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8 22:54:03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全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是:紧紧抓住农村经营管理改革和机制创新的总体要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大管理、实现四个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为中心,着力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实现产业建设水平、农民收入、农民合法权益和农经工作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全面开创全县经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继续抓好全县15个乡镇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管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二)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采取出租、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使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万亩。

(三)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和均衡发展,力争今年合作社数量突破100个,力争创建省级示范社1个。

(四)抓好土地纠纷仲裁庭建设。以完善土地纠纷仲裁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完善土地纠纷仲裁庭创建工作,抓好机构人员编制申请、办公场所建设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五)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源头上防止集体“三资”流失,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监管,确保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六)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强化减负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减负责任追究制;加强各项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大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和专项审计力度,确保不出现“三乱”现象。

三、工作措施

(一)以示范社建设为重点,抓好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实施办法》,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氛围。二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按照省、州主管部门的要求办好样板示范点,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基础好、经营规模大、品牌效益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反响好的示范专业合作社。三是抓好1—2省级示范社的申报工作,确保创建完成。

(二)以土地流转和纠纷仲裁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水平。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农村广播、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为指导,提高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县里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全县土地流转工作;依托乡、镇经管站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贯彻落实《调解仲裁法》,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仲裁工作制度,提高调解仲裁活动规范化水平。

(三)以农民负担监管为重点,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强化减负工作责任。落实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分工负责制,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统一考核,严格执行减负责任追究制、涉农收费公示制、文件审核会签制、惠农资金备案制、报刊订阅和教辅资料限额制等十项制度。二是加强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抓好各项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管,认真落实好惠农补贴资金信息备案制度,认真开展惠农政策落实的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操作程序。三是加大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和专项审计力度,确保不出现“三乱”现象。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等乱收费专项治理,严禁涉农部门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及提高收费标准。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转移支付资金、粮食和退耕还林补贴资金的专项检查,保护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2

1、称职情况:集团经营及计划管理,组织投标决策

2、目标实现:

1) 组织完成四专业集团2021年业绩指标编制

2) 组织完成集团总部及四专业集团组织架构、2021年人员计划编制

3) 组织完成集团2021年第一轮预算编制

4) 权责指引流程并组织完成各专业集团权责指引表初稿

5) 梳理现有OA线上流程并调整完毕上线

6) 组织完成总裁办与财务部公章交接

7) 组织完成碧峰峡权责指引并启动上线实施

8) 协助编制并投标决策流程和投标决策会签文本模板

9) 组织完成5个已中标项目投标会签,组织召开汝瓷及大套项目投标决策会

10)编制并协调风景及智能集团毛利及现金流模板,牵头投标决策项目各集团数据及数据口径一致

11)组织完成龙南及洛阳护坡修复项目投标决策会签文本编制并通过决策

12)组织完成汝瓷二期和柯家湾项目投标决策会签文本编制及投标决策会

13)组织17个130冲刺项目预决策,协调17个项目各集团内数据统一

14)组织完成央企分包项目预决策

15)完成拓展大会投决会宣讲材料编制

16)完成节水灌溉战略报告

17)完成部门招聘、资金计划、业绩指标、工作汇报等内务

18)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3、问题解决:

工作中面临非常多的组织协调事宜,主要包括集团经营和项目测算两类示意,对接集团综合管理同事及各集团项目测算专业同事,时间紧,任务急,且沟通量巨大并且要向各集团布置任务。在安排工作任务时,一方面我尽可能通过前期沟通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并深入理解任务逻辑,充分考虑作业部门的实施情形,提前制定合理模板并与各集团专业和管理同事充分沟通,减少协调损耗。另一方面也尽可能通过领导对接,下发任务书等官方或留痕方式,保证实施的合理合法性。

最终沟通及协调效果较好,任务能及时得到反馈并跟进落地。得益于各集团同事倾情及认真的配合,更得益于领导的指导与协助。

4、自我剖析

1)缺少以强压的方式来推进事情的能力,速度有待提高。

2)应更多的去组织协调其他同事完成,自己完成的工作也应更多展示让领导发现。

3)还需要继续适应目前集团高速且多变的发展需求。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初创企业 经营计划项目管理 PDCA循环

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个动态、循序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的综合目标而实施的一项管理工具。在X企业创业初期,公司发展较快,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为了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逐步将公司的整体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并督促公司各业务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围绕企业的整体目标开展工作,提升协同与合作的效率,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行效能,决策层决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导入经营计划管理项目。

该项目体系属于软性项目管理的范畴,从公司的组织层面来分析,涉及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全体组织层面。从公司的业务层面来分析,涉及各业务单位和各职能部门。从公司落地实施的角度来分析,涉及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半年度经营计划、季度经营计划和月度经营计划等。因此,经营计划管理项目一个复杂程度高、涉及面较广、实施周期长的综合管理项目。

一、经营计划项目管理的特点与过程控制

作为初创企业,X公司需引进一系列的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工具,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公司项目的导入与落地管理至关重要。

1.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特点

从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的特点来分析,该项目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在组织内部管理上具有首创性;

(2)从项目总体目标性上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从项目时间性上具有周期性;

(4)从项目可行性上具有动态滚动性。

因此在项目确定导入企业管理之初,明确了公司中长期战略目标与本年度的经营目标之后,着手经营计划项目落地实施的周期管理。从PDCA管理循环,做好该项目的实施控制与管理。

2.经营计划项目管理的PDCA管理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早提出的,最早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在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同样适用。持续运转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是制订计划和组织实现目标的管理过程,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的运转。

PDCA是计划 (Plan)、执行 (Do)、检查 (Check)和处理 (Action)等四个环节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简写,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与处理的顺序进行目标管理,并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的科学程序。在企业经营计划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解释如下:

(1)P(Plan)——计划。是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从公司宏观与微观来看,宏观可以理解为战略目标的制定,从微观可以视为企业年度、季度或月度经营目标的确定以及行动方案的制定;

(2)D(DO))——执行。是各成员企业或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是年度、季度或月度实现计划中的工作内容。

(3)C(Check)——检查。是企业经营计划过程中阶段性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效果。就是企业经营计划管理对阶段性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好的结果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未完成的计划或事项要加以总结,并提出改进;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二、PDCA循环在X公司经营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X公司经营计划项目管理PDCA循环的重要环节与步骤

(1)X公司经营计划工作的现状

经营计划项目管理是X公司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主线。公司的经营计划管理包括年、季、月工作计划、费用预算计划等各专业单项工作计划,在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计划的实施主体与责任人、完成时间、工作量不够具体;完成工作计划的措施不够细化;工作落实不及时;执行检查监督不到位;完成结果不反馈;工作不交圈,达不到闭环管理的要求,绩效考核不完善,经营计划项目落实效果不佳。

(2)PDCA循环在经营计划管理中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在X公司经营计划项目中PDCA循环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如下:

①P:计划阶段 第一根据现状,找出问题。第二找出原因,确定因果。第三确立主要原因,分析比较。第四制定措施计划:确定制定措施的目的,确定预期实现的目标,确定由实施责任主体、完成时间与完成标准和完成方式与方法。

计划P公司年度计划,利用公司目标战略、部门工作计划、费用预算、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定公司的经营计划。

②D:实施阶段第五执行实施措施计划。

执行D是指公司的方案进度追踪、预算控制以及达成率的确认与管理、经营计划会议、书面报告经营报告等,定期召开经营计划会议或预算回顾会等。

③C:检查阶段第六检查计划执行结果,纵向、横向检查。

评核C是指经营计划会议、书面报告,财务报表、沟通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确认等,绩效面谈、会议表报系统,定期考核。

A:总结阶段 第七针对结果进行总结与考核,积累经验与教训。第八将未解决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总结与改进A是指将考核结果通过“奖励与惩罚、奖金设计、福利、旅游、荣誉” 等形式,改进经营活动,同时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3)PDCA循环在X公司经营计划管理中应用

按照PDCA循环,在实际经营计划管理工作中设计了“部门月度经营计划与总结”流程。具体操作过程:

公司月度经营计划会议、例会、调度会、协调会等各类会议安排的工作、提出的工作措施、对各类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落实的工作和临时性工作,全部实行月度经营计划总结与计划。组织部门以“部门月度经营计划与总结”的形式,将工作任务下达至各责任单位,并将其报送到考核部门进行备案。

组织部门 在“部门月度经营计划”中明确编制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明确工作任务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明确主责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配合单位与责任人等等。组织部门从任务制定、工作布置、总结、检查、考核进行全程管理。

责任单位在既定的完成时间周期内,实事求是的填写“部门月度经营总结”,将工作完成情况、采取措施及总结的经验,将未完工作进行原因分析与说明,由责任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组织部门根据“部门月度经营总结”与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对责任单位提出考核意见,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报考核部门落实考核。

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由组织部门与责任部门重新在下月工作中列出“部门月度经营计划”。考核部门负责对组织部门、责任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2.促进PDCA循环良性推进的措施保证

(1)强化经营计划各个环节的管理,尤其是其中的绩效考核与奖惩环节,将PDCA循环管理形成闭环;

(2)优化PDCA循环管理的频率和形式,提升经营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与工作效能;

(3)将目标管理与PDCA循环结合的更加紧密,做好公司的长中短期的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同时要求业务单位和职能单位做好目标分解,在组织层面和时间跨度上形成环环相扣的PDCA循环。

三、结论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计划 职能 浅析

一、计划管理调控指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计划系统人员素质较高,能担当起企业资源配置运作的重任。在传统计划管理模式下,油田及局内企业资源配置由计划部门全面掌握,相应比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设备、基建、安全、技术、节能、环保和劳资等管理环节。因此,计划系统队伍经过多年建设与实践,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能力较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比较了解。在当前形势下,充发挥计划系统人员综合优势,对企业资金投入等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管理,确实担当起企业资源配置的重任。

(2)计划管理是企业预算与执行部门的结合点。企业财务年度预算,其实也是一种生产经营工作目标或计划,但当前的财务预算比较倾向于事前预算,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以往的历史数据出发来核定年度费用指标,缺乏适时的事中监控。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年底再算,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企业投入资金的有效运作,特别是合同签定后开始履行及决算手续办理完成前的资金运作阶段。而计划管理部门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可以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开工、完工结算和后评估等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监控资金运作,是企业预算与执行部门的有机结合点。

(3)信息渠道畅通,综合性能强的优势可以弥补财务核算方式的僵化。在局计划处的大力倡导下,局统计系统的职能得以及时转变,加上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信息渠道比较畅通,统计人员全面参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准确地反映着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而当前财务核算模式仍然比较滞后,其财务报表内容仅仅能满足上级业务部门需要,无法反映资金流动的全过程。

二、在客观分析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采取计划管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制约企业计划管理提高水平、发挥功效的几个问题

(1)对计划经济和计划管理等同认识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在企业内部实行模拟法人核算制度,忽视了资源配置的手段,认为通过市场运作就可解决所有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以包代管”现象;更有不少人将“计划经济”与“计划管理”等同看待,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就应该连同计划管理一起放弃,这其实是放弃企业管理积极有效的手段的错误做法。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计划管理的运作力度不强,精细程度不高,影响了计划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发挥。在油田下决心解散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同时,对各二级承包单位的管理力度却相应减弱,油田生产经营计划也由月计划改为季度计划,仍然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投资管理方面,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计划管理队伍建设和职能的转变。也有些单位的计划管理人员也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热情所限,仍然满足于申请油田投资和分解下达。再加上油田投资政策和方向的调整,使计划管理人员的精力放在了申请有限的资金方面,对计划投资操作也大而粗。

(3)对投资与成本辨证关系的错误认识,影响了对投资管理的热情。从当前企业管理的行为看,大家对投资与成本的关系认识上容易走向极端。有一段时间,投资管理宽松的时候,有些单位和部门就吃投资,许多东西都从投资列支。在油田要求上缴资产收益后,大家开始明白盲目增加资产也要承担经营压力,经常讲“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在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尽量从成本开支,放松了对项目的认真研究,其实也容易造成短期行为,相应造成对投资项目计划管理的忽视。

三、在认真分析当前变化多端的生产经营形势后,企业计划管理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转变观念,自觉担负起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重担。首先是企业计划管理系统观念的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在不断变化,在企业资金筹措和投入方面,油田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逐渐缩小,各级计划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能把管理职能仅仅定位于投资管理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力争将全部资金投入纳入计划管理运作的范畴,才能胸中有全局,充分自如地掌握资金流动;其次是促使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计划管理手段的认可。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影响和转变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对资金计划管理、企业资源配置全面的认可;再次是引导对投资与成本辨证关系认识的转变。

(2)加强计划统计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增加其对本职工作的研究,提高工作热情,提高综合运筹能力。计划管理办法和手段并非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计划管理人员经过长时间工作,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一成不变地做一些工作而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因此要打破常规思维,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加强对计划管理办法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其它企业和系统的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才能吐故纳新,常做常新;二是要加强跨行业、跨系统型综合人才的培养,提高计划统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积极学习其它行业的知识,使自身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多方面知识,打破门户之见,才能有目的的提高综合知识;三是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办公手段,充分认识和使用计划管理软件,并可根据需要开发小巧实用的办公软件,提高计划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全面预算;经营计划书;预算管理

1公司全面预算与经营计划书概述

1.1主要内容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公司根据经营目标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司包括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开展预算目标编制、过程管控以及激励约束机制、评价反馈等,以此来实现公司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营目标实现。经营计划书是指公司根据制定的经营目标,将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以及所需的资源投入进行统筹安排,制订详尽的计划,形成公司的经营计划体系。

1.2全面预算和经营计划书之间的关系

(1)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一是两者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不同。经营计划书主要是侧重制定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整体方案,以指导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全面预算管理的侧重点是用可量化的指标将公司经营计划具体化和细分化,以帮助公司提高收益率。二是两者的编制存在差异。首先,两者的编制依据不同。经营计划任务书是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组织架构等编制,而全面预算编制是以经营计划为依据;其次,两者的编制流程不同。经营计划书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编制,但全面预算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编制;最后,两者编制的方法不同。经营计划书主要是根据内外部环境,采用例如SWOT分析法,而全面预算是采取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法等。三是两者的分类不同。经营计划有很多种分类标准,根据类别可以分为人力资源计划、采购计划等,根据期限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根据广度分为战略计划、业务计划和工作作业计划;而全面预算主要是分为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四是具体程度不同。经营计划是公司的一个指路灯,比较综合、宏观,而预算是更为具体、细化的指标体系。(2)两者之间的关联。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两者最终目标都是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经营目标,帮助公司更好地开展经营管理,两者之间虽然不能画等号,但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经营计划书是公司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全面预算是对公司经营计划的再细化,也就是说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展是以公司的经营计划为标准和前提,公司先制订经营计划书,后开始编制全面预算并进行预算管理;全面预算是对经营计划书的承接,将公司的各种战略经营目标转变为更加具象的可执行的指标计划,为公司经营计划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共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公司全面预算与经营计划书管理中的重点事项及优化措施

2.1正确认识全面预算与经营计划书之间的关系

要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书对公司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价值,首要条件公司必须正确认识全面预算和经营计划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书对于公司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重视这两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的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发展规划。同时公司还必须认识到全面预算和经营计划书这两项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并不是计划预算完成就万事大吉了,不能纯粹为了形成经营计划书或是下达预算而工作,最终需要的是通过这些工作给公司带来价值。另一方面,公司要认识到全面预算和经营计划书之间的关联,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经营计划书代替不了精细的预算,全面预算也无法完全体现经营计划的内容。因此,公司必须清晰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确保各自工作做到极致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能将它们完全割离,而是需要将它们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协同效用,共同促进公司良好发展。

2.2充分调研,确保预算和计划的可执行性

预算和经营计划书都是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反映,要实现对公司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制订的预算和经营计划必须具有可执行性才有意义。因此,公司在制订经营计划书以及分配各项预算计划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事前调研分析,只有在掌握大量内外部信息以及市场动态的基础上,编制出的经营计划才更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下达的预算也才更契合实际,具有可执行性。其次,公司制订或下发的计划和预算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假大空。如果制订的计划和预算脱离实际,不仅无法发挥作用,还会因为其缺乏可执行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最后,公司的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之间要保持一致性,全面预算应该承接经营计划,确保两者之间的匹配度,通过层层传递、细化分解,实现公司既定目标。

2.3抓好过程管控,做好动态调整

整个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司经营所面临的各类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而公司的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是公司根据各类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后制定的,因此它们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公司需要做好动态管理和调整。一方面,公司应该监控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根据执行结果分析计划或预算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是否偏离了预期目标,然后深层次的挖掘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及时修整,确保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的可执行性。另一方面,公司应该做好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的动态调整。计划预算的调整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还有可能是因为公司战略规划的变化,公司应该随机应变,及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动态调整工作,使得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符合公司战略,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推动作用。

2.4强化监督,落实计划预算的执行

很多公司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或者是在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编制制定后就等同于完工了,这样则失去了它们的价值。虽说计划和预算编制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对于实际执行情况不管不顾,方案中的事项没有落实到位,则再完善的经营计划和预算方案都成为了废纸。因此,公司应该加强对执行过程的监督,提高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的执行力。一是公司应该加强对于预算和计划执行的内部控制监督。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对各工作环节的监督和控制,让所有工作在制度规定下开展,保证执行效果。二是公司应对执行过程做好分析。在预算和经营计划执行过程中,公司需要跟进工作开展情况,并做好执行过程分析,包括执行偏差的原因分析,通过深入的分析查找出需要改进的事项,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纠偏,保证预算计划顺利进行。

2.5做好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

公司应该做好对应的绩效考评机制,督促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高效进行。公司可以根据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工作设置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有定量的和定性的,综合评价工作执行效果。并设置专门的考评岗位和人员,保证他们的独立性,以确保考评结果的公正性。同时,需要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帮助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让其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和完善,共同促进预算管理和经营计划工作更有效地运行。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经营计划 预算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75-01

经营计划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控制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经营战略。但是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许多管理人员并未真正理解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将两者混淆,实际上,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针对企业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作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

经营计划是在企业经营策略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所需的各项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具体的统筹安排形成的计划体系。解决的是5W2H的问题,即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去做、在何地做、谁去做、如何做、需要的代价,简单的说就是目标、责任、时间、措施、资源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与公司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方面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经营目标,控制经营活动,保障决策目标顺利实现的各种具体预算的有机整体。

2 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的不同点

(1)表现形式不同。经营计划是制定行动方案,确定工作的重点,主要表现为经营目标、经营活动以及主要应对措施等。而预算是是公司计划的具体化,是计划的落实,是“数字化”的计划。

(2)侧重点不同。经营计划侧重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涵盖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预算将各项经营活都可以用数字化指标进行量化,侧重于经济指标,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编制依据不同。经营计划编制主要是企业战略计划、组织架构、市场标准和内部标准。而全面预算编制依据是基于公司战略的经营计划。

(4)编制的流程不同。经营计划的编制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的;而全面预算的编制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编制的。

(5)编制的方法不同。经营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是SWOT分析法;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根据公司经营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固定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

(6)分类不同。经营计划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不同的分类:按照专业可以分为: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安全环保计划、采购供应计划…按照广度可以分为战略计划、作业计划;按照时间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全面预算管理预算体系可以分为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资金预算及财务预算四个部分。

(7)具体程度不同。经营计划比较宏观,经营计划的细化和落实需要依靠预算,因此预算较经营计划相比是更加细致具体。

3 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同点和联系

(1)最终目的相同。两者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工具,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提升公司运营质量,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2)前后关系:计划是预算的基点和前提,预算是计划的细化和落实。公司应先编制经营计划,再根据经营计划,编制全面预算。

(3)平衡关系:经营计划通过财务测算,预估经营活动效果和效益,公司整体评价经营计划和预算是否满足战略管理目标. 平衡资源匹配和投入产出,是公司投资决策重要依据之一。

(4)和谐关系:经营计划明确公司及其下属单位年度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是落实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年度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预算衔接经营计划,将计划分解细化,用会计专业语言组合,明确化和严谨化经营计划,发挥其计划,约束,激励的多重作用.两者是统一并存,互不矛盾的。

(5)配合关系: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计划与预算管理作用,全面预算管理只有建立在严谨细致的年度计划书基础上,预算才能真正做实,管用。

4 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误区

4.1 误区一:经营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各自独立、相互分割

三者都是为了公司经营战略服务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公司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三条主线往往是相互脱节的,导致各专业之间不能实现无缝衔接,无法实现企业管理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导致三个管理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4.2 误区二:经营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问题

许多人员认为,经营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计划部门、预算(财务)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素不知,计划和预算的编制过程都需要各单位的深入参与,提出多种方案,并在多种方案中选择适合一套最有方案,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在预算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是以业务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缺少业务的支撑预算是无法实现的。

4.3 误区三:重结果忽视过程

经营计划和预算是由董事会决议的,大多数企业的决策层在审批的时候,多数以结果满意度作为是否批准的依据,造成了形式主义,不符合计划和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导致计划和预算在实际过程中无法执行。

4.4 误区四:重编制而忽视执行

重视计划和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忽视其过程,忽视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分析和偏差控制,导致待结果出来后差强人意,此时都抱怨计划和预算编制不准,而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内部抱怨已经为时已晚。

5 相关建议

经营计划和预算两者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互补,不同的企业之间可能对于经营计划和全面预算都有不同的分界点和运行模式,这是因企业而异的,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企业战略服务。

(1)正确认识经营计划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经营计划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手段,而并非经营的目的,不能为了计划预算而计划预算。

(2)保证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各项专业计划的可匹配性,是编制可执行预算的前提。

(3)强化经营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三方面统一,做到“公司需要什么,就要重点保证、考核什么“,只有三个管理方向一致,方可保证公司共同的目标,实现1+1+1>3,这就要求三个部门或者专业之间要互相沟通。

(4)计划预算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整的。计划预算调整是计划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许多事情不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进展,对此必须有坦然的心态,不断修正计划,并随之修正预算。

(5)好的计划和预算不是主观设定的,而是通过逐步改善形成的,在执行过程中,要强调PDCA循环,不断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7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思考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全面 计划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44-02

一、全面计划管理概述

1.“四全管理”的基本内涵

全面计划管理是““四全管理”内容之一, “四全管理”是一个互相衔接的有机管理体系,即包括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四项内容。

四全管理通过计划、预算、风险和责任的有效衔接、动态管控、刚性控制,推动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增强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稳健发展能力,实现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

2.“四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2.1有效衔接

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有效、成熟定型的标准和流程体系。

2.2过程管控

按照“四全管理”要求部署和落实各项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注重管理关口前移,强化事前和事中环节管控功能。

2.3刚性控制

强化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刚性控制,凡是未列入计划的事项原则上不安排预算和资金计划。

二、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特征及管理流程

全面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统筹科学合理确定的年度经营活动的各项实物量目标、价值量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及实施方案。

1.全面计划的内容

1.1指标计划 (十一类指标)

(1)产品产量: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热量、煤炭产销量、天然气量

(2)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基建投资、前期费用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科技费用投资、信息费用投资、资产并购、参股投资、小型基建投资

(3)建设规模:开工规模、投产规模、期末在建规模、施工准备规模

(4)资产经营: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资产负债率、平均上网电价、热价、综合标煤单价、电热费回收周期、发电单位燃料成本、供热单位燃料成本、检修费用、可控费用、合同能源项目效益分成费用、检修维护外委费用

(5)劳动工资: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6)安全生产:较大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人员责任的较大及以上设备事故、较大火灾事故、电厂责任的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及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溃坝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能源节约:发电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供电煤耗、供热煤耗、发电油耗、水耗、热值差

(8)可靠性:非计划停运次数、非计划停运时间、等效可用系数

(9)环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废水排放绩效

(10)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设计值达标率

(11)员工培训:人才受训率和人均受训时间

1.2专业计划 (九类指标)

(1)前期工作任务计划:常规电源、核电、煤炭

(2)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电源(新开工项目、施工准备项目、在建项目)

(3)机组检修工期计划:火电、水电

(4)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一般技术改造和脱硫脱硝项目

(5)合同能源项目计划:

(6)电煤需求计划:燃料订货计划和燃料采购计划

(7)一级集中采购计划:物资类、电力生产工程服务类、电力基建工程服务类

(8)科技专业计划:科技项目及平台建设

(9)国际业务计划:对外工程承包计划、对外劳务合作计划、国际煤炭贸易计划、设备进口贸易计划、因公出国任务计划

2.全面计划的特征

全面计划管理的主体是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未纳入全面计划管理)。

全面计划管理的实质是全面的、系统的方针目标管理。一是突出一个“全”字,内容全面、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管理;二是突出一个“实”字,全面计划一经审批下达即有约束力和严肃性,各专业计划必须是可执行、可操作而且是刚性的。

全面计划管理是指对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考评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全面计划管理,有序高效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专业计划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保障、从而提高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整体运作水平。

3.全面计划的管理流程

3.1编制

(1)每年9月中下旬,计划营销部组织各部门,根据对公司经营形势的判断,制定下一年度全面计划安排的主要原则和思路,启动全面计划编制工作。

(2)每年10月下旬,各下属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将经本企业审定的全面计划建议,上报公司计划营销部,计划营销部负责分解计划并送各专业管理部门审核,作为编制专业计划的基础。

(3)每年11月上旬,计划营销部汇同专业管理部门召开全面计划编制汇报会,对各企业上报的全面计划建议进行审议和初步平衡。

(4)每年11月中旬,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完成专业计划建议,提出分管专业计划指标的安排建议和专项报告,涉及投资及资金支出的专业计划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并按照投入产出最优的原则对本专业计划项目进行排序后报送计划营销部。

(5)每年11月下旬,计划营销部将各企业上报的建议计划,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专业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形成公司全面计划建议,经综合平衡后的全面计划作为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

3.2审批

年度全面计划建议履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和董事会的审批程序。

3.3下达

计划营销部将批准后的全面计划,按照“统一下达”的原则下发各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不需要单独下达专项计划,在全面计划正式批准下达以前,各专业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第一季度专项计划做出预安排。

3.4执行

各分子公司根据总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全面计划上报总公司,下达基层企业。设立董事会和股东会的企业应该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根据公司下达的计划形成本企业全面计划,提交本企业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实施。

各基层企业根据分子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指标完善本企业工作计划,并将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并下达到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乃至责任人。

3.5调整

全面计划下达后应尽量避免调整。如确因不可抗力或是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环境重大变化等因素影响,经努力仍不能完成计划时,可以申请调整。

全面计划的调整由各单位专业管理部门提出,计划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经本单位审核后,向总公司上报计划指标调整申请,总公司按照原决策程序审批后下达。

3.6分析

总公司按月进行分析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加强计划执行的管控。

各企业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按月开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计划营销部按照季度组织进行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7考核

总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主要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对未列入业绩考核范围的全面计划指标进行考评,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重点考评计划完成情况,同事兼顾计划制定的准确率,对于未完成计划或是与计划差距较大的企业予以通报。

三、实行全面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全面计划管理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

火电企业发展理念是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发展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从装机容量、发电量、产业板块、区域比重各方面做强做优,需要及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全面计划管理旨在过程管控,有利于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全面计划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全部纳入计划管理。

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就是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理顺业务关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用综合协调平衡和优化排序的方法,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公司统一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政策,实现战略、规划、计划、预算和考核等各个专业环节的无缝对接,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

3.全面计划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可能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其经营行为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本文通过对管理机构与职责,管理范围与目标及管理的评估方法的概括,进而对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扩展应用建议进行分析和阐述。

为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强化公司生产经营过程的可控、在控和能控,持续提升公司管理成效,公司在以往经营计划管理的基础上,于2007年全面推行综合计划管理。公司以夯实综合计划管理基础为平台,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大力开展数据源管理,紧密结合专业管理,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业务分析诊断,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不断强化过程管理,较好地完成了省控指标及下达任务,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1.管理机构与职责

1.1管理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主管领导,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计划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并明确工作职责和归口管理部门。

1.2职责

管理机构负责全局的计划管理工作,如配网改造及大修资金安排,年度月度计划,计划实施、调整,项目资金的调节。根据多年电力企业工作经验,本人认为归口管理部门发展基建部应设立综合计划管理专职岗位,负责全局的综合计划日常管理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如办公室、生技、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管理部门应设立计划管理兼职人员,负责综合计划专项管理工作。这是行之有效的分工方法。

2.管理范围与目标

2.1管理范围

管理范围涉及电网发展、营销服务、电网运行、资产经营、人力资源、农电管理、科技发展等七大类生产经营活动,覆盖面广,涉及部门较多。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制度、健全网络、规范流程、数据采集与汇总、报表编制与报送、针对分析、查找短板、制定措施、贯彻落实、改进提高、绩效考核,及时反映和监控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公司生产经营业绩。

2.2管理的目标

2.2.1科学制定计划,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指标和任务;

2.2.2夯实基础管理,建立健全综合计划常态管理机制,促进综合计划管理长效发展;

2.2.3及时、准确、科学地提供计划完成情况信息,为公司生产经营和战略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向相关方公布有关信息,为企业评价和绩效考核提供数据;

2.2.4全面、客观地开展专业分析,为公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2.5查找短板、落实整改、提升指标管控成效,提高生产经营业绩,实现PDCA的持续改进提高。

3.管理的评估方法

3.1评估方法

3.1.1根据绩效考核办法和细则,采用月度、季度考核和年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3.1.2以月度、季度考核为基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年度评价主要是参考月度、季度考核结果,对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

3.2评估内容

3.2.1计划制定及指标预测的准确性

3.2.2计划的完成进度

3.2.3数据报表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

3.2.4分析报告编报是否及时、内容是否有深度、是否结合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改进提高是否有效。

3.3衡量标准

公司四级绩效考核办法与管理细则,以及季度综合计划。

4.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在执行综合计划的过程中,各专项计划负责部门根据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时间节点进行。分月对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表进行上报,分季度跟踪和过程控制综合计划分析的方式,这是全局主要采取的综合计划,回顾总结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对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发现,提出对策,对努力的方向有所明确。

4.1以计划任务书通知下达的项目,承办部门应及时开工,并按实施计划控制工期。

4.2计划归口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

4.3专项计划管理。专项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基础,又服从、服务于综合计划。因此,综合计划管理一定涉及到专项计划的管理,二者相辅相成,企业各相关专业部门是专业计划的管理部门,负责提出下一年度专项计划指标安排建议,编制各专项计划建议报告;负责各专项计划的实施。综合计划起综合平衡作用,统一下达,归口管理。

5.计划调整

计划承办部门对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计划不能实施或按期完成,可以申请计划调整,但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说明调整原因,由综合计划归口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经本单位初审后,向上级单位上报计划调整申请。以下行为为项目变更:

5.1取消已正式立项的项目;

5.2终止已开工的项目;

5.3已正式立项或已开工的项目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方案有重大变更,且引起项目相关设施或设备的性能发生变化,或引起项目的工期发生变化;

5.4因各种原因使项目不能在计划年度内完成;

5.5月度计划的调整时间为月末,计划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各计划承办部门报送的调整计划,报生产主管领导审批。

计划调整方式分取消、部分取消、延期 3 种,范围如下:

5.6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项目没必要实施的,可申请取消;

5.7因政策调整或材料采购不到位等原因,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的项目,可申请延期。调整的最终结果是优化平衡综合计划的各项任务指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一般分为4 大类指标,分别为电网发展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供电服务指标、经营业绩指标。下面分为 28 类小指标。综合计划各专项指标全面反映了基建、生产、营销、企业效益的各项重要指标,指标体系合理,体现了供电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实现了综合管理范围全覆盖。电网发展指标直接影响供电服务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和经营业绩指标,反过来,供电服务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和经营业绩指标也可以制约和影响电网发展指标。指标相辅相成,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反映。根据各指标之间的联系,确定支点,一动俱动,以点带面,从而实现指标的优化平衡。

6.推广应用建议

6.1紧密结合专业管理

将数据的管理和控制延伸到基层单位,在明确各基层单位职责的基础上,要求各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紧密结合专业管理和现场生产,通过月度分析和季度分析,明确每月管控目标,切实制定管控措施,认真落实整改,促进管控成效的持续提升。

6.2加强精细化管理

随着管理的深入,综合计划质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断加强。以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方法,不断健全组织与制度,稳步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率,指标报送正确率和及时性,持续提升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对策的针对性,努力提高计划管理和控制成效。

经营管理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5-0018-01

1概述

综合型大型公司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在现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中规模逐步扩大,公司业务范围也不断增加,由于不同业务间的关联性较为复杂,也为公司的管理与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在公司现有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整体协调,确保公司管理的整体最优化是公司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综合经营计划是一种能够协调平衡公司中不同计划,对于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公司长远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中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不仅仅是针对企业中的某项工作制定的,而是和企业整体的战略计划紧密相连的,其时间跨度虽然比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短(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的时间跨度一般小于五年),但是其内容却更加详细具体,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的协调、约束。

2传统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开展有综合经营计划管理工作,然而由于一些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并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全面预算以及绩效考核等因素,不能够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协调,无法承担全面落实企业战略的任务。电力企业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多是企业中各个部门单独编制的,如图1所示,而综合计划管理就是将这些计划汇集起来,由于各计划的编制时间杂乱、信息交流不协调,导致了企业计划管理存在混乱、不全面、平衡性不强等问题的出现。此外,由于各单位单独编制的计划管理多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矛盾,且与公司的整体目标关联性不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系统性,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3关于改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探讨

在明确企业传统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要了解实施目的和管理流程。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的实施目的是将公司的战略规划与财务预算有效结合起来,为公司的经济决策与技术决策提供参考。企业的综合经营计划若要顺利实施,需要首先解决以下问题:①综合经营计划应当明确指出企业中各部门间的重复部分与对接部分,确保综合经营计划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②综合经营计划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体现生产及经营指标间联动关系,同时注重相关指标通过对标确立合理水平;③综合经营计划的数据需要实行分层、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指标的分专业管理。改进后的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图。通过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各类计划可以在一个共享的平台上进行编制、完善善、互相反馈,最终形成平衡后的统一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并进行再平衡,从而真正形成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方位的计划管理体系,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良好衔接。

4对综合计划管理模式实际应用的几点思考

以上提出的企业综合经营计划编制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综合计划的协调平衡作用,使综合计划成为良好的企业技术经济决策平台,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4.1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与预算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的预算是针对工作计划而进行的资金使用需求预测,预算并不能凭空设定。企业的年度全面预算,需要与年度综合计划相结合,初步确定企业的收益及相应确定合理的资金使用需求。同时,企业综合经营计划也需要与财务指标反映的一些内外部资源约束条件进行互相反馈协调平衡后制定,两者相辅相成;其次,综合计划反映的是指标的物质量而企业预算反映的是指标的价值量,两者间需要确定内在的转换关系。

4.2做好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

企业综合经营计划和专业计划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应人为将其割裂开来,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在编制流程和具体数据上,而是体现在分析方式、分析内容和目标以及有针对性地指标评价模型上。综合计划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除了专业技术方面,很大一部分是管理协调的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计划管理平台,有利于贯彻数据分层、分级管理的思路,为综合经营计划提供集中信息平台、高效工作平台和辅助决策平台。同时,企业系统内的计划数据内容可以便利地在信息系统内流通,指标实行分专业管理,落实数据准确性的岗位责任,这样可以将综合经营计划十分复杂的管理内容分解到各个具体管理层上面,实现管理分层分级,各负其责。

5结语

创新永无止境,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样,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探索合理高效的综合经营计划管理模式,有利于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开展计划工作,并为最终搭建现代企业技术决策和经济决策相互协调的统一决策支持平台奠定必备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英.最优计划模型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2]盛芹世,李金传,冯丽.现代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制定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