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护理专业十篇

时间:2023-03-26 18:41:55

卫校护理专业

卫校护理专业篇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展看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枕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刘**,今年19岁,是一名毕业于2014界,四川大学华西卫校(眉山校区)护理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城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在线期间,我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使我更加爱我的爱我的专业,更明确我的目标,通过生理、生化、解剖、免疫等基础医学及内外妇儿等临床护理学的学习。具备护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一年的实践,使我在护理技术方面有了丰硕的收获,使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专业功底更加扎实。通过在学校里的努力学习,我掌握了大量专业和技术知识,护理操作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如:无菌技术、导尿术、灌肠术、胃管、口腔护理、成人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动脉抽血、皮内、皮下、肌肉注射等技能较为熟练的操作,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尊敬待见老师,认真工作,遇到不懂问题及时查找资料请教带教老师,加上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以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上班期间不迟到,不早退,做好沟通得到患者和带教老师的好评!医院的实习经历,让我学会了临危不乱,耐心护理,微笑待人,用最大的理性对待病情,怀着最赤城的爱心去面对患者。

在生活中我自己锻炼成一名吃苦耐劳的人,工作热心主动,脚踏实地,勤劳诚实,能独立工作是我对工作的本分,独立思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我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跳台,而且通过两年的校园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工作,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意识。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坚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成为贵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热爱护理事业,殷切期盼能够在您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

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卫校护理专业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岗前培训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9-01

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培训的学生主要以技能型人才为主,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操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阶段中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为了使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较快地适应护士角色,圆满完成护理教学任务,我校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岗前培训。

一、 培训内容与方法

近年来, 我校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由相关科室组织实施,包括实习前相关内容教育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一) 实习前相关内容

实习前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沟通与交流技巧的教育、形体与礼仪教育、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实习条例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因此主要采用讲授法。

(1)思想教育

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在年龄上相对比较小,知识面上相对比较窄,心智不如大学生成熟,同时对护理职业的认可度也不高,绝大部分学生认识护士就是输液、打针、跑腿,尤其是实习期间学生的认识就是不停的干活、干活、干活。因此学校结合实习单位聘请高年资的护士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基本点,结合临床实例讲解护理职业的崇高性,增加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认真对待临床实习。

(2)沟通与交流技巧的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是同学、老师,而临床工作中面对的患者、患者家属、带教老师、医生,在校期间虽开设了《人际与沟通》这门课,但是学生缺乏实际沟通能力,学校结合实习单位聘请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进行讲课,用大量的临床实例让学生了解与患者、家属、医生、带教老师的沟通技能,以便以将来的实习过程中取得各方信任,学习到更多临床知识。

(3)形体与礼仪教育

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护士举止规范以及工作中着谈妆的要求等。同时加强普通话的强化训练,以适应和所实习地域的语言差异。

(4)加强护理职业防护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使学生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要从改变观念入手。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

(5)加强实习条例培训

为了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专门组织学生学习实习计划、实纲、实习生管理细则和其他规章制度,尤其要强调请消假制度。

(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护理工作操作性非常强,而且患者最看重的就是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所以针对这一点学校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综合训练。首先,训练的内容是结合临床选取了临床常用的24项护理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如各种注射法等。其次,训练主要是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的方法加强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最后,通过考核来评定学生练习期间的成绩,并记入毕业成绩,以督促学生认真练习。

二、结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

学生在实习前普遍存在恐惧和茫然,害怕在进入临床实习时患者的不认可,害怕出错,通过实习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和茫然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缩短了学生临床实习时的适应时间

以往未进行岗前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科室的适应时间平均2周左右,现进行岗前培训的学生进入临床科室适应时间则缩短为1周左右,平均时间缩短1周左右,表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

(三)得到了实习医院的肯定

经过对我校多家实习医院的跟踪调查,明确显示经过培训的实习生明显比往年的好, 主要表现在基本功扎实, 爱学习, 适应能力强,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能积极防止各种医疗风险的发生。

(四)提高了学生的实习质量, 增强了就业优势

实习学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医院和实习带教老师的信任, 从而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机会,使实习质量大大提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三、讨论

(一)对护生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中专《基础护理学》讲授时间为三个学期,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所学护理技能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遗忘,若直接进入实习学生会在面对病人时无所适从。因此为了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实习生的角色, 在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学生实习效果的大大提高也证明了进行实习前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二)缩短了学校教育与临床教育的距离

在校护理教育滞后于临床护理的发展, 有些内容需要实习前补充,如静脉套管针的应用等。因此, 学生在实习前针对有些内容需要进行补训以利于护生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 在临近实习前,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是使得护生能更好的进行实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培训,加强了学生职业道德、巩固了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强化了操作技能,缩短了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时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了实习前的紧张不安情绪,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卫校护理专业篇3

【关键词】卫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改革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材专业性不强。目前,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材多数是多个专业的通用教材,主要以系统的解剖为主,内容多而广,虽然这些内容为临床护理打下了知识基础,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充分反映和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教学内容专业性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知识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系统。(2)有限的知识面。现代诊治手段发展、科学进步,医疗设备更新,带动了解剖学等边缘学科的发展和兴起,形成了多样的现代科学医学体系,这给解剖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然而课程的设置并没有跟随时展的步伐,因而,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需要进行改革。(3)教与学的突出矛盾。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名词结构多、实践性强是它的突出特点。目前,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注入式教学,学生强记硬背、死啃书本,知识与能力,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学生不仅不能掌握必须知识,还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解剖学失去了重视和兴趣。因而必须积极实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的改革。

1引入“新”思想,重设教学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知,只有思想的开放才能指导各项事业发展。可以发扬集体优势、开展集体备课、讨论适宜的教学方法;实行预讲、听课、评议制度,选派教师进行高校学习,把最新的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回来,让“新”充溢教学。

正确的教育活动方向,建立在树立了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这样才能让教学工作深入地展开。为了能够适应现代护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需要改变树立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转变成树立培养“知识一素质一能力”的综合型的人才目标,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临床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从而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在工作中也能将学习能力迁移,自觉地增加先进科学的护理知识理论的学习以及相应的动手操作技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2转变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材没有结合学生本身特点,内容多而全,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突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缺少趣味性,甚至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根本用不上,失去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无法满足以后护理课程学习的需要,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因此,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应适合该专业学生的特点,能体现出该专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教材的总体思路要有创新,内容要突出新亮点,教材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能帮助解决护理解剖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指导学生用专业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医学现象。可设置以下内容:(1)表面与生活中的护理解剖;(2)注射技术的应用解剖;(3) 穿刺和插管技术的应用解剖。使教学能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达到完善中职护理解剖学的课程设置,增强护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突破教学方法

(1)革新“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方法,变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参与自修、讨论,进行“合作式的探究”学习;(2)加强实践教学。(3)重视应用辅助教学设备。(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5)建立师生沟通平台。

新教学方法可进行兴趣分组教学,用生活、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从自己感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解剖学知识学习,通过搜寻资料、观察标本和实践操作,思考问题的缘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如改变传统尸体标本的教学,疏通学生心理障碍,教学可以通过学习动静脉血管穿刺、肌肉注射部位,导尿术和灌肠的结构,运用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指压止血术、血压测量等相关技术,用干燥、无味、耐用的人体塑化代替尸体,引发学生学习乐趣。为了能使学生依序从浅到深观察到解剖的结构,可以利用录像, CAL技术重新构建三维立体图象,可以保证学生从不同角度和部位反复地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分析、记忆能力。课外,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尸体的解剖和防腐、活体动物解剖,达到以人影响人的目的。师生交流可以通过办公室信箱、QQ、互联网、举办师生联谊等增进师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通过以上改革,学生能真正将课程内容变成自己内部的知识,无形中不自主的转变成自己的技能。创造的这种主动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合作,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出学生合作的品质,为以后的交际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4结束语

种植护理专业解剖学要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目标,需要引入“新”思想,重设教学目标,转变教学内容,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建立师生良好互动,启动各种辅助教学设备,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卫校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真正为医学护理专业的发展做出更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自海.深入开展护理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1):24l―242.

[2]丁自海.护理应用解剖学学科建设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南方护理学报2003(10):6.

卫校护理专业篇4

【关键词】护理专业 医学统计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中,首先是在预防医学课程中增加“社区护理”的内容,后来预防医学改为了社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医学统计学是社区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因它既不像普通基础课,是初中课程的延伸,又不像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内容具体、直观。医学统计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繁杂的计算过程,概念新奇,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人觉得“跳跌性”较大[1]。学生看书难以理解,听课亦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针对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特点及有限的课时数,笔者对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情况

由于医学统计学相对其他医学课程更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扎实的数学知识;而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且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本功较薄弱,因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虽然社区护理学(医学统计学)是必修课,但由于其内容比临床医学课枯燥,不象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病人,所以学生的重视不够,再加上课时数不足,导致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内容掌握较差。

1.2 教学现状

1.2.1 教学内容欠合理 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统计公式的选择和计算步骤与技巧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导致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统计计算上,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公式和算法,而实践应用的统计学教学(如统计设计、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正确作出统计结论等)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

1.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先进 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课堂讲授,课后练习,期末考试的方式,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以基本概念、统计推断方法的步骤及统计计算为主的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主要测试学生记忆力和运算能力,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

课堂教学手段以板书为主,实验主要采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统计学计算。运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要求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数学算法的掌握比较准确,一旦计算过程中的某一步骤出现问题,则整个结果错误,这样学生不能将注意力放在统计方法的选择及分析结果评价等方面,从而影响了学习质量。

2 优化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进行了改革并采取以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

2.1 构建思维体系,让思路更清晰 医学统计学中统计指标和分析方法有多种,在教学中对统计资料数据分析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至关重要。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科研设计类型和资料类型。下面对社区护理学中的医学统计学内容所对应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简单概括。见图1。

图1 基本统计分析方法概括

在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时可按下列思维途径进行,见图2。

要分析的资料属于哪种类型?(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分析目的是描述性的?还是组间差异比较?

是两个独立样本?还是配对设计?

根据分析目的和资料类型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统计结论

图2 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思路图

2.2 分析实例,紧密联系实际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尽量做到简单易懂、突出重点、结合实例、注重实践。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教学中,增加实例教学,在分析讨论实例中使学生加强理解和应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描述水平;给出实例培养学生统计推断方法的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把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率和构成比时,先给出实例,让学生发现其不同点,然后进行概念的讲解,最后举出有代表性的统计学中误用两概念的例子,让学生集体讨论,使概念学习与其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是每一位预防医学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2]。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统计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使统计图、表的教学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可以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可以减少在课堂上处理大量数据的时间;可以使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内容简单化,教师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讲解。

2.4 有针对性的课堂及课后练习 在医学统计学的课堂教学中,留有一定的空余时间给学生思考,速度不宜太快。课堂上经常性的提问和适量的课后练习是非常重要的[3]。经常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听课时跟上教师的思路,适量的课后练习可以巩固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可以是书本后的,也可以是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学习成绩评估、生理测量指标如脉搏等,让统计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有的放矢,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他们的思维;作为教师,勇于开展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符合时代和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哲. 对卫校不同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2):44.

卫校护理专业篇5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践;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c)-015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quirements of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Guangzhou Medical Unviersity,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in the college. Methods From April 2011 to April 2012,the training base was not constructed in our college as conventional group,from May 2012 to May 2015,the training base was constructed as innovation group,80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rrangement of nursing courses,it was necessary to make a reform on the teaching methods,introduce the new teachers 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the school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as putted forward.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before and after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the student′s basic operation ability for inno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 (P

[Key words]Training base;Practice;Effect

o理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属于招生较多的一类专业,此门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完成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校需要建立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为社会及医院输出综合技能较好的高素质人才[1]。护理工作的实质不仅包括单纯疾病治疗,同时应实施护理手段满足患者身心需要、进行精神护理最终达到治疗与康复目的[2]。而实习生在学校接受专业实践训练,将来实习时可运用至临床[3]。由此可见,高等院校中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贴合职业需要,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医院输出实践性人才为目的进行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因此,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工作已经刻不容缓[4-5]。本文研究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学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未建设实训基地(对照组80例),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设置实训基地(干预组80例),对照组年龄19~22岁,干预组年龄20~24岁;纳入标准:均为我校在读护理专业学生。本次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取得所有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所有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

①对于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意义的研究,护理及临床专业在教学后期会有大量的实验及实践技能操作课程,且随着护理专业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临床医院实习需求性及护理岗位特殊要求、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临床患者需求及对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高及医疗纠纷事件频发的现状,此类因素均要求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院校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度不够,必须结合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情况,而上述种种局面,最后均要求学校建立护理专业配套的实践基地,学院通过每周进行固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6]。②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相关实验及实训,此类训练均需要有实践基地作为支撑。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将护理专业教学中的理论结合实践特点,加强学生对于基本操作动手及掌握能力,将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过程模拟,为实习做好准备[7-8]。③临床对护理人员最基本要求除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科室基础疾病知识、不同给药方式、各种注射方法、生命体征基础测量及并发症观察等知识,且应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临床疾病具体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护理技能及专业知识应变能力[9]。④本院应定期安排老师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相关部门理论指导与协助,完成实践基地布局。实训基地格局分布应仿照医院病区设置,按照标准护理流程对学生进行护理训练,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准备用物至护理结束等一系列的护理操作,锻炼学生判断护理诊断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如何查看医嘱及正确执行、掌握一定医疗用语,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科目实践训练[10-11]。⑤学院在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理论及具体临床需求,有选择性地针对重要技能重点培训,同时校内实践基地与教学区距离不宜过远,基地应引进医院现有各种中西医设备,聘请临床实践教学老师,并结合课本对学生进行逐步训练。同时基地建立时应做到资源共享,基地应同时满足医学院多个专业的实践需求,设立多个实验室,并根据学院实际学生数量及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基地格局[12-13]。⑥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护理精神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临床人文护理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养成良好服务态度,在实验室墙面张贴护士宣言、名人名言,营造良好人文护理服务氛围。我院实训基地均配备专业教师,大多数均外聘,条件要求在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工作,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及护师以上职称,综合素质较高,且有一定临床带教经验,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本院应定期外派教师去兄弟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学习新技术及管理模式[14-15]。⑦每次实践课之前,教师均应为学生合理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应积极备课,为学生示范标准护理操作流程,注重培养学生无菌操作能力,因为这是所有护理操作基础,并于每次课程结束后进行随机抽检,观察学生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提问,对于不懂之处多讲解。将基础操作相关流程打印成册,并发放,指导其熟悉并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均应指导学生做好对患者解释、操作后的健康宣教等工作,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并监督,及时进行考核[1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我院建设实训基地后,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观察学生对于基地建设的总满意度,其中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z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实践能力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学生对于临床基础操作的掌握力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满意度的比较

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对于医学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改革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本知识,加强理论知识理解力,也可为临床实习做好准备,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基础技能加以训练,加深学生动手能力[17]。而对于学院而言,建设一个实训基地,其首要要求即要有良好实验环境,软硬件设施均齐全,装修时应尽量依据现有资源贴合临床要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更好代入护士角色[18]。对院校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学期课程安排应均衡,同样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应更改传统教学思路,着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训,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且实训基地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采取情景式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与临床相似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病例,让学生自主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要求其贯彻以疾病治疗为目的、以患者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以人文护理为核心思想的工作模式,尽可能按照临床真实情况进行教学。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讲座,激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为了保证学院实践培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医学部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主动维护实验室环境及设备完好性。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统一着装,均需穿着护士服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护士礼仪培训,告知护士服及护士帽的正确佩戴,打造良好护士形象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

研究报道称[19],医学院校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有效提高本院护理专业学生对于临床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且大部分学生对于学院教学计划及安排感到满意。本文得出在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前,大部分学生实践课只能在教室进行,由于场所及设备限制,实践教学质量较差,且学生对于学院安排满意度较低,但我院开始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后,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较好且满意度较高。两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可以结合其他院校示范进行参考,与学院专业人数及课程安排作为参照,合理安排基地布局,丰富学院师资力量,多引进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定期来院授课。教师应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宗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总之,校内建立护理实践培训基地,应建立良好实践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护理服务精神、指导其树立正确临床服务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其综合素质,让其更加适应临床需求,成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文,邹玉莲.加强高职院校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2):61-62.

[2]张书文.具有服务特征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3):82-83.

[3]张晓杰,杨立群,李强,等.护理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834-836.

[4]周玉琴,张梅英,朱青芝,等.加强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几点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5-86.

[5]熊杰平,周俊杰,朱庆欣,等.“七位一体”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841-844.

[6]郑小波.中职护理专业校内临床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86-87.

[7]李灿辉.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探讨――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5):12-15.

[8]孙海燕,潘红宁,肖佩华,等.院校合作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及运行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4,29(10):69-71.

[9]窦丽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1-73.

[10]钟丽强,王晓琴,赵丽,等.仿真模拟教学中护理病例的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0):63-64.

[11]俞宝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护士执I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9):681-683.

[12]管慧.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维护理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1):123-125.

[13]张歆,陈群,许瑛,等.开放式护理实训室的团队管理模式初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2):155-156.

[14]胡泊.“导生制”下的护理实训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114-115.

[15]赵蓓.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951-953.

[16]万慎娴,李惠玲,孟红燕,等.护生在医护合作急救仿真实训中现场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 30(1):70-73.

[17]向邱,徐素琴.护理实训基地预约培训管理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22-125.

[18]苏淑贤,黄秋杏.护理实训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全科护理,2016,14(4):405-407.

卫校护理专业篇6

关键词: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

护理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护理实训基地是护理专业学生训练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加强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和规范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护理人才现状对护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以及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及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54.3万人,平均千人护士比为1∶18,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超过这个比值。我国千人护士比在全世界排名十分靠后。目前,我国平均病床护士比为1∶0.41。据卫生部根据护士现有工作量测算,病床护士比最低也应达到1∶0.5,而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病床护士比都保持在1∶1以上;我国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也严重倒挂,只有1∶0.8,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7,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尚存在明显差距。

当前,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部分院校几乎达到100%。但跟踪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较差。对照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技能标准,这与学校的教学模式传统、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下、实习实训条件较差、技能操作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护理技能掌握不牢、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护理人员结构从单一层次的中等护理教育逐步转向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中等和高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并存的格局。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已超过30%,为提高护理队伍素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专科以上学生为在职电大、函授学历,并非国民教育卫生职业院校毕业。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教育部和卫生部在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由此说明,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加强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护理实训基地现状催生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

本世纪初以来,各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为推动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更好地支撑行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卫生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职业岗位需求以及满足用人单位对卫生职业教育人才需求起到了极好的助推作用。在我校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已发展成为部级重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专业,也是市级示范专业,年招生规模1200~1500人。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为“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支持,学校投入同等配套资金一百五十余万元建起了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护理实训基地完全模拟临床病房设计,拥有模拟病房5间(内设病床38张)、护士站、重症监护室(icu)、基础护理示教室、基础护理操作准备室、健康评估室、内科实训室、外科手术室、妇科检查室、育婴室等,并配置有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中心供氧、负压吸引以及呼叫装置等设施设备,成为当时一流的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护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了川、渝、滇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四十余家二级以上医院,护理实习在我校实训科主导下,按照实习医院护理部的要求规范管理,专业要求执行我校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并使用6年来,保证了护理专业学生每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时间200学时以上,高仿真的实训条件,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但与人民群众对建康的需求相比,与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相比,与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比,明显地存在一定差距,要求我们必须对护理实训基地进行规范化重建。

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

纵观国内各相关卫生职业院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以及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的现状,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只注重某一方面,不能统筹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唐益东等人报道学校实训基地设有教学区和模拟区两个模块。陈雪锋等人报道实训基地建设公共部分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专业部分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郑丽忠等人把护理实训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空间,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进行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有的学校为了争取财政部对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支持,强调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忽略了临床实训基地建设的岗前性培训作用;有的学校因经费短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薄弱,而一味地强调临床实习,没有看到校内实训基地对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成和运行的情况,结合国内卫生职业院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我们认为:目前在各校建成和运行的护理实训基地为护理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方向、规格和质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构建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体系,统筹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步建设,才能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卫生职业院校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因此,我校从2009年开始,着手进行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架构体系

根据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要建立现代化、规范化的护理实训基地,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更多、更好地培养受护理一线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必须遵循四项原则:一是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把握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教育层次与目标定位,合理确定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依据新一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实训项目。二是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整体设计、合理布局、分期建设、整体竣工,兼顾各个方面的有机衔接,加强实训教学重点环节的建设。三是校内与校外互相渗透的原则。重视校内实训的基础性作用,校内建设要吸收临床护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重视校外岗前实训的作用,校外建设要提出保证实习质量的基本条件,二者互相独立又互为补充。四是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实训基地为学历教育提供技能培训是其功能之一,要利用其区域性辐射带动作用,建成开放性的实训基地,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包括五大模块。

医学基础实训模块包括尸本解剖室、标本陈列室、多媒体机能实验室、多媒体形态实验室、药物实验室、细菌培养接种室、免疫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和必要的医学技能。

专业模拟实训模块包括多媒体基础护理示教室、护理形体训练室、模拟护士站、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操作准备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内外科模拟病房、外科模拟手术室、妇科检查示教室、产科分娩示教室、育婴示教室等,同时配置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中心供氧、负压吸引以及呼叫装置等设施设备,以贴近临床为着力点,为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实训打好基础。

产教结合实训模块我校原有一级综合性附属医院一座,分设门诊部和住院部,开放病床50张。门诊部设有临床各科诊室、常规辅助检查室、中西药房等。住院部按内、外科两大系统分设,外科手术室设施与设备齐全,可开展外妇科常规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随着我校整体搬迁和区域性卫生资源的合理布局,学校投入1500余万元,建成10770平方米的医院大楼,2010年9月投入使用后,开设病床120张,计划三年内建成儿外科、腔镜外科为特色的综合性二级医院。成为既能满足区域性卫生服务需要,又能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病员支撑,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教学医院,为护理专业学生过渡到临床实习创造条件。

虚拟仿真实训模块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条件日臻完善,实训项目日益齐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训模块,为护理实训提供了一条虚实互补的有效途径。虚拟系统能使单一设备同时面向多个终端用户,如虚拟生理实验技术、多媒体心肺腹听触诊仿真模型人健康评估、仿真病人护理病史采集、护患沟通以及多媒体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外科手术等为学生营造仿真实训效果。

院校合作实训模块虽然专业模拟实训具有极强的仿真效果,但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仍有很大的差距,只有通过真人真病的临床实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和医院共同签订合作协议,使带教师资、仪器设备、人文环境、管理制度以及专题讲座等能满足护理教学计划和临床实习大纲要求,更加符合紧缺型护理人才培养条件的实训要素,共同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培养的护理人才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在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中,应特别重视专业模拟实训模块、产教结合实训模块和院校合作实训模块三个环节建设,三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替代。模拟实训是基础、是前提,产教结合是过渡、是承接,院校合作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最终环节。此外,不可忽视医学基础实训模块和虚拟仿真实训模块建设,前者是必需,后者是补充。

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同步提高,社会呼唤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和使用,既是卫生职业院校发展壮大的基础,又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彰显职教特色的系统工程。

促进卫生职业院校良性发展卫生职业院校与普通医学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职业性。根据卫生部对未来护理人力需求的预测,在护理人力的配置上要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每千人护士比为2推算,减去护士自然减员年均3%,全国年新增护士15万人还将持续10年左右。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对护理专业和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护理专业也成为了卫生职业院校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护理实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建设和使用,无疑将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地。

促进学校两个效益同步增长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和使用,培养的护理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的同时,可以为创建卫生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区域中心奠定基础,为兄弟学校护理专业提供技能鉴定场所;为全国卫生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技能考试场所;承担卫生系统护理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为卫生护理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满足多种形式职业教育的需要,切实提高护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在服务中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提升护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和使用,能进一步增强教师及学生“重技能,强实践”理念,护理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产教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轮岗等措施,提升教师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面对面进行工学结合,通过产教结合实训模块进行护理观摩和实地练习,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实现教学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贴近行业特点彰显职教特色护理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和使用,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使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率,使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提升,吸引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对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必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益东,汪春惠,等.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2007,21(4):926.

[2]陈雪锋,陈双春,韩潮先,等.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特色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8.

[3]郑丽忠,商亚英,曹玲,等.护理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9):1814.

卫校护理专业篇7

中专卫校体育教育改革职业实用性一、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概述

体育的职业实用性,建立在原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功能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与相关的职业工作特色进行联系,进而满足职业相关的岗位知识、职业身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等需求。体育的职业实用性的培养需要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或者是进行有专业知识的职业运动训练。例如,在中专卫校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主要是护理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护理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工作形式、工作条件、工作知识等因素,规划与设计出满足护理岗位这一实用性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和方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展有着诸多优点,如可以消除职业身心疲劳,可以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可以增进身心健康等。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注重体育知识与方法结合,是为了培养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职业精神而进行的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

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造就新一代的实用性卫校生,使之适应现代医学工作的需要,为将来奠定一个既符合实际需要的体育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其实训性与应用性。在中专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能够逐步完善现代医学使用的职业体系,使得卫校体育教学与实用型和应用型接轨。

二、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中专卫校的学生有着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而且有着开放式的性格、活泼式的体育锻炼。但是现在中职院校普遍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无法体现出学生应有的个性。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中专卫校以培养医学护理人才为目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对中职类学校的认可度并不高,使得这些院校难以获得政府在改善体育教育方面的基金,不能为卫校学生准备更好的体育器械。部分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师在认识和授课上能力有限,不能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体育教学手段强制化,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卫校学生们丧失了对体育课堂的热情。中职卫校应该做好体育教学宣传工作,加大对体育课程的经济投入,采用丰富新颖的体育器材来激发学生的活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师业务进修,结合高等院校或者是中职卫校专业性教学模式,提高和培养学生兴趣。

中专卫校的体育教学思想相对传统。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延续地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材,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教材内容创新不足。中专卫校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过于片面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理念,虽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造成了片面的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卫校特点引入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兴趣,选择适合卫校学生专业性质的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中专卫校体育教学定位不够准确。有些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一部分学校认为体育课程只是增加了学生们休息的时间,而没有将身体素质的提高纳入教学目标,更是忽略了中职体育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之间的重要联系。这种模糊的教学理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发挥教学目标的主导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卫校学生健康发展。

三、体育教学中的职业实用性

随着我国中专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社会对于中专院校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能够适应将来工作环境的要求。对于卫校学生而言,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医疗事业的需求,为了使卫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人才或者医疗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医学职业对身体方面的需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活动。从中专卫校的体育发展现状来看,这些院校过分地强调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因此,中专卫校体育要获得发展,就应该联系职业实用性,从其特点入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中专卫校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医疗和护理工作,这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特殊的体育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中专卫校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对于未来职业的特点和环境以及需要必备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能够使得职业使用知识配合体育教学的需要,进而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医学职业有着一定的帮助。职业实用性的融入,能够从社会适应方面、抗挫能力方面、职业身体素质方面等方面全面地对学生的职业身心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体育,应该是所有教育院校必不可少的课程,如何积极顺应中专卫校“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的整体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并主动服务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这就丰富了职业实用性这一概念的现实意义,使得中专卫校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转化成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改革取向和积极举措。

四、对职业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在中专卫校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开设首先应密切结合“卫校学生”这一社会职业安排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要求来开设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应该摆脱传统的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单一理念,应当包括体育运动参与兴趣、体育核心技能、职业岗位技能以及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拓展。

1.现代体育教学与卫校的具体职业特点相结合

中职卫校学生要想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除了获取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与中卫卫校的职业特点相结合。

首先,护士每天都要往返在各个病房与护士站之间,还需要随身携带各类药物,这对护士的体能来说是一种考验。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中,应开设慢跑类、长跑类运动,锻炼学生的耐力与持久力。

其次,在大型医院中,患者次数可能较多,这就需要护士对各个患者、病房的特点有明确的掌握与定位。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往往有着充沛的精力,同时体育锻炼也能够促进大脑的自我更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向大脑输送额外的氧气,增强记忆能力。中职卫校可以通过额外开设体育课程来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一般每周两次即可。

最后,护士无论是在手术过程中为医生提供器材还是自己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其要求应该以:快、稳、准、好为原则。护士的主要工作是在手上,这就需要护士有着更灵活的手指,因此在卫校的体育课程可以开设一些球类或者棋类运动,锻炼个人的手指灵活能力与韧性,为将来的护士工作做好准备。

2.体育教学内容应突出职业实用性

在中专卫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时,首先应当根据“未来医护人员”这一特点以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特性,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以实用性为前提,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上的内容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帮助,增加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热情。

3.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卫校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应该进行意识性的分析和总结,必要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彩性和选择性。同时,教导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运动,保证学生积极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

4.体育教学目标的持久性

持久的体育思想的树立,能够促进卫校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锻炼项目,并且根据卫校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一生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军.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是中专卫校体育改革的切入点.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6.

\[3\]郭宏.卫校体育教学的特色.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9.

卫校护理专业篇8

关键词:实用人才;服务地方;适时;灵活;面广;分层;定向

县域职业教育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助推器,山区县办卫生学校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适应新形势,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县办卫校想尽办法改变办学机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办特色学校,育实用型人才”,是适应时代要求、办好县办卫校所应坚持的宗旨。当前,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都充实了城市医院临床和科研工作,而农村、山区仍缺医少药,老百姓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知识匮乏。这就需要县办卫校朝着“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方向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按照“适时,灵活,面广,分层,定向”的方针,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适时

适应时展,提高县、乡、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针对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为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我校连续举办农村初级卫生人员基础理论培训班,解了燃眉之急。上世纪末,社会对乡村卫技人员提出了“到2000年乡村卫技人员必须达中专以上水平,县级医疗单位必须达大专以上水平”的要求,而乡村不具备中专学历的卫技人员素质较低,对医学知识了解不系统,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使他们尽快提高医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县卫校承担他们的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任务,办起了各类专业中专班,与医学院校联合举办几期函授大专班,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每月集中几天进行从基础到临床的全方位、普及型面授,结合岗位培训,这样才使乡村卫技人员全面提高了医学知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灵活

灵活就是着眼于基层卫生人才市场,根据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以短、频、快的方法举办短班,使全县医务人员尽快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医学观点等。例如,为提高医疗质量,举办了妇产科、外科、内科急症、血液病、放射、针灸、急救知识,病历书写等专业学习班;为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水平,举办了医院院长及财会人员管理、药品管理、孕产妇管理、疫情管理学习班;配合计划生育工作,举办了“技生四术”培训班;为掌握新检验方法,取消一些检验项目,使用国际单位,举办了“检验新进展”讲习班;为加强“新农合”的规范管理,举办了管理人员与经办人培训班。总之,就是着眼于基层,以服务为宗旨,灵活地培养急需的医疗技术人才。培训时间或长或短,或初训或复训,短的几天,长的两个月。这样,就灵活地为基层培养和输送了实用型人才,解决了医疗卫生服务的供需矛盾。

面广

广开招生渠道,广开办学渠道,多方面培养人才。自1987年开始,为解决祖国传统医学青黄不接、基础薄弱、后继乏人的问题,加强护理队伍的短线建设,我校先后举办西医脱产学习及中医学习班2期和二年制护士班2期,适应了农村医疗卫生的需要。自卫生方针实行“中西医并重”以来,我校先后举办了几期中西医结合班和中医班。为实现村卫生所实行合作化医疗和“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学校坚持举办长班,广开招生渠道,建立稳定的教学机制。我校从1994年起招收卫生职业中专班,通过教育部门招生,也通过学校自考从乡村招一小部分学生,对象是热心医学工作的人员,要特别照顾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边远贫困山区。前几年,护理人才短缺,我校和其他卫校联合举办了几期护理普通中专班,充实了各医疗单位。不仅可以服务于社会,还可适用于家庭保健。这样培养的学生充实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遍布全县的村村寨寨和厂矿企业以及个体诊所,他们战斗在基层医疗卫生战线的最前沿,为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转贴于

分层

分层就是根据学员结构的不同层次分别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对于村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重点放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病人及救护等;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的培训,重点放在使他们能够解决一些疑难病症。我校聘请县级各学科带头人,讲授理论知识,内容要深、要精、要全面,以提高学员的诊疗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科研能力;对于县级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就请省、市级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引导启发他们向高、精、尖的医学领域攀登。对中专学员全由医院专科或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授课,大专班聘请医学院各专业教授授课。

定向

坚持就业升学导向,搞好定向订单培养。学校选择设置专业,就要了解就业形势,以就业选专业,以就业定课程。如农村缺医生,我校就开设中西医专业;北大医院招走一批护工,想让下一批学生再去做护工,我们就在其他专业中增加护理课程;后来又在其他专业中增加中医推拿按摩课程,使学生走进了北京英姿美发按摩中心和全国的足生堂保健店,有的还成为高级足疗技师。开设文化课,重点辅导,让部分学生升学。2008年,为解决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断档短缺的问题,消灭医疗卫生空白村,使全县村村有医有药,服务保障到位,学校举办了全日制乡村医生定向培养班,两年招收120多名学生,为无村医的村和村医年龄超过60岁急需培养后继人才的村培养乡村医生,并层层签订有关就业协议,政府出资一部分。为村级卫生所培养医卫人员,我校举办了三年制普通中专班,学生毕业后回村卫生所工作,为农村卫生所培养后继人才,补充短缺医生,为服务农村卫生事业、保障农民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区县办卫校不仅要适应时代要求,要长短结合、医教结合、因人制宜,还应有严于治校、勤于创新、勇于攀登、敢于竞争的工作作风。这样,山区县办卫校才能担负起基层防病治病、医疗保健等卫生教育工作,成为卫生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骨干力量,成为“教医海精英,育杏林奇葩”的进修、培训和卫生教育中心,才能办出有特色的山区卫校,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造诣较深的实用型人才。

总之,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服务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促进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培养和培训相结合,根据地方人才需要,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才,联系企业签订实习及就业协议,进行定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地方各行业服务,走出去联系行业,了解人才需求,选择设置专业,办短期培训和成人函授教育(和高等院校联合),聘请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教学与研究,走“开放联合”的办学路子。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工学结合、学生完成规定学分毕业等灵活办学形式。掌握学生就业情况,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及时调整专业,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真正遵循“适时,灵活,面广,分层,定单”的十字方针,培养实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努力把职业技术学校建成既是培训中心、又是“劳务公司”的综合性基地。对于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学校还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升学指导,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这样,才能无愧于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卫校护理专业篇9

摘 要:体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的体制,然而对于卫校而言,体育课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在目前的卫校体育教学中,并不能很好的与学生以后的职业相关联,所以我们要适度对现在的体育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充分突出职业的实用性创新,进而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所以本文就对卫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校;体育教学改革;职业实用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G9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号】2095-3089(2016)34-0-01

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其职业实用性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后可以更好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卫校的学生,其工作一般以护理为准,只有具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所以必须对卫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其职业实用性。

一、卫校体育教学中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

进行职业实用性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和造就实用型的毕业生,进而能够提高他们对现代高强度、快节奏、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的抗压能力,成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专业体能的专业型人才,然而我们要在卫校的体育教学中实行职业实用性教学模式,就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分析医学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身体素质要求,设计出一套能够达到这一素质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案,进而根据这套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职业需要的身体素质、运动技巧、职业精神而进行的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过程,在卫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使卫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医学护理工作的需要。

二、卫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卫校体育教学资源不充沛,教学设备跟不上。卫校主要是以培养优质的医务和护理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作为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在实际的卫校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有些卫校,即便是将体育教学纳入课程规划,其实际教学也是质量不高,很难贴合其职位要求,缺乏职业实用性,而且卫校里的体育设施一般都比较落后,其不能充分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卫校里的体育老师在授课形式上也缺乏创新,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2.卫校的体育教学思想过于传统。一直以来,卫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与思想都比较传统,导致教学内容作比较单一,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就是简单的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一些体育项目,然而并不能贴合其职业的实际需要,目前卫校的体育教学,只是以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并没有结合卫校的教学特色和卫校学生的特点而因材施教,也不能做到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适应其发展的体育项目,更没有做到配合职业实用性而组织教学。

3.卫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根据卫校本身的特点,体育教学时比较重要的,然而目前很多卫校并没有把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纳入总教学目标之内,而且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体育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之间的联系,没有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来指导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卫校体育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措施分析

1.精准定位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所以我们在卫校的提交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既要能增强体能又要与职业需要相吻合,在实际的卫校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根据卫校学生的特点,结合社会所需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来安排教学,要摆脱以前传统的以锻炼身体为目标的体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体能的培养,体育核心技能的培养及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培养。

2.紧密结合现代体育教学与卫校的具体职业特点。卫校学生要想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除了要在日常的理论学习别用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之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这就需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在卫校的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各种职业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对于护士这个职位来讲,其需要天天往返于各个病房之间,为病人扎针取药,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时,可以侧重于为他们安排一些譬如慢跑、长跑等项目,进而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持久力;而对于一些大医院里的护士,则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为主刀大夫服务,为医生提供器材及药物等必需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具有灵活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为其开设一些棋类及球类的项目,进而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手指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动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性,为其以后的护士生涯做足充分的准备。

3.卫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突出职业实用性。在制定卫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全面,确实根据社会对未来医护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的确定需要开展的体育项目,针对不同的职业人员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以职业实用性为前提,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样能充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了就业能力。

4.卫校体育教学方法要保证科学合理性。卫校体育教师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应该进行意识性的分析和总结,必要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运动量,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彩性和选择性。同时,教导学生做好必要的放松运动,保证学生积极的休息和稳定的精神状态。

5.体育教学目标要有持久性。持久的体育思想的树立,能够促进卫校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终身锻炼项目,并且根据卫校的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一生的身体健康奠定基础。

6.切实提高卫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作为卫校体育教改的一线人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息息相关,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卫校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位体育老师都要切实提高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掌握体育动态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打下基础,而且卫校体育教师还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对学生专业、职业特点展开研究的前提下,选择实用性强,同时又具有康复、保健作用的体育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进而使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学水平能够改观。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卫校体育教学中实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卫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卫校体育改革中职业实用性的创新措施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旨在能够为卫校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卫校护理专业篇10

关键词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京津冀;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51-04

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构建区域共同市场,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深层次整合成为必然要求。2015年5月31日,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成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邀请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7所职业院校和21所医院、企业参与了联盟建设。联盟以“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全面整合卫生职业教育和行业优质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院合作、社会服务和科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健康服务业对接,为京津冀健康服务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通过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整合京津冀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能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智力保障[1]。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均衡,在l生职业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因此,突破区域格局,实现京津冀地区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教育资源集群与规模效应,实现区域性的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互补。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产生的背景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国家区域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其重要地位与作用不断凸显。2013年,该区域晋升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承担起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2014年,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京津冀区域拥有我国最强的高等教育与医疗资源,教育、医疗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内容,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然而其发展也存在诸多挑战,如区域内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差距悬殊,区域教育、医疗发展结构有待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等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京津冀区域内教育、医疗如何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准确识别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构建更高的契合度,实现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是摆在京津冀面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京津冀区域教育、医疗合作与协同发展起步较早,但成效甚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行政壁垒的阻碍、要素资源流动积极性低的掣肘、协同效益显现周期较长的顾虑等。新时期,应不断加深对协同发展的认识,积极探索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选取6所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为研究对象,对其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天津1所,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北京1所,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河北4所,分别是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现状

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开设护理、药学、检验、影像、中药、康疗6个专业。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技术、卫生管理、财政金融、制药技术、食品药品、机电设备等类别的19个专业。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涵盖高职医药卫生大类7个专业类别,分别为临床医学类3个、护理类2个、药学类2个、医学技术类4个、健康管理与促进类3个、康复治疗类1个、食品药品管理类1个。廊坊卫生职业学院紧贴区域产业布局和人才供求关系,设置护理、医学营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在内的13个专业。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机电设备类、市场营销类和公共服务类等8类17个专科专业。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卫生管理类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个类别12个专业。

(二)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现状

师资力量是推动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力量,通过生师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可以衡量学校的师资力量[2]。各院校为提升院校办学水平,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在积极引进卫生人才队伍,2015年北京卫生职业学校生师比为15.471,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12.071,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9.101,如图1所示。几所卫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有高级职称者超过35%,其中,天津医专为45%、邢台医专为38%、廊坊卫生职业学院达50%。天津医专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为32%,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29%、邢台医专达68%。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广泛开展“双师型”专任教师建设,“双师型”专任教师均达到了30%,天津医专高达83%。同时,坚持校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采取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见图1。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现状

各卫生职业院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前,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包括成人护理、护理学基本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母婴护理、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实务、药物检测分析技术、正常人体结构等课程,省级精品课程10门;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有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分别是基础护理技术和临床物理诊断基本技术,省级精品课9门。

三、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体制,使共建共享缺乏全局性的引导与协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涉及多个院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一项跨区域、跨院校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必要的组织机构进行自上而下的指挥和协调,并通过有效的管理w制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许多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二)校际间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联盟内的各院校教学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平台建设缺乏,难于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保障制度,各校对于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缺乏积极性。

(三)资源开发主体及类型单一

教学资源开发多数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不够,不能实现校企共建,且在资源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在数量上,优势专业资源丰富,小专业及新开办专业资源较为匮乏;在类型上,文本类资源相对较多,媒体类资源相对较少,如动画、微课、幕课等在线课程。

(四)课程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也是导致校际间教学资源成果难以实现共享的重要原因。在制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发行为规范、制作内容要求、管理平台功能、对资源数据标准支持等方面没有供各院校共同参照的标准。这就导致各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教师在资源建设中没有统一的构建理念与开发思路,更不可能站在校际共建共享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媒体资源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使得同一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且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资源的后续维护也相对缺乏,造成资源的使用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四、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策略

京津冀地区的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并不均衡,构建本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与优势互补,不仅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满足卫生类高职教育需要,并能有效促进区域卫生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教学资源,同时对推动其他领域内的高职教育进行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同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前提

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并使之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前提。实现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是要在不断增强教学资源建设的优质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同时避免教学资源盲目性与重复性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联盟内教育教学的互联、互通、共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之前,应该首先对京津冀区域内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统一规划,并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监控机制和评估标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成立责任明确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因此,由联盟内各院校推荐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专家作为委员,成立隶属于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的教学资源联盟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委员会)是非常必要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委员会所制定的资源建设标准,并在经委员会评估通过后方可在联盟平台上进行、共享。

(二)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

1.优势共享原则

京津冀卫生高职院校,因服务环境与服务方向的侧重不同,各具优势和特色。对于那些在学科或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院校,应成为此类资源建设开发的主体,其他院校也可以进行补充,起到辅助作用。经委员会评估合格后上传至联盟平台,从而实现各院校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

2.协作互补原则

对于不具明显优势的相同学科或专业而言,联盟院校所拥有的教学资源各有所长。对于此类教学资源则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建设,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委员会则应充分做好协调工作。

3.权责共担原则

为了保障联盟院校及院校教师的知识产权、经济等利益,充分调动院校及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平台经审核后上传的所有独立知识产权资源都进行唯一性编码,并根据劳动附加值赋予相应价值,联盟内院校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可以根据约定采取免费、互换、付费等原则,同时产权单位或个人承担资源原创的责任。

(三)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内容

构建区域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障下,其实质的内涵建设核心即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网络课程及资源共享建设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在构建网络课程时需要集中优势资源,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3]。京津冀一些卫生类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将各院校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到统一建设的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联合开发建设在线优质课程及课程资源。打破传统授课地点和时间限制,供广大师生自由学习,实现学校之间的共享课程及资源的建设[4]。

京津冀各卫生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专业与课程实际情况,将各院校优势资源充分整合,通过视频讲授、线上讨论、答疑、作业批改、学生互评、考试等形式让教师、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学网络资源平台建立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共享课程模块,再以建课单位为依托,建立班级管理,建课院校学生以实际班级为单位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其他院校学生通过网络选课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访问量与使用量给予建课单位相应补贴。

2.人力资源共享建设

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的生师比有所差异,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模式,改变教师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可以设立联合教授,使专业带头人和学科紧缺教师成为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领域的共同教师,根据预先安排好的授课计划在区域学校之间流动授课,缓解优质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5]。推动院校之间优质人力资源共享,鼓励各所院校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在师资共享方面,应当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积极推进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教师资源共享网的建立。

3.课程认证共享建设

在京津冀卫生职业院校推行课程认证和课程学分互认,相同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认证管理办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则,打破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刚性要求。由委员会专家依据《课程认证管理办法》评估认证课程。

各卫生职业院校之间以课程为基础试行学分互任和转换,不同高校课程选修经过认证的并通过考试所得学分能够得到京津冀联盟高校的认可。学生学习网络共享课程并达到一定要求,通过本校认定后,也可转换为本校相应的课程学分。

参 考 文 献

[1]韩庆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37-38,42.

[2]梁旭,张凝宁,郝晶晶.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现状及评价体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3):133-136.

[3]刘新业.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交互共享的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