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0 23:31:34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1

朋辈计划专业辅导

一、研究背景

(一)朋辈计划的概念

朋辈教育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的作用,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所提出来的互帮互助的小组活动。该活动方式能够及时让彼此进行生活、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能够更加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顺利地就业,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学生交往方式。

(二)朋辈计划的意义

开展朋辈计划,有利于提高被帮扶者的素质,形成良好的大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平民化的教育工作,让优秀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支柱。同时,朋辈计划减少了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负担,成为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桥梁。朋辈计划的发展必将使学生管理工作不断的晚上。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参与朋辈计划的相关人员。

帮助者:管理学院大一至大二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小老师”,各帮助者的辅导员老师。

被帮助者:管理学院中挂科三门或三门以上的学生――“后进生”。

(二)研究过程

1.上课统计

朋辈计划中每周有四次专门为后进生设立的补课,由小老师为他们进行辅导。收集每次上课的考勤表,查看后进生的出勤率;观察小老师的着装,精神状态,注意小老师是否备课,有无习题的准备;对课堂气氛进行评估,小老师与后进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互动。

2.问卷调查

通过对所有参加朋辈计划的后进生和部分挂科两门以下的管理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后进生内心中的朋辈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不同以及他们是否主动愿意参加朋辈计划。

3.实地采访

在朋辈计划辅导期间,对两位后进生进行对上课质量,反馈效果等方面进行采访,了解后进生对朋辈计划的真实想法,发现朋辈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小老师角度

虽然小老师是由我们奖学金获得者来担任,但是由于缺少授课经验,很多小老师都是第一次上台进行教学,所以小老师的临场反应能力欠佳,往往照本宣科或者以讲解书后习题为主。作为一名针对后进生的小老师,应该在展现出自己同为学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与学生之间产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和谐的氛围。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小老师没有能力将自己已学会的知识通过上课的形式展现给后进生们。

(二)后进生角度

学长会从上一届的朋辈计划中吸取经验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后,明确了朋辈计划正式从一种非强制性的机制转变为后进生必须强制参加的机制,每周开设四次培训班,分别针对四门挂科率最高的科目(高数、西方经济学、概率论、计算机)。课上也会有还专门负责签到的同学负责考勤和反馈。作为朋辈计划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朋辈计划的服务对象,后进生的出勤率是衡量学长会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而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后进生出勤率存在一些规律和有趣的方面。

以高数辅导为例,根据管理学院学长会朋辈教学计划我们得知,本届共参与高数辅导的后进生为42人,平均每周真实参加高数辅导人数在29人,每周考勤人数如图1所示,出勤率约为69%。值得注意的是,后进生的出勤率存在周期性,一周出勤率高,下一周的出勤率则就会变低。如此循环往复持续了八周。为了了解该情况的发生,我们对参加辅导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采访。通过采访后得知,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只要有两部分:一个原因是因为部分大二的后进生因为习惯了上一届自由的、非强制性的教学模式,自身也对朋辈计划有些抵触情绪,所以本来打算参加第一次就不在参加,但是由于学长会会进行课堂记录并将出勤率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就会根据出勤表联系那些缺席未来上课的同学,并且要求他们参加下一次的辅导之中;另外一个是因为部分后进生的辅导时间正好与学校重修、公共选修课(晚课)时间冲突,导致他们只能选择学校的重修课程而放弃。

从这点不难看出,在后进生当中,存在着许多爱钻空子,只要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想要逃课的学生,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存在,导致有些学生被迫,及其不情愿的来参加辅导,可想而知他们的积极性是很低下的。后进生的积极性底下就导致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朋辈计划也失去了其本来应该有的作用。如何让后进生们能够自愿,情愿地参加辅导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三)朋辈计划本身角度

从对后进生的采访我们已经了解到辅导开课的时间和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朋辈计划每周开课时间是周一至周四下午四点至六点两个小时,而几乎所有的大一大二年纪的学生在那个时间段都在上公共选修课,因此有一定的几率公共选修课和辅导时间上会发生冲突,使得出勤率下降;在课程内容方面,只开设了四门课程,并不能全面地覆盖到所有学生挂科的科目,导致有些学生碰到一些没有辅导的课程有点无从下手,类似于运筹学,线性代数这类的课程就只能依靠自己。朋辈计划迫切需要加快课程跟新的速度,调整课时和后进生名单,确保真正意义上的为后进生能够提高成绩而开展朋辈计划。

四、解决方法的探索

(一)对于各个方面的优化与改进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朋辈计划在大学生之中的地位,认清学生辅导对后进生的重视程度,我们小组对部分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形式分为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经过统计之后,最终我们收到了204份调查问卷。在204份问卷调查中,135人曾参加或接触过学长会的工作,69人未参加且未接触过学长会的工作;对学长会推行的朋辈计划,70.5%的人持支持看法,29.5%的人持反对意见;在关于朋辈计划的实施对挂科学生有无影响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参与调查者认为具有影响甚至影响很大,少部分人认为意义不大或无意义(如图2)。

1.小老师的改革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础信息的同时,同时也发现了一半以上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应该改进小老师的授课方式、注重讲课时间的灵活性和使课程安排具有多样性的观点,三分之一的人也赞成改进小老师的选拔标准的说法,另外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建议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

2.对于开展方式的变化

针对目前的朋辈计划中做得较好的方面,高达57%的参与者认为注重总结挂科学生前后的成绩变化是学长会开展朋辈计划中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另外也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在朋辈计划中小老师能与听课学生保持良好互动和所开课程具有连贯性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两点,另有少部分人觉得朋辈计划的开展能够提高挂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于辅导员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辅导员起了一个监督学生,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但就上课情况而言,辅导员应更加注重对后进生的关怀,转变态度,由学长会成员反馈给辅导员转变为辅导员主动关心后进生,提前提醒后进生应该参与哪些活动,学长会能够为他们提供哪些福利,要让后进生消除对朋辈计划的反感之情,转而热爱朋辈计划。完成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采取特殊的方法与奖励机制

除了一些在朋辈计划中对步骤的优化和改革之外,我们应该额外开展一些活动来加强如今对后进生的约束: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朋辈辅导员 选拔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Selec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 Freshmen Peer Counselors

――Take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Ya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Abstract Freshmen peer counselors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freshmen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sen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peer counseling and background of the college freshmen peer counselors to introduce positive role in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freshmen peer counselors training mode selection, for example, peer counseling for freshmen working patterns,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work.

Key words freshmen; peer counselors; selection and training

1 朋辈辅导与新生朋辈辅导员的概念

朋辈辅导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因专业心理人员匮乏未能满足社会尤其是高等学校的需要,在心理健康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和革命。一些学者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之后,美国等高校开始设立朋辈辅导的机构,这种辅导模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广。

我国在本世纪初开始把朋辈辅导模式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开始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高校职能部门通过培训志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主要作用是促进助人者的个人发展、为朋辈提供支持和照顾、对学校的心理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及在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对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有了更多要求,不仅局限于心理健康领域,朋辈辅导员被定义为在特定群体中经过严格选拔、接受正规培训、对大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帮助的人。

大学新生朋辈辅导员是指从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利用他们与新生年龄相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等优势,在经过严格的选拔和专业的培训后,让他们以朋友同辈的身份为新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辅导和帮助,对大学新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及引导,以使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步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道路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朋辈辅导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钟向阳等(2007)对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体系的实效性进行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实证依据。林静(2007)探讨了朋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作用。还有一些研究集中阐述高校朋辈辅导员的意义和作用,如周保平(2011)分析了朋辈辅导员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部分研究针对朋辈辅导在特殊群体中的应用,如曾庆璋(2009)的对朋辈辅导在贫困大学生全人发展中进行实效性研究。李瑛(2012)介绍了朋辈辅导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指出做好学生党员中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评估是工作的关键因素。

综合以上实践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对朋辈辅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且研究视角过于集中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的探讨,缺少针对新生朋辈辅导员的专题研究,缺乏高校之间的交流探讨。

2 高校引入新生朋辈辅导员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扩大,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尤其对于“90后”刚入学的新生,还面临着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和环境的适应教育问题,因此,高校引入新生朋辈辅导员具有积极的作用。

2.1 全方位育人,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目标

新生朋辈辅导员制度的实施,使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立体工作模式。新生朋辈辅导员所具备的数量优势、情感优势、信任优势、时空优势等特点,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到了最佳化。

2.2 紧跟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新生朋辈辅导员和其他同学处在同一年龄阶段,对新生事物接受快。他们的思想观念、方法行为更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能够随着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开展工作,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僵化、单一的缺点,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3 “助人自助”,体现教育理念的发展创新

新生朋辈辅导员作为高校和大学新生间的纽带,打通了师生交流障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分享、交流、提升,达到“助人自助”的工作效果,通过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工作的技巧与方法,使自己不断成熟、进步。

2.4 加强沟通,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要

新生朋辈辅导员从新生入学开始与其他同学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情感交流之中。大学新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新生朋辈辅导员与他们同吃同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解惑答疑,以满足新生们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

3 北京物资学院新生朋辈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模式介绍①

3.1 新生朋辈辅导员的招募与选拔制度

北京物资学院新生朋辈辅导员一般从大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党员中经过申请竞聘、笔试面试、学院考察等多个环节产生,每年暑假前选拔完成,任期一年。由学院新生专职辅导员带领大家进行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的互助培训,开展新生朋辈辅导工作。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学院新生朋辈辅导员招聘启事》和《新生朋辈辅导员目标任务责任书》,其招聘条件是:一是思想政治素质优秀,热爱新生朋辈辅导员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较强的积极主动性;二是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是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生相关事务办理流程;了解所学专业概况、培养计划;四是学习成绩优秀,综合成绩在本专业处于前10%;五是大学期间有主要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活有较明确的规划。经过自愿申请、笔试面试考核和学院考察等环节,组建成学院的新生朋辈辅导员队伍,他们和新生班主任、专职新生辅导员及学院学生工作队伍老师形成全覆盖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3.2 新生朋辈辅导员的“自助――互助”培训模式

培训学习是开展新生朋辈辅导的基础,信息学院提出新生朋辈辅导员的“自助――互助”培训模式,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统一部署,制定《学院新生朋辈辅导员互助培训计划》,通过自我备课、专题培训、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资料分享等方式,完成新生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的互助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与大学新生入学相关的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校规校纪、专业培养与选课、奖勤助贷制度、学生组织介绍、党团活动介绍、日常学生事务办理流程、心理问题疏导等以及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如时间管理、人际关系、学业规划等方面。在新生朋辈辅导员选拔完成之后,专职辅导员会要求他们自己搜集整理材料,完成以上各个专题的备课内容。然后,所有新生朋辈辅导员把自我备课的材料与大家共同分享,大家在辅导员老师带领下,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以及老师指导的形式,共同完成每个专题的最终版学习资料,形成《学院新生朋辈辅导员培训手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大家共同修改、完善、提升、总结每个专题的学习资料,对重点环节和易发问题点有更好的掌握和了解。

在这样的“自助――互助”培训模式下,新生朋辈辅导员不仅全面了解了辅导员工作实务的各个方面,而且增强了责任承担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获得了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4 优化新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效果的两点建议

4.1 加强新生朋辈辅导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新生朋辈辅导员的具体培训内容中,有事务性工作、也有体现个人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综合性工作,而一般高校对于新手朋辈辅导员的专题培训时间比较短,②短期培训对事务性、流程性工作的培训效果比较明显,但对综合性工作,可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才会有效果,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加强选拔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党员等优秀学生加入这支队伍,另一方面要尽量把新生朋辈辅导的培训时间提前,并着重加强新生朋辈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和培训,以加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4.2 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新生朋辈辅导体系

新生朋辈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员的招募、甄选、培训、跟踪、管理、督导、考核等环节,在工作中,选拔和培训的环节往往得到重点关注,后面环节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情况不利于高校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新生朋辈辅导体系,对于新手朋辈辅导员这支队伍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有局限性,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应该定期对新生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跟踪、管理、督导和考核,通过这些方式,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化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技巧、凝练更多的朋辈辅导工作经验。

注释

① 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的新生朋辈辅导员选拔培训模式进行介绍。

② 笔者所在的信息学院一般对新生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周期为1周-2周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 周保平.朋辈辅导员指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3] 钟向阳,胡浩民,蔡秀娟.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实效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8).

[4] 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评述.上海教育科研,2007(8).

[5] 林静.朋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作用的探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6] 谭亮.大学新生配备朋辈辅导员研究.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7] 汪隽,王河.大学生朋辈辅导探析.皖西学院学报,2012(2).

[8] 谢燕兰.高校朋辈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11(11).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的有关精神,积极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的各项工作,推动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思路

以扎实开展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为基础;

以朋辈辅导和心理委员辅导相结合为辅导模式

以寝室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以及朋辈心理工作部为信息链做好日常工作;

重点以“新生适应”为主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规工作,严格落实“五早”信息预警机制,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月通报和周通报工作,确保心理预警学生稳定。

2、配合学校院系,认真开展XX级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做好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心理档案的建设工作;完成新生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健康信息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等。

3、加强对我系新进学生辅导员和新任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座谈会、案例交流、知识讲座等形式,提升我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水平。

4、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围绕主题,召开朋辈辅导员经验交流会,构架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新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5、进一步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建设,通过严格考核等形式,增强朋辈辅导员的角色归属感和责任感。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我系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准备系阳光心理部招新工作。

3、上交《9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4、做好系朋辈心理工作部招新宣传工作。

5、建立好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的飞信群。

6、做好节假日心理危机干预和辅导工作。

十月份: 1、组织系朋辈心理工作部干部干事招新。

2、召开10月份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信息员例会。

3、开展第一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4、做好“新生适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5、开展“新生适应”活动。

6、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组织各班进行评比。

7、配合院阳光心理工作部完成新生心理拓展训练。

8、上交《10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心理危机排查表》。

十一月份:1、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普查。

2、配合学院做好XX级新生心理回访工作。

3、在本系做好“朋辈辅导员有约”座谈会和心理情景剧活动的宣传工作。

4、开展第二期朋辈辅导员小讲坛。

5、召开11月份班级心理委员例会。

6、上交《11月份心理健康月报表》和《预警库表》。

十二月份:1、更新预警库的信息。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问题性质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作者简介]蔡晓军(1963- ),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72-02

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对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而言,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量剧增,工作应接不暇。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及实施工作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章将重点对如何将大学生心理问题细化,以便更好地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朋辈特点与心理辅导的联系

朋辈,顾名思义,是指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友关系是一种相互信任关系,可以安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同辈是指年龄相仿、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共同的人生成长经历,相似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更易于找到共同的沟通背景,行为模式更易于模仿直至深入的思维方式形成。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间沟通比较轻松,朋辈辅导会用同龄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学生们剖析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促进良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心理辅导工作重要前提之一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一些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当他们遇到困扰时,有50%以上的同学会向自己的朋友或同学寻求安慰与帮助。心理辅导的实践也表明,对于陌生的咨询环境,信任关系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交谈就能解决的。而“朋辈”之间可以直接跨越关系障碍,为来访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使来访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心理困惑,能够及时得到朋辈的心理帮助。

心理辅导工作能够获取成效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感同身受。同样的学习经历与社会文化影响的背景,成长历程的共同性,心智成熟的同一性,会使朋辈辅导员容易唤起来访学生的内心感受,在共同的语言背景下进行交流,易于达到相互理解与支持,易于达到安慰与认同的效果。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目前,关于朋辈心理工作的提法有“朋辈心理互助辅导”“朋辈咨询”“朋辈辅导”等。格雷和霆多尔对朋辈咨询的定义是“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马歇尔夫认为朋辈咨询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笔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通过对能够从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学生进行筛选,经用体验、专业知识与辅导技巧等内容的系列化培训后,给予有一般性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同学,提供理解、安慰情绪、积极鼓励和行为指导的持续性帮助,助其心理素质向积极方向发展的辅导过程。

三、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性质的分析

尽管朋辈心理辅导员会协助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解决一部分工作量,但并非能替代大部分的专业心理辅导工作。笔者在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中发现,承担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大学生们,满怀一腔“爱心”对来访学生进行劝导、安慰时,常会产生一种“无助感”。其原因是他们对来访学生心理问题性质的把握比较欠缺,与他们缺乏相关经验及专业训练都有一定的关系。专业心理辅导教师不能因为心理辅导工作量的剧增而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全都推给朋辈心理辅导员敷衍了事。要想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必须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性质进行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心理问题的性质及分类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按照来访者认知维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心理疑惑、心理困惑。心理疑惑是针对现实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表现与自己内心行为判断的标准有不符之处而产生的一种以疑问、怀疑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感受,此时还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但就是感觉会和自己的心理节奏有差距,它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调整自己的认知来解开心中的疑惑。心理困惑是针对现实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表现与自己内心行为判断的标准有不符之处而产生的烦恼、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心理感受,此时会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而行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与心理疑惑相比,这样的感受会更难受一些。一般而言,有心理困惑时,可以通过向他人倾诉或与有相同困惑的人沟通会慢慢寻找到解决困惑的途径。

2.心理问题从时间维度上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短期影响和中期影响。短期影响是指产生心理烦恼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以一周到十天左右为一个周期。此时心理问题产生的困扰比较单一,如果能够及时调整或寻求帮助,很容易就将心理问题化解。中期影响是指心理烦恼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会在十天到一个月之间。特别是环境变化时的适应问题,在时间效应上表现明显,有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成长效应。

3.心理问题从行为表现形式的维度划分,都可以归纳为——适应问题。适应问题是以环境变换为主要特征,其中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管理环境等的适应问题。

从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形式上来看会有以下内容:(1)生活环境适应问题。由于生活空间的变换,单一生活节奏的改变,特别是对大一新生而言,多数同学对生活环境都会有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得到适应,但会有一些同学心理不适感仍存在。(2)学习环境适应问题。由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丰富性、教学模式的独立性要求,一改往日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环境,因此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多数同学都有非常不适应的感受,迷茫、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的现象呈现出来,也会对学生原来的期待有着重大的冲击,一些学生就此而变得沉迷网络,阻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3)人际环境适应问题。大学生人际环境的适应包括了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师生关系、恋爱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地区之间文化风俗、经济水平、个性特点的差异,会有一些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候这类问题也是最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难题之一。(4)管理环境适应问题。大学校园环境的管理以培养自主独立、规则遵守、评价检查为主要管理流程。对于被动遵守惯了的管理模式而言,变得自由,事事靠自觉,没有人管而觉得轻松,却因为个人的不自觉或不独立与集体荣誉之间冲突而产生种种心理困境。

4.按情感维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心理问题分为:负性情绪、过度放松、自我中心等方面的问题。(1)负性情绪:因疑惑或适应等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焦虑、郁闷、愤怒等问题。情绪是心理问题的晴雨表,短时间内解决情绪问题可避免负性情绪的累积效应。(2)过度放松:因迷茫与管理方式的自由化,在学习时间、生活方式等方面过度放松,闲聊、上网、无所事事,时间久了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3)自我中心:主要源于个性方面的因素。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抱怨他人与环境,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只要掌握了以上对心理问题性质的分析,才能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最佳作用,对于疑难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只起少部分的辅助作用。

四、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建议

1.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实施,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选拔、培训并在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如何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并进行有效性的培训是首要考虑的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仅靠大学生群体的热情是不够的。每每到了招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时节,都有很多学生前来报名,还有一些院系推荐学生干部参加选拔,其热情程度令人感动,但并非只有热情就能够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是有条件的。一些学者研究表明,适合做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大学生个人应当具有一些必备的素质,笔者在工作中也总结如下:(1)尊重他人,情绪稳定,对人真诚。(2)善解人意,能洞察人生经历并体察别人的感受,平易近人。(3)有社会责任感和自省能力,有同理心。(4)能积极的心理力量,善于正性归因。(5)对工作有兴趣,善于进行人际沟通,有学习能力。(6)善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与帮助。针对选的朋辈心理辅导同学还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一般而言,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沟通技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原则;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评价流程;朋辈心理辅导形式技巧的使用。

2.建构多样化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并非仅限于个别咨询模式。朋辈心理互助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烦恼等各种问题时,他们往往求助于他们的朋友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以及情感上的关心、安慰和鼓励。因此,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1)朋辈心理热线咨询。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际交流模式的“零”距离,加之虚拟沟通的“去社会化”,方便快捷的咨询热线最容易让学生对一些单一的心理疑惑进行沟通。热线咨询可以为寻求心理疏导的学生提供倾听和支持性疗法,帮助他们宣泄负性情绪,及时化解一些小问题,促进学生个人成长。(2)朋辈心理关系的调解。大学生人际冲突的问题都具有同龄人的特点,协调简单的人际冲突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必备技能之一。相似的经历、常见的冲突事件让朋辈心理辅导员调解起来会得心应手,也可以将常见的冲突表现形式及心理状态感受以团体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调解方式与技巧的掌握。(3)朋辈心理门诊辅导。心理门诊咨询的一对一的形式,会直接探求来访学生的心理细节问题,保密程度会更高些,这样的咨询形式会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要求更高些,辅导工作类似于咨询工作,需要在督导的指导下进行。(4)朋辈心理陪伴。在调整观念与行为过程中,一些来访学生因心理惯性问题,需要持续性的心理支持与陪伴,朋辈心理辅导员可对来访学生行为问题进行督促与陪伴,并可签订改善计划,促进心理成长。(5)朋辈团体拓展。朋辈团体拓展是以朋辈间心理健康素质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参与并指导的团体活动,使大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换角色,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人生阶段,促进心智成熟。

目前,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开展得很普遍,朋辈心理辅导也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辅导的效果。这一工作开展期间会不断有一些问题呈现出来,需要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深入思考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朋辈心理辅导人才的选拔、培训与管理固然是延伸专业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何能够真正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才干,配合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服务于高校学生,让承担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学生持续进步,成为学生受欢迎的“贴心人”,能够分清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性质及辅导范围、辅导成效以及辅导形式的多样化是此项工作探索的核心之一。积极探索核心问题,创新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必将会使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晓军.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陈昌盛.高教园区内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问题与对策[J].水电教育,2010(2).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学生党员 朋辈辅导 新生教育 作用

高校新生教育至关重要,其影响到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生教育工作,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对大一新生进行朋辈辅导,积极探索新生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党员朋辈辅导在新生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在目前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怎样做好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新生教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由这样的队伍通过朋辈辅导来开展新生教育具有其明显的优势。

1.年龄优势。学生党员和新生是同龄人,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思维模式,生活经历也很相近。一些其他人很难理解的表达方式,看待问题的方法,乃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同龄人那里都容易得到理解和共鸣。[1]此外,学生党员以其“过来人”的经验,帮助新生认识大学,适应大学新环境,为新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种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不同于师长的说教,同龄人更能触及学生内心的实际问题,同龄人影响的效果往往好于师长教育。[2]

2.时空优势。学生党员和新生生活在同一个大学环境,有的还住同一栋楼。由于是同龄人,新生有问题会想到朋辈关系的学生党员们,并及时向他们求助,这使得学生党员能够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充当了政治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既解决新生困难,又增进师生感情,缓解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3.专业优势。党员朋辈辅导员都是同专业的学生们,其所学专业与所辅导的学生专业一致,因此可以更好地结合专业学习、职业选择及人生规划开展辅导工作,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帮助新生进行长期规划,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成长成才的目标。[3]

4.组织优势。学生党员在开展朋辈辅导的过程中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同时也得到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正是这种组织优势,提升并突出了学生党员朋辈辅导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导向,使得学生党员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向党组织寻求帮助,从而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党员朋辈辅导在新生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为准确评估近几年来经管学院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在新生教育中的状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党员朋辈辅导在新生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特对经管学院2009级大一新生发放了“2009年党员朋辈辅导活动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管学院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对新生的帮助作用调查”,分为帮助很大、帮助较大、一般、帮助较小、没有五个维度;第二部分是“新生对学生党员在活动期间的总体情况评分”,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五个维度。此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8份,回收率达92.7%,其中有效问卷259份,有效率达86.3%。通过调查发现其有以下几点作用。

1.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新生普遍年龄较小,多是独生子女,其中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同学之间存在着生活习惯、风俗习惯、饮食习惯、语言习惯的差别,他们一下子不懂得该如何应付集体生活,此外,大学宽松自由的氛围以及陌生的城市环境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新生认为学生党员的朋辈辅导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环境,正确处理大学校园的人际关系具有帮助。其中,认为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帮助很大和较大的比例超过50%,可见,在朋辈辅导新生了解适应大学生活环境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既得到新生的肯定,又实现了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

2.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生党员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错误,如不及时进行指导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学生党员们通过向新生介绍专业、课程以及资格证书考试等,让新生对大学学习有相对全面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党员还以学院优秀的师兄师姐为例,介绍了如何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调查数据显示,在活动结束后,有80%以上的新生认为学生党员对他们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具有帮助。由此可见,通过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让新生得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必要前提。然而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经管学院学生党员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充分利用其思想政治先进性以及年龄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优势,通过走进宿舍与新生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通过了解新生的心理情况,帮助他们认识并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团体拓展训练,让新生提升自己的心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新生,学生党员第一时间将其反馈到政治辅导员处,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新生认为学生党员的朋辈辅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帮助,基本达到“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实现“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4]的基本目标。

三、党员朋辈辅导在新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学生党员朋辈辅导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有不足。

1.党的知识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从此次调查,我们看到党员朋辈辅导对新生增强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帮助很大和较大只有27.4%,这说明朋辈辅导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新生来到大学,首先遇到的困扰主要是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学生党员在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也主要针对新生这些最为现实而急迫的问题,而对于党的知识方面,学生党员所做的宣传相对较少,更多地是通过言传身教向新生展现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形象,这对新生来说相对比较模糊,并不能让他们对党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造成党员朋辈辅导在增强新生入党愿望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辅导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虽然相对于新生来说是“过来人”,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他们自己正在成长中,人格特点等也正在形成过程中,人生的阅历尚浅,有其不成熟性。新生所有的疑问,学生党员仅能凭自己的经验去传授,并不一定能够有助于新生解决问题。一旦新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党员自己没有遇到过,那对于他们也是一个新的问题,此时,他们也只能是模模糊糊地综合自己以往的解决方法给予新生指导,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增强新生对新环境的归属感和对同学的信任感等作用有所欠缺。

3.整体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8.0%的新生对学生党员朋辈辅导的总体评价是很好和较好,这说明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整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学生党员存在有“开始热情,后来松懈”的状况。活动初期,他们对新生的交流辅导比较多,但活动后期,由于党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安排等,与新生的定期联系有所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朋辈辅导的效果。

四、增强党员朋辈辅导作用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朋辈辅导制度,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建立健全党员朋辈辅导制度,让朋辈辅导有章可循。制度建设应包括学生党员与新生的定期联系制度,让党员朋辈辅导员更好地了解新生情况;与新生班级的政治辅导员联系制度,如例会制度,及时反馈新生信息,增进沟通;与学校学院领导的联系制度,如座谈会制度,及时解决新生困难;建立经费支持制,为活动的丰富化奠定基础等。要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如对学生党员进行奖励、给予一定的综合测评加分、将学生党员参加朋辈活动的表现作为党内考核依据,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2.注重党员朋辈辅导员的选拔。选拔更多高年级的党员学生干部和低年级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党员担任朋辈辅导员。这部分学生党员对学校、学院、专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思想觉悟高,年龄相仿,容易与新生沟通交流,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他们对上级的指示、要求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经验去落实。这些优秀的学生党员能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为新生树立榜样,服务新生成长发展。

3.加强党员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加强党员朋辈辅导员的统一培训,提高他们开展朋辈辅导的能力与技巧。培训内容包括学生党员在朋辈辅导中的目标和职责,学校、学院、专业的新发展新情况,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理论,人际交往技巧以及与新生开展活动的安全事项等等,让学生党员在朋辈辅导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加适当,并根据所对应的新生制订相应的辅导计划,做到学习、生活、工作、活动和党的知识教育于一体,全面提升朋辈辅导的效果。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在党员朋辈辅导中,要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特别要结合新生的特点来开展。例如为新生举行迎新晚会;联系学习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为新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心理专业的同学为新生开展团体拓展训练等,在活动中调动新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为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3]王永会等.浅析朋辈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9):62―63.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朋辈辅导员;辅导员;朋辈辅导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索辅导员工作新方法,不仅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时展的迫切需要。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都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诸多挑战,应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实践朋辈教育理念,选拔高年级(大二、大三)优秀学生,组成朋辈辅导员队伍,接受特定的培训和管理,对入学新生(辅导对象)提供学习引导、心理援助、生活帮扶等方面的服务,并引导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促进朋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进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引发的新问题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挑战

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的辅导员出现严重短缺。一方面,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全国高校按照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置专职辅导员,但实际情况中却难以达到,即使将宿舍区辅导员、院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统计在内,与规定的比例仍有差距。另一方面,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工作繁重不堪,很多辅导员纷纷离职或转岗。部分高校不仅未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反而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教师的引进和招生计划的扩充上,没有及时弥补辅导员队伍空缺,导致学生工作师生比例下降,有的高校一名辅导员管理800多人。此外,部分高校成立了住宿制书院,实现年级和专业混住,使得辅导员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这些问题给辅导员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当前,“90”后大学生已取代“80”后成为高校新生代主体。他们思想开放、个性张扬、自尊心强、社会责任感弱,既有着强烈的独立性和叛逆性,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但有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进入社会后屡遭碰壁,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渴望到社会寻求自身价值,加之于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想法,便办理了休学或退学手续,直到在社会碰壁后才后悔莫及。二是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家长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习惯于享受优质的物质生活,却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习惯于享受成功后的满足感,却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因此,一些学生很容易在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感情受挫等方面遇到困扰,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些变化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网络信息化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随着网络信息化日益加快,电脑和网络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快捷方式,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令人担忧。其一,尽管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但心智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前,相当数量的学生沉迷于美剧、韩剧等国外电影、电视剧,深受西方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其二,网络世界的虚幻性,使得不少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深陷网瘾而无法自拔,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网络诈骗和网络犯罪,导致很多学生财物被骗,甚至造成身体伤害。这些负面影响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二、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合理性

(一)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基础

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是高校实践朋辈教育理念的有效成果,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一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角色示范来学习,人们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行为会受到他所观察到的结果和他人角色示范的影响。”

[1]在朋辈辅导的过程中,当朋辈辅导员与辅导对象在年龄、背景、经历等方面有相似点时,辅导对象很容易受到朋辈辅导员的正面影响,进而为辅导对象树立学习的榜样。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奉献自己的爱就是把自己的内在存在向对方敞开,和对方共享世界,并在共享中一起成长”[2]。当学生遇到人际交往障碍、感情挫折、经济困难等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特别脆弱的,都渴望得到安慰和帮助,尽快走出困境。而朋辈辅导员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与老师相比,更容易获得有困难学生的认同和信任,从而鼓励和帮助其走出困境。美国心理学家Harris提出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正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他认为:“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基因及家庭,是造成个体差别的重要影响因素。”[3]

(二)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现实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面对辅导员工作的诸多挑战,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帮学手段,对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作为辅导员的“好帮手”,朋辈辅导员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并反馈有经济困难、心理障碍、职业困惑等方面问题的学生信息,协助辅导员做好帮扶工作,从而减轻辅导员的负担,使得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二是作为同辈们的“好朋友”和“好榜样”,朋辈辅导员需要激发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辅导对象健康成长、成才;三是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者”,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有助于促进同辈间的良性互动,激发大学生乐于助人的热情,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一种团结有爱、和谐互助的校园文化。

三、探索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组建朋辈辅导员队伍

组建高素质朋辈辅导员队伍,是朋辈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围绕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其一,设定科学、系统的选拔标准。朋辈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业成绩,而且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朋辈辅导员的选拔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不能偏废其一,以免对辅导对象造成错误引导。其二,组建专业的招募委员会。招募委员会应由辅导员、专业心理老师、学生会主席组成,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通过初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价,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其三,合理控制朋辈辅导员数量。应充分考虑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入学新生的数量及组织运行的可行性,合理控制朋辈辅导员的数量,以免造成“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影响朋辈辅导对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其四,在进行配备时,应综合考虑辅导小组当中的性别比例和区域差异等条件,避免男女比例及区域比例过大。其五,由辅导员担任朋辈辅导队伍的指导老师,对朋辈辅导队伍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建立朋辈辅导工作汇报制度,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定期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工作。

(二)加强朋辈辅导员培训,提高朋辈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朋辈辅导员是通过严格的选拔标准挑选出来的,他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但由于不熟悉朋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基本特点,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学校应加强朋辈辅导员培训,完善朋辈辅导工作培训体系,增强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得辅导员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实践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微博等网络媒介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主题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团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服务,以活动带动思想,用思想指导行为,全面提升朋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二是通过组建学习互助小组、举办成功人士讲座、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帮助朋辈辅导员树立学习榜样,强化他们对于理想和未来的憧憬,引导他们树立自我学习意识,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进同辈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三是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传授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方面的知识及初步应对措施,通过情景模拟及案例分析等手段,使他们掌握朋辈心理互助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中要使朋辈心理辅导员清楚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通过培训后他们都可以解决,当遇到他们无法帮助的对象时,就需要进行转介,首先应反馈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让专业人士及时有效的介入。[4]四是加强突发事件方面的培训,讲授突发事件类型及初步应对措施,并强调要严格执行此类事件的工作汇报制度。

(三)健全朋辈辅导工作奖惩机制,增强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朋辈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着辅导员工作的实效。因此,高校各院系应结合自身情况特点,完善朋辈辅导工作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进而增强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工作的积极性。第一,设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将学业成绩、获奖次数及等级、违纪情况、参与活动次数等纳入客观指标体系,将辅导员评价、朋辈辅导员自我评价、辅导对象评价纳入主观指标评价,并确定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所占比重,最终按照优秀、超越期望、符合期望、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次排序,以此作为考评结果实施奖惩。第二,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对获得优秀的朋辈辅导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并颁发“优秀朋辈辅导员”荣誉证书;对获得超越期望和符合期望的朋辈辅导员,颁发“朋辈辅导员积极分子”荣誉证书;对于基本合格的朋辈辅导员,给予其朋辈辅导工作证明;对于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朋辈辅导员,不予表彰,实施退出机制;以此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发朋辈辅导员对辅导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朋辈辅导员,依据困难认定等级,并结合其工作的综合表现,可采取发放工作津贴、申请临时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其四,建立朋辈辅导员信息数据库,由辅导员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表现、考评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作为入党、评优等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帮学手段,确实可以起到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帮助学生的作用。但考虑到朋辈辅导工作的特殊性,加之于朋辈辅导员本身就是学生,也存在着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朋辈辅导工作陷入僵局,使得辅导员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如何选拔心智成熟的优秀学生,如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何界定朋辈辅导员参与辅导员工作的程度和内容,还有待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34.

[2]罗洛・梅.爱与意志.冯川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75-76.

[3]Judith Rich Harris. Where Is the Childs’s Environment A Group Socialization Theory of Development. Middletown newjersey :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Review,1995,Vol 102.NO.3 458―489.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朋辈支持计划 自杀预防策略 干预模式

一、引言

调查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6年,自杀是美国12~18岁年龄段和19~25岁年龄段排名第三位的死亡原因,在我国,自杀是第五大致死原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金盛华在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中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中过去几年曾有过自杀想法的人高达34.4%,有自杀企图的比例为4.4%。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作为一个介于社会问题和心理卫生问题之间的综合问题,已引起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它的出现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生理等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对此,各高校纷纷采取了诸多相应的措施、建立了自杀预防模式及干预机制。其中,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有效缓解身心困扰的模式还未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开展,根据其理论及原则,它将逐渐成为预防和干预在校大学生高危人群的一支重要途径,将成为一种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有效干预方法。

二、国内外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概述

从国内研究来看,对于大学生自杀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建立自杀上报制度、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预防机制、建立当事人自我成长机制、建立预警干预机制以及组建危机干预的师资和学生队伍等。

国外研究中,在对1965~2010年国外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自杀预防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别,第一大类中得到印证有效的策略就是减少致死因子和在抑郁症管理中对家访医生(GP)的培训;第二大类策略包含了大型的宣教活动,以学校为基础的筛查计划和看门人计划。有研究表明宣教活动效果很小,甚至一些研究发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做广泛的自杀预防教育会产生副作用。有些研究称在对抑郁症的筛查中提升了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从而降低了自杀率,但是有些研究并没有看到这种效果。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施行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青年自杀预防项目――GLSMA(the Garrett Lee Smith Memorial Act),包含了教育、培训课程、筛查、队伍建设、危机干预热线以及朋辈帮助一系列自杀干预活动,最普遍的干预措施就是看门人培训和识别高危人群的筛查计划。

三、朋辈支持计划(PSP)概述

1.概念研究

朋辈支持是指曾经面对、容忍和克服逆境的人能够为那些面对类似处境的人们提供有效的支持、鼓励、希望或者指导。国内运用同样理念的方法主要表现为“同伴教育”,最早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的许多领域,包括劝阻吸烟、预防和控制药物滥用、戒毒、艾滋病/性病/安全健康教育、预防犯罪、生殖健康教育、孕产妇保健、社区慢性病教育和营养学教育等;在职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干预研究中发现,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与北京、上海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对强制戒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的研究中发现,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培训同伴教育骨干非常必要等。二是运用于教育领域,即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提升作用。现在国内高校也开始建立朋辈学生组织或社团,但和PSP的涵义有所不同。

国外研究中,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在提升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上很有前景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癌症病人、慢性疾病病人、青少年行为问题人群等干预计划中。在美国,63所高中学生参与的自杀干预计划――LifeSavers培训计划中,PSP的培训内容分为团队合作、不带评判性的倾听他人的叙述、可能存在抑郁和自杀倾向的同伴的识别和专业性心理救助咨询资源列表四部分。

2.朋辈支持模式研究

从国内研究来看,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朋辈支持,而规范的朋辈支持模式目前在公共医疗领域部分存在,但在高校还没有开始实施。

就国外研究,朋辈支持的模式有很多,如面对面团队自我管理模式、朋辈教练或指导模式、朋辈社工模式、电话朋辈支持模式、网络朋辈支持模式、Chari compbell提出的“学生成功社交的朋辈辅导模型”(SSSPC);Tmothy A.Carey提出个体自我平衡的“分层法”朋辈辅导模式等,其中,面对面团队自我管理模式是基于激发权能理论,其关键在于朋辈领导。国外研究者建议成功的模式需要有几个如特定环境、贴合人群不同的工作日程、志愿者、领导者等关键性元素;朋辈教练或指导模式是一种非正式、更为灵活的PSP范式,这个是提供朋辈支持的朋辈教练与其他病人或参与者一对一会面,倾听、与他讨论相关问题、提供支持。较其他形式的PSP,朋辈指导范式同时能够帮助病人和指导者,有研究显示帮助他人的病人转而也能从中获益。

3.朋辈支持模式效果评估

关于朋辈支持的效果评估在公共医学领域应用较多,李晓波等、马迎华、梁升禄、刘宝花等研究发现,同伴教育是一种大学生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近期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王永进行的大学生的同伴心理互助实验研究表明,运用团体互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互动和教师督导相结合的大学生同伴心理互助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无论是医学领域,还是企业、学校中,朋辈教育及同伴教育等成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帮助手段。目前采用在自杀干预领域中的的实证性研究极少,局限性是在对PSP培训的效果评估上控制组实验很难做到。而且,PSP往往与其他干预措施同时进行,很难明确PSP干预措施的效果。

四、朋辈支持计划(PSP)的思考及展望

纵观已有研究,朋辈支持计划(PSP)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在学校心理教育及心理干预中尚未开展,亦有研究大部分仍依旧集中在理论研究上,实证研究极少;基本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高校还没有广泛实施;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朋辈支持模式干预过程、干预实效、评估指标等还需进一步标准化,希望本研究能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增添新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金盛华.青少年自杀意向预测研究.青年研究,1996,(5).

[2]彭鸿雁.大学生自杀预防模式的构建.高等函授学报,2010,(4).

[3]肖华,黄炎炎,方定志.谈艾滋病同伴教育及体会.医学教育探索,2005,4(5).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8

贫困大学生入学在心理适应方面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朋辈辅导作为新型的心理辅导实践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入学适应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朋辈辅导的相关心理辅导方式。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朋辈辅导

贫困大学生入学,面临的是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一定程度上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在贫困生入学初期,如果不能良好地减轻其心理压力,走出心理贫困的处境,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将会继续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大学生涯,甚至对其今后的择业就业产生负面的效果。因此,在入学初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朋辈辅导重在预防和发现,对于发现贫困大学生入学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对大学校园生活、学习的适应有积极意义。

一、 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压力

新生入学普遍面临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等,由此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感。如果适应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和冷漠,产生孤独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责产生自弃、逃避和破坏等消极行为 [1]。而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艰难的经济处境,往往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压力。

1.由社会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周围环境单一,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方式单一,部分城市学生也是处于城市的最底层,父母有着微薄的收入,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金钱至上”的思想横行,同时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就不仅是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对其心理的冲击也在加大,部分不堪经济压力之重的贫困学生极易走向心理极端,做出有伤自己和家庭的事情,甚至演变为对社会的反抗和敌视;为了凑足学费生活费,很多贫困学生在高考后就要开始打工赚钱,自尊心比较强、内心自卑的学生,会因为贫困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拒绝接受资助和捐助,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愈来愈重,为学习和生活埋下隐患。

2.由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由贫困、简单的生活环境进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的变化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带来挑战。大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对贫困学生来说,因为经济资源匮乏,便更没有机会接触新生的、有趣的事物,阅历浅、经验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经济状况普通的学生更弱。之前闭塞的消息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在缤纷的大学校园里与新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环境的不适应使其心理不能随之做出平衡的动态变化,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导致心理压力,诱发心理问题。比如自闭、孤僻,逐渐脱离大学生的主流群体,偏离大学生涯的正常轨道。

3.由人际关系变化引起的心理压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际关系薄弱的贫困学生,初入大学,面对家庭优越的同学,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不同,很难走到一起,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社会上“见钱办事”的不良风气影响恶劣,若在学生之间盛行,则更是触到贫困学生的心理逆鳞,易对自己形成不合理的评价,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圈子。因贫困而自卑,因自卑而封闭,因封闭而影响心理健康。

4.由学习活动引起的心理压力

相对而言,贫困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更为牢固,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进入高校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而达到目标实现理想的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欣喜和好奇随着经济压力和纷繁的学习任务而减退。为了家庭的希望,他们需要在学习上有更加出色的成绩,同时,还要身兼数职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就承受着比普通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参与更多的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

二、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优势

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是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的“人的行为发生变化不是因为科学性的事实依据, 而是因为最近、最信任的朋辈的意见, 朋辈的行为变化为其行为变化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示范” [2]和人本主义“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是一切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主张。

朋辈辅导(Peer Coaching)的原本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让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 [3]。那么,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朋辈辅导员即有贫困生经历或者对贫困生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够把握贫困生心理的大学生,但是能够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语言技巧。在朋辈辅导过程中,尽量少给或不给建议,而为其提供倾听、支持和帮助的过程。贫困大学生朋辈辅导群体的以上特点,在贫困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辅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

首先,相似的经历,在朋辈心里辅导过程中更容易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同样是贫困大学生的身份,在辅导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的隔阂,使辅导双方产生友情,朋辈辅导员因为感同身受,更会注意以适当的方式尊重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以真诚的态度积极为新生解答心理困惑,对当事人充满关切和爱护,同时,接纳自己、自信谦和,诚实可靠,真诚坦白,及时关注其生活中心理变化的发展,在新生叙述心理问题的同时,产生同感,设身处地地为新生着想,能够引导贫困大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融入大学生活。其次,贫困大学生更愿意向具有相似经历的人吐露心声,朋辈辅导的方式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辈群体,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对自我心理的保守和矛盾的心理需求,更加倾向于向有相同经历或经验的人吐露自己的心声。而在大学校园里,朋辈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比与心理咨询师方便地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没有确定的时间,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和与朋辈的交往过程中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这样便可以及时地得到解决。再次,朋辈之间的交流方式多样,朋辈辅导简便易行。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面对面交流,电话、网络以及新出现的各种及时通讯软件都为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相比与心理咨询师单一的固定工作时间内面对面的咨询方式,朋辈之间的辅导就有了更多的方式。面谈辅导、电话辅导、网络辅导、信函辅导、现场辅导等方式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朋辈辅导的过程更具灵活性,简便快捷。最后,朋辈辅导的交互关系,促进辅导双方共同成长。在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角色关系不是绝对固定的。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也会发现新的问题,甚至注意到自己不曾关注过的自身心理困惑,是他们自问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 [4]。在互帮互助的心理问题探讨和解决过程中,角色的互换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有更多的优势。

三、基于朋辈辅导的贫困大学生入学心理压力适应辅导方式

贫困大学生入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个人的心理特质,进行不同方式的朋辈辅导,提高辅导的效果。

1.个体辅导,“我是被重视的”

个体辅导即一对一辅导,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单一交往,对刚刚走进大学校门,对一切都产生排斥心理和封闭自我、自卑的贫困学生采取一对一的朋辈辅导方式。个体辅导要求朋辈辅导员与受助者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较深,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能够谈及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辅导过程中,朋辈辅导员要尽量消除受助者的顾虑,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受助者内心的问题及心理入学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把握事情发生的始末缘由,使受助者情感得到宣泄。

2.团体辅导,“我是真实的”

团体朋辈辅导是在多个具有朋辈关系的成员的参与情境下,借助讨论、分享的方式使成员获得支持和知识上的增加的心理帮助过程 [5]。针对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消极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贫困学生,采取团体朋辈辅导的方式,使辅导对象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其中,帮助贫困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改变对贫困、自我、社会及他人的认知,纠正错误观念,增加心理自由度,建立起新的人际交往模式,改善情绪和情感体验,作出新的有效行为 [6]。要求辅导过程能够结合参与者的基本特点设计游戏环节,在游戏与合作中使心理贫困学生逐渐融入到集体,发挥自己在团体中的作用,提高其人际沟通的能力。

3.社团辅导,“我们是一家人”

社团心理辅导是指以社团为载体,朋辈辅导员作为社团管理者,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观看优秀心理学电影、举行心理情景剧比赛、进行心理学论文征集以及编写心理学刊物等方式,让心理贫困学生在有心理辅导特色的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操作起来要相对困难,需要社团管理者对成员的心理状态有所把握,及时发现并解答心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及时干预;同时,社团心理辅导面向的受助者群体最好是无严重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自助能力的贫困学生群体。

4.自助辅导,“我也是有价值的”

自助辅导是指贫困学生自身在入学时就能够有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态度的积极辅导方式。其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朋辈辅导原则。心理辅导期望通过其帮助,使来询者增强其独立性,而非增强其依赖性,以能够在日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时,可以独立自主地加以解决。对于已经接受辅导和未接受辅导的心理贫困学生来说,积极的发展和自我悦纳都能促进其本身接受外界环境,融入外界环境,适应大学生活。

以朋辈群体作为辅导主体,对贫困大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进行辅导,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具备易接受、时效性、方便性和相互作用的特点,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在疏导自我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适当地与朋辈辅导员角色转换或参与团体活动,在自助的基础上助人。

[参考文献]

[1]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69~72.

[2]UNAIDS.Peer education and HIV/AID: concepts, uses, changes:Reportof consultion[C]. Geneva:UNAIDS.(UNAIDSbest practice collection.)1999:39.

[3]许占鲁.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54.

[4]于长伟,李艳,张勇.大学生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系建构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6).

[5]许素萍,吕冬诗.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18.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朋辈辅导 非英语专业 英语语音 有效性

一、朋辈辅导的内涵及其优势

所谓朋辈辅导,也称为同伴辅导、朋辈教育等,一般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w,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从大学生的特点看,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更愿意找朋辈同伴帮助[1]。由于朋辈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学习背景和关注话题,加之朋辈辅导员平易近人的讲解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在朋辈之间更容易产生共鸣,易于学习者接受。

此次我们研究的英语语音正音课是小班化的朋辈辅导课程,旨在充分发挥朋辈辅导的优点,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英语语音知识的教授。

相比传统课堂,朋辈辅导从学生的需求进行授课内容的挑选,根据学生的能力确定教学的模式,小班化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一对一的针对辅导提供可能,更体现“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辅导者与辅导主体的年龄相仿,因此教学过程多选用对话交流、共同研讨、配音朗读、教学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高频率多样化的互动更容易让受辅导主体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另外,朋辈辅导的辅导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受辅导主体起到榜样的引领性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志,在这种正面的引领和交往式教学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会相应提高,性格也会更乐观、更积极。

二、进行朋辈辅导的出发点及必要性

本项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英语语音学习背景为出发点,将朋辈辅导英语语音正音课开设在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孟宪承书院始创于2007年9月,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的名字命名。书院致力于创新和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和体系、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近年来,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与突破口,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进行朋辈辅导的助教来自外语学院语音助教团队。该团队于2007年成立,隶属于外语学院口语教学与研究中心。团队成员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拥有先进教学理念和高质量语音教学与辅导经验。每一届助教由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及演讲比赛获奖选手组成,项目负责人为刘森副教授。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团队已经摸索并总结出一套体系完整的优质教学模式,帮助英语系及非英语系的学生有效地提高英语语音,受到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致好评。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英语为主要语言进行沟通的机会更频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能使用英语与他人基本沟通交流,无疑是能力的加分项。对于孟宪承书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域,受到不同方言的影响,英语语音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尽管他们以后并不一定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但是拥有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于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他们,随着教育事业日益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英语沟通能力更是他们未来与国际教师交流学习的必备技能。根据非英语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反映,由于一些学生在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语音知识的教学,英语语音受到各个地区方言的影响,从而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英语能力仅停留在阅读、书写等方面。因此,一些同学迫切需要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来纠正并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语音是口头交际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学会一门语言,一个人只要学会50%~90%的语法,10%的词汇就够了,但语音知识必须要近100%的掌握[2]。因此,提高了语音的准确性,就是迈出了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部分国内高校语音教学仍然停留在老师授课,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相对较传统的层面。而且由于课堂人数较多,老师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学生缺乏自己运用知识的机会,不能有效发现并纠正自身错误。教师和学生对立的角色、较为死板的上课方式和相对匮乏的课堂活动让课堂互动性不高,一些同学失去对语音学习的兴趣。与此不同,通过开展朋辈辅导,采取语音小班教学模式,力求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

三、朋辈辅导实施过程

在新学年第一学期初,招生通道开启,学生可以登录公共数据库报名并提出对语音正音课的期待和要求。正音课采取了自愿报名的方式,前期对该课程的宣传介绍吸引了广大非英语系师范生的关注,在对英语表达能力需求的驱动下,招生情况良好,开设了每班8-10人的6个正音课班级。在开课前请刘森老师进行开班讲座,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音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

课程以学期为单位,第一学期以扎实基础为目的,第二学期则以巩固提高为目的。计划每学期教学周为11周,其中包括科学规范的语音知识学前测试及期末测试(以下简称为“前测”与“后测”)各一次(测试标准见图1),正常语音知识授课八次,后测反馈课一次,从而专业系统对参与辅导同学的发音水平及进步状况进行跟踪分析。

前测的意义在于让助教了解每个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便于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计划性的辅导。前测的分析方便了与后测结果进行对比,从客观成绩的角度证明语音辅导的有效性。该课程全程由朋辈辅导员(即“语音助教”)负责,开展每周的备课、上课、一对一辅导和反馈任务。除了教授国际音标的标准发音方式外,该课程练习活动丰富多样,主要有单词绕口令的朗读、电影配音、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听BBC和VOA新闻及小组口语练习等。朋辈辅导员备课时根据本周的主题,挑选讲解效率高同时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每节课下课前的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为一对一单独辅导,有针对性地发现并纠正每个同学的语音问题。同时,朋辈辅导员会进行辅导手册的记录,用于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与反馈。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自觉地录音上传给辅导员进行检查,得到反馈。后测和前测的试卷相同,但在上课过程中不会讲解试卷,以求控制变量,得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果。在后测分析完成后,与前测结果进行比较,了解学生的提高和不足,最终在后测反馈课上进行试卷的讲解和后测的个人反馈。在结业时,刘森老师还会进行结业讲座,届时为表优秀的同学颁发优秀学员证书,以资鼓励。

除此之外,在每学年末,校方会举办英语语音语调大赛,参与该课程辅导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合唱和配音环节,和英语专业学生一起同台竞技。这种展示不仅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为参与的学生带来了自信心和满满的成就感。

四、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及意义

1.有效性

通过开展为期一学年的英语语音正音课,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将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出发,全面分析并探究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

首先,从客观角度出发,接受朋辈辅导的学生均全程参与了该课程内容的辅导,并在课程前后参加了科学规范的语音知识学前测试及期末测试(即“前测”与“后测”)。前测和后测采用相同试卷,由音标发音、单词拼读、文章朗读三部分构成(见图2)。试卷内容覆盖国际音标发音、音标拼读、音调控制、不完全爆破、强读弱读、连读等各方面英语语音知识,因此可以较为全面地检验并且评判测试者的英语语音水平。参与朋辈辅导课程的25名同学来自英语专业之外的各个专业,在语音前测中,以音标发音部分为例,44个音标的平均错误发音数量为17个,错误率达到38.6%,音标平均成绩得分为26分,总成绩平均分为68.7。从前测的成绩数据来看,受测学生群体普遍在英语语音方面知识较为匮乏、能力较为低下。通过参与两个学期的朋辈辅导,该学生群体突出的进步清晰地反映在了后测成绩上。在后测中,44个音标的平均错误发音数量降低至5个,错误率为11.4%,音标平均成绩得分为41.44,总成绩平均分为89.08(见图3)。除此项之外,接受辅导的学生群体在词重音、句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等各个方面的语音知识能力上也得到相的提高(见图4)。

其次,从主观角度出发,笔者采取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即对参与朋辈辅导的学生进行主观问题采访,并进行记录分析。通过对访谈记录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25名参与辅导的学生普遍反映该辅导方式令其受益匪浅。在年龄相仿、教育背景相似的学长学姐的辅导下,25名同学原本漏洞百出的英语发音变得更加标准规范,头脑中也有对英语语音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同时,随着自身发音规范性的提高,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的增长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见图5)。受访学生均表示,他们非常认可朋辈辅导的模式,朋辈辅导员高度的亲和力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朋辈辅导的模式下,学生可以直接地获得切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同时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

2.意义

通过对该辅导模式有效性的分析,可以发现,朋辈辅导模式不仅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受辅导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同时可以对辅导双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曾有研究表明,朋辈辅导期间获得的社交经验使双方受益匪浅,此举能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进而提高他们在同辈中的社会地位(玛斯,马蒂尼斯,2002)。当学生理解了朋辈辅导的益处,掌握了相互合作和有效学习的手段和方法之后,与那些没有参加过合作学习的学生相比,他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哈姆雷特C.L,菲利普斯N.B,1997)。因此,除去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之外,朋辈辅导模式更是一种促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模式下,“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五、应用前景

经过科学地调查研究,朋辈辅导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的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它代表着一种同辈之间互相协作、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被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重难点通过朋辈辅导员运用简单易懂的知识讲解方式变得易于接受。在这种高效教育方式的引导下,短时间内就可以让学生大体掌握语音知识的架构,掌握音标及其朗读知识中的大部分技巧。同时,由于辅导者出自成绩优异的本科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大大节省了聘请资本,而且锻炼了辅导者自身,为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了在校任职任教的宝贵经验。

因此,本次研究不仅证明了朋辈辅导在非英语专业英语语音提高中的有效性,还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内开展“朋辈辅导”教育模式的广阔前景。这种互动性强、学生主体性突出、有效性明显的辅导方式在规模和学科范围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除了英语语音,这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也可以走入其他课程,为其他学科领域所采纳。因此,笔者认为,朋辈辅导模式应当引入更多高校,开展至各个学科各个专业,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朋辈辅导的积极意义,为学生、朋辈辅导员,以及学校自身带来最大程度上的多赢。

六、结语

作为该项目的实施者与研究者,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研究及分析,笔者清晰地认识到朋辈辅导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提高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与传统教师授课相比,朋辈辅导员的辅导方式更加让受辅导者喜闻乐见。因此,该辅导方式的有效性启示我们,朋辈辅导模式应当被运用到更多学科领域、推广至更多国内高校,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朋辈辅导。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朋辈辅导,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朋辈辅导者培养机制,需要不断加强朋辈辅导者团队自身的业务能力建设[3]。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朋辈辅导模式有效地开展,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单云丽.朋辈辅导对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意义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

[2]Gimson, A. C.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80.

[3]李宁,刘媛媛.朋辈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创新渠道[J].职业时空,2016(31).

朋辈辅导员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路径

[作者简介]徐斌(1974- ),男,安徽芜湖人,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常州213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研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规划个性化辅导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HDJY1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105-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各高校逐渐重视对学生开展生涯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生涯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是对自身的科学分析和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大学生由于知识和社会经验缺乏,自身很难实现,必须通过专业、科学的个性化辅导帮助其实现。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就教育方面的原因来说,与大学生自身素质有关,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对大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有关调查显示,有55.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业目标不明确,有52.3%的大学生十分渴望“在大学不同阶段自己应该怎么做,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对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有迫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对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进行认真分析。

一、高校实施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指出,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每个人由于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个体差异,且人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要求就是个性化。所谓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就是教育者依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制订发展计划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包括大学学习理念辅导、自我认识辅导、职业目标辅导、社会实践规划辅导、情商培养辅导等内容。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对于促进大学生成才发展、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顺应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大学生由于遗传、家庭背景、社会经历的不同,因此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目前高校主要采取讲座、班会等形式开展“整齐划一”的大学生生涯教育指导,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教育,如开展党员启蒙教育、奖学金评比、考研动员等活动。不可否认,这种“整齐划一”的指导对培养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却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很难调动学生自我规划的主动性。“工人的天赋特性是分工赖以生长的基础”。高校必须顺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是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通过自我剖析、心理测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价值观,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在学校不断锻炼和完善自己。

2.转变辅导员工作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对学生的教育习惯“一言堂”式灌输,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认真分析,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当前,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才发展的引路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否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对象的需求,并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引导,已成为制约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应通过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辅导员以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为工作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个性了解,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辅导员把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指导大学生明确生涯规划的目标、步骤、方法,切实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职业素质指劳动者在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完善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政策性文件,然而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企业往往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这充分表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不应只满足于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政策解读、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就业指导,更应通过个性化生涯辅导,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适应社会要求来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高校实施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非常重视加强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主要通过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工作考核来深入推进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有效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工作很难形成合力。当前,高校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辅导内容、辅导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

1.组织机构缺乏服务性。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生涯教育辅导的专门机构,由学生处来统一负责学生的生涯教育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具体工作为:下发开展生涯教育的指导文件,加强对各学院生涯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这种形式能有效推进生涯教育宏观层面上的实施,但缺乏微观的细化措施指导服务。如对辅导工作开展缺乏统一规划,对各学院的生涯教育辅导工作缺乏后续指导,对辅导工作者缺乏培训和指导,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服务指导,如心理测试服务、专项任务团体辅导、科技竞赛与创新项目指导等。组织机构服务性的缺失很容易导致高校生涯教育因缺乏指导而流于形式。

2.辅导队伍缺乏专业化。生涯规划辅导是一门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学问,需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目前,高校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辅导员作为管理教育学生的主要力量,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从事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有着天然的优势。但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背景,没有掌握个性化辅导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仅仅按照个人经验对大学生开展生涯规划辅导。

3.辅导的内容缺乏系统化。高校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应涵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内容,既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的制订,也包括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包括情感生活的引导。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三方面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应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多样化。当前大学生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主要针对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引导,如奖学金的评定、考研动员等内容,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价值观等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对大学生的情商培养缺少可操作的方法和手段。

4.辅导形式缺乏多样化。当前,大学生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形式较为单一,一般采取辅导员先集中班会教育,再个别谈话指导,最后由学生完成生涯规划相关表格。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成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生涯规划表格成了教师应付学校检查,学生应付教师检查的表面文章。学生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缺乏对专业的了解,更缺乏对社会的了解,这样制定出来的生涯规划最后只能流于形式。

三、高校加强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对策

1.加强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工作的组织管理。一是成立大学生生涯教育辅导中心。要将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作为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是前提。大学生生涯教育辅导中心是学校实施生涯教育的专门机构,应由受过专业训练和获得一定资质的生涯教育辅导教师来负责,负责全校学业规划个性化辅导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反馈。一方面,负责对辅导员和学生朋辈辅导员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负责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二是构建多层次大学生生涯辅导队伍体系。队伍建设是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基础工作,高校应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建设多层次的辅导队伍。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定位,包括专业思想稳定、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辅导员负责学生的自我定位,包括自我认识、职业目标设立、情商培养;学生朋辈辅导员是学业规划辅导的学生志愿者,由热心为其他学生服务的高年级优秀学长担任,负责学业规划个性化辅导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解答学生的学习生活困惑。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活动中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积极作用。

三是完善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工作的评估。评估是高校加强生涯教育组织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评估不但能够规范日常的生涯教育个性辅导工作,为学校生涯教育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而且能够通过考核、比较,强化竞争、创新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应建立一个科学的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评估指标体系,克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从辅导过程和辅导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估。

2.科学制定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内容。辅导内容是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是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目的的具体化,直接关系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目的的实现。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内容的确定,既要以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目的为客观依据,又要以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为现实依据。由于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目的的内在规定的丰富性,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内容也应是丰富的,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目标构建辅导、自我认知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认知辅导、情商培养辅导五方面的内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自我认知辅导、情商培养辅导是基础,学习辅导、职业认知辅导是主导,目标构建辅导是根本。在进行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时,只有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辅导内容,才能增强个性化辅导的实效性。

3.创新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形式。当前,高校主要采取讲座、专家报告会、班会、辅导员谈话等形式来开展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这种辅导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大学生缺乏具体、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创新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形式。

第一,网络平台自助辅导。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巨大的渗透、影响作用,在校园网建立生涯教育专题网页,根据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内容,开辟相应的栏目,提供生涯教育自助式辅导。网络平台建设应注意强调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增设论坛,让优秀学长能够上传自己学习、工作中的体会,解答学生的困惑。学生对困惑的问题按照网页提示自行取用相关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向辅导教师咨询。

第二,学生朋辈辅导。学生朋辈辅导由大学生生涯教育辅导中心选拔并培训大学生志愿者来承担。学生朋辈辅导员因年龄和心理特点和大学生相仿,很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朋辈辅导主要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如大一新生大学适应,大二、大三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大四的就业指导。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交流,如创业、考研、公务员考试等专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朋辈辅导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并不能放任学生开展没有主题的交流。

第三,团体辅导和个案辅导相结合。团体辅导指教育者对有共同辅导需求的小组成员,围绕生涯规划某一主题,通过座谈会、自由交流、行为训练等活动,启发学生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获得成长的过程。个案辅导是生涯教育辅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个案辅导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方式进行,协助学生解决个别的学业规划难题,增进其良好的适应。团体辅导和个案辅导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衡量辅导员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个性化辅导是生涯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基本环节,高校必须重视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建立健全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组织管理机构,明确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生涯教育个性化辅导的新形式,增强生涯教育辅导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

[参考文献]

[1]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