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规划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17:29:15

监理规划论文

监理规划论文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 监督管理 管理体制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235-01

城市规划与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城市的规划进行管理,这是时代进步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典型应用。现在很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管理与监督管理,因此,本论文尝试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从城市规划管理和监督管理的体制与方式入手,详细探讨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1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规划论证不充分、不合理。“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政府换届,规划改样”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治。

二是高大全思想盛行,各地竞相攀比高、大、全。

三是建筑师缺乏话语权。建筑的决策权不在建筑师的手里,建筑师往往只能起到参谋、陪衬的作用。

四是非洋莫取。近年来,我们对外国人的建筑方案奉若神明,总认为洋和尚会念经,瞧不起中国建筑师。

五是被破坏的近现代建筑和被不断复制的假古董。在城市大发展中,不知拆了多少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建筑。相反,各地却热衷于造假古董,“明清一条街”等不一而足。

六是建筑质量问题。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内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年。

七是献礼工程、政绩工程、标志性工程仍大量存在。不少建筑缺乏充分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匆匆上马,刚剪完彩又花大钱改造,老百姓受不了,国家也受不了。

1.2 城市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出现了我国城市管理很多无法可依的现象。

二是我国城市管理“人治”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城市管理民生参与的途径和渠道十分有限。

四是城市监督体制沦为形式,城市的规划管理往往是个别领导个人意愿体现,而城市监督机制对于城市规划管理的监督则流于形式。

2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体制与方法探讨

2.1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完善建议与措施

(1)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

在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从各行各业、各行政管理部门抽调一部分人员组成规划管理委员会,任期3年或者5年不等,如要对城市规划管理做出修改,必须经过规划管理委员会的同意方可实施。这样,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个别领导随意修改城市规划管理的现象,真正发挥了城市规划管理的职能。

(2)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

结合现有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办法,城市规划管理监督办法的落实等,只有把法律法规完善起来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法治”而不是“人治”,进而保障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效应。

(3)拓展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途径与渠道。

大力拓展目前人民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途径与渠道,例如可以开通市长热线,扩大市领导接待群众的比例和时间,设立百姓问题专栏等等。只有大力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

(4)实施管治结合制度。

对于城市规划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同时也要和治理结合起来,对于老城区的改造,污染工厂的取缔,农业用地的归还等等,都要依靠强有力的治理措施保障实施。治理与管理双管齐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良性运行。

2.2 规划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具体措施与建议

(1)对于房地产公司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开发力度加大,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缺乏法制意思,为利益驱使,加上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不严,从而滋生了违法建筑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城市规划,扰乱了正常的城市建设管理秩序。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取缔制止。

①在依法打击和整治违法建筑行动中,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工作,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守法意识,使其知道违法建筑属违法行为,以及违法所应负的后果,积极引导违法房地产开发商主动拆除违法建筑。②加大打击力度,依法拆除违法建筑,统一执法尺度,一视同仁,坚决做到发现一间依法查处一间,并对违法建筑者处以重罚。③对违法建筑现象的监督和防范要持之以恒,执法切勿一阵风。有关部门可以公布举报电话,重奖举报者,以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和抵制违法建筑非法占地行为。

(2)对于社区个人和私宅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措施。

对于社区个人和私宅的违章建筑,目前最常见的违章建筑是楼顶公共平台搭建和加层。为此,可将规划执法工作走进社区,结合社区管理工作一并纳入落实违章建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

①规划执法部门可制定方案,狠抓落实,遏制违建,严控到位,实施制度化、规范化。②与社区搭建服务平台,形成联动机制。通过举办现场咨询会,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发放《社区居民公开信》,引导居民自律;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同时做好办证、报批服务的引导工作,减少违法抢建行为。③将进社区工作向精细化推进:建立巡查制度,规定规划执法队员每周至少主动联系社区一次、定期开展巡查,并形成书面记录。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规划、城管、国土、居委、物业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对策,提高工作实效。⑤建立督察考核制度,规划执法内部将队员进社区工作绩效作为队员考核项目,公开举报投诉电话,使“规划管理进社区”工作接受社区居民监督。

3 结语

城市规划监督管理是政府进行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不仅要落实城市规划管理职能,而且也要从监督机制落实,只有管理与监督两手抓,才能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化、合法化实施。本论文就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体制问题,探讨了城市管理的模式与方法,给出了一些建议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与监督管理的效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更多有效的管理措施还有待于广大城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层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获得广大老百姓的满意。

参考文献

[1] 陈峰.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J].规划研究,2004(8):9~19.

监理规划论文篇2

关键词:监狱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对监狱建筑的研究相当薄弱,理论界和务实层均对监狱建筑不太重视、不够关注、缺乏思考。无论是在监狱的布局还是监狱的外观上,都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从1994年司法部提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地方监狱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已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1.引言

新中国发展到今天,监狱建筑设计基本上遵循实用、节省、简朴的原则。2002年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司法部联合颁布了《监狱建设标准》,监狱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符合监管安全和改造罪犯的需要,应从监狱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节约能源和土地;监狱建设应使建设项目达到安全、坚固、适用、经济、庄重的要求。

2.现阶段我国监狱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监狱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对监狱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相当薄弱,理论界和监狱管理者均对监狱建筑关注不够,缺乏研究。今天,人们关注监狱问题的时候,更多的研究是监狱体制、行刑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性的问题,它规划着监狱工作的发展方向,决定着监狱行刑的效能。科学设计监狱建筑,建造理想监狱,必须纳入监狱理论研究者和监狱管理者的视野,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

2)监狱建筑设计缺少个性。

监狱建筑作为一种专用建筑,从面积大小到外型状态,从周围环境到内部结构,从建筑材料到基础设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作为设计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对监狱建筑产生较理性的认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及行为,改造过程的认识也极少,同时又缺乏适应罪犯矫正的不同类型监狱的建筑标准与规范。无论在什么地区,关押何种类型的服刑人员,监狱建筑几乎没有差别,只是注意围墙、电网、岗楼门禁等警戒附属设施的建设。

3)监狱建筑设计跟不上当代刑罚要求发展。

监狱一直以来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监狱建筑决定的。然而,很多监狱并未充分认识到监狱建筑对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作用,一味强调监狱的惩戒功能,在建筑设计上过分强调威慑性、警示性的效应。监狱建筑多为民房改造,功能不全,建筑设施陈旧,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同时,在一些地方,也存在建设“花园式”监狱的不良倾向,只是片面追求“学校式”或“企业式”模式,而忽略监狱环境固有的庄严威慑的特色,消弱了监狱建筑威慑服刑人员、预防犯罪的特有功能。

4)监狱建筑设计与建设脱离规范的指导。

司法部在1990年颁布的《监管改造环境规范》和建设部、国家计委在2002年批准的《监狱建设标准》,为监狱建筑的模式、布局、结构做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和界定。在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和推进监狱布局调整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监管改造环境规范》和《监狱建设标准》。然而,在监狱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监狱领导主观意志比较浓厚,随意性比较强,“重建设、轻规划”,没有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从而导致了一些标新立异、不利于实用的问题的发生,“边设计边施工”,“图纸老改施工老变”的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

3.未来监狱建筑设计的探讨

1)正确理解、科学执行《监狱建设标准》。

《监狱建设标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狱的第一部国家标准,是我国监狱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要正确理解《监狱建设标准》的历史意义,科学应用并真正把《监狱建设标准》贯彻到监狱建设实际工作中去。

2)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彰显人性化监狱建筑空间设计。

监狱建筑是封闭的惩罚场所,又是感化的改造场所,是矫正行为、挽救灵魂的“医院”。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对罪犯的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监狱部门的认可。因此,监狱在规划设计时也是突出这一理念,使服刑人员在人性化的建筑环境中改造。

3)进一步注重监狱建筑的特殊性设计。

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以改造人为宗旨,监狱的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监狱的性质、功能和特点,尤其是特殊性,体现庄重威严,做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监狱建筑布局合理,要求监狱建筑群体造型按照其在行刑与改造服刑人员中的功能与定位来科学布位。基于执行刑罚的需要,对于民警办公、生活等配套设施,可视资金情况,本着够用、适用、功能齐全的原则实施。

4)适应时代需要,结合监狱分类原则,建设特色监狱。

随着形势的发展,罪犯的分类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急待建设不同特色的监狱,因其使用性质上不同,反映在功能关系,以及建筑空间组合方面,必然留有余地,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监狱建筑应根据监狱的不同类型,及其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策法规、总体规划、功能关系、建筑空间组合、结构选型等等技术问题。

5)监狱建筑设计应具有前瞻性。

由于监狱建筑所有的材料具有质地牢实,坚固耐久的特性,一般使用年代久远,不会轻易改建,在同一社会发展水平线上,监狱建筑通常要落后于其它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使监狱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同步,就要着眼于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去规划、布局,而不能只顾眼前,目光短浅。建筑师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

6)高科技对监狱建筑的影响。

现代科学手段、现代建筑材料、现代装备设施,应在现代化文明监狱建筑中得到充分运用。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也提出:建立完备的监狱建筑规范;先进的电子监视系统;齐备的照明、报警和通讯系统;良好的交通工具及武器、警用器材;建立微机、电化管理教育系统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国民基本素质也日益提高,为监狱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未来监狱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

4.结语

近年来,随着监狱布局调整进一步深入,监狱建设也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监狱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还有一段路要走。监狱建筑设计标准都有一定的适用期,我们在建筑设计时,不可能把未来都规划好,要留下美好发展空间,留有变化发展的余地,留好接口。如何在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监狱建筑、规划设计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建设好我国现在及未来的监狱,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宗宪著,《当代西方监狱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现代化文明监狱的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监狱建设标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监理规划论文篇3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完善依法行政权责清单。按照省、市统一的行政权力清单和办事指南,全面清理调整现有规划管理职责,做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确保各项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依法建立本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并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

2、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编制完成镇(乡)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2015年获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目前除济川街道、滨江镇、姚王镇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的中心城区范围内进行统筹考虑,新街镇、元竹镇已委托设计单位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即将形成规划论证成果,其余11个乡镇已经完成了镇(乡)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虹桥镇、宣堡镇、根思乡、珊瑚镇、河失镇等5个乡镇正在进行新一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二是积极指导乡镇编制村庄规划。根据市政府关于组织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的要求,目前已指导15个镇(乡)和1个街道与设计单位签订了合同,并按照序时进度有序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完成村庄建设规划成果。三是完成城北片区城市设计方案成果,并通过专家论证。四是按照法定程序对控规进行调整,确保城镇有序建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宣堡镇、广陵镇、滨江镇等乡镇和省经济开发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调整方案通过专家论证、现场公示和网上公示等多种方式征求利益相关人的意见。目前,调整方案已向市政府上报批准实施。

3、注重管理质量、依法履行职责。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省城乡规划条例》,严格执行本局制定的行政权力运行流程,依法履行职权,坚持每周召开局建设项目集体联审会议,重点、重大项目向市规委会报告。2017年以来,已办结“一书两证”367件,其中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2件,规划面积226.58万平方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7件,规划面积467.28万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8件,拟建筑面积217.10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36件,出具规划设计条件、规划意见函830件。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放管服”改革等涉及的政策性文件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及时制订了政府和部门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清理2013年以来现行有效的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共对政府和部门的10个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清理,9个继续有效,1个已失效。

2、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为提高我局规范性文件的质量,我局组织制订了《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规范性文件公示清理制度》、《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价制度》、《规范性文件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根据我局工作实际,2017年未制订新的规范性文件。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1、健全完善了重大决策规则。根据我局行政决策工作制度要求,我局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规定,认真执行《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对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采取公众参与、部门合作、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并依法聘请法律顾问对重大事项从合法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为方便公众办事,保障群众知情权,加大公众监督力度,对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单位橱窗及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公开征求意见。

2、完善了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我局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除了通过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论证征求意见外,还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试点工作。今年我局制定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试行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规划管理行政执法活动,有效加强了对规划管理行政执法行为的制约和监督。

2、依法建立健全《市规划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市规划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市规划局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制度》、《市规划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等文件,确保了依法行政的正确性和严肃性,并将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纳入局目标管理责任制,分解细化落实到各科室。

3、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认真审查、审批建设单位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坚持技术规范规定的严肃性和具体项目与城市环境的相融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批规划建设项目,规范规划管理,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五、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

1、建立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应诉备案等配套制度。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积极参加应诉,充分发表辩论意见,确保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及其他相关材料,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和审查。对可能引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进行排查,制定防范措施,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2017年未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

2、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布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法制等部门的内部监督和专门监督,在市政府网站规划工作专栏网站、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等平台,主动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凡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均向社会公开。今年我局主动公开各类信息约82件,进行规划批前公示44份,批后公布68份,论坛留言答复67次。

六、全面提高规划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今年以来,根据我局“七五”普法规划安排,局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局机关制定的学习制度,领导成员每年度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报告,结合工作特点,加强对《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讨论,利用周五下午学习时间,开办法律知识讲座,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确保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学法和自学法律时间不少于40小时。

2、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开展“规划论坛”、“法治大讲堂”、“案卷评查”等活动,营造“全员学法、全年学法”的氛围,有效提升规划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对新录用的公务员进行了专门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6次,总计学法培训200人次。

七、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保障措施

1、我局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制定了我局普法工作年度计划,明确普法职责与普法内容,重视并加强法治舆论引导。充分运用报刊、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切实加强法治建设的舆论宣传。积极构建社会各方互动交流平台,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为全面推进依规划管理实施工作创造良好了舆论环境。

2.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打造“阳光规划”。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情况,对我局的职权项目进行梳理,制作完善权力清单,实现权力阳光运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完善行政审批的立卷归档工作。

监理规划论文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部分,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国民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目前,国内推行的建设监理制度,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应,但目前的监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理企业之间差异较大,监理的影响力较小,仅在施工阶段开展监理工作等。国际上目前多采用全过程监理,即利用专业的技术,对建设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控制和有效监督,保证建筑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本文首先说明建筑工程施工中全过程监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监理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建筑工程中全过程监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全过程监理工作涉及多个单位、部门组成的复杂过程。工作内容包括对施工前期、施工中期和施工后期的不同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监理必须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和后期保养等阶段的监理。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环节都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全过程监理就是通过上述每个过程的监理,使得参与建设的各方能及时有效地沟通,解决各种主要的客观矛盾,通过对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快速的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施工进度以及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中全过程监理的措施

下面主要讨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中全过程监理的具体措施,从决策、设计、施工和保修等四个阶段分别进行论述:

1.决策阶段的监理工作

在这一阶段,监理单位须协助筹建单位进行项目立项策划和申请,协助对项目本身进行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和决策,评估经济效率,避免项目投资决策和风险,以期达到最终投资效果。监理工作人员应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环境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求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都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检查,在工程项目具体施工之前必须经过放样调查,对必要的施工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核。全过程监理只有做好了施工准备工作,才能让日后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得以顺利的进行。

2.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

这一阶段,全过程监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监理工作人员与业主做好协调工作,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出工程招标文件,要严格的对勘查设计单位进行必要的筛选,最终选择实力较强的勘查设计单位,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单位签订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关规定实施具体工作;监理单位考察勘察单位的技术力量和设备配置,勘察方法的设计,以及资料的收集等;监理单位掌握并控制设计进度,组织开展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推行优化设计,审查设计方案。此外,还必须对目前的经济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提前对项目的投资进行科学的预算;还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设计更新的实时监控,对众多的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筛选。

3.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

施工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核心,监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以及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3.1投资控制。监理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合同的有关规定对项目施工投资进行一定的控制,不能超过规定的工程价值。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相关条款和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核,并针对相关合同条款和业主进行协商,对相关合同中的价格适当做出调整。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工期的调整,工程项目的增长等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全过程监理单位必须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的监管,对工程项目的月计量报告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

3.2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合同中的规定标准,严格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流程制定出标准和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审核。监理部门还必须对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施工流程、施工计划和工程施工中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此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及时采纳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必须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督,要及时的对隐蔽工程进行质量检测,要积极的做好基础工程的评价工作,对整个项目施工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测和审核工作,要对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及时的进行科学合理分析,从而制定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3.3进度控制。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即是在满足各项技术与成本控制要求、确保施工安全以及符合环保规范等的前提下,使各项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并按期施工。进度控制的全过程监理内容包括:协助审查施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中涉及工程进度的条款;协助编制工程“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协助业主制定资金供应和实施计划;协助制定材料的采购与供应计划,并督促实施;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报告,召开进度会,并督促施工单位均衡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工程进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业主提交“工程进度分析报告”。

4.保修阶段的监理工作

工程完工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维护保修,监理工作即制定维护保修阶段的工作计划,按照业主要求,组织保修工程检查,如发现重大质量缺陷,上报建设部门及质监站,鉴定缺陷责任,督促责任方按照合同及规范规定处理,并督促保修工作的执行和验收。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全过程监理在建筑行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论述了全过程监理在建筑工程中各阶段监理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对提高社会对全过程监理的理解和认识,并期望能实现投资效率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卫建军. 建设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 120.

监理规划论文篇5

第一条本实施意见所称的土地开发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采取工程技术等措施对未利用地(包括荒山、荒地和滩涂)、林地、园地以及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等垦造成耕地,并加以充分、合理地利用的活动。

第二条土地开发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水利规划、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不得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

第三条区政府成立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区土地开发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街道)承担项目业主职责,具体负责项目申报、委托测量和规划设计、项目论证、政策处理、工程发包、合同签订、质量和安全监管、工程结算、落实耕种等工作。

区国土分局负责土地开发立项的审批、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规划设计变更审定,竣工初验、资金管理等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筹措、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监管工作;

区林业局负责涉林项目开发预审及防护林栽培技术指导和使用林地报批等工作;

区水利局负责办理涉及水利项目开发预审(批)、水利设施质量监管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区农业局负责项目质量监管、开发后地力培育的技术指导、验收、督促落实耕种三年以上等工作;

区发改、建设、安监、公安、统计、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全区土地开发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土地开发项目的申报、论证、审批、实施、管理及验收,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项目申报。行政村向乡镇(街道)提出土地开发申请,乡镇(街道)组织所属水利、林业等相关人员到实地进行踏勘,符合开发条件的,乡镇(街道)向区国土分局提出立项申请。

(二)项目论证。区国土分局接到乡镇(街道)项目立项申请后,派员到实地进行踏勘,认为项目可行的,由乡镇(街道)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测量、规划设计,并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同时形成论证纪要。论证内容包括工程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新增耕地潜力的客观性和可行性,涉及林地开发的可行性及易地造林措施的规划情况。连片开发成水田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连片开发成旱地面积在30公顷以上的项目,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涉及滩地、林地的必须要有水利、林业部门出具同意立项的书面意见。

(三)项目审批。乡镇(街道)将论证纪要、区位图、现状图、规划图、现状照片及相关表格等材料提供区国土分局,区国土分局按照项目审批程序批准立项,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四)项目实施。开发项目批准立项后,乡镇(街道)应编制具体工程施工方案报区国土分局审核,并与区国土分局签订《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合同》,同时组织做好项目所在区块的政策处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乡镇(街道)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但须在市(区)招投标中心进行交易,并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五)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施工后,所在的乡镇(街道)应做好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施工管理工作。

1.工程质量。按《丽水市垦造耕地项目质量标准》执行。

2.工程进度。乡镇(街道)要做好项目区内政策处理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并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工程进度,按工期要求完成工程。

3.工程安全。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每个项目应配有专职安全员,施工现场树立安全警示标志,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整改。

(六)项目验收。项目竣工后,由乡镇(街道)向区国土分局提出初验申请,区国土分局应及时组织区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初验,初验通过后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复验。

第五条土地开发产生的指标价款:

垦造耕地的30000元/亩(包括政策处理、测量、规划设计、森林植被恢复费、工作经费及奖励资金等间接费用),园地改造为耕地的20000元/亩(包括政策处理、测量、规划设计、森林植被恢复费、工作经费及奖励资金等间接费用)。

第六条土地开发工作经费计提标准:

(一)区国土分局工作经费按1000元/亩计取;

(二)乡镇(街道)村工作经费按1500元/亩计取,其中乡镇(街道)1000元/亩,村500元/亩;

(三)项目涉及林地的,林业部门工作经费按200元/亩计取;

(四)项目涉及水利的,水利部门工作经费按200元/亩计取;

(五)农业部门工作经费每年按100元/亩计取;

(六)乡镇(街道)奖励按丽政办发〔2007〕70号文件规定执行,其中水田1000元/亩,旱地200元/亩。

第七条土地开发工程款项支付和结算:

乡镇(街道)与区国土分局签订《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合同》后,区财政将测量和规划设计费用拨付乡镇(街道),由乡镇(街道)支付给中介机构。

项目工程款由区财政先拨付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再由乡镇(街道)支付给施工单位,具体按以下结算和支付:项目工程完成50%的,按招投标价格拨付30%;项目工程完成80%的,又按招投标价格拨付30%;经市国土资源局复验合格后,再按招投标价格拨付30%;剩余10%工程款作为工程质量和落实耕种保证金,予以暂扣,等一年后经复查合格,予以返还。

工作经费在项目工程开工后,先由区财政拨付30%,剩余经费等项目通过验收后,予以结清。

第八条土地开发工程监理要求:

(一)投资超过100万元的土地开发项目,必须按规定落实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并按工程监理规范进行项目工程监理;

(二)投资100万元以下的土地开发项目,可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也可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进行工程质量监督,但必须邀请土地所有权人代表参与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参与规划调整、工程变更的见证;

(三)工程监理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须按市(区)有关规定选择监理单位。

第九条区财政要对土地开发资金实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监理规划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 城镇化 消防管理 政府职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3.75%,拥有6.9亿城镇人口。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提出,将城镇化建设要求和战略布局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即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消除城乡二元化,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统筹规划发展原则。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化、社会化、多元化,过去单一化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依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规定,我国依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构建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体系化、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在现行消防工作体系中,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行政区域内统领全局消防工作,这里的“统一领导”并非只是抽象的领导,《消防法》从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具体的职权做出了详细的职责划分 。但由于《消防法》中并没有规定地方政府不履行职责需要承担的不利性法律后果,地方政府在实际履行消防职责时打了折扣。在消防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十分重要,消防规划落实、消防设施建设及基层消防体系建设都需要政府来主持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迫切的需要政府对新形势下的消防工作进行规划与领导。本文从地方政府的消防管理职权入手,结合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消防管理新挑战,分析现今消防管理存在的困境,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政府主导来推动消防工作发展的对策,为城镇化消防建设提供理论的参考。

一、地方政府消防管理职权分析

现行《消防法》赋予了地方政府规划公共消防设施、督促消防机构执法、指导建设基层消防监督力量等三项领导管理职能。

1.落实消防规划,建设公共消防设施。各级政府对于其辖区内的公共消防设施,负有纳入城乡规划、组织实施、及时维护更新的义务。地方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规划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对于列入市政规划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保障其落实到位,消防设施、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予以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2.指导建设基层消防监督力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消防监督主体,直接管理基层消防工作,涉及到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制定火灾预案等基层消防工作。依照《消防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政府应当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并对其负责的防火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

3.督促消防机构执法工作。政府作为监督主体,依据《消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他消防责任主体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纠正执法机关的执法过错及不作为行为,并建立落实严格的消防工作责任制。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书面报送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及时督促其整改。

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消防管理难题

(一)城市消防规划不完善,消防设施建设滞后

城乡消防规划由地方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然而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制定滞后于城市发展现况,规划落实受阻,消防设施建设欠账过多的问题。随着城市面积的急剧扩大,城市消防规划的编制普遍滞后于城镇的建设,并未随着城镇的扩大及时编制新的消防规划。 部分地区虽然编制了消防规划,但由于地方政府预算协调不一致、土地权属混乱等原因,导致消防规划实施不到位,规划仍停留在文本上。在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城郊的乡村被吸收并入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的土地权属混乱,集体所有的土地与国有土地并存,在此类地区市政规划难以落实,村民多数自建房屋,公共消防规划更是无法落实。财政预算不足也是规划落实难的一大原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欠账过多,城镇消防站数量不足,消防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消防车道狭窄,消防装备落后,达不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政府在消防规划中提出的建设方案,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给消防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

(二)消防机构监管存纰漏,工程审核验收不严格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目前,消防机构在行驶监督管理职权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为保障经济发展需要,放松监管要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开工建设建筑工程前,须将设计文件交由消防机构审核,在施工、验收等过程也须全程接受消防机构监督。对利于当地城镇发展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建筑工程,政府通常要求对其予以照顾,放松对其监管要求,没有严格依照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审核,甚至出现未审先建的现象。由于监管力度的减弱,导致新建的建筑工程出现不少消防安全问题,甚至造成无法根除的先天性消防安全隐患。二是消防机构的行政处罚力度较小,单位、个人违法成本较低,难以形成威慑。罚款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较常使用的一种处罚方式,《消防法》中罗列了比较详实的具体适用事项,大部分违法行为通过罚款进行处罚。然而,《消防法》规定的罚款最高额度为三十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对房地产商、大型企业来说,构不成威慑。因此,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现象屡见不鲜,难以通过处罚进行遏制。

(三)城镇防火监督难落实,安全责任制缺失

城乡结合部、农村的防火监督、火灾隐患排查工作一直存在监管力量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现行《消防法》设立了城乡二元化的消防管理机制,政府指导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农村、城镇社区开展消防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有:指定主要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派出所作为第四级消防监督主体负责加强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查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村委会与居委会并无实际的执法权,大部分工作停留在指导及宣传层面,对于城镇社区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制止。城镇地区派出所由于管辖区域较大,警力有限,多把工作重心放在刑事、治安案件管辖上,对防火工作并不重视。城乡结合部、农村防火监督管理还留有较大空白,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三、探索和创新公共消防管理工作对策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社会及经济演进过程,需要由政府统筹规划,多部门机关协调配合,才能和谐发展。公共消防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针对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由政府领导,充分履行政府职权,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众对消防安全的需要。 然而,由于《消防法》中没有规定地方各级政府的法律责任,导致地方政府在消防工作中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乃至出现失职或不作为等现象。因此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难题,消防工作要打开新局面,必须在政府管理职权上下功夫,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创新管理方式。

(一)落实消防规划,及时跟进城镇化建设脚步

针对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地方各级政府在编制消防规划时,一方面应结合本地实际消防需求,考察论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合理部署城镇消防力量;另一方面也应该考虑财政承担能力,编制合理消防规划,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时,及时落实消防规划,确保预算充足,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建设,逐步建立起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针对规划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应采取将消防规划落实情况列入政府政绩考评项目之中,由上级政府负责监督,对于不落实消防规划的部门领导人进行问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也应参与监督,对于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镇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应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若当地政府仍不作为,应向上级消防机构反应情况。针对因消防规划落实不到位,引起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情况,应对地方政府的规划负责人进行追责。

(二)加强地方政府对消防工作监管力度,督促火患整改

对于未审先建的现象,地方政府应严格依照《消防法》有关规定,加强消防监管力度,完善对消防工作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实施综合整治、源头管控。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积极协调推动下,建立消防工作联动运行机制,各部门严格把关,非经消防审核不得发放规划许可证或建筑施工许可证。对于已经存在的火灾隐患,实施挂牌整改制度,由政府牵头督促火灾隐患整治,并定期对火灾隐患整治情况进行检查核实,及时跟踪回访,建立追责制度,确保火灾隐患整治清除。对于乡村、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自建房屋火灾隐患,应当进一步落实“网格化”消防责任制,将各个村、镇、街道细分为网格片区,夯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基础,通过固定责任人,固定工作任务,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建立社会化巡防体系,发现火灾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以每一个“网格”的安全来保证大局的安全,以每个场所的安全串联全局的安全,确保消防动态监管到位。

(三)建设城镇体系化消防管理制度,提升基层消防监管水平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发展,消防管理工作也愈加趋向于复杂化,仅通过政府、消防机构开展消防管理的工作模式已日益满足不了社会对消防管理的需要,必须建立城镇体系化、社会化消防管理制度。政府应当依照《消防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吸纳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派出所、企业单位专职消防巡逻员作为消防管理力量,建立多层次、体系化、社会化的消防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消防管理主体在消防工作中的职责,各尽其职,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责任落实。通过给予经费保障,进行消防业务培训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基层消防监督力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基层消防监管水平,起到群防群治的作用。同时,在开展消防管理时应发挥公众力量,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形成监督合力,利用消防热线和微博网络平台畅通民意渠道,深入联系群众。

监理规划论文篇7

关键词:图书馆;战略规划;综合监控;执行力

Summar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strategic planning is the key.This is an update to the strategic execution of monitoring and strategic planning of the library, there are also some of the library's current strategy monitoring issues, is based on such a basis,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library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 library;Strategic planning;Integrated monitoring;Executive power

中图分类号:G251文线标识码:A

现行的战略监控主要是以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的评估结果为依据的,通常会将预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还要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整个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对战略进行终止,这样才可以保证图书馆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这个过程包括了对评价标准的确定、控制方式的选择和对偏差的纠正,最根本的实质其实还是对图书馆资源与能力进行监控促使战略流程、服务流程、馆员等可以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很多图书馆一般会采用反馈监控,以实现对战略规划的监控,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战略规划实施的效果,不过这样就很少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当作一个关键的因素加以考虑,这样一来也很难使其适应战略管理的新要求。

1、 图书馆战略监控和战略规划执行力的关系

图书馆在实施战略监控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可以更好的将战略规划执行的效果加以实现,这样也是为了可以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更好的满足战略目标的实施,从而提升业绩,最直接的目的还是可以更好的将战略规划执行能力加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执行的复杂流程,也是一个整套并且系统化的流程,这就包括了对目标和方法的讨论,同时还包括了责任的具体落实,还有对图书馆面临的环境假设,对图书馆的能力进行评估,还有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和奖励,同时还包括了以上几点和执行效果之间的结合。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变革机制。所以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执行的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应该还包括了对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对战略计划的评价等具体内容。所谓的战略规划执行力的提高,也不单单是指对战略规划可执行性的提高,应该讲战略流程以及服务流程还有馆员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要可以在实施战略规划的时候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加以整合与改进,这样也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个战略规划得以顺利的实施,或者具备可以及时终止的能力。

2、 不足之处

现在的很多图书馆在对战略计划进行监控的时候,主要是指战略监控中的反馈监控,比如在最近几年逐渐被重视研究的平衡计分卡等,这个对于图书馆提升战略规划执行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其可以作为提升图书馆战略规划执行力的一个有力的工具。不过平衡记分卡也是有缺陷的,其主要是从绩效管理方面得以发展的,这样就进一步使其体现出的是反馈监控。但是反馈监控也有着其自身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向图书馆在战略实施阶段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这样图书馆未来的难以预测因素就很难被考虑在内,这样一来预警的功能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防范。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下:

2.1 对战略规划可执行性关注不够

图书馆要想可以更好的成为战略的执行者,那就必须要对战略规划的目标提出要求,其必须要具备可执行性,不过从事实上分析,很多的图书馆在对战略规划进行制定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判断、分析、预测等方面的失误因素,这些都可能使战略的决策出现错误,从而将图书馆带向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如果在图书馆不具备执行性的时候,那么要是执意执行,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2 对环境变化关注不够

对图书馆造成影响的不仅有内部的因素,还包括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于图书馆资源的变化也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也会对战略规划的顺利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这些情况的出现,那就很难及时的对其进行监控。

2.3 战略不确定因素关注不够

在对图书馆进行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变化,这样就使得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不确定因素,最终可能对图书馆战略可执行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很明显现行的战略监控对于这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2.4 缺乏文化监控

在对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进行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对思想宣传、人文塑造和制度建设形成一定的重视理念,同时也没有对馆员采用战略管理文化更好的进行凝聚。在文化建设方面依旧的相对薄弱,这样就使得馆员对于战略管理以及战略监控方面没有形成足够的意识,这样就不能更好的积极主动去开展相关活动。

2.5 战略监控理念宣传不够

很多的馆员对于战略监控的任务不够清楚,对于发展的工作重点、重大措施的监控、监控的具体方法以及个人应该做的工作都不是很了解,这样一来就使得馆员更多的是不重视工作重心,从而直接对战略实施的效果产生影响,还会给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

2.6 绩效设置不当和操纵现象

现在的很多战略监控,最先应该指出并设定的就是绩效指标,尤其是对图书馆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因为这是图书馆的资源和投入精力的方向。不过,因为在这个环节可能会对绩效指标的设置不够准确,这样就会影响馆员的工作方向,还有可能会对很多绩效指标产生冲突,还会使其从正确的轨道上脱离,对整个战略规划产生影响。

3、 执行流程构建和分析

对于现在实行的战略监控,在具体环节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构建一个符合监控规划的执行流程(如图1)。这也是对现在实行的监控功能的完善,保证战略监控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危机,同时可以实现对整个环节的及时监控。

3.1 实施前馈监控

对于战略规划执行力,其主要工作还是提高战略规划的可执行性,如果战略规划制定的好,那么在执行战略规划的时候工作就更加得心应手。

3.2 及时关注影响因素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是难以捉摸的,用户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竞争也更加的激烈,这样就给图书馆的发展和战略规划造成很多未知的因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对于这方面的影响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3 充分利用反馈监控

在对反馈监控进行操作的时候,要尽量的将其和前馈监控加以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战略规划的实施,同时可以对其进行很好的监控,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监控工具,这一点也逐渐成为了很多图书馆重视的工具。

3.4 实施文化监控

在图书馆的日常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图书馆文化,这样也就逐渐被全体馆员加以认识,成为工作的目标和宗旨,还有价值的标准和行为的规范等。因此对于文化的监控是不可忽略的,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可执行效果。

4、 总结

对图书馆进行战略监控,其实也是时代的要求与呼唤,当然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战略监控其实是图书馆可以实现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基于综合监控的图书馆战略规划,其实也是执行流程在现行的战略监控基础之上添加前馈监控和文化监控的功能,主要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防范,还可以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以及执行的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控,对于馆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该要重视对战略规划的认同,以及对资源和战略规划的匹配工作,建立一个战略规划执行的评价体系。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更加全面的提升整个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张军营.论图书馆战略规划[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1):26-30.

[2] 刘勐,彭冀晔,胡文静等.基于综合监控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执行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11-14.

[3] 柯平,陈昊琳.图书馆战略、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0(6):52-57,138.

[4]李东来,冯玲.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06).

监理规划论文篇8

一、*6年全市规划王作主要情况回顾

*6年,是我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规划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举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深入组织开展各层次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管理,努力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好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城市规划编制水平

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完善城市规划审批制度。组织完成规划委员会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推选工作,拟定《*市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制度》,并成功召开*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建立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效率。组织建立我市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机构,结合实际制订分阶段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并对各区开展效能监察进行指导,及时进行检查和交流活动,得到省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的好评。

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分别向省建设厅、建设部报告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工作计划。建设部同意我市开展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市政府成立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进行部署的基础上,按工作方案推进编制工作。

完善《*市近期建设规划》。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市近期建设规划(*6—2010)》的审议意见,对《规划》作了修改完善。组织编制住房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37号文和省建设厅意见,会同市国土部门组织完成《*市住房建设规划(*6—2010)》,经市政府会议审查通过,上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推进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工作,加大控规覆盖率,组织区规划部门编制控规年度编制计划,推进重点地区控规编制。做好控制性规划导则(*5版)的修订,完成中心八区分区规划动态更新工作。确定“一网三层”动态更新制度。

积极推进交通规划。抓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一期)的编制工作。完成*市“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市城区道路规划深化、亚运交通战略规划、居民出行调查等交通规划。开展地铁4、5号线的交通衔接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客运一体化设施、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等研究。

组织开展重大规划建设项目咨询竞赛。组织*电视台(新址工程)建筑设计国际邀请竞赛、金沙洲新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萝岗区战略规划咨询等国内外咨询、竞赛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推进危破房改造及旧城更新规划工作,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终审。

抓好中心镇规划,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做好中心镇总体规划编制和规模核定工作。*市前三批15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已经我局审查,其中12个中心镇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并通告实施;对新增的2个中心镇总体规划已进行审查。推进太平镇、新塘镇等9个中心镇上报省建设厅核定建设用地规模工作,其中8个镇规模已获核准。组织开展中心镇发展启动区及重点中心村控规编制。

开展“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市、区规划部门党支部送规划进文明村活动,各责任单位积极开展现场调研并组织编制规划。完成14条示范村试点的整治规划,市文明办对该项工作给予很高评价。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为城市建设做好协调、指导和服务

抓好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勘测信息管理。认真办理珠江新城、金沙洲居住新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交会三期规划等重点工程规划审批案件。组织编制并审批700多个三类市场的升级改造规划。贯彻37号文精神,对已批各种居住类型户数和面积进行统计,在修规批复中对人口和户型提出相应要求。制定《成片危破房改造规划技术指引》,编制成片危破房改造试点地块规划。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垃圾压缩站及公厕布局等专项规划。加强与市国土局的协调,完成“一图双坐标”技术工作,建立精度符合管理要求的坐标转换关系;开展“一图划”工作,推进工作方案实施。推进勘测*5年度任务检查验收,完成*市1:500、1:*0、1:5000地形图测量、修测、编绘及数据入库等17个项目验收。组织实施*6年度勘测项目,完成408件勘测成果验审,编制勘测工作“十一五”规划。推进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制订信息共享管理规定。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污水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水系规划、雨水管网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信息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分区规划、控规导则调整与局控路网矛盾问题。配合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抓紧办理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有力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和审批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铁路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协调论证广明、平南、广深沿江、广河、东新高速公路及华南路三期等工程规划,协调和审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珠江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推进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施;协调和审批城市污水治理、河涌水系工程的规划,落实10条重点整治河涌的整治线规划;解决500千伏广南变电站等一批变电站、高压线规划选址、选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电网建设;协调和审批天然气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规划。共核发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件。

抓好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进行了危破旧房试点改造规划、番禺区大岗镇村民住宅规划等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指导区规划分局进行用地初审业务的有关工作。推进番禺、花都区历史审批用地清理工作,完成三批共2598宗番禺区历史用地核查清理工作,委托番禺区规划分局对其中符合政策的用地重新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发展用地,包括*新城、大学城二期、白云新城、地铁沿线政府储备用地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落实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和拆迁安置用地,保证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办理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安库等17个项目验收。组织实施*6年度勘测项目,完成408件勘测成果验审,编制勘测工作“十一五”规划。推进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制订信息共享管理规定。

抓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污水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水系规划、雨水管网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信息管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分区规划、控规导则调整与局控路网矛盾问题。配合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抓紧办理工程的规划方案审查和规划许可,有力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和审批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线等铁路枢纽工程设计方案,协调论证广明、平南、广深沿江、广河、东新高速公路及华南路三期等工程规划,协调和审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珠江新城核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规划,推进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实施;协调和审批城市污水治理、河涌水系工程的规划,落实10条重点整治河涌的整治线规划;解决500千伏广南变电站等一批变电站、高压线规划选址、选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推进电网建设;协调和审批天然气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工程规划。共核发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件。

抓好建设用地管理。积极开展专项调研,进行了危破旧房试点改造规划、番禺区大岗镇村民住宅规划等课题研究,取得多项成果。指导区规划分局进行用地初审业务的有关工作。推进番禺、花都区历史审批用地清理工作,完成三批共2598宗番禺区历史用地核查清理工作,委托番禺区规划分局对其中符合政策的用地重新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控制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发展用地,包括*新城、大学城二期、白云新城、地铁沿线政府储备用地等,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落实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和拆迁安置用地,保证重大项目按计划推进。办理市政重点工程的拆迁安湖周边等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积极开展“三创”相关工作,为我市通过国家创模考核验收作出贡献,我局被市文明委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配合开展出租屋整治、城市环境整治、户外广告招牌整治、农村“集资房”案件审批复查等工作。组织审查荔湾区陆居路等8个环境整治规划。完成大学城二期工程、华南理工大学住宅楼等规划验收工作;建立电子磁盘报验收制度;完成规划验收案件852件。

抓好业务协调,推进实施“三统一”工作。组织召开28次局业务会,21次局技术协调会。加强窗口服务建设,抓监察督办,建立重点工程绿色通道;做好与市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对接工作;加强业务督办,每周汇总各业务处办理的案件情况,减少超期现象。开展“三统一”第二阶段工作,在理顺市、区规划部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于9月份进行南沙、萝岗“三统一”工作,*7年1月1日将两个新区纳入全市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建立局业务案件统计系统,完成建成区面积统计、住宅结构比例等统计。推进政务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做好咨询与查询服务;制定《规划管理公示办法》及工作指引。及时答复网上“咨询服务台”的咨询、投诉;与电信部门合作建设“信息服务热线”,配合市建委完善配套建设费的收缴。全年业务综合窗口共受理业务案件9580件,办结案件10784件,会办2398件,备案637件。接待各类咨询近5000人次。

(三)局属单位为规划管理做好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编研中心立足于规划实施,提高规划编制的效能,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推进近期建设规划工作,完成“十一五”规划之城市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参与新总规的筹备和启动工作,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市原中心八区控制性规划导则*6版修订工作。认真开展规划项目的组织编制工作,完成珠江新城中央广场城市设计等一批规划项目,完成工业用地专项规划、南华西街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等终审。积极组织重大项目的咨询竞赛工作。南沙凤凰一、二、三桥设计国际邀请竞赛等项目已完成评审;组织金沙洲A区、B区、F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编制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完成《拓展与提升一面向2010年亚运会建设生态*行动计划》;组织亚运规划设计相关工作。草拟《技术标准与准则一一用地篇》。参与战略规划回顾总结——城市交通论坛工作。加强规划交流与技术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联谊会。出版规划编制管理系列丛书;做好局刊建设、规划年报、规划成果汇编等工作。

规划院围绕局中心工作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支持,并深化内部改革工作,全年完成总产值2.789亿元,同比增长40.5%。全年大力推进66项指令性任务并完成42项,包括参与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前期研究、亚运规划建设纲要、*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大学城二期规划策划、南沙192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萝岗区160平方公里1:500地形测量、*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城市测量综合服务系统等重点项目。协助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参与韶关地区灾后重建规划和“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工作。开展各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拓展市场,加强生产联动,完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承接和推进天河软件园高唐新建区(二期)控制性规划、南沙万顷沙镇总体规划、广交会琶洲展馆三期建筑设计、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市地下管线普查、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岩土工程详勘等多个重大项目。以推进院“管理与发展年”为主题,进行人力资源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等多项工作,试行聘用制并成立职代会,实施测量面向服务的内外业一体化整合,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

交研所积极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及时到位的技术支持。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的编制;继续抓好道路交通和轨道网络规划深化工作,推进新区路网、轨道线网、地铁五号线交通衔接等规划的落实;加强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完善重点地区和新区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及亚运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完成2010年*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地铁四号线交通衔接规划等项目;推进北部地区干道网深化方案、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等;加强交通调研、动态跟踪,配合局规划管理,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咨询、报建预审等工作。

自动化中心推进规划系统信息化工作。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市局、10个规划分局、6个事业单位投入应用。配合局“一网三层”建设、规划控制导则的修订与数据更新工作。利用卫星影像技术提供城市现状与发展基础资料。参与“一图划”工作;启动新一轮GIS应用平台开发工作。完成建成区面积统计等多项数据库建设,实现规划信息动态更新。开展对外信息服务、建筑工程面积核算;出版《*市现状与规划地图集》。开展建设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开发基于报建通的三维电子报批系统;配合市电子监察系统的实施,完成电子监察系统的开发;推进GPS移动办公项目开发。做好系统维护、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加强“规划在线”网站建设,及时报道城市规划工作情况。

档案馆抓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承办“*6年*城市公共艺术一城市雕塑论坛”,举办“千年名城*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展”,并以雕塑论坛和规划建设成就展为契机,推出一系列成果。第二库区(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城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起草《*市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推进档案编研、专题研究、专题片制作及声像档案制作。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综合服务工作,推广“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萝岗中心建设、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亚运建设等提供服务。推进规划分局规划档案数字化工作。接收入库档案3.6万卷,标准化整理2.9万卷;数字化扫描2.2万卷,提供利用3.5万卷。办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案件791件。

机关服务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日常保障工作。加大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抓好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局规划信息中心库及主控室楼工程施工,办公大楼配电房报批、预算评审以及招投标等有关工作,新建食堂招标等。完善办公大楼消防设施,加强大楼安全保卫工作。加强车辆管理、水电、通讯设备管理;做好会议后勤保障工作。加强物业规范管理;制定住房维修基金管理规定,推进宿舍社会化管理。

咨询中心做好规划咨询与服务工作。全年接待市民并提供规划咨询服务约4500人次,制作“建筑工程公示和批前公示”牌424个,受理各类业务代办案件1669件,经济效益比去年同期增长17%。

(四)区规划部门围绕规划管理任务开展工作

区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区发展规划、工业、物流等产业发展规划及环境整治规划,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越秀区分局组织完成越秀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编制,开展矿泉街改造规划等;海珠区分局推进海珠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抓好城中村改造规划、果树保护区相关规划;荔湾区分局组织完成荔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龙溪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天河区分局组织开展濂泉路整治规划、高唐软件园(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天河区商业网点规划等;白云区分局推进中心镇各规划管理单元的控规编制;协调华南三期、沙河涌、白云区北部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征地涉及村安置用地和经济发展留用地问题;花都区分局组织花都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花都区综合交通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编制工作;黄埔区分局推进深井湾地区城市设计、横沙书香街保护规划、黄埔化工园区规划的编制等;番禺区分局组织丰田汽车配件产业园控规等项目编制;推进番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南沙区分局完成万顷沙分区控制性规划、南沙地区近期建设规划,推进南沙石化产业基地控规划等工作;萝岗区分局编制了萝岗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九龙镇总体规划等。

(五)加强技术交流,促进规划研究

举办*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9月下旬在*召开“*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市政府和广东省建设厅为协办单位,我局为承办单位。会议主题是“规划50年”,在回顾与总结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五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新时期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前沿理论问题,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推动城市规划事业和规划学科发展。会议举办征文活动、“规划50年”主题展览,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宣言》。会议对推动*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发展,提升*市城市形象和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召开“*6年*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一一城市交通论坛”。论坛于9月下旬召开,由*市政府主办、市规划局承办。建设部领导、*市领导和周干峙、邹德慈等国内外30多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资深专家学者出席,是一次专业化、国际化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议对近三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情况,以及*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十年来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草案)进行评议,审视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先导作用和承载能力,评估2010年亚运会近期交通改善实施计划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完善*未来交通发展战略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行动框架。通过总体规划咨询和交通论坛等学术交流,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召开“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咨询会”。会议回顾总结战略规划及总体规划实施,展望2020年*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来自国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对*市动态检讨城市规划及其实施的做法表示认同和赞许,并就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发展战略等进行深入研讨,对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协调发展、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城市综合交通、生态环境、旧城更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举办“*6年*城市公共艺术一城市雕塑论坛”。通过专家评议,从106件设计方案中评出获奖的28个作品,并评出“人民公园南广场”优秀方案和“珠江新城金穗路节点”优秀方案各3个。推出论坛的《学术论文集》。《*优秀城市雕塑图集》、《珠江全景图》、《1955年*市航空影像地图册》等编辑出版成果。雕塑论坛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肯定和赞誉,有利于塑造*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时尚风情兼具的都市魅力新形象。

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来自泛珠区域内11家城市规划院的院长以及区域内规划界管理与技术人员共150余人参加,就规划工作经验、技术心得及管理方法进行广泛交流。

规划协会充分发挥在规划建设行业的作用。规划协会抓好行业管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组织开展*6年*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将参评项目分为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两大类,评选结果进行了网上公示。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4名国内外专家来*讲学,举办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和发展政策思考、国内外区域规划新动向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会。组织会员参加英国历史文化保护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等培训班。组织召开市环境艺术委员会专家会议,对滨江西临江建筑外立面建筑设计方案、*地面高程规划等16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议。加强对建筑报建特许人的管理。做好《*市城市规划发展回顾》的出版发行。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文选》。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学习新活动,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的有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做好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街)和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局领导多次带队到增城中新镇、天河区凤凰街开展工作。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在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省、市委的《实施意见》后,大家表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要落实好两个“适宜”,协调好各种矛盾和关系,合理利用土地,把城市发展战略落实到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中去,为构建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展创建“百佳党支部”活动,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开展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四好处室”活动,鼓励党员干部养成学习先进、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有意义的活动,参加市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85周年文艺汇演”并取得三等奖。对局机关共产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加强党风廉政工作。学习贯彻省、市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实施惩防并举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局和处级领导干部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加强规划效能建设,在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形成依法办事、高效行政的良好风气。落实规划系统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8月份与市纪委监察局联网运行。配合市监察局开展对金满家园等案件行政执法监察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工作,经市纪委和市编办批准,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组组长和监察室主任,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程序选拔干部。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按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行聘用制意见》,从8月份起,局属事业单位按照部署稳步推进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工作。协助规划院开展人力资源改革工作。做好干部调配、公务员登记工作。组织离退休人员参观活动,每月组织召开离退休支部委员会议。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共青团工作、培训、工资福利管理、安全维稳、职改、外事等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加强重点项目的督办和协调,做好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做好文件办理、信息报送、政务办公系统调整等工作。妥善处理规划工作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问题排查,对永福变电站、祈福新村市政道路工程、华南路三期工程等群众投诉热点项目制订应急预案,以公正、务实的态度接待人员,及时答复事项。抓好经费预算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统计等工作,加强对局属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加强宣传教育。承办*6中国建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规划行业分会年会。我局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把对外宣传作为树立局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媒体报道市规划委员会成立、交通规划国际论坛、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重大活动,在媒体和局网站公示*电视台新址、金沙洲居住新社区的建筑设计方案,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年新闻媒体采用规划类稿件约150篇。向省建设厅报送先进工作者事迹。制定干部培训管理规定,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公务员业务知识更新和规划岗位资格证年审培训,以及规划专题讲座等。制定局“五五”普法规划和*6年度普法计划,推进普法工作。

二、*6年度工作体会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较好地开展规划和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与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在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和创新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路,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在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努力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坚持城市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和调控城市发展,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健全城市规划体制,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效能。构建由规划委员会决策机制、控规法规机制、城乡效能监察实施监督机制以及“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相结合的规划管理框架。

二是十分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发挥城乡规划的龙头作用,围绕省市的重点工作,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组织住房建设规划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规划工作。住房建设规划是落实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宏观政策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送规划进文明示范村”等活动,引导村民参与和监督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重要规划过程中开展公示、咨询、听证等,促进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参与,确保推出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进行高标准的规划管理。

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协调、指导与服务。*6年,地铁、铁路、高快速路、电网、河涌水系等省、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度大,工程复杂,时间紧迫,对规划管理的质量和时效要求很高。将协调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在规划编制、方案比选等环节进行规划沟通和协调,明确规划要求和指导意见;二是在重点项目规划案件报审前的相关单位联席预审会议的做法,召集相关单位对规划方案进行研讨,提出需要协调和完善的意见。三是对项目实施过程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快了道路工程、污水治理工程、河涌水系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规划审批,有力推进各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是十分注重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强与城建系统各单位的配合,确保在用地管理、重点项目规划和市政建设等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为规划实施创造比较好的环境。市、区规划部门互相配合,积极推进重点地区的城市规划和城建项目,为各项整治及建设提供有效的规划指导。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服务。在控规编制等工作中统筹考虑各区发展需要,优先安排对各区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加强与各专业系统的统筹协调,与市发改委、经贸局分别联合组织编制物流园区规划、三类市场规划等专项规划;在中心镇总体规划、户外广告规划等规划审查中建立部门联审机制。

五是坚持勤奋务实和开拓进取。通过改善内部管理和服务,树立我局良好形象。通过优化“窗口”服务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邀请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各处室和分局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办事流程,加强案件督办和清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的困难,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类案件能按时、按质进行审批。各事业单位也进一步改善内部管理和服务,促进局的整体建设。

*6年,全市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规划系统干部职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规划工作实践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矛盾问题。如规划中远期控制与现状发展建设需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矛盾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市政设施规划脱节问题;市政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查环节力度不够等。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长效机制的建立,研究探讨规划与建设、规划与用地、控规和详规中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效率。二是村镇规划的工作力度尚需加大。目前,我市村镇规划体系虽已初步搭建,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多、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原因还存在较多棘手问题,例如农村住房建设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等,应予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三是重点项目案件多,对办理时限有影响。如开通“绿色通道”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案件只有5个工作日,扣除头尾、办案人员不足3个工作日,以致出现一定的超期问题。四是业务审批工作量巨大。近年来市局每年要办理1万多件业务案件,工作任务繁重。而各业务处的一线经办人约为33人,去年从局属事业单位交流工作人员共26人到各处室协助工作,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五是政治思想工作的调查研究仍需要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7年主要工作任务

*7年是全面启动亚运建设工程的关键一年,城市发展“中调”等战略给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规划系统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努力将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7年我市城市规划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市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发挥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作用,抓好城市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各项工作,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化大都市建设。

(一)进一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抓好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协调、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相关研究工作,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专项规划的关系,力争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总规”的探索与实践,将以数字化为表现形式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紧密结合,对规划编制成果进行数字化建库与管理,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机制、技术方法、项目管理和成果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

抓好亚运规划的推进工作。*7年是实施亚运规划的关键一年,要将亚运工程规划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相结合,深化《亚运建设纲要》,制定亚运行动计划。重点包括场馆改建和建设、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等专项内容。

做好市规划委员会运作的相关工作。完善规委会及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的职能、议事制度,组织对有关规划成果进行审议。推进实施省控规管理条例办法的出台。抓好控规编制,番禺、花都等区按照中心区的标准完善分区规划及控规导则,并尽快纳入“一张图”统一平台管理。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程》,探索强化控规编制的可操作性。完善和巩固“一网三层”管理平台的建设。推进城乡效能监察工作,按效能监察工作重点,定期检查、交流效能监察工作。推进实施“中调”工作,调整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中心城区危破房改造及旧城更新等规划工作。

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实施,推进中心镇总体规划审查以及报市政府审批,推进中心镇建设用地规模的核定工作。推进中心镇控规编制和审查工作。配合开展村庄规划,做好从化、增城市的20个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下半年全面铺开村庄规划工作。

开展*市重大的规划建设项目的咨询、竞赛组织工作。推进亚运场馆、亚运村规划设计咨询、竞赛;开展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

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规划。进一步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提升综合交通体系供给能力。注重交通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先导作用,建设一个高效便捷、环保生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推进*市亚运场馆周边地区交通规划、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轨道六号线交通衔接规划等一系列交通规划设计,精心组织交通规划研究,有效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

(二)抓好各专业的城市规划管理

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勘测信息管理。建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资源配置审批决策系统》。建立公共服务设施自动化检索、分析系统和审批决策平台。制定地下空间规划管理规定。对危破房改造规划试点区域进行改造规划试点,总结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全市范围的危破房改造规划编制与审查中。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设置规划、垃圾压缩站及公厕布局规划。推行完善修规批前和批后公示制度。推进“一图划”工作,加强与国土局的沟通。制定信息共享规定,加快建设系统信息整合,完成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信息整合。加强基础勘测工作,完善城市基本地形图,抓好各项勘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与国土部门协调勘测管理权限。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审批工作。加大市政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查力度,确保市政专项规划的可操作性。推进市政工程规划管理部分权限下放分局的工作,加强与各分局协调,以荔湾区规划分局为试点,协助各分局落实相关的市政规划管理职能,担负起下放权限范围内的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轨道交通二、四、五、六、八号线、高快速路、河涌水系工程、电力工程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协调与审批业务,在规划管理上支持和配合重点工程建设。

建设用地管理。加强市、区两级用地联审制度;认真组织市用地会及用地协调会议;建立基础信息库;对旧城的更新改造开展研究。按计划继续开展和完成番禺区、花都区历史用地的清理工作;完善规划设计条件的模板。继续推进规划引导的*市建设用地管理政策等研究课题;开展*7年度建设用地计划、*6年建设用地审批年报等组织编制工作。定期检查案件办理进度,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建筑工程管理。对《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管篇)进行全面修订。规范办案程序和操作方式,完成《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手册》的修订。加强对报建特许人管理的研究。对城市色彩控制实施地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制定珠江新城二层步行系统建设指引。继续推进建筑工程审批的三维电子报批计划和建筑三维模型数据库计划。对建管批前公示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批前公示制度。加强对城市重要地区建筑工程的批后管理工作。开展面向建筑审批的*整体城市设计研究,进行城市界面与建筑退缩研究、地下空间管理研究,指导建筑审批。加强对分局建筑管理的指导。

政策法规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推进《城市规划管理程序规定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规定》、《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的制定;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实施后与《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衔接;开展《*市城市规划条例》(修订)的前期准备。继续研究贯彻实施[*6]37号的意见,进行公示程序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推进农民建房的立法研究。做好有关法规和规章实施的预告制度。加强对分局政策法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重大案件通报制度和沟通渠道。

结合“亚运*”、实现城市管理“到2010年一大变”的要求,开展环境整治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查工作,以规划指导、配合城市管理整治工作。加强、规范违法建设行政处罚案件的办理工作。跟进城启系列案件的执行情况。规范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的条件和程序,推进电子验收制度,并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完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数据库的建设。完善批前公示。

业务协调和“三统一”深化工作。严抓窗口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争创文明窗口。抓好政务公开,推进《*市城市规划管理公示办法》的实施,规范局政务主动公开工作,改进依申请公开,继续完善业务咨询工作。抓好监察系统建设工作,落实行政审批电子监察、重点工程案件监察的定期汇报制度。细化、深化“三统一”工作要求,规范市、区规划部门的业务管理。抓好建成区面积统计和基础信息统计。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体系,以应对窗口突发事件。

(三)局属单位围绕局中心工作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编研中心:开展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参与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善规划管理图则的定期检讨、动态更新机制,图则调整的技术规范与程序。跟踪花都、番禺、萝岗、南沙、增城、从化六区(市)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导则编制工作。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以白云区同德街为试点,推进控规工作创新。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推进金沙洲A区、B区、F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内邀请竞赛、*新城启动区、亚运村与亚运会新建场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开展新城规划与建设研究、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订与实施机制研究。加强规划审批与技术审查工作的衔接。开展专项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指引、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体系等课题研究。推进有关规划项目的评审。做好城市规划年报、成果汇编、局刊等工作。

规划院:以院面向服务的“管理与发展年”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提升服务”为主调,深化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在规划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协助推进新一轮总规编制、亚运规划建设工作,做好*7年全国规划院院长论坛组织工作,开展“加入GPA对中国规划服务领域的影响和对策”等课题研究,做好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定期动态更新工作。在内部管理上重点推进绩效管理、下属公司深化改革、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市场研究和拓展工作,完善生产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生产联动,提高代建和规划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建设和宣传,做好客户维育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交研所:继续抓好道路交通和轨道网络规划深化工作。参与*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大力推进道路网络和轨道网络深化调整规划,抓好*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研究,开展前瞻通研究及交通规范和交通准则的制定。新一轮*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开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征询和公众咨询活动,形成《*市城市交通发展纲要》。*市轨道交通线网深化规划。*市(十区)道路系统深化。配合日常规划管理工作做好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规划道路红线调整、局控路网调整、提供技术咨询意见。

自动化中心:完善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新版规划GIS系统,加快“一图划”信息整理与建库。编制《*市城市现况与规划图集》*7版。按新规程开展建成区面积统计、数字化*市总体规划的策划与实施。做好局网络维护、局办公自动化系统维护、数据库系统建设等工作。抓好“规划在线”网站建设。完善地下管线、规划成果等数据建库。加强信息服务,协助建筑工程电子报批面积核算等工作。开展城市规划实施监测系统等项目开发,为规划信息化工作提供稳定、有力的保障。

档案馆:加大档案研究和利用的工作力度。修订《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加大全市城建档案行业的管理力度,开展全市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和验收工作。继续推进第二库区(*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建设,组织开展该项目建筑设计竞赛。围绕“*城市记忆工程”,进一步优化馆藏。开展城建历史档案的征集及研究,推出《图说城市文脉—*古今地图集》。

机关服务中心: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抓好安全生产。对大楼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加强管理。对办公楼的电力、给排水、消防、中央空调等系统进行认真检测和分析,制订出合理的维护方案,消除安全隐患。落实交通安全教育,规范车辆管理等。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车辆调度、办公用品领用、会议室申请等情况在网络上。抓好规划信息中心数据库和主控室机房工程的其它相关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推进存量公房处理和部分宿舍安装电梯工作。

咨询中心:继续抓好咨询服务工作,协助规划公示工作。

(四)进一步开展规划研究

开展实施“中调”等战略的规划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积极融入珠江三角洲及更大的区域范围。总结近年来*城市规划实践,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新模式、实施运作新机制和城市规划编制新体系。落实对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回顾和检讨的内容,以“拓展”和“提升”为主题,深化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紧紧抓住2010举办亚运会的契机,建设生态*。以推进亚运规划为重点,加强规划实施的研究,依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带动城市新区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面向规划实施的专项研究。积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一是协调规划中远期控制与现状发展建设需求问题。研究在保证长远规划控制用地性质的同时兼顾现状使用单位的近期发展建设需要,使规划的长远控制实施和近期用地单位的发展建设有效地衔接。二是协调城市各区快速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与总体规模控制问题,以花都区为试点,探索在区内建立中远期总体规模控制和分步实施的关系。三是协调规划实施相关问题。对当前突出的城市基础设施控制(如变电站等)、旧城更新和危破房改造、住房建设与供给政策等问题适时开展研究,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规划协会加强行业管理。拓展为政府和规划行业服务的思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筹备工作,开好换届大会,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组织相关课题的考察学习交流。组织召开技术论证会和城市规划咨询活动。完成《*市志·城市规划志》(*1—*5年)的编写工作。组织对会员进行业务培训。做好建筑报建特许人的管理工作。结合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有关问题,举办多种类型的座谈会,建立和完善规划部门与社会相互沟通对话的平台。

(五)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学习市委九届会议精神,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和工作任务。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我们要组织学会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联系实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继续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等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促进*市社会经济发展上下工夫,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前瞻性、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进一步落实“固本强基”工程,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工作。贯彻落实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规划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促进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纠正和惩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建立和健全对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重点抓好促进规划科学编制、规范规划行政许可、推进规划政务公开等工作,提高规划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和电子政务监察专项工作,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开展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改革工作。实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改革工作,开展医疗改革工作,落实组织人事工作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工作。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落实离退休人员待遇。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完善政务办公系统,做好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统筹抓好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抓好项目经费预、决算管理,逐步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推进项目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加强宣传力度。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管新闻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局新闻管理规定,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采访线工程建设,做好境外记者来局采访的服务工作;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预案。加强对“规划在线”网站新闻报道的管理,完善网上新闻制度。健全舆情信息工作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健全新闻信息网络,发挥新闻信息员的作用。制定互联网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做好网络评论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组织城市规划理论讲座。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强化干部法律意识,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组织社会咨询活动、城市规划巡回宣传活动。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

监理规划论文篇9

【关键词】:省级规划管理信息化GIS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GIS对于地理空间信息有较为直观的地理现实表达和空间分析等优势,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将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更新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GIS也成为很多地方开展的“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然而,笔者通过城乡规划相关文献查询、地方调研、新闻传媒等信息途径了解,基于GIS城乡规划信息化工作多以城市为基础层面,如深圳、武汉、重庆、济南等地已经有着成熟的地理信息研发及工作管理应用;在辽宁,沈阳、大连、抚顺、本溪、葫芦岛等地也在开展诸如天地图等相关规划地理信息化工作。

本文试图以辽宁省级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为对象,梳理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侧重方向,研究省级城乡规划信息化的工作开展内容及方式,以期对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模式。

1、省级规划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及职责

笔者以自己工作环境及直接涉及规划相关工作部门职能为研究背景,通过官方网站对于工作处室职能的界定,作为省域研究工作内容。

1.1 省规划中心主要工作职能概述

(1)参与城市化和城乡规划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调研和论证工作;(2)负责建设规划方案的受理和技术审查论证工作;(3)承担全省城镇规划备案和各类城乡规划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4)负责全省城乡规划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信息统计分析工作。

1.2 省级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工作必然性

1.2.1 城乡规划职能工作的有效衔接

目前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模式,是以传真、文件签阅、会签、征求意见稿、会议讨论拟定、专家会议论证、现场踏勘等方式,工作管理方式单一,常常不能及时应对解决城乡统筹、外部条件变化等情况。作为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工作的职能部门,加速信息化,不仅是城乡规划管理的自身化要求,也是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2 城乡规划工作管理科学化

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是政府透明化、公开化的有力工具。在国外,很多规划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将地理信息工作作为其管理的辅助工具,通过地理信息平台信息的、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利用地理空间的实景三维展示、法定规划图集的叠加分析、规划规范标准等文件的约束集成,实现高效的科学的规划管理。

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减少实际工作量,避免以偏概全的决策失误,对于重大项目选址、规划编制审批、规划监察等工作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

2、省级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常见问题及工作模式

2.1 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1)系统开发多是以信息化工具语言为基础的开发与实现,主要停留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更多的是一个演示系统,“三分功能、七分实现”。

(2)地理数据更新速度慢,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方面,较多的借助遥感影像卫星,但是地理数据提取和处理手段仍需要进一步创新,规划管理定型化的惯例思维。

(3)系统研发公司百家争鸣、大多数公司理念以迎合甲方、迎合甲方领导为出发点,对于具体系统开发规划业务并不投入太多精力了解,而是常常将其成功案例作为操作实现推荐,使得系统研发成为系统仿制。

(4)规划管理“一张图”逐渐成为了“一种思维、一种模式”,横向铺开范围广,纵向落实应用却很难,这种模式发展下去最终会形成“规划墙上挂”到“规划系统画画”的形式转变,而没有质的飞跃。

(5)信息技术作用认识不足,信息化可使规划审批高效透明,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发挥可视化、数量化、定量化等作用,但是未能被规划界认同。

2.2 省级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2.2.1标准先行

省级规划信息化管理是城市信息化管理的宏观指导,目前很多省级管理部门并没有重视信息化管理,以省内城市信息化、数字城市等工作来代替其省份信息化脚步的快慢。

目前,由于目前传统模式的规划管理较为适用。然而规划编制的审批进度、规划修编的频繁程度等也已经说明了规划管理方面的滞后,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省级规划管理信息化标准,对于城乡规划行业信息化相关数据组织、功能实现等方面提出宏观标准,自上与国家建设部等管理工作接轨、而下统一全省信息化管理的管理。

标准分为刚性标准和弹性标准,对于刚性标准时各市规划信息化的强制性内容,刚性标注有利于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与各市有效衔接,如不同地理信息软件的转换标准、不同地理信息的匹配标准等。弹性标准则指指导性内容,指对于信息化发展建设有着促进的意义。

2.2.2 确定省级规划信息化内容

地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相对精细,系统建设内容也相对较多,对于省级管理而言,也并非将地方较为优秀的规划系统删减功能、界面,拿来就用。如重大项目选址往往涉及很多很多城市,城市建设发展管理也并非就城市论城市,而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等。

(1)城乡规划法规、政策、规范、文书等资料的信息化,这部分的信息化工作与办公自动化相关,很多地方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的开始。

(2)省级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对于区域建设项目选址等有着重要的作用4。

(3)历史文化名城(镇)、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强制性内容信息化。

(4)规划管理信息化。强调将GIS、GPS、RS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规划系统当中,集成规划审查、规划审批等功能。

(5)城乡规划监管信息化。强调利用城乡规划遥感动态监测技术查违,而监测系统与城乡规划监察工作对接,建立立体互补监管系统4。

(6)业务联动信息化。狭义方面,省规划中心和省住建厅单位之间审查、审批、提供监测数据等方面的业务联动。广义方面,与数字监管、工程监管、土地监管等方面的业务联动。

2.2.3信息化分阶段实现

东北地区城乡规划信息化脚步比较滞后,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非朝夕而成。一方面,组织者对于信息化的便捷方面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常见的对外门户网站等经常成为是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对于城乡规划业务仍然较为依赖传统的定性工作方式。笔者认为,目前省规划中心已经在信息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相关的努力,但是信息化工作仍然是一些初级内容,以应用为主,忽略了整合与联动等方面的工作。因此,省级城乡规划信息化工作具体实现如下:

(1)信息化意识的建立,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对于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工作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够促进工作的开展。

(2)办公自动化及政务内网的铺设,城乡规划信息化并非单体,业务流程化则是规划信息化实现的基础,否则单体系统建设只能成为城乡规划电子化。 因此应梳理省级城乡规划部分业务关系,设置业务权限。

(3)省级城乡规划业务系统开发及数据库建立。

(4)城乡规划信息化系统地理空间定量分析应用。

(5)省级规划信息化工作的运行维护。

3、小结

省级规划信息化管理是城乡规划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章简要的讨论了省级规划信息化管理的一些思路,但是在实际规划信息化管理开展过程中,仍然会面对很多问题,目前很多省份的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是自下而上的运行,如何将自上而下的指导融入到自下而上的工作中,仍然需要一定的解决技巧。此外,省级城乡规划管理的内容,省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工作衔接等工作都将需要具体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于思扬(1982-),女,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中心,工程师。

参考文献:

监理规划论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全面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着力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着力完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到2020年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以XX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依据,确定我市安全生产五年发展的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二)坚持继承创新。在我市现有安全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高危行业比重较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偏低的现状,围绕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做好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坚持统筹兼顾。在确定规划指标、安排规划项目时,既要做好与本级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又要注重与上、下级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同时,还要保持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

三、主要内容及分工

《XX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既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也是关于全市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综合性规划,规划期为五年。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现状与形势;2、指导思想与目标;3、规划重点任务;4、重大工程(项目);5、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

(一)《XX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内容涉及的部门多、领域较广,本着分工协作的原则,由市安委办牵头组织规划的编制,涉及综合监管行业的规划,由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建设局等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协调配合,并按照工作职能负责编写有关内容;涉及市安监局直接监管行业的规划,由市安监局有关科室和局属单位编写相关内容。

(二)各县(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分别由各县(区)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编制,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各地要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列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专项规划。

四、工作安排

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文本起草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1.进行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的调查研究和初步设计。

2.相关行业、市安监局相关科室就所监管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素材)。

3.在总体框架设计基础上,提出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起草规划文本(草案)。

(二)衔接协调阶段(2016年1月~3月)。

完成与全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和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和论证。

(三)公开咨询阶段(2016年4月)。

通过网站和其他媒体,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四)专家论证阶段(2016年5月)。

1.组织评审委员会对规划文本(草案)进行论证和评审。

2.根据社会各界的咨询意见和专家评审意见,对“十三五”规划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五)审批阶段(2016年6月~8月)。

XX市安全生产“十三五”发展规划文本报市政府审核后。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全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综合科,具体负责规划编制的统筹、协调、组织、编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