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16 05:36:42

油田调查报告

油田调查报告篇1

三低三高现象发人深思

对国有企业而言,建设知识型党员队伍的实质在于在党建中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武装,从而推进党员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具体表现在党如何管好人才,如何重视和培养好人才,以此推动企业人才群体的集合,从而形成对实现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强大驱动力和引导力。

多年来,大港油田研究中心逐步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但在前几年的一项党员状况调查中,他们发现科技队伍和党员队伍在构成比例上还存在着三低三高现象。

三高──群众对党员的要求高。研究中心的员工希望党员不仅思想政治过硬,而且技术业务也要过硬,能够带领他们搞好科技攻关,完成各项科研任务。

年轻党员要求尽快提高业务水平的期望也很高。青年党员大都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创新能力强,他们渴望更多地参与课题研究和现场实践,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不断更新业务知识,为油田的发展做贡献。

三步走战略迈出坚实步伐

研究中心党委深刻认识到,三低三高现象对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大力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党员队伍在科研兴油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研究中心党委确立了建设知识型党员队伍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把出成果、出效益、出理论、出人才作为基本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心党委统一领导,创造出了人才工作的新机制。一是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确定培养目标。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人才培养的对象、方式、方法、举措以及应达到的目标等。每年确定20人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导师带徒、岗位交流、压担子、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并要求本科生三年、研究生两年能够独立承担课题。二是制定技术发展规划,推进技术创新。明确技术发展的内容、原则、方向和措施等。三是建立科研项目的推动程序,实施动态跟踪。为了推进科技创新,规定科研项目从立项开始就严格把关,关键看是否符合油田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否具备创造最大效益的可能,是否确定了人才培养和优势技术培育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同时坚持年度安排、季度推动、半年检查、年终验收的制度,以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

知识型党员队伍发挥巨大效能

与此同时,中心党组织的战斗力也显著增强,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几年来,研究中心向大港油田公司输送了40余名技术和管理干部,在内部形成了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一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公司各级领导岗位。

知识党建模式的新启示

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我们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建设知识型党员队伍是对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党的建设学说中,知识建设始终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把建设知识型党员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着重点和着力点。

建设知识型党员队伍不仅有利于提升执政党的政治、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激励作用。大港油田研究中心党组织的新探索,坚持了党建工作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既着眼于党的思想、组织、作用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又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党员队伍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要求,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从而带动了整个企业党建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这无疑为企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也为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油田调查报告篇2

7月13日,国家海洋局发出指令,要求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立即停止渤海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在溢油源未切断、溢油风险未消除前不得恢复作业。

蓬莱19-3油田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由康菲中国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0883.HK)合作开发,并由前者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和作业管理。

“康菲中国到目前为止采取的溢油处置措施大多是临时性的、补救性的,并不能彻底有效地消除溢油风险。”国家海洋局官网的警示信息称:再次发生溢油的可能性随时存在。

国家海洋局做出这一决定的直接原因,是在监测中发现蓬莱19-3油田B、C平台“连续多日仍有油花冒出”,并非此前康菲中国所声称的漏油已得到控制。

溢油事故发生一个多月来,渤海部分海域遭受严重生态破坏,但真相依然未明。

被隐瞒的事故

6月4日,星期六,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内的宁静被一串电话铃声打破。康菲中国报告:在其开发作业的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海面,发现了不明来源的少量油膜。

接报后,北海分局要求康菲中国进行处置,并进行自查。

4天后,康菲中国再次报告,在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发现了溢油点,海底有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大坑。此时,海洋局才发觉事态严重,立即派员登检平台。经检测确认,溢油样品与蓬莱19-3油田所生产的原油样品油指纹一致。

6月17日,坏消息再次传来:北海分局派出的海监22船报告称,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也发现有大量溢油。随后,康菲公司报告称:C平台C20井在钻井作业中发生了小型井涌事故。

此时,一场污染海洋生态的溢油事故已经酿成。“6月13日,油膜覆盖区域达到了158平方公里,是我们监测的单日最大油污分布面积。”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一切,并未立即向外界公开。敏感的媒体嗅到蛛丝马迹后,开始四处打探消息,但无论是康菲中国还是中海油均守口如瓶,外界无法获得有效信息。

7月3日,有媒体引述中海油内部人士的话报道说:“油污面积只有200平方米”,“原油渗漏点现在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油膜回收工作也是基本完成了”。这是事发一月之后,中海油首度对外做出的回应。

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媒体记者会,渤海溢油事件开始由官方口径对外公开。一时间,舆论哗然:一起严重污染生态的溢油事故,为什么被隐瞒了一个月之久?

压力之下,中海油与康菲中国在7月6日上午和下午,连续举行了两场新闻会,对外通报了漏油进展。

会上,面对媒体的追问,康菲中国并不承认其存在瞒报。康菲中国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许先宏强调称:在事故发生当天,康菲就向政府部门做了报告并通知了合作方中海油,这一做法是按照相关法律执行的。

中海油同样表示没有瞒报。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陈壁对媒体解释说:“事情发生得很少见,当时并不知道油从哪里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认油从哪里来,希望公布和披露是负责任的”。

“发现油膜后,公司的主要工作和精力都放在了清理油污上,第一紧要的是要把事故控制住,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陈壁表示。

在会记者提问结束后,陈壁再次主动发言:“中海油从没有瞒报过溢油事故,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他同时向媒体强调:此前媒体报道污染仅200平方米的说法,“中海油从来没有说过”。

7月13日,康菲石油对外公布溢油量信息时,英文信息中写明溢油量为“1500~2000桶”,中文信息中,康菲则称“溢出的石油和油基钻井液总量约1500 桶(240 立方米)”。在外界提出质疑后,康菲石油才在15日将英文公告修正为与中文公告一致。

谁之过?

康菲中国是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一家综合性的跨国能源公司,康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公司以雄厚的资本和超前的技术储备享誉世界。”康菲中国官网称。

这样一家国际性石油公司,如何造就了这次严重的污染事故?

“调查还在进行,我们需要确认最后的原因。目前初步的调查结果是,注水作业导致地层压力增大,油藏流体联通到了钻井附近的一个自然断层,然后上升到海水中。”康菲中国油藏部经理马克在会上告诉媒体。

对康菲的这一说法,外界存在疑问。问题的关键是:康菲的注水作业是否存在违规操作?注水强度是否严重超标?

所谓注水,是石油开采中常见的一项基本工艺。在油田开采的中后期,由于油层能量衰减、地层压力减小,油田产量随之下降。为了保持采油量,就需要向地层中注水以增大压力,实现油田的高产、稳产。

注水作业无论是在陆上还是海洋油气开采中,都比较常见。但是,因注水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却相对罕见。据业内专家表示,有案可查的是2008年在挪威的北海发生过一起,而本次蓬莱19-3油田溢油则是渤海开发40余年来的第一次。

“一般来说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清楚康菲的工程师们都干了些什么。在注水前,需要进行平衡物计算,注水压力有一个界限。如果是注水压力过大,突破了地层压力点,就会发生事故。”一名不愿具名的外资石油公司地学经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国内某大型石油公司一位勘探开发专家,同样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达了对康菲的质疑:“注水导致溢油?不相信这个说法。由于康菲没有对外公布更多的资料,我还找不到疑点在哪里。但从专业的角度,我不相信这个解释。”

从目前已有信息看,除了注水超标外,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康菲对海底情况掌握不够,或者是已经掌握但为了保持产量而有意无意忽略了相关的关键信息,强行采油而最终引发事故。

7月6日,康菲中国的技术人员在媒体会上放映了一组幻灯片,展示了B平台附近的地质情况。一条非常明显的断层带,斜斜的从地层深处通向海床。正是这条断层带,成为引发溢油的重要地质原因。康菲中国的技术人员证实:这条断层带是自然存在的,在油田开发前已经存在。

前述地质学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渤海湾的地质非常复杂,断层大量存在。一般而言,19-3油田这里应该是个封闭断层;如果是开放断层,油就不可能存住。现在封闭断层出现了溢油,肯定是外在的力量所诱发,康菲的责任逃不掉。

如果联系C平台的情况,似乎更证明了康菲中国在注水中存在违规、超标情况的可能性。C平台的事故是因为压力比较高而井涌,由于B、C平台相距仅2英里,不排除C平台的压力增高是因为B平台超标注水所致的可能性。

面对外界的质疑,康菲中国坚称B、C平台的事故并不相关,事故具体原因还在调查核实中。

“对康菲中国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我们暂时不做评论。地下结构不清,原因复杂,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郭明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环境赔偿难题

蓬莱19-3油田于1999年5月为康菲石油发现,可采储量约5亿桶。2002年,该油田一期项目投产,日产原油1.8万桶;2008年9月二期项目投产,油田峰值产量为15万桶每天。

蓬莱19-3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开采,其中,中海油代表资源国拥有油田51%的权益,康菲中国拥有49%权益,并担任作业者,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作业管理。

渤海溢油事故发生至今,无论是中海油还是康菲中国,均未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提出任何赔偿意见。

7月4日,国家海洋局初步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淀物影响的评价工作。报告称:溢油造成了840平方公里的海水从一类变成了劣四类,19-3油田附近水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

“溢油对渤海海洋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威胁。由于渤海是内海,呈半封闭状态,水交换比较差,溢油的影响程度会比一般海域重一些。目前只是做了初步的环境评估,到底影响会是多大,需要长期、持续地关注。”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崔文林说。

“溢油已经回收了一部分,没有回收的就会残存在环境中造成长期影响。我们监测到的是840平方公里的海水变成了劣四类,但是,并不等于说溢油污染的影响范围就是840平方公里。”崔文林进一步指出。

按照相关法律和国际惯例,在合作分成开发中,一般是由作业者承担一切的法律风险。国家海洋局官员表示,康菲中国是在中国境内注册、独立运营的公司,按照中国法律它是事故的责任人,相关部门会追责责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康菲中国与中海油将会受到的处罚可能最高只是20万元。

对此,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法律,20万元的罚款已经是最高限。但是,法律还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索赔额度肯定远高于20万元。

从目前情况看,康菲中国将承担主要的事故责任并进行赔偿。

油田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海底管道 设计审查 建造检验 控制要点

一、工程概况

月东油田位于中国渤海辽东湾海域北端,属于浅海油田。东北距辽宁省盘锦市约40km,西距锦州市100km,东北距海南1-3油田18.5 km,西南距锦州9-3油田10 km。采用铺管船法与浮拖法相结合铺设5条海底管道:B岛至登陆点混输管道1条、A岛至B岛混输管道1条、A岛至B岛水管道1条、C岛至B岛混输管道1条、D岛至B岛混输管道1条,全长合计约40km。

三、设计审查要点

在检验前进行设计审查是发证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方设计审查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以下设计图纸文件进行了系统的审查。审查相关标准选用是否正确、参数选取是否合理,校核相关计算过程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1.可行性研究的批复;

1) 安全预评价报告;

2) 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3) 设计任务书;

4) 海底管道系统总说明书;

5) 工艺计算书;

6) 吊装计算书;

7) 浮拖计算书;

8) 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包括:

a) 海底稳定性和在位稳定性分析;

b) 结构强度分析、屈曲分析和疲劳分析;

c) 结构动力分析,必要时应包括振动分析;

d) 铺管应力分析。

9) 海底管道系统布置总图;

10) 海底管道登陆段结构图;

11) 异型管结构图,如膨胀弯管、交叉和分支等;

12) 管道交叉平面图和断面图;

13) 压力和密闭性试验大纲;

14) 水文气象环境资料;

15) 地质资料;

16) 海底管道阴极保护及其它相关防腐设计;

17) 设计变更单。

三、建造检验要点

1.外防腐层检验

1)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

2) 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 审查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证书;

4) 审查施工机具、设备配置及相关技术资料;

5)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6) 审查计量器具是否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7) 检验管材、环氧粉末、胶粘剂、PE等原材料,核对质量证明文件、检验报告、产品认可证书和产品技术文件等资料,符合设计要求;

8) 检验除锈环境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9) 检验钢材表面处理效果是否和标准规范规定,并且达到设计要求;

10) 检验施工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11) 检验各类技术检测、试验结果。

2.铺管前检验

1) 审查相关单位的资质;

2) 审查焊接、无损检测人员、潜水员及其它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

3) 审查各类计量、检测设备的合格证书、检定证书;

4) 审查施工机具、船舶、浮吊等检定证书;

5) 审查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

6) 审查无损检测工艺;

7)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8) 管材、焊材、防腐材料等外观、几何尺寸检验;

9) 核对质量证明文件、复验报告等技术资料;

10) 审查各种原材料与设计的符合性。

3.铺管船定位检验

1) 审查抛锚前绘制的锚位图;

2) 对抛锚作业进行现场监督,确保位置准、方向对;

3) 对GPS和电罗经实时状态进行监控,确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保管道路由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4.组对检验

1)检查坡口角度、组对间隙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检查焊材是否按使用说明书和规范要求干燥和保温;

3)检查清管和对口器的使用;

4)检查坡口及其两侧区域清理情况。

5.焊接检验

1)检查焊材是否按使用说明书和规范要求烘烤和保温;

2)检查焊接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焊缝成型及表面清理情况。

6.无损探伤

1)检查探伤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监督检验探伤过程;

3)审核探伤结果;

4)对不合格的焊缝返修控制,直至检测合格。

7.阳极安装检验

1)对阳极安装间距、位置进行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2)对阳极固定情况进行检验;

3)对阳极安装后的防腐处理效果进行检验。

8.防腐补口检验

1)补口质量检验外观;

2)漏点电火花检验;

3)粘结力检验。

9.管道敷设检验

1)检查管道定位,保证管道施工路由与设计路由基本一致;

2)检查管道在铺管架上和入水时的状态,管道应无明显的弯曲和变形;

3)检查张紧器的张力值,管道在张紧器处无明显的变形,焊接施工时管道无滑动;

4)检查管道收管和入水时,防腐层是否有破损,破损处要求修补。

10.挖沟回填检验

1)检查船舶和水力喷射式潜水挖沟机定位情况;

2)审查潜水员水下探摸报告和声纳检测信息;

3)审核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埋深探测报告。

11.清管试压

1)审查清管试压施工方案;

2)检验试压介质、清管球,应符合设计要求;

3)检验压力表的量程、精度、数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压力表经有资质的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4)对试压过程进行监督。

12.后调查检验

1)审核旁扫声纳调查结果,探明管道周围海底地貌变化;

2)审核浅层剖面仪调查结果,探明管道埋深及位置情况;

3)审核潜水员水下探摸报告,明确管道回填覆盖情况、管道现状等;

4)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后调查报告。

油田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油田分析试验;软件;样品;检测报告;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215-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ilfield Analysis and Te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GAO Wei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Company,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xplora? 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Fields, Xi’an, 710018, China)

Abstract: Aimed at insufficient digitization and data sharing hampered in a oilfield, business process,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software archi? tecture of MIS of oilfield analysis and test based on web are presented. The MIS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stocks effectively.

Key words: oilfield analysis and test; software; sample; sample analysis report; business process

通过构造统一的数据库后台,搭建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分析试验信息的数字化;规范信息管理流程,实现油田分析试验成果数据机样品动态信息共享;实现了资料采集后自动生成各类报告,大幅度提高了分析试验生产信息管理水平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1系统功能需求

油田分析试验数据主要由采油(气)厂等二级单位试验室、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试验中心样品分析、委托(送交)油田外单位进行的分析试验数三个渠道产生。以往,油田未建立分析试验专业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试验资料分散、电子化程度低、难以共享、整体利用率低。1.1各采油厂功能需求

各采油厂的分析试验工作主要是对油气水进行分析,业务性质相似,因此应统一标准,建立相同数据结构,采用相同的功能模块进行实施。

1.2样品调度管理系统

样品调度管理系统是分析试验的龙头,主要包含了样品核对分发、送样清单导入,样品接收、样品分发、汇总统计、打印样品交接单、试验通知单、工作量统计报表等。1.3数据录入系统

数据录入系统是分析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数据源为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试验中心)、各采油厂等二级单位,涉及检测分析项目50余项,数据项约3000余个。数据录入的主要功能包括:灵活组织的菜单目录、根据权限录入权限允许的地质试验数据、相关数据项自动计算、关键字段值自动生成、自动提供规范值选项、错误录入数据提示与定位、数据查询检索。

1.4综合查询系统

以表格、曲线、照片及电子文档等多种方式显示检测报告、分析试验资料、鉴定照片、综合统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是用户访问量最大的子系统,是分析试验数据库能否取得应用成果的关键,因此要求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简单易用。1.5报表处理

分析检测报告格式多样,包括嵌入曲线、图标等多种形式,且需通过三级审核,才能,因此要求能按批或按单井生成各类带有三级审核电子签名的报告。另外也应能生成工作量统计、送样情况统计、样品动态查询等多种统计报表。1.6数据传输

各数据源单位向总库经过数据导入导出、一致性检查、远程数据更新等步骤传送永久数据。数据系统存储的数据大致可分为

文本、图像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载体,上传数据类型为关系型数据。1.7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开放式交互系统,允许校验人员编写校验规则及数据处理方法。对待入库及已入库数据进行数据有效性判定、冗余检查、格式处理及数据校验。

2系统设计

2.1业务流程梳理

图1分析试验业务流程图

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后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即送样人员通过送样模块使用导入EXCEL表格或填写两种方式生成样品检测审批单和样品清单,经审批部门审批后,将样品送到勘探研究院分析试验中心调度岗位,调度岗位根据样品情况进行处理后,分发样品同时发送样品通知单,检测人员接收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根据原始记录生成检测报告,通过自检、审核、审批三级审查后,系统将带有三级电子签名的最终检测报告上传至服务器,送样单位可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下载电子报告或者查询数据。

2.2系统的功能结构

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图2系统功能结构

分析试验数据库管理平台由八个子系统组成,其中:1216

1)样品管理:主要完成送样、样品调度、岗位接样等样品流转过程中的数据管理;

2)资料补录:采用主子表的方式,对历史资料电子化,同时采集入库;

3)数据录入:完成样品基本信息、各类检测样品数据录入功能;

4)数据质量控制:检查修正待入库、已入库数据;

5)综合查询:样品动态、数据信息,授权用户能查询和下载;6)报表处理:生成50类检测项目电子报告及3种统计类报表;

2.3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应用集成的设计概念作为系统总体框架,实现数据和应用的集成和共享。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得到大量提高。2.3.1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包含了分析试验成果数据库、分析试验文件服务器,由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

2.3.2逻辑层

逻辑层包含了一个应用服务,面向不同的用户群提供服务。

2.4.3表现层

表现层应用之一就是由各二级单位作为数据源单位完成样品调度、分析试验项目的数据录入与报表处理以及对生产数据的查询;表现层应用之二就是油田的科研管理人员通过WEB查询分析试验成果数据。

图3系统体系结构

3系统实现

3.1系统的实现结果

3.2系统实现技术及特点

3.2.1系统采用Web Service技术开发

Web Service是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Web服务支持通过基于因特网的协议及使用基于XML的消息与其他软件应用程

序直接交互,能够跨平台和语言操作,建立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的新平台,极大扩展了程序的功能,并实现了软件的动态提供。分析试验管理信息系统用户角色多样,分布分散,需要通过Internet网远程登陆网页进行操作,使用Web Service技术开发系统简单易用、便于维护。

3.2.2后台存储过程实现业务处理

分析试验的计算过程用存储过程在后台实现,把业务逻辑和前台数据录入分开,用户可根据新的业务要求在业务逻辑处理层修改业务,不需开发用户界面。3.2.3组件式的系统平台搭建

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封装,可灵活的对系统某业务模块进行升级,不需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同时实现网上系统安装,减轻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4开发经验

4.1以数据流与业务流的统一为基础开发系统

数据流和业务流的不统一是导致工作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分析试验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工作流程采集数据,实现了数据流与业务流的统一,从单一的信息数据采集转移到业务流与数据流统一的过程,保障了分析试验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健康发展。一块样品从准备送检到最后形成检测报告都有全程记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数据产生即入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2“以用促建”的高效开发模式,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投产效率

通常信息化建设项目在验收后投产,这时才能发现大量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但项目验收后开发方往往只有少量的后期维护人员配合,修改周期较长,效果较差,但是采取以用促建的高效开发模式,边试运行边开发,就可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投产效率。分析试验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这种模式在验收之前就已达到投产水平,为今后项目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5结论

“分析试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油田分析试验业务流开发的适合油田分析试验业务需求的数据应用系统,为油田分析试验数据库的建设及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该系统的投入运行在优化样品管理流程,辅助管理决策,提高分析试验业务质量及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加强了数据质量控制,拓宽了数据采集方式,提高了分析试验数据质量和入库效率,完成了2000年-2005年历史数据建设工作,实现了当年产生数据能及时、准确入库,数据的时效性显著提高;提高了分析试验资料成果数据(电子报告、曲线及图片)、动态信息和统计数据的共享程度,方便灵活。

参考文献:

[1]帕派佐格.Web服务:原理和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8-70.

[2]高薇,方明.石油运输企业ERP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19(2):74-76.

油田调查报告篇5

中苏在新疆联合组织石油公司

19世纪20世纪之交,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奥布鲁切夫曾先后对中国新疆及其西部地区进行过4次考察,写下了3000多页笔记,著有《边缘准噶尔》一书,并绘制了150万新疆地图,描述了黑油山沥青丘和乌尔禾沥青脉,将新疆准噶尔盆地列为含油远景地区。继之,苏联地质学博士杜阿耶夫来到新疆,在今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做过路线调查,撰写了《准噶尔盆地地质调查报告》。他认为,该地区石油生成于中古生界的志留―泥盆系沉积,运移到上面的地层形成油藏。由于长期剥蚀作用,使含油地层出露,石油流出地面;又由于构造运动使其褶曲变形断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已形成的油藏。

实际上,早在1909年,新疆省商务总局就在克拉玛依南部的独山子开掘了第一口油井。此后,这种开采活动时断时续。盛世才统治时期,新疆曾利用苏联提供的各类石油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与之合营建立了独山子炼油厂。但这种合作仅维持了几年,即因盛世才当局与苏联关系恶化而告终。至新中国成立前,独山子油矿已成为同玉门和延长齐名的国内三大油矿之一。

就在以陶峙岳、包尔汉为首的新疆军政当局通电宣布起义前夕,驻扎于甘肃酒泉的第一野战军一兵团王震部广大指战员加紧进行和平解放新疆的各项准备工作之际,一野司令员、政委兼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于1949年9月20主持召开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他在会议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指出:“目前,西北地区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尽快恢复新山子油矿的炼油生产,并且加强生产中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努力提高成品油的产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清醒地认识到,要使新山子油矿尽快恢复石油开采和炼油生产,为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能源动力,就必须更新设备、扩大投资,并要有足够的技术力量,而这些恰恰是我国难以独立承担的。鉴于苏联紧邻新疆,双方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过开发石油资源的合作关系,于是他上书党中央,提出“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联合组织石油公司”的建议,得到和刘少奇的高度重视。后经中苏两国谈判达成协议,按照平权合股的原则,于1950年9月在新疆组建了我国石油工业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此后,该公司遵照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交给的关于查明新疆石油资源情况、增加石油产量、满足新疆地区需要并大力培养石油工业干部的基本任务,将勘探区域界定为16.8万平方公里,包括新疆北疆(今克拉玛依、独山子)地区、南疆的库车和喀什地区。由此拉开了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进行大规模石油勘探的帷幕。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1951年春,由苏联专家莫依先科率领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4/51地质详查队奉命进驻黑油山地区。经过充分的探测研究,莫依先科对该地区含油远景的评价很高,认为“在黑油山地区有大量天然气出现,说明其下可能存在着工业油藏”。因此建议在该地区进行构造钻探,并提供了4口井位。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对此很重视,于次年3月派苏联专家捷列肯带队,在黑油山地区沥青丘附近钻了4口以侏罗系沙岩为目的层的构造浅井。1953年4月完钻后,各井都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其中最深的2号井在502.6米发生水喷,每日涌油约100公斤,不久停喷。根据4口浅井的钻探结果,捷列肯指出,克拉玛依地区有具备工业价值的油藏存在,并提议今后的勘探工作应向构造的东南方向发展。

围绕黑油山地区是否具有丰富油藏,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内部展开了争论。当时,该公司虽然对露头及油苗较多的黑油山地区给予重视,但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当时在新疆工作的许多苏联专家都认为:黑油山大面积的含油层出露于地面,大量轻质油挥发后形成沥青丘,说明地下原油已大量散失,油藏已遭破坏,现在留下的只有“氧化残余油”,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石油蕴藏,不具有开发价值。因而反对在黑油山展开勘探部署,坚持在天山山前地区局部构造上钻探。

1954年,由苏联专家乌瓦洛夫任队长、张恺任地质师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4/54地质调查队前往黑油山地区进行勘察,完成了2150平方公里110万的地质普查,收集了充分的野外勘探资料。该调查队认真总结了前人已做过的地质、浅钻、电法、重磁力工作,综合分析了所掌握的资料,取得了对这一地区油层、构造等的新认识。乌瓦洛夫等人指出,这一地区含油远景很好,最有希望的是沥青丘露头以南、玛纳斯河以北303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建议进行详细的地球物理工作和展开钻井勘探,并提供了所选定的3口探井井位,其中包括黑油山1号井(后称克拉玛依1号井)。

针对乌瓦洛夫等人对黑油山―乌尔禾地区含油远景的高度评价,1954年11月1日上午,一场辩论在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乌鲁木齐明园总经理部展开。

当公司地调处副处长余萍宣布会议开始后,张恺就在乌瓦洛夫充满信任的目光鼓励下首先站起来发言:“黑油山―乌尔禾沥青脉是地层油气生成后运移的明显指向。在中新生代地层大面积东南倾斜的背景下,可以由沥青封闭、断层遮挡、地层超覆、岩性尖灭形成圈闭,是含油的有利地区。”

张恺讲完刚落座,苏联专家捷耶列夫就急不可待地站起来反驳说:“如果仍然以沥青丘和自溢油泉为标志,那么黑油山构造带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个美丽的空想!失手的4口探井已无可争辩地说明,黑油山地层下生成的原油已经随着地壳运动运移到地面,形成那座沥青丘了。所谓自溢油泉,不过是一点残余的油气而已,黑油山不可能是大油田!”

原本不想说话的乌瓦洛夫见状,感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遂站起来侃侃而谈:“黑油山4口探井中的一口500米井是因为井喷而关井的,这更能说明那一带的油层生存较好,油气储量均存在……”

不等乌瓦洛夫把话说完,捷耶列夫就厉声说道:“黑油山―乌尔禾以南是一个背斜带,它控制着油藏的生成……”

乌瓦洛夫坚持认为:“准噶尔盆地的大油田在地台区域,在盆地的西北缘,而不是山前凹陷!不是!”

见两位苏联专家争得面红耳赤,余萍感到再争论下去也难有什么结果,便找理由宣布结束了会议。

根据中苏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公报精神,自1955年1月1日起,包括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内的各中苏合营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被有偿移交给中国。从此,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结束了各项业务活动,将管理和属于公司的全部财产移交给中国燃料工业部新疆石油公司(后改称新疆石油管理局)。

新到任的新疆石油公司经理张文彬,很快就了解到存在于原中苏石油股份公司苏联专家中争论的有关情况。于是,他召开了黑油山地质调查专题汇报会。会议首先听取了乌瓦洛夫关于“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的观点的陈述。当饶有兴致的张文彬要求他“说得再具体一点”时,乌瓦洛夫却眼望着张恺,说:“具体情况请张恺同志汇报吧,他会令您满意的。”张恺会意,便站起来详细汇报了这一地区含有丰富石油的理由。

张文彬对此十分赞赏,向张恺询问了在黑油山打钻探井的井位设计问题。当张恺正要回答时,有一位专家又提出质疑:“黑油山勘探两上两下都没能得手。单凭这种推理和假设就决定再打探井,是不是过于轻率了?”

张文彬凝神思虑了片刻,便站起来缓缓说道:“国家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大油田。在我们面前,没有任何退路,只有大踏步地向前!如果说走上地台的观点在目前的勘探中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要付出的,却应该是百分之百的努力!”

聚奎,我要向你祝贺呀

这次汇报会后,新疆石油公司党委统一了勘探工作“走出山前凹陷,走上地台”的指导思想。随后,新疆石油公司所属独山子矿务局根据乌瓦洛夫和张恺的报告,迅速编制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拟定在黑油山构造带打4口探井,构成一个剖面,进而探明白垩纪、侏罗纪的地质情况。该方案经公司党委讨论通过后,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在1955年2月4日结束的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工作会议上,批准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方案》,并决定:在准噶尔盆地北部黑油山地区,“为探明侏罗系地层的含油气情况以及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质构造,在获得浅钻补充资料之后,再打两口探井,计划进尺2400米”。

遵照这一决策,王克明等地质工作者立即测定黑油山1号井井位,作出地质技术设计,苏联留任专家潘切享娜作出钻井设计,设计方案报经新疆石油公司总地质师杜博民批准后付诸实施。4月,开始安装钻机井架。6月14日,一支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8个民族36名青年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钻井队奉命进驻黑油山,担负起钻凿黑油山1号井的任务。

1号井开钻后,1219钻井队全体职工怀着为祖国寻找大油田的雄心壮志,战胜了荒漠戈壁夏季的风沙、酷暑,克服了用水需要用汽车从几十公里外拉运的困难,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硬是制服了强烈井喷,提前在517米钻穿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进入古生界,并于620米处完钻。11月1日,测出10毫米油嘴8.5小时产量6.95吨;11月2日产油8.1吨。

11月15日,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的新华社电讯被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这一情理之中却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兴奋着全国人民的神经。主席打电话给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李聚奎:“聚奎,我要向你祝贺呀!”这天,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连夜打电话到石油部,详细询问了1号井的情况。次日,陈云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召集石油部负责人开会商讨关于新疆石油勘探的有关问题,指示要加强黑油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

为了完成好尽早发现大油田这个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要任务,国家于1955年7月撤销燃料工业部,成立了石油工业部,使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1956年一二月之交,石油部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石油勘探会议采纳了当时正在苏联考察的石油部部长助理康世恩寄来的一份书面发言中所提的建议,这就是根据苏联的经验,小盆地和构造复杂地区不易找到大油田,应集中力量在大盆地展开区域勘探。会议要求新疆石油公司“加紧黑油山的钻井和试油工作,争取上半年查明黑油山构造的工业价值”。

2月26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认真听取了石油部部长李聚奎及康世恩关于石油工业发展特别是克拉玛依1号井的钻探出油情况和勘探开发前景的专题汇报。其间,鼓励道:美国人老讲中国地层厚,没有石油,看起来起码新疆、甘肃这些地方是有的,怎么样?石油部也给我们树立点希望!当谈及克拉玛依、玉门都是戈壁荒滩,野外勘探开发工作十分艰苦时,语重心长地说:“搞石油艰苦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10天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召集地质部、石油部领导何长工、李人俊、康世恩进一步讨论加快石油勘探的有关问题,指示“应进一步壮大石油勘探力度,克服一切困难,在两三年内查明一两个大的产油区域”,以彻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受能源匮乏制约的问题。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李富春和薄一波于4月7日批准石油部关于当前应把准噶尔盆地作为勘探重点、应在独山子至克拉玛依之间的广大地区集中力量、大力勘探的报告。

为了确定新疆石油勘探的发展方向,康世恩率领由石油部苏联专家组组长安德列克和勘探司总地质师陈贲等10多名专家组成的工作组,于4月19日来到克拉玛依进行实地考察。工作组全面查看了黑油山―乌尔禾地区的几处大型油气苗,先后听取了张文彬关于黑油山勘探开发计划和有关工作以及张恺关于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的评价及下一步部署意见的汇报。在汇报中,张恺认为,克拉玛依―乌尔禾地区具备形成大油田的地质条件,提出在详探黑油山地区的同时,应对整个区域展开勘探。

汇报结束后,在康世恩主持下,新疆石油公司在独山子召开会议,由安德列克和新疆石油公司专家组组长瓦尔彼得夫组织中苏专家进行讨论,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黑油山地区油藏状况的第二次辩论。恰在这次辩论激烈进行中,传来了位于南黑油山两个局部构造之间的4号井出油的喜讯,从而完全证实了黑油山确有不受背斜控制的油藏存在,也为这场辩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于是,康世恩果断地决定:新疆石油勘探的重点应由山前转向地台,“撒大网,捞大鱼”,采取大规模勘探与小面积集中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方针。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新疆石油公司党委第二次全委会讨论通过了《黑油山地区钻探总体设计》,决定了我国石油史上著名的“撒大网,捞大鱼”的勘探部署。会后,1160多名各族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提出的“紧缩独山子,大上黑油山”的号召,迅速投入到黑油山的勘探大会战之中,使油田面积不断扩大,石油产量不断攀升。5月1日,新疆黑油山油田正式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随着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的迅速展开,人员、设备、物资极端匮乏,仅靠刚刚起步的新疆石油工业自身是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的。为此,《人民日报》于5月14日和23日两次发表社论《迅速支援克拉玛依油区》、《加速发展石油工业和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从而掀起了一个全国各界在人财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克拉玛依油田建设的热潮。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已被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的好消息,通过新华社迅速传遍海内外。在9月召开的党的上,李聚奎在发言中无比自豪地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拉玛依油田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储油面积勘探还在扩大,可采储量1亿吨以上……”

油田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 调整思路; 创新方法; 审计

当前,油田内部审计围绕审计工作转型和提升审计层次,对管理效益审计越来越重视,开展的管理效益审计项目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部分审计人员对管理效益审计的认识不足,尚未超越财务收支审计的思路和模式,面对此类审计项目,展不开工作思路,审计方法陈旧,导致此类审计项目的精品不多,审计效果不突出,甚至出现个别审计项目失败等问题。本文围绕如何调整思路和对策,创新方法,特别是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等关键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调整油田管理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企业管理效益审计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分析、对比、评价,以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监督活动。它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下一步审计工作转型和提升审计层次的需要。顺应这一发展要求,我们油田内审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准确定位、加强理解,创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目前,油田内审人员正积极树立“内审增值”理念,努力强化服务意识,突出管理效益审计的思路。管理效益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管理效益审计从财务审计入手,在搞好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先披露违纪违规问题,再披露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油田各单位也应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审计行为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自身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应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共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明确、注重内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管理效益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重点,立足于企业内向服务,对于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被审计单位,充分发挥企业内审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优势,扩大视野,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运用各种分析性审计程序,以定量为基础,加以定性分析,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转变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注重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三)转变思路、准确切入,努力防范审计风险

在过去的审计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企业效益审计与传统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不单需要从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转变,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也要转变。一是要从宏观层面去认识和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把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为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二是要善于从全局着眼,从微观入手,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发展的问题。同时,管理效益审计必须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为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失真,管理效益审计的结果可能出现重大偏差,甚至导致审计项目失败,所以审计时要以承诺书形式明确被审计单位责任,要求对方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使管理效益审计结论建立在翔实可靠的审计取证基础上,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四)加强培训、苦练内功,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搞好管理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熟悉国际、国内内审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工程技术、法律、税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类型,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使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问题,能够以联系发展的观念看待和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从理论上准备,实践上探索,提高审计人员开展效益审计的工作水平,以更好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内审人员也要跟上潮流,必须加强、勇于实践、认真学习宏观的方针政策、财经、审计、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成为具备多方面专业知识的通才。

二、创新油田管理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

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模式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不同,其审计方法也必须与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特点相适应,现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下面从管理效益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一)准备阶段

1.精心组织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项目后,要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首先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尽快使审计人员由外行变为内行,对被审计单位工艺流程要与熟悉业务的权威人士深入座谈了解,必要时通过专家授课等形式快速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管理效益审计的特殊性,所需搜集的内容将比其它审计更全面、更复杂。在资料采集的过程中,可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询问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现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制订详细的审计方案。由于管理效益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审计标准,因此需要编制更具体、细致和目标明确的审计计划及实施方案。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管理效益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思维上,要跳出财务收支的审计模式。在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要侧重于审查评价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必须兼顾。

3.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时间安排方面,要有充足时间获取证据,进行分析、评价,但又不能过长,否则会增加审计成本。人员配备方面,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由于管理效益审计内容远远超出传统审计的范围,对此审计人员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除了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以外,还需要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二)实施阶段

1.注重审计取证的时效性。审计调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管理效益审计中十分重要的方法。在管理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主要包括实物证据、口头证据、书面证据、分析性证据。按照业务流程要经常深入现场,现场取证要注重审计取证的及时性,防止时过境迁,无法取证的局面。例如:我们在一个管理效益审计项目中创造性的制定了《管理效益审计现场检查记录》,检查完,针对存在的问题,让有关人员现场签字,确保了取证工作一步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运用综合方法测试与分析。要注重审计方法创新,除了运用财务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它方法,如经济活动综合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及现代管理方法等分析、计算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其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以考察是否做到了经济、效率和效果,分析经济效益欠佳的原因、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以及改进方案。

3.反复征求审计意见。当审计证据基本收集齐全,并完成测试与分析,应反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审计结论符合实际,易于操作,为取得审计实效奠定基础。

(三)报告阶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不同于财务审计报告,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实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而是为了揭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或措施。撰写效益审计报告要突出五个特点:

1.体现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重要性。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效益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中判断是非、衡量和评价效益高低优劣的准绳,是进行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每一项问题,可以先指明所依据的审计评价标准,再指出问题所在,进而对比说明得出评价结果。

2.着重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助于找到问题之症结,进而提出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在报告中应明确某一个审计结果的成因,因为这些成因是形成审计建议的基础。

3.确保审计分析的准确性。针对不同评价内容选用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方法描述,尽量引用已获得的指标数据证明结论,对可以定量分析的内容尽量引入指标数据予以说明,而对于社会效益评价等内容则采取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相关评价指标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描述。

4.增强问题描述的生动性。为说明某一结论,可以引用易于解释和直观生动的表格、分析图表、图片等,如将实际数与标准并列比较,显示其差额或差异率,也可以用更直观的图表法来增进文字、数字的传达能力;此外,还可以使用照片用于说明某些特定问题,便于阅读者理解。

5.注重审计报告的建设性。效益审计的价值在于其建设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效益审计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判明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效益、改进工作的角度提出客观、合理、可行性强的审计建议。

(四)后续阶段

油田调查报告篇7

尽管国家海洋局于7月13日责令作业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彻底排查并切断溢油源,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但事故已造成的重大影响,无法在短期内消弭。

而如此严重的事故,并未引起各方足够重视。作为采油作业方的康菲中国和合作方中国海洋石油公司(00883.HK,下称中海油),均在国际和国内享有较高行业声誉,然而在溢油事故的处置应对上,仅对外输送可能预知的最好消息。身负监管职责的国家海洋局也未及时向公众通报事故信息。在利益与责任的多种原因交织之下,三者几近达成共识的消息封锁,广被诟病,亦影射出重大事故发生后的“利益共同体”。

7月13日,渤海湾首次溢油事发39天之后,国家海洋局才对溢油事故的作业方作出第二次处置:责令康菲中国立即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

这一处置,将导致康菲中国每天暂时减产约1.7万桶原油,每日直接经济损失约170万美元。此前,国家海洋局对康菲中国的处置仅是下达其停止蓬莱19-3油田回注作业的通知。

康菲石油位于美国休斯敦的总部于美国时间13日晚间终于首度公开披露了此次事故。根据其信息,“蓬莱19-3”在6月4日与17日两次出现溢油事故,溢出的石油和油基钻井液总量在1500桶-2000桶之间。

然而,受污染的海域面积至今尚无确切统计。相关数据仍限于国家海洋局7月5日的通报内容: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已影响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

而就在此通报之前两天的7月3日,中海油内部人士宣称,该事故仅污染了200平方米左右的海面。

通报还称,发生事故的两个平台,分别采取减压和水泥封堵井措施后,溢油于6月21日已基本得到控制。7月6日,康菲中国亦表示,在油田的已不存在任何的油膜,在油田内部,基本上也没有任何油膜。

但是,《财经》记者于7月9日在两平台附近看到,依然有多艘船只忙于清污。

7月10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司、中国海监总队和北海分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再次对两平台检查发现,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7月11日的卫星遥感信息显示,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因此,7月13日,国家海洋局对康菲中国作出第二次处置。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表示,污染事故对海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短期内难以评估。而未明的真相,又将为未来的评估设置多重障碍。

康菲中国清污的实际境况,始终限于两家企业的核心人员所知。有迹象表明,康菲中国与中海油皆高估了各自应对此次事故的水平与能力,致使溢油至今未能遏制。

事故原因至今未明,多方却已开始互相推责,这场重大污染事故未来的善后事宜,已注定成为纠结的多重博弈。

瞒报风波

在此次溢油事故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官方对外通报滞后达数十天之久。与此前郭美美一条微博将商红会与红十字会置于舆论中心相似,此次同样是一条微博最先将这一消息置于公众视野。

“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6月21日,这条被疑为中海油内部人士所发的微博,引起网友关注,之后即被删除。此时,中海油新闻处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面对媒体询问时,均未作出正面回复。

6月30日,媒体报道称,6月22日,有关部门在蓬莱19-3北部偏东方向发现一条长3公里、宽20米-30米的溢油带。6月23日,经吸油等多种措施处理,已无明显溢油。

《财经》记者了解到,事故发生后的通报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6月4日晚7点左右,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即接到康菲中国电话报告,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海面发现不明来源的少量油波,北海分局遂让康菲中国对油田进行自查。同天,康菲中国将信息同时告知了中海油。6月5日上午11点,康菲中国电话报告自查结果,称蓬莱19-3油田未发生溢油事故。但当晚7时康菲中国再次电话报告北海分局环保处,称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发现了一处海底溢油点,并于8日将相关内容书面传真至北海分局。

国家海洋局称于6月17日接到北海分局的报告,得知蓬莱19-3C平台发生井涌事故。

但北海分局新闻处主任柳凤林对此种说法表示讶异,“我们在现场监测到什么肯定是第一时间向国家海洋局报告,这是必须的,绝对不可能(时隔九天)在6月17日报告。”

据内部人士透露,康菲中国虽在第一时间报告了中海油,但中海油却以正处重大活动时期为由,告知康菲中国不要对外公布,并劝说国家海洋局也暂不对外通报。《财经》记者就此向中海油求证,对方称7月1号开始,对前来求证的媒体做出了正面回应。

由于媒体的介入和事故升级,国家海洋局最终于7月5日就漏油事故召开新闻通报会。

事故曝光后,康菲中国觉得在通报问题上颇为冤枉。其公司高层亦曾就通报问题向中海油表明他们很被动。

而中海油方面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我们只是蓬莱19-3油田的非作业者,关于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理和相应对外公布事宜,应由作业者(康菲中国)进行主导。”

一位国家海洋局工作人员亦辩称,国家海洋局需要时间调查和举证。“海洋局难辞其咎,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它可以不公布结果和原因,但不能不公布事故。”一位海洋石油专家对《财经》记者说。

可疑的地质压力说

天津滨海金融街东区的一座五层办公楼,是康菲塘沽公司所在地,前台挂有美国时间、中国时间两个时钟,“南海一号”平台的模型置于显眼的位置。

此次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应急指挥中心位于第五层。6月4日首次溢油事故发生之后,这里成为康菲中国的“前方阵地”,亦是调查此次溢油事故的核心现场。

在渤海海域,康菲中国有ABCDEFM七个生产平台,以及一个浮式储油船。6月4日,康菲中国在B平台附近发现油膜;6月17日,危情再发,C平台井涌。

溢油事故发生后,康菲石油美国总部派出几十名专家赶到现场调查处理,亦可见其已意识到事故严重,但关于调查内情却讳莫如深,外界甚至国家海洋局都无从知晓。其对外公布的事故原因是,在蓬莱19-3油田通过注水和岩屑回注时,可能增加了平台附近的地层压力,为流体连通底层提供了能量,导致B平台海底溢油。而C平台则是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侧漏,进而导致溢油。

C平台事故原因较为明晰。与之相比,B平台所谓“地层压力引发溢油”解释,引发争议。

一位研究该渤海区域十余年的地质专家认为,蓬莱19-3油田所在位置颇为特殊,该区域之所以储藏着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不但得益于几千万年来的生态沉积,也得益于持续的地质变迁,也正是后者,造成了该区域断层活动频繁,而这也可能是此次事故的触发原因之一。该区域恰处于两个断裂带的交叉处:一个是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该断裂带曾在1975年引起海城地震、1668年引起郯城大地震;另外一个则是引起香河大地震的北西向断裂带。

但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徐长航认为,断层活动引发溢油之说可能性较低,因为“断层的变化不应该是突然发生,即便发生变化,也不应该是在一个小的局部区域发生”。他表示,人为操作诱发、采油之前对钻井资料认识的不全面,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更大。

从地质学角度而言,如断层的活动位置正好与储油层接近,完全有可能漏油。上述地质专家也认为,事发区域是否会产生更多的溢油点,要看断层穿过储油层的位置,以及断层是否现在依然活动,但这些都是未知数。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陈壁表示,对断层的判断,现在的勘探技术仍是一种比较间接的技术方法,即使技术十分先进,判断本身仍存在模糊性。

但在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张广清看来,勘探之时就应该知道断层的存在,而此前在渤海海洋油气开发上也未遇到过此种情况,“我觉得偶然因素很多,人为因素亦在其中,有很多环节注意不到,就会出现问题。”

补救无力

事实上,6月13日,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的飞机在海上巡视时就发现,烟台市长岛县西北方30多海里(1海里为1.852公里)处有油污漂浮。此时,北海分局已经通知烟台市,并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这级响应意味着溢油量小于10吨或溢油面积不大于100平方公里,因油污带距离海岸尚有几十公里,暂未给当地渔业和旅游带来不利影响。

烟台市长岛县,其养殖海域距离事发地点最近。但长岛县海洋与渔业局养殖科办公室工作人员最早听说溢油一事已迟至6月13日晚。当时,长岛县海洋与渔业局接到山东省海洋渔业厅的通知,称得到北海分局的内部通告,要求启动应急机制并告知沿海各个市级单位,严密监测近海的环境监测数据。

其时,溢油海域已有33艘船只(工作船、渔船和拖轮)投入清污工作,另有近3000米吸油栏和围油栏用以控制油花。

之后,在7月5日的国家海洋局新闻通报会,以及7月6日的康菲中国和中海油两场新闻会上,三方皆称,油膜的源头已被控制,回收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其中,C平台溢油的处理措施是,在48小时内,通过打水泥塞修补了渗漏点,制止了泄漏,两个油膜溢油区域“源头已经被控制”。

溢油事故发生后,康菲石油美国总部专家为B平台溢油点专门设计了一个控油罩,该控油罩先罩到渗漏点,待溢出的油漂到渗漏点上部时,再通过软管及时连到船上,对油进行收集。这个利用油比水轻的原理收集溢油的独特设计,却也仅是一个临时性、补救性措施,并未能彻底有效地消除溢油风险,再次发生溢油的可能性随时存在。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张广清分析,地质断层和储油层之间存在一个压力差,B平台不管是否停止注水作业,压力差始终存在,当内在压力始终大于外部时,就会一直溢油。如果断层与储油层之间已经贯通,就不可能轻易被堵住,断层与储油层之间的交界面可能是几米,也有可能是上百米,而控油罩的面积是有限的。

7月9日下午,长岛县海域风平浪静。在事发一个月后的现场,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面上,《财经》记者看到,油花大量漂浮,一名潜水员沿着C平台攀爬上来。

一艘名为“永诚0812”的拖船船员表示,他们已来此作业20多天。另一艘拖船的船员称,他们也已作业十多天。这意味着该海域的溢油清理工作一直未停止。

B平台与C平台相距3公里,该片海域依然一片忙碌,至少十艘船只正在作业,可隐约分辨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综合性海洋环境监测船、装载最新海洋工程物探设备的海洋综合调查船以及至少四艘拖船。其中,每两艘拖船拖着标有“RO-CLEAN DESMI”的重型围油栏,在溢油海域慢速航行。围油栏能防止油层扩散,之后可使用收油器械收集溢油。

果然,7月10日,联合检查组再次对两平台检查发现,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卫星遥感信息显示,次日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溢油迹象。

在发现补救无力的情况下,联合检查组要求康菲中国必须采取严格措施,尽快查找漏油的真正原因,同时还明确要求康菲中国,将溢油的相关情况如实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

7月13日,距首次溢油事发39天之后,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中国立即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这导致康菲中国每天暂时减产约1.7万桶原油,其蓬莱19-3油田2010年日均产量为5.6万桶,今年原本计划将达到6万桶。

此外,国家海洋局已要求所有在渤海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公司进行排查、自查。

赔偿难诉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渤海湾的休渔期,无人出海打鱼。但溢油事故的消息迟滞,让渔民们的损失难以估测。

6月初是收扇贝的时节。长岛县渔民很担心漏油影响扇贝。

长岛县渔民王维家以养扇贝为生,光景好时,年收入可达40万-50万元。收入起落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海水温度及海域环境,“今年产量没有去年产量高。现在一笼里面死的活的参半,我们到6月底才知道有漏油,如果早知道这事,我们可以早点收扇贝。”对消息迟滞,王维家颇为不满,他估算今年至少要亏损20万元。

长岛县大钦岛乡的一位扇贝养殖大户,直到7月1日才通过电视看到漏油事故,而此前他已在岛南看到漂浮的油花,尽管当时很着急,却并不能断定来源。很多渔民知道了漏油事故后,第一时间是慌忙回收扇贝笼。

涉及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赔偿,主要是政府出面谈判,渔民并不能参加。

7月9日,在长岛县海洋与渔业局养殖科办公室,年过四旬的工作人员金福疆感叹,长岛海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事实上,每年都会发生性质不同、程度不同的污染。“每年2月,烟台市和北海分局都来人,试图解决溢油问题,后来我都不好意思去见他们了。”他说。

就在当天,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对山东长岛附近海域采集的溢油样本进行了油指纹鉴定,其后公布结果为:山东长岛溢油,并非来自渤海蓬莱19-3油田。

这让山东长海渔民愤懑之余,亦最终无奈接受。长岛半月湾养殖户彭林认为,渔民无法指望谁能负责赔偿,从以往的污染经验来看,这种损失最终还是由渔民自己承担。

一位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工作人员也对上述监测结果颇有微词,他表示,溢油事故的后遗症尚不能评估。由于长岛海域受到包括海流方向、风向、附近国际水道的多种因素影响,而大海是一个流体,后续影响或可在几个月之后才能显现。

按照渤海海域的管理权限,12海里以内海域由地方管辖,12海里以外由国家海洋局管辖。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只负责12海里以内海域的监察、检测,因此,尽管地方政府对潜在风险存有疑虑,但并不具有管辖权。

金福疆建议,国家海洋局应出资建立基金会,一旦渔民发生损失,在污染的责任主体尚未确定之前,先由国家海洋局使用这笔基金先行赔偿,之后再由国家海洋局调查解决。

2010年,山东在全国率先提出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并出台《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上述山东渔业厅工作人员表示,据该《方法》相应条款,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海洋生态破坏,山东省的地方标准最高可索赔2亿元。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对蓬莱19-3油田溢油造成的海洋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7月11日, 溢油除了造成840平方公里的劣四类严重污染海水面积以外,还导致了其周边约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类水质下降为第三、四类水质。受影响的主要为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污染范围外缘线东距长岛38公里,西距京唐港61公里。

同时,溢油点附近海底沉积物受到溢油和油基泥浆污染,海域沉积物质量由第一类下降为第三类,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

依中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3条亦有类似规定,目前海洋生态损害赔偿的依据主要是《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价技术导则》,根据其规定,对海洋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由海洋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利益,对肇事者提出赔偿要求。但技术导则只是海洋系统的行业标准,并非行政处罚规定,在提讼时仅能作为法院判罚的参考却非依据。

目前,中国海监部门已对康菲中国此次溢油事件予以立案,并按照相关程序展开调查、取证。根据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可对康菲中国处以最高20万元人民币罚款。

海洋污染案诉讼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原告。一名研究环境法的律师称,在海洋污染事件中,鲜有国家行政机关提讼,包括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发起海洋污染诉讼的动力。

此外,中国虽规定了集体诉讼权,但由直接受害者例如被污染海域渔民等提出诉讼,因个体取证难等因素变得不可能。

在政府、受害者之外,环保组织发起公益诉讼是第三条路,在中国,放开公益诉讼的呼声很高,在实际操作中,环保组织很难成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在资格上就可能被排除在外。

在新闻通报会上,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表示,海洋局不排除将代表国家对康菲中国进行生态索赔,由此金额可能将远远超过20万元。至于最高可达到多少金额,还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

“作业者”之责

自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发生后,康菲中国的“作业者”身份被中海油多次提及。在中海油的对外解释中,“作业者”康菲中国应为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中海油占蓬莱油田51%的股份,康菲中国为49%。康菲中国为作业者,负责油田的生产和管理,所谓作业者是以实施石油作业为唯一目的而登记的机构。作业者的权利在国家批准的石油合同和协议中有明确规定。作业者在组织石油作业方面具有独立性,包括决策和具体实施。

“作业者”作为石油安全事件的责任主体,也有法可依。按照《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作业者是指按照石油合同的规定负责实施作业的实体。《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也指出,作业者是指负责实施海洋石油开采活动的企业,或者按照石油合同的约定负责实施海洋石油开采活动的实体。

海洋石油作业者和承包者亦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中海油在回应公众质疑中,进一步指出“作为蓬莱19-3油田的作业者,康菲公司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管理。而作为非作业者,中海油只参与工作计划和年度预算的制订、大型投资及重大变更的审批,并督促作业者履行石油合同。正是由于作业者的地位,国家海洋局认定由康菲中国承担此溢油事件的法律责任”。

对于公众质疑的中海油瞒报责任,其相关负责人也把责任指向“作业者”:“中海油只是蓬莱19-3油田的非作业者合同方,溢油事件的应急处理是由作业者进行主导的,公司作为非作业者,所获得的相关信息来自作业者,对于事件性质的判断也要尊重作业者的意见。”

究竟谁承担此次事故的法律责任以及后续的赔偿责任?一个“作业者”的认定并不能解答所有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具体赔偿还要看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在合作时签订的合同。

中海油在回复《财经》记者的邮件中指出,“康菲作为作业者应承担溢油事故的处理责任;关于事故导致的损失的承担,将根据最终确定的事故原因、性质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予以确定。”但双方都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不透露合同中关于责任认定的详细规定。

中海油新闻办公室处长刘小彪对《财经》记者表示,去年墨西哥湾事件中,英国石油公司(BP)承担责任,赔偿巨款,不是因为它是大股东,而是因为它是作业者。中海油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类似于墨西哥湾事件中的美国公司阿纳达科(Anadarko)。

不过,《财经》记者了解到,康菲中国虽在合同约定上是“作业者”,但在具体项目实施上,康菲中国可进行全球招标;康菲中国把蓬莱19-3油田的具体项目分包给了多家公司,其中相当一部分即为中海油的下属公司。

在2006年上半年中海油下属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总包项目一栏中,有蓬莱19-3座导管架等工程项目;蓬莱19-3二期海管海缆铺设总包项目;并提到“成功与康菲中国签订了蓬莱19-3二期联接与调试合同,标志着公司的总承包能力和业务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和延伸”。

2007年中海油全年的财务报表中,蓬莱19-3项目亦有出现。2009年6月4日,中海油下属上市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康菲中国签署了蓬莱19-3油田首台平台钻修机总包合同。

如事故原因探明,康菲中国也会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分包公司上。英国BP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也有承包商承担了相关责任,BP对一些作业方也提出了赔偿诉讼。

自监缺陷

中海油备受质疑的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其违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康菲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的大型石油企业,在中国进行这样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本来应该是把国际上的好经验带过来,包括信息披露等,但现在很显然‘入乡随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说,在数周的时间里,对时间、事件隐瞒不报,没有向公众进行任何信息披露,这种做法是相当错误和令人震惊的。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石油大约53%的增产都来自海洋。至2009年底,渤海已建成海上油气田20个,钻井平台165个。随着飞速发展的海洋开采而至的是高污染,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统计,2009年,渤海共发生4起油污染事故,2起为原油,2起为燃料油。2008年,渤海共发现12起小型油污染事件,事故发生次数较2007年有所上升。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对于这些远在大海中的平台,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实难到位,其日常生产过程更多是以石油企业内部自监为主,不过,“所谓生产规则,每个公司都有,但是得不到落实,都是一张纸而已。”

海油开采的内部监管模式多为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三位一体监督。其监理模式应由甲、乙、丙三方组成。甲方聘请具有一定资质的丙方作为自己的管理代表,对项目施工主体的乙方进行监督,丙方代表甲方对乙方进行监督。

而监督队伍由涉海石油公司从各平台抽调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作为公司派驻平台的管理者代表,对平台进行全面的现场安全监督。

据记者了解,尽管油田内部管理应遵循HSE管理体系,但实际情况则各有出入。有些油田的管理为承包商制度,油田的生产监管由承包油田的公司负责,有些油田则安排安全监督员作为第三方监管平台上的管理,而第三方也是石油公司的内部员工。

油田调查报告篇8

康玉柱是位满族院士。他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西北石油局副总工、地矿部塔北联指挥兼专家组组长、西北石油局高咨组长、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国际地层对比计划294项中国专家组专家、国家储委委员等,现任中国石化及国土资源部科委委员、新疆科协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石油地质方面多个科技刊物顾问等职。

康玉柱在50多年石油天然气勘查生涯中共发现2个特大油气田和20个油气田,创新建立了6个油气地质方面理论,他是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的奠基者,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优秀继承人。

评价塔里木盆地

1936年,康玉柱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一个农民家庭。二十年后,刻苦努力的他考上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期间,康玉柱学习很刻苦。别人看电影或者休闲时,他也在学习,整天留连在教室和图书馆之间。课本上的知识他扎扎实实学,课下则阅读很多的参考书,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知识面。

大学毕业分配时,康玉柱本可以留校,但他主动提出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样,康玉柱成为当时中国地质部成立的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一员。提到这次经历,康玉柱回忆道:“当时自己也很高兴,知道这支队伍是搞石油的。当时我感到石油勘探和矿产普查还不一样,在学校学的石油方面的东西很少,所以自己抽空挤时间自学《石油物探》《石油地质》《石油钻井》,把这三门课补上。节假日、礼拜天以及每天早晚都在刻苦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这三本书,这样心里就有底了。”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地相继发现了油气,而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却依然沉寂。1970年3月,地质部下令石油地技综合研究大队开展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油气前景评价,为上油气勘探队任务做准备,康玉柱受命带领西北分队承担此项任务。

1970年5月3日,地质部原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听了康玉柱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评价工作的汇报后指示:首先搞清有几套生油岩,库车油从哪里来的,气源情况怎么样;作全盆地油气前景评价和分区评价。

1970年5月上旬,康玉柱等带领西北分队,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综合评价。在天山前、昆仑山前观察地质剖面、构造点、油气点,进行野外调研。在建设者队伍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同志们战风沙、顶烈日、爬高山,艰苦地拼搏着。

在与恶劣环境相伴的日子里,在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开始的情况下,康玉柱走出了一条坎坷之路,首次发现了2套古生界生油岩:石炭―二叠系和寒武―奥陶系。

经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具有统一的前震系结晶变质基底,广泛的古生界基础和巨厚的中新生界盖层;发育有四套生油岩,分布广、厚度大,油气资源潜力大;具优越的构造条件和油气成藏条件,是我国大型的含油气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康玉柱他们进行了全盆评价和分区评价,为上勘探队伍作了油气勘探战略部署。

1970年11月下旬,康玉柱把评价成果和战略部署又向地质部石油局及大队进行了汇报,建议地质部快上石油普查勘探队伍,早日发现大油田。

从湖北迁到新疆

1977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组建塔里木筹备组,作为负责人,康玉柱经过4个多月的现场调整,主编了《塔里木盆地石油普查勘探初步设计方案》。

他认为,塔里木油气资源丰富,多成油组合,是寻找“大庆式”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其中,塔西南最好,塔中及塔东北地区较好。部署上提出突破喀什、准备塔东北、探索塔中的方案,建议要快上塔里木,尽早发现大油田。

1978年1月,在国家地质总局局长会议上,康玉柱向孙大光等领导作了汇报。总局领导当即做出了组建队伍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展油气普查工作的决定。

1978年5月,地质部下令成立“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下称新指)并决定地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整建制调入新疆,开展油气勘探工作。从此,地质部撑起了勘探塔里木的帅旗。

早在1970年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后,康玉柱就认为塔里木油气资源潜力大,能找到大的油田,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就暗下决心要去塔里木找大油田。1979年9月康玉柱主动向上级申请到新疆工作,1980年1月他正式调入“新指”,任技术负责人。次年,他的全家也从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湖北迁到新疆乌鲁木齐落户。

1978年5月到1979年8月,康玉柱及其团队在塔西南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工作,发现两个难题:目的层埋藏深,当时钻机不可及;构造十分复杂,地表构造上下高点不吻合。因此,急需寻找新的勘探靶区,那么,新的勘探靶区选在哪里好呢?

1979年9月中旬,康玉柱在“新指”勘探工作会上,首次提出向塔北沙雅隆起(斜坡)转移的建议。

为了加快勘探进程,他们在开展物探工作的同时在塔里木河而南的重力高上设计了跃参1井。该井首次在塔北提示了厚约700米的三叠―侏罗纪地层,其中生油岩厚325米。该井所取得的成果意义重大:证实了沙雅隆起有古生界,还证实了在塔东坳陷区侏罗―三叠系有较广泛的分布,油气远景好,表明原来预测是正确的。从而对在沙雅隆起找大油气田增强了信心和决心,敲开了塔东北广大地区油气前景的大门。

1980年12月,经二维地震勘探后,在克拉重力高上发现古潜山构造。1983年4月,康玉柱主持研究并确定沙参2井井位。

沙参2井于1983年8月12日开钻,1984年8月23日沙参2井钻达5363.5米,见到白云岩古风化壳,并取到少量白云岩岩芯,但无任何油气显示,而且开始井漏。工程方面的同志要求停钻完井,理由是:第一,打到古潜山冈化面了,无油气显示,不必要再往下打了;第二,井内开始漏失泥浆,出了事故谁负责?!

在讨论会上,在要不要加深的关键问题上,康玉柱果断提出:沙参2井绝不能停钻,至少再打100米,理由有三:一是见一点白云岩,还确定不了地质时代,地质任务还没有完成;二是本井3800多米中新统见良好油侵砂岩,这油可能是从深部上来的油气;三是根据我国东部古潜山油藏的经验,油气不一定在风化表面,而往往富集在距离风化面一定深度的风化淋滤带内。所以,必须再往下至少打100米。会上技术骨干和局领导都支持康玉柱提出的继续加深钻进的意见,经上级同意,决定加深。

1984年9月22日,沙参2井只加深28米,即到5391米奥陶系白云岩,发生了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这一成果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开辟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新纪元,从而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的帽子,并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大会战的序幕。它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中国油气勘探的第二次大跨越,为我国石油地质理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康玉柱也成为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开拓者。

1985年始,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十多个油公司了解到塔里木沙参2井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后,纷纷来新疆考察,准备投资勘探。1986年后,有几个石油公司在塔里木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石油勘探工作。

1991年9月3日,唤醒塔里木盆地沉睡油龙的第一口油气井―――沙参2井纪念碑在荒漠中耸起,地质矿产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塔里木联合举行了纪念碑落成仪式。

会战塔北发现世界级大油田

1985年初,地矿部为迅速扩大战果,决定在塔北进行联合勘探大会战,从地矿部六个地区局调集6000人的精干队伍到塔北进行联合勘探。

1986年9月,地矿部为加强塔北联合勘探的领导,决定组建“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探联合指挥部和专家组”,康玉柱任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

他们经过几年联合勘探,先后发现了雅克拉、轮台、阿克库木、西达里亚、东达里亚、阿克库勒、阿克莫奇、丘里、大涝坝、艾协克等10个油气田。

1988年10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在地矿部《关于塔北油气勘探连获突破的情况汇报》上批示:“很好,请继续努力。”

1989年9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在地矿部原部长朱训《关于地矿部门油气地质工作近期取得进展的情况汇报》上又一次批示:“……我对你们获得的成就感到十分高兴,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自1985年以来,在沙雅隆起连获油气重要突破,发现多个油气田,但未发现大油田,有专家说古生界因成藏条件复杂,难形成大油气田。康玉柱却多次强调:塔里木古生代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3口井(沙参2井、沙18井、沙22井)已经打出而且日产超过千吨,最高达日产5000吨油气量,表明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一定会形成大型油气田;阿克库勒凸起艾协克构造,设计沙23井已在石炭系打出工业油气流,特别在奥陶系古风化壳灰岩中见几米厚良好油气显示(塔河油田第一口发现井)。

1990年2月1日,在全国地矿局长会议上,塔北联指、西北石油地质局受到表彰奖励,表彰其“七五”以来找矿成果显著。1990年10月23日,施工的沙雅隆起艾协克构造上设计的沙23井于奥陶系、石炭系及三叠系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于石炭系试获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该构造首次突破。因此,认为该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1995年初,他们争得了探矿权,接着在沙23井附近三维地震勘探,经处理解释发现三个奥陶系潜山高点。康玉柱主持井位部署会,会上大胆地确定了三品探井井位:沙46井、沙47井、沙48井及两口评价井。3口探井均于1997年于奥陶系打出高产油气流。

该井三年来一直稳产高产,创造了塔里木乃至全国海相碳酸盐岩中的高产稳产记录,成为一口“王牌井”。2011年塔河油田累计探明储量12亿吨油。当时,成为中国古生界海相特大油田,也是世界上古生代奥陶系第一个特大油田。

参与主持勘探大西北

2000年7月,康玉柱在北京向中国石化领导汇报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油气前景及选区。

2001年初,中国石化为国家油气工业的战略需要,进一步开发大西北油气资源,组建了“西部新区勘探经理部”,从东部各油田抽调精干队伍到大西北进行油气勘探工作。2001年5月,中国石化领导来到西北石油局高级咨询组长康玉柱的办公室,请他“出山”担任该经理部副经理兼总地质师。

2001年5月,康玉柱又重返油气勘探第一线,开始主持大西北地区油气勘探工作。2002年中国石化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的勘探工作,将原经理部改为指挥部,康玉柱改任专家组副组长。从2001年到2007年他主持和指导勘探工作,在新区、新层系、新深度发现8个油气田,为新疆地区油气田发现做出了新贡献。

美孚石油公司多次表示愿聘请康玉柱前往工作。康玉柱深知,去美国就可以向清贫的生活告别、向艰苦的环境告别,但也意味着与自己心爱的事业告别。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写道:“我离不开正在研究的科研,中国有我事业的根!”

油田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监督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油田企业的发展,以及法治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它是油田企业党组领导及干部组织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油田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油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制定的一项制度。作为审计监督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对油田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保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赋予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有关部门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它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是集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经济效益审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一是立项的依据,是指审计要有国有企业最高领导的指令和干部管理机构的委托;二是审计的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规章等,还应包括其他方针、政策、制度、标准和有关纪律规定等。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所属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确定其经济责任,依法评价其工作业绩,为油田企业干部管理机构提供评价和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我国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开展以来,在维护国家财产、加强油田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作为油田企业内部管理干部任期内业绩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经济责任审计理念和工作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在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各审计机关的工作模式各异,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不明确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受托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审计应当围绕委托方的需要开展工作。但是,目前审计实施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距离相关部门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由于审计理念和手段更新不够及时,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差别不大,审计内容和重点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纠错查弊上,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尤其是部门领导)任期内的业绩和经济活动全貌,难以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对掌握不同职权、在不同风险岗位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不能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掌握资金和权力的重要部门,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出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几率比一般单位要高得多,如采购和销售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干部监督不力、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作为大型国企的油田企业的管理还是较规范的,但是大多企业仅仅设立了企业领导干部考核经济指标及安全事故责任指标,而对领导的重大经营决策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考核措施,使得审计实施部门难以对被审计人的任期业绩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范围有限

油田企业审计工作往往局限在会计资料上,对有关的业务活动和文书资料查证不够,对账外情况的调查肤浅。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人们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账,其他方面的资料不是审计的范围。然而,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会计资料上记录反映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有些经济行为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跨越领导干部的任期时间范围,有些项目决策的效果在审计时还没有显现出来,其成败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成本的制约性等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往往很难收集到足够而直接的证据,有时候还可能从与被审计者相关的会计资料中直接取证,这样做当然难保所得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然更谈不上质量保证。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透明

按照《审计法》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束后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在报企业管理高层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对干部管理部门负责,不公开披露,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作为受托审计,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审计工作,审计结果的应用则是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的职权范围。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工作底稿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确认;在起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在定稿之前需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本人的意见,可以说整个审计工作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但是,审计结果运用不能做到公开、透明。除了作为委托方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作为受托方的审计机关,作为被审计对象的领导干部及其任职单位等相关各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对外公开披露。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在收到审计结果报告后,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运用上的封闭状况,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少外部的监督压力。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价的力量有限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体现在执法的威慑力和促进企业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上,以构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这要求审计部门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以取得积极的社会效应。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不少审计部门疲于应付过多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忽视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对已有的审计结果作进一步发掘利用,工作上付出很多、收效甚微。审计工作涉及单位多,信息量较大。有些项目审计中虽然审计人员发现了不少问题,并取得了大量实证资料,但是由于审计部门自身手段有限,与其他执法机关沟通渠道不畅,也由于经济责任评价是一个事关组织用人、事业发展的大事,也是一个事关被审计者个人前途的敏感性问题,所以常常会出现评价只对单位不对人、泛泛而论的现象,主要是怕承担审计风险;致使问题的调查工作无法及时深入下去,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问题和疑点在审计阶段被消化掉,使委托部门无法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全貌,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解决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抓住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确保审计真实准确

1.应该在审计前召开被审计者述职报告会,由其对任职期间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回顾与自查,并请与会者作出初步评议,减少审计的盲目性。2.要做到账内审查和账外调查相结合,在对相关书面资料进行审查的同时,也要对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确保掌握重要情况和线索。3.应结合审查经济效益指标与考核被审计者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4.应该充分发挥群众作用,提高审计实效。总的说来,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企业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个人经济行为;任期内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性。

(二)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确保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应不仅仅局限于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有的责任。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任职期间单位的财务责任和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向经济发展责任、个人经济行为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拓展,全面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业绩。为此,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企业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企业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有无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损失,领导人应负的直接或间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资料。领导干部是否廉洁,本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密切联系群众是减轻审计难度与压力,增加发现线索与疑点机率,确定审计重点、内容与方法,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因此,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当然,在油田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地位比较尴尬,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力度,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工作尺度,降低可能随之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依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明确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保证审计结果质量的职责,从而做到各司其责、责权明晰,还可以明确对审计查明的不同问题,对被审计人分别采取谈话、通报、诫勉、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理等相应的追究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要将其和公示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在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的同时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办法,让群众监督审计成果的运行情况。如果审计质量不高,结果与事实相差甚远,要追究审计机关和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违背“先审后离”的原则,委托程序滞后,不利用审计成果出现任用干部偏差,要追究干部任免机关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不闻不问,严重违纪情况不作处理,要追究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对决策者形成社会压力。纪检部门应根据分类量化考核指标对肯定性的结果给予采纳,对问题性结果根据不同性质给予被审计对象以教育帮助或处罚,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给予职务降免或立案查处,应该尽量把审计成果作为科学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结论

有效地解决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与对策的简单对应。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根源就是体制,就是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一方面,不能消极等待,坐等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而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手段、丰富审计内容入手,在现行审计体制范围内,在审计的现有权限内,尽量从技术层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提高,解决依靠审计系统本身力量可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正视体制与环境对工作的制约,既要摈弃“审计无所不能”的错误认识、降低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期望值,也要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当前应从审计法制建设入手,尽可能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为审计体制变革营造氛围、构搭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家伦.论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4):18-21.

[2] 石守礼.经济责任审计方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24.

油田调查报告篇10

、曹永正两人地位悬殊的友谊不知起于何时,称曹永正为自己“很好的朋友”;曹永正也曾告诉合作商人,曾拍着他的胳膊对别人介绍,“这是我最信任的人”。

曹永正1959年生于山东青岛,后来随父亲到新疆,一家九口靠父亲的微薄收入过日子,十分艰难。1982年曹永正从新疆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先后当过党校老师、出版社编辑,后来凭“特异功能”出名,成为新疆超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曹永正早年是“新疆三大仙”之一,据说他能通过一个人照片感知此人过去和未来,他甚至因成功预测1993年中国申奥结果而令社会名流和高官折服。20世纪90年代末“气功热”散去后,曹永正转而专注发展政、商与演艺界高端人群的关系,与多位政法、石油系统的高官结下深厚私交,在他精心维系的名流圈里,曹永正被人尊称为“国师”。

北京前马厂胡同60号院,昔日曹永正控制的隐秘政商帝国。2005年,曹永正斥资一个多亿买下这个院子,作为北京年代公司的总部。

2005年6月27日,曹永正和王某某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年代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香港年代能源)。曹永正持有八成股份。

案件知情人告知,曹永正成立香港年代能源,是因为已经得到了中石油高层内定的两井油田区块合作开发权。资料显示,两井油田区块,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属吉林油田范畴,面积为77平方公里,当时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623万吨。案件知情人透露,2005年上半年,曹永正为与中石油合作开发油田区块业务请帮忙。于是将曹永正介绍给蒋洁敏认识,要求蒋洁敏对曹永正给予关照和支持。

蒋洁敏遂建议曹永正以外资企业名义与吉林油田分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并安排时任中石油股份公司对外合作经理部总经理阎存章具体安排。阎存章最终选定了两井区块。蒋洁敏同意了。

2005年9月,蒋洁敏与、曹永正聚餐时,再一次要求蒋对曹永正的油田合作项目关照支持,蒋洁敏随即签批同意两井区块给曹永正合作开发。

2006年2月,中石油股份公司在未经投招标,且明知香港年代能源资金实力不足,没有油气勘探开发经验和接受能力,不具备油田开发资质的情况下,为落实蒋洁敏的指示,阎存章要求中石油股份对外合作部工作人员修改资质审查报告,使香港年代能源通过了资质审查。

蒋洁敏随后安排阎存章代表中石油违规与香港年代能源签订了合作开发合同。作为一个专门为运作两井区块项目而成立的新公司,香港年代能源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人员,没有团队,在与两井区块“合作”前没有任何经营活动。但就是这样一个空壳公司,最终违规取得了两井区块的合作开发权。截至2013年6月,香港年代能源两井项目投入折合人民币共计1亿多元,累计收到吉林油田分公司原油款人民币3.58亿多元,去掉投入,曹永正等人非法获利2.4亿多元。

违规获取未探明储量油田

曹永正很快又盯上了长庆油田,2006年11月,曹永正又请出面向蒋洁敏打招呼,要求蒋对曹参与长庆油田分公司合作的事给予支持。

从2003年到2012年十年间,长庆油田成为了中石油的增产明星。长庆生产的油气产量一举超越大庆油田,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油气田。2013年,长庆油田的油气产量首超5000万吨。2005年底,曹永正通过华油北京服务公司总经理王某某介绍,认识了时任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王道富。王某某说曹永正是和蒋洁敏的好朋友,想和长庆搞合作开发。2006年4月,王道富交给曹永正一份长庆油田分公司关于王台区块申请合作开发的报告,让曹永正跑手续。

2006年10月,曹永正在新疆乌鲁木齐注册了年代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新疆年代能源)。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人股东为北京年资有限公司和四川年资有限公司。

新疆年代能源的实际控制人为曹永正,2012年1月,公司的法人代表由曹永正变更为曹永正之弟曹永平。与突击在香港成立的香港年代能源一样,曹永正的新疆年代能源是专门为与长庆油田合作突击成立的公司。

2006年11月,曹永正请出面向蒋洁敏打招呼,立即给蒋洁敏打电话,要求蒋对曹与长庆油田分公司合作的事给予支持,蒋洁敏表示尽快落实。

2007年2月,曹永正控制的新疆年代能源与长庆油田分公司签署了王台区块合作开发协议。之后,蒋洁敏再次违反规定,在曹永正转交的关于合作开发王台扩边区块的报告上签批了同意意见,2008年2月左右,曹永正代表新疆年代能源与长庆公司签订了王台扩边区块合作开发协议。

空手道捞“黑金”

一名能源界人士称,新疆年代能源只需要定期结算取钱。油田区块投资是长庆油田,干活的也是长庆油田工人,得利的却是曹永正及其年代公司。中石油体系区块的对外合作通常采取的是产品分成合同形式,由合作方负担勘探开发前期的投资,打出油之后再按照权益比例进行分配。在长庆油田区块的合作中,中石油与合作方新疆年代能源的分成比例为12:88,即采出的原油按国际油价由中石油收购,合作方分得88%的收入。在长庆油田产量最高的第三采油厂的账本上,曹永正的新疆年代能源公司吞噬着该合作区将近90%的产油收益。

占尽国家便宜的曹永正犹未知足,企图不投资空手获得巨额收益。因为一直拖欠投资款,2008年下半年,长庆油田提出暂停支付新疆年代能源的收益分成款,中止合作。曹永正急忙找,告黑状说长庆油田分公司领导调整后,新疆年代能源和长庆油田分公司在油田区块合作开发中产生了矛盾。又给蒋洁敏打电话,说长庆油田分公司要收回合作区块,要求蒋予以过问,以确保曹与长庆油田的合作开发顺利进行。

在蒋洁敏的干预下,长庆油田分公司做出让步,长庆油田分公司先向新疆年代能源支付了分成款,再由新疆年代能源把款项打回长庆油田分公司,作为投资款,从而使新疆年代能源继续获得收益分成。

王台和王台扩边区块的合作开发,是代管代建模式,所有的建设生产等相关工作实际是长庆油田负责的。长庆油田将新疆年代能源选作合作方,没有招投标、议标等相关程序,由王道富与曹永正协商后直接确定。

实际上,王台作业区井场里的工人都是长庆油田的员工,合作方新疆年代能源仅安排了4名临时工负责轮班“交油”(即填报产量),她们唯一的工作内容就是每隔两小时抄一次王台合作区流量计的读数,每天填报一张名为“长庆油田分公司原油计量交接凭证”的单据,写明王台合作区的全天流量交给采油厂。

长庆油田及采油厂进行核算之后,钱就打到新疆年代能源的账上。一名能源界人士称,新疆年代能源只需要定期结算取钱,建设、生产、管理和作业均是采油三厂负责。油田区块本是长庆油田的,投资是长庆油田,干活的也是长庆油田工人,得利的却是曹永正及其年代公司。

案件知情人说,曹永正甚至还在合同上作假。曹永正控制的新疆年代能源在2007年2月才与长庆油田签署王台区块合作开发协议,但财务数据显示,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王台作业经理部曾向新疆年代能源支付2006年收益分成款7600多万元。这是因为他们把合作期提前了一年,多出来那一年虚假的分成收入就算作投资了。

相关财务数据显示: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年代能源向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王台作业经理部付款共计15亿元,2007年2月至2013年6月,新疆年代能源收到长庆油田支付收益分成款共计22亿多元。新疆年代能源实际获利7亿多元,扣除前述长庆油田王台作业经理部支付的2006年收益分成款7600多万元,新疆年代能源非法获利为6.3亿元。

2013年6月,中石油反腐风暴开始,2013年8月,王道富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9月蒋洁敏落马。2014年清明后,阎存章被中纪委专案组从办公室带走。

案发后,曹永正涉足的两井油田区块被吉林油田接管,王台,王台扩边区块被长庆油田接管,相关合作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