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00:46:27

油画教育论文

油画教育论文篇1

首先,当代油画创作更加注重“形式化”,这是通过络绎不绝的美学艺术前辈进行探索与发现,后人将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加以,衍生为今天更能诠释当代油画艺术灵魂的一种思想。无论是油画美学中的具体派还是抽象派,对“形式化”所能带来的不俗效果无不青睐。“形式化”的主旨可以解读为当代油画本体语言上趋近于多维度的绘画表现、绘画技巧,其所显露的效果在具体派和抽象派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具体派中运用“形式化”手法对作品进行演绎,所呈现出的效果往往会突破过去过于保守的绘画风格所描绘出的效果,透过对空间进行平面化,对色彩进行单纯化,使得其表征的事物更加清晰透彻。在油画美学中,具体派对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法大胆尝试,使得不少业界精英大为赞叹。张扬、前卫而有不失清晰、层次,“形式化”所带来的震撼,在具体派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对于抽象派的油画创作人士来言,“形式化”无疑是一个抓人眼球的独特绘画手法。透过作品,即使是未经美学艺术熏陶的观赏者,亦能体会到美之缘由。“形式化”将抽象派的画中事物表露的更加平滑,将油画创作中最独特的可塑性巧妙的融入到作品当中,让朦胧中又多了几分迷离的意味。这是可以被轻松解读出来并被理解的,打破了传统的抽象油画创作中极绵而又难以理解的画质。因此“形式化”是可以对油画创作效果有不凡的提升。

其次,不难发现,当代油画创作者在精神方面的提高与油画作品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置否的关联性。“艺术源于生活”,这是给予艺术最客观的评价,当然,美学艺术亦囊括其中。的确,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本质,是无法与任何人取得共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油画创作者通过生活的领悟,提高精神层次进而提升作品的质量,使画面具有极强的张力与说服力。一双充满可读性的眼眸,一双写满故事的手,透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理解,可以多角度的对其进行定义,这也正是绘画精神提高所带来的对作品多义性的解读。抽象派的热衷人士其实是更加青睐描绘精神层次的事物,因为这很符合抽象派油画创作技巧,也更容易与品鉴者想法打成一致,产生共鸣。这种借助现实描绘抽象而又深层次的事物再通过抽象而又深层次的事物去反观现实的创作手法,是完全可以满足于创作者身心的愉悦,令其乐此不疲,这也正是油画独特魅力所给予人们畅快的享受。

通过上述对当代油画创作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它是可以带给美术教育一定启示的。在美学当中,无论每门绘画艺术彼此之间亦或是绘画语言本体,都存在着重要且必然的联系,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彼此的关键连接点,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者理解,使其能够深入感触该门甚至是多门艺术的独特之处。就如同“形式化”手法一样,是当代油画抽象派与具体派一个重要的连接点,掌握了其精髓的所在,无论是品读哪一类作品,都能够发掘出其最根本的美感与意图。再有,可以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色彩。充沛的情感如若投入到美学艺术的创作当中,犹如将作品赋以魂魄。笔者始终坚信,情感的投入可以直接决定绘画的质量,因为人们喜欢挖掘表象背后作者的情感。就如同提高精神层次去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将直观性与多义性捧送品读者,让他们享受个中带来的乐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比如“形式化”的创作手法对中国当代油画创作者而言,其影响力与深远度是不及方兴未艾的装置艺术及影像艺术。因此,当代油画不可能独立的去承担当代视觉审美的需求,只能作为所有当代艺术门类中的一条支脉而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当代油画的形式探索已经走向极限,而是当代艺术的过度“形式化”趋向使它无法逃离其形而上学本质。因此,如何避免当代油画思想深度的跌落,还需要从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方式入手。艺术形式固然重要,画什么、表达什么似乎更是艺术发展中、美术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油画教育论文篇2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

[1] [2] 

油画教育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1

油画艺术是我国当代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新学科,在国家各拳术院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艺术视野的开阔,现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开始成为了教育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如今全国多个高等院校的油画专业教学模式还比较陈旧单一,不适应社会和市场对油画人才需要的标准,这就要求油画教学模式要进行变革,要向多元化发展。

一、中国当代油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当代油画教学的现状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国内油画界比较有造诣人人才,他们人数众多,对西方文化具有很高的热情,所以,高等艺术院校的油画教学基本上就是中国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一个剪影。

(二)中国当代院校油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油画教学过程的单一化倾向

我国各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油画课,油画课的基础课程基本上都是由素描和色彩两门课构成的,水粉是色彩教学的主要原料,学生在绘画练习时主要掌握的是厚涂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对这样的模式兴趣不高,因而使学生的素质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而且由于院校教师一般都是职业的油画家,所以他们在教学时侧重于技巧方面的教学,对教学的艺术和方法则运用的不多,不太讲究模式的整体性,这样就造成了油画教学的过程比较单一。

2.油画色彩教学不足

色彩教学是整个美术教育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色彩的教学观念对油画整体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美术院系中得油画专业对学生比较偏重于色彩写生训练的培养,导致学生普遍注重接受写实性色彩观念而对装饰性色彩的概念却没什么深入了解,学生对现代绘画中得一些原理和技巧掌握的都不是很全面,这样他们的作品中自身色彩就很难表现出来。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各个艺术学院的油画教学需要调整色彩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色彩能力。

3.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油画是艺术的一个类别,而艺术学科又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分支,所以,油画教学既是人文科学教育范围内的一种特定的专业教育,也是一种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因为人文教育能够让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认知更加深刻,领悟的更加透彻,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中大都比较片面地强调专业教育,而把人文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样就造成了油画教育中重技能、轻理论、轻文化素养的局面,对学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阻碍。因为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注重加强专业能力培养,而且要培养一些优秀的自我素质和条件。

4.盲目走进了“创新”的误区

从教学和艺术的发展来看,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各个专业中要求创新是一个新的标准,油画教学自然也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在油画的具体教学中,为了寻求创新的方法,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写生色彩、直接画法,认为写实技巧已经不合时代潮流,随便把主观色彩、抽象变形作为油画,以为这样就能改变单一的陈旧教学模式了, 却不知道这样把学生的创造表现能力都扼杀了,使学生丧失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未来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二、中国油画教学的多元化

(一)中国油画教学多元化的必然性

多元化教学是历史的发展和油画教学实践的必然产物,他是一种符合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要求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是中国院校油画教学的基本原则,他是教育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对油画教学新的探索研究的成果,中国院校油画教学多元化模式具有与时俱进的必然性。

(二)中国油画多元化教学策略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中国院校油画教学实践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多元化教学策略要想再油画教学中确立稳固的地位,成为油画教学的核心模式还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改革教学体制

对旧教学体制和模式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下就能够完成的,各院校的实际情况、特点不同,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对不同的院校实际情况要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不同进度的改革措施。基于本科院校目前的教学体制,由于院校普遍在专业设置中过细过窄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上应该实施逐步的、渐进式的改革。

2.强化油画色彩教学

由于油画色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使得油画色彩教学呈现出“写生色彩”和“色彩重构”两个不同的类别,“写生色彩”采用应用光学原理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方式,侧重研究光在形体上的整体流动与节奏、自然色彩的规律及组合的基本规律。而油画教学色彩重构训练则是对学生进行形色分离――变色训练、色彩均衡构成训练、色彩节奏感构成训练、色彩对比构成训练。两者共同构成了油画色彩教学的基本框架。

3.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调人文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目前中国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是的教育成果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及如何思想。中国院校油画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要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来培养具备优秀素质的油画人才,因此需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在这方面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国院校油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此外,对于本科艺术院校,应该以提高对新生入学的文化素质为标准对油画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总之,我国院校油画教育应当把理论思想和专业技能作为同等重要的两个因素,来对专业进行设置,以便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4.加强油画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一些艺术院校采用大量增加或新开艺术门类和扩招艺术类(含绘画和设计)学生的方式来谋取经济利益。为了保证高校艺术师资质量,需要对纯艺术类招生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理智合理的控制,防止艺术院校盲目扩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油画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级油画人才在高校间双向流动。

5.教师要转变、更新艺术观念

在油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的油画艺术观念、形态以及社会大众油画审美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学习掌握油画知识,抓住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特点、规律和基本走向、洞察油画艺术发展变化的趋势,及时转变、更新艺术观念,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6.创造良好的油画教学条件

油画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油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油画审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时代审美需求,油画作为审美教育的一部分,必须紧跟时代创新步伐。高职作为油画的后启之“星”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油画创新、创造能力,在油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如何培养高职油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高职的油画教学环境

中国油画学习,模仿于西方油画,特别是美院油画的教学和本科油画教学深受其西方油画教学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而高职油画虽然起步晚,也会受我国油画教学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形式、内容单一、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但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从客观上讲,应该具有更多的,更灵活的表现方式和领会油画精神。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绘画基础薄弱,知识基础能力和基本的素养也和本科院校有距离,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高职的学生和美院,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增强高职学生油画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的学生在进高校前,一部分进行过专业绘画培训,但大部分是没有绘画基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美术教师如何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油画高技能型人才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按照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美术学生一般会具备三种能力,通用职业能力、美术基础能力,专业创造能力,通用能力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网络运用等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基础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的造型能力,色彩塑造和感知能力,以及色彩的组合能力。美术基础能力是高校美术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美术学生怎样熟练运用美术技法,准确运用绘画和设计的创新创意语言,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基础素养进行更好创作呢?

(三)油画基础课和创作课是高职学生三年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各种油画技法的学习是油画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油画创作课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学生在校学习各种油画技法,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创作油画。而新生进校的时候,学校课程设置一般是安排素描和色彩两门基础课程,而色彩的教学多以水粉材料为主,因其材料的制约,为其后面的油画学习,造成了以水粉画法就是油画的技法根本,这样就造成了技法的单一化理解,在色彩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色彩写生,和写实性色彩,把教师的油画理解和认识错误的传递给学生,并且只偏重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性色彩的那一面。

(四)油画教学的“固定思维模式”。从思维的角度讲,油画创新思维应该从起点上否定纯模仿的被动模式,油画的基础练习要改变有关基本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艺术态度等问题。 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只表现在模仿上,那么教学根本无法具备艺术教育的属性。油画不是在二维平面上复制一个图像,作为高职教师应改变学生的单一思维模式,使油画学生思维模式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的油画教学全面改变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通过知识的潜移默化去改变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油画技法的多元化发展,改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认识,帮助学生去理解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油画教师,怎样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油画技能型人才,首先,教师本身应该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文化修行,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高油画教学的水平。其次,高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油画价值观,不追求名利,随波逐流。最后,在传授知识手段和教育方法上,要随社会的发展而提高,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油画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油画中多角度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是油画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多角度思维是创新油画,创造个性和审美的途径,多角度思维是发散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的表达。高职油画教学应该积极启发学生的多角度、创造性思维发展。在绘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夸张变形事物的造型,改变正常的思维逻辑;鼓励学生大胆改变物体的色彩,结合色彩构成、变色等油画色彩自身的优势,也可以强调色彩装饰性,从而达到多角度的思考油画色彩,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观察方法和适合的表现形式,对画面色彩主观的,大胆的探索,创新;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把具象事物抽象表现,抽象事物具体的视觉化表达,从而达到形式改变;鼓励学生学习,借鉴设计中的思维方式,如同构,拼接,联想,想象等方式进行油画的创造;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除了掌握油画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国画、设计的知识。当然无论是那种方式那种思维都离不开色彩的基础知识的表达,比如;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调和等。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高职教师要认真研究,一切从高职培养人才目标出发,以社会需要的高级油画人才为整体目标。

(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职油画创造力的表现,应该具体体现在学生独特个性的培养和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画面,要寻找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风格样式,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绘画的兴趣。如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他们在造型和色彩上往往注重事物的客观性、具象性;性格内向的学生注重事物的内涵和本质,造型一般比较夸张,不具备稳定性;对于材料和技法上,鼓励学生学师的油画作品,寻找、探索新材料,综合运用材料等。总之,就是多角度寻找和挖掘学生的油画创作个性。

(四)借鉴民间美术的样式,提高审美认识

民间美术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俗活动中衍生出来民俗文化;是人民情感和希望的寄托;是人们依据生活和审美需要自行创造的艺术作品,审美与实用并存;民间美术具有民间审美特性的,其本身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物质价值;如风筝、年画、戏曲脸谱、剪纸等。中国油画只有深深扎根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营养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艺术文化品味,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认识!

总之,高职油画教学的创新思维是培养现代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条件,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提高高职油画人才培养、创新思维模式。才是符合现在高职油画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符合中国油画教育发展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油画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理念;创新;艺术创造

【引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展开,其范围之大、进展之快、效果之著,都是以前几次课程改革不能达到的。这次课改促使人们对以往的教育观进行反思和置疑。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所包涵的基本理念,切实在教学中贯彻这些理念,才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新课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这是新课改带给我们的第一个新理念――新的教材观。

以目前国家示范校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1、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2、课程。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首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课堂上应该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我们就国家示范校提出的美术课程改革针对我国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我们既要努力探索与实践,又要脚踏实地,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应对油画教学中的各种挑战,积极实施改革,针对现阶段高校油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础创作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同步进行

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受写实派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设置相对单调,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艺术热情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对油画教学的改革中要对传统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吸收,扬长避短。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改革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造型语言,这些都是油画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观念和理论指导上,注意由单一化教学向多元化教学的转变,在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挖掘本身的个性和艺术潜力。油画教学不能被视为一种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学习,而成为了一个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提高的过程。

2.实现民族文化与油画创作的有机结合

油画艺术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特色基础之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因此自油画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我们也在一直探索如何可以使油画艺术民族化,以本土意识来创作。在高校油画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不断加深其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油画的创新。这首先需要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重视,虽然油画学习需要学生遵循西方油画传统,但若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也势必将限制学生在油画创作方面的宽度和广度,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油画创作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慢慢渗透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结合传统民族文化实现油画创作的创新。

3.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油画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真正地重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并没有做到对基础教学的全面、多方位理解,导致高校油画基础教学始终徘徊在真正油画基础创作的边缘。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在打破常规的同时另辟蹊径,这对油画艺术而言是极为重要和珍贵的,也是高校油画教学传统模式所欠缺的。若想在油画教学和创作上取得长足发展,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改变正常的创作逻辑,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中大胆改变描绘比例、事物色彩,甚至重新改造和组合事物形象等。其次是要指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展开联想与想象,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学生在油画艺术方面的潜力。联想与想象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油画创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健全油画教学评价机制

健全的油画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油画的全面深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传统评价机制过分地特别强调技能训练和考核,造成学生素质过于单一,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油画教学改革中要注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除了注重优化技能考核,还要特别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还应加强油画创作与时展及民族文化的结合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还可以增加油画艺术的生机和活力。

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油画教学创作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对学习和创作中的挑战和批判,进而形成拥有自我个性的独立人格,对油画的理论和创作有本身的观点和努力方向。在特别强调学生掌握油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美。未来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所要努力的方向要结合时展需求,探索适合我国油画教学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油画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湖北油画 地域性 语境 地域特征

湖北油画是在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唐一禾、杨立光、唐小禾、尚扬、徐文涛、陈波、李继开、黄海蓉等几代画家对西方油画的不断吸收与探索,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与湖北这片有着独特地域、人文历史背景的土地发生“碰撞”,使得湖北油画地域性语境在中国这个大地域性环境中逐渐呈现,并产生累累硕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湖北油画成绩斐然,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广受关注。

一、湖北油画地域特征

1.题材选择以静物和人物为主,追求小中见大,关注现实

湖北油画很少有大题材的鸿篇巨制,多以静物、人物为主要表现内容,视角独特,以小场景见大内容。杨立光、唐小禾、尚扬、程犁、蔡迪安等画家以人物题材为主要表现内容,获得声誉;石冲、郭正善、冷军、周向林、宋克静等则多以静物题材取得成功。他们的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静物,其篇幅和取材不太大,但由于画家视角独到,作品仍旧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透过作品,传达出强烈的现代气息,让人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湖北油画由于受唐一禾先生的影响,油画家大多直接传承欧洲古典现实主义哲学传统,作品多是“载道言事”之作。它们贴近现实、介入社会、关心当代、关注人文,以小见大,介入现实,是湖北众多油画家的表达方式。

2.思想活跃,作品多具探索性、实验性和现代性

伴随改革开放,西方大量的艺术思潮、观念、形式被大量介绍引进。面对如此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国艺术家,特别是中、青年艺术家本能地接受了一些西方现代艺术,并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模仿与借鉴的热潮,艺术家们有了一些新的艺术概念和判断标准。在艺术理论方面,由湖北美协创办的期刊《美术思潮》带有浓郁的探讨色彩,其关注、支持并在理论上探讨当时美术潮流,文风犀利,思想活跃,使得湖北新潮美术显得异常蓬勃,涌现出不少具有探索性的中青年油画家,使得湖北油画呈现探索性、实验性和现代性的特征。其中有尚扬、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杨国辛、冷军、石冲、肖丰、曹丹、袁晓舫、胡朝阳、王心耀等艺术家,另外还有舒群、王广义、任戬等。进入21世纪,湖北油画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他们的作品面貌更是多样,且更具探索性、实验性和现代性。

3.表现技法上追求油画语言纯粹、技巧精湛、技术精致

湖北油画家从杨立光先生开始就形成了一个极力追求油画技巧高度完善的传统。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在技法语言上到位,才能在技术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结合上取得新的突破,技巧的追求是油画的突出特点。在杨立光的油画艺术中,其笔触就是气魄,就是灵魂,就是博大精深。尚扬作为杨立光先生的研究生,他不但把杨立光的精华创造性地加以发挥,而且智慧地将外来营养——如西方观念艺术的因素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化感。同时,他对油画材料与技法的研究和运用也享誉画坛。周向林、郭正善、石冲、冷军、郭润文等艺术家的作品语言纯粹、技术精湛、制作精良。换句话说,讲求油画艺术的学术性是湖北油画又一个突出的特点。

4.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表现、抽象等方式多样并存

湖北油画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且在全国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表现、抽象等形式相互补充,形成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整体态势。写实画家以冷军、石冲、郭润文、周向林、王小宝、张杰等为代表;表现画家代表则为曾梵志、胡朝阳、郭正善、樊俊等;肖丰、杨丹等则是抽象画家代表。可见湖北油画画坛面貌多样,且相互绽放,异彩纷呈。

5.作画精神严谨,作品面貌朴素蕴藉

湖北众多油画家作画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严肃性。他们的作品,或者人物或者静物或者风景或者抽象画,对构图、形象的要求都很高,都是九朽一罢、几经推敲、反复锤炼的结果。玩世主义、逸笔草草的作风在湖北油画里找不到市场。严肃的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完美,总是竭尽所能地去努力争取,有时虽然没有尽如人意,但是这种严谨精神是看得出来的,只要是具有如此精神的艺术家,一般来说也是可以如愿以偿的。

朴素的色彩和蕴藉的节奏,这是湖北油画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从杨立光到尚扬到石冲与冷军等,他们作品的色彩构架既单纯又朴素,即使用大红和玫瑰之类艳丽色彩,它们也都会成为厚重的朴素的和谐的一族。用写文章打比方,在湖北油画的色彩王国里,没有艳词,没有“骈体”,有的只是可以叹为观止的“古文辞范”。湖北油画的色彩架构以朴素蕴藉见称,决然与色彩的张扬无关。

6.绘画格调呈现文人品质

湖北画家注重审美修养和绘画格调。尚扬油画作品形式抽象而结构化,用色和谐雅致、颇具文人儒雅风范。郭正善选择了“静物”作为他永久探索的课题,其作品采用了混合色调叠加法,强化抽象肌理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自然痕迹与抽象肌理的结合,使作品更具东方韵味,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文人气质,“特别适合于用品茶的方式去品味”(彭德语)。还有像魏光庆的《红墙》系列、肖丰的《中国光影》系列及胡朝阳的《品马》系列等,格调无不脱俗,尽显各具特色的文人品质。

二、湖北油画地域特征成因

1.全国油画蓬勃发展

地方油画的发展离不开全国油画发展的大好环境。中国油画的重建是在全国“落实政策”和“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由老、中、青画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三代不同经历、学养的画家以不同的方式,用充满激情的画笔挥写重获自由的喜悦和记忆犹新的创痛,中国油画从此又蓬勃发展起来。

2.湖北美术教育的发展

湖北具有90年历史的美术教育体系,它为油画界培养了大批人才。毋庸置疑,湖北美术学院为湖北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最大,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当时的武昌艺专聚集了一大批留法、留英、留日的“海归”,以及国内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教授、学者、艺术家,如关良、倪怡德、冯法祀等都曾在该校授课。唐义精校长在学术上倡导“中西融合”“对艺术无需偏见,对艺术家亦无需有门户之见”。在办学方向上坚持 “据时代及环境之需要而为多数人能享受之艺术,才是我校急需迫切之艺术,先求其有,再求其善,更求其美,是进化之一定规程”。在湖北美术教育发展史上,真正把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教学实践之中并做出卓越贡献的则是唐一禾先生。他是奠定湖北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代宗师。即自1920年以来,湖北美术教育事业始终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着、发展着。虽历经时代的变迁,但文脉绵延,薪火相传。如杨立光、刘依闻、尚扬、唐小禾、程犁、李全武、石冲、曾梵志等就是唐一禾先生的传人。作为杰出的油画家或教育家,他们都继承了武昌艺专“兼容互动”的学术精神,并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虽然魏光庆、冷军、郭润文等并不是湖北美院培养的,但湖北特定的艺术环境对他们的成长也肯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同时也对湖北艺术事业的发展及地域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学术带头人及美协组织带动了湖北油画的创作,促进了地域特色的形成

湖北当代油画的重要转型期是在“85新潮”前后。当时湖北是一个重镇,省美协领导周韶华等思想解放,实行开放政策,他们支持年轻人自由创作与发表意见,还创办了《美术思潮》。正是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湖北美术思想的大解放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不安于现状、学术成果丰硕的湖北油画家。其中重要代表有尚扬、石冲、魏光庆等,也正是他们这些学术带头人与美协组织共同带动了湖北油画的发展,促进了地域特色的形成。

4.湖北油画地域特征形成与湖北地域及文化环境紧密相连

中国百年油画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老一辈油画家到欧洲留学,带回了欧洲传统的油画技法;第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接受了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与艺术观念;第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艺术家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学习和借鉴。这样看来,湖北油画发展的轨迹与中国油画发展的历程基本是一致的。不过湖北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自古就受楚文化的滋养,加上“九省通衢”的地理环境,于是便形成了“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特殊品格。反映在油画领域,艺术家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同志而不同趣,同域而不同风。虽然他们有时会以集体方式亮相,但彼此之间差异明显,高标自立,各有建树。如以尚扬为代表的多变画风,以王广义、魏光庆为代表的波普艺术,以石冲、冷军为代表的超级写实油画及以曾梵志为代表的象征表现油画,此起彼伏成为湖北油画重要代表,这一切都受惠于湖北这片热土。

三、湖北油画地域特征的发展形成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自觉进程

艺术的民族特色总是与地域特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民族的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都产生于他所生活的特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里。自然环境的山山水水成为艺术家人格化自然和移情自然的必要对象。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社会文化环境里,他们在人格化自然和移情自然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艺术特征就不同。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油画的灵魂,也是中国油画家自觉追求的共同目标。湖北油画经过几代艺术家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画种,这个过程折射出油画作为外来画种进入中国后逐步民族化的特点。

可见,湖北油画题材小中见大、语言纯粹、手法多元、作画严谨、面貌朴实,格调颇具文人品质,作品在当代性方面特征明显。这些风格特征的形成与湖北地域及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联。同时,油画的地域特性不是静止的概念,它是发展着的形态,具有动态性与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的改变,湖北油画的地域特征也会在这变化中不断发展。湖北正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湖北油画在美协、艺术教育机构和广大艺术家的不断努力下,必将迎来又一发展高峰,取得瞩目成就。

参考文献:

[1]成佩.当代湖北油画研讨会纪要[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8(1).

[2]杨帆.从地域差异性比较看湖北水彩[J].美术大观,2008(9).

[3]李瑞洪.湖北当代油画创作概观[J].武汉文史资料,2007(4).

[4]娄宇.回顾与展望——湖北现当代美术扫描[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1).

[5]刘宇,鲁虹.兼容与互动[J].艺术当代,2009(3).

油画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高等院校;油画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油画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经过数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发展和创新,至于今天,中国油画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就,社会中学习油画的群体不计其数,教学机构的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然而,在这些教学机构尤其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教学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成为油画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绊脚石,只有把这些问题消灭掉,中国油画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油画方面的专业人才才会大量涌现。

1 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

首先是现代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科目,而把眼光放到了艺术类的专业,人们发现,通过其他途径一样能获得成功,这些人当中,就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学习油画,这也就是现今社会学习油画的群体日益壮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高考的改革。高考改革以后,更多学生不仅仅只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很大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完全可以凭借一技之长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其中就包括喜欢学习油画的学生。高考的改革,为更多的学子开启了通往成功的大门,也同样为油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再次是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有更多的资本去实现更进一步的人生追求,一部分家庭是投资给自己的下一代,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油画来获得立身之道,另一部分家庭是选择学习油画来陶冶自身的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最后就是培训机构的大量出现。有很多人对油画感兴趣,但苦于没有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选择放弃或者敬而远之,社会上层出不穷的油画教学机构就恰恰为这些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油画。

2 高等院校在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紧缺,教师队伍尚需壮大

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来说尚且短暂,因此即便油画取得骄人的成就,也并不意味着其发展是毫无瑕疵的,在一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稚嫩的。高校不乏一些年轻教师,他们有先进的理念,有专业的知识,但毕竟资历尚浅,在油画方面没有过深的研究,导致一些观念或者论点偏于肤浅;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但又因观念传统保守,无法与现代化的教学实现契合。种种原因致使高等院校的油画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急需充实。

2.2 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在油画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只有一些基础课程,其他跟油画相关的课程根本不在学生学习范围之内;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书本上的知识还是照搬套用过去一些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学理论,当今更新的知识和理论,书本上并没有涉及;教学方法保守,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理论知识,而真正实践的机会很少,导致不少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际的绘画技巧没有掌握到位。

2.3 在学生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在被高等院校录取之前,因为没有对油画的系统学习,学生之间的水平是有差异的,甚至有学生对油画根本就不了解,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参加了“高考速成班”,会一些技巧,真正融会贯通的人寥寥无几;除此之外,还有学生过度花费精力在油画专业上而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这也是不可取的。

2.4 高校的测评评价机制不成熟

对于学生的测评,以成绩为重,且一学年的测评是有限的,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而丢失兴趣,舍本逐末,并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对于教师的评价,只以其教学成绩为主,而忽略了教师所应有的引导作用,因成绩一叶障目,教师的积极性被挫伤,更无心拿出最佳状态去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

3 高等院校油画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3.1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招聘大量优秀专业教师

一个办学机构的师资力量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作用。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招聘大量优秀的油画专业教师,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认知,培养教师肯于奉献的思想觉悟。为年轻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油画的机会,使其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提供机会多接触一下油画方面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两相结合,一定会使教学情况有所改善。

3.2 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的合理均衡,不仅要有油画技巧这样的油画专业基础课、理论课,还要有跟油画相关的一些课程,比如影像、光学之类的可以对学好油画起辅助作用的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要适时调整,坚决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代之以师生共同为主体,一起交流在学习油画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增加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油画教材也要即时更新,既要收录前辈们的心血以汲取营养,又要囊括当下的一些先进理念,古今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实质性的东西。

3.3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整体能力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知识水平不一、片面追求油画的现象,首先要纠正学生的思想错误,让他们摆正态度,既然选择了学习油画,那就专心地去深入研究,油画不是拼学分的手段,而是需要付诸努力的追求;开设油画专业之外的文化课,并要加强从学校、教师到学生自上而下的对文化课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油画;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与他人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切忌闭门造车,在更大的舞台上,学生们才会有更大的成绩。

3.4 建立健全成熟全面的测评评价机制

高校不能仅仅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一个阶段或者一部分的成绩,而是要关注教师以及学生的长期成长与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成熟而全面的测评评价机制。不能只以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去评价这个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其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等多方面去考评,也不能只以学生某一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断定其好坏,要看到他们平时所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在特定时间内他们的进步所在,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我国各高等院校开设的油画专业,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着不错的发展条件,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实质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也才能更好地转变,才能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红学.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 2007.

油画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情境教学;意境;油画

一、引言

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成为一种负担。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学生学好油画的动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美术教育也在逐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趣味性教学形式,构建新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新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绘画审美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便做到文化的传承。

情境及意境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将美术教学定位于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努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今后的美术欣赏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其审美情趣,以美术教学为契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我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作用,为学生增强祖国荣誉感和自豪感。洪凌作为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早期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写生为主,画面呈现出灰暗阴沉之色,而且注重写实,还没有达到写意的高度。但是在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中,洪凌的早期作品从既写实又写意,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中西绘画语言,致力于意象山水画的创造。

二、实践性活动在油课堂中的应用

我国大学美术教育模式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生动活泼的实践性活动,很多教师都以理论教学加上较为单一的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了课堂的枯燥和乏味,继而导致了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油画的兴趣。实际上,美术教学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只有教师单纯的传授教学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小的。在这种被动式的填鸭教学中,学生丝毫感受不到绘画的魅力,又牵涉于学习成绩的束缚,更多的学生只有将死记硬背应用用美术知识的学习当中。这种单纯的理论性的教学完全不符合我们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了大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学习要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绘画技巧的积极性,同时也挫败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以洪凌的油画为例,给学生讲解他的作品时将其融入情境教学,像早期《皖南系列》,画面灰暗,略带愁绪,生动的再现了皖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文地貌。《渔岛之晨》这幅画作的构图是整个画面的两端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在中部两个石头之间留出了地平线,剩余部分是天空,色调以灰蓝色为主,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沉静压抑,灰褐色的基调。这幅画的空间和透视方面的处理依然是注重写实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赏析,增加学生对这些油画作品绘画技巧的掌握。

三、意境在大学趣味性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绘画艺术中一贯主张意境的表现,从古代到近代,我国绘画艺术家对意境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审美范畴,是通过作品的画面,对空间和时间进行想象,实现情与意境的完美结合。中国水彩画的画家们继承了传统的“随情用彩”的水墨笔画特点,尽力将笔墨和色彩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水彩画材料的选取上进行创新。传统的水墨画中有颜料、水彩、水粉等各类染料,现代工笔画中更是增加了化学纤维及矿物性颜料。在择色方面,现代水彩画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色彩感,而且讲究冷暖色的对比,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水彩画中的光影特点,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洪凌的风景油画恬静淡雅,灵动鲜活,画家准确的把握住了绘画对象的特点,对花草树木,山水景致进行了精致的描摹,“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画家很注重画面的意境,强调画面的虚实结合,以写实性和线条感来突出画作的意境。他的作品中对于自然景致的绘制,纹理复杂,线条的穿插、疏密、粗细,很巧妙的彰显出来自然界景色中生灵的姿势和动态。画中之物神态迥异,栩栩如生,画面中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洪凌油画同样也继承了中国油画的画面及色调所要强调的朦胧之感,以特技而创新,通过将画纸揉皱或者浸渍,摩擦或者划擦来强调画面的肌理感,突出中国油画的写意性和空间感的意境。比较典型的作品有《北京胡同灰色的冬天》、《琼雪之三》、《云卷碧山》,从画面的整体来看,这些油画作品的诗意化非常明显。

四、结束语

大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或者意境教学对于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意义。中国油画不仅借鉴了西方油画绘画的长处,同时也受到了佛教及道教的影响,所以在油画中,更加表现出平淡的自然美,同时融入了大量西方水彩画的技巧,以清淡的水墨色彩来表现画作的意境。中国油画中表现出一种飘逸的空间感,给人以自然清新之感。

参考文献:

[1]薛小芳.意境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J].廊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胡蓉.情境想象在油绘画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油画教育论文篇10

摘 要 俄罗斯油画教学严谨认真,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了新中国的油画教学体系,从“迎进来”的俄罗斯教授,再到“走出去”的无数留学生和艺术家,中国油画教学和俄罗斯油画教学相互融合,不断交流互相都走出了一条崭新的教育新路。

关键词 俄罗斯油画教学特点 俄罗斯油画教学 马克西莫夫 中国油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从明万历期间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的“带画传教”,再到清康熙年间的郎世宁“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中国开始接受并认识了一种区别于国画的绘画形式――油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单薄,个头不高的俄罗斯人带着当时最为先进的油画学习方法来到了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他就是马克西莫夫。

马克西莫夫(1913~1933)前苏联伊凡诺夫州沙特罗夫村人。曾任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1935年,马克西莫夫进入莫斯科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执教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拖拉机手》(1954)、《集体农庄技师希罗科夫肖像》(1954)等。

1954年,通过中苏两国政府间文艺部门高层领导的互访和酝酿,前苏联最终指派马克西莫夫赴中国完成美术教学和创作的援助工作。他注重光影和结构的思想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是一位给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带来一股春风的油画家和教育家。他于1955年至1957年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顾问,不光指导了油画训练班的基本练习和创作实践还以前苏联油画教学体系为蓝本,协助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制定了教学大纲,从而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的优秀学生,其中就包括当今中国油画界的著名画家们――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的靳尚谊,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的侯一民,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詹建俊等。而他所带来的教学方法,也代表了当时俄罗斯联邦(前苏联)最普遍的教学体系。

俄罗斯油画教学体系的常规特点:

(1)注重写生,通过写生来进行色彩的分析和光影色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表现和塑造形体。就如昔日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在创作其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就曾多次到伏尔加河附近深入观察纤夫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写生,从而提炼出人物造型和性格特点才造就了这幅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不朽名作。

“对于形体的塑造和理解是来自于长期的写生观察和积累。”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别里佳耶夫。

(2)树立正确的形体和色彩分析方法,协调色彩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俄罗斯的风景画家希施金在其作品《松林的傍晚》时也曾反复进行色彩小稿的创作与尝试。而在创作前进行色彩分析和色彩小稿的创作也成为了俄罗斯油画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色彩蕴含着无限可能,但首先你要真正的理解它。”――希施金。

(3)运用解剖学知识,通过素描来掌握表现形体和光影。反复通过图例对人体的解剖比例和物体的透视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伴随大量的结构素描训练来加深了解。

“素描是形体塑造的根基,是油画创作的第一步”――列宾。

(4)通过分析和临摹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来了解学习相关技法,再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和特征的绘画表现方法。比如白俄罗斯的著名画家――夏加尔,他先后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法国巴黎和德国的柏林进行游历和学习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

“我会首先解它,然后学习它,发展它,接着运用它”――列宾。

(5)亦师亦友的课堂气氛,上课期间在讲述油画理论的同时,俄罗斯教师往往亲自示范,与学生一起创作、交流从而加深对油画创作的理解。马克西莫夫就常常和学生一起写生,言传身教并和学生进行创作交流。

“只有和学生一起创作才会收到最好最意外的教学效果”――艾伊瓦佐夫斯基。

(6)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油画创作成为油画学习的最终体现,比如列宾以历史事件为原型创作的名画《伊凡杀子》,普基廖夫用来讽刺贵族婚姻的画作《不相称的婚礼》,费多托夫讽刺贵族生活的《贵族的早餐》,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及他取材于民间故事的风景油画《深渊》,都是创作和现实生活及事件的提炼。

俄罗斯油画的基本特点是颜色对比强烈,用色厚重、粗犷,有时会用刮刀塑造肌理,当然也不乏细腻写实的精细之作,他们共同形成了俄罗斯“粗中有细”的油画教学风格。

俄罗斯油画教学对中国油画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跟俄罗斯油画教学的严谨是分不开的。俄罗斯油画的绘画风格虽然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却是一贯的严谨认真。几乎所有在俄罗斯较为知名的艺术家都曾经在学校经行过大量的素描和写生训练。而这也不自觉地带入到他们今后的油画教学中。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从一产生就带有俄罗斯油画的影子,这正和俄罗斯油画的教学习惯是分不开的。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油画的导师级人物马克西莫夫已经去世多年,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们也都步入了老年,而俄罗斯油画教学体系也随着中国油画发展的长河成为了中国油画教学体系的一部分。

今日的中国油画教学体系不光包含了俄罗斯油画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技法,也继承了俄罗斯油画教学体系的严谨和认真,完善了其中不足,并根据多年的艺术交流与引进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道森,中外美术对比发展史[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