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档案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20:21:59

低保档案论文

低保档案论文篇1

1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特性分析

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以社会服务政策落实、社会救济收益落实为中心,其管理职责以记录低保用户信息、低保福利领取信息、低保服务信息为主,所以,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双轨性、多层面性。广泛性是指低保档案管理针对广大民众群体,其低保申报人员、生活需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动态性是指随着民生政策的多项调整,低保档案管理也需要随着政策、服务现状进行调整。最后,明确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特性,对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及创新有积极作用。

2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现状

吉林省公主岭市以搭建局域网络的方式,对区域内的民生需求、低保用户信息、低保用户服务及民生政策落实等方面进行分化与调整,在注重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处理的前提下,对低保档案进行审核及分类,但是,低保用户本身的信息虚假问题、低保申请审核及立案存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总结与统一处理。例如,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低保申请与低保审核分化为两个体系,部分低保服务提供极容易出现材料不齐全、不规范的情况。此外,低保服务工作的开展,其管理工作忽略了服务时效性,部分低保申请及立案缺少及时性,严重影响低保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最后,随着大数据信息及网络平台搭建,低保电子档案的数据库安全也影响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效果优化,低保档案信息存储以五年为主,但是,这并不能满足社会救助体系及低保服务的综合性落实与改革。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管理虽然有专业化流程,但是,立案时效、申报信息审核、低保用户服务提供、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缺少针对低保档案信息的管理及安全保护,直接影响网络背景下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创新。

3优化吉林省公主岭市低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3.1深化低保档案信息的基础建设。低保档案的基础建设需要从低保人员档案、低保档案保存规范性入手,这是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低保人员进行集中处理,并以镇、乡、村为基点,对低保人群的基本信息、生活水平、贫困程度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以此为后续的低保服务开展提供信息依据。针对低保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以完善档案规范管理制度的方式,结合村镇的实际情况,构建专项的档案管理制度。例如,部分低保用户身体有残疾,可以采用成立“残疾人低保档案库”的方式,对不同残疾等级的低保用户提供不同的社会救助服务。3.2落实动态管理。民生政策及新型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吉林省公主岭市的民生情况以及低保服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行政部门协调落实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低保用户的经济水平变化进行调整。强化低保申请及低保办理的资质,在明确低保对象后,为期发放低保金。针对部分已经“脱贫”用户,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民生普及的方式,对低保用户、申报低保人群的经济条件、实际生活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这是利用低保档案信息实现低保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性工作。3.3强化信息化数据库的安全性。随着网络低保档案信息库的构建,相对简化了低保档案信息的管理流程,但是,信息化数据库的安全性及技术应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所以,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低保档案信息管理,需要针对不同低保人群、不同时间段内的低保申请用户进行专项管理,以成立“低保申请数据库”、“低保审核数据库”、“低保用户服务数据库”、“低保用户调查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社会救助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局域网络的安全需要以信息查询准则、信息隐蔽性为中心,例如,不允许擅自对低保用户信息进行拷贝,以网络监测的方式,对低保档案信息的应用方式进行监管,以此提高低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3.4注重人员管理及培养。吉林省公主岭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及低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与调整,需要从人员培训、人员管理的角度进行强化。采用“奖惩制度”并从的方式,对低保档案的经手人员进行管理,针对人员的信息处理效率、信息存储全面性、信息安全性保护等方面进行审核,以构建综合性人员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低保服务处理时效性、管理效果的综合提升。在分化人才培养及档案人员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低保档案数据库为中心,并以成立档案人员培训机制的方式,对档案人员的网络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以此推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及低保档案信息管理质量的协调发展。

作者:左丹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事业中心

低保档案论文篇2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相关概念的简要评述

首先,就让我们从基本理论层面,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初步了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文件”概念是一种广义概念,较之常规意义的“文件”概念要宽泛得多。“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把文件视为“文件的集合体”,认为“档案”(非现行文件)的形成只是广义文件运动的最终结果,一切的文件运动形态,都只是“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代称,都是广义文件的组成部分”[1]。

由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文件集合体”的形式,合理的维护了文件各阶段的整体统一性,进而将文件运动以整体的形式,跨越了从形成直至销毁或永久保存的各阶段,并且能让管理者以一个完整、清晰的视角,观察、界定文件运动的整体过程。实际上,基于这一完整过程,可以明确文件价值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在广义文件运动过程中文件价值形态与管理形式、保管场所、服务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在文件价值形态转化的同时,从阶段性的广义文件运动视角出发,可将广义文件依次划分为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与非现行文件。此三种广义文件的划分,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文件档案运动过程。

二、中西方文档保管机构的差异、我国文档工作的融合以及推动实现文档工作一体化

实际上,我国的文件档案保管机构同国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我国的半现行文件是存放在本单位档案室或档案馆,而国外的半现行文件则送交文件中心保管。实际上,这种差异显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件中心的定义:文件中心是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管理之下的,对各不同行政机构的半现行文件进行经济地保管与提供利用,并在这些文件被销毁或移交档案馆之前进行系统处置的保管机构。文件中心是独立于文件形成机关和档案馆的,又处于文件形成机关与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机构。

显而易见,国外建立的“文件中心”,作为半先行文件的储存、管理机构,及其文件价值鉴定、销毁、移交机构,既节省了文件来源单位的空间、人力、财务资源,又避免了因单位不同,所导致的文件整理标准各异,以及鉴定、销毁程序的不统一、不规范。再者,又提高了文件管理的整体效率,减少了移交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极大的提升了文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效益性。

此外,文件中心与形成机关档案室存在显著差异。其一,文件中心有的归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有的是独立运营的商业机构,而档案室则明确归属于文件形成机关。其二,二者的保管对象存在差异。文件中心保管的对象是半现行文件, 而机关档案室保管的对象包括半现行文件、乃至非现行文件。其三,二者的职能存在明显差异。文件中心承担文件的保管、鉴定以及提供利用的职责, 而机关档案室则主要承担本机关文件的收集、利用和保管工作[2]。

实际上,相较于西方的文件管理中心,我国各机关档案室的文档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着文档管理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效率偏低、执行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则必须要明确文件工作、档案工作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统一制定与执行文档工作的管理流程与标准规范,并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和顺畅衔接的问题,以此真正实现我国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推动我国整体的文档管理工作实现质的跨越。此外,笔者认为,在符合我国文档工作自身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参照西方文件中心的管理模式、功能设置,对我国众多的机关档案室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是解决文档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关键一环。具体来讲,就是要科学、合理的调整我国机关内部的档案机构设置与体系,将本机关办公室的文件管理工作与档案室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合并,统一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与职能;联合不同机构部门的档案室,实现共同办公与集中布局,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文件、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文件档案管理业务标准与操作规范,做到文档管理的统一、标准与有序。

此外,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在要求,参考西方国家的文档工作体制,总体来看,应将我国的机关公务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业务体制上将两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把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将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文书处理部门、档案室、档案馆密切相联的一体化业务体制[3]。实际上,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连续统一”的思想内涵,参考相关西方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所建立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及其特点[4],结合我国档案工作集中、一体化管理的现实情况与发展要求,笔者认为该建议的理由有如下几点:其一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本上强调的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应该体现到文书与档案的一致性上。将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融为一体,可以深刻体现文书形成的主观意图,从而更加明确文件档案的长远价值,有利于文件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的进行以及文件档案潜在价值的挖掘与实现。其二,实现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可以使文书处理工作统一于国家的相关业务标准。并且,在紧密联系文件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的同时,防止了管理衔接上的疏漏与责任推诿,做到协同配合、有的放矢、权责明确。其三,该措施不仅能降低成本、精简机构,而且能提高文书立卷、归档移交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保持文件档案管理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参照西方的文件中心,在保留我国机关部门档案室的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功能改造、体系调整与集中布局,同时将文件形成及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在业务上实现有效融合,构建前后衔接、连续统一的文档案管理体制,进而推动落实文档工作一体化。当然,这种模式仍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与摸索,并使之逐步符合我国文档工作及其一体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低保档案论文篇3

一、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领导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决策的依据。很多同志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重教学、轻档案”的思想认识,一部分同志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总认为学校档案管理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的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表现为对档案工作不理不问,或对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述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的思想认识,导致了工作中档案人员归档意识不强、收集档案证据不足,造成了许多资料丢失或者找不到。

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素质较低。

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低下是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中职学校无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有的是临时配备的,因此,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档案技术人员实在是凤毛麟角。另外,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是档案专业出身或者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具备最基本的档案管理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不高,缺乏系统培训。以上问题的存在,明显制约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3.档案资料不够完整,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思想上的不重视,人员素质的低下,导致档案资料收集不够完整。科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淡薄,除个别重要文件归档外,很多基础性文件却随意处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文件立卷归档后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加工、调整与编目。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而且因管理方式落后,导致在查阅档案时速度慢、准确率低。同时,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中等职业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

4.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档案载体结构单一。

目前,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领导机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等相关内容不齐,没有形成完整的档案利用和管理体系,比如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基础数据汇编、专题概要等。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不规范。对本单位自制档案资料的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电子文档的衔接不全,特别是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有些学校还未进行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利用效果。

二、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和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树立“档案就是资源”的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前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再次,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2.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设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职教办学规律、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

转贴于论文联盟

管保密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教学档案按文书类、教学类、学籍类、声像类分别设橱,配备六防设施,确保档案材料保管安全、利用方便、管理规范。

3.加强档案化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档案化建设是社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是观念现代化,即要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是重要的资源这一重要观念。其次,在具体管理上要与时俱进,正确确立中等专业学校档案管理的理念,制订一整套科学严密的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第三,档案管理中实现技术现代化,即采用计算机、传真机和检索终端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处理、传递档案资料,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低保档案论文篇4

关键词: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因素

Abstract: Although the electronic archives in our country has not fresh things, archives workers to have more in-depth research,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but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archives, archives still adopt traditional protection method, its main goal to protect electronic archiv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s long as the protective carrier nondestructive would protect information integrity, so regardless of its object of protection, technical method or guiding ideology has simple obviou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 adopts the archival measures,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raditional mainly there are five limitations: blindness, non-systematic, low efficiency, passivity and lack of system. The existing limitation and can not guarantee that the electronic archives l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Keywords: influence of electronic archives;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s

中国分类号:TK-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第一章 与安全管理相关的其他概念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保管和保护好电子文件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电子档案管理物理载体出发,着重保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另一方面,要在电子档案管理的手段上狠下功夫,力促电子档案的真实性。本论文就是对电子档案如何能够安全管理,发表个人看法。1、背景信息,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2、逻辑归档,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3、物理归档,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第二章 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因素分析

信息技术就是一柄双刃剑,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电子档案的安全带来更多的威胁。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很多,归纳为四大类: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

2.1自然因素

影响电子档案安全的自然因素主要指各种自然灾害,如雷电、水灾、火灾、台风、地震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直接威胁到共享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安全。

2.2环境因素

电子档案信息的产生、存取、传播和利用等离不开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这对电子档案所依存的系统环境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网站的环境不符合要求(电源质量差,温湿度不适应,无抗静电、抗磁场干扰和无防尘、防火、防水、防雷电、防漏电、防盗窃的设施和措施等)就会影响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2.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蓄意破坏。蓄意破坏是故意破坏电子档案的内容及其所依赖的载体、系统和网络环境等,以获得某种利益及达到某种目的。第二类是管理疏忽。管理疏忽包括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密意识、责任心不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等。管理疏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第三类是不当操作。电子档案载体本身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其结构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4技术因素

在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非人为因素中,技术因素不可忽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给电子档案的安全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上述技术是电子档案产生的前提,为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带来极大的便捷;另一方面,这些技术本身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局限性、漏洞和缺陷,这些都为电子档案信息增加了被窃取、盗用、非法增删及破坏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第三章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措施

3.1载体安全保护

第一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的制成材料质量过关。硬件、软件、磁盘、光盘、输入输出设备、信道信宿、其他反馈系统等都是电子档案生成、存储、传输和提供利用全过程的基础。电子档案制成材料主要有电子档案的载体用料和记录用料及相关设备用料。第二保证电子档案载体物理上的安全。这是使其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平台,完整、准确并以人们可以理解的形式输出的前提。

3.2电子档案传统安全管理措施的局限性

电子档案传统的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存在着以下五种局限性:盲目性、非系统性、低效率性、被动性和缺乏制度性。

3.2.1盲目性

作为电子档案的最终管理者,档案部门对于电子档案所处的风险没有进行更深刻的探究,没有从更深层次上发现风险发生的原因。最终在风险来临之时,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3.2.2非系统性

电子档案的风险往往并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的,除了内部因素外,还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者相加,大大加剧了电子档案所遭遇风险的强度,而传统的电子档案保护措施,往往采取的是单一的防护措施,对于电子档案的保护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最终还是不能避免电子档案风险的发生。

3.2.3低效率性

传统保护措施的低效效率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电子档案的保护成本过高,而对于电子档案风险的防范并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这之间不能形成一种正比关系,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

3.2.4被动性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由于档案工作者自身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欠缺,对信息技术发展了解不足,而维护网络设备和相关系统的技术人员又往往对电子档案的知识掌握不足,两者之间这种信息鸿沟,使电子档案在风险发生之前往往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只待风险成为现实之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3.2.5缺乏制度性

电子档案的传统保护措施缺乏制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制度和标准的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可以执行,档案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此期间,再次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增加,风险的叠加,会给电子档案带来更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以往的相关法规一般都集中在信息安全方面,但是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有其特殊性,国家在此方面的关注度不足。

第四章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最终目的就在于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管理思路,提高档案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水平。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管理部门必须要认识到电子文件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否则,如果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定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形成可怕的“记忆黑洞”、“历史空白”。

电子档案管理是我们现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关键环节,只有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的各项工作才有保障,我们要防患于未然,重视细小的问题,重视防范,哪怕是拔掉插头,用铁锤击碎,文件与数据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萍、宋雪雁《电子档案管理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

低保档案论文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影响因素

档案能够记录人们的活动,是人们对客观规律进行认识和掌握的主要依据,通过档案,人们能够科学地认知过去,知晓当下,预知未来。作为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档案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够深刻影响电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在不断深入的电力改革背景下,电力企业的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了很多全新的变化及特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下能够影响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些因素进行讨论,分析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促进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

一、影响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电力企业的生产建设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关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还不是十分全面,其要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据笔者分析,影响电力企业档案在开发管理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信息建设发展较慢

档案资源开发直接关系到档案的运用问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开发管理方法。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电力企业建立了相关的档案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但其体系并不完备,档案资源开发管理的很多地方存在问题,例如保密工作的落实以及档案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都存在很大不足,而且电力企业电子化档案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限制了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得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二)档案资源开发管理意识欠佳,归档不能及时准确

现阶段,企业职工针对档案资源开发管理这一工作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大部分的职工档案资源开发意识薄弱,对企业的各类文件以及资料并没有充分重视,归档时间也不够及时,致使资料的丢失和损坏的情况时常发生,档案资源中的文件材料的整体性、规范性、完整性以及精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此一来,就为档案资源的收集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档案资源开发管理人员不足,能力素质亟待提升

当前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呈现出编制少、工资低,培训弱的特点,致使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其能力素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现阶段,不少电力企业档案人员对档案资源开发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识上,认为档案资源开发就是简单的对档案进行收集和类型划分,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档案员严重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书面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学习,也不具备相应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同时,企业对档案人员的要求也缺少硬性规定,没有技能培训课程的开设,这使得档案资源开发人员严重缺少档案资源保护意识与保护能力,也使得档案资源开发管理水平低下。

(四)档案资源开发管理理论滞后,政策指导有待提高

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档案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步体现,这是新时期电力企业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所以,电力企业应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开发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引导,要不断摸索档案资源在企业的的产权特质、法律定位、资源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以此来让企业档案管理能够继续发展。但是当前电力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档案资源开发管理理论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二、完善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放工作的对策分析

经过上文的论述,能够对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化程度较低,档案信息开发管理效率低下、开发管理意识欠佳,归档不能及时准确、开发管理人员不足,能力素质亟待提升等几方面,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限制了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力与效率的提高,是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瓶颈所在。因而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有必要讨论其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消除其对电力企业的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和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笔者认为,完善电力企业的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施信息化、多元化的档案资源开发管理

针对档案资源开发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由于长久以来的经济运作与行政管制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固定模式,受其影响,企业档案资源信息的开发管理体制被传统模式所制约,其管理方法与检测方法都是人为运作,这种管理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进而阻碍了档案资料管理的有效开发利用。强化这一方式的变更,应当是档案资源开发管理革新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应在其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大力应用电子和互联网等高科技管理方式,以替代之前的人为运作。其次还要增加档案室资源的传输速率,使得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传输,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此外,企业还应要认真探讨解决电力企业档案资源新型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的连接问题,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把档案资源工作核心和本企业的核心工作联系到一起,让档案资源开发管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实现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多元化、社会化。

(二)强化档案资源开发管理意识,培育服务观念

针对上述档案资源开发管理意识欠佳的问题,由于不少技术人员对文书、声像、实物等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和管理的能力较弱,而这些档案信息的编研以及归档又是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唯有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更好的开发利用,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档案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的目标。新时期在档案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企业应不断强化档案资源开发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培育公开性、公众性以及时效性的档案资源工作理念。公开性,就是要求开展档案保密的审核工作时,对所要保密的信息要保密,保密范围要控制好,对保密范围之外的档案信息进行公开。公众性,就是要求我们从维护公民使用权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以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时效性,就是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档案室所存信息,同时根据单位经营状况,及时并且积极地向公众、社会档案信息。总之,对于电力企业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应打破传统模式,改变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观念,树立档案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服务观点,使之更好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提升电力企业的档案资源开发和管理能力。

(三)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加强员工培训

针对电力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存在欠缺的问题,笔者认为,电力企业应该通过不断加强员工培训的方式,提高本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资源开发管理素质和能力。发展电力单位的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就要增强档案员工的业务训练,把档案职员的教育与培育放在首位,充分开发档案职员的工作自觉性,提升档案职员的工作技能。培训的方法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现场培训的方式,把培训与企业实际运作融合,让档案职员快速的把握工作诀窍。此外,企业还应防止档案人才的流失,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员工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档案岗位上发光发热。最后,企业应完善奖励机制,使优秀的档案人员可以受到与他们工作业绩相符合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让档案人员的大部队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通过这样的方式,职员就能够拥有相对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大力激发档案资源信息化平台的潜力,进而更加有效的实行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让企业随之进步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在电力企业档案资源的开发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效率低下、管理意识欠佳、人员素质偏低、档案资源开发管理能力受限等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使得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陷入发展的瓶颈之中,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因而,我们需要从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工作意识、增强工作能力等方面着手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解决,切实提高电力企业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档案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吕亚军.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180―182.

[2]安娜.浅谈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116.

低保档案论文篇6

关键字: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数字档案共建

数字档案资源,是必须要借助电子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档案资源的总和。数字档案资源馆藏主要由虚拟数字档案和实体数字档案两种。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方案应该包含数字档案的收集、建设、长期保存和评价四个方面。

1 档案资源的收集

电子档案资源的类型主要包括电子文档、电子文件、图片、视频等类型的数据。数字档案资源库的建设主要有本地和镜像两种。建立本地数字档案资源库,这种模式就是将数字资源库安装到本地服务器,根据IP来限制局域网的访问范围。这种模式不需要认证,也没有人数限制。数据的更新方式一般是采用硬盘或者通讯的方式进行追加更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数据稳定,不限制用户使用,没有通讯费用,方便进行构建一站式检索。该模式的不足之处:硬件投入较大,对服务器的要求比较高,系统维护成本较高,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更新。第二种模式是采用数据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数字资源库安装在某一个机构,其他的附属机构进行共同使用。这种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共建共享,成本较低,维护方便,但由于档案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资源在上缴上面容易出现问题,如格式、档案隐秘性特征。

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搭建属于自己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系统的建设模式主要有自建、与公司联建、机构联盟共建三种模式。(1)独立建设。机构自己出人力物力进行构建,这种模式对技术要求较高,资金成本较低。(2)与公司联建。这种模式是机构提出构思与资源,软件公司进行系统的开发,这种方式资金成本较高,设计出来的数据库也比较先进。(3)联盟共建。建立档案机构联盟,各个成员机构共同建设数据库,技术与资源同时共享,建设成本均摊,这种模式主要考虑产权和数据库维护问题。

各个档案机构在建设数字档案库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影响因素:(1)本机构档案的资源整体情况。主要包含资源数量、用户数量、资源挖掘程度和档案机密性。(2)本机构的硬件与软件情况。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环境、存储情况等,软件情况包含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以及数字资源的技术维护力量等。(3)经费情况。当年或者未来几年在数字档案建设方面的经费预算。

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方案研究

数字档案建设是一个资源积累的过程。数字档案资源不同于纸质档案之处在于其保存对实体空间占用比较少,所以不像纸质资源那样需要定期的保养。数字资源长期利用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资源的积累和长期保存方案。数字资源保存一般包含数字档案缴存制度、数字迁移和数字仿真技术。

2.1 数字资源缴存制度。这里主要是指机构或者机构联盟自建的数字档案库的缴存制度。应该从政策的层面上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数字档案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保存。笔者认为机构应该从以下几点来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来源:(1)明确收缴的内容。如机构成员的论文、著作和专利等;没有经过正规出版的如研究报告、博客、学位论文等;机构和个人活动的记录,如会议文献、PPT课件等。(2)明确收缴主体。一个单位应该指派一名专门的人员负责上传或者上缴数字资源,责任到人,同时也有利于部门机构数字档案资源的收缴。(3)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对按时缴存的机构可以实行定量的积分制,然后分别赋予不等的权限,同时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的奖励制度,来鼓励读者上传其数字档案资源。

2.2 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技术。数字档案长期保存的技术主要包括:拷贝、仿真、迁移、数字图形输入板、计算机档案馆、封装技术、标准化技术、通用虚拟计算机技术、基于风干的保存策略、数据再造技术。这些技术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使用的主要手段,各有优缺点:(1)拷贝。就是将原来的数据直接拷贝到新的服务器或者数据库中。这种方式执行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是这种模式对数字档案资源保护有限,不能解决硬件过时而引起的长期保存问题。(2)数据仿真。在新的数据系统中搭建一个兼容环境,可以运行原来的数据和设备,达到数据继续使用的目的。这种方式对软件的要求较高,多次的仿真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3)数字迁移。是指将数字资源从一种技术环境转移到另外一种环境上。这是目前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手段。这种模式可以将信息从不稳定的系统迁移到稳定的系统中去,将多样的信息迁移到标准化的信息格式中。这种模式易于信息的组织,但是在迁移的过程中,容易将信息的格式信息丢失,尤其是多次迁移以后。(4)数字图形输入板。同时将软件和硬件进行保存,将所有的信息直接显示在显示屏上,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显示。这种模式适合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但是研发成本比较高,但节约了迁移的成本,应用前景比较广。(5)建立数字资源档案馆。将过时的计算机软硬件进行保存,并读取数字资源。这种模式成本较低,同时维护和使用的成本较高,不适合采用。(6)封装技术。将数字档案资源以及其运行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打包保存,从而实现其他环境下该程序的运行。这种技术存在元数据提取困难的特征,使用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时需要进一步的讨论。(7)标准化技术。将数字档案资源转换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形式进行保存。维护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但是降低了数据使用的灵活性,格式保存上容易存在失误。(8)虚拟计算机技术。IBM设计的一种数字资源保存方式,在不断革新的硬件和软件上设置一个层,方便进行数字资源的仿真和迁移的数字程序。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如果能够投入使用,应用范围较广。(9)基于风干的保存策略。就是在保存数字资源的同时,保存一个简单的,可以运行的、低质量的数字运行系统。这汇总模式主要是一种附加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式。(10)数据再造技术。从原始的数字资源中提取数字流,来恢复数字资源的原貌,可以保存数字档案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技术要求高,无法评估再造的数据的恢复成果。

2.3 长期保存建议。机构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来做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1)确定长期保存的类型。确定哪些类型的数字档案资源是需要长期保存的。(2)确定长期保存的技术手段。根据资源种类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所需要采取的技术手段。(3)积极开展机构联盟之间的数字档案资源保存合作。一方面可以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长期保存的质量,也有利于标准的统一制定,避免长期保存的重复建设。(4)拓宽长期保存的资源类型。除了机构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档案外,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学术性电子邮件、微博、博客,说说、朋友圈等数字资源也应该加入到数字档案资源保存的行列。(5)拓宽保存途径。积极与互联网商进行合作,能够将本机构工作人员的网络数字资源进行下载并进行长期保存。(6)确定数字档案的密级以及公开的期限。尽量早的将一些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放开阅览权限。

3 数字档案资源的评价

数字档案资源的评价也是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字档案资源的评价结果对数字档案资源保存的类型,保存的方案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对数字档案馆藏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同时也是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的一部分。

制定数字档案资源评价指标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1)通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不可能只为一个机构服务,需要评价不同类型的数字档案资源,找出它们的共性,基于这些共性来建立指标体系。(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是通过一定的数据、运算来对事务进行评价,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本质也内在规律进行的抽象研究。将二者结合,可以将模糊的对象清晰化,方便用户进行分析。

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评价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数字档案的使用价值。需要考虑的是质量、成本和内容。(2)数字档案的社会价值。主要包含档案的密级、使用范围等。(3)数字档案资源的存贮。主要包含存贮设备和存贮技术。存贮设备包括兼容性、传输速度、数据保护能力等;存贮技术包含设备的稳定性、扩展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

低保档案论文篇7

1.1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抓住以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重点。目前事业单位的档案保管还集中在实体档案保管上,还没有主动实现档案重审信息化建设。首先,没有对档案资料进行必要的分类提取加工,电子档案的使用效益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事业单位档案资料提出的需要。其次,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降低档案管理成本,提高档案查询速度的作用,档案管理还停留在守护“死档案”的方式上。第三,档案管理还依然依靠手工操作,受制于技术条件,无纸化档案阅读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传统管理模式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发展。1.2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首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不符,没能根据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不切实际。其次,没能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有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过于超前,缺乏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和前提条件。第三,没能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不具备相关计划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没有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1.3没能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网站。信息化是依靠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必然依靠网站作为信息输送的结点。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网站还处在设计阶段。首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没能借助网站形式开展网上档案查询、电子文件传输,电子文档归档等具体工作。其次,无法借助网站形式为全社会提供电子档案服务,严重降低了事业单位档案的使用效率。第三,没能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事业单位统一的信息系统,无法全面统一进行网络维护,无法实现相关数据资源共享,没能发挥出档案的综合效率,更不具备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主流硬件设备。

2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价值

2.1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事业单位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压缩档案管理成本,实现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充分有效利用。首先,传统档案管理媒介主要是纸张,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收集数据信息资料,档案管理成本较高,档案安全性较低,档案错误情况较多。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全面借助网站平台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不仅极大的降低了档案管理难度,而且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首先,档案管理主要借助硬盘和云存储方式,提升了数据信息存储的容量,可以全面提高档案信息量。其次,采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等资料编辑和录入,不仅降低了档案管理难度,而且提高了档案整理效率,拓展了档案数据存储方式。第三,进一步突破了时空对档案的限制,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管理,可以更好为用户服务,全面提高了档案管理实用价值。2.2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水平。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事业单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把信息技术引入到科教文卫事业当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间接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效率。首先,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网络进行的,以电子文档为主进行存储,要求事业单位日常办公也必须使用电子文档,这样不仅提高了事业单位的日常办事效率,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其次,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共享,实现了档案数据资料的共享,也就意味着信息的实时传递,这样更有利于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可以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取长补短。第三,依靠信息系统进行档案存储,更方便事业单位内部使用档案数据资料,使相关人员在查阅档案时更加方便,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办事效率。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为档案管理人员树立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意识,更新档案管理工作观念,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主动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其次,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计划的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训。第三,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制订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标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努力达到与岗位适应的操作水平。第四,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信息技术创新的动力,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围绕工作实践钻研信息技术。3.2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硬件建设。必要的是硬件设施是事业档案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基础,随着现代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必要的硬件设备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首先,为了保证档案数据资料在网络环境的高效使用,必须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配备性能较为良好的服务器系统,实现中央控制和各终端的有效连接。其次,加强大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按照相关的发展规划,在保证资金到位的前提下,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速度。第三,逐步的将高水平的电子计算机设备渗透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日常工作中,实现档案管理录入存储的信息化操作,依靠信息设备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常态。第四,围绕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在取得事业单位的行业大系统开发前提下,尽可能的实现事业单位档案数据的移动客户端传播,逐渐丰富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发展传播渠道。3.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建设。开展符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际需要,以及符合行业发展总体进程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实现需要,建立可以互联互通,共享信息服务,无障碍进行数据传播的信息系统。其次,建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综合网站,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水平,围绕有效综合性平台,拓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网站建设。第三,加强事业单位数据信息保护系统的开发和升级工作,不断提升数据档案抵抗病毒和恶意攻击的能力,保证档案数据资料在网络的安全传递,做好档案数据资料的备份工作,在保证档案数据安全前提下,做好档案信息的服务工作。

4结论

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符合档案管理工作要求,而且也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了做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提前做好规划,抓住有利时机,沉着应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结合事业单位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转型升级工作。

作者:周丽君 单位:通河县清河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低保档案论文篇8

本文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线索对文档一体化和文件中心进行分析指出了在我国进行文档一体化改革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同时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进而指出文件中心是文档一体化之下当文件运动到暂时保存阶段时研究其保管方式、存放地址时的一种有益补充它不能也决不是实现文档一体化的一种具体模式、方法。文档一体化是必由之路文件中心应在文档一体化的思路指导下建设。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文件中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在我国建立和推广至今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文将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二、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三、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低保档案论文篇9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文件中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在我国建立和推广至今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文将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

二、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比较

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是有区别的对其分别进行研究是目前档案工作改革的两条思路同时二者又是有联系的但这种联系并不是将文件中心简单地作为文档一体化实现的一种方法模式。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比较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角度来分析文档一体化是将文件生命运动阶段中相对分离的第二、三阶段统一起来将以前分离的两个工作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有序地结合起来使文件在生命运动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连续的、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文档一体化要求在一个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在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内有统一的制度、统一的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有统一的控制中心。把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具体环节互相雷同的两种管理体系揉合在一起加强文件的超前控制走信息开发一体化的道路不仅适合于纸质等载体形式的实体档案也适应电子时代信息化的需要。就现在而言机关档案室的职能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研利用等8个环节来说都有其实际工作内容实行文档一体化以后档案工作独立的职能将渗入到文件的第一、二阶段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了对文件整体宏观的控制它的功能将更侧重于信息的开发利用而非保管。

而文件中心的建立是坚持将文件生命运动的第三个阶段作为独立环节对多个单位处于暂时保存阶段的文件进行集中管理从文件生命运动的整体性来说它使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更加分散独立。近年来我国在永靖等地进行了建立文件中心的具体实践探索取得不少成绩但有些作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其中有两个很明显的问题一是文件中心人员没有深入各机关工作独立于各机关之外在对各机关文件形成不太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组卷势必影响案卷质量。本来由于一个机关文书与档案成为两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环节而致使文档一体化迫在眉睫而今将一个机关内部的两个相对独立分散的环节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机关外这势必对文档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研究工作者不能把文档一体化和文件中心作为两条平行的思路来研究在研究文件中心管理方式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到应适应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其次可能增加更多的账外文件。一个机关内部就已出现很多档案部门收集不到的账外文件当档案集中到文件中心后由于交通、距离、通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机关归档时会将使用频繁、价值较高的文件留待自用而拒不归档。由于文档的分散文件中心又对各机关具体工作办理不了解,因而会出现机关不交文件而中心又不知的情况会形成更多的账外文件造成重要价值档案的流失造成国家档案财富的损失。

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一些文章中将建立文件中心作为文档一体化实现的一种方式是不正确的。文档一体化强调的是文件生命运动的第二、三阶段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实现统一有序强调文件在其生命运动各阶段应保持连续统一将相对独立的、环节雷同的两种管理体系交融起来关注档案工作的提前介入。而文件中心只是文件生命运动第三阶段即暂时保存阶段文件的存放与管理方式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当文档一体化的研究涉及到文件保管与存放的时候文件中心才能作为除机关档案室外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出现。文件中心的研究始终是研究文件生命运动的一个阶段与强调研究文件整个生命运动过程整体统一协调的文档一体化相比较文件中心只是文档一体化总棋师手下的一枚棋子。文件中心只能是按照文档一体化思路进行改革时选择半现行文件管理地点和管理方式时的一种选择它不能取代文档一体化也不是其一种模式简单建立文件中心并不能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文件中心只是文档一体化模式中的一个环节。而文件中心的建立也应在文档一体化的思路指导下进行不能简单地在第三阶段即暂时保存阶段建立文件中心要注意联系文件的第一、二阶段研究文件中心如何与机关文书工作相结合避免一个机关内的文档分离扩大到更大范围的机关外。

二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

对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如何衔接文件中心如何成为文档一体化的有益补充的问题笔者认为文档一体化是总趋势是全方位无范围限制的是任何单位都应该推行的,而文件中心适合在档案工作薄弱的基层和特定的范围内实行具体为

现行大中型机关具有健全的档案管理机构当务之急是进行文档一体化。内部档案机构健全规模较大人员和管理条件、管理设施等配备齐全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大中型企事业机关单位机关档案室工作稳定成熟日趋完善没有必要撤销重建文件中心当务之急是在机关内推行文档一体化以克服文档分离的现状。从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标准、行政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工作环节原则程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加以改革同时研究使用成熟的文档一体化软件使档案工作及时介入文件形成之始并且在网络化电子文件方面深入研究文件档案的连续性和一体化管理以迎接非传统载体形式虚拟档案对文件管理的挑战。

低保档案论文篇10

如何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档案的范畴和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各项职能活动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由于这些记录,是伴随着工作活动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因此,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特征上,都表现这些资料的原始性和事实的确凿性。此外,由于它们真实地反映着医院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成为记载医院发展的宝贵历史资料,故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法律凭证作用。医院档案的保存价值、法律凭证作用、借鉴利用决定了医院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现阶段医院档案信息化的现状

(一)对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在国内的医院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和财务系统到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局域网管理、办公自动化等,都已开始在医院实施和运行。但一些领导还是不能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迫切性,致使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未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同步考虑和同步实施。

(二)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相对落后

目前,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速度和水平还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院档案管理软件方面更为欠缺。随着档案的快速增长和对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增加,单版机计算机档案管理,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医院的信息系统无法连接,缺乏可兼容性和可扩张性,急需升级更新。

(三)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