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18:48:44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1

遗传病种类繁多且各有其特点,若纯粹照本宣科,介绍其临床表现、发病率、遗传学基础等往往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且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血友病时,通过播放一部香港电影《地久天长》中的片段,使学生产生一个悬念,剧中的青年作家小富为什么经常受伤,为什么有生命危险?从而希望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发病机制是什么?遗传方式是什么?怎样去治疗?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讲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仔细听讲。最后,我们解开谜底,这是一种叫血友病(hemophilia)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血友病A、B、C,是一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自发性或在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血友病A、B、C的发病机制分别是由于第VⅢ凝血因子、第Ⅸ凝血因子及第Ⅺ凝血因子的遗传性缺乏。再结合我校遗传资源库中相关家系的临床资料,让学生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系谱,总结系谱特征。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将自己学习到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及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最后经过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从系谱分析中可以看出血友病A和B都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几乎全部发生在男性身上,而血友病C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均可患病,若临床遇到女性血友病患者,应考虑为血友病C。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输入人血浆中提炼或通过重组技术合成的凝血因子,但到目前为止,血友病无法根治、会伴随终身。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比较,有其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具有吸引力,在医学遗传学课中采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利用很短的时间就把抽象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掌握。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但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精选与教学内容紧密相扣的典型突出的病例,其次要注意的是在病例讨论时要将重点放在该病的遗传基础及发病机制上,而讲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不应花费过多的时间。

适时关注科技动态,拓宽知识视野

使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最新进展,可以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启迪心智,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高科技领域的创新热情。如在讲授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时,结合后基因组计划中工业基因组学可以给学生介绍20世纪90年代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培养出来“多利羊”的简要过程,接着提出“是否可以克隆人”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同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利”这一案例的应用,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踊跃。而在多基因遗传病的教学中,结合我校皮肤病研究所先后发现白癜风、麻风病等复杂皮肤病易感基因,引出复杂疾病的基因定位、克隆有关的关联分析,以及连锁分析,以及当前科学界公认的搜寻复杂疾病易感基因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等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最新科研动态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关注和热爱,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相对滞后的不足,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效果; 探讨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它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生机制、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尤其是预防措施,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遗传病发病率的增加,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医学遗传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知识点繁杂,难以理解和记忆,加之中职卫校本门课学时数少,该课程又属于考查课,这就使原本文化基础很差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了信心,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些困难。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医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工作实际,并普及到社会大众,是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以下笔者就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中起重要作用[1]。教师的言行时刻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学,平时注意多收集各类遗传病图片、影像资料、临床病例等,精心制作课件,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了解在临床中遗传病的最新检查手段、治疗措施及预防工作开展情况等,并融入教学。这样,教师一定会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赢得学生的喜爱。

2 医学遗传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灌输

在绪论课上要向同学们清楚地介绍医学遗传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随着科学的进步,对急性传染病、流行病的控制,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已变得越来越明显。据统计,在儿童医院,住院病儿约有1/4~1/3是患有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果从人群中的患病率来估计,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某种遗传病,这些疾病可以采用医学遗传学的手段得到有效解决,运用医学遗传学的知识和技术,会降低新生儿遗传病发病率,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作为21世纪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并掌握好医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1.1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信息丰富等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2]。比如,可以通过动画清楚地把减数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分离、染色体重组等一系列的发生过程一气呵成地演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对减数分裂过程有一完整的认识和掌握。同时,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二价体、二分体、四分体、姐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这一系列概念在幻灯片上以图显示并讲解,学生比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用语言描述难以讲透彻的概念,而且还能透彻的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既减轻了教学负担,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1.2 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的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向学生介绍各种遗传病。通过多媒体的影像资料、图片,学生看到了各种遗传病的临床特征,理解了不同遗传病的发病机制,这些遗传病给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牢记不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1.3 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一并展示出来,有些内容还可以列表说明、比较,这样使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内呈现给学生,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医学遗传学教学时数少而内容多的矛盾。比如,笔者在讲到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阈值和平均值距离与发病率的关系、群体发病率与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的比较及阈值有性别差异的易患性分布这些较为复杂的内容时,把绘制好的图片展示出来一一说明,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图示意、深刻讲解,学生容易接受这一复杂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利用,可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出一些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3.2 合理利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

3.2.1 病例的引入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认真的聆听、思考及发表见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对遗传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老师平时注意多收集典型病例,并将这些典型病例做详细记录,制成幻灯片演示给学生。

比如,在讲到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一个家族性结肠息肉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其中包括病史过程、临床表现、家族史,根据这些资料让学生:绘制系谱,分析系谱特点,互相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特点,预算患者同胞、子女再发风险。

病例分析法让学生体会了遗传病的分析和诊断过程,为学生今后从事遗传咨询、优生优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同时又能驾驭好课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3.2.2 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能使医学遗传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比如,在讲到多基因遗传病时,笔者向学生列举了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唇裂等即为多基因遗传病,请学生思考、回答这些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是否有家族聚集倾向、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病情,大家对这些疾病非常熟悉,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学生感觉不难回答并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老师总结、概括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受遗传、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细节改善病情。这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学生喜爱。

3.3 注重实验课教学 实验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我们除了安排染色体核型分析、人类皮纹分析等实验内容外,还安排了观看遗传病录像、系谱绘制和分析,让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动口、互相讨论[6],对各种遗传病进行分析、诊断、进行再发风险估计等;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儿童福利院,了解遗传病和先天畸形的调查程序,了解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让学生把学到的医学知识用于实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7]。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述式、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对比式、实验式、引导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8],以及与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9],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

目前,来本校就读的学生一多半来自农村,他们家乡的医疗水平和条件很有限,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些实践活动。收集典型遗传病家族发病情况,绘制系谱并进行系谱分析,进行再发风险估计,给家乡父老提出合理的咨询意见[10];宣传防治遗传病的科普知识;宣传遗传咨询、婚前检查、适龄生育、产前诊断等具体措施的实现对于优生的重要性,给孕妇解释为什么现在孕妇需要做唐氏综合症检查;帮助百姓解读新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等国家政策。通过实践,同学们的遗传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学们也感到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普及会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会使中华民族兴旺、国家富强。

5 开展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电教传媒,解决问题易懂高效,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把遗传病录像带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可以系统掌握遗传病种类,目睹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详细特征,每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各种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征、细胞学特征,两性畸形的种类、原因及相应的矫形手术。通过遗传工程初探电影的播放,学生可以加深理解基因的转录翻译这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这个内容恰恰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称之为中心法则,它是研究遗传学的基础,是教学的主线之一。这个内容的观看解决了教学难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树立了科学发展观。

总之,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将更好的方法和内容运用于教学实际,将更新的知识信息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好医学遗传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涛.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6-17.

[2]刘莉洁,石丽娟,王莉.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70-72.

[3]王美兰.多媒体在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62-63.

[4]苏绍祥,宋汶辉.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6.

[5]万小毛,王梅香,程辉龙.LBL结合PBL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3-54.

[6]孙艳,刘继鑫,姚淑娟,等.开展“问题式教学法”促进实验教学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7-98.

[7]郑文香.高职检验专业寄生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74-75.

[8]马萍.生物化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53-54.

[9]张敏.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90-91.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29-02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现代生物学和现代遗传学研究的发展,医学遗传学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人类遗传学探讨人类正常性状与病理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物质基础。而医学遗传学则主要研究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医学遗传学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和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作出贡献。[1]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切身体会到,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中多提几个“为什么”,往往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层次,当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时,就会孜孜以求,全神贯注。

例如在讲遗传学绪论部分时,告诉同学在高考之前都要进行常规色盲的检测,并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学生会看到一个色盲检测的卡片动态图,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高考的时候要做色盲测试呢?你们能辨认出色盲检测卡片的数字吗?色盲是否是遗传病?色盲的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呢?色盲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呢?”这一有趣的现象马上会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本次课的讲授内容,当然学生在以后的听讲中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起来。又如在讲授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病这一章节时,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学生往往觉得索然寡味,笔者结合新闻媒体及报纸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年轻化的趋势事件的报道,以及生活中经常见到痤疮、小儿肥胖等症状,然后质疑:“为什么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比较高?这些疾病是由单个基因控制还是多个基因控制?会不会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限制?父母患此类疾病,子病风险如何?”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这一现象会满怀兴趣,这样再介绍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病的概念,多基因遗传特点,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多基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精选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

二、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提高,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2](1)培养学生的对照和比较能力。对相似又有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我们可以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以澄清易混淆的概念,寻求概念的联系和对相关概念的加强。如在不规则显性遗传中出现的表现度和外显率这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首先外显率是指一定基因型个体形成一定表型的百分率。即某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群体中得以表现的百分比;群体中如带有某一致病基因的个体100%发病称完全外显,外显率低于100%时,为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而表现度是指一定基因型所形成表型缺陷的严重程度。表现度不一致是指具有同样基因型的个体,其表型缺陷严重程度有差异。如成骨不全患者家系中,有的患者仅有蓝色巩膜或骨折,有的有蓝色巩膜和骨折,有的有蓝色巩膜、骨折和耳聋。所以表现度要说明的是在致病基因已经表达的前提下表现的程度如何,是属于“量”的问题;外显率阐明基因表达与否,是属于“质”的问题。通过这种比较就找出了两者的区别,抓住了各自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全面分析综合是把事物各部分、各特性结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复结。如染色体畸变根据畸变的类型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数目畸变与结构畸变,又可根据其特点对其进一步细分,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区别,作出图表(图1),在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以后的复习中就可以一目了然。(3)抓内因与外因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根本属性,外因推动发展。任何孤立内外因的关系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利用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我们知道多基因遗传是指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病受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控制,每对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对基因对表型的效应都很小,但是各对基因的作用有积累效应,但是多基因性状或遗传病的形成除受微效基因影响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又称复杂疾病。其中的决定遗传形状的多对微效基因也是我们所理解的内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其中的环境因素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外因,则起着条件性的作用。这样对多基因病的理解就更深入透彻。总之,启发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的传播技术已进入千家万户。这使得学校里一只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显得落伍了,多媒体课件应运而生。[3]如在讲授医学遗传学的21三体综合征这一章节时,在放映患儿图片的同时附有视频资料,就能增强学生对该遗传病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在临床上进行遗传病的诊断打下基础,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尽管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正以它的优势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应忽略传统的教学手段,应使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其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是现代机器的盲点。教师在黑板上边写、边画、边讲解,某些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某些经典题目的解题过程,甚至可以把解决此问题时的思路和争论融会在讲解中,这样才会引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才会将所学的知识消化、理解。教学效果会好得多。如在讲授两种单基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传递规律这一章节时。课本常通过举例计算子病风险情况。以往教师主要对着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解,往往是老师已讲述很多遍,而学生仍未理解。现在通过教师亲自板书演示整个演算推理的过程使其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附以讲解,就迅速地拉近了多媒体课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情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两种单基因性状的独立与联合传递规律及发病风险的认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的联合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堂所授内容的掌握率也大大提高。

四、注重将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与疾病案例相联系

医学遗传学授课始终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以遗传为基础,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4]因此在各类遗传病教学时,引入临床真实病例,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例如,我们在讲授常染色体以及性染色体遗传病时选取大量的真实病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家系信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典型遗传方式和延迟显性、遗传印记、早现遗传等特殊现象。结合本教研室老教师多年收集积累的病案多媒体素材,包括遗传性震颤、遗传性共济失调、舞蹈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结肠息肉、18三体、猫叫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多媒体,图文并用,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增加了直观性。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明显,得到学生好评。

五、以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互进

“在教学中研究”,更应该“在研究中教学”。[5]作为医学遗传学的一线高校教师,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应该明确其中教学是最主要的任务,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任务。如果把科研理解为简简单单写几篇论文那还是肤浅的,教师只有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而有所选择地学习教育理论,且将自己的领悟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自己的科研才能表现出其价值。脱离教学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我时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渗透在教学中,具体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既讲述前人的论述,也介绍自己在科研中形成的观点。这样,缩短了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创新精神。其次,从自己的研究体会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训练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懂得如何围绕选定的专题系统地收集、整理资料。比如讲到单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病时,我就向学生详细阐述了基因治疗的研究思路,例如血友病系X连锁隐性遗传病,通过转基因的方法使患者持续表达缺失的凝血因子,那么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改善。又如,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通常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绝对或者相对不足,疾病发展到后期,最终常需要借助于胰岛素治疗,而目前的干细胞与基因治疗的结合使得糖尿病的根治成为可能,尽管目前还处于临床前期的研究阶段。

医学遗传学发展很快,新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教师既要把握好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了解学科进展,培养医学生能准确有效地分析、诊断遗传病的能力和较强的遗传优生咨询能力,因此教学中渗透现代教学理念,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指令性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非指令性课堂转换,把教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转换,加强与临床病例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医学遗传学素养,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生,以崭新的知识体系适应分子医学的时代。[6,7]

参考文献:

[1]蔡丽琼.浅谈医学遗传学教学的体会[J].安徽医药,2007,11,(7):671-672.

[2]姜泽群,赵凤鸣,詹秀琴,等.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9):937-939.

[3]曾新.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55-56.

[4]张成宁,俞萍,祁鸣,等.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8-19.

[5]彭翠英,刘俊,.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39-741.

[6]刘鹏,张责寅,高佩琦,等.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29-30.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4

1.国际化课程建设对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影响

1.1课程目标国际化课程是指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入课程中,通过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各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视野和技能M。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之一,是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灵魂。研究生医学遗传学国际化课程在目标设定上也紧紧围绕大学的办学目标,体现出相应的国际化精神:①培养医学院研究生在思考全球医药卫生及生命科学领域问题时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②借鉴国外知名大学一流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手段,结合医学遗传学自身的特点,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③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

1.2课程设置根据大学对开设国际化课程的学时、学分要求及课程结构等方面的规定,按照课程培养目标,医学遗传学国际化课程加强了以下几方面:①介绍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在医学遗传学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及其对普通民众的影响。②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常见的遗传相关疾病如多基因病、肿瘤等是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因此将其列为专题讲座并讨论。③引进欧、美一流大学普遍采用的原版教材和资料,让学生掌握原版医学遗传学教材、资料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④采用全英语授课、讨论与考核,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⑤合理设置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的比例,使学生在了解理论研究热点的同时,有机会接触最前沿、最先进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应用遗传学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3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要素,是保障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医学遗传学国际化课程以知识的系统性为主线,以前沿知识为引导,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盾,辅以交叉学科知识的结构构建课程内容。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都具备一定的医学遗传学基础,因而教师在讲授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具体而言,除了介绍我国科技工作者作出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遗传学前沿研究外,着重介绍国外医学遗传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即课程内容注重国际前沿,每轮授课均有大量内容的更新。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国际上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内容,吸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来充实国外案例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目前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从而把握诸多研究领域中的重点方向及发展趋势。

2.医学遗传学国际化课程的实践探索

以往研究生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目标集中在培养具有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人才这一重心上,难以适应开拓国际视野的需要。因此,医学遗传学课程国际化的培养理念从注重基础理论转变为注重学科前沿、培养国际视野。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均做了不同程度探索。①传统的医学遗传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遗传学理论与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遗传病的发生机制。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医学遗传学课程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国际上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我国医学遗传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启示。②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3:1的比例分配学时,这样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安排,也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遗传学最新技术和方法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在教案准备上,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的形式完成全英教案的编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及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在授课语言上采用全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及对英文文献的理解能力;课程考核方式上用英语进行综述、小组汇报、专题讨论对学生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及英语表达能力。③在课程内容上,引进国外优秀原版英文教材作为参考,引用国际会议资料、近期重点国际期刊有关论文作为教学案例,并指定网络期刊供学生自主选择有关文献研读,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3.医学遗传学课程国际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医学遗传学课程国际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缺乏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带头人。医学遗传学系最近几年从美国著名大学引进了几名青年才俊,他们都具有强大的科研背景,但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不多,虽可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但短期内还不能胜任教学带头人的工作,难以对全课程的启动、组织工作进行推进和协调指导,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②师资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尽管医学遗传学系承担本科生全英语教学工作已有多年w,但相对于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高要求而言,医学遗传学系的师资力量在知识结构、国际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离国际化课程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而每轮课均需聘请国(境)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来校讲授部分内容,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课程与国际接轨,但成本相对要髙。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化课程建设依托在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上,对少数学生来讲仍然存在一定的语言方面的障碍,影响学习效果。④课程建设经费不足。由学校立项的国际化课程,其建设经费由学校划拨,可用于聘请国外教授的差旅费、住宿费、授课费等,但医学遗传学课程不全部是理论课,实验试剂、耗材的开支存在一定的困难。⑤限于课堂学时,师生间及学生间讨论、交流时间不够,往往意犹未尽。

4.医学遗传学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改进建议

医学遗传学国际化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医学遗传学系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①本系的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和出国留学经历,科研力量雄厚,充满朝气。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年轻人才科研背景尤其突出,但课程建设不仅仅需要科研的支持,也需要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建议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从热爱教学的高水平教师中培养自己的教学带头人,优先给予他们提高教学技能的机会。如德国海德堡大学每年都会派教授来对我院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包括如PBL、sand?wich、微格教学等)的培训。②课前发给学生课程教学相关资料或电子资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条件成熟时,组织教师自编讲义或教材。③建议研究生院开设专门的英语听说强化班,供有需要的研究生着重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为专业课的国际化建设夯实语言基础。④经费投入更加科学、合理,使实验教学中的遗传学新技术、新方法能在教学活动得以安排,让学生深人体验国际化的教育。⑤通过建立师生QQ群、微信等联系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在课余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提高科研素养。

总之,医学遗传学课程国际化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国际社会、服务大众。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提高;遗传性疾病;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29-02

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机率和发病率都是非常高的,随着人们现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医学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职业学院遗传性疾病专业就是为了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职业学院遗传性疾病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的时候都比较艰难,因为遗传性疾病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课程的操作方面很多都没有达到医院的标准要求。所以,职业学院必须要先培养遗传性疾病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关键的。

一、遗传性疾病学习现状

在对于遗传性疾病的教学中,教师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很多比较专业的课程被改成了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医学相对来说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对于遗传性疾病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的非常少,甚至被忽略掉,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实际操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遗传性疾病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进行实际的操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很多知识点是无法真正深刻理解的,日后也无法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操作中。

在遗传性疾病专业的教学中,很多教材的内容是比较陈旧的,更新的比较慢,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医学方法都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断的发生变化,很多治疗方法也会不断的变化,但是职业学院的教材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学生学到的还是比较陈旧的医学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式的教学已经没办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遗传性疾病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对于遗传性疾病学习兴趣的针对性措施

(一)端正教学态度

遗传性疾病专业是比较重要的医学课程,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去学习,上课的时候不能够专心听老师的讲解,自己在下面玩手机、看小说等等,老师提问的时候什么都回答不上来,作业也不写,这样的情况在遗传性疾病专业是很常见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首先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计划,严格的讲好每一堂课程,对于学生的行为也要进行科学的管理,长时间下去,学生就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多调动课堂气氛,这样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实践

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果医学的学习中少了实践课程,那就会事倍功半。但是并不是说注重实践教学就可以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对于遗传性疾病专业的学习中,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实践课程打下好的基础,实践课程可以强化理论知识。教师在讲解理论课程的时候也可以提出一些实验课程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日后的实践做准备。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已经厌倦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实践课程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到遗传性疾病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日后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方法

很多职业学院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很厌烦这样的学习,慢慢的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实际医学上的例子给大家讲解知识点,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于遗传性疾病专业的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文和影像把一些比较微观的现象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不好在实验室操作的实验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形象的展现出来,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讲解,但是学生根本没办法想象和理解的教学状况。但是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尺度,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方法,要合理的进行使用。

案例:肺癌就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肺癌的遗传机率高达60%以上,所以,肺癌也是职业学院遗传性疾病研究的一个案例,但是对于肺癌没办法在让学生在实验中完成学习,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对肺部的解剖分析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肺癌的病变等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既可以让学生清晰看到知识相关联的结构图,也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有所提高。

结语:

遗传性疾病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的机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在医学上对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也是比较多的,职业学院的遗传性疾病专业就主要研究分析遗传性疾病,可以为社会输出很多专业性的人才。但是,就目前的形势看,职业院校遗传性疾病专业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导致学生对于遗传性疾病专业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从实际出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淑红. 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S1).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 教学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今天的社会对研究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课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基本部分,是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直接途径,因此,提高专业课教学水平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表观遗传学是近几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与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至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各个学科。表观遗传学是我们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模块的主干课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需要,笔者主要针对研究生表观遗传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生物医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的技术知识层次能跟上生物医学实验技术推广周期不断缩短的趋势。我们在研究生的表观遗传学教学中,随时进行文献调研,密切关注最新高水平期刊和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不断补充传达的最新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研究活跃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表观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营养、环境、应激、细胞代谢在表观遗传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机制。这些新知识非常受研究生的欢迎,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研究生的学习视野,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献调研和学术研讨的习惯,逐步形成和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为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反过来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 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

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决定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于染色质事件对于这些“表观遗传密码”的建立和维持的机制,及其如何决定细胞的表型和个体的发育。在表观遗传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研究生关注表观遗传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密切注意学科的交叉和延伸,紧跟表观遗传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的突破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表观遗传学学科领域发展最活跃最富潜力的研究方向上,例如表观遗传机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细胞代谢与表观遗传变化的关系等。表观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重要的新研究领域。它不仅对基因表达、调控、遗传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肿瘤、免疫、病毒感染复制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表观遗传学概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组印记,X染色体失活,siRNA与miRNA介导的调控,表观遗传学与疾病,表观遗传学与癌症,天然产物及中草药的发展对表观遗传学的展望,表观遗传学的治疗进展。上述内容形成完整的表观遗传学知识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选择地插入一些小型专题讲座及相关的研究历史背景资料的方式,介绍和强调学习和掌握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既活跃了课堂,又把课程从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同时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相关的知识面[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沿进展内容的加入,如代谢、营养、环境等影响因素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进展。

3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所授课的对象是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科学地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表达个人思想见解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本课堂选课人数一般在十人左右,因此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小班授课。由于是小班教学,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可能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参与研讨、学生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强调讲授、研论、文献调研、学术讲座、论文报告、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并重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让研究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研讨,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为研究生迅速进入科研工作的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电子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同时采用图片、视频播放、动画等多种方式的应用。倡导启发式教育,摒弃灌输式教学方法,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结合科研最新进展情况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步得到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由于受学时限制而不能在课堂上详细介绍的前沿内容可使用讨论法,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得到解决。还可以在部分单元结束后,要求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查阅最新的文献资料,撰写小专题报告,组织交流讨论,以便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孥,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倡导自学,组织讨论,是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

4 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在研究生的考核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对课内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采用综述、专题小报告、PPT汇报、模拟课题设计等综合考核方式,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生即打好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其重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增强。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受多因素复杂交错影响的,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要保证培养研究生的客观条件充足,又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生教育只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表观遗传学既是目前迅速发展的学科和热点领域,在生物医学各种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也是我们学院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教学;认识;遗传病;实践

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种疑难杂症始终是人类避免不了的。本篇文章就以遗传病为主题,讨论如何让在校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识、了解这一疾病,以及在接触患有遗传疾病的患者时,怎样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从而尽量减轻患者病痛和家人压力。

一、全面认识和了解遗传病

最近几年,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遗传疾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科研成果更是屡屡创新。遗传学的教育也在慢慢的转变,开始培养学生自我的思维理解探索能力。加入了许多实际的临床应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对遗传疾病有更加宏观的认识。从生理上,病理上和药理上等多个角度直面遗传疾病。传统教育中我们对遗传学的教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首先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部分;再者是临床教学。

遗传学和其他医学课题一样,特点鲜明,具有一定规律性。这些规律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学习主题。遗传学还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中,跟随当今科技发展的快速步伐,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干细胞等新知识不断被大众所熟知,这些新的科技将渐渐取代传统的知识。因此,这门复杂的学科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的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面,也能加强学生对医学行业的认识、增强自身责任感。所以,在临床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临床诊断,临床治疗以及临床预防都是重要的学问,也是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一门重要科学技术。

二、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鉴于遗传学的特殊存在,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不得不注重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育中,也要不断深造,学习。用于接受新的科技成果,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二是,增加临床学习实践课,让学生在理论后迅速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强化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强调的是遗传病学是需要理论和临床结合的基础学科,那么怎么正确划分这两种形式呢?首先是课程上面,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最好是同步。当学生学习了遗传病的典型案例知识后,紧接着安排观看案例的相关影像,如何正确安排理论和观看影像的时间,也是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再则是实现学生自学精神,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自寻寻找遗传病的调查,正确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总之,合理调整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理论课上适当删减一些重复的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信息量,方能达到丰富课堂的目的。

三、加强实验操作教学

遗传病学术是一门自然科学,开设实验课程是让学生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取经过实验验证得出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们通过遗传病学设计出实验体系,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调整。经常会做到的是遗传病的诊断,羊水细胞的培养,PCR的技术分析,染色体等检验项目。实验之前要给学生做好充分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仪器,材料等做好准确无误的检查,确保最后实验的安全和效果。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出现的问题,老师需及时指导。实验后,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对该实验课程做出相关报告。

四、重点内容和知识的教学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是让学生认识遗传病的两个基本目的。我们就以智商低下为案例,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导致智力低下的发病机理。目前科研成果认为,导致人体出现智商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染色体的畸变,其中包括染色体数目的畸变和结果的变化;第二,单基因的突变;第三,多基因的突变;第四,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在实践过程中,预防智商低下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为孕妇提供专业的卫生教育和营养方面的指导;其次,定期做孕期检查;最后,胎儿基因检查等。总的来说,遗传病的认知和预防都是极为课学的,是当前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而我们教学的核心就是为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的认识。我们在教育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定,就事论事,具体分析案件,解决问题,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层面。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 基因组医学 精准医学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 Genomic medicine integrates life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with the human genome, and applies it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Medical genet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medicine is important, in the face of clinical change caused by genomic medicine, in order to make the teaching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o adap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will change the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above aspects.

Keywords Genome Medicine; precision medicine; medical genetics; teaching reform

近些年恚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步入“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新时代。精准医学主要利用疾病基因组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大数据,通过基因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分类、分型,根据基因组特征,采用最新的个性化治疗等技术,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有效的药物,最安全的剂量,对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革命和创新。

基因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迅猛发展。基因组医学是由诸多科学家在2003年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时所提出的一个医学领域的新名词。基因组医学是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相整合,从而将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这将是贯穿21世纪的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基因组医学时代背景下,各临床专业科室都必须适应基因组医学带来的临床变革,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临床相互融合且发展飞快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可以将相关知识致力于临床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医学遗传学传统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调整。因此,如何以基因组医学为导向,着眼于精准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加强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普及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对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思维等进行了改革。

1 改进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合理设计医学遗传学课程,而课程的设置、编排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质量。因此,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1]

首先,对于基本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我们将围绕遗传病开展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对遗传病基础有一定了解,课堂抽查课前预习效果。课堂上从临床遗传病常见病例着手,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其发病机制,如何导致疾病发生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系统地介绍遗传物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再从临床遗传学角度开展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点和原则逐点介绍。

其次,根据医学遗传学课程发展需要,我们新增加生物信息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收集、整理、研究目前快速发展的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序列测定、结构解析和代谢组等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通过病例为示范,引导学生将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我们实验室收集到一个高度近视的隐性遗传家系,致病原因未明,我们先采用基因芯片进行连锁分析定位致病区间,然后对两个患者和一个正常人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指导学生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对三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到的患者共有的而正常人没有的外显子区间影响功能的纯合突变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定位致病区间的突变在家系内进一步筛选验证,最后成功定位到3号染色体189713156位置上的NLEPREL1基因一个GLN氨基酸的终止突变。该基因与胶原蛋白的装配和稳定性有关,此突变与带有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退化表型的非综合征型高度近视有关。这样的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涉及数千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并存的特点。[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及相关遗传病的研究进展,我们同时开设了“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课程。“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是一门以“医学遗传学”课程为基础的课程,它着眼于现代医学遗传学最新最受关注的领域,旨在让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它的课程内容紧跟国内外前沿,针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最新进展设置讲座内容,结合教师当前研究的科研项目进展加以讲解,促使学生了解和关注医学遗传学的前沿进展。该系列讲座强调结合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进展。

2 改革课程体系

绝大多数疾病均与遗传相关,临床中每个科室都应不断更新对相关疾病的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医学范畴下的二级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应增加相关医学遗传学内容的介绍。例如,消化系统专业课,我们将增加消化系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的介绍;神经内科专业课程,我们拟设置专门的神经内科遗传病及致病的遗传学基础的章节,系统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遗传病种类、遗传学基础、分子和细胞系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遗传咨询要点。

将基因组学作为一个大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上课的比重都不一样,把基因组医学与疾病基因组学灌输到临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教授核心知识点,并且把基因组医学、遗传病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等理念贯穿到临床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从基因组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防治与治疗的重要观念。通过打破常规,教授新的医学遗传学理念,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传统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让个体化医疗这一概念从理论中走向生活。

3 转教学思维,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

在教学上,我们率先突破常规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建立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这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3]美国总统Barack Obama在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该计划的提出是集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4]我们顺应时展潮流,率先将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课堂,不断渗透精准医学理念,使学生掌握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为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需要我们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现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积极推进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预防医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既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模式。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学生将本科专业知识和医学遗传学知识重新组合,更具创新性思维。我们还成立了“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遗传学领域来,学生在实践课题或项目的设计当中,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并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显得愈发重要。以医疗大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与生物信息专业进行合作,将临床诊断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临床中去,建立个体化医疗。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但传授医学遗传学核心知识点内容,而且将精准医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医学遗传学发展非常迅速,基因组学技术和规模化的特征将会延续并发扬,大数据、复杂信息、新概念和新知识等等,都在不断地催生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思维境界。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和各类“组学”研究,最终将汇集在一个或者数个生物学命题下(比如癌症、代谢疾病、脑发育与认知等),形成一种整合性、更高层次的“数据―信息―知识”消化和理解过程。[5]作为医学遗传学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未来生物医学基础和临床科学的发展,整合基因组生物学新的学科前沿,运用新的概念和技术,将“3P”医学时代――预测 (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实现个体化(Personalized)治疗的理念融入临床医学教育中, 为实现全社会“从实验室到病床”、“从实验室到家庭和个人”的卫生与健康保障,及时地、有效地提供专业人才。

*通讯作者:夏昆

L芟钅孔手焊孟钅坑?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年中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5年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计划和2016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金波,朱金玲,侯霞,张玉萍,刘爽.构建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改革[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6:3106-3108.

[2] 刘迎春,邹起练.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7-49.

[3] 本刊综合.曹雪涛院士谈精准医学[J].人人健康,2015.7:14-16.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 CBS PBL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25-01

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法。医学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ase Base Study,CBS)是PBL教学法与临床医学具体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1-2]。我们生物教研室通过多年教学改革,将CBS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结合起来,以病例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1 实验对象

以2010级心理学专业(45人)作为实验对象试行教学改革,2010级针灸推拿专业(55人)作为对照对象。对两专业入学成绩及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选用相同的统编教材,授课理论学时26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统一授课。

2 实验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法教学,实验班应用CBS结合PBL教学法。教学法实施步骤为:案例提出,主动思考,分组讨论,重点讲解,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章节的不同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适时应用该教学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必须选择典型且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该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对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案例可以由教师集体讨论后提出,也可以由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而提出。其次,在课前提出针对下一堂课内容的相关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该案例进行自学,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及上网浏览来解决问题。学生搜集资料后,课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和反馈,再由各小组代表在课上集中发言。最后,教师重点讲解和点评,解决问题。

该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医学遗传学授课往往是按章节系统纵向教学,内容因此显得分散、孤立,此时应用该教学法可有助于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例如,在讲到“染色体与染色体病”这一章时,可以将后面章节“遗传病的诊断”中的遗传病咨询内容提前讲授。预先提出两个遗传咨询病例,让同学们分析和讨论;或者在讲到“遗传病的诊断”这一章节时,通过分析案例与以前讲授过的理论知识相联系,来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当理论知识联系到临床病例时,学生的兴趣将被激发,讨论也越激烈,这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举例说明遗传咨询案例:一对中年夫妇曾生育一个出生后三日内死亡,经临床医生诊断为21三体患儿,现又妊娠2个月,担心再生一个先天愚型患儿,他们前来咨询,要求明确胎儿是否正常。请问将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可以利用哪些诊断方法来进行产前诊断?针对此案例,同学们通过阅读教科书或查阅相应的文献后,部分问题会自主得到解决。教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这些问题一一展开讲解。当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听课时,他们会更容易抓住重点,并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3 实验结果

3.1 调查问卷及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接受程度及建议,从而及时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调查问卷发出40份,收回40份,问卷题型均为选择题。对于该教学法满意程度的调查,实验班级满意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对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实验班85%认为应用该教学模式,使之较好地掌握了遗传学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班(62.5%);实验班对课程总体评价也高于对照班级。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对该教学法的满意程度高于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班级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程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班级。

3.2 笔试成绩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考试形式及试卷难易程度相同,平均分数分别为84.24和79.87,前者高于后者。实验班和对照班,100~90分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4.29%和10.91%;89~80分段为69.05%和40%;79~70分段为16.67%和30.91%;69~60分段为0%和4.08%。实验班成绩为80分以上者,人数居多。

4 讨论

因为实验班(心理学专业)和对照班(针推康复学专业)同为2010级,学生入学成绩亦相似,开课时间也相同,因此选择二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成绩分析,应用CBS结合PBL教学法的授课班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授课效果。心理学与针推康复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总数分别是83.34%和50.91%;由于心理学专业学生多集中于优秀和良好,因此成绩中等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对照班级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这一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成绩提高到优秀和良好的程度,从而提高了总成绩平均分。

总之,应用CBS结合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临床或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教学法体现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病因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大大提高。该教学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理论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应用于实验教学。今后,我们将会在实验教学中开展该教学法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中。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汤杰,张谊,等.CBS结合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探讨,2014(7):75-76.

医学遗传学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多元化; 教学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遗传学教学也面临严峻挑战。为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医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和探讨。

1 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全部医学遗传学内容的讲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根据该课程基础性与前沿性并存的特点,遵循“立足根本基础,适当延伸”的原则,精心组织编排适合中职卫校学生的教学内容[1]。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三部分:(1)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基础,这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基础内容,要详细讲解。(2)临床遗传病学,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的遗传方式、遗传特点及发病机理等;遗传病的诊断、治疗、遗传咨询等内容,此内容一向是教学的重头戏,要全面透彻的讲解。(3)交叉学科及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生化遗传、药物遗传、免疫遗传、肿瘤遗传等,让学生从基因水平了解遗传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原则;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胚胎干细胞在防治遗传病中的意义;DNA芯片技术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基因工程与生物制药、基因诊断新技术及基因治疗新策略。以上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这些内容的充实,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2-3]。

从遗传学的发展看,护理专业的学生还应掌握优生原理及采取的措施,能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新生儿素质方面的探讨,促进人类在体力和智力上形成优秀个体的繁衍,为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发挥护理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还要对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优生知识的重要讲解,让护理的角色从护理岗位拓展到社会的各方面,为人类健康生活方式服务;开展教育、咨询等服务;扩大护理服务及就业范围。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应营造轻松、活跃、开放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2.1 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巧设疑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最后理解、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解染色体数目畸变的内容时,提问:(1)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特点、减数分裂各期特点?(2)如果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会造成什么后果?(3)如果在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会形成怎样的生殖细胞?(4)如果在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丢失会出现什么后果?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推导出单体型、三体型、嵌合体的形成机制,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一难点内容。

2.2 师生易位教学 为了加强教学互动[6],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7],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讲到遗传咨询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选择了分别患有β型地中海贫血症、红绿色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不同家庭,事先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咨询医师和咨询者,(1)判断其遗传方式及遗传特点;(2)写出患者及其父母可能有的基因型;(3)预测咨询者后代患此种遗传病的可能性有多大;(4)如何预防、治疗。最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分析结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明显进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提高,沟通合作能力有了提高[8]。

2.3 利用病例教学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临床真实病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9]。在讲到遗传咨询内容时,笔者列举了如下一个真实病例:患者女,10个月,出生时正常,出生后皮肤和毛发颜色逐渐变浅,就诊时头发枯黄,皮肤粗糙、干燥,虹膜黄色,尿有鼠味或霉味,反应迟钝,智力发育障碍,体格检查:脑小畸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实验室检查,血中苯丙氨酸增高,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但该患儿是近亲婚配所生,请帮助解答以下问题:(1)这是哪一种单基因遗传病;(2)系谱特点是什么;(3)她的孩子是否会患此病,患此病的可能性有多大;(4)患者如何治疗;(5)如何预防患儿出生?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发散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 开展第二课堂促进教学

3.1 开设专题讲座 医学遗传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笔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开设专题讲座[10],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胚胎干细胞在防治遗传病中的意义;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转基因食品;DNA指纹鉴定用于亲子鉴定和犯罪鉴定;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利用基因工程使动物产生用于人体器官组织移植的材料及药物的大量生产等内容的讲座,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到补充和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本门课与大家的生活关系密切,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学习成果汇报表演 中职卫校学生由于年龄不大,他们的表演欲望高,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可塑性很强,所以笔者在完成临床遗传病学的学习后,开展一次班级学习成果汇报表演活动,具体内容和安排见图1。

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事先充分准备、积极排练,活动中精彩表演,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遗传病剧本的表演使他们感受到遗传病给人类健康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唤醒了他们对遗传病预防治疗的责任意识,学生的表现力提高、表达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4 开展实践教学

学习医学遗传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家庭、人群的健康状况,有效指导遗传病的治疗、预防,促进人类优生,若将课堂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于抽象的遗传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在讲到相关章节内容如遗传病筛查、咨询、染色体病等时,带学生直接深入临床,(1)直接接触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调查家系并绘制系谱图、分析遗传方式、预测后病风险,给出合理的咨询建议。(2)在产科了解产前相关遗传病的筛查和新生儿中需要筛查的一些遗传病。 (3)采集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这种教学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印象深刻、牢记不忘,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刻思考、与患者近距离交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患者解决问题,学生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自信,各方面素质、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5 多元考核,全面评价

为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挖掘其潜能,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体系,不能采取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教师要通过对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平时测绘、实验操作、实习报告等各项打分进行综合考核,每项又以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最后核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考核成绩。

多元化教学模式,有益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专题讲座的内容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病例教学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师生易位等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多元化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沟通合作等能力,深受学生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的探索,培养出更多适应时展的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于爱霞,武新雅,等. 卫生中职医学基础课教学评价方式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89-91.

[2]朱旭,邓静,曾华,等. 流行病学双语教学改革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36-137.

[3]翟园园.中职卫校《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之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59-160.

[4]信丽艳,孙丽娟,薛森海,等. 多种教学方式在医院营养知识宣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83-84.

[5]欧阳立明,肖君华,张惠展.过程启发式教学在基因组学课程中的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4):175-178.

[6]杨丽娟,马春蕾,郭莉,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2(12):6382-6384.

[7]冯丽华,熊云新,覃远生.在内科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12):72-73.

[8]秦庆颖.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与实践[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53-154.

[9]陈红,陈丽灵. 浅谈模拟教学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