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支部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4 06:30:40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1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单元,是医院内部能够承担医院经济目标,落实核算与成本管理责任,并能够根据绩效大小独立承担奖罚,能将责权利结合起来的科室或部门,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划分核算单元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信息采集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

    划分核算单元时应首先考虑该单元的房屋、人员、资产等是否相对独立,房屋面积、设备价值等基础数据信息是否或可能方便、准确的统计和采集,成本费用是否能够合理的归集,以保证成本核算需要。

    (二)核算单元的划分尽量细化

    核算单元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单位,划分时宜细不宜粗,它的细化划分是为医院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的前提,亦为医院开展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在基础信息能够采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细化,有下属科室的尽量以下属科室为核算单元,例如某医院心超室下设有心电图室、B超室、彩超室,核算单元应按心电室图、B超室、彩超室分别设置;又如对一些规模不大的医院因人力资源多方面的原因,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的门急诊病人往往由住院科室值班医生承担应诊工作,相应的门诊收入及人员、材料等门诊成本费用若不从该住院科室分离统计核算,必将影响诊次、床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对此类临床类科室可设为门诊和病房两个核算单元,在HIS系统中此部分收入纳入该住院科室的门诊单元统计,其门诊成本若不能单独归集,可采用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成本作为参数进行测算,即某住院科室的门诊成本=门诊部同类科室诊次成本×该住院科室门诊诊疗人次,从科室总成本分离后计入门诊单元,以符合收支配比的原则。

    (三)类别划分与行政隶属关系相结合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HIS;UML;RUP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5

1 分析问题领域

首先确定业务需求和系统目标。本系统是门诊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门诊病案管理、门诊挂号、门诊划价收费工作。门诊挂号完成医院日常窗口挂号业务功能,根据院情设置专科、专家及普通挂号收费标准,支持医保IC卡挂号,支持专家的限号和限时挂号,支持病人自主选医生挂号,自动产生会计凭证供财务系统使用,同时负责病员基本信息维护、查询等功能。门诊划价收费主要满足以收费为核心的管理,完成收费日清月结,随时生成各类门诊收费报表及各种统计报表,支持将划价、收费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包括录入处方及检查治疗单、核算病人的费用、完成现金收费,支持医保病人IC卡联机收费,并打印发票等功能,并增加语音唱收唱付。凡是挂号、划价、收费、退费、门诊查询都属于系统的职责范围,其他如:库房的管理、住院管理、物资管理、院长查询等都不属于本系统职责范围。

门诊系统与其他系统存在着系统的边界,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局数据库中获得基本数据字典,如员工的基本资料,科室编码、物资费用代码,非药品系统类别编码、医保药品及其从药库管理系统中获得药品基本资料表等。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用例建模

通过对医院医护人员和相关的行政人员调研,根据医院有关门诊管理的业务流程,基于UML使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对门诊系统进行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模型。

图1: 用例图

用例的文字描述:

主要角色:门诊操作员

设计范围:门诊挂号收费处

目标等级:用户目标等级

关系人与利益:

病人——能够根据自身要求进行挂号,得到挂号单

门诊操作员——根据病人要求发号并负责收费

事先条件:病人先到分诊台领号

成功事后保证:病人拿到挂号单

触发条件:病人拿到分诊号前来挂号

主要成功情节/场景:

挂号员根据分诊号对病人进行挂号

挂号员收取挂号费用并打印挂号单及发票

病人根据需要拿到挂号单

扩充情节/场景:

病人是初诊,则挂号员要求此病人提供其基本信息并录入此病人的基本信息,同时系统为此病人分配门诊号

病人是复诊,则挂号员可从系统中提取病人的基本信息情况

病人是预约专家号,检查其预约时间及其预约号是否正确。

若预约时间小于3小时,则给予挂专家号;

若时间超过3小时,挂号员查看专家号记录,若没有超过专家门诊数则给予挂专家号,若超出专家门诊次数,只要专家同意,可继续挂专家号。若不可挂专家号,可询问病人是否转为普通号。

2.2 顺序图建模

在此场景中我们已经提到进行门诊挂号的的角色是门诊操作员,病员只有通过他才能与系统交互,操作员向边界类(窗口)发出消息,进行查看病员信息或是添加病员信息,然后返回门诊号信息及病员主要信息,操作员再向边界类发出查看坐诊记录信息,坐诊记录对象完成查询任务返回,根据病员的意见进行挂号并创建挂号单,同时根据设置的挂号费用对病员进行收费,创建发票对象,发票对象向后台数据库发出记帐消息,后台数据库进行记帐,成功后返回成功信息,打印出发票,并打印出挂号单返回操作员,然后交给病员。

同样可以对划价收费进行顺序图建模,这时病人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到门诊操作员处进行划价交费。如图2所示。

图2:挂号用例的顺序图

图3:划价收费用例的顺序图

2.3 活动图建模

图4: 门诊挂号活动图

2.4 协作图建模

下面就门诊收费发药用例使用协作图来描述对象之间的消息连接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划价收费协作图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类/对象建模

通过分析出系统用例模型、顺序图、协作图等就可以分析出系统的一些基本对象/类来。

病员类:负责处理病员的基本资料。病员类按照费用类别可分为:自费,医保,一般属性应有:病员ID、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血型、婚否、费别、住址、联系电话等,对于医保病人还应该有卡类别、卡号、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其操作应该有增加、查询、修改等。

医生类:负责处理医生的基本资料。又分为普通医生和专家,其公用属性应该具有:编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职称、学历、科室,对于专家还应有专家号数和专家名称。其操作应该有增加、查询、修改等。

门诊操作员类:负责处理门诊操作员的基本资料。其属性应该有:编号、姓名、性别、职务、部门、登陆名、角色等。其操作应该有增加、查询、修改等。

坐诊排班:负责处理坐诊安排。其属性有:门诊时间、坐诊编号、部门、医生编号、职称、号别、限号数、挂号标准。其操作应该有增加、查询、修改等。

坐诊记录:负责当前已挂了多少号,还有多少号可挂。其属性有:门诊时间、坐诊编号、部门、医生、职称、限号数、已挂号数、挂号标准。其操作为:更新、查询等。

挂号类:其属性有:编号、名称、挂号费用、病员ID、姓名、费用类别、挂号员、日期、发票项目等。其操作应该有增加、查询、修改等。

划价收费类:其属性有:病员ID、姓名、费别、卡号、划价编号(如检查单还是处方)、划价类别(如西药、草药等)、日期、开方部门、应收费用、划价人、划价收费时间、划价收费计算机、收费标志、发药标志、发药药房等。其操作应该有增加、查询、修改、结算等。

发票类:其属性有:发票号、日期、病员ID、姓名、结算方式、卡类别、卡号、金额、收费员ID、日结标志、记帐标志、记帐时间等。其操作有:增加、查询等。

门诊操作员结算类:其属性有:序号、日期、操作员ID、使用发票、作废发票、本次收款、本次交款、余款、收缴员ID。操作有结算、查询。

门诊结算:其属性有:操作员ID、计算机、时间、金额、现金。

角色权限:其属性有:角色、部门、登陆名、角色、系统、模块。

模块:其属性有:编号、名称、系统。

通过进一步合并类和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处方类并未在系统中出现,处方仅仅是划价的依据,由于并未实现医生工作站,处方是手工完成的,在划价时要录入处方,因此出现了划价明细类(类似处方类)。

划价明细类:划价编号,类别,序号,编号,名称,规格,单位,单价,数量,总金额等。其操作应有:查询,结算。

为了病员清楚其划价收费各明细,应该给出病员费用类。

病员费用类:其属性有:病员ID,姓名,费用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单位,单价,数量,金额,总计,结算方式,执行医生,操作员ID等。其操作应该有:查询,结算等。

通过活动图中可分析出,每个医生、专家都限定挂号数,因此需增加就诊记录类。

就诊记录类:其属性有:就诊日期,就诊时间,就诊序号,坐诊编号,病员ID,姓名,初诊标志,就诊部门,就诊医生,挂号费用,挂怀员,挂号日期,发票号等。其操作有增加,查询等。

各个类/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下图6所示:

图6:类/对象关系图

3.2 用户界面层设计

图7:用户界面流程图

3.3 配置图建模

门诊管理系统时一个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系统的各个部分根据需要可以配置在不同节点上,通过网络相互通讯。如8所示系统配置图:

图8:配置图

4 系统实现

.NET平台下的C#语言是目前为止最好的可视化工具之一,现在许多使用C++做项目的开发者经常使用C#来为他们的应用程序创建界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C#容易使用的屏幕布局特点,同时包含有特别丰富的窗口控件。C#还让开发者创建一个模拟的工作流程的工作变得更为简单。以下各图就是系统最后运行主要的用户界面。图9为系统的登录界面。

图9:系统登录界面

图10:病员基本信息录入界面

图10为病员信息录入界面,为便于用户录入,对于日期、民族、费别、市县、省份等字段,由于其值有限可选,因此提供下拉按钮进行选择。对于病员如果不想提供详细信息,那么只需点击基本信息按钮则屏蔽掉。

图11:挂号界面

图11为挂号界面,首先选择病员:若为自费病人,按快捷键F6自动选择病历卡,在卡号栏中录入正确的病历卡号就会自动从病员信息库中检索出病员信息。若为医保病人则单击F7, 自动读取医保卡,自动检索出医保病人的信息。选择初诊复诊状态:选择初诊自动加收病历工本费。对于科室和医生的选择:在科室栏中录入科室的拼音码或五笔码回车,右部列表中会自动显示当班科室和专家的信息,使用上下箭头选择。选择完毕,会自动根据不同的科室或专家生成相关的费用。在左侧栏中显示挂号名称和费别,当点击右下方挂号按钮时,在界面下方显示总合计。

图12:划价收费界面

图12为划价收费界面,若选择的“卡类别”是病历卡,输入卡号,按回车键,如果病员存在,显示病人姓名,费别。若不存在则显示错误信息,对于可科室和医生,则根据下拉菜单进行选择。界面中部为药品明细输入窗口,同样可在“类别“和“名称”输入栏输入拼音码或五笔码快速选择。根据药品的名称则自动弹出单价,单价不可输入和更改,当输入数量时,则自动产生金额。

图13 :病员查询修改界面

图13为病员发票查询界面,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向查询,如根据病员ID、根据卡类别、卡号、姓名及其使用姓名五笔码或拼音码进行简单查询,同时根据查询结果选择是否查看详细信息还是进行信息修改。

根据以上的用户界面可以看出,使用.NET平台的进行可视化开发界面十分友好且提供的控件特别的丰富,因此用户十分满意。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Oracle数据库;系统设计

1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的建设意义

目前,我国大型医院门诊收费主要存在一下几点问题:

(1)医院缺乏财务专业人才,不能够保证及时为医院领导者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支持,给医院管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被动局面,影响了医院管理的正常运行秩序。

(2)医院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医院各项业务运转信息,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导致经常出现决策盲目的现象。

(3)医院没有高效的收费核算办法,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收费成本核算都是以每个科室为基本单位,核算内容仅仅包括了日常医疗工作中的各项收支费用,无法准确对医院收益和成本费用进行核算。

由此可见,医院门诊收费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能够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医院门诊收费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实际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按照“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收费流程,提高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但是,各大软件企业开发设计的医院信息系统价格较高,其特有的通用性也无法满足不同医院的特色需求,而且,随着医院的不断改革发展,业务工作和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后期的系统升级维护和功能扩展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由医院自行开发设计一套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能更好地为患者就诊提供优质服务。

2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是采用的是C/S模式的双层架构体系,以Oracle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支持,基于C/S模式的双层体系结构具有安全性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得出,本文设计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包括了收费管理、查询管理、统计管理、项目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数据库服务器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系统。

2.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本文设计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分布部署方案,系统硬件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本文设计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需要专门配备,只需要在客户机安装客户端则可以实现对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的访问。

2.3 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各项业务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院实际需求的提高而不断增多。目前,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主要需要完成患者挂号、诊疗收费、处方录入、诊疗退费和汇总统计等功能。同时,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需要与医院药房管理系统对接,医院门诊收费窗口的工作人员扫描患者就诊卡之后就可以获取患者的挂号信息,防止重复录入数据,切实提高门诊收费工作的效率。当完成收费之后,患者处方的药品信息会由收费系统传送到医院药房管理系统,由药房工作人员确认患者已经提供了收费发票后将处方药品发放给患者。

3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主要包括5个管理模块,分别是收费管理模块、查询管理模块、统计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5个管理模块由划分为多个子模块:收费管理模块包括患者挂号收费、诊疗划价收费和相关问题退费;查询管理模块包括患者处方查询,患者费用查询和收费项目查询;统计管理模块包括报表统计、汇总统计、人员工作量统计和收费结算统计;项目管理模块包括医院科室挂号信息维护、诊疗收费项目维护;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初始化管理。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系统管理模块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登陆要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用户必须得到合法身份才能登陆到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中,同时输入授权用户名和密码。如果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名和密码不符,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输入错误,需要再次输入,当用户输入三次且全部错误时,系统则自动关闭登录窗口,禁止用户再次输入。如果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则能够登录到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中。而且,需要对用户进行授权和访问控制,保证每个登录到系统中的用户只能在自己所有权限范围只能进行操作。

(2)诊疗划价收费模块

诊疗划价收费模块主要负责与划价收费相关的业务处理,包括录入患者个人信息、处方信息、添加或删除患者化验单明细,完成患者诊疗划价收费之后自动打印缴费收据。

(3)相关问题退费模块

相关问题退费模块主要负责退还患者费用的相关业务处理,包括根据患者姓名查询患者退费信息,删除退费的患者处方项目明细,核算应退还患者的金额等等。

(4)账单查询管理模块

按照不同查询类别输入需要查询的条件,得到患者个人信息和就诊账单信息,将账单信息打印输出。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是构建整个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通常采用实体关系图的方式作为数据库设计工具。同时,UML中的类图能够较好地完成系统数据库建模任务,不但能够作为数据和数据行为的建模工具,而且不会受到数据行为的关注。由此,本文提出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构建方案采用的是UML类图工具,以及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库开发设计工具。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医院门诊业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医院门诊收费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人数日益激增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提出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系统构建方案将信息化建设引入到了医院发展中,不但能够减轻医院门诊收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医院服务质量,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同业对标 专业管理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

建立务实合理的突出企业“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和业绩考核要求的同业对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分析评估机制,闭环管理机制及持续改进机制。形成学先进,找差距,抓管理,争上游的对标大竞赛。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公司绝大多数同业对标指标进入全省系统中上游水平,推动公司向“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迈进。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

同业对标分析诊断作为一项常态工作纳入公司职责体系,由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管理,按照发展部牵头、各个专业部门主导的原则开展工作。指标分析诊断管理部门涉及公司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基建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调控中心、信息通信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农电工作部、监察审计部、市场服务组、营销稽查组、二次运检组15个部室及直属单位。

对标诊断分析体系按照国网公司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四种分析要求,定期开展对标分析工作,并将对标分析与统计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分析质量,提升队标管理效果。

1.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对标分析诊断的指标体系是以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地市级供电公司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山西省电力公司(简称省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体系执行。该指标体系以“业绩对标+管理对标”为基本体系框架,形成“一强三优”和“三集五大”的对标体系,包含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四大业绩对标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营销管理、配套保障和审计管理十大管理对标专业,总共151项具体对标指标。

根据省公司同业对标工作管理相关制度,我公司对标分析诊断工作结果执行“只公布,不考核”的原则,依照月度、季度、年度的时间节点,涉及的15个部门进行对标指标的计算,通过各种比较法,找出影响指标下滑的“短板”因素,制定下月度工作措施。各部门将已制定具体措施通过日常管理工作的执行,保证对标指标的良好。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对标专业部门指标分析诊断管理建设

部门对标分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指标分析诊断阶段、指标分析汇报阶段、下月指标工作目标执行阶段。

2.1.1 指标分析诊断阶段

部门对标工作是按照时间节点对本部门有关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并根据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可行的措施,形成诊断分析报告。其中指标的统计、计算、分析工作由部门内各相关专责人员进行,形成每个指标分析材料;各专责人员将各自分析资料交给本部门同业对标专责进行汇总,并形成部门对标分析诊断报告。

2.1.2 指标分析汇报阶段

部门同业对标专责将指标分析诊断报告分别报送至本部负责人和公司发展策划部同业对标办公室。部门负责人可根据诊断分析报告内容涉及的下月工作计划、措施,添加自己意见,一起上报至部门分管领导。

2.1.3 下月指标工作目标执行阶段

部门分管领导根据部门递交的对标分析报告,会同该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下月部门重点工作计划及目标,并下达至部门各专责人员;发展策划部则根据诊断分析报告中提及的下月计划措施,及时进行跟踪。监督,了解措施实施情况,督促措施及时有效开展,保证下月指标的提升。

2.2 公司对标指标分析诊断管理建设

2.2.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2.2.2 主要流程说明

①每月10号之前,同业对标各有关部门对各自的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并将完成的部门指标分析诊断报告报送至公司发展策划部。

②公司发展策划部审查专业部门报送的分析诊断报告,如审核不通过,则打回至部门同业对标专责处,要求一至两天内修改报告后重新报送;审核通过的部门报告,则由发策部同业对标专责统一进行汇总、编制,形成公司对标诊断分析报告。

完成的公司对标诊断分析报告由发策部同业对标负责人校核后,发送至公司同业对标分管领导审阅,并将报告返给本部门对标专责人。

③发策部同业对标专责人在每月15号将公司对标分析诊断报告上报至省公司同业对标办公司,并将报告在公司内部网站专栏中,共各部门阅览,参考。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组织机构:

①同业对标工作领导组

组长:公司经理

副组长:党委书记

各副经理(生产副经理为常务副组长)

成员:发展策划部主任

运维检修部主任

营销部主任

基建部主任

人力资源部主任

安全监察部主任

财务资产部主任

监察审计部主任

信息通信公司主任

调控中心主任

物资供应中心主任

农电工作组组长

市场服务组组长

营销稽查组组长

二次运检组组长

领导组主要职责:研究审议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议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规章制度;审议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奖励办法及相关事项;研究拟订解决流同业对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方案;对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负总责。

②同业对标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策划部。

主任:发展策划部主任(兼)

成员:发展策划部专工、运维检修部专工、营销部专工、财务资产部专工、安全监察部专工、基建部专工、人力资源部专工、监察审计部专工、信息通信公司专工、调控中心专工、物资供应公司专工、农电工作组专工、营销稽查组专工、市场服务组专工、二次运检组专工。

联络员:发展策划部专工

领导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a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及公司领导的要求,归口管理公司同业对标工作。如期完成创一流同业对标指标收集和汇总,分送各部门审核、确认,报请领导组签批,排序和上报工作。

b及时、动态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公司同业对标信息,形成常态工作机制。

c牵头组织指标承担部门,拟订公司同业对标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d牵头组织指标承担部门,针对公司所处位置,找出机制、管理和指标上的差距,制订相应措施,报领导组审定后,负责分步实施。

e丰富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建立工作评价体系,对公司及所属支公司同业对标工作进行评价。

f用制度保证同业对标工作的稳步推进,拟订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考核制度,并负责具体实施。

g负责公司同业对标日常管理工作。

③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人力资源部、营销部、基建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调控中心、信息通信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农电工作部、监察审计部、市场服务组、营销稽查组、二次运检组15个部室及直属单位各设负责人一名,同业对标专责人一名(均为兼职),其具体职责为:

a认真研究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专业管理对标方案,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并按照要求向公司同业对标领导组报告工作情况,对本专业同业对标工作负总责。

b参与公司同业对标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拟定,提供相关数据,并提出建议。

c按时完成对公司所属单位上报指标的专业审查。

d针对本专业在全省的指标排序,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寻找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差距,确立标杆,制定相应措施,并指导督促基层单位贯彻落实。

e按照规定时间和内容,提供本专业同业对标指标数据及相关分析材料及相应措施。

f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基层单位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检查与考核。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公司同业对标工作采取的原则是“只通报,不考核”。公司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大会均会对各部门对标工作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公司也会由发展策划部牵头,进行季度对标指标专题分析会议。通过对标成绩的通报及季度指标分析会议,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管理情况,制定阶段性指标计划目标(一般以季度为一个工作计划阶段),并形成会议纪要,通过公司内部文件形式,督促关部门抓紧对标工作的开展。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3.1.1 评估方法

对比分析法

3.1.2 评估的内容

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流程是否清晰,责任是否明确,效果是否显著。

3.1.3 评估步骤

同省公司标杆单位的管理体制进行对比。

3.1.4 衡量标准

公司对标分析诊断水平,分析诊断报告的完整性、全面性、可行性,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公司对标指标的成绩,公司同业对标在省公司的综合排名成绩。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专业体系缺乏管控力度

由于采用的“只通报,不考核”的管理原则,缺乏有效的激励与考核力度,个别部门在对标分析诊断工作中时常缺乏积极性,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影响了整个对标管理工作进行,消弱了同业对标对于公司日常管理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

3.2.2 对标专责人员水平有限

由于公司对标体系建立在国网公司及省公司对标体系基础上,每年对标体系的变更影响公司对标专业、指标、岗位人员的变动,大多对标专责人员缺乏有效的对标知识及管理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对标分析诊断工作产生阻力。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3.3.1 建立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

①公司同业对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分管指标的各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同业对标办公室每季度至少一次到部室检查、指导同业对标工作。

②同业对标工作的考核奖惩纳入公司经济责任制,由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考核。

③年度专业指标每出现一个排序进入省公司与去年同期比前进的,公司同业对标领导小组根据各部门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奖励。

凡被省公司确定为对标的标杆部门,公司同业对标领导小组将对其奖励。

④年度单项指标排序每出现一个在省供电公司与去年同期比后退的,公司同业对标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处罚。

完不成公司下达的同业对标经济技术指标值每出现一项,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处罚。

⑤对不按时报送同业对标指标完成值、报表、分析、总结等资料的部门,对指标责任部门、支持部门进行处罚。

⑥在同业对标工作中弄虚作假,每被上级部门发现或通报一次,对责任部门进行处罚。

3.3.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公司将加强对标专责人员、指标专责人员进行对标管理及知识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邀请省公司对标工作专家对公司全体对标管理人员进行授课;组织人员对系统内各单位典型经验进行规范的总结提炼,形成各项业务、各类管理的最佳实践;全面搭建对标学习交流、实施最佳实践的平台,推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勇强,武蒙,牛佳庆.培训指标量化 检查纵横结合——衡供“立体式”培训工作对标管理创新实践[J].价值工程,2011(36).

[2]万旭.同业对标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山东大学,2010.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泰安市;信息化;建设

泰安市中心的信息系统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统一领导下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稳步发展、步步深入,比较早的实现了病人的费用管理,在信息化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始终坚持规范高效的流程设计规范高效的流程设计,,体现以患者为 中心的服务理念,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业务系统主要以HIS 为主,从以财务为中心的经济核算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已经建设完成了门诊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住院系统、临床医生、护士工作站、医学影像系统 (PACS)、检验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等子系统, 涉及到医院管理、临床、护理、医技、科研、财务等各个环节,通过全院上下的同努力,信息化的建设已经覆盖全院的所有部门。我们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方便人就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

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是由我院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DOS下用foxpro编写的程序,包含了门诊收费系统,住院收费系统、护士工作站、药品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当时的理念是以财务管理为出发点,以收费为目的,做到对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费用进行微机统计管理,并没有上升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上来,同时因为是我们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余在对各个模块进行开发和维护,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流程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套系统虽然对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医院管理的发展,它越来越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于是我们开始对全国的各个做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公司进行了全面考察,最终定下北京方正国际为我们医院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院目前信息系统已实现了如下功能:

1门诊挂号管理系统它既能适用于限号挂号的医院,又可适用于不限号挂号的医院,能满足医院日益增多的诊别、号别(专家、主任医、主治医、普通号等)、号类(即时号、医生预约号、电话预约号)的需要。它的应用,不仅改变了门诊工作的被动局面,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秩序,还能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了服务质量。

2门诊划价收费处理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电脑化是提高门诊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它将门诊划价和收费合并,操作员录入处方,系统自动划价,打印收据,从而减少了病人排队划价的次数,缩短了病人就诊的时间,减少了因价格调整而造成的差错,还能堵塞人为造成的收费漏洞,使病人感到放心。

3住院病人入院出院及费用管理系统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最大功能之一是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病人入出院管理及住院费用的结算。它的核心功能是在病人住院期间,动态追踪实时管理病人的动态和费用,可以使住院病人的医嘱及各种收费管理更加有秩化,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地进行记帐、结帐和收费,避免错收和漏收,较好地维持了医院和病人双方的利益,提高了工作效率。

4病房医嘱处理系统医嘱处理是病房诊断、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医嘱,护士一次录入,即能打印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注射单、摆药单等,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医嘱书面作业负担,同时大量的医嘱由计算机自动划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地控制病人欠费。该系统与检验科等医技科室网联,可以把医嘱中涉及医技科室的请求送出去,又可以把检查治疗的结果收回来,还可以避免化验结果传递的延迟、丢失及其它差错的发生。

5药库药房管理系统随着医院由福利型向经营型的转变,对药品进、耗、存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迫切性愈来愈明显。此系统能管理药品从采购入库到出库、发药的全过程,它可以控制各个部门每种药品的上下限和基本库存量,防止药品积压浪费,还能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自动跟踪管理。药品由计算机网络管理,使划价速度、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杜绝漏帐现象,提供多角度的数据结果分析,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6检验信息处理系统将检验科主要仪器联入计算机,自动收集数据,通过网络将结果送给不同的病房或门诊,并打印检验单,减少了检验科工作人员抄写、登记和发送报告的时间,避免了化验单的丢失,达到了病人检验信息共享的目的。

7设备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收集全院设备的有关信息,实行全程追踪和编制,包括从设备购置、入库、出库、使用评估、维修至报废每一管理环节,及时反映现有设备的配置情况,并能对设备运行进行评估。

8总务库房管理系统总务库房管理内容复杂、项目零散、出入库频繁,容易出错。用电子计算机管理,可以及时反映物品的购入、库存、消耗情况,并能随时清点,使管理人员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可以与各科联系,了解各科物品使用情况,做到及时补充,方便和支持了临床科室的工作。

9病案管理系统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病案数量的日益增加,传统的、带有很大盲目性和局限性的病案手工管理面临着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采用计算机对病案进行管理,病案由计算机保存起来,既省时又省地,减轻了病案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为的差错,而且查询迅速,查准率高。

10医疗统计和报表处理系统每天可由门诊、住院、医技、人事财务等子系统直接汇总产生统计数据,能够适应医院对医疗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统计的需求,大大减少统计部门搜集、汇总、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1院长信息查询辅助决策系统它以图表的方式表达各种信息,做到直观、醒目、便于掌握。还可以实时、动态地查询各类信息,便于医院高层领导随时掌握全院的第一手材料,从宏观到微观全面了解各方面情况,支持院领导对各科室基本情况、财务、临床信息的查询,为院领导科学决策提供迅速、有效的依据,还能评价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12其它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除具有上述功能外,目前还能提供许多功能,如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系统,能使财务帐目全部计算机化;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能够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和工资管理。还能用于许多业务管理,如血库管理、手术管理、放射医学管理、消毒供应物品管理。

总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医院信息系统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它的使用,将能全面改善医院的各项工作,有力的促进医院由经营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化,使医院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同时有力地支持医院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必将能使我们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6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完善以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明确乡村医生职责,科学规划和设置社区卫生室,合理配置乡村医生,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实现社区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全覆盖;积极稳妥地将社区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落实乡村医生补助等问题;强化执业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培养培训制度,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主要职责如下:

1.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负责接诊、出诊、巡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指导残疾人康复;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及区市级医疗机构。

2.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鼓励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3.开展爱国卫生及健康宣教。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促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宣传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协助社区居委会制定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计划;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村”的建设。

4.履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职责。协助开展新农合工作的政策宣传、参合费用的收缴等;负责收集、填报有关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全面落实社区卫生室布局规划,合理配置乡村医生。

1.社区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和建设标准。按照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和《关于村(居)卫生室布局规划及建设方案调整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规划的通知》明确的设置要求和建设标准,按规定时限完成规划内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划内社区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应不低于80平方米;具备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等基本条件,实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四室分开”。完成规划内社区卫生室考核验收,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充分准备。

(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2.社区卫生室的命名。社区卫生室名称统一为××街道××社区卫生室。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在规划内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原则上按每服务1000人不低于1名乡村医生配置,居住分散的行政社区可适当增加;对于乡村医生人员相对富余的地方,鼓励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选用。根据妇幼卫生工作需要,适当选配女性乡村医生。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规范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的准入。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获得相关执业许可。

对一村多室的卫生室人员进行整合,实行街居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参加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男不超过65周岁、女不超过60周岁,健康状况良好,无不适宜乡村医生岗位的疾病。有条件的社区可对超过年龄以及超出配备比例的乡村医生进行返聘,所产生的费用由社区自行负担。对不愿参加一体化管理或经考核不适合参加一体化管理的乡村医生,可自愿保留原卫生室,自主经营,但不能享受推行街居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卫生室的相关政策。具体人员整合管理办法由区卫生局制定。

在社区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参照乡村医生执业类别执业,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程序申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2.严格乡村医生的执业管理。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乡村医生准入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新进入社区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等行为。乡村医生执业实行动态调整制度,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各社区实际医疗服务需要,定期按年度在规划框架内进行适时调整。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强化卫生等部门的管理职责。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社区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科学划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将劳务密集型的公共卫生项目主要安排给社区卫生室承担。加强对社区卫生室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其服务的社区公示,并将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

4.加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社区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由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对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社区卫生室的财务和资产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分帐管理、独立核算。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5.加强社区卫生室信息化管理。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完成社区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社区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逐步实现社区卫生室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采购配备使用、新农合报销等业务工作一体化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电政办)

(四)将社区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加快推进社区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年年底前,全区规划内社区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不得配备使用非基本药物。其所配备的基本药物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负责供应。根据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创造条件,逐步将其他符合全区规划要求的社区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其补偿办法按照《关于印发<区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实行新农合门诊报销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执行。

(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药监分局)

2.将社区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年年底前,规划内社区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其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社区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一般诊疗费结算实行“总额控制,据实结算,超支不补”方式支付。加强对新农合支付社区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

(五)完善乡村医生补偿、退出机制。

1.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乡村医生的职责、服务能力及服务人口数量,明确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从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按不低于40%的比例统筹安排社区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经费,并按照绩效考核、以考定补的原则予以核拔,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新农合支付政策调整。在综合考虑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和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的补偿作用。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村卫生室设立一般诊疗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为6元/人次。将所有参合人员到社区卫生室就医的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采取总额预付方式,新农合基金支付90%,个人自付10%。预付总额暂按社区卫生室服务参合人每人每年就诊2次进行计算,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工作量,考核后拨付,具体拨付方式由区卫生局会同区财政局研究提出意见,报区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执行。社区整体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的居民,其在规划内社区卫生室就诊产生的一般诊疗费,由医保定点的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纳入医保门诊统筹统一结算管理,除参加新农合保险之外的一般诊疗费由卫生、物价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按照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关于印发区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实行新农合门诊报销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执行。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医改办)、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物价局)

2.建立乡村医生动态退出机制。在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考核中不合格者或本人自愿申请退出乡村医生队伍的,按照相关规定程序予以注销乡村医生执业;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逐步分流,逐步实现乡村医生的新老更替,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3.建立一体化卫生室乡村医生管理体制。凡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自年龄到期当月停止发放政府补助,不再办理相关聘任手续,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列》规定,不得以机构法人和负责人名义独立执业;已加入一体化管理卫生室但不到规定年龄,本人又申请退出的乡村医生,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列》和区域卫生规划规定执行;本次未加入一体化管理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或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在政策范围内允许继续执业。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

(六)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区卫生行政部门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对在社区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结合实施“卫生强基”工程,选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室带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要制定乡村医生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社区卫生室的业务指导。乡村医生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促进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摸清并动态掌握本区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有计划的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定向委培的要优先及时补充到社区卫生室。通过后备力量建设、吸引适宜人才到基层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室工作。结合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

(七)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乱收费、摊派、集资。支持乡村医生依法执业,坚决打击非法行医,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卫生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落实资金投入。

区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完善对乡村医生补偿以及社区卫生室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7

一、目标和原则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尊重群众意愿、互助共济、社会统筹、分级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县(市、区)组织实施,实行县(市、区)统筹模式。政府的扶持资金和农民交纳的保障金主要用于农民的大病住院(门诊)医药费补偿和大额医疗救助。

(三)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年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10年达到85%。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行为,市、县(市、区)、镇三级都要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

(二)各级政府成立由卫生、农业、财政、民政、社保、发改、监察、审计、扶贫等部门组成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市、区)合作医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镇、村要指定专人负责合作医疗工作。

(三)县(市、区)、镇、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1、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建立合作医疗各项管理规章,制定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监督镇级合作医疗服务和审核费用结算,监督农民医药费用的审核和报销,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对镇级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向同级人大、政府、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委员会报告工作,处理合作医疗争议。完成省、市交办的各项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任务。

2、镇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的布置,组织宣传发动工作,筹集辖区内农户参加合作医疗的统筹资金,以村为单位造册登记。镇合医办负责农户合作医疗报销工作,负责参保人员报销补偿的登记,及时公布合作医疗报销情况,协助上级做好合作医疗统计工作。

3、村委会负责宣传发动本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协助筹集合作医疗资金,做好农户参加合作医疗的造册登记工作。

(四)县(市、区)、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配备合适工作人员(熟悉电脑操作),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地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足人员,落实办公经费。县(市、区)、镇财政应按参合人数人均0.5元以上的标准安排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费,保障工作的正常运作。

(五)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从*年起,县(市、区)、镇的农村合作医疗农户资料、报销补偿等工作全部录入电脑,网上传输,实行信息化管理。

(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政府和基层组织年度考核。

三、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户籍在本市的农民只要承认当地合作医疗章程,符合章程规定条件,依时交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障金,都可以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二)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以户为单位参加。在履行交费义务后,由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核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新型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卡》。

(三)参保人权利:享受规定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享受规定的各项医疗卫生保健补偿;监督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合作医疗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参保人义务:遵守和维护农村合作医疗的章程及有关规定;按时交纳合作医疗保障金;妥善保管合作医疗凭证;检举破坏合作医疗的不良行为和冒名顶替等现象。

四、资金的筹集

(一)合作医疗基金由财政扶持、农民自筹、集体支持三部分组成:

1、财政扶持。随着省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我市*年起各级财政扶持标准也提高到每人每年15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6元,县(市、区)财政扶持9元。财力困难的乡镇可不再承担扶持任务,具体情况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市、县(市、区)扶持资金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在6月30日前划入基金财政专户。市财政的扶持资金,将视各县(市、区)的实际参合人数和扶持资金的实际到位情况逐步拨付。

*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要达到中央和省提出的50元标准,各地要做好资金预算。

2、农民自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个人出资每人每年10元。经核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困农户和五保户参加合作医疗,个人出资部分由县(市、区)民政局在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医疗救助金中支付。

3、集体支持。有集体经济的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积极筹措资金扶持本村农民参加合作医疗。

(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的筹集由各级财政扶持,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市、县(市、区)财政每年扶持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基金各1万元以上。

(三)每年10月至11月为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和个人缴费阶段,缴费截止时间为12月20日,在这期间未参加的农户只能在下期参加。合作医疗的实施时间从缴费后次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四)每年12月为资金入户、登记造册、统计上报、录入电脑阶段。已经列为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的县(市、区),以信息统计资料为准。乡镇收缴农户的资金和各类帮扶资金应在12月上旬全部划入县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以财政专户入帐资金核实上报参合人数。

五、补偿办法

(一)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主要用于因疾病住院的报销支付,部分用于门诊补偿,除此之外,不得用于其它任何方面的开支和投资营运。

(二)住院补偿。按照“以收定支、保障适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合理确定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比例、起付线和支付上限。

1、起付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当地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县外医院住院,其医药费报销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

凡是在本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定为100元,达到起付线的,最少可补助30元;在本县(市、区)医院住院起付线定为300元,达到起付线的,最少可补助50元;在县外医院住院(包括不在本县(市、区)属范围内的各级医院)起付线定为500元,达到起付线的,最少可补助80元。

2、补偿报销比例。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因患病住院,其医药费报销比例分别为镇卫生院报50%以上、县级医院报40%以上、县外医院报30%以上。

3、支付上限。每人每年累计报销住院费最高封顶线为6000元以上。

4、已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在医疗机构住院时,医药费先由农民个人垫付,出院后在三个月内到所属镇的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报销手续,超过三个月未办理报销手续的,作为自动放弃处理。

5、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办理报销时,凭合作医疗证、户口本、住院发票和疾病诊断证明,在县级或二级以上医院住院的还需要提供详细费用清单,填写《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呈报表》,经所属村委会签字盖章后,到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核实,镇主管领导审批,按照规定比例报销。如其他人代办的,需同时提供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6、推行在医疗机构直接办理补偿的试点工作。*年起各县(市、区)选择一间人民医院作为直接办理补偿的试点医疗机构,使本县(市、区)的住院患者,出院时直接在医疗机构办理合作医疗补偿,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每月与医疗机构审核结算一次。2008年全面铺开。

(三)实行门诊补偿制度。

1、每年按人均10元的标准预算门诊资金。以户为单位发放《新型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卡》,在当地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就诊使用,或用于体检。门诊补偿定额限在当年内使用,不结转下年度使用。

2、农户在当地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就诊或体检,凭《合作医疗证》和有效的《新型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卡》,由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直接减免或补偿。镇卫生院或村卫生站每季度凭农户的《新型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卡》和就诊发票到镇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镇合作医疗办公室一般情况下不直接受理农户的门诊补偿。

(四)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基金主要用于资助特困人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对患大病、重病的特困人口和大额医疗患者给予一定的医疗救助,以缓解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用于调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运作风险。

1、凡是在民政局备案的五保户、低保户,因病住院,住院费用超过10000元者;凡因大病住院,医药费超过20000元且家庭较困难的农户,可以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申请医疗救助,经县(市、区)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给予适当的补偿,具体救助金额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2、需要医疗救助的农民,必须向户籍所在地镇合医办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申请审批表》,经镇核实后,报县(市、区)合医办审批和发放医疗救助金。

(五)将慢性病大额门诊治疗费用纳入补偿。为切实解决患慢性病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将肿瘤、尿毒症等重病、慢性病的门诊后续治疗费用列入报销范围。

1、根据我市目前情况,现暂规定将以下9种慢性病种大额门诊纳入大病补偿: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⑵规定项目组织器官移植后门诊抗排异治疗;⑶肝硬化失代偿期;⑷癌症(放化疗);⑸脑中风后遗症;⑹心肌梗塞恢复期;⑺精神病;⑻糖尿病;⑼高血压(Ⅲ期)。规定慢性病种的门诊报销起付线为1000元,报销比例为在本县(市、区)属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报销的20%;本市内其他医疗机构门诊费用报销10%;市外门诊费用不得报销。慢性病大额门诊报销年补偿的最高限额为2000元。如果规定慢性病种患者既住院又门诊的,住院和门诊报销总额累计年最高补偿限额为县(市、区)方案规定的封顶线。

2、慢性病种鉴定以县(市、区)人民医院或省、市的人民医院鉴定为准。参保人必须办理所规定的慢性病门诊医疗证明:患者凭当年的省、市、县(市、区)人民医院诊断证明、检查检验报告及《合作医疗证》,填写《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申请表》,镇合医办加盖意见,到县(市、区)合医办申请核发规定的慢性病门诊医疗手册。患者凭规定的慢性病门诊医疗证明可以在本市门诊就诊,并按规定报销。慢性病门诊医疗手册每年申请一次。

3、慢性病种大额门诊费报销需提交手续:在规定范围内本市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的正式发票及诊断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合作医疗证》及县(市、区)核发的慢性病门诊医疗手册。报销办理时间为每年的12月份。

(六)住院分娩补偿。计划内生育的产妇住院分娩可纳入补偿范围,按每人每年不超过100元的标准补偿。

六、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一)县(市、区)合作医疗基金和救助基金纳入单独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1、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由县财政部门设立,统一储存和管理。合作医疗的各项收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

2、县级农村合作医疗办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账户,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合作医疗基金年度预算及月度收支计划,填写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用款申请书,加盖本单位用款专用章,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对用款申请审核无误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付到支出户。

3、县级合医办根据乡镇每月的实际报销情况核拨合作医疗资金。每月审核、结算一次。

4、镇级支出分户只能由县级支出专户转入资金和支付农户报销医药费用,不能现金存入和转出资金(利息除外)。镇级支出分户由镇财政结算中心和乡镇经办机构共同管理和建帐。乡镇经办机构负责农民日常补偿工作并记合作医疗补偿出纳账,于每月10号前将经过县级合作医疗办审核后的上月补偿报销原始凭证、银行对账单、合作医疗补偿明细表交本镇财政结算中心。镇财政结算中心负责建立合作医疗会计账。

(二)镇合医办负责合作医疗住院(门诊)费用审核报销工作。镇合医办支付给农民的住院报销费用,通过现金取款凭证(一人次一张)兑付,不得直接支付现金。

(三)不予补偿范围包括:

1、打架、服毒、自杀、酗酒、犯罪、性病、镶牙、配镜、整容、矫形、器官移植、计划生育手术及其后遗症、CT检查、核磁共振、伽马刀、超声碎石等均不予补偿。

2、自请医生、自购药品以及公费医疗规定不能报销的药品,不予报销。

3、伙食费、营养费、取暖费、水电费、陪护费、输血费、救护车费、自请护士特护费,不予报销。

4、属其他责任人应承担的交通事故。

5、凡不是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者。

6、已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者。

七、基金的监督

(一)成立由人大、审计、财政、纪检、监察、物价、卫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每半年对县(市、区)和镇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审计和指导。

(二)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制度。县(市、区)和镇合医办每季度定期公布一次本辖区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收支情况(包括住院报销人数、名单和报销金额以及农村特困户资金救助情况等),公示到每个村委和村卫生站,接受村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过程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八、医疗卫生服务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优质服务体系和便民服务措施,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的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第二条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效缓解农民因患重大疾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第三条新农合制度遵循的原则是: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的原则;保障适度、专款专用的原则;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受益面的原则。

第四条采取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管理体制为县办县管。补偿模式由“家庭账户补偿+住院可报费用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过渡到“门诊统筹+住院可报费用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的模式。

第五条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农合筹资、管理、监督机制,把新农合工作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年度目标考评。

第六条县、镇、村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广大农民自愿、积极参加新农合。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七条县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县财政局长、卫生局长和农医中心主任任副主任,县政府办、卫生局、财政局、编委办、农粮局、民政局、审计局、物价局、食药监局、人保局、教体局、广电新闻中心、人口计生委、公安局等部门的领导和农民代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

(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新农合的领导、组织、管理;

(二)制定新农合发展规划和计划,批准并组织实施新农合实施方案;

(三)开展新农合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合;

(四)确定农民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标准,组织收缴农民参合资金;

(五)确定新农合基金银行,保证新农合基金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六)加强新农合资金的管理,保证本级财政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监督县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文件的一个月内,从国库将补助资金一次性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七)落实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协调解决新农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八)定期向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

(九)督导新农合县级经办机构做好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

(十)制定年度考核评价方案,并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考核评价、表彰先进,处理违规行为。

管委会下设经办机构,全称为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简称为“县农医中心”,隶属县卫生局管理,其人员编制按省市有关文件执行。县财政按全县农业人口总数每人每年不低于1元标准给县农医中心安排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给予一定的筹资工作会议、宣传经费。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负责新农合的日常管理;

(二)负责新农合补偿标准测算,制定补偿方案,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三)严格执行新农合资金管理政策,保证基金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四)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其签订服务合同;检查、监督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行为和执行新农合管理规章制度情况;

(五)负责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直补后的抽查与复核,为参合农民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提供审核补偿服务,并向财政部门申请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垫付的资金;

(六)收集、汇总、分析新农合运行信息,按规定填报各种统计报表;定期向社会公示新农合基金收支和使用情况;

(七)指导、检查和督促镇经办机构的工作,对新农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八)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议和意见;

(九)负责新农合档案资料管理,负责参合农民住院、转诊的信息管理;

(十)定期向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报告新农合运行情况。

第八条镇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由各镇人民政府和驻镇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积极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组织、发动、引导农民参加新农合;

(二)组织收缴农民参合自缴资金;

(三)确保本镇经办机构具有办公场所、设施、设备、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四)领导本级经办机构开展新农合工作;

(五)维护参合农民的权益。

各镇设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所,即镇级经办机构(简称农医所),办公地点设在镇人民政府,所长由镇分管领导兼任,落实专职编制人员2-3名(大镇3名,小镇2名),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的模式,即行政上受镇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农医中心的指导、管理、监督和考核。每年按县农业人口数每人不低于1元标准安排工作经费,由县财政统一预算到县农医中心工作账户,由各镇农医所实行报账制,各镇财政应给予一定的筹资会议、宣传经费。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新农合政策,动员农民参加新农合;

(二)协助镇政府收缴参合农民自缴资金,存入县财政新农合基金专户银行;

(三)负责农民参合资格审核、建档及新农合证(卡)的发放登记工作;

(四)负责受理本镇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家庭账户和门诊统筹资金使用的核销、申报业务;

(五)定期检查各镇村参合农民住院补偿公示情况;

(六)负责新农合信息统计、管理、上报,并负责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

(七)调查处理与新农合业务有关的案件及群众举报、投诉等;

(八)协助县级经办机构对本镇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九)定期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本镇新农合工作运行情况。

第九条各村委会具体实施本行政村的新农合工作。负责新农合政策宣传,收缴农民参合自缴资金,准确开具财政部门的收费凭据,并将收缴款及时上交“县新农合短期收入过渡户”,做好新农合补偿公示工作,协助做好相关调查工作。各村应指定1名干部为新农合工作联络员,承担本村新农合联络、宣传和服务工作。

第十条为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成立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落实新农合相关政策和工作计划;

(二)督促落实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三)监督财政部门将农民参合自缴资金和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补助资金按时足额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保证基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防范基金挤占、挪用、截留、贪污;

(四)监督新农合经办机构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五)监督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执行收费标准;

(六)监督开展新农合基金专项审计;

(七)监督县、镇两级经办机构定期公示新农合基金收支或使用情况;

(八)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受理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投诉;

(九)向政府、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通报检查、监督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责成相关部门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十)根据有关规定,查处违反新农合政策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参合条件和程序

第十一条凡持有本县农业户口的公民(包括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以家庭(户口簿上的人数)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参合。

第十二条农民参加新农合实行属地管理。以村委会为基本单位组织收取参合自缴资金、开具发票、造册登记,并将资金存入“县新农合短期收入过渡户”。村民委员会将缴款票据、参合明细表交镇农医所。镇农医所根据参合明细表,统一为参合农民办理新农合证(卡),建立参合农户电子信息档案和家庭账户资金台账。

特殊参合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任职期间列入参合对象。

(二)60岁以上与子女分家的农户,列入其有承受能力的子女家庭户内。

(三)经民政部门列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凭五保供养证)参合方式为:分散供养的以单户参加,集中供养的以敬老院为集体户参加。

(四)现役军人如不参加,不影响其家庭成员完整参合。

(五)除新生儿之外,超过参加新农合规定截止日期的农民,不再接纳参加本年度新农合。

(六)一个农民不得重复参加新农合而享受两份新农合待遇。

第十三条参合农民按规定享有新农合的权利和义务。

(一)参合农民享有以下权利:

1、医疗费用的知情权,医德医风的监督权。

2、按规定享受医疗费用补偿。

3、新农合的管理监督权,包括基金使用和医疗费用补偿情况的监督权。

(二)参合农民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和维护新农合规章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

2、按时足额缴纳参合自缴费。

3、积极配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和相关管理。

第四章基金筹集

第十四条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有条件的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新农合给予适当扶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体资助农民参加新农合。

第十五条2012年,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资助240元,农民个人每人每年缴纳50元,使新农合筹资水平达到每人每年290元标准。

第十六条新农合每年度实行一次性筹资,筹资时间截止后,中途不再吸收农民参合(新生儿除外)。农民参加新农合自缴费规定如下:

(一)每年第四季度开始收缴农民次年参合自缴费用,年底基本结束,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家庭参合费收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至春节前后。

(二)农村中已列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凭供养证)、已列入当年的“低保户”(凭低保证)、已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本人(凭证)、经人口计生部门认定的“已扎二女户”以及经县委组织部认定的农村困难党员,参加新农合自缴费部分的资助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参合户新生儿可在筹资工作结束后中途参加,但须在出生后的3个月内一次性缴纳个人自缴资金与政府配套资金总额(按当年筹资标准),办理参合手续后,自出生之日起同等享受新农合待遇。

(四)农民自缴资金,凭户口簿以户为单位收取,同时开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新农合基金缴款专用收据。

(五)农民自缴资金由各镇人民政府组织收取,可采取农民定时定点交纳、委托镇财税所代收、村委会代收或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通过农民储蓄或结算账户代缴等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七条参合人员自缴资金到位后,由镇、县经办机构核实汇总上报,各级财政根据参合人数给予配套补助。各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由县财政在收到上级下达补助资金文件一个月内,从国库将补助资金一次性划转到“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八条新农合运行时间为一个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五章基金管理

第十九条新农合资金纳入社保资金预决算范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做到封闭运行,管办分离,不得挤占挪用。基金财务管理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赣财社[2008]30号)执行。

(一)县财政局在县内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二)在集中收缴农民参合费期间,县级经办机构可开设“短期收入过渡户”。参合费收缴结算完毕,须将全部资金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三)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补助的新农合资金,应按时一次性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四)县经办机构可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新农合基金支出帐户”,用于医疗费用结算。该帐户除用于接受财政部门从“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外,只支不收。

(五)基金结算利息应缴入新农合基金专户,不得作为其它用途。

第二十条新农合基金分为四个部分,即风险基金、大病统筹基金、家庭账户基金和门诊统筹基金。

(一)风险基金

1、风险基金是从新农合统筹基金中提取划转的,用于弥补新农合基金非正常超支的专项储备资金。

2、风险基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等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3、风险基金每年从筹集的新农合基金总额中按3%的比例提取,新农合基金结余较多时,可按50%的结余资金划入风险基金,直至达到当年筹资总额的10%后,不再继续提取。风险基金动用后,应及时补充,保持确定的规模。

4、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弥补新农合基金非正常超支而引起的基金临时周转困难等。

5、需要动用风险基金时,由县农医中心提出申请,经县管委会审批后,由财政部门根据管委会的审批意见核拨资金。

(二)大病统筹基金

1、2012年的大病统筹基金,是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按参合人员人均240元的资助以及农民个人自缴费中按每人每年20元一并划入全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的全县统筹资金。

2、大病统筹基金用于参合农民住院医疗总费用达到起付线标准的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和门诊统筹补偿。

3、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的药事服务费支付,按参合住院患者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总量的15%,通过购买服务转换机制,由新农合基金补偿给医院。

4、积极探索农村居民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形式,提高大病保障的统筹层次,不断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5、大病统筹基金不得用于政府另行安排的健康体检、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病医疗救助和由计划生育部门承担的计划生育费用等范围。

6、大病统筹基金当年结余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原则上控制在当年统筹基金的25%以内。

(三)家庭账户基金

1、2012年农民参合每人每年自缴费用50元,20元计入大病统筹基金后剩余30元,为参合农民个人当年的家庭账户基金。中央及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240元补助资金,不计入其家庭账户。当年家庭账户总额=家庭参合人数×30元/人。

2、门诊统筹试点区域的参合户继续保留家庭账户,全面铺开后,家庭账户将予取消。

3、家庭账户基金用于抵交参合农民在定点门诊治疗费用或县内定点药店购药费用的补偿。

4、家庭账户基金实行家庭包干使用,归家庭成员共同所有,可一次性用完,超支不补,超支部分由个人用现金支付,结存部分转入下年度账户内供家庭成员继续使用,但不能抵下年度个人应缴纳新农合经费。

(四)门诊统筹基金

1、门诊统筹基金从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划分出来,用于门诊统筹区域参合农民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年度安排的人均门诊统筹基金预算,原则上不低于当年农民个人缴费标准。

2、门诊统筹基金实行全县统一管理,分镇核算,以乡镇为单位总额预算控制,不得再将预算定额分解到村。对医疗机构实行“总额控制、包干使用、超支自负”,对病人实行“按比例补偿,以户为单位年度封顶”的管理办法。

3、门诊统筹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在镇村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门诊统筹基金结余不能用于冲抵下一年度农民个人参合缴费,不得向参合农民返还现金。门诊统筹试点地区的参合农民,家庭账户余额必须在使用门诊统筹基金之前全部用完。

4、门诊统筹基金年度有结余的,与住院统筹基金调剂使用。门诊统筹基金出现透支时,由各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来分担透支资金,参合农民不承担基金透支风险,不得以任何理由停止参合农民门诊费用补偿兑付。

第二十一条县、镇两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应重视和加强新农合的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各项信息管理的工作制度,及时准确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上报对账单、各种报表及统计资料。

第六章补偿管理

第二十二条基金补偿分为住院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门诊统筹补偿和家庭账户补偿。列入补偿生效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参合以后年度内的住院时间和门诊大病(慢性病)的批准时间起算。补偿范围主要是针对疾病诊治过程中必须的辅助检查、药品、住院费和诊疗费用。各种补偿规定根据赣卫农卫字〔2009〕15号文件精神设置。

第二十三条住院补偿规定

(一)住院起付线

设立四级起付线: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为100元(不含100元),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300元(不含300元),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为600元(不含600元),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为800元(不含800元)。起付线以下为个人自付部分,参合农民每次住院均须按医疗机构级别扣除相应的起付线。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在县内定点医院范围内,其住院可报费用免起付线,直接按对应比例补偿。

(二)住院补偿比例

1、同级医疗机构只设定一个补偿比例。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为9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为80%,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为50%,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为40%。

2、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凡涉及新农合住院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补偿比例,在相对应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凡涉及新农合住院对象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补偿比例,在原补偿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5%,但总的补偿比不得超过90%。

3、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乳腺癌、宫颈癌、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等15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参合患者在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0%。

4、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期间使用中药和中医传统技术治疗疾病,中医药治疗费用达总费用70%以上的患者,补偿比在同等级医疗机构相应提高10%,但总的补偿比不得超过90%。

5、参合农民在省、市精神病专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精神病,其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按参合农民户籍所在地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计算。

6、在计算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金额时,应用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金额后,再按规定的补偿比补偿。

7、对于非完整参合户,每出现遗漏1人参合,其已参合家庭成员的住院、门诊统筹、门诊大病补偿比例则相应下调10%,依人次累减,但应确保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的补偿。

8、对须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而未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的,以及在县外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未按规定办理报告登记备案手续的患者,回参合地报销的须扣减应补偿费用的10%(意外伤害、正常住院分娩、参加商业保险患者除外)。

(三)住院补偿封顶线

住院补偿每人每年封顶线为6万元,以当年内实际获得住院补偿和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金额累计计算。

(四)住院最低补偿额

参合农民在县内住院就诊或按规定办理了县外就医转诊备案手续,其费用按规定进行报销补偿,当报销补偿金额小于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时,按住院总费用减去起付线后的25%进行最低补偿。

(五)全县统一使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2011年版)》,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按规定高于非国家基本药物10%—15%。

(六)参合农民急诊在门诊检查后随即住院,当日门诊检查和治疗费用可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在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经住院医师同意医院分管领导批准后,可到本级以上定点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其发生的检查治疗费用按所在检查医院级别对应的补偿比例列入补偿范围。

(七)住院床位费限额补偿:乡镇级10元/日以下,县级15元/日以下,省市级20元/日以下。

(八)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执行。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费用按70%列入可报费用。

(九)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血透(免费血透除外)、血友病输血(含Ⅷ因子)、器官移植病人,在门诊特殊治疗医药费用按住院补偿标准补偿,不再列入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范围。

(十)尿毒症免费血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免费救治、“光明·微笑”工程、爱心医疗救助等对象补偿,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偿。根据《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意见(试行)》的限价规定,补偿机构对其基本服务项目实行定额补助。

1、正常分娩。参合农民在镇级医疗机构正常分娩补助200元、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正常分娩补助400元。

2、剖宫产。参合农民在镇级医疗机构实施剖宫产手术以1800元标准计入可报费用,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以2000元标准计入可报费用,均按对应医疗机构级别的住院补偿比例进行补偿。

3、阴道手术助产。参合农民在镇级医疗机构阴道手术助产补助300元、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补助400元。

4、双胎增加补助150元。

(十二)外伤补偿。除工伤和交通肇事等具有第三者责任事故以外的所有意外伤害(含中毒)及其后续治疗费用,均按外伤住院比例给予补偿。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凭原始发票按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的60%给予补偿;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凭原始发票按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的45%给予补偿;在县外非定点医院住院的,凭原始发票按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的30%给予补偿。同样执行各医院等级起付线,每人每年3万元封顶。

第二十四条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规定

(一)将以下门诊大病(慢性病)纳入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补偿范围:精神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慢性肾病、心脏病、血友病、帕金森氏综合症。

(二)门诊大病(慢性病)的补偿比例为可报费用的50%,起付线为0元,每人每年实际补偿累计金额3000元封顶。

(三)在结防门诊发生的肺结核病门诊费用,除国家政策规定给予免费部分外,再按新农合目录内用药据实补偿,每人每年2000元封顶。

第二十五条门诊统筹补偿规定

(一)门诊统筹补偿范围包括一般诊疗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材料费、药品费(镇卫生院执行《全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2011年版)》,村卫生所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一般诊疗费由门诊挂号费、门诊诊查费、注射费(含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输液、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而成。一般诊疗费按次(指一次医嘱)收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次10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次6元,不再执行合并的原项目收费标准。

(二)补偿标准

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设立补偿比、封顶线和单次门诊费用限额。

1、补偿比例为60%。

2、封顶线: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全年封顶,封顶线=家庭参合人数×60元/人,为本年度该户门诊统筹最高补偿限额,供家庭成员共同使用。达到封顶额后,门诊就诊费用全额自付。

3、定点医疗机构单次处方限额(不含一般诊疗费):镇级控制在50元内,村级控制在30元内,超限额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将在审核中给予扣除。

4、在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诊疗费每次由新农合支付8元,患者个人自付2元;在一体化管理定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诊疗费每次由新农合支付5元,患者个人自付1元。

(三)参合农民在本县中医院门诊接受中医药治疗纳入门诊统筹补偿范围,其医药费用按40%比例补偿。

(四)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时,由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减免门诊补偿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做好补偿相关手续,定期与经办机构进行结算。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审核报销和结算程序。

第二十六条家庭账户补偿规定

门诊家庭账户基金为家庭成员自己支配的资金,用于县内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医药费用补偿或县内定点药店购药费用补偿。超出账户总额的门诊费用由参合农民个人支付。

第二十七条农村中已列入五保供养的“五保户”(凭供养证)、已列入“低保户”(凭低保证)、已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本人(凭证),因门诊大病(慢性病)或住院发生大额医疗费用在新农合报销之外的自费部分,可向民政部门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由县民政部门按规定给予救助。

第二十八条不属于新农合住院补偿的范围有:

(一)在县内非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县外非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的医药费用。

(二)交通责任事故、医疗责任事故、工伤以及其它责任事故引发的医药费用。

(三)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计划外怀孕或生育出现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所发生的费用,以及计划生育对象中的“四术”及其并发后遗症费用。

(四)打架斗殴、酗酒、戒毒、自杀、自残、自伤、性病、障碍、职业病、不孕不育症等所发生的医药费用。

(五)近视眼矫正术、气功疗法、音乐疗法(精神病除外)、康复治疗(残疾人部分康复治疗项目除外)、保健性的营养疗法、磁疗等费用。

(六)镶牙、美容、整容、矫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除外)、生理缺陷治疗(狐臭、口吃、矫斜眼、O型腿、X型腿、屈光不正、视力矫正等)、眼镜、义齿、假发、畸形鞋垫、矫形鞋、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费用。

(七)各种减肥、增胖、增高、健美、戒烟等项目的一切费用。

(八)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的费用。

(九)自请医生、自购药品(包括指名索要药品)、非病情需要治疗的医疗费用。

(十)就诊旅差费、伙食费、营养费、救护车费、会诊费、降温费、取暖费及其它费用。

(十一)住院期间的陪住费、手术病人安全保险费和特殊护理费。

(十二)出国及出境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医疗费用。

(十三)不遵医嘱拒不出院以及挂床住院发生的诊疗费用。

(十四)未纳入物价政策管理的诊疗项目。

(十五)法律、法规规定应由责任人承担的医药费。

上述未尽事项,参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和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与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执行。

第二十九条不属于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的范围有:

(一)国家基本药物和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外的药品费用;

(二)按规定统筹基金不予支付的诊疗项目;

(三)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费、药品费、治疗费;

(四)经调查核实属于骗取基金行为的医疗费用等。

第三十条补偿程序规定

(一)住院补偿程序

1、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所需的资料。(1)新农合证(卡)、户口本、身份证(16岁以下小孩除外)原件及复印件;(2)住院发票原件;(3)住院费用清单(日清单、总清单);(4)出院小结;(5)转院证明;(6)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孕产并发症及合并症者)。

2、补偿机构及兑付时间。(1)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后由定点医疗机构对其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审核,按实施办法规定标准垫付应补偿的金额,享受直补。(2)参合农民需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除意外伤害、正常住院分娩、参加商业保险外,参合农民须持身份证、户口本、新农合证(卡)、疾病证明书到县农医中心办理转诊手续,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实行直补。(3)在县外非定点正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须在住院后7个工作日内向县农医中心报告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由参合农民备齐资料返回户口所在地,由农医所负责对其发生的医药费用进行初审,报农医中心复核,经办机构应在2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补偿金额支付给农民。

3、参合农民参加了商业保险的,出院后既要商业保险赔付又要新农合补偿时,参合农民可将住院发票原件交商业保险公司履行赔付手续后,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再使用商业保险公司注明“与原件相符”并加盖公章的发票、出院小结、费用清单复印件和赔付清单原件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

(二)门诊大病(慢性病)补偿程序

1、经批准被列为门诊大病(慢性病)的参合患者,到县农医中心办结审批手续后到指定定点医院就诊,于当年6月或12月份携带新农合证(卡)、户口本、身份证、门诊发票及门诊处方(或清单)到指定就诊医院办理补偿手续。

2、结核病由县疾控中心给予直补。县疾控中心每季度与县农医中心结算。重症结核病人,在结核病定点医院住院则按住院补偿标准执行。

(三)门诊统筹补偿程序

1、门诊统筹地区参合农民凭新农合证(卡)到本村镇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可享受门诊统筹补偿。

2、定点医疗机构在诊疗时先核验参合农民的证件,确认身份相符后,及时做好门诊日志,使用“新农合门诊统筹专用处方”开具处方(处方需复写并顺序编号,标明药品单价和金额),计算填写处方下方“门诊统筹医药费补助计算栏”(镇卫生院需开具门诊发票),详细填写“县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登记表”,同时将补偿金额在《新农合证》上登记。

3、门诊总费用中减去实际补偿金额之差为参合农民就诊的自付费用。

4、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将当月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资料专用处方、《新农合证》第一页、第二页及门诊统筹补偿记录页面复印件、补偿登记表及其电子表格在当月20日前报送镇卫生院,镇卫生院负责对其审核并将资料归档;镇卫生院自身的门诊统筹补偿资料还须提交每个患者的门诊发票记账联,一并在当月20日前报送县农医中心审核。

5、镇卫生院将审核后的村级补偿明细表及本院补偿明细表进行汇总报镇农医所,农医所于每月25日前将纸质和电子汇总表格报县农医中心,经县农医中心审核确认实际补偿数额后报县财政部门复核,复核无误后将补偿款分别拨付至镇财政所和镇卫生院。镇财政所在补偿资金到位后的10个工作日内划入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账户。

(四)家庭账户补偿程序

1、参合农民患病后,须持《新农合证》到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就诊(购药)。

2、就诊时,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开具就诊人员签字或按手印认可的新农合处方笺结帐联,并在《新农合证》上认真记录医药费的支出情况。没有在新农合证记录家庭帐户支出情况的,透支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承担。

3、定点医疗机构垫支的家庭门诊账户资金,凭有参合就诊人员签名或按手印的家庭账户处方笺结帐联进行明细登记造册,每月与镇农医所结算一次。

4、镇农医所凭登记表逐户逐笔核减农户家庭账户资金,做到日清月结。处方和登记表应在镇农医所保存3年以上备查。

(五)各定点医疗机构对上月垫付医药费的补偿资料凭证交县农医中心审核,对违反规定给予补偿的,由医疗机构承担并在拨付款中扣除。县农医中心按月审核汇总后送交县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有关支付凭证,开户银行根据财政部门的凭证以及县农医中心、财政部门“双印鉴”,将资金划入经办机构或定点医疗机构帐户。

(六)参合人员在保障年度内入院住院跨年度出院的,其住院费用按新年度标准进行结算。

(七)经办机构受理农民补偿资料最终截止时间为次年2月28日。

第三十一条县级经办机构要尽快完善覆盖县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的新农合网络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实现网上实时监控,达到刷卡看病和网上审核报帐的要求。

第七章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经办机构负责确定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确定的原则和程序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稿)》执行。

第三十三条被确定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主动与县农医中心签订服务协议,将次均费用控制、目录外用药控制、基药的使用比例要求、医药费用总额控制等纳入协议控费范围。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服务。

第三十四条实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服务制度

(一)门诊统筹地区参合农民就诊可自主选择本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家庭账户资金的消费,既可到本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也可到县城定点药店购药。

(二)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加强出入院登记,禁止挂床住院和人为分次住院。需转县外医院住院治疗的,必须由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病情证明并签署意见,经县农医中心办理转诊手续后方可转入县外定点医院诊治。病情紧急的,可先转诊,但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补办相应转诊手续。

(三)列入可报范围的门诊大病(慢性病)需长期治疗的,经批准原则上应在县内指定的定点医院就诊。

第三十五条为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修订稿)》、《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管理规定》和《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住院管理规定》等配套管理办法。基本用药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2011年版)》。新农合予以补偿的药品价格不得高于物价部门的限价标准;医疗服务价格应严格执行《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规定。县农医中心应从实际出发,实行目标考核,加强动态监管,维护基金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六条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掌握参合农民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的使用,在保证患者救治的前提下,临床用药应从一线药物开始选用,做到“梯次用药”。参合农民使用基本用药目录外药品费用应控制在药品总费用的10%以内,超过部分一律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三十七条经办机构应务实创新,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由当前的按服务项目按比例付费逐步向按病种、按床日(单元)、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转变。

第三十八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设置新农合管理科室,配备新农合专职审核、报帐人员。要在新农合服务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参合农民健康档案,并逐步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的HIS管理系统与县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对接。

第三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增强其服务功能。

第八章监督与处罚

第四十条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应定期检查、监督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监督对象包括县新农合管委会所有成员单位,县、镇新农合经办机构以及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

新农合管理机构应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对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第四十一条实行新农合基金年度审计制度,每年由县审计部门定期对新农合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定期向社会公示审计结果。

第四十二条县、镇两级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统计报表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第四十三条新农合管理机构要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新农合领导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新农合公示制度。各定点医院和各行政村要设立固定、永久性的新农合公示栏。镇农医所将每月已补偿人员情况和家庭账户销户情况及时通知各行政村,各村委会负责及时将本村参合农民医疗补偿情况向村民公布,让参合农民直接进行监督。新农合公示栏上墙内容每月更新一次。

县农医中心要利用合适的宣传平台向社会公布新农合基金年度收支情况。

第四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收缴违法所得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限期整改等处理。整改无效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执行新农合管理措施不到位,常发生违规行为,影响新农合工作正常进行的;

(二)不核实患者身份,造成冒名顶替就医报账的;

(三)采取挂名住院、编造病历,住院病历与住院医疗费用不符,无住院病历,出具假单据、假证明的;

(四)将不符合规定的诊疗项目和药品列入报销范围的;

(五)违反诊疗项目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规定的;

(六)检查、治疗、用药与病情不相符的;

(七)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的;

(八)不配合新农合管理部门工作的;

(九)其它违反新农合政策规定的。

第四十六条参合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追回不合理费用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通报,取消其家庭当年的补偿资格。

(一)伪造、涂改新农合有关票证,虚报冒领的;

(二)将新农合证转借他人,造成冒名顶替就医报账的;

(三)配合医疗机构虚开药品、诊疗项目的;

(四)其他违反新农合政策规定的。

第四十七条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收回非法所得外,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及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在工作中、损公肥私的;

(二)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谋取私利的;

(三)违反规定,将新农合基金挪作他用的;

(四)因渎职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

(五)该报销未按规定时间给予报销造成恶劣影响的。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因突发性流行疾病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大范围危、重病人的救治所发生的抢救等医药费用不列入新农合管理范围之内,由县政府综合协调解决。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医院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HRP系统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是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财政部、卫生部下发并已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提出:“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公立医院应该强化基础工作,加强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达到实现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工作绩效,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每个医院的当务之急。

一、对新《医院财务制度》成本管理的理解

我院根据《医院成本管理暂行办法》、新《医院财务制度》和新《医院会计制度》,选用先进的HRP系统来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并结合实际现状开展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成本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全面实施、分工负责、科学有效、控制合理、精细化管理、成本最优化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兼职负责经手业务的成本核算工作,即会计人员经手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核算到具体的核算单元,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进行控制。成本信息是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确定财政补偿的基础,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是医院实现科学管理,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优化成本结构要以病人健康效用最大化为目的,不片面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而降低医疗质量和服务标准,最终确定医院的最优成本。

二、医院成本核算的进展与体会

(一)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对象

医院成本构成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和管理费用。根据成本核算的目的,分为临床科室全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临床科室全成本包括:科室直接成本、分摊管理费用、分摊医辅成本、分摊医技成本。医疗全成本包含:临床科室全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医院全成本包括:医疗全成本、科教项目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根据核算对象,分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我院目前按要求只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条件成熟或医院升级后再进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按照科室分类,以医院最末级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则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和住院床日,计算出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的过程。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流程及方法

各核算单元(核算科室)先将医疗业务支出按核算单元归集,直接成本直接计入,间接成本分配计入,初步形成科室直接成本。再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三级分摊方法,依次对行政后勤类科室支出、医疗辅助类科室支出、医疗技术类科室支出进行结转,形成临床服务科室医疗全成本。在此基础上,将临床科室全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和住院床日,计算出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具体步骤是:

(1)首先将科室分为四大类别:临床、医技、医辅和行政后勤。

(2)成本的归集: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按成本对象的不同分别进行归集形成科室直接成本。

(3)成本的分摊及分摊原则:各类科室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责权匹配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务类科室。

(4)具体成本分摊办法:首先将行管成本按规定分摊到医辅、医技及临床科室,然后将医辅科室成本向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分摊,最后将医技科室成本向临床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收入权重、工作量权重等等参数进行分项结转,

A:先将行政后勤的管理成本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医辅科室分摊。行政后勤成本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数量测算分摊系数,固定资产占用测算分摊系数。

科室应分摊的管理成本=科室在职人员数量/(全院在职人员数量-管理人员数量)*全院管理相关成本*0.5。

科室应分摊的管理成本=科室固定资产占用/全院固定资产占用*全院管理相关成本*0.5。

B:再将医辅类科室成本(直接+间接)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工作量、诊次数、床日数、使用量等方法测算不同的分配系数。

挂号收费处、支助中心费用在门诊按门诊诊疗人次进行测算分配系数,或者费用先在门诊临床与门诊医技科室进行分配,确认门诊临床与医技科室的比率,最后分别进行计算。

门诊科室应分摊门诊挂号收费处费用=科室接诊病人数/全院接诊病人总和*门诊挂号收费处各种成本费用*A

医技科室应分摊门诊挂号收费处费用=医技科室门诊检查收入/全院医技科室收入总和*门诊挂号收费处各种成本费用(1-A)

门诊科室应分摊支助中心费用=科室接诊病人次/全院接诊病人次总和*支助中心费用*A

医技科室应分摊支助中心费用=科室出院病人床日数/全院出院病人床日数总和*支助中心费用*(1-A)

结算处、病案室费用在病区按住院床日数测算分配系数,费用先在门诊临床与门诊医技科室进行分配,确认门诊临床与医技科室的比率,然后分别进行计算。

病区科室应分摊病案室及住院结算处费用=科室出院病人数/全院出院病人*病案室住院结算处各种成本费用*B

医技科室应分摊病案室及住院结算处费用=科室出院病人数/全院出院病人*病案室住院结算处各种成本费用*(1-B)

供应室、洗衣房、技工班费用按实际工作量测算分配系数。

科室应分摊洗衣房费用=科室洗衣费用/全院洗衣费用*洗衣房各种成本费用

科室应分摊供应室费用=科室消毒金额/全院消毒费*供应室各种成本费用

科室应分摊技工班费用=科室房屋面积/全院房屋面积总和*技工班费用

制氧房费用,按各科室使用的氧气流量测算分配系数。

科室应分摊氧房费用=科室氧气费/全院氧气费总和*氧房费用

科室应分摊急救中心费用=科室收治急救中心病人数/全院收治急救中心病人数*急救中心费用(其中门诊科室20人次病人折算收治急救中心病人数1人次)

C:最后将医技科室成本向各临床科室分摊: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科室的成本

分摊科室:化验室、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肌电图室、胃肠镜室、手术室、药剂科等

分摊参数:按各科在医技科室开单的收入分别测算不同科室的分配系数(也可按工作量统计测算各临床科室的分配系数)。

经上述成本归集分摊后,临床科室成本核算完毕。

三、引进HRP系统的优点

HRP(Hospital Resource Planning ),即医院资源计划,是医院引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融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流程,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创建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目前,发达国家超过50%的大中型医院已实施HRP系统,全美前100排名的医院中,约有70%都已经部署了HRP。

此平台的建设是由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参加,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参加管理、评价、考核的一个庞大工程。在此平台中基础数据统一,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使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绩效管理等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实现从事前管理到事中控制,从事中控制到事后分析的全过程管理。

医院人、财、物各种信息与财务帐务中反映的信息一致,使会计核算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集成,实现从业务源头直接采集核算数据,进行精细、高效、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HRP平台中各信息系统间互联互动,完全整合,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多方对帐,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使医院能及时了解经营状况,发现管理问题,有效避免事后损失。通过成本核算,加强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考核,并对科室的经营成果做出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点,有效控制科室成本,从而增强全员的成本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格局下,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四、医院成本管理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面临的挑战

(1)新制度重点推出科室成本核算,并对其成本归集、分配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但医院科室划分是复杂的,即便是同类同级别医院的科室名称和内涵也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科室成本数据可比性略差。

(2)成本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领域相对前沿的模块,医院财务人员管理理念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医院财务信息化水平和成本管控精细化程度亟待提升。

(二)面临的机遇

1、成本核算数据广泛用于定价补偿

在科学核算基础上,基于成本进行补偿是发达国家较为常见的补偿方式,也是我国今后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其补偿思路是通过核算基本医疗服务的合理亏损进行补偿。

2、积极开展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核算

适应新医改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引入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成本结构,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3、成本考核与奖惩得以真正落实

医院和主管部门将加强成本管控效果考评,将科室工作量、业务收入、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总之,成本管理是新《医院财务制度》的亮点之一,但医院成本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强可操作性。成本核算结果只有与核算单元的预算管理挂钩、与绩效激励挂钩、与医院决策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参与机构和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体现成本核算结果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白帆.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2008(10)

[2]秦桂芳.浅谈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0(11)

[3]张建.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实践和思考[J].医院院长论坛,2010(5)

[4]徐迅.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工作的推进[J].卫生软科学,2011(9)

门诊支部工作计划篇10

计划免疫工作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儿童的几种传染病的最经济、最简单易行的手段,我国政府把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部门把它作为疾病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自1982年我国全面实施计划免疫之后,计免针对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如何巩固和提高计划免疫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建立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全面提高接种质量和管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和保证。

城市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工作人员对计划免疫工作产生麻痹松动和畏难情绪,计划免疫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运行,精力大部分用于考虑经济效益。

分散接种点多且兼治疗为一体,管理较松散门诊比较混乱,一台多苗接种是常有的事,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和差错事故。

接种器材和设备难以保证,由于点多,经费不足,管理部门难以配置,从而带来疫苗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影响接种效果。

制度不健全,人员较少,素质较低及责任心不强,接种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监督检查难度大,由于点多,管理人员少,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始准备对策,很难查出真正的问题。

基础资料难以掌握准确。

规范化门诊建立后的优越性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全部悬挂在墙上,一目了然。

人员全部进行了培训,一律发了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通过培训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配合默契。

集中接种点管理特别严格,疫苗实行分台接种。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及人员拥挤现象,现场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增强了接种的透明度,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

领导转变观念,从理解到支持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基本条件,给接种点从硬件上给予了大量的投入,如增加房屋并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冷链设备、宣教器材等。

集中接种减少了疫苗的浪费,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避免了疫苗的再次污染。

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干好本职工作,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了,工作更加踏实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资料能够及时归档,基础资料、文件、各种报表等都分类存放。

疫苗全部从正规渠道进,设有出入库帐册,冷链监测记录齐全。

加大了宣传力度,宣传是搞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第一道程序,我们利用黑板报、宣传单、新闻媒体、墙报等形式形成链条式的宣传手段,增强了我们的知名度,老百姓也渴求了解防病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流行因素等,对搞好计划免疫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规范化门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费不足,经费投入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防疫经费并未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尤其企业医院防疫经费严重不足,重治轻防使老百姓负债累累。

计划免疫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光靠业务人员干好此项工作还远远不够,要动员全社会参与,如居委会、公安、教育、计划生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实施综合管理。

入托、入园、入校验证制度还做得不够好,这方面把好关的话,就可以通过补漏来完善计划免疫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以后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预防接种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儿童,而健康教育的对象则大部分是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各种场合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传,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每位家长掌握接种疫苗的好处,对我们搞好计划免疫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正确处理规范化接种门诊和分散接种的关系

城镇交通较便利适合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经济较发达,人口较集中,交通方便的乡镇也适合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比较偏远而分散的农村,还是采取分散接种,即工作人员串户接种,才能提高接种率,因为较分散,交通条件差,老百姓不愿意将孩子领到接种点接种,这样既浪费他们的时间,又在经济上增加更多的负担,老百姓还是喜欢上门接种,但一定要用冷藏箱运送疫苗,带上高效紫外线灯消毒,严格按计划免疫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分散与集中交替进行,才能提高整体计划免疫水平。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