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5 11:14:56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心理特点;护理管理

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是医院门诊科室组成部分之一,门诊患者疾病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均具较大差异,患者于门诊就诊期多会因疾病、生活、环境等因素表现出不良心理,影响疾病诊疗及预后。故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35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管理措施,现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计划生育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28.3±2.1)岁;所研究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并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1)心理分析。与所有调查患者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现有心理状态,掌握不良心理因素,经调查,35例患者不良心理包含烦躁、焦虑:患者因疾病问题于医院门诊就诊时多急于就医,故在医师少、诊室外环境嘈杂状况下易现烦躁及焦虑心理,难以按照正常就诊顺序候诊;自卑:计划生育妇科门诊部分患者属未婚先孕,此类患者于就诊时注重个人隐私,注重疾病保密,担心于医院就诊时遇到熟人,故心理存在较大负担;消极、多疑:部分患者于就诊时多因身体不适导致产生消极及多疑心理,于就诊前担心病情严重;孤单、抑郁: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于就诊时其自身生活、工作环境均具有较大个体差异,部分患者生活及工作不如意,在怀孕期间担心工作,担心家庭,治疗时即便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病情仍无好转,故产生绝望及抑郁等心理。(2)护理方法。对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需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从护理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三方面予以针对性护理。

1.3评价指标

患者于护理前后均采用心理自评量表:含烦躁焦虑、自卑、消极多疑、孤单抑郁4项,对比护理前后各项分值(共10分,分数越高心理不良状况越明显)。生命质量评分(QOL):含躯体、角色、情感、认知及社会功能五项,对比分析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理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后,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前比较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患者平均生命质量评分为(61.32±7.01)分,护理后为(71.24±7.63)分,护理后患者平均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意义(t=5.6641,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问题逐渐重视,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逐渐上升,计划生育妇科门诊作为医院门诊科室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患者多、就诊医师少、环境嘈杂等特征,且患者疾病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均具有较大个体差异性[1],故患者于门诊诊疗期多因疾病、环境等因素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门诊正常治疗程序及患者疾病诊疗,故于妇科门诊诊疗期加强对患者心理分析、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路径之一,具有针对性及人性化特性,于护理时可结合患者疾病类型及具体心理负担予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干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所述:(1)重视护理人员的作用:妇科门诊患者多具复杂性,地域跨度及年龄跨度较大[2],对于年轻患者而言,患者多有害羞等心理,故护理人员可针对患者心理在接待及就诊时态度真诚、耐心讲解相关事项,对于年龄稍长患者可给予关心,协助其进行各项检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2)及时了解患者疾病病史、发病背景,分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3];(3)缓解更年期患者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倾诉生活及工作的不快,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节,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引导其家属多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安全感;(4)保护患者隐私,积极转移注意力,理解不孕患者的难处,深度交流,尊重患者,可开放独立诊室,缓解紧张感[4]。除此上之外,还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于日常生活中注重护理培训,掌握各类检查及处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不断提升护理高效性。综上所述,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多现烦躁、抑郁及自卑等不良心理,故于护理中采取针对性心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朝群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计划生育中心站

参考文献:

[1]姜银萍,王晶,徐丽丽,等.妇科门诊患者护理特点及管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99-100.

[2]吴艳.计划生育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对策[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122-122.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2

一、营造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良好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各村、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信息网络、墙报、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现状及性别比失调的危害,使广大群众自觉摒弃和抵制选择性别生育的错误行为,倡导尊重妇女、关心女孩、男女平等的新风尚。积极组织群众性文艺宣传活动,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宣传女性成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为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妇产科门诊、超声诊断室、流引产科室等,都要悬挂《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全文,并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醒目标志。加强对全镇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镇计生服务站要按月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孕前培训,将性别比问题和相关政策规定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实施政策推动,促进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要加快建立完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实施对独女户、双女户的利益导向和保障救助政策。关爱独女户、双女户女儿出嫁后“空巢”老人的生活,加快发展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解除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完善和落实好计划生育村规民约,鼓励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消除对女孩的歧视政策和落后习俗,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通过宣传引导、利益导向,树立男女平等的村风正气,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积极鼓励广大妇女参与生产经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二、规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制度措施

规范对超声诊断技术监管制度。

一是加强专用医疗设备的管理,建立超声诊断仪购置、使用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要对本单位现有超声诊断仪应用情况进行登记,并分别向县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局备案;

二是规范超声诊断使用制度,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站要坚决落实禁止使用超声诊断仪和进行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责任制,把超声诊断仪、应用作为内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层层落实岗位职责,签订责任书,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超声诊断仪使用应用工作实施双人工作制度,落实工作室进入许可、双人共同操作、检查结果共同签字负责等制度;

三是加强对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的选用和培训工作,要精心选拔政治素质高、纪律观念强、职业道德好、业务素质精的技术人员担任B超机操作员,并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签订岗位责任书,强化法制意识和组织观念。

规范和控制终止妊娠药物的流通、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经营管理,规范流通渠道。对于终止妊娠药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流通渠道进行销售,不得以其他手段进行促销;

二是加强终止妊娠药物专营制度和监督管理。终止妊娠药物属于处方用药,仅限于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药品零售企业和个体行医者不得经营终止妊娠药物。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机构购买终止妊娠药物应当向供药单位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严格按医师处方发药,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买、使用记录;

三是严格检查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措施,镇食品药品监督、人口计生、卫生部门要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对终止妊娠类药物的经营、使用等环节,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违法经营、使用的,依法严肃处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范孕情跟踪管理和孕产期跟踪随访服务制度。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孕前、孕期宣传指导和随访服务,对有生育计划妇女实行孕前孕情跟踪管理告知制度,怀孕3个月内及时掌握并上报孕情。育龄夫妇怀孕后3个月内,应及时将孕情报告镇或村(居)计生管理服务人员。充分发挥基层计划生育机构、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开展好孕前指导和咨询,做好孕产期保健工作,使已婚育龄妇女从孕前、孕中、产后都能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通过加强对孕产期人群的随访服务工作,详细记录孕产期各种特殊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育龄妇女的孕情和服务需求,防止选择性别流引产,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政策内怀孕未经批准私自流引产的,视为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要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持二孩《生育证》的,收回《生育证》,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

规范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政策内终止妊娠报告审批制度。

一是对伴性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村)、镇计生管理部门出具证明,由县计生服务机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步审查,初审后推荐到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病残儿鉴定组进行诊断。经诊断确实因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可持医学诊断证明到省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二是对于胎儿患有遗传性疾病、严重缺陷和妊娠妇女患有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妊娠妇女生命安全或严重危害妊娠妇女或胎儿健康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医学诊断证明,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在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终止妊娠术;

三是对于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或批准的其他情形,有生育计划孕14周以上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本人须写出书面申请,镇计划生育部门签署意见,以及相关部门证明材料,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查属实出具审批证明后方可实施手术。

规范实施妊娠手术审查通报制度。经批准实施终止妊娠手术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医疗保健机构,应与有关科室及相关人员签订责任书,规范和完善登记、审验、诊断、施术、报告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对于有生育计划妊娠14周以上的妇女需终止妊娠的,应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后,方可施行手术;孕14周以上自然流产的,当事人要在24小时内向镇人口计生部门报告,由镇计生部门指派两名以上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写出书面报告,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备案,否则按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处理。

三、落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职责

镇政府:负责辖区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利益导向政策,改革重男轻女的社会习俗,树立男女平等的生育观念,消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积极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严格落实孕情跟踪管理制度,有效遏制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

计生办:协助政府具体负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协调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出生死亡报告等制度,并负责实施;建立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负责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政策内怀孕流引产审批把关、自然流产审核备案等工作;加强对本单位B超操作医务人员的资格认定、审查和职业道德教育。

卫生院:积极宣传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有关政策规定;加强B超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物使用的技术规范,严格操作;对从事胎儿性别鉴定工作的B超操作医务人员要严格管理,并逐级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落实终止妊娠手术审查通报制度;严格执行在医院出生婴儿的统计和婴儿死亡、计划生育手术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与人口计生部门的通报相关人口信息。

食品药品监管站:建立终止妊娠药品流通的管理、监督制度,并定期检查;严禁终止妊娠药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派出所:依法打击溺杀婴儿和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结合户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为人口计生部门提供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相关的数据资料;及时依法查处妨碍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行为。

文化站:加大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树立尊重妇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邻里和睦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性别自然选择,宣传人为选择性别的社会危害;禁止出版发表宣扬胎儿性别选择的书籍和文章。

教育办: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宣传我市人口市情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性别平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行教育救助等相关政策时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优先优惠。

民政办:加强婚姻管理,维护妇女婚姻自由的权益;推动妇女参政议政,农村村委会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提高村民代表中女性成员的比例;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敬老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会救济工作,在制定和落实农村低保等保障、救助政策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先优惠。

劳保所:制定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就业、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加强妇女就业培训,提高妇女就业水平,消除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在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制度中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惠。

农业办: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发展适合妇女参与的农业产业项目,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经济,增强妇女的经济参与能力;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维护妇女的合法承包权益。

妇联: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实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制定维护妇女权益的政策措施,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鼓励妇女参政议政,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加强对妇女知识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提高妇女自身素质,支持妇女发展经济,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和“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倡树男女平等的新风正气。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3

第二条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生育的子女因各种原因致病、致残,要求再生育而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病、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第四条病残儿医学鉴定是指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专门组织,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手段,对被鉴定者作出是否为病残及其程度的鉴定结论,并根据《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省、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鉴定组织

第六条省级和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聘请认真负责、秉公办事、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具有副高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设若干鉴定组,每个鉴定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每个鉴定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

第七条鉴定组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提出需要补充的有关材料;

(二)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体格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提出疾病诊断(包括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指导原则,提出是否可以再生育及产前诊断的建议;

(三)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的时间;

(四)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五)总结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情况,提出改进鉴定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本次病残儿医学鉴定负责。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见不作为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依据。

第八条鉴定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

第九条鉴定工作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组集体讨论作出。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第三章鉴定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十一条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二条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鉴定。

第十六条受当地医疗技术条件限制不能作出鉴定结论的,由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提出进行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书面意见,经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申请省级鉴定。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个月内,可向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省级鉴定。

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省级鉴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八条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定期对申请再鉴定者组织鉴定。

省级鉴定为终局鉴定。

第十九条省级或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3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申请鉴定者。

第四章管理监督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由作出鉴定结论的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长期保存。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对再生育子女健康状况进行随访登记。

第二十一条病残儿医学鉴定的费用(包括鉴定费和辅助检查费)由申请者自理,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核定。

第二十二条鉴定组织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鉴定工作。

病残儿医学鉴定涉及的家系调查、社会调查和医学鉴定均实行回避制度。

第二十三条在病残儿医学鉴定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依据有关法规给予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当事人提供伪证或出具假医学诊断证明的;

(二)收受贿赂或向当事人索取财物的;

(三)鉴定人员弄虚作假、循私舞弊、提供不实材料,导致不正确鉴定结论的;

(四)未经正常医学鉴定程序随意作出维持或变更原鉴定结论的;

(五)有其他严重妨碍鉴定工作行为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本办法的补充规定。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鉴定结论通知书由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0年9月30日的《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

一、非遗传性疾病因患非遗传性疾病致残,其父母再生育一般不会发生相同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扩张并发肺脓肿、肺气肿,严重影响肺功能并出现肺功能不全,经胸部X线或支气管造影以及肺功能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者。

2.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胸部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并出现肺功能不全者。

3.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伴有肺源性心脏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经胸部X线、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证实伴肺气肿和肺、心功能不全者。

4.鼻、咽、喉呼吸道严重畸形,严重影响生理功能,手术治疗不能矫正者。

5.严重胸廓畸形、胸膜病变、肺囊肿等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两年仍影响肺功能者。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经X线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仍严重影响正常发育,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2.肝硬变,经临床和各种辅助检查证实,经过两年以上系统治疗,肝功能仍有严重障碍者。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1.非遗传性心血管畸形,如:严重的法洛氏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有青紫、缺氧、心衰等典型临床表现。经心脏检查和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心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佳者。

2.风湿性心脏病,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检查证实可以确诊者。

3.感染性心肌炎,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仍遗留重度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者。

4.原发性心肌病,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有心衰,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检查证实可以确诊者。

5.其它心脏疾病,已出现心功能不全,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未愈者。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严重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发育不全,影响生理功能,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不能恢复功能者。

2.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仍无效者。

3.肾病综合征,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化验检查证实,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未能缓解或发展成为慢性肾衰者。

4.肾血管性高血压,有高血压为主的症状和体征,经核素肾图、肾动脉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等项检查证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五)血液系统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等,有典型临床表现,并有周围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证实,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效者。

2.各种白血病,有典型临床表现,经周围血象和骨髓象或其它检查证实者。

(六)结缔组织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等,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效,并造成组织器官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者。

(七)神经系统疾病

1.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残疾,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及中度以上智力低下,经智商测定,智商指数低于55分者。

2.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炎等疾患造成严重后遗症和神经功能障碍,有确切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经其它辅助检查证实者。

3.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脑性瘫痪,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经检查证实,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4.脑、脊髓血管畸形,有症状和体征,经辅助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效果不佳者。

5.继发性癫痫,有明显病因和两年以上详细病史,经系统治疗无效,发作频繁,经脑电图及其它检查证实者。

(八)内分泌疾病

1.非遗传性的垂体性侏儒、垂体性巨大畸形、散发性克汀病、儿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经实验室检查证实,已严重影响发育,不能治疗或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效者。

2.地方性克汀病其疾病严重程度同散发性克汀病,但再现率高,一般不宜再生育。其母亲经系统治疗有效后,可考虑再生育。

(九)运动系统疾病

各种因素引起的骨骼系统畸形、关节运动障碍、脊柱和肢体残疾等,不能正常活动,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明显效果或不能手术矫正,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十)后天性眼、耳疾病

1.各种后天性原因造成的盲(含单盲)、聋、哑者。

2.外伤或其它眼疾所致的视力障碍,经治疗,双眼矫正视力仍低于0.3,或一眼视力低于0.2,另一眼视力在0.5以下,生活难以自理者。

(十一)其它疾病

1.经各种检查证实,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后效果仍不佳的疾病,并严重影响生理功能,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2.各种恶性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有典型临床表现,经各种检查证实者。

3.大面积烧伤、烫伤、外伤、血管瘤、黑痣等,严重影响功能,不能手术矫正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

二、遗传性疾病

子女患有下列遗传性疾病致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者,根据遗传方式和能否做产前诊断等因素,按指导原则,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适宜再生育。无家族史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如隐性性连锁遗传,隔代才能完全表现出来,故家族史不能只看父母兄弟姊妹,还需扩大范围了解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姨、堂表伯叔舅姨,绘出系谱图。有些隐性遗传疾病由于群体基因频率高,虽然血缘关系很远,有时也会偶合而使子女致病,必须了解双方家族史。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软骨发育不全、缺指、并指症、成骨发育不全、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下颌面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强直、扭转性痉挛、周期性麻痹、家族性多发性胃肠息肉、膀胱外翻、多囊肾(成年型)、神经纤维瘤、肾性糖尿病、结节性硬化症、先天性小角膜、先天性无虹膜、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鱼鳞病、遗传性血管神经性喉水肿、可变性红斑角化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毛发红糠疹、特发性致纤维化肺泡炎等。

2.指导原则

(1)病残儿的父母之一患病者,其再发风险率很高(50%)。对无可靠产前诊断方法者,不宜再生育。

(2)病残儿父母正常,家系调查又除外家族遗传病史、可能为基因突变所致,再发风险率较低,可考虑再生育。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l.常见病种: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糖元储积症、低磷酸酯酶症、神经鞘磷脂储积症、粘多糖储积症(Ⅱ型以外的各型)、同型胱氨酸尿症、尿黑尿酸症、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肝豆状核变性、先天性聋哑、小头畸形、多囊肾(婴儿型)、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先天性肾病综合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脐带型)、劳蒙毕综合症、恶性贫血(先天型)、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全色盲、视网膜色素变性、着色性干皮病、垂体性侏儒、早老症、肝脑肾综合征、遗传性Q—T延长综合症、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婴儿型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婴儿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肺泡微结石症、肺泡性蛋白沉积症、散发性克汀病等。

2.指导原则

(1)病残儿的父母外表虽然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子女每胎都有25%的发病机会,50%为携带者,再发风险率很高。对无可靠产前诊断方法者,不宜再生育。

(2)对新生儿期可以防治的病种,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散发性克汀病等,如第一胎因某些原因已造成不可逆智力低下等,有条件进行新生儿筛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可考虑再生育。但生后必须作筛查和实验室检查。若是病儿,应及时用药或饮食治疗;无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三)X连锁隐性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血友病(甲、乙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粘多糖储积症(Ⅱ型)、自毁容貌综合征、肾性尿崩症、慢性肉芽肿、导水管阻塞性脑积水等。

2.指导原则

(1)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很高,每胎男性有50%机会发病,女性有50%机会为携带者,不宜再生育。

(2)对于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甲或乙型血友病等能做产前诊断的疾病,依产前诊断的结果确定是否适宜再生育。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3)母系家族(舅、外甥、姨表兄弟)无发病者,病儿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可考虑再生育。

(四)X连锁显性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先天性眼球震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

2.指导原则

(1)病残儿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无病时,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再发风险率比较低,可考虑再生育。

(2)病残儿母亲患病时,每胎子女各有50%机会患病,再发风险率高,不宜再生育。

(3)病残儿的父亲患病时,每胎女性均患病,男性则全部正常,经产前诊断可考虑生育男性第二胎。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五)多基因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重度肌无力、先天性巨结肠、气道食道瘘、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食道闭锁、马蹄内翻足、原发性癫痫、躁狂抑郁精神病、尿道下裂、先天性哮喘、下降不全、脑积水等。

2.指导原则

(1)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髋脱位等,手术效果较好,不宜再生育。

(2)对脊柱裂、无脑儿等可做产前诊断的病种,原则上可考虑再生育,但须在产前诊断监测下。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3)不能做产前诊断的病种,做家系调查。一、二级亲属无发病者,再发风险率低于5%,可考虑再生育;一、二级亲属为相同疾病的患者,再发风险高于10%,不宜再生育。

(六)染色体病

1.常见病种: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杜纳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不平衡重排及脆性X综合征等。

2.指导原则

(1)染色体病的病儿,应同时进行父母染色体检查,正常时可考虑再生育,但须经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者。

(2)染色体病的病儿,若其父母之一为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再发率为100%,不宜再生育;若其父母之一为非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可考虑再生育,但须经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者。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三、其它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4

【摘要】目的 通过对门诊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掌握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水平。方法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因人而宜,采用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等方法满足病人的需要。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门诊病人掌握了就诊须知及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知识。结论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

【关键词】门诊病人;健康教育;实施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好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发展,满足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患者自身保健能力,提高健康水平,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对门诊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教育过程介绍如下,并进行评价讨论。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程序

1.1评估病人和家属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收集门诊病人的健康知识问题。护士在病人就诊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病人和家属交谈,咨询,体检,查阅检查结果或门诊已有的病例等方法,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问题,生活习惯,文化职业及其对疾病的认识等,找出问题,确定健康教育内容。

1.2 制定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的是提高病人对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配合治疗,减轻心理负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法。健康教育计划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门诊病人病种复杂的特点而分类制定。充分做好各科健康教育处方及小常识卡片等的准备,门诊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及基本知识等应详细编印,让病人自行取阅,根据季节性疾病的特点,在门诊显著位置设立 防病治疗宣传栏。

1.3 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不仅面向疾病,而且要面向健康,护士不仅是照顾者,而且是教育者。

1.3.1教育方式教育过程中尽量符合病人个体化的需要,就病人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随机性教育;根据病人在就诊的每个环节进行随机和有的放矢的健康教育,对他们在掌握疾病知识或信息中提出的疑点,在治疗中护理中提出的问题,均给予认真解答。针对性教育:根据不同个体职业,文化,生活方式,疾病的程度及接受健康教育的愿望,技能,兴趣和已有的知识,再结合个体进行个别指导,健康教育往往可以收到一语胜千言,易懂易记的效果。计划性教育:集中某一病种的开诊日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每个治疗阶段措施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现身说法教育:让同种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人在就诊过程 中介绍自己治疗的成功的经验,能鼓励和调动其他患者防病治病的积极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示范性教育:根据病人对疾病知识认识的不同,对某些技能性知识护士应予以示范,让病人反复练习后给予回示,了解病人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如注射胰岛素技术,血糖,尿糖监测技术,基础体温的测量记录方法等。点化教育: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广泛有效地开展,我院在门诊大厅安置了电子滚动屏幕,播放有关健康知识,自编的医学保健常识,有关医院的环境,设备,信息,专家医生介绍,儿童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等知识。覆盖面广,患者容易接受,深受门诊病人的欢迎。

1.3.2 教育内容门诊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就诊病人及其家属,耐心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侯诊须知,随诊教育,复诊时间及方法。各种疾病的病因及防治药物使用知识。如心脏病病人嘱其坚持按时服药,定期来院复诊,饮食要清淡,以新鲜蔬菜,水果,海带,谷类,豆制品等为主,忌暴饮暴食,禁食动物内脏,猪油和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1.3.3 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首先门诊病人的诊疗时间没有住院病人长,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也不如住院病人那样亲密,病人就诊需历经挂号,侯诊,看病,划价,交费,检查取药等过程。因此,护士必须主动热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这样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心理,使病人对医院产生信任感。其次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护理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的理论水平,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吗,伦理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并应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顺序,让患者逐步认识,适应接受的过程,并且尽量符合个体化病人的需要,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1.4 效果评价评价是检验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实施完成情况和效果的一种客观反映,贯穿于实施教育计划的全过程。观察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效果,了解病人是否掌握相应疾病的知识。将病人的行为和态度同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判断病人的学习效果。如糖尿病病人能否自测尿糖,复诊时病情是否得到控制等。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5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为了提高全所干部职工对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经常利用科主任开会、党员政治学习、职工大会等时间组织学习计划生育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制度,通过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不仅明确了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懂得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而且增强了作为医务人员的神圣使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二、领导重视,常抓不懈

所领导非常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调整成立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集中整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领导小组。由所长__x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副所长__x为第二责任人,主抓计划生育工作;计育兼干__、__x为第三责任人,具体办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相关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兼任办公室主任。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具体工作有人抓的工作格局。

所长和分管所长经常到各科室督查、检查工作,今年共召开计划生育专题会五次,下科室督查12次。

三、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为了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单位与科室负责人签订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妇产科医生、b超操作人员、药库和药房终止妊娠药品管理人员签订了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行动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计划生育、打击“两非”工作捆绑到人。对b超仪器执行了登记备案制度,3台均已备案。同时,为了使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按照省州有关规定,我们在相应科室张贴了妊娠13周孕妇超声诊断、妊娠14周孕妇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品管理流程图,制定了《妊娠13周以上超声检查管理制度》、《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审批程序》、《药品批发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计划生育奖惩制度》、《终止妊娠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妊娠14周以上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等,使计划生育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明确。

四、认真手术,规范操作

全年来,共接收住院孕产妇1299人,持生育证生育1086人,持证率达85.71%;无证生育181人,无证上报计生部门181人,无证生育上报率达100%;实施终止妊娠手术32例,有效证明32份,实施终止妊娠手术持证率为100%,其中20岁以下实施终止妊娠手术22人,由计生部门开具相关证明6人,死胎死产4人;门诊孕13周以上孕产妇无证对象登记1602例,无证对象上报1602例,门诊孕13周以上孕产妇无证对象上报率100%;孕13周b超检查人数3343人次,医生双签字3343人次,b超双签字率100%。

同时,加强对所内工作人员及家属的计划生育管理,现有45岁以下育龄妇女数27人,其中上环21人,查环查孕应检24人,实检24人,查环查孕年内两次检查率为100%。目前,所内无一人计划外怀孕,所内无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既是国策,也是我们妇幼保健机构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为了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充分体现人性化,我们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解放群众多子多福思想,为构建和谐__、小康__,努力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合并模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195-02

【Abstract】Objective: Study and analyses the benefits of combination model for family plan service and women and children servic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knowledge to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establish the new system of family plan women and children service in the future. Methods: Analyses combined organization of Huoshan Family plan women and children service station’s cases in last twenty-three years. Results: The research proved the combined organization has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it makes the work of family plan women and children service more efficiently.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by Family Plan Service Station and Women and Children Service Station could improves the resources organizing, technology, services and efficient. It exactly enhances the health level of women and children in our county.

【Key words】Family planning women and children service combination

1990年,我县争取并执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关于《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合作项目,县委政府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将县“计划生育指导站”与县“妇幼保健站”合并,成立了“霍山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总站”。通过计生服务站与妇幼保健站合并模式运行23年,回顾性评价该模式运行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1合并背景

1.1合并前妇幼保健站情况

霍山县妇幼保健站成立于1979年,隶属县卫生局主管,主要业务是以上环、取环、人流、引产、男扎、女扎,对避孕节育规范服务和生殖健康内涵的理解相对滞后,对避孕节育等科普知识和宣传教育、培训、知情选择避孕方法的提供、针对育龄群众特殊情况的咨询和服务、多种避孕节育措施后的随访服务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1.2合并前计划生育服务站情况

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成立于1986年,隶属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由于服务站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技术力量薄弱,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更缺,部分技术人员半路出家改行,尤其是乡镇技术人员是搞行政工作的,没有通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和严格的医学训练,承担不了技术服务工作。虽然上级对计生有项目资金和设备支持,但无法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开展工作。长期以来,计划生育、卫生部门由于任务不同,服务功能和管理作用不同,虽然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业务方面有交叉,各有优势,但为了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各行其事[1]。面对的都是同一个服务对象,两站为了各自利益和事业的发展,经常发生“争饭吃”的现象,分歧很大,导致计生委和卫生局之间产生矛盾,关系紧张,很难协调,影响工作开展。

2 合并方法

存在着计划生育部门或是卫生系统都各有所长、互有优势,各自都不能单独满足广大育龄群众需求的现状,1990年,经上级部门同意,县委政府决定建立两站合一,一站服务的合并模式,整合资源和力量,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起一个新的以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和工作平台。

2.1积极做好合并思想动员工作

合并前县政府召开常务工作会议提出两站合并的决定后,在两个单位的职工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由于合并将使每个职工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调整,一些职工心存疑惑,不赞成两单位合并,县领导及时做好两单位职工的思想工作,保证了两站的顺利合并。

2.2实行机构改革,理顺管理职能

合并单位名称定为“霍山县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总站”,为副科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县卫生局,实行站长负责制,岗位设置坚持“精简高效”、“一专多能”的原则,两站人员相互搭配,坚持按需设岗,进行合理配置,在职能相符、业务相同、不影响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工作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合理化的设置方案,通过调整和组合,设置宣传培训科(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科(药具管理),专门从事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健康教育知识为内容的宣教以及避孕药具的管理、发放等相关工作。对医疗技术工作设门诊科,围绕计划生育、妇幼工作开展相关系列的技术服务工作。一切岗位和科室设置都采取以有利于工作、便于管理,能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为前提进行设置。配齐领导班子,并选择具有一定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中层干部,完善了管理体系。

3 合并后成效

3.1 计生系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合并后,可利用原计划生育服务所医疗用房优势,改善了诊疗环境和服务流程,提升了计生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利用计划生育政策和信息管理上的优势,积极争取上级对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项目、资金、设备和技术培训上支持,极大促进了总站的全面发展。

3.2 卫生系统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利用妇幼保健卫生技术和专业人才上的优势,保障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开展,同时积极拓展临床业务,促进了我站儿科门诊和产科的建设和进步。

3.3 提高了计划生育和孕产妇服务质量

合并后妇幼保健工作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计生和妇幼保健互相协调与配合,提高了综合服务能力,重点做好孕产妇、婴幼儿两系管理工作以及正常的妇幼保健业务,儿童体检、出生医学证明签章,高危孕妇登记筛查,婚前检查与指导,以及对基层督导工作。基层网络健全,表、帐、卡、册从上到下统一规范,并对出生医学证明和登记进行台帐规范管理。

3.4 各项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指标提升

两站合并之初,以计划生育四项手术为主要工作内容,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每年有2500多对新婚夫妇自觉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查2000对,每年有近2万人次的育龄妇女来我站就诊妇科病和生殖系统疾病,儿科每年门诊量2万人次,每年住院分娩1500多人,占全县总出生人口的2/3,年业务收入达到1400万元。

3.5 软硬件得到明显提升

合并后利用项目资金新建了业务楼,设置了内外妇儿门诊和手术室、产房和两个产科病区,配备了彩超、四维B超、X光机、乳腺钼钯机、X光机及一些先进的诊疗设备。人事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等均实行网络管理,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自动收费均已实现。形成站、科、室三级管理结构,确立了以站班子为核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专业技术力量为重心的管理服务模式,技术人员和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发挥,保证了计划生育手术及育龄产妇住院分娩的安全性,保障了妇女儿童的健康。目前,在政府支持下,一所占地25亩,建筑面积26800m2,集妇女健康保健、儿童健康保健、围产期健康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的新的霍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3.6 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提高

合并后计生妇幼保健总站职称晋升可两条腿走路,计生人员可晋升计划生育专业职称,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参照卫生系统城市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条件予以晋升,保证了职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 存在问题

两站合并23年来,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但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

4.1主管体制的问题[2]

目前在某些管理环节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性,由于市级妇幼主管部门在卫生部门,而县级主管部门是计生部门,按我国的行文关系,行文是要有隶属关系的,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向下级计生行政部门行文或安排部署工作,然而,现有的妇幼保健站承担一定的临床医疗工作,很多卫生的相关规定不能传达到我站。另外,计生工作是基本国策,上级部门大多重视抓计生工作,而妇幼工作相对薄弱。

4.2政府投入不足

计生妇幼保健站主要服务人群是是孕产妇、儿童、育龄妇女,政府投入资金主要是用于健康宣传及正常的计划生育手术和住院分娩补助费用,而对于妇女儿童的病理疾患无资金投入。妇科和儿科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个医疗过程,更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高级阶段,是妇女儿童健康保健的大范畴,医疗是做好计生妇幼保健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平台,妇儿科技术力量更是做好保健工作的重要保证。因而,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

4.3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目前基层计生妇幼保健站的主要功能还是公益性,报酬和待遇低以及专业发展受限,不能发挥个人能力,致使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主要是流向综合性医院,致使我站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方面严重缺乏人才,对我站今后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造成制约性瓶颈。

5 体会

5.1 转变观念是取得工作突破的前提[3]

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主动打破部门的局部利益,对计生妇幼保健总站建设和发展上给予政策支持,才使得我县计生妇幼事业得以持续向前发展。但我们还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保健”观,全力开创我县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新局面。

5.2找准市场定位是发展的根本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关于计生妇幼保健站的市场定位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我们是单等国家补助完成国家计划生育指令性任务,还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把计生妇幼保健站发展成综合性医院性质,我认为我站在发展中要找准自已的位置,立足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为本,坚持以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紧紧围绕“婚、孕、产、育、老”五期健康保健,开展延伸服务,不断拓展业务。

5.3抓住机遇是发展计生与妇幼保健事业的关健

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指出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将整合资源,构建妇幼健康服务新体系,这给了我们政策上的保证,政府将加大对妇幼和计生服务的投入;加之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对妇幼健康服务数量、质量和服务资源形成新的挑战,出生人口、安全分娩、儿童医疗等服务需求将明显增加,我们将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加速县域内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我县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建风.与时俱进,推动计划生育妇幼事业蓬勃发展[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2,12(86):728-730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7

一、镇计生办及各村(居)委会应积极开展结扎对象术后随访和走访慰问工作,确保不漏一户。

1、全面掌握结扎对象的术后情况并严格按手术常规做好术后随访工作。

2、对结扎对象的生产、生活及时掌握了解,并切实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

3、对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对象,镇计生办、村(居)委会负责落实好治疗措施,治疗费用先由村委垫付,镇、村计生办要做到每三天随访一次,及时关心好她们的身心健康。

二、对结扎对象符合补助条件的手术补助金额,一个星期内必须全部到位。

三、结扎对象为新农合参合对象,因结扎手术后感染或手术后并发症所发生的门诊和住院费用按正常的新农合门诊和住院费用补偿。

四、结扎对象因结扎术后感染和手术并发症的医疗费用,超过新农合报销标准之外的部分,由民政部门参照低保户按最高封顶救助标

准给予救助。

五、结扎对象为新农合参合农民,因结扎术后感染和手术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在新农合补偿、民政部门救助之后,自费部分由镇政府在社会抚养费中承担。

六、保障结扎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一次性报账率达到100%。

七、结扎对象因结扎术后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到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就医时,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并享受下列医疗优惠:

1、“三免”:即门诊患者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和换药手续费。

2、“四减半”:即住院患者的“三大常规”、胸片、B超检查费和普通床位费各减免50%。

八、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对结扎对象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如医务人员违反相关规定被举报查实,将按照全区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考评办法严肃处理。

九、符合低保条件的计划生育结扎对象在申请城乡低保时,优先予以申报审批,补助金额给予适当提高。

十、计划生育结扎对象因患病申请医疗救助,按城乡低保对象待遇予以救助。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8

序号

目标

标准分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得分

扣分理由

市绩效考核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0分

1、做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与妇幼安康工程绩效考核工作

依据市卫生局绩效考核结果按比例得分

 

 

组织

管理

20分

2、医院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纳入了全院卫生工作年度考核内容,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工作职责、管理制度;(3分)

查相关资料,每一项不合要求扣0.5分;

 

 

3、建立健全妇幼卫生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县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及县卫生局基妇科上报妇幼卫生有关数据,发现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及时组织讨论、上报,并配合县妇幼保健机构做好调查工作;(5分)

查相关资料,每月10号前上报各种妇幼卫生工作报表,每迟报一次扣0.5分,每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4、《出生医学证明》有专人管理,证章分开,发、换程序符合要求,有发放登记,首次签发登记、废证登记、换发登记等均使用全省统一表格,填写整洁、项目齐全,当年出生的孩子出生医学证明平均签发率达90%以上,废证控制在1%以内;(5分)

查相关资料,查每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5、依法准入和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单位和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按要求换证,持证率达100%;(5分)

查相关资料,抽查相关人员核对,无证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扣全分,每发现1人无证上岗扣3分;

 

 

6、院内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技术操作训练,窒息复苏操作技能考核得分率达80%以上,开展产、儿科卫生技术人员及“三基知识”培训,每年最少安排1个产儿科人员到市或省级以上单位进修。(2分)

查看相关资料和抽查医疗保健机构参加培训名单,无本单位产、儿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安排扣1分,未按要求安排相关人员进修扣1分,未按要求参加全县组织的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扣1分。本院未开展技能培训及考核各扣1分,扣完为止;

 

 

妇儿

保健

 

60分

7、开展孕产妇及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有保健门诊,发现高危孕产妇、三岁以内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有危重孕妇抢救小组,对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有记录及讨论分析,对承担了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或护送产妇住院分娩的村保健员给予适当劳务报酬;(5分)

查相关资料,每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

 

 

8、开展县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按照《江西省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规范儿童保健专业门诊及设备设施基本要求,开展健康体检门诊,心理行为门诊,眼保健门诊,听力保健门诊,口腔门诊,健康教育门诊,集体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9月份接受市级评估组评估,(5分)

有创建工作计划,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未开展不得分;少设立一个儿童保健门诊或用房及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各扣0.5分,扣完10分为止;顺利通过市级评估组评估验收得全分

 

 

9、加强产科建设。按照《江西省县级保健机构产科服务基本标准》合理装备产科,产科人员、技术、产房、装备符合要求、管理规范,病历书写规范,制度齐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控制在25%以内,分娩登记规范并使用全市统一的分娩登记本,填写整洁、项目齐全;(15分)

查相关资料,现场查看,每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剖宫产率每超5%扣1分;出台控制剖宫产率的相关制度,剖宫产率超过50%扣5分,

 

 

10、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工作,开展听力筛查工作、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5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0%以上;(10分)

查相关资料,新生儿疾病筛查以省保健中心回执为准,每下降5%扣0.5分,扣完4分为止;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每下降5%扣0.5分,扣完4分为止;未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扣2分,监测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11、开展B超产前筛查工作;(6分)

查相关资料,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2、加强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做好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艾滋病、梅毒、乙肝阻断项目,降消项目工作;(9分)

查相关资料,抽查服务对象等,补助资金专账管理,无挪用现象,补助程序符合要求,设立限价收费,有补助政策宣传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9月份前完成叶酸补服任务,未完成扣2分,每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13、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有管理制度、处罚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开展了相关人员培训及打击两非自查, 施行14周以上引产、取环、输卵(精)管吻合手术的,有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等。(10分)

查相关资料,现场查看,无管理制度、处罚措施各扣1分;未层层签订责任状扣1分;未开展打击“两非”自查工作扣1分;B超室门口和有关场所无相关的醒目标牌、未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各扣1分;孕妇B 超无登记扣1分;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医务人员未按政策规定进行处罚扣2分. 本单位出现违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及出现两非事件扣全分。

 

 

健康教育宣传

10

14、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2分)

查相关资料,每一项不合要求扣0.5分,扣完为止;

 

 

 

 

 

15、根据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问题编写,制作并发放妇幼健康教育传播材料;(2分)

查相关宣传资料,每一项不合要求扣0.5分,扣完为止;

 

 

 

 

 

16、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如新婚学校,孕产学校或健康讲座;(3分)

查相关资料,图片及影像资料,签到本等;

 

 

 

 

 

17、每年开展至少一次面向社会的妇幼健康教育活动;(3分)

查相关资料,图片及影像资料,签到本等

 

 

目标管理

 

全年孕产妇死亡超过控制指标或发生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则全年工作一票否决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9

第一条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各级各类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时,有权了解自身的健康检查结果和常用避孕节育方法的作用机理、适应证、禁忌证、优缺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负责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在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时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劳动强度及其所处的生理时期,指导公民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并为其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技术服务。对于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以长效为主的避孕方法。

第四条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发放避孕药具;孕情、环情检查;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人工终止妊娠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

第五条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具体结算标准和结算形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国家向城市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城市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接受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其费用解决途径为:参加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和其它相关社会保险的,由社会保险基金统筹支付;未参加上述保险的公民,由所在单位或地方财政负担。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对西部困难地区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六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与条例配套的规章和制度;

(二)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务的规划与规范,编制并颁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药具目录;

(三)制定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发展规划,指导各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

(四)组织制定并实施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总体规划,组织计划生育新技术推广和避孕药具上市后的监测工作;

(五)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管理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各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规划,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广为覆盖的原则提出,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卫生规划。

第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各级各类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要合理分工,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共同做好避孕节育和其他生殖保健服务工作。

第九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技术发展、新技术引入和推广的总体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推进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发展、新技术引入和推广项目。

国内外企业、基金会、国际组织和社会团体,可以根据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承担或参与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新技术的引入和推广。

第二章技术服务

第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指使用手术、药物、工具、仪器、信息及其他技术手段,有目的地向育龄公民提供生育调节及其他有关的生殖保健服务的活动,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

第十一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包括下列内容:

(一)避孕节育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及其他生殖健康的科普宣传、指导和咨询;

(二)提供避孕药具,对服务对象进行相关的指导、咨询、随访;

(三)对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的,在手术前、后提供相关的指导、咨询和随访。

第十二条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主要指按照避孕、节育技术常规,为了排除禁忌证、掌握适应证而进行的术前健康检查以及术后康复和保证避孕安全、有效所需要的检查;

(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鉴定和治疗;

(三)施行各种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术等恢复生育力的手术以及与施行手术相关的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

(四)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有关规定,开展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五)病残儿医学鉴定中必要的检查、观察、诊断、治疗活动。

第十三条因生育病残儿要求再生育而申请医学鉴定的,依照《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依照《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准及再生育指导原则》执行。

第十四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鉴定和管理,依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发生的医疗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在城乡基层开展涉及人群的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应按规定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和工作方案,经实施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初审同意,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实施。实施中接受项目实施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涉及计划生育技术的广告,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报同级广告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七条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在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向实行计划生育的服务对象做必要的解释,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诊断、治疗活动:

(一)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检查和治疗;

(二)由于服务对象体质特殊或者病情危重,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后果和危险的检查和治疗;

(三)临床试验性检查和治疗;

(四)需收费并可能对服务对象造成较大经济负担的检查和治疗。

第十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及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因生育病残儿经鉴定获准再生育者,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定,到指定的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鉴定确诊后,要求人工终止妊娠的,应出具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的鉴定意见和处理意见。

第三章服务机构

第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是指依照条例规定取得执业许可、隶属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具有医疗保健性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非营利的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事业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已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又依照条例规定设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并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执业许可的医疗、保健单位。

第二十条设置乡级以上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机构设置标准。

村级和城市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依照分级管辖原则办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审批和校验。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设区的市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审批和校验;

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县、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许可审批和校验;

批准执业的,发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上载明获准开展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二条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除可以开展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外,可根据《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设置标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评审基本标准》,申请开展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绝育术、人工流产术以及与避孕、节育有关的临床技术服务;经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逐项审查、批准,方可开展相应的服务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增加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三条医疗、保健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应当依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设置标准,内设计划生育科(室),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在其执业许可证上载明获准开展的服务项目。

第二十四条乡、镇既有卫生院,又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各自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乡、镇已有卫生院而没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不再新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但是,乡、镇卫生院内必须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专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并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内虽设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室),但无人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或不能满足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妥善解决;乡、镇既没有卫生院,又没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必须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第二十五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条例规定的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项目之外的其他诊疗业务,应当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向卫生行政部门申办《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事产前诊断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受理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决定,书面通知申报单位,并向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通报。作出许可决定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批准的单位同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应根据卫生部会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管理办法申办服务项目申请。

获准开展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服务项目的机构和技术人员,应当按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技术规范开展服务。

第二十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设置、执业许可和校验依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执行。

申报新设置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取得设置批准书和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执业许可证上应注明获准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

第二十八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需要变更名称、场所、法定代表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应到原发证部门登记变更。因歇业、转业而停止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必须向原发证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收回相应的许可证明,或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销相应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原发证部门在收到变更、注销申请之日后30个工作日之内作出决定并函告申请者。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其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遗失的,应当自发现执业许可证明文件遗失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在所在地县级的报纸上刊登遗失证明后,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未申请补办的,视为无证。

第二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将执业许可证明、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疗技术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及其他有关的制度。

第三十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商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后提名,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家委员会由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相关医学专家及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参与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评审;

(二)参与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考试、考核;

(三)指导病残儿医学鉴定、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其他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技术鉴定;

(四)协助当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关的科研项目,指导当地计划生育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培训;

(五)参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六)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调研,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承担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技术人员

第三十一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是指依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以下简称《合格证》)并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中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的人员。

第三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中依据条例的规定从事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执业医师法》及国家有关乡村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暂未达到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护士注册条件,但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3年以上且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并已取得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推荐,由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商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从2001年10月1日起缓期2至3年认定执业资格。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各类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业务培训,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了解国家和地方的计划生育政策,掌握计划生育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取得《合格证》,按《合格证》载明的服务项目提供服务。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中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的《合格证》的审批、校验及其管理分别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三十四条拟从事咨询指导、药具发放、手术、临床检验等各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均应申请办理《合格证》。

申请办理《合格证》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申请人填写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申请表。申请表应清楚注明技术服务项目的类别,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技术基础知识考试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证明文件;

(三)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证明文件;

(四)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五条条例实施前已取得计划生育手术施术资格并继续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的,应换发《合格证》。换发《合格证》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原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施术合格证;

(二)申请人填写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申请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近3年内无医疗事故,无违背计划生育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证明文件;

(四)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六条《合格证》的申请办理、申请换发和审批,均应注明技术服务项目,获准从事手术服务项目的,应注明手术术种。

已取得《合格证》,要求增加技术服务项目或手术术种的,须向原发证部门申请。

第三十七条《合格证》的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持证人应持《合格证》、单位审查意见、近3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无违背计划生育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证明文件,到原发证机关进行校验。逾期未校验的《合格证》自行作废。

受理申请办理、换发、校验的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者。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应制订规划、组织实施本部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接受的与执业有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记录,可作为医师执业考核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依据。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对条例和本细则及其他配套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二)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并负责组织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数据汇总、分析和结果的;

(三)负责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并发症、不良反应的汇总、分析和信息,指导不良事件的调查、处理;

(四)对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其他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提出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的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负责其建设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执业许可、登记和许可证明文件的校验;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执行条例和本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工作;

(五)对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出现的事故、并发症、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处理;

(六)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管理工作;

(七)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涉及人群的计划生育科学技术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八)对违反条例及本细则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九)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配备科技管理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由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并经计划生育技术执法和管理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依法履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责。

第四十二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法监督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应当出示证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法监督人员可以向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相关人员不得拒绝和隐瞒。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法监督人员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相关人员提供的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员制度,聘请计划生育技术专家、科技管理专家和药品检测专家对本级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执行条例和本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向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执行条例和本细则的情况,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标准、服务规范的情况,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计划生育技术、药具的应用情况。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受理辖区内机构、个人对销售计划生育药具、相关产品的质量、事故、不良反应以及辖区内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量、事故的举报和投诉,并对举报和投诉进行登记,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作出处理。

第四十六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必须按照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统计制度,以及技术服务事故、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如实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统计数据、事故、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的11月1日前,将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所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统计数字通报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七条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会同卫生部每年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手术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通报,并将药具不良反应数据汇总和分析结果通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发生的事故、手术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上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卫生部。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八条未取得执业许可,擅自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按照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反本细则规定,使用没有依法取得《合格证》的人员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违反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产前诊断和使用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违规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罚。

第五十条对买卖、出借、出租或者涂改、伪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明文件的,由原发证部门依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买卖、出借、出租或涂改、伪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明文件的,由原发证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相关的执业资格。

计划生育门诊工作计划篇10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为基础,设计并初步实现了适用于中国县区级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针对中国县区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为县区级政府开展社会性别公平促进提供可供选择的决策咨询,促进决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4-0020-08

一、背景

198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社会性别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合作,不断进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改革和探索,致力于实现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社会性别视角逐渐被引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之中。2006年中国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第六周期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项目(2006―2010年,以下简称第六周期)启动,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增强优质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的利用”。

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为社会性别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结合,实现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对于基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对象来说,社会性别是个新概念、新理念,而且社会性别促进工作,例如社会性别统计“统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需要跨部门合作、以先进的性别平等理念为先导以及以跨学科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具体的优质服务活动中,项目县很难自主地分析本县区的社会性别现状,发现优质服务中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设计社会性别促进策略,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重塑公共管理,促进科学决策,为解决社会性别促进遇到的难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目前国内将社会性别理念定量化、操作化、模型化、信息化应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还很少。因此有必要适应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性别专家的知识和基层工作的优质服务实践相结合,开发一套操作性强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县区的能动性,使其能自主进行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促进决策科学化。本研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开发的社会性别促进工具箱,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构件化技术,着眼于县区政府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实践需求,建立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

二、工作基础和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社会性别课题组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支持下,在福特基金的资助下,本着概念本土化、成果实用化等原则,从2003年开始不断对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设计出一整套可供基层使用的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工具箱。经过在浙江德清和在安徽居巢两年的试用和改进,2005年下半年在安徽居巢在工具箱指导下进行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相结合的试干预。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在社会性别专家的指导下,基层县区能运用该工具箱评估本县区的社会性别公平现状,诊断原因,并设计干预行动计划。2006年至今,西安交大人口所与国际国内社会性别专家、优质服务管理评估专家、国家人口计生委以及第六周期项目县人口计生委合作,对工具箱不断进行改进和反复试用。县区对工具箱软件化的呼声很高。

一般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规划流程包括社会性别统计信息的收集、社会性别统计信息的处理(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设计)和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行动计划的输出。(见图1)其中,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诊断和干预设计是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咨询的核心。社会性别公平评价评估县区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现状,社会性别公平诊断识别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是否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基础上,决策者可以设定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干预措施,并评估措施的重要性,确定措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形成干预行动计划。

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思路是以工具箱为基础,从县区社会性别公平干预需求人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模型和方法,结合县区基层优质服务经验来评价、诊断社会性别公平和设计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策略,为决策者提供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决策依据。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要实现三个基本功能: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设计。这三个功能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评价和诊断是干预设计的基础,但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评价、诊断或干预设计某一功能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此外,这三个功能模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需要决策者在使用过程中依据本县区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注重决策者的参与和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模型管理,修正模型参数,增减指标,完善和重新生成更适合县区情况的模型。

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社会性别公平促进决策支持系统基于两库的基本结构框架,结合社会性别公平促进的特点,采用矩阵结构框架。(见图2)它由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性都有独立的数据库、模型库。所有的数据库和模型库分别由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加以管理。决策咨询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它部分基本上都是为它服务,它调用模型库中的模型为县区的社会性别促进决策(现状评价、问题诊断、制定干预计划等)提供支持。人机界面具有用户与系统各个模块交互的能力。

(一)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存储与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有关的静态的社会性别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分性别的纵向历史数据,因此如无错误,存储之后不再改变。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数据库包括五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1)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元数据表,用于存储直接收集来的评价指标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它收集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以来的县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相关的社会性别统计数据。

(2)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初始指标表,用于存储对原始数据简单计算处理后的社会性别统计指标。如果需要,可以直接调用,供初步决策参考。

(3)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阈值表,用于存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的阈值。

(4)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标

准化指标表,用于存储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对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的初始指标,根据其阈值判定其性质,采用线性插值法分别加进行标准化处理。

(5)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综合指数表,用于存储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合成和计算的社会性别公平综合评价指数,包括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横向公平指数、纵向公平指数、社会性别公平综合指数等。

2.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来进行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横向公平指的是所有人在一些基本权利和权益上是相同的,也即“底线公平”;纵向公平指的是在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还要对处于弱势的群体给予特殊的保护。

生命周期框架强调生殖健康是关系男性和女性一生的问题,生殖健康需求和服务要与两性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最高水平健康的权利。它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儿童期(infancy and childhood,0-9岁)、青少年期(adolescence,10-19岁)、育龄期(Reproductive years,15-49岁)和后育龄期(Post-re-productive years,45岁以上)。

基于对中国生殖健康领域的基本认知,我们借鉴WHO的卫生资源公平性评价框架,将社会性别理念纳入其中,结合生命周期框架,形成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框架,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反映了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见表1)在这里,横向公平指的是男女两性的相同的生殖健康需求都能够得到同等地满足;纵向公平指的是基于女性在生理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对妇女特有的一些生殖健康需求(Women-Specific Needs)给予倾斜和满足。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儿童期(0-9岁)、青少年期(10-19岁)、婚育期(20-49岁)、更老年期(45岁以上)。

基于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框架,我们对国内外生殖健康领域的社会性别相关指标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按照有效性、可靠性、敏感性、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了能够反映中国县区级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的一些结果性指标,构建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婚育期为例,横向公平核心指标包括避孕现用率性别比、生育知识知晓率性别比、生殖健康检查率性别比等;纵向公平指标包括人工流产率、孕产妇死亡率、产前检查率等。

通过对横向公平指标简单有效的加权平均,形成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横向公平指数,测量在相对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两性之间的差距,体现了鼓励和促进男性参与的要求。通过对纵向公平指标简单有效的加权平均,形成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纵向公平指数,体现了在生理和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基础上,女性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社会性别公平综合指数是横向公平指数和纵向公平指数的综合值,综合反映一个县区的社会性别公平的程度。

横向公平指数[i,t]=∑横向指标[i,t]/N横[i,t]

(公式1)

纵向公平指数[i,t]=∑纵向指标[i,t]/N纵[i,t]

(公式2)

综合公平指数[i,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

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横[i,t]i+N纵[i,t])

(公式3)

横向公平指数[i,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N[i,t]

(公式4)

纵向公平指数[All,t]=∑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纵[i,t]

(公式5)

综合公平指数[All,t]=(∑横向公平指数[i,t]×N横[i,t])+∑纵向公平指数[i,t]×N纵[i,t]/(N横[i,t]+N纵[i,t])

(公式6)

其中,i代表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All代表所有生命周期阶段,t代表t统计年,N横[i,t]代表t统计年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的横向公平指标个数,N纵[i,t]代表t统计年第i个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的纵向公平指标个数。

3.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决策咨询把评价模型和评价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分析判断在1994年以来的工作基础上,与理想的社会性别公平状况相比,县区当年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中的社会性别公平状况;同时,根据各年的指数值还可以判断出近十几年该县区社会性别公平状况的变化趋势。

(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数据库,存储进行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所需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领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它包括四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1)社会性则公半诊断工作绩效表,用于存储收集来的与社会性别相关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绩效数据,可以是定性也可以是定量的。

(2)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准则表,用于存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的工作绩效高低的评价准则,并提供对应等级的百分制打分建议。

(3)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指标表,用于存储县区决策者根据工作绩效和评价准则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个主要工作领域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打分结果。

(4)社会性别公平诊断综合指标表,用于存储合成计算得到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个主要工作领域的综合得分,如公民权益领域综合得分、知情选择领域综合得分等,以便发现和识别社会性别工作比较薄弱的优质服务领域。

2.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

人口委员会(Population Council)在对社区层(community-based)的生殖健康研究中,提出一个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收集策略来测量女性生

殖健康的新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关注女性健康状态,而且关注健康或不健康的经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生殖健康项目的“过程一结果”概念框架(In-put-Output-Outcome-Impact Framework)。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借鉴“过程-结果”框架,结合第六周期实施方案,针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7个主要工作领域中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社会性别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来确定各个工作领域的社会社别公平问题。(诊断框架见表2)由于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结果和影响在短时期内很难观察和测量到变化,且结果和影响指标很难与当前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单项工作建立联系,因此主要采用对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观察和测量。而结果和影响则在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型中采用纵向历史数据给予更科学的评估。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包括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7个主要工作领域的35项指标。这35项核心指标是在工具箱的研究基础上,与社会性别专家、管理评估专家和基层优质服务专家合作,采用专家评估法逐步发展而来。县区决策者和管理者根据本县区在这些领域的工作情况,参照诊断指标清单给每个指标设定的打分标准,自主进行打分。每个指标值的区间为[0,100]。某指标的得分在80分以上,建议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60-79分,建议调整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59分以下则需要改进相应的工作。

各领域单个指标的得分结果根据公式9加总平均,计算各领域综合指标得分。由于采用均值法,所以领域综合指标得分区间也在[0,100]。若某领域的得分在80分以上,建议总结该领域的工作经验,查漏补缺;60分-79分,建议调整该领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59分以下则需要改进领域的工作。

第i工作领域综合指标得分=∑第i个领域单个指标得分/Ni

(公式7)

其中,i=1,…,7,N代表第i个领域的诊断指标个数。

由于每个县区的情况不同,在每个领域设置5个关键指标进行诊断评估的同时,根据灵活l生和开放性的设计原则,可以通过模型管理,可以增减各个领域的诊断指标。例如有些指标,例如向艾滋病患者提供救助,向留守妇女和儿童提供救助等,如果县区没有该指标所涉及的人群,则该指标视为缺失。在处理时,这些指标不计分,也不计入所在领域的指标数。相反,如果县区决策者可以针对本县区重点建设的工作领域或特色领域,在专家的指导下,发展该领域的诊断指标。在计算领域综合指标得分,计人相应的指标数。

3.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诊断决策咨询把诊断模型和诊断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诊断模型,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和领域得分,按照诊断标准,判断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和领域内具体工作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哪些问题。

(三)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支持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库和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

1.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数据库存储设计社会性别公平干预行动计划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它包括4个数据库表,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1)社会性别公平干预目标措施生成表,用于存储基层决策者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结果发现的社会性别问题,设定的干预目标,以及为解决问题、实现干预目标所采取的干预措施。

(2)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重要性准则表,用于存储判定干预措施重要程度的准则。措施重要性主要有三个判定指标:效果(费用效益比),分为高、中、低三等;可行性(措施实施的可能或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中等、难三等;风险(领导的支持度),分为高、中、低三等。

(3)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重要程度表,用于存储决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干预措施的重要程度的各项判定指标的打分结果。

(4)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措施优先次序表,用于存储按重要程度排定好的干预措施。

2.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

IGWG(the Interagency Gender Working Group)在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营养(Population,Health,Nutrition,PHN)与社会性别问题的多年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将社会性别整合进PHN规划的框架(a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Gender Into PHN Programming)。这个框架主要采取三步骤在项目中整合社会性别:(1)识别社会性别问题;(2)采取一系列活动,解决社会性别问题;(3)设置评估指标,检查活动效果。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借鉴IGWG的框架,采用半结构化的质性模型设计,充分发挥基层决策者和管理者的经验、智慧和自主性,来设计将社会性别视角和理念融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干预行动方案。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根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的结果,确定干预目标和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建议决策者和管理者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干预方法、活动或措施,并设置评估指标。(干预框架见表3)

在设计干预行动计划时,根据干预措施的预期实施效果、可行性及风险等三个方面,设置评判指标,分别赋予1-3分。3级赋分方法参见表4。基层决策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添加重要性的评判指标,或为不同的重要性评判指标赋不同的权重。每项措施根据重要性指标的打分结果,简单加总,根据总分高低有效地判断其优先次序。干预措施得分越高,则优先次序越靠前,相应地在干预行动计划中措施越早实行。

3.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

社会性别公平干预决策咨询把干预模型和干预数据库连接起来,利用社会性别公平干预模型,对决策者设定的干预措施,辅助决策者判断其重要性,进行优先次序排序,输出初始的干预行动计划。

(四)人机界面

人机界而采用尽可能灵活和友好界面,直观简洁地把决策者所需的大多数的决策支持能力合为一体。用户通过对话窗口,可以自主选择访问社会性别公平评价模块、诊断模块或干预设计模块,以便为决策提供帮助。

人机界面还提供数据输入和信息输出,可以查询县区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领域社会性别公平评价和诊断结果,以及干预行动计划草案。其中社会性别公平评价结果可以选择图形或表格的方式进行输出显示。图形显示模块可以输出自1994年以来的各项社会性别指标的变化趋势,也可以输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社会性别公平指数的变化趋势。

此外,人机界面还提供专家知识帮助,运用简洁形象的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社会性别的基本知识、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基本知识、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结合的关键环节等专家知识。

四、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基于Microsoft Windows XP系列简体中文版操作平台,使用可视化编程技术,全部代码用Visual Basic 6.0编写,采用Visual Foxpro 6.0建立数据库,使用Active控件实现界面和媒体的合成,可独立在Windows XP中运行。运行时界面以模块窗口和下拉式菜单形式完成各系统功能的调用。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