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31 08:49:36

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篇1

关键字:现代远程教育,新型教学模式,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时代的新型教育方式,近年来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和长足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成人教育培训的教学手段,而且正在进入各种教育领域:校园教育、校外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等,与这一教育模式一起到来的将是一系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变革。然而,在这样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大显身手的特定领域,技术如何与教育融合,为教育服务,推动教育的变革,筑建起现代远程教育的架构,还有大量的难题和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

上海电视大学自98年秋季起,在以开放式学历教育为主的教学中全面展开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以寻求适用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满足日益扩大的开放教育的需求。总结和分析两年的实践,并与国内外远程教育的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

上海电视大学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背景

u 教育需求

上海电视大学创办于1960年,1966年因“文革”停办,1978年复办。自创办以来,主要面向上海地区的成人学历教育,以大专层次为主。至1999年,共计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7万余人。图1显示了历年毕业人数的变化趋势,其中2000至2002年的数据是根据目前在校人数和统计毕业率计算的预测数据。继恢复高考后形成的80年代学习高峰后,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第二次学习潮已经初见端倪。

每当社会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时候,必将促进新的教育模式的诞生和发展。80年代的教育需求促进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并催生了自学视听、自学考试等新的教育模式,得以将需求高峰实现为教育高峰。然而,基于当时的经济及技术环境,80年代的远程教学手段基本沿用传统模式。在世纪之交的教育热潮中应运而生的成人本科教育、注册视听、开放式招生等新型办学模式,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才能适应目前经济、技术环境下的教育需求。

基于对上海地区人才状况和需求的分析预测,上海电视大学于1998年秋季起在上海地区开设开放办学的“专升本”金融专业,第一年即招生2000余人。第二年起开设开放办学的专科专业,入学人数大幅度增长,招生专业逐年增加。应社会需求,自98年开办起每年春、秋两季招生,目前在校的开放办学学生20000余人。

 

图1:上海电视大学历年毕业人数和办学模式

表1:上海电视大学开放办学规模的发展

学年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入学人数1998102000199932800020005917000

u 地区信息化环境

自90年代以来,上海地区的经济和技术环境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并将迎来信息技术及建设的更大飞跃,城市信息港的建设已被列为2000年上海重大建设工程的一号工程,便是明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条件无疑已经具备。

但是,上海信息化环境尚处于“厚积”过程中,这也是无疑的。因此,认真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构建一个实用、有效的本地区现代远程教育框架的前提。

地区内通信条件:目前的上海城域网基本是窄带的(小于1M带宽),地区内各网络的互连尚未完全整合。家庭上网则通过ISDN或普通电话线路拨号接入,带宽在33.6~64K之间。ISDN通信已在包括郊区在内的范围中全面推广,宽带城域网正在建设中。光纤化工程、“三网合一”工程及其他整合措施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上海地区较快地进入宽带时代;ADSL、有线电视电缆双向化将成为家庭用户宽带入网的主要途径。

Internet建设进程:近年来上海的ICP在量和质上都有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知名度较大的网站,随之而来的是“网民”数量的增加和公众对Internet的进一步了解。但是企业上网尚未普及,电子商务刚刚起步,网上实用的和及时的信息不多,使得Internet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中尚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首先接受Internet的群体与远程教育对象有一定的重合度。第二,IT企业充分意识到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是信息道路拓宽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开始积极参与远程教育,在观念和策略上有较大的突破。第三,金融、证券等少数行业的内部网络化和信息化得到率先发展,办公自动化在大多数管理部门已经推广,但总体处于单机阶段。

IT普及教育的开展:上海地区自1994年以来由市政府倡导、组织的市民计算机应用能力普及教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地区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社会基础。至1999年底,累计231万人次参加了市民计算机应用能力统一考试,其中134万人次获各级证书。随着上海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这一学习热潮逐渐发展为全方位的IT普及教育,新项目不断推出,各行业纷纷制定行业IT培训目标。IT普及教育推动了个人电脑的普及,促进了家庭上网的增长。

u 前期探索和技术准备

上海电视大学自创办以来,特别是1978年复办以来,逐渐建成了一个覆盖上海城郊、渗入各骨干行业的教学网络。这个网络包括36个教学点,行政独立,但在专业设置、招生规划、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考核评估等教育工作上受市电大的统一领导。二十多年的运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远教管理体制,造就了一支比较成熟的远教管理队伍。

表2:上海电大系统教学网络

教学点类型直属教学点区县教学点行业教学点教学点数量32112

目前上海电视大学在常规招生的本、专科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为:自学+电视教学+面授辅导,由于电视教学资源的易于滞后和质量不尽如人意,以及对学生的自学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有向面授为主方向发展的趋势。时间空间限制的矛盾日益突出,招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对教师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上述教学模式的支撑,其要点为: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集中教学研究,分散教学辅导。由此可见教学网络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上海电视大学自1996年底起进行电大系统的信息化建设。97年3月建成市电大校园网,在校内逐步推行办公网络化,逐步完成了电大系统内教学管理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并开始通过Web网站向学生提供教学管理信息服务。97年5月,引入视频会议技术,在试点教学点之间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交互教学试验。同时,以较大的投入建设了CD-ROM多媒体课件开发、制作系统,研制了若干课程的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使用这些新的信息技术,使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现有技术和教育相融的程度,及需要改造之处。

上海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技术准备,上海电视大学自98年秋季起,在首届招生的开放办学金融专业(专升本)的教学中全面尝试一种新型的远程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网络基础上建设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为学生所接受,达到现行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并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共享优秀教师资源、更适合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u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地区信息化环境、现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远教资源、师生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试行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多种媒体发挥各自优势的综合使用。以四种不同媒体的教材,支持学生的自学;通过六种交互手段,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仍然使用传统的各种教学手段,但应在当前技术环境下,根据现代远程教学的特点和组合使用其它媒体的需要,进行改造。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在分析媒体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组合,这样不但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各自优势,而且发挥了综合优势。

 

图2:上海电视大学探索中的远程教学模式

精心编写适合远程学习的印刷教材。远程教育中使用的印刷教材应不同于校园式教育使用的教材,应更注重对学习的引导效果、更适合于独立学习,这些应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体现。

让学生共享精彩的课堂教学。每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应是该领域的专家,并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将主讲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过程摄录下来,通过电大系统远程教学专用宽带网络及Internet,向学生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学生不受任何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接入Internet,就能按需选择学习内容,接受该课程领域中的优秀教师的授课。上海电视大学于99年10月起采用这一方式,目前向学生提供的VOD资源达350多小时,除了开放办学的专业课程外,也用于大量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课程。

发挥Web快速响应的优势。Web上的导学资源不应该是印刷教材或CD-ROM课件的网络版,Web的优势在于它的快速响应能力,可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的课程,或对传统课程补充新的内容。好教师每一次讲课都是不同的,每个好教师的讲课也都是不同的。那么,web就是教师的网上课堂,学生到这个课堂来,每次都想接受一堂最新内容的、个性化的授课,而不是在教材和课件中也能得到的不变的内容。因此,上海电视大学的网上课堂设计为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动态模式,要求教师按进度陆续导学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学生状态及时地调整后继的学习指导。

以CD-ROM作为网上学习的后备方式。由于在目前的信息化条件下,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上网学习机会,学生的上网学习能力也有差异,CD-ROM除了用于部分课程的多媒体辅助学习课件外,更多地作为网上学习的后备方式和辅助手段发挥作用。新生入学时,每人得到一张“远程学习入门光盘”,内容包含:远程学习方式的介绍、上网操作教学视频录象、上网操作辅助学习课件、上网学习所需软件、第1至4周的网上导学内容。这张光盘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远程学习方式的适应过程。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每学期进入复习考试阶段时,将得到一张“远程学习辅助光盘”,内容包含:本学期全部课程的网上导学内容、复习课视频录象、专业领域最新参考资料。作为网上学习的后备方式和辅助手段,C D-ROM发挥了很大作用。

个别交互和群体交互并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方式,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电话、语音信箱、电子邮件,都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个别交互;而BBS和网上聊天室则提供小组式的讨论,实现群体交互。上海电视大学为开放办学学生设立专用电子邮件服务器,每个学生有独立的电子邮件帐号。组织好网上小组讨论,则是对主持教师的一个挑战。

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并重。语音信箱、电子邮件及BBS实现的是非实时的交流,电话和聊天室实现了实时的交流,而最真实的远程交互是双向视频交互,即将视频会议技术引入远程教育,可以进行两点或多点之间的实时视频、音频、数据的交互。各种交互手段互补,是远程教育各个不同环节的需要。鉴于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尚未采取讨论式教学,交互的需求主要产生在学生消化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因此主要提供各种非实时的交互方式,学生随时可用,并在一定的期限内得到教师的回答。每门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安排3至4次的实时交互,利用网上聊天室进行。双向视频交互则用于期末的复习答疑,学生能直接得到课程主持教师的指导,解疑答惑。

表3:新旧教学模式的比较

教学手段现行的电大教学模式多种媒体综合使用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印刷教材作为主教材作为主教材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教材录象带/电视台VODCD-ROM基本不用每学期一张网上导学  每周一次面授辅导每周一次每月一次电话答疑随时可用随时可用语音信箱  随时可用Email交互  随时可用网上非实时讨论  随时可用网上实时讨论  每月一次双向视频远程辅导  每学期两次

u 建设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在上述教学模式下,学生一方面分散进行远程学习,一方面就近选择教学点接受面授辅导和双向视频远程辅导。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上网学习机会,教学点还必须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的环境。上海电大系统以较大的投入建设各教学点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统一规划,并作为开展开放办学的必要条件。

多功能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进行个别化远程学习的各种手段,每周开放30小时以上。要求配置10台以上可以独立接入Internet或市电大校园网的远程学习终端,具有声音输出,可以使用CD-ROM,安装流式视频播放软件和电子教案播放软件。对新入学的学生,教学点的远程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掌握远程学习方法的机会。

多功能远程教学教室。要求配置大屏幕投影仪、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学生发言系统、多媒体教学电脑。双向视频远程辅导课及面授辅导课均在这里进行,视频会议采用 ISDN拨号通信,多点广播式。有两种规格的远程教室:教学中心的教室和教学点的教室。教学中心的远程教学教室要求更完备的教学演示设备,如实物投影仪、智能化电子白板等,并配有摄像录像系统和视频压缩编码服务器,以便将课堂教学课程制作成视频点播资源。

建设宽带教学专用网络。随着远程教学中的视频传输需求的出现,对电大教学网络的带宽要求越来越高。99年下半年,上海电视大学在上海电信系统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建设电大系统宽带教学专用网络。部分教学点就近接入电信ATM光纤网络,构成远程教学虚拟专用网。宽带远教专用网投入运行以来,大大改善了电大教学点之间的网络通信环境,改善了宽带教学点学生的远程学习效果,也为进一步采用新的视频远教技术创造了条件。

远程教育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

两年多的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示?这些收获对今后的进一步探索将有什么指导意义?

u 现代远程教育需要什么?

进一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的“准分离”状态。现代经济发展造就的生活工作节奏要求学校教育,特别是成人学校教育,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大开放办学学生数量大,分布广,同一专业同时入学的学生最多达2000余人;90%为在职人员,遍布全市城郊,就职于各个行业各类企业,工作时间差异大、变化大。

在传统的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后,交互困难、反馈缓慢,成为阻碍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与学生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进行交互,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准分离”状态。并且使交互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多种交互模式:一对一型、一对多型、多对多型,等等。

教育是一个过程,学校和教师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准分离”状态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表4:不同时间和空间参数内的教学方式

时间参数\空间参数同一时间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多媒体教室信息亭

图书馆

实验室不同地点语音会议

视频会议

聊天室Web课程

录象带/录音带

CD-ROM

视频点播(VOD)

电子邮件

电子公告板(BBS)

世界正在进入移动时代,它给教育带来的又一个新的挑战是学生不但是远距离的,还可能是移动的,即他们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过去,学生的工作变化往往不得不造成学习的中断,现代远程教育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当然,推动世界进入移动时代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同时也使学校有能力来满足远距离移动的学生。

共享最优秀的教师资源。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使世界变小了,人们可以突破种种限制,共享更多的资源。这对于地域宽广、发展不平衡、尚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有更积极的意义。在上海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作为城市发展中的近期目标,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新专业新课程的不断涌现对教师资源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远程教育,能够使优秀教师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从而得以在大规模的教学中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在实现大规模教育的同时发展面向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教育。只有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环境里,才能将“个别化学习”、“集体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实现。当学生的学习目标、知识基础、智商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时,远程教育把学生个体从群体中分离出来,采取多种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个别化。因此,远程教育作为最个人化的教育形式,更适合在日益个人化的社会中实现终身学习。

应该让学生有多种选择。所以,现代远程教育的魅力不仅在于现代化,还在于其丰富性、多样性,在于其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用。

u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渐进的

信息化环境对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影响。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现代远程教育不必等待条件成熟之后再上马,它是可以与本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前期,无疑需要较大的投入。教育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与IT企业联合建设,是一种实际、有效的发展模式。1999年,在上海市教委的组织下,上海电视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小学信息中心等教育机构与上海电信系统改变过去线路租用的关系,采取联合建设、联合办学的形式,走出了发展上海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可喜的一步。这一发展模式需要通过教育机构及IT企业的共同努力和探索,逐步走向成熟,推广到整个教育领域和IT行业。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越来越多的技术选择,不断取代落后了的方法,做到原来做不到的事情。逐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原则是实用,根据教育的需要选择成熟的技术,不断更新。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进程与学生有关。远程教育的学生构成比较复杂,年龄、职业、专业背景、学历背景、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数庞大,差异就更大。教学模式的变化要为整个学生群体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大量的引导,也需要等候外部条件的成熟。

图3:98级金融专业学生远程学习状况分析

从对第一届入学学生的远程学习状况进行的跟踪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远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远程学习的方法。相比美国多所学校的情况,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Internet环境的优越,学生远程学习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各种网上交互手段的使用比较普遍。99年秋季,我们在新生中开设了“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的课程,加强了对学生远程学习方法的宣传和训练,并在第一学期上半学期集中学完“网络使用基础”的课程。学生的远程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u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最终由教师来实现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教育专家、IT专家的研究,需要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的参与,但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要由教师来完成。

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要加强教育意识。优秀的教师和领域专家并不是同样的概念,优秀的远程教育教师也比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多了许多含义。他/她并不是IT专家或教育学专家,但是他/她必须具备必要的IT能力和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识,才能同时驾御好实际课堂和虚拟课堂,并设计好多种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使用。现在在教师,即使是远程教育教师,中推行现代远程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困难,这与一贯以来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较强、教育意识较弱有关。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教育和教育技术意识。

现代远程教育篇2

关键词:远程教育;风险

党的十为我们描绘了“两个百年”的壮丽目标,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任务,从安全的角度设计了实现既定目标的路径,将安全建设提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客观地讲,无风险、可控风险才能安全,才会安全;安全才会美丽,才能美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要完成自身的任务,向“美丽的远程教育”迈进,就必须认真分析、总结现代远程教育客观存在的风险,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安全的远程教育、美丽的远程教育。

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风险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危险,是危险的前期征兆。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客观性、可能性、潜在性、人为性、不确定性概括。

现代远程教育风险是对现代远程教育这一特定主体而言。任何涉及远程教育的危险都可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风险。因此,从本质上认知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风险,将是现代远程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建设“美丽远程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现代远程教育多年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在不断排查矛盾、化解风险中的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思想认识的短路、利益驱动的影响、管理行为的后滞、风险防范机制缺失等原因,现代远程教育的风险不仅存在,而且以新的态势不断衍生,呈现出主体性、特殊性、社会性、多样性的特征,要更好的化解现代远程教育的风险,就必须对现代远程教育风险的内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办学自松散风险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教育形式,按照教育规律,应该具备完整的办学自。然而从远程教育发展的实践看,远程教育办学自却十分松散。在第一代、第二代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办学自的松散,甚至缺失已不言自明。当远程教育进入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等院校远程教育的办学自依赖普通高校,相对独立外,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在办学自的问题上仍未走出前期的怪圈。开放大学建立后,众多的专家、学者在积极呼吁赋予开放大学更多的办学自,就是针对远程教育多年办学自松散、缺失而言。现代远程教育办自松散、乏力,使得现代远程教育在浩瀚、跌宕的市场中无法根据市场变化与要求及时掉头与转向,产生极大的办学风险。

2.立法约束缺失风险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转,依靠的是法制的保驾护航。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也清楚的告诫我们,立法约束的健全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保证与前提。然而,纵观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有不少专家、学者不断呼吁为远程教育立法,实际上,远程教育的立法建设着实让人汗颜。远程教育35年的发展,连一部远程教育发展章程都不具备。这一现实使得远程教育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既无市场赋予的权利,更无满足市场的义务规定,这样远程教育应对外部危险的水平先天不足,同时协调内部矛盾、控制内部风险的能力也自然被大打折扣,抵御风险的免疫力令人担忧而风险丛生。

3.办学构架风险

从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构架看,无论是电大的开放教育,还是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甚至刚刚建立不久的国家开放大学,无不借鉴以广播电视大学在第一代、第二代远程教育发展中积累的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经验,都试图通过不同层级的基层办学机构拉长办学触角。但是这些办学机构都缺少法律上刚性权利与义务约束及行政上人财物的约束,只是在市场资源配置的客观现实下,为了一时或单位时间内的利益双赢牵手走在了一起,现代远程教育现存办学构架的松散,不仅存在着重大的隐性风险,而且隐性风险向显性风险的转化也日趋明显,极大地损伤了远程教育的社会声誉。

4.思想意识风险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就把思想意识风险的认知与防范放在首位。对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党对思想意识风险的关注与化解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在当下各类思想、思潮叠加混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功利意识浓厚,质量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加之远程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手段与方法的特殊,更使得远程教育的思想意识风险有增无减,现代远程教育的思想意识不仅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更关乎着现代远程教育培养的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大事。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我党教事业的一部分,其思想意识风险要警钟长鸣。

5.考试规范风险

考试是考量教学过程落实、教学质量保证的最终出口。现代远程教育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考试风险度突增,考试事故间或出现,使得考试风险成为现代远程教育高度重视的大事,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风险源。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受教育者分布地域的全面辐射,职业属性层级类别的深入细化,考试社会关注度的日益提升,无形中对现代远程教育考试风险的化解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这也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6.网络建设风险

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亮点就是功能强大的互联网。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公开、透明、适时、非适时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互动实现了现代教育的革命性突破。但同时也为现代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那就是网络风险。党的十与十八届三中全会严肃地提出了网络安全的命题,这实际上就是严肃的网络风险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获取优质资源,节省了时间,交流了思想,获取了学科的前沿理论,实现了满足社会及职业人多种学习需求的目的,但不遮掩的说,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管理的若干缺失;资源的陈旧、错误、重复频现;网站设置缺乏人性化;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重复投资;个别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从事商业盈利活动;个别教师通过网络违规从事学术造假与学术腐败活动,诸如这些都构成了远程教育网络风险的大课题。

7.文化建设落后风险

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古今中外,在教育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整理、考稽、升华着各类教育文化,有目的的建设着教育文化。现代远程教育在发展中虽然也在积极建设着特点鲜明的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上下工夫,但总的来讲,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的落后,使得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产品只是具备了知识要件,缺乏了高层级的素质品位,严重影响了教育产品的综合质量,也削弱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盛秦陵(1965.7- ),江苏省常州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继续教育处处长,副教授;

侯澎涛(1979.11- ),陕西省户县人,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教师,讲师;

董珏(1984.8- ),陕西省杨凌人,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宝鸡市分校教师,助教;

现代远程教育篇3

今天,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三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这个举动本身就体现了中央关于抗非典与促发展“两手抓”的重要精神。从我们这次到湖南、山东两省实地检查防非典工作的情况来看,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到处都搭起了一道抗击非典的天罗地网,显示了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显示了我们党面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显示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力,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和创造力。实践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果断、正确,各级党政组织在贯彻落实上,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具体,成效明显。现在全国抗击非典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扩散和蔓延的危险还没有完全消除,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注意克服麻痹和松劲情绪,坚决按照中央的要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抓住战机,奋战五月,打好抗击非典的城市攻坚战和农村防御战,奋力夺取抗击非典和促进发展的双胜利。

我们这次到湖南、山东两省调研,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入研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问题。今年4月,我和中央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曾就这个问题到贵州作过一次专题调研。在贵州调研之后,还及时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设想向中央作了报告,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锦涛同志批示同意,家宝同志批示赞成,此外,良玉同志也圈阅支持。经过这次到湖南、山东两省的深入调研,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决心,增强了信心,理清了思路,形成了方案。在今天的座谈会上,大家的发言,不论是三省的同志还是部门同志的发言,都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下面,我想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就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在贵州调研时,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曾作过初步阐述,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到湖南、山东实地调研以后,我们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开展,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新途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必须看到,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还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教育培训的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优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够高,教育的时效性不强,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小,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进一步落实锦涛同志在去年杭州会议上提出的“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要求,如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去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的战略思想落实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去,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推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思路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

今年年初,有些专家和有关部门的同志给我写信,建议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经常对农村基层党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个建议,进一步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从几个月来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件大事。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空间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点播式、交互式和现场直播式”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这一载体,有助于大规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大力度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体来说,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

第一,这是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从手段到内容全面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一项战略举措。十六大向全党提出“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现这一战略要求,不仅党的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而且党的各项工作包括干部培训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当今世界,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成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据统计,到2000年,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我们党是一个拥有6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其中农村党员2000多万,农村基层干部600多万,他们都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骨干和中坚。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具有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本领的党员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举措。

第二,这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机制的一个有效载体。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结束后,各地都在如何建立这一机制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所谓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就是要使教育手段载体化、教育方式制度化;所谓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就是要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工作成效。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就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经常地、持续不断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科技知识和致富本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利于把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具备条件的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进而有力地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样,干部经常受教育就有了载体,农民长期得实惠就有了可能。

第三,这是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十六大提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如果把这一思路运用于解决“三农”问题,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之后,遍布广大农村的一个个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点,不仅可以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而且可以成为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适用技术的致富点,成为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之前的职业技能传授点,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点。这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解决由城乡信息不对称、教育机会不均衡等因素所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严重失衡等问题,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研究论证和到贵州、湖南、山东三省的实地调研,我们认为,目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一是在硬件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传输网络系统已基本形成,公用通信网已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有线电视网已覆盖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乡镇和部分行政村。远程教育发送和接收系统的主要相关产品,我国绝大部分都能批量生产。党校、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许多部门和行业近年来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可以说,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硬件技术上是完全有保证的。二是在软件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党校系统的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库包含了大量适合党员干部学习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课程:组织系统的各级电教中心拥有各类党员教育电视片4万多部;教育系统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等各方面开发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农业部、中国科协等部门也开发和建立了农业适用技术方面的信息资源库;文化系统建立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教学文化资源库群,等等。这些都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软件资源。三是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育、党校、文化等部门和行业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课件开发、教学管理、人才培训、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了许多好的做法。组织系统经过20年的发展,在全国形成了遍及基层的党员电教播放网络和一支37万多人的专兼职电教工作者队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北京、四川、重庆等省区市,沈阳、南京、杭州、成都等副省级城市和全国一些市县,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党建网站或网页,运用互联网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通了党员电教视频点播系统,使党员干部可以直接在网上点播收看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电教节目。河北省沧州市16个县(市区),目前已建立起8个县级远程教育网站、9个乡镇远程教育网站,并逐步向村级延伸,到今年9月份,将有80个村建起村级远程教育网站。这些都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外,各有关部门和不少地方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积极性很高。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已初步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是一件值得做、也完全可以做成的利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二、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论证并报请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批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总的目标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力争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成覆盖全国农村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按照这个总的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完成“五个一”的建设任务,就是:第一,主要依托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辅以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育网,搭建一个远程教学播出平台和有线电视网、互联网辅助教学平台。第二,全国每个农村乡镇和行政村依托当地中小学或乡镇党校、村党支部活动室建设一个终端接收站,也就是远程教育学习站。第三,依托中组部电教中心,建设一个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负责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相应建立本地的辅助管理中心,完成上级教学管理机构下达的教学任务,针对本地区特点和需求组织教学,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组织好质量评估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第四,依托中组部、中央党校、教育部、文化部、农业部、广电总局、中国科协及有关高等院校制作的各类课件节目,加上各地制作的课件节目,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和组织下,在中央党校建设一个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第五,依托各地党员电教中心和设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点的中小学以及各级党校相关教学力量,建设一支由专业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专兼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运行和维修队伍。在这样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基础上构建的、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将是一个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这个中心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以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进行。为此,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实行综合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教育培训与推动工作的良性循环。

二是要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的存量资源很多,一定要注意加强工作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坚决避免重起炉灶、重复建设。要坚持艰苦奋斗,不搞一刀切,不搞一窝蜂,不搞铺张浪费,不增加农民负担。

三是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制定规划和提出工作目标要求,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际工作相衔接、相配套。既要注重系统性,也要注意差异性。要针对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状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经济实力较强、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在基础建设上起点高一些、发展快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在设备配置上起点可以低一些、发展可以慢一些。在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出发,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

四是要分层进行,分级管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后,要实行中央和地方分层进行,分级管理。在考虑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布局时,第一个层面,可以先普及到各乡镇,选择有条件的乡镇中学或党校作为接收点;第二层面,再普及到村,也是依托有条件的小学或村党员活动室,设立接收点。在规划农村远程教育的课件制作时,第一个层面要依托各有关方面的力量,精心制作好高质量的、全国通用的统编教材;第二个层面要发挥各省区市的优势,精心制作好体现各地特点的乡土教材。在管理上,要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

五是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目前中央已经批准同意在山东、湖南、贵州三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摸索在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试点工作大体以一年半为期,面上推开大体以两年为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搞得快一些。试点单位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为在全国逐步推开这项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同时,其他省区市可先就这项工作做一些调查研究,做好前期规划和论证工作,为今后开展这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关于进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中央正式批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单位和中央各有关部门领导重视,行动迅速,主动积极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研究筹划。山东、湖南、贵州三省领导都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当作一项功在当前、利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谋划。贵州省委在4月中旬两次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和务虚,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多次亲自过问这项工作,省委分管副书记还先后到试点的两个市州进行调查研究。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也亲自过问,要求结合湖南实际,认真落实中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把远程教育抓起来,并提出当前特别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省里还积极筹建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有关单位参加的协调机构。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同志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已成立了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人参加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还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三省承担试点任务的市州县的领导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进行了认真研究谋划和前期准备。这些,都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是拟订初步方案,理清工作思路。三省都把明确发展思路、搞好发展规划,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初步实施方案。贵州省在中央党校的积极支持下,结合本省实际,从积极推进县级党校C级网站建设入手,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创造条件,积累经验。湖南省提出的加大光盘教育力度、加大广播电视教育力度和加大互联网党员远程教育力度“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体现了将现有教育资源与新建资源相结合、相衔接,很有创意,也很有可操作性。山东提出的把省级远程教育辅助管理中心建成既能完成中央一级现代远程教育所赋予的各项任务,又能成为本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服务中心、资源中心和管理中心的思路,也很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体现切实可行。三省都根据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重点研究了终端接收点的合理设置问题。贵州省提出,今年年底两个试点市州所属的434个乡镇远程教育接收站将全部建成,另有1200个经济和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将同步建成村级接收点。湖南提出,准备利用村支部活动室和有条件的村小学,建设卫星接收站点,确保试点市两年内覆盖到村。山东打算,用一年时间,在威海、东营、滨州三个经济基础不同的市进行试点,普遍建成行政村接收点;在其他市选择一个县同步试点,在此基础上还准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逐步实现终端由村到户的延伸。

与此同时,近一时期,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也为搞好试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中组部在中央批准开展试点工作的请示后,部领导高度重视,国强同志明确要求按中央领导批示抓紧开展工作,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目前,试点工作方案已初步形成,中央党校校委认真研究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问题,表示全力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并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教材编写组,加强中心课件库的建设力度,同时,还从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上大力协助贵州省加快县级远程网的建设,积极做好试点单位有关人员技术培训的准备工作。他们还进一步推动山东、湖南、贵州等省党校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教育部专门召开部长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参与和支持试点工作。他们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大力支持,搞好配合。他们提出,要把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把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衔接起来,优先支持试点地区农村乡镇和村一级学校接收站点的建设,在试点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信息产业部表示,要积极参与现代远程教育总体规划的论证、技术服务和农村接收站工程建设等工作,努力做好信息设备硬件和软件标准制定工作、质量认证检测工作和对省一级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特别是部领导还向工程技术人员下达了简化接收设备的操作程序的攻关课题,体现了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从服务农村、方便农民出发的全局观念。

总的看,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虽然正式提出的时间不算长,但开局良好,势头不错,为下一步的深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关于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

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推进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领导方法。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需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这次中央批准开展试点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教学资源、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在全国范围推开这项工作积累经验。下面,我结合这次调研的情况,就如何贯彻中央决定,搞好试点工作,提几点要求。

第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需要上下互动、多方协作才能有效实施的庞大系统工程。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领导,搞好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为此,中央将成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中组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中纪委、、中央党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部门。领导协调小组下设相应的办事机构,同中组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三个试点省也要建立相应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组织实施。在试点工作中,各单位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同时又要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第二、深入调研,精心制定方案。制定好试点方案,是开展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中组部正在牵头拟定和完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方案》。方案将对试点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措施、步骤等作出明确规定。方案出台以后,各试点单位要据此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自己的试点工作方案。要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摸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条件,了解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状况和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切实做到“四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做到“六落实”,即专用免费频道落实、信息资源来源落实、乡(镇)村接收站点落实、中央到地方经费投入落实、技术总体方案落实、省级和乡(镇)村接收站培训技术骨干落实,以保证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第三,整合资源,抓好基础建设。搞好基础建设,是开展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前提,为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首先要搞好硬件建设。在配置设备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地教育、党校、电信和广电等部门已有的基础设施,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可采取多种办法加以筹措。将接收终端建在农村中小学的地方,所需经费可以考虑主要在教育部门将要实施的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统筹安排;将接收终端建在乡镇党校或村一级党员活动室的地方,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负担,中央将从国家财政和中央党费中酌情给予补助。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代党委管理的党费,也可以适当拿出一部分作为所需经费的补充。

在抓紧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搞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课件内容的选择,要从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选择党的知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村适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信息、先进典型、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优秀文艺、体育节目等方面的内容,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当前,特别要精心制作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课件,为即将兴起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造条件。中组部要尽早动手,牵头制定教学资源的近期整合、开发计划以及中长期规划。这项工作,既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单位已有的教学资源,比如党校系统、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广电系统、农业系统以及科协系统等的现有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又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组织开发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新的教学资源。要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试点省可根据中央的统一规划,组织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资源,满足当地的需要。还可以考虑,把正在筹建中的井冈山、延安、浦东三个干部培训开发的有关教学资源,纳入到中心资源库中来。

第四,强化培训,建立专业队伍。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一支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来保证。各试点单位一定要抓好师资队伍、技术骨干特别是乡镇、村的设备技术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确保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用得了、管得好。试点初期,可以从建立接收点的农村中小学挑选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进行培训,担任操作人员。同时,要充分发挥党校系统远程教育网络的优势,承担培训任务。中央党校培训到省,省级党校培训到市县,县级党校培训到乡镇。培训人才很重要,留住和用好人才更重要。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保证他们留得住、干得好。

第五,科学管理,务求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科学管理终端接收站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远程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农村接收站点首先要建设,更重要的是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维护和管理。要注意克服重建设轻使用的倾向,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站点的作用。要把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远程教育和党员教育的其他各种形式结合起来,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选择切合实际的学习内容,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确保他们坐得住、学得懂、用得上。要有序组织学习活动,科学制定学习制度,落实干部学习考核规定,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努力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组织,确保远程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农村的学习风气有新改进,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新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有新增强,农民群众所得实惠有新增加。

第六,勇于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试点工作是一项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各试点单位一定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努力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比如,如何把开展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起来,如何把试点工作同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结合起来,如何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结合起来,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试点,找到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于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篇4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年4月至**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已具备的其他条件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用3至4年的时间,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先期试点的3个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建站点的管理使用水平。扩大试点的9个省(自治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08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没有进行试点的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到201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东部地区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中西部地区根据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试点省(自治区)要做好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做好省级资源库、省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级资源库和中心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省级辅助教学前端播出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前端播出平台。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平台的管理,做好协调和分工,保质保量地传输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既可以借鉴试点地区利用卫星传送、有线电视网传送、宽带互联网传送等站点建设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其他模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制作部门、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和远程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单位制作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地方单位制作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要纳入各地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四)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就业创业。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领导机构。中央决定,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更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领导协调小组办事机构依托中央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地方各级党委也要明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三)加强协调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项、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现代远程教育篇5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及优势

远程教育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一种必要补充,它既满足了因为教育经费的日益减少而不能以传统方式扩大校园设施的校方的需要,又满足了很多成人因为时间或金钱的不足而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完成学业的需要,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符合现代人终身教育的观念,给现代人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机会。

对很多人而言,早期所学专业落伍于现代所从事的职业,或是以前所学知识过于陈旧,都会使他们渴望得到再次学习的机会。但生活和工作的繁忙,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致命的限制。远程教育对时间和地点没有固定要求,但它所提供的课程内容、结构、作业、毕业要求及考试,跟传统教育方式无任何区别,费用也少很多。所以远程教育实现了许多人接受再教育的梦想,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许多无法以传统方式接受教育的人因此而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远程教学课程设置多为一些人文和社科方面的课程,还有为特殊职业而设计的培训课程,商业类课程也较多。参加远程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工作而又急需“充电”的人,所以他们都选一些实用性的课程。时间的灵活性对在职成年人来说是接受远程教育最大的优点,而且没有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压力和紧张感。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

1.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远程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的自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表现在自主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自主选择知识信息。

首先,学习主体可以根据工作、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进度,自己决定如何更好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最大限度地克服工学矛盾。其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远程教育能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不同学习主体对不同知识进行自主选择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学习主体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有效地学习。

2.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远程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形成一套合适于自己实际情况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既可根据网上导学进行自学,也可参加面授辅导和讨论(有BBS讨论),还可进行电子邮件的交互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3.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必须是交互的。远程教育必须强调在远程教学环节和过程中的交互性。这里的“交互”指的是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或E-mail,BBS等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互相交流。远程教育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能使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实现共享,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面临远程教育的加速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对下列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

1.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学习层次的要求逐步提高,且社会上在岗的大批业务骨干也急需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同时伴随着机构改革与调整,有大量分流与下岗人员(包括下岗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所有这些,都向教育提出了迫切的任务。因此,远程教育的办学形式应定位于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和各类培训、进修为辅,经过试点,在保证质量、稳步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

2.专业设置要合理化。在专业设置方面,既要培养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的多学科综合人才,又要大力培养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各地的支柱产业的专业人才,以缓解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在这方面人才的缺乏。

3.教学质量是远程教育的生命线。要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建设方面,好的技术及设备是首要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及设备应既能满足网络运行初期的需要,又有利于今后的更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二是课件的质量问题。在教学和制作课件时,可以依托全日制高校雄厚的技术力量进行课件开发,在授课时还要引进生产第一线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使学习更生动、实用。三是学生的学习管理。远程教育学生管理不像面对面教育那么直接。笔者认为,让远程教育的学生,每年都有一定返校集中学习的时间,这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有保证。四是努力提高办学条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须注重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使远程教育更快地发展。五是加强与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的联系。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必须与人事部门(人才市场)紧密联系,掌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计划,减少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毕业生对岗位以及工作的适应性。

现代远程教育篇6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远程教育是授课者与学习者不在同一个区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自主活动,不会有太大压力,能够轻松的学习,但学习者也必须有自我约束能力才能够到达学习的目的。所以这样的学习无疑是考验学习自主能力。也有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没有学习的必要,不能学到知识。那其实是相对本身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来说。其实只要学习者花了时间认真听课还是有用的。像如今一些学校都会开通网络教育平台,学习者通过学习如有疑问可与授课教师作在线交流。2.打破空间交流上的界限。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极大的不同就是传统教育方式会因为地理区域存在交流不方便的约束,但远程教育打破这一界限,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不受地点限制,授课者和学习者都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进入平台进行授课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这一点适合已经工作的人群,他们可以利用闲暇时刻进行自主学习。3.入学容易通过率高。远程教育考试的招生和传统教育不一样,它在秋季和春季两次招生,学习者经过免试或自主考试就可以顺利入学,相对于传统的考试入学有了较高的通过率,这对已经脱离书本很久的从业者而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只需花一点功夫学习基本上都可以通过。除此之外网络远程教育的所学专业是不受报考专业的限制,一些非特殊的专业,只要有兴趣或者需要一般都可以报考。4.远程教育文凭价值平等。很多人认为远程教育文凭的价值不高,他们认为自考和成人高考拿到的文凭比远程教育好。其实远程教育所获得的文凭与其他途径获得的非全日制文凭不存在差别,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对于后续学习深造,没有特殊要求都具有相同效力。三者相比较而言,远程教育获取毕业及学位证书相对简单。5.突破年龄限制。远程教育不但冲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而且还突破了学生年龄上的限度,顺应社会的需求,很多成年人仍需要不时的学习,以此充实自身。现代远程教育就给这些人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只要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目的,再加上自身条件,实现“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一种现实。6.费用相对低廉。远程教育学校不占用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录制的课程可多专业学习,这就保证了远程教育学费的相对低廉。7.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主办网络教育的高校而言,各种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网络传播分享,好的师资资源和教学成果可以不会被浪费,可以得到分享。8.远程教育的品质。相对远程教育入学要求门槛低,容易通过考试,就有了所谓的“宽进”。但为了保障网络教育教学品质,国家和主办高校都会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本科段教育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英语及计算机统考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这样一来就保障了远程教育的严格,也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拿到文凭,此称之为“严出”。9.学习形式交互化。授课者与学习者之间,能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交换彼此想法,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师生交流无障碍。利用计算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类型、上课人数、到课率进行判断,从而精确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更加有效的组织教学活动。10.教学管理具有人性化。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平台有自动控制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它帮助学生咨询、报名、缴费、选课、查询、档案处理等。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1.发展不平衡。使用网络才能完成的远程教育,在中国受地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经济建设基础落后的因素,东部发达地区对比西部发达地区在远程教育上的开展要优先一步,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上也较难统一,这也就造成了客观上远程教育的规范性差。而且在最近的一次远程教育现状考察报告中,发现存在招生不合格的状况,有些学习者并不具体网络学习的条件,这样会导致教与学不同步甚至不能有效的组织教学。2.教学资源重复。远程教育是许多学校为了跟进时展需求,也非常重视结合网络教育进行教学工作,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开始发展网络远程教学,但各个学校在开展远程教学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方面就是教学资源的重复。许多学校在实现远程教学时,除了教学管理系统,每一门课程都是全部从新开发,这样不光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需求大批人力。如今被许多学校网络远程教育是与企业联合建立的,企业出资金和技术,学校出教学力量和教学管制,这种办学基本上属于一种市场营销行为,一味盈利,讲究大规模效益。在这种情况下,试点学校各自为政,协作不容易,这样容易导致各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反复。3.缺少专业人才。远程教育模式之所以与传统全日制教育模式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授课者和学习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步。在这样网络教育新体制下,怎样把传统全日制教育学的优点转放到远程教学中,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熟练处理网络技术并且具备好的教学能力的人员不多,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传统教育模式向网络教学的进化始终不能够进展。4.教学缺少多样化。熟练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教学才能的教学人才稀缺,这就间接影响了网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课件品质,从而导致网络教学模式缺少多样化,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是有负作用的,这会削弱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调动性,学生对教学内容把握不深刻,了解不透彻从而直接影响教学品质。5.网络远程教育隐藏弊端。目前人们对多媒体网络远程教育认识不足,只是具有表面化的认知,对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盲目接受,而远程教育也忽视了社会是会不断进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都正在改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方式,渐渐地新的模式代替旧的模式。对于这些远程教育不重视,也不结合社会现象去创新教学,照搬传统学校的做法。就比如教材方面,大部分网络教育的学习资料的教材还套用传统教育学校的教材,有的甚至是没什么必要的教材。这样看来网络教育还是在利用多媒体去复制粘贴校园的旧式教育,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统一逻辑结构。长此网络远程教育的弱点将不能被有效的解决,让网络远程教育处于不利地位。6.网络远程教育缺少真情实感。远程教育的对象很宽泛,没有特定的授课群体,对比传统教学,远程教育缺乏情景性。所谓的情景性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现实中的教学场景结合学生做出教学,离开情景就没有意义。这也是当下远程教育的一个极大的劣势,没有情感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模式化,重复机械化的完成任务不带额外的情绪。确实远程教育虽然可以做到在线交流,但是始终隔着屏幕,而人的情感方面又很难琢磨,这就是为什么观察一个人和了解一个人是需要长久时间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冰冷的屏幕,我们不能仔细观察学习者,有了这种限制,授课者对学习者的印象也只是粗略的,这样的话就不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而设计和更改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情感本身就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点网络教育是无法或者很难实现的。

三、结论

现代远程教育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网络化和实时交互的教学形式。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众多网络大学和网络学堂的产生,教育网站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网上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可以说现代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网络带宽和传输机制的原因,目前教育网站的内容大多数以静态的教材为主,而很少有视频、音频流媒体教学信息,即使有些网站支持视频、音频流媒体教学内容的在线浏览与下载,但由于网络传输速率很慢,很难实现双向交互,因此效果并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教育对众多学习者的吸引力,因此使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折扣。

IPv6协议的出现不仅解决了1Pv4地址空间几乎接近枯竭的问题,而且改进了IP数据包的基本报头格式,最为重要的是IPv6能更好的支持组播,使视频、音频流媒体教学信息在网络带宽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通畅传输,节省了网络带宽,减轻了网络负载,并且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个性化教育和终身教育。因此基于IPv6的组播技术为解决远程教育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较好的途径。

二、IPv6及其组播技术简介

(一)IPv6性能简介

IPv6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空间已经将近枯竭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性能主要有:

1、巨大的地址空间

IPv6采用的IP地址为128位,即IPv6提供2128个地址空间。形象地说,对于地球上的每平方米都将有超过1000个IPv6地址。

2、简便的寻址和路由方法

IPv6地址类型是基于分层的网络拓扑结构,这一结构对于网络安全是大有益处的。同时,IPv6改进了IP包的基本报头格式,它只有6个域和2个地址空间。这种简化的报头不仅所含字段少,而且报头长度固定,使得路由器的硬件实现更加简单,并且在路由分析中,IPv6不对数据进行分割,进一步减少了路由负载。

3、更好的安全特性

IPv6中提供了若干重要的安全功能。IPv6规范规定了“认证头标”和“封装安全净荷”。认证功能提供了接收方能确认IP分组源地址的正确无误,并且其内容在传输过程中不被修改的机制;“封装安全净荷”功能则保证只有合法的受信者才能读懂IP分组内容。这种身份认证方式能有效地防止网络窃听,从而保证用户和系统的安全性,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黑客利用网络协议的漏洞进行破获活动。

4、支持组播

IPv6提供了新的集群通讯地址方式——组播,组播是利用IP网络的组播能力,允许路由器一次将数据包复制给多个数据通道,实现一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组播可以大大节省网络带宽,因为无论有多少个目标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链路上只传送一个数据包,从而减轻了网络负载。

(二)组播技术简介

1、组播的概念

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组播源)发送单一的数据包到多个接受者(一次的,同时的)的网络技术。组播源把数据包发送到根据IP地址分组的组播组成员。组播组中的主机可以是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物理网络(必须有组播路由器的支持)。

2、组播实现的关键技术

组播技术是适用于一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业务。组播实现的基本原则是:依托于IP协议完成组播;IP组播强制网络在数据分发树的分叉处进行信息包的复制。IP组播的实现主要包括三部分:寻址、组播成员管理和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寻址:IPv6为组播预留了一定的地址空间,其地址高8位为“11111111”,后跟120位组播组标识。此地址仅用作组播数据包的目标地址,组播源地址只能是单播地址。发送方只需要发送数据给该组播地址,就可以实现对多个不同地点用户数据的发送,而不需要了解接收方的任何信息。

组播成员管理:组播使用IGMP(InternetGroupManagerProtocol)协议实现用户的动态注册过程。在主机与组播路由器之间通过IGMP协议建立并且维护组播组成员的关系。组播转发路由器通过IGMP协议了解其在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即组成员。如果出现成员,组播路由器将组播数据包转发到这个网段;如果没有则停止转发或不转发,以节省带宽。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的作用是建立和维护组播路由表,以充分利用带宽。组播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密集模式和稀疏模式。密集模式组播路由协议是指组播成员密布在整个网络上,即许多子网至少包含一个成员,带宽很充裕。它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网络。稀疏模式则适用于组播成员稀疏地分布在整个网络,并且未必有充裕的带宽可用的情况。

三、基于IPv6的组播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IPv6提供了很多优质的服务功能,特别是组播技术改变了数据流的传统传输方式,克服了单播和广播的不足。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IP组播技术应用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1、提高了远程教学的覆盖率。

由于IPv6的组播地址范围巨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能拥有一个独立的属于某个组播组的IP地址,使每位学员都能连接到Internet进行学习。

2、解决了网络传输中的信道拥塞问题。

组播可以大大节省网络带宽,因为无论有多少个目标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链路上只传送单一的数据包。将组播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减少了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3、丰富教学资源,保障网络安全

利用组播可以传输流媒体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并且由于IPv6提供了严密的安全机制和严格的身份认证机制,保证了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提供方将其教育资源放在服务器上,让更多的网络学习者利用。

4、实现网络实时教学

由于IPv6改变了原有的数据传输和报文分割方式,使得在相同的网络带宽上可以运行更多的数据,从而使得视频、音频流媒体能够在普通网络中传输,这就使得网络教育有望从单向交流转向双向互动。另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视频点播、虚拟教室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和远程沉浸式教学,这无疑将有助于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二)一个IP组播远程教育模型的实现

由于组播的优势和技术的成熟,将其应用于现代远程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在对目前IP组播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IP组播的远程教育模型,该模型能实现实时同步教学和非实时异步教学功能。

实时同步教学:教师在电子教室的现场讲授或报告经过摄像系统和调制系统处理成数字信号后,被送至组播源服务器,由IGMP来建立和维护源服务器和组播成员的关系,将数据信号传输到组播成员,远程学习者利用PC机可以实现实时听讲。由于组播使用了IPv6的报文格式,其传播速率较快,信号延迟较小,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

异步教学:远程教育中心制作的学习资源(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文本等内容)也可以通过教学服务器传到组播服务器,以组播方式发给各成员,远程学习者可以下载到本地硬盘,进行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篇8

论文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招生;现代化

一、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时代背景

1.我国网络发展史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年到1993年。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Only)。

在此期问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l’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服务对象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某些政府部门。发展过程如下:

1986:Dialup(Termina1)

1990:X.25(1989.n:CNPAC。1993.9:CHINAPAC)

1993:LeasedLine(DECnet)(EmailOnly)

这一时期互联网处于萌芽阶段,还不够发达。应用很贫乏,可靠性不够高。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是互联网的起步阶段(FullFunction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拥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慢慢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初步的发展。l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实用性日渐增强。

第三阶段从1997年到2000年,是发展渐进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这个时期互联网开始为大众所知晓,应用渐广乜]。

第四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是爆炸性增长阶段。

从2001年到2003年网络经济泡沫的消逝。再到2005年,我国互联网络经历了爆炸性增长所引发的泡沫危机后日趋回归理性,互联网用户数也大幅增长,我国计算机网络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05年,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达到1.11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1%: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首次超过了网民总数的一半,同时也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的人数,达到5300万人。

第五阶段从2006年至今,是稳步健康发展阶段。

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 7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随着电信网络惠民工程的日益落实,互联网正覆盖越来越多的县乡镇,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 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35. 6%)。

2.我国网络发展迅猛的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基础。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在年均GDP增长9.8%的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积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全民整体收入的增加.人们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更多满足,在信息需求和休闲娱乐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同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互联网产业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并促使产业内的并购和商业模式升级,大幅降低了互联网接人的费用和门槛,提高了互联网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为保证我国信息化健康发展,国家制订并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信息化正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也在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让信息技术与服务惠及亿万农民群众,落实2010年基本实现全国“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政府主管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正在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城市化进程为更多大众接触互联网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的城市化,另一方面是城市的集群化。前者的发展直接带来了生产生活等相关硬件设施的升级,后者进一步缩小了城乡的空间差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广大农村人口带来了实惠。

第三、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数据通信正在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成为通信领域的主流。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网络运营商竞争程度的加剧,网络接人的软硬件环境在不断优化。网络接人和用户终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使用户的上网门槛不断降低。

第四、互联网具有高粘性和高传播性。根据CNNIC的调查,一旦用户接触互联网之后,流失率极低;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网络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论坛、交友等应用具有极强的互动功能,这些功能会推动相关应用的传播,这种传播既包括向网民的传播,也包括向非网民的传播,而向非网民的传播将推动网民规模的扩张。

第五、网民规模的扩张推动网络价值的提升,而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其扩张力。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随着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网络的价值不断膨胀。将目光瞄向互联网价值的机构和个人创造的内容,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张力和吸引力。

3.网络教育招生现代化印记

我国计算机网络至1996年起步开始,到1999年已有初步的规模及发展雏形,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教育、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网络教育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199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为我国首批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试点院校,我校网络教育也于2000年7月列为试点单位。至此,网络教育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网络教育招生工作也更是自诞生之日起就烙上了现代化的时代印记。

二、网络教育招生的现代化发展轨迹

1.1999年一2002年是网络教育招生萌芽起步阶段。

自1990年代下半期起,中国远程教育进人了战略革新和起飞期。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订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地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又一次明确强调:“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最初的网络教育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天网”,即卫星电视网;第二个是“地网”,即“中国教育科研网”.通过“天网”和“地网”的配合,实现文本、图形、数据、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双向交流。

这一阶段中的网络教育招生依然与全国统考接轨,由各高校联合省招办进行招生,指标由省招办进行控制。一方面,学生获取招生信息的渠道有限,另一方面,网络教育高校自主性无法施展,网络教育的优势难以体现。同时,因为当时资源技术有限,报名程序仍是由学生到省、市县招办进行人工报名,由省招办将符合条件的学生转给各网络高校,再由网络高校将学生进行统一录取。这样,通过一级级分配,生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网络教育的超越空间、灵活学习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只有走出一条符合网络教育自身的特色之路,网络教育的招生才能走上康庄大道。

2.2003年~2004是网络教育招生转折发展阶段。

2002年,教育部出台教高E200238号文件,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于意见》,明确指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要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要减少并停止招收全日制高中起点普通本专科网络教育学生。这一意见的,标志着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进人到以强调质量为主的阶段。与此同时,网络教育招生正式脱离全国、全省统一出题考试录取的模式,而彻底由各个网络高校自主进行招生考试,以“入学测试”的方式,采用国外“宽进严出”的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为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增强技能、不断学习提供良好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网络化、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教育形式由最初的“天网”和“地网”转化为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电子课件样式,对学员学习的时间、地点不再有严格的限制,这更利于学员合理安排时间,自主学习,学员可以自主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体现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也为网络教育招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以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招生为例,2000年招生1440人,2001年招生17576人,2002年招生20062人,2003年招生9845人,2004年招生5829人,网络招生经过曲折的发展,从最初的萌芽,到找到自己特色之路的发展,稳定成熟期也已悄然而至。

3.2005至今网络教育逐步成熟稳定阶段。

我国网络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通过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已经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教育国情、适应国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学院的招生也由最初的4635人,发展到2007年的21143人。2008年,我校网络教育招生达到18026人,同比增长288.91%。网络教育这一系列的稳定发展归功于国家对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视,也归功于网络教育自身独特的优越性。

这一阶段的网络教育招生充分实现网上自主模式,所有的招生简章在网络上,学员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填写个人信息进行网上报名,同时根据自己所报考的学习中,进行信息的确认报名之后,通过网上的复习大纲进行复习备考,在指定的时间参加入学测试,最后通过网络查询成绩。整个流程实现网络的联动模式,全信息化工作管理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标志着网络招生彻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三、网络教育招生的现代化表现

1.教育平等。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匮乏的教育资源,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偏低,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是自古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怎样满足众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要求,怎样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在教育信息化与社会网络化的互动影响下,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一些重大改,而这些重大改变是基于一种外生力量的影响,即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产生了足以使其变化的因素。而这一影响的外部特征即网络化。网络教育招生使得教育机会平等成为可能,而这种可能将让民主能够成为现实,从而不断完善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2.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同时终身教育观念正在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据统计,在现代社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每七年更新一遍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约17~25门课程),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根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解决我国的继续教育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网络教育可以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提供便利,在公众教育领域将有很大的市场。这也成为网络教育招生符合时代背景的一大现代化表现形式。

3.教育一体化的实现。

网络教育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高校的网络教育以网络资源为载体,全国范围内建立网络学习中心、站点,将中东部地区集中发达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供给西部不发达地区,这类地方一般教育资源分散、稀缺。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使得发达地区能够带动不发达地区,使不发达地区能够获得同样的高等教育,同时以网络的低成本获得高收益的教育资源。以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为例,2000年网络教育成立之初。仅有武汉教学中心和校本部教学中心,2001就已经开始开拓湖北省内及周边省市的网络教育中心资源,在湖北省内发展了黄冈、黄石、仙桃、咸宁、襄樊、孝感等一系列学习中心39个,在省外发展了宁波、青岛、汕头、深圳等教学中心65个。截止2008年底,全国范围内共成立网络教学中心81个,已形成华中科技大学自主的学习品牌及网络教育模式。但全国覆盖地区的不均衡,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习中心设点比率明显偏低,有进一步挖掘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4.科技新技术的集中体现。

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由最初的“天网”卫星系统及“地网”视频系统,逐步变革为电子课件、视频会议、教育网站以及移动教育网等形式。“网络教育招生也在科技进步的伴随下一步步改良,从最开始的纸质报名,到后来的网络报名与纸质确认相结合,无一不体现了现代化技术的集中运用。网络招生的招生流程和系统,更是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使用浏览器/月艮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采用HTML、PHI’和MYSQL数据库等技术来进行开发,在招生之初就可以对多个教学中心进行学生报名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分类、统计管理、录取分班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各个教学中心报名的情况及数据统计会实时地通过网络反馈到总站。网络招生的数据汇总显得清晰而明了。”

四、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发展趋势

l摺生对象群体的广泛性及多样性。

网络教育招生对象经历了由普通高中、中专毕业生向在职人员的转变,在职人员中通常以普通城市职工为主,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完善,“村村通”的进一步落实,地方乡镇仍有巨大的招生潜力需要开掘。同时,“在学习、分析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中特别是关于2010年要达到招生的两个50%,(普通高中与中职,普通高校与高职)和上亿人次的培训任务,针对高职和中职的在校生和毕业生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教育的教育对象和成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中流砥柱力量。”

2.网络教育招生工作领域的多样性。

为进一步发挥网络教育公共服务领域的优势,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研究和探索实现“四项工程”(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使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可能,从而拓宽招生的领域和范畴,将网络教育与社会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网络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经济贸易的全球一体化趋势要求各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培养越来越多的熟悉世界经济贸易及生产和管理的人才,由此而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紧密,而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将信息进行高速快捷的传播,而网络教育有着其它教育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使得网络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网络招生的对象也会趋于国际化。

4网络教育招生手段的先进性及科学性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手机3G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里程碑似的发展,国家对于3G网络的授权及各通信行业的业务拓展,手机上网将会和计算机一样走进寻常百姓家。一方面,网络教育招生可利用群发短信及邮件的形式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让手机上网浏览课件成为可能,给网络学习又开辟了一条便捷通道。

五、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现代化特色

1.在线考试的积极尝试。

现行的网络教育测试模式多半采用集中报名、布置考点、考场,进行考试,组织阅卷,登分、录入成绩最后查询。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7月首次进行了在线招生考试的试点。此次试点采用统一机考的方式,学习中心配备了30人以上的机房,机房内安装有摄像头,便于总部监控,考生除在上机考试系统中通过识别验证,同时也接受机房现场监考老师的身份认证,所有考生在同一批次参加规定科目的入学测试,每科测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提交答案后,系统自动给出分数,成绩进入教学管理系统,招办根据招生计划划定相应的分数线进行录取。考后10天,考生可以在学院首页查询录取结果。

目前,在线考试的硬件设备已经达标,能够实现,但对考试学员的身份确认以及信息核对仍需周全的考虑及实验。在线考试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和进一步实现网络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2.网络招生管理的现代化尝试。

至2008年开始,华中科技大学网络学院将所有招生负责人的信息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遇有相关招生政策的调整和重要的通知等,采用“群发器”发至学院主校区及各个站点的招生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此举大大加快了我院现代化信息传播的进程,第一时间将国家政策方针及有关信息进行快速的传输。真正做到高效便捷。同时。所有招生人员建立QQ群联络系统,实现网络办公。学院更于2008年初启动了“体验式”学习方式,所有在职人员进行网络学习选修,切身体验作为网络学习学员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体会及感受,通过这样的尝试,网络教育的所有管理人员对于网络教育服务有了更深的体会,更容易查漏补缺,这也为网络教育招生提供了强大的实践指导。

3网络招生试题库的现代化建立。

现代远程教育篇9

教育评价的过程是对教育价值判断的过程。现代主义教育的主要评价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优胜劣汰的考试,整个评价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反复的纠错。而后现代教育观中不存在绝对的整理,教师也没有判断的标准,也就失去了权威。后现代教育观主张提问式和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提问过程中,使学生自觉批判性地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在对话的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自由的探讨和思考。后现代教育主要的评价方式是建立一种平等开放的对话环境,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以促进评价的公平性和真实性。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出自我评价。整个评价系统的重点是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所遇到问题的能力,能不是为了获得哪些假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能力[2]。

2基于后现代教育观的远程教育

通常而言,远程教学是一种利用传播媒体来实现远程教和学的教育方式。我国的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随着远程教学的发展,网络课程的简单、教育目的的单一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平等等问题逐渐显示出来。后现代教育重视教育目的的多元化、课程的开放性和评价体系的平等性,这些都是创设开放性教育的条件。所以,将后现代教育引入到远程教育中,必将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

2.1紧跟市场需求,确立多元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是以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有广义的教育目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所能达到的目标,而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追求统一的教育目的,并以学科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反而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远程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并不是单一的教育模式,而是采用开放的教育模式,其拥有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习者,因此,在确定教育目标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传统的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性的全面教育。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每个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都希望通过该教育拥有某项技能,希望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可以使自己全方面的发展,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接受完整学科教育的同时还能拥有一技之长。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目的,重视每个参与者的个性,重视教学目标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互动性,关注参与者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培养出适合不同行业的学生。

2.2开放课程体系,丰富呈现方式

网路课程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的网路课程建设是一种封闭式的开发模式,大多数是照搬学校的课程,网路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学科体系、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后现代课程观强调课程设置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网络课程除了专业学科的开设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学生需求以及课程改革的趋势,形成地方、学校和学生三级课程开发模式。目前,大多数的网络课程是以网页的形式出现的,而这些网页大多数是静态的,以线性的方式组合网页,该单一、静态的呈现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现代课程观主张课程的丰富性和关联性,包括课程的表现形式和课程内容[3]。远程教育可以运用多种媒体,但是由于每种媒体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是运用的媒体种类越多就越好,也不是网络课程的内容越多越丰富就越好,这样会是信息泛滥。必须综合利用多种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创设情景,提供多样的关联资源,优于学生自身进行知识的重建。

2.3平等的师生关系,公平的评价体系

教育是教和学双向的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传播知识的过程,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师生是分离的,所以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后现代教育强调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远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以教育资源的形式或者学习帮促者的身份出现,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或者多向的沟通体系来进行即时会话关系。远程教育的目的是多元化的,而且由于不同学生接受远程教育的目的不同、地区差异等原因,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远程学习习题库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后现代教育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价。远程教育的评价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文化背景、学习者的需求和特殊的知识领域上采取利于大众利益的公平方式,注重每个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现代远程教育篇10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续、终身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必然会与自身产生的必要性相关联。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学科、新专业、新领域的不断涌现,迫使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而快节奏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人们将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在新时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他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现。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对现代劳动者的素质描述为: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许多发达国家也在人才素质结构内涵的总结中提出,要培养人的继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迅速反应能力、新知识的及时吸取能力、以及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界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信息传输更为便捷,远程教育可以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在人们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学习更是学习者主动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地把人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人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之所能,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竞争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只是表明其能够参加远程学习,但能否有效而又充分地利用和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开展学习,则是一个能否更好地进行远程学习的问题,尤其在信息时代,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远程教育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教育和学习,其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源的利用有多种组织方式。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型的(即系列化、顺序化的)线性组织,然后加以整合提供给学习者;另一种则采用非线性组织向学习者提供资源信息量,即提供知识和能力教育的空间结点,每一结点又都可以向多个方向扩展、深化和延伸。一般来说,前一种方式比较适合正规的、传统的学历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比较系统;后一种比较适合非正规的成人教育,其好处是学习者可以选择任意结点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掌握学习的进度、深度和广度。

随着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都与传统课堂中心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尤其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强调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现代通信等远程传输媒体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与缺失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业造成障碍,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应从培养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帮助远程教育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培养合格的高等专门人才。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从上好入学指南课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利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好教师导学作用、严把形成性考核关等几方面进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独立、积极地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在原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才是自主的。实现远程学习者主体参与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