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管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6 19:07:25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

作者简介:刘希荣(1976-),女,山东招远人,招远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工程师。(山东 招远 2654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62-02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特点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是为实现企业安全供电,提高供电数量、质量的目标,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工作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销售电能的数量、电能的质量,电力设施的建设、电网的安全检修、电力服务质量等指标和工作,是企业经营思想、方针、目标的具体化,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内部成本的重要环节。

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综合计划指标、任务的编制、平衡、上报审批、落实执行、协调控制、反馈、考核以及提升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闭环管理实现精准计划、精确执行、精准控制,确保企业年度各项计划任务和业绩考核指标全面完成,是企业KPI指标的主要内容。

综合计划管理是运用“全面统筹”的观点,采取按照专业进行编制,进行全局综合平衡,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确定计划任务以及指标,并上报审批,形成公司总的指导性的计划纲领。

以严格的计划管理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落实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计划管理工作,将公司年度综合计划在时间上分解到季度、月度、周综合计划,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班组,通过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使生产的各要素达到最佳组合,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确保综合计划按计划进行组织实施。

二、管理范围与目标

1.管理范围

综合工作计划由各个专项计划和指标计划组成,专项计划包括基建(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零购、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生产大修、教育培训等,指标计划主要包括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其中电网发展计划包括35千伏及以上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率、大修、技改等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电费回收等指标。供电服务指标包括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供电可靠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经营业绩指标包括售电量、购电量、线损率、利润总额、可控费用、工资总额等指标,覆盖了公司的整个范围,涉及了大部分的部门。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制度、健全网络、规范流程、数据采集与汇总、报表编制与报送、针对分析、查找短板、制定措施、贯彻落实、改进提高、绩效考核,及时反映和监控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公司生产经营业绩。

2.管理的目标

(1)加强项目可研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需求,科学制订公司综合计划。

(2)制订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组织机构,加强计划的常态控制,确保综合计划圆满完成。

(3)及时统计汇总计划完成情况,了解分析综合计划执行进度,解决出现的问题,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4)认真寻找差距,制订改进措施,运用PDCA循环稳步提升综合计划指标水平。

三、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三集五大”系统的建设和“两个转变”、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的深入推进,供电系统对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也显现出来一些问题。

一是综合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没有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

二是随着“三集五大”系统的开展,公司原有的综合计划标准、制度与实际工作流程不符,缺乏时效性、先进性、通用性。并且公司部门、单位进行了划分、整合,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得综合计划的流程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另外员工对计划管理标准的执行意识不强、了解不深,思想上不够重视。

三是综合计划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强制性和约束性。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工程进度缓慢,工期一拖再拖。指标的制订存在“差不多”的观念和“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

五是计划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不够。

针对生产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思想上要重视,更需要从计划组织机构设置、理顺生产经营计划流程以及加强计划管理的执行监管和考核等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管理机构与职责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为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落实各部门职责:生产经营计划下达之后,如果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实处,就会导致工作拖拖拉拉,甚至产生事无人做、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责任,使其确实有效地指导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圆满完成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生产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以公司书记、副经理等两委会成员为副组长,以及各部门、单位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综合计划管理领导小组,以各部室设立计划专工为工作小组的组织机构,同时成立了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发展建设部,成立综合计划管理岗位。

(2)明确职责。管理机构负责全局的计划管理工作,如配网改造及大修资金安排,年度月度计划,计划实施、调整,项目资金的调节。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批准综合计划、监督并协调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计划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工作小组的职责主要是提报、分解、执行综合计划(调整计划),并及时反馈综合计划完成情况。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局的综合计划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综合计划总体方案的起草和修订,负责计划工作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核实以及考核等工作;负责考核资料的发放、接收、保管及存档。

2.强化标准化建设

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50%得益于成熟的规章制度,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应长期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规范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借公司标准化建设的东风,公司完善制定了综合计划方面涉及到的各种管理标准以及业务的工作流程,以标准指导各项业务活动、各项岗位工作,把标准化落到实处,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梳理、优化计划管理流程,理顺了业务实施的通道,明确各部门的目标,落实责任,提高综合计划效率,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考核、凡事有据可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公司利用公司简报、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计划管理标准、管理办法,组织员工学习和掌握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计划管理标准内容和要求、标准化方法和技能,并切实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执行,将计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持续提升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和科学规范管理水平。

3.加强计划的过程控制

公司各部门在制订计划时树立全公司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搞好调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制订符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和任务。经公司汇总、上级领导批准后形成公司正式的年度综合计划。将年度综合计划分解到月度,明确计划的责任部门,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班组,严格控制计划的执行。财务资产部根据计划执行情况筹措资金,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公司召开月度综合计划工作会议,总结项目执行情况、控制计划的进度,分析研究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案,确保计划的实施。

4.加强同业对标、横向对标管理

同业对标、横向对标工作作为“十二五”期间工作的主线,公司将综合计划中的指标纳入同业对标、横向对标工作,以推动综合计划的执行和完善。通过对标工作,各部门加强内外部对标的结合,在内部对标方面重点抓好部室、供电所、班组及岗位之间的对标工作,通过大力开展“抓典型,树标杆”活动,树立标杆供电所、标杆班组、标杆个人等“示范标杆”,其他部门全面进行学习,采取先进的工作方法,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在外部对标方面,各岗位、各专业都要充分了解其他县公司综合计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寻找差距,制订改进措施,从而稳步提升综合计划工作水平,力争全面、高质量地完成综合计划工作。

5.加强班组精细化管理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与运转单元,承担了执行的角色。可以说,班组的任务、指标的执行水平决定了综合计划的完成水平,随着对综合计划精细化程度的不断加强,班组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班组的精细化,一是加强班组员工的培训以及“师带徒”的传授方式,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二是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界定工作标准,使得各个岗位专注于本岗位的工作,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三是建立指标、任务的量化管理。特别是在综合计划的落实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员工核心的KPI指标,尽量进行任务计划的量化分解,将综合计划切实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努力完成目标任务。通过班组精细化管理工作,稳步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率、指标报送正确率和及时性、指标以及计划任务执行水平,持续提升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对策的针对性,努力增强计划管理和控制成效。

6.加强综合计划的监督与考核

为了加强综合计划的严肃性,激发员工劳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在受控状态下按时按期完成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提高生产控制的综合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公司将综合计划纳入业绩考核的范畴,每月对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检查、考核,并形成考核报告进行下发,督促、激励各部门及时、高质量地完成每月的计划工作。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of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been expanding its range, and also more and more to the functional, complex direction. At present, i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pl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basic method, and the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master plan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basic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一切与管理相关的工作,都要以计划管理为中心来展开工作。因此,作为整个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的基础,施工计划必须要经过深入的分析、科学的研究才能最终确定。

一、 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的基本方针

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的主体是人,对于整个工程的计划管理过程正是管理者个人意志的表现。因此,工程计划管理活动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会决定对工程计划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计划管理的科学性

要想使基本建设工程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那么,就要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管理者要充分的利用相关知识并且借鉴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把握好基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造价以及施工的质量。除此之外,还要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更新施工技术和工艺,优化工程的设计方案等。

(二)计划管理的严肃性

在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中,一旦施工计划被批准之后,那么,这个计划就是施工单位必须要履行的,并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之一。这样一来,如果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有需要更改的地方,就必须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一步步进行。施工计划的制定必须要围绕基本建设工程的管理目标,确保工程项目可以顺利完成施工工作。因此,对于施工计划的管理要严格、形成具有连贯性的整体,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保持施工计划管理的权威性。

二、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的种类和指标体系

(一) 施工计划的种类

施工计划的种类按照施工计划的不同用途、不同对象以及对施工的不同要求,其类型也有所差别。

1、基本建设工程施工的总体计划

总体计划主要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构成之一,它主要是针对施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建设工程而制定的计划。总计划可以有序的规划工程单位施工的先后顺序以及工程开工时间与竣工日期,进而综合的分配工程的总工作量以及资源量。基本建设工程施工总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含:施工人员工资计划、建筑安装工程计划、材料供应计划、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辅助生产计划以及工程项目的财务计划等。

2、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这项施工计划主要是指在一个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当中,针对某一个单位的工程对其工程进度所进行的计划。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并且确定单位工程的各项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具体的施工时间等。同时,将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以及施工设备等紧密的联系起来,以指导施工单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有序的完成工作。

3、月份、季度以及年度施工计划

根据工程所需要的编制,来针对月份、季度以及年度来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施工计划,也就是对月份、季度、年度施工进度计划要以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和总进度计划为先决条件,进而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二)经济技术指标

1、数量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当中的数量指标是在工程计划期间内所能达到的数量。这个数量通常都包括:工程的项目数量、劳动工资数量、建筑安装工作量、物资储备数量以及流动资金的总量等。

2、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是在工程计划期间内所能达到的效率指标,例如:劳动生产效率、机械使用效率、工程项目的合格率以及工程施工的利润率等。

三、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计划的编制原则、程序和方法

在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当中,必须要特别注重计划的编制原则、程序以及编制的方法。对于工程施工计划的编制原则来说它是贯穿于整个编制程序以及编制方法当中的,对工程计划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同时,也对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计划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计划的编制原则

1、施工计划管理要以工程项目所签订的合同作为管理依据,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提高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自身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在基本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计划管理指标,将这个指标作为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

2、施工计划管理的内容要与基本建设施工的计划内容相关联,并且衔接恰当。例如:工程施工的进度、施工顺序以工程工期要求等。

3、合理的安排工程施工计划,力争让工程做到均衡、连续施工,将工程在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列入到施工计划管理的内容当中来,以便使整个基本建设工程可以得到全面的监督管理。

(二)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管理的步骤

1、确定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主要包含了对基本建设施工的工程量、工程施工进度、工程开工以及竣工日期、工程承包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

2、计划准备

为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的编制工作做好资料以及工程项目情况方面的准备,掌握工程设计、资源、运输等方面的信息。

3、计划草案

由专门的编制人员依据合同内容以及计划的可实施性来编制一个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计划草案书,以供工程计划的选择。

4、计划评价

计划评价就是针对草案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修改。

5、计划定案

经过对草案的多次修改和完善,并且选择一个最优方案作为最终管理方案,依照方案内容来对基本建设施工进行管理。

四、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项目进度计化管理

在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的管理中,采用网络计划的管理技术,可以进一步全面的反映出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资源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关系,并且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尤其是在一些比较繁琐的、复杂的计划中找到影响基本建设工程进度的关键工序。除此以外,通过网络计划管理方法可以随时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把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从而更好的调整、优化施工计划。

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对基本建设施工计划的管理工作,就要求与工程计划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做好计划,确保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工程要点。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要求来进行施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不足,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基本建设施工计划能够被有效的执行。

参考文献:

[1]付铁链.对确保基本建设施工质量的浅析[J].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四有工作法;循环提升;全过程受控

吉化锦江油化厂是吉林石化公司北方公司下属石化类企业,共有6套石化装置。近几年,随着工厂老装置的不断技改和新装置的投入运行,各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2008年,结合创建健康、安全、环境的管理体系(Health,Safety,Environ-ment,HSE),大力推行四有工作法,即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经过几年的学习转化和活学活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备管理四有工作法已经不断深入、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备管理四有体系。设备管理四有体系贯穿和渗透在设备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管理成效显著。实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受控,确保设备安全平稳、长周期优质运行。

1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备管理工作的精心谋划就体现在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上。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就是要把管理目标、管理要求、计划指标、实施措施和重点工作体现在设备管理的各类计划中。设备系统编制的年度设备管理工作要点就是设备管理的综合工作计划。在工作要点的指导下,设备管理部门精心编制各种专业年度工作计划———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技改技措项目计划、固定资产零购计划、装置窗口检修或换剂短停检修计划,以及年度检维修费用使用计划。在年度计划的控制之下,基层车间精心编制各个装置的具体月份各类专业计划。总之,要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各类设备管理的工作计划。深入掌握计划编制的理论依据和各个装置的具体情况,努力提高各类专业计划的精确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各类专业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情况变化时的应变措施。

1.1提高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精心把握编制计划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具体情况,提高工作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为了确保工作计划制定的及时准确,必须确保留有足够的编制计划时间。每年10月份,利用2个月时间,设备部门就着手对本年度的工作总结进行分析并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前规划。各个基层车间要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然后召开设备系统内部专题研讨会。经过讨论、研究、归纳,形成指导全年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形成涵盖设备管理关键指标在内的当年设备管理工作要点和当年年度设备综合计划。全部计划必须立足于各个车间的准确的具体情况,落实好编制计划的责任和计划执行的措施。工作计划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计划的编制必须有历年装置运行数据支持或者有成功经验、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持。只要严格要求工作计划的质量,不断积累编制的经验和数据,就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预见性,就能够提高计划执行率,确保计划工作目标的实现。

1.2注重工作计划各时段之间的衔接

精心把控计划的实施时间,注重各类工作计划各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一个精心安排的计划是争取更高工作效率的前提。编制计划并注重各时段各类工作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是推动整体计划完成的根本保证。工厂设备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全部工作计划的完善落实和各类计划的时间衔接。根据年初下达的设备考核指标,结合工厂的重点工作,建立从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相互衔接的计划体系。根据设备管理的季节时段特性和设备历年运行的经验数据,将设备考核指标量化分解到各个基层车间,将各类计划执行的具体时间明确到月份。把控好计划的实施时间和相互衔接,防止出现计划执行的盲区,计划的执行率可得到有效保证。

1.3及时修订工作计划以应对具体情况的变化

精心把握计划实施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及时修订工作计划以应对具体情况的变化。执行计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制定计划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及时的信息反馈是对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的一个补充,它提高了计划的应变能力。实行“日检修计划作业申报表”和“检修工作记实日汇报”的制度,就是信息反馈对完善计划的一个实际应用,也就是将施工的信息、资源、计划、方案、技术,通过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将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局域网以电子文件方式提交主管部门领导审核批准,使各项工作的方案和决策得到快速解决,职能部门也能按轻重缓急的原则科学制定施工计划,形成日常施工管理、紧急施工管理和计划施工管理三者的平衡。通过对执行中的信息实时反馈,及时修订工作计划中问题以便全面掌控施工部署、进程,确保工作程序高效运行。

2设备管理的行动方案是确保计划落实到位的关键

设备管理的行动方案,可以特指设备检维修和项目施工方案,也可以泛指设备管理的标准化管理规定细则,设备管理的特殊情况应急预案或设备管理中重点工作的特色方案。此类行动方案在编制上,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现科学严谨的编制态度,并经过反复研讨和验证。这样的方案才能确保设备工作计划落实到位,设备管理工作走向正确轨道。

2.1重视各类行动方案的科学严谨和规范标准

凡是工作行动都要制定科学、严谨的方案,施工管理方案化是工作计划落实到位关键。以往施工方案通常比较重视技术方案的论证,而对有些施工方案重视不够。方案涉及内容有些步骤较粗,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细节规定不明确,实施过程中操作弹性大。自推行四有工作法以后,工厂不断强化设备受控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方案编制要做到严谨科学和规范标准。各类行动方案编制批准之后,要求各个相关基层单位必须统一思想,坚决贯彻、执行、落实好行动方案。

2.2重视各类行动方案的经济实用和可行性

施工方案的编制要符合现场实际要求,经济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检维修施工前都要深入现场,对项目现场环境、作业过程等进行全面勘察、预判,制定具体措施,有效削减“行动方案”中可能隐含的安全环保风险因素,切实有利行动的可靠推进。另一方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注重实体成本的控制,采取经济实用措施,有效削减检维修费用,确保现场管理文明有序地合理推进,各项目标平稳受控达成。2013年工厂异丁烯装置进行窗口检修,技改项目多,工期仅为5d。为确保窗口检修按期竣工,针这次装置窗口检修的特点,提前勘踏现场,根据现场实际,详细编制了《装置停工检修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网络图;制定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等,这些方案的编制为确保检修计划按期完成奠定了基础。此次成功的检维修就得益于经济实用的施工组织设计。

2.3重视推进各类行动方案的标准化编制

各类行动方案编制要求各式各样,标准不一。给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工作强度和编制难度。因此,高效推进标准化编制各类行动方案很有实际意义。积极推进施行系列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标准化,应急预案标准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标准化以及检维修实施方案标准化。这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案编制模板可以极大地提高编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推进和经验积累,设备管理涉及的各类“行动方案”就一定会真正起到指导现场管理和培训维管人员的重要作用。

3步步确认是确保预期管理效果的必要保证

设备管理的步步确认,就是对设备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在执行监督、状态控制和检修结果的确认过程。执行设备管理全过程步步确认制,是有效控制设备事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有力管理工具。

3.1实现设备管理的多级确认检查发挥标准化《设备检修作业规程》作用,实现设备管理的多级确认检查对于石化行业来说,因生产与设备检修作业深度交叉,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因违章引发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75%,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力、监督不严格、规程不具体、操作无确认的问题。为了彻底消除这些不规范行为,工厂重新编制了新版《设备检修作业规程》、《检维修施工作业票管理标准》等规定细则。规定中要求:检修前,必须严格履行工艺与设备界面交接手续,属地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环保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必须执行各类行动有监督,有确认、有记录的要求。只有经过工厂设备、安全、生产等管理部门和车间主管、专业工程师、现场操作员多级人员严格的多级确认,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工作程序。就是要求切实把规定动作做准确,坚决杜绝自选动作。例如:在芳构化车间的富气压缩机大修过程中,把检修工作分解成了若干状态、步骤,设立风险确认点,量化了检修标准,操作步骤顺序严谨。每执行一次操作,相关责任人都要在规程的相应位置做好标记,进行逐级确认签字,实时记录检修数据,杜绝了一些习惯性违章导致的操作失误问题,设备检维修安全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2实现高效程序化的步步确认管理发挥已有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优势,实现高效程序化的步步确认管理。随着工厂设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设备管理可以实现在网上的高效程序化确认管理。检维修施工信息日报制,就是信息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基层车间要对每日的检维修施工和设备其他管理情况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全面分析、记录、整理所有设备管理信息,做到当日上报、当日统计、当日处理。同时加强内部信息平台控制要体现6个关键,即:实施的关键时刻,出现在关键场合,把握关键环节,作出关键决策,解决关键问题。并以此推动设备管理向更加注重效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3.3实施监督检查步步确认的精细管理发挥设备管理体系的各级监督职能,实施监督检查步步确认的精细管理。一个运行高效的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把各级管理要素,优化到一个标准管理体系中,即设备管理的HSE体系,发挥设备管理体系的各级部门的监督职能,利用标准化管理体系优势实施监督管理。如:在检维修作业中,各基层单位突出抓好施工前HSE教育、措施制定与落实、施工监控、安全作业管理、施工过程等五方面工作。以自检、互检、他检多种形式对HSE体系运行中那些操作不当、维修不当而造成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利用体系中的各级监督职能和利用标准化的管理,积极实施步步确认的精细管理。从而,确保设备检修全过程、全方位受控。

4事后总结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设备管理的事后总结,就是做好设备管理实践的总结分析,提出管理提升的途径。就是要不断发现管理短板和管理漏洞,不断地修订完善设备管理规定、标准和细则;就是要发现装置设备技术水平的低点,找到弥补改进提高的有效措施;就是要发现设备相关人员的能力水平差距,组织好专业技术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使各类人员素质有所提升。设备管理的事后总结,关键是要做好管理绩效考核和各类人员的激励工作,集合设备系统全员之力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使之步入循环上升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中,实现设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1实现设备管理的细节可追溯。建立设备管理总结分析制度,实现设备管理的细节可追溯。KBC设备管理大视野建立了设备管理技术总结分析体系,分别对设备的运行管理、维修管理、故障管理、基础资料管理等方面进行绩效指标分析。经过在实践中摸索,通常把下列数据列为主要分析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故障频率;维修成本;故障根本原因;分析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利用率等。根据对各类指标变化趋势分析,不断改进管理策略,形成闭环式的管理流程,有效地提升了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在实践中强化管理数据的科学分析总结利用;坚持对一些典型疑难问题的攻关研讨制度;坚持对设备管理中发生的事故事件的追溯研究。充分利用设备电子档案、设备检查表和设备巡检表等管理工具,做好设备运行状态和监控参数的分析总结工作。

4.2实现全员专业技术能力新提高组织好各类人员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工作,实现全员专业技术能力新提高。由于工厂的各类人员知识老化,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实际上已经影响了设备管理整体提高。因此,通过视频录像、专家讲课、外出交流培训等各种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相互学习交流,定期进行普遍性专题现场管理仿真培训课程,定期进行各项管理规定、标准和细则的宣贯和学习。每月,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一些“事后总结”攻关研讨会,逐一分析攻关问题的理论成因,归纳出应对的措施办法,总结出经验教训。如此,就可能逐步解决一些过去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比如:2013年1月,组织TPM攻关小组对导热油炉燃烧机故障诊断处置进行了总结分析攻关。组织有关专家编制了《导热油炉燃气燃烧机的故障诊断检修标准化手册》,普通维护人员使用该手册就能够用最短时间消除燃烧机存在的异常和隐患。可见组织好交流培训的实际管理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4.3实现全员抓管理提升的良好势头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____20__年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意见》(____计[20__]100号)要求,发挥计划管理工作的全局性、中心性作用,全面提升计划管理工作水平,健全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规范厂用电及非生产用能管理,确保计划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使计划管理工作“先进科学,合理有据,指导全局,切实可行”,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现就在公司内全面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制定实施方案。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____、____20__年工作会议和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扬“严细、高效、超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健全完善计划指标对标体系为手段,以进一步规范厂用电管理为重点,使计划工作真正实现闭环全过程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的战略计划,确保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以计划指标的先进性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活动的目标:以提升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的评价体系,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确立计划指标的科学性、先进性目标,建立营运改善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

20__年4月份起,____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营运改善工作,要求各单位建立指标对标体系,优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我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基本摸清了情况,制订了相关措施。本次活动要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措施、规定,细化完善各项计划指标体系、规范厂用电管理的各项程序和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组织学习____20__年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意见》[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____计[20__]100号),提高对开展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在当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发电利用小数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开展此次活动,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企业实现自我提高、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2.对公司的指标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摸清家底,建立涵盖公司各方面的关键指标体系,分解落实,真正找出差距、查摆存在问题。

3.认真研究国家电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避免政策、法律风险,确保各类用能合法有据,符合规定和要求。

4.把指标对标工作作为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主线,并与“管理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严格“精细化”管理,通过对计划指标的分析和查评工作,不断改善提高日常管理工作,优化各项指标,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三、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自查互比、建立体系阶段

各部门对历年来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设备改造情况及厂用电情况进行详细排查,通过自查建立指标体系,制定完善规范运营措施,特别是从管理方面制订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实施措施,力求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各部门要将自查情况、指标统计有关数据、设备改造材料及相关试验等支持材料报计划经营部。

完成时间:4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根据体系,对标管理,完善提高阶段

各部门要进一步检查,严格计量,严格统计,严格计划管理,要和其他计划指标一样进行全过程管理,要建立日报、月报和年报制度,建立定期工作制度。

时间安排:5月20日前完成

第三阶段:全面落实、持续提升阶段

各部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按照动态、可持续的原则,力求从思想观念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并规范实用,紧紧围绕企业低成本运营、资源节约、管理现代化等目标,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努力培育和形成创新管理体系,逐步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时间安排:全年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活动目的,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本次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具体指导、协调、检查、总结等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计划指标对标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办公室设在计划经营部,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指导、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检查等日常工作。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网络进度计划技术、招标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个大的建设项目招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包含有招标、勘察设计、监理、设备采购、各专业施工单位的招标选择工作,在整个招标过程中涉及工程管理部门、预算合约部门、造价咨询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等多个单位或部门。各项招标工作的关系及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如勘察工作对结构设计工作的影响,电梯、强电系统等设备供应与建筑、结构、装修设计工作相互影响等等。

由于业主对建设项目的招标业务不熟悉,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招标前期策划工作的被动和无序,导致工作责任、工作界面及相互关系的混乱,直至各类资源的浪费、项目既定目标的落空。

本文通过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项目招标前期策划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一种对招标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一、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网络进度计划技术是通过网络图的形式反映各工作之间相互制约或相互依赖的逻辑关系,按照此逻辑关系制定各项工作的进度计划,对各项任务的工作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通过运用网络进度计划技术,管理者明晰各项工作之间的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进一步可以了解各项工作的组织安排需要和资源需求。网络进度计划技术还有助于于管理者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做到重点掌握灵活安排,有利于加强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所以说网络进度计划技术既是一种科学的计划编制方法,又是一种有效地管理方法。

从网络进度计划的工作原理中可以看出,项目规模越大,工作内容越是繁杂,网络进度计划技术的优势越是突出,越是利于组织者统筹兼顾,优化管理工作。

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招标前期策划中的应用现状

招标工作是建设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曾经长时间内,招标工作是做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一个辅工作而得不到重视。因此,招标前期策划工作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随着《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等与招标活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完善,招标工作逐渐成为建设项目管理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招标工作是否按期顺利完成,也成了项目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招标工作内容的繁杂和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把它做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进行前期策划。

当前,在实际招标前期策划工作中,招标前期策划的实际操作者尚很少运用网络进度计划技术等科学、先进的计划编制方法,致使招标工作散乱不系统,各项招标工作千头万绪,相互成为障碍,大大影响了各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可见,招标管理水平停滞不前,致使招标工作成为项目整体进度的一个制约因素。

如引言所述,招标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招标前期策划工作的应用理顺招标各项工作逻辑关系,实现对招标工作的有效管理。

工程实例

现以一个项目实例,来阐述如何在招标前期策划中应用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如何让各项招标工作关系变得清晰起来。

1、项目概况

某县级市地块94亩,规划为住宅用地,容积率1.8。某地产开发商通过竞标取得该土地后,根据该地区规划要求,计划建设成小高层为主、辅以高层洋房的高档住宅小区,对绿化环境、居住舒适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交房标准为毛坯交房。按照当地项目建设的一般情况,勘察工作采用邀请招标形式,设计工作采用公开招标形式。根据当地人群的消费能力及公司的财务状况,计划分两期施工,土建工程拟引进两家施工企业同时进场作业,其余工作由一家施工企业独立施工。

项目影响招标的工作及其内在联系分析

根据项目的情况与项目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该项目若需具备开工条件所需的招标工作至少有勘察、设计、监理、绿化施工、室外管线道路施工、消防施工、电梯等设备采购及安装、施工总承包等,根据该开发商的招标能力,还需要进行招标公司比选。

招标公司比选是招标工作的基础,是招标工作的起点。

该项目设计工作可以采用“两阶段设计”,即方案设计、土建及室外管网施工图设计,勘察工作可以分为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分别为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数据支持。因此总体来讲,勘察单位招标工作为设计招标工作的紧前工作,而二者的工作又是相辅相成的,方案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地基基础形式需要初步勘察提供岩土地质情况,而方案设计成果又为详细勘察方案所必需。

方案设计工作可以作为电梯等设备厂家招标的紧前工作,而电梯等设备厂家的确定又对土建施工图中的井道、设备基础、设备间的设计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施工图设计前,电梯等设备厂家确定确定后提供设备对结构的要求作为其紧前工作。

由于该项目对绿化环境要求较高,一般对绿化进行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绿化设计成果又对室外管网中的水电的设计产生影响。因此,要做到一份完整完善的施工图设计,要求在方案设计与土建及室外管网施工图设计之间有完成绿化设计工作。

施工总承包招标又以相应设计工作、招标文件编制工作、招标控制价编制工作为前提。

网络进度计划技术在招标前期策划工作的实现

根据上述分析,整个招标工作及与其有关的服务工作的整个脉络就可以清晰起来。根据各项工作的内在联系,各项工作的复杂程度、包含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编制一个工作关联表,如下表所示:

根据网络进度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表4-1中各项关系,我们可以制定网络进度计划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开工前招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关键工作时间节点,并根据这个时间进行整个项目其他手续的办理。我们也可以从图中清晰的看到那些关键工作,运用该图监测各工作的进度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及早发现偏差,提前注意到问题,加强工作控制的主动性。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综合计划 营销 应用

为贯彻落实国加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公司“四化”建设,精益管理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强化营销综合计划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一、概述

综合计划是统领企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纲领,是加强集约管理、精细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举措。一般营销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年度各项营销指标为目标,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营销核心指标进行梳理优化,形成覆盖公司营销重点业务、重要环节的目标管理体系,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在营销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营销工作计划。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综合计划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跟踪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

二、具体应用

近年来,随着营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梳理各专业的重点工作,确保营销工作结合实际

首先,营销部门结合公司第一年营销指标完成情况和营销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梳理出公司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营销工作和工作短板,基本确定第二年的营销重点工作打算。2013年公司营销部共梳理出四大工作目标,即持续完善公司“大营销”体系,落实新标准和业务流程、台区规范化管理工作100%完成年度计划、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95598全年接听率达到95%;计量准确;完善非居客户供用电合同签订工作。

(二)完善公司营销工作计划,确保与省公司保持同步

省公司营销工作计划下达后,市公司全面落实省公司计划管理相关工作部署,根据省公司营销工作安排,参照其综合计划分解模式和要求,进一步细化丰富市公司综合计划内容,对公司初拟的营销重点工作进行补充完善,组织编制下达市公司营销综合计划。依据省公司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安排,完善了2013年营销专项投入建议。

(三)分解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对公司营销综合计划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以综合计划管理为工作主线,将公司营销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公司、部门(单位)、班组、岗位和年、季、月、周四个层次的计划管理体系,构建逐级保障体系。将公司营销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地传达到基层,提高广大营销员工对公司营销工作的认知度,增强全员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确保公司营销工作年度目标的完成。

(四)加强对营销综合计划过程管控,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

发挥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作用,加强对赢下哦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对营销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主动查找症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责任,密切关注营销计划执行情况,确保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公司的营销工作务期必成。加强计划跟踪和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监控,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未能按计划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主管部门要及时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完成。

(五)严格营销综合计划考评,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建立“周报送、月考核、季分析”的考核机制,将市公司营销综合计划管理全面纳入公司月度绩效考核办法和年度业绩兑现办法。加强营销综合计划管理,每月跟踪营销重点工作进度,对未能按计划要及时督办,要求其反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限期完成。每月通报计划完成情况和考核评价情况,实现评价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形成计划下达、过程监控、考核评价、总结提升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

三、存在问题

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供电企业对营销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

一是营销综合计划的广度深度不够,没有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原有的管理指标体系主要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为主,按部门、分层级分解拓展指标不够。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认识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要求,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四、有关建议

(一)推进营销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积极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目前省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开发改进,凭借系统高效的工作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提升,调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二)建立、改进实现营销综合计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7

计划本身具有全面性,计划的PDCA循环是统一的。综合计划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拓展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真正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二、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做法

一是综合平衡,实现对公司工作的全覆盖。首先完善公司三级计划管理网络,将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总经理工作报告、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层层分解,逐级细化,形成月度工作计划指导日常工作。其次,召开月度综合计划例会,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分系统、分层次对月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对重点工作的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计划有效执行。

二是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首先,以上级部门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采取双向沟通的方式,确定下达各部门、单位关键业绩指标计划,并在充分调研沟通的基础上,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确定公司年度综合工作计划。其次,各部门、单位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并要督导车间建立班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做好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系统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将指标落实岗位和个人。

三是跟踪监控,全面深化经济活动分析。首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拓展分析思路,更新分析方法,缩短“问题”指标分析周期,以跟踪分析为主;适当延长优势指标分析周期,以趋势分析为主。通过对指标不同侧重点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质量和实效性,为领导正确判断经营形势起到积极作用。其次,指标分析分层次开展,自下而上,由班组分析开始,到车间、部门,最终到公司。第三,对月度绩效计划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按季度通报,按年度兑现。

四是严格考核,完善并优化计划考评机制。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针对每一项计划工作,认真开展完成情况的成效分析,修订完善《综合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会管理办法》、《全员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制度保障计划考核的实效性。

三、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的效果

基于精益化模式下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

一是形成了企业整体效益观念。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项工作均在统一目标下进行,增强了企业决策层的指导作用、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控制作用。在电网规划、电网投资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做好了资源配置的综合平衡和优化,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合理分配人、财、物,提升了企业整体效益。

二是提升了企业整体运作能力。首先,通过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有效融合政工、生产、营销、基建等专业计划管理,进一步促进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其次,实施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使计划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形成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以精益化模式全过程综合计划管理为基础,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平衡、控制、协调、监督职能,用综合计划统揽全局,有效地规范专业管理水平,指导企业总体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强公司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掌控力,提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约束力。第四,通过综合计划的执行,建立健全各类指标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8

在规划设计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转变与创新发挥着导向作用,对于提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实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设计院中,质量文化可以分为无形与有形两类。无形文化包括规划设计院成员的价值观、意识等;有形文化则是人们可以观察的表象,相对而言无形文化具有更深的层次。规划设计院在质量文化构建中应当围绕质量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来开展。其中,物质文化包括与规划设计院质量工作具有紧密相关的原材料、器具等。制度文化则体现为质量体系的构建、质量法规与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明确、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等。价值观文化主要包括规划设计院中的员工对质量控制工作所具有的意识、道德观念、思想方式、工作作风、价值取向等。规划设计院应当对自身应当具有的品质精神和质量精神作出明确,并将这些认知上升成为规划设计院长期发展中的战略要求。在时间工作中,规划设计院成员不仅应当将服务当作产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将产品品牌建设与服务品牌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对这些质量文化建设策略做出有效落实,规划设计院还应当重视员工质量文化素质的提升,通过构建学习文化、开展岗前培训等方式来对规划设计院中的核心价值观做出渗透,在将人才素质培养当作重要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宣传与巩固自身的质量文化来提升员工队伍凝聚力,并引导员工树立重视质量、重视信誉的氛围。

二、统一共识,明确战略目标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规划设计院的领导层、管理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规划设计院领导层与管理层要对自身观念做出变革,通过优化自身认知来适应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从而为规划设计院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规划设计院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规划设计院领导者需要认识到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观贯彻到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这要求规划设计院管理者能够重视并参与到单位文化建设工作中,并在明确自身特点以及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树立品牌卓越的价值观,以便为核心竞争力与机构凝聚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另外,规划设计院管理部门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产业政策为导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与前瞻性的长短期绩效目标。另外,规划设计院所出台的文件以及决策也应当对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做出充分体现,并有必要构建战略规划单位专门负责战略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三、标杆单位的树立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规划设计院不仅要重视与对手开展竞争,同时也有必要重视挖掘其他单位的优点。在此过程中,规划设计院需要关注对其他单位信息的收集,所收集的信息不仅包括其他规划设计院的管理办法,同时也包括其他规划设计院的标杆绩效,从而通过比较来探索对自身管理办法与标杆绩效做出改进的依据。

四、领导小组的构建

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构建领导小组来专门负责管理工作的落实、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调研诊断的开展,从而确保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有序施行和推进。另外,规划设计院中应当根据机构设置来分别组建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应当将质量管理结构当作重要基础,同时需要有优秀的骨干人员组成,从而通过发挥这些优秀人才的责任心、管理经验来提升卓越绩效管理质量。

五、指标考核的开展

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规划设计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卓越绩效评价标准》来对单位的管理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目标,同时需要根据目标来设定指标体系与评分体系。规划设计院所设计的目标以及指标体系等内容不仅要适应规划设计院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需要得到规划设计院成员的广泛认可。另外,在规划设计院中,有必要将卓越绩效分值目标融入到年度考核目标中。

六、自我评价的开展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计划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审计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管理包含组织目标的制定,也包含目标达成具体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加强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工作,是做好全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审计机关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审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现实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组织制定审计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进而对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是为调和审计任务无限性与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的冲突,从而整合审计力量而产生的。其对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整个审计业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为完成审计工作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审计业务繁杂琐碎,制订完善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步骤和目标,有利于指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第二,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益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是无限的,通过审计计划管理,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权威。此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是任何组织都追求的目标之一,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提高审计效益。第三,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优劣程度的标准,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受各种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周密的审计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小损失程度,提升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现状

(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成果

我国审计机关自20世纪后期组建以来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独特的内外部环境。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使命和任务、管辖的审计对象、审计机构及人员和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包括各省、市、县审计计划制度的建立、审计计划动态管理的施行,还有的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管理进行创新,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跟踪审计、联动审计等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的实践等。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并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审计计划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明确

编制详细明确的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但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对自己的审计目标和将要开展的审计工作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纲要,造成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缺乏明确的导向和具体的目标。影响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制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需求、审计能力等,但地方审计机关存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了解、定位不准确和党政领导意图不清晰等问题,在制订计划书时敷衍了事,指导思想死板、笼统等,这些都使审计计划缺乏条理性,各审计目标之间断节等,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和审计应达到的效果。

2.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够

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可以针对当地的情况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但必须基于对宏观社会背景和国内外环境得考虑。地方审计机关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善于观察社会发展动向,对当今的社会走势和经济发展动向也不了解,这就导致地方的审计机关对当地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全局考虑和长远规划。此外,还出现一些重年度计划而轻中长期计划的现象。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年初必须制订年度审计计划,以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在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制订计划时缺乏长远考虑,主观意愿太强,甚至还有些没有制订中长期的审计计划,这就使得审计计划在年度衔接上脱节。

3.计划编制程序简单,执行随意性大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地方审计机关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简单的计划编制很难应付大量审计工作的要求。有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计划前缺乏实证材料和调研分析,审计计划仅仅是一般性的汇总而缺乏创新点,年初的审计计划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编制不够严谨等问题,导致地方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时不加重视,领导审批不严,对审计机关的计划执行监控不力,监督和指导工作未落到实处。甚至有些单位或行业长期得不到审计,出现审计盲区现象,年终总结、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都影响到审计计划工作的执行。

4.计划管理手段落后

有的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其一,存在重计划轻可行性现象。制订审计计划后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计划是否施行则很少重视。因为审计计划是在年初制定出的,由于缺乏长期计划的指导和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导致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对计划的可行性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安排等是否合理等问题不得而知。其二,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仍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较少引进和采用现今的审计技术和计划方法。例如,在网络时代,引进网络计划方法,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审计单位信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进审计方式;用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方案评估方法等提升审计机关的效率等。但大多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5.人员素质较低,统筹协调能力缺乏

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对审计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方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甚至还存在行政后勤人员接管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现象,能力较高的都被安排到其他部门,审计任务安排不合理、不平衡,导致对审计计划缺少通盘考虑。

三、改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事业也不断深入发展,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必须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1.突出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计划管理在审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审计环境对审计计划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目的性、审慎行和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提高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精力投入,积极指导和谋划工作计划,将计划管理工作真正作为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需要集体合作和全部工作人员参与,因而,要不断强化人人参与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识,广泛借鉴和吸收集体的智慧,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潜力。

2.健全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针对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够健全、专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机构,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局的作用。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尽量增加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背景和宏观意识等的人员,满足管理理岗位的需求。

3.注重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

地方审计机关要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有赖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其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宏观国际国内环境,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制定审计计划的先进经验,综合前期的审计情况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更好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等,提高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其二,社会在飞速发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等也在不断变化,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变化特点,审时度势,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针对性。

4.充实审计计划内容,改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

审计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并建立数据库,融年度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和长期审计计划为一体,充实审计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等,完善审计计划体系。其次,各地方审计机关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将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区分开来,制订完整的审计计划流程并将其固定下来,提高审计计划管理效率;再次,为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地方审计机关须创新审计计划手段和技术方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审计计划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引进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等先进审计计划方法。

5.完善审计计划的执行反馈与调整

审计计划下达后,各单位就必须确保完成任务。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馈计划地执行情况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已有的审计成果,并及时调整审计工作中不适宜方面,为改进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策;另一方面,执行审计计划时,各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加各部门间的互动频率,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情况,以保证调整审计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结语

改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管理的第一道工序。当前,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管理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加强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尤其重要,这对提升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构想[J].审计研究,2006,(1):7-10,24.

[2] 涂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0.

[3]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

对标管理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C816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项目进度管理也叫项目时间管理或者工期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项目管理过程中重点控制内容之一,项目进度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和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等项目目标协调的基础上,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活动进度及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它与项目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范围管理等协调作用,相辅相成合力确保能够准时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如期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目标。本文结合中化扬州石化仓储项目(以下称本项目)进度管理案例,主要阐述如何进行项目进度的管理与控制。

2、项目简介

中化扬州石化码头仓储项目位于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一期占地面积235亩,建设23.6万立方米共54座石化储罐,年周转量162万吨,新建码头一座,总投资约4.5亿元。

3、项目进度目标的设定与进度计划的编制

3.1项目进度目标设定

项目目标设定前,结合公司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工作程序合理性、拟分包计划以及竣工验收计划等环节,充分估计五通一平施工、施工环境和拆迁等因素对进度的影响,在确定进度控制总目标时,必须符合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同时适当保持一定的提前量,确保确定的项目目标合理。

3.2进度计划编制

项目目标确定后就要进行计划编制,计划编制前首先要进行作业结构分解(WBS),作业分解结构是指为完成项目所必须进行的具体活动,是整个进度管理的基础,作业分解结构也是工序排序、工序工期估算及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是根据项目工序的分解和定义、项目工序的顺序、各项工序工期和所需资源所进行的分析和项目计划的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是项目计划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准,是确保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的重要保证。

本项目计划编制前组织专题会议确定项目施工总体部署,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计划管理的需要来划分施工工序,建立作业分解结构(WBS),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工艺要求,明确工艺流程,从而决定施工顺序,并组织各专业人员初步确定每道工序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然后借助Project软件编制项目里程碑计划及总进度控制计划。

4、项目进度计划审核

项目总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作为进度管理控制的依据,同时也是施工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也是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在审核施工总进度计划时着重审核以下几点:

通过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核,有效保证了进度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为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执行、分析以及调整奠定了基础。

5、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指用项目进度计划指导施工活动,落实并完成计划。为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保证各进度目标的实现,本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6、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措施

6.1、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编制进度计划的目的就是指导项目的实施,以确保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由于项目计划只是预测而对未来工作作出的安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因此制定一个一劳永逸的计划是不实际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监控项目的进程,不定期或者定期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和调整,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尽可能的按照进度计划进行,同时不断掌控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偏差,使项目按照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避免工期延误。

进度控制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方法有横道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曲线比较法、前锋线比较法和列表比较法等。本项目选择横道图比较法和‘S’型曲线比较法进行进度管理。

6.1.1横道图比较法

本项目按照每周召开一次进度例会的方式对上周进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下周计划安排进行审核,每月进行一次进度动态分析。

采用进度月报和周进度工作汇报会方式收集进度数据资料,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和统计成具有与计划进度可比性的数据后,用施工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其比较方法的步骤为:

(1)编制横道图进度计划;

(2)标出计划完成任务累计百分比;

(3)标出相应日期实际完成的任务累计百分比;

(4)标出实际进度线,并从开工日标起,同时反映出施工过程中工作的连续与间断情况;

(5)对照横道线计划完成累计量与同时间实际完成累计量,比较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

6.1.2‘S’曲线图比较法

‘S’型曲线比较法与横道图比较法不同,它是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而绘制出一条按计划时司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型曲线,将施工项目的各检查时间实际完成的任务量与‘S’型曲线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较的一种方法。

‘S’型曲线的绘制步骤如下:

(1)确定单位时间内计划任务完成量;

(2)根据检查周期内各作业项目实际完成工程量,计算不同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

(3)根据累计完成任务量绘制‘S’曲线;

(4)将实际完成量与工程进度控制 ‘S’曲线图相对应的计划完成量相比较,检查本检查周期内的进度以及整个工程进度的滞后及超前。

同横道图比较法一样,‘S’曲线比较法也是在图上进行工程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直观比较。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定时间将检查收集到的实际累计完成任务量绘制在原计划‘S’曲线图上,即可得到实际进度‘S’曲线,如图(一)所示.

图(一)‘S’曲线比较法示意图

6.2、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6.2.1组织措施:本项目业主方设立专业计划管理工程师进行进度管理,同时要求监理、承包方均配备专职、专业进度管理人员,形成业主、监理、施工三级进度管理体系。要求施工单位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建立分层次的施工指导计划,建立业主、监理、施工三级计划管理模式,形成计划管理控制体系和保证体系,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监理、施工方三级进度管理体系,为项目进度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方依据业主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编制用于指导施工的三级甚至四级施工计划,其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可行性取决于施工方综合管理实力和施工经验,而监理对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执行、纠偏实行审查式管理,很好的承担了事前控制任务,发挥了基础作用,减轻了业主管理负担,而业主作为项目管理的集大成者,利用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切实实现了管理出效益的科学管理理念。

6.2.2技术措施:进度管理遵循动态控制原则,借助进度软件进行辅助管理,实现进度信息化管理。采用日常与定期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收集反映项目进度实际状况的信息。为保证进度数据资料的准确性,进度控制工程师与各专业工程师不定时沟通,并定期现场察看施工项目进度,确保准确掌握施工的实际进度,并按月对进度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进度管理方法与计划进度对比,分析偏差,制定纠偏措施,动态调整、掌控进度计划。本项目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网络将施工、监理、业主三方的管理人员电脑纳入项目局域网,建立进度计划管理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引进Project进度管理软件,组织专项培训,保证了进度软件的使用效果。

6.2.3合同措施: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项目进度管理要求,包括开工日期、竣工日期、进度管理方式、进度管理方法与措施、进度管理人员配备与培训、进度管理软件选择、人、材、机等的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对照进合同、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等安排专人检查施工单位劳动力投入、施工机械、材料(特别是施工方供应材料)的到场情况是否满足进度要求,根据实际进场情况,结合进度计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对应措施,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管理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合同中明确的进度要求,给进度管理提供了管理依据。

6.2.4经济措施:组织召开进度计划专题会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制定纠偏措施,适当延长每日施工时间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大人员和施工投入,制定奖励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会战”活动,掀起大干、快干高潮,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百日大会战”活动,活动过程中累计支付激励奖金达10余万元,赶回了因人员投入不足而滞后的工期,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进度管理。

6.2.5 其他措施:工程后期项目部分计划进度滞后较多,编制进度计划时备存的时间余量被消耗殆尽。后期采取统计剩余工作量,按照实际工作量倒排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按周编制施工计划,施工安排细化到日,按日检查督促人、材、机的投入与当日工作量完成情况,依据当天工作量完成情况,及时跟进并有针对性的调整周进度计划,合理调整进度安排,及时消除进度偏差,为后期项目进度的完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7、项目进度管理评价与成果

7.1、进度管理方法评价

7.1.1横道图记录比较法具有记录比较方法简单,形象直观,容易掌握,应用方便的优点,被广泛地采用于简单地进度监测工作中。但是由于它以横道图进度计划为基础,因此,带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如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无法确定,一但某些工作进度产生偏差时,难以预测其对后续工作和整个工期的影响。

7.1.2通过比较实际进度‘S’曲线和计划进度‘S’曲线,可以查看工程项目实际进展状况、工程项目实际进度超前或拖后的时间、工程项目实际超额或拖欠的任务量及后期工程进度预测。

7.2、项目进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7.2.1在审核支付月进度款时没有依照月进度实际完成情况,导致部分控制措施无法落实执行,以致项目计划调整频繁,给进度控制带来不便。

7.2.2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大量数据来源于施工单位,导致数据准确度大大降低,给数据分析带来较大影响。

7.2.3没有对招标投标计划以及材料采购计划进行分析与整合,给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7.3、项目进度管理特点

本项目进度管理包含两部分内容:各作业项目的进度管理和工程总体进度管理。实际管理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项目进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4、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优点

7.4.1图表简明,可操作性强,结构完整,可以反映整体工程的进度执行情况。

7.4.2参建各方对整体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有较为全面和统一的认识,增强了按计划完工的信心和决心。

7.4.3在进度的检查过程中,可方便查找进度影响因素,如劳动力、材料、机械的投入等。

7.5、项目进度管理成果

经各参建方努力,中化扬州仓储项目按计划目标顺利进入试运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项目风险,实践了本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与措施的有效性,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