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

时间:2022-05-06 15:11:23

心理委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引导和启发式的心理干预方式,可以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充分发挥心理委员这支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在班级同学之间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自助—互助”理念,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提升了心理委员工作效能,推动了心理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委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

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文件提出心理育人体系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强调要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1]心理育人体系的提出再次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为主,在普及心理常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个性启发的教育活动方面尚有不足。团体心理辅导因其活动形式新颖、善于借助团体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在心理育人工作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依托心理委员队伍在班级范围内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扎实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一、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是指价值观相似、生活环境相近、年龄相当的朋友或同辈。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的助人过程。[2]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在朋友或同辈之间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其组织者不是长辈或老师,而是接受过团体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同辈。在相互启发、鼓励的氛围中运用游戏、团体讨论等训练方式,增进同伴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有效帮助同伴宣泄情绪、习得行为、矫正认知、开发潜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成员的人格成长。与专业心理老师相比,朋辈辅导者虽然知识、能力、阅历、专业素质有限,专业化程度不够,但是他们有自身优势,兼有学生和心理辅导者双重身份,和团体辅导的同学年龄相仿、地位平等,学生的防御性降低,更容易暴露自己言行,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

二、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适用性

相对本科院校而言,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时间短,人文素养较弱、心理专业培训与督导较难实现等原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心理委员队伍工作能力较弱。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委员队伍工作能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覆盖到班级、宿舍和个人,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中是必要的。

(一)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性和可操作性

有助于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工作心理委员与其他班委相比,工作性质较为特殊,日常需要了解同学的事件影响,积极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以便做好心理预警工作。这项工作的前提是需要和班级同学保持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不仅需要心理委员的人格魅力,还需要有效的平台提高工作效能。成长性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操性强,经过心理专业老师的系统培训,心理委员较易掌握,可以方便快捷地运用在班级工作中,有助于心理委员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欢快开放的氛围为心理委员和班级同学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拉近心理委员与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防御性降低,更容易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暴露自己的行为,不仅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也有助于心理委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事件。

(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针对性适合在班级开展

班级同学在同一年龄阶段,面临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择业等共同的成长话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借助团体互动优势,通过彼此影响,为具有相似成长烦恼的同辈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另外本课题组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有心理困惑,首选的求助对象是朋友和同学。因此,朋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彼此包容过程更容易增进同班同学和同宿舍舍友的感情深度,提升朋辈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

(三)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新颖性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

团体心理辅导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个体咨询形式不同,它形式活泼新颖,主题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强调平等、尊重和互动,也注重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接纳、合作,并鼓励学生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三、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过程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和班级心理育人工作实践中,有助于发挥心理委员的学生干部的桥梁优势作用,还有助于更广范围地普及心理常识,拓展了全员心理育人的思路。下面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说明心理委员队伍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过程。每个班级设置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可以由班级选举产生也可以由班级团支书兼任。心理委员由学院心理老师和系部辅导员老师共同管理。第一步:心理委员经过16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然后由心理老师进行主要职责和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相关培训。心理老师根据学院学生状况,制定整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然后以活动体验的形式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例如,针对开学两个月的新生班级开展主题为“大学生活真美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具体方案如表1所示。此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在我院新生心理普测结束后进行的。针对15%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此次辅导目的是提高新生的适应性,挖掘新生的内在自身资源,引导其积极正向,看到生活中的幸福之处,培养积极心态,同时提升学生的“自助-互助-求助”意识,扩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资源。活动结束后增加“心灵港湾体验日”项目,即由心理老师带领班级心理委员参观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后续再由各个心理委员带领宿舍长参观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由宿舍长向宿舍同学进行宣传,层层深入,逐渐渗透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第二步: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由心理委员担任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带领者,按照此前心理老师的培训方案,对班级同学开展活动。开展的活动有“大学生活真美好”“人际关系你我他”等主题,主题随学生年级、心理需求等进行调整。每次活动都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包含小组破冰、小组建设和成长、结束三个阶段。[3]随着心理委员实践经验的增多,也可以根据学生工作实际需要,灵活设计针对班级自身特点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与主题班会相结合、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让心理健康教育入脑入心。第三步:评估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效果。为了切实提高教育实效,避免流于形式,可以采取访谈法、评价表法等方式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反馈了解。了解成员参加活动的感受、建议等有助于客观评定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便于后续调整活动方案,不断提高活动效果,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模板奠定基础。本研究抽选24位班级心理委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心理委员反馈喜欢组织班级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易操作,符合学生的特点,也说明班级心理委员确实是宣传发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利资源。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心理委员有哪些收获的调查中发现,95.83%的心理委员反馈增加了和同学们的感情,拉近了距离;87.5%的心理委员认为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提升自身能力;83.33%的心理委员认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心理健康走进学生心中。通过心理委员组织班级活动中对学生的观察,他们认为79.17%的同学喜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这说明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育人的有效形式。

四、依托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工作效能,提升育人实效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很多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加上很多学校相对严格的疫情防控管理,导致高职生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这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现有的心理活动需求,因此,发展朋辈队伍成为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补充。调查也显示,心理委员喜欢组织班级同学开展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这对于培养心理委员队伍发挥工作效能奠定基础。专职心理教师培训各个班级的心理委员,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督导,建立朋辈辅导员队伍。心理委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与学生距离近、心理近等优势,以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载体增进学生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能力。

(二)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心理老师数量有限,他们需要面对全员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活动等。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而言,个体面谈咨询是主要方式。因为个体咨询耗时多、受众面窄,心理老师每周咨询量有限,甚至有些个案需要多次咨询,所以每学期因个体心理咨询受益的学生数量有限。针对学生成长的共性话题,比如学业、升学、人际关系或择业等,以及班级的心理宣传活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一对多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调查显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班级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且以轻松活泼的姿态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更接纳心理健康教育,接纳心理咨询,创新了心理育人的工作模式。

(三)培养学生“自助—互助”理念,塑树积极心态

朋辈团体成员具有相似的烦恼和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中人际交流、互动和鼓励,不断帮助班级同学挖掘可以利用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从而帮助同学向内具备“自助”能力,向外具备“求助”能力。[4]在班级温馨和谐氛围的熏陶下,同学之间彼此影响,更容易互帮互助,形成良性的“自助—互助”循环。朋辈团体活动中同伴之间的交流共享也有助于相互促进,潜移默化中将积极心态等元素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为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综上,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在校园里建立朋辈互助和关怀的校园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情感陶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杨肖.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18(9).

[2]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许静,杨秀君.团体辅导在朋辈心理工作室建设中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5).

[4]王巍欣,陈真珍.“自助—求助—互助”理念下的班级心理委员示范性和基本胜任力[J].科教文汇,2020(26).

作者:祝伟娜 聂艳霞 曹连平 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