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信息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8 23:50:46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精神,根据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现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增强社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能力,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职责

(一)各部门、各单位计划生育职责

1、成立计划生育管理组织,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配备一名专(兼)职计划生育干部,负责本单位(含空挂户、租房户、退休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及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和信息通报,计划生育信息员享受计划生育岗位津贴。

2、认真做好本系统内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单位和单位住宅小区分别设立固定的计划生育宣传栏和计划生育有奖举报箱。宣传栏内容有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办证程序、收费标准、有奖举报办法和省、市、县、镇四级有奖举报电话号码等内容。

3、年初分别与下属相关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出台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相关文件,将计划生育纳入本单位综合考评。每季度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半年、年终各组织一次考核,兑现奖惩。督查、考核要有文件和相关资料。

4、建好本单位常住户、空挂户、流动人口的育龄群众档案。组织本单位育龄妇女“两检”对象按时参加每季度的孕环检,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单位政策外怀孕、生育的处理。

5、单位分管领导、计生专干按时参加单位所在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的例会,汇报上月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对本单位当月发生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信息,规范填写统一的《阜阳市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单》,一式两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上报所在社区。实行零报制。

6、计划生育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计生专干除要参加*镇每月召开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例会,通报相关信息外,也要参加所在社区每月召开的例会,上报本单位计生信息。公安、卫生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件时,需凭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方可办理。房管部门要做好租房户的建档和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的管理工作。

(二)*镇计划生育职责

1、充分利用广播、专栏、培训等形式,认真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知识、有奖举报知识的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关心、支持计划生育的工作格局。

2、督促、指导社区、单位按要求建立规范计划生育各类统计台帐,力争计划生育信息统计上报准确率100%。

3、规范建立计划生育统计台帐,落实信息核查、反馈制度。认真组织核对社区、相关部门上报计生信息,准确的信息及时进入计生办WIS系统,对不准确的信息反馈给原上报单位予以纠正,并督促其及时上报纳入管理;对人户分离、流入人口发生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信息,本县的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其原籍单位,并留好存根;外县的上报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通过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反馈给其原籍单位。建立流入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登记帐,查验登记内容与社区居委会查验登记一致。

4、组织召开相关部门及社区例会,学习相关政策文件,通报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检查相关部门、社区上月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情况,部署下步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各社区工作情况,发放社区工作信息提示单,计生办要有参加例会人员名单、书面通知回执、例会内容记录簿、人员签到簿、参会场景照片等资料。

5、年初与县直单位及社区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督促、指导落实;年终对县直单位及社区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6、设立固定的计划生育公开栏和宣传栏,有生育政策、收费标准、办证程序、政策外怀孕、生育有奖举报、居民自治章程等内容。设立永久固定的城市计划生育有奖举报箱,公布省、市、县、镇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有奖举报电话号码。接受举报要有登记,查处要有卷宗,处罚要到位。

7、加大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宣传经费、孕环检、手术经费、办公经费、专干工资要落实;切实做好城镇无单位居民、流入人口独生子女保健费落实工作。

8、认真做好经常性工作,确保年度出生政策符合率98%以上,统计实现零误差,确保出生婴儿性别比125以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

(三)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职责

1、社区居委会成立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由社区主任兼职,配备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住宅小区、家属院配备计划生育信息联络员,建立系统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

2、规范开展对广大育龄群众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培训,确保群众计划生育政策知识知晓率95%以上。社区居委会、家属院、住宅小区要分别设立固定的计划生育宣传栏、有奖举报箱,公布省、市、县、镇四级举报电话。

3、年初与辖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4、建立规范的“三簿四类”台帐,并将当月发生的结婚、怀孕、出生、节育信息以月报单形式上报镇计生办,确保实现信息统计、上报零误差。

5、认真查验流入人口《婚育证明》,并有查验登记,查验结果及时上报镇计生办建档,纳入管理。建立房屋出租户档案,配合房管部门做好房屋租赁的管理工作,力争合同签订率100%。

6、为办理有关证件的群众出具地址证明,社区有地址证明存根和登记簿,使用计划生育专用章。未提供相关证明和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暂不予办理。

7、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定期组织“两检”对象按时参加孕环检,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杜绝早育和政策外生育。

8、组织召开辖区单位、住宅小区、家属院计生负责人、信息联络员参加的例会,学习计生政策法规,听取各单位上月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搜集计生信息,对单位通报的计生信息认真组织专人检查,准确的信息及时进入“三簿四类”台帐;对不准确的信息反馈给提供信息单位,更正后重新上报。社区居委会例会要有参会人员名单、书面通知书回执、人员签到簿、会议记录。

9、按时完成上级计生部门交办的信息核查等任务。

三、考核

(一)县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镇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二)*镇组织对县直单位、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三)实行月调度与半年、全年检查相结合的考评办法,每次调度、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评。

(四)省、市检查结果纳入县年终考评。

四、奖惩

(一)完成年初与*镇签订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指标的,由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表彰。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2

20xx医院信息科工作计划一××××年将是我院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的一年,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更好的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服务,主要计划如下:

一、完成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整合现有各种信息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工作,结合应用的实际情况,满足临床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的要求。

二、不定期对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对信息系统核心数据异地实时备份做相关具体实施计划。

四、配合相关科室完成机房UPS的招标、采购、上线等工作,确保机房核心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五、按照院领导指示完成机房消防设施的前期调研工作,及下一步招标、采购、安装工作(同时申请更换中心机房门窗)。

六、计划申请采购内网核心交换机一台,与现有核心交换机完成双备工作,预防因单核心点故障而导致的系统故障。

七、配合临床科室完成临床路径软件前期准备、培训、上线等工作。 八、做好医院网站信息维护工作。

九、定期加强对我院临床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信息系统平时操作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临床各科业务的正常开展。

十、做好各种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及时、准确的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十一、加强病案的回收工作,做好病案的整理、上架、借阅工作,确保每一份病案无损坏、无丢失,为下一步病案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定期安排病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兄弟医院的管理经验 。

十二、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

1、科室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保障数据安全,明确权限划分,设立监督机制及管理办法。

2、设备管理,定期检查、保养,做好设备的检修记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实时跟踪医保、农合接口工作,保证医保、农合病人结算及时、准确。

4、加强学习培训,尽可能参加信息化相关 培训及会议,开阔视野、学习技能。

5、合理分配、使用信息化资源,尽可能为医院节省成本支出。十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20xx医院信息科工作计划二为进一步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步伐,结合医院实际,现将××××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

1、加快数字化医院建设,顾全大局,努力实现信息化系统新老交替,平稳过渡,以满足以后临床信息系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现我市区域医疗做出我的努力。

2、继续加强对我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主要培训方案:督促人员自学电脑操作技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电脑操作指导,同时医院定期考核。

3、做好医疗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医疗、业务信息,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为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将不断更新医院门户网站,提升我院对外宣传的平台。

5、做好信息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检查、保养,做好设备的检修记录,确保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保证临床各科业务的正常开展。

6、加强学习培训,尽可能参加信息化相关培训及会议。

二、完善卫生统计工作

医院统计信息是领导评价、总结工作、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完善以病案为资料各项统计工作,按照市局和卫生厅报表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完成各项规定报表,不得虚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并对医院统计资料的月、季、年进行对比分析。

三、做好医院信息服务

及时将我院医德医风建设、医疗、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医疗设备、药品使用情况和基建工程等方面工作情况进行和公开,为医院各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全面地完成规定的各种统计报表,确保每天的日报表准确无误,清楚反映出医院各科室每天诊疗情况。

四、认真完成病案管理工作

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及时完成病案的整理、考核、录入、归档等工作。加强病案资料复印工作的管理,认真审核复印手续,热情接待前来复印者,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做好本院查阅病历资料的接待和管理工作。定期对检查病案室情况,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做好病案防潮、防蛀、放火、防盗工作,确保病历资料完整。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完成各类统计资料的报送工作。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3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县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成立由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房管局,负责领导小组的相关具体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的文件另发)。

二、工作思路

以县城规划区为单位,通过信息平台,依托房地产有关业务系统,将分散于住房建设规划、年度住房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土地储备、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施工、预售(销售)、转让、租赁登记备案、权属登记、税费征收、价格等管理环节的信息有机整合起来,同时纳入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关的金融政策等其它信息,形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的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把握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控对策;通过市场信息的,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

三、系统建设要求

从房地产市场和相关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中采集房地产市场信息,包括从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开发用地情况、土地储备、出让计划、立项、施工许可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管理、商品房预售管理、房地产权属登记、存量房转让、房屋租赁管理、房地产企业信用档案等业务管理系统提取信息,并与从规划、土管、金融、财政、城管、公积金、税务、物价、统计等相关部门提取的相关信息的数据接口,进行数据质量监控和标准化处理。

四、工作任务

(一)近期任务

抓紧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开通“县房地产信息网”网站,为房地产综合信息采集及数据报送提供网络平台,同时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提供网上房地产信息、查询及有关网络平台。

(二)远期任务

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实现房地产信息系统与规划、建设、土管、财政、城管、公积金、税务、统计、物价、房管、金融等信息的互通,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

五、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需要建议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房地产形势分析研讨会,适时调整政策。一是收集处理各类房地产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房地产信息服务,对我县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和正确评价,适时召开市场形势分析会议,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后形成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大对房地产政策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落实县委、县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扶持政策,增强市场的信心;三是引导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按照需求制定计划,主动应对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依据上一年度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的相关信息,制定下一年度的重点开发区域、土地供应面积、开发建设面积、住房建设结构,确保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县发改委提供国民济济运行情况,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情况的数据;县建设局负责提供规划建设用地、施工许可、项目设计方案审批的有关数据;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情况、土地储备情况、土地出让计划;县房管局负责提供商品房预售及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房产抵押有关数据;县人民银行负责提供有关房地产金融情况的数据;县地税局、国税局负责提供房地产税收情况的数据;财政局负责提供有关房地产契税征收情况的数据;县统计局提供房地产开发统计数据和有关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县物价、城管、公积金管理等其它部门也要积极报配合提供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数据。各相关部门要按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数据,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的软件研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调度。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工作的调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时通报工作进度。各成员单位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并指定专人负责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各相关部门或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在领导小组协调下,实现部门联动,共同做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的有关工作。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4

1.监管主体及职责

在现有水治理体制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主体,承担着主要监管职责。中央层面,水利部主要承担中央投资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监管职责,不同部门负责的监管重点有所不同。规划计划司负责全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和小型水利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后评估和投资统计。建设与管理司负责水利投资项目质量监管,工程开工审批和验收,重要水利工程和中央投资病险水库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水利建设项目法人组建、工程招标投标、建设监理的市场监管。安全监督司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水利工程项目安全评价,中央投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稽查和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农村水利司负责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司负责指导并监督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实施。各流域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予的权限,负责以水利部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地方层面,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负责本行政辖区内以地方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并按照“上下对口”原则,由相应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市、县水利(务)局根据相关规定,负责地方小型项目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的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接受本级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由项目法人指定的项目代建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等管理,并接受项目法人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2.主要措施及成效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将“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近年,中央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既有大型灌区改造、枢纽及水源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些传统重点工程项目,又有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水文监测体系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等面上工程项目。水利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加大水利稽查力度,加快推进绩效评估考核,为水利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机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央有关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利部水建〔1995〕128号)、《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01〕74号)、《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3〕344号)、《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0〕51号)等30多部与水利投资项目管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地方上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水利投资项目监管工作提供了主要依据。

(2)深入开展水利稽查,加大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

水利部近年高度重视水利稽查工作,对水利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进度、资金管理、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和“四项制度”落实等情况展开全面稽查,及时发现了水利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深圳市设立了水利稽查机构或明确了稽查工作负责部门,基本确立了部、流域和省三级水利稽查工作体制机制,水利稽查项目范围覆盖了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和所有水利建设项目类型。

(3)积极推行绩效评估,加强水利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

水利部建立了预算项目储备、预算执行考核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三项机制”,并实时监控每一笔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和直属单位财务核算,确保预算执行序时、均衡,资金支付安全、有效;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范围,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资金建立了绩效评价制度;积极开展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强化了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二、水利投资项目信息化监管现状

1.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重要支撑,也是信息化监管的主要手段。目前,水利部相关业务司局用于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信息系统主要有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水利统计管理系统、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等。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也不同程度地建设应用了相关信息系统,在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由规划计划司组织研发并应用,满足了水利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等业务的管理需求,实现了规划计划司以及7大流域机构和各省之间的水利投资计划上报、下达、水利投资立项审批等功能,提高了水利规划计划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水利统计管理系统由规划计划司组织研发,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并维护,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法人单位或项目负责单位进行填报,实现了中央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投资计划下达、投资拨付、投资完成、工程量及效益情况等信息的录入、审核与汇总上报,实现了中央水利项目投资计划执行和工程进度情况的定期跟踪和监管。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由安全监督司组织实施,是各级水利行政主管单位安监部门及其所辖水利企事业单位之间关于水利工程生产安全情况的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GIS定位功能,有效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生产安全情况的定点定时监管。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由财务司会同审计署组织建设实施,是针对水利投资项目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和直属单位财务核算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在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系统、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平台等针对某类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某类水利项目建设情况的信息化监管。

2.信息化监管存在问题

(1)全过程监管不到位

按照水利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的目标,现阶段水利投资项目前期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及项目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上报和审批。项目建设阶段的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以及项目运行阶段的投资效益情况等信息可以通过水利统计管理系统实现月报和年报统计。而项目前期阶段的项目法人组建、初步设计及实施方案的变更、施工招标投标、项目开工申请,项目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竣工验收情况,以及运行阶段的运行管理单位、维修养护记录、“两费”落实情况等信息化监管均较为缺失。尤其是运行管理阶段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重建轻管”现象尚未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有效解决。

(2)监管实时性不强

目前,水利稽查是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主要手段,但水利稽查工作偏重事后管理,缺少事中控制,监管实时性不强。信息化是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实时监管的一种有效手段,而目前水利部应用的信息系统监管实时性不强。以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和水利统计管理系统为例,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水利投资项目前期立项阶段的审批和建设实施阶段的投资计划下达,用户仅限于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水利(务)厅(局)的规划计划工作人员,无法实现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投资计划信息交互,达不到实时监管的效果;后者的功能定位为信息统计,尽管实现了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效益情况等信息的统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利投资项目的过程管理需求,但也难以有效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3)系统建设及应用效率

有待提高水利部层面,相关业务司局根据各自承担的水利投资项目监管职责,开发应用了相应信息系统来支撑其监管工作,但由于技术方案、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系统建设较为分散,服务目标单一,缺少统一规划实施和统一标准规范。因此,监管信息存在重复填报现象,缺少必要的信息集成和系统整合,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管的“横向协同”,不能有效形成水利投资项目监管合力。如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投资来源、项目建设地址等基本信息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就应该固化到某一个信息系统,并作为唯一信息源和标准规范,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地方层面,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虽然建设应用了相关信息系统,但与水利部应用的信息系统缺少数据衔接和共享,难以实现监管的“纵向贯通”。此外,系统信息填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提高,对水利投资决策分析与绩效考评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三、目标及对策

1.实现全过程监管

按照对水利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的要求,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信息应覆盖水利投资项目从前期阶段到运行阶段的全过程,监管范围也应进一步扩大。按照水利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在项目前期阶段,监管信息应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项目法人组建情况、初步设计报告及变更情况、实施方案及变更情况、施工招标投标情况和项目开工情况等。其中,项目法人相关信息应包括项目主管单位名称、项目法人名称、项目法人派出的现场建设管理机构、办公地址、法人代表姓名、技术负责人姓名等。按照相关规定,项目主管单位应在可研报告批复后、施工准备工程开工前,完成项目法人组建并上报相关信息。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变更时,项目法人应及时通过信息系统提出申请或备案,以此作为对项目法人考核的依据之一。施工招标投标信息包括招标方式、招标单位、中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开工信息包括开工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如初步设计审批文号,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的合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年度工程建设资金已落实证明,征地移民工作情况等。在项目建设阶段,监管信息应包括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竣工验收情况等。其中,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又包括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到位、完成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计划的下达、到位、完成情况,已完成工程量、投资效益等信息;资金使用情况包括工程价款结算情况、是否违规挤占挪用建设资金、专项资金使用程序等信息;质量安全情况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缺陷信息和生产安全隐患信息;竣工验收情况包括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验收报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文件、图纸,质量监督单位按水利工程质量评定规定提出的质量监督意见报告等。在项目运行阶段,监管信息主要是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投资效益等信息,应具体包括运行管理单位、管护机构和人员、维修养护记录、“两费”落实情况、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等信息。

2.加强系统升级建设

建设思路方面,充分借鉴集团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分级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经验,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融入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和研发中,以水利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打造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统一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统一信息平台”),实现水利投资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各层级信息化监管的无缝衔接,以及所有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历史信息的可追溯,为水利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和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水利投资项目的“重建轻管”问题。具体实施方面,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充分了解地方信息化应用需求,在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水利统计系统等主要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升级整合,改进原有系统功能和流程缺陷,建立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名录,打造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规划计划司、财务司、建设与管理司、安全监督司等不同业务司局在统一信息平台上的“横向协同”监管;各流域、省、市、县水利部门根据相应权限和管理要求,均可以在统一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上报、审核、查看,或者结合本地区实际管理需求,在水利部统一信息平台设计理念和技术框架下,独立开发相应系统,并能够实现与水利部统一信息平台的数据交互,满足统一信息平台的信息采集和监管需求,实现全国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纵向贯通”。此外,应充分考虑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需求,必要时可以实现与这些外部系统的数据集成。系统部署方面,应基于现有水利部信息中心硬件和网络环境,加强水利政务外网建设和安全保密措施,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优化系统部署方案,提高系统性能和使用效率,满足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系统用户的应用需求。

四、建议

1.组织领导方面

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科技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水利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信息管理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败。因此,应充分认识信息化手段对改进水利投资项目监管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和加强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议成立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财务司、建设与管理司、安全监督司、农村水利司、水土保持司以及水利部信息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等司局或直属单位为主要成员的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化需求分析、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制度建设和系统升级研发等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实施”。

2.制度机制方面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各阶段、各层次、各环节工作的有序、高效、协调进行,必须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机制,建立相应制度,将信息管理作为考核各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一是完善信息流转机制,规范信息系统操作流程,明确信息填报的时限和要求,畅通信息流转,提高系统使用效率。二是建立信息化标准规范,如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类型、行政区划、所属流域等数据指标的统一编码标准和分类标准,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保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信息化应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保障系统使用单位所填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相关领导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有数可依、有数必依、审数必严、假数必究”的信息化应用局面。

3.资金投入方面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统一部署、政府负责、部门协调、联合行动”的原则,以准确掌握现状、提升服务水平、整治违法生育为重点,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一盘棋工作机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查清底子。主要是全县流动人口的总数、育龄人口数和已婚育龄妇女数;流动人口流向分布、居住和从业状况;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违法生育及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二)掌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现状。主要是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现状;流动人口建档情况;录入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情况;办理和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情况;签订各类服务管理合同情况;落实各项免费节育技术服务情况。

(三)广泛宣传。积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生育意识,查处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四)优质服务。依托各级计生服务阵地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服务载体,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均等化步伐,提高服务质量。

(五)建章立制。建立健全适应“一盘棋”工作要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三、实施步骤

全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营造氛围。

1、制订活动方案。召开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工作会议,制订活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对专项活动做出具体安排。

2、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健全工作网络。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建设。强化社区(村)属地管理职能,配足计生专(兼)干、中心户长和计生信息员,完善辖区企事业单位、市场、门面房、出租屋和住宅小区计生服务网络。各社区要按街道确定计划生育信息监督员;市场、住宅小区要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设计生专干,并按住宅楼设立计划生育中心户长;新兴经济、社会组织中也要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设专(兼)干;单位型社区要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网络。

(二)第二阶段:排查摸底,完善信息。

1、摸清情况。以年4月21日24时为基准时点,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原则,以乡镇、村(社区)为单位,以出租屋、市场、单位、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为重点,以查验、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为主要手段,一是摸清本辖区流入人口总数、已婚育龄妇女数及分布状况、接受现居住地节育管理服务情况。二是利用流入人口信息采集、医院分娩登记、免疫接种登记及群众举报等信息,对年以来辖区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进行核查,按符合政策生育和违法生育两个类别分别登记采集信息。凡发现怀孕者要查清是否符合政策,并及时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形式通报户籍地,做好情况记录。三是以乡镇、村为单位,通过流动人口外出前的办证记录、所签合同、信息平台及走访了解等方式,重点查清流出人口总数、已婚育龄妇女数、流向分布、办证、接受服务等情况。

2、持证管理。对没有办理、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要通知督促其限期补办、交验,对流入的初婚并准备在现居住地生育的流动人口,按规定为其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

3、完善信息。要及时将清查信息与省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库原有信息进行核对,区别不同情况录入(变更),并通过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工作平台交换信息。

(三)第三阶段:突出重点,依法查处。

1、无证怀孕人员。对查出的无证怀孕对象,流入地要及时通报户籍地进行核查,确定为不符合条件怀孕的对象,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补救措施。对拒不落实补救措施的人员,及时通报户籍地,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2、违法生育人员。对违法生育但已缴社会抚养费的,应查验户籍地乡镇(街道)以上计生部门的相关证明,对证明不全的限期交验。对违法生育并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按照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向户籍地通报情况后,征收社会抚养费。

3、开展两地协作。流入地要及时向户籍地通报专项活动进展情况、服务管理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共同处置流动人口生育证补办、不符合条件怀孕对象补救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事项。

对专项活动中查出的流动人口违犯政策生育等问题,以落实相关措施和征收社会抚养费为主,不纳入当年的计生“三线”考核。

(四)第四阶段: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1、实行“两证双合同一承诺”管理。“两证”即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双合同”即乡镇、村委会(社区)与所辖地的企事业单位法人、雇主、房主签订计划生育合同,落实工作责任;企事业单位法人、雇主、房主与被雇流动人口、租房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形成“抓房(业)主,房(业)主抓”的管理机制。“一承诺”即各级计生服务管理机构承诺向辖区内育龄流动人口均等化提供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

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流入人口“七项”管理制度。一是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登记制度;二是清理清查制度;三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制度;四以房管人制度;五是计划生育合同制度;六是信息通报制度;七是工作考核评估和奖惩制度。

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流出人口“四个一”管理制度。即:已婚育龄妇女在外出前办理一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一份计划生育合同、落实一项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确定一个有效的通讯联系方式。

4、建立和完善均等化服务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当地民生建设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便民维权等制度,保证流动人口在现居地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服务。

(五)第五阶段:集中验收,总结提高。

1、集中验收。在各乡镇组织自查验收的基础上,县上组织力量,对各乡镇清查情况进行集中验收。检查验收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取样本点、走访相关单位(人群)、填表打分的方式进行。未达到清查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效果仍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

2、总结通报。各乡镇要注重挖掘专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和各类动态信息,8月2日前将专项活动总结材料与各类统计表报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管理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上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表彰先进。

3、兑现奖励。对实名举报,包括各类来信、来电举报经查实的兑现奖励政策。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口计生局,具体负责专项活动日常工作。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建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机制、规范生育秩序、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专项活动抓出成效。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6

1、以适应新系统要求,4月份对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培训新WIS管理规范,并纳入全县培训计划。把不断提高统计质量作为规划统计的一项中心工作始终抓住不放,在我县建立常年有奖举报制度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以此提高我县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全县统计工作质量。

2、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要把好数据入口关,对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数据,认真审核无误后上报,如有需要修改变动的每月30日前提交修改申请报告,需经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签字,并加盖计生办公章,经审批同意后方可修改。每月2日前上报上月基本情况报告,村级在采集源头数据时,认真过录相关证件和资料,确保信息报告单准确无误。落实好新WIS信息质量审核标准,做好查错纠错工作,WIS主要错误比例必须控制在6‰以内。着重做好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和应用工作,及时做好数据比对。县人口计生委每月将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分拣到各乡镇(街道)计生办,乡镇(街道)计生办要在十个工作日内对接收的情况进行逐人核对,对出生一个月未上报的视为漏报,超过3个月未上报的做为瞒报处理。对确因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限内无法认定的,乡镇(街道)计生办要写出书面报告,经分管领导签字报县人口计生委统计科备案。把WIS数据准确率和纠错情况以及信息平台核对情况纳入日常监控,确保全县统计质量的提高。

3、充分利用WIS数据,做好“三个”使用。一是做好查体服务工作的数据使用。乡镇(街道)计生办每季度为服务站提供应查体到站人员花名册,县级为村级查体服务直查点提供直查资料;二是做好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的数据使用。及时提供避孕节育措施应落实未落实人员基础信息,搞好数据分析;三是做好二胎孕情跟踪服务的数据使用。建立二胎孕情跟踪基础台帐,对流引产、出生上报等孕情变动情况每月与WIS核对,实行月月清。

二、坚持强根固本,继续抓好薄弱村帮促转化工作

计划生育薄弱村帮促活动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2013年将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继续抓好计划生育薄弱村帮促转化工作,确定2013年薄弱村标准,对确定的薄弱村继续实行综合治理,研究制定《关于对2013年度计划生育薄弱村(居)实施帮促的意见》,层层建立帮促责任制,制定帮促措施,落实帮促责任制,采取定人员、定目标、定奖惩等措施,强化业务督导,完善阵地建设,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帮促活动,确保转化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加快薄弱村转化步伐。

三、深入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年建设活动

按照《全市基层基础建设规范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乡级、村级工作规范》要求,强化乡村两级基层基础,统一规范乡、村两级统计信息制度,确保各种统计数据上报及时、准确,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县级主要做好人员培训、数据质量审核、信息平台数据搜集比对。乡级应着重开展深入细致的基础信息核查,进一步减少育龄妇女漏管、脱管现象,提高育龄妇女信息覆盖率和统计数据准确率。村级主要落实统计工作制度,及时变更、运用好一卡、一单、一表、一板、一册,搞好服务管理,实现基层基础规范化管理。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计划 调度 闭环 共享

中图分类号:TF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43-01

1 背景

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是世界首个单体达到千万吨钢的生产能力,国内首家采用“全三脱”冶炼工艺的炼钢厂,具有设备大型、工艺先进等优势。要想驾驭这样大型、先进生产设备,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洁净钢产品,创造出一流的经济效益,对生产排程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京唐公司目前生产情况,之前开发的由动态调度算法自动排列的炉次计划已无法完全满足生产需求,主要体现在计划兑现率低、显示不直观、信息不共享等弊端。所以需要在原有的系统之上进行优化。为此,需建立一套炼钢调度系统,与一体化计划系统进行多系统无缝衔接,形成炼钢一体化计划闭环管理。炉次计划由现场调度员进行创建和调整,以适应高节奏高效率的生产。在手动加半自动计划结合的生产组织模式下,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京唐公司大型炼钢厂及全三脱冶炼模式的生产规律,为实现动态调度全自动生产组织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设计思路

基于京唐公司炼钢厂生产组织现状,完全基于算法规则、无人工干预的全自动炉次计划至少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因此应从手工操作加系统支持的半自动炼钢炉次计划来满足当前的业务模式需求。为满足这一功能,需要对现有炼钢执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扩充与修改,新建一套炼钢调度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针对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自身特点,定制开发的炼钢调度系统与公司的一体化计划系统建立接口,并同时与炼钢执行系统建立接口。一方面从公司钢轧一体化体系建设上形成了闭环管理,从合同反推到炼钢的计划,钢轧计划进行有效的衔接,另一方面从岗位操作上得到了简化,利用调度人员熟悉的表格方式对炉次计划手动编排,所以新开发的炼钢调度系统作为调度人员操作的前端系统,把这个系统接入炼钢执行系统中,将调度人员在炼钢调度系统中编排的炉次计划通过炼钢执行系统和二级系统的接口直接下发到二级系统中来指导炼钢生产。二级系统生产实绩实时的反馈到炼钢调度系统,各岗位都能通过三级终端查看,并将实际板坯信息附带生产订单号传给热轧工序,从而实现了炼钢一体化闭环管理。

3 功能介绍

炼钢调度系统作为炼钢生产排程优化所建立的系统,主要包括浇次计划排产、炉次计划排产、停工记录、列车时刻表排产等功能模块。

(1)浇次计划排产。该模块主要供非计划创建浇次时使用。该功能根据时间规则自动生成浇次计划号,并且选择系统内的钢种、规格以及炉次等必要信息。在调度系统下达的浇次计划生产出来的板坯都是计划外板坯。

(2)炉次计划排产。该模块主要是在炼钢计划系统下达的浇次计划基础上,创建炉次计划,制定出炉次的工艺路线以及在各工序的时间点,并且把这些信息重组成各个工序的计划电文经由炼钢执行系统下达到各个工序二级。在该功能中有修改工艺路线、修改计划内钢种、修改计划时间以及改判等功能。这些改动都会以电文的形式发给炼钢执行系统,最终将PDI下达到二级。

(3)列车时刻表排产。该功能主要是对手工炉次排产的一个改进,系统提供了计划模型配置功能,这样调度员就可以根据当前生产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生产的时间与周期,根据模型配置以及开浇时间自动计算某个浇次所有炉次的所有工序计划时间,并且根据二级返给三级的生产实绩信息,调度能准确跟踪炉次的生产情况,便于更好的组织生产,提高时间利用率。

(4)生产信息查询。调度系统会实时采集二级的生产实绩信息,如炉次事件,炉次状态等等信息,以便不同岗位的用户共享炉次的生产实绩信息,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5)停工记录。该功能主要是记录日常生产中,各个工序各种设计停工的原因,包括计划停工,非计划停工,意外事故等,以便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了解每天的生产设计状况和生产情况。

(6)热修包信息维护及查询。该功能主要记录热修包岗位根据调度员下达的炉次计划和实时生产情况,对热修包信息进行维护,记录热修包座包时间,以便及时安排钢水接应,方便日后查询钢包的情况。

(7)模型维护。该功能用于模型信息主数据维护,列车时刻表半自动排产时所用的模型来自此界面的模型信息,管理人员可根据生产调整随时更新模型信息数据。

(8)报表管理。报表管理部分主要用来查询、显示、打印各类满足生产需要的报表,包括炼钢部生产信息报表、当日铸机生产信息报表、停工分析报表、生产调度日报、岗位生产信息报表等10张常用的报表。

4 实施效果

(1)降低冶炼周期,提高生产节奏,产量相应增加。(2)炼钢生产组织能力提高,计划兑现率提高,协议品减少。(3)系统能够根据模型算法进行炉次排产,并能结合调度员的实际要求进行人性化的调整,灵活的排产模式非常贴近用户的使用需要,大大提升了炉次排产的业务效率。(4)实时刷新采集炉次事件并更新前端界面显示,大大提升了生产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生产组织效率。(5)按照生产计划合理的组织生产,尽可能按照计划时间保铸机连浇,减少故障的发生。(6)数据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整合,为用户直观便捷地对炼钢生产的计划及执行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生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8

CIS不仅将竞争情报的方法和步骤设计成计算机系统软件,还把竞争情报的管理理念和功能应用融入其中,企业凭借该系统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及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合法地采集、选择、评价、分析和综合, 以形成新颖的、增值的、不为竞争对手所知的、对抗性的信息,为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决策提供依据。

CIS的技术框架

在实际运作中,不同的竞争情报系统的信息网络构成不尽相同,但可归纳为四个基本部分。

(1)CIO,即信息主管。CIO既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组织网络的重要一环,也是信息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他既是企业竞争情报中心(CIC)的主管,同时还要参与到企业整个业务的核心层和经营决策之中。

(2)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根据CIO确立的情报课题,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并作初步筛选,同时做好文件、记录等资料的保管及定期归档工作。

(3)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应用恰当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深入分析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收集的信息,生产竞争情报产品。

(4)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包装竞争情报产品,及时将产品传送到情报用户手中去,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快捷、友好的浏览、查询服务;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情报服务。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信息网络的核心由CIO、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以及企业内联网五部分组成。

CIS的战略布署

一.技术战略

在CIS的战略部署方面,技术战略和人才战略尤为重要。它们关系到CIS基础平台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决策是否有效。

系统规划

一个好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该做到,对内为员工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对外则能够及时、准确且全面地采集信息,并根据用户的标准加以分类、加工和生成报告。同时,竞争情报系统对于占信息总量80%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在处理上也要做到精准无误。这些在企业进行竞争情报的战略规划过程中都应该予以充分考虑。竞争情报系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界定情报需要、确定情报方向。它可以协助企业明确需要那些竞争情报,怎样组织和管理采集的竞争情报,从哪些地方去采集竞争情报,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采集和获取到最需要的针对性情报信息。

企业在进行情报规划时,首先必须明确要搜集的情报内容,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构建企业竞争情报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即进行情报分类体系规划。情报分类体系往往决定了今后企业竞争情报的组织和分类,甚至竞争情报服务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因此,有必要在初期构建一个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可扩展的情报分类体系。

情报分类体系确定之后,必须对于企业情报信息源进行规划。企业情报信息源从类型上主要可以分为互联网信息源、关系数据库信息源、文档型信息源等。在进行情报信息源规划时,必须明确要从每种途径的哪些信息源采集信息,这些采集的信息将归集到哪个情报分类等。情报信息源调研和规划越充分,采集到的针对性信息将会越丰富。

系统构建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提供了企业开展竞争情报业务的技术平台,具有如下业务功能。

情报规划:实现对于企业采集情报内容的情报分类体系规划,以及对于某一情报分类下采集信息来源的情报信息源规划,同时提供对于情报分类规划、情报信息源规划过程中的,为提高工作效率而使用的各种情报分类模板、情报信息源模板的定义、保存和管理。

情报采集:实现对于包括互联网情报信息源、关系数据库信息源、文档信息源的信息采集、集成与整合,并实现对于各种信息源的采集参数的配置、管理,实现对于信息源信息采集任务的调度和管理。

情报加工处理:主要实现情报编辑、审核、签发的采编发业务流程,既可支持采编发业务流程的可定制裁剪,又可支持在没有人工参与的情况下的自动情报采集、标引、的全自动化业务流程。

情报:实现基于一套后台数据库的多前台站点的信息和服务,实现站点、频道、栏目、各种情报资源、资源显示输出等的用户自定制及自动的网站静态页面生成,实现企业情报门户服务。

情报管理:实现对于各种后控标引字典、素材库及库数据库结构管理,以及各种针对情报生产或情报利用的统计分析数据的管理。

情报分析:实现情报文档自动关键词摘要生成,实现自动相关情报获取,实现情报简报的全自动或人工干预条件下的简报生成和推送服务,实现关键情报课题的定义、管理、情报协同创作、研究报告的生成、推送和服务。

用户权限管理:实现对于系统的部门、用户、角色、用户组的管理,实现角色的功能权限管理及功能权限校验,实现基于组策略的情报浏览、维护权限管理及相应的权限校验。

个性化服务:实现对于用户行为习惯的统计,以及根据用户行为习惯的个性化情报服务,如最近访问信息、我的专题、我的收藏夹、我的社区、专家搜索、我的专题订阅、我的定题服务等。

情报服务管理:实现对于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情报订阅推送服务以及情报交换服务的管理。

系统管理:实现对于系统参数的管理,实现对于系统任务调度的管理,实现对于系统各种日志的管理。

任务调度与驱动:主要完成各种需要自动执行的后台任务,如采编发流程驱动、站点全生成、站点增量生成、情报生产和引用浏览统计分析、客户行为统计等任务的调动、驱动。

通过构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将企业情报人员从原来的手工情报搜集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深度情报分析,提供高级情报产品和情报服务上来。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和中央、省两个《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全局,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心任务,明确服务宗旨,转变工作思路,全面实施“区管镇聘村用”的基层计生专干队伍管理模式,加强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促进基层计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全区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原则

遵循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通过推荐、审查、测试、考察、审批、聘任等步骤,在全区各村(居)中招聘计生信息员,确保村级计生专干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优化提升。

三、村级计生信息员的配备

全区现有村(居)数为176个,每个村(居)配备1名计生信息员,共需配备村级计生信息员176人。新配备的计生信息员在全区各镇(街道)原有的村(居)计生专职人员中调剂。

四、村级计生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一)本次招聘的村级计生信息员为计生资料、统计、电脑员。负责本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的收集、整理、登记、统计、报送、存档工作。

(二)做好本村(居)育龄妇女的婚、育、孕情况和避孕节育库存的摸查及统计分析,及时向村(居)党政领导汇报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三)协助村(居)计生办主任做好人口计生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抓好“一校(婚育分校)一会(计生协会)二室(计生办公室、计生服务室)三栏(阅报栏、公开栏、宣传栏)”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定期做好信息更新,收集总结工作情况。

(四)协助其他专干做好本村(居)计划生育对象申办省、市计划生育奖励或有关计划生育证件、证明的初审及发放工作。

(五)做好上级计生部门及村(居)书记、主任、计生办主任交办的其它计生工作。

五、村级计生信息员的招聘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自觉履行计划生育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品行端正,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身体健康,能适应本职工作。

(三)属用人单位村(居)常住户籍人口。

(四)没有违法生育行为或违法生育处理已满五周年。

(五)国家承认的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周岁以下。

(六)熟悉掌握人口计生业务知识,能熟练操作电脑。

(七)属村(居)二委成员的,不列入计生信息员招聘范围。

(八)从事计生工作三年以上的,将适当放宽条件并优先录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45周岁以下)。

六、招聘程序

村(居)计生信息员招聘工作由各镇(街道)组织实施。各镇(街道)必须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本镇(街道)村级计生信息员招聘方案,并于2008年11月30日前将招聘方案报送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招聘工作的主要程序和要求:

(一)报名:报名地点为本人所属村(居)委会。报名时间为2008年11月25日至11月30日。报名时应提交以下证件资料:

1、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已婚者应提供结婚证、配偶及子女户口本、婴儿出生证、落实节育措施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和《*市计划生育证明书》;

3、近期免冠正面彩色一寸照片2张,填写《*区村(居)计生信息员报名表》(附后)。

各村(居)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精神,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报名参加招聘。

(二)审查:村(居)委会负责对报名人员进行初审,确定推荐对象上报镇(街道),推荐对象人数必须不少于2人。各镇(街道)负责对所属村(居)推荐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考试对象,并于2008年12月2日将考试对象名单上报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三)测试:以闭卷笔试形式进行,主要测试个人的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人口计生资料统计等相关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笔试时间为2008年12月27日。试题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命题。考场及考务工作由各镇(街道)确定并组织实施,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负责对各镇(街道)的考试过程进行巡视检查。

(四)考察:各镇(街道)根据各村(居)参加测试人员的成绩,每个村(居)从高分到低分确定2名考察对象。考察内容主要为人员的资格、计生业务能力、电脑操作技能、思想品质、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表现。考察的具体方法方式由各镇(街道)组织实施。笔试成绩及考察评分所占比重由各镇(街道)自行设定。

(五)审批:各镇(街道)根据参加测试人员的笔试成绩和考察结果,择优确定招聘对象。招聘对象需填写《*区村(居)计生信息员审批表》(附表,一式二份)连同个人资格审查的资料原件及复印件上报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审批。

(六)聘任:本次招聘的计生信息员聘期为二年。聘用对象经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审批同意后,由所在镇(街道)与其签订聘用合同。

七、村级计生信息员的待遇

村级计生信息员月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其他生活补贴构成。其中岗位工资分三档:按2008年度村(居)人口规模设定,1万人以下村(居)的计生信息员600元,1万人(含1万人)以上2万人以下的650元,2万人(含2万人)以上的700元。村级计生信息员的岗位工资从市、区、镇三级(3:3:4)配套的专干经费中解决,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在各镇(街道)原市、区二级配套的计生专干经费中核算提留,并进行统发。提留后余下的市、区二级计生专干配套经费按原渠道下拨;计生信息员的其它生活补贴由所在村(居)参照办事人员补贴标准进行核发。

八、保障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村级计生专干的调整优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村级计生信息员招聘工作顺利完成。区财政必须逐月将区本级应配套的计生专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再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按规定分解下拨。各镇(街道)必须按照规定足额配套本级计生专干经费并及时下拨到各村(居),确保村级计生专职人员和计生信息员补贴经费的落实。

九、村级计生信息员的考核

情报信息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 :统计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决策;咨询

Abstract: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provide information, consultation, supervision and other functions as a unit and leadership in decision-mak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 long front, range is wide, idea, change quick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ll use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ccurate, effective and timely statistical analysis data for decision-making layer,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level.

[keywor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decision; consultation

中图分类号:C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统计是认识社会,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是能起到为国家制定政策、计划,为单位和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咨询、监督等多功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统计分析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统计分析资料,是提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也为南水北调东、中线其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实际,浅谈统计分析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统计分析工作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通过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统计数据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预测客观现象前景的活动。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其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到项目的财务、施工进度等。

建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对于南水北调工程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分析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如下:

1、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某一时间点上的静态现状,也可以反映工程项目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状况。从静态现状看,它可以反映工程项目目前的投资、工程量、质量和安全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状况看,它可以反映工程项目的总体投资,生产进度情况,施工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财务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统计分析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

3、统计分析有利于发现统计工作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活动。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统计工作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加工整理的资料是否具有可比性,统计分组是否科学,指标口径是否衔接,等等。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前面的工作中已有察觉,而最后在分析阶段才被证实。如,在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中,一些指标的设计不够合理,在统计数字质量上,一些数字水份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通过统计分析工作,可以推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和加快统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二、统计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南水北调中线局河北直管建管部一直重视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性、服务性。从原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的整理、分析等各方面抓好统计分析工作。如果有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又有科学的统计分析,能够总结出工作取得成绩或失误的原因,分析出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的办法,必定能为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决策和部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原始数据的收集

1)设立统计组织机构

建管部确定了合同管理处负责统计工作,并设置专职统计工作人员,协调部署相关处室、各参建方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同时对参建各方的统计机构的设立予以监督落实,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分解到各个部门,并制定了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及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方式。

建管部专职统计人员一是要对各标段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建管部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管部统计人员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统计工作中,统计信息的完整性不仅仅取决于合同管理处内部,如工程部门掌握计量数字、建设质量、安全、图纸供应等方面,财务部门掌握成本数字,参建各单位掌握工程第一手资料等。因此,为确保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也要求其他各参建单位配备了专职的、稳定的统计人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3)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参建单位向监理部门运行,满足监理的汇总需要;二是各监理部门和相关处室的专项信息向计划合同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计划合同部门向项目领导、上级机关及参建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2、统计内容的整理分析

1)总结性分析评价

结合上级领导部门要求本部门统计分析人员设计的固定的统计报表格式,本部门设定了适合本工程项目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的专门统计报表格式,并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以统计报告的形式上报。根据统计指标与计划指标相对应的原则,统计报表主要有月度和年度统计报表。

月报表包括《工程投资完成情况月报表》、《月工程量完成情况报表》、《质量评定月统计表》、《工程安全事故月统计表》,年报表与月报表格式基本相同。统计报告主要包括工程概况、投资完成情况、工程量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工程变更情况、大事记和现场施工照片等。月度和年度统计报告属于总结性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例如:微观的对某个项目的生产情况、质量问题、进度等进行评价,宏观的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工程量、进度情况、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等,目的就是对项目全局做出总评价,反映总变动趋势,从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发展中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探寻对策。

进度性分析评价

进度性分析评价主要是计划执行结束后,对计划的执行结果做出的数据统计,形成反映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进度性的分析分为一般性进度分析和战略性进度分析两种。前者主要是就各级领导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者主要是就项目全局未来发展的、较大的趋势性问题进行研究。进度性的分析要求有很强的时效性。需找出完成计划超欠的情况,对于超额完成计划的项目,要找出超额完成的原因,对于所采取的新技术,管理方式要积极推广;对于未完成施工计划的项目,要找出未完成计划的原因,查明是现场组织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外部原因。找出影响进度的原因,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予以纠正、整改,以便很好的执行下一循环计划。如利用收集、掌握的施工单位不同时段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的资源,结合相应时段完成的工程量和产值,研究工程建设形势,判断工程建设进程的超前和滞后,分析施工单位计划投入资源的多少,进行建设资金的阶段性和全过程控制。

3)预测决策性分析

在分析进度完成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下部工程项目进度做出的科学推理判断和定量预测。预测的目的是为增强预见性。预测分析要求基础数据要准确,进行预测计算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提出预测的分析结果具有可信度,在进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决策分析,以量化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实施正确决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例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直管项目某一标段

8月份工程完成情况统计表

上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直管项目某一标段8月份统计月报的一个分表。从上表可以反映出8月份全部计划都未完成,尤其是三七灰土路面工程仅完成计划的1/5。

统计人员根据上述收集整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找出以下原因:

1、8月份正值奥运期间,当地建筑主要材料,如水泥、砂、石块等供应几乎中断,致使工程进展缓慢,没有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2、三七灰土路面由于受到8月份降雨天气多的影响,不能正常施工,再加上通讯标段管沟回填后,回填质量难以达到压实标准,造成部分渠堤形成洼地和积水坑,影响了路面工程的施工进度;

3、由于受到征地的影响,加上当地老百姓的阻工,导致隔离网栏安装没有完成计划;

4、截流沟由于劳动力缺乏,且机械设备投入不足,加之8月份多雨,影响了土方开挖的进度。

统计分析人员将以上问题在会上反映给领导及各部门后,建管部及时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及时通报给施工单位。

1、建管部继续做好外部协调工作,处理好与各个施工单位、监理及当地政府群众的关系,解决好征地遗留问题,为项目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求施工单位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并要求施工单位加大人员、设备投入等措施,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3、制定通讯标管沟回填技术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提高工人施工水平,确保渠堤压实质量及路面标段施工质量;

4、由于截流沟工程还未完工,要求施工单位在主汛期到来之际,对左岸渠堤迎水面采用编织袋装土进行临时护砌,并在积水部位配发电机、水泵等设备,确保渠道度汛安全及人员安全。

通过上述分析,本标段施工进度及通讯标回填质量控制均有了好转,整个合同段施工步入了良性循环。

结束语

通过统计分析,能使我们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的各种情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生产的工作,使工程项目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能够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组织工程建设。

虽然统计分析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统计分析也有自身条件的限制。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战线长、范围广、头绪多、变化快”的建设特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给驾驭工程进程带来的巨大影响,各种征地、专项、阻工等信息势必在统计分析中占有相当的权重,给此类建设信息的实时采集、加工和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常常使根据统计分析做出的工程建设形势预测处于被动、尴尬的地位,使上级单位对数据分析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深化统计分析能力,努力使统计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井霞.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J].商业经济.2004.4.

[2]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