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6:17:49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1

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应围绕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工商企业等单位的会计、出纳、财务、纳税申报、审计等岗位;还可以在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会计岗位从事会计工作。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上会计、出纳、纳税等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并具备相应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可以通过校内的专业课程教学及校内的模拟仿真实训教学来培养。而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会计职业岗位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这些仅仅通过校内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训是无法得到真正培养和提高的。这就需要建立培养学生会计岗位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校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经走访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工业、商业、现代信息服务业、金融等企业,并经过大量的、认真的市场调研分析与论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理想、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会计职业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奉献精神。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无论从内容和教学组织等都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是教师根据事先准备的内容(包括知识内容和技能训练内容)对既定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和组织管理,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都是一致的,评价的标准也是传统的试卷成绩和实训作业成绩。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是企业的实际工作,因此无法做到所有学生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所以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也应具备相应的特色。

1.学校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重视校外实践教学与科研,应给予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适当补贴,鼓励企业指导专家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其次,这种补贴制度应该与对学生的实践考核鉴定制度相对应,对指导的质量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根据行业需求与专业教学层次递进的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见习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见习模式是指在每学期末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一周左右,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会计工作的岗位和内容,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顶岗实习模式是指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外教学实习和实践,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践培训,熟悉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并让学生逐渐能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因此,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来制订教学管理制度。首先,校外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专业与企业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管理是校外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合格的师资队伍,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其次,应该根据不同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对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的职责进行分工,并针对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实施管理及考核。如在见习模式下,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阶段性的、项目性的学习,在此模式下,学校的专业教师将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而进入顶岗实习模式下,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完成了会计的各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需要的是如何将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此阶段,应由企业指导教师承担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组织。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在见习模式下,由于每学期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设计见习模式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使校外实践教学能够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计划和实施,在此阶段,校外实践教学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树立学生的会计职业理想。其次,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将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前四个学期末在企业见习的情况,选择企业需求的学生来企业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将带领学生完整地进行企业业务操作,使学生逐渐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并让学生逐步进行独立的业务操作。在此阶段,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真实的企业工作来设计教学内容,此部分的教学内容将是动态的、真实的。在这阶段的实践中,企业指导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团结协作、奉献、创新的精神理念。

2.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法会计专业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训法、任务驱动法等。在校外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了变化,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在见习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参观法和实训法;而在顶岗实习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发现法和探究法。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显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纪律性、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要求不低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应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来设计校外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

1.对见习期和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应该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对见习与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应对见习期和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管理进行明确地分工,如见习期主要由学校教师带队,负责学生的考勤状况并及时处理无故迟到、早退、缺勤等情况。而顶岗实习期则由企业按照自身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

2.建立学生校外实践考核评价标准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应结合企业的员工评价考核标准,主要针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理想、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做出评价。如学生在企业见习期间,评价标准分别有考勤、学习表现、见习心得体会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评价要着重于学生的出勤、遵守纪律、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团队意识、沟通情况等方面。同时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法律素养 思政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73-01

1 大学生法律素养与思政课实践教学

1.1 大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指大学生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将其内化为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信仰并外化为运用法律的能力。当前,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和提升主要借助高校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院校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医学素质之外,还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教育和实践,以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

1.2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目前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组织实践教学的方式基本停留在组织学生“三下乡”、外出参观考察、假期布置写社会调查报告等套路上。而假期的“三下乡”因受各方面的影响,参加的学生人数很少。带学生外出考察受安全因素、经费有限、场地有限等方面的制约,也影响实践教学的普遍推广。学生利用假期自行参加社会实践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收效不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途径,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1.3 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目前,本科医学院校已普遍开设了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而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的相关法律教育体系还比较薄弱,而且缺乏学的大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和尚未开展涉及学生法律素养的实践教学等等。

实践教学是实现受教育者法律素养内化和外化的必要途径。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使其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相结合,应该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改革的方向。通过大学生躬身实践,使他们了解和认同法律,可以将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情感和信念;通过思政课实践还可以将大学生的法律认知、情感和信念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并最终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当前一些高校的探索表明: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具体法律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法律知识、感知法律功能,培养法律情感,提高法律素质。我国的《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必须把法律素养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使法律素养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之一。

2 基于法律素养提升的“三位一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医学生的法律素养,我校紧紧围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教学、以校园文化为中心的校园实践教学”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校外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2.1 合教育资源,建立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我校本着就近、管用的原则,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使学生们不出校园就可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法制教育基地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音像资料,借助模拟法庭等形式给学生一个仿真法律环境,加速学生从法律理论到法律实践的转化,为提高法律素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2 以问题为中心,切实提高针对性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除讲授以外的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视频资料播放及模拟情景等教学方式在内的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教学形式。课堂实践教学不是老师的“专利”,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要提前收集、整理与所授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同时还要利用假期做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课堂实践要以问题为中心,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我校的课堂实践在提高学生法律素养方面主要围绕“培养法律素养的公民”,既注重所选案例的法律性,也注重案例对学生做人做事的影响,拒绝庸俗化。思政课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通过经典法律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通过对热点社会问题的法律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如通过分析“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让学生讨论见死不救是否应该纳入法律体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结合《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进而讨论“该不该扶”和“怎么扶”哪个更重要。在追问和选择中,学生才会深入思考法律和道德博弈中的深层次问题。还可以紧密结合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对现象、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可通过辩论、讨论、查资料等方式,使学生通过切身体会与实践,将法律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树立遵法、守法的良好的法制观念。例如,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当受侵害的患者与医院因为医疗事故纠纷发生诉讼的时候,由医院一方来承担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举证责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是“谁主张,谁举证”。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实践的实效

作为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政课校园实践的主要载体,也是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校园实践是思政课的辅助教学和延伸,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我校的校园实践主要联合学工部、校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将法律实践寓于校园活动之中,通过法律文化宣传、法律社团活动、模拟法庭、广播站开辟法制广角、校报专设法律教育栏目等活动形式。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形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习惯。

2.4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心,增强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观考察、暑期社会调查、组织“三下乡”活动等。我校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学校建立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区法院、市廉政教育基地等。在校外实践活动中进行法律素养培养和提高,主要是通过法律实践,改变课堂教学中枯燥法律理论讲授的传统模式,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通过这种法律实践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感知法律功能、树立法律信仰,提高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98-02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含义

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同时还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拓展多种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这说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政治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思想政治课当然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从目前学术界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研究来看,其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在课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讲授之外的所有与其相关的教学方式,既可是课内实践教学,也可是课堂之外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本文探讨的实践教学为广义的。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政治课。许多高校都认识到了该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该门课实践教学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有些学校对于实践教学安排的课时较少,甚至课表上都体现不出来;有的学校也知道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考虑到安全不敢带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教学;有的学校就把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当做实践教学;还有的学校课内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因为该门课作为全校各专业的公共课,由于多媒体教室和教师不够等原因,合班上大课,学生数达100~120人,甚至更多,比如开辩论赛,也只能是很少的同学参与,其他同学只是旁观者,效果当然不好。

2.实践教学缺乏教学目标、计划,比较随意。实践教学的组织比理论教学复杂,不仅需要制定实践教学目标、计划,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还涉及到场所、交通等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统筹规划。然而在实际中,实践教学并没有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由于学时、经费、场所等原因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环节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随意性。

3.考核模式过于单一。很多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仍局限于期末一次性考试,没有把实践教学的成绩纳入考核范畴。即使有考核也只是看看学生的调查报告,不看具体实践过程,比较单一。

综上,本课的实践教学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应积极探索力求找到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

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路径

我们知道,实践教学功能是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确实践目标和主题。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是知、情、意、行结合统一的辩证过程。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个人的亲身实践,才能内化为德性,外化为自觉行动。实践目标的确立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要有明确的实践主题,否则因无目标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主题设计一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二是根据本校实践基地来确定;三是根据国家某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热点及形势政策来设计,同时还可结合大学生思想状况、社会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

2.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计划过程及实现其目标的具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与要求、具体教学内容、教学考评、教学过程的指导与反馈,同时要体现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地点、实践教学时限等。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并根据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出具体详细实践教学计划,它不仅是保证实践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连贯性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性、针对性、可控性的必要条件。

3.结合各校实际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本文论述的是广义上的实践教学,因此我们应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校园、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一是校园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课堂实践教学如案例教学、课内演讲或辩论等和校园实践教学,即通过组织演讲、辩论比赛、法律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实践教学活动中受到教育。还可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等,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同学参与。二是校外实践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提升,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校外实践教学一是要与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引导大学生开展义务献血、义务植树、义务协助民警值勤,或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义务服务、扫盲教育、法律咨询、科普宣传或支农服务等,使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中增强奉献、协作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结合“三下乡 ”、“四进社区”、“八荣八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工矿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使学生从多方面接触社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把实践性教学的完成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实践教学;研究述评;英语实践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87-02

中国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到90年代,通过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高校教学改革进入了系统化发展的阶段。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期,21世纪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个以综合实力取胜的时代,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培养具备适应社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了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就使得高校实践教学更凸显其必要性。因此,近年各高校都开始尝试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综合能力。同时也对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研究,本文拟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合述评并由此探讨对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李爱齐、梁翎在《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一文中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89―2009年收录有关“实践教学”的论文为依据,总结了国内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情况:(1)实践教学相关研究方面的文章呈逐年上升趋势;(2)实践教学研究重点地域仍然在一些教育大省,如江苏、湖南、辽宁等;(3)实践教学研究所涉及的4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与质量评价;(4)实践教学所涉及专业较多的是会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市场营销、旅游等,而这些专业多是实践性较强的;(5)刊载有关“实践教学”50篇以上的刊物中有近一半属于职业教育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实践教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这类职业技术院校内。从以上研究可发现尽管国内理论界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但更多的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院校以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外语等“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较少,这反映出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实践教学地位不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模糊。大部分人文社科专业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理念,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形成清晰可循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但两者必然要以适当的比例配置才能彼此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等院校绝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基本已经形成系统规范的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但人文社科专业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上课程性质等,很难就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定式。

3.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由于很多高校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因而很难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同时由于对实践教学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还不明确,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因而很难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4.社会对实践教学接受度不高,校外实习基地名不符实。目前社会上对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再加上学生人数相对理工科专业更多,因而在接受学生实习时往往觉得是一种负担,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有一些高校与校外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实习基地,但由于经费等各种因素影响并没有按约定进行有效的基地建设。

二、国内外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吴国英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一文中从国内学者所做的一些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中总结出了五条具有系统有效性的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1.按实践教学实现途径构建。

2.按实践教学要素构建。即根据实践教学相关要素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设施与基地、实践教学考核与质量控制等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按实践教学三级协调管理制度构建。根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经验,可实行以主管院长为中心、由各专业资深教师组成的实习小组、以主管系主任为中心各班导师为主体的三级协调管理制度,系为基础,整体规划,分头运作。

4.按实践教学领域和阶段(环节)构建。即根据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不同领域如课堂教学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等按不同学期分阶段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5.按实践教学重点构建。国内有关实践教学重点并没有定论,主要涉及几个方面:时间配置、基地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办法改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等。由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大学性质存在着根本区别,因此国外高等教育在设定高校办学目标和定位、办学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也与我国高校存在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国内外高校所共识的,那就是为了应对新世纪给世界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高校教育改革之路,在重视培养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重视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欧美诸国纷纷倡导的“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显示了对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国外许多大学从上个世纪末期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单纯教学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转变、从专业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从科技教育到科技人文教育并重的转变。教育改革体现了教育回归生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国外各高校也着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也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北美为主的CBE(Competence Based on Education)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模式。(1)CBE模式。CBE模式倡导在掌握学习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学时用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先导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2)“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学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双元”是指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两种学生培养基地。在这一模式下,大学生在入学前需要和企业签订雇佣培训合同,然后以职员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分别在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双元结构中完成学业和实践任务。同时有美国学者也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应当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因为“技术性实践”往往只能解决专业知识体系的问题,而“反思性实践”则能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解决一些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创新教育,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上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相对更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相比较,国内的实践教学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虽然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是当前最热门的主题,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人文社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缺乏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大部分研究着重教育理念演变及对教学改革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对观念指导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出具体意见;多数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导致指向性不明确;资源分布不均衡,相比较于重点院校,普通高等院校缺乏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三、国内外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对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

外语专业作为人文社科专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国际间交流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外语被纳入世界各国在制定教育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各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视其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着力进行外语教学改革。如日本制定了《小学英语活动实践指南》,实行小、中、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教育体制;以色列、西班牙等国也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外语教学策略,美国更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专门制定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把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育的目标。国内关于高校实践教学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既有政策的导向,也有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国内外语院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没形成有效科学的系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对独立的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大纲要求也给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有关国内外实践教学研究现状以及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在优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转变为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保持实践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明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建立一套以外语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外语教学规律,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以确保外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爱齐,梁翎.近2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研究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6).

[2]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段成.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地方民办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股强大力量,但是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其发展前景堪忧。2014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将走向多样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它主要培养面向建设、服务以及生产方面的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需具有较高的职业修养、人文修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它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与时展同步,还要同时具有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是具有一线生产服务技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将成为地方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方向,为了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体现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学校必须将实践性教学放在第一位。实践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更快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商务英语是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的一个分支,是语言与商业结合的产物。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正符合了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要求。在转型过程中,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不仅要明确人才的定位,还要加强本专业与经济产业之间的结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科学构架。本文将以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通过分析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数的民办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甚至以毕业论文代替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也很低,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都缺乏重视。另外实践教学实习环节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学生仅凭一张有单位评语及盖章的实习鉴定书即可完成实习任务,而真正进入企业实习的同学屈指可数,这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缺乏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商务英语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也是最接近市场的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了解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时代。因此,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更多地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愿耗费人力物力去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有些知识与时展脱轨,同时学生缺乏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失去了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再者,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大多数民办高校处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缺少对实践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或者理工院校,学校往往将重点放在理工专业的实训设施建设上,这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实施的最大障碍。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缺少实践教学师资。师资力量薄弱是我国民办高校先天的缺陷,高校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如教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没有从事过对外贸易工作的经验,教电子商务的教师没有在外贸业务部门工作的经验,教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国际商务谈判,教师对学生的教授更多地停留在书本层面,在实践教学中难以给予学生有价值的指导。教学队伍中缺乏双师型人才,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社会实践经验匮乏,这成为制约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发展重要因素。

二、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课程体系的建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估,教学管理,此外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还要做好师资队伍培养和基地建设工作。

(一)加强课程建设

为了实施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应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跨境商务为导向,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实践教学的保障。在大纲建设方面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学时的比重,使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既具有理论性,又与商业事务密切相关,因此,教学内容要侧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要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增加教学中实际案例的讲解,更加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后还应改革考核方式,一方面推行多元化过程考核方式,实行课程考核、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一体化的考核方式,综合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实行“双考核”制度,即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的表现评分。由学校教师担当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引导者,由企业项目负责人担当培养学生技能的辅导者,学生的最终成绩在两者的评价基础上综合得出。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校企合作

2014年9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随着这股浪潮,我校引进了几十家企业进校,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将教室实训室合二为一,学生可利用校内企业进行英语学习和商务实践。我们通过产业孵化器的方式,与外贸公司合作组建外贸教学公司,由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学校提供办公设备场所,师生共同参与经营运作。如外语学院与外贸公司合作,建立了河南新丝路进出口有限公司,并在学校开办了外贸商品百货店。采用同样的方式,学校与翻译公司合作,组建校内翻译工作室和翻译社。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训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积极寻求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机会,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真实岗位上应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际能力。如我校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改革的需要,积极引进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开展实习工作。

(三)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不仅指校外实践和基地实习,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课内实践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实践设施不完善,只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这无法满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因此我校加大教学投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如多媒体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EDI实训室)、文秘综合实训室、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室、会展综合实训室、综合性、多功能商务实训中心等。这些教学设施能够给学生提供外贸实操、商务英语谈判、及商务办公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实践设施,通过完成整套出口业务单证制作和商务函电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在今后的商务工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保证商务实践环节的实效训练和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实现在课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关键是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就迫切要求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因此,我校着力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出台考核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报考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涉外秘书及翻译等。同时鼓励教师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和实训活动,让教师在实训中真正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发展前沿和企业的运作等。另外,我校聘请企业资深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系列讲座,带教师去企业考察,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企业专家还可以与专职教师合作授课,既讲授了专业理论知识,又传授了实践技能。同时学校应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将对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学校出台政策激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努力构建科研指导小组,指导教师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包括理论型、教改型、实践型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发展意识,建成有核心凝聚力的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结语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学校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下,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改革中应正确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对课程进行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教师团队建设的加强,关注国际商务产业的发展以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特色专业向更加专业、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办学思路中,关键点是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对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创新、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甘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论文新模式探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6):16-17.

[3]郭桂杭.商务英语专业有效实施商务课程全英教学的策略刍议[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45-47.

[4]杜欣.关于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完善再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24-26.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激活和强化学生对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可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类。

(一)课内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案例或社会热点案例,先介绍案例,再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讨论或辩论,教师综合情况加以分析。

2.观看经典影视资料。现在的学校几乎都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经典的影视资料,包括纪录片、名师示范课、新闻视频、社会热点评论视频等。

3.专题讲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及学生需求,合理设计专题讲座强化讲解效果。

(二)课外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建立稳定的、不同主题的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比如爱国主义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法制教育的等。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级、省级、部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比如在法制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制度之完善――从身边的社会现象说起”的社会调查;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可以到民族村或民族地方进行社会调查;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到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在社会改革发展方面,可以到知名企业和发展好的城市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通过组织类似社会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合作,也能促进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挥,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3.与行政、事业和企业各单位的“手拉手”互助合作活动。比如很多学校组织的与中国移动、联通合作的勤工助学活动,或学生的打工活动。通过顶岗或打工,学生能提前接触社会,对课堂教学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丽江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和思考

学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的教学,从领导重视到组织机构,再到经费保障等方面,严格按照中央到地方的文件要求。学校还非常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不同主题的实践教学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作用。

(一)课堂上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小班教学,从硬件上给课内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好课堂讨论、影像资料的学习等活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建立不同主题的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丽江师专已经建立了多个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有木府和东巴博物院,民族团结教育是丽江师专的一个特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石鼓红军长征纪念馆和方国瑜故居;在法制教育方面有丽江监狱和云南省第四劳教(强制戒毒)所;在道德教育方面有丽江市孤儿院和敬老院。在以后的实践基地建设中,应当有重点的进行建设,积极申报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

(三)课外实践教学达到100%覆盖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覆盖三分之二以上。因为有不同主题的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和别的实践教学途径,而丽江师专目前已经达到了100%的覆盖。

近几年,由于各方面都比较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中,就应该尝试改革现有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践教学结果的评价比例应当适当提高。加强实践教学,还应当解放思想,可以向别的学校学习,或组织一些学生代表到北京、深圳、上海、井冈山等地方进行参观访问,再回到学校和别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解放思想,探索一切可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7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学专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工科院校在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金融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思想认识、培养计划、师资队伍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虽说开设了金融学专业,但对金融学的发展重视不够,投入较少,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成为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了应用型金融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素质不高,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学计划的完整性,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关注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对每级学生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包括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有些高校过分追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对实践性的学时和学分也有相应的要求。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做为课程组成部分的各类实验课、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金融模拟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这些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明确规定,规定了实践环节总学分的上下限,各实践环节也有规定。加之过分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英语、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类等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势必要压缩专业课时,与专业课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内容的完成很难得以保证。

2.实践教学时间过短

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各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性环节。有些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气过热,寒假忙于过春节,一些实习单位并不是很乐意接受,实践时间大打折扣,与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相比,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效果就很难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队伍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金融学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高质量的师资不能局限于高学历、高职称,普通高等院校师资为了应对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引进人才时更注重学历要求,目前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高学历人才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到高校,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的评定,更多注重的理论教学学时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师很难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符合当今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为此,2005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开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以及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核内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视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以金融模拟实验室为主,它只是各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要申报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难度大,一些重点高校以打包形式获批部级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投入较大,学校投入也有较大的积极性,而对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侧重点却不同,因此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在各高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实验内容较少等问题突出。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但揭牌仪式多,实习内容少,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工作,加之实习多安排在假期,学生数量多且集中,实践基地往往很难一次性接收,有些实习单位分批安排实习,但学生整个假期将被占用,实习带队教师时间也捆得过死,很难利用假期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业的竞争可以说是金融人才的竞争,金融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激烈性和复杂性,对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适应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就必须明确实践教学在金融学本科体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安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构建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以下4个层面: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专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能是从事金融学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语口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金融软件的操作、点钞、珠算、银行会计实务操作等。尤其应针对银行电脑汉字输入、点钞及伪钞鉴别、计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来安排,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参照工商银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学生熟练掌握后走上银行工作岗位上手更快。

2.专业课程模拟操作与实验

金融学专业课程主要包含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三大类,这些课程实务操作性都很强,可根据各课程的性质,在学习该课程理论课后,适时开设专业课模拟实验,通过建立的校内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目前有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已开发出一些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的金融软件,如股票模拟交易系统、期货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全方位的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教学不再枯燥无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学年论文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字数要求比毕业论文更少,但要求论文格式规范,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根据毕业实习搜集到资料撰写毕业论文,质量上应比学年论文要求更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实习是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主要包括生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等多种组织形式进行。生产认识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结束后,学生经过三年的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生产认识实习,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找出差距的学习机会,学生更能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主动调整学习目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一个学期,它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大检阅,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大演习。可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可根据毕业论文的要求,搜集资料为毕业论文撰写提供现实素材,写出的论文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毕业论文大肆抄袭现象。

三、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金融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论知识,熟练和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协议,我国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开放金融业,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基金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业越向纵深发展,对金融人才复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应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制定出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以及实践教学指导书,学生可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达到教育部对师资的评估要求,我国高校引进教师时,过分强调学历、职称,无形中淡化了对实践经验的要求,这些老师虽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逐步实现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一,学校应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安排教师有一定时间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从事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熟悉该单位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单位加强合作,从事科研活动。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实验管理中来的实验队伍。要求实验室人员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取得相应培训资格证。第三,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实验教学顾问,优化师资结构。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业务技能的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金融学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在金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只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实践教学未能起到真正作用,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以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应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提高,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实践的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将来求职的关联度,还可以聘请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友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可缩短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今后人生发展。

4.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二级学科,且具有金融行业分布的广泛性,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应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在学生四年的金融学理论学习的同时,应安排总计不少于1年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可通过购买相应的软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位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弥补金融企业因业务资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实习效果不佳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建立稳定的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实践教学基地,金融企业能够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节约人才选拔成本和培训费用,也可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金融企业的了解,从而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家华,汪祖杰. 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 南京省计学院学报 2007(2)

[2]王东升. 金融业发展与实用型金融人才培养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扬、戴序. 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08(17)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8

论文摘要:实践型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型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必须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由之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实践型教学探索,但面临一些问题巫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的研究和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内涵

实践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不同的是,实践型教学注重和强调实践性。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实践是指认识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活动。毛泽东同志总结了认识的基本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说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最终还是要付诸实施,要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而实践型教学正符合了这一理念。

对于什么是实践型教学,目前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是指在高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强调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为形式,以组织和引导高职生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本要求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实践型教学与理论型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加强实践型教学是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观念束缚,思想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过于强调理论学习,知识传授,认为过硬的理论知识是获得实践能力的前提,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演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基本上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灌输”形式,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对高职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两课”课堂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认同感与参与性不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分离或冲突现象比较严重。

2.制度缺乏健全,实践管理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型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或者很少真正纳人教学计划之中,实践教学一般是在课外或校外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实践教学主题、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要求等缺少系统指导和监督,各项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安排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无从人手,教学效果和质量无法科学评价,实践的内容、目的、意义、效果常常遭到质疑和否定,效果不明显。

3.实践条件有限,缺乏必要投入。

实践教学不应仅限于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还应包括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等。虽然一些高职院校逐渐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设备,但往往过于偏向专业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人往往不足,导致实践条件非常有限。一些很好的社会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如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事业单位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校外实践基地,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非常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优秀人才。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对策

1.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前提是观念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高职院校领导要创新观念,重视实践型教学的建设,调动各方积极因素,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型教学;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和督导处要转变观念,根据实践型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教学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思政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善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对教法的研究、课堂的设计大胆创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实践型教学的根本是制度创新。

有效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必要的制度支持,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规范实践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根据高职院校相关工作的规定,结合院校实际制订有关实践教学环节必备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规范实践型教学。不仅应包括宏观上的组织领导、督导检查、经费保障、任课老师进修培训、实践设施等相应的制度,而且应涵盖微观上的实践规章、实践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组织纪律、实践管理制度等,完善创新实践型教学各项制度,以保证教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3.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关键是管理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型教学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环节,管理创新是加强实践型教学的关键。在时间管理方面,高职院校要统筹规划,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计划时.高职院校必须为实践教学留有足够量的课时,切实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完成实践的时间,而不是走过场。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方面,高职院校要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科学地选择实践基地、确定实践教学要求与目标、合理安排设计实践内容与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检查与反馈、严格把关验收实践成果、注重实践总结与交流。在实践考核管理方面,高职院校要努力变革传统的考试方法,采取口试、答辩,写收获体会、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来检测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79-02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贸行业蓬勃发展,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伴随着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等造成的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坚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级人才,这对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高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及方向会有所差别,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院校在师资、生源等方面存在劣势,不能像重点院校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像高职院校仅强调单一岗位操作技能培养。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地方,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市场所需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注重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掌握到相关理论知识并加以运用;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快速地来适应岗位要求。现有地方型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普遍薄弱的情况,深入分析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促进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导致地方型院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采用统一的模式去引导和评价高校,造成许多地方型高校向名校看齐,力图建设成为“强校”、“名校”,注重理论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专业特性与就业市场需求,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理论课堂教学所占学时较高,在理论专业课设置时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许多对国贸专业业务有用的选修课,因为教学课程设置的问题,被学生忽视,如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多设置在第七学期,许多同学为了提前修满学分,选择了跟本专业相关性较弱的经济类课程来凑学分,在未来入职后却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自学完成,可谓得不偿失。课时较少的实践教学部分,多采用仅简单的案例分析与课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分散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后期的连贯性业务训练及实践,理论知识未能有效的融入贯通到系统的国贸实务工作中来,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2.外贸模拟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中,贸易模拟实验室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外贸模拟实验室,可以使学生体验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及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多数地方高校在国贸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早已投资建成外贸模拟实验室,但实验室模拟训练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外贸实验室未能得以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多基于相关的多门理论课程,缺乏必要阶段型实务训练,待整体业务操作一涌而来时,许多学生草草翻书应付来做,不熟练,未能达到整体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模拟实验的考核是要通过两到三周的实验室训练来完成的,根据两到三周的实验室业务处理情况来进行最终的课程评价,与其他理论课考试所不同的是,由于其训练及考核占时较长,不像其他理论专业课考试可以给予补考甚至重修的机会,许多学生对国贸实验室训练不重视,应付了事。

3.现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未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习环节常利用教学基地参观考察(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完成。但是对地方型高校来讲,绝大多数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未能通过校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基地参观考察和毕业实习实践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到与进出口业务相关的外贸公司、海关、银行、等部门进行实习锻炼,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来掌握并运用其专业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以便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外贸岗位的需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分散实习,教师难以有效监管,最终提交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就可顺利通过拿到该实践环节的学分。另外,实习期往往较短,而涉外贸易业务往往历时较长,学生难以在几周实习期间历经一项完整的交易,而外贸业务活动中常常涉及企业产品底价和公司利益等核心机密,学生很难参与到外贸业务的核心工作,仅被安排处理一些像处理文字、递交单据等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工作,无法真正参与复杂性的商务活动,校外实习效果并不理想。社会实践活动未能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般被安排在大二暑期,缺乏学校及老师的监督与指导,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被安排成企业调研、农村下乡体验等社会性的调研活动,对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

4.多数执教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大部分从事国贸教学的老师缺乏实际业务的工作经验。地方型高校为了体现学校的师资水平,聘任教师都需要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专职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极其缺乏,而在现有职称评定体系都看重做课题、写科研论文等理论研究成果,课程教学工作量满额等压力,更没有时间与精力踏实参与下岗锻炼,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对于国贸这个特殊的专业,工作节奏非常快,环节多,涉及的部门非常多,也很少有企业愿意接收青年教师来外贸部门顶岗锻炼。而对于拥有丰富经验的国贸从业人员,一是受学历门槛所限,无法成为正式编制的任职老师,二是熟悉国贸业务的从业人员,现有就业市场的薪酬水平都远远高于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无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岗位来高校任专职教师。

5.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高校一般通过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便于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情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了解并熟悉职业岗位工作情况。地方高校虽然拥有众多的资源优势,如本地拥有许多外贸工厂与公司,但是由于国贸业务的特殊性,完整的一单业务需要较长时间,且涉及部门多错综复杂,实习生短期内难以胜任,高校与外贸企业间合作存在一定困难。而目前的公司外贸部门都较为繁忙,多数企业担心实习学生对正常外贸业务有影响,国贸专业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较为困难,这会影响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地方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有效性的解决途径

1.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国贸人才已不适合当今外贸企业的人才需要。地方型院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加大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明确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首先从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量,强化基础技能训练,在理论教学中应穿插部分实践训练,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其次,应从充分利用外贸实验室资源,开发并采用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将学生置身到外贸业务的仿真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大对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为下一步校外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应充分利用本地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外贸企业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参与地方企业实践的机会,切实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殊性,难以引进富有经验的国贸人才来校讲学,聘请有经验的国贸从业者做报告或演讲也较为困难,这就需要青年教师走出去,通过企业挂职(顶岗实习)或长时间的实习,来掌握外贸实务业务的操作要点及操作技巧,通过这种在职培训的形式,锻炼青年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外贸实务的指导能力。教师本人如有机会亲自去操作,可以体会到实际工作业务中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使教授的内容更为生动和具体,消除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差距。能够切实感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国贸专业人员,开阔教师专业授课的思路,明确教书育人的方向,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快速走向工作岗位。学校应通过实践课程的资金支持,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如提高实践教学工作量津贴、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奖励等机制来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改善目前实践课程任务繁重、低报酬的现状,逐步建设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型、技能型”教师队伍。

3.改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考核方式。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考核应结合实践教学,采取起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考试的方式,还应该通过课后团队业务练习、仿真模拟业务操作、校外毕业(认识)实习答辩等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加大对操作技能方面的考核,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环节不仅要提交实习报告来考核,还应通过提交影像资料、实习答辩等方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业务实践活动,加强实务处理能力与变通能力的考核,让学生体会到本专业的能力标准及岗位要求,并通过校外实践来锻炼业务动手能力,真正从实践活动中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校外实践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政治理论课;新兴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219-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辨析

实践教学的主要类型有认识感受型实践教学、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和运用拓展型实践教学三种[1]。有的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最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社会实践仅仅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大学生社会实践尚未被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办法的话,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2]。也有研究者认为,二者在样式上相似、在内容上有交叉、发展趋势上有结合的趋势。在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今天,可以考虑两者之间互相借鉴对方的优点,逐步走向结合,产生更强大的实践育人的合力[3]。

第一,理论课堂实践化。课堂教学重于知识的讲解传授,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最终运用理性认识去解决实践问题,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而无论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能力,都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所能解决。要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实践教学情境、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理论课堂实践化。第二,实践教学理论化。实践教学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理论认识向实践能力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通过实践达到新的认识高度的关键环节。这个过程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以获取的理性认识为指导,以获取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为阶段性目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不忘理论教学的指导,即实践教学理论化。第三,因校制宜,选择和探索最适合自身状况的教学模式。就不同高校而言,在办学经费、学生素质、区位优势、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差异较大,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对高校而言,没有最好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有比较适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从校情出发,选择和模式最适合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明智选择。

二、新兴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整体而言,由于受实践教学时间短、经验欠缺、经费困难、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根据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践性教学课题组于2005年6月在北京8所高校1 150名大学生中进行的一项关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对教学质量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只有48%,学生对教学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课程与现实脱钩这一原因上[4]。北京高校尚且如此,对于那些数量上占到中国本科院校四分之一强的新兴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它们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困难可想而之。诸如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质量差、文科实践教学基地近乎空白等问题大量存在。更不用说一直不受大多数高校重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问题了。下面,笔者以九江学院为个案,分析一下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的困境。

1.课堂实践教学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90%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是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大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教学经验匮乏,职业能力欠缺,职业素养不太高等问题突出。二是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一般都是本科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普遍不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课尚不愿学或学不好,更谈不上对政治理论课感兴趣了。

2.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使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更是少之又少。由于历史等原因,九江学院得到的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方面的资金非常有限,主要是自筹资金办学。经费的严重紧张使得学院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捉襟见肘,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2006年以前,学校没有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以课堂专题讨论、写心得体会为主要形式。

3.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有效指导,缺少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九江学院每年都会安排一小部分学生参加由九江市统一组织安排的有指导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利用暑假时间,在家庭所在地,自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缺乏有效指导,随意性强,时效性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缺少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实践教学活动有没有一个样,效果好不好一个样,缺少压力,就没有了动力。

三、新兴本科院校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思考

针对新兴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遵循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新兴本科院校的具体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创新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新兴本科院校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这方面,一些包括新兴本科院校在内的普通本科院校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1.创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实践化。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九江学院教学经费紧张、文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等现状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改观,这就决定了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还必须以课题教学为主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化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渗透实践教学的精髓和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因此,创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理论化是九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和理想选择。如,在法律基础理论课上,根据教学内容开设课堂模拟法庭,让学生模拟扮演法庭中的不同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反映现实道德行为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自主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上,结合教学内容挖掘一系列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问答、模拟等方式参与其中, 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

2.系统、规范地开设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实践教学条件的先天不足和课堂实践教学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九江学院之类的新兴本科院校还必须寻求新的途径。近年来,九江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有:一是九江学院依托校内校报记者团等59个社团精心开展各类活动。如联合开展以“与奥运同行,展学子风采”为主题的社团文化月活动;汶川地震后,积极呼吁并组织师生们为四川灾区人民献爱心;大力开展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咨询服务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1月,抗震救灾慰问社会实践小分队在九江县新合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二是九江学院多次组织社会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九江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07年暑假,江西教育电视台对九江学院和南昌工程学院、萍乡高专联合举行的“千里踏访革命路・徒步重上井冈山”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全程追踪采访报道[5]。三是九江学院借助九江市的区位优势和人才辈出的优势,创办了“濂溪讲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濂溪讲坛” 成功举办了50多场大型报告会,吸引和邀请了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官员来校讲学,他们所展示的大家风范、爱国情怀和学术视野,对广大师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借助和利用外界力量,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以改善自身实践教学条件。九江学院在自力更生,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积极借助外力,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1)争取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以资金资助、场地援助、资源倾斜等方式予以多方面支持,努力建设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06年以来,九江学院积极利用外力,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立了五个比较固定的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如,学校与庐山管理局、庐山疗养院合作,共同建立了九江学院庐山实践教学基地,借助庐山独特的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为了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观摩真实法庭审理过程,在九江学院的努力争取下,九江市庐山区人民法院于4月17日上午九江市庐山区人民法院在法学院模拟法庭开庭审理刘小勇贩卖一案。这次庭审是一场成功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独特的“移动实践教学基地”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2)借用挖掘和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加快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九江学院坐落在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郡――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白鹿洞书院之侧。2006年以来,九江学院有效地挖掘和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相继建立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教学实践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教学实践基地,白鹿洞书院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湖口青阳腔教学实践基地;瑞昌剪纸传承实践基地等。一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2008年7月,在校团委的组织下,来自全校20个院系的20名学生联合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服务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社会调查活动,20名队员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先后在都昌县县城、大沙镇和多宝乡等地,深入机关、企业、乡间及鄱阳湖周边,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开展了调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黄焕初.全国高校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4,(11).

[2]罗锋.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1)

[3]王健.高校公共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系探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