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13:07:04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1

第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配套教学设备欠缺。由于农村学校经费有限,加上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投入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根本无力购买充分而有效的音乐教学设备。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中,学生并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他们所使用的大都是一些陈旧甚至破损的设备,有些学校连一架像样的电子琴、风琴也没有,更不用说钢琴、提琴了。另外,为了削减开支,很多学校选择低价聘请代课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或者由语文、数学等教师兼而代之,教学的专业性大打折扣,个别中小学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而正式音乐教师的工资则被压到最低,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甚至不能参与教学评估和业绩考核,使一些教师对音乐教学丧失兴趣,继而改变专业,从事其他文化课程的教学或是转做其他行政工作,导致师资严重流失,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对音乐教育的意义理解存在极大偏差。在广大农村,人们依然以应试教育为指导,将文化课视为唯一的关注点,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孩子才有出路,而丝毫不重视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诚然,这种想法是在深刻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原因之下产生的。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人们解决温饱还是个难题,根本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也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支持学生的音乐学习。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都文化素质较低、知识面较窄,他们认定音乐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甚至担心音乐课的开设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把喜欢音乐、追求音乐的学生视为不务正业,完全忽视了音乐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家长和学校对于事物的态度能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在这种重视文化课而无视音乐审美教学的氛围之中,他们潜移默化地便将目光凝聚在文化课的学习之上,将音乐视为无用之物,进一步降低了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以及音乐教学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性较低。对于基础教育事业而言,教师的能力和才干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和成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搞好了,我国的总体教育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农村的音乐教师力量完备了,全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才能迈入新的台阶。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是中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受过专业有素的训练,在乐理知识、音乐鉴赏、歌曲唱作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能力。然而,受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生活条件恶劣,交通、通讯不便,文化与科技也显得非常落后,很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愿意选择去农村任教,因而便造成了如上文所述,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而代之的状况。由于这些兼课老师对音乐知识和专业教学方法都不甚熟悉,致使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令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而那些冲破了经济社会文化限制走向农村教学岗位的音乐教师,因为学校不予重视、教学设备不完备等问题,才能得不到施展,也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完善。针对以上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我们应当着眼大局、重点突破、对症下药,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观念转变和提升师资力量等措施,扭转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音乐教学设备。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财政投入,按照新课标的标准和要求,根据学校规模,配备与之相符的音乐教学设备,比如购置包括钢琴、风琴、电子琴、录音机等常规教学设备,逐步配置包括打击乐器、提琴等其它辅助乐器教具,有条件的还应当建立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经济发展的方针,采取东部带动西部、沿海带动内陆、城市带动农村的策略,加强东西交流和城乡交流,呼吁音乐教育发达地区帮扶音乐教育欠发达地区,促进社会资金向农村流动,推进城乡音乐教育事业和谐均衡发展。城市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农村,与农村音乐教师定期进行教学研究活动,以城市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指引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的道路,深入农村的城市中小学教师则应当及时将所获信息反馈到上级有关部门,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有的放矢,积极有效地制定应对措施,帮助农村中小学筹集音乐教育资金、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若要全面改变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较为落后的局面,仅从资金投入等经济方面入手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主管部门、农村中小学及其音乐教师、学生家长与学生本身,都必须转变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深入理解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乃至塑造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音乐教育视为基础教育的战略要素。乡镇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必须严格贯彻落实我们党中央和政府实行素质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还应当根据当地的现实情况和教育资源因地制宜,保证农村音乐教育经费和教学基本设施尽快到位,注重改善农村音乐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努力提高广大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让音乐工作者能够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中小学的课堂上尽情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也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放松身心、体会由内而外的愉悦,与此同时了解乐理知识、开阔眼界,形成对真善美的正确判断,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2

九店小学的整体音乐课程开展情况调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仅有的一位音乐教师也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音乐设备也无法使用,学生基本上不到一堂精彩而正规的音乐课。(2)学校对音乐课普遍不重视。一直视音乐课为“副科”,在教材上是“能省则省”。(3)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对音乐课的热忱度很高,但对当前的音乐课授课并不满意。这些以既是九店小学音乐课程实施情况的主要问题,也是广大农村音乐课程教育的普遍现象,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湖北省乃至全国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所在。

二、荆州区九店小学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建议

(一)加强农村音乐师资建设,大力招进专职音乐老师

在荆州区农村的小学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很多的音乐老师是身兼数职。这些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学校有必要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来对该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改革,以便使学校音乐教育发挥其作用。

(二)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全面重视素质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喜欢上音乐课,都不希望被其它课程占去。要改变当前的九店小学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首先要改变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的的教育理念,明确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特别是九店小学这种寄宿制而且留守儿童很多的农村小学,更需要重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加大农村音乐设施投资力度,改善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一堂正规的音乐课的基础,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政府及学校应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入,最基本的音乐教室和必要的乐器及教具要配备,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及音响资料给学生查阅,充实留守儿童音乐知识。

(四)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留守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不是很喜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音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把音乐课堂与艺术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设计音乐游戏课,在留守儿童走进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让留守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通过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五)以情育人,强化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情感性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喜欢抒情性的音乐,音乐教育应该适当的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相结合,关注留守儿童兴趣,提高留守儿童情感外化的能力,使留守儿童善于用音乐来调节和表达内心情感。例如《父亲》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情感达到共鸣,让他们理解父母,也能让其心中的的感情得到释放。

(六)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理论知识;创新理解;校歌利用

伴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音乐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与重视,并被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做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阵地。对此,笔者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探讨,旨在与摸索、总结得出贴合农村实际情况、切实优化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效果的优良教学方式方法。

一、结合实际,灵活向学生渗透基础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理论知识是小学音乐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音乐曲目更好地聆听及演唱,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制约,并不具备坚实的音乐基础,甚至大多数学生都处在零基础的状态。如此,就为他们实现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乃至具体音乐曲目的深刻理解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更是严重制约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及实际效果。

笔者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生普遍缺乏专业音乐知识积累的现状,在开展具体音乐曲目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普及与讲解。如,在教学“v ”换气记号时,笔者则向学生出示了“vv胜利小尖角,碰上它,千万记得换口气”等。如此借助这些易记、易理解的顺口溜就在广大农村地区小学生音乐视野范围的基础上,使他们深入地了解到音乐曲目应该如何唱,为什么要这么唱。而这些都为他们逐渐夯实自身的音乐理论基础、以更深刻的态度实现对音乐曲目的深入理解与富有感情的演唱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有利于他们获取最终的高效率、高质量音乐教学效果。

二、贴合农村生活,引导学生创新性的理解音乐曲目

农村地区虽不像城市发达地区一样具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设备辅助,可能连一些音乐器材、设施都配备的都不完全,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对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地区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及现实生活体验,创造性地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便引导学生实现对于具体音乐曲目的更深刻认知、理解与良好掌握。

如,在教学《春天到》这一音乐曲目时,笔者就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农村地区认真观察春意盎然的美丽春景。置身于真实的春天景色中,学生得以更深刻的认识到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季节中,人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浓浓气息,体验到春天来时带给万物的巨大改变,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愉悦、积极情感下实现对于《春天到》这一音乐曲目所蕴含真正思想感情的更好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取得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利用校歌,创设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促使其建立、形成积极、科学的道德价值观念。”如此,校歌的灵活运用与小学音乐新课标所倡导的“德育教育”渗透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默契。教育实践表明:利用校歌创设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对于落实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仅以我们学校的校歌《石小石韵》(啊,石永小学,美丽的校园,阳光灿烂桃李芬芳,我们是花朵,啊,我们是一颗颗有趣的小石头,琢石成玉,永放光芒……)为例,该校歌歌词富含深意、节奏清晰分明,同时又蕴含有丰富的音乐演唱技巧。针对这一宝贵的音乐教学资源,笔者所在学校的领导大力提倡校歌的普及和推广,致力于以校歌创设、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在这一推广的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得到夯实与巩固,演唱技巧得到深化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不断迸发出热爱校园、积极上进的良好心态,从而真正将“我是一颗小石头,我有阳光心态,我做阳光少年”的德育渗透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实现了校歌与小学音乐教育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的音乐教育梦想得以实现与扩展,我愿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热爱、赤忱之心熏陶、感染给身边每一位学生,将更多创新、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之中,相信长此以往,必能探索、总结出契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与方式方法,进而显著推动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优化。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必然要先行。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成为音乐教育者关注的课题。为改善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状况,福建省教育厅在2009年下达了相关文件,由福建教育学院承担农村教育教学提升班培训工作。体艺部音乐教研室承担音乐学科的培训工作。本部通过前期的初步调研结果形成培训方案。培训方案总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培训目标”主要内容设置为:使培训学员在师德修养、音乐教学技能、音乐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有较大提升,进而发挥农村初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2.“培训内容”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学习任务是学员在本院进行理论与技能技术学习、参与教学考察,观摩优质课程,同时在班级内部进行教学热点难点讨论,以及说课、片段教学等教学交流活动;第二阶段为教育教学实践与校本研修阶段。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学员回所任教单位进行教学实践,消化吸收第一阶段所学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形成第一阶段布置的作业成果。第三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员交流总结学习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论文等,并展示优秀课案例等学习成果。

3.“培训方式”采取集中的理论学习与分散的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名师引领听课评课、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演练与研讨结合的方式。

4.“课程设计”分为师德修养、音乐教师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技能以及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等四个模块内容。

二、调研情况

2009年5月与11月,当小学与初中两期培训班开班,音乐教研室通过向培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小组访谈等形式向这些农村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以及对培训项目的评估,以期望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教学需求情况得到更深入的把握和了解。

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参加福建省小学、初中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班的学员,其中小学学员有44位,初中学员有45位,分别是福建省九地市乡镇及乡镇以下中小学在编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从事农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小学与中学一级以上职称。

2.调研的内容

调研的内容为提升工程的培训项目评估,主要包括对课程设计与专题课程效果、培训方式设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等各项内容,还包括农村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原因的了解,其中对课程设计与专题课程效果的评估是调研重点。

3.调研的方法

调研采取了(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86份。(2)访谈法。接受访谈的教师共89位,采取了分小组访谈的形式。(3)统计法与分析法。用统计法对定量材料进行统计,用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调研的结果以及结果分析

1.调研结果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音乐教研室向学员开展评估研究。问卷采用4分制评分方式,评分栏分为4、3、2、1四个分值栏,分别代表了满意、较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几种情况。对培训方式与课程设计测评上,学员认可度尚可,均为2.96分。学员对提升工程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设置与认可程度较高,分值分别为3.36分与3.66分,学员认为提升工程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设置比较符合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体现了较高的针对性。

课程设计是实施培训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培训前根据预期调研结果制定的课程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深入了解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与需求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音乐教研室对于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了专项的深入调研。下表呈现的是提升工程班课程开设的板块课程内容以及学员对开课效果的测评。评分采取4分制,分为4、3、2、1四个分值栏,分别代表了满意、较满意、一般与不满意几种情况,以下分值是学员评分后的平均分值。

《课程设计与专题课程效果评估表》

2.结果分析

从统计数据上体现学员对所开设的百分之九十的课程持较满意的态度,分值多在3分以上。但学员对培训课程设置的评价调研反馈分值却不高,仅在2.96分。因此,必须从两方面看待调研的结果:

首先,学员对开设的课程评价体现了课程设置的成功一面,其原因在于课程设计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有助于提升农村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水平。如:

(1)农村音乐教师接受的信息较为闭塞,迫切希望接触前沿的教育知识与信息,希望通过培训获得对课堂教学以及专业技能的新的认识与提升,而此次培训开设的一些提升性课程满足了学员对学习的期望。如《新课程理念引导音乐教学》课程重点讲授如何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合唱与教师音乐素质》重点讲授如何根据作品风格选择合唱的音色等。由于能从新的视野讲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技能教学,使学员们吸收到了音乐教育教学领域的前沿信息成果,因此,受到学员欢迎。

(2)农村一线教师对课程要求具有实用指导性,欢迎能够解决实际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问题的课程。此次培训开设了一些操作性课程,例如《电脑音频剪辑以及打谱制谱》、《艺术实践课程探究》等课程,操作实用性强,能够解决教师日常开展教学活动以及组织策划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员十分感兴趣。

(3)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贯穿教学始终,使农村音乐教师深刻体验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理念,也是课程开设成功的重要原因。现今课改教学植根于教学理念的改革,扭转了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此次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重视上课的技巧,注重课程趣味性、交流性,使课堂生动活跃而富有趣味。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技巧》课程中,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让学员根据所提示的音乐要素进行叠加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员集体创作,不断生成新的创作成果,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分体验到参与的快乐,真正体验到以学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员学习的教学法的内涵。

本次学员对课程设置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对课程设置感觉不够满意的原因又与农村音乐教师的特点与需求相关,既有课程设置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农村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水平存在局限的主观原因:

(1)农村音乐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技能的需求最为强烈,但在此次课程设计上,课堂教学技能模块重要性不够突出。通过调研了解到,在课程设计四个内容板块中,最贴近学员学习实际的板块内容依次为课堂教学技能、音乐专业知识技能、音乐教学研究能力与师德修养。其中学员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技能的需求最为强烈。但开课过程中,此模块的课程数量在总设计中占据比例不够大。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技能课程受授课时间限制,深入性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学员的需求。

(2)授课内容缺乏专门针对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的研究成果。农村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深感困惑的问题是不知如何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缺乏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而对于开设的某些讲座课程如《教学策略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施》,尽管学员对课程的主题深感兴趣,但授课内容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际有距离,因此传授的知识经验与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缺点,因此评估得分不高。

(3)农村音乐教师自身缺乏对新课程理念以及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在调研过程中,教师反馈教学中的常见困难是教材内容太多,不知怎样去完成,同时如何在农村音乐课堂上落实新课程理念也是农村教师困惑的问题。观摩优质课的学习方式是学员最欢迎的学习形式,但由于地域特点条件等诸多因素存在差别,在城市开设的公开课课程只能给于农村教师提供借鉴,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因此,许多教师认为看课后收获也不大。但实际上,这反映出农村音乐教师对于教材教法缺乏研究。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自主的大空间,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选择组织教学的内容,因地制宜开发教学资源,采用适合自身条件与特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教学。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教材的研究就会导致教师把握不住教材教法的核心,顺利组织教学。自身缺乏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而只想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

(4)农村音乐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科研水平较低,学员对理论性课程较为排斥。农村音乐教师较为排斥一些理论探讨性课程,如《中外小学音乐教育比较研究》、《小学音乐科研方法》等课程评估得分较低,课堂上学员的听课积极性不高。在学员提交的论文与课题作业中,学员抄袭的比例相当大,且论文质量较差。这反映出音乐教师不重视科研,缺乏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热情与积极性。学会做研究,潜心思考教学是教师自身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最终支持。排斥科研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能力的持久性发展。

四、提高农村音乐教师师资水平,促进农村音乐基础教育事业的对策思考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本文针对怎样提高农村音乐教师师资水平,促进农村音乐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对策:

1.教师培训部门应当继续加强农村教师职后培训

在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更加贴近农村教师需求。课程设置是决定培训是否成功的核心因素,为提高农村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职后培训部门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应更多突出课堂教学技能板块的课程内容,多开发此模块课程专题并增加课时时间。在教学内容上各门课程也应当更多针对农村教学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在教学方式上避免过多的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注重多采用教师指导,学员参与的授课方式,注重引导学员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进行课堂教学。

2.教研部门与农村音乐教师都应当重新调整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定位与认识,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

对农村音乐教育多数人带有一些固有的认识,譬如:学校不重视音乐课,教学设施落后,教师素质不高,音乐教育层次低等等,而忽略了农村的音乐教育反映着农村文化中长期积淀而形成具有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传统以及农村生活丰富的一面,而这正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具有独特性的一面。教研部门需要调整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定位与认识,根据农村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风俗传统等文化性和境遇性来思考和建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课改理念,探讨农村学校如何进行音乐课改的实践,研究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理论,进而指导农村音乐基础教育的实施。

3.农村音乐教师应当努力进行农村学校音乐课程的开发利用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促进课程的民主化和提高其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为不同地区的农村学校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纲领性的支持。许多农村教师抱怨学校条件差,抱怨缺少必需的音响、资料、乐谱、参考书等音乐课程资源,而对于如何去开发和利用当地的音乐课程资源往往被忽视。教师应当学会开发校内与校外的音乐课程资源,挖掘乡土音乐资源与人力资源,调动身边所有积极因素来实施教学。

4.农村音乐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与研究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5

进入新时期以来,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学生认知水平研究日益深入。同时,在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开展”的问题已各地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学生认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认知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使个体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学生的感性知识与体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动作技能和智力发展等都反映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问卷调查、课堂问答、谈话交流、考试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因智力发展缓慢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着重分析,并给予及时地帮助。

一、农村小学生音乐认识

农村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但由于所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他们在认知发展上与城市小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但这种差异性始终存在。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数多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在获取知识与解决问题上面的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认知水平发展有鲜明的阶段性、滞后性、一致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引出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以下对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进行说明。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氛围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阶段。此理论适应于全体儿童青少年,农村小学生自然也在其中。尽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与城市小学在各种软硬件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但农村小学生也是经过这个从前运算阶段(7岁入小学)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程。这一点与城市小学生并无差别。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迫切性。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软硬件方面与城市小学相比有些落后,但农村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尤其是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生早已通过各种电视、广播与电脑等感触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他们希望音乐教师能够给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音乐知识,这就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即使有,其教学能力也比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音乐需求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具有较强的迫切性。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滞后性。导致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出现滞后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软硬件不足,致使农村小学生无法从音乐教师那里获取充分且及时的音乐知识,他们只能从电视、广播、课外读物中获取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技能。但是,对于农村而言,这些非课堂的音乐学习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因为很多农村小学生根本无法购买、阅读、学习各种最新的音乐知识,这就导致了他们的音乐认知出现滞后。其二,由于农村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家长认识孩子在小学阶段应当打开文化课基础,不应当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学音乐上面。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学音乐,或出言责骂,训斥他们不务正业,严重的直接拳脚相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发展。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性别差异。在我国农村,很多时候,男孩被家长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家长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学校教育得以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对于一些非文化知识的学习,家长并不认同,音乐自然也在其中。而女孩则不同,很多农村家长希望他们多才多艺,为此可以接受他们学习音乐。从这个情况来讲,我国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性别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性别差异,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并不明显,这里不对其作深入研究。

二、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

我们对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以此为依据探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略。具体来说,可实施策略如下:

(一)重视农村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以此为依据实施音乐教育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已经实行了“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校布局优先考虑学生入学便利,也通过普遍的九年义务教育宣传,要求家长保证适龄儿童入学,这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适龄儿童入学后,音乐教师以皮亚杰的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理论为指导,按照学生的年龄层次设计、安排音乐教学内容,有计划、有阶段地提高他们的音乐认知水平。在具体实践中,对于一二年小学生,音乐教师应多以童话歌曲为载体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教学中多让他们听与看。而对于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应适当融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并注重他们的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民族意识,加强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是音乐教育最有利的时期。为此,音乐教师应当把“最近发展区”教育理念运用到音乐教育当中,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完善。

(二)加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就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资金缺乏,无论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室建设、音乐教材开发,还是音乐教师配置,都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农村小学生在健全、完善的教学环境下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2015年,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县泾源县在权限的教学点开始铺设网络,配置电脑和大显示屏。有了先进的教育设备,泾源县农村的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通过电子交互白板学习音乐知识,学习音乐的热情高涨。除了泾源县,近年来我国已经有许多农村小学铺设了网络,配置了电脑和大显示屏。

(三)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认知方面的研究能力

音乐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外,还要加强自身对认知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研究,能够了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基础理论,研究农村小学生认知发展与音乐学习的关系,以及农村小学生认知水平对音乐教学的规范等。再教学实践中,能够运用认知心理学知识通过对话交谈、课堂问答、问卷调查等途径分析农村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对不同音乐认知水平的农村小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音乐教育。另外,音乐教师要对农村小学生的真实情况(如家庭经济条件、日常饮食、住宿,以及人际关系等)进行必要地调查分析,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小学生生活的音乐教学内容与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以“赶鸭子”、“割麦子”、“去赶集”、“下河抓螃蟹”等为主题设计音乐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亲切感,深化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认知。

三、结语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状况,关系到他们能否高质量地获取音乐知识、解决音乐问题。为此,本文探讨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进而促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刘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界,2016,21.

[3]陈悦.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研讨[J].2015,13.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新农村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然而,想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养新时代的农民,建设新农村,农民是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必须要培养有较高的素质,由此可见,农村音乐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精神文化素质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搞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加强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新时代农民,也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一、农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的差异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城市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农村音乐教育无论在投入、师资、关注度上却远远不及城市音乐教育,虽然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限制了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推广。

在关注和投入上,城市中小学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学校自身的资金充足,能够有许多配套的音乐教学设施。然而,农村学校由于领导者的不重视,学校的忽视,导致资金不到位,教学设施不够齐全,乃至连正常的音乐课教学都不能正常的进行。

在音乐课开设上,城市中小学大部分能够按照教学计划来正常进行音乐课的教学,但在农村中小学却不能够正常开课。最重要一点是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的开设觉得可有可无,课表上有音乐课,却不能正常进行,被一些所谓的“主科”占领,名存实亡。

二、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队伍紧缺。现阶段,农村中小学音乐音乐教师严重缺乏。虽然大批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却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目前,全国开办艺术师范及音乐教育的高校有200余所,在校学生7万多人。而在调查的20名农村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虽然占80%,但其中有39.6%是非音乐专业毕业的。并且在农村学校中几乎是3所学校才有1位音乐教师。这些数据相当明显的体现出了农村音乐教师相当缺乏的严重现状。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农村音乐教师中,由于各方面的不重视,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子出家”,很多是由别的教师兼课。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没有经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没有正确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仅仅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或者听歌课,对音乐的基本知识不做讲解。久而久之学生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不达标,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加大力度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的教学想法。很多学校领导和家长扔包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老师和学生合格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只是把音乐课仍然当做“副科”来看待,更为严重的是在期末考试来临或者有重大考试的时候,用语文、英语、数学等跟影响成绩或升学率有直接关系的课程来占用音乐课的课时。学校这样做,容易影响到音乐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导致农村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得不到发展。

(四)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不够。农村的经济普遍一直落后与城市,这就导致了农村学校的资金不足,教学教育资金得不到投入,从而影响到学校里教学设施的短缺。有的学校没有音乐教室,有些学校上音乐课就直接由老师口头教唱,没有钢琴或者电子琴,便不能吸引优秀的音乐老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音乐课的效果无法达到要求,对音乐教学的实施是不利的。

三、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和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我国目前相当重视农村问题,新农村建设也是当前党和国家家的重要战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去关注农村教育,农村音乐教育,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农村音乐教师的师资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农村音乐教育和教学工作得到提高的重要保证,也能积极推进其他教育工作的发展。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师资环境并对兼职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音乐素质修养及专业素质修养达到全面的提高。音乐专业老师作为一名音乐普及者,扫盲者也要充分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因地制宜实施教学,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农村的音乐教育额资金投入有限,但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比如有的地方教师加入的山歌的教学,有的地方老师擅长二胡或竹笛的演奏,亦可用到教学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爱好,加强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

(三)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在目前的农村音乐教育中,政府给与重视,学校给与重视,教师给与重视,家长给与重视是其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政府应首先转变观念,把音乐教育放在它本来应有的位置,建立合理的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以及教师评估体制,从根本上消除“正课”和“副课”的偏见。学校应该对音乐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让音乐教育成为教学内容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自古以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的。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音乐教学设备的完善是保证教学过程能够正常的、有序的、顺利的开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农村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农村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对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8

摘要:本文从四川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与走访,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有“西部绸都”之称。南充地区人口众多,是四川除了成都以外的第二人口大市,下辖5县1市(蓬安县、西充县、南部县、营山县、仪陇县和阆中市),地理位置上与成都、重庆形成了一个黄金的三角形。201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四川省排第5位,与省内其他二级城市相差不大,但与成都、重庆的差距巨大。南充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被称为川北民间艺术三朵奇葩的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和川北大木偶戏都源自于南充,另外川北民歌也是风味独特,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南充产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在音乐教育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南充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南充地区来说显得相当重要,但这也恰巧是南充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距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笔者凭借在南充从事音乐教育研究近十年的经验,深入南充农村乡镇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从中了解到南充地区农村音乐课程教学状况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1 南充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1)各方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都存在误区。从社会方面来看,相关的职能部门只以升学率来片面的看待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工资中的绩效部分也只与文化课成绩挂钩。在学校方面,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所谓的“主科”,也就是考试科目来进行,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时间、师资等资源都投入其中。部分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非常不重视音乐课程,他们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随时可为文化课让路。所以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音乐课,就算有些学校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也形同虚设,只有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会临时安排音乐课。在家长方面,农村的孩子上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上个好大学,走出农村,将来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去生活。因此,在许多的家长眼里,音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只要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就够了,其他课程都无所谓。在学生方面,通过深入南充地区多所农村中小学调研,发现孩子们其实是非常热爱音乐的,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大多数孩子都表达出想上音乐课的要求。在他们对课程喜欢程度的排序上,音乐能够排在第二位,排在首位的是体育课。

(2)在教师方面问题突出。首先,音乐教师负担繁重。由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极其有限,特别是在小学里,音乐教师往往除了要任教音乐课程以外,还要肩负起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有的音乐教师甚至还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文化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让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无法顾及音乐课教学。其次,音乐教师非常缺乏。由于南充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设施落后,对优秀师资的吸引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都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而且以女性居多,如果这名教师遇到休产假或者因其他情况请假,音乐课就会无限期停上。再次,音乐教师待遇较文化课教师有所区别。如今南充地区义务阶段的教师都实行了绩效工资,其中有30%是根据教学成绩来考核和发放的,虽然需要音乐教师组织或参与的学校文体活动较多,但均未折算和纳入绩效考核的课时数,而音乐教师却因为课少甚至没课可上,导致这部分工资无法发放,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此外,音乐教师不重视科研与再教育。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不开展教研活动,对“国培计划①”也反应平淡,报名并不踊跃。很多年才搞一次区域性的竞教比赛,完全是应付评职称而进行的竞教,也不需要精心的准备,目的只是去拿个证书,达到评职称的基本要求就够了。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方面,就少之更少了,笔者询问了数名音乐教师,他们在近5年内的科研成果基本都为0。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充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科研要求不高,没有像中东部部分地区按年划拨科研任务及目标,教师只要上好自己专业领域的课程,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就算合格。

(3)社会捐赠系统不完善,常常赠非所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影响的学校,大多都得到了国家灾后重建资金的扶持。南充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重建了新的教学楼,并由其他省市和地区的援建单位捐助了最新的教学设备、仪器等等。数码钢琴教室、多功能排练厅、舞蹈房等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学校才具备的教学设施开始在四川农村中小学中普及。另外,南充虽然是个人口大市,但经济却欠发达,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都远赴沿海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留下子女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们学习和生活,也就是俗称的“留守儿童”。专门针对四川地区留守儿童就读学校而定向扶持的“阳光育苗工程”、“彩虹工程”等项目,也给南充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设备先进了,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就是想要的设备得不到,不想要、不会使用的设备又源源不断送过来。这不仅是南充地区中小学教育中的单独现象,而是已经成为社会捐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也暴露出了我国社会捐赠中流行粗放型捐赠方式的一大弊病。送来的电吉他、电贝司、数码调音台等设备,农村音乐教师没有经过培训根本就不会使用,更别说教孩子了。本来学校需要几台古筝,结果送来几台架子鼓;需要一台钢琴,却送来一批吉他,很多时候都是赠非所需。究其原因,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设备一般都由捐助单位或企业自发购买,然后捐献到市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然后由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给各个辖区的农村中小学,这种捐赠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因为这个问题,笔者专门走访了本地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别人有心捐赠都不错了,也不好意思找捐赠单位主动要求什么。”

2 针对南充地区农村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发展对策

(1)改变社会各界对音乐课程歧视的观念,共同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音乐课程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南充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文化传承、社会交往和创造性发展四个方面。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必须有音乐教育的一席之地,以促进音乐教育与其他各科教育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在农村音乐教育中的不良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素质教育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同样重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能够积极而正确的处理文化课与艺术课程的关系,实现以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及其在农村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而有序的开展起来,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一代,达到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还要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艺活动和比赛积极的向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功能,争取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社会舆论基础。

(2)为农村地区音乐教师减负并提高待遇,同时重视音乐教师的科研与再教育。首先,要着力解决音乐教师负担问题,使农村音乐教师从繁重的文化课和班主任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并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中来,从而实现新课标中普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应该按付出教师付出劳动的多少,而不是完全以“主科”和“副科”来划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应将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也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中去,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次,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以外,科研能力也不能忽视,开展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往深层次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的之处: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说明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学问,同时还要兼备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与专业技能,要有对基本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还要有不断进行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能力。科研就是培养教师进行思考和改进工作的最直接最合理的方式。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深入,音乐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材的变革及课程功能的转变,这就要求如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科学的使用教材,而且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根据民族、地域等特点开发出最合适的校本教材,这些都是需要有科研能力的应用。此外,还要鼓励教师多参与各种形式的再教育活动,随时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3)建立捐赠需求制度,避免盲目捐赠造成资源浪费。民政部在2012年针对社会捐赠制度混乱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完善捐赠导向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捐赠需求的制度,及时将受捐地区所需的物资公布,以引导公众有针对性地捐款捐物,避免物资浪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效仿民政部的举措,建立捐赠需求制度,避免受捐学校“需要的得不到,不需要的对成山”的情况重复发生,要减少甚至杜绝“赠非所需”现象。因此,必须构建捐受双方的沟通机制。受捐方应派出代表,与捐献方进行讨论和协商,将最需要的设备提供给捐助方,由捐助方自主选择所要捐赠的设备。

3 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要重视音乐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调研的亲身体验,分析了南充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认真细致的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源头所在,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①“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简称,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目的是提高中西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徐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2] 秦朝阳.咸宁市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4).

[3] 刘永武.以生成性策略加强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2(5).

[4] 吴晓红.浅议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1(4).

[5]农村音乐教育的弊端及对策 [J].教育与职业,2011(26).

[6]夏小玲.音乐教育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身健康的调查报告:来自咸宁市咸安区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证据[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2).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9

关 键 词:农村 基础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农村音乐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35-03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对音乐教育的偏见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滞后的症结

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常常把时间花在学音乐的孩子归类为“不务正业”的落后生,他们常被父母戴上“不好好学习”的帽子。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在将来考大学有用的“主课”上,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不仅可以给父母脸上带来光彩,还可以在将来获得孩子经济上的返哺。对于校方来讲,学生的升学率是教师评职、领导晋升的主要指标,这种功力性教学思路势必在素质教育发展上带来很大的障碍。在这种状况下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免不了要遭受被挤占或根本不开课的命运。这种农村基础教育形成的“合力”,构成了农村应试教育的一个顽固的“堡垒”,久攻不破。这种应试教育不但排挤着“无足轻重”的“音乐课”,也阻碍了新时期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应试教育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师资状况严峻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滞后的关键

1.师资短缺。目前,我国的师资队伍状况仍不能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音乐教师缺口依然很大,比较优秀的音乐教师则严重不足。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对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师配备的要求,到20世纪末我国中心校以上小学尚需专职音乐教师5万人左右,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需要音乐教师3万余人,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学需要兼职音乐2万人左右。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教师素质普遍偏低。以山东省曲阜市为例:所属农村中小学共有专兼职音乐教师387人,其中初中38人,小学339人,初中专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12人,小学专职教师9人,兼职竟达330人。农村小学95%以上是非专业毕业的兼职教师,有的地方甚至连兼职教师都没有,同时这些音乐教师教学能力较差,只能识简单的简谱,弹奏能力就更谈不上了。我国中小学艺术教师数量不足、合格率低、流失严重,而且这些艺术教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区,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艺术教师则严重不足。农村小学和初中的音乐开课率很低,一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空白;中小学校的艺术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质量普遍较低;教学内容和安排缺乏整体规划;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3.教师离岗现象严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校方领导只关注学生在考试科目的学习,音乐课不受重视甚至被挤占,音乐教师也不受重视。评职、评优与福利待遇总是落后于主课教师。2006年年底对东北三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音乐教师认为在评职、评优中根本无望的占12%,想争取但机会很少的占25%,看似公平其实有别的占30%,公平竞争的占33%。工作中不受尊重得不到公平使音乐教师的工作态度普遍较为消极。有机会的音乐教师就转行或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处境。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生离岗情况的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八届本科毕业生177人、七届专科毕业生:255人,共计432名毕业生中,有109人离岗,离岗率为25.2%。这意味着每4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离岗。

(三)教学设备落后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滞后的物质因素

艺术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设备器材配备率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远远达不到教学基本要求。2006年年底对东北三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设施和器材的配备情况比较齐全的占7%,基本齐全能够开展基本教学活动的占42%,不够齐全勉强开展教育活动的占45%,所缺较多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占6%。很多学生分不清竹笛和箫,更不知道西洋乐器为何物。在他们的概念里,任何可以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很多人在读高中前从来没有见过钢琴。这是农村音乐教育的失败和悲哀。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意义与展望

《音东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科学目标和实施准则,也是一份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它的颁布实施不是一次孤立的音乐教育课程改制,而是面向21世纪,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大规模改革步骤中的重大措施之一。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对整个音乐教育来说也是极大的鼓励。虽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制约,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有一定的落差,与新时期各方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有一定的距离!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发展快慢的问题。新出台的一些教育政策、经济政策、思想指导方针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形成了有利局面。

三、高师音乐教育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的理论依据

(一)新的就业理念和趋势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发展机会

现阶段,我国的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普及教育。扩大招生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就业难问题。就社会对音乐本科生的需求而言,大城市的中小学校已渐渐饱和、私立的学校对音乐教师专业要求也很高。就业形式的实际情况以及随着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认识的提高,就业的方向逐渐转向农村中小学。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技术和思想合格的毕业生,满足社会所需。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需求均衡的教育资源

我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左右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尽快改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薄弱的状况,是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抓好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也就抓好了学校艺术教育。近几年,一些高校都开展了支持边区教育活动,许多大学生自愿去老少边穷地区教学。大学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大学生树立起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精神;树立起民族教育发展的责任意识,肩负祖国、时代对教育者的召唤,每一个大学生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三)国家政策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政策不断增加艺术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吸引高师音乐人才执教农村中小学。国家政策对教育落后地区进行优惠和倾斜的政策照顾,对于那些落后、困难地区,进行“定向培养”。2007年,我国部分重点高等师范院校已走出这一步,招收免费生,自愿签订合同毕业后志愿去农村中小学工作的考生,上大学期间免收学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带来很高的社会呼声,这些年来的践行反响良好。这让我们看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可喜前景。

四、培养合格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施对策

(一)牺牲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成为合格的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前提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需要牺牲奉献的精神,到物质贫乏、环境较差的农村去执教更是需要很好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准备。在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对音乐这个“副科”的偏见仍是比城市要严重,在农村当合格的音乐教师真是一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农村要切实开展基础音乐教育,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不为个人利益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农村音乐教育存在教学设施差、经费短缺、教学环境差等诸多情况,面对困难首先要具备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实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

(二)基础音乐教育要本着不遗余力地推广素质教育的原则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中,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中的艺术审美、音乐审美教育,其目标是在音乐审美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高师课程设置要以培养新时期合格中小学教师为宗旨,遵循科学的培养目标,按照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教育科学教育相结合的思路,使课程设置不仅要体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综合,而且要能体现学生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价值观念结构的综合,对学生的评价要更加注重其发展性。教会学生学习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要素

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艰苦条件,在对开展教学工作造成很大障碍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广阔空间。如果教师在正确的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发挥想象因地制宜地开展创造性音乐教学,那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教育正是培养想象与创造力的一个丰富载体。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比音乐教育更具这种功能,因为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与创造性为想象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音乐的现实性与指向性又为联想思维提供可能。通过音乐教育可直接充分地启发人类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最基本目标之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一定要体现创造性。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探索与研究,编写具有创新性、顺应教学改革潮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材,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音乐教育,使这种学生更能贴近社会,贴近人生,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精神的人才。

(四)合理整合课程、培养综合性、应用性人才

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包括专业课、文化课、教育类课程,在选修阶段还有文理交叉互选的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文化层次和修养。但实践证明,这些课程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彼此呈分离状态。文化课侵占了学生大时间,专业技能被文化课程慢慢侵杀。而教育类课程业不能学以致用。这些课程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更深层次看是忽略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不断变化,难以满足学生个性自由发展需要,所以高师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要不断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各门知识相互渗透,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育资源。课改的主要形式包括音乐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音乐与教育类课程的整合、音乐与其姊妹艺术的整合、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把各民族民间文化、哲学、美学、姊妹艺术、科学文化知识等融入音乐教学。

(五)突出“师范性”,重塑师范办学特色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一直在走专业音乐学院的老路子。许多人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多层次办学的理念是对的,但一定要以培养高素质的音乐师资为特色和主流。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弹能唱,更要能讲能教全面发展,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将来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的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法以及教育实习。这里要说的不是教育类课程多少的问题,而是能学以致用的问题。教育课程除了共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应有突出音乐本身特点的学科,如音乐教学法。推进素质教育、遵循音乐艺术学利的特殊规律,要求我们的音乐学科教育学与教学法具有自己的特色,解决音乐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殊问题,比如,音乐听觉的训练、音乐审美教育、合唱合奏的训练、音乐想像与创造、音乐情感与表现等。

参考文献:

[1]毛小平.农村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一个关于农民知识贫困的个案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3]课题组.应当加大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

[4]李郁兰.近十五年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生离岗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教育,1997,(3).

[5]龙亦凤.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9).

[6]杨华.《音乐课程标准》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

[7]郑颜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面向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实际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沦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8]杨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2000,(2).

[9][12]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新动向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04,(7).

[10]刘磊,陈党生.中小学课程改革给高师教育带来的几点启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