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01:5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意设计论文

创意设计论文篇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工业设计与经济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一定数额时,人们普遍关注设计的价值,而国内生产总值提升一倍时,设计将占据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比上年增长了7.7%,工业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处于“设计化生存”的时代,工业转型离不开创新意识,创新设计才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同时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工业设计产品不仅要使人身心得到解放更应该使人心理上得到享受,推动中国设计发展的前进步伐才可以使中国产生越来越多的认同感的产品。

2文化产业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

做为不断创新产品理念的苹果公司,在2008年就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受美国欢迎的企业,苹果公司总能使用硅片和软件“不断制造奇迹”,乔布斯深知那时苹果公司不具备在基础技术和商业模式上进行颠覆的能力,所以选择了比较快速的以工业设计为创新点的iMac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苹果公司的发展史表明,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看出工业创新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工业设计创新产业作为集艺术文化为一体的创新性产业,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人文元素增添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通过常以产业的发展,挖掘现在工业的发展规律,找出设计导向情感的交叉模式,开拓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发展空间,推动文化与设计的整体上市。

3文化产业背景下工业设计的未来趋势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知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工业发展对解决人类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所处的环境,需要中国多种文化元素融合到本质创新中去,不仅仅外显为中国创造更应该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以民族文化来弥补诸多设计不足,以工业创新历年来创新表现民族底蕴。如今设计行业已成为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新产业,推动文化科技创新,以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文化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以科技文化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科技平台,以工业产品设计作为涵盖科技、文化、设计、多媒体等相关行业的多类平台。

4文化产业下工业设计的发展策略

创意设计论文篇2

(一)以形达意的辩证逻辑思维《周易•系辞》中说:“圣人立象以尽意”。中国古人认为形象可以尽意,按字面上理解,圣人可以借助于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念。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视觉形象的重视,形象是意念的载体,云纹作为一个传承上千年的视觉符号,它充分地体现出了古人形与意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而云纹以形达意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具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到远的特点。“形”是具体的,可视的,显露的,不断变化的;而“意”则是深远的,幽隐的。而云纹这种以形达意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在图形创意设计中就表现为图形与创意的内在辩证关系。图形必须服从创意,创意需要适合的图形,任何创意都需有适合的图形来传达,任何图形都必须有创意内容才能成为创意图形,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达。为图形而图形,形式再好也无意义,同时精彩的创意,没有适合创意的图形或图形形式质量不高,也会影响创意的传达。因此,云纹以形达意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要求。在现代平面图形创意中是要处理好图形与创意的内在关系。云纹以形达意的辩证逻辑思维方式也要求在进行图形创意的时候,要把一个复杂事物用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把传达的内容转换成简洁的图形语言,使其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二)意中有境的意象表达云由气生,是阴阳二气聚合变化而成,中国古代哲人观自然之云的形态取云之象绘制而成的云纹,它是中国古代哲学观、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统一体。云纹成为一种精神的图形载体和标示,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幸福的追求,对生命向往的独特审美意境。这种独特的审美意境是对云纹固有的意象的突破和升华,但并不是完全摆脱固有之象。王昌龄在《诗格》中说“: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可以看出这种审美意境指的是内心意识与外界事物的审美意象心灵相通的审美感受,所以云纹意中有境的意象表达就要求形象在尽意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而云纹这种独特的审美意境就造就了图形创意设计中讲求二次联想的视觉思维方式。意象图形的联想特性就是运用意象图形表现出受众所熟知的图形形态,启发观者通过意象图形语言的联想正确判断出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3]而二次联想是指图形在传达出设计创意的同时,设计者又赋予图形一种独特的审美意境,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没有意境的作品,直白的说教,把图形简单的当成文字一样的工具,有一说一,这就犹如无灵魂的躯壳一样,虽存犹亡,也就是说通过二次联想传达出的意境是图形创意设计的灵魂。在《名古屋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的海报中(如图2),可以看到在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中透露出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意境。

二、云纹形态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应用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设计语言里,云纹独特的造型方法大量的运用于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之中,其中主要包括有形态构成的运用、象征符号的融合、抽象因素的提取等,并显露出它独特的应用价值,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

(一)形态构成的运用1.反转相关反转相关是指“正形与负形”“图与底”视错觉规律的运用。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在《两个不同性别的腿》宣传海报的图形创意设计中(如图3),充分利用了正负形的重复手法,男人腿与女人腿在反复中闪烁不定,画面充满了趣味性,视觉效果简洁明了,从中传达出京王百货的繁荣,也在更深入的探讨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2.重复再生明清时期流行的团云纹造型,它的手法表现为通过单个云纹的重复组合加强图形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并与朵云纹相配合,整体的造型姿态构成了一个从四面八方向中心聚拢的展开样式。这种手法在图形创意设计中被大量采用,通过单个形的不断重复和有规律的组合从而使新的图形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的画面效果是单一图形无法达到的,透过重复的组织结构关系,准确的传达出了画面的某种逻辑关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主体图案就是采用了云纹的重复手法,将“吉祥、如意、和谐共生、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如图4)。奥运“祥云”火炬的传递也将中华民族精神与北京奥运会吉祥、祥和的信息传递到全世界,在火焰之下的中国云纹也成为最时尚的创意元素。[4]图4祥云火炬3.移花接木移花接木是把两种不同形态的造型通过嫁接融合的手法,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的过程。秦代出现的云鸟纹深刻体现出了这种独特的造型手法,在弧形的云纹头部加上一个鸟头,末端是云纹特有的S造型,凸显了飞鸟的形象,但又隐含了云纹图案的印迹,把云纹飘逸、洒脱的形态特点和鸟的形象进行结合,形成了新的艺术效果。这种移花接木式的造型手法被大量应在图形创意设计中,是将图形的某一特定元素与另一图形元素进行打破常规的组合,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有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以产生出新的含义。

(二)象征符号的融合云纹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形纹样,它内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为现代图形创意设计灌注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品格,究其根源是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从古至今,在云纹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哲学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心中“吉祥”一直是云纹最本质的象征含义。中国古人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可以说追求吉祥如意是中华民族普遍的文化心理特征,而云纹自古就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故宫现藏的金属如意,它的头部采用的是如意云纹造型。它是把传统的云头造型和内部一条向内弯曲的圆滑飘逸的曲线形两者结合而成,充分的表达出“吉祥”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是人们追求吉祥如意文化心理特征的物态化表现。而现代图形创意恰恰抓住了云纹这一图形符号的文化象征意义,并把它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图形语言。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金奖作品,就把云纹这一文化象征符号运用到海报中的图形创意设计中(如图5),来表现“吉想如意”这一主题。他巧妙的抓住了云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吉祥如意”,通过夸张与变形把“吉祥如意”的“祥”与“吉想如意”的“想”进行同构,呈现出了独特的设计意境,是传统图形创意理念和现代表现手法有机融合的成功作品。

(三)抽象因素的提取云纹就是古代先民用“观物取象”的方式创造的图形符号,是对自然之云形态的一种抽象提取,图形创意设计的特征就是对事物抽象的设计过程,它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最终完成设计创意的一个图形创造的过程。所以图形创意设计中抽象因素提取的造型手法和云纹“观物取象”的抽象造型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对云纹抽象造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例如,2011年西安世园会标志的图形创意设计(如图6),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探寻“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深层含义。

三、云纹色彩观在图形创意设计中的传达

在中国传统的民族设计语言里,云纹具有的色彩观不仅是客观事物外表颜色的外在说明,它代表的是古人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蕴含着十分深邃的情感世界,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云纹色彩伴随着五行说思想、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云纹的色彩观被逐渐运用到图形创意设计中,并显露出它独特的应用价值,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以云纹为代表的五色体系是中国人独特的色彩体系,充分的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云纹的五色是与五行方位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究其根源云纹五色实际产生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观念。同时,云纹五色从色相上讲它包含了现代色彩学上的三原色,但它内在体现着的先秦古人的宇宙和天地时空观念。如五色体系中的赤黄青就近似于现代色彩学中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这三色基本上代表了可见光谱色的全部,换言之,红黄蓝可以代替色彩的总和,眼睛需要这个总和才能满足,也才能处于和谐的平衡状态。[5]从五色“青赤黄白黑”到五方“东南中西北”,从五方“东南中西北”到五行“木火土金水”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衍生、相互呼应,循环变化的体系。所以云纹的五色体系所蕴含相生相克、循环变化的时空观念就是对于这种周期性的现象与规律的深刻理解。云纹这种独特的色彩象征意义对于现代图形创意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性,能赋予色彩新的内涵与生命,并显露出它独特的应用价值,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在《九九归一•澳门回归》的海报中(如图7),画面用中国传统水墨的手法绘成九九勾云纹的涟漪,托起红白相间的莲花花瓣,以宽宏淡然的意念表现不染的精神。在黑白红之间显示了道家自然而然、花开花落、落叶归根的深远意境。同时云纹在“焦、浓、重、淡、轻”的水墨丹青中表现出道家崇尚黑色的审美观,在道家看来各种色彩地位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推崇黑色,因为在古代“五色”理论中有“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的说法,天色乃玄色,而玄乃道家学说的归源之地,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靳埭强先生就是很好的利用了中国水墨黑与白的独特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图形创意观念和设计语言,他将现代设计的法则、材料、技法语言与传统玄学神韵和意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色彩情感语言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民族特色,从中也体现出云纹黑与白的道家审美观念已经融入到了图形创意设计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图形语言,也显示出云纹黑与白的道家审美观念所具有的独特应用价值。

四、结语

创意设计论文篇3

艺术设计专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而创意产业的核心也是开发个人或团体的创造力。这就明确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育。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进行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带来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当今社会就是创造力的竞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以学生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要从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形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等诸多方面贯彻。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善于运用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来进行设计,尊重独立思考与个性特征,从而营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创新教育环境。要求高校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善于运用创新性思维去引导教学。许多北欧国家的教师就同时在设计工厂或设计室担任设计师工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意设计艺术的实践操作。教师要把创意思维贯彻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之中,确定创新是教学的主要方向,改变传统的继承式与维持性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自主的、多元的思考,培养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独立的创新思维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素养的提高。

二、加强教学体系的改革

1.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传统的守旧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创意产业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协作的双元制教学体系,建立与创意产业对接的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工厂式的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多种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上的各自优势资源。学生可以在企业增强实践能力,并缩短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时间,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实践环节贴近创意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利用企业的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加强专业资格的规范化培训。创建导师工作室制度,将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文化消费紧密结合,工作室不仅可以巩固完成学校专业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社会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使专业知识与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形成教学与实际设计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2.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方面,打破单一结构向学科多元化、交叉化、系统化转变,不仅要完善专业课程还应增设与创意产业相关的新课程。根据区域创意产业市场发展的情况,开设市场经济需要的课程。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网络教学,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注重综合性,加入创意产业思维训练的内容,培养学生实际运营的能力,不断关注地区创意产业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的内容。课程开设不限定在艺术设计专业而是跨学科多元化的融合渗透,提倡艺术设计与科学,艺术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与管理等学科知识的结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创意人才。

3.增强教师能力

创意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构思创意与表现

一、旅游纪念品的意义、特点

旅游,作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今天科技、交通与通讯发达的经济时代,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留下旅游者的足迹。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纪念性最显著、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最突出的旅游购物品,如旅游纪念品中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的陶瓷、洛阳的唐三彩、苏杭的丝织品等。这些旅游纪念品大部分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或结束后购作纪念、欣赏、使用、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以便与他们共享旅游的愉快与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地位和声望。

由于旅游纪念品是相对服务于旅游者的物品,注重的是地方的文化性、艺术性与民族性。更是旅游者基本生活需要满足后的更高要求。与一般旅游纪念品相比,既有一般旅游纪念品的实用性、经济性的共性,又有别于其特殊性(纪念性、艺术性、文化性、民族性、礼品性等)。因此,无论是品种、档次、造型还是包装上都有较高的特殊要求,成为树立旅游地形象的手段,是活生生的广告。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借其优秀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其独特的外包装来展示推销自己,即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品位和素质,甚至成为了当地的一种象征。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21世纪人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世界的一大产业。尤其是旅游购物在创汇中所占的份额很大,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许多地方,旅游购物的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比如1997年中国香港旅游节上,丰富的旅游纪念品以其系列化的包装、斑斓而浓郁的地方色彩,尽情地展示了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会”,使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真正享受到被世人称之为“旅游购物天堂”的特殊风采。香港每年的购物收入就占旅游总收入的50%—60%。而我国内地旅游购物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相比之下相差甚远。可见,我国旅游纪念品这部分经济效益弹性很大,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需要我们在了解国际流行趋势、消费文化和地方民俗等因素的前提下,对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有更深化的研究。努力去发掘包装中一些独特内涵和一种更高的审美趣味,保持我们对传统文化、民族风格的关注和一种对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追求,使我们真正为地方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出独具魅力的包装。

二、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构思与创意

包装设计中,贯穿于设计构思的设计定位是设计构思的依据和前提,同时设计构思有相对独立的一面,是一种有目的、预先策划的行为。既要根据旅游纪念品的个性,又要依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和旅游购物市场产品间的竞争状况。在符合这些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发挥设计师的主观性,有目的地设计出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包装作品,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并使其产生购买行为。

另外,就包装而言,构思还是一种强调想象和联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可供选择的设计元素中,把握好包装的整体形象,使旅游纪念品的内在气质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当然,现代包装设计的思考范围也在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影响设计“创意”发挥的因素,不仅仅是来自这些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是更多地来自设计观念守旧、习惯和设计思想上的僵化等,以致出现一种依赖他人﹑张冠李戴等形式手法,久而久之形成缺乏创造性的局面。

所以,如何在设计构思中找到主题点?如何实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新颖性?正是需要我们设计师重点研究以及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为此,关于设计中构思创意的展开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与探讨。

1.以旅游纪念品名称、标志为切入点:以旅游纪念品名称标志为主要设计形象展开构思。

2.以旅游纪念品的原貌为切入点:用开窗的直观形式来表现内容,以达到包装“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的表述效果,或者用具象图形(包括摄影)直接体现旅游纪念品的本身形象和品质。

3.以旅游纪念品的原产地为切入点:引用具有地方特征的原貌风景、民风民俗、民族图案等。既体现旅游纪念品的异地风貌特征,同样也是吸引旅游消费者的最佳点。

4.以联想与旅游地的故事或传说为切入点:联想是构思的基本形式,可通过以此物联想彼物的特点,且每个旅游纪念品都有自身特定的本质内容,如一些旅游纪念品本身就包含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5.运用与本旅游纪念品相互关联的色彩(比如地域环境色彩﹑民族服饰色彩)等,同样也能达到人们对某种理想和愿望的要求。寓意包括比喻和象征的含义,此手法则用于一些不容易直接表现的旅游纪念品。值得注意的是,寓意所选择的表现形式在内涵上应采用为大众所熟悉或认知的形象图形。比如传统吉祥图案中的“龟、松、鹤”就是“长寿”之意,“有鱼”象征“有余”等,而红色则寓意着吉祥如意﹑喜庆等等。

6.以纪念品产地特有的自然形象(比如市花、市树﹑古建筑形象)等为切入点;借以旅游者喜欢的旅游地自然形象来展开构思。

7.以旅游纪念品使用对象为切入点:了解并准确掌握使用者的心理,寻求最合其意的构思,体现使用对象所需诉求点。比如女性的唯美、细致,年轻人的时尚、浪漫,中老年人的怀旧或自然等。

8.以系列化包装为切入点:这种手法主要针对大企业系列产品多的情况下,对于包装设计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编排、材料的运用。既要考虑所有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整体感,也要体现产品的多样性,产品的个性。

设计构思无论从产品的哪个方面去拓展,是如何地构思新颖,如何地体现个性,都要注意到包装设计的整体感,把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有目的地进行调整,使包装在突出旅游纪念品主题的前提下,能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既是个探索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独特的思维方式则显得至关重要。这期间不管是用扩散的思维方式,采用多角度新视觉的想象,打破固有的设计概念和模式,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条件下审美意识的包装,还是用逆向思维构思方法去开拓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新模式,适应多变的旅游消费者需求,或者是用借鉴思维的构思方法,以采用古今中外经典图形内容作为包装装饰设计的主题,这些思维方式方法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意”。所以构思中的“创意”极力于平淡中搜寻设计的不同“点”,按照新的方式方法把这些“点”组织成形,使独有的“创意”通过包装来帮助旅游纪念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三、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表现

目前,旅游购物市场依然存在着一大特征——旅游纪念品包装的雷同性,特别是包装设计的抄袭像一种传染病在流行。当然,原因很多,其一是由于企业主观性所作用的。但不管怎么说,旅游纪念品在竞争中,犹如天空的星罗密布,要想闪耀其中,就必须在包装设计上独树一帜,有突出的表现。

1.突出重点,以少胜多

在这个讲究合理、有序的时代,由于市场千变万化,企业经营策略也必然随之而调整,产品包装的表现手法自然也具有多变性。因此明确了设计的构思目标和要求后,设定方案,在产品包装有限的展示空间内抓住产品最有力的诉述角度,突出其重点,注重把握住包装设计的分寸感与合理性,进而有主题性表现以少胜多。切不可画面上面面俱到而造成图形杂乱,引起视觉困惑。:

2.突破常规,强化个性

包装设计要有明晰的形象与醒目的识别性表现,并有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特征,才能使产品“第一眼”抓住消费者。例如,我国首届东方之星包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作品《上海特产五香豆》系列包装,设计师采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黑白灰报纸(印有突出上海特产五香豆名称以及有关的文字内容),作为该特产包装外观的表现图形与盒口上各种口味字意的有色小标贴结合,既有了明晰的形象与醒目的识别性表现,同时使整个包装产品独特的“创意”个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3.创造情感,渲染情调

设计并不是在抒感,而是在创造情感。特别是有些礼品性极强的旅游纪念品,如果将其看作一件艺术品,那么感染效应就必定是它最基本的表现灵魂。只要消费者被它的情所打动,心灵深处某种朦胧的满足感就会被招之出来,情感得到抚慰、寄托或满足。

4.主题深化,图案装饰

将充满地方浓厚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入刻画并融入设计包装中,可强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民俗文化的可读性与收藏性。比如广西旅游纪念品(绣球)的包装图形,在设计上就应考虑采用壮族的壮锦图案来表现,而如果需要表现主题深化的情节,借以家喻户晓的《刘三姐》传说来体现更是寓意深远。

图案以其高度概括而精炼浓缩的表现力,把万物变其为设计所用。无论是传统的纹样,还是民族的图腾,或强烈奔放或含蓄优雅或简洁单纯,都是设计表现取之不尽的源泉。

随着电脑技术与设计的结合,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随心所欲,然而,现代人对于大自然的亲近、追求人性温暖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真实地反映了大众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一种回归本土化的包装设计备受消费者青睐。这说明,传统文化还需继承弘扬进而转换为市场销售上的卖点。造型独特、图案装饰风格鲜明而有浓厚的地域格调,更是设计师有待于开发的巨大资源,这些丰富的民间传统、民族素材是我们永久的设计基奠。

参考文献:

[1]赵长华主编.旅游概论,旅行团教育出版社.

[2]双阳子等.包装创意,辽宁出版社.

创意设计论文篇5

一是艺术创意产业与城镇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大多数创意人群更喜欢将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郊区作为生活和工作环境。成都平原一些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城镇就为艺术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氛围和创作环境,这与柯布西耶“阳光、空间、绿化”三位一体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二是艺术创意产业与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作为反映某些历史时期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形态风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体验氛围,有助于古镇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与之相辅相成的是,艺术创意产业可以在城镇文脉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风貌,促进艺术展示与交流、商业旅游、休闲娱乐等活动的开展。

2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筑边界空间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到:“务必把建筑边缘看作一件‘实物’,一个‘空间’,一个有体量的区域,而不是没有厚度的一条线。”作为一种具体形式的空间类型,建筑边界空间属于外部空间,起始于建筑界面,向周边环境延伸拓展。其构成包含竖向界面(墙面、屋顶等)和水平界面(场地、景观等)要素,人们可以根据视觉、知觉、触觉等主观感受识别此类空间的存在。就像罗伯特•文丘里所说:“建筑就产生于室内功能和室外环境之间的交界处”。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的范围涵盖建筑群体与周边环境的边界,以及园区内部建筑自身的边界,前者与城镇环境息息相关,后者则影响空间场所和环境氛围的营造,空间尺度等级由大到小。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筑边界空间承载着多元价值,包括:延伸城镇空间肌理,传承城镇历史文化,融合城镇自然生态,表现艺术创意氛围,注入活力空间场所,提升城镇文化品质和促进“产城”一体等。

3两个案例的解析

3.1蓝顶艺术中心3号坡地(二期)

3.1.1项目概述

蓝顶艺术中心3号坡地位于新兴镇庙山村,园区占地80亩,由数十栋艺术家工作室、蓝顶美术馆新馆、开放式的画廊和艺术商业街构成。目前,园区聚集了何多苓、周春芽、罗中立、方力钧和刘家琨等一批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创意和设计机构,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形成了“北有宋庄、798,南有蓝顶艺术”的格局。

3.1.2建筑边界空间的解析

1)理性介入———自然本底与人工环境的共生蓝顶的场地构成简单而纯粹,开阔的农田和零星分布的农宅成为边界物化的线索。作为回应,蓝顶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乡村环境,其采用了成都平原特有的林盘聚落形态———“林”字形容场地基底被田地和植被所覆盖,“盘”字突出了整个聚落形态的集中性和水平张力。园区建筑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边界空间形态为有缺口的不规则几何形,农田、竹林和树木融为一件生态的外衣,萦绕于建筑并渗透到园区内部。林盘状的边界形态清晰明确,保持了连续的空间秩序,并借整体之势锚固于乡村环境。人工环境超越了其自身价值并与自然本底共生相融,现代艺术聚落存在的意义得以升华。2)场所构建———建筑边界空间的活力营造蓝顶艺术中心的美术馆、画廊、艺术街等建筑的边界空间体现出鲜明的公共性和参与性。美术馆化整为零,建筑体量自由组合,转折多变的边界限定出尺度不同的院落空间,松弛的环境状态、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边界成为人们休憩交流、开展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画廊和艺术街区域,建筑顺应场地高差线性排布,边界空间以街道的形式出现。通透的界面使人们自由出入其中,原本通过式的路径空间因为行为活动的随机性和选择性成为人们漫游体验的趣味空间。同时,建筑的展示功能自然延伸至室外,形态各异的装置和雕塑等艺术品如点状触媒渲染了艺术氛围,吸引人们驻足观看,人们完成着对艺术创意的潜意识认知,这样的融入行为,使建筑边界的内涵丰富、多元而深刻。3)“公私”过渡———建筑边界空间的矛盾消解外向型的美术馆、展览馆等建筑和内向型的艺术家工作室存在着“公与私”的对立,建筑边界空间将这一矛盾进行了消解和转化。首先,靠近艺术家工作室的展示建筑界面较为封闭并有乔木围合,以办公、辅助功能为主的内部空间降低了建筑边界公共活动发生的概率,而工作室也通过绿篱和隔栅进行限定,两者共同规避了“公私”之间的矛盾。其次,美术馆、画廊等建筑界面出挑的露台和走廊建立起画廊与工作室之间的视线联系和对话的可能,两者化对立为交流,而外墙悬挂的楼梯为艺术创意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出入展馆的快速通道。以上这些空间处理方式既保证了公共建筑和艺术家工作室相对独立,同时又搭建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4)物以类聚———建筑边界空间的内部交往艺术家工作室是蓝顶园区构成的主体,对艺术创意阶层而言,满足个人创作和生活需求的同时,圈内人士的横向交流同样重要,工作室这类建筑的边界为这些“群居”的艺术家创造了交往的可能。连续布局的工作室入口界面紧邻街道,边界的功能直接了当———水平联系和出入建筑,艺术家之间可以便捷来往。工作室背立面呈现出另一番场景,后院和露台使建筑边界成为人们欣赏田园景色、交流心得体会的空间场所。5)情景重现———建筑边界空间的地域表达蓝顶作为当代艺术的聚集区,在其建筑意象的塑造中,与周边乡村场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是静态的场景,尺度宜人且相近的不同建筑有机组成“同一族群”。建筑界面的表达融入了乡村建筑界面的手法和语汇,如民间常见的素水泥砂浆墙面和灰色面砖作为主要材质,抹灰勾缝被保留成为界面肌理,在此基础上,吊灯、广播喇叭和水泥柱等当代乡村元素点缀其中,提示着此时此地的建造状态。除此之外,动态的场景同样发生在建筑边界,村民在田间地头劳动耕作,真实的田园生活自然发生,形成情景交融的边界场所。游走于建筑边界,既是人们构建新的记忆的过程,又是同时唤起曾经记忆的过程,当代性与本土性相结合,形成建筑边界的文脉空间。

3.2中国艺库

3.2.1项目概述

中国艺库位于洛带古镇下街端头南侧,是依托古镇文化开发的艺术创意聚集区,产业定位“非民俗、艺术化、创新性、高端化、产业化”。至今已有张修竹、邱光平、新摄影平台等一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入驻。园区功能涵盖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艺术品展馆、艺术会所、创意工坊和艺术街区等,同时还是西南地区17所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创意孵化园。

3.2.2建筑边界空间的解析

1)模糊化的建筑边界与古镇本底相融从整体上看,中国艺库是以街区的形态融入洛带古镇。园区建筑边界延续了古镇肌理,既有可以穿越的路径空间———街与巷,又有可以驻足停留的活动场所———广场与庭院,点线结合的建筑边界并成为古镇原有“一街七巷”空间结构的有机拓展,使园区与古镇有机融为一体,人们在古镇游览参观时,不知不觉进入中国艺库,开启艺术之旅。形态和行为上的关联形成模糊化的建筑边界,制造一种弥合的状态,正如埃德蒙•N•培根所说:介入倾向于溶解内部与外部的明显界限。2)多元的建筑功能激发边界效应与蓝顶相比,以古镇旅游相结合的中国艺库在功能配置及空间组合上更加丰富灵活,与艺术相关的创作与展示交流、演艺娱乐、商业休闲和餐饮服务等功能提升了外部空间吸引力,使园区从整体到局部保持了对外的开放性。建筑内与外的界定被弱化,人与人、人与建筑和人与艺术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建筑边界空间以更加开放自由的态度面向艺术人群和四方游客。3)建筑边界空间体现洛带古镇风貌特征对古镇风貌特征的挖掘与表达让中国艺库得以锚固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竖向上,建筑界面可以见到青砖砌筑的风火山墙,小青瓦铺设的坡屋顶和起翘的屋檐,有意强调的穿斗结构,按传统比例尺度划分的木质门窗和装饰构件等;水平方向上,青石板路面、建筑入口的古井和石柱等,以上这些具有传统特征的形态、材质、色彩和小品等要素传递着历史的真实与客观存在,利用“还原与转化、变形与重构”的手法保持中国艺库与古镇风貌一脉相承。4)新肌体的植入为建筑边界带来新的空间效果新肌体意味着相对新的材料、形式、造型和技术,园区的艺术粮仓和一些传统川西风格建筑中,融入了幕墙、玻璃盒子、金属构架、金属百叶和大型LED屏幕等新的元素,这些新肌体打破了传统的局限,反映了当代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新”与“旧”的融合中,两者互相衬托,产生了灵活多变的视觉效果,提示着中国艺库处于一个时空连续的动态系统中。

4成都平原城镇艺术创意产业园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1城市设计层面上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1.1产业与城镇发展相适应

与城镇发展相适应的艺术创意产业应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空间布局、功能配套和资源互补等因素。无论城市近郊还是远郊城镇,艺术创意产业园可以丰富城镇风貌,激发城镇活力,拓展城镇功能,促进居民就业,因此,园区则应根据其文化内涵的表达、产业链和产业群的构建进行布局和建设,这些因素是影响艺术创意产业园物质空间包括建筑边界空间等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4.1.2建筑边界空间与自然生态要素相融合

艺术创意产业园作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形成次生环境与原生环境构成的复合体系。在自然条件下,建筑边界空间应以“生长”的状态呈现,通过建筑形态、空间布局等方式,与地形、地貌、气候、农业和水系等自然要素相融,例如成都平原特有的林盘聚落,其边界与自然环境呈现出交织共生的状态。

4.1.3建筑边界空间与历史文化脉络相融合

历史文脉是指环境的发展历史和社会的文化语境意义,它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基于某种记忆形成连续的形象,需要通过环境的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来体现。成都平原不乏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镇,随着古镇文化与艺术创意产业结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升温,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可以通过形态风貌的关联和空间肌理的延续与城镇的历史文脉相融合。

4.2建筑设计层面上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2.1建筑边界空间模糊化设计

模糊化的建筑边界空间表现出具有渗透性的空间界定、多义性的空间功能和含蓄性的空间感受,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的模糊化设计可以通过起承转合、延伸扩张的边界线、边庭和边廊等形式的边界体以及模糊的地面与屋顶来构建。

4.2.2建筑边界空间复合化设计

复合化的建筑边界空间融入了新的物质形态,能够为艺术创意产业园带来丰富的空间形态和风貌,以及更多元的使用功能,这些内容会激发边界活力,构建园区建筑与外部空间深层次的融合。复合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形态复合化和功能复合化两方面,前者从复合化的造型与界面来塑造具有识别性和环境吸引力的建筑边界空间,后者通过吸引创意阶层和公众参与活动的开展,提高空间的使用价值。

4.2.3建筑边界空间活力化设计

活力化的建筑边界空间主要体现在促进活动的尺度和激发活力的材质及色彩两方面。尺度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感受,宜人的尺度比例是空间富有生气的基本条件,而张弛有序的尺度节奏可以打破连续边界的单一乏味之感,使其变的生动。同时,建筑材质和色彩的搭配也是营造活力的重要因素,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丰富建筑表情,调动人们的心理情绪,进一步影响行为活动。

4.2.4建筑边界空间轮廓线多样化设计

具有美学特征的天际线作为第一轮廓线,是展示园区建筑边界特征和塑造空间意象的重要手段,应注重连续性和层次性。而标识物和广告牌等则是第二轮廓线,应在与园区主题、建筑风格统一协调的前提下,通过现代或传统材质、夸张或简约的造型和鲜艳醒目的色彩体现一定的个性和创意特征,营造丰富的视觉吸引力和良好的活动场所氛围。

4.3环境设计层面上的建筑边界空间设计策略

4.3.1艺术创意语汇的多元表达

利用多元化的艺术创意语汇是表达建筑边界空间环境氛围的有效方式,这些语汇提供了环境的设计灵感,并重新定义了园区建筑边界空间的艺术价值和创意内涵。装置艺术、涂鸦艺术、极简艺术和大地艺术等是常见的艺术语汇,这些元素涵盖了传统、现代、后现代、超现实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艺术形式和思潮,既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意灵感,又能够拓展大众参与者的艺术视野。

4.3.2空间环境氛围的细节表达

艺术创意产业园建筑边界空间中细节的表达必不可少,它可以增加环境氛围的可读性和耐看性。艺术气质、地域元素、创意精神和人性关怀等都是出色的细部设计反映出的内容,作为整体构思的延续,建筑边界空间的细节处理对空间的体验有重要影响。在具体设计中,可以从地面铺装、地域元素符号、公共服务设施和光影等方面增加边界空间趣味性,丰富视觉和空间体验。

5结语

创意设计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大设计,创意产业,整合设计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文化竞争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信息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近十年的发展,证明了其是最具前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发展规模上也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1创意产业及“大设计”观概念的界定

1.1 创意产业概念

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能财产(即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包括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等共 13 项产业。

创意产业相对传统产业是一个新的事物,“(20世纪)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在来临”。21世纪是创意主宰的时代,这一点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每天产生的价值高达220亿美元经济学论文,并以每年5%的速度快速增长。美国增长速度更达14%,英国为12%。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例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产业、迪斯尼等娱乐产业、软件产业、甚至美国的快餐、可口可乐等等都成为美国创意产业及文化的代表。

创意产业关注的核心是创意设计。这种创意设计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信息创意设计, 主要与高科技信息与互联网相关联,如网络设计, 各种软件设计, 数字技术设计, 手机增值业务设计;二是文化内容设计, 主要与各种媒体上刊载的内容或节目的设计制作相关如广告、电影、电视、广告、动漫设计;三是艺术创作设计, 主要与艺术、工艺品的原创性设计相关, 如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手工艺品、服装设计, 文学创作等;四是工业产品设计,主要与制造业各行业相关, 如建筑、陶瓷、汽车外形、商品包装设计等杂志网。

1.2 “大设计”观内涵

现代设计自上世纪初兴起以来,本来就是一个涉及艺术与技术,自然与人文、经济与市场的交叉学科,至今发展已近百年,人们对于设计的理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设计的要求,设计业对于设计的定义与范畴都日益宽泛,设计的功能外延与相关领域也趋于复杂。在此形势下,包含“协作设计”、“绿色设计”、“整合设计”等等在内的“大设计”概念逐渐产生。当今的“设计”观念,已逐渐形成包含传统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影视艺术、数字艺术、动漫游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现代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等等在内,当然包括前面提到的“协作设计”等概念。所谓“大设计”观念,是以设计实现大协作、大整合、大统筹的方式,达到全民高素质化、生活艺术化、环境美化、社会和谐化的目标。譬如CI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从概念、行为、到视觉化的表达是一整套的系统运作。因此, 谋划、策略、创意、视觉化等等仅有平面设计的能力是不够的,它不仅是设计,还包括了策划等等。而“生态人文主义”也是大设计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在实践中,人们提出了生态经济观、生态法学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等等新的观点。使生态设计观念进一步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筑和环境设计、工程设计以及工业设计领域,形成了对这些设计的一种导向和组织管理模式。

基于“大设计”观的创意产业整合设计与传统的观念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将设计学、哲学、文学、文化学、传播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广播影视学等多门学科进行整合与融通。除了注重建立创意产业群,培养一大批“创意产品”的设计者、开发者等等“建设”层面外,创意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培养更多“创意产品”的消费者同样重要,而且认为与传统产业中“设计”与“消费”相对分离不同,处于后工业时代的创意经济,全社会往往即是设计者也是消费者!因此“大设计”观念的普及和全民素养提高与广西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密切关系。其中,协调发展理念的建立是广西创意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2 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因素分析

2.1 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个人创造力。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创新性与创意不可复制性,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经济学论文,尤为明显的特征,这也是其从诞生之时就赋予的主要特征,所以创新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创意的激发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而创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实现升级、转换。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人、人的知识和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文化创意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极为重要的高度,注重人和肯定人的发展。而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是智力高度集中的产业。艺术家的个人创意是产品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也是创意产业的核心源头。知识经济社会是充满创造性的社会, 只有创造出新知识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才能为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

2.2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消费者的创意需求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消费需求呈审美性、娱乐性、时尚性、多变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生产过程中别出心裁,以新颖的、独特的风格,以特色化、个性化、审美化的产品特征来吸引消费者,生产出人们普遍能接受的,适合人们消费的文化产品,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从顾客价值创造的角度设计和生产的优秀创意产品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带动衍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消费者创造力也在不断上升。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供给方的创造力有关,还取决于供求双方的交流与互动。创意产业中的消费者同样富于创造性,他们可以想象风格,消费者选择、组合并消费,社会或者消费者群体评价,消费行为不仅在消费过程中,而且通过多种反馈渠道影响创意。

2.3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企业政府的管理机制

我国创意产业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为各类创意人才群体提供良好的条件”。 这些政策针对本地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门类众多,各地发展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出台统一的扶持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杂志网。在这个阶段经济学论文,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引导创意人才和企业向城市重点发展的行业集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追求经济效益,这是由其市场属性和产业属性决定的,但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经济行为,它还具有文化属性,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在“产业化”和“文化化”二者间相互促进中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政府引导创意产业相关政策,以及推进工业设计的相关政策,将工业设计公众化、普及化,提高创意水准:公益性设计展览、展示必不可少,将工业设计观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中普及全民设计观念,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3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设计整合服务平台建立

创意产业以人的知识、智慧作为主导的运作模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而基于大设计观的整合设计理念,探索如何成立一个新的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发展设计整合服务平台体系,研究形成良好的创新设计转化机制,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这个创新平台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图1)

(1)设置创意产业资源中心,运用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管理,有效协调各个高校、相关专业、学校大学生创新基地、大学生产业园等机构和相关企业,即教育及建立数据库等内容,加强对于本土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应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 12%;伦敦是 14%;东京是15%.而目前我国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创意产业设计整合服务平台基于大设计相关专业:艺术设计、计算机、机械学、管理学等学科和专业,围绕广西社会生产和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在工业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创新、广告包装、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动漫游戏、服装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为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艺术设计界搭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政策质询、设计质询、设计管理、设计培训、设计展评、设计比赛等与设计相关的服务,成为企业、高校联系的纽带。把高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设计的能力,形成全新的区域性艺术设计创新体系。

(2)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搭建设计与相关行业之间的互动平台:如各类设计网站、服务平台经济学论文,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融合;借助于网络将工业设计融入生活、融入创意产业;分类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孵化+投资”为基本模式,吸引活跃的创业投资,形成具有研发、投资、制作和培训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拓展。

(3)利用高校在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提供专门的政策咨询,设计服务等。同时利用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广泛和企业展开设计服务。

(4)整个创新平台是开放的,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学校的人能有机会随时参与进来,形成推广价值。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人们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所以,创意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需要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调查,认真分析和筛选文化资源精华,正确定位和策划,突出特点,确立鲜明的主体、树立新颖的形象,创建出真正的文化品牌。

创意设计论文篇7

艺术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传播手段,它受社会环境所影响。创新艺术发展,对设计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之外,还需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艺术设计技能培训,创造性思维引导较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是比较少的,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意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特性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完成某种任务,实际上是通过头脑的思考来解决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解决任务的倾向就赋予思维以问题的指向和探究的性质。人们的思维产生于问题,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就是思维在头脑中运行的特点。老师准确激励学生、快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设计素描的训练要打破传统绘画教学形式,防止落人某种偏见和模仿,探索与设计教学的结合。设计素描的训练由于对绘画技巧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只有对自然形态和空间关系分析的客观性认识,可以容易地形成的本质的肤浅理解,而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对学生准确而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研究

3.1创意思维之知识的积累

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在艺术和设计知识的大量积累。艺术设计知识的积累是影响艺术设计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创意从每个元素的生活和经验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生活,用眼睛去发现美的世界,观察生活,这种创造性思维会不断地跳跃在学生心中,创作灵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3.2创意思维之联想训练

创造性思维需要一些实践知识积累、思维活跃,也离不开人们的联想,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在艺术设计中,联想会使人的思维的扩展和延伸,让认识事物的人发现更多新的内容。联想是思想的窗口,如著名的联想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是用来思考和快速反应,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联想的思维习惯,启发。

3.3创意思维之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思考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方向的多维的方法。灵活性,平滑,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发散思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找到的东西,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创造美妙的想法。发散思维的培养是不能从知识积累的分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知识学习和积累更多的领域,图形设计实践的发散思维的使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意设计论文篇8

在服装设计活动中,设计者们应用创意思维具有诸多方式方法,其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异质同构法、主题构思法、解构重组法和想象设计法。

1.1异质同构法发散与收敛思维主要应用玉异质同构设计中,异质是指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形成的相对立的因素,由于面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面的质地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如坚硬、柔软、粗糙、光滑等。一种面料设计出各种服装,不免单调乏味,缺乏创意,而运用异质同构设计于服装设计中,利用这种设计语言,寻求视觉上丰富变化的效果,给人明快、强烈、清晰的设计美感,形成一种颠倒错位的对比变化。

1.2主题构思法创意思维在主题构思法中的应用,主要借助于其中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服装设计的主题是设计作品的灵魂与核心,是以具象或抽象的素材构成的,根据主题景观或事物的表象感觉,通过服装造型的某些因素和色彩的特征,再现主题的整体风貌,将主题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流行时尚完美呈现。

1.3解构重组法所谓“解构重组”,就是将人们熟悉的事物有意识地视为陌生,将原本完整存在的形式肢解为零碎的个体部件,如服装中的口袋、衣领、袖子、门襟、衩口等,将这些被肢解的部件视为独立的设计元素,重新组合,组成全新的东西,从而获取新的意义。服装的结构重组设计并不局限于对服装本身的肢解,它是一种创新设计的方法,通过解构打散的方式,冲破原有事物的固定组合模式,这包括约定俗成的服装款式结构、色彩搭配、面料组合、固有的图案花纹形式等。

1.4想象设计法服装设计需要想象与联想,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很多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如设计者以鸟类的羽毛颜色作参考,从中提取出和谐的颜色,并将之运用于服装中,这些都是受联想思维的影响。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象进行类比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想象思维是主动性、生动性与独创性的综合反映,是创造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服装创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度极大、赋予激情与情感的思维方式。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就不会产生丰富的情感和激情,更不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服装,也无法塑造出人们理想的着装形象。

2创意思维对于服装设计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创新意义非常强烈的前沿学科。在经济和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于设计创意的消费需求源源不断。服装设计中最为灵魂的部分,就是要求设计师结合当下的流行趋势将寻常之物翻出新意,进行创意设计,以满足于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师运用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来推测未来服饰的主流,如复古走向、自然、现代感与民族风。极简主义,优雅精致,也重新风行,时装款式更加趋于舒适自由。尊重人的自由意志,满足人类多样化的服饰需求,将是未来服装设计活动所遵循的大原则。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活理念的进步,都将使未来服装设计的理念产生质的飞跃。服装的向前进步离不开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新,想要设计出舒适美观的服饰,也在不断鞭策设计师应该努力探索新方法、新技巧,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创意设计论文篇9

1.量的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仅凭天马行空的想象无法产生具有美感的创作。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鼓励学生多到大自然中,认真观察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的纹路、肌理,可以动手描绘瞬间画面,亦可以用影像的方式记录所观所悟;其次是让学生充分参与真实的社会活动,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参与社会活动,提炼社会精华元素,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人性化的目光寻找设计灵感,创作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好的设计作品。

2.质的飞跃

在全方位的量的积累下,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为设计准备了充足的信息来源。在具体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环节可设置一系列图形创意头脑风暴,可以任由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对象,根据目标对象的肤色、性格特征和喜好颜色种类设置1至3个图形创意,视觉形象表现为二维平面和多维的立体空间形象,材料可以多样化、多元化。而后进行直观的“面面相贴”的环节,具体可依目标受众所希望的视觉效果进行适当调整,既可以达到素材的量的积累和再度整合,又可达到质的提升——物象质感的适当利用。

二、图形创意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热情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训练中,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这对于实物的装饰美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精于形式

图形创意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设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事物的方式和绘制事物的表现手法过多地停留在写实上,所以在图形创意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真实事物、情境式教学和欣赏大师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中国历代服饰图案的赏析解读。在课堂的设置上,亦可设置一系列“角色扮演”和“几何形图案真人秀”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如,选取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世界各民族的服饰进行戏剧演出。在此环节,学生可以混搭进行设置,以培养动手能力。再者,“几何图形真人秀”是希望学生选取基础元素进行画面造型设计,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在彩色卡纸上利用剪影手法创作出几何形体圆、三角、圆柱、圆锥、长方形等,运用在真人模特上;第二种方法是将几何形体做大小区分,并饰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模型制作完毕之后可以直接粘贴在真人模特上。学生统一创意设计完毕之后,可以举办一个时装秀,既达到了设计创意的目的,又可以令学生满怀热情地体验设计所带来的喜悦和动感。总之,无论是简单的图案,还是复杂的图案,学生都应该从外在的形式上体会不同图案所带给受众的适宜度,简而言之,在不断实践中体会美与丑,大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重在细节

服装设计最基本的需求是满足人的安全需要,如遮丑、保暖、驱寒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如,它是一个人身份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直观呈现。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说服装结构是服装的骨架,那么细节则是服装的眼睛,是服装带给受众的灵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有学生认为“越复杂就是越精细”“线条越细腻就是越精细”,陷入表面的追求细节。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欣赏国内外知名时装大师的作品,甚至可以直接到时装会现场感受、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沟通。

三、图形创意课程有利于加强服装设计教学的实践意义

图案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服装也是生活的表达。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发自内心对生活的需要,最终化为外在的服装。

1.人衣合一

气质不仅是对一人的评价,更是人借助外物所呈现的内在精神面貌的反映。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一系列服装插画、图案混搭的题材,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图形创意设计在服装设计气质的表现中,反映的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生活的关注、对于生活方式的体现。无论服装图案创意的色彩、造型的设计多么奇特、个性化,都必须符合“人衣合一”的主旨,否则设计出来的服饰难免不伦不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仅要加大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时尚资讯,与时代同步,大大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总之,为了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素质,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创作美、实现美的能力,最基本的点就是适度、适合。

2.出奇夺目

当今,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趋向“独一无二”,服装的流行趋势也一度是“物以稀为贵”。但人都是四肢两目之人,服装的造型设计再另类,也得符合人体结构,故出奇制胜的图形创意与人体的巧妙结合往往更易打动人心。如,将简单大方的夏装设计为无头图案,再与真人头相结合,在带给受众趣味的同时,还可以彰显设计的人性化。总而言之,好的设计一定是由心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好的服装设计更是与人同步、与心同步的设计。

四、结语

创意设计论文篇10

海报设计在设计实践工作中占有着重大的比例,在学习海报课程时,学会创意海报的设计方法是这门课程的根本所在。创意海报设计课主要是着重在图形创意上,通过对海报主题的思维发散借以图形通过海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开设创意海报课程之前,学生们已经在此之前完了三大构成、平面设计和Photoshop的基础课程。虽然学生们在前两个学年已经完成了基础课程的学习,但由于缺乏设计实践和设计方法,还无法将所学的内容全部融合在一起。创意海报课是大三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创意、表达的设计能力。

2课题要求及教学构思

课程一共48学时,每周8学时,以4个学时为一个单位,8学时完成一个主题,一共6个主题。课题的设置由浅入深,逐层地递进,目的在于解决设计的方法。海报的主题都是来源于当前的专业竞赛。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在课程开始前并没有直接向他们说明。而是提取比赛的主题要求,结合当前课程的内容,将设计表现的语言限制在某一区域内。在完成了基础授课的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可用以参赛的优秀海报创意作品。在前几次的动手课程中,以组的形式进行两人为一个单位,讲授和制作指导在4个学时中完成,在下个4学时中进行点评。点评的形式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由同代此门课程的老师组成答辩组委会,两名学生进行演讲,阐述自己设计的理念,并在其中贯穿同学提问的环节。通过不同的信息反馈,能够使学生们更快地意识到问题所在,老师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应地解决的方案。在课堂操作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作品优秀的部分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于欠缺的部分,给予改进的意见。在点评的过程中,针对同学们所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集中进行讲解。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能够加快知识接收的程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第三次课程开始,以个人为单位。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递进,深入地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和挖掘。教授学生进行创意的方法,针对其中的几种方法进行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思维上和设计手法上提升设计的能力。

3课程安排

创意海报课程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们进行海报创意的方法,教会学生们用设计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设计的语言表达观点。课程以设计竞赛的项目为引导,将创意的方法融入项目中去。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盲从的现象,课程以创意方法作为子单位的划分,预先设定好设计主题和创意方法,培养学生们根据主题的进行设计定位,用图形的设计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实时的课程操作时,主题会跟随着每年的设计竞赛进行调整,将教学与设计实践紧密相连,实现多重并重的发展。具体课程安排如下:

(1)拼贴海报:使用报纸和杂志根据主题进行海报创意。拼贴海报是海报设计课的第一个主题作业,两人为一组,利用报纸和杂志将已有的色彩和图形进行图形的重组,通过新的图形语言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种以组为单位的合作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通过手工劳动使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能够使学生们更快地投入到创意海报的学习中。

(2)纸材的立体海报:立体海报是近几年来流行的一种海报形式,通过立体的裁剪和材质的拼接而构成的新的一种具有空间效果感的海报形式。在制作纸材的立体海报时,会使用到之前所学的立体构成的知识,但重点是着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主题进行自我延展。在此,我们还特别鼓励同学们开创设计思维,将交互的方式融入海报中,创作出更多新颖型的海报形式。

(3)分解与重组:分解与重组是平面构成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此我们将它应用到海报的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的任何一个旧物件,将其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物件以新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建出新的图形语言。并且所构建出的新的图形要与所拆解的物件相关联,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图形的表达是这个主题的设计重点,难点是如何确定主题,如何寻找到和物件相关联的主题的表达,并且通过图形的创意能够将其连接贯穿起来。

(4)文字海报:为自己的家乡设计一张家乡的宣传海报。以家乡的汉字为基础,通过创意字体的设计或文字编排的方式根据家乡的特色设计出一张家乡的宣传海报。在进行课程操作时,需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家乡限定在市级,根据对家乡的印象和记忆,通过文字海报设计的方式表达出对家乡的情感。

(5)高级合成:加强Photoshop的实践能力。在大一的学习课程中,学生们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但还没有充分地把Photoshop当成是操作工具,对于Photoshop中的工具和功能的搭配还不是十分地熟悉。通过高级合成的专项训练,让同学们充分地智能对象、填充、图层样式、混合模式的使用,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工具和命令的搭配增加自己的思维创造出具有创意性的海报作品。

(6)自主设计。结合当前的设计竞赛,根据竞赛的主题内容,选择以上任意一种表现方式或者其他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张主题海报。在最后的课程中,通过自主设计的方式检验学生们对创意海报设计课程的学习成果。在课程的最后,根据学生们的设计作品进行总结。在课程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已经充分地掌握了上述的几种创意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将多种设计方法进行融合,甚至还有些同学自创出了独特而新颖的创意海报。

4课程评价

本次创意海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以手工操作为切入点逐层递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本次教学实践最后环节是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展,课题组同时进行展览现场集体评分。由此产生了100多张优秀的创意海报,并推选至海报创意竞赛。通过成果的展出,作品的发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表明创意海报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创意海报教学评议表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该课程总体反映很好。课程的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