身体自己恢复。在受访者通常就医地点调查表中,数据显示,59.09%受访者选择卫生所;27.73%的受访者选择私人诊所;7.3%的受访者选择乡镇医院;

5.91%的受访者选择县市医院。由此可见该地区农民患大病的比例较低,同时村级卫生所的公共服务需求较大,医疗设施发展应该趋向小型化广覆盖,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②家庭 周边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情况。通过对家庭周边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了解到在调查总体中距家庭住址0.5公里内存在卫生组织有130户,占比59.1%;四公里内存在卫生组织有217户,占比98.6%;住址附近卫生组织数量在1-2所的家庭有114户,占比51.82%;仅1户家庭周边没有卫生组织。由此可见该地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水平比较高,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能够得到有效便捷保证。③就医满意度调查。队伍对受访者就医满意态度进行的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满意、较满意和一般的占大多数,分别为34.55%、46.36%、9.09%。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对就医条件较不满意或不满意。④农民参与商业医疗保险情况调查。调研队亦对被访问者参与商业保险意识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95%的农民没有购买过商业保险,其中41.36%的人持不了解商业保险的原因;29.09%的人持没有多余资金投保的原因;18.18%的人持认为商业保险不可靠的原因。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农民商业保险意识地下组要原因在于商业保险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大多数人对其不了解或则曲解。⑤新农合实施现状调查。其一,参与“新农合”情况。图2为参加新农合人数占家庭总人数的比值情况表。数据显示参与新农合比值为1(全家均参与新农合)为181户占比82.3%,均值为0.93,标准差为0.172.可知新农合在农村的参保率非常高,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其二,农民对新农合制度了解程度及方式调查。在了解了参加新农合人数占家庭总人数的比值的情况后,队伍对农民对新农合制度了解程度及了解渠道的调查。数据显示对新农合“较为了解”的比例为86.82%,说明新农合制度在农村的宣传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明显的区别了商业保险的宣传瓶颈。在了解渠道上,宣传资料、社保经办机构、电视最为主要,占比分别为61.36%、24.55%、4.55%。由此可知,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和宣传需要社保机构作出更大的努力,印制通俗易懂的宣传文件,同时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当面解释,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其三,参保原因调查。对农民参与新农和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参保新农合主要原因占比最大的是有效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投保费用低、给付便捷,分别为73.64%、16.82%、4.09%;由此可知,新农合制度参与的最大原因在于能够有效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投保费率较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农合,农民更多的是考虑到给付的便捷,因为新农合对于农民的收益是短时间就能够减小的。其四,对当前新农合制度满意度调查。调研队对农民对当前新农合制度开展的总体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对新农合资金发放标准以及社保经办机构服务持满意态度占比分别为21.82%、20.91%,对二者持不满意态度占比分别为2.27%、0.91%,持较满意态度占比分别为44.09%、45.91%。由此可知,当前农村的新农合事业开展总体情况较理想,持满意和不满意态度占比均不高,持较满意态度占比接近一半,所以新农合制度以及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进一步分析与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可知,当前该地农民家庭健康状况及健康观念情况总体较为乐观,家庭周边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情况不错,就医满意度较高,新农合实施情况良好。但同时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如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很低,不购买的原因中占主要的是对其不了解和没有多余资金,折射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较为落后,有待提高。在实地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有待改善之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农民致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收入与健康存在内生性,且收入差距与健康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此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格外重视提高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合理致富,以提高健康水平。同时,在公共政策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