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14:07:00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1

1.1研究对象以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1-2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各年级班级总数的20%的比例随机抽取5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共计332人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32份,回收332份,剔除漏选等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309份,有效率为93.4%。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原始资料的收集。在年级辅导员的帮助下,约定施测时间及地点。由研究者统一进行问卷发放,并告知学生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学生只需如实填写即可。问卷填写完成后,问卷当场回收。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高考志愿、对专业前景的态度、是否为学生干部等。专业认同研究调查问卷选用由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经实践检验信效度良好。该问卷把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维度,包括23个题目,认知性因子为第1-5题;情感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6-13题,行为性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14-19题,适切性因子对应的题目是第20-23题。该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a为0.92,分半信度为0.94。该问卷结构效度,专业认同的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27-0.60间,各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性在0.57-0.90间,均超过0.001显著水平,各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采用Likert-5评分法计分,选项中非常正性答案是5分,其余依次是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专业认同水平越强,相反则表明越弱。学习动机研究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该问卷对学习动机的6个维度26个项目进行测定: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这6个项目又分别依次包含6、6、4、4、3、3个子项目。用Likert-5评分法,选项中非常正性答案是5分,其余依次是4分,3分,2分,1分。某个项目的得分越高,表明该项学习动机强度越强,相反则表明动机越弱。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高考志愿选择、是否是学生干部、对专业前景的态度等对学生专业认同及学习动机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闪调查对象中,男生76人(24.6%),女生233人(75.4%);一年级161人(52.1%),二年级148人(47.9%);非独生子女80.3%,独生子女占19.7%;来自农村的学生为214人(67.4%),来自城市的学生为31(10.0%);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为212人(68.6%);大部分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是热门专业(57.9%);学生干部95人(30.7%),非学生干部214人(69.3%)。

2.2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均分为(3.65±0.629)分,略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大一学生专业认同水平略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专业认同总水平及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三维度高于其他志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性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及是否是学生干部,护生专业认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2.3学生学习动机状况学生学习动机总均分为(3.74±0.607)分,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大一学生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略高于大二学生(P<0.05);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学习动机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两维度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P<0.05),学习动机的其他维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及是否是学生干部、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学生专业认同及各维度与学习动机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3讨论

3.1专业思想教育及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学生专业认同形成的基础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大二学生,这与周琼华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怀揣着做白衣天使的梦想,且对护理工作特点,性质缺乏了解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水平较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大二学生接触到较多的护理专业课程,并开始接触临床,明白了护理工作的辛苦,琐碎,专业认同水平较大一有所下降。因此,护理教育者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应着重介绍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使学生对护理专业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护理教育者还要提醒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为此提供一些应对的技巧,以此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从高考的志愿选择来看,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的注册护士人数至2015年将增加至28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50%。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被调查309名研究对象中,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有212人,占68.6%而这些学生中有57.9%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为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毕业后很多学生可以进入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工资待遇较好。因此,大多数学生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而认为护理专业是热门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比较乐观。另外,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选择的学生,他们比较热爱护理专业,对护理专业认同感较高,而没有将护理专业作为第一志愿的学生,对护理专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其专业认同感也较低。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非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激发对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强化情感教育,稳定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3.2学习动机具有多元化的倾向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各维度的均分高低依次是,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社会取向>求知进取>个人成就>害怕失败。黄希庭研究的学习动机各维度的强度依次是:求知进取>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社会取向>害怕失败>个人成就。提示学生对个人利益追求的需要占据重要地位,在思想上更趋现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趋向于多元化,学习目标多指向短期的近景学习目标,学习目的较功利性及实惠性,且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这与苏秋红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社会供求关系的失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很多学生将经济收入作为就业首选;致使学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较低。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好学生心态,可能会导致学生长期情绪低落,产生厌学情绪。本研究显示,大一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这与鲁娟等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护理教育者需要采取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研究显示,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学习动机及求知进取、社会取向两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志愿的学生,这可能是选择第一志愿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能够成为白衣天使充满向往,希望自己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胜任未来的临床一线工作,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人的一种内在情绪的倾向,它与愉快,开心的情绪是密切相连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及相应的技能、技巧,探索并追求科学真理。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注重注对其他志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强化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2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策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227-02

一、引言

当我们要解释说明语言学习的成败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不自主地提到“动机”的概念,愿意将好的学习成绩归功于浓厚的学习动机,而将成绩不合格归因于没有或很少有学习动机。的确,二语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或策略,它能够决定二语习得的速度快慢和成功与否,不仅如此,它还为开始一段学习提供了冲力,在这之后又成为持续冗长枯燥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举个例子,这就好像人们总是喜欢吃冰激凌多过于喜欢吃胡萝卜,但众所周知的是,胡萝卜的营养要比冰激凌的多,在此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比作为吃胡萝卜,为达到这样一个长期的目标,我们的动机就会在同一过程中出现两个不同阶段,前期是为达到吸引的短期目标,而后期就需要一个能够持续整个过程的坚固的能够达到长期目标的动机。 在接下来的理论回顾中会再次展开相关细节。 而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探索,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期就已达到一个高峰,用Gardner和Tremblay(1994)的话来描述,即为“动机复兴期(motivational renaissance)”,同时两人还指出目前这一领域更需要的是“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这是由于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中“怎样激发语言学习者”这一问题一直长期被搁浅,甚至那些可得的分析也缺乏相关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作者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从两个班中随机挑出的56人为调查对象,做了一次以问卷调查和面谈传统方式为基础的实证调查,内容围绕“是否存在学习动机,以及动机策略使用确定”等相关问题展开,结合现存的理论研究,总结讨论出能够激发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高自我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五项重要的二语学习动机策略。

二、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回顾

从大体意义上来讲, 动机研究主要是关于人类思考和行动统一性的问题演说,也就是说,动机通常与人类行为的方向性和量级性有关,或者更详细地可以解释为,一个具体行动的选择,持续,以及所做的相关尝试努力。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人们为什么选择做一件事,为维持这项活动他们可以坚持多久,以及他们可以为此付出的努力有多少。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最初是由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Gardner等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先奠定了其基础,而后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在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出现了一股改革复兴热,但不同于其他的理论改革的是,这次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改革更倾向于对现存理论的补充而非完全修改或取代。根据Gardner(1985)等人的理论研究,从“动机”目标上可将其用两分法归纳为: “工具面向型动机”(instrumental-oriented motivation)和“综合面向型动机”(integrative oriented motivation)。首先,工具面向型动机是指,语言学习主要联系于第二语言的熟练度所能给予的潜在应用收益,比如能够因此获得更好的工作或更高的薪水等。相对比而言,综合面向型动机更侧重于对目标语群体的正面积极的倾向,与此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欲望和意向,以及最终取得其认同。这种类型的动机通常适用于正在或将要身处于目标语环境中的二语学习者,如初到国外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等,但目前,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这门世界语的学习目标也逐步提升到对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即能够像本土居民一样流畅表达和交流。在二语学习领域,这种对于学习动机的两分法广为传之,但是关于Gardner的理论,研究最深入详尽的并不在此,而在于对综合面向型动机这一广义概念的更进一步的划分。在综合面向型动机之下有这样三个主要的部分,第一个是直属于概念之下的“融合性”(integrativeness),主要是指外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于目标语团体的态度看法;二是“围绕学习环境或学习情境所持有的态度”(attitudes towards the learning situation),其中包括对于老师和课程的态度;第三个是由动机强度,学习语言的心愿或欲望,对于学习语言的看法所组成的“动机”(motivation)。相对于Gardner的动机模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添加,这是由Clemnet(1980)所介绍的作为动机子系统下的一个概念“语言自信”(linguistic self-confidence),这一概念与主流心理学领域研究中的其所附属的“自我效能”的重要性同步增加。换句话而言,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自信越充分,想要跃跃欲试的学习动机也就随之增强。

在加拿大社会语言学方法掌控二语动机研究领域达二十多年之久后,终于出现了一场认知改革,引起了一系列的动人心弦的新兴的动机理论,虽然这次改革是由心理学引领而非第二语言的研究者,但是它仍旧处于教育心理学板块,对应用语言学这一跨学科领域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这些新兴理论包括,目标理论(goal theories),即人类行动是由目标所激发,为实现目标和完成目标做出决定;包括内因和外因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认为自我激发和自我规范是人类行为的必需品,内因往往是内心奖励的满足感,由动机引起的行为的大部分是自学意识;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ies)认为动机能够演绎各种任务,它是两个重要因素的结果,即个人对于任务的成功期望和个人所赋予任务的价值,在这一理论下,又衍生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等。然而虽然这些理论能够为动机理论提出新的视野,但它们又有相互抵触无法协调的特点,因此并不尽完善。在这里,需要提到的一个关于“动机复兴期”的重要领军性人物-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心理语言学教授Dornyei。Dornyei(2001)将二语学习动机用三维法归之于三个不同的阶段,即选择阶段(choice);执行阶段(exeutive);和动机反馈阶段(motivational retrospection)。Dornyei(2001)认为改革后的动机理论框架较之相对稳定的传统动机理论框架更加具有真实性,自然性的特点。它将时间这种动态因素加入在内,即二语学习动机会随不同的过程阶段发生变化,对动机的动态变化这种特性的认知能够帮助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策略方法使学生的不断变化的动机持续有效地正面影响着整个英语学习过程。Dornyei的这一框架理论可以说涵盖综合了整个改革时期的相关动机理论,对于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从传统稳定不变的结构两分法到综合了时间动态特点的三维法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性的意义。

三、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二语学习动机的策略方法

正如Good和Brophy(1994)重复比喻到的,“你可以领着一只马儿到取水边,但它不一定会喝水。”,而这个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动机的作用和影响。动机对于语言学习的成败重要性通过上述的理论分析已经很清楚了。接下来,作者将从实证研究得来的结果联系“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二语学习动机?”这一问题做一分析,希望这些策略方法的探讨能够在我校教学改革研究期间,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带来启示。

(一)在教室中建立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Gardner(1985)的关于动机理论框架的论述中,其中就有指出“围绕学习环境或学习情境所持有的态度”这一重要动机因素。有经验的老师通常会在一节课进入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先跟学生做一情感上的交流联系,有时会以学习内容的主题做一交流式探讨,有时会是针对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时事新闻,无论内容选择如何,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此时学习情境的课堂之中。不仅如此,这项动机策略还能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对此项课程的熟悉度。

1、与学生建立师生情

这是一个在老师之间众所周知的普遍原则,在我们还处于学生时代时,或许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当我们从个人情感上喜欢,赞赏某一个老师时,我们自然就会有想要学好这么课以此得到老师肯定的动机。同样,这一策略也是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法的基础要求之一。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二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调相对比较新。然而,在Dickinson(1995),以及Ushioda(1996)的评论回顾中为此提出了很多的论证材料,认为被增大提高的动机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条件,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学习成功与失败都将归功于他们自己的付出,学习结果处于他们的责任范围之内,是可控制的因素。

3、个人化学习过程

这一策略涉及学习者对第二语言课程,即大学英语课程的实际个人需要,课程应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分析学生需求,使课堂在满足课程目标的同时响应于学生的需要。这一策略同时也被看作是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之间联系和团队发展的重要因素。

4、使学生熟悉目标语文化

正如Gardner(1985)在动机框架理论中的对综合面向型动机的强调,为提高学生实际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对目标语文化的认同可以说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二语学习动机的策略方法中占的比重最大。“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发音,每一个语法规则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呈现其他部分都要比那些语言解码的相关部分占的比重大;他们是另一文化的融合(或综合)部分。因此,学生对于特定语言群体的态度看法直接会影响他们对这一文化下的语言的掌握。” (1985:6)这也说明了通过文化传输语言的古老语言教学实践方法的确有它的科学根据,所以为使第二语言学习更具有真实性,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文化背景,使用真实可信的材料,帮助学生提高与目标语居民交流的能力。

四、结论

为了能够遇见教员心目中的理想学员,也为了出色地完成好每一堂大学英语课, 这篇文章的目标旨在,通过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理论回顾,通过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实践调查,为语言教师拟定一些能够帮助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实际效果的切实可行的动机策略,借此进一步达到对大学英语课堂的完美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Clemnet, R.(1980)‘Ethnicity, contact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 In H.Giles, W.P. Robinson, and P.M. Smith (eds), Language: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xford: Pergamon Press, 147-54.

[2]Gardner, R.C.(1985)’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3]Gardner R.C. &Tremblay, P.F. (1994)’On motivation, research agenda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359-68.

[4]Dornyei,Z.(2001)’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Harlow: Longman.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3

关键词: 学习动机;英美概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44-02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机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及重视。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英美概况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逐渐得到师生的重视。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基本文化,如地理、起源、历史、人口、政治、经济及科技等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能力和处理能力,减少或避免文化冲突,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研究发现,当代英美概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教学过程多以板书为主,教学手段偏于陈旧,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沉闷;虽然部分教师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苦于课件制作粗糙,有的教师甚至仅限于播放部分视频资料,无法将书本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无法增加学习乐趣。其次,学生对该课程的看法肤浅,以为该课程只为介绍西方国家基本情况,忽略了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由于该课程传授信息量大,而课时设定受限,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改善此种教学现状,引入动机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改变教学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1 动机理论

90年代以前,一直是社会心理视角主宰着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Gardner和Lambert在1950年代末创立了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开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之先河。根据他在加拿大对学习法语的学生做的长达20年之久的调查研究,Gardner和Lambert提出了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区分概念。前者是指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社会有好感,感兴趣,希望与之交流并能融入其中。后者指将目标语作为工具,以获得其他比此语言更有实用性的东西,比如考试拿高分,找份好工作或得到升职机会等。两种动机均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作用持久,对学习者产生较强的作用力。但到了90年代后期,Gardner和Lambert的学习动机理论遭到了一些二语研究者(见Dornyei 1994;武和平,2001)的质疑,并指出了一些存在的弊端。学者普遍认为,把学习动机分成融合型和工具型过于简单化,而且此划分是建立在二语习得环境,不是外语学习环境,对学校和课堂情景下的二语学习动机重视不够。基于此因,动机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九十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社会心理学框架外,心理学家从生物视角、行为主义视角、认知视角对学习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解释。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动机的生物视角理论:成就动机理论(expectancy of success)和需要理论(need theory)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Murray(1938)提出了成就需要。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J.W.AtKinson提出了影响较大的成就动机模型。他指出,规定某一动机强度的因素有成就需要,期望和诱因,并给出了这三因素间的关系表现式:动机强度=成就需要×期望×诱因。

Maslow(1970)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人类学习最高水平的动机就是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1.2 动机的行为主义视角和强化理论(enforcement)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说明动机对行为的推动作用。强化是指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就是强化物。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表扬赞赏为正强化,批评和责备为负强化。

1.3 动机的认知视角理论 动机的认知视角理论是从学习者自身出发,研究学习者自身内在隐形因素对动机产生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教育学者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认知视角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期望-价值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是指学习者对达到目标的期望和目标本身的价值。该理论认为动机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期待—期望(expectancy)和对目标本身价值的估计(value)。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带来成功,动机就会高;如果看不到目标的实现价值,其动机就会很低;如果成功的期望高而且又有价值,那么个体动机水平会很高。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4

关键词:热力学统计物理 教学改革 教学方式 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O4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87-02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是研究热运动规律的学科[1]。《量子力学》和《半导体物理》等许多领域需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作为基础理论。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科研动态,及解决不了的难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课程缺乏兴趣感,更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考试的方式基本上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这样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会带来一些弊端,如学生只是应付考试,把学到的东西死记硬背出来,学到的知识考完就忘了,不知道知识的真正用处。因此,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论文通过深入的调查和教学实践工作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革方面进行探讨[2]。

1 讨论式教学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讨论式教学方式。

(1)课堂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方式。在平常的课堂中,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述某一个现象之后,先让学生讨论该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往往是学生会有很多种结论,而有一些结论非常有创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再例如在做习题时,让几个学生同时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做题思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探讨不同的做法,这时会出现许多做法,有些非常有创意,有些是行不通的。但通过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起来,不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2)小结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某一章内容结束之后,在的应用方面和国际科研动向方面做一次讨论,使学生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之后,通过上网查阅信息和自己的思考以及相互讨论,对这部分内容做一总结。例如:在第一章热学基本规律结束之后,作一次本章内容应用的讨论课,学生通过上网查询及对本章内容反复思考,在讨论课上进行讨论,可以给出讨论的提纲:如是否可以将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应用到宇宙中?由热机效率理论联系到冲程热机等。这些信息会使学生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憧憬着将来自己在这方面也有大有作为的时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有所用的印象。

2 新的考试模式

把以往单一试卷形式的考试分成两部分,笔答部分和科研小论文部分。笔答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理论的学习效果。科研小论文主要是将有关本课程知识点的小论文题目布置给大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最后以完整论文的形式提交上来。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改革能够转变学生原来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比如说,可以用个别化教学模式,也可以用协商讨论的模式。使计算机像学习伙伴一样和你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交互性是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6)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7)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在学习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通过两年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实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来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方式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引入讨论式教学方式,改革以往的考试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5

关键词:自主学习 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9-02

1 关于自主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外语教学界出版了一系列的有关学习者自主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等方面的专著。除专著外,一些主要研究成果见诸于国外著名的外语期刊,对学习者自主的定义、理论背景、历史以及如何培养等各个方面进行论述。国内目前专门论述外语自主学习的专著很少,徐锦芬教授2007年发表专著《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对英语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对于学习者的态度,Chan(200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态度和期望及对学习者自主的理解等项目。Dickinson(1995)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在、外在动机理论和归因理论的分析,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学习者自主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动机。Littlewood(1999)研究了东方文化背景下会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文化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就如何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促进学习者自主提出了建议。

彭金定(2002)在其“大学英语五步双向教学反思动态互补实践研究”中,引入了动态的课程教学大纲,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习者自主。Cotterall(2000)则提出了在短期内如何促进学习者自主的课程设置五条原则。华维芳(2002)、王笃勤(2002)都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以策略培训为刚来促进学习者自主这一问题。华维芳(2001)介绍了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自主中心的功能与种类、自主中心的构建要素及相关问题以及关于我国内地院校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的几点思考。

2 上海电机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原始数据。调查问卷的对象是上海电机学院2011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随机选取文科和理科各一个班级作为被试,共82人。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89%。问卷采用Likter 五点量表,区分“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U1”、“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U2”、“有时符合我的情况U3”、“通常符合我的情况U4”和“完全符合我的情况U5”。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学习态度

大多数的学生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愿意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认为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责任。

2.2.2学习动机

由图标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已成为其习惯和内在的需要。但也有大约六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校动机。

2.2.3学习策略

由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处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但也有小部分学生缺乏对学习策略的掌握。

3 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建议

首先,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态度则会减弱学习动机。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一些语言学习理论,让学生不断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心理特点。忽视学生的智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往往会使因材施教成为一句空话。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辅导。在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中最复杂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策略。O’ Malley 和Chamot (1990) 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 and affective strategies)。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学习策略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到恰当的运用学习策略,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Gardner D, Miller L. 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Holec, Henri.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黄飞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调查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4):97-100.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6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第二语言习得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21-0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融入了社会学理论,这与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的认知不断深化分不开。主导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二十年的普遍语法(简称UG)对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Chomsky认为某一共同的语言原则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的,UG认知体系是每个学习者固有的心脑语言机制,是由一套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广义规则和原则构成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呈现的跨学科理论研究不仅展现了这一问题的多维视角,而且也是对语言习得认知过程复杂性的全新解读。20世纪7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内的互动研究中,基于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的大量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对互动与习得、互动与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习得和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互动研究做出了贡献。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同样关注互动的研究,但更综合了互动发生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前提,立足于学习者在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从哲学的高度把社会属性作为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出发点,这也是有别于行为主义理论和认知主义研究的。

根据Vygotsky的观点,社会语言和心理语言的链接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这个过程来实现,语言学习者对社会语言的认知任务通过语言学习的中介成为心理语言活动的参与者。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介、控制、内化、临近发展区、搭手架、私语 、内语、活动理论以及心理发展研究等,这些概念之间相互联系。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很重要的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学习者的“实际发展水平”是由其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的,“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介于类似Krashen的“i+1”,即:儿童在外界外力帮助或是与水平较高的同伴进行合作时所能达到的高于自己实际水平的水平。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学习者的认识和认知也是不断发展的,二者互相促进。由于存在学习者个体差异和情境差异,最近发展区也不同:语境不同,同一个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也会有所不同。最近发展区也是一个在互动条件下个体认知能力的高级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在最近发展区内,认知的发展前提条件是教师和学生对某种文化工具的共享。以此文化为中介的互动学习活动环境下,当学习者对文化活动进行内化时,认知的发展就产生了。因而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并不是从这种互动中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学习者对社会文化的互动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进行自己的经验整合构建出自己的思想。因此,最近发展区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也从很多角度研究了课堂互动。

基于交际法的课堂互动研究结果在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上不再始终遵循传统的以教师权威为主,而是在以小组形式的交际活动中提供给学习者分组完成以某一交际为目的的任务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享有交际的机会,以达到习得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交际任务的设计者和促进交际完成的推动者,根据Nunan的观点,如果说从学习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正比例增加的学习责任来说,交际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Chaudron又指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其实仍然是把知识被动地传授给了学习者。Larsen-Freeman的研究表明了在交际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同时也减少了学习者与教师的互动。Van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结果离不开互动、参与和协商。社会文化理论在解释课堂互动环节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因为在这一框架中由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把学习的过程还原到了社会文化语境之下。在解决问题时,有效的互动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支撑工具。互动并不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发展,互动对习得的影响要通过一个心理过程。第二语言学习首先发生的前期是一个社会化的计划和发生在学习者之间的一个心理的机制。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并不是个体心理过程如何内化和传递社会互动,而是在心理机制和这种机制的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社会互动经验的复制,这种互动是在心理机制的加工后产生的。

Vygotsky提出高级的心理互动机制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体之间而不是学习者内部。人类的行为受心理机制的引导,如语言符号。尽管最近发展区最初是建构儿童如何和成人互动的,但对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积极有效的。很多研究者如Lantolf,Schinke-Llano等都采用了社会文化理论来研究第二语言习。Tharp & Gallimore年进行了教师引导以“他者监督”的辅助教学形式进行的推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达到最终学习者“自治”的解决问题的研究。Wells也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能够让学习者发挥潜能在特定学习任务下进行互动。几项实证研究表明合作互动的监督者可以不单靠专家来完成Lapkin。Donato通过课堂语法概念的讲解进行了教师与学习者的互动研究,结果表明在语法讲解的互动中教师和学习者如何通过意义的协商互动。基于大量的关于互动的研究,近期的关于互动的研究已经转向了通过语篇手段,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发挥支架的功能来更好地辅助互动活动推动教学。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启示在于语言教学中,教学的引导者要关注的不仅是语言输入环节的语言材料,更多地应该关注语言学习者本身,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创造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与发展的尽量贴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意义是通过互动中的参与和协商完成,教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主体学习需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帮助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内化知识。对于互动对习得的研究,笔者对CNKI数据库的搜索结果发现国内对最近发展区视角下研究“课堂互动”的论文都集中在中国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环境下采用课堂观察和描述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关于教师话语数量的研究、提问方式和反馈的研究。在国内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方面,理论研究居多,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总之,尝试探索性的运用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来研究汉语环境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刚刚起步。我们期望这一理论在未来的研究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从而为中国外语教学寻找到更多的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建设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回维茨基著.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余震球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张福慧、魏惠琳.最近发展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诠释[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4]Larsen-Freeman,D.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5]Lantolf,J.P. and G. Appel. Vy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Norwood: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4

[6]Roland G. Tharp. Rousing minds to life. Teaching,learning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7

创建学习型机关,就是创新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机制,不断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文化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从而使机关建设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在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中,各行业、各部门对干部理论学习都很重视,也都探索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个别单位的干部理论学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以为戒。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一是事务主义,疏于学习。现实工作中,有少数同志走不出“工学矛盾”的迷途,“工作无闲时,学习无保证”便成为他们不学理论的遁词。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迎来送往各类应酬中,忙得不见人影,并且乐此不疲。不愿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艰苦的理论学习上,不能养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二是浅尝辄止,骄傲自满。一些人认为,自己上中学、读大学已经学过政治理论,现在身处政府机关部门,又多次学习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此觉得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存在骄傲自满现象。对学习理论采取消极应付态度。三是考核不严,缺少约束。近年来,有的单位虽然加强了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工作,但由于考核措施不到位,定性考核的多,定量考核的少,结果造成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致使部分人理论学习动力丧失、思想上已部分解除武装,没有自觉性和积极性。四是学风不正,脱离实际。有的人出于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目的,在学习上心浮气躁,不作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有的人以形式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没有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联系实际不紧密。

干部理论学习工作抓不好,必定制约创建现代文明机关活动的开展,影响活动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解决学习思想问题。“无论对党还是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从江总书记这席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广大机关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生利军,立地观望不行,固步自封不行,进度缓慢也不行。所以,各级领导同志一定要重视抓好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要切实把干部的理论学习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努力改变一手软、一手硬的现状,真正把干部的理论学习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同志也要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仅要学到真知,掌握技能,更要学会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素质。

第二,改进方法,解决学习效果问题。要提高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必须在学习的形式和方法上动脑筋,要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学习要从实际工作需要和自身特点出发,区分主次,改进方法,突出重点,做到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内容先学。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在干部自学、读原著的基础上组织集中讨论交流;对有全局意义的学习重点,运用理论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把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为理论学习要解决的课题,提出调查研究的任务,使调研成为深化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走出去,请进来”,即带着问题走出去、实地考察,邀请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专门作辅导,把理论学习与辅导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健全制度,解决学习机制问题。实现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干部理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要在继续抓好领导干部脱产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在职自学制度的前提下,首先建立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可以对拟任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前理论资格考试,对理论考试不过关的不予任用。其次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日常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真正把干部的理论素养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把干部引向书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痛苦学”到“快乐学”的转变。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实践性;多媒体技术

一、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协调理论与实践课比例

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计划和安排还并不是十分科学,有的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理论课程的时间占比较大,忽视了实践教学;而有的学校又过于注重实践,大量安排上机操作课程,忽视了理论基础的讲解。事实上,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离的,没有理论积累,实践就缺乏指导;没有实践操作,理论就无法得以验证和应用。所以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安排,协调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比例。当然学校的安排并非一层不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计算机专业的方向、计算机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以更符合教学的实际。

例如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有的学校计算机课程偏向于信息技术,那么专业课程中就要涉及到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编译原理、汇编语言、电路与模拟技术等理论知识,同时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进行上机操作,如数字电路实验、汇编语言编程及上机调试、数据结构实验等等。又比如针对“计算机基础应用”专业方向时,课程设置就应该偏向于实践操作,就可以设计一些例如Office、Photoshop、Visual Basic编程语言、数据库软件Visual Foxpro等的基本办公软件进行操作实践,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课程作为基础,只是这时实践课程的比例可以大于理论课程的比例。只有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协调安排,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理论知识、学会实践操作,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二、理论课注重少讲精讲,实践课突出反复操练

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理论课上,教师满堂课都在滔滔不停地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记、学;实践课上,则放任学生自由上机操练,学习效果并不如意。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必须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上应该少讲、精讲、多练,实践课上突出反复操练、注重操练效果的把控。

在中职计算机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都有许多生动、形象的图片指引着操作流程,学生们一看便可清晰了解。这时,就不再需要教师再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理论了。相反,教师只需要做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多思考多练习;而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则进行重点讲解,有针对性地指导,突出教学的难易层次感。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办公软件时,由于内容较为简单且常见,所以教师不必大篇说道,只需进行点拨指导即可;然后让学生上机练习,如何在Word里面编辑文字、设置段落格式,如何在PowerPoint里面添加艺术字、图片等等。而对于较难的内容,如在Excel里面设置公式,添加文字、图片链接,设置动画等,教师则应该多予以关注和指导,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多加辅导。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实践教学添砖加瓦

众所周知,计算机课程比较枯燥、晦涩,尤其是理论部分,学习起来会感觉十分乏味,因此许多学生会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将复杂的文字流程变成视频演示,那么学生的眼球就会立即被吸引,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对计算机学习有了兴趣,学习起来也容易多了。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尤其是针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教师首先将这些重难点问题制作成有趣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然后针对所学知识进行作业练习,例如学了Photoshop制作原理,则可以让学生试着去制作一些精美的贺卡、美化图片等;学习了Flash制作方法,则可以试着去制作精美的网页、设计有趣的动画等。通过练习,让学生不断加深印象、巩固所学。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教学道路。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这是中职学校办学目的所要求的,也是计算机专业性质所要求的,更是时展与进步的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校要做到合理设置计算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教师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进行调整;教师还要变革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水平的,也能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其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夏良丽.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运用方案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9

一、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理论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人员难集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单位参加理论学习的到课率比较低,有90%的干部有过缺课记录。相当一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认识上不重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被动的参加理论学习。

2.时间难落实。大多数单位都规定了政治学习时间,但普遍落实不好。有些领导虽然也认为学习理论不可少,但认为是软任务,而把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当作硬任务,时常出现硬任务挤压软任务现象,使理论学习落不到实处。

3.内容难完善。由于基层理论信息渠道少,学习资料缺乏,内容大多以纯理论为主,单一乏味,常采用满堂灌输的方式,往往是讲的人滔滔不绝1小时,听的人昏昏欲睡60分,讲的人照本宣科夸夸其谈,听的人索然无味开小差。结果是使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产生厌学情绪。

4.质量难提高。客观上缺乏理论水平较高的授课人员,有的为图省事,把理论学习和其它政治教育合二为一,用其他教育代替理论学习。有的追求形式,往往只是用理论学习装门面,实际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完全脱节,起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应有效果,还严重影响了机关干部的学风。

二、原因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认识片面,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有的同志政治上不够敏感,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完成工作任务是“硬指标”,理论学多学少,学深学浅关系不大;还有的满足于走过场,认为“学过了”领会得差不多了,读了几本书,搞了几次讨论,写了几篇体会文章,就可以了。加上学习制度不规范,考核机制不完善,一些单位的理论学习便放任自流,陷入无人抓,无人管,无人查的尴尬境地。

2.把握不准,理论学习针对性不强。有的在学习中,空发议论较多,同大家的思想实际贴得不紧,光讲别的单位如何,不讲自己单位怎样,难以引起共鸣;有的抓不住重点,解不了疑难,讲精神文明建设,伟大意义列摆一大堆,具体该怎样做没有下文,讲抵御“酒绿灯红”的消极影响,危害性和紧迫性讲得充分具体,预防对策却抽象空洞,无法落实。

3.方法不活,理论学习的引导创新性不够。有的同志认为理论学习就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讲一些空泛的道理;有的单位一讲学习就是办班,不重视或不善于联系实际回答解决问题;有的照抄照转上级的部署,一揽子学习多,忽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影响了理论学习的兴趣;还有的是为了在理论学习中图声势,求虚名,营造轰轰烈烈的气氛,应付上面检查,不讲实际效果。

三、对策

解决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增强自觉性。新时期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要注重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寻求新的载体、新的形式,力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改变过去那种“如雷贯耳”的强制性、灌输式教育方法,倡导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教育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增加理论学习的“自选动作”,减少“规定动作”,把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报告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探索不同学习途径。如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等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以讨论促学习。理论学习教育还要引进现代化教育手段,如用电化教育代替开大会,用网络学习代替集体阅读,用观看光盘、录像带的方式弥补报告会的局限性,以新的方式和载体,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

2.适应需求,在内容上体现系统性。理论学习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年初要提出理论学习的指导意见,编印学习参考专题,从内容上体现系统性。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有关时事政治为重点,注重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联系各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学好上级布置的重大学习内容和课题后,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理论学习的过程变成增强党性的过程,变成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过程,变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的过程。

3.分类施教,在对象上突出层次性。机关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教育应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对机关一般党员干部要求初步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他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思考,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研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提高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学习动机理论论文篇10

P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18-02

想要打开学习之门,兴趣就是一把万能钥匙,也是个人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是否有兴趣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于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它还是一种推动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获得知识以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对于大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还可以帮助培养大学生求知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就是人生观;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就是世界观;而人们对人生所持的态度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价值观。大学生的观念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有一些进步的地方,那就是增强了人们的务实观念和竞争观念。但是一些错误的观念也随之产生,比如过度崇尚金钱和重视自我。因此,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来说,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大学生紧密地结合社会的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我的梦”和“中国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保证“总开关”方向的正确。第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对头脑进行武装。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根据理论知识发展和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更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对于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和理性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更好的体现,社会发展的本质也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出来,更加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对过去和未来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来进行有效的增强,对各种现实中的困境进行更好的处理,运用理论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导,就可以运用其中科学的方法论世界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来进行。第三,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想要使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就要协调、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种基本素质,使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而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对于大学生道德水准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对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使每一个人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人的道德也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还可以提高人的政治修养,使大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第四,坚定大学生的信仰。无产阶极先锋战士高度信仰马克思主义,执着地追求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并且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指南,由此就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即将担当起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因此就更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就是“在精神上面先富,带动他人后富,最终可以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完成”。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想意识随着我国不断深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越来越复杂,人们的思想也日渐活跃和多变,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得复杂和多变。所以,想要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需要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进行更好的激发。

二、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经济全球一体化日益增强。随着当前各个国家之间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西方敌对势力对于中国进行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为我国逐渐提高的经济发展程度,国内涌入了很多的境外组织,这些组织在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合作,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带来了文化上的一些渗透。有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不断侵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向往西方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社会制度,对我国的发展没有信心,甚至产生敌对的情绪。由于学生明辨是非和约束自我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高校一直都是西方敌对势力政治渗透的主要阵地,对于大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文化和宗教上的渗透。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且有效抵御敌对势力思想上的侵蚀。

2.教育领域的不足之处。当前我国一部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够重视,没有有效地建立理论研究体系和教学体系,也没有有效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仍然沿袭传统的一些方法和模式,研究成果还比较滞后,没有很好地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学队伍也没有进行更好的配置,缺乏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专职教师的比例也非常少。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不但没有起到激发作用,反而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整体性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1.对大学生心理修养和丰富情感的正确培养。从本质上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学习的心理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要想持续稳定地保持这种学习动机,就要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更好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修养和情感的正确培养,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首先,社会实践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往往在社会实践中就可以将人的思想品质更好地展现出来。大学生想要更好地了解国情、世情,就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大学生的心理修养和情感可以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进行更好的培养,更好地激发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政治觉悟和情感。人们通常对于先进楷模的精神都是认同并且崇敬的,因为他们用自身的行为对优良的品质进行了真实具体的再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起到典范的作用。榜样和信仰的力量可以让人们充满无穷的动力,激发出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完善自我的情感,能够充满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对自己的时代意识进行培养,要做到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应该关注、关心国家大事,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因为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要保持高度的政治热情,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2.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对教育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个性的尊崇,在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好地体现出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尊崇人、尊崇人的个性这两个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激发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动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多样化,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来针对具有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这样才能发挥出马克主义理论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作用。

3.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学生通常对于会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作用的一些事物都比较感兴趣。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自己产生需要的时候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进一步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出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其中,并且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学生通过教师科学的讲解和阐述,应该更好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且结合当前的时展,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4.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影响。而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就是环境。为了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和动力从正面、侧面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并且使客观氛围的感受和主观接受的教育更好地相结合,就要更好地营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大学生只有身处于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更自觉的学习。高校要高度重视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的融合,将各种宣传手段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媒体的阵地,做到全方位和广覆盖。加强建设宣传者的队伍,更有效地提高宣传的质量,加强危机应对策略,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进行更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总之,对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进行激发。对于上述这些路径,教师应该有效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⒀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成效。

[本文为佳木斯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育自觉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7WGL-007]

参考文献:

[1] 杨坤.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7)

[2]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赵淑文.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黄政.现代化教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的作用[J].职业时空.2008(3)