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9 11:19:12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1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一)局成立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监察室主任,法规审理科、内审管理科科长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公开工作。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与日常的信息工作、电子政务工作相结合,确保工作有专人承办,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二)专题研究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年度信息公开工作计划安排,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安排、研究、分析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具体措施和要求,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及经费保障,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二、健全公开机制,规范工作运行

(一)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市政府十项配套制度,健全我局政务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局《审计信息化网络管理制度》、《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首办负责制》、《审计结果公告办法》、《保密制度》等配套制度,为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制定工作计划。由局办公室制定信息工作计划,并将任务分解到科处室,增强信息公开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三)精心组织测评。年内通过书面征求意见或在“审计”网等平台上广泛征求各方面对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满意度测评。

(四)按时完成并及时上报局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按时限和内容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并上报2012年市审计局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五)积极参加和组织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及时向全局人员传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组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人员、各科室信息员学习相关制度规定和工作技能,提高业务能力,确保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运行。

三、加强主动公开,注重公开实效

(一)及时编制更新《指南》和《目录》。认真对照《条例》对本局政务信息进行梳理,按规范编制完善《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保证信息及时在“政府信息网”和“审计”网上公开。

(二)明确局政务信息公开主要途径。一是“审计”网站;二是局主办的《审计信息》刊物;三是金审工程《审计管理系统》(署、省、市、县四级联网);四是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开的市审计局门户网站;五是通过报刊杂志和公众媒体对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其中审计网站和《审计信息》刊物,是我局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4月底前,办公室和内审科协同搞好“审计”网站与我局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栏目的有效对接,确保在市政府网上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三)加强局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限内,主动准确地公开有关信息;及时更新丰富信息内容,尽可能增加公开的信息量;设立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栏目,实行“一站式”、“一厅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方便市民共享有关信息。

(四)拓宽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主动公开局机构职能、政策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审计要闻、审计信息、审计公告、内审信息、工作交流、审计知识、网络监督平台,及网上调查栏目等内容。

(五)重视抓好依申请公开信息工作。明确依申请公开的受理机构为局办公室,明确相关受理、审核、处理和答复的程序。通过网上公开受理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实行和落实“首问负责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申请公开的信息中,认真区分是否应当进行公开信息处理,对应当受理的公开信息申请及时受理,同时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并建立登记台帐。

(六)搞好行政复议、及投诉的处理。充分发挥组织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对群众投诉,视情况由监察室或法规审理科及时、公正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对不积极受理、假公开、敷衍塞责的行为人要追究责任。

四、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工作落实

(一)配合做好政务信息公开考核工作。根据《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年底进行自查,并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自查报告,全面配合市政府组织的考核工作,力争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2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贯穿到今后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贯穿到日常教育培训工作中去,并紧密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地税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工作,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以自身的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二、积极推进依法治税

(一)进一步整顿规范地方税收秩序。以房地产及建筑装饰装修业、餐饮娱乐、有色冶金以及烟草、电力、金融保险、证券等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开展普通发票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和使用假发票行为。积极推行大要案公示制和典型案件曝光制,加大涉税违法大要案和举报案件查处力度。

(二)强化税收执法监督。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办法,确保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完善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税收法制员执法监督作用。继续做好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备查、备案等工作。加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认真做好税务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和听证等工作。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大力推进“阳光地税”建设。办税公开。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办税人员姓名、岗位、职责,办税环节、程序、时限,服务内容、标准、要求,税负评定依据、程序、结果,税收检查原则、范围、职权,处罚依据、标准、结果,税收救济方式、程序、途径等,都要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行政公开。对重大决策、重要情况、重点工作部署,对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录用、评先评优,对大额度资金分配使用、基建项目立项、重要物资采购,等等,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地税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税收宣传。坚持贴近大局、贴近纳税人、贴近实际,把握重点,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努力形成大宣传格局。继续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广泛开展税收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普及税法知识,重点抓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服务民生等方面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第17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等专题宣传活动。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税收宣传。

三、切实加强税政管理

(一)加大所得税管理力度。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加强宣传,强化辅导,搞好衔接,严格执法,确保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顺利贯彻实施;全面开展企业所得税政策清理,抓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预缴申报工作,处理好新旧政策的关系,规范征缴行为;加强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管理。切实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认真落实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政策;加强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管理,重点抓好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工作。

(二)深化地方税种管理。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加强房地产相关税种管理。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房地产相关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开展信息比对和纳税评估,加强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保有环节各税种的管理。加强建筑、房地产业税收综合管理,充分利用国土、房管、契税征收等外部信息,强化税源控管。加强城镇个体经营性用房、租赁房屋的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深入贯彻车船税条例,全面开展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认真贯彻土地使用税条例,严格按照新的税额标准和征税范围执行。完善土地增值税项目管理,加强预征和清算工作。继续抓好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工作,建立可行的房地产评税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四、不断强化征收管理

(一)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进一步加强地方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征管为主线,深化税收全面质量管理。完善和落实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横向互动机制。完善评估信息系统,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管理职责。加强户籍管理和个体集贸市场税收管理。认真落实《发票管理办法》,加大税控器具推广应用和有奖发票工作力度,强化重点行业发票监管,加强货运业自开票纳税人管理。

(二)加强基金(费)征收管理。充分认识做好基金(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税费并重,进一步强化征收主体地位,积极保障民生建设。加强费源控管,开展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专项检查,继续推进社保费规范化管理。全面做好城镇居民医保费征管工作。积极实施社保费“一票多费”征缴改革,加大清欠力度,提高征管水平。继续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费、水利建设基金、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其他基金(费、附加)的征收管理工作,确保基金费及时均衡入库。

五、进一步优化服务

(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用足用活税收政策,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等,促进社会和谐。紧紧贴近地方发展战略,加强税收政策调研,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好参谋。

(二)尽力服务纳税人。以优化纳税服务为重点,继续深化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完善一窗式管理、一站式服务、一户式储存、一票式征收。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援助,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程序、简并统一纳税人的报表资料,积极推行包括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网络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申报等多种申报缴款方式。

六、着力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

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以现代的服务观念、现代的管理理念、现代的技术手段、现代的人才结构作为现代化分局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税收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分局建设过程之中,坚持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自我完善、追求卓越,不断增强基层税收征管能力和税收服务能力。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分阶段逐步实施;坚持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严格考核,扎实推进,努力把基层分局建设成政治过硬、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管理科学、业务精湛的现代化分局。

七、努力打造专业化队伍

(一)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开展“五好”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和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试用期、回避、交流等制度和规定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力度,加快干部年轻化步伐。

(二)推进专业能力建设。以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重点,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逐步实现由偏重学历教育向提升综合素质转变,由组织推动学习向组织推动与干部自主学习并重转变,由传统经验式管理向现代科学化管理转变,努力构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全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队伍。坚持学思结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逐步提高调研能力、写作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县局组织一次全员考试或抽考,以检验教育培训效果。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专业技术职称和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司法资格考试等。

八、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一)注重源头治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案例警示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认真抓好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落实,坚决执行四大纪律、五项规定和八条禁令,牢记廉洁自律“六项行为守则”和“十五不准”等规定。加强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述职述廉等制度的落实,切实增强各级地税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二)注重有效预防。在税收执法权方面,重点围绕税额核定、发票管理、减免缓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等重点环节展开监督。在行政管理权方面,围绕干部选拔任用、人员调配、竞争上岗、大额经费审批、基本建设、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处置、信息化设备购置等重点环节展开监督。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加强上级对下级监督、班子内部监督、行政监察和内部审计监督等,把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注重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比较完善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把手”负全责,其他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负有协助党组部署、督促、协调、指导、考核的责任,其他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工作,负有具体抓落实的责任。适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开展专项考核。

九、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要求全体地税工作人员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大竞赛活动中,以实现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奋力崛起为已任。充分发挥各基层分局信息优势,实行股室与分局联动招商,并将招商引资结果与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以此调动全员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立足我县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人士,瞄准大企业、大的集团公司,积极宣传我县招商引资政策,认认真真走出去,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十、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一把手工程、班子工程、全员工程。围绕“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良好工作机制”、“认真履行职能,创造良好工作业绩”、“改进政风提高效能,树立良好行风”、“强化教育培训,培养良好素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良好环境秩序”的五好目标,扎实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在扩面、提质、升级上下功夫、见成效,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争先创优,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文明单位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文明行业创建等多种创建形式百花齐放。

十一、不断完善系统管理

(一)加强效能建设。要不断推进效能建设向纵深发展,今年重点是将效能建设向基层延伸,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深化认识以“破满”。要把深化思想认识贯穿到效能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进一步增强广大地税干部职工投身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绷紧效能建设这根弦,做到势头不减、措施不松、力度不变,不断推进效能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强化执行以“求实”。效能建设,贵在坚持,重在落实。确保人人肩上有指标、有压力、有责任;要突出抓落实的重点,对重大工作、重要事项以及纳税人、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要一抓到底;要完善抓落实的机制,强化效能问责,确保工作落实。三是整体推进以“扩面”。在巩固面上成果的基础上,把效能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分局、放在窗口单位、放在执法一线,着力解决纳税人感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注重成本以“提效”。要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效益分析,将成本效率原则贯穿于税收工作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纳税人奉行成本和税务机关征收成本。要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用最少的物力消耗达到最大的工作成效。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本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抓组织建设、抓建章立制、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治安与稳定,为地税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创建平安定远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规范政务管理。规范公文处理,完善管理办法,精简规范发文,优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公文处理效率和质量。加强调研工作,围绕服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税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落实政策中的难点问题、自身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等方面确立调研课题,制定调研计划,分解调研任务,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服务决策。加强地税网站管理,优化栏目设置,充实栏目内容,规范信息流程,将安徽地税网站打造成税收宣传、政策咨询、政务公开、网上办税等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内网管理,整合管理功能,将其打造成加强系统内部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会议管理,简并规范会议,提高会议效率;深化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管理,降低会议成本,提升应用效果。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3

一、基本情况

我局把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当作政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方法和途径,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和程序办事,设立举报信箱。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开。二是在____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 2016年定期公开我局部门概况、工作动态、办事指南、便民服务等事项。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了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运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制,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落实内容、明确目标

为了使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信息公开内容落到实处,我局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研究,我局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

1、信息公开的领导机构

2、每月机关内部管理情况;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设置情况;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岗位职责;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流程;

6、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规定;

7、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把方便管理和方便服务对象作为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做到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我局在办公室的显要位置公开了我局的工作规程,明确办事依据、工作程序、所需材料、办事时限、违规处理等。

(三)加强监督、狠抓落实

信息公开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我局在抓好信息公开领导和组织工作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和落实工作。设立了举报箱、意见簿等接受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检查,通过自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深化信息公开工作,以求取得实效,真正使人民群众感到满意。同时,严格责任追究,把推行信息公开制度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由于制度健全、监督到位。一年来,我局没有接到一起群众投诉事项。

通过加强推行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促进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沟通,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也促进了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大变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办事效率提高了,形成了上下想干事、干实事、快干事的良好风气。二是结合信息公开制度的全面推行,把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使目标任务、检查考核等都置于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4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办发〔20__〕92号)和《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德办发〔20__〕20号)有关要求,推进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认真组织实施,现自查如下:

一、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序开展

20__年,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局长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张显文、韩玲两名同志具体负责信息公开日常工作。二是我局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了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逐项分解任务到人,确保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责任人落实。按要求确定公开事项、上报程序,将审计职能、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公开,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示。三是年初,我局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总体规划,确保年度有安排,实施有措施、工作有总结,经验有交流。四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调研,及时按要求上报了政府信息公开相关信息、自查报告和有关资料,20__年我局共按要求公布了概况、计划总结、法律公文、工作动态信息共149条。

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

1、及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对在互联网上的内容由分管领导进行保密审查,对具体负责人进行了严格的网上信息报送培训、保密培训,同时还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对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将严格、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对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主动进行了评议考核,采取了切合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评议考核。以党建目标考核为契机召开的满意度测评会,对我局在党务、政务公开以及廉政纪律执行方面进行民主测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主动接受监督。从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到目前为止,从未接到任何投诉。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三、精心编制,严格审核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1、我局编制、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和年度总结报告、年初计划等,以此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同时结合本局实际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2、由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

3、及时主动公开了本部门的机构简介、领导分工、工作动态、计划安排以及应该面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本部门的便民措施、工作制度、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取得实效

1、运用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传递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有效,方便群众及时完整地获取政府信息。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5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上海市政府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和《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办〔2005〕16号),2006年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深化公开内容、加强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1.3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上海市政府机关公文类信息公开审核办法》,建立了政府机关在公文产生过程中同步确定其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免予公开三种属性的制度。

2.重点推进城市规划、动拆迁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明确公开主体、范围、程度、形式、时间等要求。目前规划部门已经基本形成了规划管理类信息公开细则草案。

3.为了推进重大决定草案公开,提升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完成了《上海市政府机关重大决定草案公开管理办法》课题研究。

4.为方便公众办事,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务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共同起草形成了政府机关通过114查号台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公开、投诉、咨询电话号码的工作方案。

(二)加强基础性工作

1.为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依托市政务外网建成了市级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网上处理系统,实现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工作的实时监督和统计分析,已有42个市级委、办、局在线运行。

2.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中的新情况,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文书格式文本作了修改,形成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文书示范文本》。

3.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委、市信息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国家保密局等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的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工作小组受理了150多件来自各政府机关的咨询。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处理投诉40多件,接待来访50多人次。

4.对200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评估中情况较差的单位以工作建议的形式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了2006年度评估指标。

5.6月和11月,与市行政学院举办了两次共300多人次参加的业务培训和考试,并组织开展了与欧盟专家的工作交流;在“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开设专门课程,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6.通过市政府新闻会、网站、媒体,对2005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和2006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各政府机关对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和编目,2006年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8824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5%。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3597条,占7.4%;规划计划类信息2866条,占5.9%;业务类信息40555条,占83.0%;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1806条,占3.7%。

市级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3244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1753条,占7.5%;规划计划类信息353条,占1.5%;业务类信息20730条,占89.2%;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408条,占1.8%。

区(县)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5580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1%,其中,政策法规类信息1844条,占7.2%;规划计划类信息2513条,占9.8%;业务类信息19825条,占77.5%;机构设置类和其它类信息1398条,占5.5%。

1.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

规范性文件方面,公开了市政府规章和各政府机关产生的规范性文件,如《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规定》、《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等。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方面,公开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上海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计划》。

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方面,公开了《上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海市区(县)域规划纲要》、《上海市中心城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上海市整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上海市中心城公共绿地实施规划》。

2.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等方面,公开了有关台风、汛情的预报及防范措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措施、《关于贯彻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试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本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等信息。

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情况方面,公开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项目用地批文及审批结果、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证、经营性土地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结果等信息。

公共卫生方面,公开了医疗事故鉴定情况、医疗机构行政处罚情况,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医疗收费标准,执业医师注册;本市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日均费用情况、门急诊均次费用排序情况、医疗质量监管考核综合得分排序等信息。

教育方面,公开了公众教育收费、招生考试、转学借读等方面的信息。其中,在教育收费方面,公开了高中收费、义务教育收费、幼托机构收费、非学历教育收费、教育费用减免等方面的政策;在招生考试方面,公布了中招、高招方面有关招考公示等方面的信息。

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方面,公开了城镇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从业人员收入标准等方面的信息。

民政方面,公开了社会救助标准、养老福利服务机构收费标准、调整居民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标准等信息。

其它与社会公众及企业密切相关的信息方面,公开了企业基本信息,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程序和许可结果,质量技监许可项目、程序、结果,质量技监抽查结果,公交线路调整、轨道线路延伸运行等方面的信息。

3.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

重大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公开招标、中标情况及工程进度情况方面,公开了市民关注的高速公路、越江隧道、城市道路建设的详细情况,包括长江隧桥工程、中环线建设、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A15浦东机场高速公路、A30高速公路通车、轨道交通9号和8号线工程等信息、2006年重大工程项目列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建筑建材业管理等信息。

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方面,公开了2007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以及供应商注册、中介机构、咨询专家名单等信息。

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情况方面,公开了《关于上海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以及2005年上海市审计工作成果等信息。

4.政府机构和人事

政府机关的管理职能及其调整、变动情况方面,公开了政府机关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人简历、人事任免等信息。

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方面,公开了2006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实施意见、实施方案、招录简章,历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人数,2005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和公务回避情况,2005年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情况,2005年上海市招录的国家公务员名单,以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条件、提拔任用资格和选拔程序等信息。

5.重大决定草案

公开了市政府实事项目、《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环境影响(涉及城市土地利用、资源保护等问题)征求公众意见》、《关于本市2006年增加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办法的调查问卷》、《本市教育实事工程网上征求建议》、《关于<上海市医疗废物环境污染防治若干规定(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公告》、《关于<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法(草案)>征询公众意见的公告》等信息。

(二)公开形式

1.互联网

“中国上海”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设市政府信息目录、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政府机关与区(县)信息公开、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引、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政府规章、政府会议、机构职责、实事项目、接待、政府文件、人事任免、办事规程、上海统计、公众监督、市政府新闻、政府公报、申请公开、公务员招录等19个子栏目。市民通过“市政府机关与区(县)信息公开”子栏目可以查阅市级机关、区(县)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申请公开”子栏目,可以向各政府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并查阅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的状态。

各政府机关在各自网站上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各类政府信息。2006年各政府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达2441万人次。

实名制“市民信箱”为市民免费发送政府公报、政策法规、人事任免等政府信息和个人社会保险信息以及公用事业账单等便民信息。

2.公共查阅点

指定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汇集了49个市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纸质全文3863件、纸质目录2086条、电子目录4915条、电子全文4750件,区(县)档案馆也设立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区(县)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2006年接待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2109人次、借阅文件4716件。

3.政府公报

通过市政府公报公开重要行政法规,市政府规章,各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以及人事任免、机构设置、表彰等信息。市政府公报每月5日和20日出版,通过档案馆、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邮局、书报亭、新华书店、居委会、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每期发放量达20万份。各区(县)政府也陆续出版政府公报,公布辖区内的重要政府信息。

4.新闻会

市政府新闻办每两周举行一次例行新闻会,重大政府信息,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举行专题新闻会。2006年共举行新闻会25场,重要信息40多项,回答记者提问266个,主要围绕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政府自身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文化体育及重大活动、环境保护、教育卫生、节能节水、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社会公众关心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市级机关已基本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重要政府信息。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一)申请情况

各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7533件,其中市级机关收到3775件,区(县)政府收到3758件;当面申请4040件,占53.6%,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2437件,占32.4%,以电子邮件申请541件,占7.2%,以传真形式申请129件,占1.7%,以信函形式申请271件,占3.6%,以其它方式申请115件,占1.5%。

在市级机关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市房地资源局、市水务局、市规划局、市人事局、市工商局,申请内容主要涉及用地批文、拆迁许可证、补偿安置标准、城市规划、建设项目规划以及许可证结果、人才引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工资福利、职称改革、公务员管理、、企业年检、验照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在区(县)政府机关中,申请量列前五位的是浦东新区、闸北区、杨浦区、嘉定区、长宁区,申请内容主要涉及环境规划、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土地征用、物业管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以及教育和人事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二)申请处理情况

在7533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的有6852件,按照《规定》将于下年度答复的681件。

在6852件答复中,“同意公开”的5143件,占75.0%;“同意部分公开”的306件,占4.5%;未能提供相关政府信息的1403件,占20.5%。

在1403件未能提供相关政府信息的答复中,“信息不存在”的451件,占32.1%;“非本部门掌握”的420件,占29.9%;“申请内容不明确”的259件,占18.5%;属于《规定》第十条免予公开范围的188件,占13.4%;因其它原因未提供政府信息的85件,占6.1%。

四、咨询情况

全市共有1106.2万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咨询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事务,其中现场咨询30.07万人次,占2.7%;电话咨询1064.82万人次,占96.3%;网上咨询11.31万人次,占1%。

在市级机关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是:市劳动保障局、市公安局、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市工商局,咨询内容主要涉及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支付、公安行政许可事项及其依据、治安户政管理、交通管理、质量监督、食品安全、入学报考与招生、教育收费、职业与成人教育、组织机构代码年检等方面信息。

在区(县)政府中,接受咨询量列前五位的是:浦东新区、长宁区、普陀区、黄浦区、卢湾区,咨询内容主要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房地产开发政策、土地征用和动拆迁政策、建筑项目用地规划、城区建设规划、市政道路建设、物业管理、劳动保护、个人社会保险金、扶贫标准条件、优抚的标准条件、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信息。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

市政府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申请124件,受理106件,办结79件,受理率和办结率分别为85.5%和74.5%。在办结的79件复议申请中,维持具体行政行为61件,纠错18件,纠错率为17.2%,其中对区(县)人民政府的纠错率为38.1%,对市级机关的纠错率为12.7%。

全市发生了一定量的针对各政府机关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和申诉。

六、工作人员和政府收支情况

(一)工作人员情况

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88人,兼职人员1962人。平均每个市级机关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1人,兼职人员14.3人;平均每个区(县)政府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职人员1.7人,兼职人员65.4人。

(二)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支出情况

2006年是《规定》实施的第三年,用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政府信息公共查阅室、网站改版和更新等费用110.96万元。其中,市级机关支出25.78万元,区(县)政府支出85.18万元。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费情况

各政府机关按照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关于本市政府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对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复印、递送等成本费用共计1724.6元。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在深化公开内容、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加强基础性工作方面存在不足,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一)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以社会关注度高、公共利益大的政府信息作为突破口,推进制定不同领域的政府信息的公开内容细则;深化行政处罚决定信息的公开,逐步探索形成工作规则;继续推行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工作。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6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精神,根据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现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职责

(一)各部门、各单位计划生育职责

1、成立计划生育管理组织,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配备一名专(兼)职计划生育干部,负责本单位(含空挂户、租房户、退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及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和信息通报,计划生育信息员享受计划生育岗位津贴。

2、认真做好本系统内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单位和单位住宅小区分别设立固定的计划生育宣传栏和计划生育有奖举报箱。宣传栏内容有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办证程序、收费标准、有奖举报办法和省、市、县、镇四级有奖举报电话号码等内容。

3、年初分别与下属相关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出台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将计划生育纳入本单位综合考评。每季度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半年、年终各组织一次考核,兑现奖惩。督查、考核要有文件和相关资料。

4、建好本单位常住户、空挂户、流动人口的育龄群众档案。组织本单位育龄妇女“两检”对象按时参加每季度的孕环检,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单位政策外怀孕、生育的处理。

5、单位分管领导、计生专干按时参加单位所在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的例会,汇报上月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对本单位当月发生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信息,规范填写统一的《阜阳市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单》,一式两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上报所在社区。实行零报制。

6、计划生育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计生专干除要参加*镇每月召开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例会,通报相关信息外,也要参加所在社区每月召开的例会,上报本单位计生信息。公安、卫生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件时,需凭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方可办理。房管部门要做好租房户的建档和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的管理工作。

(二)*镇计划生育职责

1、充分利用广播、专栏、培训等形式,认真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有奖举报知识的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关心、支持计划生育的工作格局。

2、督促、指导社区、单位按要求建立规范计划生育各类统计台帐,力争计划生育信息统计上报准确率100%。

3、规范建立计划生育统计台帐,落实信息核查、反馈制度。认真组织核对社区、相关部门上报计生信息,准确的信息及时进入计生办WIS系统,对不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原上报单位予以纠正,并督促其及时上报纳入管理;对人户分离、流入人口发生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信息,本县的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其原籍单位,并留好存根;外县的上报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通过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反馈给其原籍单位。建立流入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登记帐,查验登记内容与社区居委会查验登记一致。

4、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及社区例会,学习相关政策文件,通报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检查相关部门、社区上月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情况,部署下步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各社区工作情况,发放社区工作信息提示单,计生办要有参加例会人员名单、书面通知回执、例会内容记录簿、人员签到簿、参会场景照片等资料。

5、年初与县直单位及社区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督促、指导落实;年终对县直单位及社区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6、设立固定的计划生育公开栏和宣传栏,有生育政策、收费标准、办证程序、政策外怀孕、生育有奖举报、居民自治章程等内容。设立永久固定的城市计划生育有奖举报箱,公布省、市、县、镇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有奖举报电话号码。接受举报要有登记,查处要有卷宗,处罚要到位。

7、加大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宣传经费、孕环检、手术经费、办公经费、专干工资要落实;切实做好城镇无单位居民、流入人口独生子女保健费落实工作。

8、认真做好经常性工作,确保年度出生政策符合率98%以上,统计实现零误差,确保出生婴儿性别比125以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

(三)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职责

1、社区居委会成立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社区主任兼职,配备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住宅小区、家属院配备计划生育信息联络员,建立系统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

2、规范开展对广大育龄群众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培训,确保群众计划生育政策知识知晓率95%以上。社区居委会、家属院、住宅小区要分别设立固定的计划生育宣传栏、有奖举报箱,公布省、市、县、镇四级举报电话。

3、年初与辖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4、建立规范的“三簿四类”台帐,并将当月发生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信息以月报单形式上报镇计生办,确保实现信息统计、上报零误差。

5、认真查验流入人口《婚育证明》,并有查验登记,查验结果及时上报镇计生办建档,纳入管理。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配合房管部门做好房屋租赁的管理工作,力争合同签订率100%。

6、为办理有关证件的群众出具地址证明,社区有地址证明存根和登记簿,使用计划生育专用章。未提供相关证明和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暂不予办理。

7、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定期组织“两检”对象按时参加孕环检,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杜绝早育和政策外生育。

8、组织召开辖区单位、住宅小区、家属院计生负责人、信息联络员参加的例会,学习计生政策法规,听取各单位上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搜集计生信息,对单位通报的计生信息认真组织专人检查,准确的信息及时进入“三簿四类”台帐;对不准确的信息反馈给提供信息单位,更正后重新上报。社区居委会例会要有参会人员名单、书面通知书回执、人员签到簿、会议记录。

9、按时完成上级计生部门交办的信息核查等任务。

三、考核

(一)县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镇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二)*镇组织对县直单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三)实行月调度与半年、全年检查相结合的考评办法,每次调度、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评。

(四)省、市检查结果纳入县年终考评。

四、奖惩

(一)完成年初与*镇签订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指标的,由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 进度管理 电子政务

引言

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几年,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内快速的发展,迅速推动了政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QP区电子政务建设是从2002年开始,以公务网建设为契机,以网络建设为基础建设内容,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公务员门户和办公自动化为基础应用支撑,各条线业务专门应用全面铺开,实有人口库、基础地理信息库和法人库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逐步开展的电子政务一体化建设和应用体系。随着政务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政务领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IT项目进度管理基础理论

1.1 IT项目进度管理理论概述

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项目管理的铁三角:进度、成本、质量来看,进度是项目最重要的三个目标之一。由于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目标明确,而资源有限,不确定因素多,干扰因素多,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主观的,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计划也随着改变,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掌握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项目进度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确保目标的实现。进度控制管理是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

1.2 IT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

单纯对项目进度管理来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制定一个可行而且高效率的计划,二是要将此计划坚决的贯彻执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时刻关注项目进度情况,通过偏差分析可以发现项目进度方面的偏差。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项目进度延迟,达到组织规定的变更线,则必须对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变更,并重新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和相关辅助计划。

(1)制定项目计划

制定项目计划是在WBS分解结构和对项目估算的基础上,制定项目执行的各项计划,项目计划的制定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项目计划制定的合理与否,对于项目的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2)计划跟踪与进度管理

在确定项目开发计划时,就制定了项目的进度表。确定了每一项任务的工作量、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结束时间。这时应该让每个项目组成员都清楚地知道整个项目的时间表,项目组成员根据所分配的任务制定自己的详细工作计划。

计划跟踪和进度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项目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信息管理的有效程度是计划跟踪决定性条件。因为计划的跟踪与调整最重视时效性,及时的处理能避免很多问题,没有充分的信息支撑,就无法及时做计划调整的决策。信息的有效管理可以促进信息交流的扁平化,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支持项目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减少管理金字塔的层级,提高管理的效率。项目信息的扁平化和透明化管理使每个人的工作都变得透明,减少了项目管理的漏洞,提高团队的效率。

2.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概况及进度管理问题

2.1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背景介绍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是QP区各种信息的分类汇总地,是QP区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的集中入口。该平台提供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公文交换平台,实现了单点登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但是,随着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公务员门户系统的政务公共信息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使用频率大幅上升,应用功能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和安全稳定为原则,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优化系统结构,避免单点故障,对原系统进行调整、改善,提升系统的可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2.2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进度管理问题

(1)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组的沟通问题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一般都是一个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在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启动会上,用户方和开发方达成共识,组成了如图3-5所示的项目管理小组。

图2-1 项目管理小组

项目管理小组主要由QP区科委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项目负责人及开发方项目经理组成,负责整个项目的进度、质量管理。用户代表组由QP区四办公文收发人员及部分重要部门的公文收发人员组成,主要参与需求调研及系统功能试用及测试。项目实施组主要是开发公司为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配备相应的资源,以保障该项目得顺利实施。但是整个项目管理小组自需求调研开始,就存在分歧。

①项目实施组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在理解方面存在偏差,导致需求内容难达成共识。一方面是项目开发团队缺乏政府信息化项目的业务背景和行业经验,没有能完全了解客户的需求,需求分析不到位。需求分析人员在需求获取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客户的业务流程及行业状况,不好把握客户的需求,无法将需求表述为准确的技术用语,对项目需求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用户方不能全面、准确地阐述项目需求。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的用户群是QP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及作用缺乏了解,他们提出的需求有些脱离实际,有些表述不全面,使得需求分析人员无法全面掌握用户的真正的需求。

②在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实施进程中,项目实施组对碰到的疑难问题隐而不讲,只汇报项目顺利进展的部分,使QP区科委信息化服务中心以为整个项目按计划实施,进展良好。而隐藏的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至最终的爆发。

(2)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需求多变问题

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开端与基础,对软件项目的最终实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是QP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办公门户。由于用户面广,随之而来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五花八门。而且很多人对软件项目的认识不到位,有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心理因素,导致用户需求的多变。

作为项目开发方,项目经理面对用户的需求,抱着统统采纳的态度,不加以拒绝,这也导致了整个项目需求无法确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项目需求不确定,意味着后续的工作无法开展,项目进度滞后严重。

(3)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资源调配问题

对于软件开发项目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但是项目开发方对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他们在言语上重视该项目,在实际操作中轻视该项目。虽然整个实施组由系统架构组、系统开发组、系统测试组、数据迁移组和应用培训组组成,但是实际到位的人员屈指可数,而且部分人员或身兼多个角色、或身兼多个项目。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项目的实施进度可想而知。

3.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进度控制

3.1 优化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组的组织结构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涉及面广,从区层面一直延伸至村居委这个层面。因此在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进行至需求调研阶段显现诸多问题时,项目管理小组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了项目进展情况。为保质保量完成该项目,在分管领导的牵头协调下,对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领导组织机构做了补充和调整,增加了项目领导小组,软件第三方测评、项目监理。项目领导小组由QP区科委副主任、QP区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及开发公司经理组成,主要负责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保障该项目所需的资源,并对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和整体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系统第三方测评组和监理机构是受用户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系统第三方测评组主要职责是在项目实施组完成系统开发、调试、测试,交付用户试用前对整个系统进行需求、功能、负载、可用性等方面的测试,并出具评估测试报告。引入系统第三方测评组主要是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上线,避免项目实施组自己开发自己测试可能存在的问题。项目监理的主要职责是为用户提供咨询,协助用户做好该项目实施的质量、进度控制等工作,并就项目的重大问题向用户提供决策建议。

图3-1 项目管理组织人员结构

3.2 编制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需求规格书

在IT项目管理中,需求的分析与确认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是因为IT项目相对传统项目来说,需求更难分析清楚,也更容易变更。分析任何一个失败的项目,几乎都可以找到需求分析和确认工作的问题。需求分析一定要把使用、管理系统的相关的人员的需求都调研和分析清楚,并且找到他们需求中不一致的地方,再次进行调研和澄清,不能存在模糊和含糊的需求,项目组不能想当然。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组通过需求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将原有系统内栏目信息、应用功能重新进行梳理、分类、调整,并结合多方用户建议及新的应用需求,汇总需求功能主要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岗位、部门、职级、用户、业务系统、角色、日志等管理)、统一信息平台(栏目、信息、日志等管理)、统一任务中心(公文管理、OA系统、电子邮件、业务系统等)、政务论坛(板块管理、帖子管理)、自定义专栏(栏目、信息等管理)、统一搜索中心及后台管理。

3.3 合理制定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实施计划

合理确定项目目标是成功项目管理的开始,也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本项目的目标是建成覆盖QP区机关事业单位的政务办公平台和信息交换平台,应用延伸至村居委。在明确了项目目标和完成项目的政府采购流程的基础上,项目组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并配备项目跟踪手段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

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实施计划如下:

(1)项目计划表

其中编码和集成分成了两阶段来做,一阶段主要包含:统一搜索中心、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统一任务处理中心、“一站式”政务外网门户、门户PORTAL改造、门户皮肤及个性化定制功能的开发。二阶段包含自定义栏目模板、统一日志管理、统一内容管理、政务论坛等功能模块的开发。具体计划如图3-2所

(2)项目里程碑

表3-1 项目里程碑

(3)项目跟踪手段

项目跟踪主要通过周工作确认、月工作确认和阶段工作确认三种方式跟进项目进展。周工作确认主要是通过每周的项目例会,对项目小组的工作完成情况予以检查并确定下周的工作计划,同时在项目例会上对提出的争议和问题进行讨论。月工作确认主要是讨论总体的项目进展、问题和变更的状态、后续的工作进程和任务分配等并形成会议纪要。项目阶段工作确认主要是通过实施方分阶段提交工作成果和验收的办法来管控进度。项目阶段在项目实施计划书中确定(可采用里程碑方式),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实施方项目经理就将工作成果提交用户方确认。在得到确认后,方可开始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

3.4 完善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变更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在实施过程的需求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了变更管理制度及流程来规范变更操作。通过规范应用系统变更实施的流程步骤,以减少变更对应用系统带来的影响,减少因变更带来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确保变更的顺利执行。通过变更管理流程降低变更对现有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将变更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QP区电子政务系统的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变更;应用系统上应用软件的变更;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变更;日常作业运行时间的变更;对外部造成影响的环境的变更;各种配置和参数的变更;应用文档的增加和更新。总之,包括应用、设备和设施以及各种运营流程。

图3-3 变更申请流程

图3-4 变更执行流程

在完成变更操作后,实施组须对变更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和评估,并上交项目管理小组备案。评估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变更计划执行的情况;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情况;变更后系统的安全现状;变更实施结果。

3.5 改进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的汇报制度

由于IT项目相对传统项目具有的不成熟、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特征,所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就尤为重要。如果沟通到位,项目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或弥补。如需求分析不到位,但是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项目组与用户保持了密切沟通,在开发过程中逐步明确和细化了需求,这样需求不清的风险就随着开发慢慢消除了。另外,项目组内部的沟通也非常重要,充分的沟通可以避免系统模块之间的不一致性,也避免需求理解的差异。

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对人的依赖性比其他行业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加强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在项目实施阶段更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用户方和承建方的项目小组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用户方项目负责人和承建方项目经理之间;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之间;双方项目组成员之间;双方高层之间。

4.结语

项目管理在政府领域电子政务项目中的实践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务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关系相对复杂,信息化项目的管理缺乏经验。本文通过以QP区政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为例,对电子政务项目的进度管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它系统地确定项目的需求、子任务,进度计划、合理的组织保障、有效的沟通机制等等,相信这对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人员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完善政府领域信息化项目的管理体制有着重要作用,也对今后深入推进政府领域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项目管理协会,译者:王勇、张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GUIDE) 第4版》[M],2009.4,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

[2](美)凯西・施瓦尔贝,译者:杨坤.《IT项目管理》[M],2010.6,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

[3]王立文、徐涛、张扬.《项目管理教程》[M],2005.5,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4]丰景春、李明、王岩、黄德春.《IT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M],2009.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北京

[5] 郭宁、周晓华.《软件项目管理》[M],2007.5,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人口信息化;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所有信息的科学技术革命,是新时期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上水平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文化上的根本性变化,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是这场信息科学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能够把大量的基础信息有效汇集起来,既可以对基层的管理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指导,又可以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通过信息化促进计划生育管理变革,是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提高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人口信息化概念

我国的人口信息化从1985年开始设想,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被用来表述一种新兴的人口管理体系。所谓人口信息化,是在人口领域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人口信息资源,加速实现人口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二、Q市人口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Q市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支撑手段,以省信息化建设思路为统领,以新WIS应用为核心,以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深化应用、注重服务,不断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夯实应用基础,构筑信息化高速公路

形成全覆盖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实施计生网络“村村通”工程,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将人口信息化建设列入专项经费预算,全市80%以上的村居实现专机专网,市、区、镇、村四级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信息化高速网络。

(二)深化业务应用,打造一流信息化平台

坚持“整合资源、深化应用、打造亮点、彰显特色”的工作思路,构建人口综合业务应用和宏观决策支持平台。

1.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部门人口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民政、公安、教育、劳动等部门信息定期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生儿接生信息、出生医学证明信息、计划免疫等信息的资源共享。

2.初步建成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建立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整合新WIS、民政、公安等部门人口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全覆盖、真实、完整、准确、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实时掌握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战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3.开发建设3G智能移动平台。利用3G移动网络和无线传输技术将WIS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整合到3G手持终端上,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偏远地区配备了移动办公平台,通过3G智能移动平台进行信息采集、考核调查和文件传输等,将其渗透到整个管理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公开、实时的在线服务,智能化移动办公的方式,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手段方法的创新,增强了社会管理能力。

4.全面启用人口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将计划生育信息与电子地理信息相结合,研制出“全貌显示、户况定位、分类明晰、动静结合”的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口信息的准确定位,楼院户况信息的直观显示,开辟了利用GIS信息引导开展人口服务管理的新途径。各级用户可以通过GIS系统直观地掌握辖区内楼座分布、人员分布、市场、驻街单位以及药具发放点分布等情况,为开展各项服务管理提供了内容全面、形象直观的信息引导工具。

三、信息化给计划生育带来的影响

信息化将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巨大的革,解决制约计划生育发展的瓶颈。

(一)信息化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用信息化手段替代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计帐卡管理,自动生成计划生育报表、以及统计分析数据和人口形势资料,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因手工操作带来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运用信息化实现多方可视电话和电视电话会议,节约办公经费。加快信息化进程,能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综合治理、综合决策能力,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

(二)信息化为计划生育打开了新的宣传窗口

信息化为计划生育工作开启了一扇新的宣传窗口,互联网上的计划生育网站,不仅增加了新的宣传途径,还扩大社会宣传效果。同时,还可以在计划生育网站上开设一些隐私性较强的在线服务,如性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药具、性保健品的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既保护了群众隐私,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信息化推进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

随着人口快速流动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成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计划生育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问题在城市,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行政和利益导向等工作落实的难点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焦点在市内四区和城乡结合部。抓住“社区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社会管理”三个重点,做好城市社区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人口、诚信计生”,实现全市计划生育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关键所在。电子政务的实践告诉我们,信息化是手段,是支撑,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的全部问题,而改变传统“管”的思想,从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顶层设计,以服务为主导,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当前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要加快人口管理政策的统筹和调整,去除在户籍制度上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制度,通过加大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信息化提高宏观决策水平

解决人口问题不仅涉及经济,还与社会、文化和政治息息相关。所以,计划生育决策至关重要。进人“十五”时期后,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问题开始逐渐显现,人口素质低问题、劳动人口就业问题、独生子女问题、老年人口社会保障问题、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多重挑战。同时,在体制转型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将趋于隐蔽化、多元化、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政府决策必须建立在计划生育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宏观大局,使政府决策更加准确、更加规范科学。

(五)信息化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的要求

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转变,改变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形象,必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管理水平、办公效率。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为计生宣传工作争取了主动性。同时,政府的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指明了政府部门能够提供的服务、获得服务的渠道。这些都会提高政府办事的透明度,促进勤政和廉政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能及时了解服务需求状况,并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当前我们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正根据形势变化、政策调整,不断的前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更好地开展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添助力。

参考文献:

[1]汪玉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十大预测[J].电子政务,2006(1/2):91-94.

[2]王进孝.关于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电子政务,2011(4).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9

关键字:生产 管理 , 信息化, 生产计划管理

Abstract: the pap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guangzhou metro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difference contrast, then drew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 of guangzhou metro operation management, level control and so on a seri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and inform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uangzhou Metro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plan management of contrast, which leads to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metro operation, hierarchical control and a serie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work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necessity.

一、引言

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近150年,经过萌芽发展期、缓慢停滞期、高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稳定成熟期,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已经开通地铁,许多其它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广州地铁发展伴随着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共同作用稳固扎实的前进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发展,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工作也正在加快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步伐,全方位发展,以此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接轨。

二、信息化管理概念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财务、营销、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建立高度集中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使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强大的管理功能,领先的开发技术,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统一管理模式。

三、广州地铁的生产计划管理概况:

(一)广州地铁生产管理概况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28日,是广州市政府全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担负着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而伴随着公司业务的多元化以及地铁线网的逐步扩大延伸,公司需要着力探索内部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公司未来发展壮大之路。

(二)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分类

广州地铁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生产管理体系的形式体现,总体对运营业务、经营(或资源)业务、房地产业务的执行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

生产管理是对生产计划的管理,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计划的制定、执行、分析、调整、总结、优化等过程的把控,以计划为主线落实相关生产管理工作。生产计划分为三类:

一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指标实现或对地铁形象产生直接影响的计划或政府指令性计划。

二类计划:是指总部层面对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起到改善作用的计划。

三类计划:是指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计划或总部层面计划的各类计划。

(三)广州地铁生产计划管理现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工作按照高度集中、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生产任务的落实以各单位对口业务负责的原则,生产计划的编制按照工班分部部门中心总部逐级审核上报,统一由总部业务归口部门报总部领导审核并下发,总部业务归部门逐级跟进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计划的整个报批流程通过人工操作。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

目前,广州地铁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正在进行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借助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实现运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用信息系统为广州地铁一、二、三类生产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跟踪、统计提供信息化支撑。

通过预先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更新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实现计划的完成率、月度及季度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方便领导以及各部门对日常工作的各个过程进行审批把控,及时发现进度问题,以便进行有效的改进,提高各部门的反映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缩短交流的时间,确保总体运营工作顺利开展。

四、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和原有生产计划管理的差别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总结下来,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囊括以下几点:

缺乏有效的衡量标准

决策程序不科学

管理职位过于看重资力和技术能力

管理以物为主

人力资源的浪费

生产效率低

生产计划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立足点高

以业务为导向,实用性强

强化重点,兼顾其他

强调均匀发展,分步实施

解决存在的问题迅速有效

充分利用现在的资源,逐步统一标准

信息共享及时有效

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更能调动公司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更好的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的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可获资源,以实现公司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的一切活动。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直将管理简单的理解为通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各种职能的发挥,保障企业按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完全忽视了创新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会导致公司管理运营效率低下。

五、广州地铁实现信息化生产管理的必然条件

广州地铁生产管理中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实施的必要条件是信息化管理室企业未来管理的必行趋势,要真正实现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就要重新梳理创新管理、信息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全员创新型管理。

这种创新分两部分,一是从企业决策者角度上,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甚至生产者,都应成为创新者。现代化企业管理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2,信息共享管理

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近二十年来国际跨国公司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把企业各项信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普遍覆盖。这就使员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而不再走层层管理,分级下达之路.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3 .改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念.

广州地铁的质量管理最终输出就是为乘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通过信息化计划管理要改变质量管理理念,不单单为乘客提供出行的服务,而要充分利用计划体系的管理,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检测,将注意力集中到乘客价值和全面的质量管理,降低列车的晚点率,提高乘客乘车环境,为乘客提供资源服务等等手段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4.增强软管理。

这是几乎过去所有国有企业根本不存在或不重视的地方.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十分重视软管理,都具有独特的公司文化,通过塑造企业环境、楷模人物、公司价值观、厂风和文化网等,在公司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它反映了企业组织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到信息化管理所涵盖的不同转变方式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囊括了这一上几点!所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而信息化会逐步成为各企业内部今后首选的管理模式!

六、广州地铁信息化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广州地铁管理方法和模式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决策层长期探索的课题。

生产计划信息化,从一个角度上看,一是要重视信息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二是从资源角度,深刻认识到信息也是重要的企业资源,信息本身在资源中的位置应该体现在企业迅速发展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上,信息的重要程度将被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三是,要切实学会驾驭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和竞争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这个手段;四是信息化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延伸;五是,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辅助手段,信息化的过过程,从侧面而言也就是业务流程的一个优化和重新整合的一个过程,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业务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尤其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意义上看,信息化也是不得不让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生产计划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广州地铁信息化管理历程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在推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优化,不断进行完善,提升管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与员工的接受程度要匹配培训,不能硬性的改变固有的操作模式,循序渐进的渗透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篇10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建设规划管理、决策、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服务,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服务,从而真正实现“阳光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前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形势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先进的生产力。

信息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也给规划行业带来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弊端”正逐渐展露出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将规划部门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间。如何帮助规划部门冲出孤岛?在现有的环境中,采用集成的技术及产品,将数据、系统或应用整合,是一种正在被重视的解决之道,它可以帮助规划部门摆脱现处的困境:庞大的系统、低效的运行、决策的困难……,为此,一些行业人士正在大力提倡冲出孤岛的“治本”之策——进行“规划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目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领导、信息中心负责人(CIO)和信息化建设骨干们,都已经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总体规划。但是,有些单位的总体规划从调研到讨论制订、到项目审批通过,再到最终实施,常常几年过去了,需求发生变化,技术设备也已更新换代,规划显然已经“过时”,没有充分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乌鲁木齐规划管理局的信息代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已经在全局实现了规划管理、审批的信息化。但是因为每一个系统都是自成体系,各个系统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工作,各系统之间都需要数据共享,没有实现真正的“阳光规划”,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服务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局认为很有必通过建设乌鲁木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以上各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健全和完善的机制,最终实现在统一的平台上互通互联,保证信息上传下达,实现城市规划部门的快速响应,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使它能够为规划部门提供更具体、更科学、更有时效的决策支持,为全面实现规划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建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解决

乌鲁木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实用先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以规划实施管理业务为主体,以规划管理业务所包含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数据资源,形成一套以综合数据库和GIS平台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支持工具的图文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规划局内部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创建良好的数据环境、分析环境、评价环境和管理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机制,形成全局(包括七个分局和联办大厅)联网和高效、协同运作体系。

为实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在行政上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由信息中心作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全部信息收集、管理、的机构,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时,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管理局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机制、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为主要的工作出发点,查漏补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二大平台”、“四大库”的建设,具体体现为“二大平台”指规划管理、决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和“三网一库”(内网、专网、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的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四大库”指1.地下管线数据库;2.规划历史蓝、红线审批库;3.全市道路建筑控制线图形库;4.影像、声像数据库。

四.为了配合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完成并投入使用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行政办公和理信息系统以及公众服务系统

1.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数量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下管线的资料不清、不全、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及时准确为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准确依据,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数字化的管线信息在制定切实可行、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局在经过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使用AutocadMap作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物探技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管理技术建设而成,改变了传统的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方式。实现了GIS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线设计(CAD),集数据采集、监理、建库、动态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于一体。借助三维建模与视觉仿真等高新技术手段,将城市现状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者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并为有关领导做出最终决策提供帮助。

2.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为规划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的网络应用平台,它协助用户构建信息化的支撑环境,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的信息平台。用户可以轻松、快捷、高效地完成各类公文办理及其他行政工作,能满足日常行政办公的所有内容和实现网络及远程行政管理。

3,公众服务系统

目前提供的公众服务系统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①电话语音查询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使用户通过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项目的办理指南、咨询方式和办理的进度等信息,支持语音呼入功能、语音呼出功能及文字传真和手机短信业务。

②IC卡及触摸查询系统:通过电子媒介IC卡及触摸屏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服务,可以IC卡机读取或通过触摸屏输入IC卡号查询项目的办理进度。

③规划新时空网站:除一般网站的特点外还包括:基本城市规划公示、查询、信息、远程报建、网络交互办公、规划法律法规规范查询、基于三维仿真的网络模型等功能。从而建立了社会公众反馈信息的网上途径,加强服务和监管力度。

五.“三网一库”网络安全平台建设

“三网一库”主要由内网、专网、外网、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组成,为保证每一部分网络、数据安全,同时不同用户又能访问到需要的内容。我们建立了由涉及网络安全的软硬件:防火墙、分析机、动态防护系统和RSA双因素安全认证系统紧密结合构成。规划网络动态防护系统秉承“战场体系对抗”的攻防战略思想,提出了“智能型积极防护”的网络安全理念,保护关键性网络信息资产。为每个用户发放RSA双因素认证令牌该令牌密码每分钟变化一次,令牌密码是用户登录不同网络、系统认证密码,不同用户根据令牌设置权限来访问不同的网络、系统。

该网络安全系统的运行,保证用户的应用系统数据安全,保证只有本系统合法的用户才能使用访问网络和使用应用系统。在该网络和基础和安全保证上,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全规划局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规划局七个分局实现了与规划局机关的网络互联,各规划分局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案卷办理和审批及资料的查询、借阅。同时与城建档案馆就及时掌握信息与建设单位签定《档案报送责任书》,城建档案馆及时对建设单位进行档案指导。在建设单位完成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后,规划局可通过网络查看建设单位的档案移交情况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竣工认可书》。

六.四大信息库及工程地质数据库

1.地下管线数据库

地下管线数据库有二部分的数据组成1.地下管线普查数据2.地下管线竣工验收数据3.工程地质数据。

地下管线普查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去年我局受政府委托全面开始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同时,我局的城建档案馆在2003年正式成立地下管线竣工验收办公室,主要进行2003年1月以来所有完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竣工验收工作。该竣工验收数据库保证了在进行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后地下管线数据的现势性。使用竣工验收数据库的内容直接更新现状管线数据库,为今后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检修、事故分析提供决策依据。超级秘书网

2.规划历史红、蓝线审批库:

该审批信息库包括了1992年以来规划局所有审批完成的所有建筑蓝、红线的图形数据库和其对应的属性信息数据库及编制完成的各项规划编制成果(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区规划、市政管线规划等)。这类数据是规划局审批业务地的主体,对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有关直接的实用性和现势性。除了被查询利用和快速跟踪更新外,它们所起的作用更深层次的在于规范规划审批流程,避免同一地块重复审批与错漏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领导掌握全局。超级秘书网

3.建筑控制线图形库

道路建筑控制线图形库主要包括全市所有巷道以上道路的道路控制线、规划建筑线和现状道路断面和规划道路断面图。该图形库的建设为规划设计起到了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4.影像、声像多媒体数据库

影像、声像多媒体数据库主要包括我市所有重要工程、大型工程的照片、录像资料。所有道路改扩建、新建的前后对照的录像资料和照片,以及重要的全市城建规划建设会议的录像资料。以上资料在辅助规划决策中起到了参考、借鉴、警示作用。

七.前景展望

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辅助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规划成果,为今后各阶段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不仅能提供现状数据与图纸资料,还能输出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及相关资料,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使城市规划的编制在系统、全面、详细的基础上展开,大大减轻了以往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繁重的资料搜集的工作量。

利用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查询统计功能,在完备的数据库基础上,使城市规划走向多方案比较与方案优化的科学途径。就目前而言,规划设计利用CAD大多还处于单纯的辅助绘图的层次上,如果利用GIS软件的功能,规划方案有关的数据、指标提取统计分析等均可自动完成,从而使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与成果水平均产生质的飞跃。

完善乌鲁木齐市规划信息系统,应向大小两个尺度方向进行。一是建立城市设计可视化信息系统,开展规划人员在五维(XYZT(时间)I(属性))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与决策,从而提高分格能力和准确性。这对于保证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及提长城市品位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利用现有的地形图库、规划图库、制约因素图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城建档案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科学分类,变独享资料为共享资料。为公众企业或其他部门提供有偿服务,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并监督城市规划实施,使城市规划部门从过去单独的资源消耗部门向资源生产服务部门转变,从过去只重管理向既重管理又重服务转变,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即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由单一的行政审批逐渐转向由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法制管理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设计)》,2002,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