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花艺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5 09:35:39

创意花艺设计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1

1学生方面

插花艺术属于应用型学科,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开设该门课程定位为选修课,授课的学生都是有一定艺术创作技艺的艺术生,但是由于我院学生的文化成绩较低,所以学生的文化底蕴相比其他院校稍微要差些,这对他们的作品创意也有影响。同时由于这门课程定位为选修课,所以它所面对的学生就是来自全系的大一至大三各个专业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都没有花卉学知识基础。所以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就要添加相关知识,以使学生能尽快掌握基本的花卉学知识,以顺利完成教学的要求。

2教学条件

方面因为是选修课,没有独立的插花艺术专用实训室,也没有实训设备,直接安排美术生专用画室作为实训室。同时经费不足也是教学中面临的另一问题,教学中不能大量使用鲜切花材,对于插花艺术这样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尽量使学生有接触鲜花花材机会,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使学生技能提高。

二、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研究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总的课时是32学时,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安排了16学时,理论课系统讲解了插花艺术发展简史、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花材的分类选择与选购保鲜、花器种类与用途、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与固定技术、插花艺术的构图原理与造型形式、色彩理论、现代插花艺术及插花作品的品评欣赏等内容。实践课程包括手绘插花作品,进行创意构图训练和创意思维训练;东西方传统插花的制作技术、插花作品的赠送陈设与品鉴、现代插花的艺术和技巧。在具体的讲学过程中,尽量应用案例和实际插作过程进行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理论课程

调动学生兴趣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花材的知识,造型原理知识,还有美学、文学、宗教、哲学、历史、绘画、书法、音乐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造诣也直接影响插花的水平。首先讲解四个内容:一是插花艺术的特点、作用和分类;二是花材、花器基本知识、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讲解插花的步骤;三是插花造型的基本理论、造型所依据的四条原则;四是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插花艺术的特点和发展情况。然后再开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依次介绍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随即上对应的实践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总的比例约为1:1。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在讲解基本知识时,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补充大量的相关花木知识、以及与花木有关的文学知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即使是范例图片也不是一味的称赞,使学生思路开阔,使得教师与学生互动增强。讲到基本花型插作时,不是直接在讲台上示范插作,而是把插花过程提前录好在光盘,播放的时候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讲解,有不同角度示范,达到全方位讲解示范的效果。

3实践课程发挥学生创意

1.实践课程的设置

实践课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根据课程情况设置以下五个实践内容。一是花卉市场调研及花店观摩,了解当季市场常见花材级市场现有的插花造型,同时买回实践所需花材,进行花材保养方法实践。二是插花作品手绘创意图训练,个人完成。三是东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插作,小组创作完成。四是西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插作,小组创作完成。五是插花作品自由创作,个人完成。

2.实践课程的实施

(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插花作品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在实践课程中学会基本插花插作,对实践教学环节要作具体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实践课前进行相关的艺术构思,提前准备好自己需要的花材、花器、花泥和剪刀、胶带、铁丝、钉书机等工具,充分利用好实践课的时间。个人完成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创意,进行一对一指导,实践过程中巡回辅导。小组完成的实践环节,要加强引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随时掌握学生实践动态,提前指出需注意的问题和易出错的地方,从理论上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并亲自动手示范讲解。插花作品制作完成后,各个小组之间还要相互鉴赏,评论。经过从作品的构思、选材、造型、色彩搭配、鉴赏评论等一系列课程的实践,学生的设计思维、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学习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插花作品最终完成后,我利用数码相机把学生的作品拍摄下来,同时要求学生写出作品说明,包括作品的名称、所用的花材和花器、作品的创意以及经费花费等,课后做成电子文档上交,课程结束后把插花作品照片和作品说明两个材料刻盘存档,以便于教学资料的规范管理。

(2)合理利用花材、花器插花作品之所以打动人,皆因它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其他材料不可取代。插花实践课程要用真实的花材,才能达到陶冶情操、传递情感和教学要求的效果。插花所使用的花材、花器,档次可高可低,可随课程需要而选用。如东方式传统插花小组实践课程,就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之前陶艺制作选修课的作品作花器,花材可以选用本地的野生花草、灌木枝条等,最后出来的作品达到了东方式传统插花的意境美和形式美,还具有地方特色。在西方式传统插花实践课程中,由于西方式传统插花要求花大色艳,需要的花材比较多,如玫瑰、康乃馨、百合等,主要是插作技法的训练,因此以小组为单位批发花材、花器,衬叶及配材尽量野外采集,不仅节省了资金,同时锻炼了合作精神,每位同学都得到动手和锻炼的机会。在自由式创作插花作品实践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有的学生在选材上创新,利用水果和花材制作蔬果篮;有的学生在造型上创新,制作出造型新颖的插花作品;有的学生在技法上创新,制作出花环、头花、胸花、腕花、花盒、手捧花等,而且这些花材都是她们在之前实践课中使用过的花材重复利用,花器也是废物利用,如饮料瓶、易拉罐、家用盘、碟、硬纸筒等改造而成。通过合理利用花材花器,不仅节省资金,还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交自信心和耐心等多方面的素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艺术美的热爱,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插花艺术创作激情,创作出更多有的插花艺术作品。

4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插花艺术课程是以实践性内容为主的课程,检验学生最直观的途径就是看插花作品,但是不能只看结果,要实行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对实践过程实行考核。我考核的实践环节包括:个人手绘插花创意、小组作品制作和鉴赏以及个人作品展示说明,这些环节里面要求撰写创意说明,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深化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实践过程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可以避免理论考试“一次性”考核带来的不良后果,给学生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的评价也更全面科学准确。

三、结论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AR体验;增强现实;新零售;花店

一、增强现实概述

增强现实(简称AR)是一种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配准等特点。AR利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图像与真实物理世界相叠加,并通过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虚拟环境之中,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实现用户和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常见的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形式表现为有识别标记和无识别标记两种。有识别标记的需要预先设置标记图像信息(可以是QR码或图片),然后经过识别才能够呈现相关联的虚拟模型。另外一种无识别标记的方法则不需要通过设定标记图像,只需通过LBS或者陀螺仪等传感器就可以将用户所处位置周围的信息以AR形式呈现出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移动AR的成熟与普及,偏娱乐化展示的AR应用开始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新技术红利逐渐消失后,营销再次回归创意的比拼。充分借助AR释放创意,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结合,增强消费体验,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工具正逐渐成为AR应用的新方向。

二、花店行业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人们对服务体验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随着鲜花市场的拓展,我国花艺市场消费结构呈现出新的变化,从此前的节日型消费逐渐向日常消费转变,消费者的目光逐渐从价格转向“花卉品质”、“花卉品类”,甚至是“花卉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在消费升级的新常态下,月花、季花等新兴业务模式蓬勃发展,花卉消费群体和场景不断扩大,鲜花所蕴含的艺术文化内涵越显重要,而普通消费者对鲜花品质要求也变得更高,更注重鲜花带来的愉悦感受和消费体验。这为创新鲜花消费体验,实践新型鲜花零售模式提供了契机。再者,国家鼓励第三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与发展,“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日驱成熟,产、供、销一体化的商业思路将变成现实,产品服务体验成为了竞争焦点,鲜花零售商的生存将面临不强则弱的境地。然而市面上大部分的实体花店当前的营销模式较为传统。除了高端花艺品牌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外,普通花店的产品内容高度重合,用户体验单一,竞争能力较弱,缺乏在产品品质、服务及差异化上的优势。鲜花类的消费品属于低频非必需品,鲜花消费更多的是情感和审美消费,感性化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大。且鲜花不同于绿植,其生命周期短,更换频率更高。通过AR互动内容优化鲜花产品与服务,培养用户日常购花习惯,可以极大地刺激鲜花市场,不失为鲜花行业的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三、AR创意应用形式

(一)AR购花引导-花艺学堂、花语解读。顾客进店购花时可通过AR小程序实时挑选并搭配花束。顾客可通过扫取鲜花的方式,实时了解花的品种、产地、花语、色彩搭配、价格等相关信息,同时程序在已选花材的基础上可增选1~3种推荐配花,自动搭配生成花艺作品,辅助顾客完成鲜花消费。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新兴消费者在购花选花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吸引更多潜在顾客,还能潜移默化地传递花艺知识,培养资深用户。类似的应用案例中,鲜花电商花点时间曾和支付宝合作了AR识花的活动,以花语诗词激发用户赏花兴趣,科普鲜花知识。用户只需打开支付宝扫一扫,选择AR,对准任意花草扫描,即可识别花朵,获取鲜花百科,生成花语诗词。用户还会随机获得鲜花无门槛礼券福利,在了解花艺文化的同时,无形之间加深对品牌的好感。(二)AR场景拓展。通过设置互动点、添加趣味AR动效的方式,可针对实体花店的布置,进行AR场景增强,从而吸引消费者与整体花店环境产生互动,真正做到让商品成为“道具”,将服务作为“舞台”,用空间作为“布景”,让消费者在买花赏花、体验AR交互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与愉悦。纵观其他零售行业,星巴克便是目前开展AR场景互动最为著名的案例。星巴克于2017年12月在上海推出全球最大AR咖啡烘焙厂,占地两层3万平方英尺,使用3D物体识别技术,在店面中的十几个关键位置隐藏AR线索,顾客使用AR扫描功能,沉浸式地探索“从一颗咖啡豆到一杯香醇咖啡”的故事,感受咖啡文化。(三)AR花艺衍生产品。除了对于鲜花消费流程上的体验提升,AR技术在花艺的衍生品上也有较大的应用空间。相较于传统的产品形式,AR能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与丰富性,三维立体展示、动画特效、音视频结合等技术可与AR有机结合,为顾客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购花体验。例如消费者在购买花艺作品时,可增选AR礼品卡片。在店员的协助下,顾客将祝福信息录入平台,系统则根据具体的送花情境,自动生成对应的AR特效与AR祝福内容。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鲜花的附加值,帮助花店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还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提高品牌价值。(四)AR“花灵”。结合AR和人工智能技术,AR应用可以深入至用户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延伸鲜花消费体验,增强用户与花艺的情感联结。“花灵”是花艺作品所对应的虚拟角色,其造型参照花艺作品的颜色搭配、花语,内置虚拟生命引擎,拥有独立的世界观、背景故事和角色性格。如同一位虚拟伙伴,她既会贴心地关怀、陪伴用户,又有自己的生活状态(饮食、睡眠、学习、运动)与情绪变化。通过AR应用,“花灵”可根据时间、天气、用户语音等外部信息,适时主动与用户进行互动,关心用户,并提供早睡、运动、饮水、剪根换水等提醒,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在程序拓展的基础上,“花灵”亦可为用户提供“番茄钟”与备忘录等轻量服务,协助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令用户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拥有更好的时间规划,点亮用户生活。结合传感器数据和AI算法,“花灵”能在一定程度上感知用户行为状态、情绪,并适时给予互动邀请、久坐提醒、鼓励安慰等回应,并且建立与用户相关的知识图谱,记录用户日常习惯及喜好,让用户体验到真实的“虚拟生命”,加强用户与花艺之间的情感联系,点亮用户的情感空间。(五)AR数据可视化。除开消费者端的应用场景,AR还能助力智慧零售。由于鲜花属于快销品,品种繁多、损耗率高且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十分考验店家的运营能力与库存管理能力。而AR技术可应用于销售数据的可视化,通过连接后台信息平台,店家可实时直观地查看并了解各类鲜花库存信息和销售情况,随时优化库存结构,让决策时刻“保鲜”。同时,结合AR购花引导和订单数据,系统可记录并分析用户的购花喜好与购花用途,构建更为完善的用户画像,并通过AR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结论呈现给商家,进而辅助商家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进行精准营销。

四、潜在风险

相较于发达的欧洲国家,中国传统鲜花市场仍以节日、活动鲜花为主,生活鲜花仅占5%左右的市场份额,日常鲜花消费市场环境仍处于培养阶段。AR融入鲜花消费体验,的确会吸引一定用户群体,但就现阶段而言,AR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AR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较为粗糙的3D造型和动效可能导致内容生硬,难以真正吸引到消费者。且AR应用的开发或引入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当前AR产品带给花艺的溢价空间尚无参考依据,因此AR内容在实体花店的应用仍需市场检验。

五、结论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3

她,在音乐里与花共舞(新斑竹“音符”简介)

她,在音乐里与花共舞(本文转载自《市场瞭望》杂志)

葛真

发现地:天元山庄

爱好:音乐、花艺、旅游、聊天

投资状况:心曼一格艺术有限公司

业务拓展情况:为福州各个五星级酒店及高档场所提供花卉设计制作,国内国际鲜花配送网络

——————————————————————————————

女人如水,却渐渐在现世中凝结成冰。

坚毅、冷冽,晶莹,似水的柔情或许只汩汩流淌于冰封之下的世界,常人难得一见。

于是慨叹造化弄人

忽,有一日碰见这样一个女人,眨着孩子般清澈的眼睛,纯真热烈的笑颜,向你走来,只那一刻春暖花开……

如果说沧桑成就了张曼玉的精致,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葛真的纯真呢,她说,我喜欢三毛。

葛真与三毛

三毛,一个现代城市里传奇的女人,用她最接近生命本原的方式脱俗地投入生活,可惜最后生活却负了她,只留下传奇悬疑的一生让人品读。而葛真与三毛有两个几近相同的生命原生质:率真、自然、随性,对生活都充满了纯真但却真挚地热爱。而不同的是,这次生命回报葛真的是赐予她对生活不息的灵感与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她对艺术的喜爱与追求。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毕业,在福建旅游艺术团,有5年的舞蹈表演生涯,之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一个“月光组合”,在东南电视台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跳了近一百期的开场舞。而今她又投身于花艺的世界,成为福州市插花花艺协会副秘书长并和姐姐共同经营着一家全国知名的花艺公司。葛真一路走来,几经变换,但却成就了葛真人生旅途上别样的精彩。

音乐世家出身,父亲是全国著名的作曲家,从小便对钢琴有着天生的领悟力,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中成长,葛真最终却没直接走上音乐之路。她说,我从不喜欢单一而模式化的生活,我选择随性自然,任运而行,随遇而安。只有这样你才能经历更多的精彩。很多事情你一旦为它设定了框框,那么你便失去了体验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与乐趣。

于是,现在的葛真选择乐此不疲地游走于花艺与音乐之间。她经营自己喜欢的花店,在网络上一个专业的中国花店花艺论坛任多个主打版块之版主,让论坛现在红红火火地成为了行业中点击率最高的论坛。闲暇之时,自己作曲,写写歌,写写词,写写心情随笔在网上,制作喜欢的网络歌曲。她说,她还喜欢研究星座和梦,每每在梦中常有音乐灵感涌生。而她最大的梦想是开一场结合了音乐、舞蹈、花艺这三个她生命灵魂的音乐会。

这个孩子般的女人幸运地拥有了单纯的快乐,正如她所说的,“艺术能使人更加地年轻、开朗,能使人对生活抱有更多的热情。”她艺术地生活着,也艺术地快乐着。在这个人人都梦想追求艺术生活却常常不得要领的年代,葛真这样解释她对“艺术生活”的理解,“艺术的生活,就是让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拘束于世俗的规则,就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热爱生活的心灵,让自己的梦延伸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葛真,有着三毛的浪漫随性,也有着她自己的洞彻明悟。这样的一个女人,她不仅能激励自己的动力,也能激发身边的人对生命的热爱。

很幸运,我遇见了她。

以工作的名义享受生活

——“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忙碌的她。回家倒头就睡,在梦里也会笑出声。”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艺术的灵感源于生活。葛真说她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旅游和交友。“旅游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人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葛真坦言她以工作的名义去旅游,却在旅游之中获得更多工作需要的创意源泉。

喜欢享受快乐的葛真,一谈到她喜欢的旅游便是一脸的快乐神情。“我最近去了丽江,泸沽湖,那个地方真美。能让人远离喧嚣,放松心情,在那里你可以忘掉很多的烦恼。不过记得不要带任何通讯工具哦,而那里的客栈也是没有安装通讯设备的,就是为了让你能真正地享受这种难得的生活。”葛真总在无拘束地享受着生活,工作对她来说就是生活。

而葛真说,她最快乐的时候就是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葛真一直以来做的事情似乎都是人们观念以外的工作,对于别人而言,这些工作可能都是副业,而葛真却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虽然这些都是她喜欢做的事情,可是试想想她这一路走来也绝非易事。“当我做的东西能够获得共鸣,得到认可的时候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虽然我做的似乎都是一些别人观念中不太认为是工作的事,但当我感觉到我的工作能够产生价值,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时,我也会获得快乐。”

艺术公司越开越大,花店的业务越来越多,葛真也越来越辛苦了,而她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生活,那就是:“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忙碌的她。回家倒头就睡,在梦里也会笑出声。”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或许也只有纯真如孩子般的葛真,能够体验到在梦里笑出声的感觉了。

当问她用哪个词形容自己最为贴切时,葛真说是:“梦幻”,那一瞬间,我回想起了她刚才所说的点点滴滴,喜欢研究星座和梦,喜欢美丽如迷的丽江,为了艺术可以放弃一些东西,而这所有的一切就是一个真实的葛真,毫不做作,也不加掩饰。将她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生活的爱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走进葛真,就走进了四季的花香;走进葛真,就走进了淡淡的音乐;葛真的世界,是音乐与鲜花的世界;葛真的故事,是风景与浪漫的故事。

葛真,就是这么一个在音乐里与花共舞的女人。

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

用途

道歉鲜花|情人鲜花

生日送花|友情送花

祝贺鲜花|婚礼用花

商务用花|慰问送花

殡仪鲜花|庆典用花

花材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玫瑰|康乃馨|百合

扶郎|马蹄莲|花篮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4

艺术设计并非纯艺术,它以特定的受众为设计对象,不仅要求设计师具有艺术与人文的专业素养,并且需要设计师广为涉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具备综合性的知识结构。设计师在掌握艺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需要关注技术进步、社会变迁、理论创新、传播与管理等方面给艺术设计带来的新变化,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对知识储备的高效整合,如此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高度发展下艺术设计市场的需要。面对创意经济时代艺术设计发展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向必然发生转变,从纯艺术设计方向转向艺术、技术与社会文化全面融合的发展方向,以培育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面向课程的创新项目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线,贯穿所有的教学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设计实践课中,以项目课题为中心,将专业知识讲授、专业技能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学生进入创新设计思维世界,拓展创新设计视野,掌握创新设计方法。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的创新项目训练是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基础。首先,专业课程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具备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一特点保证了创新教育的普及度。其次,专业课程有专业教师授课,结合专业课程的创新训练因此实现了专业教师对学生创新训练的指导,从而保证了创新训练的实效性。最后,创新训练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内容,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视野内,而是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变得生动而开放。在设计实践课程中进行创新训练不仅有利于强化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而且有利于创新训练的落地。打破常规的设计实践课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对设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开展实际的调研与实践。如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搜集第一手资料,到大型装饰市场、产品生产与加工的车间、工程施工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与企业家、经营商户座谈讨论设计产品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反馈。通过社会调研和现场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直观的经验,真实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由知识教学向职业教学的转变。

(二)面向科研的创新项目训练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都是科研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一般而言,教师科研项目具有项目来源稳定,立项基础坚实,研究经验丰富,项目资金保证等优势。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是学生和教师双赢的选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可以获得科研项目研究的经验,对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科研方法的使用,科研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方面有实践认识,从而为其今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并有助于加深其对职业的认识,促进其职业规划的完成。对教师而言,学生加入其科研项目,能为其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在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社会调查数据获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作中得到学生的协助,在科研项目进行中获得学生非定势思维的帮助等。学生独立设计的科研项目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训练内容,反映了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科研项目的独立设计一般来自于个人特长和专业特长的基础,兴趣是很好的老师,职业是谋生的工具,在个人兴趣和职业追求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科研项目更有利于教育个性化的实现。学生科研项目有其优势也存在问题,囿于经验不足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运作失败,囿于专业知识不足或视野不够开阔,可能造成科研成果的科学性不够严密等问题。基于此,学生科研项目训练一般需要教师的指导,并注意项目运作过程的监控。

(三)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训练面向社会服务的创新项目主要包括教师的社会实践项目,学生的创业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工作室是教师社会实践的平台,艺术设计工作室借鉴包豪斯的师徒制工作模式,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承担社会服务项目的形式,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室制的优势在于专业针对性强,工作模式接近职场,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等。学生创业一直是高校教育鼓励的方向。学生利用在校机会进行创业训练和尝试,能为其毕业后独立创业提供经验。学生创业项目训练最需强调的因素是可行性,脱离实践的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在学生创业训练中需要多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因此它具有拓展学校教学空间和内容的优势,也因此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从事社会公益项目也是创新项目训练的内容,这些项目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增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二、项目实例

“巴巴地里”花艺手工坊设计项目来自于艺术设计学院大四学生衡秀秀的一个创业构想。衡秀秀计划在毕业后开一间花店,销售来自云南的花卉,消费群体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在这一初步构想下,指导老师对衡秀秀的创业项目进行了指导。首先,帮助她准确定位花店的经营项目。如果开一家普通花店,需要做的主要是选择店面位置,购置设施,采购商品,上架销售,成本核算等。衡秀秀并不满足于此,她想将所学艺术设计专业与花店经营结合起来,开一家时尚特色花店。对此,指导老师通过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启发她寻找“花”文化的源头。她先想到了花的产地是云南,云南最有特色的文化是东巴文化,而东巴文化对送花有自己的传统。在古老的东巴,花是专门用来赠送给尊贵的客人的,而特别尊贵的客人来拜访的时候,主人会亲自下田采下自己种的花送给客人。在这里,花表达的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对客人一片真诚的心意。通过对东巴“花”文化的梳理,衡秀秀明确了花店的经营定位,即销售饱含真诚心意的花卉产品。在这一定位下,指导老师又辅导她进行了具体产品的设计。衡秀秀设计的产品将花与人的心意联系,通过照片或DV记录花从种子,到发芽、生长、开花的全过程,将这一纪录连同花卉一起卖给买花人,这一产品传达了卖花人对买花人的心意,使买花人感受到独享、尊贵的心理体验。此外,应买花人要求,还可以制作传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心意的视频,通过记录买花人参与种植、培育、采摘鲜花的过程,表达买花人对收花人的重视、珍爱的真诚感情。创意花卉产品的设计完成,表明衡秀秀对花店的经营已经有了深入的思考,花店因为定位独特而具有成功的基础,其余要做的只是经营经验的积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衡秀秀在此立意基础上,完成了“巴巴地里”花艺手工坊VI设计作品,为自己未来的花店设计了品牌形象。通过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辅导,指导老师发现学生囿于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创业项目设计的思路不开阔,思考深度不够,教师需要积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开他们的眼界。

三、总结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5

中国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变过程,也正是由于中国汉字的历史悠久,导致了中国汉字自身具备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汉字的发展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与中国人民的智慧,它拥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及的特殊意义。中国书法艺术将汉字作为素材,将形式美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创作准则的传统艺术,它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不同于其他文化的文化魅力,为我国的文化发展增添一定的色彩。通常,中国书法艺术表现力是比较丰富的,书法艺术能够应用简单的色调表现出我国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物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一个有力的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当前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久而久之,键盘的使用逐渐的取代了手写,这大大的削弱了书法的实用性,导致了东方笔墨韵味逐渐的消失,传承书法艺术已经陷入了一个紧张的环境当中。

2我国书法艺术与服装设计之间存在的联系

书法艺术与服装设计看似两个没有联系的文化因素,从本质上看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两者从本上看都由实用功能演变到审美功能的一种艺术,并且在演变的过程中,书法与服装经历的过程与性质是相同的。对于书法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视觉符号,拥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重要的艺术价值。而服装设计,要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国际元素,同时还要拥有一定的民族性的特点。书法艺术在当今世界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此,在服装设计

的过程中还要汲取书法艺术的精髓,将书法艺术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对推动服装设计实现自身的生命力与艺术的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需要从直接体现、间接体现以及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3.1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直接体现

书法也似乎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可以从刺绣以及补花、贴花等方面实现。

(1)刺绣艺术

刺绣又被称之为针秀,属于中国传统的手工工艺之一。中国传统的刺绣主要包括苏绣、湘绣以及蜀绣、粤绣这四大门类。它的主要用途包括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等等装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刺绣工序中,要摒弃传统刺绣费时、费工的缺点,优先的考虑机绣。将书法艺术体现在服装设计中,使服装设计更加的美观,更具视觉冲击力。

(2)补花、贴花艺术

补花与贴花艺术都是将面料剪成书法作品并附在衣物上,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补花的固定需要通过缝缀进行固定,而贴花的固定则需要应用特殊的粘合剂进行粘合。

3.2中国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间接体现

书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间接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将书法所表达的已经以及艺术的情感与服装设计的理念相结合融入。中国书法主要分为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书法,我们将主要对楷书与行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楷书艺术

楷书产生与汉末,盛行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又被称之为正书。楷书在中心的安放、笔道长短以及两笔相交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书写着一定要按照顺序一笔一划的进行书写,这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者的创造力。而将楷书与服装相结合,将楷书应用在服装设计当中,创作者可以根据缠绕、包裹等方式制作出方正、挺拔等特点的,同时具有束缚感的、特有创意的服装。

(2)行书艺术

行书大致出现在西汉晚期与东汉初期,它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书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是为了能够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过慢以及草书书写潦草的缺点而产生的。在我国行书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兰亭序》。行书将就的是收放结合,疏密得体等。在书写行书的过程中需要书写者将轻松、活泼、以及动与静完美结合起来,确保能够将行书的气质充分的表达出来。在服装设计中,创作者也正是根据行书的特有气质进行服装设计,很多服装设计中有着悬垂的褶皱,还有一些不规则的设计,灵感都是来自于行书云流水般的特有气质,为服装设计增添了更多创作的灵感与色彩。

4结语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6

专业的婚礼策划师需具备的条件

一、具备丰富的婚俗文化的经验,精通婚俗民情,为您打造一个既传统、又极具个性的现代化婚礼.

二、具备好体力,从早上6点多忙到晚上9点多,不管是扎花车、接新娘还是拍摄婚礼外景,举行婚宴,还是闹洞房,策划师是一刻都不能休息的.

三、必须极具人性化的工作能力,和谐可亲的为人之道,能充分理解以及有为新人着想的工作态度,不但要知道怎样给新娘补妆换发型,更要提醒新人什么时候放礼花、什么时候给长辈敬茶,还要提醒新人父母,甜羹应该放哪几样谷物煮,教新娘的弟弟怎么背姐姐上花车等.

四、必须具备强烈的协调能力。不能人为造成新人之间、家庭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要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场亲切祥和的氛围,一场皆大欢喜的隆重婚礼.

五、做婚礼策划最需要的素质是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和策划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婚礼策划首先要明白,并非在给自己办婚礼,所以要善于洞悉新人的需要。”一般说,一个内容比较丰富的婚礼需要两个月的策划时间。每次策划之前,要多和新人漫谈,了解他们的爱好、恋爱、经济状况以及家人想法等资料,然后再根据新人要求制作策划文案。当然,要是新人请来的嘉宾有要求,督导还得为嘉宾们闹洞房想上点小节目,这些节目既不能过火.得让新人尴尬,也不能平淡得扫了来宾的兴致.

总之,自己的婚礼,就应该策划得让新人快乐,让家人高兴,让我们终身难忘

小测试帮你考察婚礼策划师的能力

一场婚礼如同一部影片,新郎新娘是主角,编剧、导演和制片可都是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所以“策划能力”就是考察的重头戏了。但从现在的“零起点”,怎样能预见到当天的情况呢?让小编来教你几招预测端倪吧.

策划人对婚礼的理解测试

一个好的婚礼策划人肯定要对婚庆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人云亦云,这样才能在规划新人婚礼的时候,既体现新人的特质,又有不断涌现的灵感和创意.

1、要乐于沟通交流

好的婚礼策划人一定是乐于和新人交流沟通的,只有充分了解了新人自身的背景和要求,才能从中发掘两人自身的特质和适合的主题,策划出属于新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婚礼.

2、能够帮你全面考量

好的婚礼策划人不仅要有好创意还要能够全方位帮助新人把关,分析婚礼各种创意是否适合当天会场,是否适合新人的设想,是否适合当天的来宾等等。

婚庆公司内部环境测试

从一个公司的内部环境大致也能看出公司的风格,或大气,或精致,或充满个性元素,从中也能窥探出婚礼策划人的“品位”。1、考察是否合法经营

先检查公司经营地点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一致,再看经营地点是否为经营者独立拥有。而且经营地点的数量多少也是判断公司规模的依据.

2、借机考察业务能力

从一个公司的内部环境大致也能看出公司的风格,或大气,或精致,或充满个性元素,从中也能窥探出婚礼策划人的“品位”。在舒适的环境里也易于双方放松心情,坦诚交流。

婚庆公司的创意测试TIPS

很多新人把创意理解为“新鲜”,所以考察婚庆公司的时候也常常把关注点放在是否够新潮时髦上,其实不然,能够真正反映出新人特色和婚庆主题的才是好的创意。

1、要有连贯的主题

虽然婚礼的创意灵感随处可见,但必须有贯穿全场的主题,和婚庆公司的策划人沟通时要注意,如果全都只是零散的小点子可不行.

2、细节也需考察

请柬、席位卡、留言卡……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常常能够显出策划的心思,请婚庆公司拿些之前的设计给您先瞧瞧,也是考察创意的好方法。

人员配置测试TIPS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7

实施八项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工程;三是农村、社区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四是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工程;五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文化活动建设工程;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程;七是文化市场科技监管工程;八是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工作任务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区、镇乡、村(社区)和非农单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立政府投入机制和社会投入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各个层次人群都有合适的活动场所。

(一)区级:一大一小两个工程建设

1、平谷区博物馆的建设工程。20*年完成部分前期准备工作: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专家论证、评估和简单的结构设计等,争取年内开工。

2、影剧院小放映厅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60平米,用于小型放映活动和小型会议。

(二)乡镇级:一个服务中心建设

争取市里资金完成2-3个乡镇、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改造工程。

(三)村级:三个“一”建设:一个文化室、一个图书室、一个舞台

1、积极推进文化大院建设,为50个农村文化室、图书室配置设备。

2、继续推进农村数字化电影厅建设(根据市里补贴额度确定建设数量)。

3、推进村级舞台建设。提升村级舞台的服务功能。

4、加强山区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工作。

二、积极推进全区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年是奥运之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将以宣传奥运活动、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重点,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搞好九大活动、建设两大工程

九大活动:

1、创新开展农民艺术节活动。组织好第二届“火树银花靓平谷活动”,组织、策划好新春团拜会、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等传统活动,使传统活动常办常新。

2、重点策划、组织好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工作为全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为主题,在奥运倒计时节点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奥运会开幕前期、奥运会举办期间及残奥会举办期间,开展庆祝演出活动、奥运知识图片展览宣传活动、奥运特色工艺品展卖活动、奥组委要求组织的奥运广场活动等四项共32场系列文化活动,营造喜庆氛围,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展示平谷区群众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精神风貌,为20*年北京奥运会造势。

3、层层推进“桃花大舞台”文艺演出活动。延袭“桃花大舞台”活动成功经验,将活动继续推进并深化,以区级桃花大舞台为龙头,依托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桃花大舞台,以区、镇(街道)桃花艺术团为主导,突出十七大精神、“和谐社会”建设、奥运盛事等主题内容,全年演出活动不少于2000场。

4、认真组织好桃花节品牌活动。组织好连续21天的世纪广场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

5、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根据市文化局统一安排,继续实施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和“市属专业院团赴京郊边少地区公益性演出活动和周末场演出工程,送戏下乡不少于1000场。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送书下乡不少于4万册。

6、继续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影剧院、电影服务中心继续实施数字化电影放映“2131”工程,送电影下乡不少于5000场。

7、组织业余文艺队伍调演活动。以桃花大舞台活动为抓手,逐步完善全区文艺调演机制,推进以艺术节、桃花节、夏日文化广场、金秋艺术欣赏为主线的四季常规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

8、促进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以平谷精华武术学校为代表,以“北京艺术家庭”为展示基地,以平谷区内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为优势,抓住机遇,继续做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拓宽文化交流之路。组织好“泃河情”平蓟兴风光摄影展、华北六省市书画影联展、桃文化收藏展等展览活动,促进与周边省市、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9、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活动。一是民间文学类区级非遗项目相关资料整理、书籍出版工作。编辑出版丫髻山传说、仁义胡同传说、轩辕黄帝传说、平谷区抗日歌谣、平谷村落域名传说等5套书籍。二是重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展示活动,对平谷调等10个项目进行传承展示活动,对各类项目从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进行装备、扶持,使项目在延袭传统的基础上得以更好的发扬,使项目为公众熟悉与认可。三是市级非遗项目的“标志碑”设立工作,在仁义胡同旧址、轩辕庙旧址分别设立大型立体“标志碑”,对项目情况进行明示。

两大工程:

1、乡镇、社区“十个一”建设工程:包括一次专题会议、一个年度工作计划、一次农民艺术节活动、一项周末桃花大舞台演出活动、一次家庭藏书评选、一次读书体会交流会、一项电影放映工程、一次书画影展评活动、一支镇级桃花艺术团、一支村级新农村文艺宣传队。

2、非农单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五个一”建设工程:建一个图书室、组织一次书、画、影比赛、开展一次歌咏比赛、组织一次联欢会、有条件的单位建一支演出队伍。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后劲

以培养和建立基层文艺骨干队伍为着眼点,以提高素质、扩大规模为目标,抓好四支队伍建设,达到四个要求。

四支队伍建设:

1、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社区和乡镇文化干部按原有编制数尽快归位,解决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文化管理不到位问题。

2、加强桃花艺术团建设。加强24支区、乡镇、街道桃花艺术团建设,三个月内为其配备设施、设备。

3、加强业余团队建设。新发展各类群众性业余文艺队伍30支,使全区群众性业余文艺队伍累计达到480支。

4、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搞好“千人培训工程”,组织乡镇文化干部、业余剧团骨干、图书室管理员、数字电影放映员、基层文艺骨干等各类培训,全年不少于2000人次,培训艺术骨干不少于700人。

四项要求:

1、队伍建设要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使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率。

2、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业余团队的演出水平,由自娱自乐型向演出型转变。

3、要以培训为重点,提高业余队伍的业务素质。采取外请老师辅导、外出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4、桃花艺术团每年演出不少于20场,每个团至少要能够组织两套不同的、高水平的、不低于90分钟的节目。

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抓好三支队伍、一项工程建设,搞好五项专项活动。

三支队伍、一项工程:抓好文化市场执法队、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和行业协会三支队伍,建设文化市场科技监管工程,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市场管理的格局。

四项专项整治活动:

1、抓好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网吧的综合检查和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网络监控系统,提高对网吧的科技管理水平,确保网吧不发生严重问题。

2、继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文明经营活动,严查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印刷、销售各个环节,使我区文化市场整体状况有一个较大的改进。

3、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的安全监管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市、区安排的安全检查行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4、做好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市广电局《考核细则》的内容和标准,逐项抓好落实和检查验收,确保在市对我区的考核中,不发生任何问题。

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

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执法与宣传力度,全面科学保护、利用文物资源,完成六项任务。

1、重点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根据文物普查结果,完成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2、完成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野外测绘、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健全长城档案;

3、配合区规划委等有关部门,分批做好2至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4、积极配合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建前有关行政审批和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确保地下文物安全;

5、根据文物保护资金情况,分期分批做好文物古建的抢险修缮工作;

6、完成上宅文化陈列馆馆藏石刻碑刻丛书编写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以服装服饰为主的民俗文物征集工作;对搜集的平谷地区方言资料进行整理。

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

要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投资建设文化产业;政府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积极配合乡镇政府、企业、个人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打造三个项目。

1、打造丫髻山道教圣地和文化庙会品牌。完善现有文物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丫髻山管委会打造道教文化胜地和品牌传统庙会;有效整合周边资源,整治丫髻山碑刻,编辑丫髻山历史文化丛书,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富民服务。

2、打造京东三元文化谷。在黄松峪乡打造京东三元文化艺术谷,帮助当地政府做好前期规划和项目包装,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打造东高村镇乐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帮助东高村镇充分挖掘乐器生产与音乐文化创意文化的资源优势,将该基地建成以乐器生产制造为龙头,集生产、销售、商贸、教育、展览、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基地。

保障措施:

1、建机制促发展。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原则,建立文化活动的创新机制、大众参与机制、援助机制、配送机制、交流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机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注入现代文艺样式和内容,以多种文艺形式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使农民群众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2、抓保障促发展。做到“四纳入”:切实做到文化部提出的“四纳入”: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农林人才;美育;培养模式;审美能力

长期以来,美育是高校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很多高校只注重专业教学,忽略了美育,这种现象在农林高校等理工农科高校中尤为突出[1]。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划出美育硬杠杠”,美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硬指标”,是评判学校育人水平的重要参考之一。这在我们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同样适用。近年来,一批农林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进行了一定尝试和探索,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进行育人[3],然而却鲜少涉及基于专业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在农林高校开展美育,培养专业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兼具的“新农科”人才,引导农林高校大学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4]。因此,对高校育人模式大胆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专业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美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模式实践

(一)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2019年1月22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目标,以全面教学改革为抓手,以提升传统农科为契机,全面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综合分析当前学院育人实际,提出要促进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将专业教育和包括美育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融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坚持立足长远,以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合格人才。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要的切入点。学院进一步发挥专业育人作用,探索适应“新农科”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农科”人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美育是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将美育贯穿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贯穿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能力,又拥有良好审美能力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优秀“新农科”人才。

(二)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自然之美系列摄影大赛结合学院农林专业的专业特征,以自然之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科研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同时要求教师在专业授课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专业教学中的自然之美。自然科学本身就体现了生命之美,在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养成发现自然之美的习惯。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微观之美影像大赛和农业昆虫影像大赛两项创新实践。其中,农业昆虫影像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是将专业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优秀实践项目。2.微观之美影像大赛所谓艺术,有“艺”有“术”,在无数个科研工作者手中,亦可以百“花”争艳。微观世界里也有万千奇妙,可以用相机记录科学发现,用镜头呈现自然之美。2019年初,为传承学院文化精神,感受自然之美,彰显学科魅力,开启了第一届“微观之美影像大赛”。本次微观影像大赛的题材不限,普通显微、荧光显微、共聚焦、DIC、电镜扫描、透射电镜等微观影像作品均可参赛,邀请全院师生共同参与。参赛作品除了注明影像内容本身的学术名称外,还要添加具有美学价值的创作说明,以便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欣赏,提高作品的审美属性和普适性。评选活动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由学院评审组初审,选出60幅作品进入第二轮投票环节;第二轮为学院公众号的线上投票,两轮结果综合评定后确定40幅获奖作品(图1、2)。3.农业昆虫影像大赛农业昆虫学是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课堂讲授——标本识别”模式在新形势下效果有限,亟需改进。在此背景下,学院将专业学习和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课程为契机,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发现昆虫之美、自然之美,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图3、4)。因此,学院开展“农业昆虫影像大赛”的活动,以影像评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作物生产现场,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和应用知识,把农业昆虫学课程和美育融合在一起。比赛一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海选过程,由农业昆虫学任课老师进行初步筛选;第二阶段是线上线下评优推选,在植物保护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线上参赛者的影像作品及介绍,最后根据照片创意、美学造型、识别特征清晰度等综合总分评出各奖项。

(三)学术之美专业墙报设计

为激发广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增强学生的美学设计能力,面向全院硕士、博士、留学生开展“科学中的艺术展”——学术墙报设计活动。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两期,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术墙报除须注明标题、作者、导师、所在课题组,并简要展示实验背景和研究意义、实验所用的技术方法和实验过程、取得的实验成果以及分析讨论外,还需要融入一定的设计理念,力求墙报在完整体现学术成果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提交的参赛作品由专业学术和艺术评审组专家结合学术内容与艺术价值评选出优秀墙报奖,同时将优秀墙报收录到本年度的《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特刊》,供师生日后交流学习。

(四)插花艺术和蝴蝶标本制作

结合学科特点,学院定期举办插花艺术鉴赏和蝴蝶标本制作两项极具艺术气息的特色课堂。插花艺术鉴赏课堂主要是通过邀请专业的插花艺术教师现场进行教学培训,师生进行互动,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图5)。蝴蝶标本制作课堂以学院植物保护协会为主导,邀请具有深厚标本制作和美学功底的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引导学生以艺术的视角来认识标本,制作标本,领略自然科学中的艺术之美。两个特色艺术课堂交叉举办,每次课堂通过控制人数进行小班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有较强的参与感。这些培训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全面的提升。

二、美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模式成效

(一)全面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经过近3年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得到全面提升,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到艺术相关领域工作。2021年,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十大创新创业之星”的获得者雷帅民是专业和美育融合培养的典型例子,作为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他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进而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储备,成立武汉市蝶中谍创意文化有限公司,从事自然博物馆等场馆的展览方案设计及建设、标本工艺品销售等与美学设计相关的业务。因此,学院美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和改革推进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农林院校美育教学新模式

在农林院校开展专业教育和美育结合教育新模式是一次大胆的革新和尝试,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新的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建立,对于未来新型农科人才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农科高等院校中,把美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既可以减少额外开展美育的教学负担,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目的,是一举两得的新兴教学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相较于传统的美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在专业教育中开展的美育。对于美育效果而言,这种新的美育模式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探索一套适合农林院校的美育教学新模式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这一教学实践可以为将来其他高校建立适合自己的美育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三)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将专业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对农科自然之美有更深刻的认识,也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昆虫影像大赛为例,活动的开展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有关农业昆虫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田间地头仔细观察、拍摄具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摄影作品,体会田间的乐趣和自然之美,用更加轻松和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植物保护学科的认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农业昆虫知识的学习。

(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依旧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农林院校育人过程中,将专业教育和美育相结合可以从两方面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是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新农科”人才,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深入到基层工作后可以在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引导等多层次、多角度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将专业教育和美育结合的培养模式本身也可以助力乡村振兴。比如,研究生赵如飞以“稻田艺术”为毕业课题,创造了“我们都是追梦人”田园风景画(图6)。该课题通过对再生稻生产基地的规划,将大地艺术、文化创意、稻作文化与再生稻田园风光融合,展现了当地美丽乡村的美景,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并且被人民网、《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是专业教育和美育结合的典型例子。将自然学科之美和乡村之美结合,可以有效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同时也完成了高校的育人目标,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双赢模式。因此,在农林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融入美育,是利国利民的正确尝试,可以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农科人才,助力乡村发展。

结语

高校育人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改革,探索适应新时展的新型育人模式,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开展大学生美育工作,要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统筹考虑[5],形成具有农林高校特色的美育培养模式。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坚持“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文化育人、艺术育人的作用,打造优质育人环境的样板,探索美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新模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其他高校开展美育提供了参考。全体师生不但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专业教育和美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新模式,可以帮助农林高校引导学生坚定学农爱农涉农的理想信念,在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中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亚萍,庞琳,王晓华.理工类高校美育现状及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5.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3]曹军会.农林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践[J].高教学刊,2016(22):47.

[4]耿亚静.美育教育在农林高校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及创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8.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9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作为满足市民对“菜篮子”“果篮子”的现实需求,园艺在当今中国可谓“大业”已成。但同时,园艺事业又急盼守正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增进我国人民更大福祉。21世纪以来,我国园艺工作者们紧紧围绕推动农业多功能发展,将市民可体验园艺置于都市型现代农业之中创新应用,取得了可喜成绩,教授了科学知识,丰富了劳动情趣,守护了心灵性慧。

以生产性体验,传承农耕文明。园艺一词,原指在围篱保护的园囿内进行的植物栽培,后发展为区别农艺的一种栽植果蔬花木技艺。考古发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栽植棕枣、无花果、油橄榄、葡萄及洋葱。古罗马时期著作和《汉书》,均有当时已经使用原始型温室的记载。我国早在周代,园艺就曾作为官方独立经营机构(园圃)出现,较早进入园圃栽培的作物有瓜、瓠、韭、葵、枣、山梨等。秦汉时期,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国的桃、杏等被传至西方,西方的大蒜、黄瓜、葡萄、石榴、核桃等引入中国。南北朝时期,果树繁育、栽培技术得以很大进步。唐宋时期,观赏园艺发展迅速,出现牡丹、兰花、梅花、芍药等名贵品种。明清时期,随着海运大开,我国银杏、枇杷、柑橘及白菜、萝卜等先后被传向国外。发展至今,我国园艺生产过程可谓是满载中国劳动人民的耕作智慧。以生产性园艺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推广较为普及。市民在观光的同时,通过果树嫁接、瓜蔬水培土培、果蔬采摘等农事活动亲身体验,既能掌握园艺生产中的一定劳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次来自远古、直通现代的中华农耕文明庄严洗礼。

以生活性体验,感受身入心至。以北京市创建园艺驿站为例,园艺驿站是首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由街道社区、近郊乡镇、公园景区、科教园区或其他基层单位,有效集成辖区内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绿地附属空间和疏解腾退出来的公共场所,用于组织开展公益性市民户外活动、园艺技能培训体验及园艺生活交流,“零距离”感受自然、享受园艺的实践平台。该项工作始于2015年,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园艺驿站已超过80家。已建成的园艺驿站,有的依托市民公园、景区景点或林地工作站,有的依托公益书屋、温室空间等,公益课程设计各具特色。花卉养护、中式插花、多肉造景、标本制作等园艺DIY课程深受市民喜爱。有的驿站还推出园艺疗法课程,借由实际接触及运用园艺材料、方法来美化植物、盆栽或庭园,赋予身心活力、调节情绪、缓解疲劳。园艺驿站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创意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如今园艺驿站已经融入周边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市民感受绿色生活方式,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好去处。以生态性体验,营造发展空间。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纷纷举办地景艺术节,这些地景艺术节以保护生态为主旨,筑起园艺小巢,供市民观赏和体验。其中,有的注重挖掘园艺生态之美,如花中有蝶、蝶舞月下……,“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有的注重现实与意境体验,手工花艺DIY、园艺小种竞赛等,让市民置身于花海、花墙或果林之中,亲身融入大自然;有的倡导发挥园艺废弃物再利用价值,利用枯枝、落叶、树皮、果皮等元素进行创作,经过艺术加工焕发新姿,尽显地景之美。地景艺术节往往历时3个月或更长,节后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空间较大。尤其是地景一旦诞生往往又成为即时地标,人们趋之若鹜、心有所往,既是对园艺劳作的一次完美践行,也是向园艺生态的一次礼赞致敬。“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生趣盎然的自然意境,是都市农业的最高追求。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以市民可体验园艺为主题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离不开创意与产业融合,离不开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作者:吴国琴

创意花艺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民间工艺;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以山阳面花为例,探究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将互联网直播带货、“前店后厂”模式与中国乡村手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传播优势带动乡村经济繁荣的同时保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山阳面花艺术的形成条件

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跨越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小麦等面食原材料的主要产地之一,天然的地理环境促成了面食在陕西的发展。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楚头秦尾,人口杂居十省。由于原先人口流源纷杂,民间美术有土生土长的,也有从外地引入的,经长时间融汇移植嫁接而演绎,便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山阳面花”艺术。2008年3月商洛市政府公布山阳面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面花工艺往往是村民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工具,如剪刀、摄子、梳子、竹签等,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动物、人物、花、鸟、虫、草造型的工艺食品,因此面花也被称作“面粉的奇迹”。

二、山阳面花的现状分析

山阳面花目前已被列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传承人稀缺等问题,该工艺食品并未完全打通对外销路。下文将根据实地研究法对山阳面花及面花文化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进行SWOT分析。

(一)“S”———自身优势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提倡文化强国战略,支持各种传统文化手工艺走出原先地域,到更广阔的环境中为人所知,面花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其传播、推广有显著的作用。从其自身特点来看,传统工艺中蕴含了隐性知识。20世纪英籍匈牙利哲学家、物理化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把知识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主要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另一类为“隐性知识”,是一种未被明确表达的知识[1]。与普遍的手工艺人相同,面花手工艺者的知识体系中大量存在着“隐性知识”,如独特的制作技巧、配方、经验等。而手工艺中的隐性知识正是赋予传统手工业生命力、突显手艺者创造性的关键。任何传统手工艺品都不可能完全复制,在其领域中总有一两家“老字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人群存在是因为其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即一种自己在熟能生巧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或是行业内竞争者所不知道的诀窍。因此隐性知识依附于每一个手工艺者个体,从而使每一种手工艺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如山阳县制作面花的手工艺者在面对不同的主题时,会由于自身的经验、个人独特的审美、独家的诀窍制作出雕花精良的面花工艺;在面对同一主题的面花造型时更是会根据个人想法和审美经验呈现出造型各异、纹路分明的面花造型。也正因为面花工艺中隐性知识的存在使面花最终以异彩纷呈、形态各异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二)“W”———内部劣势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由于传统手工业者通常保有“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观念和行规限制,了解面花制作流程和技巧的传承人已出现断层,主要传承人屈指可数,而且普遍年龄偏高,从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中发现,被列入主要传承人名单的四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已90岁而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3岁了。当地对于面花的技艺传承并没有较为规范的渠道,通常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授,但这一方式具有局限性、转瞬即逝的特点,被传承者无法详细深入地了解更多的技巧知识,同时,又因村民中的大部分青壮年已选择离开村庄外出务工,传承方式的局限性、资源的有限性、传承人稀缺使得面花技术无法得到有效传播。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山阳面花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外销路没有完全打通,村民甚至无法靠销售面花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常常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面花工艺复杂,获利空间少,蒸制一个面花需要十几个步骤,完整制作一个花馍大概需要四五天,而市场上每个面花的价格仅在100元左右,即便如此复杂的工艺、便宜的价格,不仅不能获取食用者的芳心,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传承人放弃这份手艺[2]。因此面花艺术在山阳县已成为了一种“夕阳产业”正逐渐被人们遗忘。

(三)“O”———发展机遇

面花工艺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其中包括:第一,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规划了文化建设,并提出将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民众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第二,脱贫致富一直是近年来党对乡村人群的主要政策,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政策,如今越来越多的乡镇搭上互联网时代的便车,通过平台直播卖货、配货到家、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把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售卖到更多更远的地区,既传承了传统风俗文化又获得了比之前更为丰厚的可观收益;第三,以袁家村为例的特色小镇是山阳县发展面花工艺以及其它手工工艺品、食品、特产的学习对象,山阳县可以寻找乡村IP开发特色村,借鉴袁家村一些作坊“前店后厂”式的商业模式,发展面花工艺,甚至开拓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文旅产业链,为面花工艺及其它传统特色提供发展空间。

(四)“T”———面临挑战

调查发现,山阳面花传承人稀缺,是面花工艺无法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口传身授的方式不够规范以及老一代传承人固有的思维限制以外,学习面花技艺耗时长、投入多、回报少的困境让一部分手艺者宁可让子女外出务工,也不愿意后代继承其衣钵。新媒体的环境下,如何传承面花技艺,寻找更多的传承者是一项挑战。同时,山阳县应兼顾线上和线下的运营,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山阳面花IP,在拓展面花产业以及开发山阳特色文化小镇的同时寻找适合山阳县的路径。

三、山阳面花的推广与山阳县振兴的路径

(一)依托新媒体时代下的线上传播

20世纪,麦克卢汉提出了“冷媒介与热媒介”的思想理论,热媒介的优势包含直观的理解、高清晰度[3]。虽然对于某一媒介的冷热性质的定义有一定争议,但新媒体出现后,视频、音频、直播的发展无疑是为人们提供了更直观的信息、更充足的内容。山阳县可以有效借助线上的途径,使面花工艺得以传播推广并为村民谋求致富之道。1.“直播带货”的助农营销模式面花的销售不能仅停留在周边地区,应突破地域限制,直播带货对于打破地域限制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2020年同为陕西省商洛市的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就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一跃成为乡村致富的“金耳朵”,据统计,4月21日,《人民日报》直播间上线8万多包、12.2吨柞水木耳,瞬间售罄[4]。直播带货具有成本低、受众广、满足受众惰性心理、实惠性的优势,加之如今“互联网+农业”的发展、B2C电子商务模式运行以及“直播带货”助农扶贫政策性支持,印证了直播带货的可行性。山阳县亦可通过媒介专有人才,借助“互联网+”平台,融合VR、3D实景模拟制作过程形成私人定制、生产、购买、配送、售后的一体式服务。甚至可以专门为面花赋予文化意义,为每一个面花工艺品赋予独特的寓意和内涵,在外包装上贴上二维码,可供购买者扫码查询。2.交互体验式的线上推广模式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其经典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认为,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存在,媒介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人类创造了媒介,如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电视是对人视听觉的综合延伸。与此同时,媒介也会对人产生影响,新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又会为其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5]。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传播使信息展示更加生动形象,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媒介的交互式体验,延伸自己的器官,感知更多闻所未闻的事情。因此山阳县政府可以创建一些能够让受众远程了解并参与其中的面花实践活动,如拍摄面花宣传片;开创运营山阳县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开发制作面花的动手游戏;甚至利用VR或3D技术实现模拟制作过程。通过媒介延伸的受众感知力,拓宽受众认知,传播山阳面花工艺,让更多人能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与线上模式相结合的线下传播

1.寻找乡村IP,打造山阳旅游文化村山阳县可以参考袁家村模式,在原始居民建筑的周围开发“村景一体”的文化村,打造民俗文化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链,从而为面花以及山阳县的其它美食、工艺、文化提供传播条件。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英文缩写词火遍整个文化产业,它就是IP(IntellectualProperty),即知识产权[6]。在IP为王的时代,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IP是乡村打通销路吸引游客的关键。山阳县可以依托面花工艺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打造“陕南艺术之乡”的IP,并以此为吸引核心构建起都市人群对传统、艺术、民俗的期待。以原始居民建筑为基础的文化村开发应该最大限度还原并保留村民居住、生活原貌。因此,面花经营可以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前店”保障“陕南艺术之乡”IP的展现,而“后厂”通过原料采购、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售卖。同时还可以在面花作坊前设立体验区,召集感兴趣的游客亲自制作面花。2.线下实景体验与面花文创周边的挖掘山阳县可以专门开设面花线下文化创意体验馆,在场馆内设立面花历史沿革区、面花手工制作体验区、面花工艺品剪影区、面花品尝区以及面花文化周边销售区。让游览者身临其境感受面花文化,同时也为山阳县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小结

依托互联网线上传播的多元性、可视性、交互性以及线下传播的便捷性、参与性、互动性,可以深入探寻山阳面花工艺发展的机遇和可能。深刻分析山阳面花如今的生存现状,结合当下有利形式,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寻找出路。

参考文献:

[1]孙发成.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中的“隐性知识”及其当代转化[J].民族艺术,2017(5):50-54.

[2]周文婷.陕西面花艺术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J].西部皮革,2020,42(16):100-101.

[3]王利强.新媒体时代下冷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3):109-110.

[4]电商扶贫按下快进键[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5):66.

[5](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8+96+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