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2:20:35

情报机构

情报机构范文篇1

进入21世纪,已经走过近半个世纪历程的我国机械情报(信息)研究机构正面临着一系列生存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区域机械工业为发展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情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机械情报服务体系就成为重要课题。

1地区机械工业情报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纵向支撑不够

自地区行业主管机构体制改革以来,政府职能及管理方法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区机械情报机构原有的许多职能逐渐被弱化,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已有机构之间又缺少联系和互动,情报工作发展缓慢,其发展很难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从政府决策咨询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情报机构支撑能力与政府决策需求间存在着缺口[1],出现了阶段性情报服务的断层。有关方面对地方机械情报机构和竞争情报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放松对情报机构信息资源的依托,使应有的机械情报服务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1.2横向服务资源滞后

目前,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地区机械情报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机械情报机构原有的信息资源收集、研究和保障等功能在逐步退化,失去了许多对大中型机械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功能。

1.3人才资源匮乏现有的机械情报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老龄化和知识老化特别突出。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地区机械情报机构10多年都没有进情报专业人才。原班人马逐渐步入中老年,人才资源匮乏十分突出。

1.4经费紧张,服务手段落后地区机械情报机构都为公益性单位,工作以定向研究和无偿服务为主,仅靠自身力量难以满足资源配置的需要,经费紧张、馆藏情报资源不足影响了情报的搜集和深度加工,服务手段落后已很难满足本地区机械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2依托行业优势,创新服务内容地区机械情报机构组建以来,一直担负着为地区机械工业发展而服务的特殊功能,过去靠上级的支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已同本地区的机械工业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相互依托、互相信任的特殊关系。因此在推进机械情报服务创新和地方工业情报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关系,整合资源、发挥行业优势,在建立地区机械工业情报服务体系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依托地域资源的优势,积极加入国家机械行业资源平台,组建地区机械情报机构的资源平台,承担起地方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积极开发建设地方特色情报资源数据库。

(2)依托地域人缘的优势,积极组建省级机械行业情报机构的情报服务网络,作为机械情报服务体系的基层服务站点,依托国家有关情报机构的资源和地区人才,深入开展基层情报服务,为地区机械工业的科技、经济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3)做好机械情报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企业宣传和推广应用工作,让企业信息用户了解机械情报和机械情报服务的作用和意义,致力于提高企业用户的情报素养,让用户学会应用机械情报信息资源和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让机械情报信息资源和服务辐射到各大、中、小型企业。

(4)拓宽同有关研究院(所)、大中型企业情报部门的合作和联系,充分利用相互资源,使服务范围和内容更具有可行性和权威性,从而推动双方和多边的共同发展。要重点抓对中小企业的情报服务,充分利用机械情报机构在本行业的优势,推动和引入竞争情报,聚焦当前技术、产业、市场的热点,真正发挥情报的预警、竞合、战略等作用,确保和促进本地区机械企业健康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3建立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地方机械情报信息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我们也要认清目前地区机械情报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促进传统的机械情报服务向深层次发展,要在组织体系、支撑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创新机械情报服务内涵,全面提高服务功能,促进地区机械工业的全面发展。

3.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的建立必须强化研究团队,建立地区机械行业情报发展联盟。根据机械工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需求目标,开展技术跟踪和技术预见性研究,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和充分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要确立组织体系重构的主要环节,建立和利用地区机械行业情报发展联盟的优势,创新情报服务链,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体系主要环节的集聚、协调、整合,不断消除运行障碍,形成强大、稳定而持久的运作动力机制[2]。

3.2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是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保障,贯穿于机械情报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在支撑体系中必须联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构筑服务管理平台体系、资源管理平台体系,实现强大的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标准信息处理能力和协调处理架构,提高经济情报信息集成和深度开发的效率。在支撑体系中运行的支撑系统接受机械情报服务体系管理指令,与其它系统有机联系,相互促进,创新信息流通和反馈的技术路径,实现机械情报的快速跟踪、及时获取和迅速跟进,占领情报信息的前沿阵地,依据管理和服务不断提升的需要,有序调整自身系统流程并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实现。以满足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危险提供早期预警、战术决策、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的支持,实现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评估和对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为此须建立以下平台:

(1)服务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是通过服务流程把需求转换为系统内各个工作阶段,最终提供机械情报服务的过程。其主要环节是:①明确区域内行业范围服务主体,以达到提高情报服务的针对性和快速服务的能力,记录情报服务运行轨迹,去废留新,使机械情报服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②建立运行及反馈工作系统,该系统是将服务管理系统内接收到的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进行分析,及时提交给情报服务体系,进行机械情报资源配置、加工后向用户传递,消除创新过程中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障碍。③服务绩效的统计和分析是指经济技术情报实施取得预期的效果,强有力的情报服务及服务方式与情报用户接受度达到了必要的契合,服务对象与机械情报服务体系产生互动作用,机械情报的核心业务和多元化服务得以稳步推进和拓展。

(2)资源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资源,构建机械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保存、整合、查询、检索平台,达到互通有无、相互补充与完善、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因此,资源管理平台系统除了接受机械情报服务体系管理指令,还应具备自我运行、自动识别和清理、整合机械信息资源共享价值链上的不同功能,按其信息资源、活动主体、过程、产研领域、区域等给予先进的功能、条件等方面配置,以提高情报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3.3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是要制定并一系列改进、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提升服务效果、提出情报研究质量的指导意见。推进和建立“整体规划、集体检查、互动分析、集体评价”的质量控制机制[3];制定和搭建完善的调整管理体系,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情报服务的组织和执行全过程。

3.4调整管理系统

情报机构范文篇2

关键词:图书情报知识网络数字化构建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图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也不断向前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组合,为图书情报的资源建设构建了新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应加强文献的资源建设和构建。现代图书情报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关系网络随着现代图书信息服务条件与服务功能的改变而发生着相应变化。当前,图书情报的业务量和机构信息量普遍变大,其工作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资源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辅助图书情报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普通信息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现代信息环境虽然要求图书情报人员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为基础,但仅停留在以提供文献信息线索为主的服务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全新的知识信息模式必将诞生,如何在网络化环境下构建图书馆信息服务,使信息服务逐步向知识网络化模式转变,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主题。

1.知识网络模式概述

1.1知识网络定叉

所谓知识网络,国外的相关研究涉及的是知识网络的涵义、信息资源以及数字化结果模型和市场价值等。对我国而言,绝大部分学者所研究的乃是知识网络前进方式以及模式的效果,其中也不乏部分专家引例分析中国企业知识网络的构建模式。

1999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认为: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具有相似之处,其提供的是知识、情报的综合运用等。从侧面来看,知识网络是经过专家学者将情报、知识等融合而成的,其具体的作用是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具体分析的。

2008年,马德辉等在企业层面上对于知识网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企业而言,企业知识网络是一种获取、共享嵌入在企业中以及社会网络中的知识资源,尤其是潜在的知识和相关情报,用以创新的体系。因此,知识网络在作为获取重要的知识和图书情报的途径的同时,也是企业挖掘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的手段。企业知识网络能力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社会知识网络基础上,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情报资源,以共享并创造新知识为内容,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以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为目标的动态能力集合。

1.2知识网络具体涵义

所谓知识网络,系指由知识节点和知识关联构成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该体系的大小和组成方式并不一样,如知识,其传播和流动的载体可以是人脑,也可以是组织或其他物质形式。换句话说,由知识元素、知识点、知识单元或知识库作为“节点”,以知识间的关联作为“边”或“链”而构成的网络称为知识网络。

1.3知识网络的目标

1999年,JoyPalmer阐述知识网络的目标,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跨学科、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2)提高不同知识源、不同领域和非媒体类型的知识处理和集成;3)提高团队、组织或社区有效率和跨地区或跨时间的工作;4)理解这种新链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隐含意义。即任何时刻和地点的所有公民都能够使用任何与因特网连接的数字设备查找所有信息情报。通过因特网,他们可以访问全世界由传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大学、政府机构、专门组织和甚至个人创建的数字收藏中的知识。

1.4知识网络的模式

按普通的观点来看,知识网络是以人的脑细胞为存在,通过人的脑细胞为依附和记录各种媒介载体(即脑外载体,如纸张、胶片、磁盘、光盘等)的网络模式。显然这种说法只是一般性认识。如今,图书情报知识网络化在某些程度上和情报数字化息息相关。数字化的定义是在情报基础上的,系指用数字符号等形式来分析情报,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通讯技术来处理图书情报。数字化的作用其实可以理解为:把实体图书情报和虚拟图书情报有机融合,变实为虚,以虚代实。数字化的发展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言的,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实体图书情报具有了虚拟系列。如空间、人员、网络将会不断得到发展。图书情报数字化为知识网络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1世纪,是知识和情报的时代,必须抓住数字化机会,只有构建有效的图书情报知识网络才能有效地分析情报,从而应用相关情报来创新。

图书情报数字化,其运行的流程为:情报收集——情报加工—一情报整理—情报传播—一情报服务——情报共享。图书情报数字化是顺应新形势的,也是新时代信息爆炸的重要产物,有效构建和合理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其必然会推进信息优化技术、人工智能、传输通讯等尖端科技蓬勃发展。

2.构建现代情报机构知识网络意义以及策略

2.1构建知识网络意义

2.1.1满足信息需求量

21世纪,作为知识和情报的时代——知识爆炸、情报爆炸的时代,对信息需求量惊人。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关系交流的内容(可理解为信息),从根本上讲就是情报,更是知识起点。图书情报分析员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中得出宝贵的隐蔽性情报,可对其去糟粕,取精华,随即构建重要的知识信息情报,并通过管理网络而服务社会,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最后使图书情报能够普及到社会而产生社会效应。

事实上,情报变成产生社会效应的知识,其过程是复杂的,即是节点与节点结合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系统地分析情报节点所产生的有效效应,另一方面更需要领导专家等综合归纳情报,优化情报信息,从而以创新来优化全新的知识节点,最终达到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所谓有效的情报资源实际上是通过知识网络的子部分(文献资源和人际资源、文献交流和人际交流)而积累的。

2.1.2共享与创新

目前,有关图书情报资源共建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是指某个图书情报机构资源为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共同享用的活动,实质上是图书情报机构以图书情报资源为工具,按照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图书情报资源共享的经济实质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信息资源产权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和使用权等的转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权主体的信息资源成为共享资源并实现增长和增值。

因而,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实际上也是一种图书情报资源的间接生产过程。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即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对一定范围内的图书情报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以提高图书情报资源的利用效率。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包括图书情报资源内容、技术、设备、人员、机构、政策法规等的共享,它包括各个层次(如全球、国家、区域、机构、个人等),各种类型(如公共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和非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等),各种形式(如无偿共享和有偿共享等),各学科专业、各行业领域等的共享。

分析——转换—刨新——利用,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分析已知知识和潜在知识,从而利用综合媒介,产生“分析——转换——创新——利用”模式下的化学反应,然而实现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收集的平台——情报收集平台。情报网络是资源收集的平台,通常它隶属于隐蔽性知识,比如某些社会经验等相关信息,描述起来并不容易;单纯条件下人们所具备的技能往往对于特殊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样就产生了对知识的需求量增加,随着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了人和另类主体之间的图书情报流通。系统地完善图书情报网络,可以无间隙的导致下属和领导之间的有序交流,充分挖掘情报机构各成员间的潜在效应,实现知识的融合和流通过程,这一过程的充分实现,便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的,即共享效应。

2.2构建知识网络模式策略

2.2.1图书情报新服务平台构建

(1)统一平台中心。统一平台中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是全国性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其任务是承担资源加工整合、提供服务、业务协调和组织管理等。其工序是通过统一平台中心发送资源回应下级中心的索取要求,动态生成结果返回下级中心。

(2)子平台分中心。子平台分中心是统一平台中心下属的各个小平台,知识创新是基于这个平台上的。子平台分中心在统一平台中心的有序规划下设立的呈均式分布而且相互独立的子平台中心。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下,这种平台网络由门户网站、内部网、协同作业平台以及交流空间等部分组成,用以进行知识网络参与者的各项活动。一般来讲,此类平台的功能分为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以及管理四大功能。子平台分中心可自动收集情报,因为在情报进入平台前,情报加工软件会新建刚收集到的资源信息,将此类情报变为数字化情报,然后存入平台中心,这样其实是知识网络模式下的储存功能,其作用是不断丰富资源。当资源整合完毕后,信息服务机构会对新建信息在平台上进行。不仅如此,用户亦可在平台上进行相关信息。但人们往往最为关注的是平台的服务功能,因为平台中心存放的数据库系统能提供各种查询服务,正如现在所出现的智能管理系统一样,包含个人信息内容、用户管理、语言功能、搜索功能、增值服务、咨询服务、决策支持服务、集成服务与用户对应的相关信息。

2.2.2运行策略

一方面,培育尖端人才。在知识网络运行条件下,训练一支有着过硬技术的知识网络管理队伍是必然的。这个管理队伍要有相关专业人才组成,从专业人才中挑选出热衷图书情报、擅于挖掘情报的创新人才。毫无疑问,优秀人才培训战略是知识网络取得成功运行的关键,成功的知识网络管理人员,能推进整体队伍团结,增强整体凝聚力;有着过硬技术的知识网络管理人才必能创建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平台,无论是统一平台和各种子平台,对其综合管理必须要有热衷图书情报事业而且素质高尚、技术熟练、团队配合默契的人才队伍。要充分掌握和利用计算机、通讯等高级尖端技术,要勇于创新,具备开拓精神,基于知识网络平台,来与用户共同进行知识的收集、交流以及创新,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网络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发展关键技术。毋庸置疑,知识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其自身体系也相应变化。对于知识网络本身而言,不仅需要创建利于分享,促进交流和有助学习的知识环境,还应强调知识体系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创新和创造,从小的方面来说,是知识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图书情报从收集到共享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大方面来讲,是推动知识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有效利用知识的关键技术?首先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综合多媒体等媒介,充分掌握智能化信息系统、数字化技术、情报获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知识进行收集、分析、储存和交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对国外成熟的技术和产品,采取拿来主义,与国外高科技水平接轨,共同发展知识网络各种先进技术。

情报机构范文篇3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不断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对科技情报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企业科技情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产品利用率却较低,所以消除企业科技情报的利用障碍,提高情报产品利用率是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一环。

1企业科技情报利用障碍分析

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到情报,而是经过交流对情报充分利用。在企业内部情报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开放式系统,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一般的工作流程如图1。首先,由企业科技情报机构对记录信息的载体(主要是科技期刊、图书、会议资料、产品目录、标准等)进行收藏、加工、整序,根据情报用户的需要,对这些有序化的信息进行检索,把所得的情报传递给用户,而用户对情报的利用情况及其它情报需求及时反馈给信息源,通过信息的交流,进一步完善科技情报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科技情报利用率,然而科技情报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障碍,企业内部情报利用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种。集不完整,时效性差。虽然通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上信息丰富,文献载体多种多样,但传统情报源仍是企业情报用户获取情报的主要途径。企业对与本企业生产、科研、经营有关的科技期刊、会议资料、科技图书等需求量仍很大,可由于企业的投资着重于工艺与产品的技术创新,科技情报机构的活动经费相对减少,这些科技文献往往无法及时、全面收集,甚至一些核心期刊也收集不全,就更不必说网上信息的收集、加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科技文献就无所谓情报利用。b.信息有序化过程造成的障碍。对科技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收藏,使信息形成一定规律,便于检索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使信息有序化的过程。由于科技情报人员的心理、专业、见识和责任心的影响,对科技文献的揭示、整序也因人而已,从而造成同类文献置于不同的类,或相同内容的文献揭示的主题不一样。另外由于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各种整序制度的限制,对文献信息的揭示还要受篇幅的影响,分类、主题词、摘要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原文献的主题思想,对检索、查询就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在加工整序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常出现重复加工或遗漏现象,造成“一书多址”、“死书”现象。c.文献管理及检索方式的障碍。由于借阅、倒架的管理不善,造成文献排架混乱或丢失现象;检索时,情报人员检索方式、提问、组配的不同,检索结果也不同,也会造成情报产品的失真,给情报利用造成障碍。信息源障碍.2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源障碍是影响科技情报充分利用的基础,在企业的主要表现有:二科技文献收信息交流是影响情报利用的根本。传递与反馈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既是情报传递者,又是情报接受者,通过情报用户的反馈,情报信息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不断准确、完善。但由于受传统工作方式及报酬等的影响,情报人员对企业内的各类信息(如市场、生产、技术、财务等)及企业科研动态、发展目标等不够重视,对企业情报需求缺乏主动了解。另外,由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限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各部门都在工作范围内搜寻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而对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能力并不了解。因此科技情报机构与企业情报用户之间常常缺少必要的交流,许多针对性强、准确率高的有用情报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情报用户手中,而情报用户(如决策者、科技人员等)的前次情报利用结果和往后的情报需求也无法及时反馈给情报人员。这样由于信息交流不通畅,传递与反馈之间就有一定的盲目性,情报人员的服务不尽如人意,企业内的科技情报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企业情报用户对科技情报机构失去应有的信心。能力的影响,常常难以被企业消化,从而影响了科技情报的有效利用。企业的支付能力主要受投资多少的影响,尽管情报利用与支付能力成线性相关,但对于投资过高、改造工程偏大、旧设备尚可运行弃之可惜的相关有用情报,企业用户常常束之高阁。

情报机构范文篇4

关键词:信息需求竞争情报外包

对情报用户的研究是情报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的研究,可以为文献情报机构提供工作依据[1]。企业是信息情报机构重要的用户。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正确决策和合理规划的前提,是有效管理的基础,是成功营销的保证,是高水平研发的向导。缺乏必要信息的企业犹如盲人骑瞎马。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积极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有强烈的信息需求,而且企业需要的信息多数埋藏于公开发行的出版物中。目前信息激增、信息泛滥的现状,增加了获取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有用信息的难度。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图书情报机构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源,以被动的接受信息查询服务为主,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专业人员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试图在分析企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公共图书情报机构给企业提供个性化信息情报外包服务的可行方式。

1.企业的信息需求

企业需要的信息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这里只讨论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从一般环境到具体环境。

1.1一般环境信息

1)政治法律信息。例如国家的政治事件、政治方针、法律法令等。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环保政策、劳动人事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会给企业带来麻烦。

2)经济信息。例如利率、通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证券市场指数、一般商业周期等。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中国加入WTO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处于经济衰退和经济增长环境中的企业会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3)社会信息。企业必须注意社会价值观、风俗、品位、生活方式的变化,适应变化中的社会预期。例如在美国通货膨胀、妇女运动、高离婚率导致妇女就业率上升,造成女性购物时间、购物方式、商品喜好、生活习惯一系列变化以及公司对女职员的招聘和管理上的变化;再如国内城市居民过年到餐馆定年夜饭给餐饮业增加了商机。

4)技术信息。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技术领先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新技术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带来产品更新换代,推动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创新,导致企业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研发方式等工作方式的变化。技术信息因此可以分为与产品有关的技术信息、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技术信息、与管理销售等工作方式有关的技术信息。

5)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其它信息。企业供应商所在地发生的地震、台风、洪水等恶劣自然灾害会影响企业的供应采购,而产品销售地区的自然灾害会影响顾客群体的购买力。1999年台湾的地震直接造成大陆计算机配件的价格上涨。

1.2具体环境信息

不同的企业身处不同的具体环境。对大多数企业,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其它相关社会团体都是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具体环境信息可以分为供应信息、顾客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信息。

1)供应信息。企业连续稳定地运行,需要从外界获得原材料、设备、能源动力、人员、技术、信息、资金等输入。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的产品制造商或经销商、提供技术或信息服务以及其它协作服务的服务商、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或股东、提供劳动力的人才市场等共同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源[2]。企业管理者寻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所需投入的持续稳定供应。所需投入的不可获得、延误、质量偏差、价格上涨均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新的发展趋势是企业希望与为数不多的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可以整合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把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样一来企业就需要从全社会的供应商中根据企业的实力(资产、管理、人才、知识、营销等方面)和表现业绩(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时间、服务水平、合作态度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和选择供应商。总之,企业需要充分的供应信息,密切关注供应商,关注企业采购市场的供应形势、不确定性及可能的替代供应方式。

2)顾客需求信息。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和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无不密切关注目标市场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市场策略和产品策略。在顾客需求信息中,企业尤其注意研究大客户的需求变化。

3)竞争对手信息。身处残酷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竞争对手的行为并时刻准备做出反应。搜集、整理、提供竞争对手信息是信息服务的重点,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日益受到企业家们的重视。竞争对手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领导层、组织结构、资本状况、企业规模、战略方针、公众形象、经营特点、目标市场、产品性能、技术特长、生产方式、管理水平、战术措施等等。竞争对手信息可以部分地从公开出版物(包括电子出版物、互联网)上关于竞争对手的介绍、报道、专访、广告、招聘启事等以及竞争对手企业员工发表的论文中获得。不仅仔细研究现有的竞争对手,而且要善于发现产业新进入者、替代产品形成的竞争威胁,关注潜在的竞争对手。

4)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信息。政府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和经济运行秩序的维护者,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调控企业的行为,政府的作用限制了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选择范围,同时也给一些企业提供新的机会。事实上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花费人力、财力去满足政府部门的要求。企业决不能忽视各级政府出台的方针政策措施。除政府机构外,消费者协会、新闻舆论部门等社会相关团体也对企业施加影响。国际上著名的绿色和平组织经过不懈努力,已经迫使捕鲸业、金强鱼捕捞业及海豹皮制品业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做出显著改变。

一个企业是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企业通过研究外部环境信息发现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通过分析内部信息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制定、调整企业的战略战术,谋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nbs

p;

明确企业信息需求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这方面Individual公司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2.案例研究[3]

Individual公司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百灵顿,为客户提供剪报、信息查询等服务,公司的客户包括郎讯、麦肯锡、太阳、雅芳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每一个客户的需求都是特殊的、不断变化的,Individual挑选满足客户需要的信息及时通过传真、电子邮件、计算机在线服务等方式传送给客户。

Individual的客户购买信息服务的目的是避开公开传媒上大量与企业无关的信息,也不必要去掌握复杂的网上信息搜索操作命令,直接得到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信息。Individual的做法是,在同客户签订了服务合同后,派一名业务经理去搞清楚客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信息。业务经理与客户代表把信息需求变成简洁、清晰、可操作的描述,例如关于“信息技术在家庭保健方面的新应用”或“日本半导体公司开发新产品方面的文章”等。业务经理把客户需求输入到公司的SMART系统(一个文本处理和查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每天在SMART系统的帮助下从400多个信息源获得12000条信息,挑选最可能满足需求的信息按客户选择的方式送达客户。每一周,Individual通过传真或计算机网络请新客户评价所提供的每一条信息,分为“不相关”、“差不多相关”和“很相关”。把客户的评价结果再输入到SMART系统中以改进系统的表现。开始,多数客户发现只有40%到60%的信息差不多相关或很相关,四五个星期以后可以达到80%到90%。此后,Individual公司减少让客户评价的频率,也基本上能赶上客户变化的需求。Individual会按客户要求增加信息源,利用新的信息查询方法,为此需要订购新的刊物、购买新的网上数据库、添置新的处理设备。Individual有30000多客户,客户保持率在85%到90%。

Individual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公司在信息源和信息查询上的专长,从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挑选客户需要的信息,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节省客户在信息获取上的投资和时间。Individual有数量可观的客户群,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3.图书情报机构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企业经营方式上的新趋势是企业集中精力于自身有专长的核心领域,把零配件供应、物流配送、各种专业服务等通过外包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时间,避免管理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难度,同时通过选择专业化的供应商可以达到更高的服务水平。DELL公司是成功外包的典型企业。信息服务的外包也是大势所趋。面对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加入WTO的冲击,我国企业对信息情报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视[4],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信息情报也是一种竞争力。有些企业虽然有图书馆、情报室等常设机构,但不可能拥有社会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丰富的信息资源,相比之下也没有信息处理与服务的专业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信息激增使企业获得有价值信息的难度增加,外包信息服务是节省企业金钱和时间的有效办法。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对企业信息搜集方法的调查[4],从公开报刊信息资料(包括报刊杂志、政府文件、会议资料、专利报导、网上信息、专业数据库、手册年鉴、技术报告等)是企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它的信息获取途径还有对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的实地调查、定向跟踪搜集等[5]。公共图书信息机构可以先从具有信息资源优势、设备优势、专业优势的公开信息渠道信息服务开始,再扩展到其它渠道。可以提供定期信息服务,也可以依据客户要求提供及时专题信息服务;先提供常规信息搜集、检索、查询服务,再提供信息分析、对策建议等高层次服务。

企业信息需求的分析提供了信息产品的内容要求,Individual公司的案例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文献[6]对文献情报机构提供个性化定制信息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当然,我国企业信息服务外包的市场还不成熟,需要做艰苦的市场开发、市场培育工作,业务宣传、品牌创建、促销策略、客户关系、服务方式、信息情报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规范等,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另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外包服务,公共图书情报机构专业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明,陈劲.科学情报用户及其情报需求的理论探讨.图书情报工作.1995(3):23-26

2.[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3.B.JosephPineⅡ,DonPeppers,MarthaRogers.DoYouWanttoKeepYourC

ustomersForever?HarvardBusinessReview.March-April1995:103-112

4.谢新洲,李娜,黄绍起.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的实态调查(下).情报学报.2001(4):434-442

情报机构范文篇5

关键词: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

1概述

在以往科技情报工作开展中,主要通过科技论文、图书、纸质文献等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对其中具有价值的科技情报获得。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科技情报来源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了数字化特征。在新的形势下,即需要能够做好方式方法的优化,不断提升科技情报服务水平。

2科技情报服务特点

对于科技情报服务来说,其在新技术背景下的特征体现在:第一,研究手段。在科技情报服务提供中,同分析方法的规范应用具有密切的联系。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对完善的分析工具、体系以及方法进行建立,通过专业、规范性分析工具方式的应用做好情报研究结论的支撑,以此实现情报研究成果质量水平的提升。在具体情报研究工作中,其主要技术包括有可视化技术、语义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这几种类型,在经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归纳凝练后对所需的高质量科技情报形成;第二,服务导向。在科技情报服务中,其专业化同服务内容、专业需求以及组织架构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保证同上述内容具有良好对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专业的部门、服务队伍以及机构,以此保证为客户提供具有长期跟踪、同需求紧密联系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该服务在具体实施中具有较强的自我完善能力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能够更好的获得来自市场以及用户的认同;第三,工作基础在科技情报服务当中,其工作开展的基础及时良好的掌握、分析客观信息数据,对客观事实形成高度的尊重,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对于以实时性数据为基础的情报,具有可重复、可量化以及可计算的特点,能够对主观因素进行良好的消除,且保证研究成果具有客观以及严谨的特点。同时,专业化服务也是具有数据密集的特点,是在具有海量数据基础上为目标提供服务的过程;第四,服务目标。在工作开展当中,良好的目标也是保证工作开展方向的重要方式。在科技情报服务中,其以特色服务与知识服务为目标开展工作。不同于传统服务方式,知识服务更多的是面对用户需求做好解决方案的提供,在增值特性以及针对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特色服务来说,其不仅同特色资源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同特色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此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情报服务与产品。同时,特色服务以及知识服务也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以及需求导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第五,提升措施。在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工作以及提升过程当中,同专业人才的配备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具体服务工作当中,专家智慧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中,科技情报人才不仅具有传统情报知识,且能够对新工具以及新技术进行良好的掌握与应用,以此为基础进行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工作,最终对情报专家特有的思维、研究方式与知识结构形成。可以说,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工作目标进行实现、体现专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

3新环境发展机遇

在新的技术发展环境下,使得科技情报服务工作也面临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工作需求下,如何能够获得好的发展,同以下方面内容的把握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情报研究方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数据挖掘工具与分析工具具有多样化以及先进的特点,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加工水平。在新方式与工具应用的情况下,对于人员素质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信息检索挖掘、情报研究以及知识管理方式成为了科技情报行业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将以此体现出行业专业性。在工具方法方面,有很多学科具有应用价值,包括有情报学、社会科学、计算机技术以及图书馆学等。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通过对上述学科成果的科学应用促进专业领域发展。同时,大数据的存在也使得数据集成、分析、挖掘等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何能够对这部分信息情报进行彻底的研究,也可以说是现今科技情报工作开展的关键性内容;第二,需求增长情况。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界对于情报也具有了更高的需求,并因此使情报工作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同时,科技竞争格局也具有了瞬息万变的特点,对情报机构的情报分析以及反应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面对该种情况,作为科技情报机构即需要具有快速响应机制以及信息储备能力,保证能够对特定情报需求做好有效、快速的数据支撑。同时,科技情报人员也需要对科技情报予以高度的敏感性以及意识性,以此才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4服务水平提升措施

在新的发展背景中,在具体科技情报工作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4.1建立方法模型。在大数据时代当中,工作服务方式也向着数据密集型的方向不断发展与变化,该种情况的存在,也将使科技情报研究方式向着数据分析以及计算型方式发生变化。在具体科技情报收集工作中,即需要能够对各类科技信息数据资源进行充分的采集,以此为基础对具有多种分析工具整合的平台进行建立,以此为基础开展分析工作,对定量化、流程化的分析模型以及分析程序进行设计与应用,通过该种方式更好的开展计算情报分析工作。4.2特色情报收集处理。在大数据时代当中,信息数据资源具有了海量化的特点。面对新的情况,作为科技情报机构即需要能够对专题信息数据的加工、收集以及存储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对面向各类主题、集成化以及深加工情报资源数据库进行建立,以此使情报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与应用。在具体资源采集方面,其主要类型包括有专利文献、科技成果、科技文献、科技档案以及科技统计数据等等。在科技情报机构,也具有专业资源加工、采集以及存储的平台,通过专题信息数据库的形成更好的进行内部以及外部的专题情报信息服务。4.3专题情报研究。在该方面,即要在日常情报分析以及信息跟踪积累的基础上做好宏观战略、区域发展、技术前沿、形势分析以及科技政策等方面内容的专题情报研究,以此对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的情报研究方法、框架以及模型进行形成,保证在具体应用中能够快速反映热点问题,深度研究重大研究课题,以此对具有不同层次特征的专业研究成果进行获得。根据具体服务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差异情况的存在,研究成果产出时间也具有不同的频次,包括有跨年度、多年度、不定期、年度、半年度以及用户委托等。具体报告内容方面,也具有十分多样化的特征,能够通过分领域、分应用、分专题以及分学科等方式开展分析与研究,以此对来自不同用户的需求进行满足。同时,这部分专业情报研究方式模型也正是情报机构的重要知识资产,研究报告也将成为科技情报机构工作当中的重要产品。4.4情报移动平台。在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对云服务的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丰富作用,同时也对云服务的发展进行了改变,使得云服务从基础的软硬件服务向着知识、数据的服务进行了扩展与转变。在该过程中,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云服务落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更好的面向用户提供即用即取的服务。在科技情报机构运行中,移动云服务能够为客户做好个性化专业情报服务的提供,对新的研究体系进行建立,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在该平台当中,其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以及存储能力,对丰富的专家智慧、第三方服务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微信、手机APP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即用即取的情报信息服务,同时也具有API接口的应用,以此对第三方应用进行实现。4.5开发多种服务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服务水平,即需要能够做好服务差异化工作,即针对不同服务内容层次、目标用户层次做好专业化业务体系的建设。在具体构建专业化业务服务中,其在构建对象方面从基础的信息用户向着科技管理、科技决策以及科研人员方向拓展,而内容也从基础的信息向着战略以及情报方面变化。主题方面,则从基础的技术研究向着政策、产业以及区域研究方向转变,服务产品也向着科技化、个性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此对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类型需求进行满足。

5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提高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未来工作中,即需要能够充分把握新技术发展环境特点,通过科学措施的应用更好的满足服务发展需求,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化柏林.科技信息大数据在情报研究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7(16).

[2]刘小琳,曾祥效.大数据时代科技情报专业化服务构想[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02).

[3]陈柳.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服务[J].内江科技,2016(09).

[4]彭锦华.试论大数据环境下科技情报服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J].科技视界,2015(11).

[5]高海燕.浅谈科技情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3(21).

情报机构范文篇6

一、*地区科技情报工作现状

*地区科技情报系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一区的各级情报所。*地区科技情报系统经过50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业务发展、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一支从事科技情报搜集、分析与研究的专业化队伍,是*地区科技情报工作的主力军,为*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地区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建成,拥有行业、专业和区域互为补充的科技信息资源,总量上构成了一个丰厚和比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地区各科技情报机构在网络开发和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从软件开发、硬件服务到系统管理,许多科技情报机构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支撑条件。

近年来,*地区科技情报系统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逐渐拓展业务范围,在文献资料和技术情报的搜集、整理、服务以及科技情报研究等主要业务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科技查新、文献检索、科技宣传、计算机培训、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重大科技情报战略研究、重大科技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二、*地区科技情报所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把科技情报工作放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各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很重视科技情报工作,并给予了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解决科技情报机构萎缩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各省科技行政部门结合本省的实际,加强了对科技情报工作的合理规划和部署,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甚至有些省在政府职能下放过程中.适当地向科技情报机构倾斜,使其获得更多为政府部门服务的机会。

(二)加大对科技情报工作的投入

*地区各省的政府和有关部门适当增加财政经费的投入科技情报工作,在科技文献资源、仪器设备、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必要的专项支持。在国家投资的基础上,还利用自身优势吸引民营资本,拓宽资金渠道,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民营机构等资助科技情报工作,多方投入,共同促进了科技情报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在文献平台建设的投入比较大,西部云南、贵州等省每年投入1000至2000多万元用于文献平台建设。

(三)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区各省加强对现有网络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形成了包含科技文献、经济信息、公共信息、科技成果、科技中介和科技决策等多种服务系统的网络科技信息保障体系。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科技信息网络中心,面向广大科技人员及社会用户开展联机编目、联机查询、联机馆际互借、网络参考咨询等多种服务业务。依托各级科技情报机构,以科技文献资源比较集中的省级情报所为重点,建设了科技数字图书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本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与其它文献资源收藏单位及省辖市情报机构的网上互联。

(四)强化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功能

许多*科技情报机构在当地各级领导和部门最为关心的重点课题方面发挥了参谋作用,做到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预测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例如:四川情报所出版《网络参考》很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引起了四川省领导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成为政府科学决策必不可缺的参考资料。据了解,每天出版一期,送四川省委常委办公室转发省委常委,甚至有些已退休的常委还要求每天都要看到《网络参考》。还利用其网络技术的优势,经常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制作三维动画、多媒体讲话稿。云南科技情报研究院在开展工程咨询服务卓有成效,拥有全国甲级工程咨询资质,拥有一批国家注册咨询师,全年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达110项。

三、*地区科技情报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科技情报研究所在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业务拓展、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科技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已发展成为*规模最大、资料最全、信息最新、最具权威性的科技情报(信息)收藏与服务中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的重要咨询部门,科技信息服务工作初具规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绩效逐步显现。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与发达省份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差距。*科技情报工作取得的成效,对*科技情报事业有很多启示。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外省情报所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来研究制定我区科技情报工作发展的对策,加快我区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

(一)加快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区域创新提供有力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

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如何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服务,是*科技情报所在未来发展中必须把握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立足于服务科技自主创新战略这个主题,来发展我们的科技文献信息工作,为科技界以及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的、有价值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为我区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要加快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全力推进*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开展网络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科技查新管理等系统的研究开发;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平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大区域服务节点建设力度,逐步建立“研、学、图”三位一体的科技文献服务联盟;加快建设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形成平台的对外整体形象;加快文献平台的宣传推广与应用,组建专门的平台推广和营销队伍,深入企业、科研院所等发展会员,开展文献信息的综合服务。

(二)探索科技信息服务的新路子,创新科技信息服务方式。

要充分利用情报所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向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方面发展,开展特色信息服务,扩大服务效果,提高服务质量,研究和把握信息用户的需求,找准服务的突破口。一是围绕*科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收集、加工提炼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以内部刊物、网上专栏、专题研究等各种形式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以有效的服务争取到各级领导对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围绕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开展定题、跟踪情报服务;三是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搜集、分析、加工整理各种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四是围绕农业生产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信息服务;五是围绕*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战略,及时收集、加工处理国内外各种科技战略信息、科技政策信息、科技前沿动态信息,将科技信息服务转变为科技情报服务。通过探索科技信息服务的新路子,创新科技信息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才能充分发挥科技情报“耳目、尖兵、参谋”作用,为科技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三、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科技情报人才队伍。

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造就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识素质优良、职业道德优秀、勇于开拓创新、适应形势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情报人才队伍,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与文化,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优化机制,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在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实行竞聘上岗,把单位所有部门的中层领导岗位,面向所内全部员工,实行竞聘上岗,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员工公认的优秀干部,增强全体职工的竞争意识。二是实行目标考核。通过制订和实施所中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签订《中层干部聘期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激发领导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水平。在管理方法方面,要大力弘扬和倡导“好学、求新、高效”的单位事业文化,不断更新技术知识,充分挖掘专业人员潜力,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学习外语、报读研究生等,掌握新技能,提高服务能力;培养员工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员工的成长,使员工争先承担科技项目,积极踊跃晋升正高、副高职称,营造积极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情报机构范文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情报事业;制约因素

近几年,我国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情报工作也逐渐走进网络图书情报时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对于大城市以及市级城市而言,图书馆工程建设发展上还较为成熟和稳定,并且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了一定的摄取知识的场所。

一、当前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数量存在的问题。当今中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实际使用上,差距更大。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导致我国图书馆数量上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发展。

2.部分地区图书馆建设落后。我国对乡镇图书馆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很多乡镇图书馆相对落后,无论是对图书馆的管理上还是福利待遇上均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之处,这就造成一些人才并不能学以致用,图书馆内新工作人员所具备的才能和潜能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总而言之,存在着很多影响我国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因素,导致我国部分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过于守旧,图书馆内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偏大。这些因素均需要对新型科技以及管理手段进行利用,从而使其得到改变。

3.综合型人才严重缺乏问题。针对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而言,要想得到相对良好的发展,就需要具有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对情报学科有着充分的认识,还需要对其他方面有所了解。其内容主要包括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等。我国一些高校,具有较长的图书馆设立时间,但在对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不是十分完善。在整体上,主要注重对理论认知的研究,如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缺少一定的综合性。针对图书馆情报工作而言,其具备相对广泛的知识面。因此,更加注重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当今社会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从事图书情报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科学技术以及相对前端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更好的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图书馆情报事业上人员缺口。

二、知识经济视角下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部分人并没有从时展的特点上意识到这一趋势,仍旧通过传统的目光看待新生事物,对图书情报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图书馆情报工作进行完善。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具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很少人将其作提升到国家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当今图书情报机构需要面对新形式和新任务,但对于不同工作人员而言,缺乏一定的应对方式,这些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当今,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逐渐发展的阶段,信息在整体需求上和方向上均出现了相对明显的变化,但对于图书情报而言,却没有跟随其脚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较大,在信息服务规模与能力上并不能使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在要求上相对较高,不仅对信息准确性要求较高,进行信息传递时,速度也较快。在我国,信息需求的单一化和多元化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综合化和社会化上形成了图书情报基本要求,但我国的信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均不够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馆情报事业的发展策略

1.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企业一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也是图书情报工作的首要任务。要想实现优质的信息服务,就需要针对图书情报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进行科学等方面进行强有力的改革。对组织机构形式进行科学优化,实现优质服务目标,和市场化服务理念相融合,保障组织运行的更加合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将知识储备以及利用作为主要管理任务,实施图书情报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知识结构,不管对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均需要使用与其相互匹配的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图书情报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图书情报工作在经验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也是开展图书情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对组织以及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对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属于图书情报工作的一种理想状态,同时也是图书情报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信息上的共享,就谈不上集成服务,对网络化运作就缺乏一定的基础。因此,实施图书情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制度,使服务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对图书情报工作进行充分研究,将知识经济作为基础,建立网络化、现代化信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而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网络化,对网络环境进行建立,从而使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的交流得到发展。网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本身也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生产力,对于生活以及社会生产力而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比较适合,并且为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使其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当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应用时,才能对当下的组织进行突破,进而帮助我们从过程上对图书情报机构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整合。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破碎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新型组织形态。

3.知识创新体系的优化。知识经济在运作过程中,主要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经济作为主要特征的,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使信息沟通以及共享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高新技术具有相对明显的产业化特征,正是因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才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的速度。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速度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信息情报工作的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为社会为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因此,为了使其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实施图书情报工作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进行知识的创新,促进知识的沟通和和发展。此外,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并且使各个领域之间的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使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以及系统性得到增强,进而使图书情报工作在信息领域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实施图书情报工作过程中,注意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其中,并对知识进行分析,使图书情报的内涵有所增强,进而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达成一致。

四、结语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国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图书情报工作与知识经济社会相适应,应当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出正确认识。针对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图书情报工作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促使我国图书情报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吴爱红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

参考文献:

[1]刘丽莉,裴成发.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生态研究(1978~2012)—基于政策因子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7:31-36.

[2]尹红梅.关于知识经济和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6,08:207.

[3]蒋娟.知识经济下我国图书情报发展走向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03:106-108.

情报机构范文篇8

关键词:情报工作;经济管理;建议分析

一、情报工作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加强情报工作的经济核算

抛弃传统不计算成本和效益,并且对于情报资料是无常使用的做法进行抛弃,应该研究出有效的经济方案,从而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将情报人员和经费以及文献资料进行合理的应用。合理的安排,要将人力进行节省,将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出来,精打细算情报经费,花最少的钱办事,合理购置情报设备,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能积压浪费文献资料,需要使其流通率得到提高,使其经济价值进行扩大,做到合理收费,将情报资料进行有偿应用。

(二)节省情报工作的时间

情报工作的经济管理,需要重视情报工作时间的节省。管理者重视实践,将有限的时间进行充分利用,避免出现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的情况,对于工作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情报进行搜集和检索以及报道,并且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三)使情报工作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

情报工作自身不会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生产,只是在科技成果当中渗透情报工作的成果,因此科技成果直接反映出情报工作的经济效益。情报工作的经济收益标准就是利用之后,用户可以获得的经济效果和所支出费用的比值。要想使情报工作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一个方面可以将情报工作的效果得到提高,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将情报工作过程中,劳动和生产资料的花费进行减少。

二、情报工作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条件

(一)促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在社会生产力当中比较活跃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需要进行充分的认识,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社会商品价值创作过程中智力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多的技术已经独立的知识商品,甚至已经出现了新知识产业,知识和技术就是商品,可以将知识进行传递,促进经济管理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这样情报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使情报工作可以具备坚实的依据进行实际考核和评价。

(二)实行经费包干制

以情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为基础,主要由国家下达具体的经费实行包干。结合年度计划,将专项事业费进行分拨,可以将文献资料或者大型设备进行购置,而需要的基本建设投资可以在地方基本建设经费中进行开支,在情报事业当中逐渐得到发展,并且在创收当中不断得到支出。将上级下达的情报任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创收,收入不会上交,也不会进行交纳。组织建网,对包干服务进行给予有效的写作,要想使信息渠道得到沟通,对于社会信息需求可以更加了解,需要组络建网。充分利用情报网络,将新的情报服务项目进行开发,从而实现上下的写作和纵横的写作,使用户可以享受更多的服务。

(三)简政放权

对于情报工作实行经费包干的情况,这就需要情报部门将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行提高,并且相应的改变其管理办法,实现有效地简政放权,开始自主经营,实现独立核算,可以将情报的功能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四)加强领导

情报主管部门需要重视经济管理,针对则会想改革工作需要加强领导,提供各种有效的条件,使情报工作搞活,鼓励更多的情报人员可以具备首创精神。

三、情报工作经济管理的措施

(一)实现情报机构企业化

很多国外的情报机构已经实现了企业化,从生产情报开始,到流通和消费,需要向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机构,实现独立的核算,并且对自身的盈亏尽心负责。情报产业具体表现了情报的企业化。针对我国相关的经济政策,科研单位和设计单位需要实现企业化,一些情报机构已经首先实现了企业化,并且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个问题涉及体制的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在具备条件的单位进行实际运行。

(二)实现情报有偿服务合同制

可以按照实际劳动量,签订具体的合同,并且给予相对应的情报服务费。这种服务方式在我国逐渐得到发展。例如某情报研究所针对其咨询服务工作,实现具体的收费办法,并且开展有偿服务,只应用了九个月,就将骨干的课题完成,而且还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使咨询服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结合实践实验,推行有偿服务的合同制,在人力和文献以及检索等各个方面,需要准备相关的条件。

(三)实行收费定额管理

情报工作的经济管理需要利用经济核算,实现收费的定额管理,可以使内部核算和定额管理得到加强,针对搜集、加工、翻译等各种情报工作,需要规定出一定的价格,实现对外的收费,对于内部需要进行记账。以一定的时间为基础,将各项工作的经济收入策划呈计划指标,从而划分成阶段性的收入计划。结合工具定额,实现划价记账,对外实现收费计算可以将个性工作的完成情况反映出来,实现统计和公布,可以产生比较少的生产消耗,并且占用比较少的生产资资料。可以将整体和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反映,这样内部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可以得到正确的处理,使情报人员的责任感得到增强,从而创作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实现盈亏自负,并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盈余。可以以经济核算为基础,经济核算基础就是定额管理,可以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项目和数量等确定下去,并且将相关情报工作规定出价格,结合实际完成的工作项目和数量进行核算。如果某些工作不方便利用定额管理和经济核算,需要利用岗位责任制,实现定期的考核,并且定期进行评奖和管理,工作价格不一定都是非常合理的,可以在实践工作中尽心修改,使其逐渐变得更加完善。

作者:董煜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情报机构范文篇9

以往,飞行程序设计部门隶属于航行情报部门。当机场需要调整飞行程序时,直接向飞行程序设计部门提出。由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程序设计,并与航行情报部门按航空情报资料公布要求一同完成基础资料的制作,制作完成后交于地区管理局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航行情报部门按要求逐级上报飞行程序。这个时期内,航行情报部门是一直参与飞行程序制作至最后公布的全过程,并对其质量进行把控。随着飞行程序设计的市场化,以往的飞行程序设计部门也逐步从航行情报部门中脱离。在此阶段,飞行程序设计部门继续承担飞行程序设计的工作,也承担着飞行程序资料上报的工作。航行情报部门的业务重心则倾向于航行通告和机场细则的修订。此时,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就转变为: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设计后直接上报地区管理局审批,审批后直接抄送空管局情报中心印刷出版。目前,除了中南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这个阶段,该流程会导致以下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工作不规范。根据《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民航航空情报基本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整理、审核民用航空原始资料和数据,编辑出版一体化航空情报和各种航图。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分为三级:①全国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②地区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③机场民用航空情报单位。在《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规定中,三级情报机构均有对航空情报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的职责。在《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第四章也规定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的上报途径必须按机场情报单位、地区情报中心、全国情报中心逐级上报的要求。飞行程序属于我国一体化航行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遵循航行情报法律法规的要求。综上所述,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并不符合我国现有规章的要求。上报流程不规范会导致当机组或二、三级情报机构发现飞行程序资料存在问题时,核实难度大。因为飞行程序的审批需经过多部门的同意,当经过地区管理局最后审批后,不适合再对该飞行程序进行过多的调整,导致一些飞行程序中的缺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给民航运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2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无法保证。现阶段,飞行程序一般由地区管理局批复后直接抄送全国民用情报中心出版。据了解,地区管理局审核飞行程序更多倾向于程序走向与合理性等问题,对于该飞行程序是否能符合航空资料公布标准的审核并不严格,而全国民用情报中心除了承担资料审核外,更多在于承担资料校核印刷出版等工作,加之工作量逐日增加,人员严重不足,逐渐出现无法应对我国庞大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的困境。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直面机场与空管部门,对本地区飞行程序调整与需求有着更好的了解,本应在飞行程序审核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但因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的不规范,导致二、三级情报机构无法介入飞行程序资料审核工作,导致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不高、飞行员对航图判读有误等问题出现。2.3航空情报人员岗位技能退化。飞行程序部门逐渐市场化后,原空管系统中对飞行程序设计研究的人员日益减少。如果情报部门缺乏对相关业务的支持,且飞行程序审核上报工作缺失,则航空情报人员也将逐步丧失飞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这点对我国航行情报服务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3提高原始资料上报工作质量的方法

3.1规范原始资料上报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按《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逐级上报,并通过下发文件强调情报资料逐级上报工作的重要性,对原始资料提供人和审批机构进行宣贯。同时,不以任何非原始数据提供人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情报资料。各级情报服务机构应杜绝越级接收上报原始资料的情况,让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介入飞行程序资料的审核,这不仅能保证情报资料的公布质量,也能减轻全国情报中心的工作压力。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情报部门在飞行程序原始资料报审之前提前介入审核。空管情报系统应建立重大资料前会签制度,及时对不符合情报资料公布要求的问题加以改正,避免出现批复后核实修改困难等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资料反馈机制,对飞行程序资料进行闭环管理。情报部门应建立官方的用户信息反馈、跟踪机制,及时收集航空公司与空管人员的意见,并根据其意见优化飞行程序。3.2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现阶段部分地区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并不是不愿意承接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上报工作,而是因为自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市场化之后,原情报人员对飞行程序业务日渐生疏,导致开展飞行程序审核工作的困难。对此,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显得极为迫切。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把飞行程序基础知识学习到位,更加应该关注PBN、HUD及GBAS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了解其在飞行程序中的相应设计规范。为保证航空情报资料的准确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4开展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的效果

情报机构范文篇10

以往,飞行程序设计部门隶属于航行情报部门。当机场需要调整飞行程序时,直接向飞行程序设计部门提出。由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程序设计,并与航行情报部门按航空情报资料公布要求一同完成基础资料的制作,制作完成后交于地区管理局进行审批;审批完成后,航行情报部门按要求逐级上报飞行程序。这个时期内,航行情报部门是一直参与飞行程序制作至最后公布的全过程,并对其质量进行把控。随着飞行程序设计的市场化,以往的飞行程序设计部门也逐步从航行情报部门中脱离。在此阶段,飞行程序设计部门继续承担飞行程序设计的工作,也承担着飞行程序资料上报的工作。航行情报部门的业务重心则倾向于航行通告和机场细则的修订。此时,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就转变为: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完成设计后直接上报地区管理局审批,审批后直接抄送空管局情报中心印刷出版。目前,除了中南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这个阶段,该流程会导致以下问题。

2存在的问题

2.1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工作不规范。根据《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民航航空情报基本工作内容包括收集、整理、审核民用航空原始资料和数据,编辑出版一体化航空情报和各种航图。民用航空情报服务机构分为三级:①全国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②地区民用航空情报中心;③机场民用航空情报单位。在《民用航空情报工作规则》规定中,三级情报机构均有对航空情报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的职责。在《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第四章也规定航空情报原始资料的上报途径必须按机场情报单位、地区情报中心、全国情报中心逐级上报的要求。飞行程序属于我国一体化航行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遵循航行情报法律法规的要求。综上所述,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并不符合我国现有规章的要求。上报流程不规范会导致当机组或二、三级情报机构发现飞行程序资料存在问题时,核实难度大。因为飞行程序的审批需经过多部门的同意,当经过地区管理局最后审批后,不适合再对该飞行程序进行过多的调整,导致一些飞行程序中的缺陷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给民航运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2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无法保证。现阶段,飞行程序一般由地区管理局批复后直接抄送全国民用情报中心出版。据了解,地区管理局审核飞行程序更多倾向于程序走向与合理性等问题,对于该飞行程序是否能符合航空资料公布标准的审核并不严格,而全国民用情报中心除了承担资料审核外,更多在于承担资料校核印刷出版等工作,加之工作量逐日增加,人员严重不足,逐渐出现无法应对我国庞大的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的困境。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直面机场与空管部门,对本地区飞行程序调整与需求有着更好的了解,本应在飞行程序审核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职责。但因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流程的不规范,导致二、三级情报机构无法介入飞行程序资料审核工作,导致飞行程序资料公布质量不高、飞行员对航图判读有误等问题出现。2.3航空情报人员岗位技能退化飞行程序部门逐渐市场化后,原空管系统中对飞行程序设计研究的人员日益减少。如果情报部门缺乏对相关业务的支持,且飞行程序审核上报工作缺失,则航空情报人员也将逐步丧失飞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这点对我国航行情报服务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3提高原始资料上报工作质量的方法

3.1规范原始资料上报流程。规范并严格执行飞行程序原始资料上报的工作流程,按《中国民用机场原始资料提供及上报规程》逐级上报,并通过下发文件强调情报资料逐级上报工作的重要性,对原始资料提供人和审批机构进行宣贯。同时,不以任何非原始数据提供人提供的原始资料为依据情报资料。各级情报服务机构应杜绝越级接收上报原始资料的情况,让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介入飞行程序资料的审核,这不仅能保证情报资料的公布质量,也能减轻全国情报中心的工作压力。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情报部门在飞行程序原始资料报审之前提前介入审核。空管情报系统应建立重大资料前会签制度,及时对不符合情报资料公布要求的问题加以改正,避免出现批复后核实修改困难等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资料反馈机制,对飞行程序资料进行闭环管理。情报部门应建立官方的用户信息反馈、跟踪机制,及时收集航空公司与空管人员的意见,并根据其意见优化飞行程序。3.2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现阶段部分地区二、三级情报服务机构并不是不愿意承接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上报工作,而是因为自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市场化之后,原情报人员对飞行程序业务日渐生疏,导致开展飞行程序审核工作的困难。对此,提高情报人员的飞行程序审核能力显得极为迫切。培训过程中,除了要把飞行程序基础知识学习到位,更加应该关注PBN、HUD及GBAS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了解其在飞行程序中的相应设计规范。为保证航空情报资料的准确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4开展飞行程序原始资料审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